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2024-09-21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4篇)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0篇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

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本学期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总结如下:

1、在爱岗敬业方面,我能够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传播有益学生身心健康思想。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从出勤方面来说,我在学校的时间可以说是最多的教师之一。能做到每天早上X点到校,下午放学后才回家。

2、在为人师表方面,我模范遵守社会公德,注意处理个人职业劳动与自身人格塑造之间关系的准则,以身作则。在尊重家长方面,我爱听取学生家长意见和建议,取得支持与配合。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我和学生家长接触比较多。这学期还特地到家访了四次,主要是为解决学生的一些特别难的问题。

3、在关爱学生方面,我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其人格;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热爱学生是教师处理与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从我所从事的学生思想工作的情况来看又有点特殊,接触的后进生特别的多,要是不从心里爱他们,那确实是无法想像的。当学生受伤的时候,我一般是主动送到医院的,这学期此类事件发生了三件。

4、在终身学习方面,我注意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我注意严谨治学,提高业务水平。教师自身的学识与

道德水平即师德,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我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我必须不断学习。再则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特别的快,所以我一直坚持信息技术的学习进修。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2

一年来我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落实教育局、学校工作部署,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认真落实课程计划,落实教学常规,落实教学改革措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使所任班级教学质量有了大面积提高,现就将一年以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新的理念

1、坚持每周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紧紧围绕学习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将理论联系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以全新的素质结构接受新一轮课程改革浪潮的“洗礼”。

2、通过学习新的《课程标准》,使自己逐步领会到“一切为了人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将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重视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培养与发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也是检验一个教师工作成败的关键。一年来,在坚持抓好新课程理念学习和应用的同时,我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大胆改革课堂教学,加大新型教学方法使用力度,取得了明显效果,具体表现在:

(一)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听公开课多次,使我明确了今后讲课的方向和以后课该怎么教和怎么讲。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各种游戏、比赛等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所以,一年来,我一直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2、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首先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其次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后进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该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该在稍有一点进步时得到老师的肯定。

3、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4、关心学生身体健康,注意保护视力,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对学生进行常规训练,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等。通过以上工作,本班学生纪律、学习、生活习惯、日常行为规范等都有了较大转变,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好了基础。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3

我们单位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政治水平,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安排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其中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对学生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温暖学生心灵,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要做到身教重于言教,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做出表率。

作为教师,要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我们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寻教育梦想,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以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为河西区建立首善之区贡献力量。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4

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自己在过去的教学工作,写几点心得体会:

一、自省促进自我成长:

教师,为人师,三字包含的内容很深,也很广。不仅要对学生负责,要对社会负责、也对科学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如果在教学中马马虎虎,在大环境中也可以应付过去,这只是敷衍履行教学工作而已。如果平时养成了自省精神,就可以在工作完了之后,自检一下自己是否尽职尽责。反省自己可以激励自己,这是积极进取的表现,更是促进自我成长的有效途经。我们常教育学生:“贵在自知之明”。试问自己做到了吗?这需要有自省作为手段。不“省”,自己就不知道自己长在哪里,缺在何处,一个人缺乏自知之明,容易骄傲自满,时间一长,就会脱离群众,就会退步。当然,只有自己努力才是唯一的方法。

二、善于正确对待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在客观上自己认为能做到,并且认为自己做的很好。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实际上是一对矛盾,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即便是我们所为“思想后进生、学习差生”我觉得只要我们用心,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闪光点,只是我们老师没有把他发掘出来。应服务于全体,好生差生都是生;应服务于全面,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成绩以及身体素质都要悉心关照,服务周到,促使其全面发展。

三、必须养成学习习惯:

在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必须养成学习习惯。我们应继续学习的理由似乎只有一条,那就是教师如果不学习就不能胜任现在的工作,如果不能胜任工作,那么工作量就不会有了,现有的知识量也无用了。我和学生年龄相差并不很大,但和学生间的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那么大,不得不虚心向孩子学。这也是我们怕见到而不得不见到的一幅图景。我们此时光有一桶水,也是不足用的。我们若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我们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在学生眼里就是“老古董”!一旦不被学生看重,麻烦可真太多了,因为威信是维系师生关系最牢靠的锁链。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自己。将学习与工作合在了一起,我们的美好生活一大半就会在工作中实现。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5

昨天教工会上,书记领着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了20xx年修订的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规范》有6条,一改老《规范》8条的形式,内容更加紧凑,结构更加严谨。保留了传统要求中的精华,摒弃过时的糟粕,抓住了当今时代发展变化的脉搏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内容要求上更具体更具有时代性,把“爱岗敬业”改成“敬业奉献”。既然敬业,热爱自己的工作,肯定是热爱自己的岗位,敬业比爱岗更深一层,可舍去前者;而补充了表现时代特点的“奉献”一词,在敬业的基础上还要表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乐于奉献,树立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严谨治学”改成了“终身学习”等。

新规范中语言更具有人文性,在“热爱学生”这一条中,“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把“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改为了“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严格要求”有一种教师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感觉;“严慈相济”既有“严”的管教,又有“慈”的给予,充分表达出教师既要有父之严,又要有母之爱,两方面都要让孩子受益,更显人文关怀;“耐心教导”改成了“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友”给人以亲切、信任、平等、易接近的感觉。“良师益友”就要求教师成为学生能终身受益的好老师、好朋友,建立了师生平等关系,拉近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新规范的修改,作为教师的我们还需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真学习的同时,要落实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对照规范要求自勉,愿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真正像规范中所要求的拓宽知识视野,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修养,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呵护学生的成长,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6

学校组织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分为八个方面,对于师德我又有了新的认识。下面是我对学习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体会: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

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爱我们的事业。不论当初是何种原因选择了这个职业,我认为一旦选择就应该尽吾所能。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只有每个人努力才会让这个家越来越好。为人师者更是如此。我们所承担是祖国的教育事业,关乎国家未来的兴亡,责任重大,更应爱岗敬业,尽职尽责。

第二、要热爱学生

教书育人是爱的事业,关爱每一位学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要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健康,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不论何时都应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新型师生关系。“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全体学生。

第三、要为人师表

在工作中,我们要时刻按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时时处处作学生的表率。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他们精神世界起着无声无息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

我在教育教学中树立起了“终身学习”“永远探索”的思想,要潜心学习理论,运用理论,为教育事业不停攀登,终生奋斗。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应十分注重自身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主动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注入新鲜血液。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出不平凡的力量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7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中小学教师的行为操守的一种规范,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

