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系统升级汇报(精选10篇)
1.煤矿系统升级汇报 篇一
富家洞煤矿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富家洞煤矿检查、指导工作。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10]23号、渝府发[2010]3号、渝办发[2010]261号、永煤管[2011]24号等一系列关于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文件精神,现由我对我矿落实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概况
富家洞煤矿开办于1981年,1984年投产,1997年企业转制,更名为重庆渝西矿业集团富家洞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家洞煤矿),由重庆渝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接手经营,属民营企业。
矿井机构设置齐全。矿井配备有 “一正四副” 矿级领导共计五名:矿长一名,另安全、生产、机电、技术矿长各一名。科室职能部门配备有:通风瓦斯科、安全科、生产技术科、职业卫生科、教育培训科、机电科、地测科、调度室等共计八个职能科室;井下配有掘进队3个,采煤队3个,运输队1个,机电队1个,通维队1个。各科队级管理人员配备齐全合理。
矿井现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3人,基本能满足现有开采。
二、矿井简介:
矿区位于永川区吉安镇寒泸村,距新修的永川至泸州高等级公路约100m,距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永川站32km,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矿山主要开采K8煤层,煤层平均厚度为0.6米,产状变化受地层和构造控制,南东翼倾角缓(13-16),北西翼变陡倾角
040-57,矿井属高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煤层自燃发火等级为二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
矿井采用明斜井方式开拓,井口标高+373m,现开采水平标高为+80m,该水平共计布置三个采区,矿井现有4个采煤工作面和6个掘进工作面生产。
矿井提升系统为一级提升井。倾角25,全长720m,双道,提升绞车为2米双滚筒(型号JK/JTP2×2×125)。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主扇风机为对旋20号(型号为FBCDZNO20/2)×90两台(其中一台备用)。矿井安有KJ90型安全监控系统,传感器的种类和数量齐全。
矿井现采用一级排水系统,由+80水平的中央水泵房直接排至地面。
三、矿井采掘生产相关情况简介 一)回采工作面 1.机采工作面
我矿现有高档普采工作面两个。即机采一队28106回采工作面和机采二队所属的28201回采工作面。
落煤方式:高档普通机械代落煤:采面割煤机均采用PD-100型,单筒。现有左旋和右旋割煤机各三台,一台生产,一台备用,另一台属检修。
采面支护采用DW(60-85)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支撑顶板。采面支护柱排距为1000*900MM。“四。六”排控顶。采空区处理采用切顶密集切顶,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运输方式:采面采用刮板运输机运煤至中部皮带机巷;中巷
。0则采用刮板运输机与皮带运输机相结合运至煤仓。大巷装车,机车运输至主井下车场,绞车提升至地面。
采面上下巷超前支护均采用11#工字钢架料作加固支护。架料间距800MM。
2.手采工作面
由于矿井煤层起伏变化较大,对于煤层幅存不稳定,地质条件和采高受限的工作面,我矿采用手采工作面进行开采。
矿井现布置有手采工作面2个。即落煤方式为手工落煤。采面及上下巷支护均与机采工作面一样。采面运输方式仍采用刮板运输机转载。大巷装车,机车运输。
二)巷道掘进
掘进工作面全部采用风动凿岩机打眼,人工装药爆破,耙砂机和液压挖斗机出砂,锚喷或工字钢架料作永久支护。
碛头均采用双风机双电源,并能自动切换;碛头采用“三专两闭锁”装置,碛头采用了防炮崩风筒
三)全力推行新工艺、新技术的改革
矿今年已经计划在7月份新采购液压挖斗机两台,逐步淘汰耙砂机。
四.矿井六大系统建设及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 我矿已于2011年10月底建成“六大系统”最后一个系统,即固定避难硐室建设。现“六大系统”维护检修已在通风科设置专业人员进行维护,保证各系统正常运转。矿井瓦斯抽放泵选用2BEA353-0型抽放泵两台(其中一台备用),共设自动放水器(CWG-ZY)8台,主管道¢=250mm计1200米,分管道¢=200mm计1800米,支管道¢=108mm,共计100米。我矿2011质量标准化工作经重庆煤监局和煤管局验收确立为一级质量标准化矿井。
五.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情况介绍
(一)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由矿长王盛银负责,进行全面清理,签订安全目标责任书,并组织对安全生产责任制进行全员学习考试,对考试不合格人员,停工进行再学习,直至合格为止。
(二)完善安全管理基本制度及台帐。对照标准清理,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办公会议制度等21个制度;建立健全安全办公会议记录及档案和台帐、下井人员出入井记录台帐等19本基础台账。
(三)加强矿级领导带班下井工作监督检查。由安全副矿长唐显文负责,严格按照公司带班下井各项管理制度规定,随时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严格按制度进行处理,确保随时有矿领导在井下带班作业,现场不失控。
(四)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对原来安全检查次数进行调整,每月由矿长王盛银组织一次全面性的隐患排查,由安全副矿长唐显文每旬组织一次隐患排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严格按照“五落实”规定进行处理。
(五)抓好质量标准化保持工作。由安全副矿长唐显文、技术副矿长曾发昌负责,于2011年3月13日前,进一步细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制度,把各种记录及台账分配到责任人。定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和考核,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贯穿于煤矿安全生产全过程,落实到安全管理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标准不降低。
(六)抓好职业危害防治示范矿井建设工作。由安全副矿长唐显文负责,人力资源科具体办理,严格按照标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配备必要设施设备,细化防护用品管理,于4月再开展一次职业安全健康培训。
(七)完善安全费用管理。由矿长王盛银负责,财务科具体办理。一是足额提取安全费用。二是专款专用,专户储存。三是按要求配备必备的应急救援器材装备。
(八)加强培训工作。由安全副矿长唐显文负责,人力资源科具体经办,全面清理培训情况,完善培训档案,制定下一步培训规划。
(九)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由安全副矿长唐显文负责,办公室具体办理,于2011年3月31日前,完成队班学习室安全文化展板。并规划出下一步公司安全文化建设方案。
(十)加强煤矿生产技术管理。由技术副矿长曾发昌负责,建立健全以技术副矿长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研究规划矿井开拓巷道布置、采掘部署,生产系统调整,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应用等重大技术问题。
谢谢大家!
