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后政府机构改革(8篇)
1.十八大后政府机构改革 篇一
学习十 八 大 精 神 的
心
得
体
会
张 鹏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学习党的十八大心得体会
十八大的报告精辟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把它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
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使人振奋,备受鼓舞。
在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做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高屋建瓴地为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小康社会建设指明了方向,号召全党、全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的召开必将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作为渭城区住建局的一员,一名城建工作者,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将报告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要以胡总书记四个一定要为指导,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十八大献上一份厚礼。以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为指针,统一思想认识,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事,顾全大局,妥善处理好各种矛盾、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日常工作中,要深入落实十八大报告精神,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认真领会报告中有关国民经济发展的精神。
十八大报告为我们全党、全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是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内,我们的实际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在今后的工作中,必将以十八大报告精神为指导,坚持“同生共赢”的经营理念,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同时,认真防范金融风险,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张 鹏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六日
2.十八大后政府机构改革 篇二
1843年9月2日, 苏格兰制造商詹姆士·威尔逊创办了著名杂志《经济学人》, 每周六刊发, 以独立立场、专业化、鲜明尖锐的观点、高品质闻名于世。
《大英百科全书》网络版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Online) 的“The Economist (British Journal) ”这样写到:《经济学人》是一本“由伦敦发行的, 刊登新闻和意见的周刊杂志, 被大家认可为同类杂志中最优秀之一。它刊登了大量的新闻报道, 特别是国际和政治方向与世界经济的预估。它崇尚理性和自由, 杂志中的所有文章, 除非特别的报道之外, 都没有署名 (也没有报头) , 由此它呈现了某种程度的一致性。” (1)
每一期的杂志页数在70页到80页之间, 主要分为18个大板块, 分别:一周要闻、领袖、读者来信、简闻、亚洲、中国、美国、美洲、中东和非洲、欧洲、英国、国际、商业、法国和经济、科学技术、书与艺术、金融预测、讣文。
在新媒体时代, 互联网媒体带来了信息爆炸, 甚至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 传统的纸质媒体遭受重创。然而, 就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 过去10年, 《经济学人》的发行量, 每年都以7%到9%的速度上升。不仅如此, 杂志100余万的发行量, 有80%在英国本土之外。
从杂志的板块可以看出, 尽管杂志身处伦敦, 但是它关注的范围远不止于此, 从美国大选到非洲某国政变, 《经济学人》关注的是世界性的主题, 囊括了几乎全球所有重要的甚至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信息。
本文主要应用内容分析法以及具体个案研究法来对经济学人中国专栏进行分析。内容分析法, 贝雷尔森提出的内容分析法定论是目前比较通用的, 他说:“内容分析法是一类对显性传播内容进行系统客观、定量描述的研究的方法”。此论文通过内容分析, 研究自十八大以来即2012年11月8日至2014年12月31日近两年的《经济学人》杂志中“中国”专栏中的大部分原版报道, 由整体到局部的来分析把握。具体个案探究法, 在整体把握全局的前景下, 局部也不能忽视。本论文还将运用个案具体分析法, 宏观上加入微观, 来填补定量分析的空缺。因此在后文中会挑选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分析, 也会对政治、经济类进行专题分析。两方面取长补短。
二、样本选取
本文以英国的财经刊物《经济学人》作为研究对象, 选取十八大, 中国换届选举以来, 即自2012年11月8日到2014年12月31日为期两年左右的大部分报道中所有报道的英文原文, 共100期, 每周篇数不等, 共计262篇, 进行全面的统计分析, 深入分析这些文章所构建的符号形象。
三、政治内容分析
笔者将对这262篇报道的内容进行分析, 报道的内容涉及了三个方面, 政治、经济与社会, 而政治类报道所占比重是最高的, 本文将聚焦于政治报道, 通过数据统计, 具体文章分析来进行探究。
在2012年11月8日到2014年12月31日笔者所阅读的262篇报道中, 政治类报道共有130篇, 也就是占了总篇数的49.62%, 其中2012年11月8日起到2013年底共138篇, 政治类报道71篇, 占51%, 2014年报道124篇, 政治类报道59篇, 占47.58%。由于十八大在2012年底召开, 2013年正值新领导人上台执政, 政治类报道相比较2014年多一些, 但总体来说, 两年左右的政治内容都占总内容的近一半。
《经济学人》作为以“经济报道”闻名的杂志, 无论是正当中国换届选举, 亦或是平时, 中国的政治类报道篇幅都占首位, 可以看出, 外媒, 和精英阅读人群对中国的政治关注之大, 甚至远超于经济动态。
1. 内容领域统计
笔者将政治内容分为四个小板块, 分别是政党与政策、外交与军事、香港与西藏、民族与宗教。在政治报道总样本的130篇中, 政党与政策相关报道占了88篇, 占总样本的67.7%, 超过半数;外交与军事共有23篇, 占总样本的17.7%位居第二;香港与西藏作为单独版块的文章共有20篇, 占总样本的15.38%;而民族宗教的相关报道共4篇, 占3.08%, 虽然比重最小, 但重要篇幅以及报道力度仍彰显了它的重要性。
在政党与政策类报道中, 涉及到的主要的主题有:聚焦十八大换届后的新领导人, 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中国面临重要经济、司法制度、行政结构改革 (以经济改革为主) 、反腐行动、审查制度、薄熙来等重要领导人的审判;外交与军事主要涉及到的主题有: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中国与日本、韩国的关系、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及南海问题、新外交策略;香港与西藏相关报道的主要主题有:西藏达赖大喇嘛、香港占中;民族与宗教所涉及的主要主题有:新疆维吾尔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与管理问题。
2. 媒介视角下呈现的政治形象
媒介视角下所呈现的政治形象, 主要包括, 国家领袖形象, 政府形象, 和外交军事呈现的整体形象。形象可简要归纳为正面形象和负面形象。下文将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2.1领袖
由于笔者所选取的样本临界点是十八大, 恰临新一届领导人上台, 中国政治高层迎来换血, 新一届领导人, 以习近平主席与李克强总理为首的班底, 将为中国和世界带来怎样崭新的面貌, 无疑是中外共同关注的焦点。而在这为期两年多的报道中, 《经济学人》通过数篇聚焦领导人的集中报道, 从好奇到清晰, 以他们自身的视角, 为我们展现了外媒眼中新一届领导人的“第一印象”。
换届后至2013年的一年多中, 《经济学人》对习近平主席的描述都显得模棱两可, 也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媒介形象。在2012年11月17日的报道中, 习近平主席第一次以主角的身份出现在《经济学人》杂志中国专栏的首篇, 名为“Changing guard”即“监护人换班”的报道中。副标题为“China shuffles its leadership, putting a‘princeling’in command”即“中国领导人换届, ‘高干子弟’掌舵”。此外, 由于外媒缺乏对新任主席的了解, 只是基于出身高干家庭, 推测他应当比前任主席胡锦涛, 更具有魄力进行改革和对付一些统治家族。
但是一年多以后, 新主席的形象逐步清晰起来, 并在2014年的报道中, 被大篇幅的提及。
正面形象实例:在2014年的第一期《经济学人》名为“New flavour”的报道中关于新的主席风格, 提及到了新主席亲民的姿态, 并将其比作乾隆。更具有典型性代表的是2014年9月20日的中国栏报道, 作为封面报道, 《经济学人》杂志为新主席刻画了一个生动的形象, “他爱抚小牛, 捧住宝宝的脸颊, 踢足球。他在公共场合笑意昂扬。他自己撑伞, 不坐豪车, 自己拿着自己那碗饺子去餐桌吃饭, 盘着腿坐在农民的小屋。他迷人的妻子陪他出席国际事务, 在世界领导人中间显得又高又自信。 (2) 在2014年4月12日期刊的反腐报道“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力量网络有时候看起来牢不可破, 这一次, 习先生想要证明并非如此”。 (3)
负面形象实例:在2014年2月15日关于学术报道新闻中, 撰稿者引用了经济学教授夏叶良的话。 (4) (5)
总结:通过聚焦政党领袖主席, 我们可以看出, 媒介所呈现的新一届的领袖形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从正面形象看来, 新一届的领导人呈现出不同以往的自信。新一届领导人, 以习近平主席为首, 在国内和国外的大小事物处理上展现出了不同于往届的笃定。同时亲民, 新一届领导人展现出亲近民众的姿态, 主席时常微笑亲力亲为, 勤俭不铺张, 拥有“习大大”的昵称, 总理是个踏实的实干家。并且, 大力改革反腐的形象也给外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清除党内毒瘤, 持久且高效, 展现出了光彩的一面。除了正面形象之外, 负面形象有专制。除此之外, 意识形态控制也是频率极高的, 领导人加紧审查制度, 扩大意识形态渗透的形象也如影随形。
2.2政府
十八大后, 新一届政府上台, 无疑引来了诸多的关注、猜疑和期待。《经济学人》中国专栏中关于政府的报道同样呈现了正负两极的形象。
新一届政府上台后, 在正面形象的报道中, 提到频率最高的是“改革”二字, 包括经济改革、司法制度改革、民生政策改革等等, 在《分裂的房子》关于房产税改革的文章中提到, “即改革的范围之广令人震惊” (6) , 文中提到了中央出台了35个目标, 包括修正不平等现状等改革措施;《“把我变超大”》的报道中, 提及政府部门改革, 合并部门;《没有寺庙的僧人》的报道中提到“计划生育”政策的改革等。紧跟其后的是反腐话题, 《灭火吧, 王队长!》中, 提及王岐山带领反腐队伍, 并受益于他自己没有孩子可以更好的打击腐败, 《“派对时间”少了》文中提到, “这场行动自一年前由习先生主持开展, 并且令人惊讶的广泛而持久, 如今踏入第二年还如第一年一般强度” (7) ;信息更加透明化也出现在了新一届政府的关键词列表中, 《新的恐惧》, 即“目前为止, 政府的反应和透明程度比2003年高出许多, 莱瑞先生说, WHO非常满意这样目前信息共享的程度。” (8) 而在正面形象的报道中, 虽然次数不多, 也反复两次提到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有所改善, 政府开始听取人民的意见, 在《用力踩刹车》的报道中, 提到由于群众的抗议, 政府将“黄灯不踩刹车处罚等同于闯红灯”的条例, 改为“接受教育”。
负面形象中关于妨碍言论自由, 主要是关于网络微博的审查制度, 与以香港为主要阵营的新闻自由的诉求的相关报道, 在《从微博到微信》中, 文中写到即“2013年年底, 一个宣传官员说权威部门已经成功“清理”了网络。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已经放弃了他们的微博账号。有一个称现在微博已经成了植物人状态” (9) , 在《袭击新闻人》中, 引用民报记者的话, 即“一个民报记者说, 他带领他们抵抗那只想要干涉新闻室的隐形的手”。而关于民主改革的议题, 在《爱习主席的所有人, 都说好》 (10) , “公报好意地提及了民主十二次, 但是议会监票员很久以前就学会了某些数字最好忽视为好。” (11)
中国政府的中立形象主要表现在外交和军事方面。在国家建立经济交往, 加大经济联系;与此同时, 积极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 承担更多的国际义务, 例如向联合国维和队增派士兵, 担当调停人, 组织会议等。
总结:政府形象在2012.11-2014年的报道中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在新的领导人上台后, 注入新鲜血液的政府, 一方面出现了全新的趋势和优点, 另一方面在部分旧的固有的缺陷上反而变本加厉。具体表现为, “新政府”不同以往的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在经济、司法、民生上都卓有建树, 唯独在民主政治制度改革上犹豫不前;政府积极打击腐败官员和陋习, 涉及范围广且出乎意料的持久;在信息透明化、改善强权强制的人民政府关系上出现了好的契机的情况下, 领导人开始公开表示要尊重人权, 但又在网络上进一步加紧监管审查, 逮捕公共知识分子和反派, 妨碍新闻自由, 对少数名族的严控监管和压制, 加强了意识形态的控制和宣传, 又展现了一种倒退。
3. 新变化
笔者将材料的时间定位在十八大, 就是因为十八大会议是一次重要的节点, 所谓“辞旧迎新”。新的领袖, 新的领导班底, 必然带来新的气象。同样的, 在外国媒介下所呈现出的媒介形象, 也必然会出现不一样的地方。笔者将比较十八大前一年和后一年, 与换届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报道, 展现值得关注的新变化, 新突破, 并通过对比, 揭露出不曾改变的“负面形象”, 希望可以依次带来新的启示和认识。
在先前学者研究的2012年1月28日到2013年1月26日《经济学人》中国专栏的文章中, 做出了以下统计:“统计得出在政治领域全部70篇的报道中, 正面报道有0篇, 中立报道有5篇, 负面报道有12篇, 偏见报道有52篇。” (12) 尽管每个人衡量的标准都会略有差异, 但是从丰雪的研究报告来看, 在这一年 (主要是18大召开之前) 的报道中, 中国的政治的正面形象是不存在的, 反而充斥着大量的负面和偏见报道。而从上文我们所举出的具体实例来看, 在换届之后, 《经济学人》确实对中国做出了一些正面形象的报道,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 政党与政府确实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尝试, 并且引起了外国媒体的注意。
而笔者样本中2013至2014年, 即换届后的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报道中, 也出现了两个比较显著的变化。1.地方政府自2014年开始以相对独立的形象出现在报道中, 而在2013年中国政府总是以整体形象存在的。 (在2014年33篇政党与政策报道中, 地方政府专题报道达到5篇之多) 2.2013年经济学人以关注西藏为主, 而2014年14篇香港与西藏的报道中, 香港占到了13篇。
当然, 有改变的, 也一定有不曾改变的。不曾改变的主要集中在负面形象的“专制”与“人权”专题上。
四、外媒对中国政治媒介形象建构存在的意识形态化问题
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 《经济学人》在个别报道中存在着将事件有意无意“关键词”化的现象。在西方对中国的关键词中, 其中频率最高, 最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是“专制恐怖”与“打压宗教”, 而撰稿者在个别文章中, 通过话语的组合, 传达出了超出事件本身意义, 或者偏离焦点的带有偏见性的文章, 给中国政治形象带来了很大的不合理的负面影响。
如在2014年8月30日的《禁止狂热信徒的区域》文章中, 讲述了基于轰动一时的5·28招远麦当劳杀人事件的犯人被判死刑展开的讨论。招远麦当劳杀人案指的是在2014年5月28日山东省招远市的麦当劳餐厅里, 一名无辜的女子因不肯给予陌生人电话号码, 被口中叫嚷着“恶魔, 永世不得超生”的两男四女活活殴打致死的一宗残酷的案件。这件事件前后也被大量国内媒体报道, 视角分别有围观群众为何不救助, 麦当劳有维护顾客生命安全的义务, 谋杀者的心态和所属宗教属性等, 然而《经济学人》这篇咬着事件尾巴出现的报道, 却以即“一场麦当劳谋杀案给了共产党一个攻击旧敌人的借口” (13) , 作为副标题。通篇文章不但未提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凶徒残酷行径的恶劣影响, 反而一味地为“宗教自由”辩护, 攻击共产党将“狂热宗教”赶尽杀绝。在这里, 笔者并不是不赞同外媒的宗教必须自由、宗教组织也必须自由的观点, 只是在报道一宗影响范围很广、行径反社会反人类的“暴力谋杀”事件时, 套入西方意识形态中所熟悉且得心应手的“框架”中, 来“塑造”中国政府的负面形象是欠妥的。
五、原因分析
在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中, 外国媒体常常带有制度优越感和种族优越感来刻意贬低或者抹黑中国的形象, 在这里必须客观地说, 《经济学人》作为一本精英杂志, 在大部分文章中都采取了中立客观的态度, 并且也将中国正面进步的形象表现了出来, 而产生个别“误解”情况的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是基于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
西方对中国国情, 尤其是政治, 雾里看花由来已久, 早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 “优越的西方民主制度的代表”美国, 曾先后派赫尔利将军与马歇尔来到中国, 担任共产党和国民党的“调解员”, 试图帮助中国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多党制国家, 却都铩羽而归, 灰溜溜地回了美国。并且, 马歇尔调解时一度认为进展顺利, 觉得双方既然都妥协了, 达成一致了, 应该板上钉钉了, 怎么还会出差错呢?事实上, 到头来, 西方的这些“民主政治家”也没搞懂中国政治的“浑水”到底是什么?
