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生活散文(12篇)
1.回家生活散文 篇一
有三十多年没回农村过年了,一直觉得很遗憾。今年终于圆了梦,带着女儿随老公回婆婆家,过了一个有滋有味的祥和年。
回到婆婆家已是除夕了,老远就听到了炮竹声响,热闹的气氛感染了我们,女儿兴奋的小脸通红,一个劲地催促老公快些开车。进了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片红色,家家户户挂着红灯,红瓦白瓷砖大瓦房,屋檐下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绸,红底金字的对联,崭新地晃人的眼睛。虽然没到吃饭的时间,空气中处处弥漫着肉香及饭菜的香味。老磨坊前三人一群,五人一伙,闲着的人群聚在一起,目光紧随着我们的车子,猜测着我们的去处。新衣服已不是过年的专属,乡亲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是那样的甜,那样的纯美。
婆婆知道我们要回来,早早地等在大门口,眉梢眼角流淌着幸福。车稳稳地停在家门口,女儿迫不及待地推开车门,先下了车。顾不得和奶奶打招呼,催着老公开后备箱,取走了烟花炮竹。老公对女儿的不礼貌,一点也没责怪,只是乖乖地听从她的安排。我们只是简单的置办了点年货,老公说还是给钱实惠,现在农村的日子好过了,老人们并不在乎钱的多少,做儿女的只要给,他们照样开心。
踏进家门,老公公戴着大围裙,一个人忙乎着,米饭早做好了,骨头、生的熟的肉切好摆满了盘,各种蔬菜也洗干净切好了。就等着中午祭祖,团圆了。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坐的我昏昏糊糊的,我靠着被垛,懒得动弹。
婆婆摆上瓜子,花生,各种水果,糕点,摊了半炕。
“先吃点,垫吧垫吧,过会儿再好好吃。”婆婆面带笑容,温和的说道。昨晚一宿没睡好,今天又起了个大早,此刻感觉一阵阵的恶心,那有胃口吃东西,老公和女儿进进出出的各忙着自己的事,我靠着被垛闭上了眼。
“妈妈,你快来,奶奶要蒸花馍了。”正当迷糊中,女儿的喊声惊醒了我。我忙下了地,去了东屋。婆婆埋怨女儿,不该吵醒我,手却没闲着,揉着一块小面团,试着碱的大小,开始做祭祖用的花馍。婆婆把大面团,揪成大小相同的剂子,搓成细条,两边同时往中间盘成圆形,就像衣服上的盘扣,圆形面团的中间分别放半个枣子。用刀背托着放进了笼屉,又用面剂儿揉成馒头,细条儿盘出一朵花,放在馒头上,中间也点缀了枣子,同样放进笼屉里。女儿看着好玩,吵着也要做花馍。婆婆答应了,要她洗了手,由着她的性子自由发挥。其实我也很眼红,也想动手做着玩,毕竟是做媳妇的人了,还是要收敛一下的好。
婆婆似乎看出我的心思:“你不来试试吗?”
“我可以吗?”语气中掩饰不住的开心。
“过大年,一家人聚在一起就是为了开心,不要讲究太多的。”老公公接过话茬回答我。
我回头瞅了瞅老公,他笑着默许了。我立刻笑着投入进去了。婆婆做上贡用的花馍,我和女儿纯属捣乱。女儿说要做一对寿桃,献给爷爷奶奶,祝他们永远健康开心。我想起了奶奶小时候给我蒸的小白兔,于是凭着记忆也学做了一个。在婆婆的指导下我捏好了兔子的耳朵,和它的腿,用剪子剪开一小块面,做了兔子的尾巴,老公始终站在我们身旁,微笑地看着我和女儿,最后公公找来一对黑豆,点在兔头上做了眼睛,作品做好了,我们母女也成面人了。等着公公把蒸熟的寿桃和兔子取出来时,我和女儿顿时笑瘫了。女儿的寿桃,裂开了口,再看我的小白兔,丝毫看不出兔子的形状来,只是一个长馒头罢了。婆婆的花馍却是有模有样的,很好看。
“这是多年积累的经验,你们不服不行呀!”老公搂着婆婆的肩膀,恭维着婆婆,笑声透过玻璃窗,在院子里回荡。
中午了,老公在公公的指点下,摆好了供桌。蒸好的花馍摆满了桌,肉,骨头,各种小菜。婆婆做好一种,老公摆放一种。最后敬上三炷香,一杯酒。各家各户像是约好似的,一阵阵爆竹声闹沸了整个山村。
中午饭桌刚收拾利索,婆婆又忙开了除夕的饺子。农村不像市里,反事都得亲力亲为。公公负责剁馅,婆婆和面,我剥葱洗菜,女儿缠着老公要他陪着放炮竹,整个家里流淌着祥和与温馨。这种气氛,在城市里绝对看不到的。
弄好了馅,我和婆婆一起包饺子。电视里明星哼哼呀呀地连唱带跳,我们却无暇观看,目光只望着窗外的爷儿俩。女儿冻的小脸通红,笑着闹着不愿意进屋,在老公的帮助下燃放着炮竹。老公公在一旁整理着旺火柴,一脸的笑模样,打心眼里透着疼爱。
天渐渐地暗了下来,站在婆婆的凉台上,凝望整个村庄,红灯笼匀红了山村,笑闹声直冲云霄。没有水泥森林阻挡,视野宽了,心也宽了。女儿一点也没有困意,又缠着老公陪她一起燃放烟火,老公也玩性大发,各式各样的都取出来些,与女儿尽情的玩开了。左邻右舍的相邻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燃放起来了。顿时,山村的夜空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老家大年初一,有起早的习惯,婆婆说是为了争着接财神,还要点旺火,烤去一年晦气。
临睡前,婆婆给我们送过来一盒糖,千叮咛万嘱咐,要我们凌晨起来不要空着口下地,每人嘴里咬含块糖,起来不要开柜门,吐唾沫......啰里啰嗦说了一长串。女儿追问缘由,婆婆笑了。
“老祖宗就是这样做的,一辈辈留下来的,奶奶也说不清楚。”女儿耸起双肩,歪着头撇着嘴巴,做出奇怪的表情,逗乐了我们。
凌晨四点多点,我们便被邻居家的炮竹声惊醒了,老公匆匆地穿好衣服下了地。
“爸爸快上来,你没有含糖块。”没曾想女儿还记着婆婆的话。
“那都是传说,爸不讲究那些。”老公被女儿逗乐了。
“奶奶说的,一定错不了,你快上来嘛。”看到老公满不在乎,女儿急了,她顾不得穿好衣服就要去拉老公,不小心自己的脚也着地了,脚落的快,起的也快,女儿再也不敢向前了,只是跪在炕沿上冲着老公喊,她的滑稽样逗乐了我们,也招来了婆婆。女儿满脸的不高兴,老公只好又重新上了炕,含了糖才算了事。
女儿小心翼翼遵守着婆婆的话,都不敢洗漱,只怕溅出水滴。看着女儿的样子,想起了我小时候,对神灵之说充满了惧怕,无论父母如何劝说,自己也是看不开。除非有新鲜事物来分散注意力。
院子里燃起了旺火,老公高声的呼唤着女儿,看着那一团火,女儿忘了她的烦恼事,活奔乱跳的跑了出去。围着旺火,燃起了烟火,窜起的火苗,映红了面颊,女儿脸上露出开心地笑容。
可惜初一上午,家里有事便急匆匆的离开了农村,回到了市里。大街小巷静悄悄的,小区里干干净净的,看不到年的痕迹。
“妈妈,城市里的人们都不过年哈,太没意思了。”女儿的一句话引发出许多感慨,过年就是阖家团圆,忙忙乎乎的做,热热闹闹的吃那才有意思。城市的冰冷,冷了人也冷了心,越发的没有人情味了。
2.回家生活散文 篇二
主要用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富有情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特征, 但与其他散文相比, 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
抒情散文主要用象征、比兴、拟人等方法, 通过对外在形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的情思, 因此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是这类散文最常用的手法。而直抒胸臆的方法, 在文章中可以出现, 但通篇用此一法者并不多见。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看, 抒情散文分为托物言志式散文和借景抒情式散文。托物言志式散文, 即象征性散文, 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 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茅盾的《白杨礼赞》等。借景抒情的散文, 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 赋景物以生命, 明写景, 暗写情, 做到情景交融, 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
【技法指导】
阅读抒情散文, 要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刻的生活哲理, 要以把握作品的意境为基点, 以发掘作品的哲理为目的。阅读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探寻作品所蕴含的哲理:1.警句剖析。2.品味在篇末结语中探寻升华主题的语句, 如《春》的末尾三段的三个比喻所蕴含的哲理。3.从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象征作用中探索深化的哲理。4.发掘作者寓于形象中的哲理, 如《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的形象, 《月迹》中月亮的形象, 都是蕴含着丰富哲理的形象。《白杨礼赞》中的白杨树象征北方抗战军民团结奋斗、不屈不挠的品质;《月迹》中的月亮象征光明、美好的事物, 追月就是追求光明、美好的事物, 告诉人们, 对于光明、美好的事物, 只有不断地追求才能得到的哲理。
象征是抒情散文运用较多的一种表现手法, 对于运用了象征手法的散文, 阅读时要能分析文章内容中所表达的象征意义。象征借助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能够造成含蓄的艺术效果, 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启迪读者的奇思妙想。象征包括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两方面, 如红色象征热情, 火炬象征光明, 其中“红色”“火炬”是象征体, “热情”“光明”是象征本体。运用象征手法, 应抓住象征体和象征本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把象征体蕴含的思想意义“挖掘出来。比如《白杨礼赞》就是借助黄土高原特定环境中生长的白杨树那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丫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等具体形象, 用来表现与白杨树品格相似的北方农民, 表现“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象征体与象征本体一般存在一些相通点。比如《白杨礼赞》在描写白杨树的“形”与“神”之后, 作者便产生了三个联想。第一个联想是“朴质、严肃、坚强不屈, 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第二个联想是就像“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第三个联想是“靠拢团结, 力求上进”, “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 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样, 作者由白杨树的“形”“神”联想到农民、哨兵、精神, 象征借助想象和联想得以实现。象征的表现方法, 常把象征人格化, 赋予物以人的气质、性格、品德等, 这就要用拟人的修辞方法, 把所写之物描绘成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在《白杨礼赞》中赞美白杨树时写道:“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它伟岸, 正直, 朴质, 严肃, 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这就是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白杨树以人的个性、气质、品德。其中除“女子”“温和”“伟丈夫”等词语都是直接形容人以外, 其他词语也是描写人常常用的字眼。象征是“托义于物”, 因此它往往结合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去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但象征比一般的比喻、拟人所概括的内容更深广, 对象征体的描写更完整、更充分。
阅读抒情散文还要把握散文的基调。抒情散文都洋溢着一种特定的气氛与情调, 它能给读者一种可感可触、身临其境的实际感受, 这种氛围与情韵构成全文抒情的基调。阅读抒情散文还要注意揣摩、品味作品的语言色彩、音韵、节奏、句式结构、修辞方法等, 因为任何作品、表达任何感情, 都离不开语言, 感情是倾注在语言中的, 是表达感情的凭借和媒介。
【实践演练】
银杏 (节选)
郭沫若
你是真应该称为中国的国树的呀, 我是喜欢你, 我特别的喜欢你。
但也并不是因为你是中国的特产, 我才特别的喜欢, 是因为你美, 你真, 你善。
你的株干是多么的端直, 你的枝条是多么的蓬勃, 你那折扇形的叶片是多么的青翠, 多么的莹洁, 多么的精巧呀!
