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服务职工(12篇)
1.改革创新服务职工 篇一
刘慧兰:以改革创新精神扎实推进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思想道德建设
人民银行党委宣传部部长
刘慧兰
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干部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统一干部职工思想的有效途径,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提升履行中央银行职能水平的内在要求。“十一五”时期,面对国内外经济金融急剧变化的复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部署和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职工,积极推进人民银行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履行中央银行职责,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抓实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增强党员干部队伍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认真抓好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人民银行高度重视理论武装工作,坚持把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班子履职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已逐步形成一套特色鲜明的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体系。一是党委尤其是一把手高度重视中心组学习。各级党委坚持把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认真组织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党委一把手亲自审定学习计划,确定学习内容,认真撰写调研文章,积极做好中心发言,做到了亲自抓、带头学,这对于保证学习任务的落实和使学习取得成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二是坚持学习制度。2009年人民银行党委印发了《中国人民银行系统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以下简称《学习制度》),对中心组学习的指导思想、学习内容、学习制度、学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每年年初,人民银行党委都要专门印发人民银行系统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指导意见,结合当年实际,对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进行部署。人民银行各级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学习制度》,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起党委书记调研报告制度、述学考评制度、“考学”“督学”“研学”制度等一系列学习制度,使中心组学习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三是创新方式方法。人民银行各级党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探索改进中心组学习的方式方法,采取集中学习研讨、联组学习、与金融机构和地方党政部门联合学习、中心发言、心得交流、专家辅导、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增强了中心组学习的吸引力和效果。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民银行各级党委中心组在学习中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习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推动一项工作。把理论学习与调查研究、研讨交流、成果转化结合起来,力求使每次专题学习都形成指导实际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案、新措施。实践证明:强化中心组理论学习已经成为促进人民银行各级党委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提高、履职能力增强的重要途径。
积极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根据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2010年4月,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学习的目标和原则、内容和方式、制度保障和组织领导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人民银行各级党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和学习规划,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负责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日常工作,广泛宣传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要求等。在学习过程中,人民银行各级党委积极创新学习形式,采取考察、调研、辅导、研讨等方式,运用多媒体技术、电视电话会议系统、内联网平台等手段,通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情景话剧表演、趣味哲学故事、名词竞猜等形式,将原本有些枯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演绎得生动活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创新理论学习内容,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选择重大理论课题和经济金融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学习专题,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部门聘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创新调研形式,调研内容根据各自分管的工作有所侧重,主题立意新颖,观点具有可操作性;创新理论成果的转化运用,使理论学习和央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并为人民银行日常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坚持开展群众性读书活动。为丰富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效果,人民银行广泛开展了“读好一本书,写好一篇心得”的群众性读书活动。人民银行各分行、各单位每年年初都会印发读书活动计划,明确学习内容,提出学习要求,推荐学习书目,由员工根据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需要选择阅读,并要求干部职工认真做好读书笔记,撰写读书心得体会文章。在读书活动中,人民银行各级党委结合实际,努力拓展读书活动形式。许多单位建立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教室,在内联网开辟“理论园地”、“理论书屋”、“网上党校”,采取读书沙龙、座谈会、心得交流会、主题式读书、读书百字点评等形式,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读书心得体会交流活动,增强了读书活动的吸引力,使读书活动成为干部职工的“良师益友”。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广大干部职工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增强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有效提升了基层央行履职水平。
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构建央行道德教育体系,为全面履行中央银行职责提供政治保障
切实做好央行思想政治工作。针对干部职工思想实际,2006年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银行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对人民银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内容、原则方法、职责制度、检查考核等重要内容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定和阐释,基本上形成了在党委(党组)领导下,行长全面负责,分管行长主抓,职能部门领导为主,党、政、工、青、妇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和干部职工思想变化的新特点,人民银行充分运用各种方法,拓展工作载体,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时代气息。一是针对当前干部职工思想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采取专题讲座、专家辅导咨询、推荐书目、编办简报、征文活动等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干部职工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调适方法,自我调节心理和情绪,引导和培养干部职工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宽容豁达、健康乐观的良好心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二是组织研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干部职工思想状况调查分析系统》,依托人民银行内联网,以不记名的方式,定期在人民银行系统开展干部职工思想状况问卷调查,消除了干部职工网上答题的顾虑,增强了调查的客观性和可信度,为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提供了依据。三是广泛开展了优秀文艺作品赏析活动,采取组织观看红色电影、召开专题研讨会、开展网上论坛、交流心得体会、评选优秀征文等方式,引导干部职工用优秀的文艺作品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围绕中央银行改革发展,紧贴央行员工思想道德实际,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06年,深入开展了以学习贯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引导人民银行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八荣八耻”转化为自觉行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2007年,为迎接2008年奥运会,开展了“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通过组织知识竞赛、大力普及奥运基本知识和文明礼仪常识,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注重礼仪、热情友善、文明和谐,为推进“文明北京”、“和谐央行”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8年,制作了《中国人民银行抗震救灾模范事迹报告》专题片,开展了学习宣传人民银行系统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活动,把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转化为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努力工作的实际行动和促进央行和谐的强大力量。