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及原则(共4篇)(共4篇)
1.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及原则 篇一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导入原则及方法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成功课堂的前提与基础。好的导语是磁石,可以把学生分散的思维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火石,可以启迪学生,提高学生积极性。下面结合我自身教学的具体实例来谈谈高中语文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和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
一、高中语文教学新课导入的基本原则
1、导入要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很强的活动,每一节课都有不同的目标和内容,教师在课堂导入阶段就应该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类型的课,课堂导入要采取不同的导入方法。而每位教师的技能、水平、素质等方面存在着差异,所以教师也应根据自身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 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使导入起到必要的作用。
2、内容要有关联性
“内容突出关联性,是指在运用导入技能时,要求教师或明或暗地要与后面所讲的知识、课文内容上衔接,或明点,或暗示,或总领,而不能使导语与后面所讲的内容彼此分离,互不相关。”[1]导入是教学的起点,在设计上应该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如果只是一味求新,而与教学脱节,也是不可取的。苏诺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学生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只能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2]所以,好的导入可以有效启发学生,更快地进入教学情境,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3、方式要有简洁性
导入位于课堂的开始位置,在教学活动中起到统领作用,而每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只有45分钟,那么导入千万不可喧宾夺主,语言应该简洁,时间应控制在三到五分钟之内,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教学内容的讲解。导入语简洁性,不仅仅是形式问题,而是由教学内容决定。这就要求教师使用导入语时思维清晰,善于概括提炼,使导入语能够“一语中的”,“一针见血”。使学生能够在简短的时间内,从简洁的语言中获取相关知识。[3]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导入方法
1、音乐或朗诵导入法
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以选取与文章相关的音乐,在音乐的配合下用富有感情的语言导入,可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
例如在教授《苏武传》时,可以播放歌曲《苏武牧羊》,“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终教匈奴心惊胆碎,拱服汉德威。” 让学生理解苏武,体会苏武历经艰辛,持节不屈的高尚品格,并引起学生对于苏武故事探究的兴趣,使文言文不再枯燥无味。
另外,教师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诵一首诗或一段散文,也能创造生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审美感知。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散文,在教授这篇课文时,可以配乐朗诵史铁生的另一篇散文《秋天的怀念》,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史铁生对于母亲是那样愧疚,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沉浸在对父母之爱感激的海洋里,这样课文中深沉的母爱就不难理解了。
2、由题入文导入法
题目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所谓“牵牛要牵牛鼻子”,从题目入手,往往可以开门见山,抓住重点,使思维定向。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更是直截了当,吸引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兴趣。
例如:在教授巴金的《小狗包弟》时可以这样开始:“狗,一直是人类的朋友,从家中养的看门狗到执行任务的侦察犬,从抱在手中宠物狗再到为人类服务的导盲犬,狗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巴金也有一条叫做包弟的小狗,可是这条小狗却被无情地送走了,是因为它不听话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狗呢?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小狗包弟》。”这样导入,既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同时又牵出了文章的情节,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尽快地进入课文学习。
3、故事导入法
中学生喜欢听有趣的故事,小说一直是他们的最爱,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个特点,把他们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让他们积极活跃地参与学习。当然,教师所选取的故事与所授内容要有紧密联系,不要太牵强。
例如在解析标点符号时可以讲这样一个故事:从前, 一个豪绅请了一个家庭教师, 教师知道豪绅很吝啬, 就对他说: “我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你们吃什么我就吃什么。”豪绅很高兴, 让他立字据, 教师写道: “无鱼肉也可无鸡鸭也可青菜萝卜万不可少不得工钱。”豪绅一看很高兴, 天天让老师吃萝卜青菜。老师生气了, 对豪绅说: “我不爱吃萝卜, 你为什么天天给我吃? 立的字据怎么反悔了呢? ”教师把字据拿来读给豪绅听, 听后, 豪绅目瞪口呆, 有苦难言。原来, 他的理解和教师不一样, 大家想一想, 教师的真正意思是什么?(教师: 无鱼, 肉也可;无鸡, 鸭也可;青菜萝卜万不可, 少不得工钱。)这样一来,学生们情趣高涨, 认识到了正确使用标点的重要意义, 本来是枯燥乏味的内容, 这时候也充满了乐趣。
4、古诗词、格言、对联导入法
学生的读书笔记上,抄写了很多自己喜欢的诗词、格言、警句,这些诗词、警句,语言精练,表现力强,而且可以运用到作文写作中。如果可以用来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受益匪浅,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教授《错误》时可以这样导入: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一剪梅》中写到:“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们领略到她的万千情愁。蒋维翰在《春女怨》中写到:“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这首词通过写景状物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怨意。这些都是表现闺怨的作品,而当代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是当代的闺怨诗,它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我们一起来看看郑愁予为我们创设的凄美情境。这样的导入既可以让学生积累诗词,培养学生对于诗词的敏感度,又可以顺理成章地进入新课文,引发学生对于古今诗歌异同点的思考。
