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一件小事……

2024-07-22

作文:一件小事……(共18篇)

1.作文:一件小事…… 篇一

“哎,糟糕!我真怀疑我自己得了健忘症。今晚留的作业到底是哪里呢?”我急得跺脚。“光着急有什么用?干脆,打电话问同学吧?”妈妈提醒道。

我先打电话给郑敏敏,拨通后,耐着性子等了一分多钟,还没人接,我沮丧极了,一股无名之火油然而起,我便施展平时接电话后的绝技,“啪”地摔了电话筒。

我没办法,只好再打给许琳玲,匆匆忙忙地拨了号码。此时此刻,刚才的懊恼一下子又涌了上来,正好想找个对象发泄。对方一接电话筒,我就冲她大声地喊了一声:“喂!老鼠(许)!”“老鼠”是我平时在电话中对许琳玲的“雅称”。

这时,对方发话了:“小朋友,你说的”老鼠“是什么意思?”这声音非常和蔼、礼貌、亲切,像一位老者的声音。但我以为是许琳玲在南腔北调的戏弄我,便毫不客气地回敬:“你烦不烦啊!神经!”我为自己的回答暗自兴奋。

“小朋友,你听好!”语气仍是那样彬彬有礼,“你是否拨错了号码,你是一位小学生吧……”我终于听真切了,这是一位长者接的电话。此时,我预感大事不妙:拨错了电话号码!顿时,我只觉得周身血液在沸腾,对方的一字一句似一把把重锤在敲击着我的心。

“小朋友,你肯定拨错了电话号码,不过,我还是要提醒你几句:电话中也要文明用语,要礼貌待人。小同学可千万要记住啊!”

拨错了号码,虽是一件小事,但是却摆正了我心灵的坐标。

2.作文:一件小事…… 篇二

上了公交车, 爸爸坐在前面, 我和妹妹在后面挨着车窗的位子坐下来。爸爸还给我俩分了任务: 我保管装有相机的手提包, 妹妹拿伞。我紧紧地抱着手提包, 生怕弄丢了。公交车慢慢地行驶着, 可到公园还得过好几个红绿灯。走着走着, 妹妹觉得很无聊, 就让我和她玩石头、剪子、布, 于是我把手提包放在座位边和妹妹玩起来。

“到站了 , 下车 ! ”爸爸大声叫我和妹妹, 我俩急忙朝车门口跑去, 慌慌张张地下了车。没走几步, 妹妹看看我, 惊异地问:“姐姐, 你的包呢? ”

我一看手里:空空如也。糟啦, 手提包忘车上啦! 我大脑一片空白, 顿时紧张起来, 要知道包里的相机价值一千多元呢!

爸爸一听, 大呼:“不好, 包忘车上了! ”赶紧转身去追公交车。可是, 公交车已经启动, 爸爸边跑边大声喊:“停车, 停车! ”公交车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我心里充满了绝望。这时, 奇迹突然出现了:公交车放慢了速度, 车窗打开了! 一位叔叔胳膊伸出车窗, 手里拿着我们的手提包, 说:“快点儿! ”爸爸快速跑过去, 接住手提包, 感激地说:“谢谢! 谢谢! ”我长舒了一口气, 想看清那位叔叔的样子, 可公交车又驶远了。

望着远去的公交车, 我心里充满了温暖, 相机失而复得, 多亏了那位陌生的叔叔啊!

点评:

3.《难忘的一件小事》作文教学设计 篇三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A-0064-01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选取自己印象中的一件小事来写,引导他们从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人手,关注生活、真切感悟,表达独特感受,在与同伴交流中提高鉴赏能力与写作水平。

二、教学目标

(一)通过本次习作训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平凡小事并有所感悟。

(二)借助欣赏、品读例文,帮助学生明确写法,懂得以小见大。

(三)鼓励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自由表达独特的感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人

师:同学们,老师现在带你们穿越时光的隧道.一起去体验一下生活小片段,好吗?

生活回现:(教师展示拍成的照片,适当解说。)放学后,一位小同学小心翼翼地给班级的花儿浇水,她的脸像朵绽开的花儿。天刚蒙蒙亮,一位男同学就在胡同里学滑板,摔倒了又马上爬起来继续学。瞧他那专注的样子:他一手扶着墙,一手试着甩动。我想,要是他对待学习也能这样,学业一定会不断进步!

师:像这样让我们感悟颇深的小事,在你们身边一定也发生过不少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这熟悉的生活世界,倾吐你难忘的一件小事吧!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片段导人新课,十分自然。这样利于调动学生生活情感和知识积累,激起学生表达的激情,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师:现在就让我们畅所欲言,想想哪些事让你难忘?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亲眼目睹,只要印象深刻,真实可感,让人读后有所感悟、有所启发的事都可以。

生:一个冬天的早上,陈淼同学在课堂上闹肚子,不由自主拉在裤子上,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被老师及时制止了。老师跑出教室魔术般地拿来一条裤子给她换上并帮她清理脏物。这件事让我们对老师刮目相看。

生:一天,一个中年人在街道旁摆放东西。扔圈套一次要给他2元。结果很多人鬼迷心窍去扔,钱源源不断流入那人口袋中,却无一人套中东西。这真是个圈套啊!

[设计意图: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教师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渠道,从不同角度选材,培养学生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思考问题。教师只相机点拨选材及表达的完整性。]

(二)精彩回放,明确要求

1.小组互动,明确要求。

师:看来同学们的经历不少,又有一双明亮的慧眼。刚才大家只是蜻蜓点水地说。如何才能让人明白你难忘这件事的理由呢?

生:还得展开说,把一件事的过程说清楚、说具体,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师:对啊!要说清楚一件事,要包括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等等。请同学们选一件小事在小组里说具体,好吗?如果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

2.集体互动,答“记者”问。

一个学生叙述自己难忘的一件小事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后以小记者的身份针对听不明白的地方进行质疑。教师引导学生将一件事的过程细节说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互相交流,为学生提供向同龄人学习的机会,也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示自己,与他人分享生活经验。]

(三)读文悟法,讨论明理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交流,这次习作已经非常清楚了,写难忘的一件小事,除了注意选材,也要注意表达。下面.我们一块来好好读读这篇习作,肯定会受到启发的。

1.品读范文,感悟写法。

(出示范文《难忘的关爱》)

师: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说说你的理解。文中按什么顺序描写一件小事,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和学习?

2.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文中借助人物的动作、语言等进行细节描写,要让人明白什么道理。

3.归纳总结,习得方法。

师:这真是妙笔生花啊!你们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现在你们知道小作者是怎样写,使得难忘的一件小事生动、具体,让人感受颇深了吗?

[设计意图:在学生自由表达的基础上,提供范文引导学生认真读,读中悟,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

(四)拨动心弦,学生习作

师:生活无小事,同学们,拿起你的笔,将自己难忘的一件小事写成一篇精彩的文章吧,相信你会大功告成!