在暑天你为多少的庙宇戴上了巍峨的云冠, 你也为多少的劳苦人撑出了清凉的华盖。
梧桐虽有你的端直而没有你的坚牢;
白杨虽有你的葱茏而没有你的庄重。
熏风会媚妩你, 群鸟时来为你欢歌;上帝百神——假如是有上帝百神, 我相信每当皓月流空, 他们会在你脚下来聚会。
秋天到来, 蝴蝶已经死了的时候, 你的碧叶要翻成金黄, 而且又会飞出满园的蝴蝶。
你不是一位巧妙的魔术师吗?但你丝毫也没有令人掩鼻的那种的江湖气息。
当你解脱了一切, 你那槎丫的枝干挺撑在太空中的时候, 你对于寒风霜雪毫不避易。
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洒脱呀, 恐怕自有佛法以来再也不曾产生过像你这样的高僧。
你没有丝毫依阿取容的姿态, 但你也并不荒伧;你的美德像音乐一样洋溢八荒, 但你也并不骄傲;你的名讳似乎就是“超然”, 你超在乎一切的草木之上, 你超在乎一切之上, 但你并不隐遁。
你的果实不是可以滋养人, 你的本质不是坚实的器材, 就是你的落叶不也是绝好的引火的燃料吗?
可是我真有点奇怪了:奇怪的是中国人似乎大家都忘记了你, 而且忘记得很久远, 似乎是从古以来。
我在中国的经典中找不出你的名字, 我很少看到中国的诗人咏赞你的诗, 也很少看到中国的画家描写你的画。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你是随中国文化以俱来的亘古的证人, 你不也是以为奇怪吗?
银杏, 中国人是忘记了你呀, 大家虽然都在吃你的白果, 都喜欢吃你的白果, 但的确是忘记了你呀。
世间上也尽有不辨菽麦的人, 但把你忘记得这样普遍, 这样久远的例子, 从来也不曾有过。
真的啦, 陪都不是首善之区吗?但我就很少看见你的影子;为什么遍街都是洋槐, 满园都是幽加里树呢?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银杏!我可希望你不要把中国忘记吧。
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 我怕你一不高兴, 会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
在中国的领空中会永远听不着你赞美生命的欢歌。
银杏, 我真希望呀, 希望中国人单为能更多吃你的白果, 总有能更加爱慕你的一天。
一九四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选自《二十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背景链接】
《银杏》是一篇咏物寄志的散文。“皖南事变”后, 国民党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压制进步舆论, 人民的正义要求无法直接表达。郭沫若愤而拾笔, 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连续写成《屈原》等六部历史剧, 借古喻今, 表达人民的愤怒和要求。《银杏》也作于此时。文章通过对银杏高尚品格的描写和咏赞, 抒发了对银杏遭遗忘、冷落的愤慨, 从而抨击了蒋介石统治集团排斥民族精华、媚外降敌的反动政策, 勉励同处逆境的同志和战友保持银杏那样“美”“真”“善”的高风亮节, 继续为祖国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坚持斗争。
【阅读训练】
1.文章以第二人称来写, 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呢?请作简要分析。
2.文中加粗的两个“蝴蝶”所表示的含义相同吗?请说说你的观点。
3.结合背景链接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
4.“这事情是有点危险的”, “这事情”在文中是有两层含义的, 其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各是什么?
5.银杏在文中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银杏象征什么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见30页)
Answer参考答案
《银杏 (节选) 》参考答案:
1.以第二人称来写, 如作者与银杏面对面诉说, 便于作者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怀。
2.两个“蝴蝶”所表示的含义不相同。第一个“蝴蝶”指自然界的昆虫蝴蝶, 第二个“蝴蝶”是比喻义, 指的是如蝴蝶一样翻飞的银杏叶。
3.画线句喻指蒋介石统治集团排斥民族精华、媚外降敌的反动政策。
4.字面意思指银杏从中国的地面上隐遁下去;深层含义是指身处逆境的同志面对困难而变得消沉下去。 (大意相同即可)
3.低配生活,拾回家庭欢乐 篇三
那天晚上,我收拾完家务事儿,像往常一样,窝在沙发里刷微博。此时,老公林达照例在书房里玩电脑游戏,女儿诗诗正全神贯注地盯住电视。其实,这种家庭休闲状态,尽管我不清楚从哪一天开始,但我们一家都已是习以为常了。
“啊!”随着诗诗的一声尖叫,不待我反应过来,被剧情逗得站在沙发上的她已经栽在了地板上。林达闻声出来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故吓住了,赶忙丢下手机蹲下去一把抱起她,心疼地问她伤在哪儿了。
她是趴着的,应该是头先着的地,前额有小块红,右膝盖还破了一点皮,出了一点血。我自责得要命,抱着她来回走,林达手忙脚乱地从家庭药箱取来药棉和碘酒。
“你是怎么带孩子的?整天就知道玩手机、刷微博,看电子书。”林达恼火了,对我横眉指责。
“你不是也在玩电脑游戏?诗诗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他火冒三丈,嚷得更凶,并且一边怒吼,一边像一阵飓风扫过,狠狠地抓起我的手机,摔在地上……
诗诗吓坏了,紧紧地抱住我,再次放开嗓门哇哇大哭起来。
我两眼直直地瞪着林达。我委屈、难过、愤怒,但除了流泪,说不出任何一句话。
电子产品,绑架了我们的生活
我和林达是大学同学,并且爱得很深。毕业第二年,我们结婚了。我们共同努力,过上了有房有车的小康生活。
以前,我们经常一起做家务,陪诗诗,散散步,周六周日,有时结伴去我们各自的父母家。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他不再陪女儿摆积木,看动漫,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我上床后,看到早窝在被子里抱着笔记本地主斗得正欢的他,很窝火。又不知是什么时候起,我对手机严重依赖了,每天清晨醒来,一定是先拿起放在枕边的手机,翻看微信发评论。晚上料理完家务,总是一边陪诗诗一边拿着手机聊天、刷微博、玩游戏。
我们被高科技绑架了,生活慢慢变了味儿,感情也渐渐地平淡下来。
生活一旦换了另一副面孔,很多事情便是始料不及的。我们有时会为一点点小事就争吵起来,有时候仅仅因为一句话。
那天晚上,不知道哭了多久,诗诗竟然在哭泣中睡着了。我抱着她,拇指被她抓在手心,我又用四根手指抱着她的掌心。我好久未与她这样手握着手睡觉,突然一阵愧疚,想到好几次,她用清澈的眼睛看着我,撒娇地说:“妈妈,请放下手机好吗?”
把诗诗哄睡后,我忍不住在QQ里感慨,有多少妈妈和我一样,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呢?没想到,一会儿,反馈到不止三五个惭愧的表情。有一位说,家长是一种职业,别以为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身边就是陪孩子;也不要以为玩着电脑,嘴上督促一下孩子就是管孩子!大人不分时间和场合,也像吸毒上瘾般地依赖手机、电脑,真的需要好好正视自己了!
那个晚上,我算是彻底地想明白了:我和林达的生活正被丰富的电子产品慢慢侵入,这些带给了我们很多新鲜和欢乐的东西,却像冷冰的利器刺破了我们原本幸福的婚姻。如果我们不尽早戒掉这种瘾,迟早有一天会失去生活,失去这个家庭。
于是,我对林达的气也渐渐消了。第二天早晨,他从客卧拎着包出来。我看他是要去上班的样子,叫住他,拉开衣柜取了件衬衣,要他换下来。他有些不解,但还是顺从地把包扔在床上,脱下衬衣,抓起干净衬衣套上。
那天,餐桌上,我诚恳地复述了昨夜的感悟,对林达说:“从今天起,我放下手机,专心陪诗诗,和她一起成长,一起学习,努力做一个好妈妈。”
离开“电子欢乐”,幸福起死回生
我下决心改变看手机的习惯,下班一回来,就主动把手机转移到林达手中,除了特别重要的电话外,他有权拒绝我使用手机。
林达也言必行,行必果,他扯掉了电脑网线,把笔记本电脑送给了表妹。
周末,我們一起去看广场演出,我挽着他胳膊,林达将我的手往里拉了拉,有车经过,便伸出胳膊把我往里护,这些久违的小小体贴,让我的心暖暖的。
雨过天晴,小区后面的那片休闲地,雨后分外妖娆。我们把业余辅导课程移到了外面,我让诗诗观察地面、草丛、树叶,她好奇地用手去触摸,用嘴去亲吻,小燕子般地笑,说:“绿油油的,好美!”她像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羚羊,逗得我们“呵呵”直笑。林达无限感慨地说:“我们只顾自己享受电子产品的乐趣,却差点扼杀了诗诗的童趣啊!以后,我们要带她多做一些户外活动。”
一开始我们都坚持得比较好,可是,不到两个月就又旧病复发。有两三个晚上,林达在单位加班,我忍不住玩起了手机,结果,我忘记了时间,直到他回了家,我还沉浸在电子书里。而林达,那天下午,他又说要加班做报表,晚一点回来。饭后,我因事外出要路过他单位,就顺便给他捎带饭菜,竟然逮住他在办公室玩电脑游戏。
相互失约后,我们认识到,除了没有足够的力量抵挡诱惑,闲暇时间,一个人的精神得有所寄托,爱好、追求、激情得有所承载,这样才会遗忘诱惑、拒绝诱惑。
林达提出,我们去郊区租一块菜地,利用业务时间当菜农。我们小区里有邻居做农民的例子,见他们将自己种的无公害蔬菜一袋袋往家里运,我也曾眼馋过。我同意了。
来到郊外的田野上,一畦畦碧绿养眼的菜地,菜农在忙碌,有年迈的老者,有中年夫妇,也有像我们这样带着小孩来的小夫妻。一下子,引起了小时候在乡下跟随老妈去菜地的美好回忆,又油然生出几分亲近。林达则迅速融合于田野当中,与那些菜农聊了起来,才得知他们很多人都是编外农民,有的是退休老人,有的是单位公职人员,他们来这里种菜的目的是休闲放松,享受自己耕耘、亲手收获的快乐。
当天,我们就顺利租了一亩菜地。
此后,我们一有时间去菜地。返回家,尽管我们有点疲倦,但总是余味未尽,一家三口兴趣盎然地聊起种菜的话题。我们共同的语言越来越多,其乐融融。
低配生活中,我们的生活美丽绚目
我们并没有满足种菜的乐趣,决定扩大兴趣爱好。《舌尖上的中国》播得如火如荼时,我对美食有了更深的思考。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餐、健康餐、美味餐等成为大家的追求,为什么不在厨艺上下功夫,做出一道道美食呢?
