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复习化学

2024-07-12

第五章复习化学(8篇)

1.第五章复习化学 篇一

国际货物运输

一、填空题

1.海洋运输按照船舶经营方式不同分为(班轮运输)和(租船运输)两种。其中,(租船)运输一般适合于大宗货物的运输。

2.W/M or A.V.表示(在货物重量、尺码或价值三者中选择最高的一种)收取运费。

3.商定合同时,如明确一个或几个装运港和目的港有困难,可采用(选择港)的做法。4.程租船合同中关于装卸费的收取办法中,FIO是指(船方不负担装货费和卸货费)。5.航空运费通常是按(重量或体积)计算,以其中收费(较高)者为准。6.提单按收货人的抬头可分为(记名)提单、(不记名)提单和指示提单。其中指示提单可以经过背书转让,背书的方式又有(空白背书)和(记名背书)之分。

7.目前我国一般使用的装运工作日的规定方法为(连续24小时好天气)工作日。

二、单项选择题 1.速遣费是指(D)。

A.在约定时间内提前完成装卸任务,买方给予卖方的奖金 B.在约定时间内未能完成装卸任务,船方向卖方收取的罚款

C.在约定时间内未能完成装卸任务,港口管理部门向船方收取的罚款

D.在约定时间内提前完成装卸任务,船方给予负责装卸货物的一方的奖金 2.我国出口到蒙古的杂货运输应选择(B)。

A.海洋运输

B.铁路运输

C.航空运输

D.管道运输 3.我国出口到朝鲜的石油,一般采用(D)。

A.航空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管道运输

4.某出口商品每件净重30千克,毛重34千克,体积每件为40厘米×50厘米×30厘米,如班轮运价运费计算,标准为W/M 10级,船公司计算运费时(C)。

A.按净重计收运费

B.将由托运人自由选定 C.按体积计收运费

D.将由承运人自由选定 5.滞期费是(C)。

A.买方向卖方收取的因卖方延期交货而造成损失的补偿费 B.卖方向买方收取的因买方延期付款而造成损失的补偿费

C.租船人未按约定日期完成装卸定额,延误了船期而付给船方的罚款 D.船方装卸太慢而向货方支付的赔偿费 6.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A)。

A.海洋运输

B.铁路运输

C.公路运输

D.航空运输 7.清洁提单是指(A)。

A.承运人未加有关货物或包装不良之类批注的提单 B.不载有任何批注的提单 C.表面整洁无涂改痕迹的提单

D.含有否认承运人知道货物内容.重量或质量等条款的提单 8.班轮运费应(A)。

A.包括装卸费,不计滞期、速遣费 B.包括装卸费,应计滞期、速遣费 C.包括装卸费和滞期费,不计速遣费 D.不包括装卸费,不计滞期.速遣费 9.海运提单和航空运单(C)。A.均为物权凭证

B.均为可转让的物权凭证

C.前者是物权凭证,后者不可转让,不作物权凭证 D.前者是不可转让,后者可转让

10.DAT条件下成交的合同中,装运期和交货期的顺序应为(A)。A.6月1日和7月1日 B.7月1日和6月1日 C.6月1日和6月1日 D.7月1日和7月1日

11.OCP条款适用的范围为(C)。A.远东出口到南美OCP地区 B.远东出口到美国

C.远东出口到美国OCP地区 D.美国OCP地区出口到远东 12.“空白抬头,空白背书”的指示提单是指(B)。A.收货人为“To order of”,不加列被背书人名称的提单 B.收货人为“To order”,不加列被背书人名称的提单 C.收货人为“To order of”,加列被背书人名称的提单 D.收货人为“To order”,加列被背书人名称的提单

13.下列价格术语中,装运期与交货期不一致的是收货人为(C)。A.CFR

B.FOB

C.DAP

D.CIF

14.定程租船业务中的班轮条件是指货物装卸费由(C)。A.买方负担

B.卖方负担

C.承运人负担

D.买卖双方各负一半

15.出口商将货物装船后,凭以换取正本提单的凭证是(C)。A.装船提单

B.轮机长收据 C.大副收据

D.运费收据

三、多项选择题

1.航空运单是(ACE)。

A.航空公司出具的承运货物的收据

B.可以转让和抵押的凭证 C.发货人与承运人之间缔结的运输契约

D.物权凭证 E.海关查验放行的基本单据之一

2.对美出口贸易时,采取OCP运输条款须满足下列条件中的(ABCDE)。A.货物须经由美国西海岸港口中转

B.合同中的目的港应该规定为美国西海岸港口,并要加注“OCP”字样 C.货物最终目的地须属OCP地区范围

D.货物唛头须注明最终目的地OCPXX城市

E.提单上既要在目的港填写西海岸港口名,又要在备注栏注明OCPXX城市 3.定期租船下,租船人应负担(BCE)。

A.船员工资

B.港口费

C.装卸费

D.船员伙食

E.燃料费 4.分批装运产生的原因可能是(ACE)。

A.运输工具限制

B.班轮无直达船

C.市场需求 D.不适合海运

E.货源紧张

四、判断题

1.航空运单与海运提单都可作为物权凭证进行转让与抵押。(F)2.承运人在B/L上加注“货物用旧麻袋包装”是不清洁提单。(F)3.程租船和期租船的不同之处在于租船的期限不同。(F)4.过期提单是指超过L/C装运期的提单。(F)5.在使用程租船和期租船条件下,都应在租船合同中规定滞期与速遣的计算。(F)6.采用定期租船时,在租赁期限内,租船人可随意在任何航区内和任何航线上使用和调度船舶。(F)7.根据提单是否可以流通转让,海运提单可分为“直达提单”、“转船提单”和“联运提单”。(F)8.铁路运单具有物权凭证作用。(F)9.国际铁路货物联运运单是发货人据以结算货款的凭证。(F)10.多式联运单据是由多式联运经营人签发的一种运输单据。(T)11.多式联运单据应依发货人的选择,或为可转让的单据,或为不可转让的单据。(T)12.班轮运费中的附加费是针对某些特定情况或需作特殊处理的货物在基本运费之外加收的费用。(T)13.采用班轮运输,承运人和货主之间不规定装卸时间,也不计算滞期费和速遣费。(T)14.在不同时间、不同港口将货物装在同一航次同一条船上,应被认为是分批装运。(F)15.装运期的规定方法很多,其中比较明确合理的规定方法是近期装运。(F)16.在海运进出口合同中,对大宗商品交易,装运港和目的港可规定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装运港和目的港。(T)17.我出口某大宗商品,如CIF班轮条件成交时,则我方必须用班轮装运货物。(F)

五、案例题

1.一批货物共100箱,自广州运至纽约,船公司已签发“装船清洁提单”,等货到目的港,收货人发现下列情况:①5箱欠交;②10箱包装严重破损,内部货物已散失50%;③10箱包装外表完好,箱内货物有短少。试问上述三种情况是否应属于船方或托运人责任?为什么? 要点:承运人应对①②情况负责,而对③情况不负责

2.如承运人在提单上批注“承运人对货物的质量和箱内的数量不负责任”或“对装入纸袋内的货物因包装性质而引起的损失或损坏,承运人不负责任”,或“货物的包装是旧桶”这类字样,是否构成不清洁提单?银行能否拒收?

要点:承运人批注不负担损失的提单不能构成不清洁提单。

3.大连某公司向新加坡出口一批水果,共6000公斤。国外开来信用证规定:禁止分批装运,在9月30日以前装船。我方于9月8日和9月10日分别在大连和烟台各装3000公斤于“东方”号货轮运往新加坡,提单上也注明了不同的装运港和装船日期。问我方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银行能否拒付?

要点:UCP600规定,运输单据表面注明同一运输工具、同一航次、同一目的地的多次装运,即使其表面注明不同的装运日期及/或不同的装运港、接受监管地或发运地,将不视作分批装运。

六、计算题

1.某公司出口洗衣粉到西非某港口城市,共100箱,该商品的内包装为塑料袋,每袋重1磅,外包装为纸箱,每箱100袋,箱的尺寸为长47厘米,宽39厘米,高26厘米。经查该商品为5级货,按“M”标准计算,去西非航线的5级货每运费吨的基本运费为367港元,另加转船费15%,燃料费33%,港口拥挤费5%。问该货物的运费是多少?