正是因为西方国家与中国国情有着较大的区别, 文化渊源又不同, 不了解, 不理解, 才往往导致把复杂的问题和境况“简单化”、“模式化”, 才出现了“简单粗暴”的标签式框架, 例如“专制独裁恐怖”等。于是, 在陌生的前提下, 经验先于判断, 撰写时就会出现将中国的新闻事件, 变成他们想法的活生生的证据。
再者, 西方和中国文化上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是“宗教信仰”问题。虽然西方将“儒教”称为中国的宗教, 也许儒教确实在行为处事上对中国人存在着一些指引, 它的世俗化核心也建构了整个中国文化框架, 但是, 中国众所周知是一个无信仰的国家, 儒教并不能确切的称为中国的“宗教”。于是, 无信仰和有信仰常常会产生鸿沟, 无法互相理解, 无信仰的会低估宗教的重要性, 有信仰的又往往会高估宗教在无宗教国家的地位和产生的影响。
3.吴敬琏:十八大后中国怎样改革 篇三
全面深化改革决策的历史背景
在十八大前将近十年的时间,对于中国应该怎么往前走有着很激烈的讨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十八大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
从上世纪后期开始,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一种好事和坏事都十分突出的“两头冒尖”现象。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启动了新一轮经济改革。1993年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50条”)的行动纲领。从1994年开始一直延续到21世纪初,按照这个行动纲领展开的全面的经济改革,使中国能够在20世纪末期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起来。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促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首先,改革解放了民间创新和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过去农民搞一点自留地被叫做“资本主义尾巴”、“跑单帮”,做点小买卖叫做“投机倒把”,哪有什么创新才能发挥的余地呢?改革以后逐步地把束缚解开了。现在中国有3000多万家民营企业。这是多么大的创造力量!
其次,市场化打破了城乡隔绝的旧格局,使原来低效利用的生产资料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土地和劳动,这两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旧体制下是禁止自由流动的。市场化改革把这种束缚解除了,就有大量的原来低效利用的农用土地和荒地成为城市住房用地和工商业用地,效率就大大提高了。新增城市土地面积比爱尔兰的全部国土面积还大。转移到城市非农产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两亿多人,生产效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上面这些因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增添了极大的动力,使我们能够保持30多年年均近10%的经济增长,使得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的经济体。此外,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上也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改革开放的推进,使得我们朝向实现好几代中国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中国的梦想前进了一大步。
不过这只是中国故事的一个部分,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个部分。这就是中国改革在进入所谓“深水区”以后,在21世纪初期出现了放缓的现象,特别是在与政府和国有经济相关的领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2003年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要求通过改革来消除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这表明,改革尚未成功,不完善的体制要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去完善。
总之,存在“两头冒尖”现象的根源在于:一方面,经济改革取得了很大进展,市场开始在一些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作用,因此生产力获得了大解放;另一方面,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还没有完全实现,旧的命令经济体制的遗产还大量存在,政府和国有经济对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强力干预和管控,妨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体制缺陷的存在,导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两个突出的问题。第一,由于“体制性障碍”,使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增长到集约增长的转型变得步履维艰。导致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等问题变得日益严重,这不但使增长难于持续,而且有可能引发社会危机。第二,国家权力对经济活动干预和控制的加强,使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得以强化,贫富差距拉大。
这种双重体制有两种可能的发展前途:一种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和民主化改革,消除旧体制的遗产,建立一个在法治基础上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另一种则是强化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控,在强势政府的主导下用海量投资支持GDP的高速增长。这种做法尽管从中长期看成本很高且不可持续,但在短时期的确造成了能够振兴中国的假象,得到一些人的唱和,并被一些人曲解吹捧为值得全世界仿效的“中国模式”。尤其是2008年发生全球金融危机后,有的发达国家政府对一些可能引起系统性危机的企业采取了暂时收归国有的办法,防止引起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这本来是经济稳定以后就会退出的临时性做法,但一些人却借机宣传:连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像美国都开始学“中国模式”了!
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意义重大
十八大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因为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前面对的诸多社会矛盾。
到2010年前后,这种国家主义的思潮在某些场合变得相当强势。于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人们原来以为早已解决的问题重新被提出。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如果仔细观察中国社会,我们会发现2011年这一年社会思潮发生了一些戏剧性的变化。最关键的是真理愈辩愈明。随着靠强势政府、海量投资驱动发展的政策所造成的后果逐渐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推进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这样,在2011年以后推进改革的呼声日渐高涨,出现了官民之间形成新的改革共识的可能性。
在这种条件下召开的十八大,对“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做出了正确的回答,这就是要继续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十八大闭幕以后,对于其意义,主流传媒有各种解读。但我觉得重要的是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在经济改革方面,十八大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关键在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便“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改革方面,十八大重申了十五大、十六大和十七大的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显然,只有全面推进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法治化、民主化的政治改革,才能解决当前面对的诸多社会矛盾。
改革怎样全面深化
nlc202309011710
宣布决心全面深化改革只是重启改革的第一步。问题还在于解决“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并且落实到制度的实际变革上。
十八大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能不能落实,是决定中国的命运和未来的大事。怎样落实十八大的决定?根据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轮改革的经验来看,推进系统性改革要做三件事。第一,确定目标。80年代的时候叫做确定目标模式,现在的说法叫做“顶层设计”。第二,根据改革目标制定重点改革方案和改革的总体规划。第三,冲破阻力,克服障碍,把各项改革落到实处。
十八大已经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目标,就是建立能够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
现在的任务,是走出第二步:制定全面改革的总体规划。去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在今年“明确提出改革的总体方案、路线图和时间表”。
目前对于改革是不是要做总体规划,还是有不同意见的。例如有人认为,还是中国改革初期“摸着石头过河”的老办法最有效,不要由上面来规定,放手让下面去做就行了。关于体制改革能不能设计、要不要设计的问题,上世纪80年代就曾经有过争论。当时的一种说法是,改革跟过去国内革命战争一样,要点是发挥地方和群众的创造性,叫做“草鞋无样,边打边像”。但问题是,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非常巨大、复杂且十分精巧的系统,不可能“边设计边施工”,必须要有一个框架性的设计,否则各个子系统之间无法互联对接和协同互动。
需要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各基层、各单位在设计的时候往往从自己的工作方便和本位的利益方面去考虑,如果分头设计,最终很难形成一个能够良性互动的体系。所以需要一个超脱于局部利益的高层权威机构,在基层的创新的支持之下进行由上到下的规划,并监督这个规划的执行。
还有一种疑虑,是担心这种从上到下的改革设计,是否会抑制从下到上的创新。我想这种疑问应当引起充分注意。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这两件事应当结合起来进行。中央直接掌握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必须充分倾听民众的改革诉求和改革创意,也要从地方政府的主动探索中得到启发和取得经验。比如上海为克服营业税重复征收的问题而进行的营业税改增值税(“营改增”)改革,在上海试点后不久就得到许多城市的响应和中央财税部门的支持,在更大范围推广开来。还有从广东开始的民间组织无主管登记、简化工商登记、清理行政审批等改革,也是基层创新纳入全国性规划的范例。
总体方案的设计
总体方案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进行:根据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需要改革的项目,按照体制的领域列出改革的清单,以及制定“最小一揽子”配套改革方案。
根据过去改革的经验,制定系统改革的总体规划需要进行以下工作:
第一步,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找出造成这些问题的体制性原因,列出需要改革的项目。第二步,按照体制的领域,列出各个体制领域,如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的改革项目清单。第三步,梳理这个改革总清单,从中挑选出最为关键、彼此间关系又十分密切的一组改革项目,形成一个“最小一揽子”的配套改革方案。
关于问题导向的研究,这里我可以举几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如何遏制腐败。
腐败的蔓延会造成“亡党亡国”的严重后果,已经提出了很久,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我们首先要问,造成腐败猖獗的体制上的原因是什么?只有铲除体制原因才能够釜底抽薪,否则哪怕实行朱元璋式的严刑峻法,恐怕也只能是扬汤止沸,收效甚微。其实早在1988年学术界已得出结论,根本的问题是在双重体制下,由于行政权力广泛地介入微观经济活动,存在着庞大的寻租活动的制度基础。如果想要遏制腐败,首先要从各个方面推进市场化的改革,削减政府干预经济和配置资源的权力,把这个制度基础铲除掉。
第二个例子,如何缩小收入差别。
贫富差别扩大是当前另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我的观察,我们过去对收入差别问题的认识有一个基本问题,即就分配谈分配。贫富差别扩大认为是分配出了问题,首先用行政指令规定低收入职工的工资,然后用再分配的手段增加弱势群体的福利。但这种就分配谈分配的办法不但有副作用,而且不可持续。
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分配的结构首先是由于生产的结构决定的。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是靠投资驱动的,我国投资率已经高达40%多,这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由于资本对劳动的比率不断提高,结果一定是资本收入(主要是政府和企业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劳动收入(包括专业劳动者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劳动收入的比重怎么才能提高呢?最根本的途径是使大量的“农民工”成为有知识、有技术的劳动者,专业人员有更多发挥才能的机会。这样,他们在创造更大的附加价值的同时,收入也能够得到提高。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更好地完成提供义务教育、职业培训等公共服务,培育良好的创新环境,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这就涉及到政府职能转变、财政体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解决了这些基础性的问题,再辅之以再分配的措施,劳动者收入过低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才有望得到解决。
第三个例子,如何实现“新型城镇化”。
产业和人口向城市聚集能够产生巨大的效益,因此城市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但由于土地产权制度、政府职能错位、等级制的城市体制等体制性缺陷,政府主导的城市化造成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它的建设成本太高。城市化的实质是人的城市化,因而正是人的集聚才产生了城市化的效益。但在我国,土地城市化比人口城市化的速度要高好几倍。城市建设投入很大,城市化的效益却出不来。另外一个问题是建成的城市的营运效率太差。用“摊大饼”的方式极力扩大城市规模,导致城市居民的生活半径太大,交通拥堵,空气污染严重。必须通过改革解决目前存在的种种体制性缺陷,否则不管中央怎样号召进行“新型城镇化”,各地正在加速的还是老一套的旧型城镇化。
像这样,从一个一个问题人手来寻找应当进行改革的项目,不仅是领导部门的事情,其实所有的公民都可以、也有责任参加有关问题的研讨。
nlc202309011710
对于“最小一揽子改革”,我个人的设想是:一个核心目标,四方面配套改革。这个核心目标应当是建立和完善竞争性的市场体系,而四项配套改革则包括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国有经济改革的正确定位和国有企业的公司化改革。
为实施总体改革做好准备
除了做好总体方案、路线图的设计外,还有两项准备工作特别值得注意:
一项是美国经济学家诺顿发表在《比较》辑刊上的文章提出的建议。他建议今年进行一些大众关心、能够很快启动,成效又具有可观察性的改革项目,以便为改革聚集人气。我认为他的建议值得采纳。因为一方面,深化改革必然涉及原有利益格局的调整,而某些能够利用原有制度漏洞,靠权力发财致富的特殊既得利益者也会阻碍改革的推进。没有大众的支持就不可能打破障碍,推进改革。另一方面,目前百姓对一些政府政策的信任不高,甚至有一种逆反心理,所以聚集人气很重要。最近出台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就属于这一类型的先期改革。现在有些媒体把注意的重点集中在大部制、小部制的问题上,在我看来,这并不是问题的重点。问题的重点是李克强总理讲的“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交给社会”。这次国务院机构和职能转变改革的一些措施,像清理审批项目、民间组织无主管登记就相当不错,都是很重要、能够得到社会欢迎的改革。
