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2024-08-24

电梯施工安全防范措施(精选8篇)

1.电梯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篇一

施工电梯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为加强对施工电梯安全事故的防范,及时做好安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特制定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龙城23地块29#楼,长兴街西,兴洛东街东,香山路南,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二层,结构形式为框架-剪力墙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7534m2,二、本预案的适用范围

本工程目前有一台施工电梯在用,为我单位重点设备。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本工程使用的施工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事故类别包括:施工电梯倾翻、火灾、坠落。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或行业、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本项目部成立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叶龙章(项目经理)*** 副组长:张祥龙(执行经理)*** 陈晶卫(安全负责人)*** 陆哲(主任工程师)***

成员: 严传发(技术负责人)张鹏(施工员)樊志峰(质检员)

丁杰(安全员)陈付顺(材料员)

四、应急组织职责

(一)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二)现场组长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三)副组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抢救现场伤员;抢救现场物资;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五、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一)培训

按计划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每年的1月份进行一次培训;(2)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困人解救、轿顶作业、底坑作业、厅层作业、机房作业、更换和割短钢丝绳、扶梯桁架作业、施工用电常识、坠落保护、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事故报警、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二)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相关人员经过有效的培训,公司按照本预案要求,每年的1月份组织开展一次事故应急演练。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六、事故报告和现场保护

1、事故发生后,由副组长楚伟伟向组长报告,组长根据有关法律法

规及时如实向公司安全科、市安监站等有关部门报告。

2、严格保护事故现场。

七、应急处理

(一)接报事故后5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立即报告主要领导,同时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执行本预案。当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领导小组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通知机械设备产权单位,立即派专业技术人员赶赴现场。

4、立即组织或通知就近网点,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增援准备。

(二)应急处理措施。

1、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

2、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

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5、施工电梯发生事件后,采取施工电梯专业维修人员的一般救援措施,通过施工电梯专业维修对于施工电梯的人工操作,完成救援活动。

八、应急装备、物资、通讯保障

保障措施要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要配备到位,并应定期检查装备完好情况,安排专人保管,并明确只能用做救援及演练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值守到位,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单位应督促维保单位在维保现场储备数量充足的施工电梯易损件及电子元器件,以便施工电梯元件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排除故障

九、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终止和终止后工作恢复

1、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起动应急救援预案条件时,由应急指挥长启动应急反应预案令。

2、对事故现场经过应急救援预案实施后,引起事故的危险源得到有效控制、消除;所有现场人员均得到清点;不存在其它影响应急救援预案终止的因素;应急救援行动已完全转化为社会公共救援;应急指挥长认为事故的发展状态必须终止的;应急指挥长下达应急终止令

3、应急救援预案实施终止后,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和物证,经有关部门认可后可恢复施工生产。

十、应急总结与奖惩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事件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下列规定对有关单位和人员进

行奖惩。

1、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等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按公司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2、对瞒报、迟报、漏报、谎报重特大事故和突发事故中玩忽职守,不听从指挥,不认真负责或临阵逃脱、擅离职守的人员,按照公司有关规定,给予责任追究或处分。对扰乱、妨碍抢险救援的人员,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一、其它事项

1、本救援预案针对有可能发生的施工电梯安全事故,组织实施紧急救援工作并协助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的指导性文件,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情况随机进行处理。

2、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2.电梯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篇二

关键词:电梯,安全运行,事故防范,管理措施

电梯是一种比较便捷的设备, 是它的出现让高层建筑得以发展, 在高层建筑中属于必须的设施之一, 该设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 使用频率也是非常高, 并且其和人的生命安全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 我们需要对电梯的安全给予关注, 对乘客负责, 通过研究分析电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来处理这些问题, 通过改进, 让电梯可以更加安全的为我们提供服务, 继续深入的对电梯安全具有提升的新技术进行研究, 让使用者能够安心。

电梯事故的出现并非单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是设备的质量问题, 还有就是电梯使用者和管理者的问题, 电梯的安装人员和维护人员应该是取得了相应的资质的人, 如果电梯安全事故的产生是因为安装和维护人员无证上岗, 那么就是人为因素, 这样的因素完全是可以预防的。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进行预防。

1 电梯使用中可能发生的事故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 中对电梯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地事故归类如下: (1) 剪切, (2) 挤压, (3) 坠落, (4) 撞击, (5) 被困, (6) 火灾, (7) 电击, (8) 由下列原因引起的材料失效: (1) 机械损伤, (2) 磨损, (3) 锈蚀。

2 人为因素

电梯的使用以及保养和管理都应该是专业人员的责任范围和工作, 不应该由非专业人员参加, 人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电梯安全事故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点。

(1) 使用者自身的问题

根据对目前我国产生的电梯使用事故调查, 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的事故都是以为使用者自身的安全意识不足以及使用操作失误引起的。