200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采取“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以“我与我的祖国”为主题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激励广大干部职工把爱国热情转化为热爱中央银行事业、奉献本职岗位的实际行动,为金融改革发展贡献力量。2010年上半年,以深入宣传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政策措施成效和人民银行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人民银行工作会议精神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了形势政策教育。2010年下半年,开展了“身边的榜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广大干部职工,增强了其爱岗敬业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大力宣传弘扬先进典型。多年来,人民银行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行业典型引导行业人,及时发现总结宣传具有央行特色和时代气息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导向、教育激励和示范引导作用。2006年,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活动,推出了“怒向刀锋扬正义、勇斗歹徒谱正气”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刘伟。2010年推出了见义勇为、智救三人的英雄王德宝,2010年8月18日中国文明网以“救人于危难的基层央行人”为题刊载了王德宝先进事迹。9月19日,中央电视台12频道道德观察栏目,播放了对王德宝的采访。在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和辐射作用下,人民银行系统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十一五”期间,人民银行系统有1个单位被中组部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单位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6个单位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状;有4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60人荣获全国金融“五一”劳动奖章,2006年、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13人、优秀党务工作者38人、先进基层党组织65个。通过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增强了人民银行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央行各项工作的完成。
三、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推进央行文化建设,促进人民银行各项事业发展
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为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开展,人民银行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人民银行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和《中国人民银行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人民银行各级党委坚持“重在建设、重视创建过程、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抓班子、带队伍、促业务”为主要内容,以“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央行改革发展”为目标,深入开展了多种形式、具有中央银行特点的群众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2008年以来,人民银行系统开展了“讲文明、重礼仪、树新风”活动,大力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读书、演讲、知识竞赛、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精神品位;开展“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主题科普活动,采取组织科普知识讲座、展览,编写简明宣传提纲、开设网上科普知识专题等活动,强化“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理念,普及相关知识和技能,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了勤俭节约、勤俭办公的风气。2009年,人民银行系统共评选表彰了2006—2008全国文明单位5个、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10个、人民银行文明单位79个。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2006年至今,人民银行共分层次分批召开创建工作座谈会19次,有针对性地对分支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进行了调研、检查、指导和复查。通过一系列创建活动,人民银行各级党委转变了工作方式,改善了金融服务水平,提高了履行央行职责的能力,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扎实推进央行文化建设。人民银行非常重视央行文化建设,近年来,在总行党委的积极推动下,人民银行各分行各单位结合辖区员工队伍思想、工作、生活实际,在加强央行文化建设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形成以央行文化建设促业务发展的良好工作格局。一是结合实际,总结提炼央行核心价值观和央行精神。二是创新形式,开展活动,丰富实践央行精神活动载体。三是宣传典型,树立标杆。通过树立践行核心价值观典型代表,在辖区进行巡回演讲,强化广大干部职工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四是融入履职,贯穿工作之中。把央行文化建设与业务工作融合起来,把央行核心价值观体现到各项工作之中,真正起到以文化促管理的作用。五是建立机制,健全央行文化建设运行体系。通过建立组织推动机制,全面统筹、深入推进,使央行文化建设成为各单位、各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多数单位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央行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形成了分工明确、协调有序的央行文化建设责任体系。在央行文化的支撑和保障下,人民银行职责得到全面、高效履行,内部管理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不断加强,和谐央行建设得到不断发展。
通过上述措施,“十一五”时期人民银行的思想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9、2010年两次大规模人民银行系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广大干部职工思想积极、健康、向上,理想信念坚定,工作责任感强,爱党、爱行、爱岗,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态度鲜明,理想信念坚定。广大干部职工政治立场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十七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能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二是认同大政方针,关注央行建设。广大干部职工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措施、对央行政策、制度建设有较高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关注央行各项事业的发展与进步,对央行各项建设倾注着较高的热情。三是价值取向健康,精神状态向上。广大干部职工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能正确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自觉把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履行央行职责统一起来,体现出新时代央行干部职工良好的精神风貌。四是爱岗敬业,积极工作。广大干部职工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热爱央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人民银行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将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按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继续坚持“两手抓”的方针,紧密结合广大干部职工思想实际和人民银行履职要求,积极探索提高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新途径,为促进央行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履职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
2.改革创新服务职工 篇二
一、菜篮子工程的形成与发展
吉林供电段现有干部职工1064人,12个沿线生产车间,70个沿线生产班组,负责长春至吉林、吉林至珲春高铁供电以及沈吉线、长图线、吉舒线、四梅线、鸭大线、浑白线、宇松线等十几条高、普速铁路的供电工作,运营里程3114公里、电力线路7168公里。
本段最大特点,即点多线长,覆盖面广。其各车间(或班组)作业网点间的工作环境差距巨大,有的设在繁华的闹市区,有的却在远离城市且狼熊经常出没的偏远山区,职工值班最远要到150公里以外的岗位,一去少则3~5天,多则8~10天。所以,每逢出勤职工都是远离家庭和亲人,带足至少一个星期的生活必需品,如粮食、水、衣物等,工作和生活条件孤单、乏味、寂寞、艰苦。
基于实际情况,党政领导对此高度重视,带领职工响应上级号召,大力开展小“三园”建设,把菜篮子工程建设当作暖人心、聚人心、稳人心工作来抓,以调动职工安全供电积极性。由此段工会具体组织实施的改善职工生活,丰富群众的菜篮子工程建设上,70多个班组网点中,已建成小菜园49处、小果园37处、小花园30处、蔬菜种植基地一处,共计14000平方米。“三园”建设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菜篮子和餐桌。
2015年,按照局工会的要求,在“三园”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空间和渠道,为了既发挥经济效能最大化,达到心理期望值,又不造成过多的浪费,采用投石问路的方法,精心谋划小养殖业的发展,建成具有试点性质的300平方米的小养鱼池一处,550平方米的小饲养场两处。不仅使职工群众吃上了自己种、自己管的放心菜,而且更让职工能吃上自己养殖的鸡、鱼、肉、蛋,从而使职工群众在享受收获的喜悦的同时,为今后力争在有条件的车间和班组全面实施养殖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作用。
二、搞好菜篮子工程,服务一线职工
发展小养殖是安全生产以外的一项全新的一项工作,工会首先抽专门时间,到基层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先后走访了图们北供电车间等5个车间,了解职工对此项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在调查了解中发现,一些干部职工对此项目思想认识不够集中,有的不但有分歧,甚至有反感,归纳有“四不可”主要倾向:一是不可行。有的认为,我们保供电保安全才是正事,搞养殖是不务正业,副业冲击主业,担心安全生产得不到保证,这绝不可行。二是不可取。有的强调,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精力有限,怕忙不过来。三是不可用。有的干部职工还认为,搞养殖会招来黄鼠狼、老鼠等小动物,有可能嗑咬供电设备以致其遭到破坏。而且,养殖卫生一旦失管,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四是不可能。有的干部职工认为,先前搞的“三园”就可以了,不必再扩大“产能”搞养殖。养殖业风险大,并且内部没有养殖专业人员,所以,不能在主业以外再搞副业养殖。