同时,要注意创造和维护较为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使得系统化的改革能够顺利出台。1985年中央制定第七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吸收了世界顶尖的经济学家、金融家提出的意见,指出在改革的“初战阶段”,要注意使经济建设的安排,有利于为改革创造一个适宜的宏观经济环境,使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比较协调,不要急着上速度、上项目,一下子把总需求搞得过大,经济环境变得很紧,造成改革出台有很大的风险。这个意见对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在我看来,依靠强势政府、海量投资保持高速增长的做法早已走到了尽头。投入增长得很多,保增长的成效却愈来愈差。早在爆发全球金融危机前的2007年,中国经济已进入降速的下行通道。2009年靠4万亿元投资和1O万亿元贷款把GDP增长率拉升到8%以上,只维持了一年就再度下降。去年5月以后各地大上城建项目和“造城运动”,GDP增长速度在第四季度提高了0.9个百分点,到今年一季度又重新下降。但为此投入的资金却大量增加。开始的时候没有在银行信贷上表现出来,而是在银行的表外业务、影子银行、城投债的发行等社会融资增长上表现出来,使资产负债表中的杠杆率(负债率)不断攀升。到今年第一季度,这种信用扩张似乎已经传导到货币流通量上了。我担心,如果出现宏观经济环境恶化的情况,会给系统性改革带来困难。
设计好总体方案固然不易,实施总体方案更是一场硬仗。全面深化改革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障碍。我们必须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来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把改革推向前进。这关系到所有中国人的根本利益。所以我们大家要支持和推动具有改革理念和追求的领导者把改革进行下去,并取得成功。
(据《解放日报》)
4.十八大后我国的反腐形势 篇四
十八大后,我国进入大力反腐模式。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相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直强调不论是谁,不论职务有多高,只要搞腐败就坚决查处,绝不手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中央对***、刘志军等人问题的查处就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坚强决心和鲜明态度。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再次明确指出,坚持反腐败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促进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再次向全党同志发出了“将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的号角。
列宁曾经说过: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作为拥有8200多万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毫无争辩地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执政党,世界上任何力量都不会摧垮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告诉人们,假如执政党对党内腐败现象放松警惕,任其泛滥,那么黄炎培先生所担心的“兴亡周期律”,邓小平同志所担心的“变质”,党章中一再警醒的“生死存亡”,中央领导同志多次警告的“人亡政息”,恐怕也就为时不远了。因此,惟有重拳惩治腐败,深入推进反腐败的制度建设,处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中国才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所肩负的历史重托,是实现我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
令人颇感欣慰和期待的是,在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召开前夕,十七届中央纪委八次全会,在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大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和成效的同时,特别提醒全党同志: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
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对反腐倡廉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其中,“紧紧围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着力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深入推进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解决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内容的反腐败斗争主要任务,顺应历史潮流,也是民心所向。
“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是郑重承诺,更是神圣使命。全党同志、全体干部,都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坚决,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坚持反腐倡廉常抓不懈、拒腐防变警钟长鸣,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主动回应人民关切,坚决维护人民利益,我党将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5.十八大后中国全球战略三大新走向 篇五
(世界新格局变化与中国崛起战略之一)前 言 综 述
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进程中又一里程碑十八大胜利闭幕了,中国又迎来了新的发展和腾飞的重大机遇期,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定能不负重望,承前启后率领全国人民迈向中华民族复兴、国家和平崛起的康庄大道,成就并展示出中华五千年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发展奇迹,2012年11月29日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同时习近平又强调,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笔者认为:我们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优秀文明,有二岸四地的近十五亿中华儿女的团结奋进,必将实现宏伟蓝图,实现美好幸福的小康生活,沉睡五千年的中华巨龙从此觉醒?舞起双翼,挥动巨爪,昂起头!挺起胸,一飞九天!
纵观世界格局的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横看亚太及中国周边地缘局势,中国的和平崛起不是一厢情愿的甜梦,我们面临着空前未有的困阻和挑战,要构筑和谐社会更需要良好的国际环境,目前我们面临世界多元化形势的变异动荡,南海和东海,东南亚、东北亚暴露出的乱象,给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全局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危机性挑战!那么世界格局变化会有哪些趋势化异动方向,三十年后世界格局伴随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会出现几种多元多极化模式,中国全球战略面临今后五十年发展中,挑战和机遇并存,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同在的多元化局面,需适时做出前瞻性和方向性国际战略选择。
笔者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化的多极化因素自2009年己开始,随着美国重返亚太的号角吹响,西方世界和东方世界的格局便开始了动荡分化,美国战略势力收缩重点转向太平洋后,大西洋方向便随后出现了异动趋向,由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冷战战略布局,挑衅和造成西太平洋东北亚地区和南太平洋东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环中国周边到处都弥漫着冷战的气氛,使原本和平的亚洲,从东亚到西亚再到东南亚陷入了动荡之中,这一乱象促使了中国和俄罗斯为了共同的战略目标和战略利益更加趋向同盟化,亚欧中间结合部地区由于美国介入挤压中俄在本地区的战略空间,地区各国因利益需求,突现各方势力的重组诉求,亚太局势随势力再平衡的趋向出现逆美国的战略方向而动,一场世界经济各方势力较量后的必然产物,经贸格局和财富流向的大换手和重新洗牌便顺势展开,最终导致世界格局在未来五十年间将三分天下,三大势力分化与分解(美国、中俄、欧盟),动荡与重合,最终出现三极分化,三足鼎立的世界新格局,由于以中俄两国联合了亚欧两洲的中间新生势力结合成了大板块,促使了美国和欧盟间的紧密联链条的断裂,由一极变为两极,尤其是欧元、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和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的确立,世界则完成了三极变化,中国能否主导性促使并实现以上演变,是国家全球战略的聚焦点和规划基础,也是衡量能否完成民族复兴和国家和平崛起的标志。十八大后更迫切需要我们用超智慧构筑国家多层面全球大战略,才能适时度势地驾驭世界发展趋势,把握21世界中国推动世界和平大业的担当重任,需要我们立足于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战略,着眼于国家国防安全保障战略,创新国际外交政治的担当战略!确定经济南联西进创建欧亚自由经贸区的固态发展战略,又确立国防安全的北联、南和静态战略,夯实国际外交舞台上的新型大国动态战略,构成经济板块战略、国防安全固态战略、国际政治外交动态战略的三维互补型的国家全球大战略,灵活恰当地处理国际双边和多边关系,制衡世界局势多极趋向的不平衡性,扼制亚太地区因美国重返亚太挑拨并操纵日本、菲律宾所造成的周边地缘安全动荡局势,发挥地区大国的优势,先稳定亚洲和谐周边政治生态环境尔后制衡世界多极化趋向造成的失衡,首先创造出百年世界和平稳定局面,才使我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可靠的时间保障。树立我国国际上大国地位和对称的国际态势,扭转当前外交怯懦和中庸之道,改变当前一些小国家把我们的谦让当软弱,不把中国放在眼里(如南海争端东海争端)前口吃肉,翻脸捣乱的局面,要实现中国国际战略的发展目标,当务之急,在于从国家大战略上要创新转变,敢于破除旧框框,改变旧习惯,构思新战略,成功之道莫过于此,大千世界适者生存,应时而变切忌僵化守旧,笔者以国际战略形势的趋向化发展,综合我国面临的国际战略的诸要素,从外延和内涵上透析出21世纪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华崛起的战略道路,须审时度势地进行战略轨迹化导向,本人规划认为十八大后,从国家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大业进程中,必须规划和实现有利于我国崛起和发展的全球大战略,用大战略的倾天之力,创造出我国和平崛起和谐发展的时空和时间,成功构筑我国发展的绿色周边环境和政治生态,十八大后我们国家的国际大战略的聚焦和着眼点便有以下三大战略走向汇入视野:
第一大走向:用多维复合战略促欧亚经贸板块一统
在21世纪中国崛起之路上,注定是面临诸多困难和曲折,挑战和机遇,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之路注定是饱经风霜充满荆棘和凹凸,但历史的车轮和世代的机遇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住的,我们十八大后国际道路的选择走向直接决定中国的崛起的成功,也是能否实现和平发展的前提,笔者分析了亚洲局势,得出了实现中国崛起的结论,那就是中国要实现崛起和复兴,必须要先崛起后成为世界的新兴第三极势力,要崛起于世界发展格局,必先崛起并带动亚洲!而主导于亚太必须用联合的力量共同崛起于亚欧之间,就是说中国的崛起是亚洲崛起是伴随欧洲美国分化后形成第一和第二极,世界便在中国主导的新兴第三极势力的共同催化下三分天下。
1.亚洲的乱环境中体现中国的软实力
亚洲局势的不确定性,使得我们的周边安全生态产生乱象由此阻障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全球战略的聚焦点应首先折射在亚洲安全防务上,我国周边的主要矛盾体都源于美国的亚太战略,美国政府奥巴马的重返亚洲绑架亚洲合围中国转嫁经济危机的三大亚太战略,是造成我国东、南两海**的主因,奥巴马政府用点穴术和拆翼法来挑战中国,点穴法即是利用南海岛屿争端挑拨同中国有争议的利益声索国,企图把南海变为国际化大通道,把南海问题国际多边化,支持并挑唆菲律宾当马前卒,占领黄岩岛,美国利用抨击中国南海和东海钓鱼岛这两个死穴,图谋搅乱东南亚和东北亚,折断中国的南北双翼,造成环中国周边二岛乱和三面围,同时用宽松美元和经贸扼制实现双向合围,这是十八大后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我们崛起之路的最大障碍,从战略高度瞻望我们的战略指向是以三点支撑法应对美国点穴法,环中国北、西、南三面连横法,应对美国南北折翼法。用欧亚经贸板块应对美国的经贸扼制,才能使中国显出张力和定力,突破美国的合围,实现并创出和平崛起的硬环境和软实力。
三点支撑法是以东北亚和东南亚和西亚为基础支点,东北亚以钓鱼岛为楔入点实施对日反击战略:首先坚决反对美国用所谓的日美安保条约来挑衅中国主义,煽阴风点鬼火,唆使日本挑起钓鱼岛争端,扰乱东北亚局势,丢掉一切不切实际的和平幻想,尽快用军事安全防务、外交手段连结俄、韩、朝结成百年和平条约,互不侵犯和干涉内政,从战略上孤立并锁住日本狼,击败其新军国主义梦想,在东南亚用双向软、硬实力(胡萝卜加大棒)分化瓦解法使东南亚诸国睦邻友好,以双边为基本原则共同开放开发南海,成立南海五大合作开发区,和者利益共享,使南海变成合作友好开放的南海。西亚是古代丝绸之路与西亚各国的友好和合作是连接欧亚自贸区的接合部和大通道,是中国的腹背之地,能否巩固和占领西亚及西延至中东波斯湾欧洲是中国西向战略胜负的关键,也是此文战略的中心点之一。所谓三面连横指的是连接欧亚大陆横贯地球中段的欧亚接合部北起俄罗斯(独联体)西亚诸国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及东南亚各国,首先是军事与安全防务间的合作,进而促成经贸自由贸易区,用军事安全防务结盟形成欧亚大陆经贸军事外交合作区用板块力量击碎美国岛链合围,用四面经贸破解美国的经济扼制,也是形成世界第三极势力的基础性战略构成。
亚洲是中国生存的母体,中国的兴衰影响到亚洲的兴衰,中国的崛起也是亚洲崛起,欧亚大陆的广阔和丰富的内涵使中国的崛起展示出巨大的延伸力,21世纪的中国大战略基调是欧亚大陆的板块形成,崛起了世界第三极势力,而第三极势力又促使世界的三分天下……。2.2015年建立中俄为中心的多维安全防务战略圈
中俄军事结盟是国家崛起和复兴的必由之路
当前中华民族面临的划时代的重大责任是复兴之梦,要实现复兴大业,必须要创造适合的硬实力和软性生态环境,认清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的,面对复兴道路上的困阻和障碍只要我们要顺势而为,所作的任何战略决策必须符合世界乃至我国国情的,灵活应变,才能适应潮流,放弃小利才能赢得大益,特别是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更面临美国实施合围战略,整个我国东部和南部海疆己成乱局,我们应辩证的审时度势地打破旧框框,形成21世纪新的战略思维,一切围绕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大业出发,我们要以大国心态去面对世界,也要用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去驾驭世界,世上只有永恒的利益,但永恒的利益是受各种条件制约具有暂时性,不确定性可变性。因此世上的永恒利益是可变性的利益,国家关系的篮子里唯独国家安全是不可改变的主题,更是每个国家一切利益汇集的首要中心点。要意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带动睦邻国及整个亚洲复兴所以一个欧亚板块的兴起便是中国崛起的平台。
所以当务之急是抓住这一主题,顺时而为,用五千年的智慧去创造亚洲睦邻间和谐,化解亚洲睦邻国现存的双边矛盾,把国防安全同盟放在首位,用战国时期六国联横结盟法,去破解美国利用亚太三条岛链和陆基军事合围,中俄是睦邻大国,有着共同的反法西斯合作历史,又面临亚太地区安全防务挑战,都走着民族复兴的道路,且有着优势互补的各自优势,两国间军事安全防务的强强联合可使亚洲欧洲趋于稳定和平,一个横跨亚欧大陆的巨大和平空间在十年内逐步形成,中俄间强大的综合军事势力所形成的凝聚力很快便外延扩张,独联体国家,友好国家印度巴基斯坦及东南亚西亚中间势力便靠拢到一起,形成平衡世界的第三极势力,创造出百年内地区和平框架,在这个安全防务架构下所产生的和平空间和良性生态环境也正是我们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大业所急需的,因此说中俄军事安全防务同盟是我们复兴大业的必由之路!
