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阅读答案

2024-09-12

信念阅读答案(精选13篇)

1.信念阅读答案 篇一

玛丽•居里

①生活对于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你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蚕结着茧子,这使我很感兴趣。望着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它的茧子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的研究,而研究,基本上是对真理的探索。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度过求学的岁月。在那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在简陋的环境里艰辛地研究,我们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之中一般。后来我们发现了错。

④我一生中,总是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和盛名的侵扰。

⑤我觉得,在科学方面,我们是有对事而不是对人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决定应否在我们的发现上获取经济上的利益时,我们都认为这是违反我们的纯粹研究观念的。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大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科学研究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使他们忘我地工作,没有闲暇,也无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惟一的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我从不认为这种权益是理所当然的,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法国自由的价值。

⑤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像我一样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也会过分懊恼,他们尽量隐藏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忍耐。年纪渐老,我愈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载花、植树、建筑,对诵诗和眺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展现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不只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科学的这种魅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

(注:玛丽•居里,人们常称她为居里夫人,世界著名科学家,曾先后两次获诺贝尔奖。)

1.读第①段回答如下问题:

居里夫人认为对待生活应有哪两种态度?

答: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2.读②③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居里夫人对“蚕结着茧子”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这“某种力量”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第⑤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文中“寻求现实的人”与“梦想家”有什么区别?

答:寻求现实的人:__________________

梦想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居里夫人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⑦段回答如下问题:

①“他更像一个小孩儿,迷醉在如同神话故事一样的大自然中”一句强调了科学家怎样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科学的这种强力,就是使我终生能够在实验室里理头工作的主要因素了”一何中“科学的这种能力”指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本文中,可以看出来出科学家具有怎样的品质?用四个四字短语来概括。

答:_____ , _____, 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②我们自己要有信心。

2、①抓住“我”与蚕的相似点回答可得分,如:这些蚕固执地、勤奋地工作着,我感到它们和我非常相似。②找准指代的内容可得分,如:对真理的探索。

3、抓住两类人的不同特点及作者对他们的不同态度可得分。如:①寻求现实的人:他们工作或进行科学研究是为了获得报酬。梦想家:投身于科学研究本身,被纯粹的科学研究所吸引,无暇也我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②对前者,居里夫人表示理解,对后者表示赞同。

4、①扣住这一比喻的含义回答。如:痴迷。②扣住本段中作者对科学的理解回答。如:“科学展现出的崭新远景”或“科学本身具有的伟大的美”。

5、答案须从文章中找到依据。答对一个短语得1分。如:“专心致志”、“追求真理”、“甘于寂寞”、“淡薄名利”、“温和沉静”等。

2.信念阅读答案 篇二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阅读是一种享受,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培养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我们尝试师生共读, 进行板块式阅读指导, 及时练习阅读批注方法, 写读后随感, 走近作家, 感悟作家人格魅力, 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冰心, 通过阅读《寄小读者》感悟作者冰清玉洁的人格力量, 体会冰心热爱儿童、关心儿童成长、热爱生活的情感。

2.指导学生精读片段, 感受“冰心体”清新率真的文笔, 练习写阅读随记, 培养边读边思、用心读书、用笔交流的习惯。

3.了解书信体文章的特点, 尝试写书信。

教学过程:

一、走近冰心, 铺垫情感

1.谈话导入:世界上有许多孩子, 天天都在盼望着自己长大, 然而有一位世纪老人天天都在想着当小孩儿, 她说:“从前我曾是一个小孩子, 现在还有时仍是一个小孩子。”她就是著名儿童作家冰心。 (板书:冰心)

2.能说说你对冰心奶奶的了解吗?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教师补充。

(1) 冰心原名叫谢婉莹, 她的笔名叫冰心, 是来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她想做一个冰清玉洁的人。

(2) 许多人都是读着冰心的作品长大的, 如《小桔灯》《寄小读者》等, 可爱的小桔灯照着一代代在阅读的路上前行的人。

4.你还知道冰心有哪些作品。

5.教师小结:她非常爱小孩, 把小孩看作是“最神圣的人”。她说“有了爱就有了一切”, 《寄小读者》就深刻表达了她对小朋友的爱。她一辈子, 时刻在想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今天, 让我们一起走进凝聚着冰心一辈子守着童心、守着爱心的书吧。

二、走进文本, 感悟童心

过渡:莎士比亚曾说:“我热爱阅读, 就像初生的婴儿眷念母亲温暖的怀抱一样。读书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对话, 读书就是和一位知心的朋友交流。”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读书的方式, 感受这位世纪老人的伟大。

(一) 欣赏封面, 了解序言

1. 拿到一本新书, 我们先欣赏一下封面, 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2. 学生交流。

3. 教师小结:是啊, 春天来了, 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 喜鹊登上了梅花枝头不停地唱着, 小燕子从南方赶回来, 加入这春天的盛会。读一本书, 首先可以欣赏它的封面, 一定会有美的享受。

4. 让我们轻轻地翻开它的序言读一读, 你又会读懂什么呢?

5. 投影出示:

我在墙头小山上徐步, 土湿如膏, 西望玉泉山上的塔, 和万寿山上的佛香阁、排云殿等等, 都隐在浓雾之中, 而浓雾却遮不住那丛树枝头嫩黄的生意, 春天来了!小朋友, 冰心应许在这一春中再报告你们些幼稚的欢乐, 天真的眼泪, 虽然她也怕在生命花刺渐渐握满之后, 欢笑不成, 眼泪不落……

小朋友, 记住, 春天来了!

这是《寄小读者》序言中的一段文字, 用心地读读, 你读到了什么? (春天美丽的景色是挡不住的, 春天来了, 冰心把她的欢乐和忧愁告诉大家。)

6. 投影出示:

这书中的对象, 是我挚爱恩慈的母亲。她最初也是最后我所恋慕的一个人。我提笔的时候, 总有她的颦眉或笑脸涌现在我的眼前。

(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7. 小结:从一段话中我们可以猜想冰心在她的信中一定有描写伟大母爱的情节。不少同学打开一本新书就迫不及待地读内容, 老师认为不妨先读一读“序”, 这样整本书的阅读方向就会更清晰了。

(二) 阅读目录, 整体感受

1.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这本书分为几个部分? (寄小读者, 再寄小读者一, 再寄小读者二, 三寄小读者。)

2. 你知道她为什么这么分吗? (是按照时间段来分的:“寄小读者”写于1923年到1926年, “再寄小读者”写于1946年到1960年, “三寄小读者”写于1978年到1979年。)

3. 冰心与世纪同龄, 一生都伴随着世纪风云变幻, 一直跟着时代的脚步, 坚持写作了75年。她始终没有忘记给小读者小朋友写信。从年轻时23岁, 到年老了80岁, 一直与孩子相伴, 即使身患重病, 也不能让她放下手中的笔。她曾这样说过:“生命从80岁开始。”

(三) 阅读内容, 边读边思

导入:《寄小读者》的内容可丰富了, 有的描写了大自然的美景, 有的歌颂广博的母爱, 有的抒发了纯洁的童真。怎样读一本书才会更有效果呢?

