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共12篇)
1.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 篇一
一、人才培养
(一) 人才需求分析。新疆智能建筑起步较晚, 专门从事智能建筑工程设计、安装、调试与维护管理人员匮乏。从业人员中相当一部分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没有接受过楼宇智能化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 造成施工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系统一旦发生技术故障也难以排除, 从而使设施长期处于闲置状态。目前, 新疆智能建筑人才稀缺现象相当突出。
(二)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通过与行业企业一线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共同分析, 在确立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基础上明确岗位工作任务、核心能力, 提炼工作所需的职业能力。
该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如下:一是具有正确识读和应用专业CAD软件绘制工程施工图的能力;二是具有初步设计中小型建筑工程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系统、电气消防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的能力;三是能够编制智能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工程资料的能力;四是具有设计、安装、调试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能力;五是具有编制智能建筑工程预算、管理的能力;六是具备对各子系统组态、编程、系统集成的能力;七是具有对智能建筑设备运行管理及维护。
(三) 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 (群) 的特点和能力要求, 构建了“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见图1) 。该模式以职业基础为平台, 以建筑供配电及照明、安防与消防、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四大核心系统为载体, 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重心, 突出实践教学和岗位技能训练, 形成工程管理及设备运行管理综合知识, 达到知识、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不断递进, 通过顶岗实习, 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 从而以企业准员工的身份实现零距离上岗。
二、基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一)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针对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 进一步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将其转化为行动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见图2) 和基于施工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 使人才培养规格与企业需求相吻合。该课程体系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 突出职业岗位 (群) 的综合能力, 围绕培养目标, 以工作任务驱动、理论和实践对应, 结合职业成长规律, 根据各阶段的能力和要求不同, 获取相应的职业岗位资格。该体系由3大教学平台组成。一是职业基础平台:对学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 完成基本技能训练、形成职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职业技能平台:通过做、学、教、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将消防与安防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四大核心系统安装操作技能, 以及岗位技能训练项目融入课程, 实现对学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训练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智能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验收、安装调试等知识和技能, 形成职业基本素质。三是岗位管理平台:通过对学生进行施工组织管理、设备运行管理知识和综合能力训练的培养, 使学生具备施工组织管理、工程成本控制、建筑设备运行管理等知识和能力, 形成职业综合素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准员工身份参与实际工程实习, 从事各项生产活动, 获取职业岗位初步的工作经验, 达到职业岗位工作要求的能力和素质目标, 实现与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二) “校企合作、双边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采取校企合作模式, 通过与多家知名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共同探索了基于施工过程为导向的“校企合作、双边管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岗位 (群) 的特点和技能要求设置实践教学课程和项目, 构建了“三平台、三阶段, 技能递进”实践性教学课程体系, 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以基本技能实训为职业基础平台, 以建筑设备监控、综合布线、安防、电气消防四大系统为核心进行职业专项技能实训和课程设计, 以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预算编制、毕业设计等培养职业综合实践技能, 通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三个阶段, 获取职业岗位初步工作经验, 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三、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保障
(一) 师资团队。通过引进、培养、聘请等多种途径, 建立了数量合理、结构优化、教学质量一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目前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现有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专兼职教师12人, 其中专职教师8人, 兼职教师4人, 高级职称7人, 中级职称5人, “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 多名教师具有机电建造师执业资格证、技师职业资格证等, 已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 充分保障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得以顺利实施。
(二) 校内实训基地。近年来, 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不断更新实训、实验设备, 加大设备投入力度, 逐步建成了为本专业教学服务的实训中心, 专业实验、实训室, 专业软件实训室等实训场所, 改善了教学条件, 使学生生产性实训比例达到校内实训的70%以上。2013年9月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被批准建立了全疆第一家且目前唯一一家智能楼宇管理师考试鉴定站, 鉴定站的建立不仅能满足本专业的实习、实训考核要求, 而且还能够满足疆内智能楼宇职业资格考试等教学要求。
(三)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疆内多家行业内知名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 充分利用企业资源, 聘请企业专家指导专业实训、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不断完善校企共建共管机制和组织机构, 注重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立满足了智能工程设计、施工管理、设备安装与调试, 教学参观, 认识实习, 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与职业岗位相对应的实践性课程教学要求, 逐步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距离”过渡。
(四) 专业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实施体系。为了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 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企业专家的共同论证下, 建立了结构合理、运转有效的教学管理体系、专业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体系, 并对教学各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监控。建立了校企共建监控机制, 对专业建设过程、课程建设过程、教学质量运行实施监控, 制定了《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管理制度》、《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等管理文件, 有效地保证了教学效果。
四、结语
通过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建设, 构建了“工学结合、技能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了“三平台、三阶段, 技能递进”教学课程体系, 突出职业岗位 (群) 的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实施, 全面提升了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实力和水平, 辐射和带动了新疆地区高职楼宇专业人才培养的水平。
摘要:本文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锲入点, 通过深入分析, 构建了“工学结合、技能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就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 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基于施工过程为导向的实践课程体系。通过不断的实践与完善, 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职业岗位能力,人才培养,工学结合,技能递进
参考文献
[1]王法洁, 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价值工程, 2012
[2]姜大源, 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7
[3]周龙军, 陆琪.构建高职课程体系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职教论坛, 2010
2.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 篇二
【关键词】双高技能 EGP ESP 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
一、引言
高职EGP与ESP课程作为高职英语教育的两个主要的课程结构,共同承担着高职高级嫩人才对职业英语语言技能的责任。然而,众多的高职院校在EGP与ESP课程结构安排上以管理者角度划分课程教学的时段及学生授课时间的长短。同时,在课程设置上,将EGP归属于院校的英语学院(系),而将ESP课程归属于某专业课程院系。分裂的课程设置导致高职英语教学缺乏共同的高职英语教育目标。由于EGP课程多有英语院系承担教学任务,ESP课程多由专业院系指定专业课程教师完成ESP课程教学任务,来自不同院系教师无法达成高职英语教育课程衔接的更好沟通,造成教师授课缺乏衔接性和学科专业性,授课教师教学也因教师自身后续发展定位不清造成的授课情绪不佳,教学效果欠缺。高职EGP课程大多采用通识版本教材,即高职所有专业学生EGP课程皆使用统一教材,这样做的不良后果是,授课教师主观上对教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了解造成的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存在学科专业的特征,学生英语学习懈怠,并影响与后续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