它从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学习后我感受剖深。

一、爱国守法。

遵纪守法,这是每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素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先要有一个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做一名爱国守法的公民。

二、爱岗敬业。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一种品质,是想,如果一个人从事一项工作,如果不喜欢、不愿意,能把这项工作做好吗?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具备这个素质。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热爱这个职业,全身心地投入,对工作要高度负责,认真备好每次课,认真辅导每个学生,不但要自己爱岗敬业,更是对学生的一种以身垂范。

三、关爱学生。

学生,作为我们教书育人的对象,都是人人平等的,不能因为哪个学生聪明、哪个学生笨;哪个学生听话、哪个学生调皮而有所偏爱,更不能言语讽刺、挖苦,对学生心灵产生不良影响。应该保护每位学生,关爱每位学生,教育学生同学间要和睦相处,团结协作,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书育人。

虽然表面上只有4个字,但却含有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现在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最后的评价也要改进,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五、为人师表。

中小学生年龄都很小,思维方式都没有成形,他们很喜欢模仿,而模仿的对象一是家里的父母,二就是学校的老师。作为教师,就得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作为学生模仿的标杆,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知识日新月异,如果我们一直停滞不前,就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法适应教书育人的要求。只有不断的学习、钻研,扩宽自己的知识面,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总之,经过对规范的学习,使我对教师的行为准则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这为我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只有按照道德规范做人,不断严于律已,不断学习,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8

每当我们在提高成绩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采用体罚学生的方式时,我常常在脑海中出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规定。那么,怎样在不体罚学生的前提下提高自己的成绩呢?以我十几年的教学经验,我总结了了一条就是:教师应做一流的激励大师。

那么,教师应怎样激励学生呢?我这里总结了以下几条具体方法:

一、赞美激励法

这种方法我们教师是经常用的。没有时间地点和环境的限制,你随时随地都可以对你的学生进行赞美。有人说:在恰当的时候从恰当人口中得到一次真诚赞美比金钱和名誉更有意义。这样的奖励所以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部分是因为教师在第一时间里注意到了学生的进步,并及时的加以表扬和肯定。所以不妨对你的学生说:“太棒了”、你真行”、“真不错”等等来激励他们的点滴的进步。

二、认可激励法

认可也是赞美的一种形式,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尤其是老师以及自己所看重的人的肯定。学生的再不起眼的好表现若能得到老师的认可,都能对ta产生激励作用。比如:拍拍学生的肩膀,写一张简短的纸条,这类非正式小的表彰,比学校召开盛大的表彰大会的效果会更好。但此种方法不宜平凡使用。如果用得太多,其价值和效果就会降低。

三、指导激励法

如果你给予学生一的指导,就不仅帮助ta提高了成绩,更表示你关心ta,在乎ta。

四、荣誉激励法

荣誉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从而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我们可以为学习优秀的学生颁发荣誉称号,加强对他们的认可。比如可以在自己的班里设立“创意先锋”、“智慧大师”、“爱心大使”“进步明星”等的称号,定期评选。就能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

我相信,当我们经常而且恰当地运用激励法,我们就可以不用或相对少用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成绩。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9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受益匪浅。通过学习,我更加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有人把教师比喻成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这份事业,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还提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才能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要把爱学生作为自己的全部工作。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关爱学生就要爱护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个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凡事要求学生不要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只有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在一个愉悦的环境下健康地成长。

总之,不断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10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教育教学过程,对自己已有的观念和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可以使教师超越实证材料与方法,使思想的自由度、探索性与创造程度得到拓展与提升,从而谋求和品味到理性沉思所带来的幸福。教学反思还能满足认识兴趣,增加理论旨趣,整理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从而扩展精神世界,提高教师捕捉教学问题的能力,加深分析教学问题的深邃程度,为教师提供审视教学的“慧眼”。教学反思对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大力提倡教师多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能发现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能增进对于学生,对于教师自己的了解,深化对于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认识,同时也会根据教学现象得出一些经验,提出一些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教师教学反思后可能得到的结果。如何科学地对待这些反思的结果,是教学反思能否产生积极效果的关键一环。要使教学反思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成长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仅需要反思,更为关键的是在于反思之后做什么。笔者认为,教学反思过后,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件事:

第一,反思之后是交流。

教师要将自己教学反思的结果与人交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曾经说过:“两个人在一起交换苹果与两个人在一起交流思想完全不一样,两个人交换了苹果每个人手上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但是两个人交换了思想,每个人就同时有两个人的思想。”与人交流可以激发思考的灵感,可以完善发展自己的反思结果。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善待评判与反对声音,反思的结果只有在反对和评判声中才能完善与发展。

第二,反思之后是学习。

教学反思是一面镜子,思,然后知不足,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师容易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能够从日常教学现象中提出新问题,当这些问题依据自己现有的水平无法解决时,这就需要学习,向同事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专家请教,阅读相关的书籍自我学习。反思之后的学习针对性、目的性强,因而这种学习更具有积极的现实价值,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如果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羞于请教,懒于阅读,这种反思就失去了意义。

第三,反思之后是检验。

从认识论的角度讲,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仅仅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得出的经验,和各种认识等教学反思的可能结果,其正确与否,效果如何人,都需要再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接受教育教学实践的检验,使这些教学反思的可能结果得以修正和完善。只有经过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为正确的教学反思结果,才能真正成为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成果。如果教师对于反思的结果想当然的认为其正确,仅仅从反思到反思,从理论到理论,不进行实践检验,就大规模的应用,就作为研究成果加以推广,这是对教师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不负责任,也将最终制约教师自己的发展。

第四,反思之后是改进。

教学反思的最终目的是在教学反思成果的指导下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反思的结果经过实践检验后,教师运用教学反思的成果,来指导改进教育教学活动,针对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学行为进行改进,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和对教育理念、教育理论的认识运用与教学中,使之产生积极的效果。教学反思之后一定要有行为的更新,这样的教学反思才具有真正的实际意义。如果把反思的成果束之高阁,为了反思而反思,为了完成管理部门的任务而反思,教学反思的应然价值就不能实现,教学反思的成果就不能得到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第五,反思之后是反思。

反思之后的反思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⑴对教师反思行动的反思。当我们在反思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反思本身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需要考虑到究竟在什么时候反思才能更有利与教学?在教学中反思达到什么程度才是理想的状态?在教学反思行动中,会不会影响教学本身的质量?反思过程中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成长是如何统一的呢?反思与创新如何来统一呢?等等,只有对以上问题本身进行反思才能提高教学反思的科学性。

⑵对于反思对象进行多层次,多视角多次反思。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同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同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与不同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只有这样教学反思的内容才能全面、客观。

