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找规律单元备课(共11篇)
1.一年级找规律单元备课 篇一
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数与代数” 对这一教案进行再认识
单位:迁安市扣庄乡寺前小学 教师:何海波 联系方式:qahehaibo@126.c
om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单元复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能在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寻找数字中的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彩旗每组30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师:今天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要和我们一起继续学习《找规律》。(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动态显示;机器人画面录音: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机器人聪聪,很高兴和大家做朋友。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给大家唱首歌)。师:不过呀,聪聪希望小朋友们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拍手。
3、课件动态显示:机器人唱《冬瓜和南瓜的歌曲》,学生按节奏拍手。
二、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可真棒,聪聪呀高兴极了,他想邀请我们一起到他家里去玩玩,高兴吗?
1、出示课件(汽鸣声,画面转入公路,公路两旁插着彩旗和花朵)
问:你能说说这些彩旗和花朵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讨论,然后汇报结果。
2、课件动态显示(汽车刹车声,画面上出现车身挡住了彩旗)问题1:你知道被挡住的彩旗有几面,各是什么颜色的吗?请小组讨论后再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回答,并说出理由)课件显示:(开车,车身到另一位置)
问题2:现在挡住的彩旗又有几面,各是什么颜色的呢?(学生回答后,出示被挡住的彩旗闪动)
3、师:我们继续上路吧。(出示课件:聪聪的家—房子、树、花、路面等都由各种图形拼成的)
哇!聪聪的家到了,漂亮吗?请仔细观察,然后把你所看到的,想到的告诉给你的同桌。
(学生从画面上找树、花朵、路面的排列规律)学生回答完后,师:我们一起进屋看看吧。
4、出示课件:气球图
师:聪聪为了欢迎我们还准备了这么多的好看的气球,你能给未编号的气球编上号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5、出示课件:三角形图:
师:你能根据你所观察到的规律,填出未填的数吗? 学生小组讨论,找出规律,再填数。学生找出了好几种方法,师小结: ①左下角的数字,每次增加1。②右下角的数字,每次增加1。③上面的数字每次增加2。
④发现右下角每次加4刚好等于左下角的数字,即:
3+4=7 4+4=8 5+4=9 6+4=10……
6、出示课件:
古代数学家杨辉的九宫算图:
师:我国古代有位数学家叫杨辉,他把1-9
这九个数字分别排在九格框中,形成了一个有趣的排列,你能找出它的规律,把空格补上吗,注意每个数字只准用一次。
(小组讨论,尝试填空)
师:根据回答,讲解,并根据讲解有意闪动多媒体课件,突出横排、竖排、斜排的三个数相加都是15。
三、自主发展,运用规律
师:过几天,聪 聪想到我们学校来参观,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你打算怎样来欢迎他呢?(学生讨论,提出方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案,选择在学校门口插彩旗的方案。)
师:请小组先讨论一下,你们组准备怎插?
(学生回答,师及时指点,小结:不但要从颜色的搭配上形成规律,还要从形状上去考虑)
学生商量好后,开始动手插彩旗,等学生完成作品后。师组织学生互相参观他们的作品,并选几个插得好的组来介绍他们是怎样插的。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和聪聪一起学习了这么多的知识,我们会在音乐中、图形中、数字中找规律了,而且还会自己创造规律,真是棒极了。
教学设想:(旁注)
《找规律》是数学一年级下册的一个内容。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本单元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在观察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理解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我设计的《找规律》一课,它是学生在掌握了找图形规律和数字规律后,本人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自己设计的一节单元复习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我以学生喜欢的“机器人”为主线展开教学,通过机器人唱歌—学生被邀请去“机器”人家里玩—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闯数字宫等活动(即在音乐中,图片中,数学中找规律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自己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达到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和能力,具体作法是:
一、让学生在情境趣味中学习—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课一开始我将音乐律动引入数学课堂,“机器人”聪聪唱歌,同学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拍手,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音乐中有规律,让学生体会到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二、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引导探索,寻找规律
我这里主要分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层次是设计机器人聪聪邀请小朋友们去他家玩的故事情节。一路上,看到的彩旗,花朵、房子都隐含着大量的规律,这样,从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不但使孩子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使孩子们在学习时感到爽心悦目,极大地引发出孩子们学习数学的情感和兴趣。
第二层次是到了聪聪后所要解决数学问题:①给气球编号,这需要对这组题中的数字规律有完整的认识,全面考虑后,才能完成。既提高了找规律的能力,又 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②找规律填数,作为教师不能就知识教知识,因此在这里我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所找规律接着填,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会发现出很多的规律。可能出现
a、下面两个数字刚好组成上面的数字。b、左下角的数字,每次增加1。c、右下角的数字每次增加1。d、上面的数字每次增加2。
e、发现3+4=7 4+4=8 5+4=9 6+4=10……
这样将数学知识灵活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数学素养。
③渗透简单的数学思想、九宫算。虽然一年级学生还无法理解九宫算的算理,我引入的目的是为了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三、让学生在质疑实践中学习—自主发展、创造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与学是师生的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快乐。
最后设计的为学校插彩旗活动,目的是将有趣的生活情景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有表现自我的机会。
评 析: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突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1、将童趣引入课堂,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故事是儿童的第一大需要”,故事中的情节,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它产生兴趣。新课开始,设计了聪聪请小朋友们去他家玩的故事情节,一路上看到的彩旗、花朵、房子都隐含着大量的规律,从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引出数学问题,不但使孩子们真正体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而且使孩子们在学习时感到爽心悦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改变教材观,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教材内容,体现课改的意识。本节课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教师能结合实际,把复习内容设计为一定故事情节的动画课件,整堂课始终以一线贯穿展开教学。通过机器人聪聪唱歌—邀请孩子们去机器人家玩—一路上的所见所闻—闯数字宫等活动达到巩固本单元知识的目的,学生始终是在玩中感受数学,在玩中体会规律,在玩中学习新知。
3、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平台
最后设计的一项互动活动,即为学校插彩旗的活动。教师能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空间,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的全过程,学生通过合作交流,探讨彩旗的插法,从形状的定格到颜色的搭配(有规律地出现)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思维能力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拓展。
总之,本节复习课通过有趣的参观活动,使学生乐学、爱学。通过大量的生活中所见的事例,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悟,并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主探索,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认识钟表”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自我反思,回忆知识
(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个孩子问:“妈妈,我想看动画片,到6点了吗?”)