二、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要求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所对应的旅游岗位主要包含旅行社中高级管理者、中英文导游、导服公司中高级管理者、星级酒店各主要部分中高级管理者、各部门主要岗位员工。根据笔者分别与2007年10月和2011年10月开始了两次对旅游行业(各大旅行社、导服公司、星级酒店)中高级管理人员、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及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发现: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日益加深,旅游行业对各主要岗位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在逐年提高。旅游行业对一线工作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从原先的只要能简单的问候到能做到简单的英文行业话题对话。同时,从两次的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对比反映出旅游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英语语言技能是全行业覆盖,即所有招聘者必须会说英文。数据还反映出一个现象,应聘旅游行业窗口岗位,例如:酒店前厅、各大旅行社导游等都要求应聘者有较流利的行业英语语言交际能力。这样的变化说明,即使拿到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级证书,缺乏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交际技能将被行业淘汰。通过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普遍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学校期间浪费了很多时间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上,而对旅游行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关注度不够。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反映出,导致这样的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引导失误。普遍的高职EGP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迫于基于通过英语三级(A/B)等级、大学英语四六级为考核标准的压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暗示学生关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重要性”,导致大量的学生将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首要和最终目标。其次,学生缺乏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清晰定位知识。大多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缺乏通过各种途径获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对应的行业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而是一味地跟着课程表的安排完成大学阶段的课程学习,对学科专业的课程结构、课程设置等缺乏了解。其三,高校EGP课程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普遍高职院校对EGP授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评价主要基于课堂教学形式、基于课本讲授流程、词句分析是否详细等传统的英语课程评价参数进行。导致,EGP教师迫于应付检查而忽视学科专业相关语篇、听说训练的渗透。笔者在近5年来,每年进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正好和对毕业生调查问卷中反映的情况基本一致。一、学生重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二、EGP教师强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三、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学生对旅游行业主要岗位的英语语言技能要求不清楚。
三、高职EGP与ESP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高职人才英语能力培养目标不明确。a.为不同层次高职生源(主要以优秀的中职生及中等成绩的普高生为主)提供相同英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造成优秀生“吃不饱”,差等生“消化不良”的现状。b.以大学英语四六级过级为主导的考核方式阻碍了EGP授课教师专业化教学内容的引入。c.ESP授课教师单纯依据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削弱了学生参与行业英语实践的积极性。
2.高职ESP教学模式EGP化。很多高职ESP授课教师,在进行ESP教学时,沿用传统的EGP教学模式,采用词汇讲解+词汇练习+句子翻译的方式完成ESP教学。课堂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曾经有过学习的词汇及语法上,这既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影响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又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及教学资源的浪费。
3.高职EGP与ESP教材分裂。学科各有侧重的ESP教材因为考虑知识体系的紧凑性、教师授课时间有限等各种因素往往不会将大量与行业或专业相关的语篇囊入其中。而目前高职院校的EGP课程普遍使用统一教材,教材多以故事性语篇构建,几乎不涉及特定专业相关的词汇及篇章。教材的不衔接造成EGP与ESP教师对教学情况的互不关心,教学效果不显著。
4.教师知识结构缺失。目前高职院校的ESP课程的教学主要由各系(学院)中英语基础较好专业教师或者院校专业英语教师来承担。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础较好,但毕竟未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教育学习,在语音语调、语法、英语教法等方面存在不足,承担ESP课程很难将知识系统地且正确地呈现出来。另一方面,也有部分高职院校让专业英语教师承担各系(学院)的ESP教学。这部分教师尽管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强,但由于对行业及专业的不了解,缺乏行业实践经验,至多以照本宣科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无法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职业教育的初衷。两类教师在知识结构上都相应地存在缺失。
5.高职EGP与ESP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缺乏。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EGP和ESP课程评价方式传统、单一,且相互割离。单科课程结业的评价模式,教师缺乏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测试的引导,造成学生突击性应付考试的普遍现状,不利于EGP和ESP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高职EGP与ESP课程体系衔接体系研究
1.课程结构。1+5或者2+4模式。考虑到高职生源的特殊性,以及多年来从事EGP与ESP课程教学的经验,笔者认为:高职EGP与ESP课程结构可分为1+5或者2+4的模式。即,一学期EGP+5学期ESP,或者2学期EGP+4学期ESP模式。高职新生可根据入学英语语言水平考试自主选择其一,并按照完全不同的职业英语教育体系完成大学阶段职业英语教育课程。这样的模式有两个优势。其一,让学生清楚自我英语语言所处的阶段,帮助学生树立合理合适的英语学习计划和目标。其二,面对英语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提高语言技能水平。
2.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平台+ 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来自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基础类课程(体育、基础英语、大学语文等)。学科专业院系的课程包含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EGP课程被大多高职院校归属于英语院系,而ESP课程被纳入到学科专业院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或者专业拓展课程中。由于传统观念中对EGP的重视,大多高职院校在EGP课时分配上往往持续2-3学期,而所有的学科专业的ESP被安排在后续的4-5学期(大多在第六学期,学生以出校实习实训)。这样的安排易造成一种误解,即上EGP课程比上ESP课程得到的重视程度高,继而造成ESP课程教师对其授课的轻视。同时,由于后续两个学期要完成类似《旅游英语》、《导游英语》、《饭店英语》等ESP课程的学习,学生深感压力。课堂教学平台+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相结合的课程设置模式,改变了固化的EGP课程先行授课的模式,让不同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步和愿望拓展旅游行业相关知识和技能。课堂教学平台主要是指以课堂基础的教师面授阶段;基于网络的课外教学平台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多门类旅游相关课程的网络化课程学习模式。学生在EGP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与本专业相关的网络课程提供的延伸知识调整EGP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明确EGP学习的意图。同时,ESP学习阶段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课程提供的实训计划和自测程序完成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测试。这种多平台互交的课程设置模式,既提高了学生自主英语语言学习的能力,更重要地是让学生清楚旅游行业主要岗位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及如何实现这些要求。
3.教材建设。以CBI理论为指导的EGP与ESP课程衔接的教材建设。即以学科内容渗透的教材建设。该理论指导下的EGP与ESP教材建设,将旅游管理专业对应的主要旅游岗位英语语言技能融入到EGP及ESP教材中。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内容不再是简单而通识的故事性内容,而是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科知识为主线的英文语篇、词汇的构架。同时,其ESP教材内容也将避免旅游管理专业EGP教材已经使用的教学内容,而选择更专业化的旅游行业知识作为教材建设的重点。这样的课程建设,体现了高职英语教育的整体性理念,同时节约了教学资源,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4.师资培养。EGP教师深入旅游行业+ESP教师参加各类英语语言考试。高职EGP教师普遍拥有着本硕均为英语语言学、文学或者翻译学等纯语言方向的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功底良好。但以CBI指导下的高职EGP教材构架要求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EGP授课教师深入旅游行业,了解其行业的主要岗位及其对英语语言技能的要求。从而为EGP教学过程中涉及到旅游岗位工作程序、工作禁忌等拓展知识讲解准备行业知识积累。担任旅游管理专业ESP授课教师应加大参加英专八级、雅思、托福等纯语言水平的考试。
5.课程评价。EGP与ESP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由于高职职业英语教育的整体性,对高职EGP与ESP课程评价应采用衔接式课程评价体系。即将学生EGP课程与ESP课程作一整体性过程评价。相应的授课教师评价是在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完成后给与评价。这个过程中,EGP授课教师的评价可以依据授课学生参与职业大赛中英语语言技能表现情况、实习实践过程中行业管理人员对其英语语言技能水平鉴定来确认该EGP课程教师的中期考核成绩。相应地,EGP课程教师将参与旅游职业大赛过程中英语语言水平、实习实训过程中旅游岗位英语语言使用水平来作为评定该学生高职英语教育中EGP课程成绩,但这部分成绩仅是该学生过程性考核的一小部分。该学生最后的英语教育成绩个动态可变的结果。即EGP阶段成绩+ESP阶段成绩。但其个部分成绩均取决于旅游行业岗位英语语言技能水平的高低。
总之,笔者从课程结构、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课程评价体系方面探索高职英语一体化教育目标实现的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该课程体系的建设不仅为旅游管理专业双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旅游行业英语语言技能提供了保障,更为高职应用型学科专业EGP与ESP课程衔接下的双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施提供可循的实践思路。高职EGP与ESP课程衔接体系研究是高职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衔接性和前瞻性[J].外语界.2004(05).
[2]朱晓华.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研究[J].考试周刊.2011(02).