2011年3月22日
重庆渝西矿业集团富家洞煤矿 富家洞煤矿“六个一”示范工程建设工作
汇 报 材 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富家洞煤矿检查和指导工作。关于富家洞煤矿“六个一”示范工程开展情况,我从几方面向各位领导作个简要汇报。
一、矿井概况:
富家洞煤矿开办于1981年,1984年投产,1997年企业转制,更名为重庆渝西矿业集团富家洞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家洞煤矿),由重庆渝西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接手经营,属集团企业。矿区位于永川区吉安镇铜凉村三社所辖,距新修的永川至泸州高等级公路约100m,距成渝高速公路、成渝铁路永川站32km,交通十分方便,地理位置优越。
矿山主要开采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第五段(上煤组)大双连和小双连两煤层。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21万吨/年。矿井采用明斜井方式开拓,井口标高+410m,现开采水平标高为+80m,矿井现有4个采煤工作面和8个掘进工作面生产。
二、“六个一”示范工程建设情况
根据上级部门统一部署,我矿共投入 3116.8 万元认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采煤方法和支护改革、五长六科五队及地面设施等六个示范矿井的建设工作。现将有关工作分别介绍如下:
(一)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化 1.成立了质量标准化领导小组
按照重庆市经委关于煤矿质量标准化的统一布置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我矿年初就把质量标准化工作列为全年工作的主要内容。矿井成立了以矿长为组长,副矿长为副组长,队长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标准化领导小组,对全年的质量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布置,对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分工,明确了相关人员的工作任务和职责,并制定了奖惩。
2.开展了质量标准化的宣传和培训
利用矿区广播、版报和标语对矿井开展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教育,在全矿掀起学标准、懂标准、会标准、干标准活、做标准事的标准化热潮。矿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分专业对质量标准进行了全员培训,使职工对标准的掌握和按标准的操作技能有了较大辐度的提高。
3.加大投入,改善安全生产环境,为标准化工作创造条件 矿井2011年共投入了500余万元,对矿井的通风系统、人行系统和地面澡堂等工程进行了改造。总回风上山改扩约800余米,新掘人行下山600余米,新安装了吊挂人车420米。地面新修了会议室、澡堂、职工宿舍等地面设施。井下新增设了防尘管道3500多米、新增防尘水幕12组、新增隔爆水棚5组。
4.完善了各种图纸资料 按照质量标准化的要求,完善了安全生产所需的各种图纸,建立了各种台帐和记录,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制作了各种管理牌板,对作业规程进行了全面清理,现场增设了作业图牌板。
5.开展了定期质量标准化检查
由矿长牵头,分管矿领导参加组织相关人员,每月定期对采、掘、机、通、运、调度、地面设施等各专业进行质量标准化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评分,对存在的问题,定措施、定人员、定时间、定责任进行整改。
(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情况
近年来,我公司坚持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大投入,完善管理,全面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切实推动煤矿持续稳定安全生产。一是成立了领导小组,加强工作指导。二是健全了机构,设立了专门的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办公室,统筹组织协调开展日常工作。三是加强宣传,每月定期召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专题会议。通过板报、广播等形式开辟专栏,营造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深厚氛围。严格按照《主体责任评估细则》,对最后评定查出的问题,严格按照安全隐患处理的“五落实”办法进行了整改。
(三)“六大系统”安装情况 1.瓦斯监控系统
我矿从2007年底开始安装瓦斯监控系统,2008年2月投入运行。2009年3月联网,实施远距离监控。矿井现有监控主机为KJ90NA两台,其中一台备用;监控分站10台。监控主线2000m,支线6200m。拥有各类传感器76台,投入资金79万元。
2.通信联络系统
矿井于2007年2月起启用程控交换机,通信网络覆盖井下。矿井现有和控主机SW2000H一台;MKT6防爆电话18门;通讯线路6800m均能相互连通,投入资金38万元。
3.人员定位系统
2010年7月底开始安装,9月底完成,11月初开始投入正常使用。地面监控主机KG251A一台,KJ90-F16人员定位分站4台,定位读卡器ML-M5000型13台,通讯线路5200m,投入资金49 万元。
4.压风自救系统
2010年10月开始施工,2011年1月底已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地面空压机房配备有BS-110型空压机一台,配备有MLGF-10/8型压风机2台(备用机串联),主管道铺设为¢=159mm风管及配套设备。共计1800m。分管道¢=108mm至各大巷、斜坡入口处1450m;支管道¢=50mm到各采掘作业点计4000m。井下共设压风自救站16组,每组自救袋数量为5个,投入资金108.8万元。
5.供水施救系统
富家洞煤矿井下供水系统于10年9月起开始安装,2010年12月安装完毕。供水采用富家洞水库抽水入地面新建供水池,水质通过处理达到直接饮用水标准。供水池蓄水容积450m。矿
3井井下主管道安装1000m(D=108mm),分管道2250m(75mm),支管路4000m(50mm)。井下供设饮水点11处,投入资金 96 万元。
6.紧急避险系统
我矿于2011年5月18日在+80 水平东翼底板岩石巷道内已建成固定式避难硐室,避难硐室主体工程全长25米,净断面:4.45×2.6m。九月底完成设备安装, 并按规定配备了饮水、食品,配备充足的自救器、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仪、急救药品及照明设备,电话、安装供风、供水管路等设施设备,投入资金166万元。
(四)采煤方法和支护改革
富家洞煤矿因煤层极薄,煤层最厚的也只有0.6m,原部分采煤工作面采煤方法为“多硐儿”开采,采煤工作面支柱为木支柱,部分巷道支护为花碹和木支架支护,按照文件要求,我矿各级领导转变观念、统一思想,经多方论证,对采煤方法和支护方式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采煤方法由原来的“多硐儿”改为了走向长壁式,工作面内的运输方式由原来的人力运输改为刮板机运输,改原单班作业方式为三班正规循环作业方式。支护方式由原来的木支柱改为单体液压支柱,在工作面前方20m架设了超前支护。共投入资金230余万元。巷道支护由原来的木支架和花碹支护改成了锚喷支护和工字钢架料支护。
(五)五长六科五队
为了进一步夯实我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工作,根据《重庆市永川区煤炭工业管理局关于开展创建10个煤矿五长六科五队及班组建设示范矿井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我矿设有“一正四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安全副矿长、机电副矿长、技术副矿长)、“七科一室”(生产技术科、安全管理科、通风瓦斯科、机电科、职业卫生科、教育培训科、地测科、调度室)、“五个基层连队”(采煤队、掘进队、机电队、通维队、运输队)。
(六)地面设施建设
经过近年努力,富家洞煤矿已投入1800万元修建了现代化的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现在,每个基层连队有独立的会议室和办公室,每位矿、科、队级管理人员有单间住宿,所有职工有了公寓式住房。地面工业广场硬化及绿化等配套附属设施已全部实施完毕。今年又投入550万元修建职工大礼堂,将于年底竣工。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部分工程(如地面设施)尚在建设中,尚未竣工。虽然在示范矿井建设中我们作了一些工作,但距上级的要求还很远,请各位领导多多指导,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改进。谢谢大家!