1. 冰心歌颂母亲, 歌颂童真, 歌颂自然。面对沉默的自然万物, 她捕捉到了许多美好的东西。我们要边读边思考, 随时在书上记下自己的感受。老师阅读了这些文字后留下了一些感受。

2. 投影出示:

爱的信念

有一次, 幼小的我, 忽然走到母亲面前, 仰着脸问说:“妈妈, 你到底为什么爱我?”母亲放下针线, 用她的面颊, 抵住我的前额, 温柔地、不迟疑地说:“不为什么———只因你是我的女儿!”

小朋友, 我不信世界上还有人能说这句话!“不为什么”这四个字, 从她口里说出来, 何等坚决!她爱我, 不是因为我是“冰心”, 或是其他人世间的一切虚伪的称呼和名字!她的爱是不附带任何条件的, 唯一的理由, 就是我是她的女儿。

旁批:母爱是无私的, 不需要问为什么。只因为你是我的孩子, 多么真切动人的话语。不需要华丽词藻的修饰, 读着这样的文字, 我们的心怎能不被吸引, 我们的心怎能不变清、变纯呢?

真的童心

小朋友, 我有一个建议:“儿童世界”栏是为儿童辟的, 是儿童写给儿童看的。我们正不妨得寸进寸、得尺进尺, 竭力占领这方土地。有什么可喜乐的事情, 不妨说出来, 让天下小孩子一同笑笑;有什么可悲哀的事情, 也不妨说出来, 让天下小孩子陪着哭哭。只管坦然的, 大人前无须畏缩。———小朋友, 这是我们积蓄的秘密。大人的思想, 竟是极高深奥妙的, 不是我们所能以测度的。不知道为什么, 他们的是非, 往往和我们的颠倒。

旁批:冰心是爱小朋友的, 她是在和小朋友谈心, 而且谈的是小朋友的心里话, 没有把自己当成是一个高高在上的长者, 语言是那么亲切。冰心说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 表达的是自己心中真实的情感。这样的表达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们也应该学习用笔来交流, 用文字来记录心情。

3. 学生在自己感受深刻的片段旁留下批注。

4. 学生交流。

(四) 掩卷回忆, 读有所悟

1. 一本书读完后, 整理一下自己的阅读过程, 读了这本书, 你有收获吗?你有哪些收获呢?有哪些感想或者启发呢?

2. 学生互相交流读了这本书的感受。

3. 老师读了这本书, 也禁不住写下几段文字和大家分享。

投影出示《寄小读者》读后感片段。 (略)

3.阅读训练答案 篇三

(一)《可贵的沉默》选段

1.①沉默——热闹 ②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2.略

3.①因为孩子们很快就认识到自己不好,而且心里产生了回报父母的爱的朦胧意识。

②沉默前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自己的生日父母如何给自己过;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讨论如何给父母过生日。

(二)伟大的母爱

1.liánɡ jiànɡ

2.呼呼 温暖

甜蜜 伟大

3.母爱,是那么伟大。

四年级阅读主题:热爱生命

(一)《触摸春天》文段选读

1. jìnɡ chànɡ bàn qiāo

2.展开 阻碍 误差

3.歪歪扭扭 高高兴兴 开开心心 乐乐呵呵

4.竟然 奇迹 神奇 扑腾 惊讶 完全

5.略

(二)大墙下的小花苗

1. 温暖——(寒冷) 难过——(高兴)

2. ①6 3

②又瘦又小很难过;力量;见到了阳光,满身披上绿叶,开出金黄色花朵;真勇敢

3. 我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爬上墙顶,我真高兴。我明白了,不能什么事都靠别人,要学会靠自己的力量。

五年级阅读主题:经典故事

(一)《草船借箭》选段

1.léi yǐn xiànɡ

dànɡ lè diào

2.近义词:嘱咐——吩咐 叫喊——呐喊

反义词:逆水——顺风顺水 远离——逼近

3.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C诸葛亮推断事情正确,他很了解曹操的为人性格。

4.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或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

(二)《高明的琴师》

1.:“。,,。”

2.②清楚 ③有耐心地

3.①春秋 成连 《高山流水》

②一望无际的大海 高耸入云的山峰。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 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

③大海

六年级阅读主题:大发明家

(一)《跨越百年的美丽》选段

1.但 尽管 却

2.写出近义词:

偶然——偶尔 幽暗——昏暗

分析——辨析 疲劳——疲惫

3.人工放射性 天然放射性

4.①× ②× ③√

5.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6.居里夫人对科学事业的坚定信念和执著的探究精神。

(二)《发明家富尔顿》

1.费力──(费劲)

合适──(适宜)

盘算──(打算)

2.①(√) ②(×)

3.孩子,你只是图画画得好,别的功课都不行,这样偏科会影响以后发展。 懂得、领会

4.我的信念的阅读题以及答案 篇四

我的信念

玛丽.居里

①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情都具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柬的时候,你要能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

②有一年的春天,我因病被迫在家里休息数周。我注视着我的女儿们所养的蚕正在结茧子,这使我感兴趣。望着这些蚕执著地、勤奋地工作,我感到我和它们非常相似。像它们一样,我总是耐心地把自己的努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我之所以如此,或许是因为有某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正如蚕被鞭策着去结茧一般。

③近五十年来,我致力于科学研究, 而研究,就是对真理的探讨。我有许多美好快乐的记忆。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在后来献身科学的整个时期,我丈夫和我专心致志,像在梦幻中一般,坐在简陋的书房里艰辛地研究,后来我们就在那里发现了镭。

④我永远追求安静的工作和简单的家庭生活。为了实现这合理想,我竭力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

⑤我深信,在科学方面我们有对事业而不是对财富的兴趣。当皮埃尔?居里和我考虑要不要在我们的发现上取得经济利益时,我们都认为不能违背我们纯粹研究妁观念。因而我们没有申请镭的专利,也就抛弃了一笔财富。我坚信我们是对的。诚然,人类需要讲究现实的人,他们在工作中获得很多的报酬。但是,人类也需要梦,想家——他们受事业的强烈的吸引, 既没有闲暇也没有热情去谋求物质上的利益。我的唯一奢望是在一个自由国家中,以一个自由学者的身份从事研究工作。从没有把这种权益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在二十四岁以前

,我一直居住在被占领和被蹂躏的波兰我估量过在法国得到自由的代价。

⑥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性情温和的.人。我很早就知道,许多敏感的人,即使受了一言半语的呵责, 也会过分懊恼,因而我尽量克制自己的敏感。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当他猝然长逝以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我年纪渐老,我更会欣赏生活中的种种琐事,如裁花、植树、建筑,对朗诵诗歌和仰望星辰也有一点兴趣。

⑦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我认定科学本身就具有伟大的美。一位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 不仅是一个技术人员,而且是一个小孩儿,好像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迷醉于大自然的景色。这种科学的魅力,就是使我能够终生在实验室里埋头工作的主要原因。

阅读题

1.反复阅读第⑤段画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2.从文中,可以看出杰出的科学家具有怎么样的品质?请用四个短语来概括。