师:图中的小妹妹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图中的小妹妹想看动画片,但不知道几点了。
师:你会怎么告诉她呢? 生:我会说,你自己看吧。
生:我会告诉她,到6点了。
师:你学会了有关钟表的哪些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钟表的知识,学生看书独立思考,用钟表进行演示,再互相说一说,拨一拨。)生:我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
生: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生演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时)生:分针指向6时,时针指向7和8中间,表示7时半。(生演示)师:你认为你拨的准确吗?(学生对自己的拨珠过程进行反思,这样不仅关注了拨珠的结果,而且关注了拨珠的过程。)师:在拨表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教师予以提醒)[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以小组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钟表的学具拨出整时和半时,激活了学生头脑里有关钟表的知识。](二)自己分类,梳理知识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拨出来的时间写在黑板上。
(板书:11:00 3时 5:30 9:00 6时半 1:30 4:30)师:你能把这些时间进行分类吗? 生:我分两类,一类是表示几时,一类是表示几时三十分。
生:我按时间的表示方法进行分类,也分两类。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时间,用自己的喜欢的方法进行分类,学生是复习的主人。](三)贴近生活,应用知识
(教师出示情境图,图中一人手中拿着一张车票,票上写着:从松原到扶余8:00开车,此时钟表时刻是7:30。)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车票知道的,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是8时。
生:我看时钟知道了当时的时间是7时30分。
[以“生活“为依托,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构建了鲜活的数学课堂。](四)自主探索,延伸知识
教师出示三个钟面图,第一个钟面上的时刻正好是8时,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是8时刚过一点。
师:看下面三个钟面,哪个钟面上的时刻指的是从松原到扶余的开车时间?(学生指出第一个钟面)师:观察这三个钟面上的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思考。教师留给了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师:把你的发现悄悄地告诉同桌。(学生互相交流)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学生汇报,分享发现的快乐。)生:三个钟面的时针都指着8,第一个钟面的分针正好指着12,第二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1和12的中间,第三个钟面的分针指在12和1的中间。
生:不对,第一个钟面的时针正好指着8,后两个钟面的时针差不多指着8,不是正好指着8。
(这个孩子会倾听他人的发言,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认真倾听了,听懂了,从而积极响应;二是耐心倾听了,当同学发言有错误时,等同学说完了才指出不足。)师:因为第二个钟面的分针差一点到12,时针肯定差一点到8,第三个钟面的分针刚过12一点,时针肯定也刚过8一点。
师:也就是后两个钟面的时针都是大约指着8。
师:每一个钟面的时间是多少呢?(讨论)生:第一个钟面是8时,第二个钟面是不到8时,第三个钟面是8时刚过一点。
师:像这样,差一点不到8时或8时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8时。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时空。在学生充分观察、对比三个钟面的异同点,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领悟到判断大约几时的方法。] [总之,在本节课中,教师构建了一个“回忆-梳理-应用” 的复习课教学模式。通过回忆激活了学生头脑里的知识,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的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有关的知识按一定标准进行梳理,再应用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
2.二年级《找规律》教案 篇二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发现规律,找出规律。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最近老师觉得咱们班的同学表现非常好,上课认真,发言积极,字也写得特别端正,为了表扬大家,我决定邀请同学们到我的新家玩一玩。
二、创设情境,感知规律
师:现在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玩玩,好不好?(好)
一路上你都发现了什么,找到了什么规律?(灯柱是红、蓝、黄、绿重复地出现)
揭题:同学们已经会找一些像这样重复出现的简单排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地学习“找规律”。(板书)
师:这里就是我的家,我家新装了一扇防盗门,很先进,防盗门上有几组特意设计的密码,只有输入正确密码,才能打开防盗门。
自己先观察思考,然后摆一摆。
小组交流讨论: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1.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墙面和地面装饰的瓷砖的图形排列规律,并用规范的语言来描述规律,帮助总结。
(1)从看的方向不同来寻找规律
(2)从图形的不同来寻找规律
(3)从图形的排列来寻找规律
2.对同学们发现的规律进行分析,什么叫循环排列规律?
3.每个学生说一说想法。
设计意图:创设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引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三、动手实践,创造规律
1.如果你是小小建筑设计师,你能设计出什么样的美丽图案?老师和同学拿出各种各样的图形卡片,请大家设计一些有循环规律的图案。
2.展示:□○★△、△□○★、★△□○、○★△□
3.让学生按要求去思考下面的图形应当怎样摆。
4.出示练习题:一只鸭子头像和两只鸟的头像(循环排列)
5.看书第115页,你发现了什么?
四、自主设计,创造规律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的规律,也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发挥你们的想象创造出漂亮的花边和图案,给老师家的窗帘设计花边。注意:先想好规律,再动手。开始吧!
1.学生活动
2.展示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规律?