2.煤矿系统升级汇报 篇二
辛置煤矿位于山西省临汾盆地北沿、霍州南端, 矿井始建于1952年。矿井通风方式为混合式, 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矿井在2008年8月安装了KJ340型矿用安全监控系统。辛置煤矿在用的安全信息以太网综合接入系统为北京金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型号KJJ50 (B) 。辛置煤矿现有MCTP综合自动化网络传输平台, 各个监控系统以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为传输平台, 通过使用发现瓦斯监控系统数据传输时常不能正常传输。为了保证矿井安全生产, 辛置矿拟重新整改现有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系统, 从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系统中分离出4芯光缆组成瓦斯光环网用于传输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数据。
1 辛置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现状
辛置煤矿现用环网系统为北京金力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系统, 型号KJJ50 (B) , 2008年8月由山西阳光三极科技有限公司安装完成, 安装后系统持续稳定运行。KJJ50 (B) 为本质安全型设备, 能满足井下恶劣、危险环境对设备的要求, 在井下出现异常情况对非本质安全型设备进行断电时, 仍然能保证信息连续可靠传输, 且系统维护操作方便、快捷。目前在KJJ50 (B) 以太网系统下运行的安全信息监控系统有:a) 瓦斯监测监控系统;b) 矿井生产监测系统;c) 瓦斯抽采系统;d) 矿井水文监测系统;e) 矿压监测系统;f) 单轨吊监控系统;g) 视频监控系统;h) 矿井通讯联络系统;i) 人员定位系统。
2 辛置煤矿瓦斯监控系统环网运行存在的问题
随着安全信息设备增多, 信息量大, 现有的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系统布局已不能满足安全信息监测监控的需要, 在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日常运行过程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a) 现有以太网上安全信息监控系统设备多, 还将增加扩音广播系统、调度系统在线监测监控系统, 在同一环网设备下运行多种监控系统设备后, 管理难度加大;b) 多种系统共用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的同一主板, 由于多种监测监控系统信息量大, 兼容性差, 造成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系统死机率高, 当其中1个系统出现故障时造成整个系统堵塞, 判断、恢复故障困难, 多系统相互影响, 使故障时间延长, 不利于矿井安全生产;c) 带宽不够, 视频信号占用带宽大, 使安全监控系统速度减慢, 终端实时数据显示延时, 超过国家规定的最大巡检时间30 s;d) 辛置煤矿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的光缆从2008年8月安装之后,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 辛置煤矿540水平系统巷道中使用的光缆出现过多次损伤, 经熔接后光损耗大, 致使光通量损耗大, 也无法达到光缆使用芯数;e) 辛置煤矿井下环网机柜每台已接入15路信号, 随着安全信息监控设备增加, 井下环网设备已不能满足需求。
3 辛置煤矿瓦斯监控系统改造内容
3.1 线路改造
此次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涉及到光缆线路部分的改造, 主要由三部分组成:a) 更换4 400 m32芯光缆, 用来更换辛置煤矿540水平系统巷道中出现过损伤的光缆;b) 新增2 200 m 32芯光缆。由于二采区为新开拓的采区, 之前二采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传输都是通过电缆经分站传输至跑蹄中央变电所机柜, 电缆传输速度慢, 此次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增加跑蹄中央变电所至二采区2#变电所段2 200m 32芯光缆, 使二采区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数据通过光环网传输, 提高数据传输速度;c) 利用原有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线路, 从重新整合的工业以太环网中分离出4芯光缆。通过KJJ12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 组成独立的瓦斯监测监控光环网, 从而实现安全监控系统数据正常传输。
3.2 设备选型
井下交换机所选产品应能适应井下恶劣工作环境和防爆要求。并且设备必须取得MA标志证书。根据辛置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运行现状及系统设备兼容性的要求, 选配阳光三极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KJJ12型矿用本安型网络交换机, 由于辛置煤矿矿井服务年限长, 巷道布局分散, 此次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共需安装15台网络交换机。主要安装位置分别为:辛置井上机房4台, 矿井东、南两区各安装2台网络交换机, 一用一备, 实现自动切换;五三口变电所、东四左翼变电所、东四1#变电所、东四2#变电所、450水平变电所、跑蹄中央变电所、一采区1#变电所、一采区2#变电所、跑蹄井上机房、二采区2#变电所、310水平变电所各安装1台网络交换机。另外在地面中心站部分增加1台网管服务器, 完善网络管理。
4 改造实践效果
对于煤矿工业以太网, 井下安装的交换机管理不方便, 在选择冗余网络方案的同时, 采用网络管理软件对整个自动化网络的通讯和设备进行监控和管理非常必要。网络管理软件可以对各种故障报警、历史故障查询, 查看每个交换机的端口状态、通讯流量、交换机设置、系统安全维护等, 具有良好易操作性。
辛置煤矿在现有MCTP矿用高端本质安全型多通道工业以太网系统光缆中分离出4芯组成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光环网, 用于传输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数据, 减少了光缆的投用, 大大减少了辛置煤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费用。
辛置煤矿从2014年2月完成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后, 瓦斯监测监控系统能满足《煤矿安全规程》及AQ1029-2007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中规定的各项要求, 解决了辛置煤矿多系统共同在MCTP矿用本质安全型工业环网系统的同一主板下运行过程中, 当其中的1个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出现故障时造成整个系统堵塞, 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数据不能正常传输的问题。通过此次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升级改造, 瓦斯监测监控系统与其它安全信息监控系统分开, 单独运行, 提高了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数据的传输速度, 使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巡检周期满足了国家规定时间, 瓦斯监测监控系统故障率降低, 减少人员对瓦斯监测监控系统的维护力度, 减小了职工劳动强度, 更好地发挥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更好地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5 结语
3.煤矿系统升级汇报 篇三
汇 报 材 料
超 化 煤 矿 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九日
超化煤矿“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情况
汇 报 材 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保证能力建设,根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和河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全省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工作的意见》(豫政办[2011]141号)和郑煤集团办„2010‟129号文件要求,结合超化矿目前实际情况,现将“六大系统”建设完善情况汇报如下:
一、紧急避险系统
根据集团公司文件要求,结合我矿目前采掘部署情况,为满足灾变时期人员的快速撤离和紧急避险,为救援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持和技术保障,我矿按照要求对井下紧急避险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并按照要求完善了井下的避难硐室,保证避难硐室内饮水、压风、通讯系统的正常可靠。并按照要求于2012年6月底前完善三级紧急避险系统,保证采掘工作面现场作业人员能够快速进入安全环境紧急避险,具体项目设计情况如下:
结合采区生产布局和人员分布情况,确定在31采区上、中、下部共设置3个采区避难所,在21采区中部设置1个采区避难所,在23采区中部设置1个采区避难所。所有采区避难所均设置在采区车场两条进风巷之间的联巷内,两侧出口和行走路线畅通。31采区上部避难所设置在-300大巷西部,该段巷道为近煤层施工,改造后避难所断面16 m(净宽5.3m,净高3.5m),避难所(生存室)长度20m。中部避难所设置在-370车场31皮带下山联巷内,该段巷道位于煤层底板灰岩及泥岩中,改造后避难所断面16.8m(净
22宽5.6m,净高3.6m),避难所(生存室)长度18m。下部避难所按照50人进行设计,人均使用面积1.0 m(不低于0.75m),主要服务于31采区下部工作面人员及31泵房人员,下部避难所设置在31041下付巷车场与31中部变电所联行内,改造后避难所断面23m(净宽6.0m,净高4.5m),避难所(生存室)长度10m。21采区避难所设置在21采区中部,21采区上部人员可就近躲入井底车场避难所内,改造后避难所断面16.8m(净宽5.6m,净高3.6m),中部避难所(生存室)长度18m;在23采区中部避难所设置在原23111上付巷车场内,改造后避难所断面16.8m(净宽5.6m,净高3.6m),中部避难所(生存室)长度18m。23采区中部避难所按照100人进行设计,人均使用面积1.0 m22222222(不低于0.75m),23采区中部避难所设置在原23111上付巷车场内,改造后避难所断面16.8m(净宽5.6m,净高3.6m),支护方法为锚网喷+锚索+壁后注浆,中部避难所(生存室)长度18m。2011年底前继续完善现有避灾设施,根据集团公司安排试验移动救生舱,实现我矿井下完善第二级区域避险。具体项目完善情况如下: 1、2011年11月底前,完成我矿现有的22、21、23、31采区避难硐室维护工作,保证避难硐室内饮水、压风、通讯系统的正常可靠; 2、2011年底前,实现在矿井突出危险区域掘进长度超过200米的煤巷掘进工作面,每200米必须设置一个避难硐室,避难硐室设置满足《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规定要求; 3、2011年底前实现在矿井突出危险区域掘进距煤层岩柱小于5m的岩巷掘进工作面或揭煤工作面掘进期间设置一个避难硐室,避难硐室设置满足《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规定要求。
二、监测监控系统
(一)监测监控基本情况
超化矿安全监测系统是由煤炭科学院重庆分院研制开发的KJ90NA监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已严格按照 AQ 1029-2007《煤矿安全监测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标准要求进行安装,超化矿安全监控系统已按照《煤矿安全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6201—2006)的规定,并取得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地面中心站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值班人员在矿井调度室或地面中心站。