于是,早餐桌上,那些红红绿绿诱人食欲的豆粥、散发着浓郁香味的营养麦片、香酥可口的蛋挞和鸡蛋饼层出不穷。晚餐桌上,蟹粉鱼唇、麻酥鸡肉、松板小排、醋糖黄瓜……荤素搭配,味道可口,让林达交口称赞,也让诗诗食欲大开。
我还因地取材,利用我们的菜地做文章。我把无公害无污染的青菜放入榨汁机挤压,再用挤压出来的青菜汁和面粉。通过加工,做出来的馄饨既是绿的,又含有多种维生素。然后,我在青菜馄饨的基础上,又拓展出了三鲜绿色馄饨、海鲜绿色馄饨,以及牛肉、羊肉等各种肉类绿色馄饨。林达总是动情地说:“觉得这道菜,好像你呢,色香俱全;觉得这碗汤,好像你呢,幸福的味道……”诗诗也装模作样地闭上眼,一脸陶醉:“啊,妈妈的美食真不错。”
其实,他们父女俩不知道,我在做美食当中,也收获了许多陶醉:厨房里,林达做我的助手,有说有笑,配合默契。很快,土鸡也煨上了,排骨也炖上了……眼前的一切看上去是那样和谐融洽。
不知不觉中,那些微博、网络小说、网络游戏统统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了。闲时种菜,闲时美食,我们的生活时尚而健康。在菜地里劳作,除了带给我们精神上的愉悦,我们的身体状况也明显好转;在美食领域里,美了舌尖,美了生活,也精彩了婚姻。林达的“三高”也彻底消失,手臂和大腿有了肌肉。我面色红润,睡眠质量也明显改善。诗诗也在我们的陪伴下,明显更加乐观、向上。
其实,电子产品在不断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悄无声息地产生了不良影响,但若不控制自己,即使曾经感情甚笃、家庭甚欢,也会慢慢褪色。所以,我和林达约定,如果彼此再有玩电脑、恋手机的念头,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对方,让对方化身“驱魔专家”,用大榔头打碎心中刚闪现的欲念。
责编/梅子
4.梦回家乡散文 篇四
蒙古戈壁的夜,寂静的能听到流沙流动的声音,静的感觉让风屏住了呼吸。夏日的晚风送来了款款的清凉,夹杂着淡淡的野花香,像精灵一样推开了我的窗户,闯进我的梦里。
劳累、奔波了一天的我,早已带着对家乡无限的眷恋,捎着一缕缕淡淡的野花香,进入香甜的梦乡,穿越了千里之外的山川大地,回到了祖国西北黄土地上,那个宁静的小山村,脚下踩着厚厚的黄土,风尘仆仆,一头扎进了儿时的乐园,那美丽的黄土地,有我美丽的家乡。
这里的山水依旧,绿树成荫。可以看到心底善良、憨厚朴实的父老乡亲们,在黄土地里辛勤的劳作,每天在自家田里勤劳地编织着汗水和收获交织的日子,在春天里播下希望的种子,静静地期盼着秋天丰硕的收成。
我的灵魂像插上了有力的翅膀,穿越时光隧道,童年小伙伴铜铃般的呼唤,在黄土地的每个角落铺展、蔓延,异国他乡漂泊的游子,已经悄然归来,内心充满了无限的思念和对黄土地无限的眷恋,故乡的山河大地慢慢地铺平展开。
四面环山,绿树成荫的山脚下,由二十多户人家组成的小村子,错落有致的房屋,星罗棋布地坐落在黄土地上。农舍、石磨、田园、蜿蜒崎岖的山路、房前屋后一棵棵结着黄灿灿杏子的杏树,是村里的独有的的风景。晚上每户农家点起煤油灯,那一抹泛黄光晕,仿佛都朝远方归来的游子微笑,亦是母亲期盼的目光,遥望着远方。
傍晚时分,看到了每家每户,屋顶升起了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起,夹杂着那世界上最熟悉的饭香,飘向千里之外,牵引着游子归来的脚步。
地处大山深处的小山村,是那么的贫穷、偏僻和落后,在这里世世代代生存的父老乡亲,在困难面前,一直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朴实的光荣传统,是大西北人的优良品质。他们坚强、勇敢!化去为生存带来的忧伤,消除生活中带来的困顿,左邻右舍,用一颗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善良质朴纯洁的心灵,让大家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一家有难,大家支援。淳朴的民风,乡俗,将心底无私天地宽的灵魂,永远镶嵌在黄土地上。邻里间互帮互助,朴实的村民与世无争,过着平淡如水的日子!
春天,云雾从山顶端升起,带来了贵如油的春雨,梳理打扮着残冬留下的痕迹,山脚下的那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渐渐地变绿,山野里的野花、野菜也探出头,冒出嫩绿的.芽儿,一朵朵野菜,醉的那么诱人!仿佛一夜之间,大山上的一草一木,都缀满了绿色的希望!
在八九十年代,对于贫困、落后、物资匮乏,那漫山遍野,四季挖不完的野菜,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最好的食物。尤其在青黄不接的时候,野菜,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用来充饥填肚。土生土长在山里的孩子,挖野菜是他们喜欢干的事情,放学后,一只篮子,一把小铁铲,为餐桌增加一点内容。黄土地,育了世世代代的父老乡亲。山村人有宽阔无私的胸怀,他们同呼吸,共命运,结下了难分难舍的情节。
黄土地上各种野菜很多,春、夏、秋、冬四季都有,春天里有苦苣菜、蒲公英、黄花菜;夏季有渐渐扫帚菜、灰灰菜;秋天里有龙须菜、瓢子(是一种草本果酱植物,味道酸甜,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冬天里有地衣(是一种苔藓植物,属菌类)。
对于出生在山里的孩子,从会干活开始,几乎每天和黄土打交道,春夏季节挖野菜;秋季摘瓢子;冬季拾地衣。全村的同龄孩子,一起早出晚归,走进大山深处,用劳动收获着果实,不但度过了快乐的童年,也锻炼了结实的身体,有了大山一样坚韧的品格,坚实的步伐,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编织人生五彩缤纷的梦!
春天里,黄花菜开着淡淡的黄花,散发着淡淡清香,采回家里,在开水中烫一下,撒点盐、加几滴醋,就可以吃,那浓浓浅淡的菜香味是记忆中永久的味道。冬天里拾些地衣,在开水里煮沸,加几滴胡麻油(是一种农作物,主要用于榨油,秸秆可以做麻绳),做馅儿包的水饺,是逢年过节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
最让小伙伴开心的时间是夏至过后,满山遍野瓢子成熟的季节。大山的每个空闲的角落,像铺上了一张红色的大地毯,那一颗颗红色的瓢子,长得亭亭玉立,香飘千里。含在嘴里香甜、那味道味道,是孩子们的热恋。他们每天提着竹筐,或者背着小包包,每天天朦胧亮,就来到山里,尽情地摘采,当夜幕降临,每个人的竹筐和小包里,都装满了沉甸甸的劳动成果。脸上用成熟最红的瓢子,涂上一层厚厚的化妆,美美地唱着儿歌,消失在回家的夜色中。
最让人留恋的是秋天丰收的季节,村里有几户父老乡亲门前的几棵大杏树上,都缀满了金灿灿杏子的时候,那酸甜酸甜的味道,勾起了小伙伴们垂涎三尺的欲望。杏子虽然不是自己家的,但杏子从微黄到成熟的时候,每个人都没少吃一枚,隔三差五去偷人家的杏子,是小伙伴们的家常便饭,说是偷,实际是明抢。杏树家的主人看到小孩们都爬在树上偷杏子,看见也装着故意看不见,怕吓着小孩,从树上掉下来甩伤,只好顺其自然。
有时候,当我们猫着身子,还没来到杏树下面,就被主人发现,看到我们被吓得惊慌失措的小样儿,杏树的主人,把我们叫住,他们会找个长长的细杆子,从树冠上敲打下最熟透的杏子,让我们尽情的分享,大家围在杏树周围,那欢快的笑声,抢夺杏子的脚步声,划破了小山村的静谧。
不论是东边一家的杏树下面,还是西边的一家杏树下面,只要杏子成熟了,都有村里小孩们的身影,仿佛他们这群小孩就是杏树的主人,那欢快的笑声,在村里久久弥漫、回荡!村里那一颗颗杏树,见证了村里的每个小孩,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
“时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当年黄土地上的那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大部分已经走出黄土大山,定居他乡。他们的身子虽然走出了那个偏僻、寂静的小山村,但他们的心,永远留在黄土地上。一颗心与父老乡亲,情相连,心相映。在外面漂泊久了、累了,山村永远是心灵驿站。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挂满了无限的乡思;缀满了无限的思念和眷恋。
世世代代生存在黄土地里的父老乡亲,在困难面前,互帮互助,用宽大无私的胸怀,孕育出了一代又一代黄土地的儿子,走出黄土地,走出小山村,去追逐梦想,开创未来。
5.车载我回家散文 篇五
五月初四的清晨,睁开眼,屋子里静悄悄的一片昏黑。
背着行李走出寝室大楼,校园里安静的就像一大片黄昏里的沼泽,静谧的安详。零零落落的几个人就像归巢的鸟雀,默默地在苍白的天幕下飞行。
钻进公交539的车上,整个人立即变成了包在粽子里,那众多米粒中的一颗,上车时是生的,经过车程中众人体温的烘焙,下车的时候已经熟的剥了粽叶就可以吃了。下了车,不禁长长的舒一口气,看着那辆车,尾巴正噗嗤、噗嗤的喘出黑色的热气,就像一个久被病痛折磨的耄耋老人,一路上不断痛苦的呻吟,真担心不是被它带到目的地,而是直接载入天堂。
路上,人群如同暴雨过后的溪流,将街道严严实实的淹没。人们或背着包,或提着包,或拖着行李箱,就像密集的玉米地里,冒出来许多玉米棒子,更显的拥挤。
客车站里的人,比我想象中的要少得多,至少洪水没有蔓延到车站外面。记得前年国庆节回家,从上午排队到下午,结果还是没有买到票,只好转车,到家时,天已经黑的伸手不见五指,平时不过两个半小时的车程,那一次花了一整天,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的在节假日回家。