3.从文中抄写一句可以视为格言或警句的话,并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阅读答案

1.有这样一句名言: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无论身居何地、心向祖国。这也正是许多伟大人物的伟大之处。

2.坚韧不拔、勤奋工作、追求现实、逆来顺受。(意思对即可)

5.信念阅读答案 篇五

一、单项选择题(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

1、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B)。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成立D、五卅运动2、1945年,党的(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A、六大B、六届六中全会C、七大D、八大

3、(A)召开的党的六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A、1945年4月20日B、1938年9月29日C、1947年12月25日4、1949年3月,中共中央在(D)召开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在会上向全党同志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务必”。

A、阜平B、延安C、北京D、西柏坡5、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B),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论人民民主专政》

6、“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我党开展了(A)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要不要改革开放的讨论

C、如何评价毛泽东的讨论D、转移工作重心的讨论

7、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要会议是(A)。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八大

C、党的九届二中全会D、党的十二大8、1981年6月27日召开的党的(C)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四中全会C、十一届六中全会

9、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D)。

A、阶级矛盾B、社会矛盾C、人民内部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0、中国共产党第(B)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十二B、十三C、十四D、十五

1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A)。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坚持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实事求是

1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B),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A、人本主义B、以人为本C、民本思想D、为民服务

14、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走(B)道路。

A、资本主义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D、民主社会主义

1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B)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改革开放

C、科教兴国战略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6、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D)建设。

A、政治性B、先进性C、纯洁性D、先进性和纯洁性

17、“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党章对(C)的表述。

A、党的思想路线B、党的政治路线

C、党的群众路线D、党的组织路线

18、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D)。

A、理论联系实际B、批评与自我批评

C、坚持实事求是D、密切联系群众

19、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A、十二五规划B、毛泽东思想

C、科学发展观D、马克思列宁主义

20、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是(B)。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五位一体C、与时俱进D、四位一体

2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D)。

A、改革开放B、科学发展

C、对外开放D、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C)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23、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A)新格局。

A、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B、执政为民

C、与时俱进D、立党为公

24、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国家要加大(B)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

A、中西部区域B、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

C、沿海地区D、东部地区

25、(A)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A、道路B、国家统一C、与时俱进D、路线

26、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D),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A、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B、人与自然的关系

C、三农问题D、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27、(A)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科技创新B、文化创新C、理论创新D、经济创新

28、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D)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A、八荣八耻B、社会公德C、职业道德

D、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

29、加强(A)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A、法制建设B、经济建设C、社会建设D、政治建设

30、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守(C)追求

A、执政为民 B、共产主义C、共产党人精神 D、立党为公

31、青海省在艰苦卓绝的抗震救灾和波澜壮阔的灾后重建过程中,形成和展示了(A)、坚忍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A、大爱同心B、开拓进取C、勇往直前

32、我省长期面临的三大历史任务,就是(C)、保护生态、改善民生。

A、维护稳定B、经济建设C、科学发展

33、省十二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新青海、(A)的奋斗目标。

A、创造新生活B、促进新发展C、实现共同富裕

34、市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要把西宁建设成为(A)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的奋斗目标。

A、人民满意B、社会和谐C、环境优美

35、西宁市要加快推进(B)建设,在统筹城乡建设上迈出新步伐。

A、工业化B、城镇化C、现代化

二、多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

1、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主要体现在(ACD)三个基本方面。

A、实事求是B、党的建设C、群众路线D、独立自主

2、邓小平提出的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BCDE)。

A、坚持改革开放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E、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党的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是(BCDE)。

A、一切相信群众B、一切为了群众C、一切依靠群众

D、从群众中来E、到群众中去

4、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是(BCDE)。

A、一切从实际出发B、密切联系群众C、理论联系实际

D、为人民服务E、批评与自我批评

5、十八大报告的重要历史意义是(ABCD)。

A、报告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B、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C、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D、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E、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6、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定的三个自信是(ABD)

A、道路自信B、理论自信C、制度自信D、机制自信

7、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是(ABCDE)。

A、经济持续健康发展B、人民民主不断扩大

C、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D、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E、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8、党的十八大提出,要(ABC),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9、“美丽中国”的基本要求是(ABC)。

A、绿色发展B、循环发展C、低碳发展

10、十八大报告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提出了几个要求,分别是(ABC)

A、抓好思想理论建设B、抓好党性教育C、抓好道德建设。

11、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要增强(ABCD)。

A、忧患意识B、创新意识C、宗旨意识D、使命意识

12、青海要长期坚持并大力推进(ABCD)。

A、科学发展 B、跨越发展 C、绿色发展 D、统筹发展 E、快速发展

13、探索实践具有青海特点的科学发展模式,就必须正确处理好(ACD)三者之间的关系。

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社会和谐D、生态良好

14、在“十二五”期间,西宁市要完成(ABD)三大创建目标。

A、全国文明城市B、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C、全国森林城市D、国家卫生城市

15、西宁市在全面推进精细化工作过程中,要牢固树立(ACD)的意识。

6.信念阅读答案 篇六

1. 词的上阙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5分)

2. 请简要分析“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三句中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6分)

答案:

1.通过想象描写了临安城元宵节的景象(虚实结合的手法)。(2分)作者隐居家乡,此时南宋都城已被元军占领(宋朝被元所灭)。作者想象着都城元宵节的花灯、横笛、戏鼓,都已蒙上了北方游牧民族的气息,不由得流露出浓浓的愁怨,在“春愁”中传达着对元统治者的强烈愤激之情。(3分)

或:乐景衬哀情。(2分)本是春来之际,又逢元宵佳节,有花灯、戏鼓、歌吹,只是如今这一切都笼罩在亡国的哀痛之中。作者内心充满愁怨,也表达了对入侵者的强烈愤激之情。(3分)

或:“银花洒泪”运用了拟人手法。或:视觉听觉相结合进行描写(从这两个角度回答,最高3分)

2.(6分)“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2分); “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2分);“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2分)。

柳梢青・春感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灭亡之后,刘辰翁亲历了国家的最后灭亡。自古以来.经三代二帝开创、汉唐帝国不断开辟的广袤国土终于第一次沦为异族的牧场!亡国之恸该是何等深重。作者用凄凉之笔,抒发了邦宗沦覆,物事皆非之感。

柳梢青・春感赏析:

这是作者在上元节前的一个晚上写的感伤时乱,怀念故国的词作。

上片写想象中临安元宵灯节的凄凉情景。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头一句“铁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开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元宵佳节,原是最热闹而且最富国泰民安气氛的,而现实的景象却将种种承平气象一扫而光。在元军的铁马践踏之下,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加之阴冷森严气氛的包围,竟连往常那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光也洒泪了。这一句将客观景象的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情。这种想象看似无理,实则入情。“银花洒泪”的形象给这座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带来了一种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紧接着,又用“春入愁城”对上两句作一形象的概括。“愁城”一词,源出“攻许愁城终不破。”一句,出自庾信《愁赋》,本指人内心深处的忧闷愁思,此时借指充满哀愁的临安城。春天不管兴亡,依然来到人间,但它所进入的竟是这样一座“铁马蒙毡,银花洒泪”,充满人间哀愁的.愁城!“春”与“愁”,自然与人间的鲜明对照,给人以强烈感受。[5]