安全监控系统配备监测主机、备机、数据上传机、通风调度机4台,UPS电源3KVA、2KVA各1台,井下安装监测分站36台,甲烷传感器91台,一氧化碳传感器10台,风速传感器6台,温度传感器12台,设备局扇开停传感器22台,主扇传感器6台,瓦斯泵开停15台,馈电断电器(同时具备馈电传感功能)45台,烟雾传感器13台,风筒开关传感器8个,风门开关传感器16个,瓦斯抽放监测仪5套,风量、负压监测仪3套(31、23、东风井主扇用)。并全部与监控系统连接实时监测、监控,每7天对瓦斯传感器调校、瓦斯电闭锁试验1次,保证监测数据准确,断电的可靠,采、掘工作面瓦斯电闭锁全部实现采区变电所集中控制,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稳定。安全监控系统利用瓦斯导航与集团公司生产调度、通风调度联网,上传实时数据。
(二)监测系统完善情况
1、我矿检测监控系统严格按照集团公司检测监控系统验收 标准整改实施,经自查井下存在烟雾传感器安装数量不足,其中31041下付巷、31041顶抽巷、31001下付巷、21111下付巷、23皮带集运巷烟雾传感器没有安装,11月份已造计划设备到货后一周内安装完毕。
2、后附安全检测系统预验收标准自查表。
三、矿井供水施救系统
(一)供水施系统救基本情况
我矿建立有完善可靠的供水施救系统,由井上、下两部分并联组成,井下共铺设供水管路约23460米,其中主管路主要采用管径100mm的水管,支管主要采用管径50mm的水管。并按规定在井下各地点供水管路上每隔50米及避难硐室处设置有一个三通供水阀门。目前,矿井正常用水量均由东二泵房水泵供水,泵房安装有两台D85-45*7离心水泵,一用一备,正常供水量为60m/h以上。地面供水施救水源由地面720m静压水池供给,备用水源为平地水处理车间和两个清水井,供水能力为160m/h。矿井供水水质基本符合饮用水要求,并具有市级以上卫生部门水质化验证明,且水量、水压能够满足矿井生产和供水施救要求。
(二)供水施救系统完善情况
1、按照集团公司下发的《供水施救系统验收标准》及“供水施救系统”建设要求进行了自查,其余地点供水管路只作为洒水、降尘使用,并能够满足供水施救用水需要。
3、后附供水施救系统验收标准自查表。
四、压风自救系统
33(一)压风系统基本情况
超化矿平地压风机房安装4台型号为0GD-42.8/8的空压机和2台OGD355S型空压机,排气压力0.8mpa,总排气量291.2m3/min。空压机房至副井底采用8寸压风管路,东轨道巷、东皮带巷各采用一趟4寸压风管路。21皮带巷采用3寸压风管路,2寸压风管路进入各个采掘工作面施工地点;22皮带巷采用4寸压风管路,4寸压风管路进入各个采掘工作面;23采区轨道巷、皮带巷均采用3寸压风管路,2寸或3寸压风管路进入各个采掘施工地点;31采区采用2趟4寸压风管路,4寸管路分别进入各采掘工作面。各采区总供风量及压风管路均已布置到井下各采掘作业地点,并能满足井下各作业地点压风自救的需要。
(二)系统完善情况
1、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六大系统”创建的要求及规定,在我矿在井下各采掘工作面、进回风巷道、避难硐室等各地点按照规定要求安装袋式压风自救装置,各地点压风自救装置及风量、风压能够满足压风自救的要求。
2、由于2011年平地又增加了2台60 m3/min,经核算需要在2012年在井筒内再敷设一趟8寸压风管路,以增加各采掘头面的供风需求。
3、后附压风自救系统验收自查表。
五、人员定位系统
(一)定位系统基本情况
我矿自2006年5月,开始安装使用郑州海纳电子设备有限公 司生产的人员定位、考勤系统,型号为KJ211A,分站采用KJ211A-F位置监测分站、KDW0.2/127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电源箱、KJ211A-K型识别卡。电源采用“一拖一”供电方式,一台电源箱供一台分站,共安装了17台分站,27台电源箱,并完成了中心站建设。基站分别安装在井下21采区、22采区、23采区、31采区、东大巷、西大巷、-300大巷、副井底区域、井口等主要巷道及采面上下付巷,信号均覆盖井下各个地点,该系统能有效的计算各采区人员出勤情况。
2011年4月,我矿对人员定位系统进行了第二次扩容改建,增加位置监测分站56台,系统采用RS485通信,并在每个采区的分站搭载了到各自采区变电所的环网交换机通信,减少了线缆敷设长度及线缆种类,利于检修;电源采用“一拖二”供电方式,一台电源箱供两台分站,大大节约了系统建设成本。
(二)定位系统完善情况
1、目前,超化煤矿定位系统安装准入资格已按照《河南省煤炭工业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对煤矿井下人员位置监测与管理系统施工企业准入资格审核结果的通知》(豫煤安【2007】85号文要求并完善完成。KJ211A-F型位置监测分站符合《AQ1048-2007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规范》,识别距离远、识别率高、稳定可靠,经严格自查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2、后附人员定位系统验收标准自查表。
六、矿井通信联络系统
(一)通信系统基本情况
根据井下通信联络系统建设要求,我矿的有线调度直通电话系统已形成,我矿在2008年7月安装了江西联创公司生产的调度程控交换机,型号:DDK-6M总装机门数为360门。现使用:150门。其中井下102门,电话机采用的是江苏启动生产的KTH-3型,井下电缆铺设30多公里,分布在各工作面,掘进头,机电硐室等重要岗位。平地48门,分布在矿领导办公室、生产区队值班室等重要岗位。
(二)通信系统完善情况
1、调度机房的供电:调度台和程控交换机房采用了双回路供电和大功率UPS还有交换机自带的直流48V专用电源,从而保证了对交换机的不间断供电。
2、调度机的避雷:我矿调度程控交换机设有独立接地线。并加装了交流防雷保护器。地线采用了较粗的铜导线,并且我们把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依次分开埋设。同时在机架上加装了保安器。从而有效的保证了在雷雨天交换机的正常运转。
3、调度台的重要功能:调度台键盘总共有180个用户键,我们井下的工作面、掘进头等重要岗位都是用键盘以内的号码,以便调度员调度时可以一键到达制。调度台具有会议(群呼)功能、强拆、强插功能、录音功能、会议(群呼)功能,我矿调度台的会议(群呼)号码是以采区划分,每个采区是一组,每一组都有采区代码,只要调度员摘机按键盘上的会议键然后在小键盘输入 采区代码即可呼叫整个采区。强拆功能:调度员先按强拆,再按用户号,则强行释放此用户的通话链路,用户听忙音。强插:调度员先按号码键,再按强插键,则强行插入正在通话的两个用户的通话中,调度台有24小时不间断录音系统,所有从调度台打出打入的电话都会时时通话录音,可更好的回顾工作和取证。现有功能均可使用,矿井上下通讯一切正常。
4.农业转型升级汇报 篇四
云南省农业厅(2010年9月20日)
尊敬的调研组各位领导:
云南耕地、草原(地)和渔业水面资源丰富,2010年有耕地总资源9117万亩(2008年数据),常用耕地6345万亩,其中水田1993万亩;有草原(地)2.29亿亩;有水面418万亩。同时全省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十分突出,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之一,动物、植物种类皆占中国的一半左右,发展山地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条件较为优越。作为资源性产业,云南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粮食、生猪和部分特色农产品在全国也占有重要地位。根据省政府办公厅通知要求,现将云南农业发展现状及云南农业在转型升级中涉及的有关问题汇报如下:
一、“十一五”以来云南农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省依托得天独厚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致力发展优势经济作物,— 1 — 建成了烟、糖、茶、胶等规模化轻工原料生产基地,形成了“发展农业促轻工”的发展格局。进入新世纪特别是 “十五”以来,我省烟、糖、茶、胶四大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提升,畜牧业、蔬菜、马铃薯、鲜切花、食用菌、中药材、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一是农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1806亿元和1106亿元,均为2005年的1.7倍,年均增速分别为8.2%和6%,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
二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952元、比2005年增长94%。其中家庭经营纯收入近70%,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第一产业发展依然是我省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三是粮食生产实现连年增产。201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6648万亩、粮食总产1650万吨,实现了自2003年以来的连续8年增产,5年累计增加粮食135万吨,年均增长1.7%。粮食总产量居西部第三位、全国第十四位。
四是特色优势作物生产规模扩大。2010年,茶叶种植面积552万亩,比居全国第一位;产量20.7万吨,居全国第二位。咖啡种植面积50万亩,产量4.94万吨,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7%、98%。鲜切花产量65亿枝,居全国第一位。天然橡胶种植面积737万亩,居全国第一;干胶产量33.06万吨,仅次于海南的33.2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甘蔗种植面积442万亩、产量1750
— 2 — 万吨,仅次于广西,居全国第二位。蚕桑种植面积140万亩,仅次于广西和四川,居全国第三位;鲜茧产量4万吨,居全国第五位。马铃薯种植面积988.3万亩,居全国第四位;马铃薯鲜薯产量1060万吨,居全国第五位。蔬菜种植面积1110万亩,产量1490万吨,是全国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
五是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省肉类总产量488万吨,居全国第九位。其中猪肉395万吨、牛肉35万吨、羊肉13万吨、禽肉41万吨。水产品产量48万吨,增长101%;罗非鱼产量居全国第五,鲟鱼籽酱储量全国第一。
六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75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7280个。除烟草外的农产品加工产值农产品加工总值和增加值分别达到875亿元和235亿元,同比增长1倍以上。除烟草外的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9%。
七是农产品出口创汇快速增长。2010年我省全年实现农产品出口68万吨,创汇1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145%。其中蔬菜、烟草、咖啡、食用菌(松茸除外)、松茸、植物精油、茶叶等传统大类出口农产品完成10.9亿美元,约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总额的83.5%。云南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多年位居西部省份第一位。
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670万亩。全省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871个、绿色食品654个、有机食品175个。农产品中农
— 3 — 药残留检出率由2005年的41.4%下降到2010年的13.5%,产品抽检合格率由2005年的70%左右,上升到2010年的95%以上。全省多年未发生重特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九是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建设明显加强。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重点,累计建成高稳产农田达到3587万亩,比“十五”末增长32%;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11万千瓦、同比增长45%;温室大棚22万亩、增长414%;农村户用沼气池达到273万户、增加122万口;改造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近3000个;完成草原保护建设任务200万亩、人式种草600万亩。
