改革开放竞赛试题

2024-09-18

改革开放竞赛试题(共8篇)

1.改革开放竞赛试题 篇一

改革开放30周年试题及答案

1.当今时代的主题是(C)。A.改革与开放 B.民主与人权 C.和平与发展 D.科技与教育 2.我国的经济特区有(C)A.深圳 上海 汕头 珠海 海南 B.深圳 厦门 海南 珠海 浦东 C.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 D.深圳 上海 厦门 汕头 珠海

3.以(B)为标志,党和国家进入了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新时期。

A.粉碎“四人帮” B.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实行农村土地承包制 D.党的十四大

4.(B)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A.完善的市场就业机制 B.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C.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D.完善的医疗机制

5.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就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C)收入”。

A.灰色 B.劳动 C.财产性 D.资源性 6.(A)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精神文明

C.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公民道德

7.(D)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A.收益权 B.经营权 C.所有权 D.产权

8.为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十七大“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C)选举人大代表”。

A.较大人口比例 B.差别人口比例 C.相同人口比例 D.相同人口数量 9.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D)A.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B.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反对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已主义 C.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D.要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10.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11.邓小平首次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在(B)A.1977年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 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 C.1978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 D.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1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党的第(D)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A.十二 B.十三 C.十六 D.十七

13.(C)第一次将中国的对外政策概括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1981年6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1986年3月《关于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报告》

D.1993年11月《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14.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B)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A.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 C.依法治国 D.多党合作 15.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优先发展(B),建设人力资源强国。A.经济 B.教育 C.科技 D.民生

16.2005年3月14日,(C)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A.八 B.九 C.十 D.十一

17.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最大的两个问题是(B)。A.任人唯亲、官官相护 B.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C.不讲效率、不讲原则 D.注重政绩、忽视民生

18.我们必须坚持平等保护(C),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A.财产权 B.产权 C.物权 D.所有权 1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20.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的关系。A.改革和开放 B.计划和市场 C.发展和稳定 D.速度和效益

21.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C)。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公众日益增长的公共品需求同公共品供给短缺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

2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23.在当代中国坚持(A),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D.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

24.我国第一家企业自办的银行是(A)。A.中信银行 B.招商银行 C.光大银行 D.华夏银行

25.(D)不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A.在一个国家内,实行两种不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互相尊重,共同繁荣 B.台湾、香港和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司法独立,终审权须到北京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现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也不变 D.台湾甚至可以保留部队

26.“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D)首次提出的。A.六届人大一次会议 B.六届人大二次会议 C.六届人大三次会议 D.六届人大四次会议 27.2005年,台湾三个政党领导人(B)相继造访大陆。A.马英九,陈水扁,连战 B.连战,宋楚瑜,郁慕明 C.连战,马英九,李登辉 D.宋楚瑜,马英九,郁慕明 2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A.以人为本 B.发展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29.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B)。A.改革开放 B.与时俱进 C.快速发展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0.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C)。A.改革开放 B.与时俱进 C.快速发展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1.实行“一国两制”的前提是(C)。A.坚持一个国家,两个政府 B.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坚持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2.党的十五大提出,面向新世纪,全党要继续推进“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指(D)。A.反腐败 B.经济建设 C.政治体制改革 D.党的建设

3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发表(B)的讲话,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反对本本主义》

34.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B)。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35.2003年10月,党的(D)通过《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A.十二届三中全会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五届三中全会 D.十六届三中全会 36.(A)是顺利推进改革的根本保证。A.党的领导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37.拨乱反正,最重要的是(D)的拨乱反正。A.经济领域 B.政治领域 C.军事领域 D.指导思想 38.我国的立国之本是(B)。A.改革开放 B.四项基本原则 C.党的建设 D.社会主义道路 39.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B)。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共产党领导。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0.(B),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A.推动可持续发展 B.建设生态文明 C.改善生态环境 D.推动环境保护 41.“(A)是党的根本建设,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 A.思想理论建设 B.制度建设 C.作风建设 D.组织建设 42.被誉为强国之路的是(B)。A.四个坚持 B.改革开放 C.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D.科学发展 4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发展 C.稳定 D.改革开放

44.发展中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C)。A.生存权,民主权 B.发展权,民主权 C.生存权,发展权 D.自由权,民主权

45.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B)。A.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中 B.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 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

46.(B)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A.执政能力建设

B.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 C.先进性建设 D.民心建设

47.改革开放之初,针对一股怀疑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明确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要求,它具体是指(B)。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8.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更加繁荣,同时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B)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A.选择性、多元性、时代性 B.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 C.选择性、包容性、多样性 D.选择性、多元性、包容性

49.《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C)。A.2007年3月15日通过;2007年10月1日施行 B.2007年3月15日通过;2008年1月1日施行 C.2007年3月16日通过;2007年10月1日施行 D.2007年3月16日通过;2008年1月1日施行 50.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C)。A.发展 B.改革 C.稳定 D.体制

5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C)。A.发展生产力 B.提高综合国力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现代化

52.(A)年3月,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同年12月14日,长江三峡工程正式开工。A.1992 B.1993 C.1994 D.1995 53.“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是针对(B)问题提出来的。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西藏

54.1985年6月,中国政府宣布裁减军队员额(B),用实际行动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贡献。

A.50万 B.100万 C.60万 D.150万

55.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需要(B)的时间。

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

56.党的(C)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A.十三大 B.十四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57.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A)A.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D.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5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B)。A.东南部地区 B.农村和西部地区 C.西北地区 D.东北地区

5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C)。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60.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中国的(B)举行。A.昆明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6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D)。A.全面协调可持续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发展

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是(B)。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 B.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C.人民民主,依法治国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6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的公民。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公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64.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C)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

A.和平、发展、进步 B.和平、发展、共赢 C.和平、发展、合作 D.和平、合作、共赢

6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B)。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一切从实际出发 66.(A)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A.发展 B.改革 C.稳定 D.开放

67.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A)、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A.基本养老、基本医疗 B.失业保险、基本医疗 C.政府保险、基本医疗 D.房产保险、基本医疗

68.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B),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A.福利性质 B.公益性质 C.保障性质 D.营利性质

69.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关键是要始终注意(A)。A.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0.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纲领是邓小平(C)的讲话。A.《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

B.《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71.(C)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A.政治制度 B.生产力水平C.自主创新 D.军事实力

72.“朝核六方会谈”是由(D)等国家参加的。A.美国 日本 法国 俄罗斯 韩国 朝鲜 B.美国 中国 法国 俄罗斯 韩国 朝鲜 C.中国 美国 英国 法国 韩国 朝鲜 D.中国 美国 日本 俄罗斯 韩国 朝鲜 73.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是(D)。A.党的各级委员会 B.人民代表大会

C.全国人大常委会 D.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

7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对政治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A)”。A.公平正义 B.安定有序 C.团结和谐 D.活泼友爱

75.党是根据自身的纲领和章程,按照(C)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A.民主制 B.集中制 C.民主集中制 D.代表大会制度

76.运用高新技术创新(C),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A.文化创造方式 B.文化传播方式 C.文化生产方式 D.文化消费方式

77.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B.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D.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78.改革开放第一村是(A)A.凤阳县小岗村 B.江阴华西村 C.河南南街村 D.天津大邱庄 79.中国改革的第一个突破口是(A)。A.农村改革 B.城市改革

C.国有企业改革 D.发展个体、私营经济 80.(A)是社会主义的生命。A.人民民主 B.改革开放 C.共同富裕 D.社会和谐

81.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对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C)”。A.快速增长 B.良好发展 C.又好又快发展 D.又快又好发展

82.(D)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A.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二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十五届四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

83.中国航天事业的三个里程碑分别是(A)。A.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载人航天飞行,月球探测工程 B.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建造空间站,载人航天飞行 C.载人航天飞行,建造空间站,月球探测工程 D.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载人航天飞行,建造空间站 84.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A.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提高综合国力 C.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85.十七大提出:坚持把发展(A)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A.公益性文化事业 B.赢利性文化事业 C.产业性文化事业 D.公共性文化事业

86.(A),100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被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称号。这是中国首次表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A.2004年12月 B.2001年7月 C.2002年11月 D.2005年5月

87.《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D)通过的。A.党的十六届一中全会 B.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 C.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

8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89.《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在上通过的(B)。A.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二中全会 B.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 C.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 D.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

90.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决定,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B)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马克思列宁主义

91.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B)。A.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理论联系实际 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9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A.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D.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 93.北京(A)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A.2001年7月13日 B.2001年8月8日 C.2008年7月13日 D.2008年8月8日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C)成为党的指导思想。A.党的十四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95.上海合作组织要共同打击的“三股势力”是(B)。A.走私贩毒 极端主义 分裂主义 B.恐怖主义 极端主义 分裂主义 C.极端主义 分裂主义 刑事犯罪 D.经济犯罪 极端主义 刑事犯罪

96.精神文明建设“三下乡”活动是(C)。A.文化、法律、科技“三下乡” B.法律、科技、卫生“三下乡” C.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D.文化、法律、卫生“三下乡”

97.“三讲”活动是以(A)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A.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B.讲学习,讲作风,讲政治 C.讲学习,讲团结,讲正气 D.讲学习,讲政治,讲团结 98.中国面积最大的直辖市是(C)A.北京 B.天津 C.重庆 D.上海

9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D)提出的。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00.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面阐述了党的(B)的路线。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坚持改革开放 D.新的特定历史时期

101.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A),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处在初级阶段,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国情。

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若干问题的决定》

102.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里,首次提出了(A)科学命题。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建设共产主义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10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C)。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建设、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04.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A),这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形成了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A.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观 C.和谐社会观 D.自主创新观

105.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A.提高综合国力 B.改善人民生活 C.建设和谐社会 D.可持续发展

106.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A)。A.发展社会生产力 B.消灭阶级和阶级剥削 C.实现共产主义 D.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10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A.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B.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C.创建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从而为建设高阶段的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D.实现国民经济高度发展

108.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B)非公有制经济发展。A.引导、监督、管理 B.鼓励、支持、引导 C.保护、支持、管理 D.引导、监督、支持

109.实现共同富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D)及其价值追求。A.基础 B.基本国策 C.发展战略 D.本质

1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C)。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111.在文化建设方面,要始终把(D)放在首位。A.经济效益 B.政治效益 C.营利目标 D.社会效益