乘坐电梯的人在电梯内打闹嬉戏、将门的按钮破坏、依靠电梯门以及扒门等等都是引起电梯故障的一些个人不规范行为, 导致了乘客被卡或者是摔倒。有些患者因为被困, 而擅自扒门。不等待专业的人员救援, 自己从安全窗逃脱, 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电梯在即将关门的时候, 有些乘客因为害怕不能够及时的出来, 使用手、脚或随着物品来进行阻止门的关闭, 这样也是引起系统故障的一个原因。

电梯乘坐者将烟头等等扔在电梯内, 容易触发电梯内的安全保护装置, 引起故障。反复的敲打电梯按钮、消防按钮, 长期如此导致按钮的失灵。超载的电梯仍然继续的挤入其中, 小孩独自一人乘坐电梯, 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2) 电梯操作工、电梯维修保养人员无证操作、违章操作

实际的工作当中, 存在一些个别的单位会应聘一些无证的电梯工, 对电梯进行维护和养护。这些电梯工他们因为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和考核, 在进行维修保养的时候, 操作不当, 或者操作流程不规范, 都会引起安全问题, 这里的安全问题一方面是电梯的安全问题, 还有就是乘坐者以及维修人员的安全问题, 他们的维修无法保证电梯的安全性。如果维修电梯的人员是已经获得了相关的资格证书, 但是进行操作的时候仍然不按规章制度执行, 比如说, 工作服没有穿戴、安全防护设施没有佩戴等等, 这些都是个人问题, 也是引起安全事故产生的因素。

(3) 电梯使用单位管理制度缺陷

电梯使用单位不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由于一些使用单位管理人员对电梯安全的认识模糊, 把电梯当作普通设备对待, 不能建立有效健全的安全使用制度, 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因素。

3 设备因素

设备自身的问题也是引起电梯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电梯的安全性可以通过安全技术措施以及电气、机械来进行防护, 像是层门门锁、行程定位等等, 主要因为设备因素而引起的电梯不安全原因有如下几点。

安全装置接触不良, 层门门锁锁不紧, 对锁紧与否进行验证的装置故障, 导致电梯在开门的时候仍然继续运行。接触器接触不良, 造成接触器不能正常吸合断开是电梯运行不正常。电梯电气安全回路被短接, 失去保护作用。限速器-安全钳存在故障在电梯失速时不等动作, 使电梯不能停止运行。电梯超载保护装置损坏, 电梯超载可以继续运行。电梯机械部分故障, 如电机转动异常, 过热, 润滑不良, 导轨垂直度偏差超标, 电梯平衡系数与标准要求偏差过大、电梯层门、轿门安装不到位、制动器扎瓦磨损严重等等。

4 防范措施

电梯是一种繁忙的交通工具, 其启制动、正反转非常频繁, 最高可达每分钟120次;电梯的可操作部位和运动部件也很多。以下就是笔者列举的讲这种风险的发生最大化的降低的办法。

(1) 使用单位对电梯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强化。电梯的使用单位需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进行管理, 确保电梯的安全管理, 将电梯安全管理上升到一定高度, 引起重视, 能够对使用人员的安全给予保障, 通过制度的制定来避免因为管理而产生的安全隐患问题。

(2) 使用具有整个资质的电梯工进行电梯的维修和养护。电梯工、养护人员应该是持证上岗, 进行操作的时候依照操作规范来执行, 不能擅自的随意跳过规范流程。

(3) 加强安全宣传, 在电梯内外都设置一些警醒的安全提示, 让乘客能文明、安全的使用电梯, 很多的电梯故障都是因为使用者自身的不正确操作导致的。

(4) 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电梯如果出现故障必须停运维修, 不能够“带病上岗”。电梯要求定期的进行质量检查和养护, 对存在的故障隐患进行消除, 安全的运行。

(5) 限速器-安全钳系统的保养

限速器-安全钳系统是电梯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 当电梯超速、运行失控或悬挂装置断裂时, 限速器-安全钳装置迅速将电梯轿厢制停在导轨上, 并保持静止状态, 从而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

5 加强监督管理

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职能部门对于电梯的生产、运输和安装过程都应该严格把关, 层层审批, 严格的进行约束管理, 对电梯市场进行大力的整顿, 让市场秩序化、规范化。对于一些私自非法安装电梯的单位要进行严肃处理, 加大打击力度, 将电梯安全问题遏制在源头。其次, 安全监察部门要狠抓电梯安全检验机构、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一方面应对检验机构的资质进行定期复审, 对检验人员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检验能力上应进行定期考核, 优胜劣汰, 提高检验队伍的技术水平;另一方面也应注重廉政教育, 严防电梯安全检验工作受经济利益驱动, 出现假数据, 假报告等不正常现象。

6 结论

3.电梯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篇三

关键词:电梯检验;危险源;措施

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电梯已经成为现代化城市高层建筑的必要交通工具,时时刻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确保电梯的安全有效的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不仅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来确保电梯的质量,在交付使用之前按照国标《电梯安装验收规范》来对电梯进行系统的验收检查;

1.电梯检验的基本内容

电梯检验作为电梯质量控制的核心环节,主要包含:

1.1.缓冲器的检验:在电梯内部运行出现故障而出现失控下落的状况,但是其运行速度还没有激活电梯电力系统的限速设备,导致安全钳的无法使用,这是检验缓冲器能否行之有效的发挥作用,使得厢体能够平稳停止运动。

1.2.厢体超速保护装置的检验:当电梯的运行速度超过系统设定时,检验电梯厢体能够启动超速保护装置,通过系统的激活使得电梯厢体降低速度从而达到缓冲器的设计要求范围,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乘客的安全。

1.3.上行制动效果的检验:在电梯按照设计要求以额定速度进行上升工作时,将主电源进行切断,检验电梯的厢体能够在曳引轮附属的制动器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平稳的停靠,通过对其制动距离的测量来检验是否符合设计指标。

2.电梯检验的危险来源

电梯是集众多机械零件和复杂的电力控制系统与一体的大型起重设备,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对于电梯这类特种设备而言,主要存在三种危险来源。

2.1. 机械危险

机械危险是电梯检验中一种较为常见的危险源。它作为一种电力驱动的机械设备,具有较大的机械能,当检验人员或者周围物体与电梯进行接触时会出现巨大机械能的意外释放,从而带来的机械伤害。而根据实践统计,对于电梯机械检验而言,主要遇到的危险有:

2.1.1.电梯检验人员在对电梯进行日常检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操作失误导致电梯的机械零部件发生运动从而带来的伤害,如导向轮和曳引轮的转动;

2.1.2.电梯检验人员在厢体顶部的时候,距离电梯厢体门的距离太近,则会出发凸轮器上附属的平衡器导致在开门或者关门的一瞬间伤及脚部;

2.1.3.检验人员在进行盘车的操作时,如果操作没有按照规范进行,则会使得电梯的厢体的运动速度加快,从而使得操作人员的手部带来伤害;

2.2. 电气危险

在对电梯进行日常检验时,由于电梯电力系统复杂的特殊性,电气事故所导致的人员伤害一直占据着较高的比例。存在的电气危险主要有:

2.2.1.电梯检验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发生带电操作的危险行为,一旦接触到电控柜等电力设备时,遭受到强烈电流的冲击从而发生伤害;

2.2.2.电梯的电力线路由于频繁使用发生老化,导致绝缘层受到破坏,使得金属丝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出现了局部漏电的危险状况,一旦检验人员在无意间触到,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触电伤害;

2.2.3.电气设备所处的环境中存在静电。静电的产生主要是通过空气中的粉尘和液体的相互运动产生,进行产生电火花促使粉尘发生点火效应,此时,如果电梯电力设备所在的环境中存在可燃性的气体,会酿成一定程度的火灾;

2.3.坠落危险

电梯属于起重设备,在检验时需要进行高空作业,加之电梯厢体特殊的造型空间,人员或者周围物体的坠落便成为电梯事故频发的危险来源,主要存在的坠落危险有以下几个方面:

2.3.1.检验人员在进行检验时,通过爬梯进行电梯机房,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在爬升的过程中出现摔落,从而给操作人员带来的坠落危险;

2.3.2.电梯在进行检修期间,检验人员站在厢体的顶部,由于电梯顶部安装了许多机械部件,如果稍不留心,便会发生头部撞上、脚崴、跌落从而产生意外,给操作人员带来伤害。

2.3.3.电梯在检修期间,经常性的发生抖动现象,此时如果检验工作放置在电梯厢体的顶部,则会由于抖动使得工具坠落,从而给周围的人员带来坠落风险。

3.提高电梯可靠性的路径设计

基于电梯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为了提高后续电梯运行过程的安全性能,需要全面提高电梯检验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并能针对上述出现的风险从容自如的做出应变。为此,应做到:

3.1.加强对机械危险的安全防护

为了减少机械危险产生的事故,首先应做到,对电梯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着力提升,在检验过程中集中注意力,在电梯厢体的运行过程中,保持争取的姿势,使得身体各个部分在可控范围之内;其次,要加强对操作规范的要求,在电梯运行中, 要对电梯的运行速度严格按照规范执行,避免因超速使得身体触碰机械零件发生伤害;

3.2.电气危险的安全防护措施

为了减少电气事故的发生,应做到:①对于多年使用的电梯,要不定期的进行电气设备的检查,对于一些绝缘层有破损的线路,在进行维修时必须切掉电源,佩戴绝缘手套进行操作;②在碰到潮湿或者长期下雨天气时,要对有可能触到水源的线路进行整理,并随时用漏电笔进行检验,防止因为漏电产生的电气事故。③在对电梯厢体顶部设备进行检验时,要对发热的设备加强安全意识,使用专业设备进行操作,防止高温带来的灼伤。④检验时留意环境的状况观察是否容易产生静电、是否含有可燃气体或粉尘等,如果有此类情况,应采取措施或者在必要时终止检验。