工会一班人将职工对此事的思想认识,反映的问题以及思想顾虑收集在一起,进行专题研究,认真分析梳理。一方面,根据现实情况预先设想,进行预防性处理,做到未雨绸缪。另一方面,组织观看苏家屯站关于发展和丰富职工菜篮子的“副业”示范现场会的录像片进行“立体”疏通,最终转变了单一抓管理的思想和畏难情绪,激发了干部职工发展小养殖建设家园的主动性。
大家思想统一后,工会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确定以图们北车间延吉西牵引变电所、梅河口车间朝阳镇工区、通化车间大泉源配电所为试点,养殖鱼、猪、鸡三个品种。先后建成了延吉西牵引变电所300多方平米的养鱼池,工会投入资金。购买鱼苗,投放了红鲤鱼、草鱼、鲫鱼等多个品种。为搞好养殖,段工会首先建议车间选派干部负责管理,安排值班的职工轮流负责饲养。其次,积极协调社会力量,帮助车间对外联系,将有经验人士请来,讲授养鱼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对在鱼苗投放后的水温、饲料、疾病防治等方面的知识传经送宝。最后,购买饲养方面的技术书籍,让负责饲养的职工用知识来武装头脑,以此来指导实践。去年初冬共收获成鱼1000多斤。
2016年,段工会经过考查,在养鱼的基础上,将扩大“战果”,再建两处基地养猪、养鸡。一处确定为梅河口车间朝阳镇工区。本基地可依靠车间四面院墙之有利条件,在占地300平方米果树区域中,购买100只雏鸡进行试养。同时,在墙角处建猪舍,喂养6头猪仔,预计饲养10个月生猪出栏。另一处确定于白河供电车间白河配电所。在其围墙北侧,同样投资建成50平方米的围栏和兔舍,购买兔崽20只左右进行试养。在试养过程中积累经验,并将好的做法进行推广,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为了让小养殖再发展环境长期保持下去,我们建立了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机制,形成段、车间、班组“三级”管理的格局,并将小养殖作为工会考核、奖罚的重点工作去抓。先后制定了考核《制度》,出台了考核《办法》,尤其是在车间和班组分别建立饲料成本消耗账目明细《簿册》,账目公开,做到人人既是监督员又是管理员。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强化养殖责任区承包到班组,卫生责任区落实到个人。在管理过程中,还根据不同车间的不同特点以及职场环境,设计规划了养殖项目,让职工能够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喜悦、收获和爽心悦目的职场特色环境,引导干部职工树立起爱岗敬业的主人翁意识,并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在养殖调研中,发现和整理出的一些突出问题,其中也是最主要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职工对饲料的资金来源问题。这关系到“三园”与养殖能否“互动”,关系到今后养殖能否良性循环顺利发展。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好。段工会由此决定本着段提供饲养初始成本(如猪仔鸡雏等),而饲料资金由基地自筹原则,确立了“以收促养”的方针,继以精心培养。即班组小养殖的猪、鸡、鱼等,段工会以市场的价格进行收购,收购的比例占所饲养数量的50%。这样做的原因:一是回收的猪、鸡、鱼、蛋等可用于“两节”工会走访及对困难职工的慰问活动;二是收购的生猪、活鸡可作为段高铁8个基地食堂的副食补充;三是养殖基地可将售购回来的资金用于今后养殖所需的饲料、防疫等费用支出,这一项是促进养殖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方法。除此之外我们还看到,先前建立的小菜园,可将收获剩余的蔬菜瓜果喂猪喂鸡,而鸡猪圈粪肥又可让菜园受益,从而减少饲料成本支出,这也是促进良性循环的手段。
三、让菜篮子工程持续健康发展
1. 突出实用,要在“真养真吃”上下功夫
小养殖要突出实用。要让职工真正看到希望,吃到嘴里,得到实惠。要以饲养生命力顽强、易养殖、易成活、低成本、高产出的鸡、鸭、鱼、猪等为主,力求当年投入、当年收获、当年见效的“短、平、快”的发展模式。
2. 突出管理、在真抓真管上下功夫
班组长要负起责任。搞好小养殖的关键在班组长。因此各班组长要负起责任,亲自上手在“建、管、养”上特别是在制度落实上下功夫。
3.突出规模、在真投真建上下功夫
“有就行”状态要改变。班组在搞小养殖建设上只停留在解决有无问题,认为“有就行”,而不去再开发再利用,只停留在试点阶段,缺少长远的谋划。
4. 突出考核、在真查真检上下功夫
考核机制要落实。要把小养殖班组日常整体工作结合起来,不能单摆浮搁。定期或不定期对各车间、班组小养殖管理情况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在车间场务公开公示栏上公示;同时与班组职工奖金的二次分配挂钩。
摘要:菜篮子工程是事关凝聚人心、鼓舞士气的大问题。因此,铁路基层单位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上马菜篮子工程,让职工吃好吃饱。菜篮子工程既是民心工程,又是企业的加油站,必须尽全力搞好。
3.创新服务机制为城乡改革发展服务 篇三
10月29日,北京市档案局就贯徹落实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精神,在昌平区沙河镇召开了村级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现场会,确定了全市3930个行政村年内将全面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目标,根据国家档案局工作部署,就大力推进市、区(县)、镇、村四级档案信息资源双向互通共享工程提出要求。昌平区档案局在会上介绍了以建立区、镇、村三级档案工作网络为抓手,规范村级档案室建设的具体做法。本期刊发了该区题为“创新村级档案管理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专题报道,他们的经验很值得参考借鉴。
“十一五”是京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农村档案工作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势头,取得了长足发展。“首都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途径与实践”一文从发展背景、五个方面的具体做法进行了分析概括,为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现场会议精神,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信息化、实现档案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提供了参考。
北京市公安局是维护首都社会和谐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建国60多年来积累形成大量珍贵的档案资料,在为首都各项建设事业发展保驾护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突出体现了领导高度重视、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有声有色、服务效益显著的基本特色。今年国家档案局对北京市档案事业发展进行综合评估,杨冬权局长对北京市公安局档案工作给予高度评价。本期刊发“北京市公安局档案工作纪实”专访报道,谨此表达对首都公安系统档案工作者的崇高敬意。
如何利用档案信息资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先进文化建设服务,一直是各级档案部门积极探索、实践的重点课题之一,本刊“热点话题”栏目今年以来先后刊发了西城区、房山区档案部门的讨论情况,本期讨论的主题是门头沟区档案局(馆)关于“发挥档案功能,服务首都西部山区建设”,或许能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村改革发展方面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4.改革创新服务职工 篇四
—“加强党性修养、推进改革创新、服务海西发展”专题研讨班学习体会
省委组织部把这次研讨班放在革命圣地延安举办,很有意义。在延安这块红土地上孕育出的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为主要内涵的延安精神,对于我们深刻领会研讨班“加强党性修养、推进改革创新、服务海西建设”的主题,无疑具有积极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此次专题研讨班学习,时间虽短,但自觉收益颇丰,达到了学习理论、丰富知识、增强党性、提高能力的要求。特别是通过系统学习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和全国组织系统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深了对我省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部署的认识,增强了对新形势下推进组织工作创新的理解。我深深体会到,在当前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践中,组织工作必须把服务科学发展作为新形势下的根本任务,把改革创新作为提高服务科学发展水平的根本动力,把党委和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服务科学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来“抓基层、打基础,选干部、聚人才,强队伍、作表率”,才能更好地为《若干意见》的实施和我市加快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一、要坚持解放思想,树立服务科学发展理念 直观地说,组织工作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是管党员、管干部、管人才的工作,是做组织人、激发人、调动人的工作。这几年,永安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展,综合经济实力在“全省十强”位次稳步提升,各项工作业绩可圈可点,获得了多项“国字号”荣誉。这些成绩的取得,来自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来自党员干部活力得到有效增强,来自风正气顺、干事创业氛围越来越浓。这其中,也包含了组织工作的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们组织工作还存在一些薄弱的环节。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给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因此,在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上,更要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
一要树立民主公开的理念。民主公开是组织工作开放的重要特征。要实现组织工作自身科学发展,就要树立民主开放的意识,打破组织工作中存在的封闭、保守、唯上等一些传统的旧观念,大胆吸收和借鉴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拓宽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渠道,扩大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一步疏通与社会同频共振的渠道,为组织工作注入清新的思想活力。
-2-二要树立机制创新的理念。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只会束缚组织工作的发展。要构建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工作格局,就必须把建立健全运作机制作为一项保障性工程来抓,以机制的灵活创新推动组织工作的整体创新。要切实抓住国务院出台《若干意见》给我们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机遇,进一步探索完善发挥“八个方面作用”、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城乡基层党组织“联帮带”和“三项测评”、“两公开四差额”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确保党员能管更能用,干部能上更能下,人才能出更能进,促进党员素质的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的结构优化,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