112.我们党历史上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之后,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是(A)。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教育活动 C.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D.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113.我国的改革是(C)。A.对原有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 B.对原有体制的彻底变革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仅限于经济体制改革

11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我们的(D),是我们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A.立国之本 B.强国之路 C.建国之纲 D.兴国之要 115.对外开放是(C)。

A.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 B.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全面的开放

C.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长期的政策,全面的开放 D.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

116.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A)。A.基础性作用B.辅助性作用C.支配性作用D.主导性作用 117.1999年在(A)举办了国际园艺博览会。A.中国云南 B.美国纽约 C.英国伦敦 D.法国巴黎 118.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C)。A.长期共存、荣辱与共 B.互相监督、肝胆相照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119.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A)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A.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120.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于(A)年成立。A.1990 B.1991 C.1992 D.1993 121.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了(B)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本质标准》 122.在党的基本路线中,(A)是中心。A.经济建设 B.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 D.独立自主

123.改革开放是(B),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A.兴国之要 B.强国之路 C.立国之本 D.富国之举

124.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的核心是(D)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增强综合国力 C.建设民主国家 D.发展生产力 125.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C)。

A.公有制 B.按劳分配 C.共同富裕 D.各取所需 12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A)。A.社会和谐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D.共同富裕 127.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A)。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D.实现党的利益最大化

128.2001年,我国加入(B),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东盟组织

129.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A)。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B.提高经济整体实力 C.提高国际竞争力 D.提高全体国民素质 13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D)。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民主管理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D.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131.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决定当代中国制度的关键抉择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决定当代中国经济的关键抉择 D.决定当代中国社会的关健抉择

132.2006年7月1日,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A)全线开通试运行。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南疆铁路 D.云藏铁路 133.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B)。A.加强教育 B.改善民生 C.反腐倡廉 D.科学发展 134.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是(A)。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荣辱观 C.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共产主义理想 135.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B)。

A.人类与自然 B.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科学发展 136.我国从(D)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学杂费。这是继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政策之后,一项新的推动我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发展的重大举措,至此,我国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免除学杂费制度全面实施。A.2005 B.2006 C.2007 D.2008 137.我国于(C)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A.2004 B.2005 C.2006 D.2007 138.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139.科学发展观根本方法是(B)。

A.统筹社会 B.统筹兼顾 C.统筹民生 D.统筹创新 140.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自强不息 B.爱国主义 C.诚实守信 D.艰苦奋斗 141.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中,(B)是前提。A.改革 B.稳定 C.发展 D.改革、发展、稳定

142.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要大力弘扬(B)的思想。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 D.倡导文明礼仪、遵纪守法

143.当前,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C)。A.慈善事业、商业保险

B.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C.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D.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商业保险

144.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共获奖牌100枚,其中金牌(C)枚,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总数第一位。A.49 B.50 C.51 D.52 145.(A)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安全阀”。A.社会保障制度 B.国家安全制度 C.市场准入制度 D.医疗卫生体制

146.科学发展观,是同(A)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147.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B)。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148.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B)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策

149.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D)。A.要使广大人民树立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 B.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文化体制 C.要使广大人民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D.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150.(C)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51.时代精神的核心是(A)。

A.改革创新 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 D.实事求是 15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B)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B.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德治和法治的有机统一

153.奥林匹克运动的格言是(C)A.敢于胜利、不断超越 B.友谊、团结、公平竞争 C.更快、更高、更强 D.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154.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幕时间分别是(B)A.2008年8月24日,2008年9月8日 B.2008年8月8日,2008年9月6日 C.2008年8月1日,2008年9月1日 D.2008年8月8日,2008年9月1日 155.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是(A)A.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B.创新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 C.创新奥运、科技奥运、和谐奥运 D.创新奥运、绿色奥运、和谐奥运 156.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C)A.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 B.新北京,新奥运 C.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D.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157.两基教育“两基”指基本扫除(B),基本实现九年义务教育。A.青少年文盲 B.青壮年文盲 C.中老年文盲 D.所有文盲 15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A)。

A.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B.始终不渝走共同发展道路 C.始终不渝走和平共处道路 D.始终不渝走创新发展道路 159.(A),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坚持高度自治原则 C.坚持和平统一原则 D.坚持和平共处原则

160.坚持(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基本要求。A.以国防建设为中心 B.以文化建设为中心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以制度建设为中心

161.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必须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A)。A.又好又快发展 B.又快又好发展 C.持续快速发展 D.协调快速发展

162.十七大报告指出,(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

A.解放思想 B.解放体制 C.解放群众 D.不断创新

16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A),必须坚持和完善而不能抛弃。A.基本政治制度 B.基本政治体制 C.具体政治体制 D.具体政治制度

164.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的实践证明,(C)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完全自治 B.相对自治 C.“一国两制” D.自由发展

165.“大包干,真正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准搞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这首歌谣赞扬的是(A)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国有企业承包责任制 D.城乡一体化

166.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打破“铁饭碗”和职工“下岗”等现象,这主要与我国(B)有关。

A.建立经济特区 B.国有企业改革 C.农村经济改革 D.民工潮

167.(C)既是清政府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最早的经济特区城市之一。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上海 168.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B)。A.使我国经济尽快与国际接轨

B.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快现代化建设步 C.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分享新技术的成果 D.促进世界共同发展

169.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B)。A.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B.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C.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D.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四次历史性飞跃的伟大成果

170.十七大报告指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B)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A.国内生产总值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人均国民可支配收入 D.社会总产值 171.以人为本,就是以(A)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C.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D.人民群众

172.自古以来,汉藏有着美好的交往的历史,下列反映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是(C)。A.张骞出使西域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文成公主入藏 D.“金瓶掣签”制度的制定

173.2008年3月18日温家宝再次强调: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清朝时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于1727年设置驻藏大臣,其职能是(C)。A.代表中央政府直接管理西藏事务 B.代表中央政府指导地方官员管理西藏事务 C.代表中央政府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D.代表中央政府协助**、**管理西藏事务 174.1951年与中央人民政府签署和平解放西藏协议的是(B)。A.西藏宗教领袖 B.西藏地方政府 C.西藏自治政府 D.西藏临时政府

175.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B)建立。

A.完全 B.初步 C.全面 D.大体

176.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找到一条(A)的发展道路。A.既重视效益,又重视质量 B.既吸收传统,又借鉴他国 C.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 D.既重视公平又注重效率

177.邓小平在(B)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A.1978年11月 B.1978年12月 C.1982年9月 D.1977年9月

178.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B)、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发展不忘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来源于人民 D.发展有利于人民 179.我们应坚持和完善(D)的分配制度。A.按要素贡献分配 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劳分配 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80.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最主要的是(C)结合不够紧密。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B.生产资料与劳动者 C.科技与经济 D.科技与教育 181.就我国来说,(A)是解放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A.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和谐社会构建 182.(B)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A.党的基本纲领 B.党的基本路线 C.党的基本方针 D.党的基本政策 183.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是从(B)开始的。A.平反“右派”

B.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18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到(A)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A.2020 B.2030 C.2040 D.2050 185.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A)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A.党的工作中心 B.党的奋斗目标 C.国家社会性质 D.党的思想路线

186.我国对外政策的基石是(A)。A.独立自主

B.始终站在国际大局与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 C.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D.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87.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思想,是(D)提出来的。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8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B)。A.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B.改善人民生活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189.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C)在北京隆重召开。A.10月10日至15日 B.10月15日至22日 C.10月15日至21日 D.10月10日至22日

190.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C)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A.8% B.9% C.10% D.12% 19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支持(B)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A.东北老工业基地 B.海峡西岸 C.环渤海地区 D.西部地区

192.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A),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A.均等化 B.合理化 C.普及化 D.个性化

193.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B)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范畴。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4.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扩大人民民主权利方面,增加了(C)。A.知情权 B.参与权 C.表达权 D.决定权

195.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C)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A.职工大会 B.群众大会 C.职工代表大会 D.股东代表大会

196.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要以(A)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A.现代产权制度 B.公有制 C.非公有制 D.公有制和非公有制 19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C)为重点的社会建设。A.教育 B.社会保障 C.民生 D.基层民主 19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这样几层含义(C):

A.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缺乏客观必然性;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需要补资本主义的课;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经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9.社会建设的“五有”目标,即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C)。

A.住有所房 B.居有所安 C.住有所居 D.居有所处 200.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B)制度写入报告。A.收入分配 B.廉租房 C.医疗卫生 D.科教兴国

201.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1980年5月16日,正式定名为(A)。

A.经济特区 B.保税区 C.开发区 D.特别行政区

202.1979年,以(C)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21户农民为原形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在我国农村的普遍推广,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得以迅速发展。A.浙江 B.山东 C.安徽 D.江苏

203.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要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C)。A.非公有制 B.公有制 C.混合所有制经济 D.公有制和非公有制204.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关键和根本是(A)。

A.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

B.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C.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

D.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

205.十七大报告指出,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体现在扩大民主上,就是指公民(B)有序扩大。

A.社会参与 B.政治参与 C.经济参与 D.决策参与

206.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C)、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A.继续革命才能发展中国 B.不断实践才能发展中国 C.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D.加快建设才能发展中国

207.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所追求的发展,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A),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A),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A)。A.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B.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自主发展 C.科学发展、有序发展、和平发展 D.和谐发展、有序发展、自主发展

20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A)? A.人类有益的文明成果 B.马克主义指导思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209.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重点是(D)A.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B.加强社会主义荣观教育 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增强诚信意识

210.十七大报告指出, 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D)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A.当代文化的伟大实践 B.道德文化的伟大实践 C.理想文化的伟大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11.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B)支撑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

A.财政 B.能源 C.人口 D.经济

212.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C)的基本路线。A.以社会建设为中心 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四项基本原则

213.(C)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最可靠的保证。A.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B.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D.坚决依靠人民

214.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陆开业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是(B)。A.北京证券交易所 B.上海证券交易所 C.深圳证券交易所 D.香港证券交易所 215.改革开放是(C)新的伟大革命。A.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 B.对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 C.包括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内的 D.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无关的

216.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B)。A.我们党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C.我们党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 D.我们党始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自己的目标

217.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以(C)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A.完善民主集中制 B.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C.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 D.完善人民民主

218.关于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B)。A.要以扩大人民民主带动党内民主 B.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C.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D.人民民主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