2.我公司出口到海湾国家A商品l00箱,每箱体积40厘米×30厘米×20厘米,毛重30公斤,应付给船公司运费多少?又知货装外轮,查得《中租表》:A商品按货物分级表规定计算标准为M/W,货物等级为10级;又查“中国一海湾地区航线等级费率表”,10级每运费吨的基本费率为222港元,另收燃料附加费l0%。

3.某公司向澳大利亚出口商品1200箱,目的港为悉尼港,用纸箱包装,每箱毛重27公斤,体积为0.040立方米,运费的计算标准为W/M10级,试计算下列两种情况下的运费各为多少?(l)用中远直达船直抵悉尼港。中远直达船10级货直抵悉尼港,基本运费为150元人民币,加币值附加费36%,再加燃油附加费29%,港口拥挤附加费40%。(2)香港中转,10级货至悉尼港基本运费为520元港币,加燃油附加费32%,港口拥挤附加费每运费吨40港币。设HKD100=CNY70。

[中远直达运费=基本运费*(1+附加费率之和)(1+币值附加费)*体积]

计算题:

1、答:由于计费标准为M,每箱运费吨为:0.47*0.39*0.26=0.047658立方米=0.047658运费吨

该货物的总运费吨为:0.047658*100=4.7658运费吨

每运费吨的单位运价为:367*(1+15%+33%+5%)=561.51港元

该货物的总运费为:4.7658*561.51=2676.04436港元

2、答:由于计费标准为M/W,根据已知条件,当按M标准计算时,每箱运费吨为:0.4*0.3*0.2=0.024立方米=0.024运费吨 当按W标准计算时,每箱运费吨为:30公斤=0.03公吨=0.03运费吨 因为0.024运费吨 < 0.03运费吨

所以按重量计算运费吨,即该货物每箱运费吨为0.03运费吨 该货物总运费吨为:0.03*100=3运费吨

该货物每运费吨的单位运价为:222*(1+10%)=244.2港元 则该货物的总运费为:3*244.2=732.6港元

3、答:由于计费标准为W/M,根据已知条件,当按W标准计算时,每箱运费吨为:27公斤=0.027公吨=0.027运费吨 当按M标准计算时,每箱运费吨为:0.040立方米=0.040运费吨

因为0.027运费吨 < 0.040运费吨

所以按体积/容积计算运费吨,即该货物每箱运费吨为0.040运费吨 该货物总运费吨为:0.040*1200=48运费吨(1)中远直达运费:

每运费吨的单位运价为:150*(1+36%)*(1+29%+40%)=344.76元 该货物的总运费为:48*344.76=16548.48元(2)香港中转运费:

每运费吨的单位运价为:520*(1+32%)+40=726.4港币 因为HKD100=CNY70,所以726.4港币=508.48元 该货物的总运费为:48*508.48=24407.04元

2.马原期末复习题第五章的答案 篇二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C)A.掌握全部社会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B.掌握全部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主义

C.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通过投资实现全部资本国有化的垄断资本主义 2.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发展(C)

A.只有积极作用,没有消极作用 B.只有消极作用,没有积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既无积极作用,也无消极作用 3.垄断利润是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4.各种垄断组织虽然形式不同,但本质都是为了(D)A.避免两败俱伤

B.联合起来共同发展 C.相互之间竞争

D.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5.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A)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6.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大量资本输出给资本输出国带来的是(B)A.大量资本外流,使本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B.资本积累加快,增强了垄断资本的实力 C.大量利润回流,使本国完全消除失业

D.资本收入增加,使输出国不再参加划分势力范围的竞争

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持有少量企业股票(D)

A.意味着工人掌握了生产资料所有权 B.意味着工人改变了雇佣劳动者地位 C.从根本上解决了劳资矛盾

D.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劳资双方的经济关系

8.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A)A.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金融、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B.生产、交换、消费、贸易的全球化 C.生产、资源、要素、资金的全球化 D.生产、资金、技术、人才的全球化 9.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本质上是(A)

A.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B.贸易全球化的过程

C.资本全球化的过程 D.资源配置全球化的过程

10.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创立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作是(D)A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B 《资本论》

C 《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 D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1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B)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12.垄断组织形式虽然多种多样,其本质都是为了(D)A.垄断先进技术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得垄断利润 13.垄断价格的形成表明(C)A.价值规律已不起作用了 B.价值规律的作用受到了限

C.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不变 D.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新变化 14.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是(B)A 1873年经济危机 B 1929年华尔街股市大萧条

C 1990年美国储蓄和贷款危机 D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

15.当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制度的性质是(C)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后资本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基础是(AC)A.生产集中 B.自由竞争 C.资本集中 D.暴力掠夺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BCD)A.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

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入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 D.宏观调节和微观机制

3.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密切地融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新型的垄断资本,即金融资本。在金融资本形成的基础上,产生了金融寡头。金融寡头操纵,控制社会的主要方式有(ABCD)A.通过“参与制”实现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统治

B.通过同政府的“个人联合”实现其对国家机器的控制 C.通过政策咨询机构影响和左右内外政策 D.通过新闻媒体实现国民思想意识的统一性

4.常见的垄断组织有(ABCD)A.卡特尔 B.辛迪加 C.托拉斯 D.康采恩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它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主要表现是(ABCD)A.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B.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的发展。C.通过国家收入的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D.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6.资本主义必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内在因素有(ABCD)A.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本身。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将成为社会主义的前奏。C.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饱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7.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有(ACD)

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失的结果。

C.竞争仍然存在,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进步。

D.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可能。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充分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对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干预也更加深入。其中,微观规制的类型主要有(ABCD)A.社会经济规制 B.公共事业规制 C.公众生活规制 D.反托拉斯法

9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具有的特征(ABCD A.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C.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D.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经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10.导致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主要有(ABCD)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生产力的发展

C.跨国公司的发展 D.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11.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社会阶层、阶级结构发生了的新变化,主要表现是(ABD)

A.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B.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人。C.出现了一大批食利人员。

D.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1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进程,它在产生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是(ABCD)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

B.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C.相对落后国家价值观念和文化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D.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的风险不断增大。13.“二战”以来,维护世界经济秩序的国际性协调组织主要有(ABD)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西方八国集团首脑会议 D.世界贸易组织 14. 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这是因为(ABC)A 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从产生到衰亡都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跨度

B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过渡的长期性。

C 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还显示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有容纳空间。D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1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是(CD)A 资本主义完全可以自行消灭经济危机。

B 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的和永恒的社会制度。

C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D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三、判断题

1.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两个阶段: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垄断组织指在一个经济部门或几个经济部门中,占据垄断地位的大企业的联合。(√)

3.垄断消除了竞争。(×)4.金融寡头在政治领域主要通过“参与制”实现对国家机器的控制。(×)5.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结果。(√)6.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国家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干预经济,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7.“二战”后,以电力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分工迅速扩大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从而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9.“二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有所变化,即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10.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量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四、连线题

1.请把下列人物与其代表作连线

① 马克思----C 《共产党宣言》

② 列宁------A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③ 凯恩斯----B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2.请把下列时间段与资本主义所处的阶段连线

①19世纪70年代以前----B自由竞争阶段 ②19世纪末20世纪处----A垄断资本主义

五、材料分析题一

材料一:我们要特别注意分析西方发达国家企业中的“股权分散化”现象。股份资本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最初股票集中率较高,少数人有较大份额股权,如3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的股票,100%为福特家族所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种情况几乎不存在了,股票持有呈分散化趋势。一些大企业通常将股票划分为几百万股,上市销售,同时,鼓励本公司职工个人购买,推行雇员持股计划,工人购股现象得到发展,如英国1977~1987年的十年间,持股人数从占总人口的7%上升到20%,增加两倍多,即有1000多万人持有股票,法国有900多万。1980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共有股东128万人,其中拥有100股以下的小股东占全部股东的78%。1986年,日本持股人数2210万人左右,约占总人口的20%。这样,不仅中小资产者拥有了一定数量的公司股票,而且工人和其它社会阶层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公司股票的持有者。

在20世纪初,垄断资本家大约要占有40%~50%的股票才能控制某一企业,现在股票控制额已降到5%,甚至更少。如西门子公司1996年的营业额达118亿马克,但西门子家族只拥有公司股票的4%左右就控制了西门子;世界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公司受5个大公司控制,这5个大公司合计只控制了股票总数的4.8%就主宰了公司的一切重大事务。可见,工人购买少量股票也并没有改变其雇佣劳动者的地位,如美国的股票、债券总值中,占90%的居民只有10.7%的股票和9.7%的债券,而1%的最富有者占有63%的股票和60%的债券。小股东虽然有权参加股东大会,但并不能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施加影响。