5、图片和视频导入法
高中生的思维尽管开始转向抽象思维,但仍然还有原来形象思维的延续。所以,在语文课堂中适当借助教材中或其他来源的图片、影视视频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例如在教授《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可以事先搜集维纳斯雕像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于这尊雕像的感受,再展示人们通过想象给维纳斯雕像复原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对比,说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出文章的论点,使学生感知作者对于维纳斯雕像复原的态度,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
6、温故知新导入法
这是长期以来所有课程教学包括语文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正是因为太常见了,所以有时被弃之不用。其实,对于一些课程内容,这种导入法是非常适用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课文无论在思想内容、写作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着较多的联系。语文教师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旧知引出新知,从而降低学习的难度。比如在学习古诗词时,可以回顾以前学过的这位诗人的其他作品,分析两首诗的异同点,使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几分钟,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要精心设计好导入语言,灵活运用多样的导入方法,就能迅速引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积极地开展生动活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教师也应从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出发,设计一种或多种课堂导入方法,灵活运用导入方法,使导入环节在教学活动中起到良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宝大.导入技能,结束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6.[2][苏]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王义高,刘启娴等翻译.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93.[3]张艳红:高中语文新课导入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5月
2.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及原则 篇二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文言文本身比较难懂难学,它的学习自然就比较枯燥乏味,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转变这一现象,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无非就是教师一边讲让学生一边记重点的文言知识,教师一般也是为了节省时间,就直接灌输给学生古文的基础知识,至于那些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文言句式等,不讲为什么,只让学生死记硬背就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样更加让学生觉得古文枯燥乏味、兴趣全无,纵然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的却是昏昏欲睡。只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竞争阅读文言,而且各学习小组比赛阅读,最终评出最佳阅读小组,这样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整体感知文本中来,然后再让各小组展示他们质疑的知识点,并悬“赏”征集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兴趣大大增强,他们不再等老师来讲知识点而是自己讨论并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民主而热烈,所以有效的文言文教学课堂首先应该是在轻松课堂中实现人人参与。比如学生对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不理解时,我举到一个“肉夹馍”的例子,“肉夹馍”实际上就是文言句式状语后置和宾语前置句,应该是“肉夹于馍中”,翻译出来就是“于馍中夹肉”这是一个典型的状语后置句,再者应该是“馍中夹肉”不是“肉中夹馍”,这样看来,我们生活中简单的“肉夹馍”实际上就是文言倒装句中的状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而已。
二、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有了兴趣,才能谈如何学习,才能寻求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对文言文教学的成功起着定向作用,文言文教学上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上课的兴趣是否保持和发展。在本人看来,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但是我国的高中教学一直被应试教育所压抑着,所以高中学生都背负着压力进行学习,降低了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也随之降低。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确,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也是学生力求深入学习的积极意识倾向,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之后,就会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研究知识,这样学习效率就会有质的飞跃,那么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所以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方式——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历史背景知识的宣讲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系统讲解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但是有些老师认为,文言文语法知识枯燥乏味,讲的时候学生也不听课,所以干脆略去不讲。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做法。文言文教学要讲语法知识,特别是对高中生来说,更要确立一些语法概念,否则有些语言难点学生不易理解。因为学时有限,学生阅读量有限,不可能像过去的私塾学生那样,全靠阅读大量文言文,从中悟出规律来。古人学习的方法,现在的学生做不到,所以语法开路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捷径。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最好先把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归纳总结,给学生讲一遍,专门地上一次语法课,比如句法、语法方面的。在具体的科目教学中,老师再讲一遍,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语法概念,便于记忆、总结。讲解语法后,还必须加强基础知识训练,以练代讲,以巩固所学知识。