219.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B)。

A.思想建设 B.制度建设 C.廉政文化建设 D.作风建设

220.党的十七大一致同意在党章中把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奋斗目标表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B)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富强民主文明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发展 D.富强民主文明发展

221.十七大党章中规定: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C)。

A.任免制 B.任用制 C.任期制 D.委任制 222.(B)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A.分配公平B.教育公平C.就业公平D.福利公平223.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须把(D)作为主线。A.党的基本路线 B.经济建设

C.文化建设 D.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224. 要把政治协商纳入(A)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参政议政实效。A.决策 B.执行 C.监督 D.管理

225.“(A)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

A.依法治国 B.人民当家作主 C.党的领导 D.多党合作

226.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C)政府”。A.领导型 B.管理型 C.服务型 D.监督型

227.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C)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A.集权部门 B.小部门 C.大部门 D.分权部门 228.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以(A)为重点。A.民生 B.教育 C.科技 D.经济 229.(C)是民生之本。

A.教育 B.发展 C.就业 D.增长

230.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必须“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C)带动就业”。A.增长 B.发展 C.创业 D.出口

231.两基教育“两基”指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实现(D)年义务教育。A.五 B.六 C.八 D.九

232.技术创新体系应以(A)为主体。A.企业 B.市场 C.科研单位 D.国家

233.中共十五大把(C)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34.“(A)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A.改革开放 B.和平发展 C.四项基本原则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35.“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B)。” A.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路线

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36.(B)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A.科学发展 B.改革开放 C.社会和谐 D.共同富裕

237.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C)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A.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C.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密切联系群众

238.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要“解决好(A)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A.农业、农村、农民 B.经济发展方式 C.改革 D.城乡一体化

239.“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B),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A.对外扩张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区域联盟 D.人道主义干预 240.中国奉行(A)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A.防御性B.进攻性C.不称霸 D.预防性

241.中国将始终不渝走(B)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A.自力更生 B.和平发展 C.赶超战略 D.韬光养晦 242.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C)的开放战略。A.求同存异 B.优势互补 C.互利共赢 D.平等互利

243.我们“要以(D)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A.社会福利 B.社会保险 C.社会救助 D.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244.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就要严格实行(C),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反对和防止个人或少数人专断。

A.集体领导制 B.首长负责制 C.民主集中制 D.一把手负责制 245.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要“推行地方党委讨论决定重大问题和任用重要干部(B)”。

A.责任制 B.票决制 C.问责制 D.委任制

246.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A): A.党的十二大上 B.党的十三大上 C.党的十四大上 D.党的十五大上

247.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A)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设和谐社会 C.实现科学发展 D.实现现代化 248.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C)方面取得重大进展。A.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B.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9.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C),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A.任务 B.要求 C.核心 D.目标

25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C)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A.建设创新型国家 B.国家发展战略 C.国民经济全局 D.社会发展全局

251.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A)体系,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A.宏观调控 B.金融服务 C.公共服务 D.公共管理

252.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B)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效率和利益 B.效率和公平C.个人与整体 D.局部和整体

253.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C)。A.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B.逐步提高保障水平C.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加快完善生活保障体系

2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B)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A.符合中国实际 B.科学社会主义 C.改革发展稳定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5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C)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A.创新 B.改革 C.发展 D.开放

256.中共十六大把(D)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5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D)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8.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出色的抗震救灾工作让社会再次掀起了对(C)一代的热烈讨论。

A.60后 B.70后 C.80后 D.90后

259.2008年(D)月,中国宇航员第一次实现了太空行走,为中国接下来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6 B.7 C.8 D.9 260.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所有制崇拜”的关键事件是(C)。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61.党的十七大首次将(B)写入报告,这标志我国在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A.政治文明 B.生态文明 C.物质文明 D.精神文明

26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稳步提高居民消费率,形成(B)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出口 C.投资、出口 D.消费、出口

263.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B)、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A.政府职能 B.经济发展方式 C.经济增长方式 D.市场职能

264.党的十七大报告将过去“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拓展为“工业化、(B)、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A.集约化 B.信息化 C.规模化 D.科技化

265.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B)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A.合作 B.和谐 C.共赢 D.发展 266.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是(B)。A.开展反腐败斗争

B.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C.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完善党内民主

267.我们党和政府应把(A)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科学发展、社会和谐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D.经济建设为中心

268.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B)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A.经济贸易 B.加工贸易 C.出口贸易 D.转口贸易 269.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文化作为国家(B)提出来。A.硬实力 B.软实力 C.竞争力 D.综合国力 270.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提高(B)素质。A.城市教师 B.农村教师 C.小学教师 D.大学教师

271.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是(A)。A.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改革开放的前提 C.改革开放保证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D.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必要条件

272.在改革开放中,经过三次思想解放,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B)。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27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B)。

A.重要保证 B.必由之路 C.必要前提 D.最终目的

274.《共产党宣言》发表(C)以来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A.一百年 B.一百三十年 C.一百六十年 D.一百七十年

275.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A),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A.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

276.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B)合理流动。

A.跨地区 B.跨区域 C.跨地域 D.跨国

277.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A),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与时俱进

C.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 D.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78.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C)。

A.制度保障 B.制度要求 C.制度基础 D.物质基础

279.十六大以来的五年,是改革开放和(B)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

A.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C.构建和谐社会 D.构建和谐世界 280.促进(A),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A.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B.党政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C.政党关系,民间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 D.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级关系

281.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B)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A.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B.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C.保持区域发展格局 D.形成区域发展特色

282.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B),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A.公共服务提供机制 B.公共服务体系 C.公共管理体系 D.社会监督体系

283.要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B)的行政管理体制。

A.权责一致,分工科学,决策合理,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B.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 C.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高效,监督有力 D.权责一致,分工科学,决策合理,执行高效,监督有力

284.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B)。A.文明世界 B.和谐世界 C.进步世界 D.公正世界

285.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统筹抓好以(B)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A.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人才 B.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C.高素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 D.高素质人才和高水平人才

286.要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B)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A.现代管理手段 B.现代科技手段 C.市场竞争手段 D.公益发展手段 28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B)。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B.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C.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D.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288.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方向,就不能(C)。A.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B.坚持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C.怀疑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否定改革开放的成效和功绩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89.统筹城乡发展应贯彻的方针是(A)。A.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 B.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

C.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 D.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城市建设创造更好的发展基础 290.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决议,将(A)写入党章。

A.科学发展观 B.两个务必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91.北京奥运会是第(B)届。A.28届 B.29届 C.30届 D.27 292.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C),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A.神舟三号 B.神舟四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六号

293.2007年10月24日,我国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B)绕月探测卫星送入太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

A.远望二号 B.嫦娥一号 C.远望二号 D.嫦娥二号

294.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 B 》)的报告。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B.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95.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授权(D),依照《反垄断法》规定负责有关反垄断执法工作。A.乡(镇)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 B.县(区)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

C.地(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相应的机构

296.《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自(C)起施行。A.2007年8月30日 B.2008年1月1日 C.2008年8月1日 D.2008年10月1日

297.被邓小平鼓励为“杀出一条血路”指的是(B)。A.办高新技术开发区 B.办经济特区 C.办经济开发区 D.开放沿海城市

298.1986年3月3日,科学家王大珩、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上书中共中央,提出发展高技术的建议。这一建议后来被称为(D)。A.“火炬”计划 B.“211”计划 C.“985”计划 D.“863”计划

299.农村第一步改革的成果是(A)A.普遍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开放农民工进城就业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00.农村第二步改革的成果是(B)A.普遍建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C.开放农民工进城就业 D.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01.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公用企业或者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不得(D),以排挤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A.推荐他人购买特定质量的商品

B.限定他人购买特定品种的商品 C.推荐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D.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

302.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商品的下列(B)行为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A.销售鲜活商品

B.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销售商品 C.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D.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303.邓小平曾指出,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此处的大转折指的是(B)。A.单极化世界的到来 B.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C.多边主义的时代来临 D.中国和俄罗斯等“金砖四国”的兴起 304.我们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指的是(D)。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305.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C)。A.发展大众文化 B.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C.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D.发展营利性文化事业

306.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B)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A.生产结构 B.产业结构 C.经济结构D.出口结构

307.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C)的干预。A.宏观经济运行 B.中观经济运行 C.微观经济运行 D.经济运行 308.加强党的建设包括(A)。

A.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B.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体制建设 C.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

D.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体制建设、作风建设 309.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中,制度建设的重点是(A)。A.健全民主集中制 B.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C.完善科学的制度设计 D.加强司法制度的介入

310.抚今追昔,我们深感肩负的使命神圣而光荣;展望未来,我们对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A),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充满信心。A.完成祖国统一 B.实现小康社会 C.加强党的建设 D.实现中华民族复兴

311.国企改革中的“三改一加强”是指(D)A.改组、改革、改制,加强企业管理 B.改组、改造、改革,加强企业管理 C.改革、改造、改制,加强企业管理 D.改组、改造、改制,加强企业管理

312.全国“全税制”改革正式开始于(B)。A.1993年1月1日 B.1994年1月1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6年1月1日

313.党的十二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是(A)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B.“市场调节为主、计划经济为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314.邓小平所说的国际上的“东西南北”问题是指(B)A.独立与发展问题 B.和平与发展问题 C.和平与冲突问题 D.独立与和平问题 315.中央顾问委员会成立于(A)。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16.中央顾问委员会结束于(C)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 D.党的十五大

317.“五个一工程”是指(B)一台好戏、一部优秀影片、一部优秀电视剧(电视片)、一篇或几篇有创见有说服力的文章。A.一件好事 B.一本好书 C.一条好建议 D.一部好小说

318.被邓小平誉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的是(A)。

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D.《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定》

319.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A)。A.基本经济制度 B.基本经济体制 C.具体经济制度 D.具体经济体制

320.“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C)年。A.1999 B.2000 C.2001 D.2002 321.中国共产党历史上首次主办的国际性政党会议是(B)。A.2003年9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的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B.2004年9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的第三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C.2003年9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的第四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D.2004年9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主办的第四届亚洲政党国际会议

322.博鳌亚洲论坛成立于(C)年。A.1999 B.2000 C.2001 D.2002 323.《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C)上通过的。A.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 B.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C.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D.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