材料二:二战后,在种种社会政策的作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收入状况、生活状况以及社会保护条件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具体表现为:一是工人的实际工资有了较大的增长,因而物质生活水平有显著提高。据统计,战后各发达国家中工人的实际工资都大幅度地增长了。从1949年到1971年,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提高了41%,年均增长1.6%;联邦德国提高了264%,年增长6.1%;日本提高了316%,年增长6.7%。工人生活水平提高也反映在消费构成和消费形式的变化上。食品消费开支在整个消费支出中的比重显著下降,家庭耐用品和文化娱乐等方面消费支出的比重增加。美国工人家庭的支出,食品开支1955年为总开支的46.9%,1978年则为27%,而1977年的瑞士只为16.8%。目前小汽车、住房、家用电器等生活资料已进入千家万户。二是劳动时间进一步缩短,劳动条件得到部分改善。目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普遍实行每周40小时的五天工作制,有些国家的公司已开始试行四天工作制,工人每年有一个月带薪或双工资假期。三是工人的福利保险得到一定的发展,失业者有基本生活保障。二战后,西方各国政府和工会致力于广泛的社会福利国家建设,多种社会福利保障通过社会立法被固定下来,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均建立起一套由国家统一管理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

材料三:面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发展变化,一些资产阶级代言人乘机宣扬“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正在与无产阶级彻底诀别”等观点,提出资本主义国家现有的差别和矛盾“不会演变成传统意义上的社会冲突,因为它们己被限制在法律和制度的框架之内,人们普通接受了社会运动的规则,‘危险的阶级’已从社会和政治舞台消失,引起社会冲突的社会关系已经被铲除。”一些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也提出了种种关于工人阶级消亡的理论。

材料四:虽然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斗争比较缓和、低落,但工人运动并没有沉寂。在新近工业化的第三世界,例如巴西和韩国的例子表明,工人运动正处于上升势头。在工业发达国家,工人运动还在继续存在。因为大多数就业居民是依靠领取工资、薪金维持生活,他们的利益与雇主的利益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之间的冲突,无论如何都要求雇员方面采取集体行动。阶级斗争,无论人们是否赋予这个词某种政治含义,它都要继续进行。当前资本主义阶级关系中存在的资强劳弱、资攻劳守的态势,进一步深化了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这一点已突出反映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加强,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这些制度主要有:(ABCD)

A 职工参入决策 B 终身雇佣

C 职工持股 D 建立并实施了普及化全民化的社会福利制度

2.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客观事实,正视这些新变化,深刻分析这些新变化的实质具有重要的意义(ABCD)

A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

B 当代资本主义发生的新变化是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内的变化,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发生了变化。

C 虽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是深刻的,但是,这些变化并没有触动资本主义统治的根基,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性质。

D 那种把资本主义的部分变化夸大为资本主义的质的根本变化的认识是片面,也是不科学的。同样,那种完全否定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意义,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已经在许多方面不同于传统的资本主义的观点也是不可取的。材料分析题二

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计算机行 业,并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占据了统治地位。IBM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常常是最先进 的,在某些情况下,他们即使不是最好的,但由于出色的服务和技术支持。他们仍有卓越的信誉。在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 Data、HoneywellSperry Univac、Burroughs和 NCR等企业的竞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全球大型计算机 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接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 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的竞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竞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 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进行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 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了企业竞争 力,重塑起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所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 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 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 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竞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竞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BCD)

A 垄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基础,B 垄断不可能消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C 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 D 垄断必须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ABC)A 垄断竞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3.第五章复习化学 篇三

Powerpoint 第五章

母版设计

1.将演示文稿(共5张幻灯片)中所有文字的字体一次性统一设置为隶书。(单击左侧“大纲”视图卡,单击“编辑”菜单下“全选”,“格式”菜单“字体”,“隶书”,“确定”按钮。)

2.利用母版统一设置幻灯片的格式,将幻灯片中的第一级文本的项目符号设置为“图片项目符号”对话框中第2行第3列的图片项目符号。(“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单击第1张幻灯片,单击第一级文本,“格式”菜单下“项目符号和编号”,“项目符号”下的“图片”按钮,选择第2行第3列,“确定”,“关闭母版视图”。)

3.利用母版统一设置幻灯片的格式,将除标题幻灯片以外的其它幻灯片的背景的颜色设置为配色方案中的第7个颜色—蓝色。(“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单击第1张幻灯片,单击“格式”菜单中的“背景”选项,“颜色”下拉菜单中第7个颜色—蓝色,单击“应用”,“关闭母版视图”。)

4.请恢复当前幻灯片母版中被删除的日期区占位符。(“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右键单击空白处,选择“母版版式”,选择“日期”,“确定”,“关闭母版视图”。)

5.利用母版统一设置幻灯片的格式,将幻灯片母版中的页脚区填充颜色的透明度设置为70%。(“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单击下方“页脚区”,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占位符”选项,“颜色和线条”,->“透明度70%”,“确定”,“关闭母版视图”。)

6.在讲义母版的数字区插入菱形项目符号,并将其大小设为原来字高的50%。(“视图”菜单下“母版”->“讲义母版”,单击右下角“数字区”,单击“格式”菜单下的“项目和符号”,菱形,大小“50%”,“确定”,“关闭母版视图”。)

7.将讲义母版设置为每页4张幻灯片。(“视图”菜单下“母版”->“讲义母版”,单击工具栏中的“每页4张幻灯片”图标,“关闭母版视图”。)

8.将讲义母版中页眉的字号设置为20号,其他保持不变。(“视图”菜单下“母版”->“讲义母版”,单击上方“页眉区”,选择“格式”菜单“字体”,设置后,“确定”,“关闭母版视图”。)

9.给备注母版中的备注文本区添加0.75磅的黑色(自动)的边框。(“视图”菜单下“母版”->“备注母版”,单击备注文本区,单击“格式”菜单下“占位符”,“线条”中的“颜色”下拉菜单“自动”,其它设置自动完成,“确定”,“关闭母版视图”。)

10.恢复显示备注母版中被删除的幻灯片图像。((“视图”菜单下“母版”->“备注母版”,右键单击空白处,选择“备注母版版式”,选择“幻灯片图像”,“确定”,“关闭母版视图”。)

11.将备注母版中备注文本区的背景的颜色设置为配色方案中的第8个颜色—草绿色。(“视图”菜单下“母版”->“备注母版”,单击备注文本区,单击“格式”菜单下“占位符”,“填充”中的“颜色”下拉菜单“草绿色”,“确定”,“关闭母版视图”。)

12.将备注母版的背景设置为白色大理石纹理效果(第2行第2个)。(“视图”菜单下“母版”->“备注母版”,单击“格式”菜单下“备注背景”,“填充效果”->“纹理”->“第2行第2个”,“确定”,“应用”,“关闭母版视图”。)

13.在当前视图方式下,利用Powerpoint的页眉页脚功能,给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灯片添加编号,编号从8开始。(“视图”菜单下“页眉和页脚”,选择“幻灯片编号”复选框,“全部应用”按钮。“文件”菜单下“页面设置”,起始值设为8,“确定”按钮。)

14.在当前视图方式下,利用Powerpoint的页眉页脚功能,给演示文稿添加页眉“精典演示2008”,并在备注页视图中观看结果。(“视图”菜单下“页眉和页脚”,“备注和讲义”卡下“页眉”复选框,输入“精典演示2008”,“全部应用”按钮。单击“视图”菜单下“备注页”选项。)

15.利用Powerpoint的页眉页脚功能,在演示文稿的第一张幻灯片中添加页脚“职称考试”。(“视图”菜单下“页眉和页脚”,“页脚”中输入“职称考试”,“应用”按钮。)

16.在当前视图方式下,利用Powerpoint的页眉页脚功能,在演示文稿的所有幻灯片中插入日期“2009-1-1”,并使其固定不变。(“视图”菜单下“页眉和页脚”,“固定”文本框中输入“2009-1-1”,“全部应用”按钮。)

17.将演示文稿中的页眉“专业技术人员”设置为黑体,16号字,并在备注页视图中观看结果。(“视图”菜单下“母版”->“备注母版”,单击“页眉区”,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字体”,设置字体和字号,“确定”按钮,最后“视图”菜单下的“备注页”。)

18.将演示文稿中当前幻灯片的页脚“Powerpoint2003”设置为绿色(配色方案中的第6个颜色)、隶书。(“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单击下方“页脚区”,选择“格式”菜单下的“字体”,设置隶书和绿色,“确定”,“关闭母版视图”按钮。)