中俄军事结盟为2050年中美第三次握手创造战略条件
面对自2009年美国宣布移师东下布局亚太地区后,美国军事新霸权主义战略目标已确定。那就是绑架亚太、合围扼制中国,转嫁国内经济危机。
要重返亚太,控制并绑架亚太,首先是用亚太人打亚太人,扶植同盟和准同盟国以挑衅并扰乱中国周边为主,破坏中国和平发展,从军事上看,美国在亚太战略同盟板块自二战起结成了东北亚美日韩小北约,尔后又沿第二岛链澳大利亚菲律宾及准军事同盟,形成美国的亚太强大军事势力和国家军事结盟的支撑,是美国横行亚太及世界的军事基础和势力保证,美国高调增兵亚太,用海上三条岛链加陆基对中俄形成合围之势,中国和俄罗斯共同的战略利益是海洋战略,美国和日本及其盟国从战略意图看,在2020年前企图完成对中国和俄国的海上进封锁和合围的战略部署,造成中国四面受敌的态势,又剑锋指向俄罗斯,这一点己不言自明。因此从国家利益上我们两国有着共同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指向,这是两国军事结盟的基础,有四点战略特性:
一是及时的在当前两国战略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尽快结盟,避免今后因后普京时代,因国际局势变化而出现的俄罗斯军事战略转向,造成战略局势被动。二是中俄两国均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上举足轻重,从国际外交上联手可左右世界形势的走向,支撑世界和平局面,若结成军事同盟极大地消除睦邻国间因地缘相近自然造成的安全误解和防备心态两国节省大量地国防财力资源,可加强战略主攻方向的物质保障。三是军事结盟后共同防御来犯之敌,两国的军事合力可以相持相对于美国的军事势力,从而达到战争扼制力的相对平衡可有效地促进世界和平进程的到来。四是两国经贸发展有很强的互补性,俄方地大物博人少,而中国是俄方资源及土地的需求者,又有大量美元外储资金及人力资源优势通过双方建立军事结盟,又建立平等互惠的经贸往来可极大地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进步,一个时代永久友好的中俄结盟关系,是保障中俄双方和平发展和稳定亚太和平的基石。
五是实现亚洲各睦邻国的安全防务一体化,分北、西、南三步,逐步促成并联合陆地睦邻国结成共同防御侵略为主的军事同盟体,并同睦邻同盟国鉴定永久和平条约,共同组建地区安全防御部队,在南太平洋及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及东亚组建二到三只特混舰队及多处海军基地,在泛欧亚板块上建立空军及反导基地,多国军事力量合力,军事设施和信息共用共享,联合研发高科技军事装备及超级武器,可大量节省同睦邻国因戒备而配置的军力,节约军费支出,实现精兵强武,对付主要方向敌对势力,同时睦邻国相互支撑,互为倚托,增加了双边的互信,促进了友谊。可有效地截断美国四面围堵的海陆连接部,造成大陆对大洋的平衡局势,粉碎美国亚太合围战略,进而完成亚太势力的两极化平衡态势,使中美间的对抗力持平后达到相对平衡,为2050年中美第三次握手创造战略条件!
3.2020年用复合战略和谐欧亚生态环境 十八大后的中华民族复兴之梦,国家崛起战略是经济复合战略的态势,经贸战略的基本意图和方向己经明确:以中心向西亚欧洲重点实破,南北两翼双向挺进的大经贸战略,主要意图是伴随着中国化时代的西部大开发,以中、西部二十几个省份开发开放为中间主力,以国家主体经贸大军所形成的大国资源需求,以21世纪南、北、中三大新丝绸之路为大通道,挺进南亚西亚北亚,融合欧亚经贸突破南亚、西亚波斯湾中东地区的资源重地,尔后又以强大国家需求挺进大欧洲波及非洲大陆,形成完全的亚欧非经贸多边共赢,南翼沿东南亚、南亚印度阿拉海、红海沿非洲大陆突破地中海进军欧洲,北翼以俄罗斯、独联体进军欧洲,中间经贸大军沿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里海、里海直达欧洲腹地,三路经贸大军形成中间突破两翼并进之势,实现我国经贸的四面出击八方开花大战略。这就是民族复兴的三条发展之路,也是强国崛起之路!
为确保这一战略目标实施,须在2020年构筑一个欧亚大陆经贸圈,这个欧亚大陆经贸圈的建设是最终实现欧亚经贸一体化自由化的前奏曲,而在欧亚大陆东端建成这一广阔的经贸战略区,离不开中、俄、印三方的连动和主导,只有中俄印的共同合作和连手,尔后方可带动欧亚大陆睦邻国参与并联合,从而形成板块效应,2015前年是欧亚经济的复苏前期,俄罗斯和欧盟等国经贸发展对中国经济依赖度上升,三方共同面临经济复苏和金融发展战略的挑战,对中国崛起式发展形成极大的经济向心力,此时春雨正当时,应适时加固东南亚同中国的经贸一体化,变成外延式经贸催化剂,五大全砖国家联合互动效应,也将影响这一地区的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为实现亚欧和亚欧非经济战略大市场和固态贸易体,是中国和平崛起道路上的关键一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战略,实现这一战略目的须具备三大战略要素: 第一大战略:弥合性化解中印间的对峙和离心倾向,中印之间由于60多年前的边境冲突战争,至今仍在两国间存有分歧和隔阂,影响到两个地区大国正常的双边关系,甚至导致边境军事方面对峙,由于历史形成的复杂外部原因,使这两大人口睦邻大国间冷漠和互不信任持续发酵,存有极不稳定的异向和不确定性,笔者认为:中印间关系除双边努力求同存异地设法改善外,也取决于外部因果关系的催化作用,若中俄间率先建立军事结盟,地区睦邻强势天平会自然倾向中俄一面,印度处于亚洲邻国地位则失去为争小利而动干戈的动因,此时中国若向印度伸出和平友好橄榄枝,由于中俄结盟连动效应,加之俄、印关系的互动作用,可使中印对峙军事关系在求同存异基础上向友好方向的融合,使中印走到干戈入库,甚至缔约准军事结盟之路,结束60多年的对峙,走上和联合开发藏南及南亚大陆,打开南翼通往欧洲的黄金通道。这对改善亚洲及东南亚、南亚局势打开了一扇和平大门,将极大地促进中国南向发展环境,实现地区稳定和谐。第二大战略用软手法和硬实力应对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宜用和平方式解决为上策,南海五个利益相关国菲律宾、越南、印尼、文莱、马来西亚均为东盟成员国,南海现状的维护和双边解决领海争端是中国底线,也是制衡中国同东盟的多边关系,拒绝地域外国家势力介入南海的关键,南海争端历史久长问题复杂,牵一动百,易乱大局,解决南海问题主要用软手法和硬实力双向战略,对肆意破坏现状国家要孤立打击,对维护现状联合开发共赢国家用软手法,多用经济合作。主体矛盾是菲律宾和越南两国,对菲律宾的夺岛企图要坚决回击,而对越南则软硬两面兼施,迫使越南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2012年5月12日发表的[五策定南海]中战略观点认为: 第一策:一手软一手硬,枪打出头鸟菲律宾。
对美国而言菲律宾是一条狗,对中国而言菲律宾是一只鸡,南海问题中叫的最凶的是菲律宾,我们一定要先选择硬性军事手段扼制菲律宾,让菲律宾失去搅乱南海的先锋作用,用打狗震主警告美国。
一是南海执法常态化,执法舰船与无人飞机并举进入长年执法巡逻状态,实行实际管辖,用实际行动来保卫南海主权。对违法进入冒犯的寸土不让,坚决打击,若犯我领海便视为侵略,我们应用军舰巡逻,先警告二驱赶三击沉。二是停止与菲方所有经济合作,用经济制裁手段对付,不能让菲律宾用赚中国人的钱来打中国。
三是外交上孤立菲律宾,使菲律宾失道寡助。付出惨痛代价!逼其悬崖勒马。
四是在南沙尽快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在黄岩岛及我方岛屿修建大型的守备补给水泥人工岛城,建成不沉的航母进行实际管辖,让人民看到南海在行动!不能让南海在我们的麻木和空喊中哀鸣了!
五是继续释放善意若菲律宾能放弃前嫌,承认南海宣言及争议区域双边合作,双方合作条件是驱逐第三方参与。双边解决南海争端,否则宁可都不开发,也不能单边谋利,让伸手者付出惨痛代价!