3.工程监理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 篇三
2、定期对在建工地进行巡检和工地事物的协调沟通;
3、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款项回收和增减项目的跟踪回款;
4、配合工程总监做好工地的规范、文明、安全施工管理,并协助工程总监制定并完善工程部各项规章制度;
5、协助分公司经理/总监对接好甲方的一切工程事宜;
6、整理好客户信息并建档,及时与公司财务做好工地各款项的追踪;
4.造价工程师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 篇四
1、从成本角度参与项目规划/方案设计,并参与评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根据目标成本体系,编制项目目标成本;
3、收集整理项目成本信息,调整动态成本,及时提出成本预警和建议。
(二)招标采购
配合完成招采工作中的清单编制、经济指标分析、商务谈判等工作。
(三)预结算
1、按照公司计划完成施工图预算;
2、办理总分包工程结算;
3、建设和维护公司成本信息数据库;
4、跟踪鉴证现场签证变更及审核相应费用,整理相应台账;
5.供电安装工程质量检查程序与要求 篇五
关键词:供电,安装,工程,质量,监测,运行,要求
安装用电规定, 所有用户电气工程的施工安装, 都应按供电局审核同意后的设计图纸和有关施工标准施工。为保证工程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同时为了减少与避免不必要的返工, 及时发现和纠正不符合设计和施工工艺要求的问题。用电检查人员应对工程质量进行中间检查和竣工检查。施工过程中, 不允许施工单位或施工单位和用户协议单方面修改设计;用电监察人员进行检查时, 也不得擅自同意修改设计和工艺要求。
1 中间检查
中间检查指对一些施工完毕后无法再直观检查的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检查。
主要检查的项目有:
1) 审核主要电气设备型号规格, 制造厂家是否与设计相符, 设备特性试验是否合格;
2) 断路器解体检查;3) 主变压器吊芯检查;
4) 电缆线路施工检查。包括电缆沟、隧道、电缆直埋敷设工程, 电缆头制作等;
5) 接地检查。包括接地体、接地线材质、截面、规格、间距埋深等, 检查接地体周围土壤无垃圾、石块和强烈的腐蚀性物质, 检查接地体和接地线焊接质量和工艺。施工完毕应测量装置接地电阻, 如达不到设计要求, 应采取补救措施, 如增加接地体根数等;
6) 变配电站土建工程检查。按图纸检查建筑面积和高度及施工工艺, 设备和母线架构等的预留, 预埋件是否与设计相符。
中间检查可按施工进度分若干次进行。
2 竣工检查
竣工检查是在用户电气装置安装、调试完毕后, 接电之前进行的一次全面工程的工程质量检查。检查重点是与系统电气连接的受电设备。
2.1 竣工报告
用户要求进行竣工检查时, 应向供电局提出竣工报告。竣工报告的内容包括:
1) 工程竣工说明;
2) 电气试验及保护整定校验记录;3) 安全用具试验报告;
4) 隐蔽工程的施工和实验记录;5) 运行管理的有关规定和制度;6) 值班人员名单及资格等。
2.2 竣工检查步骤和主要内容
供电局接到用户的电气工程竣工报告及检验申请后, 应及时组织检验, 根据竣工报告所列各项逐项进行, 竣工检查的内容有:
1) 用户一次受电设备:竣工检查应查阅用户主要设备技术资料、调试安装记录;根据设计文件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逐台检查设备状况和安装工艺, 查看电气设备试验报告, 检查试验项目有无遗漏, 试验方法, 测试数据和结论正确, 确认设备状态良好。
2) 继电保护装置:保护整定值与系统保护配合合理, 整定校验和联动试验合格。
3) 安全距离:室内外变配电装置各部分安全净距和操作通道, 维护通道符合规程标准。
4) 房屋建筑:变配电站房屋建筑满足:“四防”“一通”要求。
5) 运行前的准备工作:变配电所投入运行前, 应建立必要的现场规章制度, 配电合格的运行值班人员和完成其他各项运行准备工作。
a.现场规章制度应视设备复杂程度和实际需要, 全部或部分建立下列规程和制度, 安全工作规程, 电气运行操作规程, 电气设备运行维护规程, 电气安装监察规程, 电气设备检修规程, 电气事故处理规程及地区电力调度规程, 现场制度至少应包括“两票”“三制”工作票制度, 交接班制度。设备巡视检查制度, 设备定期试验与轮换制度, 还应制定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
b.值班室应备有下列图表资料:一次设备主接线图与现场设备一致的模拟图版, 二次回路原理图, 展开图安装图, 继电保护定值表, 设备档案资料, 值班室还应备有运行日志, 操作记录, 设备缺陷记录等各种记录簿。
c.值班人配备, 事变配电所容量。电压和重要性而定, 一般电压在35KV及以上或电压在35KV一下, 容量在500KVA及以上的变配电所, 又不具备远方监视和控制条件的应设专人值班, 两路及以上的电源供电的用户应设专人值班, 10KV及以下, 容量小于315KVA的用户可酌情指定维修电工兼任值班工作。
单人值班工作的电工, 应经过专业培训, 考核合格并持有“电工安全技术合格证”的人员担任, 值班人员必须熟悉电气设备性能和有关规程制度, 能熟练的进行操作和运行维护。
d.变配电所应有完整的内部通讯设施与系统调度的通讯设施。
此外, 变配电所应备有合格的电工安全用具及消防器材。
竣工检查检验不合格的, 供电局应书面一次性通知用户改正, 改正后方予以再次检验, 直至合格。检验合格后的十天内, 供电局应派员装表接电。
3 接电运行
完成电能计量装置的安装校验和接线工程验收后, 可确定接线日期, 用电监察人员应到现场参加送电试运行工作。
电源电压正常后, 主变压器应全压冲击合闸3~5次, 检查设备绝缘对操作过电压的承受能力, 检查变压器合闸激礠浪涌对设备和继电保护的影响, 检查开关操作机构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可靠性。
住进开关合闸和变压器冲击合闸过程中应严密监视配电装置各指示仪表, 观察运行参数正常, 变压器每次冲击合闸后应停留3~10min, 对配电装置, 开关设备和变压器本体巡视一次, 检查有无异常。
主试运行成功后, 设备原始资料退加用户保管, 其他资料整理成册, 有供电局用电监察部门建立该户用电档案。
总之, 对于电力用户的安装施工工作一定要按照电力主管部门的规定去严格按照图纸施工, 对于易发问题的环节要加大检查力度, 防止用电安全隐患的发生, 检查完毕后要进行设备的试运营, 在此过程中要认真监测, 对一些问题要提前排除, 为电力系统今后的高效平稳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梅山.电力安装工程质量控制技术分析[J].华电科技, 2011.
6.建设单位工程师的职责与作用 篇六
【摘要】目前,对施工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的,而对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关注较少;同时,建设单位对这方面的工作总结与方法创新也不甚重视,在具体的施工管理工作中,往往只是在工程项目上马时临时抽调管理人员,没有细化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这样就难以适应项目管理工作的综合性和专业性要求,难于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因此,建设单位工程师必须认真地从三个方面加强管理:即宏观控制、微观监督、方法改进与技术创新等。
【关键词】建设单位;施工;宏观管理;微观监督;技术创新
前言
建设单位工程师是建设单位委派到施工现场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行使建设单位的权利并履行相应义务。他们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的优劣,对实现工程施工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研究建设单位工程师在施工现场的职能和作用。通常情况下,建设单位工程师的职责和任务是: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图纸会审,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整体施工方案、监督施工单位严格按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质保量施工、控制工程进度和审定设计的变更、检测原材料半成品的规格质量数量,验收设备、审定工程预算和材料设备报价,认定工程质量数量,协调各方的工作和关系等。在这诸多任务中,进行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的“三大控制”是永恒的主题。
一、加强宏观控制
所谓宏观控制,就是一个工程建设项目要通过工程招标选好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等合作单位单位,尤其是优选设计与施工单位,这是保证工程施工高质量运行的关键。
1、选好设计单位保障设计质量
首先,要在充分考查设计队伍的基础上,优先选用资质与业绩较好、技术能力较高的设计单位。从使用功能、建筑造型、结构设计及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等多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设计是工程建设施工的依据,设计质量的高低是工程建设目标控制的基础。资料表明:尽管设计费用一般只相当于建设工程全部寿命费用的1%以下,但是这一阶段的工作质量对施工项目造价的影响度达到35%-75%以上。可见抓工程建设质量首先要把好设计质量,就要在方案设计、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监督设计单位依照批准的项目建议书或可研报告,严格按现行的规范标准,推行限额设计,保障施工蓝图的质量。
2、搞好招标工作优选施工单位
对项目施工而言,一个技术力量较强、素质较高、设备和设施装备优良的施工队伍不仅能较好地保证施工质量,而且还会弥補设计本身的不足。因此,建设单位必须避开干扰,按基本建设程序和建筑市场管理规定,优先选用那些在工程管理、施工组织、解决施工难点等多方面都具有较丰富的经验的单位。在施工招标时,无论是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工程师重点要做好三方面工作:
(1)严格做好资格预审。资格预审是在正式投标前,对投标人进行的资信调查,以确定投标人是否有能力承担并完成该工程项目。预审的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财务能力、技术资格、施工经验。要特别注意选择与招标项目专业、特点相对应的投标申请人。
(2)科学、合理、严谨地编写招标文件,制定与招标项目特点相适应的评标办法。招标文件编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招标的效果和进度。招标文件中,评标办法是其核心。评标办法应体现出招投标的宗旨,促进企业充分竞争,体现招标单位的合理意愿和体现不同项目的需求特点。
(3)重视评标委员会的组建,确保评标质量。评标委员会肩负着推荐中标候选人或受建设单位授权直接确定中标人的重任,掌握着投标人能否中标的“生杀大权”,评委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评标结果,在招标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3、做好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
开工前,建设单位工程师要根据施工合同内容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施工操作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等内容,审查设计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并提出参考意见。
(1)熟悉并掌握施工操作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这是每一位建设单位工程师必须熟悉和掌握的,只有这样,在施工管理中才能得心应手,才有发言权。
(2)熟悉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熟悉施工图纸是建设单位工程师进行施工现场管理的前提,图纸会审是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提出技术要求和施工时应注意的事项、修改错漏等的必要程序。会审图纸前,工程师要对图纸中的一些不清楚问题记下来,在会审图纸时提出来,请各专业设计人员讲解;也可以根据施工的具体情况,对图纸中一些难以实现或施工结果未必如设计所愿的地方提出来,征求设计人员的意见。