“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三句接着写想象中临安元宵鼓吹弹唱的情景:横笛中吹奏出来的不是汉家的故音,而是带有北方游牧民族情调的“番腔”,街头上演出的也不再是熟悉的故国戏鼓,而是是异族的鼓吹杂戏,一片呕哑之声,身为忠于故国的南宋遗民,听来根本不能称为“歌声”。这几句对元统治者表现了义愤,感情由前面的悲郁苍凉转为激烈高亢,笔势劲直,激愤直率,可以想见作者其时填膺的义愤。[6]

下片抒发了作者的思国之情。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这两句承上启下,用“想故国”三字点明上片所写都是自己对故都临安的遥想。“故国高台月明”化用南唐后主李煜《虞美人》词“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情境,表达了作者对故都临安和南宋故国的深沉怀念和无限眷恋之情。“独坐青灯”,指自己在故乡庐陵山中,独自面对青灯。故国旧都、高台宫殿,如今都笼罩在一片惨淡的明月之下,繁华散尽,都已化成无边的寂寞与悲凉,这本已使人不能忍受。更何况独又居于寂寞的深山,夜阑人静,遥想沦亡之故都,不但无力恢复故国,连再见到故都临安的机会也很难有,苦闷之情那堪禁受啊。荧荧青灯与故国苍凉明月,相互映照,更显出情深挚无比凄凉。这两句文势由陡急转为舒缓,而感情则变得更加沉郁。[5]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辇下风光”,指故都临安的美丽风光。作者所指的“风光”应是宋亡前临安城元宵节的繁闹场景,以及亡国前的升平岁月。“山中岁月”,指自己隐居山中的寂寞岁月。“海上心情”,一般都指宋朝一部分爱国志士,在临安失守后在福建、广东一带继续进行抗元斗争的事情,以及作者对他们的挂念之情因为这首词作于归隐“山中”的时期,那时离宋室彻底覆亡已不远了,因此不再存在“海上”的抗元斗争。这三句思维极为跳跃,内涵顿为丰富.联想的余地也更大.全词到此收束,但言有尽而意无穷。如果说上片的结句干脆利落,声如鼓板,这下片的结句却如弦索之声,幽怨宛曲,余音袅袅不绝。这样结尾,与诗人不尽的国恨家痛和遗民隐居的悠悠岁月十分相合.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诗人的爱国情怀也得到延展。

个人资料:

7.阅读训练答案 篇七

含羞草

1.张开 绽放 高大 弯 细 重

2.样子 有趣 花和果实

3.高度 茎 分枝 叶柄 叶子 像小树 ①

4.② ④

5.①含羞草开出了花朵。 ②花谢了。

大王莲

1.略

2.mú sì zài shì diàn xùn

3.花 叶子 果实 数字

4.② ④

5.王莲的花头一天晚上开的是白色,第二天傍晚重新开放时是淡红或深红的。

6.①

7.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北京和广州都栽种了王莲。北京要安排暖房给王莲居住,因为王莲是一种热带植物,而北京的春秋冬季的温度是不适应王莲生长的。

四年级阅读主题:先贤故事

推敲

1.①月光明亮,洁白。②反复思考,揣摩。

2.《题李凝幽居》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推 敲

3.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他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骑在驴子身上比比画画。

4.因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自己是一个懂礼貌的人,再说,用“敲”更能衬托出月夜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所以韩愈说“还是用敲好”。

5.他为斟酌诗里“推”和“敲”二字,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惹得街上行人都觉得好笑,并且竟然闯进了当官的韩愈的仪仗队,受到差人的训斥。

“笔记迷”——果戈理

1.liǎo mù

2.①嗜好②邀请③弥补

3.这篇文章是抓住了果戈理爱记笔记的特点写的。

4.因为笔记本里记载着他读过的警句和心得、听到的奇闻轶事、看到的乡俗和人情。他写小说,常得益于笔记。笔记弥补了他创作时的缺陷。

5.应该用赞叹的口气来读。

五年级阅读主题:生活启示

古井

1.绝 相 意 陶 发 启

2.①60岁(10岁为一旬)

②占地非常小(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③井水 古井 比喻

④身体极单薄 夸张

3.全文共7小节。第1节为第1段,第2节为第2段,第3、4、5节为第3段,第6、7节为第4段。

4.每天从早到晚到古井边取水的人络绎不绝。

5.我认为应该做一个“对人们无所求,却无私地向人们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人。

冰雪

1.不是 而是 哪怕或只是 就

2.渗透 侵蚀 崩溃

3.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大。从上文中的“膨胀”一词可以看出来。

4.看起来不起眼的小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所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六年级阅读主题:艺术表现

1.踏花归来马蹄香

2.人们在春天骑马赏花,游玩后,由于踏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儿,使马蹄也变香了。

3.这匹马刚从满地落花的地方踏过,马蹄上沾有香气。

4.B

我和妈妈比语言

1. : 。 ,

2.第1节。末尾1节各为1段,中间部分为第2段。

第1段:妈妈是只读到二年级的农村妇女,“我”自以为语言一定比妈妈好。

第2段:好几次,“我”觉得运用了各种修辞方法的话说得好,可妈妈一说总比“我”生动、形象、风趣得多,使“我”自愧不如。

第3段:老师告诉“我”,农民的语言是来自生活的口语,最有活力、最简洁。

3.三次在特定的环境中和妈妈比语言的内容是详写的,介绍自己和妈妈的文化程度、写老师告诉我道理等内容是略写的。

4.①“嗯,一个个昂头翘首。”这句话运用了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②“这个人啊,懒得成神了。他可以坐在牌桌上打个通宵,可是要他洗锅抹碗呀,你就是用锥子戳他的屁股,他都不动一下。”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8.信念阅读答案 篇八

看到井中的玉盘,猴儿一呼百应,上挂下连,想把那个罕有之物打捞上来……这就是妇孺(rú)皆知的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它之所以流传久远,不是猴子可爱,而是因猴子的愚蠢。在我们眼里,“井中捞月”是非分之想的代名词。

一日和外国朋友说起这个故事,他瞪着一双疑惑的蓝眼睛连声说,猴子多有智慧,这个故事真是太美了!在他看来猴子捞什么、能不能捞上来并不重要,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想到借助集体的力量,合力同心,团结一致,才是最有意义的。接着他讲了在他们国家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他说的是大象。

有一年,一群大象要通过一个酷旱的地区,走着走着,一头小象忽然走不动了,象群竟然集体停下来,直到那头小象又能走了,象群才复而向前。后来又有一头象不慎落入陷井,象群再度停下救助同伴,有的象用鼻子拉,有的用牙齿拱、推,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同伴救了出来。

在动物王国里,有的动物辉煌一时,但后来灭绝了。大象之所以有今天的繁衍,其团结智慧正是它们赖以生存的支柱。

中华民族也是一个热爱团结的民族,“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是我们人人耳熟能详的格言,但在某种意义上,团结被我们视为一种品德、一种精神,而没有作为一种智慧来看待。