六、提高练习
出示小黑板:
1.我爱数学、学我爱数、数学我爱……
2.上下、下右、右左、左右、上左、下上……
3.1234、4123、3412……
3.一年级找规律单元备课 篇三
教材分析: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重点教学内容,课程编排受到了充分的重视。不仅从一年级上册教材就开始渗透(如各种加法表、减法表中注意让学生去找,认数部分教学中也多处进行了渗透),同时继续沿袭实验教材的做法,在本册还单设单元进行教学。但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实验结果,修订教材较实验教材降低了难度,只教学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重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规律。
与实验教材相比,修订教材例题数量大大减少,使得教学线索更为明晰,教学过程也更加顺畅,教学时能更好把握教学的“度”。
这一单元的排列规律,仅限于简单的:循环出现的、等差数列等,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中存在着很多这样的规律就可以了,重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的意识,而不是在于难度。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最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大胆猜测、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感受数学中逻辑思维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爱数学、发现美的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初步推理能力,能用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1、出示六张卡片,有两张是正面的,四张是反面的。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两个好朋友吗? 生:熊大,熊二
师:对了。那么第三张是谁呢? 学生自由猜。揭示卡片。生:熊大。
师:接下来又是谁呢? 生:又是熊二。师:接下来呢? 生:熊大。
师:你们都猜对了啊。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因为前面是一个熊大一个熊二。所以熊二的后面是熊大,再是熊二。师:说得非常好。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小朋友们,像这样一个熊大一个熊二,又一个熊大有一个熊二,我们就说是有规律。
板书:规律
带读课题。
3、揭示主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从揭示图片,观察图片,学生猜图片,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发现规律。从动画人物入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及推理能力。
二、引导探究,探究规律
1、出示苹果、梨子图片,感知规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礼物,去看看是什么吧!生:苹果、梨子。
师:对了。是水果。那么你能根据熊大熊二的规律判断一下,这幅图有规律吗?
生1:有规律。因为是一个苹果一个梨子,又一个苹果又一个梨子这样排列的。
生2:有规律。因为它是一个红色的一个黄色的,又一个红色的又一个黄色的这样排列的。
小结:你们都说的很好。像这幅图一样,以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两次或者两次以上,我们就说是重复排列的规律。
板书:一组 重复出现 两次或两次以上
2、出示情境图
(1)相信你们能干的大眼睛一定都能找出它们的规律,你们有信心吗?(有)请小朋友看大屏幕。
(2)一群小朋友开联欢会呢。他们还布置了房间哦!(3)大家觉得房间布置得怎么样?
师:你们能看出这幅图里的彩旗 灯笼 鲜花 小朋友是怎么排列的吗? 请小朋友们先独立思考,再小组里讨论讨论。看哪一组能找出最多的规律。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面讨论,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讨论前给学生适当的时间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学生展示交流。
生1:小花是一朵红色的一朵蓝色的一朵红的一朵蓝的排列的。生2:旗子是一面红的一面黄的一面红的一面黄的排列的。生3:灯笼是一个红的两个蓝的这样依次排列的。
师:唱歌的小朋友是怎么排列的呢?(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儿 或一个女孩一个男孩一个女儿一个男儿这样有序排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话说完整,多叫几个学生反复陈述这句话,那么后面的彩旗、灯笼、小朋友等学生就会按照刚才说小花的排列会说了,重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把找到的规律表达出来。
教师总结: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到底是怎样出现的呢?首先我们看看小旗吧!
课件出示从主题图中抽象出2幅图,指着第一幅小旗图并在后面划两根横线,想一想,指着第一根横线说这里是什么颜色的旗子,你是怎么想的?
出示后几幅图,在横线上填上重复的图形,并把重复的图形圈起来
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读一读规律。
小结:像这样几幅图一样,以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两次或者两次以上,我们就说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动手操作,巩固规律 1.游戏
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唱歌最好听了,现在我们来唱首歌好吗?《小青蛙找家》这首歌你们会唱吗?
(1)看视频唱。(2)师生合唱第一遍。
(3)带着问题合唱第二遍。你能从里面找出规律来吗? 生1:动作有规律。生2:声音有规律。生3:歌词有规律。„„
设计意图:从喜爱的音乐、舞蹈中再一次感受规律,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排一排
小朋友们,今天熊大熊二来了这里,还有谁没来呀? 生:光头强、吉吉„„
师:老师也把光头强请来了。他想和熊大熊二一起到黑板上去。你能帮他有规律的排排队吗?
学生上台把光头强有规律的贴到黑板上。3.小朋友们能自己有规律的排一排队吗?
问题预设:可能部分程度差的学生不能正确摆放出规律,这时教师就应抓住学生的错误资源,重点讲解,充分利用再生资源,一一击破。
设计意图: 把学习延伸到生活中,通过不同方式摆规律,让学生自己创造规律。既可达到验证其学习效果的目的,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
4.涂规律
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有规律的涂一涂。
学生上台展示。教师将学生有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到黑板上,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错误的作品展示,充分利用再生资源,重点分析,并强调以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才叫重复排列的规律。
小结:今天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会找规律,会画规律,摆规律也相当不错呢。现在我们有规律的表扬自己吧!
四、总结课堂,走进生活 1.说说生活中与学习中的规律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规律无处不在。现在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教室里哪些地方是有规律的呢?