19.将演示文稿中第一张标题幻灯片的日期添加灰色25%(填充颜色列表中第5行的最后一个颜色)的填充色。(“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单击左下方“日期区”,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占位符”,“填充”下的“颜色”下拉中的第5行的最后一个颜色,“确定”,“关闭母版视图”按钮。)

20.请给演示文稿中除第一张标题幻灯片以外的其他幻灯片的页脚添加浅橙色(配色方案中的第8个颜色)的边框。(“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单击左侧“幻灯片母版视图”,单击下方的“页脚区”,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占位符”,“线条”下的“颜色”下拉第8个颜色,“确定”,“关闭母版视图”按钮。)

21.使幻灯片母版中页脚区中的文本位于占位符的中部,其余设置不变。(“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单击下方“页脚区”,单击“格式”菜单下的“占位符”,单击“文本框”卡,“文本锁定点”选择“中部”,“确定”,“关闭母版视图”按钮。)

22.给演示文稿中除第一张幻灯片(标题幻灯片)以外的其它幻灯片的页脚区(文本“Word2000”部分)添加自底部飞入的动画效果。(“视图”菜单下“母版”->“幻灯片母版”,单击左侧“幻灯片母版视图”,单击“幻灯片放映”菜单下的“自定义动画”,单击“页脚区”,单击右侧“添加效果”下拉,选择“飞入”,“关闭母版视图”。)

4.第五章复习化学 篇四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把昨天留给你们的复习题讲解一下 师:这两条题目有一点难度吧

生:(点头但还有少部分学生开心的喊)一点都不难 师:好,下面我来请两个学生上黑板把过程写下来 师:好,卢松余,杭廉州你们上来写一下

〖评析〗由于经历了上一节课的匆匆复习许多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仅仅只做几条选择题,为了满足他们的学习的成就感,这里的预习题我选择了两条有一定难度的证明题,这样不仅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让他们戒骄戒躁,更投入到课堂中。师:(教师讲解)复习题大家应该会了吧 生:是的

师:相交线平行线我们已经复习过了,对于应该要掌握的概念,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那老师想请问一下,有没有同学记得,这一章我们到底学习了些什么呢? 生:踊跃发言,积极补充 师: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生:默默的在大脑里回顾 师:(赞许地点点头)好,那既然知道了知识结构,那有关的题目你们会不会做了呢 生:(很有把握地)会

师:好,上一节课我们细讲了几个概念,这一节课,我们主要通过一些题目来回顾本章的内容 师:例1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1)连结A、C两点的线段叫做A、C两点之间的距离.(2)射线AB与射线BA表示同一条射线.(3)已知线段AB和点C,如果AC=BC,那么点C是线段AB的中点.(4)如果∠A+∠B+∠C=90°,那么∠A、∠B、∠C互余.(5)货船在岛屿O的南偏东30°的A处,则岛屿O在货船的北偏西

60°方向上.生:认真的考虑

师:下面我请一些同学回答 生:(踊跃的举手)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说法(1)是错误的,线段是图形,距离是数量.线段AC的长度才是A、C两点间的距离,此题中少了关键词:长度。

说法(2)是错误的.因为两条射线是同一条射线的条件是端点和方向必须相同.这两条射线端点分别是A和B,方向相反,它们不是同一条射线,我们在表示射线时要将端点写在前面。

说法(3)也是错误的.如图所示:点C是符合条件的点,此时点C在线段AB外,C点不是线段AB的中点.线段的中点必须在这条线段上,且将这条线段分为相等的两条线段。

B

A

C 说法(4)也不对,互余是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而不是三个角。

说法(5)是错误的,根据图形可知,岛屿应在货船的北偏西30°方向上,在这种题型中,两个观察对象之间的方向是相对的。

师:很好,我相信理解了概念之后,后面的题目你们就更容易做了 生:(充满成就感的点头)

〖评析〗是一道概念辨析题,所涉及的概念有直线、射线、线段和角等.以便学生能够更熟练地辨析概念角度的计算与换算也是我们这一节的重点,因此通过这一道例题来巩固这个知识点

数学来自于实际生活,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通过这一道应用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师: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3倍,且小角的余角与大角的补角之差为21°10′,求这两个角的度数. 生:(思考片刻,举手发言)

师:很好,那我请一个同学分析一下,该怎么做呢

生:我们可以设一个角为x°,则另一个角就为3x°因为且小角的余角与大角的补角之差为21°10′,就可以得到有关于x的方程,从而求出每一个角的度数

师:很好,这个分析很到位,这条题目也告诉了我们,用方程思想解题可以简化解题过程,当然计算一定要细心.注意:在角度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度、分、秒之间的换算,而且是60进制.〖评析〗这一种题目对大家而言并不算太陌生,按道理这一类题目大家拿到手应该都会做,但是我选择在第二节复习课讲这一类题目,是因为虽然这一条题目并不难,但是,涉及到他的计算还是非常有难度的,通过只一条题目不仅使学生能再次复习到角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复习到单位之间的换算,方程的思想也能涉及到,所以说这一条题目对大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有很大帮助 师:来,这里还有一些题目

例3 如图,在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水池的位置,使它与四个村庄的距离之和最小.● D

●A

●B ●C 师:(问班上同学)这种题目怎么做呢 生:(异口同声)连接AB,CD的交点 师:那又是什么原因呢

生:感觉比较棘手,不太好证明

师生共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得:AN+CN>AC BN+DN>BD,相加,得AN、CN、BN、DN的和大于AC、BD的和,即N到A、B、C、D的和大于M到A、B、C、D的和﹒

∴M到A、B、C、D的和最短,则点M即为所求.〖评析〗这两道题目虽然算是这一章中的基础题,但是由于第一题计算比较复杂,第二题要求证明结论,所以对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要放宽心态,循序渐进,才能取得提高 【复习旧知】

师:平行的题目好长时间也不做了,在讲平行的题目之前,先请哪一位学生来回顾一下平行的概念 生: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师:(颔首微笑)那能不能直接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就平行呢

生:(脱口而出)不能,如果不在同一平面内那就有不相交也不平行的可能性 师:(微笑)很好,那平行的性质和判定呢。生:(自信地)齐声回答 师:好,那我们看看有关于平行的题目吧

如图,已知AB∥CD,∠C=35°,BC平分∠ABE,则∠ABE的度数是()

A.17.5° B.35° C.70° D.105° A B

师:(试探)这虽然仅仅是一道选择题,有没有同学能把思路说出来啊 生:(个别学生举手)

由于AB∥CD,∠C=35°,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BC=∠C=35°,由于BC平分∠ABE,所以∠ABE=2∠ABC=70°.师:很好,请坐,既然刚刚张霞同学已经分析了这一类题目的做法,我想你们应该能自己证明吧,把解题过程写在试卷上

〖评析〗这一题放在新课学习好之后做非常的简单,但是由于学生们已经有了好长一段时间没有做过关于平行的证明以及计算题了,所以,对他们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由题目再次回顾概念,也能更加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朱琳你上黑板板书一下

生:将自己的解题过程与教师在黑板上的进行修改,发现不足

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于O,∠COE=55°,则∠BOD的度数是()A.40°

B.45° C.30° D.35°

A

D B

师:各位同学先在草稿纸上计算,等等请人报答案 生:认真演算(举手发言)师:好陈阳你来分析一下 生:由于OE⊥AB于O,C E D O

E C 所以∠COE与∠AOC互余,、可求出∠AOC=35°,由于∠BOD与∠AOC是对顶角 所以∠BOD=35°.师:对不对啊 生:点头

〖评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由两直线平行推出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推导出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因此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建立起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和角度之间的联系,今后一般涉及到两直线平行的问题我们一般考虑将这个条件转化成角度之间的关系,然后再进行求解或证明.所以安排此题 【课堂测试】

师:好样的!现在我们来进行本课知识评价 师:本节课你们学到了些什么呢

生:(讨论)我们学习了一些题目的证明

师:这些题目都是一些典型的题目,由这一些题目你们能不能分析一下,以后如果碰到类似题目该用什么方法,什么概念来证明或计算呢 生:能

师:老师知道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可以的,如果哪些学生感觉还有点问题的话,课后就要多花点时间喽