学生根据自己撷取的内容构思书写。教师巡视,给有困难的学生予辅导。

(五)赏析评价,锦上添花

1.自我修改润色。师:反复认真读读自己的习作,评价自己的习作,修改得好的同学可以获得“小作家奖”。

2.小组互评互改。师:评价同学的作文。要给对方提出至少2个优点及1个修改的金点子。

3.师生共同赏析。教师选取几篇典型习作与学生共同点评。评出“小作家奖”,激励其他同学修改好习作。

4.学生修改完善。课余将修改完善的习作贴在“小星星展台”供大家共同评赏。

[设计意图:及时的交流与评改,让每个学生都能展现自我,并逐步养成自我修改习作的能力。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做到“尽职而不越位,出手而不牵手”。]

4.一件小事作文 篇四

第二节课是英语测试,写到一半,我突然发现笔没墨了!真是急死人了!我望了望四周,只发现旁边的那位同学的桌上还有一支笔,可正是刚才的那位,“唉,他是铁定不会借的。”我心里暗自懊恼,也为刚才的事有些后悔,毕竟是我有错在先。这时,他仿佛有感应似地看了我一眼,抿了抿嘴,“这笔借给你。”“谢谢!”我低着头接过来,飞快地写了起来。

下了课,我找到他,“我弄花了你的新杯子,你还借我笔干什么?”他笑了笑,“我们是同学嘛!”,我们相视一笑,之前的硝烟味顿时烟消云散。

5.一件小事作文 篇五

有一次,我坐公交车去上兴趣班,到了香澳路步行街,有两位老人要下车,只见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似乎腿脚不便,很缓慢的走到后车门。我坐在前排,观察到了此时所有乘客的表情,有的人很焦急,不停地看手机。估计是怕迟到了,有的人表情很冷漠……

这时,车厢里突然有人大声说:“你们两个要下车就赶紧下去,不要慢吞吞的,耽误我们的时间!”并且,那个年轻人话里还带着许多我听不懂的脏话。那两位老人听到了,说:“我们腿脚不好,你就不能耐心的等一下吗?”说完,就一瘸一拐地上来打那个年轻人,这时,我心里很慌,所有的乘客都一动不动。

正在这时,司机站起来大声一吼:“都住手!”司机十分愤怒的说:“年轻人,这老年人腿脚不好,你难道看不出来吗?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想?这位老人家,他这样说你,你是不是应该以和平的态度来教育晚辈,而不是这样动手打人,如果你们两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一下,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了,是不是就不会浪费其他乘客的时间了?”说完,那位司机把老人扶下了车,车上也顿时安静了下来。

6.一件小事作文 篇六

。我在广东读书。每次星期日我都会坐公交车去朋友家玩。公交车上发生了许多事,这些事都在我的脑海里淡淡而化但有一件却让我难以忘怀。

有一天的星期日,我像以前一样走上公交车,这时,公交车上的人很多,只有在第二排有一个位置,我快速地跑过去。这时,有一个抱着小孩的阿姨挤到了我的身边,我本来想让位的,可是我书包里背着很多课外作业,站着会很累的,我拒绝了,

小妹妹仰着头,可爱地说:“没关系,阿姨,你坐吧!你不方便。”说着,就将阿姨拉到了她的座位上坐下。

孕妇右手扶着小宝宝,侧了侧身,坐下了,嘴里直说:“谢谢你,小朋友。”

小妹妹高兴得咧开了嘴,笑着说:“不用谢,别把你的小宝宝挤着了。”

看着小妹妹的举动,听着她那可爱的话语,大家都向她投去了赞许的目光。

我低头看见我胸前鲜艳的红领巾,我感觉脸上一阵阵发烫,我再也不敢看车内的叔叔阿姨,仿佛觉得车内有无数双眼睛在指责我,我有些无地自容。看着小妹妹在车

7.巧妙机智地处理每一件小事 篇七

三、循序渐进, 家校联合

大家都应该知道, 学前的孩子年龄还小, 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及习惯的影响, 他们的思想和行动总会具有很大的反复性, 今天答应你做到了, 过几天就做不到了。出现反复是正常的事, 这是孩子们进步中的曲折, 绝不是我们的工作徒劳无功。因此, 在教育潜能生时, 我们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不仅要给潜能生帮助, 而且要给他们时间。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在学校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课余还利用校讯通和家长及时沟通, 随时掌握孩子的心理及行为, 以免出现家校教育两层皮的现象。

总之, 对潜能生我们要倾注爱心, 让我们的爱化为阳光、化作雨露, 滋润这些可爱的幼苗, 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虎林市第四小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 总是有很多很难处理的事情, 这些事情如果处理得不好、不妥当, 不但不能取得好的效果, 还会影响班级的管理和师生的关系。那么, 我们该怎么做呢?

案例一:

2011年9月, 我又一次接了班主任的工作, 半路从别人的手里接管班级, 要有多不好带显而易见。学生得重新适应老师, 教师也得适应学生。这个班级学生虽然不多, 却很不好带, 不是家庭关系复杂, 就是单亲家庭, 要不就是跟随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 可想而知, 学生的思想得有多复杂!这些学生不是专横跋扈, 就是胆小懦弱, 文化课的基础差, 又不肯用功, 无论是与他们沟通还是上课, 不知有多费劲, 可我还是接下了这个班级。

怎样与学生沟通, 建立起相互信任、又相互支持的师生关系?是我接过这个班以后一直思考的问题。终于机会来了, 记得那天我刚到学校就去了班级, 还没等我走进班级, 就被关某拦在了门外, 他低着头哭着对我说他的英语卷没拿回来, 卷子不能交给老师了。平时他很乖巧, 也很听话, 从不惹事, 看他哭得那么伤心, 就对他说:“不要哭了, 先回去吧。”

事后, 我向学生了解到了事情的经过。那是一次英语测试, 测试结束后, 英语教师叫学生把卷子拿回家让家长签字, 签字后再拿回来交给老师。关某因为没考好, 拿回去的卷子让他爸爸给撕了, 不仅挨了打, 他的爸爸还把暖瓶给摔了。我还了解到平时关某在家做事特别小心, 什么活都干, 他的妈妈是他爸爸给他后娶的继母。这时我才知道他当时为什么表现得那么无助, 于是我决定去家访。

就在那天下班, 我去了关某的家, 他的继母正在家做饭, 他在小屋写作业, 我就和他的继母聊了起来……不一会儿, 他的爸爸回来了, 我们继续刚才的话题, 聊了很多, 从孩子的学习环境, 到家长的以身作责, 还有对孩子的管教方式。他爸爸承认平时忙起来了就不管孩子, 只有事情发生了才去问、去指责, 就是不太忙的时候也是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状态, 在孩子面前也承认简单粗暴的管教方法是不对的, 以后不会再这么处理问题了。经过这件事, 不仅关某和我的关系近了, 班里的其他同学和我也亲了, 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我说, 我成了他们的知心朋友。

案例二:

小宝是我教过的一个比较特殊的一个孩子, 小时候父母离异后, 他就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因为他大脑有点毛病, 又没有了爸爸妈妈的疼爱, 爷爷奶奶格外惯着他。由于大脑有毛病, 他的学习跟不上, 也听不懂, 老师也不敢管太严, 怕他犯病。爷爷奶奶为了他不过早地走上社会学坏, 又能省点心, 还是把他留在了学校。

由于不健全的家庭和爷爷奶奶的娇惯, 从小他就养成了很多不好的习惯, 再加上家庭的原因, 他不会和人沟通与交流, 所以和同学的关系很不好, 同学们都不愿意搭理他, 很疏远他。为了引起学生、老师对他的关注, 他的一些言行和举动叫人不能理解。例如上课时, 学生们都在积极地参加课堂活动, 很和谐的教室里却会听到他发出的一声怪叫, 或者一声刺耳的响动, 引起班级的骚动。他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告诉老师和同学们还有我, 不要忽略了我。

刚开始我没意识到这一点, 和平时一样对他说服教育, 他很不服, 总是理直气壮, 即使承认错误也很勉强。一次劳动中, 他又和同学吵了起来, 当时我没有说什么, 就把另一个学生叫到了另一边去做了思想工作。安排好那个学生后, 我来到他的身边, 模拟了他刚才的做法, 他又拿出了平时的态度说:“干啥, 你找事啊?”这时我说:看来你也不喜欢老师刚才的做法, 你说我刚才的行为像谁平时的做法?”他看了看我, 没吱声, 却没有了刚才的逆反的表情。于是, 我趁此机会和他进行了沟通, 经过这次的交谈, 他的行为和言谈有了改变, 尽管有时老毛病还是会犯, 还做不到与同学友好相处, 做错事后还不知道要向人家道歉, 但是已经没有原来的霸气和蛮横。同学们也说他改变了不少, 还知道做值日了。