(3)加强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查。要从工程施工的全过程来通盘考虑,抓住主要矛盾,对其中的施工部署及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及需增加的施工措施费用等进行重点审查;同时对资源(劳动力、材料构件、机械设备与资金等)需用计划、施工机械的选择、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措施等内容与重点审查的内容相对应进行审查。尤其要审查重点部位的施工技术方案和承包单位拟采用的核心技术和新工艺,检查承包单位质保体系,督促施工进度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审批确认承包单位已进场的施工机具和设备的性能、规格、数量。更要在具体的施工中督促其落实的情况,使良好的施工方案和新技术、新工艺落实到具体的施工中,真正为施工服务。
(4)检查现场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设备等的质量情况和质量保证资料,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质量抽检和试验。工程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材料的质量,要从源头把关,严防“豆腐渣”工程。
二、细化微观监督
微观监督,就是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这就要求建设单位工程师必须深入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中进行监督检查。特别要控制好两方面:一是工作质量,二是工序质量,从每个工序每个施工细节上做好监督工作。
1、全过程抓好施工质量
建筑质量的好坏,起决定作用的是施工单位,但由于各施工单位的管理水平不一以及各工种技术操作工人的素质、质量意识也有差异,光靠施工单位内部质量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建设单位除了监督施工单位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外,还要监督其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技术交底以及自检、互检、专职检查等措施,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将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的检查监督,需贯穿到施工的全过程,主要工作有:
(1)复核施工单位施工放样和预埋件(孔)放样工作,做到在工序进行中检查和监督。在施工单位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复查验收并签署质量检验单,批准下道工序施工。提出质量事故整改通知单,处理承包单位施工中发生的一般质量事故,参与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调查。
(2)要保证整个工程高质量的完成,首先要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隐蔽工程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的结构性能和安全性能,也是工程竣工验收和年终结算的重要依据。
①基础隐蔽工作从严从细。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是建筑的根本,隐蔽工作更是来不得半点虚假。场地平整、挖(填)土、钎探等每一项都马虎不得。
②主体隐蔽工作从始至终。主体隐蔽验收以钢筋和混凝土为主,对混凝土和砂浆采样实行“旁站”监管,对钢筋隐蔽工程、混凝土浇筑是全程监控,避免钢筋移位或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
(3)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对照实际进度情况提出调整意见,确定支付资金的数额、时间等。
(4)组织协调施工、设计、监理、咨询等各方和土建、水暖、电气、工艺等各专业,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做好现场工作记录。
(5)注意搜集整理工程相关资料。如各种材料的使用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各种新型材料介绍,施工单位进度审批表等以备验收时使用。
2、加强工程变更与洽商管理
工程变更有的是在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时提出的,有的是在施工中提出。无论在什么时间还是什么方面的工程变更,都要汇总到建设单位来牵头处理。工程师要根据变更的要求,论证变更的依据、必要性、可行性、发生的工程费用、可行的方案以及对各方面造成的影响等,形成完整的意见,然后根据需要,严格办理变更申报程序。在变更方案获得批准后,要组织设计单位进行变更设计,出具工程变更手续后,组织施工单位据此施工。同时,要做好变更工程与已建工程的良好衔接。
施工过程中的现场洽商在所难免,必须认真审核。图纸以外增减的工程量,必须及时在现场进行核实、记录,原则上要做到随发生随签证,避免过后与施工单位的纠缠。同时,签证的办理必须依照相关定额、工程量清单、施工合同等,做到准确、合理。对于返工、误工、停工等施工索赔的办理,要先认定原因与责任,做到坚持原则、尊重事实、公平合理。
3、组织好工程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整个工程施工的最后一道工序,认真进行竣工验收是对工程建设的很好总结,不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会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1)工程完工后,要求施工单位对所建工程进行自检,重点排查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2)施工单位自检完成后,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对工程进行初验,按照施工图纸和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的要求,对整个工程进行认真仔细的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限期完成整改。
(3)协助领导组织工程正式验收。会同设计、施工、质监、档案等单位相关人员,对竣工工程及工程档案资料、竣工图纸等进行全面验收。
(4)参加工程移交,组织施工单位进行质量保修。
4、抓好工程结算管理
工程结算是基建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涉及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历来都是双方发生争执的焦点。工程竣工时,建设单位工程师在接到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通知后,要及时组织设计、监理、施工、质监等方面人员进行工程验收,认真審核施工单位送来的竣工资料及其工程结算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承包合同和相关的技术资料,进行工程结算审核工作。
在结算审核中,建设单位工程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地分析确认结算中各个分部、分项的工作量及各主要材料价格,对比工程量清单报价,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施工组织设计中不合理的部分,对施工中没达到设计、质量或规范要求的地方,责成施工单位限期整改处理。
5、有效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良好的外部关系,对建设单位做好工程项目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来说,建设单位要协调好与发改委、规划、环保、土地、财政、建设、消防、供排水、电力、热力、天然气、质量监督等众多管理部门,维持良好关系;从合作单位的层面,要加强与咨询、招标代理、设计、监理、施工、材料设备供应等参建单位的合作沟通,为工程项目建设构建良好的内外部支持环境。同时,更要协调好与施工单位的关系,双方要在遵照设计、遵守规程和规范的基础上达到共识,以此为准则共同努力搞好工程质量,形成监督、帮助、促进的协作关系。建设单位工程师在实施监督的同时,对于施工单位在施工中的实际困难应给予热情的帮助,不能袖手旁观,对施工技术的难点要当好参谋给予支持。在处理双方关系中,应特别要求建设单位工程师的出发点要端正,这样才能保证建设单位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
三、注重技术改进与管理创新
在工程施工中,要求建设单位工程师既要遵守规范要求,又要有改进与创新意识,并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始终。
1、因地制宜进行技术改进
加强技术改进工作,优化设计与施工工艺。例如:在青岛某物流基地项目施工中,由于工程地基系浅海滩涂经人工回填而成,原设计地基处理方案为水泥深层搅拌桩,该方案对填土要求高,施工周期长,投资需1300多万元。建设单位经广泛的对比分析与咨询论证,结合工程地质勘察的实际情况,果断采用了更为经济合理的强夯施工工艺。处理完成后经专业部门检测,各项技术参数全部达到设计要求,缩短工期30天,工程投资才172万元。
2、突破常规进行管理创新
突破常规观念,加强管理创新工作。如在上述物流基地项目中,为提高造价管理的科学性与透明度,推行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管理,委托具备资质要求的工程造价咨询单位对整个施工工程进行造价控制,从工程概预算的编制、合同经济条款的洽商、施工变更的造价调整、材料价格的认证、工程结算的审计、工程款支付等环节引入全过程管理机制,有效避免了过去造价控制中“管审分离”的缺陷。仅在审核的15项结算中,审减金额就达531万元。
3、运用激励机制树立样板工程
通过施工质量评比,对于一些有可比性的分项工程,树立样板,全场统一标准按此施工,同时,制定相关的奖罚措施,树立比、学、超的施工氛围,有效调动施工单位、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保障全场工程施工质量的较高水平。经多年的工程实践证明,这对推动整体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提高是有关十分有效的方法。
4、加强工程审计做到廉洁自律
要推广工程建设全过程动态审计管理制度,规范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行为,抓好廉政建设。俗话说得好:“打铁需要自身硬”,要想把工程管理好,就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提高法制意识,不向承包商提违法要求,杜绝“吃、拿、卡、要”。无论何时何地,工程师都要秉承基建好传统、弘扬社会正能量。只有这样才能敢抓敢管,才能将施工控制措施落到实处,才能保证并促进工程施工技术与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的审计工作,实事求是地反应施工及合同管理等情况,并通过审计及时反馈问题,总结经验、反思教训。
结语
对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有序实施,建设单位都负有首要责任。从准备工作开始,包括可行性研究、计划任务书编制、土地征用、勘察、图纸设计、办理开工手续基础施工、主体框架建造、装修装饰、设备安装调试、竣工验收等整个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系统性的動态过程。尤其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作为建设单位的工程师,要自始至终地与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一起共同参加建设产品的形成活动,是工程建设系统链中实现最终建筑产品最为重要的一环。建设单位工程师只有站在为国家负责、为项目负责的高度,忠实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专业作用,认认真真地加强宏观控制与微观监督,注重技术改进与管理创新,才能为基本建设项目的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技术与管理保障。
参考文献
[1]周晓东,倪训松,王存英主编.工程项目咨询管理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陈章洪主编.建设单位代表手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3]本书编委会.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2.