三要树立注重绩效的理念。组织工作推动科学发展,主要通过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来实现。要实现组织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就必须树立强烈的绩效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绩效考评机制,做到公平、真实、客观地评价每一名干部,促进全市各级干部队伍建设。要坚持以实绩为核心,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综合评价,坚持多渠道、全方位、动态式的考核。要以绩为本,合理使用,把领导干部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管理的重要依据,营造“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用人导向,不断提高组织工作服务科学发展的整体效能。
二、要突出改革创新,提升服务科学发展实效
-3-改革创新是各级组织工作突出强调的主题,也是做好组织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和贯穿的主线。在新形势下,要通过深入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增强干劲,为服务和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为政之要关键在于选人用人,选什么人、用什么人事关事业成败。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培养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在推进科学发展上有所作为的领导干部队伍。要持续公正用人导向,按照“五重五不简单”的用人要求和方法,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公道正派地选人用人,重用那些在改革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干部、长期在条件艰苦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健全完善“面试式”谈话考察、延伸考察、民意调查和“两公开三差额”等一些好的干部考核方式和选任办法,不断拓宽选人视野。要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建立完善选调生、后备干部、年轻干部信息库,采取下派挂职、参与中心工作、领办项目等多种形式,拓宽年轻干部的实践锻炼渠道,通过“选用一批、锻炼一批、储备一批”的措施,努力建立一支职务上分层次、结构上分类别,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的年轻干部队伍。
二要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建队伍、聚人才。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来说,-4-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凝聚力,服务就是吸引力。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好牵头抓总职能,把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体现到工作部署中,坚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人才,用发展的要求来制定人才政策,用发展的标准来检验人才工作成效。要紧紧围绕我市产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探索“项目(课题)+人才”的引才模式,采取临时聘用、借用、兼职、顾问、人才租赁等柔性引才方式,让高层次科技人才为我市项目工作和产业发展提供技术咨询、智力服务、合作开发,推动“项目—人才”、“项目—智力”对接。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整合开发和利用好林改教育培训基地及永林股份“博士站”等各种社会培训资源,探索和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投入的人才培养机制。要着力健全完善以品质、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和选用机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政策引导、宏观调节、市场配置促进人才资源在不同产业、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理分布,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支柱产业、重点建设项目转移。
三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抓基层、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所有工作,都要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去落实,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必须把堡垒工程打造好。近几年,我市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基层组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涌现出桂口村、八一村、洪田村、岭干村等一批可看可学的基层组织典型,但仍然还存在不少薄弱点。一些农村基层组织还相对薄弱、发挥作用还不明显,-5-非公企业、城市社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等等。要坚持“强基固本”,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特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要不断创新基层组织服务“三农”的形式和方法,进一步深化“发挥八个方面作用”工作、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等活动,通过村级组织换届,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大学生村官”选聘和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成果,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要统筹抓好机关、社区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积极探索社区、非公企业等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发基层组织的工作活力。
三、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 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和发展,必须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特别是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社会转型期不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问题、新矛盾,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必须强化自身建设,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对自身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一要内强素质提高谋划力。组织工作的谋划力,就是科学判断复杂形势、实事求是确定组织工作思路、目标和任务的能力。要按照省委卢书记提出的“懂全局、懂基层、懂规律、懂自己”的要求,不断拓展学习内容、改进学习方式、完善学习制度、狠抓学习落实,促进组工干部综合素质的持
-6-续提高。要结合“四知三会两提高”竞赛活动,认真开展组工业务、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媒体应对、文字写作和办公自动化等知识技能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增长才干,增强科学分析、判断经济社会形势和组织工作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当前尤其是要把中央领导同志在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务院《意见》作为首要的学习任务,全面把握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要求、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政策措施,形成适应服务科学发展要求的知识结构。
二要学以致用提高创造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知识只有通过有效的思考,才能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内因。要引导组工干部敢于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准确地分析组织工作在服务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善于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紧密联系实际,适时调整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真正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富有前瞻性。要善于抓重点,注意从解决事关全局性、根本性、紧要性问题入手,寻求突破口,找准主攻方向,以重点工作的突破带动全局工作开展。
三要公道正派提高公信力。前不久组织系统开展的“组织工作满意度”调查活动显示,社会上对组织工作总体评价和各方面评价满意度还比较高,但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各级党组织和群众对组织工作提出了很多紧迫的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要使组织工作达到“让
-7-各级党组织满意、让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公道正派这一主题,抓住制度建设这个根本,针对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的工作职责、业务特点、岗位性质,提出坚持公道正派具体标准,建立起保持公道正派的长效机制。要重点建立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轮岗为主要内容的干部人事管理机制,以提高办事效能为主要目标的工作运行机制,以考评工作业绩为主要依据的激励机制,以严格教育管理为主要方式的监督约束机制等机制,并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要进一步强化外部监督,定期开展“开门评部”活动,自觉接受组织、群众等各方面的监督,切实树立组织部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总之,参加这次全省组织部门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学习,班期虽短,但内容丰富,收获颇丰。回到工作岗位后,我将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消化吸收此次学习培训成果,努力把理论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组织工作开展的新思路、新举措,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5.改革创新服务职工 篇五
一、“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现状
