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

2024-09-16

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精选8篇)

1.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 篇一

关于加快经济转型的思考

2011年,国际、国内发展环境正在发生转折性的重大变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能源和原材料涨价、建设用地紧缺、节能减排约束、人民币升值和劳动力用工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性、紧迫性更加凸显。2011年,是我区“转型升级加速年”,经济转型也是“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任务,加快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既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我区发展阶段变化的内在要求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加快经济转型对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一)经济转型是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从国际经验看,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型工业化国家,无一不是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外部需求驱动的出口增长开始出现困境,经济增长所依赖的高资源消耗和低劳动力成本优势也正在快速消失,实施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二)经济转型是抢抓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的必然选择。处于两大战略交汇的江苏沿海地区成为国家鼓励发展的新重点,也是投资者追逐的新热点。政策聚集、目光聚焦、要素聚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为我们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三)经济转型是应对日趋激烈竞争形势的关键举措。苏南、苏北等各大区域竞相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态势日益明显,苏南地区在新的平台上进入了加快发展阶段,苏北地区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速度咄咄逼人,周边县(市、区)你追我赶、各展所长,我区面临市外市内的双重竞争,面临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压力。

二、我区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工业经济快速发展。1-10月,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8.5亿元,增长20.4%。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28.5亿元,增长16.6%;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增长23.9%,增幅高出规模工业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高出轻工业7.3个百分点。轻重工业比由年初的49:51调整为46.8:53.2,重工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产业层次不断提升。1-10月,规模以上八大产业完成产值1033.2亿元,增长20.9%,高于规模工业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1.6%。其中,船舶海工产业实现产值179.3亿元,增长22.6%。新兴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60.6亿元,增长30.2%,增幅高于规模工业9.8个百分点,高于八大产业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3.7%,新兴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为我区规模工业增长带来了强劲动力。

(三)创新能力持续增强。1-10月,全区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82.7亿元,增长24.3%,增幅高出规模工业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为33.9%,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39.1%,贡献率比一季度提高了4.3个百分点。2011年5月28日,通达动力在深交所成功上市,全区上市企业数增至7家。上半年又有13个产品被列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

(四)载体建设加快推进。1-10月,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1.1亿元,增长22.4%;其中工业投入183.3亿元,增长16.9%。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投入总量继续列南通各县(市、区)首位。锡通科技产业园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成为跨江合作的新亮点,对引进外资、加快产业集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滨江新区、滨海新区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相关配套工程有序推进,大开发、大发展框架基本形成。随着我区总部经济的蓬勃发展,南通高新区对全区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增大,成为我区重要的产业聚 集地、新型工业化的加速器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但是,经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我区在宏观环境、产业结构、企业管理方面仍然存在制约发展的瓶颈。

(一)经济环境的制约。当前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宏观环境是“三叠加”、“三上升”、“三加剧”,即,产业升级转型期、国际经济波动期、宏观调控紧缩期三叠加,原材料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和准备金上调、劳动力成本三上升,资金供给、土地供给、环境空间紧张状况三加剧。产业内部依托自身力量实现转型升级的压力加大。

(二)产业结构的制约。“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比由10:60:30调整为7:59:34,农业占比有所下降,服务业占比明显提高。但是,传统农业仍然占据很大比重,工业的发展层次偏低,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偏低,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远远低于南通市区平均水平。从工业内部结构看,轻重工业各占半壁江山,对工业增加值贡献最大的仍然是纺织、服装、机械、船舶等传统产业。

(三)管理模式的制约。部分企业的配套协作水平还有待提高,专业化生产、服务能力不够。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意识超前不够、产品研发能力不强、科技投入有限,还存在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开发速度不快、部分已有产品质量不过硬和产品升级换代缓慢等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国内外同行业优秀企业相比还是存在相当差距。

三、加快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着力构筑区域创新体系。1.搭建创新发展平台。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联合研发机构,更大力度推进“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家院所入通州”政产学研合作,促进交叉创新和集成创新。建立高校技术转化基地和企业管理促进基地,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技术产业化与交易平台、行业服务平台、教育培训设施的平台等。引导中介组织提供专门的信息咨询服务,推动 猎头公司、培训服务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信用担保机构、信用调查机构等融入区域创新体系。

2.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快培育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建立创新引导基金,引导民间资本投向更高层次的创业创新活动,帮助创新型企业克服发展初期资金、设施、设备等瓶颈制约。突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使其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上逐步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央企和省外大型民营企业等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区设立生产、研发和营销基地,推动我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3.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发挥企业家在企业管理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引导企业家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带领企业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引导企业全面提高战略规划、生产组织、技术开发、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基础性管理水平,夯实管理创新基础。引导有制造优势的企业努力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加快从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培育一批管理创新示范企业,总结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经验,及时向全区企业推广。

(二)加快项目转型升级,实现向大而优的项目转型。1.突出重大项目带动。科学把握内涵改造和外延扩张的着力点,以内涵效益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外延扩张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培育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以重大项目培育龙头企业,利用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现代纺织、机械装备、船舶海工、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生产能力的高端化。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投资的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专用车产业园、恒科化纤等一批支撑作用大、拉动能力强的千、百亿级投资项目,着力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土地供应、征地拆迁、环评报批等工作。2.深化民企央企“牵手”。以优势项目为载体,及早排出一批已经具备实施条件的重点信息项目,积极推进民企与央企携手 合作,利用好央企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优势,重点推进中国供销集团、中航集团等央企的合作,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组建新的民企与央企企业集团,打造特色专业产业园。同时,注重国有资本投入,抢抓一批国内有影响力的新兴产业、军转民以及民生等基础设施项目,引进国有资本投入,加强技术合作和研发,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现代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产业化规模。

3.加大招商选资力度。一是招商选资与新兴产业培育结合。重点围绕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与物联网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二是招商选资与发挥我区优势结合。实施江海联动、跨江联动、产业联动三大战略,加速产业集聚,联动发展临江临海产业。三是招商选资与招商引智结合。尽可能选择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性较好的项目,同时要着力引进人才、智力和先进的管理,推动现有企业的科技研发和产品开发。四是坚持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统一。既要有明确的招商任务和招商引资目标,更要注重招商选资的质量。

(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迅速抢占产业价值高地。

1.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一是培育新兴产业链。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依托,注重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鼓励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发挥辐射、技术示范等核心带动作用,积极向产业链的上下游扩展。二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做好企业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重点排出一批具有产品优势、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开辟大企业绿色通道,集中政策、资源全力倾斜扶持,尽快将重点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注重科创中心、科技型企业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孵化企业就地创业,提供企业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尽早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2.改造提升优势产业。优势产业是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也是转型升级的着力点。一是通过创新经营理念提升。引导企业经营者树立强烈的自主创新意识,克服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二是通过产品延伸拓展提升。促进企业产品从半成品向终端 产品延伸,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延伸,贴牌加工型向自主品牌型延伸。三是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加强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引导和鼓励,提高企业提升产品层次的积极性,在我区重点行业中,着力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建设,增强自主创新和研发新品的能力。

3.加快推进产业集群。科学调整行政区划,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凸现产业集群优势。一是完善产业规划。根据各园区的不同定位,突出产业规划引领,打造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协作配套完善、龙头企业支撑力大、核心竞争力强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安全发展型的产业集聚区。二是建设特色园区。重点打造新能源产业园、船舶海工产业园、家纺产业园、滨江纺织新材料产业园和滨海新区金属新材料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基地。三是整合工业园区。对现有各镇的工业功能区,进行整合重组,突破镇行政区域障碍,统筹规划、统一标准,注重各功能区间的框架道路的沟通连接,提升基础设施功能和园区形象。四是提升服务业集聚水平。重点推进商务服务、现代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科技服务、文化与创意、生态旅游休闲、市场与商贸等七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加快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四、保障措施

(一)优化发展规划。加强各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乡镇)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的衔接。充分考虑经济转型升级的需要,抓好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工作。按照提升一批、改造一批、发展一批、培育一批、限制淘汰一批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制定经济转型升级年度推进计划。