买了票,先坐车去医生那里,每个月都要去诊所矫正牙齿。到了门诊部,原以为我是来的最早的一个,不想大厅里的沙发上已经坐满了人。掏出手机看时间,才七点多。插进人群中的一个缝隙里坐下,环顾一下周围的人,几乎都是老人和年青人,除了少数几个陪孩子来的中年人家长,想想也是,老年人的牙齿掉了或烂了,不能吃东西,所以要看牙齿。青年人长大了,忽然注意到容貌的重要性了,所以牙齿长的不好看的也要看牙齿。中年人,婚已经结了,牙齿还不至于坏掉,至于牙齿长得好不好看,就不太必要管了。
我旁边坐着一个女孩儿,枣核脸,脸上的皮肤就像梨子的皮,淡黄中带着些许斑点,头发的颜色很淡,像是染过,被温热的水冲刷很多遍后,将颜色都洗掉了。我学着旁边一个老爷爷的样子,翻翻前面玻璃桌上的报纸,觉得很没意思,但是他却看的津津有味,就像一只蜜蜂盯着花蜜。
我放下报纸,发现周围的人要么低头看手机,要么翻看桌上的报纸,只有我旁边的女孩儿,静静地坐着,看着前方似乎在发呆。和她搭讪聊天,才发现她讲话是那么的有意思,就像是被刀子切过,被锤子敲打过,即工整简洁又凝练有力。我问她是不是在上学,她那向前微凸又拔了两颗牙的嘴里蹦出漏风的回答:“嗯,大一”。
她回答时面无表情,语言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也没有语调的起伏,我愣了一下又问她学什么专业,她立即回答道:“食品工程”。她坐着身体端正笔直,就像一根钢丝,给铁尺切成了三段组成一个台阶。
我从未遇到过这种类型的人,觉得很有趣。就在这时透明的玻璃门忽然被推开,走进来一个中等身材,肥头大耳,挺着肚子,拿着一个黑包的人,我知道他,这个诊所的主人,自称王主任。他满脸堆笑的走进来,他的笑并不能给人以阳光的温暖,倒像是灰色的泥巴上抹了油彩,僵硬的虚假厉害,又像是塑胶花儿上喷了香水,很像真花,也很香,但毕竟不是真的花,真花的香。
他眼角扫视一眼沙发,直径向那个看报的老爷爷走去,斜着腿,弯着身子,伸出手,向老爷爷打招呼,笑着说道:“啊,你怎么这么早就来啦,你等一下,我马上给你安排人看,我这就叫他们将楼上的空调打开,等房间里的温度降下来了,就喊你上楼去”。老爷爷将眼睛从报纸上离开,微仰着头,看着前面的人,笑的有些勉强,就像一个农民置身在华丽的舞台聚光灯下,有些局促不安,含笑的微微点头。
就在这时,门被猛地推开,一个中老年人风风火火的跑进来,中等身材偏瘦,脖子上挎着金灿灿的粗项链,雪白衬衫上印着大多的红花,青蓝色的长裤,一进门就对看报的老人叫嚷着:“你怎么还没弄啊,你先等一下啊,我还没吃早饭,吃完立马就回来陪你”说着连连摆手倒退着出去,完全忽视了老爷爷前面的王主任,他听见说话声,立即转身相迎,脸上早为来人准备了丰盛的笑容。
这时王主任看着刚进来的又走出去的那人背影,似乎有些不甘,精心准备的欢迎礼仪竟然没有用上,就像带着满满一荷包的钱去买东西,却发现商店里空荡荡的连人带货全没有,不禁有些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失落感。只见他右手伸向一边,手掌像招财猫似的上下摇摆着叫喊:“小王,来来来,过来一下”
说着从柜台后面立即跑出来一位胖胖的中年妇女,脸上涂了一层薄薄的微笑,她跑到王主任面前问道:“主任,什么事啊?”。
“啊,那个,去把楼上的空调打开,待会儿带他上去看一下”,王主任用手指着老爷爷说道。
说时门又被推开,进来一家三口,王主任立即迎上去,伸出手笑着喊道:“啊,你们来了,孩子牙齿恢复的怎么样啦!”说着将注意力一股脑儿的集中到那个十五六岁的男孩儿身上,对男孩儿笑着说道:“来,嘴巴张开让我看一下,看恢复的怎么样了”。男孩儿听话的张开嘴,他将脸凑过去,连连点头对着孩子的父母说道:“恢复的很好啊,不错,不错”。男孩儿父母立即喜笑颜开,小男孩儿将脸别到一边。
“你在大学参加什么社团了吗?”我问身边的女孩儿,我不问话,她便沉默不语,双手叠加着放在膝盖上,安静的看着前方,背挺直。
“没有”
“唉,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轮到我,我买了十二点半的车票”
“哦,火车票?”
“客车”
“我上次和医生约好了十一点”
“哦,你端午回去吗?”
“下午和叔叔一家去乡下奶奶家”
我想到什么便问什么,完全掌握着话题进行下去的决定权,和她有一句没一句的散漫聊着,就像挤牙膏,挤一下便出来一点儿,倒也不觉得轻松愉快。
和她聊着天,眼睛看着眼前的王主任,他就像一个陀螺,旋转在人群之间,发挥着他独特的热情的接待礼仪。
坐在沙发上等了几个小时,终于听见医生喊我的名字。立即抓起包,跑进医生的房间里,习惯性的躺在椅子上,医生是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女生,她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浓密修长的睫毛微微上翘,眼珠子乌黑透亮,眼角有些上扬,是少见的丹凤眼。就在我躺在椅子上的几分钟里,不时冒出人来询问医生,轮到自己前面还有几个人。
平时半个小时的工作,那天五分钟便搞定了。我从椅子上站起来,看着医生说道:“你这么忙,费用我下次一起再交给你吧?”。“你这次就交吧,小丽,你去给你开个单据”,医生挥手招呼旁边新来的一个助手说道。
交了费用,走出诊所,阳光灼灼,墨黑色的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汽车温热的尾气扑鼻而来,太阳烧烤着地面发出的奇怪味道。
坐上公交去客车站,到了才发现,车站里的`人已经爆满,正值中午,候车厅里一片热闹,小孩儿的哭喊,大人们的叫嚷,厕所里逸出来的臭味儿,人身上的汗味儿,泡面味儿,饭菜味儿,形成一个大杂烩,搅成一团。阳光似乎也有意来凑热闹,空气里黏糊糊的,热乎乎的,让人头昏脑胀,没有座位,没有落脚站立的地方,背着包,被来来往往的人向踢皮球似的撞来撞去。只想早点儿钻进车子里,早点儿得到一块安全和安静之地。
不时地拿出手机看着,时间这时似乎走的格外的慢,大概也被人群吵的推搡的昏昏呼呼的大脑短路,以至于耽误了工作。站在玻璃门旁,不时的向外面看去,在车子上寻找那熟悉的车牌号,就像等待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心情澎湃。
车到底是来了,慢悠悠的从一堆车子中间缓缓的冒出来,车子一停下,人们立即跑上去。我在人群中跌跌撞撞的向出口走去,眼看着就要出门了,一只粗壮的手横在我面前。我不解的看着他,一个大个子的中年男人。他一脸的严肃,冷冷的说道:“在一边等着”。
见到车子来了生出的满满热心,一下子就被他浇灭了。我愣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
“在一边站着,别挡路”,他拉着我的包带儿,将我拎到一边。然后举起手臂,手掌握拳,大声的叫喊道:“赤壁,赤壁,有没有赤壁的,赤壁的快来上车”。立即,一条洪流从我身边奔涌而过,肩膀被人或者包一遍又一遍的的撞过。就像一片浮萍在暴雨中摇摆不定,心里有些泛酸,眼睛别到一边去。身后和我去同一个地方的人,愤愤不平的低声说道:“车子来了,别人都上去了,凭什么就是不让我们上去”。
最后终于是上车了,无力走到车子后面,看见第一个位置便坐下,头疼的厉害,趴在前面的栏杆上,闭着眼睛想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心里不平静。眼睛四处张望,又看见那个将我拎到一边的人,橘红色的长衫,一脸的笑容,和旁边一位穿着蓝色制服的人聊着天。看起来是一个挺和气的人,心里有些不解,为什么他只肯将笑容给熟悉的人,而不肯给我这个陌生人。
眼睛瞟到了左边,旁边是一面墙,黑压压的一片人群,在墙和我这两车子间站着、拥挤着,伸长了脖子等车。他们翘首以盼的车子来了,缓缓地前行,直逼人群,人们先是往上冲,后来惊恐的四处逃窜。
车子前面,一部分人纷纷后退,后面是一个台阶,退的急,差点儿摔倒,一部分人向两边退,人太多,一时难以动弹,车子却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固执的向前爬行,一些拖着箱子的人,奋力的将箱子往人群里面拉扯,被车子撞歪了,但终于是钻到人群当中了。
人们似乎并没有对车子的霸道生气,车子一停下来,人群立即就像潮水一般向车门涌去。车门紧闭,车上两个人,一个司机,在驾驶的位置上稳坐泰山,一个人手里拿着一个牌子站在门前,说着什么,背对着我,听不清。
只见黑色的人潮里,伸出许多的手臂,手里攥着车票,在空中挥舞着,就像黑色的潮水里翻滚的浪花,他们愤怒的叫着:“我们有票,凭什么不让上车”。
后面的人不断往前面挤,前面的人痛苦的叫嚷着,一片混乱,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扭曲的表情。车子终于是开了,人群如同决堤的洪水,向车子里奔涌,车门上,一只手叠着一只手抓着。一些人爬上了车子,肩上的背包还夹着人群中间,只能弯着身子,向老牛拉车一样,奋力的向前猛拉,才得以将包解救出来。
一个女孩儿,一袭蓝色的长裙,笔直的长发,一张好看的脸变成了痛苦的扭曲,在人群中挣扎,包从她脸上、手臂上打过,她一副要哭的表情,看的让人难受。她终于挤上了车,她将手臂斜到身前,侧着脑袋检查打量,用嘴吹着被打疼的地方,用手揉着脸颊向座位上走去。
脑袋里晕乎乎的,趴在杆子上,闭着眼睛,什么也不愿意看。过了一段时间,感觉的从车门上走上来两团黑影儿,不一会儿耳边传来一个男人的叫喊声:“我们的位置被人坐了,我们坐哪儿呢?”。
司机有些不悦的答道:“来这么迟,还好意思叫喊,我这车子向来都是随便坐的,你们自己找空位坐下就好了”。
我抬起头看那人,只见背影,身上背着大大小小的包,似乎是搬家去另一个地方的样子,身后跟着一个中年女人,微微低着头,身上也是大大小小的包,他们在窄小的过道里艰难的向前移动着,男人仍然有些不甘的嘀咕:“为什么别人要坐我们的位置,为什么不安座位号坐车?”。
“我只管不超载就好了,你们赶快坐好,我们整个车子的人就等你们俩,迟到了那么久,慢吞吞的,还好意思埋怨!”,司机骂咧咧的叫道。
心里有些不安,担心自己占坐了人家的位置,连忙将车票来出来看,还好,误打误撞的竟然坐对了,不禁觉得好笑,好像是发生了一个小小的奇迹,想想生活还真是有趣!
