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

2024-08-15

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共16篇)(共16篇)

1.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 篇一

拓展训练感想--超越自我-我心飞翔

当小草的嫩芽破土而出那一霎间,我知道二十五岁的这个冬季已经离我而去,对于这个异乡所经历的首个冬季,似乎平淡之外我找不到更好的形容词,既没有雪花飘零的浪漫,亦少了冰天雪地中那种独有的归宿感,恰若一位步履轻盈的少女擦肩而过,充斥在风中的那股淡淡的幽香仿佛南柯一梦,当梦醒之后,一切又是那般缥缈,一切仿佛都从未发生过。

冬去春来,家乡那季节变化的分明,已在这座浪漫之都消失殆尽。一切都在变,而时间成了这一切的原动力。清晨一次唯美的邂逅,清空我思绪中一切的消极,并让我用一种崭新的目光去审视这一切的一切,以至由此发自心底的爱上这片身处在蓝天白云之下的心灵栖息地。。

清幽的护城河,低垂的杨柳,忙碌的人群。这北京城永不褪色的主题,这我心中缺乏生机与活力的写生,似乎在前一刻完全改变,只为那俏皮的河风,肆无忌惮地钻入我衣角,尽其所能地挖掘着心底深埋已久的对于生活的丝丝情趣以及对美的不竭追求!

时间能成就人,亦会捉弄人,一个人就这样漫步护城河畔,竟然惊奇的发现大半年前的我,不也曾这样漫步于此吗?那时骄阳似火,此刻微风轻拂,那时心比天高,此刻祥和宁静。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华海工作半年多了。这半年的工作生活可以说是充实和愉快的。办公室的工作是繁杂的,还记得刚到办公室的那段日子,由于对工作不大熟悉,工作比较被动,总是出错,心情也十分低落,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当时心里的目标就是我要越过这道“坎”!

在后来的工作中开始慢慢的摸索到了一定的规律,要把工作分门别类,区分轻重缓急,凡事要提前准备好,另外,每次领导要求需要注意和改动的地方,都要牢记在心,避免下次又出现同样的错误。就这样在主任的反复指导和帮助下,经过努力,还是有了一点进步,至少不再至于处处手忙脚乱。但就我目前的状况来讲还是有很多做的不到,因为我自身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努力的去改正和提高。例如,经验的欠缺、对很多事情还不能及时“上手”,还有自身的文化素质的提高等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现在我就应当抓紧一切机会和时间去充实和完善自己,时刻对自己严格要求,来使自己尽快的成长。

2009年7月24日,难忘的一天,深刻的一天——拓展训练,真正感悟团队的力量。短短的一天,我们学到在其他地方学不到的知识。学到的多,懂得的人生哲理也终生受用,首先,感谢公司给我提供了这样学习的场所、锻炼自我及超越自我的舞台。第一,提高了自我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第二是培养了同事们之间的感情,使我们之间更团结。

来到拓展基地,放眼望去都是高高的架子,台子,顿时心里就紧张起来,看来真是对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验。有些人胆小,但不是弱点,要知道胆小的人呢?他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已经与恐惧沾上边,恐惧是不可避免的,大部分的人都以否定论去看待恐惧,当然事事都有两面,如果没有恐惧,就没有动力。所以呢!不要因恐惧而烦恼不安,是恐惧让我们产生思想,近而有了行动。抓杠也好,以及空中断桥都要在高空中完成任务,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有的人都存在着怕的心理,站在高空的那一刻有存在着矛盾的心理,上也不是,退也不是,这种挑战已经开始了,不能因为怕而放弃。高空断桥。本次活动中最练胆子的,莫过于空中断桥了,8米的高度,算不上高,但如果承重的面积很小,再加上不断摇摆的动作,那可就有点吓人了,因为我们都不是高空作业者,所以,恐惧也是情有可原的。看着上去的人发抖的双腿,胆怯的双眼望向对面1.2米远那块承重的木板,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反的味道,在大家非常鼓动性的鼓励下,我一步步爬上了8米的高架,刚一上去就觉得快被风带走了,我紧紧抓住绳子,慢慢往前挪,此时眼前的那两板之间的距离仿佛变大了,远没有在下面看时那么近,更加紧张了,我总觉得跨不过去,我个子不高,怎么可能跨那么远?于是,我大声的问教练是否能跨过去,也许是想从她那找到自信吧,这时,所有人都在为我加油鼓劲,我想不能辜负大家的希望,毕竟我是第一个上去的女队员,一定要开个好头,这样后面的人就不会害怕了,于是,我一个深呼吸竟然跨过去了,太兴奋了。此时才觉得其实真的没什么可怕,可怕的是战胜恐惧的过程。

信任背摔。“准备好了么,准备好了,一二三”随着口号,我的身体做了一个自由落体的动作。在同事们的高呼声中,我飘然而下,强有力的胳膊,雄壮高昂的口号,让我气从心底起,胆从气边生,抱胸、闭眼、向后勇敢地平躺而下。这个小插曲叫信任背摔,名副其实,这是同事之间的一种信任,这种信任是相互的,只有相互信任,才能做出这种大胆的动作,把最坏的结果留给自己,把最安全的信任推给对方。这种信任来不得半点虚假,甚至一点点的心存疑虑,都会下意识的由动作表现出来,结果就是给保护你的人、信任你的人造成更重的负担甚至是伤害。由心里开始,才是真正的信任。

毕业墙。是我们所有参训的队员要共同努力完成的最后一项挑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所有人成功翻越一面高约4.2米的光滑墙壁。(这个活动起源于英国的一场海战,当时战船已沉没,而救援船在没有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海上的士兵只有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翻越障碍,才能获得生存。随着历史的发展,这项一向是海军训练的内容现在已搬上陆地,用于锻炼人们的求生技能。)而且是在全体队员都进行了一上午的训练后,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立即翻越此墙。没有任何一个队员接触过或者了解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艰巨的挑战。烈日下,随着培训师一声令下,我给出我的肩膀,你伸出你的双臂,大家都毫无怨言主动去做人梯,能听到的只有快速行动的刷刷声、释放出自己所有力量的呐喊声,能看到的只有一个个有力的肩膀、信任的眼神、一张张憋足了劲而涨红的脸和流淌在红色脸庞上的汗水,每个人都在借助身边人的力量向上爬,群体中的人都是互动的,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而这些却更让我感觉到了所有人对于成功的渴望,它就像一组庄严的乐章,但凡身临其境的人,都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神奇力量。

这些不同寻常的项目,让我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它是“滴水穿石”、“众志成城” 的伟大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让我知道了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有目标、计划和信心!我们的潜能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一天的拓展训练结束了,我无比快乐——因为拓展训练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我们增强了自信心,磨练了战胜困难的毅力,我们超越了自己,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随着公司的不断壮大与发展,我们也面临着一个更加高标准、严要求的严峻形势,在工作中如何能够不断的发现问题并改善问题,如何能够更好的提高部门与自身的工作效率,如何能够更好地完善现有的工作流程、工作方式及配合协调各部门的工作,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倍努力及奋斗的目标!

感动仍在回味,震撼还在继续!在此,我真心的感谢明阳天下拓展培训公司, 搭建了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也感谢我们的队友给我们彼此的支持和信任。衷心祝愿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公司的眀天更辉煌、更美好!

本文转自明阳天下拓展公司转载请注明出处。

2.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 篇二

一、条件保障

1. 抓好足球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在核定编制总量内配齐体育教师,并积极鼓励创设条件给有足球兴趣和专长的体育教师参加校园足球教练员培训。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校已有一名体育教师获得了亚足联室内五人制足球教练员L1级指导证书,另一名教师获得了一级足球裁判员证书。学校每年提供一次以上体育教师参加市级或省级的校园足球的相关培训机会,确保足球教师的不断成长。学校定期开展校园足球教学研究,去年11月份,我校承办了“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乐学系列模式课题研讨会暨足球进课堂研训活动”。我校足球教师分别上了《脚内侧踢球与游戏》和《足球脚背外侧运球》教学公开课。通过外出培训和市内交流来不断提高体育教师足球教学技能。

2. 引进校外足球俱乐部

由于学校的体育教师有着繁重的体育教育教学任务,花在足球上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为此,学校特引进足球俱乐部。俱乐部常年招生有足球兴趣的孩子利用放学后及节假日开展足球活动。俱乐部设有足球专职教练两名以上,除负责训练俱乐部的学员外密切协助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事实证明,俱乐部的外聘教练成为校内足球教师的有益补充。

3. 落实足球教师待遇

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足球训练和活动均计入工作量。保证足球教师在评优评比、工资待遇、职务评聘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对工作成绩优秀的指导员、教练员在评职称、评先、评优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激发体育老师对校园足球工作的热情,推动足球事业的发展。

二、教育教学

1.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

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是以足球活动为切入口,以个人、班级、学校等多种组织形态为基本活动单位,引导学生以自主设计、自聘辅导、自主活动、自主管理的过程开展校园足球文化的宣传。大队部定期开展足球征文活动、演讲活动、足球知识竞赛、摄影赛、绘画比赛等足球文化活动,从而升华到校园足球文化的创建。这些活动能充分表达孩子对足球活动的热爱,激发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培养审美、想象和创造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2. 快乐足球进课堂