作者简介
7.土建工程师工作职责与任职要求 篇七
2、负责编制土建工程类工作的概念方案设计任务书,并对初步设计、施工图阶段任务书进行审核,对各阶段设计成果进行审核;
3、参与土建工程类工作的施工图设计交底,解决处理土建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设计、技术问题;
4、负责土建工程类工作的部品、部件和重大材料设备的调研、选型和设计;
5、负责对土建工程类工作的质量、进度、安全实行全面监督管理,控制建设成本,把控项目品质;
6、负责与土建工程类工作的设计、施工、监理及相关附属单位协调联系,解决有关问题;7、负责土建工程类工作的甲供材料的供货周期跟踪、进场验收、交接工作;
8、负责土建结构工程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参与竣工档案的整理和移交;
9、负责土建结构工程竣工至保修满时间段内的本专业的工程保修管理和协调工作;
8.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 篇八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课程标准;职业岗位技能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5)02-0051-04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黄承明(1968-),男,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湖南 衡阳/421002)
杨 杰(1965-),男,广东省紫光文祥智能化有限公司教育信息化资深顾问,系统工程EMBA工程硕士。(广东 东莞/523125)
蔻 茨(1978-),男,东莞市安天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任总经理。研究方向:智能楼宇产品研发。(广东 东莞/52301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2014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课题批准号XHB2013044)。
一、前言
智能建筑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起源于美国,在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中明确定义,是建筑业与ICT[1]产业的深度结合的产物。智能建筑是智能楼宇、智能社区等的统称。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则是与之对应的学科专业,主要为智能建筑行业培养专门的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数字化城市与智能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进而形成了社会对楼宇智能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庞大需求。而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是最近几年开办的一个专业,是一个涉及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应用、通讯、建筑、机电、电子等多学科领域的专业。由于绝大多数学校的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都是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在学校现有的相关专业基础上建设的,所以,该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侧重点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专业建设一直处在不断完善当中,无论在人才培养方案还是课程标准都需要同行业进行深度对接。
2006年,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颁布了智能楼宇管理师职业技术标准,正式纳入《国家职业技术标准》体系,为实现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学校课程标准的对接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参照。近几年来,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的职业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广大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师一直在不断地探讨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并进行着一系列课程改革,为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与学校课程标准的对接提供了必备的基础。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内涵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相比,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实施建议等几部分阐述更详细、明确,特别是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学习基本要求。而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要素: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它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需求[2]。
课程标准是为评估学生学习而设计的,它对课程具有规范、指导、评价和组织作用,是一种指导性文件,它适合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也适合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由于其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具有鲜明的特殊性,就是职业教育的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它是为学生在社会上获取更有价值的工作岗位创造资格和条件,是衔接人才培养规格与行业企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桥梁。所以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必须要体现行业企业、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的综合要求,只有获得对应行业企业的普遍认同,才能更好地让学生的职业生涯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其自身价值。因此,行业企业参与课程标准的制订是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的根本保证。
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指某个职业岗位针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要求[3]。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是行业企业中实际工作岗位技能要求的具体表述,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要达到某个具体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主要有两种途径:企业职业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考试,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因此,要使职业院校的学生一毕业就具备相关的工作岗位技能就必须要适当地引入职业岗位技能标准,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向导、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并制定与之相应的课程标准。
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来看,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需要从以下三个层面进行对接:①工作过程与课程内容的对接;②职业技能标准与课程标准的对接;③职业岗位能力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接[4]。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分析
1.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主要以工程实施类的企业为主,此外则是一些规划设计机构或部门以及技术类型的物业管理职位。
(1)建筑公司设计部门。主要岗位职责是对建筑的智能化系统进行整体规划和详细设计。
(2)智能化工程公司或相关工程公司。如从事消防工程、安防工程、网络工程、自动化工程、电梯运维服务、暖通空调(含地热)工程等类型的公司。主要岗位职责是负责智能化系统相应专业子系统的设计、报价、施工、调测、验收工作。
(3)物业管理公司。有两大类物业公司,一类是智能住宅小区、智能大厦(写字楼)的物业公司,一类是机场、港口、金融中心、体育中心、医疗中心、展览中心等大型公共服务建筑的物业公司。主要岗位职责是负责智能化系统运行和维护。
上述行业企业的岗位职责可以通过职责分类归纳为设计员、施工员、测试员、造价员、文控员、管理员等基础岗位角色。
2.基于岗位的职业技能标准分析
设计员、施工员、测试员、造价员、文控员、管理员等岗位是基础岗位,也是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其中的设计员、施工员、造价员、管理员是核心岗位,其岗位能力要求与专业课程对应关系见表1。
3.课程体系的建立
(1)专业基础课程。是指与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它包括专业理论基础课和专业技术基础课。具体包括有:建筑结构CAD制图、电气CAD工程设计、电工技术与电工考证、电子技术、通讯与网络技术、综合布线等。
(2)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一个专业中开设的富有该专业特色,以该专业中及相对应的岗位群中最核心的理论和技能为内容的课程。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按楼宇智能化的5A系统进行组织,同时,也体现了该专业就业的细分方向。
网络通讯自动化(CA,Communication Automation)课程:网络工程规划与设计、电信通讯工程技术、公共广播与音乐系统、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无线对讲系统等。
安全防范自动化(SA,Security Automation)课程:可视对讲与门禁技术、视频监控系统工程、安全防范与防盗巡更系统、避雷工程技术、安防工程技术等。
消防自动化(FA,Firefighting Automation)课程:火灾自动报譬技术、消防联动控制技术、消防工程等。
楼宇设备自动化(BA,Building Automation)课程: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应用技术、DDC照明控制技术、暖通空调工程技术、给排水与燃气工程技术、电梯维护与管理等。
办公自动化(OA,Office Automation)课程:办公自动化设备、组态软件应用、智能楼宇管理系统(IBMS)等。
(3)专业拓展课程:工程概预算、计价与控制(含造价软件系统应用)、招投标和合同管理、建设工程施工组织与项目管理、建筑法规及楼宇管理、物业管理、专业英语等。
4.课程标准的制订
通过对行业企业核心岗位进行分析,形成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标准化专业课程体系,学校可根据地方楼宇智能化产业特点、学生就业的细分市场,构建具有自己专业特色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在制订各门专业课程的标准中,课程内容的选取依赖于典型工作任务,来自于职业工作逻辑。因此,课程标准必须与职业技能要求相适应,课程标准的制订可以充分借鉴各行业各职业的技能标准。
课程标准设计的重要因素是课程内容的两个标准:课程内容选择标准和课程内容排序标准,职业教育有别于普通高校教育,也不同于职业培训,有自身的教育特点。因此,制订职业院校的课程标准时,课程内容的选择标准要立足于职业技能标准,而课程内容的排序标准则要参考工作过程的业务流程与工艺标准,二者要以实际行业企业中的岗位职业技能标准为基础,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工作过程中的流程、方法、工具和设备的使用,还要理解工作过程的各种关系,当然,课程内容的确立既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要兼顾课程内容以及职业技能的要求,将各个岗位职业技能细化为多个学习单元,由点及面,使学生逐步获得完整专业技能体系。
四、结束语
职业院校课程标准的制订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经常会由于行业领域中技术的更新、工具的升级、方法的创新、行业标准的变化、甚至国家或地方政策的变化都会引起职业岗位技能标准的变化,例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日益成熟对建筑智能化行业发展的影响极其深远,同时也对该行业的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很大影响。因此,构建课程体系时建议参考行业领域的细分标准进行模块化构建,同时采用迭代方式进行课程标准的重构,这样既能够大幅降低课程改革的工作量,同时又能及时响应行业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ICT业务[EB/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6943529.htm.
[2]朱伟强.“基于课程标准”:内涵和意义[J].当代教育科学.2006(8).
[3]黄芳.高职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内涵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科教版).2006(4).
[4]陈晓琴.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J].职教论坛.2011(14).