6.回家现代散文欣赏 篇六
前年,我收起母亲焦急的目光
并着她多年的等候,一起
小心地塞入行囊
却因感情超重,所以需付超额车费
我紧缩口袋,便无奈搬回
把它轻轻地放入床底
去年,我拌落上面的浮尘
重新整理母亲寄来的“奢望”
却发现多了些许的惆怅和若干的感伤
我蹒跚着内心的痛,一并用羞愧扎起
将其装入一个更大的行囊
结果又因情债太重,必须支付大额资金
我咬断内心的责备,恨把思念收入囊中
又一次失望而回
沉重地将它塞入床底
今年,我早早地梳理好母亲的.期待
却看见她的缕缕白发藏在其中
我无力地用泪水拴系
车上说实在太重太大,无法托运
此刻,我泪如雨蝶
于是
我收起尊严,扛起母亲稍稍褪色的梦
沿着她望穿秋水的路,从容地
踏着母亲遥远的呼唤出发
7.生活家(散文) 篇七
每到四月,月季开硕大的花,势头很旺。过了几年,月季开始退化,再开花已不比往昔,更有甚者,有几棵月季长出篱外,工人为了整齐美观,将篱外月季根部周围糊上了水泥。这下月季惨了,被“钢筋铁骨”紧箍住,再生长就难以伸展了,别别扭扭地活着 ,越长越单薄。
家属院绿地是公众场所,面积非常有限,除了一排月季冬青,门前一块种着小叶女贞。这逼仄的绿地在小区里甚是金贵。
可是有人偏偏在月季丛中撒菜籽,种葱蒜。人们路过时,会突然发现冒出一小片青菜,但不见人经营,只是过一段时间就生出另一片。
这样下去就有管理院子的人员出来干预,在篱笆上写了纸条:公共绿地,不得私用!
去年春天,篱笆内长出几棵花椒苗,不上一个月蹿出一米多高,我以为是楼上有人无意间把花椒籽掉到楼下,野生野长起来的,并没有在意。
却说今年,春天里生出几棵绿叶子的植物,没过几天,又是一米多高,大叶,多秆儿,生机盎然,是油菜又觉得不像。眼看长势强劲,一天一个样,于是又见纸条:伍元!这分明是罚单,意思是说,如果再不拔除,一株罚伍元。可是没有人出来认账。又过了七八天,那绿枝条洋洋洒洒开起金黄色的花,这一下有人说,可不是油菜花嘛,还真漂亮,只是和咱当地的油菜花不一样,新品种吧?
说说就过去了。油菜花开花落又结籽,由着性子任来去,种的人神龙不见首尾,神秘得似乎在捉迷藏!
忽地,哪一天,不经意地冲那绿地瞭望一眼,目光立即就被一道色彩吸引住了,那地里生长出一种小植物,不高,贴着地皮长起半尺多,暗绿色的尖齿叶片带着白茸茸的细毛毛,茎梗托着一朵小花,很纯正的深紫色,花朵形似郁金香,但比那小好多,就如一只小巧的高脚杯,也像一只张开的小喇叭,脸冲天粲然绽放着。可是不到几天,那花朵就谢了,花蕊变作一个小巧的圆球,披撒着密密的雪白的细丝,那白,没有一点点的杂质,白得那么彻底,那么优雅,犹如端庄大方的佳人,虽迟暮,但那美还在,更显风韵气度。它甚至比开花的时候更让人喜欢,从人们啧啧赞叹的口中,得知,这植物叫老婆婆花,也叫白头翁。多么好的名字啊!它不就是一首写在黑土地上的诗吗? 如果哲学家的思想像心电图一样可以描绘,那它不就是哲人的思绪吗? 花,转眼就变作翁,那翁依然气势夺目!你说高大的胡杨坚韧伟岸,那么再看看这纤细的小草花,不也昭示着一种生的雄伟吗?花有花的姿容,翁有翁的华贵,美丽始终!我仔细察看那花翁,它只有四棵,它绝不是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根生地长的,它是被人挖成四个小土团,再移植过来的。
进入五月,大规模的种植开始肆无忌惮地招摇起来,黄瓜搭了架,瓜架下长出苋菜、荆芥,整个一套立体种植模式!这还不算,向日葵、指甲花也摇摇摆摆长起来。尤其是向日葵拥拥挤挤地植在一起,黃花初绽,色彩明丽,成了一道鲜亮的风景!
毕竟是公共绿地,怎能肆意而为!没过几天,工人在剪枝除草时,把黄瓜架扯掉了,黄瓜登时塌了架。不过人们不明白,那瓜秧青青弱弱的,一抬手它就会被连根除掉,可他们怎么就没有把它拔掉?是那手指头长、顶着小花、带着毛毛刺的小黄瓜,让他们下不了手?还是那清凉的黄瓜香,让他们不忍心?反正,扯了架的黄瓜还是那么好好地长在那里。
背后种植的那双手,还真执着,几天后树枝搭起的架子再度立于不败之地,再几天黄瓜秧又往上爬,又见更高更牢的架子拔地而起。那两三株黄瓜秧堂而皇之地长起来,好像有了正式户口似的,落地生根不卑不亢得很!
我开始佩服这些背后高手,他们住在闹市,咋知道什么季节种植什么?咋知道适时播种适时搭架子?他们还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怕摧毁不怕打击!
就在向日葵和各色花草蔬菜热热闹闹生长着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时候,又有一种植物,飘飘摇摇地长起来了,苍翠的长条叶片,有点像稗子草,但又决不是稗子草,就在人们端详辨别中,它自身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它墨绿的叶片,颜色变浅了,有点发白,是透着一点浅绿的白。变了色彩的叶片,似乎在一夜间变幻魔术般,托出一枚圆筒形状的茎秆,那茎秆晶莹透亮,如纤纤细手捧着一炷香,亭亭玉立。更让人感到神奇的是,那茎秆三五天内就生出很多细小的枝杈,那枝杈是对称的,左边一个右边准有一模一样的一个,且那小枝杈子又快速分生更细小的枝杈。奇巧的是,那大大小小的枝杈上,很快挂上了毛茸茸的小穗子,呈疏松伞状,高低有序,错落有致。这东西一天一个样,它的造型就像一棵微型树,或者经过高级园艺师精心修整的盆景,飘飘洒洒,那么的楚楚动人!
这是什么?
没有人能够回答它是什么。
它就更加神秘而稀奇,如明星那样靓丽着,生长着。
上班下班的人,都忍不住匆匆地瞄它一眼。饭后乘凉遛弯的人,站在那里打量,都说:怪好看的!
那日,傍晚,一院子人围着那一小片东西看,旁边的石头凳子上,坐着一个老人,这人青裤子,灰褂子,花白寸头,面目洁净清爽,神态宁静淡然,样子像是刚从山间放牛回来的乡村老汉。他点燃了烟杆,冲一圈子人笑笑。
“那是莜麦。”他说。
“什么?”
“莜麦!”
对,北方的大山里专种它,大寒,大旱,它也能长呢,顶花带穗直劲往高处蹿……
老人笑着,眼睛看着花坛里的那一小片莜麦,犹如一个溺爱孩子的老人望着他的孩子,在向人们介绍:那是我儿子。然后说他的脾气秉性,能耐作为。
我用眼瞅它,“你种的?”
老人摇了摇脑袋,摆了摆手。
但那笑,仍在面颊的纹路里奔跑,好像灌溉的田地里,一条条细细的欢畅的水流……
人家不说是自己,你就不好意思再问了。
在这样的大楼上,你知道谁谁,把种莜麦的父母,弄到这里来看孩子或者享福,颐养天年。 眼前,在这楼下花坛边、小路上游走着的陌生老人,你不晓得哪个前天还在草地上放羊,或者在乡村的田园里锄地。
nlc202309090310
如今,世界变成地球村,城市与乡村也这样界限模糊地相交相融着。你不看有人写生活在天上的母亲,说是在城市里发达了的儿子,把大山里的老母亲接到城里,住进了20多层的高楼上,看不着鸡狗,坐不了电梯下不了楼,见不着泥土日月的老人,如霜打了的庄稼,整天病怏怏的。后来儿子在阳台上种了一盆棒子,母亲天天看着那几棵永远也甩不开须子,结不了籽实的棒子秧,倒像精神烦躁的人吃了安定,安然地呆在天上。
一段时间里,我看着这些横生出来的稀奇古怪的植物,心里不怎么舒爽。心想,这小小的绿地,是公共的地盘,是用来种花种草,养人眼目的,是让这钢筋水泥禁锢的空间有一点自然的气息,岂容个人随意侵占胡乱栽种。
我越来越想知道这些神秘人物究竟为何方神圣?难道总共不足3平米的土地里,能生出金子,能生出可观的买菜钱,值得他们去“苦心经营”?
后来,我的目光有了些许的变化,因为,我发现那些花,一直那样盛开在那里,从开到谢,没有什么人把它掐回去一朵。我似乎也从没有看见哪个人,在采摘蔬菜瓜果。也是,就那么几棵,能够收获到什么呢?
我渐渐觉得那花坛里有别于惯常的点缀,为院子里带来生机,为长居于水泥建筑里的我们带来了农桑意识,为院子里的季节披上了时装。比如他们把原本是田野上的油菜花、老婆婆花、向日葵、莜麦带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使院子里从此有了蜜蜂和蝴蝶,为单调的日子增添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
看着那小小花坛,我不止一次,头脑中忽然想到一句话:诗意的栖居!