根据国家校园足球教学指南,因地制宜,开发和编制足球校本教材,实施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足球教学和课外活动,开发足球课程资源。各个年级,每个班级每周都有至少开设一节足球课。在足球课的教学中,以快乐足球游戏为主:包括运球、传球、射门攻擂赛、绕杆比赛、四对四比赛、五人制足球比赛等。这些活动都包含一定的技能训练或竞技对抗的内容,各水平段的少年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参与的项目。每周五下午两节课学校开设足球社团课,有足球兴趣特长的学生均可报名参加。我校足球社团名称为“梦想绿茵场”;口号是:“运动无处不在,足球无限精彩”。按照学生年龄水平段特点分为4个组别,分别由两名体育教师和两名俱乐部教练带领,每个水平段吸引足球爱好者均有几十名。大大满足了学生对足球爱好的追求。

三、发展特长

1. 开展科学训练

体育组制定有系统、科学的训练计划。体育教师、足球教练利用早上、大课间、放学后以及节假日时间全身心地投入到校足球队的训练中,注重提高训练效益,并配备有安全、医疗等应急方案。不定期邀请校外专业教练员提供技术指导。

2. 建立竞赛制度,创设比赛机会

足球赛能够浓郁学校的足球氛围,也能够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空间,更能够让学生体验足球的魅力和快乐。一年级各班成立足球兴趣小组,二至六年级各班成立班级男女足球,三至六年级参加学校足球联赛。每一次的比赛不仅设立团体奖,还设最有价值球员,最佳门将、金靴奖等奖项,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足球的热情。在2013年5月,我校成功承办了ZSFL“特步杯”浙江省第四节中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小学五人制足球金衢义赛区的赛事。通过主动承办各项足球比赛,促进了校园足球进一步的发展。

3. 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

鼓励有天赋、有潜力学生参与校外足球训练、培训和比赛,并积极向上级特色学校及各级各类足球优秀运动队输送人才,为学生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和运动能力创造条件。去年暑假,我校两名校队足球队员被选入义乌市小学生女子足球队,代表浙江省赴京参加全国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并获得了小学女子组北京赛区一等奖(亚军)的佳绩。

4. 成绩

在每年的市级校园足球联赛中普遍获得较为优异的成绩,连续三年代表义乌市参加浙江省“希望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分别获得第六名,第四名,第二名的好成绩。我校在2014年和2015年分别被评为“浙江省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优秀定点学校”和“浙江省足球特色学校。”

四、展望未来

坚持把“阳光运动,健康快乐”作为体育教学的理念。把足球运动项目作为体育拓展课程教学列入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学校将足球运动的开展纳入班主任工作计划之内,提高班主任开展校园足球的能力,使之既是组织者,又是业余教练员。学校积极倡导全社会支持校园足球事业的发展,鼓励企业、社会团体、足球爱好者,从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给予赞助和支持。充分发挥布局学校自身的协调和统筹的能力,采取多渠道保证经费的支持。创新足球比赛形式,除了学生比赛,还将教师和家长加入到学校的比赛中来,使学校足球氛围渐渐向社区扩散,逐步形成更浓的社区足球氛围。

3.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课程开发;课程实施

自2015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布《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以来,初中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情况如何?语文教师遇到了哪些困难?对此,笔者作了一个调查。

2016年5-7月,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师生访谈、课堂观摩等形式,对本区域的九所中学进行了教学调研。此次调研涵盖了不同层面的教师与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98份,回收96份,有效问卷96份。为了倾听到真实的声音,笔者共进行了师生访谈7次,举行课程论坛4次,开设区级公开课8节,并参加校级公开课和随堂听课21节。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34%的语文教师对拓展性课程理解有欠缺,不能较好地说出对拓展性课程的理解;33%的语文教师课程开发能力低下,自己不敢开发,认为开发不出好的拓展性课程;在已实施拓展性课程的语文教师中,有48%的教师课程开发不够合理、课程实施不够规范。

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和学习的综合性,追求不同学科联合开发课程。因此,它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学科教师专业精神的考验,又是对学科意识强烈的教师如何突破学科意识、联手共同开发课程的挑战。因此,提升初中语文教师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的能力已迫在眉睫。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导意见》以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的要求,笔者以为,提升初中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进而促进语文综合性课程的健康发展,可采取如下策略:

一、源于基础性课程的深化

基于语文课程的性质、理念等因素,“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所以知识拓展类课程的开发比较容易,通常可以开设演讲、朗诵、阅读、写作等课程。这些课程都是基于基础课程的拓展。以开设阅读课程为例,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根据育人目标,如何列出书单也是一件难事。在教材的基础上,还应给学生补充什么呢?《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拓展性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延伸、应用和整合”。 如何让拓展性课程接地气呢?如可以开设“名人诗社”课程:每学期每个年级选择教材中涉及的2位古代诗人拓展诵读佳作各15篇(首)等。以白居易为例,学生课内学过其作品《钱塘湖春行》,初步学会了诗歌鉴赏的一点简单知识,据此可以开设如下五个专题:

【专题一】白居易轶事典故(仕途、情感等)。

【专题二】知人论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补充《大林寺桃花》《池上》《采莲曲》《忆江南》《南浦别》《赋得古原草送别》《卖炭翁》《观刈麦》《琵琶行》《长恨歌》等诗歌。

【专题三】白居易与杭州。

【专题四】学生诵读经典。

【专题五】学生以“我眼中的乐天”为题写作。

这样,学生就能在了解诗人仕途人生、情路坎坷及相关的风趣故事中知人论诗,感受诗人的人格魅力,提升诗歌朗诵水平、鉴赏水平、模仿创作水平。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诸如讲小故事、观看视频、研讨交流以及演讲等方式来展现自我,从而提高个人的审美修养。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开发与实施拓展性课程时,必须注重拓展性课程要凸显语文课程的本质,必须注重基于基础性课程的拓展。基础性课程是源泉,在此基础上开发,教师比较熟悉,学生也比较容易参与。

二、关注学情的分析

(一)基于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拓展性课程要“突出兴趣性、活动性、层次性和选择性,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所以学生的兴趣、需求往往能促进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的提升。

如在开发名俗文化课程时,除了可以关注传统的节日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结合杭州这座山水风景和人文历史高度融合的城市,开设“跟着诗词游杭州”课程。这样的课程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从文字走向实景,并进一步走向创作作品。

又如下述戏剧表演课程“《羚羊木雕》课本剧改编”的开发实施,也遵循了这一准则。

设计一

(一)举例明确剧本要素:人物,台词,人物简介,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布景,开场人物场景,画外音。

(二)重点:介绍话剧剧本改编知识。

1.人物语言——台词:对白,独白,旁白。

2.舞台提示:穿戴肖像,动作说明,神情点示,场景介绍,画外音。

3.幕与场。

4.改编剧本的要诀:大卸八块,重新组构,根据原文,编补内容。

(三)难点:改编剧本。

教师给出示例,通过细读原文、划分情节、明确符号、圈画要素、填补提示等环节演示改编剧本的过程。

【课堂观察】课堂气氛沉闷,剧本知识介绍过于烦琐。教师讲析过多,学生无创造性回答,举手发言的学生比较少。下课前,不少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圈画要素这一环节,课堂效率低下。

设计二

(一)举例明确剧本要素:人物,台词,人物简介,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布景,开场人物场景,画外音。引入补写旁白和独白环节。

(二)重点:学生尝试改编《羚羊木雕》最后一幕,展示,修改,誊抄。生生互评,教师终评。

(三)难点:学生评价剧本改编,重点评价人物的语言是否符合矛盾冲突。

【课堂观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剧本的关键点、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角度来评价剧本的质量。

设计三

(一)举例明确剧本要素:人物,台词,人物简介,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布景,开场人物场景,画外音。引入补写旁白和独白环节。

(二)重点:学生尝试改编《羚羊木雕》最后一幕,可以创编人物的语言。展示,修改,誊抄。生生互评,教师终评。

(三)难点:学生评价剧本改编,重点评价人物的语言(并非教材的语言,而是学生自由创作的符合现在孩子说话语气的语言)是否符合人物的性格,是否造成戏剧冲突。

【课堂观察】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从剧本的关键点、人物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角度来评价剧本的质量。学生根据现在人说话的特点创作符合剧情的语言。

显然,设计一重在单纯拓展知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设计二以重锤敲击语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的写作思路顺畅。设计三以重锤敲击语言,学生可依据语言的时代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些符合语文课程注重语用的特征,与学生的心理相吻合。

(二)激活学生的学习力

教学相长,学生的学习力也可以促使教师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上进一步成长。如有学校同样开设“影视欣赏”课程,最初教师们设计影视欣赏与影评结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通过讨论说说观后感,写影评。如《城南旧事》影视欣赏教学,教师的设想是:

借助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的阅读教学,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名著、名片《城南旧事》,主题是围绕这部名著有名的原因“小说中的诗意”进行教学。这是最感动人的地方——整部小说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也是不谙世事的英子姑娘深深思索而不得其解的问题造成的:那些曾与英子姑娘一起玩过、谈笑过、一同生活过的人,命运为什么那么悲惨,那么快都离开了人世?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在,却又都一一悄然离去。为何人世这般凄苦?这就是笼罩全文的哀愁。那么怎么让学生感受到“哀愁”,而且是“淡淡的哀愁”呢?小说中诗意的慢生活——感受影片中淡淡的哀愁、缓慢的节奏,学生看电影、写观后感。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影视欣赏方法、影评写作方法。

但在影片欣赏的过程中,有学生观察到影片中有一个细节:“蜘蛛正在窗户中结网,慢慢地蜘蛛网结满了整个窗户,几阵风过来,蛛网慢慢破了,蜘蛛在挣扎。”这一细节似乎与表现影片情节无关,但是为何要穿插这一镜头呢?学生开始质疑、讨论,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后,他们明确了这是空镜头。于是,教师在原有的课程设计基础上增加了“空镜头教学”一课:

教师让学生围绕对影片感兴趣的镜头畅所欲言。学生有感而发谈论很多,比如英子那双会说话的眼睛,英子父亲的去世,剧中的那个小偷、秀珍,等等。在肯定学生之后,教师也跟学生分享观看影片的感受,抓住时机提出影视教学的主要内容——空镜头。在新知识、陌生概念的吸引下,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心。于是,教师趁机将“空镜头”这个术语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稍微理解后再着力对影片的空镜头作重点赏析,体会空镜头使用的妙处和影视与文学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在兴趣的驱使助力下,学生学习劲头更足,他们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主动思考提问,课堂生成也就水到渠成了。他们不仅能对某个空镜头各抒己见,而且还会对影片的情节作各种大胆的推测,有的甚至能站在导演的角度来整体看待问题。

学生能够在一课时中达到这样的状态,师生都是有成就感的。有所悟后才会有所得,教师要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以致用,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三、重在教师的钻研

在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中,教师的钻研力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

如某校在调研学生的需求及学校的育人目标后,在七年级开设了“趣味语文”课程。为突出“趣味”二字,教师们确立了八个方面的内容:有趣的语言故事,智慧的语言艺术,经典的成语故事,情境语言的运用,不规范语言举隅,名字文化的解读,对联文化的探寻,实用文体的应用。这一课程内容丰富,独具匠心。比如有教师发现现在家长给孩子取名很用心,孩子们的名字很有趣,所以想开设“名字文化的解读”这门课程。但是仅仅从名字这一角度开设,缺乏深刻性和新颖性。所以,这位教师围绕名字,扩大思维,从古到今,层层深入。她想让学生了解古人名字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名字的来历和寓意,解读名字背后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感受名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让学生深刻认识自己名字的内涵;让学生明确语文知识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认识语文和生活的关系,感受人名的艺术魅力,受到一次人名美学的熏陶;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积极参与活动,培养听、说、写等语文能力。教学分为五部分:

一是了解姓、名的文化知识;

二是欣赏名人的名字;

三是探究古人取名的深刻内涵;

四是试着给自己取字号;

五是解读自己的名字。

根据教学效果,教师又反思自己只局限于人名的不足,认为还可以聊聊有趣的地名、物名、组名、店名、公司名、网络,名等等。这样,一系列学生活动的展开推进了课程内容的设置,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究名字文化的内涵。

4.拓展培训心得 篇四

两天的金诚秀峰基地体验式管理培训结束了。培训是短暂的,但是留下的却是长久的思考。经过的几个拓展训练项目都是经典项目,之所以经典,是因为给了我们学员不一样体会,不一样的感悟。第一个项目:极速60秒。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灵魂。如何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规则,需要创新来增持我们成长的动力。敢于挑战,勇于创新才能使事物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就会被社会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陈出新,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所以创新是事物发展的灵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与时俱进,增强创新的勇气,对新事物要敏感,要善于发现、扶植新事物;要善于分析新情况,提出新思路,解决新问题,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破常规,不是破坏常规;利用规则,不是挑战规则。独辟蹊径,不是标新立异。让激情的心永远跳动,每天思考一点,进步一点,才能放飞创新的希望。

第二个项目:孤岛求生。信任是团队发展的保障。有支歌这样唱到: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浆开动大帆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信任并非简单的通力合作,而是即使面对弥漫硝烟也可以把后背交给队友;信任并非简单的互帮互助,而是面对荣辱心灵相通灵魂共鸣。作为盲人暗无天日、作为哑巴苦不能言,需要健全的队友心甘情愿尽心尽力的奉献,幸运的是我们做到了。作为一个团队的上中下三层角色,我们信任队友、信任团队,信任他们的热诚和能力。成功之花在信任的沃土中才能娇艳怒放!

第三个项目:一丝不苟。合作是团队成功的源动力。团队精神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的高度集中。通过完成高难度项目,我发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甚至完不成任务,只有把自己融于团队,才能使个人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第四个项目:团队PK。这说明竞争机制是引导团队发展的助推器。从开始的队名、队训、队歌风采展示到最后“我们是最优秀的团队”项目PK,项目其实很简单,如果在普通活动中肯定会让人觉得毫无乐趣十分弱智。可是有了团队的竞争,有了竞争机制,为了完成任务、取得胜利,就必须合作,建立团队。最后使得各个活动不停迸发出欢笑和激情。竞争的原则就是优胜劣汰,激发内部活力,使人力、物力资源实现最优化,各项技能得到提高。

最后一个项目是翻墙。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项目。被选上的队友努力拉人、攀爬和做保护,没被选上的队友声嘶力竭地加油鼓劲。这充分说明奉献的力量,甘于奉献能使人生价值得以升华。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凡事不能私字当头,时刻要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尤其在危机时刻,勇于自我牺牲,奉献自己,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生价值得以升华。

邹海

学号2011281050637

5.拓展培训心得 篇五

由分行人力资源部组织的新员工入职培训,虽然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一个星期,但是,却让我受益匪浅。

新员工培训的前两天,我们来到了位于汉阳的凤翔岛进行员工拓展培训。在上车去之前,长征7号的教官们就给我们好好的上了一课,约定时间是8点集合,但是还是有几位同事没到,所以与教官的第一次见面就被教官给罚了,迟到多少分钟就做多少个蹲下起立或者是俯卧撑。所以,教官给我们上的第一课就是,一是要树立良好的时间观念,不要为自己的迟到而找任何理由,二是个人的作用会对整个团队起到很大影响,消极的因素会对整个团队起到负面作用。

我对这次拓展培训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四个项目:第一天的前线支援和高空跨步,第二天的沙场点兵和逃生墙。

首先我来说说对前线支援这个项目的看法,我们四十九个人分成两组,进行比赛,前线支援的规则是由教官说出前线需要的物品,也就是我们身上有的东西,由一名战士负责运送,比赛到最后,我是成了一个光着膀子,光着脚丫的乞丐了。不过教官也够损的,尽挑些衣服之类,居然前线还有要鞋带的。这个项目考验我们这一队的团结协作能力,从后方到送物资的战士再到最前线,无一不是需要大家紧密配合,团结合作。高空跨步这个项目就是考验大家的胆识了,首先需要你从垂直的梯子爬到半空中,然后从这边跨越到对面去,空中一小步,便是人生的一大步,跨出这一步,需要多大的勇气,跨出了这一步,便是超越了自己,我相信,以后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象跨越那道鸿沟一样,跨越所有障碍。第二天上午的沙场点兵,其实就是模拟一个企业在开拓市场的过程中,总裁,市场经理,业务员这三个角色的分工,在这个游戏当中,总裁不能直接看见“战场”,而必须通过市场经理通过其看到的然后再用肢体语言来“告诉”总裁,业务员也就是“战士”必须蒙着眼睛进入战场,而他唯一所能依靠的就是听从总裁的指挥,这其实就体现了我们现实当中一个企业的或者说是一个团队的执行力和协作能力,这其中只要一方出了差错,那么另外两方势必也会走上错误的路线。最后一个项目逃生墙(也叫毕业墙),是我觉得最能体现一个团队的合作能力,这个团队到底是不是一个整体,9分45秒通过49人这样一个成绩就充分说明了中信银行新员工这一个集体是有多么的团结,而长征7号的教官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他带过的在这个项目中最好的一个团队,我想,这便是对我们中信银行这49名新员工这个团队最大的褒奖。

结束了2天地拓展培训,便是为期5天的业务培训,这次培训虽然也只有短短的五天时间,但是课程安排紧、内容充实,使我收获颇丰。

首先,我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担任这次培训主讲人的或是公司领导,或是部门领导,他们能够亲临授课就足以见出公司各级领导对这次培训的重视、对我们新员工的重视。而且无论是公司领导还是部门领导,为了这次培训他们无不作了精心的准备,那一本本厚厚的讲稿、那一次次深入浅出的讲解无不凝聚着他们多年的工作经验、无不体现着一种严谨、认真、负责的精神。这种经验值得我们好好汲取,这种精神更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会是我们受用一生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有这种经验作为指导、有这种精神作为支撑,我们还愁做不好自己的工作吗?