生:点头

【课堂延伸】

5.第五章复习化学 篇五

第十五章常用生物化学实验技术

生命科学的研究首先是要分离和纯化目标物质,才能进行后续的研究。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的往往是利用大分子各种特性的差异。层析和电泳就是我们常用的分离和提纯生物大分子的实验技术。层析法是一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在某种基质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例如我们利用物质在溶解度、吸附能力、立体化学特性及分子的大小、带电情况及离子交换、亲和力的大小及特异的生物学反应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在流动相与固定相之间的分配系数(或称分配常数)不同,达到彼此分离的目的。.电泳是指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迁移的过程。许多重要的生物分子,如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苷酸、核酸等都具有可电离基团,它们在某个特定的pH下可以带正电或负电,在电场的作用下,这些带电分子会向着与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的电极方向移动。电泳技术就是利用在电场的作用下,由于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带电性质以及分子本身大小、形状等性质的差异,使带电分子产生不同的迁移速度,从而对样品进行分离、鉴定或提纯的技术。根据研究的目标以及目标特性的不同,我们在层析和电泳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都衍生和发展各种新的更加方便的实验技术。除了层析和电泳的技术之外,常用的生化实验技术还包括离心、透析、过滤等,还有基因工程的技术,如PCR、分子杂交等等,用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化学以及生物学的功能,帮助我们解释生命的秘密。

6.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要点 篇六

命题落点

1.考查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并能设计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2.能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守恒的原因和应用,

3.能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物质的元素组成及推断物质的化学式,

4.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5.给出某具体化学反应方程式,能说出其所代表的涵义或信息,

课题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命题落点

1.根据化学方程式宏观和微观意义,能正确读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2.会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

3.利用给定信息书写化学方程式,

4.根据化学方程式,能比较、归纳出各化学方程式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课题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命题落点

1.利用参加反应的反应物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这一关系,求反应中某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2.已知某一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计算恰好完全反应的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3.含一定量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4.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液的有关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计算,

5.依据实验数据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

7.第五章 附则 篇七

格式如下:

(一)兽药类别简称。药物饲料添加剂的类别简称为“兽药添字”;血清制品、疫苗、诊断制品、微生态制品等类别简称为“兽药生字”;中药材、中成药、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外用杀虫剂和消毒剂等类别简称为“兽药字”;原料药简称为“兽药原字”;农业部核发的临时兽药产品批准文号简称为“兽药临字”。

(二)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序号用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由农业部规定并公告。

(三)企业序号按省排序,用3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由省级人民政府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发布。

(四)兽药品种编号用4位阿拉伯数字表示,由农业部规定并公告。

8.第五章复习化学 篇八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教材分析:本节以基本概念为主,原子结构知识是研究元素周期律的基础,它又是学习分子结构的基础。本章是整个高一化学的重点,那么,它就是这个重点中的最基础部分,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应用,突出教学难点。本节教材共分三个部分: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中在讲述原子核部分时,明确质量数的概念及其外延,还要介绍X的含义。

教学目的与要求: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

教学用具:课本、小黑板

课型:新课

课时: 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课前复习,着重复习:⑴原子的构成;⑵原子的特点;⑶原子核的构成;⑷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⑸质子、中子、电子的电性。

讲述:今天更加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引入课题)

第一节 原子结构 新课进行:

1、原子核

比较:原子的构成:质子 中子 电子

质量:1.67×10-27Kg 1.675×10-27Kg 9.1×10-31Kg 相对质量:1.007 1.008 质子的1/1836 电性:单位正电荷 中性 单位负电荷

发现:⑴中子比质子略重;

⑵中子数、质子数值约等于中子质子的相对质量;

⑶原子量=原子相对质量=质子相对质量+中子相对质量+电子相对质量;质子相对质量≈质子数、中子相对质量≈中子数、电子质量忽略不计,则:

质子数+中子数=原子近似原子量

质量关系:Z + N = A 让学生明确,质量数是原子的质量数,就是原子的近似原子量。

⑷表示原子的符号: X 质子数、电子数为Z,中子数为(A-Z)电性关系:原子:质子数=电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练习:让学生写出常见元素原子的符号。

2、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⑴核外电子运动特点:①电子质量小,10-31kg

②电子运动范围小,10-10m

③电子运动速度大,108m/s ⑵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

电子云的概念:电子在原子核外窨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

含义:①表示电子在核外某空间出现的机会的多少;

②它是一段时间内电子运动情况的记录。

⑶氢原子电子云:①球形;

②离核近,电子云密度大,表示电子出现机会多;

③离核远,电子云密度小,表示电子出现机会少。

解释氢原子电子云的形成过程,强调只是一个电子的运动结果,是一段时间内的统计结果。

新课的延伸: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道尔顿模型、汤姆生模型、卢瑟福模型、玻尔模型、电子云模型。

教学小结:⑴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电子;

⑵质量数及X符号的含义;

⑶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云。

作业:P96

三、问答题 1、2

课后小结:这节课未能进行完,主要是在练习举例时介绍了同位素的概念,余下内容需要在下节课中加以消化。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1、1、请学生辨析几对基本概念: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原子量与近似原子量、质量数与相对原子质量2、2、请四位同学画出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2He、10Ne、18Ar;Na、Cl、Mg;N、B、C,并让学生总结多个原子电子是如何排布的。

3、3、给出原子符号,让学生判断其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Ca、Cl、Cl、H、H、H。(引出新课)

新课进行:

4、4、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从上面的示意图来分析)指出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区域与电子能量的关系:

电子能量高在离核远的区域内运动,电子能量低在离核近的区域内运动 把原子核外分成七个运动区域,又叫电子层,分别用n=1、2、3、4、5、6、7...表示,分别称为K、L、M、N、O、P、Q...,n值越大,说明电子离核越远,能量也就越高。核外电子分层运动,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设问:每个电子层最多可以排布多少个电子呢?引导学生分析表5-2,通过比较,发现规律:

① ① 最外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氦原子是2个); ② ② 次外层最多只能容纳18个电子;

③ ③ 倒数第三层最多只能容纳32个电子;

④ ④ 每个电子层最多只能容纳2n2电子。

另外,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

②各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数必须服从于其所在的位置。

指导学生填写表5-

3、表5-4。

安排学生解答讨论题。

新课的延伸:

①指导学生画出26号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说明次外层电子数可以不饱和,进而说明Fe2+最外层电子数不是8;

②分析得出结论,截止目前,各电子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若发展至8个电子层,容纳电子数最多的电子层是哪一层,可容纳电子数? ③改错:写出一些错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判断其正确性,说明其违背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中的哪一条。

例题1 元素B的电荷数为z,已知Bn+和Am+有相同的电子数,则A元素的核电荷数用Z、n、m来表示,应为。(Z+m+n)

例题2 X、Y、Z三元素的电子层数不超过3,其核电荷数X>Y>Z,最外层电子数X>Y>Z,达到稳定结构所需要的电子数Y>X>Z,Y与Z的电子数之和等于X的核外电子数,由此推断:

①元素符号依次为:X Y Z。(O、N、H)

②由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NH4NO3)

教学小结:

① 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② ②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三个要素。

作业:P95

一、填空题 1、2题 思考

二、选择题 课堂练习

三、问答题 3课堂简答

课后小结:①教学中应用通俗的言语介绍“能量最低原理”,从而明确电子排布的最基本原理;②举例再多一些。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教材分析:

在已经学习了碱金属、卤素两个元素族以后,引导学生探索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揭示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教材以1~18号元素为例,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和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几个方面,导出元素周期律。教材在处理新课时,不是直接给出新知识点及规律,而是通过课堂讨论、实验及数据分析,总结出规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1. 使学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与元素金属性、元素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2. 2. 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

3. 3. 认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4. 4.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和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难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变化的规律。教学方法:实验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 教学用具及实验用品:

1.教学挂图、小黑板、课本

2.实验用品:试管、酒精灯、胶头滴管、蒸馏水、培养皿、镁带、砂布、铝片、酚酞试液、1mol/L盐酸、1mol/LalCl3溶液、3mol/L硫酸溶液、6mol/LNaOH溶液 课型:新课 课时: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设问:碱金属元素间、卤族元素间的化学性质为什么相似?

结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讲述:目前已发现了100多种元素,它们的结构与性质各有什么联系?这其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出板书)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新课进行:

讲述:在三年或五年时间里,春夏秋冬是如何变化的,有何特点?“月有圆缺”月亮的圆缺是如何变化的?引出周期的概念。

设问:多少小时为一天的周期?多少天为一星期的周期?(分析它们的特点:均匀)

讲述:100多种元素在排列时,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也有一定的周期,那么,这里面周期是什么?有哪些规律可言?