团结智慧是人生的阳光和力量的源泉。如何弘扬团结智慧,需要我们每个人去面对。下面这件事或许是真实的,但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做寓言来读。两个人要去翻越一座雪山。途中他们遇到一个躺在雪地上的人。一个叫辛格的人停下来想伸出援手,但同伴认为那人是个累赘,辛格不能想像丢下那个人,让他死在冰天雪地之中。当同伴跟他告别时,辛格把那个人放在自己背上,艰难地往前走。渐渐地辛格的.体温使这个冻僵的身躯温暖起来,那人又活过来了。过了不久,两个人并肩前进。当他们赶上先前的同伴时,却发现他死了——是冻死的。

辛格的爱心昭示的正是团结智慧的底蕴:怀着爱心,付出力量,在奉献的歌声中寻找同行者;成功属于团结智慧。

1.照样子,写词语。

千辛万苦:

冰天雪地:

2.猴子的愚蠢表现在 朋友说它智慧是因为

3.大象的智慧表现在

4.从辛格的爱心历程可以看到团结智慧的底蕴:

5.收集有关团结精神的名言或俗语。(不少于两句)

参考答案:

1.千言万语 千秋万代 千变万化

惊天动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2.捞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它们能合力同心做一件事

3.齐心协力,不让一个弱小者或手困者掉队

4.怀着爱心,付出力量,在互助互爱的旗帜下寻找同行者,胜利属于懂得团结智慧的人

5.人心齐,泰山移。

团结就是力量。

★ 低头是一种智慧阅读理解及答案

★ 做最好的自己,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 《自卑也是一种力量》阅读训练及答案

★ 适可而止也是一种智慧作文700字

★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初三作文

★ 七年级作文550字: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 《智慧之光》阅读答案

★ 牧童阅读理解及答案

★ 中学语文阅读理解和答案

9.信任阅读及阅读答案 篇九

原文

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最后一门课终于考完了,同学们都有说有笑地回去了。只有我一个人留在教室里,想到刚才考场上发生的事情,心里堵堵的。唉!我该不该向老师说清楚呢?

“时间不多了,请抓紧时间,作好交卷的准备。”监考老师一面巡视着全班,一面提醒我们。在剩下最后五分钟时,我正抓紧时间检查考卷上有没有错误,忽然,右边传来一个很轻的声音:

“喂,第二张卷子的最后一题怎么做?”

我扭着一看,右边并排的一位男生正缩着脑袋在问我。“这……”我不知如何是好。给他看吧,被老师发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不给他看吧,他肯定对我有意见。

看到我犹豫不决的样子,他有些急了:“快点呀,拜托了,拜托了!”

望着他焦急的神情,我不由地想:算了,还是给他吧,就这一次。我小心翼翼地把卷向他那边挪了挪。蓦地,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难道这就叫帮助同学吗?这是--啊!想到这里,我又迅速把卷挪了回来,朝他摇了摇头。他显得又失望又生气,朝我狠狠地翻了个白眼。我没有理会他,抬起了头,正巧和老师的目光碰在一起,我不安起来,老师一定看见了我刚才的动作,以为我在--呢!

铃声响了,我和同学们都交了卷。交完卷后,我总觉得老师还在用严厉的目光不信任地盯着我,心里总觉得别别扭扭的。我想去办公室向老师说明,可又怕老师不相信我说的话。

对,不管怎样,我要去向老师说明。我把眼光从窗外迷蒙的雨景中收了回来,定了定神,离开教室,来到老师办公室门前。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稳地喊了声:“报告!”

“进来。”监考老师正坐在办公桌前翻阅刚才收上来的考卷。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她身边。

“有事吗?”老师抬起头,微笑地看着我,脸上的皱纹清楚可见。“是不是考卷上有什么问题要问?”老师一边说,一边放下手中的考卷。

“不,不是,我……”我支支吾吾,不知该怎么开口。“没关系,说吧。”老师和蔼地说。

“是这样的,我刚才没有--。”看着老师慈祥的面容,我心里轻松多了,于是鼓起了勇气说。

“噢。”老师放好了考卷,还是微笑地看着我。“刚才在考场上,我确实看见你做了些别的动作,但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你做得对,我相信你是遵守考场纪律的。”

听了这些话,我顿时惊住了。怎么?是我多虑了,原来,不是老师不信任我,而是我不信任老师。我觉得自己开始的想法是多么幼稚,多么愚蠢。我欣喜地望着老师,感到这位以前一直让我觉得十分古板的老师一下子变得那么和蔼可亲。我与老师的距离一下子拉得很近,很近了。

“好了,回去吃饭吧。你看,雨又下大了。”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轻轻地说。

我这才回过神儿来,向老师微微地鞠了个躬,转身退出了办公室。

雨越下越大,我撑着伞,迈着轻快的步子走在被雨水冲得格外明净的石子路上。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因为我今天有两个巨大的收获:其一,我战胜了自己,没有帮人--;其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师生之间的信任是相到的。

雨啊,真好!

1、选文记叙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选文开头写“淅淅沥沥的雨,没完没了地下着,真烦人”,结局写“雨啊,真好”,这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4分)

3、开头的“雨烦人”和结局的“雨真好”是什么原因?(4分)

4、短文中加横线的“你终于战胜了你自己”在文中指什么内容?用原文回答。(4分)

5、文中结尾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格外愉快”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4分)

6、结尾一句在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对表现全文思想内容起什么作用?(4分)

7、选文以“信任”为题该怎样理解?(4分)

信任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插叙

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3.情绪不好;我的心情格外愉快。

4.没有帮人。

5.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写出了“我”心理上的进一步成熟。

6.抒情、议论、点明中心(突出中心)

7.师生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信任。

10.阅读杂谈阅读答案解析 篇十

阅读杂谈

①阅读是人类特有的神圣权利,如今互联网阅读、手机阅读等阅读方式的出现,为我们创造了各种阅读条件,拓宽了我们的阅读视野。但在纷繁的阅读信息中,我们不能迷失了自己。

②我们要学会鉴别和挑选真正有价值的图书来阅读。笛卡尔说: 读杰出的书籍,有如和过去最杰出的人物促膝长谈。 好的书,有以一当十的价值,它们就好像军事上的制高点,占领了它,其它就不在话下了。英国有这么一个读书人,他的读书信条就是只读一流作家的一流作品,并反复研读他们的代表作。他用一年时间研读了文学领域中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普鲁斯特等大文豪的代表作品后,自豪地说: 这个世界的文学高峰我总算都攀登过了! 在实用阅读与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出现了很多遮蔽我们双眼的 垃圾书 。如果把时间花在一本没有价值的书上,那简直是对生命的极大浪费。