第 二策,用经济和军事双向维持南海现状 谋求南海利益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友好协商在南海各个争议区,建立南海周边多个友好合作区(菲律宾除外)即中国印尼中国文莱、中国越南等南海周边权益国共同的以经济为先导互利共荣的友好合作区,凡南海周边国遵循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国家均可参与,管辖南海的双边国所有开发项目,南海周边国同中国双边问题由友好合作区协议解决,双边共同受益。让承认并实施双边开发的友好国家从中得到比其它解决方式得到更多的实惠和利益,让南海的经济利益问题用经济手段解决,决不能扩大到国际政治层面上去,与其让它贼抢夺不如自家兄弟分享。第三策:用利益共享联结南海相关国及东盟
抛售美债的一千亿美金或更多成立南海各个友好合作区的开发基金此项基金全部用在南海周边国同中国的经贸发展,大南海开发建设,双边国金融支持,大企业合作,让外汇真正用在发展亚洲和发展南海建设,增加同周边国的地缘友好合作,形成真实的战略合作伙伴和南海共同体,进而促进中国与东南亚诸国经济共同体一体化实现 第四策:用文合武卫战略联合越南
同志加兄弟的中越之间在南海问题上是兄弟与财产争执的关系,暂时不是敌对关系,越南知道没有中国经济强盛,也没有今天的越南,不能也不敢与中国老大哥为敌,斗则两伤,合则两利、只能友好相处共同繁荣。双方在妥善处理南海问题可协商以下几点:
1、经济合作:凡是己占我岛屿及海疆双方协议租赁、合作开发、己有的
投资作价回购,让利于越南,让越南在经济合作上有满足感,但条件是必须是中越合作,妥善解决越南与第三国所鉴的任何协议,回购合资或到期中止。
2.军事合作:建立中越全面军事同盟,组成联合海军舰队,国土共同防御并
共同打击来犯敌人,南海联合驻军,并可在越南金兰湾及其它地区设军事基地驻军。3,成立中越南海合作区,南海资源争议区内两国共同开发共同获利,一致对外。
4、中国从经济战略上支持越南发展建立共同经济区切实作到同志加兄弟。可修建中越高铁,共同划界联合开发南海争议区石油资源共同受益,5、鉴定永久和平友好协定,(双方人民议会批准)全方位放开两国合作及民间交流往来。第五策:用联合安全防务稳定南海
为确保南海周边国在南海的利益不受损害,中国海军可在印尼驻海军、和东南亚诸国结成同盟军(菲国除外)应对美菲同盟,中国可与越南和周边国在南海投资建设四个大型依托岛屿的人工岛城以防卫、补给、开发建设南海。中国自己可在南沙、中沙、西沙建立水泥钢构筑的大型多用途超级固定人工岛城八个(也可双边合作),可协商组建南海相关国组成的多国特种混成海军舰队,长驻越南金兰湾和印尼,南海常驻先进飞机200架,新成立的南太平洋联合特混舰队常态化在南海远洋值班保卫南海。主要是保卫南海各国利益,防御外来势力干扰和侵袭,不对第三国和侵犯别国权益,把南海变为一个永久和平友好繁荣之南海!第三大战略:中国和平崛起需挺起国际担当 中国的崛起是和平崛起战略指导,笔者认为有双重解读:一是我国在和平崛起和民族复兴道路上谋求地区和世界双赢模式,用和平友好的关系共同发展进步,拒绝冷战和敌对手段谋求单边利益,决不施行强国称霸和对外谋求霸权,和谐地区和谐世界共同进步。二是不称霸,不争霸不意味软弱可欺,任人摆布,对于地区间和地区外以任何手段和理由挑战我国主权,侮辱我国国格行径,阻障和扰乱我国和平发展和挑衅和侵略行为中国将毫不犹豫的予以回击和消灭!三是对国际舞台上单边多边场合所发生的一切正义和非正义斗争和战争,中国有责任和义务以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身份和地位进行应尽的国际担当!
在国际上军事与政治外交是国家对外的双韧剑,军事外交和国际政治外交战略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国际外交主要是平衡国家双边及多边关系,维护国家利益不受侵害,同时在国际上伸张正义,扶弱抑强,广结盟友,延伸和强化势力范围。军事外交是树立强国形象,巩固两国以安全防务为达预期目的的同盟关系,是两国间牢固关系的基石和保障,没有军事外交关系的保障作用的国家是孤立的,无助和可欺的,无数次的受害国的战争都发生在无军事结盟国,这便是铁证!
中国进入21世纪后在亚洲事务上,在处理任何与中国利益相关的双边关系时,一旦遇到重大事件或需追索自己利益时,要敢于在国际多边场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化不利为有利,变敌对为友好,疏理杂乱而成有序,原则性和灵活性运用需自如,从而树立我国在国际政坛上的形象和地位,但近年来观察,我们的国际外交原则性和灵活性不足,其原因是怕影响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国际外交上一直表现出一定怯弱性,不确定性,说明我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崛起和复兴大业不匹配,越是退怯越是被动,越是失去盟友,我们应建立相应的外交战略,旗帜鲜明,态度明确,杜绝语言官话、套话在多个国际场合贯用、通用,在国际多边场合充分地准确地表述我方观点,使国际上能更准确地理解和同情我方,我们在某些重大事件上支持和反对谁,立场要明,态度要正,该支持就支持,该反对决不含糊,彰显大国外交智慧,灵活性和原则性并重,担当和责任并用,树立影响我国在国际事务上同当事国的合作形象和赢得真心盟友。若实现以上战略部署,在至时中国和平崛起道路上的和平和谐空间及软硬环境可在2020年前看到成形。
第二大走向:中国败日抑美战略趋使亚太两极平衡 十八大后的中国亚太战略是崛起和复兴道路上的首要选择,也是我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亚太我们面临着美国的军事合围和日本复活军国主义的主要矛盾和挑衅,不能犯单纯主义和幻想症,不要被几十年的中美和中日关系迷住双眼,中美与中日关系是合围反合围,扼杀反扼杀,霸权反霸权是你死我活的军事安全防务斗争,也是美元强势霸权人民币的剥夺反剥夺,扼制反扼制,的经济战争,中国若是认清当前严峻形势采取灵活准确的反制战略,才能逼迫美国腾出亚太空间,从而给中国和平崛起和发展的机会和环境,要实现这一目标笔者认为有三大战略要素:
第一大战略:用多维立体战略打击美国亚太合围
一是美国自2008年金融海啸至今,国家债务高筑,达17万亿美元之多,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苦不堪言,但奥巴马政府依然旧貌不换新颜,继续用美元支撑庞大的冷战军事体系,为转嫁国内经济危机开动印钞机大印美钞,用宽松量化为幌子大肆冲击人民币欧元和其它世界货币,让全世界为美国金融危机买单,把世界金融推向危险的美元发射标的区,侵吞世界人民的财富,我们必须要尽快提升人民币国际结算率,用人民币结算和欧元及世界其它货币结算,抵冲因过度依赖美元结算的风险。二是规避美元债务风险,用外储美元设立多元多向发展基金,把资本投向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上,起到保值增值效果,维护并提升人民币和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削弱美元的一元强势地位,从而达到经济战略三面西向发展,四面开花,八方结果,摆脱长期以来外贸单向依美靠日状况,用强大的资源和国家需求作载体,采用联俄联亚助欧大战略,削弱美国经济强势,使其在亚太冷战的棋盘上步步皆输,不进则退,进入二战后的十年经济大萧条期。三是制衡美军装备势力,大力发展军事高科技产业,创新和创造超过美国的军事装备和武器,使美国投入巨大代价研发的高端武器丧失优势,我们发展高端军工是顺势赶超式发展是弥补性投资,我们的战略扼制性尖端武器的制造,可削弱美国武器制造大国的优势,而我们的先进武器装备生产可带动我国的工业及制造业更新换代,促进我国的新科技革命,而我们的尖端武器的出口可毁灭性打击美国军工企业的换血能力和超级性势力,有效地平衡美军和人民解放军战略武器装备的差距,使美国优势变平势,达到中美战略势力的相峙平衡。四是在国际事务中,坚持以和平发展对应美国冷战大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亚太各国力量,以维护亚太和平大局为重,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冷战行径,切断美国伸向亚太各国的冷战魔爪,亚太拒绝冷战和战争,把亚太变成和平稳定的亚太。
第二大战略:2020年击垮日本新军国主义维护亚太和平日本秉持美国的支持和纵容,虚幻式的自卖自买对钓鱼岛的蛮横侵占,是无视中华民族的威严,是典型的新军国主义特征和体现,我们看最近日本政坛的多党表演,其实都是在打出复活军国主义旗帜在摇旗呐喊,一党高过一党,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了整个日本国己不能用简单地左中右来区分政党理念,而是全国全日本民族己转向军国主义复活之梦,实事告诉世人,以美国一手操纵并实施的日本新军国主义开始粉沫登场,21世纪的中日对抗从2012年7月7日正式拉开阵式,主角日本新军国主义嘴脸撕掉遮丑布而露出丑恶面目亮相,自2012年7月7日至2021年长达八年半的中日因日本侵略我国钓鱼岛及附属海区导致的双方对抗斗争将以持久战形式登场,双方均已殊死亮剑!
十八大后的中国对日反击战略要分为三个阶段和打出九套组合拳,这是中华民族崛起的必由之路中的必然选择,只有坚决扼制并消灭日本复活的军国主义才能抑制美国冷战势力对中国的合围对日的战略是整个亚太大战略的启点和突破口:
1、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 战略针锋相对阶段,击垮日本中国绝不后退半步,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是中日两国的针锋相对的敌对斗争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战略是敌进我进,以牙还牙,以文攻文,以武对武,以经击经,以术攻术的全方位敌对打击战略,把日本军国主义冲动扼制住,并使其疲惫丧气,坠入美国政府给野田挖的钓鱼岛陷阱之中。第二阶段:战略相对相持阶段,扼制日本使其无力前进一步
2015年至2019年这是中日两国大幅度角力相斗相持的三年,这三年是双方发力对抗,中国抗日斗争占据优势的三年,这三年的反击战略是敌进我打,敌疲我扰,敌退我进,敌守我攻,敌软我硬,决不留情决不留后患,这三年随着日本经济垮台,拖累美国经济进入十年萧条期,无力助日复活军国主义逼迫日本放弃帝国春梦,恢复并融入亚洲和平阵营。而中国借强大需求力和大陆贸易的便利及时走出新丝绸之路,转移经贸战略西进走向,更进一步融合了东南亚南亚及欧洲经济,一个新型的欧亚经贸共同体建成,随着中亚欧经济贸易大市场的形成,全面地推动并带动了地大物博的中国中西部经济,使中国实现二次大开发大腾飞,中国的经贸彻底走出了三十年来依美靠日的怪圈,回归世界经济大天地之间(不详述),真正起到21世纪世界经济发动机作用。
第三阶段:战略决胜阶段,实现消灭日本新军国主义的最后一步!
2018年至2021年上半年是中国和亚洲人民及东亚各国彻底击败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阶段。这一阶段世界局势及亚太局势将出现三大变化,一是美国新霸权主义的亚太军事扼制亚太战略因无人响应而转变,这是由于亚太人民和平PK战争的结果,是美国大捧PK胡萝卜的结果,是经济利益PK屠杀破坏的结果。二是美国借重返亚太合围中国的战略意图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和美国经济的萧条可持续,美国人民生活不升反降,必然对政客们的可笑嘴脸产生厌恶,人民认识到中美依存则互利,斗则无胜反败,向上的力量大于向下的力量,奥巴马损人不利已的亚太战略被抛进太平洋。美国政府在民众的压力下终于放弃冷战思维,军事霸权主义的骆驼终于因疲惫而倒下,把日本新军国主义梦想击碎。
三是亚太及亚洲各国随各国间经贸利益这股神奇之力更加团结,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才是不变之真理,一个新欧亚大陆经济合作区取代了昔日美国霸权下只有**纷争和杀人放火地中海和老波斯湾。美国奥巴马政府引以为傲的阿拉伯之春成为昙花一现,日本新军国主义春梦成为过眼云烟!由于失去了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机遇支撑力,自然也就丧失了帝国冲动和复活军国主义的内在张力,沦为一只丧家之犬人人皆打之!总之对日持久的反军国主义复活战略,虽然在第一第二阶段我国经贸转向过程中局部企业有短期损失,这是必然的,两虎相斗,势必有损伤,随着对日间战略反击的大局开始,与逼迫日本经济大幅度倒退,支柱企业垮台,国民经济倒退二十年,反而给中国企业依托世界最大需求国地位进入世界经济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创利空间!两者对比起来我国的经济缺失显得微不足道,相反随着需求转向带来更大经贸机遇和市场,战争是以消灭敌人为目标,不付出代价,中华民族则永无复兴之时!让我们的战略组合拳打的更猛烈吧
2、对日反击九套组合拳
第一套组合拳:军事对峙局部战役海空打击组合拳
包括军事对峙,局部军事打击,战役级别军事武力争夺。军事上实际控制并捍卫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坚决以武力阻止日本派人侵犯登岛图谋!