3.3.坠落危险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合上述坠落的危险源,为减少事故应做到:①打开层门时,姿势要正确,身体不能向层门倾斜,防止层门打开后跌入井道内,同时要将井道灯打开,方便检验人员查看井道内的情况;②在平台作业时应该设置相应的护栏,检验人员应当尽量站在平台中心进行操作,如果必须在边缘作业时应佩戴安全带或其他防护措施;③检验工具放在轿顶时,要找好平坦的地方放置,不能随便乱放。工具箱不能竖立着放在轿架、检修盒或者门机盖上;④在机房上面工作的检验人员,必须用东西挡住孔洞,防止零件跌落砸伤头部。

参考文献:

[1] 罗锋.探讨电梯检验时应注意的问题[J]. 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02)

[2] 孙元成. 谈电梯检验过程危险源的分析及控制措施[J]. 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1)

[3] 陈同坤,汪传民.电梯安全检验技术案例分析[J].工业控制技术,2008(6)

4.电梯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篇四

11、12施工电梯挤伤事故”

整改措施实施效果评价

2009年12月1日,在台山项目部#2会议室,召开了焊接项目“施工电梯挤伤事故分析”会议,通过会议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会后台山项目部以及焊接项目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台山焊接项目安全管理工作有明显的提高,连续几个月,项目班组未发生一起轻伤以上事故,台山项目部再未出现施工电梯伤人事故。

1.对新进场的员工三级安全教育,不仅要对其安全知识的教育,还要通过谈话聊天,对他们工作经历、性格脾气、精神状态、对电力建设施工安全工作的了解情况,都进行深入了解和摸底,尤其是短期借工和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员工,有针对性进行教育和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持安全卡上岗。如今现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明显提高,习惯性违章发生率明显下降,三级安全培训取得明显效果。

2.项目全体人员包括项目主管及其他管理人员参加的早班会正常举行,早班会的内容更丰富,更安全工作安排更细致,交底内容更详细。班长、安全员和主管监督施工人员通过安全检测区,及时发现精神状态异常人员,停止其当天工作,避免发生意外,将人的不安全因素降到最低。班组周安全例会、月度安全例会能够定期召开,及时总结现场的安全工作吸取经验,对今后安全工作进行详细,使工作顺利开展,大大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加强了班组安全管理的责任心,提高了班组安全管理水平,使安全管理工作能够良好的开展。

3.对施工电梯候机平台围栏增加铁丝网,人的手和头不能伸出去,从本质上避免安全隐患,不可能再出现施工电梯挤伤事故,几个月来,整个台上项目部,未出现一次,施工电梯伤人事故。

4.事故发生后,焊接项目进行了全面整顿和组织员工学习该事故通报。现场施工作业进行了安全责任区域的划分,对责任人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责任人的职责,不仅负责施工安全,还要对员工上下班的安全也要进行监督和检查,增强了现场安全管理的力量,更加强了上下班的安全管理,也使大家意识到时时处处都要安全。通过学习发生在自身班组事故案例,大家更直观的感受

到安全的重要性和后果的危害性,今后需要加强安全隐患的预防,注意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不断学习安全知识和避险技能,加强自我保护,避免意外发生。经历了该此事故的焊接项目,不仅安全工作有了很大的改观,且员工自身安全意识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安全知识渴求越来越强烈,积极主动配合安全管理工作,使台山焊接项目的安全工作健康稳步的开展。

5.该事故对当事人甘永福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经历此事的他,已经上班几个

月以来,对工作一丝不苟,认认真真,按章办事,再未出现过安全违章违纪现象,并且主动关心其他人员,根据其工作表现以及考虑工作的需要,项目安排甘永福为安全责任区域小组组长之一,负责本小组安全工作。在甘永福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小组成员,未发现一例违章违纪现象,安全措施到位,工作积极主动,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

“11.12”施工电梯挤伤事故的发生不仅是一次教训,对我们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通过对该事故处理,对整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了焊接项目安全工作管理水平,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了现场安全隐患,不仅连续几个月再未出现电梯伤人事故,焊接项目未发生一例轻伤以上事故,而且习惯性违章发生率成连续下降趋势,本次事故的整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台山焊接项目

5.电梯施工安全责任书 篇五

为促进安装队伍加强自身的管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我安装工程工地安全稳定,特签订以下工作责任书。

一、工作目标:

1、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和安全事故以及重安全事故。

2、不发生影响工地和周围区域环境稳定的事件。

3、不出现影响周围居民及环境卫生的污染。

二、责任期限:

自签订现任书之日起到竣工前。

三、工作要求:

(一)安全生产

1、提高认识,个人重视。监督各安装班组做到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制度规程落实、安全生产投入落实、安全生产检查落实、安全生产预案落实、安全生产报告制度落实。

2、强化管理,落实措施。要充分发挥自身安全保障体系的作用,全体动员积极参与,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尤其要重视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

3、加强检查,明确责任。负责组织定期进行以纠正违章,消除隐患为重点的大检查,开展防高空坠落、防触电、防坍塌、雨季施工、防暑降温等专项安全检查,搞好治安防火、义务消防工作,消除安全管理上的死角。