324.十七大党章把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改用“(C)”来表述。作这样的修改,有利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A.党群组织 B.人民团体 C.社会组织 D.群众组织 325.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A)。A.精神支撑 B.精神力量 C.重要基础 D.基本目标 326.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C)。A.根本保障 B.精神支撑 C.不竭动力 D.基本前提 327.(C)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

A.经济建设 B.国家建设 C.社会建设 D.制度建设

328.社会稳定是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是改革发展的重要前提。要健全(C)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A.党和政府主导 B.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C.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329.实现社会(A)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A.公平正义 B.可持续发展 C.长治久安 D.自由人权

330.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C)。A.长治久安 B.兴衰成败 C.生存发展 D.稳定和谐

331.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A)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A.各个层次,各个领域 B.各个阶层,各个行业 C.各个地区,各个层级 D.各个部门,各个阶段

332.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制定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B),原则上要公开听取意见。A.政策措施 B.公共政策 C.发展规划 D.纲领路线

333.对干部实行(C),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A.绩效评估 B.民主选举 C.民主监督 D.舆论监督

334.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C)功能。A.社会治理 B.社会服务 C.社会自治 D.社会管理

335.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要坚持(C),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参与立法,公开立法 B.统一立法,高效立法 C.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和谐立法,道德立法

336.要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C)。A.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B.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C.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D.实践特色、世界特色、时代特色

337.要积极探索用(A)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社会主义道德

338.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B),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A.公共伦理建设 B.个人品德建设 C.个人思想建设 D.个人素质建设

339.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C)。A.保持传统性,体现现代性

B.保持独特性,体现现代性 C.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D.保持世界性,体现时代性

340.要(B),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A.整合教育资源 B.优化教育结构 C.加大教育投入 D.加强教育宣传

341.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D)年在北京召开。A.2005 B.2006 C.2007 D.2008 342.1989年6月,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C)

A.政治改革步子太大 B.经济改革步子太小 C.教育 D.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343.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经历的第一个飞跃是(B)。A.实施人民公社制度

B.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 C.实行土地私有化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344.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A)不断提高相适应。

A.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 B.人民公民意识 C.市民社会发展水平D.人民文化水平345.下述命题中,哪一个可以用来概括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D)A.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B.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 C.没有社会和谐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D.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

346.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C)。

A.根本动力 B.根本基础 C.根本原因 D.根本目标

347.中共中央(C)打破了多年来形成的包产到户等于分田单干、等于资本主义的僵化观念,是党在农村政策上的一次重大理论突破。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D.《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348.“三步走”战略部署中的第三步是指(D)

A.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D.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49.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B),这也是大局。A.又要求沿海提供更多财力来帮助内地发展 B.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 C.又要求沿海提供更多人才来帮助内地发展 D.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精力来帮助内地发展

350.(A)在理论上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点,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党在社会主义理论问题上的新突破,也为国家全面开展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A.《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D.《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

多项选择题

40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 B. C.D.)。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402.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是(A. C. D.)。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稳定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03.爱国主义的三个特点是(A. B. C.)。A.社会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共时性 404.“三农”问题指的是(B. C. D.)问题。A.农民工 B.农业 C.农村 D.农民

405.中央提出的海峡两岸的“三通”指的是(A. B. D.)A.通邮

B.通航

C.通路

D.通商

406.20世纪以来我们的民族经历了哪几次历史性巨大变化?(A. B. C.)A.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D.第四次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市场的彻底融合。

407.20世纪以来我们民族经历的几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中产生的、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分别是(A. C. D.)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邓小平。408.公有制经济包括(A. B. C.D.)。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409.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 D.)。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10.有一首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A. C.)。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建立经济特区 C.邓小平南方讲话 D.“三步走”部署

411.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A. B. D.)A.实践特色 B.民族特色 C.普世特色

D.时代特色

412.二十一世纪,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需要实现的三大历史任务是(A. C. D.)。A.推进现代化建设 B.构建和谐社会 C.实现祖国统一

D.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413.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方面,我们应该(A. B. C. D.)A.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 B.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加强国土规划,按照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完善区域政策,调整经济布局

C.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

D.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4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 C. D.)。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415.把政治建设、(A. B. D.)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写入党章,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改革开放

D.社会建设

416.我们需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 C. D.),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保障。

A.制度化

B.自由化

C.规范化

D.程序化

417.“两免一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A. B. C.)A.免杂费 B.免书本费

C.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D.逐步补助走读生交通费

418.关于计划和市场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A.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B.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C.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D.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419.“三个代表”的核心内容是(A. B. D.)A.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中国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20.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A. B. C. D.),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

A.自我管理 B.自我教育 C.自我服务 D.自我监督

421.“10+3”指的是东盟10国和(A. B. C.)3国合作机制的简称。A.中国 B.日本 C.韩国 D.印度

422.台湾问题上的“四个决不”指的是(A. C. D.)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B.武力统一的底线决不放弃 C.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D.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423.2005年3月,首届中国经济学奖颁发给了首先在中国提出和推广“市场经济理论”的经济学家(A. B. C. D.)。A.薛暮桥 B.马洪 C.刘国光 D.吴敬琏

424.2005年2月19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的若干意见》,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人;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A. B. C. D.)。A.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B.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C.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督

D.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

425.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就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提出国际社会要(A. B. C. D.)A.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 B.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 C.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世界 D.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联合国改革

426.《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A. B. C. D.)。A.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B.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C.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D.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427.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是(A. B. C. D.),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A.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 B.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 C.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D.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42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 B. C. D.)。

A.就全国而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B.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C.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29.到2010年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是(A. B. D.)A.在经济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B.在政治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农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C.在社会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形成以农民投入为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D.在文化上,坚持全面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

430.1998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目标是(B. C. D.)

A.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育以中高端住房为主的商品房供应市场 B.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

C.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 D.发展住房金融,培育和规范住房交易市场

431.下列关于民主的说法,正确的是(A.D.)。

A.民主是相对的 B.民主是绝对的 C.民主是抽象的 D.民主是具体的 432.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A. B. C.)

A.推进政治文明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B.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

C.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D.推进政治文明建设,要坚持在政治制度上走改革开放的道路 433.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出发点要做到(A. B. C. D.)。

A.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强大威力,解放文化生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

B.充分吸引和调动社会资源,增加对文化的投入,壮大文化实力

C.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中的主导作用,保证文化市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

D.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生产更多的健康向上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434.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需要明确的基本思路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开放促调整、改造;(B. C. D.)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讲求实效。A.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协同;

B.坚持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C.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给予必要扶持; D.坚持立足现在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

435.1992年7月23日,国务院发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规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是,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A. B. C. D.)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独立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A.自主经营 B.自负盈亏 C.自我发展 D.自我约束

436.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模式是如何逐步提出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A.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C.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D.邓小平南方谈话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使我们在计划与市场关系问题上的认识有了新的重大突破。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37.党的十四大作出了哪些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A. B. C.)A.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B.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D.将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

43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A.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了党章 B.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入了党章

C.中共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 D.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入了党章

4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

A.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B.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

44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搞清楚(A. B.)A.什么是社会主义 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 D.怎样建设党

44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A. B. C. D.)。A.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战略决策 B.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C.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必然抉择 D.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442.国有小企业改革改组的基本形式包括(A. B. C. D.)、租赁、承包经营和出售等。

A.改组 B.联合 C.兼并 D.股份合作

443.1995年4月,江泽民在上海考察时提出判断国有企业改革成效要看下述哪几个方面?(A. B. C. D.)

A.是否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真正把企业建成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B.是否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C.是否调动了企业职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有利于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D.是否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促进了国有经济的发展。

444.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这些要求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A. B. C. D.)等几个方面。

A.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B.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C.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D.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445.关于科学发展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 C. D.)。A.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B.核心是以人为本 C.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D.第一要义是发展 446.科学发展观是(A.B.C.D.)。

A.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C.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 49 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D.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447.自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来,我国(A.C.)。A.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B.和平发展道路没有变

C.我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D.所处的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没有变

448.关于改革开放,下述命题正确的是(B. C. D.)。A.改革开放在某些方面存在着方向上的错误 B.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C.改革开放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D.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449.改革开放的目的是(A.C.D.)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B.汲取全人类文化的精髓,引进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

C.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450.当前我国加快推进经济建设面临的基本任务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 B. C. D.)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A.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B.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国土开发格局; C.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D.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451.统筹兼顾具体包括(A. B. C. D.)。

A.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B.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

C.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D.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2.改革开放竞赛试题 篇二

高考地理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增加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考试说明规定:命题除重视新材料、新背景的创设与运用, 鼓励学生 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外, 还应针对高考命题的新特点, 多关注生活和学习中一些现象的探究和开放性试题的研究。

一、开放性试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以角色假设的方式设计规划图, 如农业模式、交通、城市规划图等。

2.设计野外考察并写研究性的报告, 如考察地质、植被、土壤、地貌、街道的变化等。

3.针对某一主题进行信息收集和信息处理的方法设计等。

4.进行地理现象观测, 如分析天气图、卫星云图等。

5.设计小实验验证地理原理和现象, 如热力环流、海陆热力差异等。

6.设计简易方案测出当地的地理数据, 如太阳高度角、气温、降水量等, 并绘制平面图。

7.学会画示意图, 并说明相关地理原理或规律。

8.举例说明 某 一 地 理 原 理 或 规 律 的 表 现形式。

二、开放性试题的命题思路

开放性试题一般围绕某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目的。其基本思路如下。

三、开放性试题的常见类型

1.成因探究。

如: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2.方案的设计。

如:江西某地区计划在丘陵某处建一大规模的木材加工厂, 试分析其选址的有利条件, 并说明建厂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应采取的对策。

3.实验原理的分析与探究。

如:在封闭的透明玻璃柜内, 底部两侧分别放置一个电炉 (有导线延伸到柜外) 和一大盆冰块。在玻璃柜顶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下垂的纸片A, 在玻璃柜底面中部的内壁贴一张竖立的纸片B (如下图所示)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 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 可以验证某一地理原理。

(1) 以上实验 要验证的 地理原理是______。

(2) 在电炉通电一段时间之后, 纸片A、B分别向______ (填“左”或“右”) 偏。试根据纸片A、B的偏动情况解释这一现象, 并举出这种运动形式在地理环境中的两个实例。

4.方案的论证。

如:“要看谁家富, 数数门前树”, 这是在西亚的卡塔尔流传的一句话, 其是否正确?请从地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