以上案例告诉我们, 教育无大事, 又处处是大事。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 不光要有爱心就可以的, 还要磨炼自己的教育机智, 抓住每一个可教育的机会, 在关键时能帮助孩子。

8.一件小事看品格 篇八

铁凝

15岁那年,我很迷恋打针,找到母亲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朋友作老师,向她学会了注射术。

自从我学会了打针,便开始期盼眼前有病人,不论是家人或外人。我备齐针具,严格按照程序一次次操作着。一天。有位邻居来找我,说她每天都要去医院注射维生素B12我若能为她注射,便可免去她每天跑医院的麻烦。

我愉快地接受了她的请求。

这位邻居本是天津知青。因病没有下乡。大约在天津又找不到工作,才到我们的城市投奔她的姨母。并在一家小厂谋到了事做。她好像是那种心眼儿不坏,但生性高傲的姑娘。学过芭蕾,很惹男性注意。这样的邻居求我,弄得我心花怒放。

每日的下午,我放学归来。便在我家像迎接公主一样迎接我的病人。一连数日。事情进行得都很顺利,我的手艺也明显地娴熟起来。熟能生巧,巧也能使人忘乎所以乃至贻误眼前的事业。这天我的病人又来了,我开始敲着注射前的准备:把针管、针头用纱布包好放进针锅(一个小饭盒),再把针锅放在煤气灶上煮。煮着针,我就和病人聊起天来,聊着小城的新闻,聊着学生的前途。不知过了多久,我才突然想起煤气灶上的事。

有句很诙谐的俗语形容人在受了惊吓时的状态,叫作“吓出了一脑袋头发”,这形容正好用于我当时的状态。我已意识到我受了很大的惊吓,那针无疑是大大超过了要煮的时间。我飞奔到灶前关掉煤气。打开针锅观看。见里面的水已烧干。裹着针管的纱布已微煳,幸亏针管、针头还算完好。

我不想叫我的病人发现我被吓出的“一脑袋头发”和这煮干了的针锅,装作没事人似的,又开始了我的工作。我把药抽进针管,用碘酒和酒精为病人的皮肤消过毒。便迅速向眼前那块雪亮的皮肤猛刺。谁知这针头却不帮我的忙了,它忽然变得绵软无比。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我心跳着弄不清眼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但注射的失败是注定的了。这实在是一个大祸临头的时刻,唯有向病人公开宣布我的失败,我才能尽快从失败里得以解脱。我宣布了我的失败,半掖半藏地收起我那难堪的针头,眼泪已噼里啪啦地掉下来。

我的邻居显然已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事,穿好衣服站在我面前说:“这不是技术问题,是针头退了火,隔一天吧,这药隔一天没关系。”

邻居走了,我哭得更加凶猛,耳边只剩下“隔一天吧,隔一天吧……”难道真的只隔一天吗?我断定今生今世她是再也不会来打针了。

但是第二天下午,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她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一样,微笑着对我说:“你看看这种号对不对?六号半。”

这次我当然成功了。一个新的六号半,这才是我成功的真正基础。

许多年过去了,每当我因为一件小事的成功而飘飘然时,每当我面对旁人无意中闯下的“小祸”而忿忿然时,眼前总是闪现出那位邻居的微笑和她手里举着的两支六号半针头。

许多年过去了,我深信她从未向旁人宣布和张扬过我那次的过失。一定是因了她的不张扬,才使我真正学会了注射术,和认真去做一切事。

写作借鉴

1.巧设铺垫。文章开头写邻居“心眼儿不坏”,为下文她能原谅“我”的过失作了铺垫。2.聚焦细节。如描写“我”因粗心给邻居造成了肉体上的伤害:“我一次次往下扎,针头一次次变作弯钩。针进不去,我那邻居的皮肤上,却是血迹斑斑。”以及邻居在行为和语言上对“我”的宽容:“她却准时来到我家,手里还举着两支崭新的针头……微笑着对我说……”两者形成对比,很好地表现了那位邻居的美好品格。3.篇末点题。文章结尾处,作者写这件小事对自己的影响,表达了要宽容他人、善待他人的主题思想。

锄草 刘梦蝶

一大早,我跟着妈妈到田里锄草。

天,瓦蓝瓦蓝的,没有一丝云彩。黄豆地里,刚刚变绿的豆苗在摇啊摇的。似带着笑意向我们招手。不时有风吹来,凉爽爽的。

“锄地的时候,后腿要稍稍向后伸。”

“锄地的时候,眼要尖,心要细。”

“锄地的时候,不能贪图快,更不能伤到豆苗。”

在妈妈一声又一声的轻轻叮嘱中,我很快掌握了锄草这桩农活儿。我双手握紧锄把,在豆苗的行距间,“刷刷”地拉动着锄头。地皮上的小草一棵棵被我连根锄断了。这时,我看到小草蔫巴着,而豆苗精神抖擞地摇晃着,心中不知有多高兴了。

或许是争强好胜吧,我竟要和妈妈比赛。

可妈妈毕竟是干农活的行家。刚开始,我在妈妈的前头,不一会儿,我就被妈妈甩到了后面。这可把我急坏了,就大一把小一把快速地拉动着锄头,终于撵上了妈妈。

我眼向妈妈瞟了瞟。看到妈妈却是不急不躁的样子,很沉稳,很让我不解。我也许耐力不足,不由得放慢了进度,手脚也有些酸痛了。我心里直嘀咕,真的要落后妈妈了吗?

前面是一块高坂,土壤疏松肥沃、豆苗连同草苗,把这一片地罩得严严实实的。妈妈只是刨了几锄,就蹲下身来,伸手去薅草。只见她伸出左手,把豆苗向一边压一压;又伸出右手,把豆苗旁的小草连根拔起。妈妈真的有耐心,不一会儿,豆苗旁的小草被她拔得干干净净的。有着现成的锄头不要。还要用手薅,真是不可思议。我想,这正是我赶超妈妈的好时候,就加快了进度,超过了妈妈。

“一大窝豆苗簇在一起,要留一棵壮苗……”妈妈边说边蹲下身来,去剔豆苗。“哎呀,用锄头刨掉就是,何必用手剔,多浪费时间啊——”我心里直嘀咕。

“哎呀——”我一不小心,一窝豆苗全被我刨断了。我偷偷地向妈妈瞥了一眼,妈妈仍在那里低头薅草。猛然,我看到妈妈身后的豆苗旁干干净净的,而我身后的豆苗旁却零零落落地残留着一棵棵小草……

我扛着锄头,呆呆地立在田埂上。忽然想起妈妈平日里的话:“慢工出细活。”

第二天,妈妈早早地来到豆地里,为那窝锄光豆苗的地方重新补了苗,又蹲下身来,用手把我没有锄干净的草一棵棵拔起……

对比点评

与典范作品一样,作者在文章的开头进行了铺垫。如“锄地的时候,眼要尖,心要细”一句为下文妈妈锄过的地干干净净作铺垫,为“我”锄过的地依然有很多草作铺垫。“锄地的时候,不能贪图快,更不能伤到豆苗”一句为下文妈妈蹲下身来薅草作铺垫,为“我”只图快而伤到豆苗作铺垫。注重了细节描写。如对妈妈薅草的细节描写:“伸出左手,把豆苗向一边压一压;又伸出右手,把豆苗旁的小草连根拔起。”突出了妈妈的做事认真、有耐心。同时,又在篇末点了题——慢工出细活。

