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记故事的日记:咬定日记不放松(4篇)
1.关于日记故事的日记:咬定日记不放松 篇一
咬定质量不放松
——拖市小学打造服务型校园纪实
谢首国
拖市小学遵循“依法治校、科研强校、名师兴校、德育立校”的办学思路,以教育质量为目标,以教育创新为推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家长满意为准则,倾力打造服务型校园,促进了学校的和谐与发展。学校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少先队工作示范学校”、“天门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天门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天门市平安校园”等殊荣。
教学创新,咬定质量不放松
“唯有教学创新,才有教学质量,才能让学生成长、家长满意。”校长陈才华如是说。他们率先实施科技创新,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了电子白板班班通。教师使用新媒体上课率达100%,80%以上的教师利用软件制作课件用于教学实践,有的成为课件高手,因而,学校远程教育的各项指标达到省级验收标准。
创新英语教学手段,打造校本品牌学科。首先学校抽调精兵强将,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秣马厉兵”,夯实了英语教学实力,从而使英语教学成为拖市小学的一大品牌。在今年5月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中,拖市小学有1名学生荣获国家级二等奖,有2名学生荣获国家级三等奖,团体总分名列全市前茅。
强化教研创新,突破教学瓶颈。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大比武和教学方法论。另一方面开展推门听课、验收课、示范课等活动,让教研创新服务素质服务,促进学生成长。今年以来,拖市小学开展教研活动40多次,听课120多节次。
实施管理创新,把握质量导向。一方面抓好教学反思,不断调整教学重心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另一方面,对课堂教学从轻过程、重结果转变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质量导向。同时,学校长期坚持开展“大家唱,大家跳,大家读”活动,使校园始终呈现出一种既有欢歌笑语又有书声琅琅的浓厚育人环境。
教学创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一批优秀名师脱颖而出。袁爱红、吴翠红老师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小学生英语竞赛分别获得国家级二三等奖。严枫老师撰写的电教论文荣获省特等奖;谢首国老师创作的《让“失群雁”分享更多爱的阳光》参加全省“师德故事征文”荣获省级二等奖;涂菊娥老师制作的教学课件《条形统计图》荣获省级三等奖;柳艳红老师撰写的体育论文荣获省级三等奖。此外,还有30多名教师的50多篇论文和课件获全市一、二、三等奖。
家校互动,谱写和谐新篇章
今年在“百校万家携手行动”中,拖市小学精心组织,注重细节,实现了家访全覆盖。他们约法三章,实行“五个必访”,即移民子女必访、单亲家庭必访、留守学生必访、有个性的学生必访、有思想负担的学生必访,并认真填写《家访手记》,坚决杜绝“告状式”家访。四川籍学生郑云辉(化名),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爷爷做老虎机生意让小云辉染上了玩老虎机的坏毛病,经常称病不上学。家访中,陈玉华老师与其父母沟通,与其爷爷细谈,最后爷爷终于卖掉老虎机,放弃生意,一心一意照顾孙子。今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郑云辉成绩跃居全班第四名。对移民的孩子,拖市小学的教师们更是倾注了满腔的心血。鸦雀台村村民刘氏夫妇感情长期不和,二人均无心照顾孩子,便索性买来成箱成箱方便面,让孩子自己解决生活问题,并将门锁上,不让孩子上学。严运珍老师多次上门找到刘氏夫妇,晓之以理,动之以
情,终于解开了他们的心结,孩子重返学堂。
仅有走出去是不够的,学校还通过家长委员会这条纽带把家长代表请进学校参与学校管理全过程。家长进食堂、进课堂、进寝室,真实体验学生的学习生活,不断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学校均及时回复并采纳建议10多条。
倾心呵护,洒向学生都是爱
“只有沐浴爱的阳光雨露,孩子才能茁壮成长。”这是拖市小学校长陈才华常说的一句凡人名言。为让孩子们吃得好,学校一方面严把食品卫生关,杜绝“三无食品”进校园;一方面是把好后勤工作监督关,让家长代表、学生代表参与后勤管理。为打造平安校园,学校构建了四层安全防护网。一是开展安全教育,构筑学生心灵安全网;二是学校实行24小时安全排查,构筑校园安全网;三是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构筑应急处置安全网;四是成立红领巾110,将各种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构筑学生自治安全网。除让学生吃得美、睡得香、学得好外,拖市小学还特别关注学生心灵的健康。学校设有心理咨询室,配有专职心理咨询师,及时为学生解开心理疙瘩。张昭君(化名)同学由于长期在父母打架争吵的环境下成长,养成了开口就骂,动手就打的坏习惯,同学们避而远之。丁翠玉老师主动当起了小昭君的“爱心妈妈”,不光教他知识,还教他做人的道理。在爱的阳光照耀下,小昭君痛改前非,再也不打架闹事了,成绩直线上升,还成长为班干部。
2.关于读书故事的日记作文 篇二
人人都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确如此。漫步于朱自清的《春》中,你仿佛真的看到春风春雨的形态,那时的我就喜欢上了散文。我也想用美妙的语言来描绘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对于散文,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读过后心里很舒服,我已经将情感寄托在里面了。