其次,我得到了知识上的收获。这次培训涉及面广、信息涵盖量大:第一天分行办公室王总的报告高屋建瓴,全面阐述了中信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发展战略,使我对公司的发展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更坚定了我作为一名中信人的自豪感与归属感;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使我对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坚定了我发挥专业特长为企业文化建设出一点力的决心;而其他各位领导的讲课则紧扣公司的各项主营业务,作了细致详尽的讲解,使我对公司的各项业务有了大致的了解,更明确了自己的业务方向。我相信这

种知识的收获会成为我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的基础!

第三,我感到了一种情谊上的满足。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了更多的新同事,因更感到亲切,家的感觉更加强烈。我想我们虽然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有着不同的专业背景,但是今天我们相聚在这里,我们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中信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始终保持这种同事情谊,同心协力、各尽所能,为中信未来的发展创造新的业绩、为“中信人”增添新的荣誉!

6.拓展培训心得 篇六

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相互理解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同事都需要关爱和帮忙,当自我与同事发生误会时,要多检讨自我,少责备他人。一个人的潜能更是无法估量的,每个人都有自我值得学习和敬重的地方,只要我们用真诚的心与他人沟通,彼此尊重,虚心学习,我们将创造更多的奇迹。

拥有职责心和团队协作精神才会将取得个人和团队的双赢,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合力才能共度难关。其实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在这个拓展游戏中,能否真正把拓展中的团队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或者能否真正把在拓展中得到的启示运用到生活的困难中,才是最重要的。细节决定成败,有些项目我们制定了完美的方案,分工好人员,但一点点小的细节疏忽,使得前功尽弃,产生遗憾。

我们要有感恩的心,实现一个目标不能只靠自我,而是学会互相取长补短,互相帮忙,感谢帮忙过你的人,感谢你有潜力去帮忙别人。

办任何事情我们务必有计划,有领导,有谋略。只要大家选出了领导,有思想、有计划,想好事物的前因后果,用心配合并出谋划策,坚定不移地执行群众策略与决定,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充分思考各方面因素,估计出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只有这样,才会避免做些无用功,团队才会提升。

7.拓展性课程改革要“五化同步” 篇七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辅助化 地域化 普适化 儿童化 实践化

拓展性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宗旨,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它是基础课程的重要补充,也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价值体现。拓展性课程改革在当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拓展性课程改革要做到“五化同步”。唯有如此,才能让拓展性课程改革效能最大化。

一、 辅助化——让课程准确定位

基础课程是课程的重中之重,拓展性课程是在上好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发的,是对基础课程的有益辅助。既然是辅助, 就不应该喧宾夺主,应该准确定位,即以不影响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为前提。否则,我们将无法面对学生、面对家长、面对社会。

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山水育人”拓展性课程改革已满一年。一年来,我们激情满怀。每周二、四下午的最后两节课,学校里到处都是冲天的“小宇宙”。随着“山水育人”系列18个课程的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但细一思量,发现课程改革并非十分完美——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有较大幅度的滑坡。究其原因,首先是周二、周四下午学生太兴奋,一、二两节基础课程的教学效率大打折扣。再加上周二、周四下午搞拓展性课程,学校其他一些学生活动只能安排在周三下午。这样一来,每周三下午的基础课程教学效率就不能有效保证。其次,由于每周两个下午的两节课安排拓展性课程,分散了教师教学基础课程的精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为此,学校从本学期开始对拓展性课程改革进行适度调整,即活动时间调整为周五下午,原先的长短课也恢复正常教学时间。这样一来,学生在每周的前四天能够静下心来学习基础课程。同时,为了让基础课程更有质量,从本学期开始还将对体育、音乐、美术、科学、信息等基础课程中的小学科进行测试,让小学科教学正常归位。相信经过此次调整与改进,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必将迅速回升,拓展性课程改革的红利必将明显呈现。

二、地域化——让课程特征鲜明

俗话说: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也可以拓展成:越是地域的,越是世界的。如我们学校的崔校长在任皤滩小学校长期间开设的针刺无骨花灯课程,就非常有成效,全校近六分之一的学生都会制作这种花灯。因为针刺无骨花灯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非常强,全国唯一,开设这一课程就显得意义重大且特征鲜明。因此,每个学期都有很多的专家、领导、教师慕名前来,并且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高度赞扬。

受此影响,崔校长在学校构建基于“山水育人”理念的拓展性课程,其目的也就是要传承蕴含在当地山水之中的地域文化。因为每个地域的文化都是不同的,基于地域文化的拓展性课程也是特征最鲜明的。为此,学校开设了仙居山歌、稻秆画这两门拓展性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的过程中感悟并传承家乡的传统文化。其中,我们特别关注仙居山歌这一课程的打造,专门聘请仙居文化馆的仙居山歌传承人崔秀华老师前来执教。在上好这一课程的同时,学校还规定每年元旦举行一次全镇性的仙居山歌大合唱,要求每一位学生都上台表演,哪怕他是五音不全。通过表演,学生对仙居山歌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从而推进这一地域文化的传承。几年来,学校的仙居山歌的知名度不断扩大,2015年1月走进首届台州春晚。

三、普适化——让课程走向特色

何为特色?大家都会想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但笔者认为,特色的前提是普适化,如果仅聚集在少数学生身上,只能说是办学亮点,并非办学特色。拓展性课程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既有独特的课程,又有普适化的课程。地域化可以解决课程的独特性,但地域化的课程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我们开设的课程——仙居山歌,是一种无伴奏合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节奏感,学生学起来较困难,全面推开根本就不现实。稻秆画工序较繁,制作流程较长,学起来较枯燥,全面推开也不现实。如何找到一种所有学生都能学会,且成本低廉,家长和孩子都能接受的普适化的课程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经过思索,我们一致认为线描画符合这一意图。所谓线描画,即用线条的点、线、面的变化来描绘对象及其形体结构的绘画方式。它的绘画工具比较简单,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绘画,既可以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也可以对物象进行简单的艺术处理。其基本形式有黑白线描、彩色线描、卡纸线描、写生线描等,对象可以是动物,植物、建筑、山水等。由此可见,线描画也符合学校山水育人的教育理念。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线描画课程快速推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基于上述思索与实践,本学期我们加大力度推进线描画特色课程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一)点、线、面推进

所谓点,就是学校组建两个线描画提高班,一个班专门学彩色线描,一个班专门学卡纸线描,每班约30人。所谓线,就是学校组建两个线描画基础班,专门学习黑白线描,每班约60人。所谓面,就是让线描画走进日课表,即把每个班级的美术课进行整合压缩,留出一节美术课专门学习线描画,这样就保证了全校每个学生都有时间学习线描画。通过这样点、线、面的推进,学校的线描画课程必将产生规模效应。

(二)比赛与考级并进

为提高学生学习线描画的兴趣,学校每学期举行线描画比赛,通过比赛让学有所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同时,学校每年还将对每个学生进行线描画考级,最高六级,一年一级。通过考级,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线描画。

(三)教师培训与时俱进

线描画课程能否走得久远,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学校目前只有两位专职美术教师,无法满足26个班级线描画课程推进工作的需要。为此,我们立足校本培训,从上一学期开始就进行两周一次的教师线描画全员培训。同时学校规定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师线描画比赛,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线描画考级,最高十级。通过培训、比赛与考级,教师的线描画水平突飞猛进。

(四)线描画展及时跟进

每学期举行一次师生线描画展,既可以营造出学习线描画的氛围,又可以让家长、社会明确学校的价值取向。

(五)编写教材保质量

编写相应课程的教材,是保证课程质量的有效手段。我们计划在本学期编写“线描家乡”校本教材,计划编五册,每册编写十二课时。

四、儿童化——让课程富有生命

小学生既不是缩小的成人,也不是成人的预备。应该尊重儿童的兴趣与爱好,即课程设置必须要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如果学生能接受,那么课程改革就会有生命力,如果学生不能接受,那就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为此,我们在设置课程时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设置出师生都能接受的课程来。

例如,上学期学校分配来一位音乐教师,经了解,她擅长古筝。我们觉得古筝是一种传统乐器,比较高雅,学生若能学会,能大大提升他们的艺术素养。为此,我们专门开设了古筝课程。结果在学生自主选择时,只有4个学生报名参加。究其原因,一架古筝两千多元钱,好多家长不同意给孩子买。当时,我们还鼓励这位教师说:“4个就4个,好好教,下学期肯定会多起来!”结果,本学期再次自主选择的时候,却没有一个学生报名。细细了解,原先的4个学生怕辛苦,不愿学了。最后,我们只能取消这门课程。而线描画课程,上学期只有50个学生选择参加,而本学期选择参加的学生却多达180个,表明学生越来越喜欢线描画课程。可见,在设置拓展性课程时,学校要遵循儿童化原则,即考虑学生是否能接受。