9.一件小事初中作文 篇九

从小到大,人人都会有受委屈或者不开心的时候。今天就发生了一件让我不开心的小事。虽然是小事,但却让我感悟很深。

今天中午我们吃的是米饭,妈妈炒了好几个菜,有两个是我特别喜欢吃的。就吃得有点多了,午睡时,刚躺到床上,我就觉得口干舌燥,于是,我就打了一杯水到床上去喝。由于水有点烫,我就边玩儿玩具边喝水,一不小心杯子没端稳,满满一杯水就撒到了床上,将褥子浸湿了一大片。我一下子慌了,妈妈知道后肯定要批评我的,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趁妈妈不注意我又从柜子里抱出一床被子,铺到湿了的褥子上。我想这样妈妈就不知道了,等到明天褥子也许就干了。可谁知我的活儿还没干完,妈妈就进来了。看到我在铺被子,妈妈满脸疑惑,问我时我又支支吾吾的不敢说,最后妈妈强行把被子扯走了。当妈妈看到湿漉漉的褥子时大发雷霆,大声训斥我,问我是不是尿床了,我说不是,妈妈就问是哪来的水,刚开始我不敢说,妈妈就怒了,还打了我一巴掌。在妈妈的一再追问下,我才实话实说。此时听到动静的爸爸也赶紧走了进来,当爸爸知道事情的经过后,也批评了我,教育我要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承担,做个诚实的小男子汉。

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觉得这么小的一件事竟然因为我的胆小,而闹得全家不安。我很后悔,今后我要改掉做事三心二意,和胆小怕事的毛病,不让类似的事情发生。

10.记一件小事作文 篇十

“不行,我要包创可贴!”

“没有流血,不用创可贴的。”

“不行,就要包!”

最终爸爸拗不过我,找来创可贴细心的给我包上,可是我还是不满足,还大声吵闹着:“不行,包得太紧了,手好麻”爸爸没办法,又帮我撕下创可贴,重新 拿了一个新的给我包上。妈妈拿了一个大石榴让我坐在小板凳上慢慢吃,我边津津有味的品尝着美味的石榴,边看着在家忙活的爸妈,突然觉得自己很过份,爸妈这 么爱我,我却这么任性,我觉得很后悔,我都十岁了,不应该乱撒娇了,我应该去帮帮爸爸妈妈做点能做的事。天下着小雨,我看见爸爸在雨中洗着工具,我找出一 把伞,跑去给爸爸撑着。

爸爸高兴地说:“女儿终于懂事了!”

11.影响名人一生的一件小事 篇十一

翻译家傅雷:母亲的眼睛让他终生难忘

傅雷的童年非常不幸。他4岁时父亲傅鹏蒙冤入狱,不久便离开人世。母亲在父亲被囚禁时,为营救丈夫四处奔走,无暇照料孩子们,傅雷的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因病相继死去,只有他侥幸活了下来。极大的悲哀几乎从心理上摧毁了母亲,她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一次,傅雷不喜欢上课,逃学了。没想到,学堂的老师找到他家并责备母亲管教不严,母亲忍气吞声承担了儿子逃学的责任。傅雷回家以后,母亲问他,今天学堂的功课怎么样,傅雷不知实情,敷衍了几句,母亲当时没说什么。晚上傅雷睡熟后,母亲跪在丈夫的灵牌前哭了一阵,儿子的逃学让她万念俱灰,一个可怕的念头出现在母亲的脑海:不如我们母子都随丈夫一起去了。她找出一块很结实的土布,趁儿子还在熟睡,就把他的手脚捆绑起来。这时,傅雷从梦中突然惊醒,他看到了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这双眼睛傅雷一生都不会忘记。

傅雷立刻猜到母亲的疯狂念头,他声泪俱下地恳求母亲饶了他这一回,但是母亲已绝望了。母亲把他拖向一个离家不远的深水塘,他拼命地喊救命。直到几位邻居奔出来,把母亲推倒,才救出了傅雷。

从那以后,傅雷再也不敢逃学了。不久他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上海大同大学的附中。在学习期间,国内的学生运动风起云涌,作为热爱祖国渴望民族富强的进步学生,傅雷也参加了运动。可是迫于政府的压力,学校决定将他交给警察机关治罪。傅雷的母亲听到消息以后,当即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把傅雷送到法国留学。

留法期间,傅雷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总感到无论走到哪里,母亲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总是在背后盯着她。傅雷用极大的热忱投入了多种艺术活动,集中精力探索古希腊的艺术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在文学方面,傅雷对法国出名的作家作品都进行了持久而深入的研究。他从法国18世纪的文学开始一直研究到了当时正处于巅峰时期的罗曼·罗兰。通过对其深入研究,他知道莫扎特与贝多芬,体会到了人与命运的抗争,体会到了一个伟大心灵的悲痛与反抗。

1931年,傅雷回到上海,受刘海粟的邀请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教授美术史和法文。一年后,他辞职,开始做翻译工作。1933年他翻译了菲利普·苏卜的《夏洛外传》。译书是一件枯燥而单调的事,傅雷也曾有过懈怠,但是一想起母亲的那双眼睛,他便马上打起精神,潜心工作。傅雷的一生几乎是在书斋里度过的,他把罗曼·罗兰、巴尔扎克、伏尔泰、梅里美的名作介绍给了中国读者。翻译时,他总是把原著看过四五遍后才译,就拿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来说,傅雷就前后译过3次。他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约翰·克利斯朵夫》都受到了读者的喜爱与赞赏。

李四光 :一块大石头引发了他的好奇心

李四光小时候经常和小伙伴们在一块大坪上玩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有的藏在草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树背后,而他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有一天,小四光突然想到,在平整的草坪上,这块凸起的大石头屹立在这儿,显得十分不相称。李四光去问村里见多识广的陈二爹。“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呢?”“噢,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小四光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陈二爹说,坪上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您说是真的吗?”“也有可能。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叫‘陨石’。”

“真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我也不能确定。”李四光感到很不满足:“它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父亲回答不了他,他就下决心,一定要当个科学家,探求其中的奥秘。

李四光从小上的是私塾,后来到武昌求学。他到武昌水陆街的湖北省务处报名,小心谨慎地从钱袋子里掏出一元钱买了张报名表。由于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弄得他很紧张,在填表时把自己的年龄(十四)填在了姓名栏里。填错了就得新买一张报名表,对借钱来读书的李四光来之不易。他想了想决定把原名李仲揆改了,他把“十”改成了“李”,把“四”保留了下来。“李仲揆”变成了“李四”,他觉得太俗,这时他抬头看到大厅中央一块横匾上有四个大字:“光被四表”,于是就在“李四”后面加了一个“光”。

李四光以优异成绩考入武昌高等小学堂,没过几年,便被保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学的是造船专业,回国后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因为当时中国根本没有钢材来建造船只。于是1913年7月,李四光去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采矿专业,他想学成归国后把我国的铁矿开采出炼成钢,这样就有造船的材料了。可是一年后,他又决定改学地质,因为他觉得,如果不知道矿藏在哪里是不能开采的,还是不能达到目的。这样,学地质便成了他终生的选择。

回国后,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李四光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这时,李四光才意识到,故乡那块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1933年,李四光回到故乡,对这块大石头进行了仔细考察,鉴定出它是片麻岩,不是陨石。而在那一带地区的地层外没有这种片麻岩,说明它不是原来就有的石头。哪里有片麻岩呢?秦岭!如果这是事实,究竟是什么力量将其推移到这么远的地方呢?冰川!只有冰川能将它推移到这儿。进一步考察后,李四光发现这一带广泛分布着冰川带来的砾石和黏土堆积物,他专门写了一篇《扬子江流域第四纪冰期》的论文,特别提到了他儿时捉迷藏玩的大石头。这个“使他迷惑不解达四分之一世纪”的问题,终于有了答案。