十是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由2005年的44%提高到49%;优良品种综合覆盖率从2005年的82%提高到90%以上;农作物新品种每年推广面积达到550万亩以上。
二、云南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云南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于一体的欠发达省份,农业发展基础十分薄弱,发展水平与全国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云南农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38.6%左右,比全国低11个百分点,高稳产农田占耕地总资源的比重不到40%,比全国少了近10个百分点;中低产茶园、蔗园、果园、桑园等园地比例高达70%;草原退化面积达83%,— 4 — 其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明显下降;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比例不到20%,比全国低40个百分点;万人拥有农机动力仅0.55万千瓦,低于全国30%。
二是先进农业科技应用能力较弱。农业良种自主选育、鉴定、繁育、推广及农产品生产经营良法研发滞后,杂交水稻、玉米和脱毒马铃薯种薯等良种供应不足;多数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无固定办公场所及必要的设施设备;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仅为70%左右,粮食亩产253公斤,低于全国72公斤,生猪良种覆盖率仅85%,低于全国10个百分点。
三是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云南各类农业龙头企业2296户,仅占全国总数的2.4%;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不到600亿元,仅占全国的1.4%;年销售收入上亿的农业龙头企业130家,仅占全国的1%左右。农业产业化水平仅为38%,低于全国18个百分点。
四是动植物疫病防控形势严峻。云南与周边东南亚国家有4060多公里山水相连,没有天然阻隔屏障,动植物自然交融,疫情防控没有联动机制,边境一线基层动植物防疫体系基础薄弱,动物疫情防堵任务十分艰巨;2006年前稻飞虱在我省年发生不到400万亩,2010年增加到了1000万亩。
五是保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云南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压力加大。据测算,2015年全省粮食需求量将达到2100万吨,但产量
— 5 — 预计只能达到1900万吨。同时,由于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和执法监管体系还不健全,以一家一户小规模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依然较大,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外向型农业发展形成挑战。
六是农业自然灾害频发。云南旱、涝、低温冷冻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频发,加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薄弱,全省平均每年农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近100亿元,2010年仅旱灾一项就造成农业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受便于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发生的不确定性增加,给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
七是农业投入仍然不足。2010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仅占7.4%;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对农林牧渔业及其服务业投资仅为6.4%。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不足,利用农村宅基地、林权抵押贷款等多元化的投融资尚未形成。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25个边境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全国农一半,农民投入农业的能力较低。
三、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和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政策着力点
(一)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在“桥头堡”建设中的地位、作用 当前,国家决定把云南加快建成我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给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维护边疆和民族地区稳定、维护我国良好国际形象的大局看,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在“桥头堡”建设中将处于
— 6 — 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实施“桥头堡”战略具有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作用,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粮食自给平衡,是实施桥头堡战略的核心基础。云南地处西南边陲,山区和半山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4%,从省外调运粮食成本高、难度大等客观因素决定了云南粮食应以自给为主。云南目前粮食自给率仅为88%,自给平衡水平不高,而且未来实现区域粮食自给平衡将面临更多困难。加快转变粮食发展方式,大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生产力,积极发展高产、高效粮食产业,努力实现区域粮食自给平衡,是实施“桥头堡”战略最基础的物质支撑。
2.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是充分利用生物资源优势加快把云南建成全国重要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根本途径。云南丰富的物种资源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云南的烟、糖、茶、橡胶、蔬菜、马铃薯、花卉、咖啡、畜牧等优势特色生物农业都已经具有相当规模。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将有利于加快把云南打造成面向全国、辐射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工中心、流通中心。有望在转型升级中做大做强并在全国有影响的优势特色农产品主要包括:6 大养殖类产品即生猪、肉牛、肉羊、家禽、奶类、水产品;9 大特色经济作物产品即蔬菜、马铃薯、蔗糖、茶叶、蚕桑、水果、橡胶、咖啡、油菜。
3.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是在桥头堡建设中实施“引进
— 7 — 来,走出去”战略,充分挖掘云南农业开放开发巨大潜力的必然选择。云南农业在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中,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一是,云南省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农产品互补性很强,双方农产品贸易额已占云南农产品对外贸易总额的50%以上。二是,云南农业对外投资活跃,近年来云南省新批农业投资项目约占全省新批投资项目总数的四分之一。三是,云南在境外发展替代种植进展明显,目前全省已有100多家企业在缅甸、老挝北部开展禁毒替代种植,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种植替代作物30多种。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将有利于云南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创汇农业和利用境外资源发展国内紧缺的农产品。
(二)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和政策着力点 1.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也就是云南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为、科技为支撑,以“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做大规模,提高效益”为总体要求,以实施“3699”工程(即3大粮食基地、6大养殖基地、9大种植基地和9大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和创建“十优十强”(即确定十大优势产业,每个产业重点扶持10个强县)、“百县百园”(即在100个县建设100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两高一优”、示范区”、— 8 — “生猪养殖百万工程”(即建设100个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为抓手,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和设施农业,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体制和机制,着力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业从自给型向外向型转变。
2.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路和政策着力点
加快云南农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思路是: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战略目标,按照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提高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不断强化财政、金融、价格、能源、税收、土地等各项惠农强农政策措施,加快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结合云南实际,建议国家和省在促进云南农业转型升级中重点强化以下八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围绕生产条件建设强化政策措施。云南已决定增加投入和整合相关资金从2009年起到2020年改造中低产田地2000万亩,但由于投资标准低,绝大部分不可能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议增加投入加大对云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同时,要结合云南
— 9 — 实际进一步加大对农机购置、设施农业发展、草原建设与保护以及茶园、果园、胶园、桑园、咖园等园地生产条件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