教学反思过后,教师应依据不同的反思结果,有选择的进行交流、学习、检验、改进、反思。教学反思的成果才能指导教育教学实践,为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二

日前, 澧县教育局下发通知, 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并结合当前的干部思想作风建设, 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和实施办法, 确实把学习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抓出成效。

澧县教育局高度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 把11月份定为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月, 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学习新《师德规范》的热潮。

县教育局要求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把学习新《师德规范》作为本单位当前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要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全面准确地理解新《师德规范》的基本内容, 扎实做好新《师德规范》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县教育局还特别强调, 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及教师例会大力宣讲新《师德规范》, 要召开研讨会、座谈会和民主生活会, 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新《师德规范》内容, 每位教师要对照新《师德规范》, 深刻剖析自己, 撰写心得体会, 并在教师会上交流发言。各学校要将新《师德规范》学习制度化, 把学习新《师德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 并把教师贯彻落实新《师德规范》的情况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进行考核评估, 督促和引导广大教师认真理解, 自觉遵守新《师德规范》。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探 篇三

一、保障安全,关心学生健康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三条是“关爱学生”,对于它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不要让我们的“爱之深”,都表现成“责之切”,更不能在出现恶果的时候用“出于好心”来推卸责任。教师的爱当是不计回报的,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就会自热而然地“亲其师,信其道”,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2.关心。修订完成的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关心学生健康”写了进去,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把学生看成“幼苗”“花朵”,给予细心的呵护、殷切的厚望,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每一个教师的心愿。但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状况是由于一些学校一味地强调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健康造成的。这次修订,把“关心学生健康”正式写入师德规范,对改变目前状况是非常有用的。

3.爱护。不仅要保护学生安全,更要维护学生权益。这一点是“关爱学生”的创新之处,也是新规范的亮点之一。笔者认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个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当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是教师关爱学生的最高体现,也是教师职业情感的集中迸发,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

二、争做人师,培养创新精神

提起教师,我们都会想起韩愈对教师的界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多数教师还是习惯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教书匠”,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思想显然已经不够全面了。修订将“教书育人”纳入师德规范,就是用条文形式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更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教书和育人是两个完全不同又密不可分的概念,二者在教育活动中,应该紧密结合。教书是育人的基本手段,育人才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所以,每个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做到教书和育人并举,知识和品德共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力争成为“人师”,真正做到既静心教书又潜心育人。

这条规范中另一个亮点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21世纪需要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学生学习刻苦,参加考试和学业竞赛成绩突出,但是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明显不足。面对这种状况,教师更应责无旁贷,自己要率先改变观念,锐意进取,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三、终身学习,适应时代要求

“终身学习”这条规范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也符合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进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着知识体系快速更新,加上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增加。教师如果不学习,用不了多久,原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等都会变得落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维护其地位、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仅仅依靠原有的“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些原有的、陈旧的“死水”,只会加深师生之间的代沟,成为教书和育人的障碍。所以,教师应该自加压力,积极学习,及时充电,学为人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维持知识上的先进性,使自己成为一条有源头的活水,满足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终身学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文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二是积极进行业务学习,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教学激情慢慢消失,进取心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老教师往往自恃经验和资历,不愿学习,消极怠工;年轻教师也总是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当做一份苦差事,被动地寻求文化知识。这些情况都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得很多教师的成长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教师要像苏霍姆林斯基呼吁的那样“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四

单位:XXX

作者:XX

通过视频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让我受益很多。主要是讲到六方面:

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我认为自己能够按照其中的要求去做,爱岗敬业、爱国守法、认真备课、深入学习,并学习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书育人,树立远大理想,献身教育事业的新型合格教师队伍中去。我充分认识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学习体会:

1、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国古代早有“师表”的提法。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孔子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孔子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他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也很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正因为如此,孔子受到他的学生的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儿童、少年的心目中,教师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熏陶和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模仿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要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确实成为学生的表率。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主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需要诉诸理智和感情,这种理智感情的联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热爱的根据,热爱是尊重的表现;没有尊重便没有热爱,没有热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对未来所表示的关注和寄托。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孤立地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其实这种热爱,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表现。责任感和良心,促使教师体验到自己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受社会的委托,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的设计标准,能履行社会职能的人。只有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才是发自内心的和诚挚的。爱的感情是某种需要特别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积极体验。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不断深入的活动。

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并行不悖的。俗语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严格并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诲人不倦,就是教育学生要特别耐心,全心全意培养他们,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甘当一辈子人梯,使学生真正成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坚持正面教育并非迁就落后,姑息错误,而是要向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同样要教育要爱护,绝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反而更应倍加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说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3、精通业务,学而不厌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决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而是个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古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都是颇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业务,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坚持边教边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加厚基础,做到精通一门学科,又研究相邻学科,使自己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能胜任其本职工作。尤其是我们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新成果不断增加,每个教师要勇于进取,勇于攀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外,精通业务,严谨治学,还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等,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而不厌还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这是人民教师的又一美德。唐代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中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如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就是鼓励教师要博采众长,包括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习。从总的方面来看,教师的知识和才能当然要高于学生,但是在某一点或某个问题上,学生有独到见解,甚至比老师高明,这也是正常现象。遇此情况,教师应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以彼之长补己之短,这是高尚师德的又一体现。

4、用心投入教育

教育事业是一曲爱心赞歌,是需要付出心血的。对学生的教育往往不会如此顺利,因为学生就像是一块尚未进行雕磨的玉。老师作为学生思想上重要的启蒙人,如果用爱心去关心他们,用爱心去帮助他们,他们一定会逐渐脱落思想的“尘垢”,成为一块名副其实的美玉。俗话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要让学生心悦城服的接受教育,必须下番功夫。如有些在团结友爱方面做得不够好的学生,经常有意无意地动手动口去挑逗其他同学,以而引起一方或多方的争执,破坏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对于这些调皮的学生,简单的诉责、批评取得的效果并不大,因为孩子过于稚嫩,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都比较差,意志力也十分薄弱,可塑性大,反复性也大,往往说好就好,说坏就坏。所以对那些受到欺负的学生的“投诉”,我们应该问清楚来龙去脉,以心平气和的态度来对那些调皮的孩子讲道理,从思想上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总之,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我要努力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切实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用崇高的师德师风塑造人,用扎实的知识储备教育人。