聂耳:邻居木匠给了他音乐启蒙

聂耳原名聂守信,他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家里境况困难。聂耳该上三年级了,学校马上就要开学,可是哪有钱交学费买书呢?妈妈悄悄把聂耳爸爸在世时最喜欢的八音钟卖了,学费有了着落。可书费呢?开学那天,小聂耳拉住妈妈的衣角说:“妈妈,我有书了。”他从书包里拿出两个订得整整齐齐的本子。妈妈翻开本子一看就呆住了,聂耳用香烟盒纸工工整整地抄了两本,一本国语,一本算术。

贫寒的生活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生活的热爱。他家有一位邻居姓邱,是位木匠,闲暇时喜欢拿一枝短笛坐在门口吹,那美妙的旋律时而像天上的云彩一样悠扬舒缓,时而像森林里的小鸟一样活泼跳跃。年幼的聂守信陶醉不已,忍不住跑到邱木匠家,跟他学习吹笛子。聂守信很聪明,学得很快,在他的影响下,两个哥哥也跟着一起学。后来,他们用压岁钱买了一枝竹笛和一把二胡。从此他的家就乐声不断,常引得路人停下脚步聆听。

后来,聂守信又学会了拉二胡、弹三弦和月琴。在学校,他是学生音乐团出色的小指挥,在他家居住的胡同,他又是街坊儿童小乐团的热心组织者。中学毕业后,聂守信被云南省立师范学校录取。一天,他亲眼看见国民党当局杀害了三位革命者,还割下他们的头,挖出他们的心,暴尸示众。聂守信对此感到无比愤怒,他开始思考民族的命运,并加入了共青团。由于参加革命活动,他被当局列入黑名单,无奈离开家乡去了上海。这一年,他刚18岁。

初到上海,他在一家云南人开的商号里当伙计。一天,他在报上看到了“明月歌剧社“招收学员的广告,想到自己从邱木匠那里受到启蒙至今,一直没有机会投身艺术,便马上跑去报名。主考人是音乐家黎锦晖,他见这个年轻人身上洋溢着奋发向上的热情,又有音乐基础,立即录取了他。在歌剧社,聂守信很快就成了首席小提琴手,由于他的耳朵特别敏锐,大家就叫他“耳朵先生”,后来,他干脆改名叫聂耳。

“九一八”事变后,国家危难,歌剧社的节目仍然是风花雪月,聂耳认为年轻人不应沉迷于靡靡之音,离开了歌剧社。不久,他结识了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他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插曲,《大路歌》、《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一首又一首明快有力的歌曲从他心中涌出,冲击着中国人麻木怯懦的心灵。

1935年,由田汉和夏衍等人创作的电影《风云儿女》需要一首主题歌,田汉写好了歌词,负责谱曲的聂耳看到歌词后激动不已,他在自己的房间里忘我地投入了创作,时而在钢琴上弹奏,时而用手在桌子上打拍子,时而在地板上走来走去,楼下的房东太太差点把他撵出去。谱好之后,导演许幸之被那激昂有力的旋律深深打动,不过他觉得结尾不够有力,歌曲原来的结尾是“前进!前进!前进!”在他的建议下,聂耳把它改成“前进!前进!前进进!”变得更有气势了——这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12.作文:一件小事…… 篇十二

第一幕:公交车靠站, 上来的乘客非常多, 有老人、孕妇等, 一个孕妇走到了前面。这时车厢里传来了一阵清脆的声音:“请您给老、弱、病、残及怀孕喝抱小孩的让座。”孕妇前面的几个位置上的人都无动于衷, 当车厢里再想起提示语言时, 一个妈妈对自己的宝宝说:宝宝, 我们让阿姨坐吧!阿姨肚子里有小宝宝, 这么拥挤很危险的。宝宝用力地点点头, 和妈妈站起来让座。

第二幕:同一辆公交车, 同一个孕妇, 同样是带着孩子的妈妈, 看着孕妇在车厢里, 妈妈用漠然的眼神看着孕妇, 孩子看了看妈妈, 低头不语。

一、行为牵动孩子的感恩意识

为什么同样的一件事情, 两个家长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呢?不同的态度又会对孩子刚刚启蒙的感恩意识产生什么印象呢?

家长一:当家长发现没有人让座的时候, 马上以商量的口吻提出把座位让给更加需要的人, 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形象, 对孩子进行了随机教育, 孩子也愉快地接受家长的建议, 感恩意识在他的心里发了芽。

家长二:当家长发现没有人让座后, 当着孩子的面, 他给一个漠然的眼神, 给了孩子一个冷漠而错误的暗示, 孩子对于这个错误的提出没有异议并接受。她的感恩意识在心里变得单薄。用表格来比较家长一、二的教育行为、孩子意识、产生结果来看一下对孩子产生的影响:

由此我们看到, 家长不同的教育态度, 对于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的感恩意识产生了不通的影响。

二、行动影响孩子的感恩行为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当我们不断要求孩子要有感恩心的同时, 必须把感恩的行为做给孩子们看。父母这个角色, 他们的行为在孩子的面前暴露无疑、潜移默化。

1. 正面的行为给孩子的感恩行为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正面的行为就是在孩子的面前给孩子一个可以信赖的榜样, 坚持给孩子好的影响, 及时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 让孩子时时刻刻能感受到爱, 更能让孩子看到家长付出的爱。这就需要家长具有一定的教养素质, 讲究生活的艺术。如:在与孩子一起逛街的时候, 当想扔垃圾的时候, 如果你把垃圾扔进垃圾桶, 并告诉孩子清洁员阿姨打扫很辛苦, 如果每一个人把垃圾都扔进垃圾桶, 那我们就可以帮助清洁员阿姨, 更是爱护我们的环境。这样孩子会是乐意地接受了学习, 给予孩子鼓励就等于积累了一些积极的情感, 积极的情感更能鼓励孩子的一些感恩行为的再现。正如心理学家所说:“如果孩子在肯定、感恩和鼓励的环境中, 他就能学会感恩、进取与自信, 并善于自我激励。”

2. 错误的行为给孩子的感恩行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错误的行为给了孩子错误的意识, 会让孩子的感恩行为在幼小时就被抹杀。如:在家里, 孩子是家人关注的中心, 权利无限, 义务是零。在现实生活中, 父母紧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 一切围着智能转, 给予孩子物质上的高度关注, 却忽略了孩子精神中所需的感恩教育。当面对一些行为的时候, 忘记了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的影响。孰不知物极必反, 习惯成自然的孩子, 长此以往父母一些错误的行为认为是对的, 并学着做。“家长二”冷漠的眼神势必会给孩子一种错误的讯息, 以后在遇到这样的情况, 用冷漠的眼神来对待。孩子就会觉得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 也根本就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

三、让正确的行为为孩子的人生掌舵

1. 明确要求。

请先在孩子心里牢牢地树立这样一个认识:只有付出了劳动, 才有资格大大方方地坐在餐桌旁吃饭, 不劳动就没有饭吃。孩子做为一个人, 是有义务的, 只是因为年龄的大小, 承担的义务大小有所不同:比如在家里帮助父母打扫卫生, 饭前摆放碗筷、洗碗、浇花等等。当然, 父母在得到孩子帮助时, 请一定要及时并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谢谢”, 这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父母是需要自己的, 自己在这个家庭中也是重要的一员, 也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体会到帮助别人的快乐。

2. 以身作则。

父母以身作则, 父亲与母亲既各自承担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又共同分享家庭的利益。心中有他人, “在乎”家中每一个人, 尊重他人的权益, 关爱他人的需求。如常说:“行”“谢谢”“对不起”。参与社区服务, 如访问敬老院, 感受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体验父母的辛劳, 更加珍惜家庭生活的幸福。生活处处实践“分享”。