——围绕产业化经营强化政策措施。2011年云南省委1号文件《关于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制定和完善了财政、土地、税收、能源、金融等十项政策措施。例如:“十二五”期间省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每年新增2亿元;每年设立200亿元以上规模的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对当年企业新增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2000万元的,按3—5%给予一次性奖励;对龙头企业堪培拉出口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给予出口额1%的奖励;对种植养殖龙头企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对省级以上龙头企业执行大工业用电优惠政策。就省的扶持政策,下一步重点是在抓好落实的基础上再予以完善。同时,鉴于中央财政对龙头企业的投入扶持力度不大,建议大幅度增加扶持资金。
——围绕科技进步强化扶持政策。一是要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条件建设和队伍建设;二是加大对农业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支持;三是加大对农业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保护和奖励力度;四是要继续完善农业良种补贴政策,包括扩大补贴范围(当前应尽快扩大马铃薯良种补贴范围)、适当提高补贴标准、完善实施方式(要确保良种得到应用);五是要对重大增产、增效、节本、减灾技术(如无公害生产技术、生态农业技术、循环农业
— 10 — 技术、节水灌溉技术、覆膜种植技术等)的推广应用给予专项补贴补助。
——围绕规模化生产强化政策措施。一是加大对种粮大户的补助和奖励力度;二是对流转土地发展间作套种和进行冬农产品开发的,对生产者给予流转专项补贴;三是建议在继续加大对生猪规模养殖扶持力度的基础上,加大对牛、羊、家禽和水产品规模养殖的扶持力度。
——围绕标准化生产强化政策措施。一是按照对国际接轨的要求加大对标准制修订的支持;二是加快建立健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执法体系;三是加大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实施规模;四是加大对发展品牌农业的奖励支持。
——围绕发展减灾农业强化政策措施。一是对商品猪生产实施低水平的死亡保险和生产成本保险;二是对蔬菜生产实施生产成本保险;三是对甘蔗、天然橡胶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实施保险补贴;四是加大对重大农业自然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的支持。
——围绕发展外向型农业强化扶持政策。一是加大对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的支持,其中对经过出口基地备案的给予奖励;二是对国内企业到境外建立粮食、天然橡胶、甘蔗等国内紧缺产品生产基地的,给予良种、保险、农机购置等补贴。
——提高中央对特殊地区的有关补贴补助标准。在农机购置补贴、农村沼气建设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补助等方面,中央应
5.升级晋档工作汇报 篇五
工 作 汇 报
***村位于印台区**镇北部5公里的塬区,省道305线、阿峪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3个自然村,213户村民,852人,耕地面积3700亩。现有党员31名(其中:女党员9名)。近年来,在市、区有关部门和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扶持下,我村大力开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重点,抓项目、强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着力抓好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大发展,经区、镇考核验收,达到了一类村标准。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方面
(一)以果业工作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我们紧紧围绕镇党委、镇政府“创建全国果业强镇”的工作思路,不断扩大苹果栽植面积,积极推广现代果园管理新技术,加强果农技术培训工作,提升果园管理水平,加强苹果营销工作,稳步提高果业产业效益。2011年,全村苹果面积已达3860亩(其中挂果面积2400亩),苹果总产量2400吨,总产值达420万元,农民人均效益5637元。稳定粮食生产,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政策,2011年全村共发放粮食综合直补等各项惠农资金8万元,小麦、玉米等粮食总产达到240吨,总产值220万元。2008年1月,我村注册成立了精果农民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成员已发展到130户,农户参加比重达到61%。
度,充分发挥治安中心户长的作用,积极排查调解群众矛盾纠纷,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上交”。2010年10月,我村被市、区综治委授予“平安村”称号。2011年,我村未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无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三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工作,规范评选程序,严格评选标准,全村213户村民全部申报参加了“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群众参与率达100%。截至2011年底,全村共评出“十星级”文明家庭90户,“九星级”文明家庭10户,“八星级”文明家庭20户,“七星级”文明家庭10户,“六星级”文明家庭10户。同时,积极开展争当“好媳妇、好公婆”活动,共选出好公婆2个,好媳妇3个。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邻里和睦相处、婆媳和气持家的氛围,在全村营造了一个尊老爱幼、互帮互助的良好环境,使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管理民主方面
(一)狠抓班子建设,努力争创“先锋支部”。我村党支部现有书记1人,支部委员2人;村委会现有村主任1人,村委会委员2人,村两委会交叉任职2人。村上还设有村民监督委员会、妇联、民兵、共青团等组织。为了抓好班子建设,我们一是加强村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集合、与外出培训相结合,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理论水平。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村领导班子的每个成员都能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群众和实际工作中,开展调查研究,把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及时总结出来,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形成积极向上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加强团结协作。坚持把民主集中制作为班子团结
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阵地作用。
继续推行党务、村务公开。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各个环节,促进党务、村务工作更加阳光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和财务管理公开制度,严格执行村财镇监管制度。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深化和规范农村党员议事会制度,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强化村级民主监督,加强对项目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宅基审批以及危房改造、农村低保、退耕还林、农业综合补贴、扶贫、救灾救济等支农惠农政策兑现落实情况的督查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按时、规范对村民关注的党务、村务问题予以公示,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保证村级事务公开透明,践行村民自治。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群众的愿望还有不小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一致,扎实工作,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6.小学升级考试成绩分析汇报 篇六
2014.9.6 在学区统一安排下,我于2013年6月28-29日组织了一至六年级升级考试。这次考试的意义重大:它是本学期一次常规考试,考试的结果能让我们更充分的检验一学期以来教学的效果、发现问题、找出不足,为下一段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依据。下面我校就本次考试结果及教学工作进行分析: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强调了考试的严肃性、重要性,考场布置的好,监考工作做的严格有序,基本上杜绝了迟到作弊早退等不良现象,从而保证了考试的顺利进行。可以说本次考试从组织上是最好的一次。我校共有6个教学班,共有17名教师,共有238名学生。本次考试我校获得学区第一名的共有5个学科,分别是一年级数学齐省芬,二年级数学王淑珍,四年级数学、品德王金霞,四年级科学李月娥,共获得一个第二名是五年级数学范金红老师,获得4个第四名,总体成绩较上学期有了明显进步。
师们对大部分试卷的评价较好,试题做到了紧扣教材,注重基础,难易适中,比较适宜我们学生完成,总的来说能够起到阶段检测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及采取措施
考试暴露出的个别学生的偏科问题,各班的个别中等以上的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这样的问题。,此前学校正在研究策略,有针对性的、采取各种形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同时也在确定各班的尖子生,以便做好工作,争取在
下一次考试中能够消除或消减这一问题。本次考试通过对各年级各个学科的成绩分析看部分年级的英语成绩最差,其次我校的语文成绩虽有点上升趋势,但距离其他学校还是很远的。新学期第一周我校领导班子就对有关两个学科的教师进行了思想上的沟通,帮着他们一起分析原因,查找差距,并对英语教师的任课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减轻了他们的负担。对语文教研组提出了本学期的奋斗目标,加大语文教研组的管理力度,培树典型教师以点带面,加强语文的听课和教研活动。
四、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和要求
1、做好常规教学工作
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抓各年级学生作业管理,抓教师对学生学过知识的检查情况,真正使各学科教师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连环跟进,不留死角,真正做到重过程管理。
2、开展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减轻因期中考试带来的压力
高但进步很大的;围绕学习和理想等组织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说出心里话,减轻压力和厌学情绪;开展一些文体活动、班级竞赛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找到一些健康有益的快乐,从而为控制流失或偏科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3、加强培优补差工作
弱科目,给任课老师详细名单,制订计划和预期目标,找学生谈话,鼓劲加油,采取各种形式,力求提高和突破。做好记录,以备随时检查。
4、加强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有保证,上课也能专心听讲。但是,在每一考试中都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积极性倍受打击。对这一部分学生,除了给以信心上的鼓励外,还应该帮助他们分析学习上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各自学习的方法。