的确,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吃的、住的,都在向高档次靠拢。人们住上了高楼,身居在华丽舒适的空间,可人的心、人的神,还要有个寄托。的确,生活中每颗心,都有自己的繁华,挥鞭子放牧的牧人,花开如潮、牛羊点点的辽阔草场,就是他的繁华;田园里侍弄过五谷菜蔬的庄稼人,瓜熟果落、五谷丰收,就是他们的繁华。可一当这样的繁华远离生活,他们就会设法寻找那繁华的影子,哪怕是一丝隐隐约约的痕迹,哪怕是一点点微弱的气息!
那么,那花坛里的油菜花、老婆婆花 、黄瓜、莜麦……或许就是,哪个人为看看那植物存在的影子,或者渴望回味一点那植物的气息!也或许有展览和追怀的意味,而播种在那里的吧!
也或许,那一片小小的绿地,呼唤了他们什么,就如那歌声中唱的:“梅兰梅兰我爱你 …… 看到了梅兰就想到你 ……我要永远的爱护你……”也许在家属楼区里的人们,这歌词可以换作:“土地,土地,我爱你,看到了土地,我就想起了你……也许,人们看到了那黑黑的土,人们就想到了花,想到了蔬菜,想到了庄稼,想到了家园……于是,那小小的一片土,就有了姹紫嫣红,就有了千姿万态……”
好一片小小的绿地,它让你在俗常的日子中没有平凡的心,它告诉你,别把谁谁看得简单粗陋,其实,谁谁的心里都在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原乡;它告诉你,生活中,哪个热爱生活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智慧的生活家。那小小花坛中,花香、菜香、麦香……都是脉脉心香!
不是吗?你从那小小的土地上,从那色泽不同的微微绿意中,看到眷爱,看到心智,看到情趣,更有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如烟如雾的乡愁……
责任编辑 王秀云
8.回家抒情散文 篇八
我家在这里住了十年,前些年才在北城买了房子。为了新房子装修方便,父亲决定举家搬迁到离新房子不远的一个回迁房小区,小区的名字好像叫什么……花园街。
于是我离开了合肥科技馆,离开了我生活成长了十年的地方。其中的心酸难以形容。
其实,我家离科技馆也不算近,合肥科技馆充其量也就是从三里庵做136下车的一个站牌。要去我家,还得再往合作化南路走一截,到一个菜市口,转进去再走一截就到了一个叫朱大郢的城中村,我的家就在那里面。
朱大郢是一个典型的旧合肥普通居民居住地,道路坑坑洼洼,小巷幽深黑暗,还时不时有老鼠从下水道里突然窜出来把人吓一跳;蛛网般的电线纠结在小巷里的配电箱上,肮脏的灰尘落了一层又一层;有些地方紧邻下水道,一到夏天蚊虫成群结队阵仗大的吓人。时不时还有东家的夫妇因为孩子上学的问题吵的不可开交,西家小两口因为生活琐事打的死去活来。王家老太太和李家老爷爷闲扯说到在外的儿女身上,神色无比骄傲,可是语气却又有些落寞。
“老李啊,我女儿去了美国,一个月拿三千呐!”
“孩子们好我们不也放心嘛”
——既然你女儿一个月拿三千美金,又为什么不来把你接去享福。你说孩子幸福就好,有没有想过自己生活如何?
我们家也是朱大郢的老住户了,在这里租房子,也有过两个房东。第一任是我母亲做人造白皮鞋生意租门面的房东,她是个胖老太,平日腰间围裙不解开,鼻梁上还架副眼镜,据说是那一片的居委会主任。
第二任房东则是个五十多岁的欧巴桑,一把年纪了总把自己打扮的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我爸做化妆品生意时她没少从我家买便宜的BB霜把她那张脸涂的白如厕所瓷砖……
朱大郢在我的心里到处充满生活的味道,走在这里不平整的路上,你会闻见大排档的烧烤味,还会听见男人们喧闹的哄吵,你会闻到巷子里传来家常饭的香味,你会看见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晚餐。
当阳光从天上撒下,似乎给这里每一寸暴露在阳光下的人和物镀上一层金辉,温暖而美丽。
细细算来,我离开朱大郢才只有半年,并没有多久。可是当我再次回来,却恍如隔世。这次回来我还带了一个熟识的妹妹,领她走过这片我生活过的这块土地,告诉她我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充满了深刻的感情。这次回来我很高兴,只是唯一遗憾的是这里的故人都不在,胖大妈去街道处开会去了,欧巴桑去跳广场舞了,一些老邻居或是上班或是搬走了。而很多童年时的伙伴,则或是上学或是打工,都不在家,这可真是遗憾。
而妹妹却说“好像这里比我家那边还破。”
我不禁失笑,小孩心性。她怎么会知道这个地方在别人看来或许真的就是一个破破烂烂早该拆了盖上新楼的民居,可在我眼里,她是我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成长的家,她是属于我过去时代的家。
她,是我的家。
9.姐姐,我们回家散文 篇九
记忆,宛若握在手里的沙粒,不管你是否愿意,都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漏却。
这个季节,莫明的多雨,让我忍不住在数,握在手里的沙粒还剩下多少,于空寂里盘点那些逝去的时光,还有多少是不能忘却的温暖?转
头望望窗外的天空,那份淋漓不断的潮湿,让这个季节,无端多了一份意料之外的清凉。想起很久没有联系的你,却从来不会因此而淡忘――曾
一起走过的路程。
(一)
离年的日子还有很远,想家的心思已经辗转不能成眠。那些日子,一如沉缓滞重的车轮,陷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泥泞里,似乎不能向前的深陷了。那时,我坐在异乡的某个角落,只能在转头的瞬间,看一看对面那堵墙上折射出来的阳光。有些刺目的灼热,让季节混淆在一场对家的渴求里。
等待,让时光漫无边际的蔓延开去,就象晕染在一场春雨里的水墨,已经让边际模糊而遥远。只有心底的惶惑才会蓦然惊觉:离回家的日子近了,更近了。
随着日历上数字的变换,知道日子一天天迫近,又开始象去年一样四处找寻回家的途径。从大姐那里传来的信息似乎很乐观,什么时候走都会有票。听到这个消息的瞬间,时光就开始轻缓而宁静。心,也随之安静下来,静静地等着放假。只在心底一门心思的想着回家,想着与你的相约,只是在暗地里担心,瘦弱如你,如何在春运站台的拥护里,挤上与我同一辆列车。
电话里,你告诉我,给爸爸买了什么,给妈妈准备了什么,给孩子们又带了什么,给我又买了什么。那样孩子气的诉说,似及了一个离家久了,渴望回家的人。姐姐,我知道,那是你的细心与体贴,也是你对亲情的渴求。才会让你面面俱到、细心妥贴。耳际听着你带着笑意的话语,却有了泪意盈然。心,无端酸楚无比。家,那个我们一生都放不下的牵绊,到底是形式上的房屋,还是那让人割舍不了的情感?
那段时间,与大姐讨论最多的话题,已经不是车票,而是担心你是否能上车。电话里得知,你会设法走另一通道,确保上我们同一辆列车。票还没有拿到,一切都还是未知。越接近那个日子,心就开始了更多的担心。担心居然成了现实。
在准备回家的前两天。大姐告之,车票恐怕是拿不到了。我们只得又象去年一样乘坐长途大巴。由于你也没能请到假,我们一起回家的愿望,曾经在电话里想象得那般真实而美好的感觉,象一首动听曲子,在一场弦断里嘎然而止,只留下回味。
我和大姐提前请假,坐上了回家的长途大巴。第二天半凌晨五点到达县城,又转乘到家的中巴。经过四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了离家不远的镇上。由于晕车的很厉害,在车上吐了个天昏地暗,下车蹲在垃圾堆边,仍然在吐。感觉整个人绵软无力,满嘴都是苦苦的。
姐夫一早接到电话后,已经在那里等候,见我一脸有气无力的样子,便没有在镇上逗留。让我加上大衣,赶紧和大姐坐了摩托车回家。
很好的天气,阳光象水洗过一样,清澈、透亮。山间没有残雪,只有冬的黯黄。坐在车上,感觉是在风里的行走,用大衣将自己努力裹得更紧一些。仍然感觉风象灌进骨子里一样,如此入骨的寒意,让我昏沉的头脑,似乎清醒了许多。
到家尚早,十点多。女儿一点不陌生的拥着我,父母亲、弟弟,二姐,那些在心里想了千百遍的容颜,一一在眼底时,只剩下平淡的寒喧,安静的微笑。
(二)
到家的第二天晚上,接到你的电话,你说是次日早上八点的车。大约五个小时的车程到常德。在电话里说好,去常德接你。虽然曾经在那个城市呆了三年,已经是十年前的记忆。想来,已经物是人非了。放下电话,马上和常德的同学联系,告诉她大致的情形。让她到车站接我,然后和我一同去接你。
不然,晕车厉害的我,下了车连东南西北都是分不清,更别提去接你了。
一切安顿好,把闹钟调好,睡下。凌晨五点半,迷迷糊糊被闹铃惊醒。窗外,还是沉沉的`夜。伸手去摸着开了灯,穿好衣服。洗漱完就急急的出了门。临出门,父亲房间的灯亮了,隔着墙问了句:要带伞不,外面好象哟要下雨?我随口应道,带了。
其实一惯不喜欢带东西上路的我,根本没有拿伞,只是不想让父亲担心罢了。打开门,寒风瞬间就袭过来,一下子将所有的温暖,都阻隔在屋内了。漆黑一片的凌晨,摸索着向下走去,只听到自己鞋跟叩响地面的声音。好在只是几百米的距离,走到乘车处。亮着的车灯,在雨雾里显得那般恍惚。上车找位置坐下,开始揣想和你见面的情形。想象你是否又瘦了,想象你将要和我度过的时光。
车在半途被一场集市阻隔了半小时,抵达县城时,已是上午十一点多。那时,从你的信息里得知,你乘坐的车已经到常德境内。而从县城到常德,还得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想着你还得在车站等我一个小时,就忍不住对你的叮嘱:不要跟陌生的人说话。尽管你是姐姐,可长年在外的我,还是会对你有着担心。
不一会,你又告诉我,车到德山下高速时塞车了。我一听马上说:那可能我要快些,我到了就去接你。快到常德时,接到同学的电话,问我还有多久。那时,恐怕还得四十分钟。我告诉她时,她已经携夫带子在车站等我足足一个多小时。想起前晚说过如果到了,会打电话给她的。没想到,她居然会那么早就去等着。心里不由得有了歉意,心底也涌起一股暖意。
车,终于到站了。隔着车窗,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在门边等候。走下车来,天,下着雨。寒气顿时浸过来,整个身子似乎刚从水里走出,然后行走在寒风里一般。穿了厚厚的冬衣,仍然隔不住那层寒意。我瑟缩着问:今天是不是降温了?同学告诉我:降了十度左右。我忍不住吸口气。暗叹:难怪!