4、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生产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安全防范意识。

5、负责进场工人的安全教育以及各分项施工的各种安全技术交底,所有人员必须持特种作业人员证上岗,并做好各项安全检查及记录。

6、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正确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施工场所严禁吸烟,严禁酒后作业,不得追逐打闹。

7、现场用电由专业电工负责,非电工禁止私自动用电器设备,严禁私拉乱接,并配备灭火器材。

8、电梯安装材料必须按指定地点堆放整齐,并采取安全有效措施,施工中应做到工完料净,不留安全隐患,做好文明施工。

9、井道口、厅门口等开口部位保护设施齐全可靠。

10、脚手架、工作台等应搭设可靠符合规范要求,防高空坠落措施可靠。

11、施工照明等临时用电线源架设合理、整齐,漏电分级保护齐全、可靠。

(三)保证稳定

1、认真做好生活费的兑付工作,要做到统筹安排,保障落实。

2、加强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安装人员的动态,及时化解矛盾。

3、及时报告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

4、禁止发生各类打架、斗殴等各类治安事件。

电梯安装项目负责人:

6.施工电梯施工安全管理协议书2 篇六

甲方:

乙方:

为了保证施工电梯安装人员的人身的安全,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甲乙双方本着“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原则,经双方协议,明确各自的权利及义务,以便相互配合,共同遵守。协议内容如下:

安装地点:工程名称:安拆的起重机械,型号:高度:米

一、双方责任:

1、甲乙双方均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及法令、法规、制度和要求,严格遵守双方共同制定的协议内容。

2、甲乙双方必须密切配合、相互监督,在设备进场安装时,双方要共同协作,密切配 合、排除一切安全隐患,确保各项安全工作顺利完成。

3、双方要对安装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4、双方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乙方在施工中不准违章作业,违章操作。

二、甲方责任:

1、有责任对安装人员进行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

2、负责固定式施工电梯的基础受力强度必须满足塔吊的设计要求。

3、提供合格电源到施工电梯基础处。

4、对防碍施工电梯安全工作的高压线和施工电梯工作范围内的房屋、人行通道进行防 护。

5、协同乙方设备安装后的验收工作,验收合格后报建委、甲方、监理单位备案。

6、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强迫安装施工人员违章作业。

三、乙方责任:

1、施工电梯安装必须是取得符合相应资质的专业施工队伍,参与安装施工电梯的施工 人员必须是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并取得证件、经验丰富、身体健康的专业人员。

2、要教育安装人员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现场的一切规章制度。严禁安装人员酒后 上岗,不得在现场吸烟。对所属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

3、必须严格执行施工电梯安装安全操作规程与本工种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得违章指挥 和违章作业;

4、安装施工人员在安装过程中,必须按要求戴好安全帽,在两米以上的高处进行作业 时,施工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

5、施工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专人指挥与协调。吊车司机、电梯司机、安装人员、指挥人员必须密切协调,保持一致。

6、在安装过程中,划出施工作业区域,设专人看护,设置围挡和标示牌,任何人员不 得进入该区域内。

7、对所属人员的安全负责。

8、在整个施工电梯安装过程中要有专业技术工程师在安装施工现场监督进行。

甲方(章):乙方(章):

7.电梯施工安全防范措施 篇七

在城市生活中, 电梯是人们常用的代步工具之一, 随着高层建筑与日俱增, 电梯安全成为了全民关注的重点问题。其中, 溜梯故障是比较常见也是危害最为严重的电梯故障之一, 应加强电梯检验工作, 深入分析溜梯故障原因、采用有效的安全监察措施, 及时排除故障隐患, 以确保电梯设备运行安全, 为人们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1 电梯设备溜梯故障及其原因

电梯设备溜梯是在电梯失去动力驱动和控制的情况下, 轿厢与对重之间的质量差产生的位势变化而引起轿厢对重上升或下降的现象。在正常运行中, 电梯因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曳引力不够等而失去动力驱动, 轿厢运行速度忽高忽慢, 甚至直接蹲底或冲顶, 这就是溜梯故障。

从技术角度看, 造成电梯设备发生溜梯故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曳引力不够、安全钳失效、限速器失灵及其他原因。但是从溜梯故障产生机理中不难看出, 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曳引力不够是引发溜梯故障的两个主要原因。

1.1 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及其原因

制动器是电梯设备的重要装置, 能够在停电状态下自动把桥厢制停, 能够在125%额定载荷情况下保证电梯静止, 是防止电梯滑行的重要手段。在制动器制动力矩不足的情况下, 就不能成功制停轿厢。而影响制动器制动力矩大小的因素, 从其结构就可以看出, 主要有制动弹簧压力的大小、闸瓦的摩擦系数及闸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积。所以, 电梯使用过程中, 如果出现弹簧失去弹性、过松或弹力调整不到位, 闸瓦磨损或摩擦系数小、超载等情况, 就会严重影响到制动器制动力的大小, 使电梯设备因制动力不足而发生溜梯故障。此外, 制动器抱闸时间滞后或未抱闸, 也会导致制动力不足。之所以不能抱闸或抱闸时间滞后, 主要与制动弹簧卡阻、电梯停电后制动器线圈不能断电等有关。