(二)优化高效服务。加强经济运行状况的监测分析,加大涉企政策宣传力度,引导企业转型升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推行联合审批、一站式服务。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负担。全面深化“转型升级年”、“千人进千企”活动,帮助企业解 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加快企业转型升级。

(三)优化金融支撑。加大力度再引进和组建一批银行、创投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搭建政银企对接合作平台,主动向金融机构推荐符合“四优四新”、“6+10”现代产业体系的优质项目。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升级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金融创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规范发展股权质押贷款。

(四)优化人才培养。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关键环节,努力打造促进经济发展的人才支撑体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通过股权激励、技术入股、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全额奖励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激发企业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立人才合理流动机制,为人才创造自由发展的平台和空间,加快形成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集聚效应。

2.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 篇二

经过认真思考, 我们把当前及今后较长一段时期财务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归纳为:以战略为导向, 以面向业务、创造价值为目标, 推动财务管理转型与财务功能提升, 着力打造决策支持、价值创造、资本运作、风险管控、协同服务等五大能力, 建成一流的财务管控体系, 实现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 创造一流的财务绩效成果。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打造更有价值的财务管理, 使财务管理在公司生产经营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实现这一目标,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财务管理要对公司战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为实现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世界一流钢铁企业这一战略目标, 公司目前正在实施“中西南”发展战略、“走出去”国际化战略, 以及大力发展钢铁相关产业的适度相关多元化战略。而财务管理是战略落地的重要抓手, 如通过预算编制将公司战略分解为年度的经营目标;再如战略实施所需资金和各种资源必须由财务部门来筹措与配置, 等等。因此, 财务管理必须树立战略导向, 主动成为公司战略强有力的支撑, 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可做。

1. 建立对子公司的资本预算制度。

公司战略必须有所为而有所不为, 相关产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建立子公司资本预算制度, 就是集团行使出资人职责, 将相关产业子公司的折旧及税后利润按照一定规则上交集团, 集团按照战略规划对支持发展的产业下拨资金。这种做法是对国资委实施的央企国有资本预算制度的进一步延伸, 体现了集团公司的资源配置作用,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二是体现了对相关产业的支持, 三是形成财务对战略的具体支撑。

2. 新项目引入EVA指标评价体系。

相比利润指标, EVA更能体现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和资产运营的效率。在新项目的可研及后评估阶段, 打破传统的以利润定项目的评价方式, 引入EVA指标评价体系, 既能体现价值创造导向, 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子公司一味争资金、争项目的局面。

3. 加强境内外资金的集中化管理和一体化运作。

海外事业部作为母公司的二级单位, 地位较为特殊, 既自成体系, 又与母公司紧密相连。但如果资金运作模式选择不当, 如将海外事业部的资金与母公司割裂开来独立运作, 就会造成资金大量闲置和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效率的降低。因此, 资金管理上应考虑将海外事业部的资金与母公司资金一体化运作, 这种一体化运作只需要解决好海外事业部资金使用的便捷性, 就能带来集团整体资金使用效率与效益的大幅提升。

4. 制订好各项关联交易规则。

2011年, 集团经营财务部制订了新的关联交易价格管理办法, 实现了关联交易价格的分层分类管理, 今年要在细化关联交易价格管理和严格预算管理上下功夫。一是要制定好关联交易管理实施细则, 特别关注关联交易价格体系的稳定性, 以及价格协商程序与价格异议仲裁的规范;二是要严格按照市场化原则维护年初预算的基础, 所有的预算指标均按照年初预算的规则来认定和考核。

5. 推行财务服务及数据共享中心模式。

将青山本部 (含集团及各控股子公司、二级单位) 的会计核算及报表业务集中管理。实现会计处理标准化和财务数据共享。提高会计核算及信息处理效率, 减少各子公司及二级单位间结算不及时、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6. 建立投资行业分析数据库。

投资行业分析数据库的建立是投资决策支持中很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投资决策分析除了要对宏观经济进行总体把握外, 更重要的就是必须厘清所投资行业的现状与基本趋势, 如行业供求状况及竞争态势, 行业的平均回报水平, 行业的未来发展等。这就需要我们从与钢铁紧密相关的上下游行业 (如矿产资源开发、电力、汽车制造、物流等) 做起, 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投资行业分析数据库, 以满足日益增多的投资决策需求。

7. 推进财务信息化工作。

企业财务转型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支撑, 只有建立了科学高效的财务信息化系统, 财务人员才能从报表编制核算等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 进一步开展分析预测、成本控制、预算管理等工作;财务负责人也可以依托实时、准确的运营信息, 在重大决策中发表合理恰当的专业意见。下一步, 集团经营财务部要推动实现预算、资金、核算、资产等相关系统之间以及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互通互联与信息集成, 将各级子公司财务系统覆盖到位, 推进财务与业务融合, 为构建集团化价值型管控体系提供重要技术保障。

二、财务管理要以面向业务、创造价值为目标

1. 深入一线, 发现管理中的问题。

一线的同志很有智慧, 但往往管理上凭直觉, 如何将这种直觉转化为科学可行的管理意见与建议, 需要财务人员加以客观反映和量化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勤下基层, 与一线同志交朋友。去年笔者用了1个月的时间与预算处的同志一起, 就降低铁成本问题深入一线开展调研, 听取了很多真实的想法, 看到了很多文件上看不到的东西, 也得到了很多好的意见与建议。我们在经济活动分析会上所做的“铁成本对标分析”能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肯定, 与这次调研的成效密不可分。公司最近提出机关干部要用不少于1/3的时间下基层, 我们也要用此衡量财务干部的工作作风。

2. 善动脑筋, 破解经营中的难题。

由于行业的不景气带来的微利局面, 以及国资委对央企利润考核指标能上不能下的制度缺陷, 带来公司盈利能力与考核指标之间的矛盾。笔者认为, 正是这种矛盾暴露了许多以前高利润时代所掩盖的问题, 如关联交易价格的管理问题, 子公司之间的结算问题, 利润预算中的上下博弈讨价还价问题等等。如何破解这些难题, 需要我们开动脑筋。一是要对公司全局及历史、现状有透彻了解与通盘考虑, 具备良好的沟通与协调能力, 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 有针对性地化解矛盾。二是要通过建立好的机制与体制来解决主观能动性问题, 有人说国企天生缺乏竞争力, 但实质上所有制并不是障碍, 国企只是缺乏好的机制与体制。如果解决了机制与体制问题, 国企一样可以干好, 如我们的交运公司就是鲜活的例子。因此要动脑筋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来解决问题, 比如通过建立利润预算与工资预算挂钩机制来解决利润目标确定的合理性, 又如推动关联交易价格的分层分类管理来解决价格市场化问题等等。

3. 用超常规的魄力与精细化的管理来实现经营目标。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用常规的手段与粗放的管理已经很难奏效, 很多同志有畏难情绪, 还有些人认为降成本的潜力已经挖尽, 但事实不是这样。举两个例子, 一是去年在冷轧厂调研, 厂里的同志告诉我, 在镀锌生产线上, 按照工艺设计备有两口备用锌锅, 每年电费近2000万元, 他们经过认真研究, 去年将两口备用锌锅停了下来, 同时加强精细化操作保证生产, 大大降低了成本。二是股份公司设备维修总厂领导对笔者讲, 他们经过认真研究, 将原来炼铁高炉上使用的电路模块进行修复再利用, 只需通过电路测试仪器检测出烧坏的电器元件并进行更换, 用几千甚至几百元的成本就可以挽救价值超过10万元的电路模块, 通过这种方式每年可以降低备件成本数百万元。以上两个例子充分说明, 只要我们拿出超常规的魄力, 实施精细化的管理, 完全可以进一步挖掘生产经营中的潜力。在这项工作中, 我们财务人员应当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用我们的数据和分析来提供指导。

三、财务管理价值创造的落脚点就是实现“三个一流”

1. 建成一流的财务管控体系。

世界一流的企业, 除了有一流的效益、品牌、技术、人才外, 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有效的组织体系。财务管控是集团化管控体系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直接决定着企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和风险防控效果。公司要借鉴跨国公司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经验, 以“规范、高效、稳健”为标准, 加快集团化价值型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步伐, 提高集团管控力。全面推进集中统一的资金管理体系建设,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 与业务高度融合的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 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以专业、负责、高效为标准的财务人才队伍建设,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集团化运作、集成化管理提供有效的财务体系支撑。