跟着他们向客运总站走去,还没来得及问询,就隔着落地窗看着车。细细地看了,却没看见你的身影。我焦急的地说:怎么还没有到?电话,让我们没有错过。看见你穿着咖啡色的羽绒服,宽松的牛仔裤,斜挎着包,手里还拎了大袋小袋的向我走过来。尽管是着了冬装了,你,仍然显得那么单薄。
(三)
迎着你,轻轻地相拥,就觉得一颗心安定下来,相视而笑,一切尽在不言中。还是那样干练、整洁,只是更瘦了。我问:又瘦了吧?你轻轻的嗯了一声,路边的体重称,更准确的告诉我――你瘦了!可是,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只是,那许许多多的“愿”,都是重复的响起:姐姐,你要照顾好自己!
一行人在车站附近的餐馆吃过午饭。同学让我留宿了明天再走,可是年关将至,车肯定是越来越挤,若留宿,明天也不一定能回。知道你坐了半天的车,恐怕有些吃不消了。可我们权衡了一下,决定还是当天赶回。直达家里的车早已经走了,只得去车站买了到县城的票。
坐上车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多了。坐在车上,靠在你的肩头。想起那次相见,因晕车靠着你的肩膀。太瘦的肩膀,让我觉得硌人,还是枕了自己的胳膊做罢。可是,隔着厚厚的冬装,仍然感觉到你的瘦弱。心,便有些疼了。而嘴里却只是轻描淡写的戏说:你又瘦了,我该分点肉给你!
我知道,有些话一旦说出,就会惹来泪意。而我们,说好了,不要再流泪。所以不说心疼,不说难过,更不忍责备你没有照顾好自己。只说一些应景的话题,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致,一边告诉你,可能得五点才能到石门南站,还得转到西站坐车。
车很顺,一下车就上了开往西站的公交。到达的时候,还有最后一班到附近镇上的车。我毫不犹豫买了票,问司机什么时候开车。那个能说会道的家伙直说了,这是末班车,客满了就走,可能要到七点。我听了告诉你,若七点的话,到家就得凌晨了,不如趁现在有空吃点东西。虽然没有胃口,仍然在车站里找了个地方,吃了晚餐。吃完饭,两人上了车,长舒一口气,安静坐着等发车。
七点左右,司机告诉我们,这车不走了,因为客不满。把车上八个人转到一张货车上,知道被“卖”了。可和他们理论也没用。去放行李到货柜里时,看车门上写着“广州――桥南”。有些啼笑皆非的感觉,那个我刚离开的地方,居然在离自己不远的县城,又开始和他有着莫名的联系。
我有些闷闷的坐下,嘴里嘟嚷着。而你反倒安慰我:能到家就好了。其实心里是万分的歉意,没想到第一次和你一起回家就会这般。车行了一段路,心便静下来。看着窗外黑下来的天色,和着浓重的雾雨,只有路灯光模糊的晕染着一团团光圈。原本想给你介绍那些有趣的地名,在那漆黑一团里,恐怕只能想象了。
我们挤坐在驾驶室里,暖和了许多。都是往家赶的人,彼此都很沉默。或许已经在想象家里的饭菜,那股浓浓的家常味。在想象家人温暖的微笑,或者只是已经得知消息的家人,在黑夜里留着的那盏等待的灯。
(四)
车愈往前,路愈难走,而窗外的雾似乎也更浓。车开得很慢,透过窗,根本看不清任何景物。只有车灯前一团模糊的白光,而那白光的与黑的交界,也只是一团浓重的雾。能见度很低,以我的视力,根本无法辩别路面和山崖的界限。
看着身边的你,心里居然有从未有过的害怕。这一段路,来来去去不知一个人走过多少回,从来没有一次让我感觉害怕。可是,却不能让你知道我的害怕,强打精神与你说话。说了些什么,现在都已经忘了。只记得那一刻的恐惧,记得那一刻在心里翻涌不息的想象,想着那些让人后悔莫及的“假设”。
因为那雾,因为那路。一切都不是没有可能。还有那个后来得知的情形:司机居然已经两天一夜未眠。现在想来,仍然只记得那时清晰而深刻的恐慌。害怕因我而让你有所闪失,若如此,则是我一生追悔莫及的疼痛。好在,那一切的恐慌都只是庸人自扰。
沿途陆陆续续有人下车,直接到达镇上的,只有我们与另外一对夫妇。一路上,虽然提心吊担,却并没有出现任何意外,甚至无一点惊吓,很顺利的平安到达目的地。走过那些迷离厚重的雾,快到镇上时,下起了大雨,雷电交加。车窗外的闪电似乎要将黑夜撕裂,闪着冷冽的寒光。
下雨了,雾便慢慢淡去,清晰地看见大颗大颗的雨滴,顺着车窗流下。
快到镇上时,电话告知了二姐,让她找了车到镇上来接我们。下了车,又一次在风里,感觉到你的瑟缩。问你:冷吗?你只是说:想不到这么冷。我也搓着手,笑笑说:告诉过你,最冷的时候,零下十几度。紧紧地抱抱你,然后放开,蹦跳着取暖。
天,仍然下着雨,只是雨势弱了许多。和你站在避雨的檐下,看着你整理在车上有些零乱的发。恍然若梦,想不到真的可以,我们真的可以在这样的时光里,一起站在这样的夜里,一起等待同一辆车,回同一个家。
无论时光如何老去,那一刻,那一幕,是永远不可能淡忘,铭刻在记忆的深处,永远也不会淡一些。
(五)
等了大约十分钟,二姐请的车到了。看你和二姐相拥,心里感觉那么暖。那份温馨,让寒意也远离了。再一次上车,在车上计算着,今天我们换了多少趟车,又坐了多少种车。感慨着,却终于还是得出了结论:能一天到家,就算不错!
从镇上到家,那段山路比之先前,更加的蜿蜒崎岖。行了一段,居然又是浓重的雾袭来,雨却未停。那雾又浓得如墨,车灯居然突然熄灭,司机下车去看,我在车上笑着说,不会到了这里还回不了家吧。你却很从容地安慰着司机。那时,感觉你是姐姐,真正的姐姐。
好在,车并无大碍。那车,在路上行驶,只看见车前浓浓的雾。根本看不清路面。那些路,全是从山腰凿出,一边是因凿路而嶙峋着的山石,一边就是陡峭的山坡,大多地段甚至是悬崖。稍有不慎,便不堪设想。
想起那时,曾经对你说过,我们那里的山势险峻,有许多初到那儿的人,坐车会吓得尖叫。这下倒好,你睁圆了眼,也不可能透破这雾层看到山势。被这一团团的雾笼罩着,再险峻,也只能想象了。
司机几乎是凭直觉和记忆在开车,根本看不清前面的路。雨似乎下得更大了,而雾依然没有散去。偶尔的闪电也只能看见瞬间的光芒,视野里仍只是浓浓的雾。我提醒二姐,让司机不要强行开,如果不行就稍停一会。可司机说没事,只得再一次心惊胆颤的在迷雾里穿行。
在车上看着表,我说今天终于到家了。你慧黠的笑着,今天肯定到不了,得明天。可不是,我们在十二点多才到家。家里人都知道我要接你回来,连女儿都没睡,全坐在沙发上等我们回来。让女儿叫姨妈,小家伙居然没有一点生疏感,脆脆地叫着“姨妈”。
你唤着爸爸妈妈,和他们相拥。那份温暖,让一天所有劳累遁去。
看着父母的笑容,我在心里暗暗地说:爸,妈,我帮您找回了一个女儿!
此刻写着这些文字,仍然想起母亲说的话:就当我多了一个大女儿!
一直记得的,一直不会忘记的――我们,曾经,一起回家!回同一个家!
姐姐,在这个节日里,在这个属于你的日子里。我用笔记录下,我们曾经一起走过的路途,曾经一起走向同一个家的历程。仍然能够清晰的记得,只是因为那份经历不会因时间而冲淡稍许;那些共同走过的路程,也不会因为时光远去而遗留在岁月某处。
姐姐,唯愿这详实而细致的记录,能够温暖你所有孤独;唯愿这份遥远的想念,能够让你感觉,有那么多人在想念着你,有那多么人在爱着你!那份爱,与血缘无关,却有着与血缘同样的牵挂!
10.散文教学中的生活及其艺术世界 篇十
首先是就文读文。教师在教学中忽略生活中的我的存在。郁达夫说:“现在散文的最大特征,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多表现的个性特征比任何时候都来得强,现代散文更带有自叙传色彩。”当代散文研究的重要作家刘锡庆说:“散文姓散,名文,字自我。”他在有关文章中,充分运用了郁达夫、林语堂、周作人、叶圣陶等人的观点,反复强调散文必须有个“我”,不管任何情况,无我决不可取。散文阅读与小说阅读的不同在于,小说救人无文,文学界流行的话来说,小说写好了作家就死了。散文抒发作家独特的感受,抒发作家真实的个性生活感受为第一要义,不管是叙事、抒情、说理,也不管是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其实质都是抒我之情、表我之意、言我之志,散文贵在有我。品读散文的关键就是体会作者的个性感情,微妙的情绪,独特的感悟,散文阅读与人要联系起来,通过作品与作者联系起来,通过作家这个人分享这个作品,忽视作者的存在,往往造成阅读的偏差。我教学《柳叶儿》时,就把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宋学孟联系起来,在那个生活艰难的岁月里,一个八岁的男孩,如果忽视作者的存在,或许真的认为柳叶儿吃起来还不错,很快乐,就理解错了。
其次是就文教文。这种教学法忽略生活挖掘,习惯性地教学散文内容,只教学散文的一般性的特征,与当下所阅读的具体篇目具有的个性不吻合,拘泥形式特征,忽略了散文的本质特征。很多学者指出,形散而神不散充其量只能概括散文的部分特征。套用这种说法,还有散文形不散而神散,形不散神不散,形神聚散。形散神不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部分具有解释力,只是选材、布局的角度揭示了部分散文的形式特征。把这一篇教得像这一类散文或将所有散文教得像一类散文。散文教学不考虑文本的特征,是教学的又一大误区。恰当做法是:这是一篇散文,这是一篇xxx的抒情散文,这是一篇xxx个性化语言表达独特感情的抒情散文。如果这样,逐层下移,具体分析,就会发现这篇散文独特的体式独有的内涵,从而确定最值得教的内容。《柳叶儿》这篇课文集中描写抢柳叶、吃柳叶的情形,形不散而神散,柳叶儿不好吃很苦,苦中有乐。其实,于海婴解读这篇课文时,说写乐衬托苦,写特殊情况下的生活之苦是神之所在,这篇课文是形不散神不散。
最后是就文说文。这种教法,忽略了散文是生活艺术表现。每看到一篇散文教师沉浸文本内容不能自拔。教材散文大多包含作者的智慧和人文精神,学习语文课程的人文精华,是语文应有之义。除此以外,语文教学还必须正确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落实指导思想。不仅要理解内容,理解说什么,还要理解表达方法,理解怎么说,以便在写作中运用表达经验,模仿、创新表达经验,是散文教学的落脚点。这不单纯是技巧、技能的问题。关注怎么说的问题,必须关注作者的心灵、语文内容的人文陶冶。教学《柳叶儿》时,可以带领学生在品尝、品味品说中感受柳叶的现实生活,用柳叶的现实生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如何走进散文的艺术世界?