2.欣赏规律
你们的大眼睛发现了这么多的规律。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几幅有规律的图画。一起看一看,感受感受规律的美吧!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图片,来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自己感受规律的美。既加深了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学好数学的重要性。
3.总结
这些图片漂亮呀?(漂亮)老师希望,你们都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做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板书设计:
找规律
一组
熊大熊二图片 规律{
重复
涂颜色的花朵
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数
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设一个发现、探究的思维空间,使学生更好的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的“找规律”第一课时,本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活动初步掌握简单的图形排列的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以学生喜欢的动画人物熊大熊二引入课题,揭示规律的含义。
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学生感兴趣的“联欢会”、“布置房间”、“观察房间的布置”等方式,使学生在喜欢的实践活动中探究、发现事物的规律,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推理能力,提高相互合作的意识。整个教学课堂中,我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从“感受规律”、“探究规律”、“发现规律”、“把握规律”、“排规律”、“涂规律”、“听规律”、“摆规律”等多层次的课堂活动,由浅入深,由易入难,使学生逐步感受规律的特点,从而掌握找规律的方法。
然而,本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课后,我对课堂上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如下反思:
一、重点没有讲透。在教学中,我没有及时地强调规律是按一组一组这样的顺序重复出现的,只在口头上说出:“我发现了红黄、红黄、红黄这样的规律。”因此部分学生认为只要出现了两次或者几次就是有规律。在教学时,教师应该着重强调规律是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如果后面有出现不符合规律的图形,那么它就是没有规律的。在这个时候,教师可以在有规律的每组图形之间画上虚线,让学生一目了然,从而学会找规律的方法。
二、课堂把握不够。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因此,教师应遵循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状况来调整课堂设计,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预想好的教学过程来参与学习。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考虑课堂的弹性,以便根据学生的表现灵活调整。例如,在这节课中,教师出示了一个梨子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联想,这个图是否是有规律的。由于学生对规律的概念太抽象,不能理解什么才算是有规律的。于是在这一环节,学生参与度较低,而课堂设计时,教师对问题的预设不够全面,对问题的设置也不够简洁,学生不能从抽象的规律里联想出一个橘子与一个苹果是否有规律,没有把握住规律的本质。导致课堂中的难点没有突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设计三组图片进行对比,一
组是有规律的图形,一组是没有规律的图形,一组是只出现了一次的图形。三组图形进行对比,简单明了,学生也能轻松地把握规律的本质,即以两个或几个为一组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排列就说是有规律的排列。
三、学生主动探究不够。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应占整堂课的近三分之一。对于一些知识点,不能只是教师讲出来了,说出来了就可以了,而是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应该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多想,让学生多说,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没有合理利用生成性的资源。在涂规律时,教师为了追求课堂的流畅性,对于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没有及时的板书并加以讲解。在学生给出错误答案时,也没有追问其理由。错过了这些生成性资源,也就错失了使课堂产生火花的机会。第二次试教时,我重点展示了有代表性的错误资源,在让学生纠错,讲解,更容易突破难点。
五、课堂中教师缺乏鼓励性语言。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整堂课中,教师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较少,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下降。没有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体现出教师控制,驾驭课堂的能力及临场应变的能力不够。
总而言之,教学经验重在积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还要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学习其驾驭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等能力,争取能早日找到自己适合的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
奎溪坪完小
4.一年级找规律教案 篇四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特殊教育学校 郑建凡
学科:三年级启智班数学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启智班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智力情况将学生分成A、B、C。A类学生较于B、C学生具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100以内的数数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B、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障碍,数数能力较差,观察能力差。C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观察能力缺陷。
教学目标: A类生:
1.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B类生:发现简单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C类生: 听同学说,简单模仿同学说一说规律。教学重点:
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教学准备:PPT,视频,各种学具。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受规律。
1.比一比这两组数字,哪一组记得快? 【课件演示】(1)923674298(2)123 123 123 2.汇报记忆的结果。
生:略
3、揭题
师:为什么第二组记住了?引入课题
我们把像这样重复3次以上的排列叫做规律.(板书:规律)
二、感悟规律
课本85页例1.师:请同学们观察观察从这幅图里看到了什么? 生:略
三、探索新知,发现规律
1、彩旗排列的规律
师:彩旗的是怎样排列? 生1:红黄红黄红黄顺序排列的。师:它们是几个为一小组?
生:略
师:重复出现几次? 生:略
小结:像彩旗这样红黄红黄重复出现6次,这样的排列才能算有规律。(A、B类学生齐读一遍。)
2、小花排列的规律
师:小花的是怎么排列的?
生:小花是按绿紫、绿紫的顺序排列的。师:几个为一小组? 生:略
师:重复出现几次? 生:略 师:小结:
像小花这样绿紫绿紫重复出现3次,这样的排列才能算有规律。(A、B类学生齐读一遍。)
3、灯笼排列的规律。
师:灯笼是怎么排列?
生:灯笼是按照紫黄、紫黄的顺序排列的师:按照这个规律往下排,下一个应是什么?
生:紫色的。师:几个为一小组? 生:略
师:重复出现几次? 生:略
师:像灯笼这样紫黄紫黄重复出现5次,这样的排列才能算有规律。(A、B类学生齐读一遍。)
4、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师:小朋友是怎样排列? 生1:小朋友是按男女、男女的规律排列的。师:它们是几个为一小组? 生:略
师:重复出现几次? 生:略
小结:像小朋友这样男女男女重复出现4次,这样的排列才能算有规律。(A、B类学生齐读一遍。
5、总结:
师:思考一下怎样排列才能算有规律? 每一小组必须要重复几次?