元江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的意见》,统筹规划、大胆创新,采取建立组织保障机制、政策支撑机制、风险补偿机制、资金激励机制、统计监测机制等措施,稳步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并取得农村金融支付结算基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得到贷款资金支持、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深入推进、“三农”保险产品不断创新等工作成效。截}卜3月底,成立乡镇(街道)金融服务站2个,建立集镇营业点12个,创建信用乡镇(街道)1个、信用村委会7个、信用村民小组56个、信用户2760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7870户、微型企业经济档案4户,设立自助银行(ATM机)40台、布放POS机409台、开通惠农支付服务点55个、发放惠农35746张;办理农村小额人身保险101件、保费收入0。5%万元、理赔支出0。 45万元,办理农村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150件、保费收入5。 76万元;“三农”贷款余额261282万元,共办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30件,抵押宗地361宗,抵押而积32336亩,抵押贷款金额7467万元(其中:农户个体25件、宗地43宗、而积4563亩、贷款金额1027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滞后
目前,全县除林权确权颁证全部完成外,其他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进展缓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工作只在试点街道开展资料收集、实地踏勘、技术设计编写、航拍等基础性工作,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发证39056宗(发证率较小),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办理1413宗,农村房屋权属登记发证数很少约有110户。
(二)未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交易难 目前,元江县尚未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因此,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交易手续办理困难,产权价值认定没有形成合理合法的评估价值体系和办理评估费率标准,规范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还存在诸多困难。
(三)扩大“三权三证”抵押贷款有法律限制
《物权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以建筑物抵押的,该建筑物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以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的,该土地上的建筑物一并抵押”;《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和《担保法》第三十一七条规定,除法律规定可以抵押的外,耕地、宅基地、自留山、自留地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国家政策对农村宅基地等集体非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流转没有放开,规定“不得进入市场”。
(四)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的金融意识、信用意识、创新意识有待增强
大多数农户缺乏应用信贷资金自主创业发展经济的意识,存在按时不能偿还银行贷款风险;大多数涉农微型企业成立时间短,规模小,自有资本偏少,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创新意识、信用意识不强,企业发展定位不明,市场营销思路不清,进而难于取得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
(五)风险防范体系不够健全
目前,元江县只有四家担保公司,其开展担保业务范围不广,只涉及大型企业和政府性基础设施领域,加之收取的担保费用高,而大多数涉农微型企业承受不了;由于农户及涉农微型企业保险意识不强,自愿购买小额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少之又少 。
(六)“三农”金融服务水平不高
一是没有独立设置金融管理部门,只以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形式来组织开展相关金融工作;二是乡镇(街道)除了农村信用社和农行元江支行设置营业点外,其他金融机构没有设置营业点,也没有发展成立村镇银行;三是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不够,有些金融机构从贷款的经营成本出发,很不愿意发展农户及微型企业贷款产品,且金融机构设置贷款条件门槛高、办理程序烦琐,导致大部分有贷款需求的农户及微型企业融资难。
三、解决对策
(一)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
各涉及履行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职能部门,提高认识,加强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颁证工作,使农村产权具有法律效应,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促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进一步发展。
(二)积极建立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及产权交易机构
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成立农村产权抵押登记及产权交易中心,搭建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及市场交易变现平台,有效解决农村产权抵押物登记及交易难问题,为金融机构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贷款创造条件。
(三)创新以“三权三证”为重点和突破口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
建议中央、省、市出台政策解决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与法律有抵触的问题,创新扩大农村产权抵押贷款业务,实现资源向资本、资本向资金转变。
(四)加强宣传工作力度
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宣传活动,利用宣传册、电视、报纸、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平台,广泛宣传“三农”金融保险知识、政策、产品,经营管理知识,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会公众对金融保险知识、政策、产品的认知度,调动并引导公众增强金融保险意识和信用意识,用好用足金融保险政策和金融保险资源,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五)完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引导保险机构与涉农金融机构建立覆盖广、多层次、政策互补、风险共担的银保合作机制,开展与借款人相关联的各类保险业务,建立银保合作新模式,分散信贷风险,继续推进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试点和小额借款人意外伤害保险试点。鼓励和支持组建涉农专业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三农”融资信贷风险担保。
(六)提高“三农”金融服务水平
6.服务职工在基层 篇六
为把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的“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抓好做实,南江县总工会通过不断总结完善,在全县工会系统集中组织实施“六个一条线”工作法,助推活动有效开展。一是畅通职工动态网上报送传递线。在32个局工委、20个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和3个集团公司工会建立了信息直报点,在生产一线和外出农民工集中地设置了信息员,让他们将职工的意见、呼声通过网上“直通车”及时报告。今年来共收到各类信息1320条,通过梳理归类,使职工所急所盼的490个热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3月中旬,县总工会收到乐坝水泥公司因资金紧缺难以运转,上100名职工春节为工资无着落、准备上访的信息后,县委常委、总工会主席何义中和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小洪及时带领相关人员进驻企业深入调研,查找问题症结,与相关
部门协调落实周转金80万元,县总工会为85名困难职工发放生活补助金3万元,使企业4月1日全面恢复生产。目前,该企业已扭亏为盈。二是畅通工会干部和职工交友结对联系线。全县1859名工会干部与3650名困难职工结成了帮扶对子,在普遍进行1—2次走访的同时,将1645名特困职工纳入建档帮扶对象,并落实了500—1000元不等的救助金,为1158人落实了解困经营项目。三是畅通职工矛盾排查调解线。集中推进规模以上企业设立工会群众工作室,坚持每天一谈心、每周一接访、每月一家访、每季一恳谈的“四个一”工作法,通过面对面、心贴心沟通,协调各方关系,化解劳资矛盾,使168个涉及职工工资福利、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等方面的问题化解在基层,实现了职工群访案件零的突破。四是畅通职工法律援助服务线。在县城黄金地段租房设置工会法律援助窗口,由1名律师和1名工作人员每天坐班,及时接听维权服务热线,先后为138名信访职工提供了心理咨询和法律服务,为218名农民工追讨欠薪和工伤赔付780多万元,受助民工为县总工会送来“民工的亲人,维权的楷模”等多面锦旗。五是畅通“三级网络”服务保障线。通过县、乡、村(社区)工会服务组织集中开展为职工群众送救助、送岗位、送服务活动。先后为1500多名下岗职工、农民工提供了业务技能培训和职业介绍;为470名农民工子女解决了上学难问题;为县城“背二哥”公寓免费安装热水器,协
7.改革创新服务职工 篇七
在广东局, 田世宏听取了该局有关标准技术工作及业务综合改革工作的汇报, 现场查看了“标准与技术法规信息快车”演示。他指出, 广东局按照王勇国务委员考察广东检验检疫工作时的指示精神和支树平局长提出的“当好三个表率、服务两个率先”的要求, 各项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是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特别是创新开展标准化与信息化结合, 开发建设了标准信息快车信息平台, 在做好系统内服务的同时, 探索开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二是改革创新工作扎实推进, 提出了以创新构建“三种模式”、优化建立“三个体系”为核心的业务综合改革方案, 从确保履行职责维护质量安全、国
门安全, 到促进质检体制机制改革上讲, 都非常有意义。三是服务外贸工作措施有力。加快“智检”口岸建设, 推出促外贸稳增长十条举措, 围绕外贸转型升级做好服务, 为推动广东外经贸发展作出贡献。
田世宏强调, 今年是质检系统改革之年, 广东局要继续抓好改革创新、服务发展工作。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工作, 进一步探索完善“合格假定”、“风险分析”、“直报通放”等措施, 为全国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二要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智检”口岸建设中的作用, 推进标准信息快车信息平台建设;三要进一步利用标准化手段服务外贸发展, 发挥人才、技术优势, 把广东产品、产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 推动形成国际标准, 以“中国标准走出去”带动企业、产业走出去。
8.改革创新服务职工 篇八