1.2 曳引力不够及其原因

曳引力是电梯曳引钢丝绳与轮缘上绳槽之间通过摩擦产生的, 是电梯运行的动力。当曳引力不足的情况下, 电梯就会失去动力来源, 进而失控。曳引轮绳槽磨损严重是造成曳引力不足的最主要原因, 因为严重磨损时, 绳槽由V型变为U型, 曳引力将严重下降, 引发曳引机失衡, 从而造成溜梯故障。

导致曳引轮绳槽严重磨损的因素:钢丝绳材料中有尼龙, 不符合标准;曳引绳轮球化不均匀或硬度偏低;钢丝绳张力互差超过5%, 造成几根钢丝绳的速度不一致, 钢丝绳在绳槽中有相对滑动;绳轮使用时间过长, 未及时更换。

2 溜梯故障监察与防治措施

为保证电梯运行安全, 避免出现溜梯故障, 电梯使用、生产、检验及维护保养等组织机构应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制定与电梯相关的工作制度, 建立电梯档案, 做好溜梯故障监察记录, 为故障排除提供必要的基本依据。

鉴于上述两个因素, 从设计生产、检验、检修保养等角度提出了以下监察与防治措施:

2.1 设计生产方面

在电梯设计生产中, 设计生产机构要严格按照电梯安全技术规范设计与生产制动器和曳引机, 不可出现设计、制作上的缺陷。为保证性能良好、符合标准, 制动器生产后应进行必要的性能验证, 检测制动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制动力。验证方法:人为使制动器的机械部件失灵, 查看是否具有足够的制动力使有一定荷载的电梯轿厢制停。这一过程要多次验证, 符合标准后才能安装弹簧螺母。

2.2 检验方面

在电梯检验工作中, 电梯检验监督机构按照《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规定, 严格对电梯制动器、曳引机的质量和使用性能进行检验。特别要注重检验制动器, 用科学手段验证制动器的制停效果。验证方法:使轿厢空载上行, 到一定高度后突然使制动器失电, 以此验证制停效果, 倘若制停效果良好可继续投入使用。在曳引机检验上, 要确保工作时无异常噪音、震动, 油量适当, 轮槽受力均匀, 查看曳引轮、滑轮是否安装防脱槽装置和机械部件防护装置等, 确保曳引力不受影响。

为保证曳引力足够, 要强调对相关部件的强度、韧性、耐磨性、耐冲击等的检验, 确保曳引轮绳槽面的耐磨性高于QT600-3的球墨铁材质、受力均匀等。

2.3 检修保养方面

在电梯检修保养上, 检修保养单位必须按要求进行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 制定日常保养计划、维修工作制度等, 同时着力培养保养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其了解溜梯故障原因, 能及时检查出溜梯故障隐患, 并有效排除。

溜梯故障不是一时形成的, 有一定的先兆, 这些先兆在日常的检修保养工作中就能够发现, 所以要持续加强检修保养工作力度。为避免发生电梯溜梯故障, 日常检修保养中应严抓以下工作:

(1) 在制动器方面:1) 检查电梯制动器全部构件的运行状态, 确保无卡阻, 而且所有的链接部位每周都要润滑一次, 切记不可将汽油滴落在制动轮、制动带上。

2) 注重对主弹簧的维护与检查, 确定制动力良好。检查方法:先合上闸瓦, 使其处于饱和状态, 然后打开闸瓦, 凭观感、手感去查看弹簧是否变软, 也可通过敲击弹簧, 听发出的声音去判断弹簧是否有裂纹或失效。如果发现变软、裂纹等问题, 应及时更换弹簧。3) 检查制动轮表面质量情况, 调整螺母, 锁紧松动的螺母。4) 闸瓦要紧紧贴合在制动轮上, 闸瓦两端闸带不可脱离制动瓦本体。如果需要更换装闸带, 应确保闸带与制动轮的接触面不小于闸带面积的80%。5) 确保电磁线圈接头没有松动, 外部绝缘保护装置良好, 避免出现短路。6) 确保制动瓦和制动轮的中心线在水平直线上, 并达到中心高度及直线度的要求。7) 确保超载开关电气有效性, 防止电梯在超载情况下运行。

(2) 在曳引轮绳槽方面:1) 检查曳引轮绳槽对钢丝绳直径偏差的适应能力, 在不适应的情况下, 考虑扩大槽口角度或减少卡绳的可能性, 尽量降低曳引轮绳槽磨损。2) 严格控制曳引绳的张力差。日常检修保养中, 要坚持每月调整一次, 使张力互差不超过5%。3) 检查钢丝绳质量、直径等, 禁止使用不符合标准的钢丝绳。4) 检查曳引轮绳槽的磨损程度, 及时更换磨损严重的曳引轮绳槽。更换后, 要检查新绳槽与新绳之间是否匹配, 如有不匹配, 要重新修正轮槽。

3 结语

电梯安全是人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也是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问题, 应做好安全监察工作。对于溜梯这种较为严重的电梯设备故障, 其安全监察工作应从原因入手, 以制动器、曳引轮绳槽的日常检修保养和检验工作为主, 及时消除电梯使用中的溜梯故障隐患。同时, 加强对相关部件设计生产的管理, 进行必要的使用性能验证, 避免出现设计与制造上的缺陷, 以维护电梯运行安全。

参考文献

[1]孔伟.电梯溜梯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2013 (3) .