建立原子序数概念后让学生阅读:表5-

5、图5-5,解决以下问题:

① ①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种类呈现怎样的规律性的变化?

② ②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现怎样规律性变化?

③ ③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原子半径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④ ④ 随着原子序数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怎样的规律性变化?

板书: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分析:周期性变化的起点、终点的一致性,并分析主要化合价中正价与负价的关系,还要从原子半径最大的原子同时又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少的,表现最强的金属性,同理,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又是最外层电子数最多的,表现最强的非金属性。再根据原子半径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引出元素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周期性变化规律。

发现:填写表5-

6、5-

7、5-8

结论:

1.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种类、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元素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2.元素性质(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3.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必然结果。新课的延伸:1.所隔的元素数目是不是相同?所呈现的周期是否规则? 2.每一个变化周期与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有什么关系?

教学小结:1.原子序数、元素周期律的概念。2.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表现形式及与最外层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作业:P103习题一:

2、3,三。

课后小结:①教学中以课本为序来进行教学,一定要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发现规律;②教学时间较紧,课堂教学密度较大,应在下次课前加大巩固力度;③需要进行一节课的补充与矫正。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提问:⑴原子序数、元素同期律的概念;

⑵元素性质同期性变化的形式。

设问: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是否也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同期性变化? 新课进行:

讲述:“越易越强、越强越强”即:

⑴金属: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

⑵非金属性:与氢气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

类推:“越难越弱、越弱越弱”。

以1~18号元素为例,通过实验以说明。

比较1:⑴钠与水反应(回忆)

⑵镁与水反应【实验5-1】

发现1:①条件不同,反应速度不同,镁在沸水中反应快;

②化学反应方程式:Mg+2H2OMg(OH)2 +H2↑;

③钠与水反应比镁与水反应剧烈、容易,钠的金属性比镁强;

⑤ ⑤ NaOH为强碱,而Mg(OH)2的酚酞溶液为浅红色,即为中强碱,钠的金属性比镁强。比较2:①镁与2mL1mol/L盐酸反应

②铝与2mL1mol/L盐酸反应

发现2:①镁比铝与酸反应速度快,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②化学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

2Al+6HCl=2AlCl3+ 3H2↑。

比较3:氧化铝与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Al2O3+6HCl=2AlCl3+3 H2O

Al2O3+2NaOH=NaAlO2+H2O

发现3: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两性氧化物。

比较4:【实验5-3】先制备一定量的Al(OH)3,再分别与3mL1mol/L H2SO4溶液和6 mL1mol/L NaOH溶液反应.发现4:① Al(OH)3也呈两性 →两性氢氧化物;

②化学反应离子方程式: Al(OH)3+3H+=Al3++3 H2O

Al(OH)3+OH-= AlO2-+ 2H2O

比较5:Si-SiO2-H4SiO4(难溶弱酸)Si-SiH4(极难生成)

P-P2O5-H3PO4(中强酸)P-PH3(很难生成)

S-SO3-H2SO4(强酸)S-H2S(较难生成)

Cl-Cl2O7-HClO4(最强酸)Cl-HCl(容易生成)

组织学生阅读P102、P103页课本,结合比较:

发现5:非金属性:Cl>S>P>Si

结论:

1、Ar

金属性→弱,非金属性→强 稀有气体元素

2、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数的递增也呈现周期性变化。新课的延伸:

1、NaHCO3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它是两性化合物吗?

2、氧化物分为三种: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教学小结:

1、1、概念:两性氧化物、两性氢氧化物、元素周期律。

2、2、Na Mg Al Si P S Cl 氧化物:Na2O MgO Al2O3 SiO2 P2O5 SO3 Cl2O7 水化物:NaOH Mg(OH)2 Al(OH)3 H4SiO4 H3PO4 H2SO4 HClO4 氢化物:SiH4 PH3 H2S HCl 主要化合价:+1 +2 +3 +4 +5 +6 +7 -4 -3 -2 -1 最外层电子数:1 2 3 4 5 6 7 原子半径: 由大到小

元素的性质: 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

作业:P103习题一.1、2习题二.课堂作业

课后小结:本节课教学密度太大,教学难度也很大,教学任务未能完成,事实上也难以完成,关于边讲边实验,限于条件问题,这里全部用演示实验代替。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同期律 第三节 元素同期表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第二部分是元素的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第三部分是同位素与核素的常识,最后一部分为是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表的意义。教材中还编写了阅读材料与有关资料,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帮助。在四个部分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前三个部分为教学的重点,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时的难度。教学目的与要求:

1、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的概念。

2、2、使学生理解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这些递变规律。

3、3、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元素周期表。

4、4、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的重要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信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5、使学生对核素和同位素有常识性的认识。教学重点:

1、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2、2、元素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1、元素的性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2、2、核素、同位素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启发类比法、辨析法 教学用具:元素周期表、挂图、课本

课型: 新课

课时: 2+1(习题课)+1(研究性学习辅导)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1、思考:元素周期律中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所隔的元素数目是否相同,即周期是否规则?与元素周期表的行是否有关系?

2、翻开元素周期表,让学生以第二周期和卤族元素、碱金属元素为例分析周期表排列方式。

引出元素周期表的概念及本节标题(元素周期表概念)。第三节 元素周期表

新课进行:

一、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的行。

1. 1. 周期

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叫周期。

比较:元素周期表结构--行,分析比较各元素原子间结构关系,并填写表5-11。

发现:

① ① 每一周期都是从碱金属开始→卤素→惰性元素(第一与第七周期例外);

② ② 周期序数=同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元素周期表有7行,共有7个周期;

③ ③ 第一、二、三周期,所排元素种类: 2、8、8,短周期;

第四、五、六周期,所排元素种类:18、18、32,长周期;

第七周期,所排元素种类:26,不完全周期。介绍:镧系元素 57La~71Lu 15种元素 第六周期;

锕系元素 89Ac~103Lr 15种元素 第七周期;

超铀元素 92U号元素以后。(说明元素周期表在排列时采取“短空长出”的办法保持两端对齐)

④每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从大到小;主要化合价从+1~+7,-4~-1,金属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强。

(展示元素周期表,分析元素周期表的列)2. 2. 族

比较:同一列中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重点分析卤族元素及碱金属元素的相同。

发现:①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除8、9、10三列为一族外,其余15列各为一族;

②长短周期共同组成的族为主族,用A表示;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为副族,用B表示,并用罗马数字表示其序号;稀有气体元素所在的列为零族,计作“0”; 族类 A B Ⅷ 0 族数 7 7 1 1 列序号 1、2、13、14、15、16、17 3、4、5、6、7、11、12 8、9、10 18 族序号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ⅢB、ⅣB、ⅤB、ⅥB、ⅦB、ⅠB、ⅡB Ⅷ

O ① ① 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新课的延伸:

①思考:元素周期表共有18列,18种元素的周期是标准周期,凡不标准的周期,元素周期表是如何处理的?

②练习:元素周期表从第1列到第18列,主族、副族、Ⅷ族及零族的分布情况。教学小结:

① ① 关于周期表、周期、族的概念;

② ② 周期与电子层数,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 ③ 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作业:P111习题

一、1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游戏:各小组同学派五名同学,依次分别在黑板上写出:1~18列对应的族序数、族类、所包含的周期数、对应的元素数、有关主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各小组其它同学在座位上也做同样的工作,并可以帮助本组同学进行修改,最后进行评比,看哪个小组做的又对又快。新课进行:

讲述: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关,由于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因此,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二、二、元素性质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主要化合价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原子结构 元素性质

元素金属性等1、1、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变小,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周期

金 1 属 B 非金属区 非 2 性 Al Si 金 3 逐 Ge As 属 4 渐 Sb Te 性 5 增 金属区 Po At 增 6 强 强 7 金属性逐渐增强

主族ⅠAⅡA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说明:①齿状线右上区为非金属区,左下区为金属区;

②齿状线两侧为往往表现一定金属性,又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是寻找半导体材料的区域; ③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Cs,最强的非金属元素为F。

设问: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有何关系呢?

讲述:元素化合价与原子电子层结构关系密切,通常把最外层电子称为价电子。

关系: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电子数;

负化合价与最高正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

三、三、核素 同位素

复习元素的概念,给出:Cl、Cl,H、H、H,让学生指出它们的不同。原子 质子数 中子数 名称 俗名 H 1 0 氕 普氢 H 1 1 氘 重氢 H 1 2 氚

超重氢

建立概念 它们是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元素,但中子数不同又是不同种原子,引出:

①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② ② 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间,互称同位素。

强调:①同一元素的各种核素虽然质量数不同,但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

②在天然存在的各种元素里,无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核素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是不变的。

新课的延伸:

①Cl、Cl,H、H、H属于几种原子,几种元素,构成几种分子,组成几种物质?