五、实践化——让课程充满乐趣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拓展性课程如果能够实践化,就能让学生更加喜欢,从而最大可能提升学生的素养。学校开设拓展性课程始终围绕“山水育人”这一理念展开。而要让“山水育人”理念落地生根,必须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走进山水中。只有走进山水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山水的美好,才能让学生传承山水中蕴含的文化。我们的做法有:

(一)集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学校每年集中举行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如2016年的实践活动安排是:一年级学生走进高迁人工湖寻找春天;二年级学生走进上横街村调查五水共治成果;三年级学生走进高迁村探寻古村文化;四年级学生走进现代农业园调查农业发展现状;五年级学生走进东潘村寻找乡贤;六年级学生走进东鲍村寻找遗失的缸窑文化。

(二)分课程开展实践活动

学校开发的18门拓展性课程都有相应的实践活动。如线描画课程要安排学生进行线描写生;稻秆画课程要安排学生去搜集优质稻秆并向农村老艺人学习;山歌课程要安排学生到民间寻找山歌能手学唱山歌;小导游课程要安排学生到六大实践基地现场进行体验;地方文学课程要安排学生去校外采风等。

总之,拓展性课程改革对基础课程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对于这一改革,我们要义无反顾。但改革要接地气,如能实现上述的“五化同步”,那么拓展性课程改革就能走进深水区,从而让拓展性课程改革走向辉煌!

8.素质拓展培训心得 篇八

徐福利

12月3号,是我值得深刻铭记的日子,因为这是我进入公司参加的第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时间进入了十二月份,虽然天气转冷,但是冰冻不了我们的热情,在公司的积极组织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拓展训练,虽然只有短短两天时间,拓展训练所给予我们的启发和经验却是一笔永久的精神财富,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岗位、只要用心体会就能得到十分有益的人生感悟。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为什么有时会事倍功半?为什么有时候事情办起来不顺利?在一个个项目中,在教练的点拨下,我们找到了答案。

一、群龙取水——相信他人,为成功赢取时间。群龙取水其实是一项比较简单的活动,一个人在两个人的帮助下,取到一米之外的矿泉水,一人拉手,一人拉腿,选手伸手取水,如果你充分相信自己的队员,只要绷直腿脚达到自己的最大伸展度,便可轻松拿到水。这项活动看上去很平常,其实它验证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为了不被摔倒,保持平衡就会下意识的弯曲腿脚,这样伸展度不足以拿到水,从而失去了大量宝贵的时间。工作中我们要相信自己,更要充分信任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做事情成功的机会就会增加。总之一句话: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而大家的能力是无限的,相信他人就是相信自己。

二、扑克排序——完美做好本职工作,团队成功水到渠成。扑克排序是要求把覆盖扑克牌按顺序排列,最快完成为胜。所以每个队员的任务就是,尽快拿到牌,若是对的牌则直接正面向上,否则,正面向下快速放到对应牌面数字的方格里,快速返回与第二个队员击掌,依次循环。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在游戏中也有规矩,若不击掌则要受到惩罚,而一旦不认真,扑克放错了位置,则会导致其他队员跟着犯错,因此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完美无错。其实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分工不同,没有轻重不同,每个人都各司其职,最大化发挥了自己的特长,我们的职责完美的完成了,团队的整个目标也就完美的完成了。

三、穿越电网——培养合作意识,强调自我奉献,细节和技巧决定成败。穿越电网是要求所有队员通过极小的正方形空间并且不得接触正方形的四边。在我们接到任务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整个游戏中最困难的部分是什么? 如何将困难克服,大家群策群力,大部分时间用于团队内部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上,最终确定了策略,明确了分工。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成功完成了所有队员的穿越,做到了不抛弃,不放弃,尤其让人感动的是队员的奉献精神,虽然天气寒冷,但是为了尽快穿越电网,队员不惧严寒脱去了所有可能导致穿越失败的外衣。

四、培训的最后一个项目包含五个小项目,分别是移动高尔夫、不倒森林、一串到底、鼓动人心、激情节拍,这部分训练是对我们前期领悟的一次考验,确切的是对团队领袖的考验——团队需要核心。在正式进行拓展活动之前,我们选出队长,取队名、绘制队旗、选定团队口号。有这样一句话: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可以打败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可见团队中核心人物的重要性。在讨论阶段团队需要民主,大家可以你一言我一语,想办法出主意。但是在最终决策方面领导者应该发挥绝对的权威,抹杀掉所有不和谐的声音,统一安排,分工明确。具备把握方向和机会的能力,他能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他是团队文化理念的创立者、支持者和强力拥护者。成功的团队需要优秀的核心。

拓展训练结束了,在一天的拓展训练中,虽然我们0810队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我深刻的体会到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团队是多么的重要,尤其是姚工充满激情永不服输的态度,把团队一次次从悲观的气氛中带出来,让团队能够情绪高昂的迎接下一个挑战。

9.拓展训练培训心得 篇九

**月**至**日公司组织技术序列人员前往“****”拓展训练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天的团队拓展训练活动,在两天的拓展训练中,我们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下尽情地享受着挑战极限、团队协作带来的快乐和感悟,充分地体会了来自——团队的力量!

活动通过“组建团队”、“穿越电网”、“跨越沼泽”、“筑金塔”、“高空抓杠”、“缅甸桥”、“急速六十秒”、“巨人脚步”、“胜利墙”、“真人CS”等项目的拓展训练,不仅磨练了个人意志品质,更提升了团队凝聚力。简单的游戏挑战,却揭示出了深刻的生活和工作哲理。

1、目标规划是前提。任何团队的建立,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有的人都应知道要干什么。无论干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标。没有明确的目标,就没有明确的方向,不仅会浪费时间,更会一事无成。在训练中的每一个项目,教练首先都要求我们为自己设定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团队的每一个队员都积极想办法,主动出主意,发挥集体智慧。

2、正确领导是核心。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要有素质过硬的决策者,决策者代表了团队的方向与大局。决策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大局意识与团队意识。面对目标团队每个成员都会产生自己的方案,这就需要一个领导出来,对大家的方案做决策,以确认最好的解决方案。如若不然,大家在争吵中浪费时间,在各自为政中浪费精力。到最后,可能团队目标没有完成,还是乱成一团。

3、团队协作是关键。面对4.2米高的高墙,任凭你的个人能力再强,你也不可能一个人徒手攀上4.2米高的墙,但是集体的力量却很强大,在教练的一声命令下,团队中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团结合作。***同志凭借矫健的身手和队友的人墙帮助,冲锋陷阵,第一个翻过高墙,接应后面的队员。高墙下更多的人甘当人梯,用肩膀和手掌托起队友,更有人甘受“五马分尸”之苦,用自己的身体当绳索吊起最后一名队员。就是这个原本以为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在集体的努力下,竟然胜利完成,可见集体的力量之大。“胜利墙”项目,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没有完美个人,只有完美团队”,没有团队完成不了的任务。个人的优秀不代表团队的优秀,只有在优秀的团队里,才能折射出个人的优秀。同时,在一个

团队中,每个人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轻重不同,每个人都应该各司其职,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特长,我们的团队才会做到最好!在工作中也是一样:每个岗位的人都要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会取得团队佳绩。

4、精心组织是保障。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团队事前精心的组织和安排。比如在“穿越电网”游戏中,谁先过,谁后过,哪个最后过,高、矮、胖、瘦如何过等问题,都在事先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安排,只有这样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很有可能浪费时间,事倍功半。

5、竞争机制是动力。训练之初,通过“组建团队”,教练将我们所有队员分成二个队,并且由队员推选出各队的队长、“超级战士”,最后,设立了队名、队呼、和队歌。

在接下来的“缅甸桥”、“急速六十秒”、“跨越沼泽”、“ 巨人脚步”等游戏项目中。两只队伍相互竞争,相互比拼。不仅激发了团队成员的战斗热情,更提升了团队的战斗力。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也是一样,技术序列人员竞聘上岗,使得技术人员时刻都有竞争意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个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不断进步。因此,有效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个人的最大潜能,同时最大限度提高团队的战斗力。

6、创新思维是灵魂。创新能使我们突破性解决问题,跳出固有思维局限。“筑金塔”项目让这一道理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项目将写有搭建“金塔”的12个信息的纸条分别分配给12个队员,要求队员不说话、不写字,不向其他队员展示纸条上的信息,而是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搭建一座只有教练知道结果的“金塔”。在游戏过程中,各位队员积极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讲唇语、比手势,但却很难让其他队员理解他的信息,搭建工作一度陷入僵局。这时候,***同志,突然灵光一闪,迅速的站起来,用积木在桌子上摆出了“十层24块”的字样,顿时让大家明白了,我们要搭建的是一座十层的塔,需用积木24块。就是这样一条重要的信息,将我们12个人的信息都串联起来,最终使得我们的“金塔”一步一步搭建起来。