5.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五

责任,是一个成熟的人对自己的内心和环境完全承当的能力和行为。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把责任教育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是非常必要的。正如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任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责任无处不在,如果没有责任意识,就不会明白自己的职守,不会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也就办不好教育。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我们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品质应该是敬业,因为敬业不仅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更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在小学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我们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我们应该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我们重大的责任,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我们对学生毫无保留的爱。

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应该紧密结合教学实际,立足课堂,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探究,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当我们的教师走上了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就会得到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同时也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展示了新的希望。桃李芬芳,硕果累累,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敬重,这真是教师职业的魅力所在。

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篇六

胡 蕊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辛勤耕耘,为培养下一代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比做吐尽最后一口洁白明净的纤丝,一心一意为人类谋幸福的“春蚕”;还比做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灵的“红烛”。如果说科学、技术事业及其他事业需要有人梯,那么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就是这部人梯的最初几级;人们常常赞美大厦的高大、壮观、但却忽略了根基,没有大厦的根基,大厦就会倒塌,而且根本不会有大厦。这“园丁”、“春蚕”、“红烛”、“根基”、“人梯”,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种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甘为人梯的精神,正是高尚师德情感的表现。

率先垂范是为人师表的重要表现。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人民教师应该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很差,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而且会对他们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每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南京市特级教师斯霞说得好,“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学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每位人民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因此,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主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需要诉诸理智和感情,这种理智感情的联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热爱的根据,热爱是尊重的表现;没有尊重便没有热爱,没有热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坚持正面教育并非迁就落后,姑息错误,而是要向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孔子有句名言,叫做“有教无类”,意思就是说,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同样要教育要爱护,绝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反而更应倍加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说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业务,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决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而是个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不能解,则非师也”。

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古语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又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故曰教学相长也。”这些都是颇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业务,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学习心得

吴 旭

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教师多么神圣的职业啊!通过这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培训学习,我领悟到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

首先,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一所学校的校风校貌与教师的行为表现息息相关,一个教师的师德好坏对教风、学风影响极大。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真正为人师表。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地;自己要率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能做,看似区区小事,实则细微之处见精神做表率。为人师表对学生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因此我认为,为人师表是当好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其次,爱岗敬业、关爱学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学生是否获得了成长作为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一名敬业的教师始终要以饱满的热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授知识。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因此,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电,不断的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

再次,终生学习、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做一名“学习型”的合格教师。

7.论高职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与含义 篇七

首先,由于教师职业性质和活动形式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标准性。高度的自觉性,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活动室崇高和艰巨的,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事因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可塑性很大的、代表着人类希望和未来青少年一代。换言之,教师必须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和培育学生,言之,教师必须以自己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去影响和培育学生,使之成为品性优秀的新一代。

其次,教师通过其职业道德行为的示范、感化,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着学生的品质。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成长,还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活道路。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教师,他们最信任的也是教师。教师的职业性质、活动特点还决定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待人处事的态度乃至气质、性格不仅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还会通过学生对家庭和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道德修养较高,青年人在这样的队伍中容易好学上进,受社会负面影响小

最后,强烈的时代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道德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变迁与道德发展有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转型和过渡时期,不是全盘否定中华民族历代所形成的传统师德规范,而是从中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弘扬和创新。外国的一些优秀的师德内容,也被作为“资本主义的东西”批判了。而代,师职业道德修养,对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甚至对教师的地位都带来了重大破坏和影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前加强师德建设就更为重要,以成为新时期对教师成为和发展的人突出要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中国的是的传统是广大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教师即使这些宝贵道德的继承者,又是他的创造者。如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教师应当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就是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得到了后人的继承和发扬;荀子认为教师学习礼仪是修身的重要环节,“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学了后还必须实践躬行,“学至乎行之而止矣”,巡礼而行就是义。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经典的《学记》中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之师”方可“作之君”。

1. 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是化民成俗、以德立国的先导者。汉代董仲舒提出,教师必须做到“必人且智”。唐代教育家韩愈倡导教师应当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要求,及教师做到广博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认真地加以分析、思考,明辨其真伪、善恶、是非,接受正确的东西,并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今天,作为人民教师,应珍惜这些宝贵的是的遗产,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加以继承,使之发扬光大。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2.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为人民服务即新时期教师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反映。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即高尚又普通。他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教师能够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捧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成为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楷模。

1984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作联合颁发了《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试行)》。根据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师资队伍各方面情况的变化,1991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正式颁布了《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要求下,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现仍在执行。

3. 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规范极其调节功能

教师进行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最充分。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规范是教师的师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它能直接,更具体,更深入地指导和皮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来看,第一条“依法执教”中的“在教育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和第二条“爱岗敬业”中的“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搪塞,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以及第三条“热爱学生”中的具体要求是师德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摘要:道德规范主要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依靠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来维系的,而不是如法律一样需要一种特殊外在强制力量来维持,当然,道德也需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这样的外在力量来维系。但如果个人内心信念与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发生冲突或者不一致时,道德规范就难以起到约束作用。职业道德的特点是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的界限,只体现和作用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对该职业以外的人没有约束作用,也不具备实际意义。

关键词:教育,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刘秋.高校教材管理队伍建设浅议[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八

关键词教育故事;职业道德;课堂实践;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18-03

一、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育故事标识课堂实践之风景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是什么?这是一个恒久的命题,是人和人组成的人群的大命题。曾有人对“德”用拆字的方法来理解。“德”字可以拆成“双人”、“十目”、“一心”,意思是“德”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在用眼睛注视着彼此的内心所外化出来的表征。《大学》中即可找到这样的理解“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由字形到其内涵,把深切的怀想寄托于有形的文字,这是中国式的智慧。“德润身”、“德者本也”、“以诚立身”,这是个体的“私德”,这种“私德”是做人之根基。作为特殊劳动群体的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当然还有体现自身职业特点的教师“公德”。这种公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的“公德”在其职业活动中尤为重要。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1.教师劳动既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这是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的特点。2.教师劳动相对于其他职业,更需要教师乐业、精业、甘于奉献。这是教师劳动的无私性特点。3.教师劳动的手段既有言教,更有身教。这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4.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者明天就能看到,而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这是教师劳动的滞后性特点。5.虽然从法律层面来说,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但由于教师在学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在教与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师生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不平等性,所以更要关爱学生。这是教师劳动的隐蔽不平等性的特点。6.教师劳动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任何学生的成长并不是某个教师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这是教师劳动工作绩效模糊性的特点。

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如此特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其职业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针对教师职业特点,言简意赅的提出了六点要求: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我们不难找出这些要求与教师劳动特点的相互对应关系。而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渠道,也是集中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时空,师生的课堂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些规范和要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课堂。