9.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 篇九
(1) 《甘肃省干线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技术指南》交通设施的设置, 形成“信息数字化、路网一体化、系统关联化、设计人性化、路权明确化”的交通体系, 更好地满足公路用户的出行需求, 适应公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 充分发挥公路网络的交通调节作用, 促进公路运输的安全与畅通。保证行车安全、快捷、舒适, 以期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充分考虑方便交通参与者和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并综合考虑道路设施、交通工具、交通环境及气候等因数。与公路等级、服务水平、环境相适应, 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3) 选用的设备和材料应耐久性好, 并具有可扩充性和维修方便的特点;尽可能采用成熟的新材料、新工艺, 达到合理醒目、明确简洁、连续统一、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效果。
(4) 交通标志设置的地点和内容应能引起交通参与者的注意, 迅速判读, 有必要的判读时间或操作距离, 应与标线、信号、隔离等其他设施统筹考虑, 配合使用, 所表达的内容不产生歧义、相互矛盾。考虑混合交通条件下相互干扰, 可能对行车、行人产生的不利影响。
2 设计内容
2.1 安全设施
安全设施是等级公路最基础、最必需的安全防护系统, 它对于保障行车准确、安全、快速、舒适, 对于整个交通工程系统的合理运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的安全设施系统应具有交通管理、安全防护、交通诱导等各种功能。公路安全设施系统按以下目标进行设计:
2.1.1 准确、及时的交通诱导
2.1.2 清晰明了的夜间交通指示
根据《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D82-2009) 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 本着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 对公路标识进行了增设, 完善。
2.2 标志牌
二级公路按照60km/h计算行车速度设计, 三级公路按照30km/h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其尺寸按照汉字高度确定, 高宽比为1:1, 图文采用反光膜制作, 反光等级为二级。按支撑形式分为以下几类:
2.2.1 单柱式标志: (禁令标志)
形状尺寸:圆形, 外直径80cm;
板面颜色:白底、红圈、黑图案;
支撑形式:单柱式钢管立柱, 钢筋混凝土基础;
2.2.2 单柱式标志: (警告标志)
板面尺寸:等边三角形, 边长90cm;
板面颜色:黄底、黑边、黑图案;
支撑形式:单柱式钢管立柱, 钢筋混凝土基础。
2.2.3 双柱式标志: (地名标志)
形状尺寸:长方形, 192×96cm;
板面颜色:蓝底、白边、白字;
支撑形式:双柱式钢管立柱, 钢筋混凝土基础。
2.2.4 悬臂式标志: (丁字交叉路口标志)
形状尺寸:长方形, 400×200cm;
板面颜色:蓝底、白边、白图案、白字;
支撑形式:单悬臂式钢管立柱, 钢筋混凝土基础。
2.2.5 悬臂式标志: (注意安全标志)
形状尺寸:长方形, 300×150cm;
板面颜色:蓝底、白边、白图案、白字;
支撑形式:单悬臂式钢管立柱, 钢筋混凝土基础。
3 技术要求
3.1 原材料技术指标要求
3.1.1 混凝土
(1) 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 (GB175-2007) 的有关规定。
(2) 细集料:其技术性能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的有关规定。
(3) 粗集料:应采用连续级配, 其技术性能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的有关规定。
(4) 混凝土:标志牌基础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其质量要求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的有关规定。
1) 钢材
(1) HRB335带肋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 (GB1499.2-2007) 的规定, HPB235光圆钢筋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1499.1-2008) 的规定, 且焊接钢筋应满足可焊要求;钢筋焊接应符合《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 (JGJ18-2003) 的规定。
3.1.2 标志牌
(1) 标志板的材料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T23827) 的规定。禁令标志板厚2.0mm, 其余标志板厚3.0mm, 并采用滑动槽钢进行加固, 以方便与立柱连接。标志底板采用铝合金板, 铝合金板材的抗拉强度应不小于289.3MPa, 屈服点不小于241.2MPa, 延伸率不小于4%~10%。应采用牌号为2024, T4状态的硬铝合金板。大型标志的板面结构, 宜采用挤压成型的铝合金板拼装而成。
(2) 标志立柱、横梁用钢管、H型钢、角钢及槽钢等钢构件, 应符合现行《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结构用无缝钢管》 (GB/T 8162) 等规范、标准的规定。钢管顶端应设置柱帽, 钢构件应进行防腐处理。
(3) 反光膜技术标准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 (GB/T 18833) 的有关规定。
(4) 所有钢构件均应进行防腐处理, 防腐处理均应满足小型现行《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 (GB/T 18226) 的规定。钢管立柱、横梁、法兰盘和各种连接件应进行热浸镀锌防腐处理, 其镀锌量除螺栓、螺母、垫圈等连接件为350g/m2, 其余部件为550g/m2。
3.2 施工技术要求
(1) 标志牌的设置位置及安装角度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标志板的安装高度为:单柱式和双柱式标志下边缘距路面220cm;悬臂式标志下边缘距路面600cm;受场地限制时, 可适当调整标志位置, 但不得侵入公路建筑界限以内。
(2) 立柱、横梁采用无缝钢管, 立柱、抱箍、法兰盘均采用A3钢。标志板与滑动槽钢的连接采用铝合金铝焊 (双面焊) ;立柱与滑动槽钢采用抱箍连接, 立柱与基础通过法兰盘用高强度螺栓连接, 标志柱顶端用塑料柱帽封盖, 其结合部分应粘接牢固, 以防脱落。2.3标志面应平整完好、无起皱、开裂、缺损或凸凹变形。
(3) 标志基础施工采用明挖法, 现浇混凝土进行进行洒水养生, 待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上时, 方可安装立柱等上部部件, 当基底为软弱层时, 须进行换填处理。
3.3 施工注意事项
交通标志:
(1) 柱式标志不应侵入公路建筑界限以内, 标志内边缘距土路肩边缘不得小于25cm。标志牌下缘距路面的高度为600cm。路侧式标志应尽量减少标志板面对驾驶员的眩光。在装设时, 尽可能与道路中线垂直。
(2) 标志设置位置及结构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及安装, 施工时, 若设置位置实际地形有变化, 可在规范允许的条件下做适当调整, 以达到协调统一且信息明确。交通标志版面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制作, 不得随意修改图案。交通标志形状、尺寸、图案、文字应符合《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规范》 (JTG D82-2009) 的规定。标志板的制作应符合《道路交通标志及支撑件》 (GB/T 23827) 的有关规定。厂商生产的交通标志需经持有CMA标志的国家计量认证单位检测。
参考文献
[1]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S].
[2]JTG D82-2009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S].
[3]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S].
10.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 篇十
1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特点分析
在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阶段, 因工程受水环境作用大, 故而所用混凝土有其自身特性, 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1) 港口与航道工程的混凝土建筑物的需参照标高要求划分区域;
2)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的配置比例设计、使用性能、结构特点都需要满足使用耐久性要求, 如:a.按照使用耐久性要求,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的水灰比有最大限定值;b.由于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长期受水环境影响, 故而对混凝土材料中的水泥用量有最低限定值;c.港口与航道工程必须增强其抗冻强度, 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剂量的引气剂;d.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要结合建筑物的使用特点, 具备耐海水、耐冻、耐腐蚀等性能。
2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原材料选择分析
2.1 水泥材料的选择
港口与航道工程配置混凝土时可用的水泥材料类型分为如下几类: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及其它型号水泥, 需要明确的是, 不论选择哪种型号的水泥, 都需依照现行国家规定标准选取。上述水泥类型中, 硅酸盐水泥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构成熟料中的铝酸钙的含量值大约为6%~12% , 适宜应用在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中;矿渣硅酸盐水泥则适宜应用在不受冻但受海水长期腐蚀的浪溅区域的混凝土配置中;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则严禁在港口与航道施工中。
2.2 骨料的选择
2.2.1细骨料的选择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所需细骨料材料要以级配高、质地硬的中砂为主, 细度模数要满足4.2~4.8 的范围值。为避免混凝土产生离析问题, 要加大粒径为0.315m m以内的骨料比例。一般情况下, 经过0.315m m筛孔的砂含量要在15% 以上。
同时, 工程实践证实, 细度模数越高的中砂越能够减少水泥的使用总量。
2.2.2 粗骨料的选择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所用粗骨料材料的矿物成分、形状、强度与大小都可对混凝土的使用强度产生直接影响。通常选择密实性较高的火成岩、正长石、花岗岩、石灰石、等碎石, 其最大粒径要在20m m以内, 且各方向要趋于一致。
一般而言, 骨料粒径越小, 混凝土的使用强度越高, 其原因可能为小骨料表面系数高, 界面受力不均程度小, 从而增大了其与水泥浆之间的粘结面积。
2.3 掺合料的选择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所用掺合料要以细掺料为主, 为提高混凝土性能, 可将粉煤灰、磨细矿粉及硅粉加入其中。其中, 硅粉内的颗粒极细, 可充分发挥其微填充效应, 增强混凝土孔结构的细密性, 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使用耐久性和强度。
3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及管理
3.1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分析
3.1.1混凝土配置强度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的配置强度应以公式 (1) 为计算标准来确定:
其中, fcu, o代表混凝土配置强度 (M , Pa) ;fcu, k代表施工设计混凝土强度 (M , Pa) ;σ 代表工程实地统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所能承受的抗压强度标准差 (M , Pa) 。另外, 混凝土配置强度公式中的 σ 的选择要满足下列要求:
1) 若施工方对最近时间段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 且有详细统计资料时, σ 接下式计算;2) 若施工方未对最近时间段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时, 要以表1中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差的平均值 (σ0) 为准。
3.1.2 水灰比的配比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水灰比的选择要根据混凝土的耐久性与强度要求来确定, 可根据公式 (2) 来计算确定:
其中, Rh代表混凝土的适配强度;Rc代表水泥材料的强度;c/w代表灰和水之比。根据公式 (2) 可知, 水泥强度与混凝土强度之间是正比关系, 混凝土强度和水灰比则为反比关系, 所以水灰比例越小, 混凝土强度越高。据此可知, 在计算水灰比大小时, 水灰比和塌落度大小无关, 与水泥强度和混凝土强度有关。
3.1.3 水的使用量的确定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所需水量可结合砂石与坍落度的值来确定, 具体可见表2。
3.1.4 混凝土砂率的确定
通常一定级配的粗集料都有其最佳含砂率, 为促使混凝土满足最佳和易性要求的前提下, 减少加水量, 所以, 在确定砂率大小时, 要对各单位所用材料进行试验处理。相同条件下, 不断搅拌混凝土拌合物, 对其坍落度进行测定, 其中, 坍落度最大的一种拌合所采用的砂率, 则代表最佳砂率, 详见表3。
3.1.5 水泥用量的确定
水泥用量的确定可根据最佳砂率与水灰比来确定, 进行水泥用量和坍落度之间的曲线绘制, 结合施工设计所要求的坍落度从图示中查找水泥用量值。
3.1.6 砂石用量的确定
在进行每立方米混凝土内砂石用量的计算时, 可以根据绝对体积法进行计算, 假设砂石用量体积为V, 计算根据公式 (3) ~ (5) 来确定:
其中, A 、WW、ρw、Wc、Wfa、γ、ρfa、Wca、ρca、分别代表混凝土拌合物的量、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的水量大小、水的密度值、每立方米混凝土所用水量;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砂的重量、砂率、砂的表面密度、每立方米混凝土所含石的重量、kg/L的石块的表面密度大小。
3.2 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3.2.1配合比设计管理
配合比设计管理的具体要求为:1) 由于对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的技术性能要求普遍较高, 掺合料与外加剂的使用类型也十分多样, 为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 要对全程监督混凝土搅拌过程。2) 根据已经确定的材料、水灰配合比及设备情况, 合理确定施工配合比;3) 严格按照混凝土配合比例设计要求组织混凝土供应, 行灌注施工时, 必须进行常规试验处理。
4 混凝土施工的问题及具体优化措施
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施工常见问题如下:1) 混凝土施工配比问题, 如下雨天气施工未增加砂的含量、未及时检测石料的含水率;2) 混凝土浇筑不规范, 如振捣措施不到位, 混凝土分层厚度超标等。
针对上述问题, 作者提出如下几点措施:1) 严格按照 《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 开展混凝土施工;2) 海上混凝土施工要做好具体防护措施:3) 做好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保护, 其保护层厚度要符合规定标准要求;4) 加大对混凝土涂层的保护力度。
5 结语
综上所述, 港口与航道混凝土施工与普通建筑混凝土施工不同, 需严格控制混凝土配置比例, 做好施工防护措施, 以提高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
摘要:文章基于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施工特点, 从混凝土原材料选择、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管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具体优化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重点分析, 以期提高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质量。
关键词:港口与航道,混凝土特点,配比设计,施工问题,措施
参考文献
[1]杨利, 徐杨.港口, 航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分析[J].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
[2]张利萍, 罗凯.模袋混凝土护坡施工技术在港口航道整治工程中的作用[J].中国水运, 2014.
[3]梅兴旺.浅谈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J].科技展望, 2015.
[4]郭金泉.对港口与航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的探析[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14.
11.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 篇十一
关键词:乡镇供水工程;要求;具体布置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持续提高,大大推进了国内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使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于生活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对供水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国内目前对乡镇供水的首要目标是,为广大乡镇居民提供安全可靠的生活供水,保证乡镇企业正常的生产供水,推进新农村经济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因此,乡镇供水工程是乡镇非常重要的基础发展设施,必须保质保量的满足正常的生活生产用水,既要立足现在的发展需要,还要考虑未来的变化需求。
1乡镇生活生产对供水工程的要求
根据乡镇居民和乡镇企业对乡镇供水工程的不同要求,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乡镇居民和乡镇企业对乡镇供水工程的要求。
1.1乡镇生活用水要求
乡镇生活用水主要包括乡镇居民日常生活用水、家禽家畜宠物饲养用水、乡镇企业生活用水和公共建筑绿化清洁用水等。加强乡镇供水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推动乡镇经济发展,提高乡镇社会印象。
乡镇生活用水受很多因素的影响,随着当地的环境气候、人员流动、生活环境、供水压力、温差等变化,乡镇生活用水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由于近年来乡镇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居住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用水量也在逐年提高,给供水系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因此,针对跟内人口多,人才回流现象,乡镇供水工程建设一定要保持前瞻性,超前建设,满足人们生活生产发展的需要。
生活用水的水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人身健康与安全,必须严格进行消毒净化处理,保证生活供水透明无异色无异味,尽可能将致病微生物,以及其他有害健康的物质净化处理干净,必须符合国家生活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了解国际生活用水卫生标准,对乡镇生活饮用水水质分级要求,提高国内乡镇生活用水质量。
在社会用水量方面,要充分考虑乡村城镇道路清洁洒水和绿地浇水用量等市政用水量。保证用水量应随市政路面种类、植被绿化、气候温差、土壤及当地条件等实际情况和有关部门的规定确定,乡村城镇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同时,为保证乡镇居民生活用水使用上的需要,生活用水必须保证水压稳定正常,供水工程上通常叫做最小服务水头。就是根据供水区内的居民生活建筑物层数从地面算起确定水压,至于乡镇的高层建筑,要另行解决水压问题,减少这个乡镇生活用水网的压力,减小经济投入。
1.2乡镇企业生产用水要求
乡镇工矿企业部门繁杂,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相对落后。现在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设备及工艺改进,都会引发对企业生产用水的水量、水质和水压发生变化。因此,在设计乡镇企业供水系统时,要参照国际发展变化的供水设计和同类企业的发展经验,结合当地的实际生产发展需要,实地调查确定需要的水量、水质、和水压,保证企业的科学生产发展,推进当地企业经济发展。
1.3乡镇消防用水要求
消防用水量主要考虑居民居住密集的小区、防火需要高的工业企业、学校及农贸市场集散地等的消防用水,保证只在发生火灾时才从给水管网的消火栓上取用。消防用水对于水质基本没有什么特殊要求,但对于水压却有很高的要求。消防安全用水消火栓的水压一般不能小于12米。
2乡镇供水工程的具体布置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很多地方居住分散,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气候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造成供水方式也是多样的。进行乡镇供水工程布置,要统筹兼顾,处理好乡镇发展规划、水源实际情况、乡镇建设情况和乡镇居民对生活用水水量、水质、水压的不同要求,目前国内乡镇供水工程的具体布置常用以下五种方式。
2.1供水工程统一供水标准
统一以生活用水水质标准,统一供水管网供给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
2.2供水工程分质供水
在工业企业布局集中的区域,生产用水量较大,单独设置管网供应那些用水量大、水质要求不高或水质要求特殊的工业企业;对生活用水使用水质较高的供水管网统一供水;对消防采用简单处理的供水管网。
2.3供水工程分压供水
根据供水区要求压力的不同,采用分压供水,减小供水压力。
2.4供水工程分区供水
地形条件是影响供水工程布置的因素之一。针对地势较为平坦、城市规模集中的乡镇区域,比较适合采用统一供水系统。对于地势起伏较大的乡镇区域,采用分区供水系统,也称并联分区供水系统。通过增压泵或增减压从某一区域取水,向另一区域供水的系统,就是串联分压供水系统。西南很多乡镇处于山区或丘陵地带,地势高低起伏不平,进行供水工程设计时可以充分考虑采用分区或者分压的供水系统,分为高低两区,以降低供水管网内的水压,减少动力费用。
2.5供水工程实行区域供水
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但它的循环系统却遭到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极大破坏,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供水工程最好采用相对集中地管理原则,扩大供水区域,以若干乡镇及其周边的集居点,形成一个较大的供水区域。目前,随着乡镇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国内在很多人口密集的平原乡镇均采用联合跨区供水系统。
除了以上五种常用的供水工程布置外,还有好几种布置方式,还可将几种供水工程布置同时联合进行。国内大型企业的生产用水根据企业生产发展,可分为直流供水、循环供水和复合供水,而循环供水和复合供水是目前大型企业最常采用的供水布置,当然在生产过程中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必不可少的。
3结束语
乡镇供水工程作为乡镇的基础发展设施,一定要引起乡镇的高度重视,要立足当地的实际情况,必须保证乡镇居民正常的生活用水,保证乡镇企业正常的发展生产和消防安全的正常需要,选择合适的供水工程布置方法,节约用水,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和水资源浪费,促进乡镇经济建设的步伐,促进国内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凤娥,殷志宁,李宏.EPANET水力模型在供水管网优化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11(11).
[2]陈听杰,童秀华,陆坚.抽水蓄能原理在供水工程中的应用[J].城镇供水,2011(2).