②为什么有15种分子,只有13种质量?15种分子的相对质量如何计算?

③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求法 原子

原子个数百分比(%)相对 质量

元素相对 原子质量 元素平均相 对原子质量 Cl 75.77 34.969 35.45 35.48 Cl 24.23 36.966

计算方法:①34.969×75.77%+36.966×24.23%=35.45 ③ ③ 35×75.77%+37×24.23%=35.48四、四、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史实: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研究的一种重要工具。

门捷列夫用元素周期律预言了未知元素,为发现新元素提供了线索。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可以指导工农业生产。教学小结:

1、1、元素性质与元素所在周期表结构的关系2、2、概念:同位素、核素3、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作业:P111习题

一、2、3、4、5、6、8(课堂巩固)

习题

二、1、2(课堂巩固)

习题

三、1、2(书面)

习题

三、3、4、5、6(书面)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辅导课 新课的准备:

复习几组关系:①元素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位置的关系

②主族元素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在的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价电子数)=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电子数;

③负化合价与最高正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新课进行:

一、一、化合物性质递变规律

同一周期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强,碱性渐弱; 同一主族元素: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渐弱,碱性渐强;

②氢化物稳定性渐小,氢化物还原性渐强。

二、二、元素属性判定规律

① ① 第n周期,有n种主族金属元素,最后一种金属属nA族;有(8-n)种非金属(含稀有气体元素)。

② ② 过渡族元素,元素化合价高于电子层数,表现非金属性,如,Mn2O7;元素化合价不高于电子层数,表现金属性,如,MnO。

三、三、氢化物质子数、电子数规律

各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质子数、电子数与该周期稀有气体元素的相同。

HF H2O NH3 CH4 10个电子、10个质子

F- OH- NH2- 10个电子、9个质子

H3O+ NH4+ 10个电子、11个质子四、四、原子序数差规律

⑴同周期元素

ⅡA元素原子序数为n,同周期ⅢA元素的原子序数为m 二、三周期,m-n =1;四、五周期,m-n =11 ; 六、七周期,m-n =25。

⑵同主族元素

左侧: H →Li → Na →K → Rb→ Cs → Fr 各周期容纳的元素数 2 8 8 18 18 32 32

右侧 F → Cl → Br→ I → At五、五、常见元素原子的特征结构

① ① 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Be、Ar; ② ②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H、Be、Al、Ge; ③ ③ 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2倍:He、C、S、Kr; ④ ④ 最外层有两个电子的元素为:ⅡA、He、B+Ⅷ族; ⑤ ⑤ 次外层上有2电子的元素为:第二周期;;

⑥ ⑥ 次外层上有8电子的元素的为:第三周期、ⅠⅠA、ⅡA。新课的延伸:

例题:1.X、y是短周期元素,两者能组成化合物X2Y3,已知X原子的原子序数为n,则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n+11(B)n-6(C)n+3(D)n+5

2.A和B两元素在周期表中分别排有m和n种元素,若A、B同在一族,且B在A的上一周期,当A的原子序数为x时,B的原子序数为

(A)x-n(B)x+m(C)x-m(D)x+n

3.A、B两元素原子的电子层均小于或等于3,它们的离子的电子层相差两层,已知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m,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n,且A只有正化合价,则A、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分别为:

(A)m+2,n+10(B)m,n(C)3,7(D)m-2,10-n

4.A、B、C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其中A和B同周期,B和C同主族。此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质子数总和为31。则A、B、C分别是N、O、S。

5.已知,某元素的一种核素的n个原子的质量为Wg,其摩尔质量为M g/mol,则氯元素的一种核素35Cl的一个原子的质量是35W/Mng。教学小结:

简单重述五个方面的规律。作业:P112习题

二、7 课后练习

习题四 课后练习课后小结:

第四课时 研究性学习课程辅导 研究性课题的目的:

1. 1. 训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的探究能力;

2. 2.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技能。

新课的准备:

介绍上一次研究性课题关于家用能源性能、价格、资源蕴藏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情况的调查的结果。综合同学们的调查,公布家用燃料的最佳选择及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一些做法。

新课进行:

指导学生读第113页的“研究性课题”:搜集资料,找出人体组织的主要元素、我国储量最大的矿产元素、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

研究过程:

1. 1. 查找资料

介绍主要参考书:①有关营养的、生理的科普书籍;②初中地理课本、化学书中的元素丰度表;③高等无机化学教材;④其它各种科普读物。

2. 2. 请教教师帮助

向生物教师及地理教师请教,可以询问,也可以书面提出问题,请老师给予辅导。3. 3. 书面报告结果

将从各方面收集到的元素,通过查阅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后,将研究结果上报,上报时一律要求在16K白纸上自己设计表格,自己绘制及填写表格。

附参考答案:

1. 1. 人体组成的主要元素

O,C,H,N,Ca,P,K,S,Na,Cl,Mg共11种,占人体质量的99.95%,其余组成人体的元素还有50种,它们只占人体的0.05%。

2. 2. 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

稀土,Ti、Li、W、Sn、Sb,其探明储量居世界第一。3. 3. 地壳组成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

O,Si,Al,Fe,Ca,Mg,Na,K,Ti,H,P,Mn,F,Ba,Sr,S。

研究性课题结题报告表(建议)

一、一、人体组织的主要元素

元素

周期

族二、二、我国储量较大的矿产元素

元素

周期

族三、三、元素

周期

族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前16种元素

元素

周期

第五章 物质结构第四节 化学键 教材分析: 元素周期律

本节教材共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内容。这部分内容有初中化学钠与氯气反应的有关事实,只需要在复习过程中建立有关概念,但在教学中要建立电子式的概念,并教会学生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结构、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第二部分是共价键,也是通过复习的方法建立总结出共价键的概念,并建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旧化学键断裂、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教学目的与要求:

1. 1. 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2. 使学生了解化合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 3.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

教学难点: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讨论法、讲述法、演绎归纳法 教学用具:课本、分子模型 课型: 新课 课时: 2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离子化合物有关知识,重点复习:①离子的特点;②离子与原子的区别;③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新课进行:

设问:离子与离子是如何结合成化合物的?引出: 第四节 第四节 离子键一、一、离子键

1.离子键的形成

【实验5-4】钠在氯气中燃烧(让学生观察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现象:黄色火焰,白色烟

化学反应方程式:2Na + Cl2 = 2NaCl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

Na-e → Na+ Cl + e → Cl-

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通过电子得失而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离子化合物。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带正电的离子与带负电的离子间的吸引作用

静电作用 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排斥作用

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排斥作用

强调:①成键的主要原因:电子得失

②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

③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

④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

⑤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

注意:应指出NH4NO3中也存在离子键,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

2.电子式

概念:“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所表示的式子,电子用“· ”或“*”来表示。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另外:

① ① 阳离子的电子式用阳离子符号来表示;

② ② 阴离子的电子式用带负电的方括号来表示,括号内应达稳定结构; ③ ③ 只用“→”表示形成过程,而不用“=”;

讨论NaCl、MgBr2的形成过程。新课的延伸:

介绍NaCl晶体的结构特点:立方体、若钠离子处于体心结构,则6个氯离子处于面心结构。教学小结:

① ① 离子键的成因、表现形式、成键元素、成键粒子等; ② ② 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及离了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③ ③ 简介NaCl晶体的结构。

作业:预习共价键内容及P116有关选择题。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新课的准备:

复习:①基本概念:离子化合物、静电作用、离子键;

②离子键成键方式、成键元素、成键粒子

③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新课进行:

设问:氢气与氯气是如何形成氯化氢的?原子与原子是如何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呢?

二、二、共价键

分析:H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及Cl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特点,要达到稳定结构,又不能通过得失电子的方式,如何形成呢?