2. 实现一流的财务管理水平。

未来市场的竞争更多表现为企业内涵和发展能力的竞争, 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核心竞争力中的作用将更加凸显。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要大力推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建设, 优化财务战略, 完善财务治理结构, 健全财务功能, 提升财务能力, 明确财务职责权限, 健全财务内控, 细化财务标准, 实现财务与业务的融合。通过深化财务管理转型, 充分发挥决策支撑、资源保障、价值创造、风险防控等作用, 引领企业资源配置, 提高资产运营质量, 带动企业管理变革, 支撑和推动企业做强做优, 实现世界一流。

3. 创造一流的财务绩效成果。

企业的竞争力内涵丰富, 具有多维度衡量标准, 但最为核心的是价值创造能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必须有世界一流的财务绩效成果作支撑。客观讲, 公司目前的资产运营质量、产品盈利能力、债务风险防控能力等还有许多提升的空间。“十二五”时期, 公司要实现6000万吨的产能, 钢铁主业2500亿元, 相关产业1100亿元的营业收入目标, 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均应达到国际同行业良好水平, 资本结构、债务负担水平要实现明显优化。

四、财务管理转型与功能提升需要加强优秀团队的建设

专业高效、结构优化的财务管理团队是完善财务功能、提升财务能力的基本保障。这就要求我们建立更为有效的财务人员交流机制, 优化财务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 进一步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提高财务系统的凝聚力。

1. 加强财务文化建设。

在财务系统树立和培养以“求真务实、高效廉洁、团结和谐、追求卓越”为主要内容的财务文化, 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 鼓励每一位员工用心、用情、用智慧做好本职工作, 以文化凝聚、价值引领、创新驱动、业务导向为主要抓手, 加速大财务体系建设。

2. 加强财务负责人管理。

完善财务委派管理模式, 制定财务负责人管理办法, 加强集团对各二级单位财务负责人述职、考评、培训、交流的一体化管理, 鼓励并帮助具备条件的二级企业实施集团统一管理下的子分公司内部委派, 统分结合做好财务负责人的双层次、双重性管理。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将财务负责人委派制扩展到集团公司层面。

3. 构建财务知识管理体系。

3.关于钢铁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篇三

【关键词】 钢铁传统物流 现代物流 电子商务 转型升级

钢铁企业作为资源密集型行业,其显著特征:多渠道采购大宗原材料、燃料、冶金辅料及备品备件;大批量、多品种的产品分销模式。这些特征告诉我们,它在物流运行和管理上有别于其他行业,然而当今钢铁物流行业举步艰难,如何走出困境,需要我们思考和研究传统物流在钢铁企业中的出路,展望其通过转型升级,迈向现代物流新时代的美好明天。

1. 传统物流在钢铁流通领域正经历严峻挑战

1.1物流企业在钢铁行业过渡扩张后无序竞争严重。钢铁行业通过数十年的辉煌发展,积累了生产和消费对接服务的客户群体,培育了大批围绕钢铁行业发展的物流队伍;特别是2009年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后,钢铁贸易企业数量成倍增长,大大小小物流公司应声而起,造船买船成潮,各种钢材仓库、钢材加工点和钢铁物流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大规模扩张后的今天,面对国内钢铁需求增长的放缓,钢铁工业已陷入低迷、微利和负利的困境,钢铁企业物流在急剧扩张和无序竞争下已危机重重。

1.2物流企业在高成本和低服务价格双重压力下,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近两年来,随着钢铁行业步入调整困难期,作为连接钢铁生产和钢铁消费桥梁作用的钢铁企业物流,无疑遇到了最大的挑战和困难。由于大多数钢铁企业处于盈利线以下,寻找扭亏点、寻找新利润源就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一方面钢铁企业通过招标方式,最大限度地挤压了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另一方面钢铁企业增加了向终端客户直销的比例,大大减少了流通环节的费用。此外,物流企业燃油价格的居高不下,人员工资和经营成本的大幅上升,都使物流企业在低廉的服务价格下举步维难。

1.3物流企业融资难、还贷压力大,资金链条很脆弱。钢铁企业经过前期的高速发展,现在已沉寂在历史经营的谷底;钢铁物流企业经过前期的快速扩张,现在已处于向银行还贷的高峰期。仓储型物流企业和运输型物流企业在扩张潮的引领下,前期向金融机构贷款扩大企业规模,增添运输工具,打造物流设施;而今在日益激烈的物流竞争市场上,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已今非昔比,被钢铁生产企业一再降本的要求下和货源需求低迷及货源流动放缓的情形下,物流企业只有在高营运成本、低服务价格下苦苦支撑和残酷竞争,其中资金面困难成了首要问题。一方面前期贷款未还清想再融资就非常困难;另一方面还贷成本的不断上升,使不少物流企业流动资金处于崩溃的边缘,靠拆东墙补西墙来维持资金短暂的周转。因此,这部分物流企业的资金链条已十分脆弱。

综上所述,钢铁物流企业与钢铁生产企业一样,正经历在一个严寒的冬季。除了遇到当前宏观经济大环境调整的影响外,传统物流自身也存在许多弊端。由于我国钢铁行业流通供应链发展水平不高,大小物流公司参差不齐,各物流公司之间基本各自为政,缺乏合作;专业化、信息化发展水平较低,普遍存在服务质量差,核心竞争力不强,抗风险能力低等问题,已无法满足高速、低成本物流配送服务的要求。因此,传统物流自身的缺陷已不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的发展需要,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同时,中国钢铁行业的规模为钢铁流通领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供应平台。目前中国钢铁流通业发展的滞后,混乱、无序、低水平重复建设为钢材的加工配送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空间。那么,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正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憧憬的。

2. 现代物流将开启钢铁流通领域的新时代

现代物流的基本含义:在物流活动中,将电子商务、运输、仓储、配送、库存、装卸和包装等物流环节,通过有效的管理,达到一种系统性、综合性的集成式服务模式。它与传统物流最大的区别是:传统物流只是货物的简单位移,基本都是人工控制、被动服务,管理单一;而现代物流则是:向客户提供增殖、主动服务,实行信息化管理,管理讲究系统化、标准化和综合化。其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物流总成本,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

钢铁物流战略由三个主要业务部分组成:

(1)以鋼铁电子商务平台为技术支持, 全而提升传统产

(2)以大型钢铁加工配送卜心为系统中枢, 整合各方资源

(3)以钢铁链锁超市为终端触角, 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电子商务网上交易平台, 主要是做大宗批发业务钢铁链锁超市, 主要是做现货零售业务而钢铁物流加工配送中心, 则是整个物流系统的中枢, 它整合各方资源, 集加工、仓储、配送等功能于一体,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钢铁链锁超市,为客户提供全面满意服务。

然而,目前在钢铁流通领域,物流管理仍然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信息化和集成度都不高。如何按照现代物流的理念,摆脱颓势,走出一条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突破口:

(1)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健全物流网络体系,使物流供应链信息共享,保证货物流通快速、稳定、可跟踪。无论货物由采购物流开始,经过生产物流再进入销售物流,最终到达用户手中;也无论是钢材仓库、钢材市场还是钢铁物流园区,只要建立了电子商务信息平台,需求信息、供应信息及共享信息都一目了然。供应链上所有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整个物流供应链上的全部运行细节,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信息的失真和滞后。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物流过程的可见性增加,从而可以降低库存和运输途中的不可控风险,增强供应商、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在库存、交货和配送方面的协调和协作,保证供应链体系从货源计划到执行跟踪都高度透明,有力地推动物流服务缩短运输时间,保持流通环节稳定和快捷,从而降低总体物流成本。这就要求企业实施资源整合,必须将其核心业务和非核心业务整合, 实现从内到外一体化。建立与银行、基金、风投的资本运作关系, 与下游渠道商参股、控股的联盟关系, 与上游钢厂的协议和客户服务关系是资源整合的三大关