四、常见探究问题

1.自然地理探究点。

(1) 与地球运动规律相关的研究课题:1收集证明地球自转存在的证据;2利用手表与日影推测某地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的时差, 并测算当地经度;3观察天然河流的水流对河道两岸的冲刷情况;4在某一地点连续记录日出、日落的时间, 分析本地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利用简单工具与仪器, 每隔一周测量一次当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6根据某地冬季日照情况测算当地住宅楼的理想间距。

(2) 与大气运动规律相关的研究课题:1设计效果明显的“热力环流”小实验;2在旷野借用随身物品估测当时、当地的风力和风向;3搜集相关资料或连续观测风向, 推测季风气候影响下冬夏季风交替变化情况, 或推测当地最大风频或最小风频的风向, 制作风频玫瑰图;4根据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形势图, 预报冷锋或暖锋影响下的天气, 高压或低压控制下的天气;5调查或搜集资料, 撰写气候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科学小论文, 如房屋的式样与气候的关系, 生产方式与气候的关系, 饮食习惯与气候的关系, 交通运输方式与气候的关系等;6搜集气候资料, 绘制气温曲线或降水量柱状图。

(3) 与水、地壳运动及自然带分布规律相关的研究课题:1实地考察某地主要陆地水体类型及其补给水源、补给特点和时空调节措施, 探究其成因;2实地考察各种地貌形态和地质构造, 探究其主要成因;3实地考察某地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撰写考察报告;4搜集各自然带的景观图片、照片, 举办展览, 并总结各地景观的特点;5分析某地陆地环境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人文地理探究点。

(1) 调查某地农业生产活动, 了解本地农事时间表, 分析该地 农业发展 所需条件 或投入因素。

(2) 参观某地大型工业园区, 并选择当地某工厂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区位因素及区位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

(3) 调查影响某地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 (如地形、河流、气候、交通、经济条件等) , 评价各区位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4) 通过资料了解某地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数量变化, 测算并评价城市化水平、速度及其与经济的关系。

(5) 考察某地城市道路网, 分析其优缺点、主要交通问题, 并提出改进设想或方案。

(6) 考察某地资源的情况, 分析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的设想或方案。

(7) 调查某地经济部门, 分析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3.区域地理探究点。

(1) 通过相关材料比较重要国家或地区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的差异, 掌握分析研究该差异的方法和过程。

如: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 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

(2) 阅读有关资料, 分析重要区域的经济部门, 以及各部门间的联系及其成因。

如:荷兰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主, 油气开采和化工、机械设备、食品工业为其三大主导工业部门, 该区工业主要集中在西部。试用你所学地理知识对上述工业特点的成因分别给予合理解释。

(3) 根据某地河流的水文特点及其成因, 了解河流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1分析我国洪涝灾害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并分析不同区域形成洪涝灾害的共同原因。2为缓解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 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4) 调查某地农业发展的条件, 分析该地农业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合理化建议。

(5) 调查某国家的政治地位及其对当地社会的影响。

五、开放性试题举例

(2008年高考上海地理卷) 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的地转偏向现象:甲同学打开伞, 抬头面视伞面内侧, 顺时针转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面顶部滴红墨水, 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A.先偏右后偏左B.向右偏转

C.先偏左后偏右D.向左偏转

2.该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1未模拟出越过赤道后的地转偏向现象2没能模拟出纬向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3未模拟出高纬向低纬运动的地转偏向现象4伞面转动与地球自转的实际差别很大

A.1 2 4 B.2 3 4

C.1 3 4 D.1 2 3

3.下列 地 理 现 象 中, 与 地 转 偏 向 力 有 关的是

1上海至纽约飞行航线向高纬度方向凸出2南亚地区夏季风的形成3直布罗陀海峡表层与底层水流方向相反4秘鲁寒流在流动中呈离岸的趋势

A.1 2 B. 3 4

C.1 3 D.2 4

模拟某一天气系统: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 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 (代表暖空气) 与蓝色冷盐水 (代表冷空气) 。

4.在向 上 抽 出 隔 板 后 的 数 秒 内, 冷 暖 水之间

A.出现水平交界面, 蓝色水在上

B.出现水平交界面, 红色水在上

C.出现倾斜交界面, 蓝色水在上

D.出现倾斜交界面, 红色水在上

5.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锋

C.高气压D.低气压

6.该模拟实验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1没能模拟出主导气流的运动方向2没能模拟出成云致雨的天气现象3没能模拟出冷锋与暖锋4没能模拟出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

A.1 2 3 B.2 3 4

C.1 3 4 D.1 2 4

7.上海市是我国 历年调入 能源最多 的地区, 如果你是市长, 你认为解决该市能源供应紧张的途径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B2.A3.D4.D5.B6.A

7.【评分标准】如果考生能够答出1北煤南运、2西气东输、3西电东送、4建造核电站这四个要点, 那么这一题的答案就已经是较为完整的了。但如果该题在高考中作为一道内涵丰富的论述题存在, 那么这样的解答显然是不够的。考生还应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分别进行论述。另外, 考生还可以从上海市的实际出发, 从发展高科技、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去考虑, 尽可能多地写出答案要点, 如利用上海靠近海洋的优势利用潮汐能发电、从海水中分离出氢作为燃料、提倡节约能源、加强宣传教育、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等。

3.浅谈物理开放性试题 篇三

一、条件开放型

条件开放型题是指在具体情况下,找出导致结果的多个条件或多种原因,通过一题多变的方式,考查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逆向思维能力。这类试题所给的条件并不是完备的,即给出的条件对于问题的求解并非充分而必要,有的可能缺少条件,需要解题者根据问题求解的需要及解题者已有的经验知识予以补充,有的条件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进行讨论或补充,有的条件可能是多余的应予舍弃。

例1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电灯发光和电铃发声,则这两个电器()

A. 一定是串联接入电路中

B. 一定是并联接入电路中

C. 可能串联与可能并联接入电路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此题的条件不完备,“同时控制”并不能说明电路的连接方式。突破的方法是从强调语“一定”入手,利用做选择题常用的淘汰法进行解答。

例2一位初三学生正常骑车时所受阻力为人与车总重的0.02倍,则这位学生骑车时消耗的平均功率最接近()

A.7瓦B.70瓦C.280瓦D.700瓦

分析与解本题没有明确地给足解题所需的条件,它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及应有的经验知识补充条件,估算人和车的大概质量、骑车的一般速度,再用公式P=W/t=Fv进行解答。

解人和自行车质量约为m=70Kg,其总重约为G=700N。

自行车行驶的一般速度约为V=5m/s。

人骑车时消耗的平均功率:

P=Fv=0.02Gv=0.02×700N×5m/s=70W。

二、情境开放型

这类试题的特点是,解题思路广,对同一情境从不同角度设计不同问题,通过不同途径去解答。思考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善于多方联想,如果题设提供图示则一定要认真仔细地观察图中呈现的物理现象,剖析所应用的物理知识,寻找合适的物理语言进行描述。

例32003年10月15时上午9时,我国第一位航天员扬利伟乘坐的“神舟5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如图1为神舟5号”发射的照片,请根据该照片提供的信息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物理问题,并根据物理知识作出简要解释。

问题:

解释:

分析本题提供的照片中,火箭正在升空,升空的过程中能量如何变化?火箭的头部是尖的,为什么做成尖的?照片中火箭尾部喷出的火焰下面有大量的雾,怎么回事?最下边的大水池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在白天发射?

解(1)问题火箭发射的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解释: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转化为机械能。(2)问题:火箭的头部为什么做成尖的?解释:为了减小空气阻力。(3)发射过程中的“白气”是如何产生的?解释:是火箭发射时喷出的火焰使水池中的水先汽化,后在空气中液化而形成的。(4)问题:大水池有什么用?解释:火箭发射时喷出的火焰能使任何物体熔化,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性质,可以保护发射台。

(5)问题为什么要在白天发射?解释: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在飞船进入太空后,使光电池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维持飞船的正常工作。

近年来各地的中考题中此类题比较常见,一般取材于课本中的插图或来源于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再如:

例4我们看杂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落在绷床上,又被弹起的过程中如图2所示,请你写出演员在表演时涉及到的两个物理知识。

(1)

(2)

这也是一道情境开放题,我们可以从重力的方向、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作用是相互的、惯性等相关的物理知识出发,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结论开放型

这类试题的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确定的,而是具有多种可能性。究竟具有哪几种可能性,题目本身并没有预先说明,而问题结论的开放性往往是与问题条件的开放性相联系。在求解这类试题时,考生应当根据问题条件进行发散思维,从多方位多角度讨论和推测问题可能的结论。

例5如图3所示,R1为阻值12Ω的定值电阻,电源电压为9V,开关闭合后电流表示数为0.5A,通电5min。请你根据这些条件,求出与电阻R2有关的四个电学物理量。

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开放型试题,重在考查学生应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解此类题的关键是分析题中所给的已知条件,找准它涉及的知识点,寻找与之关联的知识点,开拓思路解出未知量。R1、R2串联,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得R1、R2的电流;由欧姆定律可得R1两端的电压,再由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得R2的电压;由欧姆定律得R2的电阻:由功率公式得R2消耗的功率;由焦耳定律得电流通过R2产生的热量以及R2消耗的电能;由电流的定义式得通过R2的电量;等等。

解由R1、R2串联得,

通过R2的电流为:I2=I1=I=0.5A

R1两端的电压为:U1=I1Rl-0.5A×l2Ω=6V,

R2两端的电压为:U2=U—U1=9V一6V-3V。

R2的电阻为:R2=U2/I=3V/0.5A=6Ω

R2的功率为:P=U2I2=3V×0.5A=15W

通过R2的电量为:Q=12t=0.5A×5×60s=150C

R2消耗的电能为:W=U2I2t=3V×0.5A×60s-450J

电流通过R2产生的热量为:Q=W=450J

综合开放型题的特点是同一题中有实验、问答、作图、计算等,有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知识。解此类题要求知识面宽,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强。

例6给你一根塑料直尺,还可配用其它必需物品,请按要求做出三个小实验,并将实验简要过程和实验要说明的物理现象或规律填入表中:

分析开放性实验不仅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还能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广度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非常有益。题中给出的是一根常见的塑料直尺,它除了可以作为测量工具外,还可以作为研究声音的产生、音调与振动频率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光的折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摩擦起电、导体与绝缘体等等的实验器材。