生:略
总结:,一组图形重复出现了三次或三次以上的排列才能算有规律。(A.B类学生齐读)
四、实践运用,体会规律(一).创造规律
1、用学具摆一摆
(1)(老师示范)先看老师是怎么摆出有规律的?(2)学生动手做。(3)展评学生作业。2.找生活中的规律 3.欣赏规律美
(课件演示)
五、总结:
5.一年级《找规律》说课稿 篇五
课题:找规律
我说课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主要是发现生活中熟悉事物的隐含规律,这其中有颜色、形状、大小的变化规律,也有数字、算式及图形的排列规律。本课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课时,也是本教材第1次出现找规律这一单元。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设计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在教材分析方面认为,“探索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内容的一部分,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及10以内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的知识。有关“探索规律”的内容是新编实验教材新增设的内容之一,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找规律”在新教材中也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本单元是从形象的图形排列规律、颜色交替规律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列规律。而本节课找最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是本单元的起始课,如果这节课把握不到位,那么将会对学生后面的学习造成障碍。因此,一定要让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尝试发现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初步感知找规律的方法,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索活动,形成初步的探索意识,增强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本节课确定的教学目标也可以说是三维目标,主要围绕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找出简单图形的变化规律,并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找出图形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找出的规律往下摆、往后涂,加深对图形排列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在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中体会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能不断地发现事物的规律。
教学难点:
而教学难点则是让学生自己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教学准备:
为了使教学达到效果,还将在课前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准备了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图形以及装有“入场券”的信封袋。
二、学情分析:
在学情分析方面,由于学生在学前阶段就曾接受过“找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启蒙教育。因此,学生对于学习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这部分内容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但由于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精力容易焕散,这就需要串联一个情景,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加强直观教学,提高数学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教学中应予以高度重视的学情问题。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规律性的现象,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在课堂中,只要老师稍加规范和引导,就可以使学生的思路变得清晰。另外,学生认识了10以内数及10以内数加减法,这就为课堂上认识数字规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按照从易到难的层次逐步提高。从简单的颜色规律到形状规律,再过渡到数字规律,之后,联系生活、发现规律,最后能够摆出规律、运用规律。由易到难,层层递进。
三、教法学法:
在教法学法中,我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生动活泼、快乐的学习氛围。基于以上理念,我采用了情境游戏导入法,并构建了以下的教学模式:
(一)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索,动手实践,联系生活,进一步认识规律。
主要分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认知“规律”;第二环节发展“规律”;第三环节创造“规律”。(三)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这三个环节,从看一看、说一说,、涂一涂、摆一摆、做一做、演一演、找一找等活动中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样学生会看得专心,听得仔细,想得认真,做得投入,说得流畅,合作得愉快,真正地体现出了积极的情感投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从而也落实到了“三维”目标。下面我将具体介绍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意图。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一开始,先做了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看哪位同学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我分别做了两组动作,我的第一组动作是嗒嗒
拍拍肩、嗒嗒
拍拍肩;哪位同学能接着做?学生做后问他做得对吗?并说说你为什么这么做?接着又做了一组动作,上上
下下
左左
右右、上上
下下
左左
右右(拍手)。又问谁来接着做?并让大家一起做一次。目的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感知事物是有规律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规律知识的兴趣。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像这两个游戏一样,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也可以说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板书:“规律”)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就让我们一起来找规律(补充板书课题:找),通过做的两组游戏,体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以此来揭示课题《找规律》。
(一)认知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有规律的事物总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如节日里各种美丽的彩灯和彩旗都是有规律排列的,这些都为从数学的角度去探索事物的规律提供了素材。因此,创设了同学们亲身体验过的活动,就是在每年元旦孩子们都会采取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庆祝新年的到来这一情景(点击出示主题图)通过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根据图上情境,孩子们会说出小朋友在唱歌、跳舞,图中还有小花、彩旗和灯笼。说后先夸奖学生们观察得仔细!并紧接着提出你从这些彩旗、花朵、灯笼中又发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相关的图片)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创设熟悉的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
②
课件出示彩旗图
师:说一说,后面的彩旗应该是什么颜色的?是黄色吗?看看对不对?
(点击,出现黄旗)真是聪明的孩子!为什么呢?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黄色、红色、黄色、红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接下去应该是黄旗。
师:你们真会观察,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来分?谁来说说?
生:红色、黄色一组。(课件配合)
③课件出示花朵、灯笼图
师:彩旗的排列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你还发现了什么?请把你发现的秘密很清楚的与同桌交流。(生讨论、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课件并提问引导。
师:下一朵花、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呢?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彩花是按照红色、绿色、红色、绿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朵花是绿色。
生2:灯笼是按照红色、紫色、红色、紫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排列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
你来给花朵和灯笼分分组,让大家把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
④课件出示小朋友的队列图
师:同学们真能干,除了这些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
生:图上围成圈圈的小朋友们。
师:对了,老师请这群小朋友们排成一行,猜一猜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答案)
(二)发展规律
动手实践、应用规律
师小结:联欢会真热闹呀,看来规律能给我们的联欢会增添不少色彩,你们想参加吗?
生:想。
师:好,老师就带你们去参加他们的节日联欢会吧!你们看(出示入场券)这里有一张涂有颜色的入场券,可是还有好几处图形没有涂。只要你能按入场券上的要求涂色,就能参加联欢会了。
师:请大家取出信封袋里的入场券,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赶快涂一涂。
(学生涂色,师巡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涂的?(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
生:第1排正方形是按照黄、绿、黄、绿的规律排列的,所以我第1个问号涂上黄色,第2个问号涂上绿色。
第2排的三角形是按照蓝、黄、红、蓝、黄、红这样的规律排列的。
师:他说得对吗?和他涂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请把掌声送给自己。
师:谁接着来说说下面的三组?
师:恭喜一(2)班同学们已顺利拿到入场券,欢迎来到联欢会场,节目正式开始。
(三)创造规律
1、火眼金睛
师:第1个节目是“火眼金睛”。游戏的方法是:看谁能在短时间里看清楚画面所出现的小动物,并且记住他们的排列顺序,再来说一说下一只动物朋友是谁?准备好了吗?
(播放课件)
师:谁来说说下一只是什么小动物?
师:下一只呢?
师:再下一只呢?
2、点星星
师:第二个节目,点星星。
师:谁来说一说,这颗星星是什么颜色?(学生说,教师点)
同上。
3、欣赏美
师:节目好看吗?同学们表现得真棒!可见呀,规律在我们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一起去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给我们带来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1)美丽的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是有规律的;
(2)动听的音乐旋律和节奏可以是有规律的;
(3)我们的动作可以是有规律的,大家看看,他的动作有什么规律。
(4)自然界的动植物,它们的颜色或形态也是有规律地,就像斑马,还有绿叶。
(5)规律使我们生活中建筑物的装饰变得很漂亮。
(6)连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因为规律而显得格外美丽。
欣赏完这么多有规律的事物,你还能找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吗?