13.一件小事小学作文 篇十三

在我家后面,有散户人家,一家是两个老人,另两户是老人们的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家中住着一个更老的老人——他们的奶奶。我们都叫她阿太。今年,这两家人都造起了新房。

星期五回家,好不容易等到了晚饭时间,奶奶没有捧出饭菜,却捧出好多个烧饼,是她亲手做的,肥肉少,我最爱吃的。奶奶让我先给后面的阿太送去两个烧饼。我平时就很喜欢阿太,她对所有人都很亲切。

我推开她家的门,里面很黑,我以为里面没人,就叫了声“阿太”。没想到里面不但有人,还认出我的声音了。一个苍老是声音飘荡出来:“婷婷,是你吗?”我顺着声音走过去,这还是我第一次走进这个新房子。

在一个阴暗潮湿的房间里,我找到了她。她似乎是睡在这个房间里的,一张床,一张旧桌子,一条椅子,别无其他。这么简陋的房间,怎么能让一个高龄老人住呢?我心里很疑惑。我走过去,她睡在床上,床在最角落里,对面有个小窗,虽然用砖头堵住了,但晚上的冷风还是能吹进来。我觉得有些不对劲,平时这个时候她应该在我家烤火呀,现在怎么这么早就睡了呢?我又走得更近了些,轻轻问了句:“阿太,您生病了?”她抬起枯枝般的手无力地摆了两下,嘴里似乎还说着什么。我把烧饼放在桌片子上,看见桌子上有个小药罐,再看一眼她,才明白原来她刚才不是摆手,而是在指这个瓶子。我走过去坐到她床边,问她:“阿太,您是不是要吃这个药?”她的眼睛闭了起来,头轻微动了一下,大概是点不动了吧。

我有些心酸,服侍阿太吃完药,对她说:“阿太,奶奶让我给您送两个烧饼。你没有吃晚饭吧,现在趁热吃了吧。”说着我又把烧饼递到她面前,她混浊的眼里蒙上了一层灰灰的雾气。我难过地别过头,没等她吃完便逃回家了。

奶奶问我怎么那么久才回来,我把情况告诉了她,她摇了摇头说:“她这样算不错了,要是再坏一点的孙子,还不会让她住新房子呢。老人哪天要是去世了,这个新房子还不得晦气吗?”我瞪大了眼睛,还想再说什么,想了想,又没有说出口。

14.记一件小事作文 篇十四

那是一个比较叛逆也比较早熟一点的女生,她当时写了一篇作文,不管是内容和形式都别具一格,和其他的作文都完全不一样。这个水平其实说是高中的也不为过,但她只是一个初一的学生。而且他写的内容也是完全不被世俗所认可的,有些消极负能量的。

由于一点点的好奇,我就打了电话给这个女学生。先是采取鼓励的方式去询问他这篇作文的构思,还有想法,我以为他是在写小说。可是后来他告诉我这就是真实发生的,他写的那件事情就是他的朋友。然后他就跟我说在学校里他写了类似的内容,但是老师直接给他扣了20分,因为说他内容不健康。在这里我就突然想起去鼓励他,并且跟他说了一些心里话。

因为确实很多学校里的老师,他们大多以考试的标准去要求孩子们的作文。不管内容写的是真是假,不管素材是否俗套,他们喜欢的方向都是这个样子的,而对于那些真实的东西,只要是超出了这样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都会被扣分。

但是这个世界,不能只是这样的假模假样必须要有真实存在。所以我就跟这个孩子说,你写作文可以按照老师教的模范套路来写,但是你这样表达自己的真实要保留下来,可以写日记,可以平时写了发给我看,我都很喜欢的。

那个孩子听完之后很感动,引以我为知己。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我也做了一点点有用的事吧,至少保留了那个孩子表达自我的初心,没有在这个时候被扼杀掉。

15.作文:一件小事…… 篇十五

亚都也进行过经营多元化,但最终亚都跳出同质化竞争的包围圈,19年来“努力做好一件小事”,专注于加湿器和空气净化器。如今,亚都在空气加湿器、净化器市场保持着近70%的市场份额,产品利润是同类小家电产品利润的3—4倍;亚都不仅是中国最大的空气净化器厂商,也是加湿器核心器件全球出口最大的行业制造商。

亚都董事长何鲁敏说,“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但找死总比等死强”。亚都坚持不断提升技术原创能力,坚持以市场为先导的原则,一要需求导句,二要技术集成,前者是发现问题,后者是解决问题。不仅追求技术的高新性,更追求产品的市场适应性、竞争性和高附加值。

在因市场竞争激烈许多企业纷纷强调营销的时代一个长于研发而缺少营销力的科技公司.为什么能够持续成长?亚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鲁敏先生和著名营销专家孙路弘先生走进《销售与管理》,共同探讨亚都科技如何确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策略,如何以不断升级的技术原创能力构建起自己的竞争优势。

以研发优势构筑核心竞争力

郭星:同其他家电产品行业的百花齐放大相径庭的是,加湿器行业的现状可以用“形单影只”来形容。作为技术领先的积极创造者,亚都的加湿器、空气净化气今天是中国第一品牌,在多数企业纷纷进行品类扩张的情况下,什么原因让亚都一直坚持走这条路呢?亚都如何确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何鲁敏:走相对艰难的路是有利的选择

亚都的前身是北京亚都建筑设备制品研究所,成立于1987年,当时专门从事人工环境及其产品、生物制品的研究、生产、经营和技术服务业务。加湿器研发和推广的单一化战略使亚都得到了高速发展,1990年到1993年亚都的净资产翻了100倍。1993、1994年全国掀起多元化经营热潮,大量闲置的资金也让亚都选择了多元化发展战略,涉足证券、期货,房地产等许多行业,但除了主业赚钱外,所有的副业都亏损。1997年亚都果断调整了发展思路,重新回到空气净化领域的专业化道路上来。现在亚都的加湿器、空气净化器,换气机,它们都在国内市场上排名第一。

亚都想扩大销售额有两种选择一种选择是往深做,继续做自己的木行,做加湿器、净化器等和品牌相关的东西,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到第一,先做国内第一,然后做世界第一;另一种选择是往宽做,去生产其它的家电,比如空调和彩电,不管在国内排第几,只要赚到钱就行。继续做本行的话,要考虑市场的问题:加湿器去年总销量是150万台左右,全球总销量是1700万台,市场空间很大,但是主要市场却在国外。如果要走这条路,就需要不断提升亚都的研发水平,让亚都的技术、品牌都走在别人前面,但这样进展速度就慢,因此这条路比较难走。

很多企业会选择第二条路,采取品类扩张,这样既没有障碍又可以借鉴行业里的既有模式。但是问题在于:最终你能不能比别人做得更好?为什么现在产品都同质化?因为大家都想做容易的事儿,所以走第一条相对艰难的路也是有利的选择。

要不陷入同质化竞争中,企业必须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别人难以照搬、难以模仿的东西,竞争优势不是核心竞争力,因为竞争优势容易被模仿。我权衡了许多年,亚都的核心竞争力实质上就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原创能力;二是企业的市场创造能力。亚都这么多年来之所以选择以技术为重,在研发上通过不断创新来引领市场,是因为我们只做这件事。

亚都最崇尚的企业就是吉列公司。我研究过很多世界企业中的常青树,包括百年老店,其之所以长盛不衰,得益于两个条件:一是所在的行业较偏,市场不大但非常专业,二是有独到的技术,在行业里形成垄断,别人想进入这一行业,再投入得不偿失。吉列公司2003年在全球的销售收入达到36亿美元。吉列刀片价格并不便宜,但它没有竞争对手,大家都买它的产品,它是轻轻松松赚大钱,原因是它的市场规模就这么大,全球3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大企业看不上。吉列都在这一行业做了七八十庄,它所积累的技术,其他企业很难一下掌握,要进入这一领域与它竞争是很困难的。

加湿器同样是属于比较专业、市场不大的行业,现在亚都80多个高管都是技术出身,企业里600多人有300多人做研发,这是亚都的强项。我们希望亚都能达到吉列这样的位置,在行业内成为世界第一。人们一说到这一行业就会想到亚都,想不起其他品牌。

孙路弘:很少人会去挑战困难,所以同质化才多

刚才何总说的这件事里面,对企业来说有个很有启发的思索点。在中国,企业有两类:一类是以核心实力做牵引,一类是以机会做牵引。企业有钱了,什么行业有机会就做什么。比如企业有五个亿,受到机会牵引去做房地产,房地产回报很高但风险也高,可能会赚,也可能会赔,但结果要事后才知道。搞技术出身的企业也会为机会所牵引,可能企业没有投入那么多,一旦发现不对又回到自己的主业来了。所以企业首先要考虑两件事:你靠什么牵引?是机会牵引型的还是实力牵引型的?