结论:通过形成共用电子对,两个原子核共同对共用电子对产生吸引,而形成稳定的分子。

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共价键。

介绍下列分子电子式的书写方法:HCl、H2、Cl2、NH3、H2O,进一步用电子式表示它们的形成过程。

强调: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时,比较复杂,将共用电子对用一根短线表示,得到结构式,写出下列分子的结构式:HCl、H2、Cl2、NH3、H2O、N2、CO2,出示有关的结构模型。

小结:成键粒子--原子,成键元素--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成键方式--共用电子对,存在物质--单质、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与离子键不同),成键条件--有未成对电子。

引出化学键的概念:相邻的的两个或多个原子间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化学键

说明:破坏化学键需要消耗较多的能量。

离子键--离子化合物

化学键

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单质、离子化合物(含原子团)

设问:H2、Cl2在形成HCl之前有没有化学键,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分析HCl的形成过程分为两步:①H2、Cl2分子中原有化学键断裂;②HCl中新的化学键的形成。

结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新课的延伸:

任何破坏旧键的过程,都是吸热的过程,任何形成新键的过程,都是放热过程,思考:

试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原因。教学小结:通过填表的形式,与学生共同总结。比较 类型 离子键 共价键 定义

成键条件

成键粒子

表示方法

形成过程

成键方式

存在作业:P116

一、课堂讨论二、三书面作业。课后小结: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五节 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非极性键和极性键,实际上是对共价键的分类;第二部分是有关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强调与键的极性和分子空间结构有关,对学生建立正确的空间结构很有帮助;第三部分内容为分子间力,是一种比化学键要弱的多的作用,分子间力涉及到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

1、1、使学生了解非极性键、极性键、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概念;

2、2、通过对简单的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结构的分析,了解化学键的极性分子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3、3、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子间作用力。教学重点:非极性分子和极性分子

教学难点:分子结构与分子极性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发现法、讲述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用具:课本、分子结构模型 课型: 新课

课时: 2(含1节活动课)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新课的准备:

比较:Cl-Cl与H-Cl中共价键的不同。

发现:Cl-Cl中共价键两端没有电性,即没有极性,H-Cl中共价键两端呈现电性,即有极性,一极带正电,一极带负电。引出板书。新课进行:

一、一、非极性键和极性键1、1、非极性键 分析单质分子中共价键的特点:

① ① 用电子对不偏向任何原子;②相同原子间形成;③共价键两端不呈电性。

结论: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

2、2、极性键

分析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特点:

① ① 用电子对偏向吸引电子能力强的一方;②不同原子间形成;③共价键两端分别呈正负电,一端相对显正电,一端相对显负电。

强调:区别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最直观方法,是成键原子是否相同。思考:是不是只有单质中才有非极性键呢?

举例:Na2O2、H2O2、C2H2分子中均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类型

非极性键 极性键 本质

举例

存在相互关系

非极性键极性键离子键

设问:Cl2与HCl的分子两端显不显极性,引出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二、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

比较:①Cl2分子中非极性共价键的两端就是分子的两端,共价键的极性也就是分子的极性,因此,Cl2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② ② Cl分子中极性共价键的两端就是分子的两端,共价键的极性也就是分子的极性,因此,HCl分子为极性分子。

发现:①双原子分子中共价键的极性,就是分子的极性; ②非金属单质分子一般都是非极性分子;

③以极性键结合的双原子分子均为极性分子。

比较:展示多原子分子模型:CO2、H2O、NH3、CH4。

发现:①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结构对称,分子极性抵消,分子两端不显电性,为非极性分子,如CO2、CH4;

②含极性键的多原子分子,结构不对称,分子极性不能抵消,分子两端呈现正负电性,为极性分子,如H2O、NH3。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的比较 分子类型 非极性分子 极性分子 本质

判定方法

设问:水分子间有没有化学键,把冰融化为什么会消耗能量?说明分子间也有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什么呢?

三、分子间作用力

讲述:降低温度或增大压强,分子会凝结成液态或固态,证明分子间有相互作用,表现在放出能量,使液态、固态物质气化需要吸收能量。

结论: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因存在于分子间,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叫范德华力。

对物质的物理性质产生影响:熔沸点、溶解度等。新课的延伸:

1、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让学生思考)

①结构相似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HCl、HBr、HI等;②分子间距离;③分子的极性;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比较(列表)类型 比较 化学键 范德华力 作用强弱

存在破坏时发生的变化

教学小结:

1、1、总结概念:极性键、非极性键、分子间作用力;

2、2、判断极性键、非极性键、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的方法;

3、3、分子间作用力及影响因素。作业:P119 一、二、三,课堂练习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实践课 活动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化抽象为具体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分子空间结构知识,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新课的准备:

1、1、让学生熟悉H2、Cl2、CO2、CH4、H2O、NH3、HCl等分子的结构,结合课本认识它们的比例模型,并给出球棒模型的表示方法:把结构式中的短线用竹签表示,元素符号用小球表示;

2、2、准备泡沫塑料、胶泥、竹签、小刀、胶水、透明胶布等;

3、3、进行安全教育。新课进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117至118页中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分别指导学生写出H2、Cl2、CO2、CH4、H2O、NH3、HCl等分子的结构式。

引导学生先用准备的材料制出H2、CO2、H2O、NH3的比例模型,再由它们的比例模型仿制出Cl2、HCl、CH4的比例模型。

提出要求:把结构式中的短线用竹签表示,元素符号用小球表示,让学生表示出H2、Cl2、CO2、CH4、H2O、NH3、HCl等分子的球棒模型。

让学生分析结构模型中键的极性,对分子空间的结构对称性,进一步认识分子的极性与共价键极性的关系。新课的延伸:

安排学生将习题中第二题中第一小题的NO、CS2、SO2三种分子的球棒模型制作出来(兼作业)。教学小结:

1. 1. 结构式与球棒模型的关系;

2. 2. 分子极性与键的极性、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关系。课后小结: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复习课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复习:

1、进一步掌握本章的重要概念:核素、同位素、电子云、离子键、共价键、原子序数、族、周期、元素周期表、分子间作用力、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等;

2、进一步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了解键的极性及分子极性的判断方法,了解元素周期律;明确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

3、进一步学会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的表示方法。教学重点:

1、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教学难点:

1、元素的推断应用

2、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与分子结构、化学键型的关系 教学方法:讲述法、比较发现法、例举法 课型: 单元复习课 课时: 2 教学内容:

一、一、原子结构1、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核:质子(Z)、中子(A-Z)原子X 核外电子(Z)

① ① 原子: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② ② 离子:阴离子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 质子数>核包外电子数2、2、同位素、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同位素。

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各自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保持一定。

3、3、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电子云

一“分”一“低”四“不超” ① ① 多电子原子里,电子分层排布:K、L、M、N、O、P、Q......;

② ② 电子按能量由低向高依次从内层向外层排布;

③ ③ 每个电子层所能容纳的电子不超过2n2个;最外层电子不能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不能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不能超过32个。

4、4、表示原子结构的方法

①原子结构示意图;②离子结构示意图;③电子式:原子、分子、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④结构式。

5、5、质子数相同的粒子 ① ① 同一元素的各核素;

② ②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

③ ③ 同一周期的有关分子,如,CH4、H2O、NH3、HF、Ne等; ④ ④ 不同离子:Na+、NH、OH-。

6、6、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i×P%

二、二、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律

元素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元素周期律,它是元素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性变化形式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种类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强调: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原子结构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2.元素周期表

①周期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2)、2(8)、3(8)4(18)、5(18)、6(32)7(26)

强调: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碱性的递变规律。

介绍镧系元素与锕系元素、超铀元素。

②族 18列、16族、4种族、7个A族、7个B族,1个Ⅷ族,1个零族。

强调: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与碱性、氢化物的还原性递变规律。

③元素的位、构、性的关系

电子层数=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

最高正化合价数+负价的绝对值=8

“越易越强”、“越强越强”

④两性化合物概念,氧化铝及氢氧化铝与酸、碱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及离子方程式。

三、三、化学键

1. 1. 化学键 在原子结合成分子时,相邻的原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2. 2. 离子键与共价键

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平衡、多角)化学键 非极性键(同种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不偏移)

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极性键(不同种原子间形成,电子对发生偏移)

四、四、非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

以非极性键组成的分子为非极性分子。

以极性键组成的双原子分子,一定为极性分子。

以极性键组成的多原子分子,结构对称,极性抵消,为非极性分子;结构不对称,极性不能抵消,为极性分子。知识的延伸:

讨论解决P123习题三中的4题及习题四中的2题。

作业:P121习题一中1、2、3,习题二课堂思考,习题一中的4、5、6及习题三中的1、2和习题四中的1为书面作业,分两次进行。课后小结:

上一篇:《宋史康保裔传》的原文及译文解析下一篇:我家成了植物园作文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