第二套组合拳:用北上抗日战略击垮日本军国主义南下掠夺战略
我国的黑龙江睦邻俄罗斯可大力和俄罗斯开发远东地区,可联合俄罗斯投资开发南千岛群岛及附属海域项目,我国的辽宁省可投资购买朝鲜东部全部或大部面对日本的海岸海区100年使用权,建经济合作区,并联合俄罗斯在朝鲜建立军事基地,巩固东北亚军事势力的优势,完善全方位打击日本军国主义的基地。以声北击南之法,扰乱日本内政,搅乱本来动荡的日本政局。第三套组合拳:国际政治舞台上打出外交组合拳,在国际多边场合对日本侵略行为反击对锋,团结联合世界及亚洲各二战受害国共同纪念研讨二战胜利成果,保卫二战胜利者的地位,揭露日本以战败国的罪犯地位,大肄掠夺战胜国的领海的事实,通过大力营造国际氛围,联合亚洲各国,共同反击日军国主义复活!第四套组合拳:对日本首先打出经贸战略组合拳,尽快转变进口需求,拒收日本产品不购日货,并发动中国企业在世界经贸多领域中,全方位出击日本产品,在全球经贸市场与日企业产品竞争,用十年时间利用经贸战击垮日本经济,并使其经济倒退二十年,逼其内乱!同俄罗斯韩国等建立东亚自贸区可吸收太平洋各国参加,同时拒绝接受日本企业加入。拖累美国经济进入十年萧条期。笫五套组合拳:睦邻国防外交战略与军事结盟组合拳,环中国大陆建立睦邻军事共同防御侵略战略联盟,在东亚尽快形成中俄韩朝抗日联盟,充分发挥国防军事外交功能,形成世界范围内反击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统一战线。
第六套组合拳:国际法理宣传解读维权起诉组合拳。联合两岸四地及全球华人中国际法、国际海洋法及相关法学专家,历史学家、国际战略学家,民间爱国人士等一大批专家学者组成的维权委员会,起草法律文件,到国际法院起诉美、日私相授受钓鱼岛的历史违法行为,从国际法理上反击日本新军国主义,清算美国欠中国人民的历史旧帐。
第七套组合拳民间万艘渔船作业维权组合拳: 全球华人组成民间维护钓岛主权组织,并由台湾大陆福建浙江等相关省份组织一万艘渔船到钓鱼岛海域作业维权,由政府派舰艇护渔每年大型维权搞二到四次,可发动民间集资承包购买钓鱼岛的使用权,用人民力量保钓维权。
笫八套组合拳两岸共同管制合力保钓组合拳: 两岸同时公布划定钓鱼岛开发区政府行政体制,作为两岸共同合资开发管理区。两岸共同把钓鱼岛对中国公民进行招商,集资购买和命名活动,凡为全球华人为钓鱼岛集资的可申请为钓鱼岛户籍
笫九套组合拳实行常态执法舰无人机监控管理组合拳
每天出动舰艇无人机进行24小时常态巡逻执法,坚决捍卫钓鱼岛主权不准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侵此占神圣钓鱼岛。
第三大战略:2025年实现中美两军势力平衡的八大态势
中美两国间的对峙对立状态是由美国高调重返亚太,用冷战手段挤压扼制合围中国开始的,2009年至2011年是美国重返亚太,占领亚太制高点,并实施对中国的扰乱搅局阶段,自2012年开始美国便挑拨日本对中国挑衅,面对美国的亚太合围战略,中国应顺势而为,软硬兼备,用软实力应对美国挑拨亚太各国的巧实力,以硬实力应对美国纵容的日本复活的军国主义,只有彻底击败日本粉碎美国的亚太军事合围阴谋,在亚太撑起半边天,赢得和平崛起的空间和时间,中国的战略目标方能实现。十八大后对美国的基本策略是:
外交政治对峙与对等,军事势力发展中对等与对锋,经济合作中对锋与对赢,双边合作中对赢与对衡。
为实现与美国的亚太战略势力对等与对衡,中国在2025年须实现综合军力的大幅提升,真正使中美两国在战略势力上达到八大平衡态势:
1、战略核力量对等震慑打击力的平衡态势
美国国务院2011年6月1日公布了本国当前部署的核武器情况,报告指出,美国已部署的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以及重型轰炸机的总量为882件,美国已部署的核弹头总量为1800枚,中国拥有核武器约为400件,双方核武器势力过于悬殊,这也是美国畏惧俄罗斯而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的第一原因!因此第一优先是平衡中美两国之间的核打击和投送力量,让美国看到实实在在的对称平衡,只要美国不放弃核武,我们就要发展平衡的威慑力,让美国看到中国的核打击和投送力量相等,才能彻底避免和消除核战危险性!
2、军队的高端化武器实现对等态势
我们在常规化武器装备上落后美国三十年,但在高科技武器装备领域没有 明显的代沟,从以下四个方面优先发展:
一是优先组建战略空天军,大力发展空天飞机,优先发展击毁和致盲敌对国军事卫星的武器,实现空天飞机一小时战略打击圈。
二是优先发展激光武器、电磁炮,电子信息及声波武器等。三是优先创新各类高科技反制武器,致瘫航母,打击核潜的简易战法,以小的代价获取大胜。四是研发超时代的高端武器装备,期待中华五千多年的智慧,涌现出一大批军事装备独创领先的超智慧人才,高科技武器出现之时便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日!3.常规化武器装备创新超越态势
要尽快消除和美国相比常规高端武器的代沟,进行超速弥补性发展,大力 进行新武器科技创新,研发创造出新型的最先进的超过并能轻松反制美国现有战略武器的武器装备。
在中美高端军事武器装备的从不对称性到对称性追赶中,我们是顺势补差式赶超发展,而美国是处于极限顶式发展,对我而言不存在军备竞赛的说辞,但通过大力发展先进武器装备带来好处是:带动我国装备制造业,重工业来一个大的科技创新革命,从而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又上一个新台阶。同时我们研制的先进武器和装备,及时公开化和普及化的卖给世界各国,从而打破美国的科技封锁,加速其武器装备丧失优势的速度,失其现有装备落后,逼其更新,拖垮美国、日本的经济!这也是亚太战略的一大看点!
4.战略进攻性装备高科技武器数量对等化态势
优先发展第二炮兵部队及陆基、海基、空基,各类战略远程攻击型导弹(3000枚),优先发展超远程战略轰炸机,优先发展核燃料远程飞机(500至800架)优先发展核攻击型潜艇,(达到40至70艘)优先发展第五代超级现代歼敌机(1500架)优先发展航母反制武器使其航母失去效能。优先发展信息网络武器装备、优先发展核动力超先进航母战斗群(6至8个)优先发展隐形两栖突击舰及攻击型濒海战斗舰。二十年内首先实现以上战略化武器装备的对称制衡,在三十年内三军装备创新制造飞跃发展,使两军在共同对弈中实现武器装备对等平衡。
笔者曾研究过反制美国航母及核潜艇常规有效武器的创意几个,如果有 必要时可研讨(在此省略)。
5.亚太战略重心两国海军弱对等态势
同美国海军PK对比中,看到优先发展海军是亚太战略中我们实现同美
军对称制衡的首选,就目前世界军力而言,美国海军是世界上势力最强的海军,我们要把海军的武器装备提升30年,才能初步实现弱对称,把主要战舰完全实现超级化,除了建设6至8个航母战斗群外,还耍装备有25艘核动力战略潜艇,35艘战术进攻性核动力潜艇,战略攻击型核导弹巡洋舰20艘,现代濒海战斗舰20艘,海军航空兵各种先进战机要达到1000架以上,航母战斗群第四代以上舰载机550架。精兵强兵,压缩海军中非战斗人员比例,增加一线配置,设立海军特种兵司令部和陆战司令部,使海军特种兵及陆战队达到10万人。使海军总兵力达到45万人强。实现一支强大海军梦。6.战略化、高端化、远程化、现代化空军对等态势
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化战略攻击型空军部队,实现远程攻击的战略轰炸机群(300至500架),大力研制无人战斗机,侦察机,轰炸机,实现与美国同步,加大研发高科技歼敌机,达到第四、五代战机逐步配置到1500架至2000架,实现远程空基导弹战略投送及攻击势力,增加空降兵数量,达到8至12万人,使空军总兵力达到35万人。
7、三位一体多功能化打击模式的反制态势
随着军事形势的转变,战争格局的飞跃发展变化,无人立体化战争模式的出现,陆军由原来的战场主角转换成配角,这绝不意味着忽视陆军作用,相反我认为这也为陆军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是重建新型攻击和防守型陆军部队的好机遇。首先要从战略功能上建成陆军诸兵种合成化,一兵多能化,做到一兵多用,并配套多种现代化武器装备,让陆军部队能圆满完成:国土防空功能,远程空降功能,陆地作战功能等多项战斗任务,经过实际训练,实现所有单兵作战的防空兵技能,用现代化各类陆基导弹发射架,在战争初期的空袭中完成防空功能,同时具备空降作战功能,信息数字化作战功能,把陆军建成国土守卫的强军,建成适应海外复杂战场形势下强势攻击的劲旅,作到打能攻,防能守,多用途,多功能的强大陆军!在建设强大陆军中作到精兵减员,通过改建地方省军区及武装部政府化,把陆军兵员由140万压缩到100万,将40万优秀兵员改为海军陆战师和空降兵师及其它兵种建制。陆军正规军保持现有的约二十个军,按五个守备军区计平均每军区为四个野战军集团军,再按每省设1个预备役集团军,地级市设1个师,县设1个团,区镇设1个营,居委会村设1个连。全国可动员500万精锐预备役部队。平时坚持训练,可满足国防战略需求!
8、军队战斗力生成及取胜功能的对等态势
在完成诸军兵种及两大战略体系的建立后,应从实战要求出发,加强各军兵种间的合成演习,检验两大战略模式的实战效果,从实战化演练中摸出战略双拳战法的奥秘,锻炼指挥机关驾驭并制胜战局的适时应变力,准确及时地指挥能力,使部队养成快速反应能力,诸军兵种的协同能力,敢打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同时要加强国际化军队合作及区域化跨国实兵演练,并使之常态化,加强睦邻友好国家的军事结盟,并同盟国军队的不断交流合作,增加友谊,提高战斗力,达到有条件下的境外靠前配置,实现国外驻军驻防,维护亚太地区安全局势。
第三大走向:用动态趋向战略化世界格局三分天下
笔者认为:十八大后的三十年内,2012年至2020年是中国关键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世界格局大动荡、大分化、大组合的时期,这一时期又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和复兴的起步基础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和平崛起的国际战略面临方向性选择,国内战略也面临改革与转型的选择,任务繁重而责任艰巨,这一时期的国际大战略的目标是最终实现中国崛起与复兴大业,并与俄罗斯印度及亚洲板块共同崛起为横跨欧亚大陆的世界第三极势力,实现弱美强欧战略,进而促使美欧同盟因欧盟强大与美国分化成二个极面、从而实现了中国和平崛起的空间并与美国、欧盟一起成为三足鼎立之势,在世界经贸领域化时代的实现美元、欧元、人民币(亚元)三元并举的局面,实现世界多极多元化态势,世界势力更趋向均衡化,世界贸易体制及防范世界金融和贸易风险的体制更健全,一个长久和谐并持续和平发展的世界三分天下格局形成,造福世界人民永享和平发展,中华民族崛起和复兴大业完成,并对世界格局的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要实现这一宏伟战略目标道路长远而曲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奋起并用十大动态战略实现。
6.十八大后政府机构改革 篇六
一、单选题(24题)
1、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A、城镇化城镇化 B、城乡发展一体化 C、农民工市民化 D、取消户籍制度 答案: B
2、()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A、解放思想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统一战线 答案: D
3、“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是()对公法“脆弱性”的阐述。 A、克林顿 B、小布什 C、希拉里 D、马克思 答案: B
4、依法行政的内涵不包括()。 A、主体合法 B、理念先进 C、程序合法 D、依据合法 答案: B
5、()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制度
C、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D、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答案: D
6、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 B、3 C、4 D、5 答案: D
7、()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镇 B、县 C、市 D、省 答案: B
8、中共()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A、十五 B、十六 C、十七 D、十八 答案: A
9、()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A、行政体制改革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A
10、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 B、3 C、4 D、5 答案: A
11、十八大指出,()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科技 B、教育 C、经济 D、外交 答案: B
12、十八大报告指出,()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科学发展 B、科技创新 C、解放思想 D、科教兴国 答案: B
13、中国2012年腐败指数的世界排名为第()位。 A、40 B、60 C、80 D、100 答案: C
14、法治的核心是()。
A、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 答案: A
15、行政权力的特性不包括()。 A、广泛性 B、主动性 C、特殊性 D、裁量性 答案: C
1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A、1 B、2 C、3 D、4 答案: B
17、()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A、行政法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一个中国 D、多党制 答案: B
18、十八大指出,()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A、建设生态文明 B、教育
C、社会保障 D、收入分配 答案: A
19、抽象行政行为程序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起草
B、一定形式的会议审定 C、公布
D、颁发许可证 答案: D 20、十八大指出,()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 A、收入分配 B、社会保障 C、诚实守信 D、合法行政 答案: B
21、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实事求是 C、坚持解放思想 D、坚持一个中国 答案: A
22、()是指行政机关做出的决定必须公正、公平。 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合理行政 D、诚实守信 答案: A
23、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程序基本内容的是()。 A、公布 B、调查 C、送达 D、执行 答案: A
24、()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科教兴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 答案: A
二、多选题(16题)
1、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 B、多元平衡 C、安全高效 D、互相独立 答案: ABC
2、十八大对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包括()。
A、重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B、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C、要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 D、严禁以权压法 答案: ABC
3、合法原则包括()。 A、程序正当 B、职权法定 C、合法行使职权 D、诚实守信 答案: ABCD
4、十八大对法制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包括()。 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B、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C、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D、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答案: ABCD
5、依法行政的程序正当包括()。 A、诚实守信
B、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C、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D、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 答案: BC
6、依法行政的权责一致包括()。 A、有权必有责 B、用权受监督 C、违法受追究 D、侵权须赔偿 答案: ABCD
7、中国政府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 A、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B、腐败问题严重
C、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 D、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答案: ABCD
8、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上级党委 D、上级人大 答案: AB
9、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推进()。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答案: ABCD
10、十八大召开的背景是()。 A、每年进行的固定会议 B、确定新的领导集体
C、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的基本走向 D、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答案: BCD
11、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 A、不能提交会议讨论 B、不能作出决策 C、可以提交会议讨论 D、可以作出决策 答案: AB
12、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 A、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答案: ABCD
13、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 A、改革是动力 B、互相独立 C、发展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 答案: ACD
14、依法行政的诚实守信包括()。
A、不得任意撤回或改变已生效的决定或行政合同 B、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撤回或改变 C、补偿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 D、合理行政 答案: AC
15、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确定新的领导集体
D、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的基本走向 答案: AB
16、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具体表现在绝不允许()。
A、以言代法 B、以权压法 C、徇私枉法 D、目无法纪 答案: ABC
三、判断题(24题)
1、《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规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答案: B
2、对现今行政程序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1949年美国制定的《联邦行政程序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在行政权力运行中的权利,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答案: B
3、权力可能会有扩张和滥用的情形,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即运用法律的方式。 答案: A
4、近年来,由于重大安全事故被追究责任的人员越来越多,不积极主动履行法定职责,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答案: A 5、2006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宣布对移动通信产品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 答案: B
6、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执法主体为履行管理职责,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特定信息,进行特定引导的强制手段的行为。 答案: B
7、政府的运转不仅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考虑,也要考虑如何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方便百姓。 答案: A
8、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案: B
9、中国的法制发展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答案: A
10、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与当事人无关。 答案: B
11、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答案: B
12、中国首个地方性行政程序规定是《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答案: A
13、中国在2012年的腐败指数是4.9。 答案: B
14、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经济效益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答案: B
15、“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是指如果与事件相关联,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由保持中立的第三方介入。 答案: A
16、依法行政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其中最正式的方式为是举行听证会。 答案: B
17、十七大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答案: B