(2)钢铁流通领域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轨必须依赖电子商务的功能,即以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是钢铁物流转型的突破口。长期以来,钢铁物流业聚集了数量庞大的物流公司,由于缺乏规范,缺乏统一协调,缺乏精准的实物跟踪,在物资实体物理流动过程中,难以做到各环节之间、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以及物流、商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之间的无缝链接,普遍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够的现象,传统物流自身的局限性已不再能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电子商务的出现,恰好可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使供需双方更方便、更快捷的达成统一意向,实现了供需双方对物流速度、货物安全、可靠稳定和费用低廉的要求,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钢铁产品和信息咨询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环 (下转第354页)

(上接第348页)

境, 在核心业务上获得竞争优势, 提高客户忠诚度, 进而拉动和占有市场份额, 开拓未来。共同选择电子商务作为平台就成了必然。

由传统物流业及制造业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成功的事例很多,如国内著名的海尔物流、中远物流;世界著名的大型流通连锁经营企业“沃尔玛”等等。国内也有不少老国企物流公司年年亏损,最后靠自身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靠加盟一些大型现代物流服务企业,凭借日益兴起的电子商务之势获得了新生、获得了长足发展。

(3)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转型升级后的钢铁物流企业必将焕发出现代物流的蓬勃生机。①转型升级后可以首先掌握和占领行业信息的制高点。在内容极为丰富的电子商务平台上,汇集了许多公共信息、物流信息、资源信息、产业信息、仓储信息等等,可以依赖物联网信息技术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环节、最少的费用指导物流各环节的工作。如钢厂进口的铁矿砂分布在不同的港口,每半年或一年的盘库,过去全靠人工到现场与港口盘点,现在完全可以通过电子信息网络完成现货、存货,进、出港的物流跟踪和货物盘点工作。②转型升级后可以主动提高快捷服务,降低物流环节费用。如某生产单位急需某品种存放在某外港的煤炭,通过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和专业信息网站,便可以找到在货源存放地附近合适吨位、合适靠泊条件的运输船只,就可以以最快捷的速度满足生产企业的物流运输要求。从生产企业说,即赢得的时间,又节省了物流成本;从物流企业看既提高了船效,又向客户提供了优良服务,实现了共赢。如果相比较传统物流,由于信息化不够,想做到这种满意结果是根本不行的。③转型升级后可以告别过去单打独斗的局面,通过相互协作,优势互补,达到合作共赢。虽然传统物流尽可能在优化自身,尽可能使自己每一项物流成本最小化,但是由于缺乏与整体供应链环节之间的互动和协调,信息不畅,重复投入,盲目布局,资源浪费等弊端都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通过转型升级,成为现代物流供应链中的一员,就能够充分分享到电子信息平台上的所有信息,能够在无缝链接的物流环节中提高核心竞争力,降低物流总成本,缩短运输时间,和“零库存”握手,最终达到供应链所有成员均能获益的目的。

信息基础设施, 技术平台的建立和升级已经不是瓶颈问题, 企业可以通过技术外包、委托开发或与专业仃技术公司合作来解决电子商务平台搭建, 维护。

另外完善电子商务的普及工作, 建立健全電子商务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 完成电子商务战略的中级阶段目标是目前摆在物流企业的电子商务战略成功实施的关键问题。

钢铁企业在中国是一个基础好、技术和资金较雄厚、企业信息化基础高、集约化程度也相对较高的行业,目前遇到了产量过剩,盈利下滑、产品结构大调整的困难形势;伴之的钢铁物流企业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的严峻挑战。看似坏事,如果传统的钢铁物流企业能乘此痛下决心,在蓬勃兴起的电子商务环境下转型升级,迈向现代物流的美好明天。既可以在日趋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又可以让物流成为钢铁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为钢铁企业经济效益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林汉贝.“连锁化经营将成钢铁流通新趋势”[J].《现代物流报》,2012-8.

[2] 李亚.“云物流开启钢铁流通新时代” [J].《现代物流报》,2012-7.

[3] 王国清.“钢铁流通业如何走出‘低谷’” [J].《现代物流报》,2012-7.

[4] 濮小金.《现代物流》[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9.

作者简介:吴宝祥(1956-),男,安徽人,国际商务师/经济师,长期在马钢国际经济贸易总公司从事钢铁产品进出口贸易工作、物流工作和进口铁矿砂物流工作。

4.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 篇四

2013-10-15 10:13

个体工商户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经营者变更受限。

个体工商户可以个人经营,也可以家庭经营。采取家庭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允许改变经营者姓名,而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改变经营者时只能采取“一废一立”的方法,即先注销原有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再由新的经营者重新申请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企业股东之间的股权转让则不受限制,只需及时申请办理变更登记即可。

2.设立分支机构受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量个体工商户扩大了经营规模,但不能设立分支机构的规定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壮大。

3.跨省市迁入迁出受限。

个体工商户可以持营业执照异地经营,外出时必须向原登记地工商机关书面报告备案。异地工商机关同意接受后,收存其营业执照及其副本,发给临时营业执照,并加强管理。相比较而言,企业的迁入迁出更为方便。

4.经营范围受限。

个体工商户可以在国家法律和政策的允许下,经营工业、手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服务业、修理业及其他行业。相比较而言,企业的经营范围更广泛,便于其发展。部分个体工商户有必要转型升级为企业

1.规范部分个体工商户经济形态的需求所致。

部分经营者虽然名义上以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开展经营活动,但其经营活动实际上已经不是以简单的个人劳动为基础。将这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是规范市场主体类型名称使用及经济形态的重要手段。

2.规范部分个体工商户经营行为的需求所致。

一些经营者或投资者为了个人方便,享受税收、管理等方面的便利,改变投资兴办企业的初衷,转而申请设立个体工商户。将这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是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的必要措施。

3.适应部分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的需求所致。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体工商户经营规模日益扩大,从业人员也越来越多,部分个体工商户已经具备了企业的特点,却还是个体工商户的主体性质。对于这些个体工商户,将其升级为企业,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有效措施。

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的四个建议

第一,建议制定“个升企”相关条例及实施细则,为“个升企”提供法律依据;

第二,建议制定“个升企”登记注册具体规定,为“个升企”提供统一的操作标准;

第三,建议加大“个升企”宣传力度,引导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

5.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 篇五

厉志海

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浙江实现新一轮发展、继续走在前列的战略抉择,更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去年以来,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省以出口型、加工型和中小型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针对2008年以来浙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委集中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扎实推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的现状问题、主要路径和政策取向等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和现状

经济转型升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体通过结构转变与体制转轨的互动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从低级阶 段向高级阶段逐步演进的过程。浙江省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就是一个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总体而言,浙江经济发展已经实现了两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1978年至1991年,以农村工业化和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为主要内容,浙江经济初步实现了从计划体制下的传统经济体系向市场体制下的工业经济体系的转变。第二次转型是从1992年至本世纪初,以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对外开放和优化城乡结构为主要内容,浙江经济基本实现了从“两头在外、民营为主”的内源型经济向“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全方位开放型经济转变。经过这两次转型升级,我省市场机制日趋完善,培育出一大批富有活力的市场主体;区域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以专业化市场和各类产业集群为特色的区域产业体系,也积累了较为丰厚的民间资本。

但由于一些历史制度方面的约束,浙江经济长期积累的素质性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集中表现在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上: 一是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物资资源消耗支撑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能源、土地、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二是企业主要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 争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近年来,随着土地、劳务、环保成本等各方面成本的持续上涨,浙江的低成本优势已基本丧失;同时,浙江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知名品牌不多的劣势凸显。三是产业层次低、布局散、竞争力弱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一方面,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成长不足,传统工业企业大多处在产业链附加价低的加工环节,缺乏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服务业占GDP比重相对较低,影响了整个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时期。特别是自2007年下半年起,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一系列带有转折性、全球性的重大变化,浙江经济进入了周期性的调整期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根据相关分析,我们认为此轮经济调整将是全球性的,周期可能会比较长,大约将持续2-3年的时间。受外需持续衰退的影响,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我省经济会受到较大的冲击,浙江经济发展将面临较为严峻的形势。具体来看:一是经济下行的趋势更加明显。2008 年以来,全省经济持续回落。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比上半年回落0.8个百分点。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月度增幅为6.4%,为10年来的最低水平。二是行业和企业分化有所加剧。2008年以来,浙江不少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企业经济效益持续下降。1-8月,小企业亏损额增长50.3%;而大中型工业企业亏损额增长达2.4倍。化纤行业呈现全行业生产经营困难,石油加工业1-8月净亏61亿元。三是三大收入增幅回落。1-8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回落21.5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分别增长4%和4.7%,均比去年同期明显回落;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则比上半年分别回落3.2和3.7个百分点。