3.初中语文教学应重视文言文的背诵 篇三
【内容提要】:
在语文教学中,一部分老师轻视甚至放弃了背诵教学一味地传授机能,搞题海战术,认为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认为文言文的学习背诵最重要,老师应指导学生一些背诵的方法。
关键词:
文言文
《岳阳楼记》
《蒹葭》
《钱塘湖春行》 修辞手法
翻开中学语文教材,不难发现,各册文言文比例都较大。如何让学生学好文言文呢?既不能投机取巧,又不能让学生望而却步,还能形成能力。我认为背诵最重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实践一再证明,如果在学生时代忽视背诵训练,势必造成“根底浅”、“腹中空”的后果。如果让学生多背诵,不断吸收、消化,久而久之,先前不太懂的地方。就会无师自通。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第一,借表达方式助记。如《岳阳楼记》共五节,第一节记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之事(即作记原因),第二节描绘“巴陵胜状”、“岳阳大观”(洞庭湖之壮丽景色——实景)。
三、四节借想象联想的两个画面,抒“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悲喜之情(第三节写浑浊虚景以抒“悲”情;第四节以明媚虚景而抒“喜”情)。第五节则论“古仁人”(实则作者)那阔大情怀和高远的政治抱负。岑参的七言歌行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亦如是:前十句描写北国奇丽雪景,后八句叙述为友人武判官归京饯别。这样,学生就在总体把握、眉目清楚的前提下较容易的背诵全文了。
第二,借修辞手法助记。如《诗经》中的名篇《蒹葭》就是运用反复咏叹的句式。记住第一节,第二、第三节就容易记了。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等等,其中皆含有对偶的修辞手法,可帮助学生记忆。
第三,利用课文画面助记。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第四,可根据关键词语助记。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第五,可根据作者行文的思路助记。如《岳阳楼记》第五节,非常重要,必须重点诵记。但整段都是议论,妙记就需要理清作者思路。我是如此指导的:作者先用比较设问引起议论,次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偶佳句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之一端,显示其阔大胸襟,以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再设问为卒章显志铺路;最后点出千古名句(“古仁人”高远的政治抱负),让读者历久不忘。
第六,化整为零,长文短学。即分部分背诵,这是针对篇幅长或难于速背的文段而言的。心理学告诉我们,即使注意力容易集中的人,而指向在一点也难于持久。而对诸种情况,我导背就使用了这种方法。《出师表》、《论语十则》等文,如是指导,效果很好。
4.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原则及方法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一) 生本原则。
传统的教学形式以教师为主, 是典型的“一言堂”, 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新课程彻底打破了旧例, 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学生的活动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课前学生三分钟演讲, 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 让学生有更多的展示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机会。这样做, 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以一带十, 以点带面, 很好地带动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欲望, 有利于课堂教学深入地开展。教师与学生能够用独立的意识、批判性的思维对话, 在平等的氛围中探索语文教学丰富的底蕴与灵性之光。
(二) 实践原则。
传统教学论认为, 教学就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 学生只不过是接受知识的“容器”罢了, 教师在课堂上的单向灌输, 势必造成学生智力不能良性发展, 使学生成为思想僵化的书呆子。新课程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真正享有对教育的“参与性”和“选择性”, 使学生真正能够发挥出“自主性”, 而这些目标的达成, 单靠几个问题的设计, 几道练习的做答是很难完成的。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针对一个问题一种思想, 演讲的学生, 查阅资料, 严密推理, 多多准备, 真情演绎, 心、口、手、脑并用, 是语文知识和语文涵养的一次综合展示, 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 激励原则。
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本身蕴涵着平等观念和价值预设, 在富有生成性的开放空间中, 个体不断展示、丰富、发展和超越。能使多数同学的口语表达能力得以充分展示, 尽显汉语言文化的魅力。其中声调的抑扬, 情感的起伏, 情节的波澜, 再加上恰当的肢体语言, 演讲者的成就感和愉悦感自然生成, 对自己是一次如星光般的闪耀, 对其他同学是一次精神上的享受。一石激起千层浪, 一次成功的演讲, 使自己对下一次演讲有了更强烈的期待, 对“听众”而言, 激发了他们一比高下的“表演”欲望, 人人争当课堂的主人, 课堂气氛自然活跃起来, 使语文教学充盈着丰富多彩的内涵。
二、操作方法
(一) 提前布置, 严密组织。
演讲顺序由语文课代表安排, 或按座次, 或按学号, 或男女轮流出场;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教学需要命题演讲, 或半开放型演讲, 即演讲内容不做太多限制, 让演讲者在备选的几个话题中自由选择;或开放型演讲, 让演讲者自由选题。命题演讲重点培养学生占有筛选、组织材料和推敲语言的能力;半命题演讲重点培养学生在自己容易把握的选题中展示才华;自由式演讲则是演讲者尽情展现风采的舞台, 最易出现精彩的演讲。
严密组织, 让学生充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 以达到以讲促学的目的。杜绝信马由缰式的放纵, 鼓励学生运用意会、感受、想象等方法, 丰富词汇, 领悟语法, 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 要求脱稿, 不走形式。
脱稿演讲,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记诵能力, 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加深对主题的理解。每一次背诵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 也是一次提高的过程, 如果手拿讲稿, 照稿宣科, 念完为止, 像是在应付一件苦差, 很难引起听众的共鸣。演讲者低头诵经, 情绪全无, 演讲的感染力如何体现?