③我们要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现今,数字化阅读冲击着纸质图书阅读市场。网络成为阅读的便携选择,电子阅读器为出门旅游阅读提供了方便。特别是电子书的出现,更是掀起了数字化阅读的高潮。而有些人还是喜欢在淡淡的墨香里细细研读、慢慢品悟大师们的文字。对于电子书,首先不说辐射对身体的危害,就说我们的眼睛,面对屏幕久视肯定受不了。其次,翻阅电子书你听不到纸张翻阅时的悦耳声音,嗅不到书本所特有的淡淡墨香。最主要的是电子书不能像纸质书那样任意启阖,随意夹折,率性圈点。总之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和载体,让阅读工具和载体服务我们,适合我们,而不是追赶时髦,随波逐流。我们一旦丢弃自己的独立选择权,先进的科技产品就容易成为加速我们迷失的工具。

④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 欧阳修认为,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可见古人认为读书是学问与修身的根本。即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的阅读不可避免地具有明确的功利意识:为了考试,为了升职,为了追随时尚等等。其实读书是本分事、老实事,与他人无关、与外在无关、与炫耀无关,是用来培育性情与启迪思想的。那种以为买几本畅销书就已经算是读书的人,其实是自我麻痹。阅读的意义在于超越世俗生活,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世界。因为阅读,你狭窄的心灵会逐渐变大,变得丰富多彩,以致变成一个心灵宇宙。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心灵发育史。(刘伟见《重构阅读信仰》改编)

19.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阅读的?请简要回答。(3分)

20. 阅读第③段,说说阅读纸质图书有哪些好处?( 3分)

21. 第④段中引用欧阳修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22.温总理曾说 读书可以改变人 ,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对温总理这句话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9. 一1.挑选有价值的图书来读。

2.独立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工具与载体

3.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

20.①可以远离辐射对身体的危害;②可以在淡淡的墨香里细细研读、慢慢品悟大师们的文字;③可以任意启合,随意夹折,率性圈点。(共4分。第①③两个要点各1分,第②要点2分)

21.有力地论证了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或 读书是要与自己的身心发生联系而并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 。(共3分。 有力地论证 1分, 我们的阅读要与涵养身心相结合 2分)

11.小巷深处阅读及阅读答案 篇十一

小巷深处(节选)

林莉

①随着我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同学异样的目光,老师分外的关切,时刻提醒着我: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我,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②我开始沉默,开始回避所有的同学,甚至开始厌恶我的家。我不再与母亲相伴而走,也不再从母亲卖冰棍的那条路经过。那段时间,除了几顿饭之外,我几乎整天泡在教室里,只是为了在那个卑微的家里少待些时间。有人向她问起我,A.她依旧满面春风:“莉学习忙呢!老师赞她有出息呢!哪会在家耗时间!”除了我,谁也不可能看出她心中深深的落寞。

③时间飞逝,终于,在中考过后的一个月,我接到了县城重点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摆脱自己家庭的阴影,住进那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的县城一中了。

④临行前,我穿上了母亲用从微薄的生活费中硬扣下的钱购置的连衣裙。当我看见穿衣镜中颇具城市少女风采的“我”时,我终于下了决心,转向母亲,吞吞吐吐却又异常清晰地说:“妈……您……以后别……如果没急事的话……不用去找我……”“为什么?”B.好长好长时间的沉默,终于,她点了点头,顺手取过她那根不知啥时已从角落里拿出来并已磨得又光又亮的竹棒,叩击着地面向厨房走去。“您……”我上前扶住她,可她轻轻推开我:“我去帮你弄点好吃的,食堂少油。”我有些哽咽,但我什么也没有说。

⑤住读生活很快让我忘掉了以往的自己,忘掉了烈日、冰棍、瞎眼母亲带来的烦恼和卑微,也忘掉了临行前的那一点点不安。谁都不知道我是谁,谁都以为我也同她们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家。

⑥母亲果然遵守诺言。每月由一位早年已住进城里却经常回乡的老婆婆帮我捎来一些营养品及生活费。坐落在小巷深处的那个家似乎与我完全隔绝了。我开始淡忘了家门前圆润光洁的石凳,那门上锈迹斑驳的门锁,甚至淡忘了黄昏后母亲倚在门旁殷勤的招呼声。这样的日子平和而又迅速地溜过去,一直到我临近毕业的那个学期。

⑦那个学期的最后一个星期。

⑧当老婆婆将一包鸡蛋和五十元钱塞给我时,我床对面的一位室友发话了:“莉,你妈对你多好,毕业聚会把她请来,你优秀的成绩定会让她感到光彩!”

⑨“哦……这?”我迟疑了瞬间,“我妈太忙了,她……抽不出空,你瞧,连带东西都一直请别人帮忙,哪有时间呢?”那刻,我惊异于自己说假话如同说真话一样。

⑩送老婆婆出门时,我感激地对她说:“您这三年来为我操了心,让您受累了。”

“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我点了点头。

“造孽!”她竟长叹一口气,“你……你妈怎么那么死心眼!”

“怎么回事?”我突然有点紧张。

她不再说话,拉起我的手直冲出校门,然后拐到一个偏僻的巷子里。

老远,我便看见了,看见了她——我的母亲,C.在风中,她无助地倚在墙边,凌乱而花白的头发在苍老的脸颊旁飘扬着。我看到了她深凹的眼,布满青筋和黑斑的枯竹似的手,还有那根又光又亮的竹棒。

“莉呀!你有出息啦,可不能没良心啊。这三年,我哪能每个月回乡?都是她央人把自己送上汽车,下车后又摸到我住的地方,把东西交给我;让我带给你,然后又孤零零地摸上汽车……”

我的视线顷刻间模糊了。朦胧的泪眼中,我依稀看到了村旁那长长的路,路旁那长长的小巷,巷里那根长长的竹棒,竹棒后蹒跚着一个长长的、长长的人影。

“妈妈!”我奔过去,为自己的虚荣,为自己的无知,流着泪。D.在风中,她的脸是那么黝黑,她的手是那么粗糙,她的眼睛是那么黯淡,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

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我其实还记得,还记得来时泥泞的山路,还记得赤足跑过石板的清凉,还记得家里厚重的木门栓,还有,还有我们曾共同相偎走过的那条小巷,那条深深的小巷。

问题一:

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摘取文中的词语,梳理“我”对母亲感情的变化过程(均用两个字)。

满足——自豪——()——()——()

3、选文中划线的句子对母亲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你选择一处体味其所蕴涵的思想情感。

描写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而她立在那儿却是那么挺拔,那么坚定,仿佛在憧憬,又仿佛在等候”,母亲“憧憬”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等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中“妈妈,我回来了,我已经回来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把课文题目《小巷深处》改为《我的母亲》或《母亲赞》之类,你认为效果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我长大后厌恶家而离开家,后来被母亲深深的爱所感动而悔悟。

2、沉默(回避)——厌恶(隔绝)——回来

3、如c处:外貌、神态描写。抒发了“我”被母亲无私伟大的爱深深感动之情,也流露出“我”对于自己无知、爱虚荣的深深自责。

4、憧憬的是:女儿成绩好会有一个好的未来,将来和女儿过着幸福的生活。

等候的是:等候女儿醒悟,回到她的身边,回到那小巷深处的家(意对即可)

5、表明“我”已经认识到过去的错误,重新回到母亲的身边,表达了“我”对母亲真心的爱(意对即可)