企业的发展历程一般有五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转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企业面临的机会非常多,此时有两种选择:一个是扩张,很简单;一个是做精深,比较难。做精深难在哪里?难在研究技术上没有可照搬的东西,得花非常多的时间,才能取得一点的进步,而且有很多未知的风险,因为别人没干过。扩张就很容易,很少人会去挑战困难,所以同质化才多。如果你在你的长项上有实力,你就可以下功夫做到世界一流,这是实力导向。

产品开发,找出消费者最迫切需求

郭星:亚都在中关村是“技术领先”的积极倡导者,并且将技术原创能力作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以市场为导向的研发要求对消费者需求有深刻认知,亚都怎样分析和把握消费者需求,确定产品开发方向?

何鲁敏: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更难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也认为选择不做什么比选择做什么难多了。我在企业里担任首席设计师,负责技术研发。作为设计师,需要考虑很多东西:比如消费者是否需要这个东西?消费者需要的东西太多,你能够全部满足这种需求吗?你有没有这个能力?竞争对手是否比你做得更好?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做出一个判断。

像空气净化器,去年国内市场总量大概是50万台,美国是2100万台,我们大致是人家的百分之四点几。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差别呢?主要原因是认知差距比较大。市场的培育需要有一个教育消费者的过程,但目前在中国怎么去教育消费者?亚都刚

开始推出的净化器跟美国是一样的,主要是净化颗粒物,销量一般。后来亚都做过一次调查发现,现在净化器的购买者需求分成三类:一类是要求健康卫生,需要干净,对空气颗粒物并没有概念,只是讲究卫生第二种需求是去除烟味,家里有人吸烟,味道不好,或者是为了防止二手烟;第三种需求是去除异味,主要是针对装修污染所导致的。

基于这种结果,我们也相应把产品分成了三种不同的定位,但产品线必须有偏重,不能把重心同时放在三个产品上,于是需要对这三个人群再做调查,判断哪个产品是消费者最为迫切需要的。我们发现第一类人群,更多的人宁可洗手,也不考虑清楚空气颗粒物;而第二类吸烟的人群里,需求并不迫切,因为吸烟的人本身并不怕死,你告诉他肺都黑了,他也不害怕。经过综合分析,亚都决定先做装修污染,因为装修污染致癌,本身很有必要性,而且很多人是在新房入住的时候需要这样的产品。所以我们把研发的力量集中在这上面,用了四年的时间,产品进入市场后得到了很好的认可。

孙路弘:消费者往往是面临问题才想到要解决

亚都面临的困难是判断。在做判断的时候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消费者需求的对接。比如说面对三种人群,如何判断哪种人群才是你的目标消费者,再根据目标消费人群来确定你要生产什么样的产品。第二个问题是要思考你的资源。企业即使有300个研发人员,也不可能是一人打一个战役,只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家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而这个问题是根据市场的情况决定出来的。

何总刚才把顾客分为三类,第一类要求健康卫生干净,这类顾客是追求锦上添花;第二类是一种生活习惯,吸烟,他不需要锦上添花第三类是真的要解决问题,比如去除异味。平时房间里没这个味,现在有这个味了,而且还致痼,就要把这个味去掉,这不是要提高生活水平,而是要解决目前的问题。何总选择了第三类消费者为目前的核心顾客,我认为很有道理,因为消费者是缺乏长视的,往往是面临问题才想到要解决。

何总说花了四年时间来做研发,这个时间很长,但四年做出来以后能够获得成功,就印证了产品的研发所考虑到的并不是单一性的东西。产品研究出来以后,或者领先,消费者因为太贵不接受;或者是认为没什么用,根本不用。在产品升级换代时,亚都怎么来考虑这个问题?

何鲁敏:缩短射程,提高精度

把力量集中在一个很窄的行业里来提高自己的穿透力,就会让企业过分的单一,这个时候需要来逐渐的发展这个企业的产品线,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很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风险管理问题,我们叫做“缩短射程、提高精度”,指目标要一步一步的实现,每一步都能取得相应的市场支持,以此来降低整个开发风险。

空气净化最终的发展方向一定是全面解决空气质量,但是这很难在现实中实践。空气净化器根据我们国家的要求要达到19个标准,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要达到128个标准,如果要达到所有的标准,那么现在全世界也没有这样的机器。因此,我们设定了整个科研方向,未来会推出这样的东西,但是从研究方面需要一个一个来解决,先解决湿度,解决洁净度,解决放射性的问题,逐渐靠近我们的目标。产品是一代—代的,但是每一代都得赚钱。

比如说空气净化的19个指标,每一个指标完成了都是独立的产品,但是和前面的产品又可以综合起来,所以有单项也有全能,给消费者一定的选择性,要单解决一个问题也可以。最先进的东西往往不一定被消费者接受。在亚都的系统产品里面有一个最先进的机型,这个机型19项指标能解决16项,但是消费者并不接受,原因很简单——成本过高。像摩托罗拉搞的卫星电话,在珠峰上面都能打,但手机两万多,通话费一个月一万多,消费者肯定不选择!亚都净化空气的产品很便宜,只解决一个问题,但是大家都接受。

孙路弘技术加市场的选择是两维的

通常在市场上卖得好的东西,未必是技术领先的东西技术领先的东西未必卖得好。我们经常说一句话,领先太早容易成为先烈,但如果不领先,就缺乏对消费者的吸引力。有实力并不一定要全部都发挥出来,对市场的投入力度要让市场需求水平来决定,这是选择的依据。在这个问题上索尼也走过弯路,现在被三星超过了很多。索尼的技术现在还是领先的,但是领先得太多了,消费者认识不到,反而会认为索尼的产品质量跟三星差不多,价格却为什么相差那么多?所以何总做的非常好,先研究出最符合目前市场需求的一点,然后让产品随着变化,经历着换代,不断向前完善。

放弃自建渠道,科普推广拓展市场

郭星:亚都的产品具有独特性,在商场有竞争优势。何总说亚都的长项是做研发,亚都的销售渠道经历了怎样一个历程?消费者个性化选择和消费越来越明显,在营销策略方面呈现出从地毯式轰炸向精确打击过渡的趋势,亚都着力于产品技术,请问亚都在市场推广方面有哪些做法来应对这一趋势?