5、做好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道理,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提高修养。教会学生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教会学生正确面对现在失败以赢得将来的成功;
7.阜南经济开发区工业转型升级汇报 篇七
为深入实施“双轮驱动”战略,积极营造“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氛围,以创业创新为动力、科技进步为支撑、结构调整为主线、集约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创新型经济快速发展,进而推动开发区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现将采取的措施与取得的成效汇报如下:
一、以结构调整促进转型升级
1.构建现代企业体系。通过科技创新、互联网+、新产品开发等手段,对园区产业尤其是柳木文化、纺织服装、机械电子三大支柱型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以上市为契机,重塑流程、规范制度,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华宇工艺、美琳电子已成功登陆新三版,大可新材料计划年内可在主板上市,大可的上市将成为阜南第一家主板上市企业,阜阳第二家主板上市企业,打破阜阳市近20年无主板上市企业的尴尬之境。
2.壮大培育新兴产业。一是循环经济产业,科技的进步使林木的树枝、农作物的秸秆得到充分的利用:大可新材料、大亚集团利用林木的树枝加工纤维板,齐耀新能源利用农作的秸秆进行发电。开发区计划引进格义公司,进一步壮大循环经济产业。二是智能家居产业,依托大德中电、泰力电器、爱姆恩培育发展智能家居产业。通过2—3年的努力,力使循环经济产业、智能家居产业初具雏形,逐步发展成为支撑开发区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3.打造现在产业集群。把集群提升作为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着力打造柳木文化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机械电子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建材新材料产业,晶宫置业、博远新材料、斯威腾建材等建材企业的入驻,建材新材料产业初现雏形。
二、以项目建设带动转型升级
1.重抓项目引进。坚持区外招商引资和区内扩大投资的双轮驱动,加大产业招商、定向招商,重点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重点项目,同时鼓励支持区内优质企业扩大投资规模,壮大产业集群。晶宫置业的落地、高雅家居的投资体现了区外引资与区内投资的双轮驱动。
2.重抓项目推进。项目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实现经济增长、产业转型、都必须突出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今年正月十六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除了个别项目因土地指标问题,其他项目进展顺利,尤其柳木文化园、纺织服装园进展迅速,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明年投入使用。
3.重抓项目服务。牢固树立“服务即招商、留商即招商”的理念。健全项目推进机制,落实责任、定期调度、督查考核,合力营造项目推进良好氛围;完善企业解困机制,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强化要素保障机制,与相关部门沟通,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保障企业在立项、土地指标、融资等各项流程快速办理。
三、以平台建设承载转型升级
1.加强项目承载平台建设。开发区围绕三大支柱产业投资兴建了三个产业园,机械电子产业已经投入使用,成功孵化了特立电子、泰力电器、华祺汽车用品等企业。柳木文化园,纺织服务园正在兴建,两个园建成后可为入驻企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将能有效的整合资源,对于提高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推动阜南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经开区未来经济发展、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推动器。
2.加强配套基础平台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366.56亩的阜南华誉现代物流产业园建成后,将大力推动开发区内各企业的货物中转、运输及仓储,将更有利于各企业对外的经济贸易,有利于各企业更好的发展。白领公寓、蓝领公寓的投入使用,极大的改善企业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一线员工的住宿环境。
3.加强企业服务平台建设。阜南E立方众创空间孵化器是安徽大学与阜南县政府共同打造的省级科技创新基地,按照市场化的思路,增强适合互联网+、契合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素,植入系统的硬件配套、服务咨询、政策优惠等新措施,积极吸引民间资本与创投机构的融合介入,充分发挥安徽大学的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和阜南创业青年的内在活力,集全县之力共同打造具有综合创业生态体系的阜南E立方众创空间。
四、以自主创新引领转型升级
1.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目前,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省级工程研发中心2家,依托现有企业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的研发、设计、试验、检测等方面的作用发挥,使其成为突破和解决关键技术的主平台。
2.鼓励企业进行产学研相结合。柳编龙头企业华宇集团与清华大学开展纤维研究合作,拟建立博士后工作站;雪雨洁具、华宇工艺企业组织“江淮杯”省级工业设计大赛;通过E立方平台,企业以及创业青年更好的享受安徽大学带来的教育、科研等资源。
3.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推动各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的建设。尤其对能代表阜南特色文化的名片产业,依托产业集群,扩大“中国柳编之都”的影响力。鼓励产业龙头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行业标准,着力推动行业技术的标准化,提升“柳编之都”的影响力。
五、以强化服务助推转型升级
1.强化人才建设。县职教中心落地开发区,已经动土开工。职教中心为三本职业学院,学院开设课程均以企业需求工种为导向。建成后,一是可以不断的为企业输送管理型、技能型等人才,二是可以给企业提供工人培训,将很大程度上解决企业技术型、管理型、操作型工人短缺的问题。
2.全心全意保护企业利益不受侵害。严厉打击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的行为,严厉打击干扰企业正常生产活动的行为,严厉打击破坏企业外部发展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吃拿卡要的行为。通过多年来的努力,尊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已经形成。
3.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县委、县政府成立财政担保中心,为企业发展提供无质押财政担保贷款,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设立助保贷、转贷通等融资产品,解决企业融资难、还款难为题;成立县企业用工服务中心,为企业免费招工、送工,解决企业用工难题;设立5000万的柳木文化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研发创新,设立1000万的电子商务发展专项基金扶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等。
六、以体制机制保障转型升级
1.建立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成立开发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开发区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拟定产业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协调产业布局及产业发展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开发区经贸发展局,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工作,及时了解产业的发展状况,实现跟踪监测、分析和管理。
2.落实目标任务机制。根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制订各自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并组织实施。同时根据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加强对工作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不断完善工作举措,确保各项计划任务有效落实。
3.优化招商选资机制。围绕开发区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实行精准化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强化招商选资工作,从单纯项目招商向产业链、产业基地招商转变,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重点培育一批领军企业,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
8.服务业转型升级工作情况汇报 篇八
发改委、服务业办
(2011年5月26日)
今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两个加快”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服务业转型发展“三个提升”,不断创新工作举措,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服务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加快,现将全市服务业转型升级所抓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新兴产业提速发展,推动服务业产业质态转型。围绕近两年来我市迅速崛起的现代物流和服务外包两大新兴产业,推动全市服务业质态大提升。提速发展现代物流。一大批物流项目相继竣工投入运营,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及总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今年一季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如皋港物流园区新招引物流、贸易和配套企业19家落户注册。800万吨煤炭选配加工物流、120万吨废钢资源再生利用物流、120万吨矿石选配物流等12个基地型项目即将落户。提速发展服务外包。软件园科技研发用房按序时进度稳步推进。全市服务外包产业体系日趋成熟。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呈现集群发展的态势。1~4月份新增服务外包企业35家,累计达到97家。新增服务外包执行额1.06亿元。科技城(软件园)累计引进106家企业成功注册落户,其中50家为软
件企业,14家为电子商务企业,22家为文化创意企业,20家为总部经济。新兴产业的崛起,极大地优化了我市服务业产业结构。在全市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张的同时,现代服务业在服务业总量中的占比不断上升,服务业质态得到明显的转型升级。