上述浙江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表面上或短期来看,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尤其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增长减缓是重要原因,但从根本上或中长期来看,浙江长期积累的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弱等结构性和素质性矛盾是关键因素。可以说,浙江经济已经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攻坚期,也是阵痛期。我们必须增强经济转 型升级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充分认识到,以往那种“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若不转型就会面临生存和发展问题,产业若不升级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浙江的经济就不可能实现持续平稳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内涵和路径 发展经济学认为,经济转型升级主要包括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一方面,经济转型实际上是一个发展模式转变问题,其实质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即主要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包括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在内的全面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另一方面,产业升级实际上是一个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层次提升的问题,其实质在于提升产业的竞争力。一般而言,产业升级大致上有两条途径: 一是产业内的升级,即通过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大力鼓励技术创新双管齐下的方式来改造和提升传统制造业;二是产业间的升级,即通过大力支持高技术产业发展和适度发展新型重化工业双管齐下的方式来鼓励产业间的 升级。

由上可知,产业升级是经济转型的核心和基础,而经济转型则是产业升级的目标和归宿。一个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和价值取向,是通过技术创新和体制改革,加快提升和培育起与本区域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相适宜的新型产业体系,不断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和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实践中,要充分结合浙江省的实际情况,着重处理好以下“三对关系”。

一是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与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系。国际经验表明,在产业结构变动的过渡期,经济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因此,在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同时,也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处理好结构调整中存量和增量的关系,以增量促调整,使存量得到优化,尽量降低结构调整的成本,平稳顺利地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是加大政府引导与强化企业主体的关系。经济转型升级既是一个宏观战略问题,也是一个现实微观问题;既是市场的主体行为,也是政府的职责。因此,在促进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两者不能偏废。三是立足内源促发展与深化开放促调整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的转型升级主要是一种内源性经济规模扩大、产业持续升级、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现,浙江经济转型升级不能仅靠内源,必须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内源作用与外力推动”相结合的策略,实现产业淘汰转移与新的产业增长点的培育、民营经济发展与境外经济发展、“跳出浙江发展浙江”与立足浙江发展提升自己、国外市场开拓与国内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有机统一。

在研究和制定具体政策时,要根据上述思路,紧密结合浙江实际,进一步认清目标,把握工作思路,重点要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中心环节。从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解决向后工业化过渡时期“增长极限”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自主创新,包括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等。在能源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和低成本弱化的情况下,只有把发展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才会有后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要把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产业结构调研的关键是要逐步改变过 分依赖工业支撑发展的格局。在积极培育新型工业的同时,要着力提升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

三是要把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关键是要逐步改变过分依赖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努力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四是要把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节能减排同经济转型升级相互关联、互相促进。重点是要研究如何按照“治旧控新、建监并举”的原则,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研究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五是要把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作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保障。重点要抓好土地、劳动力、资金三大要素的优化配臵改革;积极探索研究排污总量的控制制度、排污权的交易制度、节能减排的考核奖惩制度;完善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健全财政激励政策,完善企业创新投入风险承担机制,健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政策;要研究落后产能退出的奖惩制度和机制。

三、促进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措施和建议 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确定的今后五年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目标,对照推进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一)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优化创业创新要素支撑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吸引留学和海外高层次人才来浙工作和创业, 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资金支持。包括整合财政支出专项、争取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加强管理创新,加快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引进供应链管理等先进管理模式。

二是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努力推进“四个一批”建设,即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组建一批专业性的产业服务中心和行业(区域)技术中心及中介服务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基地。

三是完善创新激励和保护机制。加大政府研发经费支出对战略性产业的倾斜力度,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投融资体系,出台相关实施办法激励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投入。全面实施专利战略、标 准化战略、品牌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

四是重点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继续实施“958”行业龙头企业技术赶超计划。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政策倾斜力度。把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列入“中小企业成长计划”之中,对成长性好、绩效优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财政贴息、项目准入等方面予以倾斜。

(二)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一是大力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定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规划,加快培育现代产业集群。在甬、台、温等地区布局发展以炼油、乙烯为龙头的炼化一体化项目,逐步把浙江建设成为国内重要的石化基地。推动舟山等地船舶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重点船舶企业联合建设船舶工业基地。做大做强台州、金华、杭州等地汽车整车和汽车、摩托车零部件骨干企业。大力发展软件、微电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核心产业,着力发展新能源、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帮扶一批具有发展潜力而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大力推动企业兼并重组,限制淘汰一批落后产能。

二是努力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制定现代服务业及其重点领域发展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六个一 批”工作,强化中心城市服务业集聚辐射功能,提升县域服务业发展水平,引导扶持农村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统分结合、职责明确的服务业组织协调机制。

三是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推动农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1500万亩标准农田加快改造提升。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方式和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进一步扩大保险品种,逐步覆盖整个农业主体产业。

(三)着重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积极构筑适宜经济转型升级的空间架构。形成“三圈三带一群”即杭、甬、温三大都市经济圈、环杭州湾、温台沿海和金衢丽高速公路沿线三大产业带和浙中城市群;形成国家级开发区或基地、省级开发区(园区)、乡镇产业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格局;形成都市新兴产业群(如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临港现代产业群、区域特色产业群互联互动、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

(四)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

一是努力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严格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加强奖惩考核和“一票否决”制。加 快构建节能降耗四大保障体系。

二是落实贯彻节能减排政策措施。全面实施“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和“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严格执行市场准入标准、强制性能效标准和环保标准,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三是积极推动资源节约环保产业加快发展。建立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继续实施循环经济“991”和工业循环经济“4121”示范工程。加大新能源开发的扶持力度,加快核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调整优化能源结构。

(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推动作用

一是加强要素节约集约利用工作。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标准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索建立闲臵土地退出机制,探索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围垦、浙中低丘缓坡等土地资源。加快推进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改革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加价收费制度。积极开展排污总量控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改革试点。继续在高耗能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全面推行居民用电峰谷电价政策。

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产业,支持支柱产业和传统产业 的技术改造。继续加快培育发展产权交易市场,深化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开展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运作,加快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三是切实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设。继续深化民营经济公平市场准入机制改革。积极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加强企业信用监管。探索建立中介服务公共信息平台。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为基层和项目单位提供便捷高效、公开透明的服务。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事业均衡发展,全面改善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生产生活环境。

6.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 篇六

发展方式的思考和建议

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都明确提出必须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十二五”时期发展的主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一阶段,课题组根据我县具体实际,围绕“十二五”和明年如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企业合作重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如何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进行了深入地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必须以更大力度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我县新特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几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按照《关于组织开展“特色产业推进年”活动的意见》(阜发[2010]8号)要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水平快速提升。

(一)对全县经济支撑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今年1-10月份,风电装备、粘胶纤维、光伏、煤盐化工、环保滤料、阀门、开关柜和玻璃制品等八大特色产业(定报口径)累计实现开票

销售38.5亿元,同比增长72.6%;实现入库税金1.33亿元,同比增长33.7%,分别高于全县面上34和16个百分点,占全县工业经济的比重分别达到33%和27%。其中,列入市重点培植的三个重点特色产业(风电装备、粘胶纤维和环保滤料)1-10月份实现开票销售27亿元、入库税金7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1%和121%,占全县工业经济的比重达23%和15%。

(二)产业规划和专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先后聘请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等专业性机构及业内专家精心组织编制了《阜宁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规划》、《阜宁澳洋工业园粘胶纤维产业发展规划》和《阜宁环保滤料(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初步形成风电装备产业园、LED产业园、粘胶纤维产业园、环保滤料产业园、天一食品产业园、五个中小企业园等专业园区和区中园,特色产业集聚度明显提升。1-10月份,全县风电装备产业园、粘胶纤维产业园、环保滤料产业园三个特色产业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4.9亿元,累计建成面积达6000亩。