道德,传统的研究认为应当有四个方面,即知、情、意、行。作为认知健全、知识丰富、学有专长的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认知当然不存在任何的问题。关键是职业道德规范如何落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落实。我们都知道,道德不能靠说教。因此,我们更应当关注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情意和行动力,把职业道德的养成和教师的课堂生活联系起来,和教师的教育生活联系起来。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习惯于把案例研究作为领会课程理念的抓手,同样,通过多姿多彩的课堂教育故事,使职业道德的落实和课堂联系起来就会“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从而“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当研究关乎职业、关乎道德,研究者会感觉更有意义,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教育故事是课堂的窗口,课堂规范展现爱岗敬业之精神

课堂教育故事必须是真实的。理论说明真相,故事则更生动。通过这个窗口考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规则意识,有规则,才有科学,对教学规则和科学的追求展现的是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这样叙述的“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请看下面的故事:这节课我的脸被烧红了两次。本来教研组安排同课异构的活动,同年级四个班,四位语文老师都来上《安塞腰鼓》,我很喜欢这篇课文。那黄土高原上火烈、豪放的腰鼓,那虎虎生风的腰鼓背后勃发的生命力量,我喜欢这种热烈、奔放。同学生一道,我们进入了那昂扬的场景。孩子的小脸红红的,忘情地读、由衷地说,我胜利在望了。接着,让我面红耳赤的两次错误接踵而至。1.我说:“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世界,你的感觉呢?”天哪,我把戛说成了嘎,孩子们也从畅快的学习中戛然而止,出奇安静的看着我。我知道我念错了,可平时在课下我不就是带着调侃的态度这样念的吗?习惯使然,语文教师读错字实乃大不该。2.指导学生写字时,我特别强调,食指不能弯下去,可写范字的时候,我的食指是凹下去的。我听到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还有我的几个同事宽厚的向我笑着,我汗颜。

解读:1.负责任的教师对自己是严格的,这种严格体现在学科教学的专业精神和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己昏昏怎可使人昭昭。2.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人,所以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尤为重要。3.教师的终身学习是职业要求使然,是教师天赋的使命使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生活应当这样,在学校生活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人对人负责,人对社会负责的体系。”这也正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必须的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的课堂应当是真实、扎实前提下的规范的课堂,这是教师对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对教育对象和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表现。

三、教育故事是课堂的镜子,课堂反思彰显教书育人之情怀

课堂教育故事必须是有意味的。它能引起反思和谈论。故事这面镜子照见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既教书又育人,一切行为都以“教书育人”为指归。《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这样叙述的“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请看下面的故事:这节课跟以往一样,他仍然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的样子。一周前,开学的第一节课,因为换了一位男老师,同学们都显得有点兴奋。我努力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在我让他们轻声读书的时候,他不合时宜的大声朗读,我看了他几眼,他毫无察觉的样子。我提醒他声音轻点,可一会他的声音又高起来。这时,我认定他是在捣乱了。我没收了他的语文书。

虽然课后我把书还给了他,可从那以后,一上语文课他就是这么一副样子。表面上我不露声色,可心里很着急。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哪?我走到他的身边,把他斜斜拿着的书放正,我想是否可以让他大声的读一下课文,他的学习状态可以有所改变呢?他站起来,读得很好,随后,他一直坐得很端正,学得很用心。在别人小声读的时候,他一直很大声。我想,他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

解读:1.课堂上最重要的永远是人。“教书育人”可以理解为既教书又育人,更可以理解为教书是为了育人。2.人的世界是丰富的,教师的尺子不是唯一的标准,所以我们应当学会观察,客观的看人;学会思考,理性的分析人;学会等待,怀着育人之心,因为育人绝非一时之功。学会欣赏,怀着崇敬之心,因为成长永远是值得尊重的。

张文质说:“儿童世界确实像我们大干世界的各种生物一样,可能是各种不同的、风姿各异的存在物或者花园里的花朵……所以等待确实要有一种谦逊、虚怀若谷的教育心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和世界的对话方式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成长方式是不同的。每个有意味的教育现象都吸引我们去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四、教育故事是联结的纽带,课堂对话贯通关爱学生之主题

课堂教育故事必须是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是联结师生生命的纽带。以情育情、以情启智、以情辅德。以对话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德性的基础,做到更深层次的“关爱学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这样叙述的:“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请看下面的故事:这节课上的是《牛郎织女》。在读、思、说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老牛、王母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对造成牛郎织女悲剧的王母可以说是众口一词的谴责。这时我问孩子们,大家有没有发现王母其实也有可爱的一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有的嗤之以鼻,有的皱起眉头。我接着引导,她棒打鸳鸯是因为什么?孩子们议论纷纷。经过思考,孩子们发现,在凶狠的背后,王母内心深藏的是对织女的爱。我进一步引导,为什么王母的爱会造成悲剧?孩子们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更加热烈的讨论。最后,孩子们知道:一切爱都是与尊重分不开的,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别人的生活。

解读:1.教育的立脚点在孩子当下的生活,关注的应当是孩子的未来,跳一跳摘到的果子更有滋味。通过王母形象的讨论,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去爱,为孩子德性的成长奠定基础。2.“关爱学生”这个命题提供我们思考的话题最少有两个:即做什么和怎么做?做什么?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们做?引导理解、多层次对话。

“无论是在其内化成品德过程中,还是在外显为行为中,德性的养成都是以理解为基础,通过人与人,人与文本的交流,进行着意义的传递,自主建构个体的德性。”(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对心灵成长的关注是真正的关爱。明确这一点最为重要,其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思想正确了,情感才能共鸣,师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展开心灵的对话,通过交往的方式,以对话的精神来关爱学生。

五、教育故事是职业的记录,课堂生态铺开为人师表之人生

课堂教育故事必须是向上向善的,通过故事记录的是教师的教育人生,可以被解释和重新解释,是照亮我们职业生涯的火花。故事的娱乐性永远不是它的唯一特征。人生因故事而丰厚,人生因教育而精彩。教师的人生就是“为人师表”的过程。《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是这样叙述的“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请看下面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三打白骨精》,课快上完了,这时我听到一个男生对他同桌的女生说:“你是白骨精。”我的眼光看向他,他吐吐舌头低下脑袋。全班同学的眼光也齐刷刷的投向他,他的脸更红了。“这是他非常难堪的时候吧?”我想,“他的样子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做老师的这时不给他解围,下课后那位女同学会找他理论,他会更不好受的。”我微笑着对他说:“你是希望她成为白领、骨干、精英,是这样的白骨精吗?”我看到了他和他的同桌释然的表情,同学们也微笑起来。此时,我的心里不由有些得意。