看似简单的游戏,但让我们所有人都深深体会到有效的沟通渠道和沟通方法是多么重要;正所谓“沟通不到位,一切都作废;沟通对了头,一步一层楼”。在一个团队中只有效的沟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才能完成一些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思维和能力显的更为重要。

10.科技活动拓展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 篇十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 科技活动 课程构建

儿童时期是人生中最充满好奇心、童真性与好动性的时期,更是培养人生兴趣和情趣的最佳时期,在这一人生的关键时期,播撒创新、创造的种子至关重要。《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建设拓展性课程,优化学校课程结构,转变育人模式。科技活动课程无疑是培养儿童科学、创新素养的最佳载体。为此,笔者所在学校通过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条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途径。

一、课程的设计:从“活动”到“教育”

(一)制定课程目标,明晰建设理念

从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角度出发,建构立体化、多层次、开放式的学校科技活动课程,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科学素养的连贯一致发展。为此,我们将课程目标定位为:让每一个孩子成为有独立思想、有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终身学习者,有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的社会参与者。

课程建设体现四个原则:一是基础性,重在学习科技创新的基础知、基本技能、基本的态度价值观;二是整合性,系统整合,避免各自为政、碎片管理;三是多样性,尊重师生的个性差异、促进多元发展;四是生长性,突出全程指导、全员参与,可持续性发展。落实到低中高年段,形成具体目标(见表1)。

(二)设置课程内容,架构教学体系

1.三类:知识拓展类、技能开发类、研究提升类

知识拓展类主要是对国家课程相关知识的拓展延伸,用于激发学生兴趣、树立学习信心;技能开发类,主要是对学生专项能力进行训练,掌握创新策略;研究提升类主要是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升探究能力。

2.三段:基础普及阶段、拓展训练阶段、探究发展阶段

低段开展科普性主题活动,训练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分析能力,激发科学兴趣、创新意识。中段倚重动手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技能。高段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用科学方法去探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3.三育:劳技教育、科技教育、创造教育

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以科技教育STS理论为指导,让学生投身科学实践,培养科学素养。以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重点在“劳技创新”,培养具备创新素养的普通劳动者。

二、课程的实施:从“单一”到“综合”

(一)统筹整合,推进学科教育课程

1.基础性学习课程

(1)提倡创造教育渗透课

倡导创新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提出“三性”教学总策略,即创造主动学习的条件(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交给主动学习的方法(创造性思维、精细观察、动手实践、究根问底),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善思、好问),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智的发展。

(2)开设创造教育活动课

创造性思维训练课。低年级着重进行创造品质的启蒙教育和思维的流畅性训练;中年级着重进行想象力和思维的变通性训练;高年级转为“发散与灵活”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此及彼的发散式思维能力。

创造技法活动课。低年级以和田路小学“12创造技法”为训练点,从生活中的小问题异想天开;中年级以“主体附加创造法”指导学生改变原有、发展求异、掌握简单的创造技法;高年级以“纵横联想创造法”“异类组合创造法”等为基本训练技法,掌握多种技法的实践运用。

2.综合性学习课程

主题实践型。为达到一定的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主题进行感知,以形成对事物新的认知。如一年级进行“我爱动(植)物”的主题教学,将种植一株花的体验活动纳入教学时间内。

综合研究型。针对各科教材中重复相关内容进行综合教学。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买菜》让学生提着篮子走进菜场,在学买菜的同时,将数学课中元、角、分的知识教学运用到生活中。

网络学习型。以单元教学的形式,围绕一定的主题,如“人类与水资源”“海洋”等,在网络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培养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

(二)分层递进,搭建活动课程

1.普及活动课程

将科技节、科普日、科技“五小”展示等活动按其目标、内容、形态确定课型和课时,将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提升到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评价,以提高教育效果。

2.社团活动课程

遵循普及与提高的思路,开设相对更专业、更个性化的社团课程,规范活动。如环保课程开展节约能源、预报酸雨等系列活动;生物课程开展生物小实验等;创造课程搞创造小发明,培养创新能力。

3.竞赛活动课程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和竞争意识,每学期组织各种科技竞赛活动,有助于巩固发展学生的科技兴趣。构建全国、省、市、县、校竞赛“四位一体”的竞赛课程,实现大型科技竞赛届次化、中型科技竞赛社团化、小型科技竞赛活动日常化。主要有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少儿信息学竞赛等。

(三)挖掘资源,开拓“第三课堂”

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加强。通过少年宫、科技站等校外机构、场所建设校外教育课程,社教结合、整合资源,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如在家庭开展科技“五个一”课程(小书架、种养点、科技角、责任岗、科普活动);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家长进课堂,开设金融理财、服务旅游课程等。

(四)激励协作,建立保障机制

1.全员性的管理机制

制定学校科技活动课程管理制度,将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教师考核体系中;成立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开设和管理;成立课程指导委员会,指导活动,组织竞赛。

2.激励性的评价机制

首先,确立多元评价策略:使得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大于科技知识的学习,科学探索的方法掌握大于探索的结果,富有个性的体验大于平凡的说教;其次,建立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包括学生的课业成绩、科技争章和社会实践三方面的评分。

3.多元化的硬件机制

校内实践阵地。“一窗”:科技宣传窗;“二台”:校广播台、电视台;“二报”:科技乐园黑板报、科技小报;“三园”:生物园、DIM操作园、科技成果园。营造多维立体的科学教育校园环境。

校外活动阵地。建立 5类活动阵地。观察类:家庭饲养点,标本制作室;劳动类:学农基地,亲子花园;实验类:无土栽培室、暖室;调查参观类:垃圾填埋场、技术园区;宣传类:社区黑板报、电台广播。

(五)多元共享优化师资队伍

1.学科教师的“成长工程”

开展“五个一”活动,即读一本教育类书籍、掌握一项科技小技能、上一堂创造教育课、写一篇科技创新教育论文(方案)、跟踪调研一个学生,提高广大教师的科技创新辅导能力。

2.骨干教师的“栋梁工程”

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室,采取委以重任与具体培训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专家讲座、观摩课、研讨课、成果交流、科研论坛等形式,带动教师参与科技活动。

3.课程辅导员的“红蓝双师工程”

外聘辅导员与本校项目辅导员相结合。聘请有热情、有时间、有专长的家长及校外人士为志愿辅导员,既辅助教师开展工作,形成辅导合力,又提升校外辅导员的辅导能力,提高辅导实效。

科技活动拓展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非一日之功,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发展与构建。通过顶层设计,立足学校实际,整合各类教育资源,设置灵活、开放的课程内容,形成良性运作的课程实施机制,从而构建一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1] 罗玲玲.创造力理论与科技创造力[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2] 常初芳.国际科技教育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户外拓展培训心得 篇十一

春雨淅淅沥沥的落在西安这座古城里,气温微凉,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湿泥混合出的清新味道。

一辆大巴车从秦岭户外拓展基地缓缓驶出。

车上是我们35名“海航人”。此时天色渐渐暗下,已是傍晚时候。在这一天里,我们经历了一次愉快,刺激且有意义的培训活动。早上九点抵达训练场地后,我们便被分为两个团队。我是“天鹰队”的成员,听从队长曹**和副队李**的指挥安排,和团队共同完成任务。

“空中断桥”、“高空双人钢丝”和“毕业墙”是我们此次拓展培训的主要项目。其中“空中断桥”项目让我印象深刻。“空中断桥”是在八米高的空中,从一截横木上跨越一米的断裂带,跳跃到对面的横木上。从下面看的时候,觉得并不是很高,况且有牢固的保险设备,觉得这个项目似乎并不是很困难。然而当自己爬上高杆时,才发现断木是这么的高,这么的不平稳。我僵直着身子,不敢往下看,觉得心脏跳得厉害,腿也开始发抖。我慢慢的试探着向前探出一小步,木板随着我的移动开始颤动。我的身子虽然向前移,但紧抓着爬杆的手却不敢松,就这样一时僵持了下来。

在下面注视着我的队友们看到我此时的状况,纷纷喊加油。

“加油,加油!不要怕!”

“松开手,慢慢向前走,不要往下看!”

“加油,你可以的!”

“我们在下面拉着保险绳,相信我们!放心跨过去!”