4、让我们自己动手来创造规律吧。请大家拿出信封袋中的小图片,自己排列一组有规律的图形。
请同学在投影上展示并说一说自己排列的规律。
5、律动
师:不仅图形、图案的排列有规律,连声音、动作也是有规律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放松放松,跟着老师边唱歌边做有规律的运动吧!
(播放音乐:幸福拍手歌)
师:在我们的音乐与动作里,大家发现规律了吗?
(拍手、跺脚、拍肩、拍手、跺脚、拍肩)
6、表演规律游戏
师小结:你们也能象这样创设其他的动作或声音的规律吗?
生:能!
师:先听清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先讨论按什么规律进行表演?想好了,可以站起来排练排练。
(生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组先来汇报?其余的小朋友当评委,一起来发现他们创造的规律。
师:你们表演得太精彩了,评得也很好。老师认为,每个小组都能按一定的规律表演,大家都是创造规律的小能手,把掌声再一次送给自己吧!
(四)全课总结
看来规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它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观察、去发现、去创造,规律会让我们周边的一切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那么,下课以后请同学们在校园里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规律。
评课
陈素兰老师执教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一课,是一年级小朋友在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找出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找出下一个物体。还要通过涂、摆、画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整堂课陈老师对教学目标的落实非常到位,各个教学环节紧凑,又十分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活泼设计,下面谈谈几点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以游戏情境带学生进入教学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开始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陈老师设计“找规律”这一课时,在导入部分设计游戏“猜一猜”,让学生看着屏幕画面猜下面出现的是什么水果,有意识地按规律呈现。老师的问题“你是怎样知道的?”,让学生在猜测中意会,学生也马上会用流利的准确的语言回答“是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学生积累感性经验,从而初步感知规律。这一环节以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同时人人能够参与,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到规律的存在,帮助理解知识。
二、以活泼语言形式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陈老师能关注小学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在整节课组织教学中,充分展现个人教学魅力,教态自然,语言亲切动听,例如陈教师根据插图内容提问:如“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真棒!”“你很聪明”等等,老师因此因势利导,用概括的语言加以总结,教师恰当运用引导性的语言,通过学生亲身的感受,较好较快地接受了新的知识,学习印象也特别深刻与自己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这样的语言既开启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从中发现或提出自己的数学问题,而另一面也让其他学生学会倾听和交流,更重要是有效组织全体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热情。
三、把握好教学时机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动手操作
皮亚杰曾经指出:传统教学的缺点,就在于往往是用口头讲解,而不是从实际操作开始数学教学。陈老师能很好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最佳时机。一年级学生课堂集中注意力有限,对知识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陈老师巧妙设计动手环节,让学生在初步掌握知识基础上动手操作,通过摆图形、设计手链等环节,投其所好,抓住童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老师的指导、参与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初步感知物体排列的规律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
6.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篇六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评课稿
今天听了周**老师执教的《找规律》一课。她分猜谜导入,引出规律、创设情境,探索规律、动手操作,感受规律、联系实际,寻找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总结评价,延伸规律这六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猜谜导入,引出规律
让学生从简单的猜谜游戏中,初步感受生活中规律的存在,通过先出示熊猫、小狗,让学生猜后面的动物,从而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为找规律奠定心理基础。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这一环节,教师利用主题图,为学生创设了红花和蓝花的问题情境,突出了学生的主题探索活动,在学生随意观察初步感知信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观察、发现、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了不同的探索过程,有不同的体验和发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发现的规律,增强他们探索、研究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三、动手操作,感受规律
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分析,使学生把获得的具体的、感性的认识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初步感受有关的简单数学模型。并通过让学生从前往后看和从后往前看,感知不同的规律。
四、联系实际,寻找规律
通过欣赏与广泛寻找生活中具有相同规律的现象,拓宽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规律的普遍性。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启发学生用数学思想审视生活,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有用,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五、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7.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摆一摆、涂一涂、想一想等活动,使学生能根据图形之间的排列认识物体的一些简单规律。2.理解一些事物排列有一定的规律,掌握寻找规律的方法,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寻找规律的习惯,感受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利用所学知识能自己创造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会找图形的简单排列规律,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叫“动作接龙”。仔细观察老师的动作:拍手、拍肩、拍手、拍肩、拍手、拍肩。
师:猜一猜,老师接下去应该做什么动作呢? 评价:你们真会观察。师:你是怎么想到的?生说。2.像老师的动作一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就是一种规律。板书:规律。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找规律。补充板书:找。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简单图形的排列规律)
(1)创设情境:新年到了,同学们正高高兴兴地开联欢会,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这些孩子把教室布置得多漂亮呀!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能找到有规律的排列吗?把你的发现给同桌说说。(2)观察,同桌交流(3)发现规律,全班汇报
师: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按规律排列的。现在我们分别看一下。
师:你能说说彩旗的排列规律吗?
学生说,老师规范说法:小旗是按黄旗、红旗的顺序重复排列的。板书:重复排列。谁来完整的说说彩旗的排列规律。请学生复述老师的说法,然后同桌互说。
师:为了让大家把规律看得更清楚,老师想请你把这些小旗分一下组,你准备怎样分呢?学生分组。然后学生把规律再叙述一下。
师: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往下排,应该挂什么颜色的小旗呢? 学生上白板上拖动小旗。
师:彩旗的规律找着了,我们再来看看小花。它是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呢?