综上所述,开放性试题的命题点遍及初中物理的各个部分,但一般都是围绕重点知识展开问题。该类型题目多数命题反映出了力学、电学部分的知识内容,使初中物理总复习更加明确重点。

(责任编辑 覃敬川)

4.改革开放竞赛试题 篇四

2.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a)的极其重要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是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一心一意搞建设

C.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团结一致向前看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很多人都说,(b)的中国没有冬天,这年冬天,中断了十年的高考重新恢复。

A.1977年 B.1978年 C.1979年 D.1980年

4.“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则顺口溜反映了(B)A.农业合作社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村社生产 D.乡镇企业 5.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集体土地(A)合同,实行土地包干,从此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A.包产到户 B.包租到户 C.承包到户 D.承包到人

6.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A)”。A.社会和谐 B.科学发展 C.社会安定 D.管理民主

7.被邓小平鼓励为“杀出一条血路”的是指什么事?(A)A.指办经济特区 B.指开放内陆口岸 C.指抓好农村改革 D.指解放思想 8.我国正式设立经济特区是在(C)A.1978年 B.1979年 C.1980年 D.1982年

9.(C)年的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A.1978 B.1988 C.1992 D.1993 10.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c)写入宪法,从而保障国家建设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A.三个代表 B.人权

C.邓小平理论 D.科学发展观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B)等重大战略思想。A.马列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和谐社会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2.《告台湾同胞书》是何时发布的﹖(A)A.1979年1月1日 B.1979年7月1日 C.1980年1月1日 D.1980年7月1日

13.邓小平提出干部“四化”要求,其内容是什么?(A)A.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 B.革命化、年轻化、现代化、专业化 C.年轻化、现代化、专业化、知识化 D.革命化、现代化、专业化、知识化

14.邓小平关于教育的“三个面向”,其内容是什么?(B)A.面向群众,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B.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C.面向群众,面向世界,面向未来。D.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群众。15.(D)年,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决定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A.1981 B.1982 C.1983 D.1984 16.党的哪次会议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A.十一大 B.十三大 C.十五大 D.十七大

17.“一国两制”最早是为解决(A)而提出的。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18.党的哪次会议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C)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9.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段话强调的是:(A)

A.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0.1982年党的十二大制定了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B)

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C.通过多种渠道实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D.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21.我国现阶段存在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原因是(C)A.市场经济决定的

B.物质利益的差别决定的 C.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D.我国政治制度决定的

2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B)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反分裂国家法》的通过 2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D)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依宪治国

25.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A)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爱国主义

D.“八荣八耻”

2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A.以人为本 B.发展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2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A.改革 B.发展

C.依法治国 D.开放

28.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C)A.核心和本质 B.实质

C.基本要求 D.内涵

2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A.依法治国 B.权力制衡

C.人民当家作主 D.人民民主专政

30.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B)A.实事求是 B.改革开放 C.快速发展 D.科学发展

31.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A)A.快速发展 B.和谐发展 C.科学发展 D.改革开放

32.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B)A.与时俱进 B.改革开放 C.社会安定 D.科学发展 3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以下不正确的是()D A.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B.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C.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D.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34.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充满活力、安定 A.诚实守信 B.诚信友爱 C.生活富裕 D.团结互助

35.改革开放30年成为建国以来居民收入增长形势最好、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C)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倍。A.30、28 B.35、31 C.39、31 D.31、35 36.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约()倍 a A.70 B.200 C.300 D.400 37.1997年(d)和1999年(),香港和澳门先后回到祖国的怀抱。A.5月1日、8月20日 B.6月1日、10月20日 C.7月1日、11月20日 D.7月1日、12月20日 38.2005年3月14 日,(C)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A.八 B.九 C.十 D.十一

39.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高速公路不仅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且通车里程已超过(A)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世界道路建设史上的奇迹。A.5 B.6 C.7 D.8 40.1994年12月14日,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B)正式开工。A.小浪底工程 B.长江三峡工程 C.葛洲坝工程 D.刘家峡工程

41.2006年7月1日,世界最长的高原铁路(A)全线开通并试运行。A.青藏铁路 B.川藏铁路 C.南疆铁路

D.西藏—尼泊尔铁路

42.2001年12月,我国加入(B),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世界卫生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43.2007年初,中国自主研制生产的(B)飞机公开亮相,标志着我国能够独立研制生产新型战机和武器系统。A.歼―8 B.歼―10 C.歼―11 D.飞豹

44.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跃升,到2007年,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三位,经济总量跃至世界(D)位。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4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增长创造了持续30年年均(A)的世界奇迹。A.9.8% B.10% C.8% D.11% 46.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3.57元。而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D)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A.13126、4117 B.12786、4140 C.13786、4140 D.11786、4100 47.1978年年底,全民所有制职工年均工资为644元,2007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A)。A.24932元 B.24392元 C.29423元 D.23492元 48.2005年,我国取消了农业税,终结了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2007年产量超过(A)万亿斤。A.1 B.2 C.3 D.4 49.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共下发(B)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A.7个 B.8个 C.9个 D.10个

50.1999年9月,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国家要实施“(A)”。A.西部大开发战略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三线开发战略

51.30年,中国经济已融入国际大潮,成为世界经贸格局中的“巨人”。我国对外贸易的总额,从1978年的206亿美元增长到2007年的21738亿美元,增加了105倍,年均增长17.4%。世界排名由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第(B)位。A.4 B.3 C.2 D.1 52.提高(A)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A.自主创新 B.开发市场 C.科学管理 D.科技创新

53.十七大修改后的《党章》第十一条规定,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A)。A.任期制 B.常任制 C.轮换制 D.选举制

54.新中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张股份制企业股票是1983年7月8日发行的(B)股票。1991年6月25日,该股票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上市公司。

A.中国宝安 B.飞乐音响 C.延中实业 D.深发展

55.1986年,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C)证券业务部开张,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A.上海 B.深圳 C.静安 D.广州

56.197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B)试办特区。A.深圳、珠海、浦东和厦门 B.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C.深圳、珠海、汕头和海南 D.深圳、珠海、厦门和福州

57.改革开放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人们买衣服要凭(B),衣服的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当时,大家都穿着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色的海洋”。A.介绍信 B.布票 C.定购证 D.统购证

58.1978年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仅为6.7平方米,2006年,城镇居民的人均居住面积已经达到()平方米。d A.10.5 B.22.8 C.25 D.27.1 59.1999年,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庭私人汽车0.34辆,2007年增加到每百户拥有(C)辆。A.1.23 B.2.5 C.6.1 D.8.6 60.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1978年,全国医院共有病床185万张,2007年末,医院和卫生院床位达到(B)张。A.200万 B.327.9万 C.501.1万 D.355.6万

61.1978年,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有2.5亿人,2007年,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下降到(D)人。A.2.2亿 B.1亿 C.5000万 D.1479万

62.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1年的67.77岁,提高到现在的(C)岁。A.70.25 B.71.73 C.72.95 D.85.21 63.(A)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和改革农村学校教育若干问题的通知》,提出了在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普及初等教育的任务和应当采取的方针、措施。A.1983 B.1980 C.1985 D.1979 64.1978年底,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为85万人;到2007年底仅仅普通高校在校生已达到(B)人。A.1738万 B.2522万 C.2000万 D.1964万

65.“希望工程”是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于1989年发起的一项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其发起者是(D)。A.教育部

B.教育部、团中央 C.教育部、全国青联

D.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66.改革开放以来,从1978年到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总数约1.28亿,录取总数约5386万,其中,1999年实施高校扩招政策至2008年的录取人数为(B)。A.3010万 B.4010万 C.5010万 D.6010万

6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文化事业获得长足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1980年全国拥有博物馆365座,公共图书馆1732个,2007年末全国有博物馆1634个,公共图书馆(C)个。A.2691 B.2709 C.2791 D.2719 68.(B)年,中国正式全面加入互联网,这一事件被列入当年的国家十大科技新闻之一。A.1993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69.2000年10月,中共(D)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第一次在党的文件中使用了“文化产业”的概念。A.十五届一中全会 B.十五届二中全会 C.十五届三中全会 D.十五届五中全会

70.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迅速。1978年,全国的报纸总数为186家,到2006年我国共出版各类报纸(D)种。A.858 B.1200 C.1256 D.1935 71.1987年,中国电影(C)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是中国内地电影第一次获得世界级电影节的最高荣誉奖,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真正走向世界的新的开始。

A.《大红灯笼高高挂》 B.《秋菊打官司》 C.《红高粱》

D.《菊豆》 72.1984年7月,第二十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美国洛杉矶市举行。7月29日,中国射击运动员(A)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也是中国在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A.许海峰 B.李玉伟 C.王义夫 D.杨凌

73.第十一届亚运会于(B)年9月22日至10月7日在中国北京举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自己的土地上举行的第一次综合性的国际体育大赛。A.1988 B.1990 C.1992 D.1994 74.2007年10月24日,我国发射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是(A)A.嫦娥一号 B.神州五号 C.神州六号 D.风云二号

75.《物权法》出台是在哪一年? A A.1999年 B.2003年 C.2005年 D.2007年

76.2006年2月底,我国国家外汇储备达8537亿美元,居世界第(D)位 A.4 B.3 C.2 D.1 77.2008年5月1日,(A)全线试运营通车。大桥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跨海大桥。A.杭州湾跨海大桥 B.金厦跨海大桥 C.东海大桥 D.西堠门大桥

78.2008年8月和9月,我国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第(A)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实现了“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获得国际社会的一致好评。A.二十九,十三 B.二十八,十三 C.二十八,十二 D.二十九,十四

79.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共获得(C)枚金牌,跃居金牌榜首位。A.49 B.50 C.51 D.52 80.2008年9月25日—2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7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航天员(B)进行了出舱活动,中国人的足迹第一次印在了茫茫太空。A.杨利伟 B.翟志刚 C.景海鹏 D.刘伯明

81.福州大学的校训是(C)A.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B.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C.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D.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82.福州大学建校于(B)年 A.1948 B.1958 C.1952 D.1949 83.福州大学目前拥有一个(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A.机械制造 B.计算机 C.物理化学 D.化肥催化剂