(三)重点项目建设快速推进。神山风塔、澳洋科技差别化纤维、双多20.30、氟美斯新材料、双昌百万吨磷复肥、金石玄武岩、森泽环保等一批重点项目已经或即将竣工投产。中盐集团投资20亿元的盐矿勘探和盐化工项目,中粮集团投资10亿元的30万吨大米加工、米糠油和生物质发电项目成功签

约。一批重特大产业项目为加快我县新特产业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四)产业龙头企业培植初具成效。风电装备产业以协鑫风电为龙头,引进神山风塔项目、辰风新材料、常盛法兰等一批重大项目。粘胶纤维产业以澳洋科技公司为龙头,引进双昌20万吨硫酸和100万吨磷复肥、华龙纺织染整、霞客环保色纺、凯末尔服装加工等项目填补了粘胶纤维产业链后道空白。环保滤料产业以正大森源、东方滤袋等企业为龙头,引进了氟美斯、金石玄武岩等产品档次较高的产业项目。

(五)科技创新品牌创建连续取得突破。我县相继获全国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沿海地区首家“江苏省风电装备产业特色园区”、“中国(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基地”,阜城镇获“中国环保滤料产业名镇”称号。天和风电、澳洋科技、东方滤袋等3家公司成功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大森源集团“森源”牌滤料获驰名商标,东方滤袋等四家企业获批高新技术企业。

二、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有力地带动了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但当前制约新特产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仍然较多。主要有:一是特色产业链上项目不多。环保滤料、阀门、开关柜等产业项目同质性较强。二是特色产业龙头不强。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环保滤料、阀门机械等特色产业中销售超亿元企业太少,缺乏大企业大集团。三是创新能力不强。全县八大

新特产业776家生产企业中,拥有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占比仅为1.5%;高新技术企业21家,占比仅为2.7%。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和建议

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要求,结合当前国内外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形势,根据我县具体实际,对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如下建议。

(一)狠抓“四有三聚”,努力抢占新特产业发展制高点

1、通过加强规划来“引”。要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确定我县重点发展的新特产业,在政策扶持、项目投入、协调服务上进行引导指导。2010年,县组织开展了“特色产业推进年”活动,确立了倾力打造风电装备、粘胶纤维两个优势产业,着力培植光电光伏、煤盐化工两个新兴产业,全面提升阀门、环保滤料、开关柜、玻璃制品四个传统产业的发展思路。现根据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位(2010年10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结合我县具体情况,建议将风电装备、光伏光电、环保滤料三大产业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将粘胶纤维(含纺织服装)、煤盐化工、阀门机械、食品加工四大产业确定为“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传统特色产业。认真分析产业发展现状,瞄准行业发展高端前沿,从长期、中期、近期发展目标,具体推进计划,重点项目建设,园区规划建设,龙

头企业培植,创新研发平台,商标品牌创建等方面组织做好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2011年,要重点实施“双百亿产业”计划,即:风电装备、光伏光电、环保滤料新兴产业销售突破100亿元,粘胶纤维(含纺织服装)、煤盐化工、阀门机械、食品加工四大传统产业实现销售突破100亿元。到2015年要打造3-5个百亿级新特产业。

2、通过扶持龙头来“带”。要加大规模企业扶持力度,制定“一企一策”的个性化激励措施,重点培植销售超5亿元的龙头企业。2010年要培植超30亿元企业2家(协鑫光电科技公司、澳洋科技公司),培植销售超10亿元企业3家(胜丰钢铁、中恒纺织、双多化工),培植销售超5亿元企业5家(协鑫风电、神山风电、荣威塑胶、双昌肥业、天一食品),培植销售1亿元企业20家,使全县销售超亿元企业累计达30家以上,以一批产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新特产业项目前延后伸,做长做粗产业链条。

3、通过优质服务来“促”。创新为企业服务工作方式,实施“百企争先创优”工程。根据定报企业2010年完成主要经济指标、科技研发、品牌创建等情况,初步计划排出入库税金超百万元的100家定报企业,分档分级评出巨龙企业20家、功臣企业30家、明星企业50家,明确县四套班子成员,重点部门主要负责人,全县服务企业标兵开展重点服务、个性化服务、一对一服务。继续开展为企业服务周活动,继续在全县工业企

业中深入开展“比发展、促升级、争贡献”活动,激发广大企业创先争优,做大做强。

4、通过品牌宣传来“推”。密集组织相关宣传推介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我县风电装备、光电光伏、环保滤料、粘胶纤维(含纺织服装)、煤盐化工、阀门机械、食品加工等新特产业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特别是重点宣传我县获得的全国风电装备产业基地、中国环保滤料产业基地、江苏省15个特色装备产业基地之

一、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粘胶纤维生产企业等产业品牌;加强推介高新技术企业、中国驰名商标等重点企业、重点品牌、重点产品,力争在全国形成一批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新特产业、骨干企业和拳头产品。

(二)实施“四个十”工程,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大产业必须有大企业大集团来引领,2010年是我县“十二五”开局之年,要通过强势推进“十个企业技改、十个企业重组、十个品牌创建、十个政产学研合作”四个十工程,在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方面谋求突破。

1、坚持大小齐上,重在抓大,推进十个企业技改。继续实施技改奖励政策,保持技改奖励政策的连续性,突出向新特产业、重点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倾斜的导向性。继续通过政策激励、宣传发动,在全县企业家队伍和定报企业中形成争贡献、家家搞技改的比发展、促升级氛围,力争规模企业中实施技改企业一半以上,销售超5000万元企业中实施技

改企业达80%以上。初步排出投入5亿元的澳洋三期工程、投入3亿元的绿叶农化井冈霉素生产线、投入1.5亿元的理想阀门技改等10个技改项目,实行重点重抓。

2、坚持量质并举,重在运用,推进十个品牌创建。加大商标品牌的创立、运用、保护和管理力度,既注重商标品牌量的扩张,又注重商标品牌质的提升。定期组织开展商标品牌培训讲座,增强企业商标品牌意识,提高开发利用商标品牌市场价值的能力。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打造高端品牌,提升品牌附加值,以品牌牢固确立市场优势地位。2011年,要在目前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10件、省名牌产品17件、省级质量管理奖1项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双多化工的“双多”化肥、东方滤袋的“志荣”玻璃纤维布、宁富食品的“宁富”肉制食品争创驰名商标;阜稀公司的“太极”稀土、江恒阀业的“三零”金属阀门、仁舟水泥的“仁舟”水泥、舒恒管夹件的“舒恒”管件争创著名商标;恒河油脂的“恒河”牌植物油、金谷米业的“金谷”牌大米、新科达滤料的“新科”牌玻璃纤维过滤布争创省名牌产品等十个品牌创建工程。

3、坚持内外并举,重在对外,推进十个企业重组。继续以推进企业资产重组为重点,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支持本地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行业领军企业挂靠合作新上项目,积极支持本地企业间开展产业配套、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2011年要重点推进初步排出的

恒河油脂与重粮集团合作重组,投入10亿元新上30万吨大米加工项目;佳宁水泥与中建材南方公司合作重组,投入1.5亿元新上百万吨水泥项目;阜宁稀土与中铝集团合作;中恒纺织与香港联邦集团合作,投入1亿元新上500台喷气织机及物流项目;东方滤袋与盐城科行集团合作等十大企业重组工作。对十大重组企业进行动态管理,成功一家,退出一家,增补一家,持续推动全县工业企业对外合作重组步伐。

4、坚持政企联动,重在实效,推进十个政产学研合作。创新驱动已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战略,要积极围绕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为重点,推进政产学研合作。重点做好2011年1月初,在南京举办阜宁(南京)新特产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产学研合作恳谈会各项工作,确保签约政产学研合作项目30个以上。2011年要有重点抓好江苏大学与我县合作共建工程研究院、东南大学与我县风电装备产业园共建风电装备部件研究院、上海东华大学与阜城镇人民政府共建除尘滤料研究院、青岛大学与阜宁澳洋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江苏澳洋粘胶纤维研究院等十大政产学研合作项目。