[2]王以亭.电梯安全社会和谐[C]//“绿色制造质量管理”——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1年会论文集, 2011.

8.高层建筑施工安全对策措施 篇八

关键词:建筑施工 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 起重 触电 事故

0 引言

当前,应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形势的严峻,责任的重大,而看到问题,应看其根源和本质,知已知彼,不断地总结经验,标本根治,摸索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力和科学措施,才能对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施工安全无小事,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头等大事。

1 高处坠落事故的控制对策

依据高处坠落事故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可采取如下综合预防控制对策。

1.1施工组织设计阶段的控制

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要避免草率从事和生搬硬套有关规定、规程和标准,而要针对工程施工的特点,针对危险部位、危险作业项目及分部分项工程中易出现的事故隐患,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以确保工人的作业安全。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必须明确临边、洞口等位置的防护措施[1]。

1.2作业人员的控制

1、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违章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能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2]。

2、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如不准患有高血压病、心脏病、贫血、癫痈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1.3安全防护设施的控制

l、按规定要求支搭各种脚手架。

提升桥式架、吊篮用的倒链和手扳葫芦必须经过技术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使用。倒链最少应用2t的,手扳葫芦最少应用3t的,承重钢丝绳和保险绳应用直径为12.5mm以上的钢丝绳。另外使用插口架、吊篮和桥式架子时,严禁超负荷。

2、要按规定要求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

3、落实施工井字架安全装置。

施工井字架必须有高度限位器、平层、防断绳等安全装置,井料口、吊盘、上料口要设置联动常开安全门。在搭设、拆除前要制定好方案,方案应由总工审核签发。拆装前要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搭设完毕后要进行书面验收。验收应包括:验收项目、内容、图标、厂家说明书的要求标准、实测结果、结论、参与验收人签字[3]。

4、垂直运输设备要由专业队伍拆装。

拆装时要由专业队伍实施,对专业队伍的资质、业绩、人员素质要进行审核。在拆装前同样要制定方案并进行审批,要对工人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搭设过程中要有专人指挥,专人监护,搭设完毕后要随行验收手续。

1.4建筑施工现场的控制

l、要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

预留洞口、通道口、电梯井口、接料平台口、阳台口等都必须设有牢固、有效的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洞口安全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好;洞口安全防护设施、标示严禁擅自移动、拆除;洞口必须挂设醒目标志示警。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要背朝洞口作业;不要在洞口旁休息、嬉闹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正在施工的建筑物所有出入口,必须搭设板棚或网席棚。棚的宽度应大于出入口,棚的长度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分别为5m至10m为宜[4]。

2、做好临边处的安全防护。

在施工过程中,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的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跑道(斜道)两侧边、调料台的外侧边等,必须设置lm高的双层围栏或搭设安全网。

3、做好悬空作业安全防护。

施工现场在周边临空的状态下进行作业时,若高度在2m或2m以上,均属悬空高处作业。悬空高处作业一般是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下进行的高处作业,因此进行悬空作业时,需要建立牢固的立足点,并视具体情况搭设操作平台,脚手架或吊篮,张挂安全网和系挂安全带等。

2 物体打击事故的控制对策

预防物体打击事故,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检查。机械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必须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及时更换不合格的零部件,但不能降低机械设备的整体安全性[5]。

2、完善安全防护装置,出入通道、建筑物的出入口都应搭设护头棚。必要的防护栏杆、网、罩等应配齐,性能可靠。不准从高处向下抛投工具、物料,高空作业应将手持工具和零星物料等放在工具袋内。起重吊装作业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被起吊的重物下面和起重机桅杆下面严禁站人。

3、配齐个人的防护用品,并检查其穿戴是否符合要求。

4、明确安全教育的目的。配合安全活动采用广播、墙报、电视录像、事故现场会等对操作者进行全面教育。

5、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构,层层配备专兼职安全员,加强信息反馈。

3 机械和起重事故的控制对策

本着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的目的,对于起重机械,有以下措施。

1、选购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

2、加强对起重机拆装的管理

据统计70%的起重机事故发生于起重机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对起重机的安装拆卸应严格控制,施工现场从事起重机拆卸作业的队伍必须取得专业承包资质。机器的拆装必须根据施工现场的环境和条件、机器的状况以及辅助起重设备条件,制订拆装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并由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审批。拆装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拆装作业中各工序应定人定岗定责,定专人统一指挥,拆装作业应设置警戒区,并设专人监督,无关人员不得入内。