关键词:民航服务;职业教学;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时代主题。一方面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我国政府做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另一方面,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我国政府在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同时,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我国职业院校掀起了教育教学改革热潮,包括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体制机制改革,等等。本文就当前民航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几点意见,以期对民航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以启示。
一、明确教学的目标,从根本上转换教育观念。
目前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里已经明确指出,一定要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目标。现在很多学生对于民航服务这门学科还有许多不足的认识,这种思想影响着一些学生,当他们抱着这种态度上课的时候,很多课程内容就很难继续下去。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当不但没有兴趣还觉得学了没有用的时候,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根本没有办法调动得起来,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我们必须要先转变他们的观念,让他们真正认识到民航服务专业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开设民航服务课程时,应该先给学生上一堂专业课程学习动员的课。高职院校的学生和很多名牌大学的学生不一样,他们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差些,所以与其想着让他们自己明白其中的道理才去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不如我们先推他们一把,纠正一般人对这些专业课的误解,让他们意识到课程的真正意义在哪里,只有他们真正正视了,学习的主动性才会高一些。上课时候有兴趣,接受内容就更容易了,我们的教学目标才能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充实课程内容
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内容不能像数学里的公式一样是恒久的,也不会像艺术课那样充满了想象和绚丽。我们的叫课堂内容要立足于企业的,立足于生产。这就需要我们的民航服务专业教师不仅要学习课本里的内容,还要学习企业生产的相关知识,同时对于与此相关的行业知识也要有个大概的了解。因此就充实课程内容方面做以下2点分析。
1、从整体上来讲,就是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展开了一系列“教育教学创新”活动,授课教师结合课程教学大纲,知识点、教学目的等,灵活运用、生动、有趣味的教学。当然这就必须得加强教师的管理以及培训。对授课教师采用学生评教、教务查评教、教学督导听课评教等方式督促教师在备课、授课等环节中更加积极、努力、认真;同时加强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荣誉、资金、升职等方面的奖励等,从而全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此外,学校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增加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知识素养,使之应用于课堂,使课堂焕然一新。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靠授课教师去完成,所以在教师的培养上决不能吝啬。只有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才能可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2、从细节上来看,就是对课堂的多元化设计。对于当代的职业大专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老师需在课堂设计时进行创新改革。如拓展创新教学时空,在教学时间上,由课内向课外拓展;在空间上,由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在形体训练课,礼仪综合实训课中,老师们不再拘泥于室内教学,广场、路边、花园、密林等等都成了教学场地,还为校园内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构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耐受力。
三、让学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职业教育要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既要有充实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也要有很好的工作技能。在课堂上,我们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实践培训。民航服务行业是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服务行业,它对服务的标准越来越具体。每一步的实践都要好好做,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做好。民航服务行业是要直接面对顾客的,每一个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服务态度,基本的礼仪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形象,所以要把每一点都尽量做好。真实的岗位实习、实训能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训练,使学生能以最快的速度满足社会需求。比如说,在进行基本素质的简单礼仪实训中,需要塑造衣着得体、形象气质佳、热情、和气、诚恳、耐心、礼貌、大方得体、善于沟通的个人形象,教师本身做好这些,在做示范的时候就能为学生做一个很好的参照模板,学生实训起来就更加容易。另外在实训课中,老师们可以改变以课本为媒介,以单一讲解、角色扮演为手段的教学方式,采用“一对一轮流、个性化岗位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地面服务实训课中部分同学轮流扮演问询员、票务员、安全检查员、值机员、乘务员等身份的民航员工,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扮演不同的旅客来考验民航员工的心理素质、专业能力、沟通应急能力。同学们根据原本的性格特点扮演不同旅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针对每一个岗位进行指导,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一对一”的岗位化教学。同时让学生真正能把知识转换成全方位的技能。
为提高学生的形象气质、增强民航服务能力、技术操作能力。还应采取多元整合,动态优化专业课程,如形体训练、礼仪实训、客舱服务与应急处置训练等类似的课程进行内容的整合,让其在内容上相互关联、相互补充,构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链条,同时课程之间环环相扣,资源共享,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课程进行整合优化后,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专业课程特色,充分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同学们最专业的指导和全方位的打造,即发挥了教师的潜能,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满足了用人单位的个性要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教育教学创新活动,需要学校的战略上的高度规划、多部门的协调配合、资金的保障、加强教师的管理、培训及学生的思想教育,多管齐下,才能全面提高民航服务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为中国民航业培养更多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技能、高尖端人才。
参考文献:
9.职工体检服务合同范本 篇九
合同编号:
职工体检服务合同
委托方(甲 方):
烟草公司
公司
受托方(乙 方):
HT-FWZG-02
委托方:
烟草公司
公司
(以下简称“甲方”)受托方:
(以下简称“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甲乙双方本着诚实信用、平等互利的原则,就甲方委托乙方为其职工进行健康体检事宜,签订本合同。
HT-FWZG-02
HT-FWZG-02
HT-FWZG-02
附件:《
年职工体检项目及费用报价表》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单位地址:
单位地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被授权委托人):
(被授权委托人):
联系电话:
联系电话: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账号名称:
账号名称:
帐号:
帐号:
日期:
****年**月**日
日期:
10.职工餐服务标兵事迹材料 篇十
一路的欢歌笑语,一路的风雨兼程送走了2011年。我们以饱爱满的精神迎来了充爱满希望的2012年。回顾2011年,史桂霞同志到员工餐以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里,新奇与欣喜同在,感动与感谢并存。一年多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对史桂霞同志的收获是丰硕的。
在这每一天里,每经历的一件事,每接触到的每一位用餐人员,都使她对工作的信心百倍,业务技能每天都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每天都在节节攀登。她每天都在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对于每一件小事都认真对待,她深知员工餐是后勤保障部门,要想让员工在用餐期间感受到家的温暖。首先就要从服务态度上下功夫,用心服务,体贴入微,对工作不嫌麻烦,琐碎的小事都用心去做,细心周到慢慢的了解每一个用餐员工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哪些同事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爱吃米饭,爱吃馒头,偏好什么,她都一一记在心里。虽然这些只是一点点小事,但在打饭时,问上一句米饭?用餐员工只在点头的时候也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暧。节大大的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岗期间,只要遇上员工用餐时,有来不及洗碗筷的,她都在主动拿过来清洗,只要有需要帮助的,她都会抻出友爱之手。在用心服务的同时,也不忘微笑服务,虽然面对的服务对象不像一线员工那样直接面客,但史桂霞却给每一个员工都带来了最真诚的微笑和最贴心的问侯。无论打饭时多忘,都不忘对每一个员工进行问侯,一句简单的“您好,吃点什么?”也会让工作在其它岗位的同事们感觉放松和舒心,带给大家一个好的心情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她团结同事,勤俭耐劳,尊章守法勤勤恳恳,始终坚持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在做好本职工作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协助领班工作。工作期间,她认真仔细精打细算,从不浪费一切可以利用上得东西。向来坚持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总是先考虑别人的感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主人翁意识,深受大家的喜欢。由其是在今年的金钥匙酒店联盟质量检查中,落落大方的言语,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了高度的评价。