灯笼、小花、小朋友的排列规律的学法同彩旗教学方法一样。(每说出一个规律课件跟上)
小结:刚才大家不仅能自己发现规律,还会用语言来叙述规律,真了不起,还想不想继续找规律?
2、教学例2(数字交替出现的规律)(1)观察:碗的排列有什么规律?生说规律。师:现在我们把规律用数记录下来。
师:仔细观察这一行数,几个数为一组呢?谁来完整地说说这行数的排列规律?
(2)教学鸡的排列规律,方法同第1小题。
三、巩固练习
师:刚才我们一起找到了一些规律,其实,这样的规律还有很多,大家能发现它们吗?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
1、摆一摆,填一填。
注意让学生弄明白4和3分别表示什么。
2、画一画、填一填。
练习后介绍六星瓢虫和七星瓢虫(益虫),进行思想教育。
3、划一划、圈一圈。
4、看一看、选一选。小结:虽然图形和数字表达方式不同,但表现的规律是相同的。
四、欣赏生活中的规律
其实,规律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课件播放。
师:大家觉得美不美呀?这些有规律的事物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说说看。
五、创造规律
导语:有规律的事物能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你想不想当个小小设计师,来创造自己的规律? 数学书第85页的“做一做”:涂色。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希望同学们做一个有心人,做一个善于发现美、创造美的孩子。
板书设计:找规律
重复排列
《找规律》教学反思
《找规律》这部分内容的活动性、生活性和探究性比较强,于是我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为他们创造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体现数学的价值。回顾整节课,我作了认真地反思:
一、利用游戏和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课伊始,我设计了“动作接龙”的游戏,让学生找规律,从而导入课题。之后出示了“六一”联欢会布置教室的场景,在这里学生看图就能初步感知规律的美,并掀起了探究规律的欲望。此情景的创设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且有探究性,学生跃跃欲试。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摆一摆,涂一涂,找一找、排一排并用声音、动作或图形符号来表现规律等活动,努力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学生经历了探索规律的过程,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切身感受到数学的美和作用,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只要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活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问题探究与自主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真正活动起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从而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如:画出有规律的排列、排出有规律的队伍中,很多学生都画出、排出了不同的规律。这就提醒我们:学生确实具有自我实现的潜能。教学中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探究和动手实践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差异,从而在互动交流中学会自我完善、自主建构新知,学会学习。
三、联系生活与运用创造让学生体会价值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这是现行课标提出的新理念之一,因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安排了“认识和研究主题图中的排列规律——创造有规律的排列——寻找身边有规律的现象——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这一系列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活动,力求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有规律排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这样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力量。
8.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反思 篇八
作者:潘灵聪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3122
更新时间:2012-5-21
《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新增的一个内容,它蕴涵着深刻的数学思想,是今后学习生活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我在执教这节课时,在遵循教材的基础上,力求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新思想。反思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其成功之处在于充分体现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理念。激发学习兴趣,注重学生主动参与,让孩子在数学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考。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趣乐学。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和创设思维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创设了去看小朋友们的节目表演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上的彩旗、花朵、灯笼、小朋友的队伍的规律,不仅使学生很快的融入其中,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在自主探究中,认识规律。例1环节我创设了让学生“猜”的环节,让学生意会,积累感性经验。如猜下一面彩旗是什么颜色?下一个灯笼是什么颜色?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等,都是让学生先自我感受,再听取别人的意见。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独立思考、自我尝试、独立猜想、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在学生发现“彩旗”、“灯笼”的排列是有规律之后,让学生讨论一下有什么规律?采用学生“互相说一说”的方法。通过讨论和互相交流,可以让学生教会学生,人人又都有了表达的机会。使课堂真正面向了全体学生。
三、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在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摆、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如在最后一个环节我请学生当小小设计师,用纸圈想象成手镯,用学习的规律知识画出有规律的图案,比一比谁是心灵手巧的小小设计师,这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地发散,感受到数学的好处,培养了他们的大胆创新意识,同时体现了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
四、在课程整合中,挖掘规律。
本节课,我主要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体现课程整合思想。《数学课程标准》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应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欣赏规律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还多次运用多媒体的图、音效果,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经常用鼓励性语言,注意捕捉学生每个闪光点,使学生能享受成功的愉悦,兴趣油然而生,学习信心激增,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9.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篇九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二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画图、表演、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数字间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规律的内涵
教学准备:
课件、贴画、水彩笔、作业设计纸等
教学过程:
1、师生2人玩,明确输赢规则。
2、指定一人与电脑玩,小裁判定输赢。
游戏一:猜拳
3、指定一小组依次与电脑玩。
4、全班与电脑玩,获取胜利。
问:每次都赢,你们是怎样做到的?
游戏二:猜糖
1、依次出示棒棒糖、牛奶糖、棒棒糖,猜:下一个会是什么糖?
问:为什么每次都错?怎样才算有规律?
2、板书:规律
游戏三:找规律
1、师:我们明白了有规律、无规律,现在老师邀请大家欣赏一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彩旗、灯笼、花,孩子们都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
2、启发说出:××和××为一组,一组组重复下去。
3、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游戏四:运用规律
出示密码箱:1号箱密码:12312312323,你能猜出空缺的`这个数字吗?为什么是1?
2号箱密码:192837()(),这两个空缺的数字是几呢?你是怎样想的?