18、合理行政强调要以更中立的态度来对待问题。 答案: A
19、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相应的机关来拥有相应的权力,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 A 20、十八大对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进一步凸显了法治在国家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答案: A
21、只要经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公布之前,即可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答案: B
22、十八大指出,中国奉行和平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答案: B
23、当事人承担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费用。 答案: B
24、法治是科学发展的前提、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的保障、文化发展的推进器。 答案: A
一、单选题(24题)
1、属于抽象行政行为程序基本内容的是()。 A、公布 B、调查 C、送达 D、执行 答案: A
2、()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镇 B、县 C、市 D、省 答案: B
3、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 B、3 C、4 D、5 答案: D
4、()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制度
C、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D、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答案: D
5、行政权力的特性不包括()。 A、广泛性 B、主动性 C、特殊性 D、裁量性 答案: C
6、十八大指出,()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A、建设生态文明 B、教育
C、社会保障 D、收入分配 答案: A
7、()是指行政机关做出的决定必须公正、公平。 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合理行政 D、诚实守信 答案: A
8、法治的核心是()。
A、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 答案: A
9、“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是()对公法“脆弱性”的阐述。 A、克林顿 B、小布什 C、希拉里 D、马克思 答案: B
10、()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法律 B、法治 C、制度 D、政府 答案: B
11、()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科教兴国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基层民主制度 答案: A
12、“十一五”期间,中国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位。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B
13、中共()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A、十五 B、十六 C、十七 D、十八 答案: A
14、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实事求是 C、坚持解放思想 D、坚持一个中国 答案: A
15、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 B、3 C、4 D、5 答案: A
16、中国2012年腐败指数的世界排名为第()位。 A、40 B、60 C、80 D、100 答案: C
17、法治思维的()是保护公民权利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A、手段 B、目的 C、标准 D、方式 答案: B
18、()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A、解放思想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统一战线 答案: D
19、十八大指出,()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科技 B、教育 C、经济 D、外交 答案: B 20、行政程序的正当性不包括()。 A、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 B、行政权力的控制 C、行政行为合理的效率
D、行政相对人实体权利的实现 答案: C
21、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A、1 B、2 C、3 D、4 答案: B
22、抽象行政行为程序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起草
B、一定形式的会议审定 C、公布
D、颁发许可证 答案: D
23、“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 A、27.3万 B、37.3万 C、47.3万 D、57.3万 答案: C
24、()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 A、行政体制改革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 A
二、多选题(16题)
1、中国政府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包括()。 A、社会矛盾明显增多 B、腐败问题严重
C、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 D、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 答案: ABCD
2、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包括()。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性规章 答案: ABCD
3、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 A、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答案: ABCD
4、依法行政的要求包括()。 A、合法行政 B、合理行政 C、程序正当 D、权责一致 答案: ABCD
5、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 A、不能提交会议讨论 B、不能作出决策 C、可以提交会议讨论 D、可以作出决策 答案: AB
6、合法原则包括()。 A、程序正当 B、职权法定 C、合法行使职权 D、诚实守信 答案: ABCD
7、依法行政的权责一致包括()。 A、有权必有责 B、用权受监督 C、违法受追究 D、侵权须赔偿 答案: ABCD
8、十八大召开的背景是()。 A、每年进行的固定会议 B、确定新的领导集体
C、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的基本走向 D、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答案: BCD
9、十八大对法制政府提出的新要求包括()。 A、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B、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C、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 D、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答案: ABCD
10、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具体表现在绝不允许()。
A、以言代法 B、以权压法 C、徇私枉法 D、目无法纪 答案: ABC
11、依法行政的诚实守信包括()。
A、不得任意撤回或改变已生效的决定或行政合同 B、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撤回或改变 C、补偿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 D、合理行政 答案: AC
12、十八大对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包括()。
A、重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B、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C、要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 D、严禁以权压法 答案: ABC
13、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确定新的领导集体
D、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的基本走向 答案: AB
14、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上级党委 D、上级人大 答案: AB
15、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 A、改革是动力 B、互相独立 C、发展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 答案: ACD
16、依法行政的高效便民包括()。 A、便利公民
B、积极主动履行法定职责 C、柔性手段 D、激励机制 答案: ABCD
三、判断题(24题)
1、行政指导是指行政执法主体为履行管理职责,对行政管理相对人提供特定信息,进行特定引导的强制手段的行为。 答案: B
2、当事人承担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费用。 答案: B
3、十七大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答案: B
4、中国在2012年的腐败指数是4.9。 答案: B
5、十八大对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进一步凸显了法治在国家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答案: A
6、权力可能会有扩张和滥用的情形,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即运用法律的方式。 答案: A
7、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经济效益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答案: B
8、只要经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公布之前,即可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答案: B 9、1998年12月31日,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移动通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项目的立项、审批”。 答案: A
10、中国的法制发展滞后,跟不上形势的发展。 答案: A
11、依法行政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其中最正式的方式为是举行听证会。 答案: B
12、合理行政强调,行政机关做出的决定要不偏不倚。 答案: A
13、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案: B
14、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答案: B
15、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相应的机关来拥有相应的权力,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 A
16、行政程序法适用于征地补偿安置行为。 答案: B
17、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省、市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答案: B
18、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与当事人无关。 答案: B
19、中国首个地方性行政程序规定是《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答案: A 20、近年来,由于重大安全事故被追究责任的人员越来越多,不积极主动履行法定职责,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答案: A
21、对现今行政程序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1949年美国制定的《联邦行政程序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在行政权力运行中的权利,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答案: B
22、“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是指如果与事件相关联,应该采取回避的态度,由保持中立的第三方介入。 答案: A
23、十八大指出,中国奉行和平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答案: B
24、《行政许可法》第十五条规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实施满两年需要继续实施的,应当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答案: B
一、单选题(24题)
1、行政程序的正当性不包括()。 A、行政相对人程序性权利的保障 B、行政权力的控制 C、行政行为合理的效率
D、行政相对人实体权利的实现 答案: C
2、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范性文件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 B、3 C、4 D、5 答案: A
3、行政权力的特性不包括()。 A、广泛性 B、主动性 C、特殊性 D、裁量性 答案: C
4、()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A、法律 B、法治 C、制度 D、政府 答案: B
5、()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 A、解放思想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统一战线 答案: D
6、法治的核心是()。
A、权利的保障性与权力的制约性 B、法的存在 C、法的正义性 D、法的至上性 答案: A
7、()是中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基层民主制度
C、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D、社会主义协商民主 答案: D
8、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 A、坚持科学发展 B、坚持实事求是 C、坚持解放思想 D、坚持一个中国 答案: A
9、抽象行政行为程序的基本内容不包括()。 A、起草
B、一定形式的会议审定 C、公布
D、颁发许可证 答案: D
10、十八大指出,()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A、建设生态文明 B、教育
C、社会保障 D、收入分配 答案: A
11、中共()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 A、十五 B、十六 C、十七 D、十八 答案: A
12、法治思维的()是保护公民权利和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A、手段 B、目的 C、标准 D、方式 答案: B
13、“十一五”期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 A、27.3万 B、37.3万 C、47.3万 D、57.3万 答案: C
14、十八大指出,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坚持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A、社会效益 B、诚实守信 C、合法行政 D、经济效益 答案: A
15、依法行政的内涵不包括()。 A、主体合法 B、理念先进 C、程序合法 D、依据合法 答案: B
1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常务会议每年至少听取()次依法行政工作汇报。 A、1 B、2 C、3 D、4 答案: B
17、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对规章一般每隔()清理一次,清理结果要向社会公布。 A、2 B、3 C、4 D、5 答案: D
18、()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A、行政法规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坚持一个中国 D、多党制 答案: B
19、“十一五”期间,中国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位。 A、一 B、二 C、三 D、四 答案: B 20、()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级党委、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镇 B、县 C、市 D、省 答案: B
21、()是指行政机关做出的决定必须公正、公平。 A、合法行政 B、程序正当 C、合理行政 D、诚实守信 答案: A
22、十八大指出,()是保障人民生活、调节社会分配的一项基本制度。 A、收入分配 B、社会保障 C、诚实守信 D、合法行政 答案: B
23、十八大指出,()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A、科技 B、教育 C、经济 D、外交 答案: B
24、十八大报告指出,()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科学发展 B、科技创新 C、解放思想 D、科教兴国 答案: B
二、多选题(16题)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推进()。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答案: ABCD
2、行政程序法不适用于()。 A、招录公务员的行为
B、对公务员的内部管理行为 C、刑事侦查行为 D、房屋拆迁补偿行为 答案: BC
3、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具体表现在绝不允许()。
A、以言代法 B、以权压法 C、徇私枉法 D、目无法纪 答案: ABC
4、建设法治政府的基本要求是()。 A、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B、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确定新的领导集体
D、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的基本走向 答案: AB
5、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着力点是()。 A、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B、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C、规范行政权力运行 D、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 答案: ABCD
6、合法原则包括()。 A、程序正当 B、职权法定 C、合法行使职权 D、诚实守信 答案: ABCD
7、依法行政的高效便民包括()。 A、便利公民
B、积极主动履行法定职责 C、柔性手段 D、激励机制 答案: ABCD
8、依法行政的诚实守信包括()。
A、不得任意撤回或改变已生效的决定或行政合同 B、为公共利益需要,可以撤回或改变 C、补偿给当事人造成的损失 D、合理行政 答案: AC
9、十八大对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包括()。
A、重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B、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C、要用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和维护稳定 D、严禁以权压法 答案: ABC
10、政府部门每年要向()报告推进依法行政情况。 A、本级人民政府
B、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 C、上级党委 D、上级人大 答案: AB
11、依法行政的程序正当包括()。 A、诚实守信
B、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
C、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D、不能作自己案件的法官 答案: BC
12、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A、互利共赢 B、多元平衡 C、安全高效 D、互相独立 答案: ABC
13、依法行政的权责一致包括()。 A、有权必有责 B、用权受监督 C、违法受追究 D、侵权须赔偿 答案: ABCD
14、行政机关的权力来源包括()。 A、法律
B、行政法规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性规章 答案: ABCD
15、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为()。 A、改革是动力 B、互相独立 C、发展是目的 D、稳定是前提 答案: ACD