84.福州大学目前有(D)个校区。A.一 B.二 C.三 D.四

85.由荷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B)先生(Kristofer Marinus Schipper)在校内设立了国内首个西方文献典籍中心--“西观藏书楼”。A.魏可镁 B.施舟人 C.黄金陵 D.吴敏生

86.福大三种精神的第三种是什么?(C)A.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B.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C.勇于拼搏的奉献精神 D.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87.福州大学于哪一年开始使用旗山校区?(c)A.2002 B.2004 C.2003 D.2001 88.魏可镁院士于哪一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A)A.1997 B.1999 C.1998 D.2001 89.福州大学图书馆始建于哪一年?(a)A.1958 B.1960 C.1998 D.2001 90.福州大学首任校长是谁?(b)A.黄金陵 B.张孤梅 C.卢嘉锡 D.钱匡武

91.请问哪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曾到我校讲学?(d)A.埃里克?康奈尔 B.泽罗斯?阿尔费罗夫 C.道格拉斯?奥谢罗夫 D.杨振宁

92.福州大学在哪一年通过了国家“211工程”预审?(a)A.1996 B.1998 C.2000 D.2001 93.福州大学的8字校风是什么?(a)A.奉献、求实、奋进、创新 B.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C.敬业 勤奋 求实 创新 D.严谨 求实 团结 创新

94.我校的办学格局是什么?(c)A.理科为主、理工结合 B.文科为主、文理结合 C.工科为主、理工结合 D.工科为主、文理为辅

95.我校曾连续几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c)A.1 B.2 C.3 D.4 96.我校王钦敏博士于哪一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b)A.1988 B.1999 C.1998 D.2001 97.福州大学校园总占地面积约为多少亩?(a)A.3000 B.900 C.4000 D.5000 98.福州现任校长是谁?(b)A.魏可镁 B.吴敏生 C.钱匡武 D.黄金陵

99.福州现任党委书记是谁?(d)A.魏可镁 B.吴敏生 C.王豫生 D.陈笃彬

5.基础教育改革试题 篇五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它不仅包括课程架构的确立(课程类别划分、科目设置),课程标准的制订,教材、教学参考资料的编写,教师培训,教学过程、组织形式和方法的改革以及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主体方面,而且包括着考试制度、教师培训、配套政策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等方面的配套改革。这些配套改革不完善,将会严重制约课程改革的进程。虽然我国的基础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课程改革政策本身有缺陷。首先,政策不科学、不明确。新课程中的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就不理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整个政策的不清晰。改革越复杂,其清晰度就越低,也势必导致课程实施者的不知所措,从而表现出消极不作为。其次,政策不一致。在课程改革的执行过程中,人们发现有很多计划和改革措施不一致的现象。多种不同的计划使教师的能力受到局限。

(2)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滞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尚未形成整体性的、与课改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一些学校还在用旧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

(3)评价和考试制度成为课程改革的主要瓶颈。随着改革的深入,现有的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越来越显示出与课程改革要求的不适应,严重制约了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普遍感觉压力大,顾虑重重,唯恐教学的知识难度过低影响升学,而“一考定终身”也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担心难以处理好课改与升学、考试之间的矛盾,对过程性评价缺乏深刻的理解,给新课程评价制度改革实验造成困难。

(4)教学目标虚化。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在对三维目标的设计和操作以及在实施层面上便出现了教学目标的虚化现象。表现在:知识、技能目标,该实的不实;过程方法目标,出现了游离的现象;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出现了贴标签的现象。

(5)课程机构设置不合理。学科课程比重过大,活动课程比重小,且形式简单,不能充分发挥活动课的作用。必修课占主导地位,选修课可有可无。课程门类过多,课时量大,课时分配不合理。

(6)教学过程形式化。“对话”变成“问答”;有活动却没体验;合作有形式却无实质;课堂有温度却缺深度;有探究之形却无探究之实。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取得实质性进展,必须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考试制度改革为导向。考试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对于教育实践和课程实施具有深远的导向作用。考试制度不改革,课程改革就会步履维艰。

首先,要加大考试制度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进程。其次,应淡化考试的选拔功能,强化考试的诊断、矫正和反馈功能。要改革单纯以考试来决定升学、录取的做法,拓展教育评价的手段和方法。比如为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体状况、兴趣特长各方面的发展建立档案,长期记录,长期跟踪,将档案材料作为升学、录取的重要依据;再次,完善督导评价制度,建立一支权威的政府督导机构,健全全面督导、评价学校工作的标准和制度,强化督导评估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导向作用。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教师培训为基础。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课程观念必须由教师去付诸实践;新课程的教学特点、原则、方法和手段也必须由教师去掌握。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原有的课程观念、教学方法和模式,要适应新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必须参加培训。

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配套政策为保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以一系列配套政策为保证;缺乏必要的配套政策,就不能确保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1·增加教师编制,提高教师待遇,解决教师编制紧、负担重的问题。2·改善基础教育教学条件,解决班额普遍太大的问题,在一些地区,教育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人口的增长及经济发展,致使校舍紧张,班级人数膨胀。当今,个性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但是,由于班额太大,严制约了教育改革的进程。这就需要逐步加大教育投入,善基础教育办学条件,提供符合标准的班级授课条件。

3·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解决课程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

4·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新课程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个新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因而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5·设立课改专项经费投入。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开展教师学习培训、进行观摩调研、召开研讨会、编印教学用书、聘请专家指导、鉴定成果等活动,要添置现代化教学设备、改造教室等等,还要组织学生外出调查、考察、参观、访问,进行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这些都要求投入许多经费。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为依托。

中小学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与意义(本题50分)

在人类历史中,文化、文明是通过教育这种社会遗传方式延续下来的,因此,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工具,传统文化也是重要的教育材料。在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今天,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要承担起传统文化教育这一历史重任。在社会转型的今天,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对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实我们同时 也看到问题的存在。

1、中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

这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古代文学知识的欠缺和文学功底的贫乏上。

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接受良荞不分 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和糟粕并存,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当然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如果对传统文化不分良荞、照单全收就易出现价值观的判断不明,反而不利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科学的鉴别能力。

3、传统文化的德育功能乏力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中学生而一言,不仅能培养其认识素养、塑造理想人格,尤其是传统文化中本身就蕴涵了非常丰富的“修身”之道,更是提高道德修养的极好方式,所以,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转化为学生的道德动力。但在中学生的道德状况上往往是主观上认同和维护社会公德,但行动上主动性不够;主观上对优秀传统肯定,现实生活中却做出“务实”选择;主观上能正确评价别人的行为的对错优劣,慷慨正义,现实落到自己头上时却往往沉默不语选择退缩;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偏离就越明显,在基本公德素养上也越倾向于淡漠,学校育出现了“小学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集体主义教育、大学进行养成教育”的尴尬局面。这是传统文化教育在德育功能上乏力的表现,也是道德教育的缺憾。

4.传统文化教育边缘化

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教育中被边缘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高校功利主义教育培养模式致使大学生漠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另一方面,高校自身对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较为模糊,缺乏对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整合,缺乏系统化、制度化的教育机制。

5.传统文化教育贵族化

传统文化教育贵族化集中体现为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着被金钱奴役的境地。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开放性的、公益性的,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权利,至于国家投人大量资金的公办高校更应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然而,我国学校将传统文化教育贵族化、市场化,传统文化教育成为少数贵族的专利,成为普通民众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某大学开设国学班,讲授《周易》、《四书》.《道德经》、《庄子》等国学经典课程。1.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途径

6.开放性试题呼唤开放性的地理教学 篇六

作者:梁爱民 来源:都市家教(教育交流)·理论版 2009年9期

综观近几年的各地中考、高考试题,在命题上都有一个明显的倾向——试题的开放性程度逐渐增大,即那些材料新、角度多、问题活,注重学生分析、归纳、创新等能力考查的题型越来越受到重视,开放性试题的比重有逐年增大的趋势。中考和高考作为衡量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手段和评价学生个性发展差异的重要机制,其试题及评分标准一方面是为了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另一方面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发挥教育评价的“导教、导学、导考”的多元功能,因此,试题对教学、教改等方面工作的开展和促进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开放性的试题呼唤开放性的地理教学,要求地理教学必须顺应新课改的要求,要求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地理教学内容多层面, 地理教学过程多创新。

一、题型设计的开放性,要求地理教学方式多样化

近年来,中考地理试题中出现了不少“材料分析、案例分析、漫画与图表分析、地理小论文”等创新性的题型和题例。对此,本人认为: a)“材料分析、案例分析”题型的出现要求地理教学案例进课堂,材料进课堂,势在必行。

在地理课堂教学之前,地理教师要鼓励学生和老师一起搜集、整理、准备教学案例和相关材料;在课堂的实践操作中,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思维,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独立思考,各抒已见,彰显个性,一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二是通过生动活泼的情景模拟来拓展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构建起多学科、多角度、全方位和辩证地问题的思维方式。

b)“漫画与图表分析”题型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的好形式。这种题型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内容丰富,寓意深刻。针对这一题型,我们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要挖掘教材中相关内容,也要注意搜集整理与教学有关的内容,要把漫画图表与地理教学真正结合起来。如《苦难的母亲》反映了地球母亲面临的人口、粮食等问题,《钓鱼者的困惑》反映了由于人类的排放的污水和废弃物造成的水资源的污染而使大量鱼虾死亡,反映了由于人类自身因素而导致的恶性循环„„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要恰当在运用漫画和地理图表,用漫画来印证,用图表来说明,将漫画、图表和地理内容有机结合,促进理解,提高能力,加深记忆。用漫画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印证地理现象、地理知识和地理规律的正确性,从而加深学生对材料中的基本原理、观点和规律的理解。

c)“地理小论文”的考查是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的新方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经常指导学生撰写地理小论文活动是大有益处的。通常围绕某上方面,让学生开展“小议论”、“小辩论”、“小论文”。通过这些环节,逐步培养学生剖析、评价事物的能力。

二、内容选择的开放性,要求地理教学内容多层面

a)增设开放性的试题,实现设问的开放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往往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我们的教学一直忽视对学生不同思维方式的培养,致使学生只能按照老师设计的路线往下走,根据老师的思路来回答问题,一旦设问的角度发生变化,就会无所适从。这就要求地理教师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聆听、模仿、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b)通过引进开放性的材料,加大简答题的开放性,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广大地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回归生活。一方面,要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积极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因特网等渠道及时掌握有关时事信息,另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试题的解题思路进行指导,制定开放性试题的复习策略,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相关时事开放性内容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的训练,变“学会”为“会学”,变“会学”为“会用”。