解读:1.孩子之所以为孩子,在于他们的率性;率性是需要爱护的,哪怕这种率性有时不那么可爱,也要引导,把爱护贯穿在时时处处。2.教师的表率是在点点滴滴处,在好似最不经意时把真善美传达给学生,为人师表的落实在于树立向上向善的榜样。

“所有活动的开展、目标的完成,最终目的都是为人的心智解蔽,为思想启蒙。当然,在此之前教师首先必须为自己的心智解蔽,为自己的思想启蒙。所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生命理念为指导,启迪人的智慧,关照人的心灵,完善人的生命。”(刘志军等《生命的律动:生命教育实践探索》)在很多时候,教师不仅仅是要说得好,还要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在说和做的背后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一颗温暖的关注孩子成长的敏感的心,为人师表的人生需要信念和爱的支撑。

9.学习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篇九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技术和手段。学习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感到任重道远。

“把爱撒向学生”,教育事业的基本任务是育人,教育事业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是师生关系。因此,一个教师对人民教育事业的热爱、忠诚和献身精神,只有通过热爱学生,教书育人的具体行动才能体现出来。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十分确切地指明了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他还说,“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对孩子的爱。这一点自己也深有体会,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属于亲缘关系,不是出于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这是一种特殊的、充满科学的、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这种爱具体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特有的一种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这种爱可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可以在师生之间架起心灵上相互沟通的桥梁,可以转化学生自身学习和进步的内在动力。正像一位同事所说:“有时自身感到很疲乏,当一走进教室见了自己的学生,不知从什么地方那个劲儿就上来了。” 我们认为这就是一种爱的力量,有了这种爱,什么金钱、享乐将会被抛于九霄云外。教育是爱的教育,没有对学生的爱就没有真正成功的教育。就不可能建立起师生之间平等、和谐、融洽的关系,获得学生的信任,赢得学生的支持,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成效。

10.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体会 篇十

人人都说,教师是人类掌握知识、开发理性、奔向光明的引路人。他们之所以受人尊重,还因为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教师,默默举着烛火传承五千年的文明,启蒙幼小心灵的希望之光;教师,默默无语,用心血和汗水铺成一条路;教师,默默无言,将自己的生命燃烧如蜡烛……时代更替,而精神永恒。让我们回顾一下,培养我们成长起来的那些教师吧,他们的确像蜡烛一样,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他们培育、教诲孩子耗尽了心血。他们吃的是“草”,挤出的却是“奶”,从精神、灵魂上养育了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通过对新《规范》的学习,我感到印象最深的是:新修订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虽然在量上有所减少,但其在具体内容上更加契合时代的要求,指向更为全面而具体,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俗语说得好“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这一份职业,才能谈及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作为一名老师要坚持以人为本,要有一颗爱心,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感。教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先进性,教师要做到保护好学生的安全。作为教师还要注意教师的道德底线,不体罚学生,做到认真工作,关心爱护学生。同时还要有自己的办公领域,有智慧、有创造性的学习。还要做一个爱国、不违背党和人民,做一个守法的老师。

教师要爱岗敬业,对待工作不能机械应付,要有特殊的教育功能。记住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工作的时候要具有奉献的精神,态度要认真,要有自己的思想宽容和理解帮助学生,所以说爱岗是教育的基础。

教育是一种行为能力,现在的学生快乐了,老师却憔悴了。所以说从前的教育和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差别。作为老师要学会冷静,具有约束力。学会倾听学生,引领孩子的精神发展。最重人格,平等对待、不抛弃和放弃每一个学生。记得十年树木,百年成人。永远记得要有激情,具有一颗仁慈的心。

教育者的任务是科学育人,必须做到循序渐进,诲人不倦,因材施教,走入孩子的心灵。认真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

教师要多样性,灵活性。我们要终身学习。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教师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学习时间具有明确目的。教师的个人素质应该全面提升。

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在与学生交流、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浓浓的真诚关爱自信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对未来所表示的关注和寄托。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孤立地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其实这种热爱,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表现。责任感和良心,促使教师体验到自己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受社会的委托,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的设计标准,能履行社会职能的人。只有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才是发自内心的和诚挚的。爱的感情是某种需要特别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积极体验。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不断深入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经常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再看一些名师讲座和优质课堂,来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使自己在各方面都有新的提升。

我觉得应该站在高起点的位置,重新来认识教师这份职业,重新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自己的规划,为推进素质教育尽自己的一份力。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规范》的中的第一条,强调教师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这是要求全体教师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重新审视、并不断思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其重要意义。“爱岗敬业”更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到的。俗语说得好“干一行。爱一行”,作为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这一份职业,才能谈及关爱学生、教书育人。第三条“热爱幼儿”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修养,当然关爱学生不仅是爱那些活泼聪明、讨人喜欢的孩子,更要关心、呵护那些需要特别教育的孩子。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在与学生交流、相处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浓浓的真诚关爱自信让他们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如今,我也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虽然我们的工作是琐碎的、繁忙的,但也是充满乐趣的。与孩子相处要充满“真心、爱心、细心”,更要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只要与孩子用“心”相交了,必然会换回孩子的心。为此在工作中,我时时处处注重用“心”,从根本抓起,进行思想教育,努力为孩子营造出一片人生的绿洲。虽然我才工作不久,但我逐渐认识到社会上许多职业是客观的、理性的,要求用一种冷静的非感性的态度去对待。而教师的职业对我们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既要对科学知识理性探索,冷静分析,又必须正确把握教育对象,我们面对的是正处于性格转型期尚未成熟稳定的敏感的孩子,面对的是易伤易碎的心灵。教师的工作不是物质的兑换,实物价值的实现,而是心灵情感的交流,精神价值的体现,实物可以短期内见成效,精神却是无法估量的,甚至只是一个只有付出没有反馈的单向过程,这需要我们提高认识,提高思想境界,用我们的心,我们的爱,我们的情操构筑师魂。我们应满怀一颗爱心,一颗坚韧的心,一颗只讲奉献不求回报的心,营造一片绿洲,时代在变,唯有爱心永不褪色。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会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因此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我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习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

一、爱教育。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育教学工作。

二、爱自己。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学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特别是在现在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各种思想相互碰撞,教师的人生取向不仅关系到自己是否拥有幸福的人生,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一个不爱自己的教师,是谈不上爱教育和爱学生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规范中要求教师“终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有了良好的素质、过硬的本领,才会在工作中自信,才会在生活中快乐,才会有积极的教育态度和人生观念,才会不迷失工作和前进的方向。