我已经在高板上僵持了好一段时间了,心中的恐惧随着挣扎的时间而加重。我感到口舌发干,脑袋也有些晕眩,但即使这样我心里却从未生出一丝的退却之意。因为在这种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他们不断的为我加油,打气,给我指导,给我信心。我深刻的感受到团队的鼓励与支持。他们让我觉得我并不是在独自迎战。

终于,我紧张又小心翼翼的移到了木板的边沿。我心里不断的安慰自己。我想前面队友们都勇敢的跨越了过去,其中不乏平日看起来柔弱的女同事。他们是我的榜样,他们的勇气和出色的表现是我心中的力量,我心中想,他们可以,我也不能落后。于是,我一鼓作气,用尽一跃,一下子就跨了过去。

一直狂跳的心脏安稳了下来,腿也渐渐不抖了。越过来的我再回看断木,突然就觉得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其实断木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跨越断木也并不难,难的是跨越和突破我们自己。

在回程的路上,我一直在想这次拓展培训给我带来的思考和体会。首先是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有组织,有分工且凝聚力强的团队就是一条强劲的保险绳索,是每个队员的后盾和支持。第二点让我颇有感慨的就是做事不能眼高手低。很多看起来简单的事情,在做起来或许并不容易。第三就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能说“不可能,不行”。不要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方法。

雨滴划落在车窗上,模糊了窗外的世界,我的思绪拉回当下。车外凉风伴雨,行人匆匆。而温暖的车内,我们却在兴致盎然的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12.拓展训练培训心得 篇十二

通过这个活动以及王老师的讲解,我更懂得了在工作中以下几点非常重要:第一、规则。

不管做什么工作,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必须遵守规则和纪律,遵守做人的基本原则和为人处事的原则。

第二、在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要善于沟通,包括和你的上级、下级以及同事之间的沟通。

第三、要学会分享、帮助他人。

13.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 篇十三

一、评价的结果性变为过程性

学期快要结束了,连续多年体育不合格的小张非常高兴,因为这一学期他终于不要再接受毫无希望的补考了。本学期老师给他制定了超越自我的目标,他课堂上比以前更加主动,他拿着我和他开学初期共同设计的挑战表来到办公室换取属于自己奖章,一次次小小的进步都记载着收获的喜悦,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小张同学灿烂的笑脸。

开学初期,体育老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及兴趣爱好,掌握特长,查明短板。提前对本学期考核的内容进行初测,建立好学生档案库;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学生的考核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够看得见、摸得着自己的体育学习目标,有信心通过本学期的锻炼,最终合格。

我们把给每个学生最后评价的分数和等级分解到整个学期,例如学生在同样技能考核过程中,只要成绩比上一次有进步,即便进步微小,也能得到一枚奖励勋章。如果下一次考核继续进步,再得一枚奖励勋章。如果成绩退步,不得勋章。由勋章数目的多寡,来确定每一阶段的体育成绩,并和最终的体育成绩的评价挂钩。这样连续动态性的体育评价可以培养孩子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激起同学间竞争的意识,达到培养学生运动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把技能考核的单一性变成动态连续性,把衡量的分数等级标准变成学生感兴趣的挣章激励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一次次进步中,体验运动的乐趣,惊讶于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最终可通过这样的手段,达到体育大纲对学生的要求。

二、评价的单一化变为多元化

在二年级学年结束的修业仪式上,男生小李被评为“体育十佳小明星”,这不光是本班的同学,连小李自己都觉得很惊讶。因为小李由于体重超重,在每一次的体育测验中,成绩都不是很理想。但是,小李特别喜爱象棋,并在布局计算方面很有天赋,在全市小学生象棋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他因此荣膺“体育十佳小明星”的称号。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接触到的体育运动方式更加丰富,兴趣爱好和特长也更加广泛。让学生投入到自己喜爱的运动当中,更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让他们自发主动地参与其中。

例如溜溜球这个运动,在很多老师眼中是具有危险性的项目,不允许学生把溜溜球带到学校,但是孩子们欲罢不能,偷偷地随身携带溜溜球,悄悄地玩儿。堵不如疏,我们在大课间,开展整个二年级的溜溜球特色活动,同学们玩得都很开心。因势利导,我们定期举办溜溜球挑战争霸赛,让他们尽情地释放天性。从孩子们发自内心绽放的笑容中,我们知道这项运动是他们真正喜爱的。由此出发,开展的课程越来越多:轮滑、击剑、游泳、抖空竹……我校形成了各年级体育特色课程体系,并专门编写了校本课程以及特色课程评价方法。我校每年要参加的市区级各类比赛多达二十八项,为同学们提供了锻炼展示的平台。而这些教学大纲外的比赛成绩,也能为学生争取到奖励勋章,为自己最后的体育评价进行日常积累。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体育课程评价,既激发了孩子们主动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也对教学大纲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三、评价的框架型变为拓展型

学期结束,班主任把小宋同学叫到办公室,指着成绩报告单语重心长地说:“你看看,知道你今年为什么评不上优秀生吗?你的语数外都达到了优秀,就这体育成绩没有达标。太可惜了,你就不能加强运动吗?”小宋留下了委屈的眼泪,带着哭腔说:“我就是垒球投掷特别不好。其实我投篮很厉害的,大家都叫我灌篮高手!”

每学期的教学大纲规定要完成几项技能考核,无形中抹杀了很多孩子考核项目之外的运动特长展示,而教育的真谛是尊重每个孩子的选择。适合的教育是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天空中找到翱翔的翅膀。因此,我们的体育课程评价应该有更为宽泛的备选范围。

例如不少家长会带孩子参加社会上举办的体育兴趣班:网球、跆拳道、体育舞蹈……看似和我们的教学大纲无关,而实际上,这些运动对孩子的耐力、柔韧性、协调性都有极大的帮助。我们在制定体育成绩评价过程中,在跑跳投之外,再依据大纲,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阶段和身心特点,设置几项可反映学生其他方面特长的考核项目,如投篮、踢毽子、小足球射门、乒乓球垫球等,供学生选择。除此以外,学生也可自主提出考核内容。有一个班级的三名同学,在三年级期末体育考试时申请了跆拳道考核,为此我们专门请来两位跆拳道专业人士为他们评分,最终凭借这方面的特长,三个孩子,一个拿到三枚奖励勋章,两个拿到两枚奖励勋章,使得他们更加热爱自己擅长的这项运动,不但顺利升带,并且在学校和区里的晚会上多次进行精彩表演。让评价由被动变主动,通过自主选择考核,给了学生展示的平台,也为评价考核提供了更广阔的依据。

评价,是一种手段,但更应该是一门艺术,它可以直接影响每一个学生的未来。让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将结果性的评价延伸为过程性的评价,让心中有梦的孩子跑得更快、跳得更远,这才是我们评价改革的最终梦想。

14.教师拓展培训心得 篇十四

一、 团结就是力量

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一开始的组队训练到“找数字”、“悬崖下降”“小组对抗”等内容,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个人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在训练过程中,许多队员都为团队训练项目的完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队员的集体意识淡薄,团队就会混乱,训练项目难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团队的领导有力,目标明确,执行到位,把自己融入团队当中,使个人价值最大化,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

二、 纪律是完成任务的保障

我们团队是临时组织起来的,队员的年龄性格喜好优缺点差别很大,为了完成团队任务,每个队员必须积极快速的转换自己的角色和心态,准确定位服从安排,严格遵守团队纪律,是顺利完成任务的前提和保障。

三、 合作带来共赢

同志们相处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可以充分调动大家的主动性,激发其进取心和开图创新精神。合作给我们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同志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协助的能力。因此,既要善于竞争,又要善于合作。

俗话说: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本次训练刚开始把队员分成4个队,要求每个队选出队长和副队长,继而又各自定出队名、队呼、队歌。短暂的训练后,各小组风采展示,优胜劣汰,解散了成绩最差的小组,激发了小组内部活力,极好的调动了队员的积极性,使资源实现了最优化。如果不是引进了竞争机制,拓展活动肯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5.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 篇十五

2014年7月27日,我参加了由明阳天下拓展训练公司举办的户外拓展训练。这次活动以游戏的形式体验了整个团队去实现目标的过程,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受益匪浅,感触良深!

那可真是一次心与心沟通的旅程,短短一天的拓展训练,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团队和自我的大门。拓展训练是一种培养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培训方式,一项来源于挑战团队极限的训练活动,旨在激励人的斗志,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自信,创造性的发挥团队合作能力。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的时间,但给我真正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首先,教练要求全体队员分为五组开展此次拓展活动。当然,每队得有一名队长配合教练开展训练。队长则是由大家自主报名民主选举产生,我们团队的第一个任务是由大家一起完成队名、队歌、队训及口号,这需要全体队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共同出谋划策。在展现自我风采的队呼现场PK过程中,“雄鹰队”“傲运队”等一系列具有创意的队名和一句句标新立异的口号,充分体现出各个团队成员的睿智与幽默,同时每个团队都迅速融合成一体。在接下来的丛林历险定向寻宝过程中,我们团队通力合作,众志成城,经历了重重难关,最终找到王冠成为了“挑战者”王国的国王。下午,我们又一起参加了勇闯鳄鱼潭、飞渡金沙江、赛龙舟等一系列比赛,尽管结果有些不尽人意,但是我们还是能凭借团队合作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坚持到最后。

在此,首先要感谢我们的团队以及与我一起同努力过的队员们。我觉得人的潜能是需要挖掘的,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而一个好的团队就是你创造条件,寻找机会的坚实基础。这次拓展训练的项目对人的体能的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对人的心理的挑战,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明白了要敢于挑战自我,不要轻言放弃。通过一系列闯关游戏,我得出以下结论: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每一项工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制订合理的工作计划,根据项目组成员的不同特点进行合理的分工;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考虑问题要点和难点,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同时每个成员一定要服从组织的领导。