何鲁敏:以技术优势突破销售短板

渠道并不是我们的强项,亚都20年来技术人员最苦恼的事情,是自己的产品不能很好的推广到市场上。也有人跟我们提过技术人员要走营销的路子,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跨不过去的选择。亚都是长于做研发的,不长于做销售的。如果亚都对市场品牌销售做得比较好的话,远不是现在这样。但恰恰是不会做销售,才让亚都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努力,希望把产品做得更好。

亚都早期时希望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即所谓的自建渠道。但在自建渠道的过程中发现,这和企业的长项不是一回事:销售人员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销售方式是狼性的争夺,讲求“经济利益至上”;但技术人员讲求的是“技术至上”。技术队伍的管理是比较宽松的,因为如果不给宽松的环境,创意就出不来;技术队伍的管理还要求技术能力的积累和团队成员的协作。所以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是搁不到一起的。1995年亚都在全国有8个分公司,有200多个自己的专营店,这8个分公司亏损了八千多万,最后我们放弃了自建渠道,集中精力来研究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把市场交给代理商去做。

凡事都有其利弊,由于企业不擅长于销售管理,因此在操作中为了安全起见,全部是要求代理商先打款再提货,尽管客观上限制了亚都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让亚都的财务一直保持着健康的状态,没有太多耗费精力的事。我们的目标是百年老店,跑百米的速度不能用在跑马拉松,所以要讲平衡:近期、远期的平衡,市场和产品的平衡。

亚都每年的推广费用是总销售额的10%,10%的量是很大的。过去的10年,亚都花了2亿元去普及“湿度”这个科普概念,“湿度”这个概念就是亚都做出来的。在未来的几年里,亚都将花4亿元推广“空气洁净度”这个概念。

在我们的市场推广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做顾客体验。我们和全国妇联一起举办了“百城千院万产房”,把一万台加湿器捐给一百个城市的一千所医院、一万个产房来使用,所有的维护都由亚都来负责。这是一种长期的投入,是对潜在消费者心理的潜移默化,通过让她们的切身体验来接受产品。最后我们做了一个调查,发现认同的比例很高,大概是20%多。选择产房是经过了综合的考虑的,有两个有利条件:第一是产妇自己会用,丈夫陪着的时候无聊,也会拿着说明书来回研究第二是产房这个场所具有轮流转的特点,一台机器一年会深度接触150个人,只要20%的人购买了这个东西,投资回报就很值,而且这个推广本身是公益活动。现在我们也在用种种机会宣传奥运,把这样一种方式坚持下来。

孙路弘:消费者很反感庸俗的商业化

企业如同一个人,他不可能既高大又灵活,重点是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有技术实力的人,会在销售方面走一些弯路;而销售能力强的人,技术能力不是很强,但能把销售做得很好。企业市场部的实力没有达到尖端的时候,会抑制企业的发展,但只要在研发方面能够领先,至少你的企业不会有危机。技术不领先的产品,销售再好也是短命的,技术领先,有实力牵引的产品才会长命,好东西一定有人认。

消费者很反感庸俗的商业化,你的产品还没领先多少,就先吹出去想着赚钱。亚都的公益事业推广,真正是科研的追求,是想做出好的东西来让大众受益。把加湿器用在产房里面,为孕妇改善室内的空气水平,你可以体会到加湿器的好,不买也行;但你用了以后感觉到好,你要改善生活,又买得起,为什么不买?亚都的这种市场推广,不是为了赤裸裸的商业日的,而是一种精神,不要概括到庸俗的商业模式里去。亚都的目标是要做百年老店,从何总介绍的亚都发展模式来看,如果亚都不再受到非核心项目机会的诱惑,那肯定能做成大的企业。

16.一件小事高三作文 篇十六

那天我住在二舅妈家,昨天我匆匆忙忙的还没有来得及观察。我当时只问了一句:二舅妈,你家里面有哪些东西呀?就早早的入睡了。

今天早上起来后,我要好好地观察一番。我发现这里面的很多东西像过去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的一样,可华贵了。“我认为你就是一位王后,简直是太富有了,我也想在这里面好好的住上一段时间。”我对二舅妈大声的喊了一句。她笑着看我,很自豪的样子,欢迎你啊,你也可以做到这些的。

比如我看到和沙发套儿,是那种金丝的,我觉得都很漂亮。也美观,让人看了一眼又一眼,不是因为金丝的就表示贵,而是搭配的很漂亮。看着很舒服。家具也不错,一些小饰品让人一看就喜欢的那样。布置房间让人好想住下来

当然我知道这些好感或美观,都是要通过金钱来获得。那怎么才能获得金钱?有金钱必须需要有一个好工作,有好多工作,才能得到我很多的钱,我在得到后好多工作之前,需要去怎么做呢?我这样问我自己。

在今天之后,我需要去合理安排我要做的事。哪些是放在重要地位的。哪些可以不做。哪些可以放在后边。总之要学习为主增长我的知识。通过努力学习将来才能通过工作换来我所需要的。也才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让更多的人认可我的能力。

我需要去通过自己的学习,特找到好的初中。在初中也要更努力的去学习,这样才能找到好的高中,在高中更要去加倍学习,因为在高中要更努力的去做好。所以我在小学在初中需要去努力的打好基础,而且,在我们一生中,在平时都要去学习,自己有本事了,才能生活得好,才能为国家做好多的事,也才能孝顺父母。这个前提就是去把我自己的学习给搞好。

17.一件小事作文 篇十七

3月28日的这天,我吃过晚饭,就写作业。正在这时弟弟从外面哭着回来了。爸妈都不在,这时妈妈回来了,问弟弟为什么哭。弟弟说邻居家的小孩用子砸他的肚子,他吵着肚子疼。妈妈带弟弟去问那孩子,可他怎么也不承认。后来他的家人来我们家不是问弟弟有没有事,而是一直在为他们的孩子找借口。虽然这只是一件小事,可这件事说明了他的家人是不明事理的人。光爱自己的孩子,自己的孩子有错要教育为先,不是替他找借口,因为当时他们也不在现场。

18.作文:一件小事…… 篇十八

朴康焕是三星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负责在手机生产线做检验工作。他自己也很喜欢三星的产品,他习惯每天晚上同时给几部手机进行充电,以保证工作时不会因为手机没电而耽误事。

一天深夜,他喝酒归来,怎么也睡不着,正在烦恼之时,突然发现充电中的手机正发出刺眼的颤抖光芒,明明灭灭,更加刺激人的大脑和神经,他更不舒服了。所以决定立刻拔掉充电器。第二天一早,他就这个问题询问了好几个同事,发现所有三星的手机在充电时都会发出刺眼的颤抖光芒。他特意走访了设计部,可得到的结论是:“没人会在意充电时的光芒,无须紧张。”

但朴康焕并没有放弃,他搜集了很多资料,并将自己的想法整理成报告提出“睡眠灯光”的想法提交给设计部,可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回复。朴康焕没有泄气,他想到自己可以把报告直接发给三星总裁。因为在三星,总裁的电子邮箱一直是公开的,不过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事没必要惊动最高领导者,朴康焕却要试试。

一周后,他突然接到主管的电话,要他下午3点去公司第一会议室开会。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会议室里都是公司高管,总裁起身迎接他,并且让大家对他报以热烈的掌声。“你的创意很重要,可能会改变一个时代。”总裁表示,这个充电细节很关键,会导致人们的睡眠问题,非常值得关注,设计部门的疏忽是很不应该的,三星决定在这个领域进行技术攻坚。朴康焕非常感动,觉得自己的坚持终于获得了成效,而此后,不仅是三星,其他手机厂商也开始尝试改革手机充电灯光的效果,促使灯光人性化,有益于人们的睡眠。

故事的哲理:

当组织逐渐高大上时,也就一定意味着金字塔科层结构开始无情扼杀下层的创新,并反过来扼杀上层的企业家精神。越是严谨规范成为必需时,领导者越要有意识设计出一个相反的信息通道,从而制衡“体制”,并为自己“保鲜”。

点评编辑:邓纯雅

上一篇:一年级上册反义词和近义词下一篇:元旦主持人开场台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