6、不好。因为“小巷深处”是母女家的所在,是他们生活的场景。这里珍藏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母爱故事,这里也是真挚感情的寄托。其他题目则显得平淡直露。

问题二:

10、解释下面的词语:(4分)

落寞:

名正言顺:

11、第一段中“我渐渐感到了自己的不同一般”,“不同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答:

12、第二段中“依旧满面春风”与“心中深深的落寞”形成了强烈的对照,这样写说明了什

么?(4分)

答:

13、第三段中写县城与“我”家隔了一座又一座大山有什么作用?(4分)

答:

答案:

10、落寞:寂寞,冷落。

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11、“我”是一个瞎子捡来的女儿,拥有的是一个特别贫穷的家。

12、表现了母亲强颜欢笑的痛苦心情。

13、为下文写母亲不辞辛劳去学校看“我”埋下伏笔。

12.电子时代的阅读 阅读答案 篇十二

①你们还会读书吗?这是上一代对我们的忧虑。比起印刷媒体,我们读的更多的是电视与计算机的显示屏,我们阅读的更多的是图像,而不是文字。阅读正在发生变化,我们还无法确定它的优劣。印刷品的文字出现速率,铅字对于我们的眼睛与大脑的刺激程度,都证明了它是一种适合思考的,它给予大脑以足够的从容去解构它。电子媒体似乎颠覆了这一切,跳跃的文字,不断出现的画面,它在抑制我们的思考机制吗?一个有关电视的实验,让我们这些被电视哺育大的人忧虑。加拿大的两位科学家讲观看电视的人大脑神经与测试仪器连在一起,得出结论: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具体来说,人类的心智至少需要半秒钟才能为复杂的刺激提供适当的感觉闭合。而电视拒绝给我们这半秒钟。媒体研究专家克卢格曼早在70年代就认为,书籍是与我们左脑交流,而电视是与我们的右脑交流,而左脑通常是负责理智的部分,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因此,对于习惯电视画面的孩子来说,阅读印刷媒体是痛苦的,几乎令人无法忍受,它无法适应我们目光跳动的习惯。

②电视使我们肤浅,为了迎合我们短暂的注意力,电视节目必须抛弃深度。一位评论家傲慢的结论无疑正戳中了我们的痛处:“电视正在向我们以前占统治地位的、有文化修养的精神气质发起挑战,并代之以自身触觉的和集体的口语状态。它威胁到了我们通过读写获得的神圣不可侵犯的自主权。”

③阅读是高贵的,这已经是上千年的传统了。在中世纪,高高的城墙将教土的生活与民众区分开,那些高贵的教士知道如何阅读,如何直接与上帝的训诫沟通。阅读的能力象征着权利。谷登堡的发明打破了这一切。经过谷登堡印刷术印刷出漂亮整洁的《圣经》,打破了教会对于上帝的专一的诠解权。它或许还直接促进了中世纪的结束。但是阅读的高贵性和会阅读者自以为是的特权却保留了下来。无疑这种自以为是的特权传统是重要的,它保持了我们历史中最精华的东西得以流传下来。

④如今,电视正对这种传统进行一场几乎是颠覆性的嘲讽,并且大获成功。电视是一种口语化的,是更接近于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琐碎的。我们靠着“还珠格格”这样的东西成长,这是一个快乐却令人忧虑的成长过程。而接着呢,计算机将培养我们新的阅读习惯。这是世界上空前强大的图书馆,你可以找到各种五花八门的资料。它们参差不齐,同时你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去鉴别它。比我们更小的孩子将依靠这些庞杂的资料成长。据说,计算机是对电视的一次逆反,计算机是互动的,它不像电视一样单向的流通信息,它可以让使用者有所反应。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互联网上的阅读是传统意义上阅读的一次真正geming,它融人了参与性。但这一切变化的前提依旧是,我们正从占支配地位的识字文化返回到口语文化。而传播学巨擘马歇尔·麦克卢汉则更加推断,在未来的电子社会中,对于由口语控制的信息体系来说,无知将成为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因为无知者更具有可塑性,他们不受过去的规范来限制,所以他们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更容易地学习新技术。

⑤我们习惯上的阅读可能即将被唾弃。尽管,我们可能依旧在昏黄的灯光下,懒懒地躺在床上,拿着一本印刷精美的书籍,去享受印刷文字的快乐。但是,我们可能不得不承认这幅动人的图景可能即将像那些已经消失的古董一样让我们留恋。而我们的那些孩子们呢?我们还可能理直气壮地去指责他们,为什么不好好读书,为什么不读一读古典名著?

1.从本文看,印刷品文字、电视和互联网上的阅读各有什么特点?( 6 分)

2.第④段中加点的“这种传统”指代什么内容?其价值体现在哪里(3 分)

3.作者举加拿大科学家和克卢格曼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2 分)

4.阅读下面的新闻报道,结合上面的文章,探究儿童语言贫乏的原因(3 分)

据新华社郑州2 月10 日电(记者 訾红旗) 一篇600字左右的小学生作文,其中使用了72 个“死了”,如“热死了”、“烦死了”… … 整篇文章都是十分简单的词语.毫无文采可言。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指出,现在儿童语言史得越来越贫乏,不能不引赶人们的担忧。

在去年郑州市组织的一次作文比赛中,阅卷老师看到,现在的孩子模仿能力很强,也越来越现实。小人说大人话现象十分普遍,说出来的话让你大吃一惊,却又无可奈何。

面对这种现象,儿童文学领域中最高奖项“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奏文君颇有感触: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能够吸引孩子的东西实在太多,今天的小读者已经成长为视听的一代。

参考答案:

1.(1)印刷品文字:适合思考,给予大脑足够的时间解构它。(2 )电视;是一种口语化的,接近我们日常生活的,也是更琐碎的。(或“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 ) (3)互联网:参与性;口语文化;使人无知。(评分:共6 分。每点2 分,概括恰当即可。)

2.阅读的高贵性和会阅读者自以为是的待权。它保持了我们历史中最精华的东西得以流传下来。( 评分:共3 分,第一问2 分.第二问1分。)

3.说明了电子媒体抑制我们的思考。(答“说明了电视主要是在和我们的身体而不是心智对话以及电视使我们头脑中理智的部分休眠”也可)(评分:2 分,意思对即可。).