[3]覃家志.浅析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设计供水规模[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2.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 篇十二
一、电工电子类岗位人才培养的要求分析
中职生在企业中要提高个人业绩、体现自身价值,更快地适应企业文化,必须不断根据岗位人才培养的要求提高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1.掌握较全面的基础知识
在服务型企业中,服务的对象是各地各行各业的客户,客户的年龄、习俗、受教育程度和宗教信仰等都不同。为了更好地和客户交流、为客户服务,就要求中职生掌握较丰富的历史、文学、政治、法律、艺术、哲学、宗教、道德、语言、社交等人文知识和社会知识;同时为了解在企业中的义务和保障自身的权益,中职生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
在生产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基础科学知识外,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基础。如维修电工,除要有一定的数、理、化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外,还要掌握电子技术基础、单片机原理、电气设备构造等专业基础知识,以及钳工技能、电子装配、可编程控制技术等专业技术知识。[1]
2.掌握扎实的专业能力
实际操作能力是企业评价一个员工的重要指标,也是中职生在校学习与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电工电子类岗位对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要求主要是:会查阅电工电子相关资料;能识读电路原理图和装配图;能使用计算机进行电路仿真;能使用PROTEL软件进行简单电路设计,并制作简单的印制电路板;会正确识别、检测和选用各种电子元器件;会使用各种电子仪器设备并进行维护;能正确选择工具进行电子元器件的成形、安装与拆缷;能根据工艺文件进行电子装配和调试;能检测和排除常见电路故障等。
除了要有扎实的实际操作能力外,企业还要求电工电子人才对所从事的岗位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能够从自已岗位出发制定工作计划,并对工作过程有一定的调控能力。如汽车电工必须根据前台接待提供的信息,制定施工方案,明确要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和什么时间做,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3.具备一定的方法能力
企业都会通过各种制度,激励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通过自我学习提升自身素质和技能,提供条件让员工进行技术创新。在企业实践中,我们发现多数企业每天都有晨会,主要回顾前一天的工作情况和布置当天的工作任务,在月底评出明星员工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企业为员工制定了星级档次,并与薪酬配套。企业让员工在业余时间自已学习高一级相关知识和技能,每两个月进行一次考核,通过的颁发证书和加薪。这都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评价反思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
4.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社会能力
企业要提高生产服务效率,就需要良好的管理,最行之有效的管理也就是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能力,形成企业文化。这就要求企业员工:
(1)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
无论面对何种工作、什么环境,都应该认真工作,热爱自已的岗位,把企业的事看着自己的事,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心态。只有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能实现个人在企业中的价值,提升自己长薪升职的空间。反之,如果员工没有相应的责任感和主动性,那他只会被企业淘汰。
(2)努力提高交流沟通能力,提高服务意识和诚信品质
在服务型企业中都对员工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有一定的训练。如福建美龄贸易有限公司旭龙服务中心(宁化靓车堡),在晨会上要求员工互相问好、齐声朗读礼貌用语等;要求员工统一着装,学会微笑和赞美他人,学会包容、宽厚待人,学会表达技巧;牢记客户是企业的上帝;要求员工诚实守信、公私分明等。并把这些形成制度,加以考核。
(3)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企业中,多数工作只有靠集体的力量才能完成,企业要发展,个人要成功,也只有靠团队。所以现在企业都特别注重团队建设,并制定相应的制度。在多数企业的生产服务中,都对员工进行分组,在明确个人的职责的同时,要求员工相互协作、互相帮助,以企业的业绩为最终目标。个人受到了团队的激励,一定会进步。
(4)提高员工社会资源管理能力
在多数服务型企业中,都要求员工登记客户信息,形成客户档案;要求员工定期电话回访、节日问候等。这些措施不但能形成稳定的客户群,而且能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诚信意识。
(5)整洁卫生,提高环保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在推行5S运动,它不仅仅注重整洁卫生的环境,更重要的是使工作过程具有条理性、规范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所以,养成良好的整洁卫生习惯,提高环保意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6)具备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员工要在企业中要提高自身能力,提升自己在企业长薪升职中的空间,就必须有自已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白自已各阶段该做什么、该学什么,只有对自已有规划的员工才能得到更快地成长。但在企业实践和调研中,我们发现中职生这方面能力普遍较差,都是被动地适应企业的安排,没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总是在抱怨企业对自己没有培养、薪资没有提高,羡慕同事得到升职等,最终不断地更换企业。
二、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
由上面分析可知,现在的电工电子类岗位人才不但需要全面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能力、一定的方法能力,还要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较强的社会能力。[2]这就使得现有相关的课程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工电子类岗位人才培养要求。下面笔者以中职《电工与电子技术》为例,谈谈如何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1.采用项目教学,强化学生专业能力
通过对相应行业企业岗位的调研分析,确定必备专业能力,科学选择教学项目,以项目带动教学内容的组织,行之有效地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在教学中尽量选用项目化教材和自编校本教材。
在《电工电子技能》教学实践中,笔者把教学内容分为安全用电、万用表的使用与组装、家用照明电路的安装、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晶体管的认识与检测、放大电路的安装与测试、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制作多路抢答器、制作电子数字钟等项目,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3]如在万用表的使用与组装项目中,学生必须了解电路的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掌握电压和电流的测量、电阻器和电容器的检测、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等技能。[4]在每个项目中,要求学生能正确分析项目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正确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多个项目的训练,强化学生过程调控能力。
2.以任务为引领,提高学生方法能力
根据教学大纲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在每个教学项目中设计若干相关贴近生产实际的任务,以任务引领教学过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方法能力。
如在“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项目中,设置了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识读三端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等三个任务。[5]通过仪器仪表的操作训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通过电路原理图的识读与分析,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直流稳压电源的组装与调试,训练学生开拓创新能力;通过任务的总结评价,锻炼学生评价反思能力。
3.创设生产情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注重学校教育和企业生产实际的衔接,与企业合作开发、实施教学项目,创设生产情景,推行角色扮演,按企业生产实际组织项目教学。使学生在完成不同的教学项目时,都能体验企业生产过程,明确自身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设置不同岗位。每个小组选定一名小组长,负责项目的统筹安排、编制计划、过程管理、考核评价、环境整理等;选取一名元件检测员,负责项目所需元器件的准备和检测;选取一名操作员,负责产品的安装;选取一名质检员,负责产品的检测与调试。使学生在完成教学项目时,都能体验不同的岗位,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和诚信品质,养成科学的环境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
4.开展校外实训,锻炼学生社会能力
根据教学需要,通过企业参观、跟岗实训、企业见习、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校外实训。在实训过程中,要求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外,还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锻炼:加强和不同社会群体的交流沟通,尽快适应不同企业文化,增强团队合作能力;及时收集不同信息和资料,培养社会资源管理能力;了解将要从事的岗位职责、技能和能力,明确职业发展方向,规划好自我的职业生涯。
5.创新考核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素质
传统的学科考核方式,已不能满足企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必须创新考核方式,由学习知识和技能的结果考核变为过程考核,增加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元素,全面评价学生素质。[6]如学生校外见习,主要分为以下三个维度进行考核:一是工作能力,含岗位技能、学习能力、执行力、能力改进与提高、社会资源管理等指标;二是工作态度,含责任心、服务意识、交流沟通、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指标;三是行为规范,含考勤、遵章守纪、5S理念等指标。
综合上所述,只有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人才培养的要求主导教学项目的选择、以任务引领教学过程的实施、创设生产情景、推行角色扮演、利用各种方式开展校内外实训、创新考核方式,才能在每个教学项目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行业企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摘要:当前电工电子类岗位人才培养的要求越来越全面,传统的电工电子类课程教学针对性差,因此必需对电工电子类人才培养的要求进行分析,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以人才培养的要求主导教学项目的选择、以任务引领教学过程的实施、创设生产情景、推行角色扮演、利用各种方式开展校内外实训、创新考核方式。
关键词:电工电子类岗位,人才培养的要求,电工与电子技术,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许光驰,鞠加彬,宋奇慧.高职院校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课程内涵与目标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4(1):12-13.
[2]李华,马颖.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9(19):125-126.
[3]汤光华,伍礼杰.对高职《电子技术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J].职教论坛,2010(9):46-48.
[4]冯莉群.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课程设计[J].交通职业教育,2012(1):19-21.
[5]邱国强.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子产品设计、制作与调试课程体系设计[J].职业,2012(5):60-61.
【工程部岗位职责与要求】推荐阅读:
物业工程部职责与权限09-08
工程部人员招聘要求07-03
工程结算文件要求09-25
工程竣工档案归档要求08-30
洁净工程设计要求09-05
建筑工程质量治理要求07-18
机房工程总体要求清单08-22
工程监理质量评估报告编写要求07-30
建设工程设计要求通知书10-21
建筑工程部岗位职责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