三、评分标准的开放性,要求地理教学过程多创新

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导向明确,给学生以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基聪明才智,独立地、多角度地彰显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能力,彻底地摈弃了以往的猜题、押题、死记硬背等弊病。这样的改革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地理教师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创新就是教学观念的更新,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善于创新,关键是优化课堂教学。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创新的过程中来。要给学生以施展才华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有话直说,实话实说,在课堂内外,多指导学生开展一些具有一定深度、广度学习和实践活动。

7.试论学校体育竞赛模式改革 篇七

关键词:学校体育,模式,改革运动

竞赛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过去往往把竞赛水平的高低作为检验学校体育教学成果的主要手段, 其结果导致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只是少数学生的参与。对读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的调查研究显示, 其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所有在校学习期间, 从未参加任何体育竞赛的毕业生高达65%。而百分之百的学生都希望能够参加体育运动竞赛。显然这是因为学校体育运动竞赛模式的不当造成。因此, 学校体育竞赛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体育竞赛活动, 把综合性的体育竞赛活动办得更加完善、更具活力就必须探寻符合学生需要的体育竞赛模式, 保证学校体育教育的良好发展。

一、学校体育竞赛模式现状分析

(一) 项目设置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表现形式, 是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校体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动力。研究发现, 绝大多数学校的竞赛活动在项目设置等方面与师生的需求存在差距。首先从项目的设置来看, 大多数学校每年比赛局限于田径、篮球、排球、乒乓球项目上, 比赛明显缺乏深度和广度, 而且有些项目因危险性大被删除。其次, 大多数人无法直接通过身体运动体会情绪, 导致广大师生对体育竞赛活动失去兴趣。

(二) 竞赛规则、模式和规模

运动竞赛规则的制定和执行缺乏灵活性、纪律性。因竞赛参与者运动水平和认识上的局限性, 经常出现竞赛规则对参与者要求过高, 出现裁判、运动员等影响比赛进程, 造成赛程拖拉松散等局面。学校举行的体育竞赛活动普遍对报名参赛资格要求过死。以大学为例, 一般开展的比赛都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报名, 且每个项目限报参赛人数。实际参赛活动者都是尖子生运动员, 这导致大部分学生无法亲身体验。

(三) 竞赛内容与主客条件的局限性

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 抓住群体性特点, 突出健康教育。由于多年来受传统体育观念的影响, 创新意识比较薄弱, 致使对当今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了解少, 缺少与外界交流, 缺乏创新思维能力, 因而只能照搬现有竞赛模式。

二、竞赛模式改革与建议

(一) 竞赛形式灵活多样

举行体育竞赛活动之前, 充分听取广大师生对竞赛活动项目设置要求, 放弃不利于身体健康发展的运动项目, 创造和增加有利于身体发展的运动项目, 增设趣味性和娱乐性、群体性强的项目。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运动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比赛项目。在项目设置上应积极引入新鲜活泼、有趣的休闲娱乐项目, 特别是增加集体项目在各类竞赛活动的比重。如接力赛, 通过参与者共同体会成功与失败, 喜悦与痛苦, 彼此可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还可以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加强组织管理, 严格执行竞赛规则

竞赛活动模式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适宜本次运动竞赛的内容形式、规章制度的总和, 要求大家共同执行和遵守。制定适合广大师生和不同年龄段及不同运动水平运动项目及多样化的竞赛形式, 多设置趣味性和娱乐性强的运动项目, 有利于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 也是今后学校体育发展主题之一。如游戏类项目, 寓竞赛于娱乐, 改变过去那种只有少数人参加多数人看竞赛的模式, 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竞赛体制, 推动学校体育竞赛活动的制度化、多样化和社会化的发展。

(三) 创建经常化和大众化的体育竞赛活动模式

从当前各类学校的课外活动和学生的喜好项目来看, 大部分人多以参与球类运动为主。笔者认为, 只要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感兴趣都允许其参加, 并列入校内外竞赛活动项目。我们应注重学生自身对体育的体验, 注重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传统和引进新兴的运动项目, 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对体育的兴趣, 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 项目设置追求合理性

体育竞赛活动的宗旨诣在参与的广泛性、健身性和娱乐的趣味性, 突出体育大众化, 以满足广大师生的需求, 为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发挥应有的效用。保留创新传统体育竞赛项目, 加大群体项目创编, 既体现时代特色, 又贴近生活实际, 有利于照顾各类人群积极参与体育竞赛活动, 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扩大参与竞赛活动的广度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 先前那种“金牌效应”不应是学校体育发展的主题。各级各类学校理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组织开展各种层次、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如高校可以在班内分小组、分寝室开展吸引绝大部分学生乐意参加的体育竞赛活动, 并使之经常化。

参考文献

[1]林鲁军.试论学校田径运动会的改革与发展方向[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 :80-81.

[2]傅幸波.学校综合性运动会改革的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3 (增刊) :79-82.

[3]赵子江.试析全国工人运动会竞赛制度的建立及竞赛定位工会理论与实践, 2004 (18) 3.66-69.

[4]国家体育总局.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J].体育科学, 2001 (3) :1261.

[5]黎文普.我国学校体育运动竞赛管理的变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2009.

8.高中历史开放探究型试题例说 篇八

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是以开展“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境,以图片、历史地图、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创没探究问题的情境提出问题,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解答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说明该课题研究的意义,最后由学生提供研究该课题的方法等。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评判方法采用分层次、采意式。

二、典例选析

例1.某中学历史教研组拟举办“东西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工作。请结合下列在展览会上摘选的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展览一: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1)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甲: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中国擅长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武器。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就是古代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后来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会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中国人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学习。

(2)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有何不同。

展览结束语: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近年颇为鼓舞人心的说法。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3)请根据结束语及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本题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为依托命制。第(1)问以表格形式考查学生对古代中西方文明的比较;第(2)问以文字材料考查近代中国一些人对西学的态度,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解决问题;第(3)问则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道问题,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

(1)

(2)甲:反对学习西学。

乙:主张学习西学,但只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或技术。

丙:主张学习西学,主张不仅要学西方的技术,还要从更广泛的层面学习西学。

(3)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开拓创新。

例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重要社会转型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阅读下面三则材料: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于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

管仲对(齐桓公)日:“……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黄梅戏《天仙配》插曲

材料三,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他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则?你的理由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铁农具的使用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请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的根据。

(4)在探究活动中,分组讨论是重要的环节,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甲组给出的结论是“战乱与灾难”,乙组给出的结论是“进步与发展”。如果你是此次讨论的参与者,你如何吸收融合两组的观点?

解析:解答第(1)问要注意从三则材料涉及的共同问题归纳出探究的主题,史料的价值要从时间和可信度上把握;回答第(2)问时要明确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小农经济;回答第(3)问要注意从社会变革、阶级结构和思想活跃等方面概括;第(4)问,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

参考答案: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的材料是材料一中的第一则,长沙出土的春秋时期的铁锄。理由:①第一手史料;②实物史料。

(2)铁农具的使用为小农经济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第一,都是社会巨变时期。第二,社会阶级构成复杂,新旧阶级在历史舞台上都很活跃。第三,思想活跃,各种流派交相辉映。

(4)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转型时期,一方面,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获得长足进步。分封制崩溃,郡县制逐渐形成;文化领域内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另一方面,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总体而言,进步和发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

例3.读下列关于“真假火烧阿房宫”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三十五年(前212年)……先作前殿阿房……阿房宫未成。”又《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引兵西屠成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材料二,班固在《汉书·五行志下》:秦“复起阿房,未成而亡”。

材料三,杜牧《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四,2002年lO月至2004年12月,考古工作者对阿房宫遗址进行了“地毯式”的全面考古勘探,结果没有发现秦代建筑遗物堆积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更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建筑遗存。据此,阿房宫考古队提出:阿房宫没有建成,它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阿房宫并不存在。

请回答:

(1)简要概括材料一、三、四的观点。

(2)在上述四则材料中,哪则材料的史学研究价值最低?为什么?

(3)“火烧阿房宫”已流传千年,在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的成果公布后,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

解析:本题通过史料结合考古新发现进行开放性的探究,考查历史上“火烧阿房宫”的真假,目的是考查历史史料和考古发现对历史真实程度的佐证作用。解答第(1)问需要解读材料一、三、四中关于“火烧阿房宫”的叙述,提

炼出每则材料的核心观点;第(2)问,比较四则材料,从文字记载对史学研究的佐证作用的大小来判断,进而分析其史学研究价值低的原因;第(3)问根据材料四的叙述提炼观点,根据史学研究的理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材料一:秦始皇修建了阿房宫前殿,项羽焚烧秦宫室,未说明是否包括阿房宫;材料三:阿房宫已建成但被项羽(楚人)烧掉,秦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修建了阿房宫等,滥用人力、物力;材料四:阿房宫未建成,只是一个“半拉子”工程;阿房宫并不存在。

(2)杜牧的文学作品《阿房宫赋》。因为其中包含的虚构和夸张成分很多。

(3)从考古材料和挖掘现场来看,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被火烧毁,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历史解释、历史论点也会有所改变。

三、解题对策

开放型试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下面对不同的类型分别给出解题对策:

(1)情景开放型。这类试题一般是给出一段文字或图片、表格,让同学们通过识图或分析表格、材料完成相关问题。解答这类题时经常需要利用一些原理和史学常识来解答。

(2)角色体验型。创设历史情景,让学生充当历史当事人,进行角色体验。这种开放题,较能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综合评价能力、创新意识和情感体验品质等。注意解答时要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进行整理。

(3)仿写型,即给出一份样本,要求学生仿照样本的内容,根据列出的条件完成测试的题型。如:参照范例,分别在“抗争篇”和“新生篇”中填写一个发生在北京的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在60字以内。

屈辱篇

条目:火烧圆明园

简介: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这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重大损失。

抗争篇

条目:

简介:

新生篇

条目:

简介: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上例的简介中包括以下几点:时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地点——北京圆明园;人物——英法联军;事件——洗劫并焚毁了北京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评价——这是中国和世界文化的重大损失。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先认真分析样本的内容,然后选取自己熟悉的内容来回答。

上一篇:小学三年级英语课堂教案下一篇:镇综治工作会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