13.信念阅读答案 篇十三

腻歪

冯骥才

锅店街上靠近瑞蚨祥不远的地方住着一个男的,光头,光棍,四十多岁,名叫腻歪。腻歪当然不是大名,是外号。这外号“腻歪”两字真绝,不仅把这人的性情叫了出来,连模样也叫出来了。一个人,无缘无故整天皱着眉头,满脸不高兴,无论嘛事也招不起他的兴致。多好吃、多好看、多好玩、多稀罕的事,他都不多看一眼。反过来多凶、多坏、多惨的事,他也不瞅一下。好赛他心里只有自己那个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是嘛事?没人知道。

没人知道的事,人人想知道。

瞧瞧他——整天眉心总像个馄饨那样揪着,脸盘总像块瓦片那样板着,眼珠子像死鱼眼,哪儿也不看,这眼神儿可是学都学不来的。

他到底为嘛腻歪真费猜。就像一根绳子上的死结,谁都想解,没人能解开。

有人说是因为他死了爹妈,光棍一个,闷得慌。有人说是娶不上媳妇,愁得慌。其实都不是。他爹是打江西来的大瓷器商,专卖上品青花瓷,把景德镇成色最好的青花瓷,用车用船弄到天津,再往紫竹林租界里送,还在锅店街上开了一个挺阔气的瓷器店。他家靠瓷器发家发财,一家子人只穿绫罗绸缎,从不穿布衣裳,虽然爹妈一去,家里没主心骨了,瓷器买卖没人做了,店铺也关了门;但现在他还住着一套带前后院的瓦房呢,只要他招亲,谁家有闺女不笑着脸往他家送?他为嘛腻歪?有人说他打小就腻腻歪歪,没高兴过。“腻歪”这外号打小就有。如果天生腻歪,这就没治了。

天津卫人比人厉害,没有没治的事。

陈六原本不是锅店街人,他在西头卖糖炒栗子,栗子炒得又甜又香又鼓又亮又好剥皮又好吃,可是西头的人穷,口袋里只有铜子,锅店街这边的人阔,口袋里全是银子。人跟着钱跑,他就跑到这边摆摊赚钱。谁想到锅店街寸土寸金,划地称王的混混儿多,能在这边插腿立足的全不是一般人。比方陈六,打他在锅店街上露面那天,就没人跟他找过茬,他看上去并不横,为嘛没人敢招惹他?这里边的缘故都在后边的故事里。

一天有几个土棍儿跟他说闲话,说到了腻歪。人们说腻歪,总绕不出这个题目:他腻歪个嘛?

谁料陈六说了一句:“哪天把他那个狗窝烧了,他就不腻歪了。”

那几个土棍儿笑道:“那不就更腻歪了,说不定一头扎进南运河。”

笑话说完就过去。可是一个月后,锅店街忽然着火,冒黑烟,大火苗子窜上天。紧跟着远近水会敲着大锣,唿喇喇全赶来。人们瞪眼一瞧,竟是腻歪家。只见腻歪光着膀子,穿一条睡裤,从家跑出来,浑身黑烟子,像从烟筒眼儿里钻出来的野猫,连蹦带跳,连喊带叫,腻歪很少说话,他是嘛嗓音,谁也没听过。这回听到了,有人说像谦祥益扯布的声音,有人说像夜猫子叫。

据说大火刚起来时,一些小混混趁火打劫,钻进屋里火里,一边喊救火,一边偷东西。珍稀细软准都叫混混儿们掏去了。腻歪从头到尾一直像只黑猴子在他家门口又蹿又跳又喊又叫。可是转天,没一点动静,烧焦的房子冒着缕缕蓝烟儿,却不见腻歪的影子。他在世上孤单一人,无亲无故,能去哪儿?有人说,这一场大火叫腻歪活到头了,准扎河了。

有人把这话说给卖糖炒栗子的陈六。陈六却说:“又不是三九天,河里没盖盖儿,谁想跳谁跳。他要是想活就死不了。说不定这场火救了他呢。”

陈六的话没头没脑,没人当事。只有一个小混混儿听出点东西。究竟这场火来得蹊跷,前几天说闲话时,陈六刚提过把腻歪的“狗窝”烧了,就真烧了。烧这把火能是谁呢?为嘛烧他家?想趁火打劫?

半年后,有人说看见腻歪在租界那边的码头上扛活。这话没人信,他平常连买两西瓜都雇人抱回家,肩膀子哪放得上东西?

自从这个谎信过去,再没腻歪的消息。

四年后,瑞蚨祥斜对面那个药店叫洋药顶的干不下去了,关门歇业,铺面挂牌转租。没几天,一个干净利索的中年人把这店面接了。这次开的是瓷器店,专门营销景德镇的青花瓷。这店一开张就像模像样:青花瓷青花瓶青花罐青花缸青花碟子青花碗,从里边货架一直排到当街;一对一人高、画满刀马人儿的青花大瓶,像门神似的,一左一右守在大门两边。这铺子只三个人,一个掌柜两伙计。掌柜的姓杨,名光正。人说是江西人,口音却带点天津的腔调。他一身短打,更像个伙计的领头。人勤手勤,和伙计一起里里外外,很快就把买卖干得热乎起来,连紫竹林的洋人也跑来买货。这叫人们想起当年腻歪他爹那个瓷器店。

有个脑筋转得快的人忽然说:“腻歪他爹姓杨,他也姓杨,他爹不是江西人吗?这人是不是前几年一把大火烧跑了的腻歪?”

他叫杨光正。可是这里的人们只知道腻歪那个外号,谁也不知腻歪的大名。

再说猜归猜,看模样却半点看不出来他是腻歪。瞧他眉清目朗,哪有腻歪眉头上揪着的那个大疙瘩?再看他这张脸多活分,整天挂着笑,腻歪那脸——总像别人欠他五吊八吊钱。

怎么看,他都不是腻歪;可怎么想,他都和腻歪连着一点什么。

于是小混混们想出一些坏招,打算探个究竟。陈六知道了,就把炒糖栗子的炉子搬到杨家瓷器店的对面。还放出话来:“谁敢欺侮人家老实人,叫我看看。”

这一来便相安无事了。

一天,一个小混混与陈六扯闲话时说道:“我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腻歪。只想知道有的人为嘛好好的总腻歪呢?”

陈六明白这小混混套他的话,他笑道:“那你这就不明白了,人的腻歪都是不愁日子不愁钱——闲出来的。穷了犯愁,富了才会腻歪。”

(摘编自自冯骥才《俗世奇人》)

文本二: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摘编自冯骥才《俗世奇人·序》)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三段塑造腻歪这个人物形象时用到了肖像描写、细节描写,同时这三段在结构上设置了悬念,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人们猜测杨光正是腻歪,是因为二者有很多联系,比如:两家都专卖景德镇的青花瓷,且瓷器都受到紫竹林洋人的青睐等。

C.陈六是小说的线索人物,靠劳动谋生,有一种敢说敢做、仗义安良的侠义之气,在小说中起到了推进情节发展作用。

D.“解不开、撂不下、摆不平的事”,语言短小精粹,节奏感强,一气呵成,类似相声的“贯口”,文中多处用到此类语句。

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郭沫若说:“社会向文学提供素材,文学向社会提供规范。”冯骥才的`《腻歪》就是从民间听来,通过文学加工成为了经典。

B.冯骥才的《俗世奇人》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都是短篇小说集,写的都是市井传闻的小人物,讲的都是奇闻异事。

C.小说发生的地点是解放前的天津卫,主要通过人物带有浓重天津味儿的语言来体现,比如:“为嘛烧他家”“他腻歪个嘛”。

D.小说对杨光正是不是腻歪这个人,采取了模糊化处理,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与小说《边城》的结尾异曲同工。

8.人们为什么不理解腻歪的“腻歪”性格?他的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上一篇:乡镇发展的调研报告下一篇:赣州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