三、爱学生。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学生的“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新规范还规定:教师应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我想这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位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当学生生命受到威胁,受到伤害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在学生危急时挺身而出,应向汶川地震中的英雄们学习,学习他们生死关头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奋不顾身,拼死保护学生的英勇献身精神;学习他们危难时刻坚守岗位、忠于职守、不畏艰难险阻、奋力抢救学生拼搏奉献的精神。我想这正是教师爱学生的最高体现。

爱教育、爱自己、爱学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在教育工作的诸多矛盾中,教和学是主要矛盾。正确处理教和学的关系,建立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是“快乐教学”的先决条件。教和学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教师,有了教师“乐教”,才会有学生的“乐学”,尽管其他条件都具备,如果没有教师的“乐教”,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也快乐不起来,从而影响教学质量。“热爱学生,全面育人,为人师表”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乐于其业,善于其业的基础是对学生的爱。爱的真谛是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学生,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人格的人来对待。教师尊重和相信学生,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学生有了自尊、自信,才能形成和谐愉快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良好,才能促成集体的良好关系的形成。学生有安全感、宽松感、愉快感,就能有效地发挥教师在“快乐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促使学生生动、活动、主动地得到发展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这种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蔼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热爱学生,就必须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偏爱一部分学生,而冷淡或歧视另一部分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的性格,这就要求我们做思想工作时应真诚相待,热情鼓励,耐心帮助,用师爱的温情来融化他们心中的坚冰,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接受教育。推荐链接:个人发展观心得体会

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政治教师言教、身教,并且做到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政治教师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尺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风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政治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较强的综合能力是政治教师素质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能力、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等等。这些能力与政治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工作效率息息相关。加强这些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即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政治教师完善自我和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教育力量是巨大而深远的。所以,我们政治教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四有新人,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明确提出“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六点要求,这表明了党和***对教师的高度重视,社会对教师的高度关注。

“终身学习”在师德规范中也比较惹眼。诚然,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特性是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确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曾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与此。”所以教师就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是第一次写入师德规范当中,它是克服教育浮躁现象的科学教育观。但现实不容乐观,盲目追求片面,短见的成绩,学生受罪,老师受累的事屡见不鲜。我觉得真正要做到以上规范,需要教师以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科学量化评价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觉得是个问题。不论怎样,我一直在坚持探索少而精的作业数量,让学生的学习保持良好的效率。为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反思。严格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有高涨的工作热情: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

二:要养成宽容公正的爱心,这是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教师必须学会宽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所面对的是涉世不深、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孩子呢?严是一种爱,宽容也是一种爱。宽容是一种信任,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仁慈。同时教师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

三:无私奉献,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奉献是世世代代进步人类所尊崇的高尚的道德品质、道德行为、道德境界。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教育的爱,作为一种出自崇高目的、充满科学精神、普遍、持久而又深厚的爱,其内涵极为丰富,既包括要求教师精心热爱学生,又包括要求教师精心教育学生。

四: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教师更应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1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害,灾区广大教师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舍生忘死,奋不顾身,保护学生,以爱与责任,见证了人民教师的伟大师魂,在全社会赢得了高度赞誉,也引发了对教师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8.31”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崇高师德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研究小组将研究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布,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

(教育部网站2008年6月26日)

新闻出版总署:第五次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

5月20日至21日,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组织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教委等单位的儿童文学作家、青少年教育和儿童读物推广等方面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召开了评审会。从全国279家出版社报来的1171种图书中,专家经过认真审读和充分论证,最终确定推荐图书100种。

为了推动青少年阅读活动顺利开展,新闻出版总署从6月中旬开始开展“红色书香活动”,将百种青少年优秀图书送往革命老区的中小学校;9月新学期开学后,还将和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一起联合举办“呵护心灵成长重建精神家园”活动。宋庆龄基金会将通过向全国募集资金的方式购买图书,新闻出版总署通过全国出版社捐助图书,向重灾区中小学捐助10万册。

(《人民日报》2008年6月2日)

福建:“乡土艺术进中小学校园”活动启动

福建省教育厅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乡土艺术进中小学校园”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

福建省教育厅表示,优秀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地域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开展“乡土艺术进中小学校园”活动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知要求,各地根据学校和乡土艺术师资等具体情况,可开设校本课程、地方课程以及开展课外艺术兴趣小组活动,送戏或送画进校园演出或展览,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乡土艺术的热爱和乡土感情。

通知还要求,各地要把“乡土艺术进中小学校园”活动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优先支持配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艺术项目进校园。同时,学校要宣传动员学生主动参加乡土艺术课外兴趣小组,并为文化艺术单位到学校演出或展览提供便利条件。

1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二

教师职业道德, 简称“师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纵观我国自建国以来的四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不难发现, 其中包含着较为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二、表现

1984年, 中国教育工会颁布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热爱祖国, 热爱中国共产党, 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人民教育事业;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91年, 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公会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1997年, 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一定的修订:依法执教。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拥护党的基本路线,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自觉遵守《教师法》等法律法规, 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008年, 教育部又颁布了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修正案:爱国守法。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

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 我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是包括以下内容: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拥护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马列主义 (2008年没有提到) , 而这明显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但是, 在中国其他的职业比如:医生、护士、律师等等的职业道德规范中就没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三、原因

那么, 究竟为什么中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如此深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呢?笔者认为,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 制定主体方面

从1984年全国教育工会到1991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全国教育工会, 再到1997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以及2008年的修正案, 中国教师职业道德均由政府机关负责制定, 政府机关总是代表党和国家的意志, 而较少从教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对于不同的制定主体, 最终的师德规范肯定是有差异的:比如美国的师德规范主要是教育协会对教师义务进行的规则确定, 以便教师可以更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对于教师的规定;日本的教师联合大会通过的《教师伦理纲领》则主要围绕教师的团体利益来展开具体地规定。

相比之下, 我国的职业道德规范则较多地规范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

(二) 传统文化方面

1. 集体主义思想。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包含着集体主义思想的因素, 一直延续至今, 这就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个人的思想自由。

2. 社会期待过高。

党和政府把师德理想作为重要内容写进师德规范, 希望教师都能积极完成;而家长也希望教师在升学压力下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重点学校;同时, 人民希望教师凡事以身作则, 安心工作、体谅学生、全身奉献, 而不允许教师犯错误。过高的社会期待必然导致师德规范的高目标、高标准, 而忽略实际情况。

(三) 教师自身方面

1. 大部分教师求安、求稳, 从而要求自己顺从上级的意思, 而缺乏一种反抗意识;