二、突出招大引强,推动项目投入质量转型。今年以来,服务业投入最大的亮点是在招大引强上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共有在手在谈项目65个,已有39个项目已完成注册。软件园(桃园镇)已有瑞声科技、东远信息等26家服务软件外包和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其中由台湾上市公司瑞声集团投资的瑞生科技(如皋)有限公司,首期注册资本280万美元,预计年产值达5亿元。同时,与世界五百强企业百胜集团,国内知名企业东软集团、浙大网新、神州数码、亨通光电集团、大华软件、威德电子等60家以上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如皋港复星钢材加工物流、航空园、中波物流等23个重要项目正在进一步洽谈中。如城镇家乐福大卖场、香港宝龙集团投资的城市商业综合体、美国东亚银行眼糖集团投资的软件研发生产等20多个在手在谈项目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全市共有规模以上服务业项目152个(包括23个基础设施项目和39个房地产项目),其中经营性项目90个(亿元以上项目37个),今年计划总投资68.04亿元,到目前已投入32.23亿元,是历年来同比在建规模项目最多、亿元以上项目最多的一年。
三、坚持集聚发展,推动服务业发展模式转型。我市现有的四个南通市级服务业集聚区获得长足发展,一季度四个集聚区新增入园企业133个,营业收入15.83亿元,完成税收3461万元。花木交易集聚区今年发展的势头非常好,一季度营业收入达到20亿元,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科技城(软件园)以创建国家级软件园和科技孵化园为目标,加快园区工程建设进度。一季度新引进软件服务外包企业32家,已与复旦、东南等知名高校建立了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引进创业创新人才15名,园内外优秀信息技术人才18名。同时积极培育新的服务业集聚区。一是打造中央商务集聚区。推动建设主城区4.8平方公里中央商务区建设,目前已达成开发意向。二是沿江人才和人力资源市场集聚区。总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的人力资源市场正在进行内部装修,15万平方米的标平厂房和10万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园正在抓紧设计;三是汽车贸易集聚区。积极打造集汽车销售、售后服务、二手车交易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汽车贸易集聚区。目前已有6家4S车店投入运营,在建的4家部分正在洽谈。
四、提升运行质量,推动服务业增长方式转型。今年年初,我们制订和完善全市服务业考核方法,对镇区服务业运行质量和经营效益加大了考核力度,推动全市服务业运营效益在去年较高增幅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性提升,把转型升级贯彻到整个工作之中。服务业税收是直观反映服务业运营情况的标尺。由于强化了对各镇区服务业运行质量的考核,全市服务业运行质态明显提升,服务业税收在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又有新的突破。全市1~4月份服务业税收7.15亿元,同比增长28.74%。16个镇中,有8个镇增幅达到100%以上。吴窑镇今年1~4月份服务业税收达到3243万元,是去年同期10倍。九华镇、白蒲镇、高明镇分别增长214.72%、149.62%、139.98%。如城镇一季度服务业税收达到1.47亿元。
五、启动“主辅分离”,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今年以来,我们以延伸产业链为突破口,在推动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融合发展新格局上下功夫,组织部分人员到海安学习“主辅分离”工作,正式启动我市“主辅分离”试点工作,先后选择双钱集团、熔盛重工、双马化工等六家企业进行“主辅分离”试点工作,重点发展科技研发、贸易营销、物流配送、人力资源培训、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外包,到目前为止已注册成立3家研发设计、物流企业。
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激发全社会参与服务业转型的热情。一是将省政府服务业提速计划和扶持发展的若干政策,以及我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汇编成册,便于各镇区园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二是今年初服务业办和新闻传媒集团联合开设《聚集服务业》专栏,在电视台、广播电台、如皋动态大容量、高频率地宣传服务业发展政策,介绍服务业成功创业典型,在全社会形成“提速发展”现代服务
9.煤矿系统升级汇报 篇九
永平村有3个村民小组,448户1754人,党员61名。耕地面积2380亩,其中苹果2300亩,占耕地面积的96.6%,人均1.4亩,是省市县确立的“一村一品”示范村。2008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584元,我村先后被省爱卫会授予“省级卫生村”;被市政府授予“果业领先园区”,村党支部被市委授予“五个好”村党组织;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平安村”、“新农村建设‘五星级’示范村”、“全市农民增收工作先进村”、“宝鸡市充分就业示范村”。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965元,进入全市百强村。2010年被省委组织部授予“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一类示范村党组织。
一年来,村党支部按照县委和镇党委的统一部署,按照“升级晋档、科学发展”五大类15项指标体系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分别制定了“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实施方案及产业规划,并认真摸底填写《举措到户明细卡》,同时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全村苹果产业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全面提高,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民主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围绕生产发展,以壮大苹果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促进农民增收。(1)依托永盛苹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产业党组织,下设种植党小组和贮销党小组,大力践行产业党组织“三带双争一设定”活动主题,做到产业发展到那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那里。(2)积极探索“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均净增1381元。
三、围绕村容整洁,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优化村庄环境。村党支部以创建市级生态示范村为目标,深入开展以“三清”(清粪堆、清垃圾堆、清柴草堆)、“四改”(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和“五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为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投资1万元修建垃圾台3座,公厕2处,聘用保洁人员4名,制定《村规民约》、《村卫生管理制度》等规范,进一步完善了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投30多万元,水泥硬化东苏组1.2公里街道,全村村组道路实现百分之百水泥硬化,投资8万元建设了1000亩标准化示范园围墙2公里,70%的农户通上了有线电视,改厕项目132户已全面完成,栽植树木2000余棵,绿化街道、道路5公里,使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一个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我村初步形成。
10.煤矿系统升级汇报 篇十
一、抓走访调研明思路。明确存在问题,结合领导干部“创先争优示范行动”,组织乡干部、村级离退休干部对被评定为“较好”的云雾和左里支部进行重点调研,发放《分类定级结果反馈意见表》,同时采取座谈讨论、发放征求意见表、走访调查等形式,广泛征求党员群众意见,帮助剖析原因,明晰该两个党支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召开分析研讨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针对存在问题,找准先进标杆,找到问题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工作方案,并通过党务公开栏公示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具体时限、整改进度及工作责任,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目前,共召开座谈会6次,发放征求意见表36份,走访党员群众26户,2个党支部已制定出整改工作方案。
二、抓结对帮扶聚合力。一是市级领导和乡领导结对联系,将云雾、左里两个党支部纳入乡领导结对联系点,采取思路上领、政策上扶、信息上引、物质上帮、技术上带等方式,帮助出谋划策,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二是相关部门结对帮扶,市基层办、市扶贫办等单位分别对左里、云雾两个党支部,选派2名清远市一级的挂点干部驻村帮扶,在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助推党支部晋位升级。三是先进典型结对帮带,还组织新
八、左里两个先进党组织与后进党组织结对帮带,通过先进党组织书记现身说法、传授经验、具体指导等方式,发挥先进党组织在村务管理、经济发展、制度建设、维护和谐方面的传、帮、带作用,帮助后进党组织认准目标、找准方向。
三、是抓因地制宜强晋位。根据存在主要问题,乡党委将云雾、左里相应划分为“组织相对较软弱涣散”、“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两个种类,因地制宜,分类施治。针对团队意识不足、号召力较弱的云雾党支部,抓住村级组织“回头看”活动以及开展创先争优、领导带学、党性标准讨论等活动为契机,积极做好党组织书记培训及任职承诺兑现工作,同时采取选派乡干部和驻村干部3名为云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党建工作意识,形成工作合力。今年以来,乡党委共派3名年轻干部到该党支部担任第一书记或指导员一职。针对对集体经济薄弱的左里村党支部,组织驻村干部和清远挂扶干部到实地进行一周以上的调研活动,帮助左里村结合自身的实际,充分发掘优势、明确劣势、改进后势,同时指导左里村采取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物业经济、引进项目开发等途径壮大集体经济。比如利用左里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源充足,适合种植高山绿稻,就通过多方联系,引进连州市明丰公司到左里村发动当地农民种植绿稻400多亩,增加农民收入;又如针对左里村陈家小组群众多年来行路难、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驻村工作组通过多方的沟通和协调,联系到清远市监狱和连州市老促会筹集了50多万元准备对陈家公路进行改造升级,将打通这条改变陈家56户农户生计的民生路。
【煤矿系统升级汇报】推荐阅读:
煤矿调度指挥系统整改结果08-17
煤矿监测监控系统数据09-04
煤矿井口安检系统(采煤班长)10-06
煤矿自动化系统说明10-25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系统技术方案10-21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09-06
煤矿系统公司生产副经理竞聘演讲稿10-31
煤矿掘进系统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doc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