3、加强使用管理

司机、信号指挥人员、司索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司机应做好交接班记录,对机器的运行状况应有详细记录并准确传达给接班司机。司机在机器运行前应进行检查、维修、保养等日常管理。

4、加强塔机的维修保养工作

起重机的维修保养是保证机器正常运行的前提,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维修保养制度,设备管理部门要按照说明书中规定的要求对起重机进行维护保养。例如减速箱的换油与添油,外露齿轮的润滑,油漆的重新涂刷等。

5、加强对设备的检测检验工作

国家有关安全技术检验标准规定:正常使用的起重机必须进行定期检验,每年至少一次,重新组装架设后的起重机必须进行检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塔机初次安装或转移工地重新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过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的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不能自行检验的可委托建设行政部门认可的有法定检验资质的单位进行检验。检测检验记录应妥善保管,以备查阅。

4 触电事故的控制对策

4.1预防触电事故的措施

1、严格遵守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建筑施工现场供电系统必须采用TN-S的三相五线制;配电系统实行“二级或二级以上漏电保护系统”;总配电箱(柜)及开关箱内必须设置漏电保护器;开关箱必须遵循“一机一闸一漏电”原则,漏电保护器参数的选择要符合规范要求。

2、加强对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系统的检查和维修

所有配电箱及开关箱应有门、锁,箱的原理图贴在对应箱的内表面;所有箱、线路至少每月进行检查和维修一次;检修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标志牌,严禁带电作业。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完备,并符合现场实际。

3、严格履行监护和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4、建立健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

该档案必须包括: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及修改资料,安全技术交底资料,临时用电工程验收表,电气设备的试验、检验凭单和调试记录,接地电阻测试记录,定期检(复)查表,电工维修工作记录等;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符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和《建筑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一88的要求,并且要履行审批手续。

5、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及现场临时用电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

施工现场须有一名主管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的负责人,明确临时用电电工的具体工作范围(如负责哪段线路、哪个配电箱或开关箱);配电箱、开关箱除须标号外,还要把负责的电工名字标在箱上,该电工就对该箱的停、送电、维修负责。

5、严格杜绝“三违”现象

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犯劳动纪律是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三违”的根源在于不认真贯彻执行规章制度。应按照常规做法加强学习、定期考试,着重解决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从思想上杜绝“三违”。

6、选用先进、优质设备,采用先进电气安全技术

4.2施工现场经常发生触电事故及其防护

l、手持式电动工具的橡胶电源线拖地使用。施工用的振捣器、蛙夯、磨石机等电动工具,因作业时工作面在不断的变动,致使橡胶电源线拖地使用的现象比较普通,这样易被其它物体将橡胶绝缘损坏发生触电伤亡事故。因此对橡胶电源线在施工中要充分做好防碰、防砸的安全措施,并在电源处加装触电保护器,以防止橡胶电源线与手持电动工具漏电事故的发生。

2、建筑工地简易活动房内临时照明灯具与供电线路的搭设。根据电气安全规范要求,照明灯具与线路的安装不能低于室内地平的2.5m,而临时工棚、活动房屋的高度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的高度,所以给灯具和供电线路在安装上带来了一些因难。更为严重的是夜间施工人员在住处私自乱拉乱接电线和用电设备的问题较为突出,这样极易发生触电伤亡事故。

3、配电箱内设计装配的电器元件,带电体裸露不符合安全要求。在建筑施工现场部分配电箱内电器元件带电金属物裸露(箱内的空气开关、交流接触器、螺旋式保险、热继电器、接线极等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危及操作人的生命安全,应检查排除。

4、起重机在高压线下工作引起的高压触电。施工前实地考察作业现场,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吊装方法和安技措施,并向作业人员安全交底:起重机工作时,臂架、吊具、钢丝绳等与高压线的距离要符合规定;起重吊车施工时,必须配一名有经验的起重工统一指挥,并不得随意替换;起重机上应安装触电报警装置。

5 结论

建筑施工安全形式严峻,责任重大,必须不断地总结经验,标本根治,摸索和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有力和科学措施,才能对存在的问题迎刃而解。针对高层建筑施工容易出现的事故类别,可以考虑一下安全对策措施。

1、高处坠落事故。从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开始,做好作业人员、安全防护设施、施工现场和作业现场的控制工作,减少和避免事故发生;

2、物体打击事故。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加强机械设备的管理,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做好防护装备的检修,能有效控制事故。

3、机械和起重事故。采购正规产品,加强使用、维修保养和检测的规范性以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

4、触电事故。首先应考虑用先进的电气技术实现本质安全,其次加强对现场的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各种规范做好操作、检查、维修各环节,尽量减少触电事故的可能。

参考文献:

[1] 李忠涌.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2] 何广乾,陈祥福,徐至钧.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3] 姜华.施工项目安全控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评价[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上一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431金融学综合考研经验分享下一篇:家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