首先是品人。梁实秋说:“一切散文都是一种翻译,把脑子里的思想情绪翻译成文字。”可以这样说,文因人异。每一种人,有一种散文。品读散文倾听作者的心声,是散文教学的第一目标。散文教学首先应该教学生品读散文中的人。散文不同于诗歌的音韵节奏、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和戏剧的矛盾冲突,散文中呈现作者的个人思想和情绪甚至是生活的原生态的再现。散文丰富的精神内涵源于作者个性精神的丰富性。散文作者都是独立、自由、多面的。散文教学着力于品读作者真实的感受、想法,着力街市作者所给予的人物和主观描写中的感受和情境,品出作者这个人。教学《藤野先生》时,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藤野先生的层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找出作者对藤野外貌、语言、交往的片段描写,认识藤野这个人,但进一步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对藤野先生的描绘中读懂对老师的情感,认识鲁迅这个人。
其次是品情。散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品情,散文是言情的艺术,情感是抽象的,必须通过语言符号表现出来。作者因情发而为文,文摆在面前,可以诵读品出情感。正如叶圣陶所说:“情感的东西看不到,闻不到,似乎就在于诵读,用口面诵。”散文教学可以设身处地地涵泳,激发已有知识水平和艺术修养,认识感受形象的特点,达到美的教育和人生真谛的感悟,获得高层次的额精神境界,这样的散文教学对学生的审美情趣、精神实质和人格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柳叶儿》的情感抒发是充分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品读苦与乐,还有祖母和家人对我的疼爱之情、家乡人对柳叶的救命之情。
11.回家的优美散文 篇十一
好久没有回家了。
母亲节的时候想要回家,没有走成。端午节的时候想要回家,却因工作繁忙作罢。父亲节的时候,想好了一定要回家,却还是没有踏上行程。就这样一拖再拖,春末流水,首夏晴暖,一直到仲夏夜短,终于在一个什么节也不是的日子里回家了。
这是一个周末,天气时好时坏。浓浓的湿意,充斥在天地间。大片的墨绿,在这段潮湿的时光里渲染着这个季节的奔放和成熟。
简单收拾了一下,我便出发了。其实,老家相隔并不是很远,但是回家的次数一年内却是屈指可数。
以前回家的时候,奶类、酒类、保健类等,无一不是大包小包巨满。但是这次,我却只是简单的买了一些水果,倒不是因为囊中羞涩,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更加了解父母的想法,他们要的是我们的归来,承欢膝下聊叙家常,仅此而已。
途中,一曲《微风细雨》伴我前行,有些微的惆怅。
这条路走过无数次了,为什么每次回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遥想当年,风华正茂,青春无敌,路边的那一排只有手腕粗般的小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路洒下的铺天盖地的绿荫,颇为壮观,偶有落叶飞舞,随着夏日凉风盘旋远去……
风中大片的麦浪翻滚,就如涌上沙滩的潮水,层层退去,又层层涌来,这真是“喜看稻黍麦千浪”。绿海汹涌中,我放飞思绪,仿佛看到了记忆深处的山峦,历经岁月如许,依旧巍峨沉静,又仿佛看到了几十载的生涯中那血浓于水的.亲情,永远指引着漂泊在外的人们回归家园,落叶归根。
看的久了眼睛有些酸涩,尽管那些绿色,是那么蓬勃旺盛,尽管那些绿色,曾经在生命中是那么鲜艳夺目过。
刚刚收回视线,便接到了母亲的电话,照例是询问走到哪里了,路上一定要注意安全等。
听着母亲琐碎的叙说,心里有一种妥帖的温暖。不管此生行至何方,不管是天涯还是海角,能有一个人毫无保留的牵挂你,想念你,担忧你,该是何等的幸事!可惜,年轻的时候,是不懂这些的。
有的父母,是不善于表达的,他们把自己对儿女的爱,煮在一粥一饭中,纳在一针一线间,却唯独忘了自己。面对儿女的误会和不解,甚至于面对儿女的埋怨和不孝,他们也往往习惯于默默承受。
或许他们懂得,亲情,不是赤橙黄绿,不是甜言蜜语,平淡的岁月长河里,朴实,是最平凡的底色。
及至家中,已是午后。
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门口的那片菜园。一串串绿油油的豆角,俏皮的斜挂在秧架上,郁郁葱葱的韭菜,有着兰的神韵,几棵茄子,兀自茁壮成长。最外面的是一些不知名的小花,粉的红的煞是好看,被一行篱笆隔离了开来,远远望去,颇有农家田园的风光。
父母自然是早早的在门口等候了,门外宽阔的街道两旁,有很多的乡邻,在亲切而自然的交谈。不时有调皮的孩童,在不甚明亮的阳光下嬉戏玩耍。父母见到我们,喜笑颜开,乡邻们也极为友好的与我说着一些家常话。
迈步到庭院,又是别有一番景象,一个很大的水泥缸中,碧绿的荷叶琼琼如盖,荷叶下,是一汪清水,里面还有零星小鱼,正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虽然荷花未开,有负东风,但是我却仿佛看到了一幅“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的美好画面。
旁边,黄瓜架下,已渐稀疏,而碧绿的葡萄,一串串,晶莹剔透,挤着挨着,极为惹人喜爱。若是细观那些藤蔓,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但见修蔓重叠缠绕,一簇簇随风摇曳的绿叶,在藤架下洒下了星星点点的金光,为这个炎热的夏季带来了清凉和惬意。
在母亲的一再催促下,我才恋恋不舍的离开庭院走进屋内。
屋内干净整洁,宽敞明亮。我与母亲谈心,不觉间已是夕阳西下,黄昏倚上。每一次的回家,都让我倍感温馨,在外的劳碌与辛苦,与这浓厚的亲情相比,实在是算不得什么的。我是这样想着,于是,那些心酸与委屈,那些愤懑与不甘,都在欢声笑语间,渐渐消散了。
这个世上,总有人在无私的关心着我,爱护着我,已足够。
以前我总喜欢听一曲《回家》,以慰藉在外漂泊的孤苦和无依。那个时候,内心是多么希望,身边有一个好友,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亲人般的温暖和依靠。可是,多年以后,我才最终发觉,原先熟悉的友人,在一段旅程结束后便擦肩而过,以至于成为了彼此生命里的那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历经分分合合,也终不过一场劳燕分飞,而最终陪伴我们不离不弃的永远都是亲情!
或许,这是令人遗憾的。但是人生百年,即便亲情,又能陪伴多久呢?
12.回家短文散文 篇十二
下火车时,长沙已经是早晨了,没有提前告诉父母,也没通知弟弟,就这样回来了。
妈妈出屋来,见着我,惊的衣服都落下了地,这么快回来她没想到吧。
看着我,妈眼圈红了,爸爸忙说:“这是干什么?回家不好吗?你不是不喜欢她离家嘛!”
妈说“是高兴,高兴。”
弟弟不语,只帮我把行李拿回房间。
“这次也只回家住几天,顶个班就走。”我淡淡地说,却分明听见每个人都叹了一口气。
妈还想说什么,爸却握住了妈的手。:“刚下车让她睡会吧”
我心疼他们,生了这样的女儿,人生凭添了许多愁苦。
家里来了些朋友,像是于弟弟相熟。都是单身的,妈很高兴,买了很多东西,并叫我帮忙。
午饭后,客人走了,妈把我叫到身边:“都是不错的小子,小李工作好,公务员稳当,凯凯么,人品老实,家里条件也好,你说呢?”
“哦”
“其实整天在外面奔波也不好,要工作也可以接长沙的`呀,要我说就找个合适的嫁了。”
我忽然把碗布一甩,回身进了屋。
妈在厨房里轻轻地哭,爸在一边劝:“又何必了,她再一气,又一个几年不回家,谁急谁叻?”
在屋里,眼泪哗哗,弟弟看着我,负气地说:“你自己要活的不像个人,没人管得了你。只是你不要再伤他们的心,就算欠你的,这些年也还清了。你在外面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他们哪里睡过一个好觉”?
说完,他自己又哭,一米七几的男人,哭的像个孩子。
我都做了些什么?最亲近的人因为我这样受苦!
无奈
和小李约在雨港,无非聊聊可能认识的人和事。也就廖廖的几句,小李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像是话到我这里就自动停止了。
“你好像不太高兴,有心事?不太说话。”
“恩”
“听娜子说,你应该是外向性格,今天话这么少,心情不好吧!”
“恩,累的。”
手机老响,两人都不自然。
他送我回家,我想他再不会约我了,谁喜欢对着木头聊天,喝茶呢?还是截没心的木头!
在沙发里,翻动着手机,妈突然问:“还在跟他联系?”
我知道他指的是谁,我想解释,但在脑子里预想过她知道的结果后。
我沉默,无语。
走了
结束了凤凰的工作,长沙,依旧是伤心地。
买了去景德镇的车票,打算去处理好小微拜托的事情。也犹豫是否去看看他?
茫茫大千世界,怎么会没有躲避的地方?
涛涛来了,小李居然也来了,妈叨念:“刚认识,就要走。怕再回来人家也谈着女朋友,准备成家立室了。”
妈还是红着眼,爸依然劝:“有什么?出去工作又不是不回家了,结婚的事,她自己满意就好。”
我过去抱了妈,在她怀里说:“我会嫁个好的,不好的不要。”妈惊讶的看着我,对这样的我十分陌生。
爸还是那句话:“自己觉得好就行,”我想爸说的还是他吧。
我说:“给我时间。”
给我时间,只是这一次要多久呢?
【回家生活散文】推荐阅读:
姐姐,我们回家散文07-21
我想要回家散文09-28
常回家看看的抒情散文07-24
母亲,我们一起走回家的散文08-31
写回家的作文:常回家看看10-22
关于回家的趣味作文:回家琐忆10-14
回家乡致辞07-12
回家记忆作文07-22
回家教案08-14
过年回家范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