另外, 按标准班容量计算, 一位学生一学期演讲的机会也就2-3次, 语文教师一定要强调让学生珍惜难得的锻炼机会, 严格脱稿演讲制度, 不要让演讲有名无实。
(三) 承认差异, 尊重个性。
因为学生个体水准参差不齐, 有高有低。演讲的时候不可能全是马丁·路得·金《我有一个梦想》式的大气磅礴, 慷慨激昂, 也不可能全是海伦·凯勒《假如我有三天光明》式的冷静清竣, 感人肺腑。在学生演讲时, 要承认学生的差异, 尊重学生的个性。语言表达能力好的同学可能口若悬河, 洋洋千言;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同学可能出现语调不准, 语言不当, 甚至忘词卡壳现象。这时教师要示意学生不要紧张, 或让同桌来个提醒, 这样做, 对演讲者是一种鞭策和尊重, 对其他同“级别”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鼓励, 消除了他们的畏惧心理, 极大地促进了该项教学活动有序健康的开展。
(四) 鼓励为主, 恰当点评。
既然学生千差万别, 演讲内容丰富多彩, 演讲风格各不相同, 那么演讲的效果肯定不会一致。高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敏感、自尊的心理特征, 他们渴望成功, 渴望得到认可和表扬, 所以教师要对其中成功的演讲进行充分地肯定, 让其尽享成功的愉悦, 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造欲望, 为其他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对于不太成功的演讲, 教师要善于从“不成功”中发现闪光点:如一个形象的肢体语言, 一个精当的比喻, 一句精辟的哲理, 一段整齐的排偶, 甚或是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演讲者体会到了小小的鼓励, 使其对下一次演讲充满渴望。
当然, 对其较为明显的不足, 教师应及时指正, 或让同学点出。语气尽量婉转, 能让学生在尊重中成长, 在感激中进步。
(五) 控制时间, 适当变通。
一般说来,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间应掌握在三分钟左右, 时间过短不足以把问题讲明白, 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说辞难以服众;而时间过长则容易喧宾夺主, 影响其它的教学环节。在三分钟的时间内, 把一个道理讲清楚, 让故事生动起来, 让人物鲜明起来, 让事理明晰起来, 让意蕴丰富起来。时间的限定, 给了演讲者公平竞争的机会, 让其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主题很好地诠释出来, 让听众受到感染, 得到启发。
如果演讲的主题厚重, 关乎国计民生;或是学生意犹未尽, 可适当延长时间, 让学生探讨、评析。这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课堂主导者的作用, 巧妙设疑, 删繁就简, 提纲挈领, 画龙点睛。这样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健全学生的人格, 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从而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两点建议
(一) 牵线搭桥, 巧妙过渡。
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 而有时演讲的内容与本节课所要探究学习的内容并不一致。跨度过大, 会让学生在思路转换上出现问题。这时, 就需要语文教师巧妙地把学生演讲的内容与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有机地连接上。如果缺少了必要的过渡, 一方面会使学生沉浸在演讲的“余韵”中不能自拔, 从而削弱了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渗透;另一方面, 过渡生硬会使课堂环节不紧凑, 也不利于下一教学过程的实施。
(二) 形式多样, 不拘一格。
讲是演讲的主要表达方式, 或清丽婉转, 或慷慨陈词。但在演讲的形式上可大胆创新。比如唱着歌演讲, 辩论式演讲, 表演式演讲等等, 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演讲形式中秀出自我风采, 展示独特魅力, 百花齐放, 不拘一格, 使演讲更加丰富多彩。
即兴演讲可以调节气氛, 增强挑战性, 是演讲能力强的学生喜爱的演讲方式。演讲内容可由教师当堂命题, 或由学生临时命题。演讲者需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 选择恰当的材料, 组织生动的语言, 尽展文学功底。我演讲, 我快乐, 即兴演讲是演讲的最高能力层级的要求, 勇于挑战自我的学生不妨一试!
高中语文课前三分钟演讲, 可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发挥。演讲主题的明确, 材料的翔实, 语言的流畅, 表达的生动是一次成功的演讲必不可缺的环节。通过演讲这一形式新颖的教学设计, 可让学生在审题, 选材、组织语言、口语表达诸方面都有长足进步,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分享汉语言文化的独特魅力。并使他们在思想认识领域受益颇丰, 寓教于乐, 符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也是创新教育很好的实践舞台。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朱慕菊湖北教育出版社
【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及原则】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背诵篇目内容07-29
高中语文背诵篇目全09-25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诵课文07-25
高中语文背诵的重要性07-09
苏教版高中语文要求背诵课文06-19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08-30
高中语文常见文言文常识10-23
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的办法论文09-03
高中语文学习方法指导07-30
学习高中语文的方法与技巧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