在史桂霞看来:奉献就是一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她热爱生活,热爱服务岗位,热爱酒店,热爱她的同事,这一切都使她拥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正是由于有这种良好的心态,她每天始终以笑脸迎接每一个同事,以发自内心的快乐和一颗真诚的心为员工服务。在服务工作中,她总是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特别留意员工的饮食爱好,服务非常细心,努力做到以情感人,用心服务,为员工提供更高品质的个性化服务和亲情化服务,得到了许多同事的赞扬,成绩的取得只能证明过去,但是未来的一年是以今年做为一个起点,2012即将来临,新目标,新挑战。应该有新的起跑,在新的一年里,发挥自己的优点,继续努力工作。
人力资源部
11.改革创新服务职工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管理制度创新一站式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9-0167-02“一站式”服务是利用现代集成管理的理念,将多个部门或一个部门的多种业务实行共享资源,优化流程,集中处理,以达到优化服务和提高效率的管理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在商业领域获得成功并得到推广后,很快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并迅速在政府行政部门等领域成功运用,在社会上產生了重大的影响,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得到了广泛的赞评。作为社会科学文化知识创新与传承前沿阵地的高等学校,必然成为“一站式服务”应用的重要领域。
我国高校的发展有其必然的内因与外因。教育的内部关系基本规律是教育自身的规律,它要求“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或接班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是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要求教育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而社会是一个动态的体系,是一个发展的系统,特别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高等教育要与社会“相适应”,要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事业建设者或接班人”,就必须不断推进改革,吸收社会优秀改革成果与经验,创新发展模式,推进高等学校各项管理的现代化改革。当“一站式”服务模式取得成功经验并在社会推广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后,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借鉴和引入“一站式”服务模式,对推进高等学校的管理制度整体改革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和发展,需要借鉴“一站式”服务的成功经验。高校教学的各项管理与服务内涵丰富,内容繁杂、琐碎,而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上都是分散式管理服务模式,当然跟学校的体制有关密切的关系,但从某种意义是来说,这是一种资源的严重浪费,特别是随着高校的招生规模扩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为了保证教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传统的管理服务模式中,需要配备更多的教学管理人员,才能基本满足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而高校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每一个教学管理工作人员不一定能够非常熟练掌握教学管理服务各方面的政策规定,这就必然造成服务师生的质量水平下降,管理不到位等情况,不能满足广大师生的需要,甚至会影响到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而为了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在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改革中必须改革工作方法,创新管理机制,寻求更加高效的管理模式,而“一站式”服务模式推广与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借鉴。如果采取“一站式”的服务模式,把高校各项教学管理职能进行整合,把管理服务各项信息进行集成,甚至把管理服务部门也进行职能管理重组、流程再造、管理集成,这样,每个部门都有相对专业的工作人员负责服务工作,学生或教师只要到“一站式”服务中心,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或需要什么帮助,都会及时得到解决或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提高教学管理与服务的效率,使高校的教学管理与服务达到更高的水平,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一站式”服务模式要完善并形成社会管理理论体系,需要在高校教学管理领域中进行实践应用。随着“一站式”服务的广泛运用,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研究的焦点,社会对其研究也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社会管理理论的雏形。一种社会管理的理论形成,一定需要在各种社会管理领域与环境中得到应用和检验。而高校教学管理领域借鉴并引入“一站式”服务模式,探索建立高校管理“一站式”服务体系,是高校教学管理的开创性应用,是基于高等教育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内部需求与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发展重要成果,是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体现。“一站式”服务模式在高校管理领域的应用成功,也为“一站式”服务模式的社会管理理论提供了社会应用实证,有利于“一站式”服务模式更好地夯实理论基础。
最后,“一站式”服务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服务创新,其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建设与实施,将对教学管理提出更高的现代化、信息化、集成化的要求,有利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包括管理理念的转变、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管理方式的转变。
一是管理理念的转变。现在一些优秀的国外大学管理,提得最多的是服务,如专业的服务、职业化的服务、更好的服务、卓越的服务。管理就是一种职业化的服务,教学管理的根本宗旨就是以学生、教师为本,为师生服务。应该说这种理念我们并不陌生,“以人为本”这一概念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提出后,我国高校都在提“以师生为本”,并认为这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及其管理应树立的理念。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然而,在结合各自部门改进工作时,多数想到的是健全管理制度,是营造一种较人性化的管理氛围,是增强服务意识,是端正服务态度等方面。不难看出,我们仍在以管理者的身份和角度思考问题,还没有真正把师生特别是学生作为独立的、有个性化需求的个体来看待;我们工作的立足点仍然是管理,以学生需求、发展需要为导向的支持服务体系建设还没有成为我们工作的首要目标。可见在教学管理中“以师生为本、为师生服务”的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大学里的教学管理部门,也包括其他职能部门,在开始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时,必须认真思考自己的工作对象是谁,任务或使命是什么,用怎样的方式解决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确立应有“一站式”服务的工作理念。
二是管理模式的转变。学生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体,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凸显出来,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服务,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首要目标。它要求全校范围的共同努力,改变我们既有的工作方式,共享资源,共享数据信息,消除部门之间的隔阂与障碍。基于国内大学管理机构设置的现状,讲到教学管理时,大家通常认为是学校教务处(部)的事,事实上教务处(部)的职能多局限于学籍与教学运行管理,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联的众多事务被细化、平行分割,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分头负责,形成界限较为分明的、相对孤立的子系统,学生要分别在不同部门、不同系统里获取信息,寻求帮助。这种非连贯、非集成的服务体系往往让学生无所适从。高校一站式服务的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它由相应教学与服务管理部门牵头整合了学校诸多部门的工作职能和政策信息,通过一站式服务,学生可以了解和解决从入学注册到毕业申请学位、从选课到成绩查询、从申请贷款到勤工俭学等与学习生活有关的所有问题,而不需在一个部门和另一个部门之间来回往返地跑。
三是管理方式的转变。一站式服务教学管理模式的建立得益于现代技术的应用。现代技术广泛应用与革新是学校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教学管理方式、手段转变的基础和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现代技术的应用与革新所带来的管理方式与手段的转变能够节约办学资源,促成内部各部门间的协作,提高服务师生的工作效率。如今高校教学管理在办理业务时,需要大量的时间与人力,加上学生规模的扩大,每当开学时,大学校园常常会出现学生排长队等候的“壮观景象”,这对办学规模巨大的大学的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此外,学校的一卡通工程的建设与实施,必将有助于高校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方式手段的转变。一站式服务依靠现代技术,在技术开发与集成应用过程中强调了学校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如统一设备、统一技术指标、统一服务协议和集成管理,能够为学校提供技术条件与基础,有利于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
总而言之,一站式服务是我国高校教学管理改革中的制度创新,通过借鉴国内其他领域和国外高校的建设与应用经验,结合好高等教育发展的规律要求,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好地保障高校教学水平的提升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高校为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奠定更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树人.论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体制[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2(5).
[2]齐冬梅.体制创新是实现“一站式”服务的关键[J].中国行政管理,2006(3).
[3]石慧,王俊珂.“一站式”高校学生事务服务模式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3).