16.拓展性课程培训心得 篇十六

【关键词】语文拓展性课程;地域文化;课程开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开发和实施基于地域文化的语文拓展性课程,既能传授文化知识,又能促进学生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桐乡地处杭嘉湖平原,属于古吴越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之地,文学类资源非常丰沛。基于对语文拓展性课程理念和功能的深刻认识,桐乡六中经过认真选题和规划,开发和实施了基于地域文化的语文拓展性课程——“走近桐乡文化名人”。

一、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的界定

地域文化是某个地域的人们在特定范围内,在利用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1]地域文化因人而生,特别是地方名人对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地域文化名人中有许多人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创作了丰富的文学作品。由于学校的日常教学活动都在某一特定地域中开展,都与特定地域发生着显性或隐性的、暂时或长期的联系,因此地域文化名人的文学类作品作为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理应成为学校拓展性课程开发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所谓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就是,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立足于地域文化中的文学类作品,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按照学生兴趣和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特色和师资优势等条件而开发出来的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2]

二、选择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的原因

桐乡六中语文拓展性课程选择地域文化文学类资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有着强烈的自身发展的需求。学生在原有知识性学习的基础之外,还需要全面提高自己综合素质,发展自己个性兴趣,完善自己的人格。这些需求是原有语文课程学习难以充分关注到的,故而此类拓展性课程有着来自学生自身需求的强大的内驱力。

其次是桐乡有着得天独厚的文脉资源。桐乡自古以来就是文风鼎盛名人辈出之地,涌现了茅盾、丰子恺、木心等众多文化名家。桐乡六中语文拓展性课程开发组精心选择了布衣圣贤张履详、语溪隐士贝琼、铁骨文士吕留良、艺术大师丰子恺、文学鲁滨孙木心等十位桐乡籍文化名人的代表作品作为课程内容。

再次是凸显学校特色的需要。学校要想办出自己的特色,就必须在自我课程、特色课程建设上下功夫,校本拓展性课程开发实际上就是构建学校自身的特色,从而凸显出学校自身独特的发展路径。地域文化就是校园文化的“背景”,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校本拓展课程,有利于从中拓宽视野与汲取营养,构建与提升独特的校园文化。

最后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中华文学基金会2013年授予桐乡“文学之乡”称号,桐乡是全国第二个获得该称号的城市。中华文学基金会和桐乡市政府将共同设立面向全国青年作家的“茅盾文学新人奖”,创建“茅盾文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培养文学新人,推动我国文学事业薪火相传。“文学之乡”育新苗,在杭嘉湖地区享有盛名的桐乡六中率先响应,并通过开发和实施地域文化文学类的语文拓展性课程,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积极推动“文学之乡”的建设。

三、地域文化文学类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一)课程的开发

1.建立领导机构

校本拓展性课程开发没有现成模式可用,桐乡六中在确定开发本课程后,成立了由校长和骨干教师共同组成的领导小组,集中精力投入到桐乡名人资源的挖掘与开发中。在核心小组的领导下,课程开发组明确了课程目标,成立了教材编写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和编写框架,使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具有了强大的执行力。

2.编写教材

为了保证课程的实施,学校经过选题论证、培训指导、分工合作、集体探讨等程序,编写了《走近桐乡文化名人》教材。教材兼顾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选文的地域特色,尽量选取具有趣味性的作品,并从易到难进行编排。

3.培训课程师资

为提升教师的课程开发和建设能力,桐乡六中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使教师在课程建设中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升能力素养。同时,教师们还听取了一系列走近桐乡名人的讲座,例如聆听张欣教授和陈丹青先生讲木心,倾听嘉兴藏书家张森生讲张履祥等。

4.邀请专家指导

桐乡六中在提出了桐乡名人文化课程建设的设想后,专程邀请了语文学科基地的指导专家进行课程论证,专家们对课程建设进行了专业的论证,并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改进意见。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学校通过对谈乡贤,与桐乡市的茅盾研究会、丰子恺研究会、吕留良研究会等十多个名人研究会保持联系。此外,学校教师还与闻海鹰(《忏悔词人徐自华》作者)、张天杰、叶瑜荪、吴浩然等围绕桐乡的文化名人展开交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经过各方努力,“走近桐乡籍文化名人”课程有了教材,确定了课程的内容,主要有:名人介绍;作品选录;故居馆地;拓展探究。

(二)课程的实施

1.优化课程结构

经过细致的调查分析,学校在遵循学生需求、提高教师能力和凸显学校特色等基本原则下,对学校的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设置。为保证“走近桐乡文化名人”课程的有效实施,学校将每周三下午的第二节课设置为全校的阅读课,由语文教师专门用来上课外阅读专项内容,并规定不得以任何原因随意挤占课时。同时,学校依照特色课程管理细则,通过日常巡查、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方式,将了解到的各班课外阅读课的落实情况纳入教师绩效,作为评价教师有效实施“走近桐乡文化名人”课程的依据之一。这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课时保障,如笔者就利用学校的阅读课进行了“走近丰子恺”的教学:组织学生共同赏析丰子恺先生的漫画作品,并分小组自主确定自己的研究小课题,例如研究丰子恺漫画和竹久梦二作品的异同;引导学生赏析丰子恺先生的散文作品,先读再品悟,并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研究,例如丰子恺散文的类别、丰子恺散文和朱自清散文风格的异同等。

nlc202309030228

2.优化课程设置

学校对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实施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将拓展性课程设置为限定拓展性课程和自主拓展性课程,如课内阅读和集体探访故居为限定拓展性课程,课外阅读和参与活动为自主拓展性课程。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学校在课程实施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操作流程。如“走近木心”的教学,学校通过限定拓展性课程,指导学生赏析木心先生的作品,集体探访木心先生在乌镇的故居纪念馆,同时通过自主拓展性课程建议学生课外深入赏析木心先生的作品并写出自己的感悟,并积极搜集有关木心先生的相关资料,参加相关的纪念活动。

3.优化课程评价

评价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而且影响制约着其他环节的有效运转。桐乡六中对拓展性课程的评价方式、内容、主体不断进行优化,初步形成了既重视过程性评价又重视结果性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主要分为“学”和“教”两个方面,并结合了学校的“五点同步双主体”教学模式。

在“学”的评价上,学校坚持激励、参与、重过程的原则,分学习评价和活动评价两大块。为了完善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学校将拓展性课程设置为8个专题,每个专题9课时,每完成一个专题的学习得1分,共8分。对于学生参与活动的评价,课程在每个专题的学习中都设计了若干活动,认真参与活动者皆可得到相应的加分,具体的操作方式是:由指导教师对学生个人进行1~3分的打分,个人成绩计入学习小组成绩(加分以画“正”字的方式进行,每完成一个“正”字,这个小组就得到了5分);课后,学习委员将分数计入记分册,以便学校在期末对得分进行统计,进而评出学习积极分子和积极小组。

在“教”的评价上,为有效推动语文拓展性课程的实施,学校建立了四维课堂评价制度:一是教师对照拓展性课程的课堂设计评价表进行自评;二是组内教师互评;三是学校通过外聘专家或学校优秀教师团队开展全员等级评价,对做得好的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对实效性差的则开出个性化的诊断方子,并通过个别指导、集体交流、学习提升等来解决问题;四是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教师课堂,使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实效有了及时反馈,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反思改进。

4.优化教学环节

学校注重突出拓展性课程教学设置的实践性特点,注重学生的参与体验,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的方式走近课程,培养读写听说的综合学习能力,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如“走近丰子恺”的教学,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先播放由学生创作的诗朗诵视频《人虽走,心已留》,在悠扬的横笛声《送别》之后,从李叔同和丰子恺的师徒关系引入教学。接着,教师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缘缘堂的参观路线。在教学进入赏画环节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点评丰子恺的漫画来表达自己的感悟。学生通过个性化赏析丰子恺散文作品,更好地了解了丰子恺先生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此外,教师要求学生以桐乡市正在建设“文化名城”为契机,为桐乡在宣传丰子恺上进行一次“金点子”小策划。最后,学生还在课堂上提出了有关先生作品的主要特色、“欣及旧栖”匾额含义以及先生日本游学时受竹久梦二漫画风格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疑惑。学校拓展性课程组委会还专门邀请了缘缘堂纪念馆的馆长马永飞先生亲临现场,为学生做相关解答。

5.优化保障机制

为积极鼓励语文教师参与语文拓展性课程,学校建立了相应的激励和保障机制。学校拨出用于开发拓展性课程的经费,保证教师能获取课程开发所需要的材料,并对参观访问的场所进行周密详实的安排。此外,学校规定拓展性课程比正常课程的课时费高一倍,并将教师参与拓展性课程开发和实施纳入教学工作考核范围,成绩突出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些保障性措施不仅能让拓展性课程顺利实施,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银. 地城文化视野中的校本课程开发[J]. 全球教育展望,2007(11):49.

[2]马越,朱宏兰,严洁,初中拓展型课程开发流程与管理优化的实践研究[J]. 上海教育科研,2009(5):76.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下一篇:关于教育整顿英模教育心得体会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