对于师德规范中远离实际情况、对教师要求过高的师德理想内容, 教师要勇于为自己的权力而斗争, 积极向上级领导反映, 从而保证师德规范的可行性。

2. 缺乏责任感。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授学生, 因此, 教师要对教授给学生的知识负责任。要教授学生学以致用, 而不是只为了升学的成绩而对严格要求学生读书、做题、考试。教师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教学。

3. 麻痹思想。

部分教师觉得师德规范只是规定。他们认为师德规范大部分是师德理想, 自己根本做不到, 所以觉得没必要在意。这种麻痹思想使得教师缺乏一种从业精神。

四、结语

纵观中国教师职业道德的演变历程, 其意识形态色彩在逐渐弱化。同之前的师德规范相比, 在2008年的师德规范中, 就没有了“学习、宣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等字眼, 这就表明师德的意识形态色彩在逐渐弱化。

笔者认为, 教师职业道德尽量少涉及国家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 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

摘要:文章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为切入点, 全面分析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历程中的意识形态色彩, 深入、详细地分析其原因。并在此基础上, 指出职业道德发展的大概趋势。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1]杜中兰, 李天凤.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变迁[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4) .[1]杜中兰, 李天凤.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变迁[J].现代教育科学, 2009 (4) .

1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三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心得体会

近期学习了刚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让我感觉现在做老师越来越难了。在细读之后,我发现这十不为,二不说,条条都是那么的真实和细致,具体规范到教师的具体言行。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在约束学生行为规范的同时,也要认真审视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许多家长真是动用一切资源为自己的孩子选择最优质的学校。这一点,我自己也心有感触。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没有择校概念呢!唯一的答案就是,社会竞争太激烈了,大家只有一个孩子都输不起。如今的孩子不好教,在家一付老子天下最大的态度,而到学校却四处碰壁少了一些优越感。导致孩子多了一些抵触与叛逆。很多家长其实他自己也知道,家里三四个大人管一个还不容易管好,而到学校教师一教就是四十多人,可想要管好现在的学生难度很大。现在教师这个职业被社会的关注度越来越大,不仅要教好书,而且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加强自己的>师德。要想成为一名的合格教师,我想应当作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教师

一个教师没有爱心,那他就没有资格谈教育。我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教师殴打、虐待幼儿的视频。身为一名教师,我也为教师队伍中拥有这样的败类感到耻辱。我们教育对象是孩子,祖国的花朵。如果我们教师都用这种恶劣行为去处理很多事情的话,你如何期待这些思想上未成熟的孩子在未来有一个良好的行为规范。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所以说一个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批有爱心的学生。

二、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

我认为教师这项工作,体现师德的意识是很强的。为人师,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负责。如果马马虎虎教学,以应付的态度敷衍自己的教学工作,你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学校把教学任务交给我们,我们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堂,如何让学生快乐地掌握相关知识,都是作为教师应该去反思总结的。所以只有带着一份责任去教书,才能教好书。

三、做一个会激励孩子的教师

昨天(20140518)去杭州听千课万人的课,其中一位天津的美术特级教师魏瑞江老师,他把一身的经历扑在小学美术教育事业上。听他的课,最大的感触就是整节课都在激励学生,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过来激励他;当孩子没有自信时,老师又过来激励他;当孩子获得成功时;老师和孩子一起祝福他。课中,有一个孩子,可能是一位以前在班里画画不好的学生,魏老师在巡视指导的时候,发现每当经过这个学生旁边时,这个孩子总是双手挡着自己的作品,不让老师看。魏老师就在全体师生面前激励他,一次次不断地激励尝试,孩子终于鼓起>勇气拿着自己的作品在全体师生面前进行展示,作品效果不怎么好,魏老师一直鼓励他还不错吗?教师在给他打气的同时,让他在第二次创作中继续努力增添效果。果然,过几分钟这个孩子拿上来作品比先前又上了一个档次,老师还请全体师生给他鼓掌。这节课,孩子收获的不仅仅是绘画方面的进步,最大的是信心上面的收获,孩子以后做什么事情都更加自信了。

1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 篇十四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航程的航标灯。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航海没有指向,就会漂泊游荡,随波逐流,最终无法靠岸,葬送于汪洋大海;人生没有方向,就像一只无头苍蝇,四处乱飞乱撞,搞得体无完肤,伤痕累累;同样,教师没有指向,就会迷失方向,误入歧途,背离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脱离学生和家长,干出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符的违纪违规事情。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基石。”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是个人意义上的品德问题,而且赋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关系到千百万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关系于祖国的未来。对教师来说,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是教师的照妖镜,心灵的美丑、行为的好坏,都能照得一清二楚。要时刻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教师的身心才会健康,教育生涯才会长久。每一个教师,只有心中装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铭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沿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方向和路线行走,才不会偏离人生航程的正确方向,才会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行为的红绿灯。

如果没有红绿灯,就没有正常的交通秩序;如果没有“红绿灯”,社会秩序就会乱七八糟;如果没有“红绿灯”,恶人就会胡作非为且不知悔改。相反,人人心中有盏红绿灯,社会才能大同。“红绿灯”不只是交通指示灯,还是人们心中的行为指示灯,它告诉着人们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心中有盏“红绿灯”,必须严守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要求人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基本标准。作为社会的公民,都应该自觉地践行这些道德规范,不容许践踏,否则就要遭受社会的唾弃。

雨果说:“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这心灵就是伟大的心灵,它装着一盏明亮的红绿灯,照亮了整个世界。教师在教书育人中,除了言传,更要身教,要用自己的示范行为来教育学生,这就是为人师表。从一定角度上看,为人师表主要是强调教师要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自己应当精通;要求学生崇尚的行为,自己应当行之;要求学生反对的行为,自己应当坚决杜绝。正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否则,“虽令不从。”所以,每一位教师都应从自身做起,真正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的榜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些违纪违规的教师,他们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坏人,相反还是教育战线上的精英,皆因管不住自己,没有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放在心上,最终犯下大错。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一位教师,都要敬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时刻对照检查自己的一言一行、审视自己的一举一动。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悬崖勒马,善莫大焉,千万不要积小过而成大错,最终损害教师队伍的形象,葬送自己的前程。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学生的孔明灯

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当年,诸葛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讯息,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

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硕果累累?如何才能将学生送往成功的彼岸呢?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规定了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所以,我们应该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使自己真正有所提高,使自己走向终身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孔明灯”。

上一篇:保密基本知识(培训材料)下一篇:镇精准扶贫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