(三)做到“三个强化”,更加突出创新驱动发展

1、强化政府激励政策引导。我县专门出台了《推进全县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激励意见》(阜发[2010]50号)、《关于激励扶持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政策意见》(阜发[2010]51

号),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载体和研发平台,实施产学研合作;激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我县设立研发机构。2011年,我们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的宣传力度。一是向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广泛宣传,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县设立各类研发机构,与我县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二是向企业宣传,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与重点高校寻求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创办产品设计、研发机构。

2、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要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应用主体作用,通过政策引导,动员有条件的企业都要成立产品设计、研发中心,销售超5000万元的规模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要达60%以上,行业龙头企业要力争建立国家级、省级研发机构。2011年要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技术企业中心4个,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协鑫风电、氟美斯滤料、华派新材料、神山风电),“十二五”末要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0家。2011年要力争进入江苏省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试点地区,搭建科技融资平台,形成以政府资金引导、企业投入为主、社会广泛参与的科技创新投入体系,解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

3、强化政产学研合作。定期组织开展政产学研对接活动,要像抓为企业服务和项目推进督查一样抓好政产学研项目跟踪服务,将政产学研工作纳入镇区、部门、企业评先评优的条

件之一,建立政产学研工作的长效机制。继续依托重点园区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器、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重点加快科技成果展示与交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科技创业平台等四大平台和7个中心的建设,为科技创新研发创造良好条件。有针对地根据企业技术难题,帮助企业与高校院所牵线搭桥,组织技术攻关,使企业尽早获得最新科技成果,占领市场。2011年要力争与10-20名专家签订柔性人才引进协议,鼓励一批企业与行业领军人物与我县企业签订技术开发协议。

7.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 篇七

一、国有煤企的机遇和挑战

2010年12月13日, 国务院设立了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由此, 山西成为中国第九个国家级的综改区。政策的支持给山西的转型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但由于山西的经济转型充满复杂性, 没有经验可循, 也是巨大的挑战。

山西的优势在煤, 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 新型经济建设一定程度上仍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因而, 山西的国有煤炭企业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中扮有重要的角色。笔者认为, 在煤炭的主业上, 应当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 做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完善产业结构, 向多元化发展, 引进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科技高回报的产业,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发展。

二、会计创新在国有煤企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财务工作是企业的管理活动的核心, 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 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围绕财务管理来展开。国有煤炭企业在几十年的经营中, 通常都建立了严格规范的财务制度和合理有序的工作流程。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换, 新产业、新业务、新概念等不断涌现的背景下, 会计体系作为贯穿企业经营的血脉, 必须创新发展, 及时跟进, 任重而道远。只有不断创新会计体系, 才能使财务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引入新理念, 创新会计工作职能

1. 加强管理会计, 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会计是管理与会计相结合的企业内部会计, 它是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 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 实现了会计从核算为主向预测决策为主的转化。

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着重要作用, 概括有以下几点: (1) 与财务会计相辅相成, 健全和完善了企业会计制度。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 记录和总结企业经营状况, 对财务报表进行制作、报告和审计;而管理会计重在面向未来, 在财务报表制成的基础上做大量的分析和比较, 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可见,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各司其职, 又共同为企业服务。 (2) 通过建立分析模型, 为管理者提供企业经营的各种管理信息, 对企业经营趋势预测, 规避风险, 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决策和控制。计划以经营决策作为基础, 把通过决策程序选定的有关目标进行量化表现, 并调整、汇总成一个体系, 借以有效地把握未来, 争取最大的成果。

目前国内的会计领域也对其管理职能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拓展, 开发出一系列有用的财务工具和指标, 把原始的财务数据通过汇总、计算、分析等一系列活动, 使之成为可直接用于企业的更直观的成果。由于我国的管理会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 理论不完备, 实践不充分, 行业中一般没有专设的机构和人员, 大都由财务会计人员兼职。要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的作用, 需要深化会计改革, 提高管理会计的地位。

那么, 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会计水平呢? (1) 在企业中组建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和人员。在管理者和会计人员中普及管理会计知识, 尤其是企业领导要认可、支持、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建立管理会计体系中会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甚至直接涉及到一些部门、一些领导和员工的利益, 是一种权利的再分配, 推行时必然会遇到种种阻碍。因此, 企业领导应有足够的重视, 通过普及学习管理会计相关知识, 转变观念从而大力支持, 这是管理会计工作开展的必要条件。 (2) 引进高科技手段, 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数据处理精度和速度来提升管理水平。随着科技的进步, 帮助企业财务人员提炼财务数据的软件越来越多, 越来越方便。合理的选择、掌握、运用它们, 能够大幅度提升管理会计的效率和质量, 进而减轻财务人员的负担。 (3) 财会人员主动学习与企业培训结合, 掌握前沿知识。作为管理会计的一线实践者, 积极学习新的管理知识, 扩展眼界, 同时在工作中总结好的方法予以创新,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

总之, 在信息时代和管理科学化的今天,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无不涉及到战略问题, 管理会计作为一种新型的决策支持系统给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 管理会计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2. 引入绿色会计, 实现“绿色经营”

绿色会计也称为环境会计, 是将环境科学、现代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传统的会计学相互结合, 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 运用一定的方法, 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 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 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科学。

绿色会计从生态环境和整个人类的活动出发, 围绕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的高效利用及耗费的补偿为中心, 全面反映和监督企业的经济活动, 从而有效解决传统会计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绿色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 针对传统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对环境问题的无能为力而产生的, 通过充分强调环境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 并赋以价值和价格, 对其损耗予以补偿, 从而使企业的责任向社会延伸。因此, 研究绿色会计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1) 通过研究生态环境的成本和价值、提供生态环境变化的会计信息, 进而引起对环境的重视, 对经济活动进行权衡。 (2)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提高循环经济的可操作性。 (3) 有助于转变观念, 确立“绿色经营”理念。 (4) 有助于确认和考评企业的社会和环境责任。 (5) 修正传统G D P统计核算方法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帮助建立宏观“绿色GDP”体系。

绿色会计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 我国于2001年成立了“绿色会计委员会”, 到现在相关的专业标准建设和完整的会计体系还处在完善中。执行绿色会计的难点在于: (1) 尚无针对绿色会计的会计制度, 传统会计的原则、假设和计量基础都发生了变化。 (2) 国家没有相关法律法规、税收政策来提供对绿色会计的支持。 (3) 环境成本计量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难度。

作为煤炭企业, 正处于资源开采的第一线, 应把绿色会计的理论和实践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 关注绿色会计相关理论、政策的新动向,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建立试点, 尝试使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模糊数学法等对环境成本进行计量, 逐步建立具有实际操作性的绿色会计制度, 支持企业的转型跨越, 在煤炭主业上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充分考虑环境代价, 进而为下一步的环境修复提供基础。

3. 会计创新助力多元发展

要使企业走上多元发展的良性轨道, 会计工作必须跟进。由于多元产业与煤炭主业适用的会计制度、核算方法、确认计量等都有较大差别, 要想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需要增强业务水平, 对不同业务能抓其本质, 准确计量, 并最终提供财务报告;需要建立一套统一标准的预算、核算方法, 能够装的下集团所有多元经营的经营类型, 并建立健全财务监督管理机制, 有效地对子公司进行绩效考核评价。这样才能保障整个集团的多元板块健康、有序的发展。

4. 建立资金管控体系

建立资金管控体系的核心是:资金集中管理, 收支两条线。即所属分支机构全部收入按规定上缴集团本部, 不得留存和坐支;所有支出由公司本部根据预算下拨, 收支差额留存公司本部, 由公司本部集中使用。在这一基本思路上, 根据各企业的具体情况, 可以采用不同的模式, 如:统收统支、拨付备用金、设立资金结算中心、设立内部银行和设立财务公司。