[责任编辑:钟岚]
12.改革创新服务职工 篇十二
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导致了资源匮乏和学生规模之间的矛盾。稀缺的教师资源导致教学任务繁重,久而久之就忽视了本专业前沿知识的学习与研究,从而导致教师授课内容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有些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早已落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学习,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校园低头族。图书馆作为学院的文献资料保障中心,在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时,应该积极主动配合学校的转型,做好师生读者的服务工作,根据需求调整和创新图书馆服务功能,积极促进课堂教学的建设[1]。
1 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从外延建设和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建设发展,各高校的教学质量相比过去,有了较为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步入社会后,不能很好地融入社会,学校里学习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不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相吻合。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1 陈旧教学理念明显落后于教学改革的迅猛发展
传统教学理念认为,学习就是把知识从外向内传输的简单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比较陈旧和保守,教学方式和方法也与时代脱节,不能良好的衔接时代要求。教学过程中,没有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观念应用于日常课堂教学之中;传统意义上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处于绝对的支配地位,具有权威性,学生习惯于“注入式”知识,缺乏主观的创新意识和思考。由此可见,传统教学观念已经明显落后于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立即进行改革,转变思想,改变授课方式,编写合适的教案、选择新的教材。
1.2 全面素质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大部分高校的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不协调,从而阻碍老牌特色专业的发展,也阻碍申报新专业的进程。有些陈旧的教学内容已过时,并不能适应当下教学改革的需求。由于老师自身的局限性和学校软硬件设施的不配套,导致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学生缺乏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应用实践能力。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但是却缺乏实践能力,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2]。
1.3 教师缺乏改革动力
高校教师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专业研究人员,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学术科研能力,一直以来,高校教师把授课重点都放在基础理论知识方面,而对于实践应用方面的知识传授较少。而对于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的独立学院来说,在日后的授课过程中,应该降低理论知识学时,大幅增加实践应用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教师一直以来都把精力放于传授传统理论知识方面,对于应用技术方面了解甚少,甚至有些知识已经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重新设计新的教学内容和结构,费时费力,短期内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教师往往不愿意进行改革。同时,传统的教师职称评审和绩效考核都侧重于学术研究,以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评定,教师们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术研究上,慢慢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考核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阻碍了改革的步伐。
1.4 学生缺乏主观能动性
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另一阻力则来自于在校学生。高校的扩张和陈旧的教学模式,慢慢地磨灭了学生的创新独立学习能力,学生已经习惯于过去“注入式”的教学方法,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每当遇到难题时,缺乏主动寻求解决办法的动力,习惯于求助老师获得答案。而教师创新的教学方式时,需要学生配合,才会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授课时,多鼓励学生改变依赖书本的习惯,多阅读,开阔视野,开拓思维,尝试创新性的方式来解决难题。教学改革过程中提出的这些要求不仅给大学塑造应用型技术人才带来机遇,同时也增加了教师改革教学方法的难度[3]。
2 独立院校教学改革对图书馆创新服务的要求
2.1 学生需求的多元化
在校大学生在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时,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加强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阅读本专业前沿学科理论,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完成导师布置的课题作业等;另一个方面是为了拓展课外阅读,通读人文历史,博览古今中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世界名著等。由于缺乏一定的检索经验和检索技巧,查找和检索文献的能力比较弱,虽然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源和数字化的网络资源,但他们并不能高效率的利用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来解答自己的难题。这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图书馆资源的浪费,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的实际需求,制定合适的资源宣传方式和途径,将丰富的馆藏资源展现给读者,帮助读者更加快速有效的使用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2.2 教师对于资源的需求
教师对于资源的需求,和本科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一方面教师要准备教案,为使课堂内容充实生动不枯燥,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教科书文献资料,辅助课堂备课。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承担一定量的学术科研工作,除了查询最新的纸质图书和期刊,还需要查阅大量的国内外相关学术、学位论文来进行论述和引证。教师需求的信息资源,不再是某一个学科简单的理论知识,而是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节省检索文献的时间,他们往往希望图书馆帮助科技查新或者是提供某一个学科领域的经过加工的文献综述资料等。
3 围绕教学改革,提高读者满意度
3.1 改变服务理念
独立院校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就是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图书馆是学校的文化交流中心,是学校师生读者进行学术研究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改革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基本原则,从读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为读者提供文献保障,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校园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馆现有的丰富的纸质和电子文献资源,将书本上的静态知识输入到自己的头脑中,形成具有自身个性品质特征的动态知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要求馆员转变服务理想,由被动等待读者上门服务转变为主动向读者推送资源和服务。东方学院图书馆,在了解读者需求后,精心制作印刷各种读者服务指南,放置在图书馆各楼层的不同位置,主动为读者提供使用帮助。
3.2 借助新媒体,拓宽服务模式
为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打造成学生的第二课堂。改变服务理念,将被动地提供服务转变为根据读者的需求,主动地向读者提供资源和服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将课堂教学延伸到图书馆[4]。
为更好地做好读者服务资源,给读者提供意见和建议的渠道,东方学院图书馆借助新媒体网络技术,相继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搭建了沟通桥梁。通过这些网络化平台,将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主动推送给读者,让读者近距离了解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和服务。不仅为读者提供反馈意见的快捷通道,也方便图书馆及时了解读者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服务读者“的理念。
3.3 丰富服务内容,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3.3.1 充实馆藏资源,合理平衡馆藏结构,满足教学改革需要
图书馆的首要职能就是收藏图书、为读者提供图书期刊的借阅服务,因此一个结构合理的馆藏资源,不仅能够吸引读者来馆阅读,也大大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东方学院现在处在应用型学校建设转型发展期,图书馆在采购文献资源时,以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为导向,依据专业设置及改革后的教学大纲,有针对性的充实馆藏,加大应用型图书的采购力度,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充实的图书保障。
同时,为了使得采购的图书更有针对性,更好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采编部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各分院师生读者代表进行现场选购图书。另一方面,读者如果觉得某些书比较好,也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站上的书目检索系统,通过“图书荐购”栏目,向图书馆采编部荐购图书。
3.3.2 开展信息素养教育
目前各高校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很多高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比如:打造特色专业,建设校企合作基地、开设新的应用型专业、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缩短理论知识授课课时等,高校图书馆, 是学校的科研文化中心,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师生读者提供海量的学习资源,在这里读者不仅阅读纸质图书,也可以通过数据库,下载到学科前沿发展论文。不仅巩固加强专业基础知识,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的考研考证辅导资料,考取各类资格证书,为以后的求职增加砝码。
东方学院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数字资源,经过调查发现,大部分读者对于学院的数字资源了解甚少。学院图书馆拥有各种类型的数据库70 余个,内容涉及到图书全文、英语类、考试学习类、视频类、经济类等种类。除中国知网外,余下的数据库,读者使用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为了提高数字资源的利用率,图书馆计划开展数据库专题讲座、视频类数据库定期展播、制作数据库宣传海报、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数据库简介等一系列数字资源宣传活动,将各种类型的数字资源展现给读者,让读者熟悉并学会使用这些数据库。
3.3.3 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节文化活动
为给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培养读者“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学院图书馆于每年的4 月份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读书节活动,现已成功举办了2 届,吸引了大批学生读者参与,在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反响。未来,将继续努力,将读书节活动打造成为学院一个知名的文化品牌。
3.3.4 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文化交流中心,科研服务机构,为读者提供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是最基本的服务原则。东方学院图书馆本着为读者服务的理念,从读者角度出发,积极开展各项服务内容,为师生提供便利。近两年来,为给读者营造文化气息更加浓厚的艺术氛围,图书馆先后精心制作名家书法字画作品60 余幅,服务指南等分别放置在图书馆的各个楼层,供读者欣赏。同时多方渠道收集海宁地方特色名人文化资料,丰富仰山文苑馆藏,各种举措使图书馆成为学院师生读者的第二课堂。
4 结语
综上所述,为紧跟教学改革的步伐,图书馆将继续努力做好服务工作,转变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多渠道广泛收集读者的需求,通过各种线上线下渠道,及时地将图书馆最新的资源和服务动态,推送到读者手中,将馆藏文献、资源服务与读者需求有序地相结合,让读者花费最少的时间,得到最满意的服务,帮助学生掌握快速查找纸质图书和电子资源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科建设采购图书,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升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水平。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提高教学质量,改革课堂教学势在必行。文章从独立学院的时代背景出发,剖析了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图书馆是教师、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场所。由于地方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特殊性及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服务理念、服务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图书馆服务功能存在不足。为此,需要以课堂教学为契机,转变服务理念,全方位充实服务内容,营造和谐的服务氛围,提高图书馆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水平。
关键词:独立院校,教学改革,图书馆服务,服务创新
参考文献
[1]黄珊珊,王会来,刘松年.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改革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12):427-428.
[2]曾智洪,殷小娟.高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1(6):11-13.
[3]薛艳坤.地方院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图书馆服务创新[J].科技文化,2011(9):36-37.
【改革创新服务职工】推荐阅读:
制度创新改革10-26
创新林业体系改革09-17
改革创新大家谈10-19
改革创新的名言10-26
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学习心得:改革创新求突破,奋发有为促转型10-20
深化改革以创新促进06-13
年工会改革创新论文08-05
改革和创新发展总结08-07
妇联改革创新工作简报08-06
全面创新改革路线图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