16、重大决策事项应当在会前交由法制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 A、不能提交会议讨论 B、不能作出决策 C、可以提交会议讨论 D、可以作出决策 答案: AB
三、判断题(24题)
1、2006年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准的若干规定》,宣布对移动通信产品投资项目由审批制改为核准制。 答案: B
2、只要经有权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公布之前,即可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答案: B
3、合理行政强调,行政机关做出的决定要不偏不倚。 答案: A
4、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相应的机关来拥有相应的权力,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发展。 答案: A
5、近年来,由于重大安全事故被追究责任的人员越来越多,不积极主动履行法定职责,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答案: A
6、听证程序由行政机关决定是否启动,与当事人无关。 答案: B
7、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 答案: B
8、当事人承担行政机关举行听证的费用。 答案: B
9、依法行政认真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其中最正式的方式为是举行听证会。 答案: B
10、合理行政强调要以更中立的态度来对待问题。 答案: A
11、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案: B
12、十八大对法治政府的基本定位进一步凸显了法治在国家总体布局中的地位。
答案: A
13、十八大指出,中国奉行和平的国防政策,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 答案: B 14、1998年12月31日,原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计委联合发布《关于加快移动通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严格控制移动通信产品的生产项目的立项、审批”。 答案: A
15、权力可能会有扩张和滥用的情形,因此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即运用法律的方式。 答案: A
16、中国首个地方性行政程序规定是《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 答案: A
17、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答案: B
18、法治是科学发展的前提、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管理的保障、文化发展的推进器。 答案: A
19、对现今行政程序法产生深远影响的是1949年美国制定的《联邦行政程序法》,其主要目的在于保障公民在行政权力运行中的权利,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答案: B 20、政府的运转不仅要从政府管理的角度考虑,也要考虑如何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方便百姓。 答案: A
21、中国在2012年的腐败指数是4.9。 答案: B
22、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要减少行政执法层次,适当下移执法重心,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省、市两级行政执法机关实施。 答案: B
23、抽象行政行为程序是行政机关做出具体行政行为时的程序。 答案: B
7.十八大后政府机构改革 篇七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绘制了宏伟蓝图,“十二五规划” 为我们作了具体部署,是攀钢进行各种战略部署的指针,它要求我们必须彻底摒弃“等”、“靠”、“要”的传统观念,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的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理念——企业新概念。
企业新概念是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观念认为,企业是企业家们努力为自己及其伙伴创造财富的结果。而企业新概念认为,企业不只是为拥有者创造财富的工具,而应是为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主发动机——不仅为企业家和拥有者,还要为必须公正地得到工资的员工,从税收中得到资金开办的学校和其他公众机构的社团,以及在企业潮流中运气时好时坏的供应和销售公司及其员工创造财富;企业要生产新的有益的产品,这些产品必将越来越安全,不会破坏环境,并能让人们长期受益;企业不仅是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还与未来有着重要联系,关系到世界和平稳定和全世界人民的安康,企业应对更多的公众,而不是只对他们的拥有者和股东员工负有责任,企业与其所在地的地区、与国际社会和世界环境都有直接关系,这些就是企业“新”的含义,即企业新概念。
企业新概念是西方发达国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后提出来的,虽然不完全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但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就应该努力而且必须去承担社会责任。攀钢也同样如此。因此,在与鞍钢组成鞍钢集团走向国际大市场的过程中,攀钢应该着眼于长远利益而不是眼前利益,着眼于整体利益而不是局部利益,努力按照企业新概念的要求,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要求攀钢要着力搞好企业的民主管理,进一步增强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重视并爱护职工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认真听取他们对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企业增效的同时不断增加职工的收入、改善并提高他们的各种水平。只有这样,攀钢才能树立起负责任的大企业形象,攀钢才能真正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二、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着力健全促进攀钢改革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如何正确把握和处理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大关系和问题,事关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关系,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经理班子依法行使用人权的关系,党委参与决策与董事会依法决策的关系,发挥职工民主管理作用与尊重维护企业领导人员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绕不开、躲不过的深层次问题。全面深化攀钢改革,推动攀钢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这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对策。目前,攀钢应以深化三项制度改革为抓手,着力健全促进攀钢加快改革发展的激励机制,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干部原则,完善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用、监督管理的方式方法。要坚持扩大党内民主的基本方向,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要持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领导干部公开招聘和竞争上岗;完善干部任期制,认真落实干部职数、职级管理和到龄退出的相关规定,探索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监管体系。
(二)加大干部交流力度,重点单位、关键环节、敏感岗位的干部要定期交流。配合做好与鞍钢的干部双向挂职交流,鼓励公司内部各单位之间进行多种形式的干部挂职交流;全面贯彻新《劳动合同法》,深化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员工“能进能出”的机制,依法实行岗位动态管理,促进员工合理有序流动。
(三)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内部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完善工资总额与生产经营目标挂钩的联动机制。坚持收入分配向操作技能骨干、科技骨干和管理骨干倾斜,探索员工收入与市场价位逐步接轨的方式和途径。
三、 按国际标准组织企业的各项工作,在国际市场上打响“攀钢牌”
现代商战是全球性的品牌大战。谁拥有名牌产品,谁就能拿到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调查表明,名牌在整个产品品牌中所占比例不足3%,但其市场占有率却高达40%。一个企业要想保持竞争力和占领固定的市场,就必须拥有自己充满个性的名牌产品。美国杜邦公司董事长埃德加伍拉德曾说:“真正有竞争力的产品无一不是世界性的名牌产品。”目前,跨国公司对塑造和发展名牌是非常专注的。它们不仅在产品的设计风格、质量水准、形体处理、外表装潢等方面大做文章,而且在商标设计、广告宣传等方面,跨国公司更是倾注巨资。如美国一家航空公司现在使用的标志就是花了58亿美元征用的。虽然国际上品牌大战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但我国企业却还存在着品牌观念淡薄的问题,在国际上能够叫得响的品牌寥寥无几。作为WTO成员的我国企业,要成功走向国内、国际大市场,就必须按照先进的国际标准,积极主动地做好质量认证、保证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服务水平,打响自己的品牌。
攀钢虽然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攀钢牌”并没有响亮起来,因此,攀钢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自己的“攀钢牌”,为此,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不断创新,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党的十八大通过的《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其要求攀钢必须把创新作为提高攀钢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攀钢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此,攀钢需要进一步完善质量跟踪监督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在商品生产中严把质量关,要对消费者负责。只有不断进取,不断创新,才能保住名牌。
(二)强化品牌意识。制定名牌向导战略,在塑造名牌方面花人力、物力和财力,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一是要加大广告宣传的力度,坚决克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陋习;二是要加大对商品的保护力度,用法律来保护攀钢的品牌。
(三)深刻理解SA8000系列的内涵,全面提高企业形象。20世纪末期,欧美和澳大利亚先后出现了一些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多边组织,并逐步形成了一些评价体系和认证制度,而SA8000(企业社会责任)是其中最有名的标准。SA8000系列涉及童工、强迫劳动、健康与安全、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管理体系等内容,是全球第一个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束缚,我国企业存在服务质量低、水平差的现象,因而在SA8000认证标准所涉及的内容上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致使我国企业出口到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产品备受指责,因此,深刻理解SA8000系列标准,对于我国企业改变“劳工标准低,劳工权益受保护不充分”的不良国际形象,大踏步走向国际大市场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攀钢必须自觉地、主动地做好SA8000认证工作,以便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企业社会形象。
(四)逐步推行国家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宣传我国现有的有关质量认证和保证的法规或规章,切实贯彻IS09000系列标准和ISO14000系列标准,尽快跟上国际步伐。
(五)做好售前、售中和售后服务工作,为用户提供“超值服务”。“超值服务”是指企业不仅生产经营质量好、价格适中的产品,而且更要主动承担风险,增加服务内容,提供便捷服务,并随时准备为用户提供意想不到情况下的优质服务。“超值服务”有利于我国企业冲破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束缚,有利于我国企业建立好的市场信誉和社会形象。所以,攀钢必须提高服务质量,采取措施,切实保护企业已有的信誉,塑造质量可靠、信誉度高的企业形象,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水平。
四、建立以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企业管理体系
企业的知识管理是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人力资本、结构性资本和顾客资本三个方面。人力资本即企业员工所具有的各种知识、技能、经验和突破性思维;结构性资本即企业的组织机构、制度规范、组织文化等;顾客资本即市场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
攀钢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特别是员工的突破性思维和顾客资本两个方面。因此,攀钢应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造就一批既懂外语、又懂经济,既懂财务会计、又懂国际法惯例,能胜任各种复杂局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设施人才本地化战略,大量聘请销售国的各种人才。这样,攀钢既可以节省一大笔培训费,又可以节约我方人员的往返费用,还可以加深中国人民和销售国人民之间的友谊,让“攀钢牌”在他们的土地上扎下根来。
(一)不断创新,为攀钢创造新的商机。依法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是企业依法经营的重要方面。因此,充分运用法律,不断创新,保守商业秘密和适时公开秘密,就能创造出新的商机。如英特尔公司为拓展市场,将286芯片技术公开而使市场迅速扩大,之后研制出486芯片,并设计了防伪标志,又推出“奔腾”系列,并且严格保密而成为世界五百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法律知识,不注意法律保护,我们吃了不少亏。在当今国际经营进入网络化时代,攀钢又面临着新的课题,即“网密”的保护,因此,加大对“网密”的保护,防止“网密”失窃,是全面深化攀钢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建立专利技术库,减少不必要的市场成本。我国小天鹅公司建立了小天鹅企业专利技术库,为企业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天津一家企业有效地依法利用专利信息库,节约了大量资金,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市场成本。因此,攀钢在重视专利技术、商标等保护的同时,还必须依法运用知识产权信息,推进技术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专利技术库,为全面深化攀钢的改革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传统观念已经给我们造成了许多危害。因此攀钢必须切实转变传统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变“重物轻人”的现象,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做到: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地发展,“美丽攀钢”也才能实现。
摘要:面对着改革发展中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新特点,“十二五”时期,我国企业改革还有很多很重要的任务。正如有些学者所说:“企业改革发展将呈现‘十大趋势’,即企业集团化、股权多元化、决策科学化、治理规范化、营运流程化、财务信息化、资本证券化、人才市场化、监管动态化和考核价值化趋势。”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作为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就必须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深化企业改革,推动企业发展。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所说:“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8.十八大后中国房地产业走向 篇八
首先,中国经济将迎来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国内房地产业发展环境也将随之变化。回顾这些年,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社会管理手段不断更新。在政治体制方面,集体领导制度日臻成熟,在新老交替方面已经形成制度。笔者认为,新一届领导人,或将继续推行亲民路线,同时,还会带来文化产业、海洋经济的巨大发展机遇;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将会贯穿新一届领导人执政的整个时期,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将上升为重点。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未来中国房地产的定位,将从侧重于经济属性倾向侧重于民生属性——新一届政府或将更多地凭借市场手段来调整利益格局,住宅民生改善问题将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彼时,农民将不再受到利益的损伤,产业工人的利益将会受到尊重,中产阶级将蓬勃壮大,社会稳定性将逐步提高。
其次,十八大之后,房地产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会有大的变化,但是,有关房地产业的政策会有较大的突破。在国内房地产政策的顶层设计方面,会有较大进展。笔者的观点是,在土地要素的供应方面,在扼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前提下,可以从土地循环利用方面着眼,矿区塌陷地、废弃旧园区、农村闲置地、滩涂用地等地方都大有供应潜力可挖;建立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并形成稳定成型的利益分配链条,将使房地产土地供应出现较为宽松的状况;税收方面,可以改变目前70年土地出让金一次性收取的办法,采取逐年征收的手段,这样既可以大幅降低住房建设的实际成本,又可以有效克服地方政府目前盛行的短视行为,从根本上降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高度依赖。也唯有如此,发展转型任务才能够较为顺利地完成。当然,这需要政府下决心和高超的协调智慧。
第三,房地产企业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时机。其一,政策、市场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将会给开发商带来一系列的影响,优胜劣汰将成为常态。优秀的房企将会脱颖而出,并从大到强;而未能顺应大势及时调整自身发展策略的企业,将会遭到无情的淘汰。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开发的产品比较单一,对市场关注的面不够宽广,住宅市场虽然发展速度很快,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是房企不能总依赖于以往成熟的模式,受制于原有路径的束缚,而是应该关注国内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新动向,伺机捕捉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如方兴未艾的养老地产、产业地产、功能地产等。俗话说,“70%普通住宅吃在嘴里,10%高端住宅夹在筷上,盯着盘中10%商业写字楼,想着锅里10%产业地产和功能地产”,优秀的企业要随时把握好、分配好市场注意力,不同的市场模块——商品房、保障房、城中村等,理应受到关注。
其二,十八大以后,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同一区域多产品集中错落布局的情况。产业联合体发展模式,将继续保持其高速发展的态势;同时,大型复合功能居住区将会不断涌现,养老、教育、医疗、商业等以大拼盘模式出现,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并提高其生活的便利性;而产业园区的就业、税收保障功能将得到极大改善,园区生活辅助能力将大为增强。
【十八大后政府机构改革】推荐阅读:
十八大后金融体制改革的内容11-08
入党申请书(十八大后篇)07-30
数据看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新变化10-07
十八大专题11-13
十八大专题讲座07-09
十八大会议内容07-20
十八大宣讲教案07-25
十八大宣传稿08-05
部队十八大心得10-01
十八大报告重点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