其优势集中表现为:盘活了企业资金, 保障了资金的集中和使用效率, 减少了对外融资, 降低了融资费用, 使得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资金运营收益最大化, 防范财务风险最大化, 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效益, 为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建立资金管控体系还能够积极地推动内部管控, 在体制理顺、规范运行、杜绝违规操作、避免人为干预等方面起到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要想建好、用好资金管控体系, 需要: (1) 提高企业领导班子、一把手对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的认识, 要充分认识建立资金中心在风险管控、内部管控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思想高度统一是做好资金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 (2) 做好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 理顺产权关系、重组管理层次、再造业务流程、细化功能职责, 将企业的业务流程理顺。业务流程理不顺, 资金管理也会不顺, 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 (3) 强化全面计划管理、预算管理。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全面预算管理, 那这个企业的管理是盲目的、无政府状态的、随意的、是拍脑袋的、是一把手随意说的, 迟早会出问题。全面预算管理、全面计划管理是搞好我们财务管理、资金管理的关键。 (4) 用好人才, 用好信息化的管理平台。真正用一些懂行的人、懂规矩的人, 真抓实干、坚定不移、全力以赴、花大力气狠抓落实, 务求取得实效。

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会计队伍

打造一支学习型的会计队伍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所在。建设一支学习型的会计队伍需要几个方面的配合:

(1) 完善会计机构, 合理配备会计人员。通过设置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内部控制、资本运营等岗位, 细化职能, 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 (2) 建立公正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实行定期轮岗制, 培养多面手。 (3) 重视会计人员培训, 提高整体素质。通过各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培训和教育, 在企业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提高会计人员的实务技能, 把他们提升为专业人才。财务人员要发扬学习精神, 树立会计从业人员终身学习的观念, 认真学习国家财经政策、法令, 熟悉财经制度, 向外学先进, 精益管理;向内不断创新, 在创新中学习, 创新中成长, 积极钻研会计业务, 精通专业知识, 掌握会计技术方法, 提高分析、判断、决策能力。

通过开展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不断完善, 同时, 思想和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使其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在知识结构上, 由“窄浅型”向“广深型”转变;在日常工作上, 由“繁琐型”向“科学型”转变;在工作能力上, 由“反映型”向“决策型”转变, 从而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在深化企业改革, 强化市场营销中做出财务人员应有的贡献。

五、坚守会计职业道德

随着改革开放, 经济的快速增长, 许多负面的东西开始涌入。部分人为了自己先富起来, 不择手段向“钱”看, 社会贪腐现象严重, 给会计工作者带来巨大冲击。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是社会正气的构建基础, 也是会计人职业道德的精髓。作为一名会计人员, 要忠于职守, 廉洁奉公, 严守职业道德。为了正确履行职责和行使权限, 客观公正地做出结论, 会计人员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不为利所趋, 以一种对社会、对企业、对自己高度负责态度, 切实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抵制违背财会制度和不良现象的发生。

8.关于财务转型的思考 篇八

关键词:会计 管理 转型 高端化

经济全球化和经营管理复杂化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与决策等新挑战,现代企业管理转型对会计人员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构成了会计职业的素质环境。对低端化核算会计的需求将日益减少,现代企业管理转型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不断高端化。

一、对低端化核算会计的需求将日益减少

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越来越多的公司提升其竞争力,大力推进会计变革:优化会计组织,减少会计人员、降低成本费用。造成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有:(一)信息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为规范会计核算、简化核算层次、优化财务业务流程提供了条件。在会计工作中广泛应用的IT技术,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重塑了会计组织架构,减少了会计核算层次,大量使用会计软件和企业管理软件,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二)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制定全球通用会计准则并促进各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危机及其他事件的教训对加强会计监管、提高财务信息质量推动的结果。会计准则国际化后,很多跨国经营的公司减少了对处于不同国别子公司的会计政策调整,并购、合并财务报表等大量复杂的会计处理变得简单,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三)会计外包服务的增长。目前我国大量存在的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记帐公司等中介机构,其业务类型主要是小微公司的代理记账和税务代理、验资、工商年检等相关业务。会计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节省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专业的社会中介机构从事专业的工作,以提高会计业务质量。

二、不断拓展高端化会计的综合管理领域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经营管理的复杂化,企业管理当局强调会计工作对组织战略与经营管理决策的有效支撑。在这种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将会计人员逐步从“业务型”管理专家转变为通晓预算、成本、风险内控、理财、投资、管理等综合知识,掌握运用会计信息支持管理决策技能的“综合型”管理专家。(一)确保企业战略执行,拓展实施战略会计管理。现代企业不仅需要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战略管理会计提供大量诸如质量、需求量、市场占有份额等非财务信息.为企业洞察先机、改善经营和竞争能力、保持和发展长期的竞争优势创造有利条件。战略性绩效评价将评价指标与企业所实施的战略相结合,根据不同的战略采取不同的评价指标。而且战略管理会计的业绩评价贯穿于战略管理应用过程的每一步,强调业绩评价必须满足管理者的信息需求。战略管理会计联系竞争对手进行产品生命周期法、经验曲线、产品组合矩阵以及价值链等新的分析方法。(二)确保企业运行效率,拓展实施企业责任会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向大规模集团化发展成为趋势,相应的管理层和管理机构日趋复杂,企业责任会计就应运而生。责任会计是现代分权管理模式的产物,它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个责任中心,并对其分工负责的经济业务进行计划与控制,以实现业绩考核与评价。这种制度要求根据授予各级单位的权力、责任及对其业绩的评价方武,将企业划分为各种不同形式的责任中心,建立起以各责任中心为主体,以权、责、利相统一为特征,以责任预算、责任控制、责任考核为内容,通过信息的积累、加工和反馈而形成的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责任会计就是要利用会计信息对各分权单位的业绩进行计量、控制与考核。(三)确保企业成本降低,拓展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企业商品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化以及制造系统的复杂化是当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种新的经济技术环境下,若继续采用在商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的直接人工去分配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制造费用,必将导致商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真,进而误导企业的战略决策。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降低企业成本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四)确保企业业绩提高,拓展实施绩效管理会计。现代企业的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目标的实现必须依靠会计人员加强绩效管理工作来实现。绩效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会计的组成部分,对提高企业绩效管理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绩效管理会计是指为保证企业业绩目标的实现,对企业的经营指标和相关管理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计划、管理、评价和反馈,通过综合评价各种指标得出最终结论的过程。绩效管理会计的内容和流程包括绩效计划、绩效管理、绩效评价和绩效反馈。(五)确保企业科学管理,拓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对现代企业成熟与发展起过重大推动作用的管理系统,是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一种主要方法。全面预算反映的是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计划。全面预算的有效推行为公司各下属单位确定了具体可行的努力目标,同时也建立了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全面预算是执行战略过程中进行管理的基准和参照,也是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和比较对象;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就是企业目标分解、实施、控制和实现的过程。

三、不断提高高端化会计人员的胜任能力

目前,会计工作的内容及其所承担的责任对会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会计人员需要具备系统思维能力、战略规划能力、领导能力、创造力、沟通能力、人力开发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新形势下我国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能力为:一是坚定的职业操守。会计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因此,会计人员应当具有坚定的职业操守、诚实守信、客观公正、不偏不倚、追求真理、依法理财。二是开拓知识视野。会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影响因素,需要对涉及到上至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下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会计人员要放宽视野,能够从更宏观、更复杂的局面中理清公司的发展思路。会计人员要注重财务会计知识、行业知识、信息披露和关系维护的知识以及与投资方和政府进行有效沟通的知识,使外界对企业产生积极的评价。三是领导艺术和领导技能。领导艺术和领导技能是为支持会计人员感知环境、综合运用知识、形成职业能力的软性技能。它是公司所有高级管理人员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软性技能不能仅从某种课程获得,而是教育与职业经验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降玲.企业会计在转型跨越中的若干思考[J].会计之友,2011,(35):23-24.DOI:10.3969/j.issn.1004-5937.2011.35.010.

[2]程海虹.关于企业会计在转型跨越中的若干思考[J].经济视野 ,2013,(11):134-134.

[3]崔念斋.分析企业会计在转型跨越中的若干思考[J].商情,2012,(43):93.

[4]苗成红.企业会计在转型跨越中的几点思考[J].商情,2012,(37):93-93.

上一篇:人际沟通答题提升下一篇:美容院试营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