游戏五:设计规律
1、按一定的规律给小牛涂上颜色。
2、利用手中的贴画,设计一幅有规律的图案。
3、设计一列有规律的数字。
展示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评价。
10.一年级下册找规律说课稿 篇十
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的第1课时。在这里我主要从教材简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找规律》是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探索规律”这一版块的内容,也是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新变化。本节课主要是学习一些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规律的意识,为进一步学习有关数的排列规律做好准备。
二、说学情
“找规律”这一内容,虽然在全册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但是学生对于这一内容并不是一无所知的。在学生的生活中,有大量的有规律的排列,在学前教育中,大部分学生对此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基础。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观察和分类的思想方法,这些思想方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找规律这一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发现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欣赏和发现数学美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简单的图形和数字的的排列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创造出有规律的排列。
五、说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水彩笔、白纸等。
六、说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游戏、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引导探究等教学方法,从扶到放,让学生在游戏、尝试、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悟出找规律和创造规律的方法。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由游戏导入,在猜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规律的存在。
【设计意图:通过教具的辅助,猜一猜的情境,体现新课程标准情境教学的理念,意在创设一个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情境,促使他们较快融入其中,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让学生初步的体会规律。】
(二)、置身情景,探究规律
课件出示主题图──找主题图中的规律。
此环节分四个层次,先出示整幅主题图让学生找一找图上有规律吗?有些什么样的规律?让学生整体感知规律,再出示“彩旗”,图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最后汇报小结说清规律。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结合教材所提供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充分体验,从一组一组、依次不断、重复至少三次,逐层的理解有规律的排列。】
(三)、闯关游戏,理解规律
第一关:说一说。
第二关:填一填。
第三关、涂一涂。
【设计意图:通过闯关的形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乐趣。同时,通过说一说、填一填、涂一涂等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回归生活、寻找规律
1、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规律。
2欣赏有规律的图片。
3、让学生创造规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规律、欣赏规律、创造规律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感受到有规律的事物能带来美感。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
(五)、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我总结全课,为本节课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鼓励学生创造出更多美得规律来点缀我们的生活。
八、说板书设计
11.一年级《找规律》说课稿 篇十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2011年版《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并且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要求。《课标》同时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课前已经接触过许多有规律的排列,因此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年龄特点,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努力实现学习过程中的正迁移,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思考。
一、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找规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找规律》的第一课时。
《找规律》是在学生认识了图形,学习了百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学习找规律问题,符合新课标中“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的要求。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的变化规律,有数字、图形等的排列规律。
2、学情分析
学生在掌握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能找出简单的排列规律吗?在找规律时学生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我在课前对两班同学进行了分层抽样调查,主要采取问卷法,并以访谈法配合。
其中A层次学生能顺利做出解答问题。B层次学生对于简单题目能解答出来,而对于相对较难问题就很难解答了。C层次学生只能解答两个一组循环出现的简单规律。并且大多数学生不能清晰准确地表述解答理由。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思考,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a.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指出下
一个物体。b.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摆学具和涂色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教学难点: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彩旗图。
同学们再过两周我们将迎来一个重要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吗?每年的六月一日这一天全世界的小朋友都会兴高采烈的庆祝自己的节日,看这些小朋友,已经开始庆祝六一了。
2.课件出示主题图──小朋友在漂亮的教室里跳舞。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1:有彩旗、灯笼和花朵。生2:有很多小朋友在跳舞。
师:这些彩旗、花朵和灯笼是不是乱摆乱放的? 生:不是,是有顺序的。
师:这个顺序我们把他叫做规律,它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设计意图: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发现什么,都是怎样排列的,他们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注重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师: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师:猜一猜,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 生1:是黄色的。生2:下一面是黄旗。
师:都猜是黄旗,看看对不对(点击鼠标,最后一面旗是变为黄色)。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小旗是按照红色、黄色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红旗的后面是黄旗。
师:说的真好!我们把红色黄色这样重复出现的旗子圈成一组。黄旗后面是什么旗子呢? 生:红旗。
2.课件出示彩花排列图
师:教室里还有彩花,你发现了什么?
师:猜一猜下一朵花是什么颜色的。生:下一朵是绿色的。3.课件出示灯笼图
师:彩旗、彩花的规律我们已经找到了,那么灯笼的摆放有什么规律呢?下一个灯笼会是什么颜色?
4、课件出示小朋友的队列图。
下一个小朋友是男孩还是女孩?
师: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向全班宣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灯笼是按紫、金黄这样的顺序一直摆下去的,所以下一个灯笼是紫色。生2:小朋友是按男孩、女孩这样的顺序一直排下去的,所以下一个小朋友是女孩。
4.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有规律的,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出现。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三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注重培养认真观察的习惯。
本环节如此安排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摆一摆。
a.投影出示,生动手摆
师:老师这里摆了几个图形,你能接着摆一摆吗? b.师:小女孩遇到困难了,谁来帮帮她?(课本89例3)
c.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和小女孩比一比,看谁涂得又好又快(课本89页“做一做”)
2、画一画(设计规律,课本89页做一做2)。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规律,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把它画出来。(学生动手操作。)
说一说(展示)。
师:同学们真会创造,谁愿意展示你的作品? 师:谁画的规律和他不同?
师:还有谁想上来展示作品?有这么多呀!
总结:用我们的小画笔,就创造出了这么多的有规律的图案,看来你们个个都是小小发明家,老师希望同学们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你们愿意吗?
2、比一比
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巩固练习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再让学生做第89页按规律涂色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完成89页的自己创造新的规律,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
<四>、联系生活、运用规律
师: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规律,这些图片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生活中的规律欣赏)。师:欣赏了这么多有规律的排列,你们觉得美吗?你能找着身边有哪些有规律的排列吗?(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我们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有规律的。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欣赏生活中的规律,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符合新课标和新理念。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
四、教学着力点
1.教材与学情相结合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图形和数字的简单的排列规律。
2.引导学生独立观察、主动思考,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一年级找规律单元备课】推荐阅读:
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07-01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学设计10-07
一年级数学《找规律》教案及教学反思07-14
二年级找规律教案10-21
六年级找规律说课稿10-15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找规律》说课稿08-23
找规律一习题09-08
《找规律》教学反思06-19
找规律小学作文08-07
数学找规律教学反思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