要说读书,自然少不了阅读名着。我喜欢在黑暗的房间里开一盏台灯看《子夜》,那时仿佛回到了那个“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时代。小时候总在电视上看《西游记》,总觉得故事情节很精彩,常常一看就是一整天。上了中学,开始重新接触《西游记》,在书店里买回厚厚的一本,又买了一本古汉语词典,便整天窝在房间里不出来,一读就是一个月。书中的注释已经快掩盖住原来的内容。也许这是辛勤劳动的结果,读完书后,总觉得它比电视上的更精彩。我常常有许多画面感,仅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章,我就幻想了数十回。
后来又通过电视介绍阅读《水浒传》,梁山好汉除暴安良的精神让我佩服和感动,但又对宋江支持招安表示很不理解。总之阅读名着,我的精神变化很明显,里面投入了我的真感情。名着给予了我很多。
开学前读了一本叫做《彪悍人生》的书,里面主要讲述了各种人物的励志故事,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李娜的故事。即使是世界顶级的冠军,但是在她背后有多少心酸的历程啊。彪悍的人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任何人的成功绝不是一步登天,这是我读过这本书的最大启示。
书,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拥有好书一本就可受益千万。要想在书中学到知识和道理,就要读好书,会读书,唯有这样,你才能在书海中畅游,也唯有这样,读书才能变成真正有意义的事。
[
关于读书故事的日记作文
]
3.咬定体验不放松,提升素养乐悠悠 篇三
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姜德清
作为莱州市的一名语文骨干教师,我非常荣幸地参与了莱州市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实践。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和所有的参与研究的老师们一起,经历了其中的艰辛和磨练,也体验到了别人无法体验到的幸福。
这话一定要从2009年说起,那年5月我代表烟台参加了山东省综合实践活动现场会,并执教了《有趣的陀螺》一课,获得了好评。这是我第一次执教省级公开课。而这节课背后,却凝结着王春锡老师的心血。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为了上好这一节课,我重拾儿时的玩具,每天有空就玩陀螺,竟然在学校里掀起了“陀螺热”;为了揣摩教学的流程,我数易其稿,王主任多次观课、点评;为了确定课堂的价值取向,我们反复推演,精益求精„„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讲完课后,却颠覆了我的课堂认同观„„
于是,我开始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期间撰写的《整体体验课研究报告》、《方法与习惯》两个报告获得教研室推荐。自己撰写的《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唱响泉城诗之韵》、〈〈我教梅花魂〉〉、〈〈巧妙设点,披文入情〉〉、〈〈深挖内涵,以读悟情〉〉《咬定青山不放松》等多篇文章发表在莱州市教育科研网上。撰写的《如何搞好学生的专题积累》发表在《烟台教育》第九期上。为莱州市小学语文的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一线资料。
2009—2010学年,我和教研组的老师们又开展了《习作评改课》的研究和实践。这一次,我又一次经历了“有趣的陀螺”那般的历练,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有趣的陀螺”还是建立在已有执教经验的基础上的话,“习作评改课”完全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完全超乎我已有的知识经验。思想和观念的冲突使我一度陷入了迷茫„„关键时刻,又是王春锡老师再次点破我的“知见障”,使我重新树立了“教学观”——“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并帮助我重新确立了课堂的价值取向,设计了高效的程式展现,渐渐地课堂在我心中清晰起来!2009年11月,我不负众望,代表烟台在山东省小语会上成功执教了《习作评改课》——《神奇的魔力》,为烟台赢得了荣誉。
教学观的改变,使我的教学活动不再仅仅局限于三尺课堂,而是放眼于学生的所有学习生活。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2010年春,我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将相和》在效率课堂研讨会上大放异彩。
2010—2011学年,我们又开展了“以习作为工具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所创立的“生活接力积累”作业被评为莱州市特色作业,在此基础上撰写的《生活接力积累研究初探》获莱州教研室推荐。
2011年,我有幸参加了由王春锡主任主持的“省十二五研究课题”——“文化观下的小学生母语教育研究”,并承担了“习作”项目的子课题研究。接到研究任务后,我们迅速组建了研究团队,研究确立了“以习作为导向的单元整体教学理念”,并改革创新了“生活接力积累”作业模式,引导学生真正体验单元整体的学习模式。将仿写练笔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在学生积累了优美句段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仿写练笔,使仿写训练更有针对性,也更有实效。在此基础上积极实践,组织有指向的语文实践活动,开展单元主题生活接力积累。事实证明,我们的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习作水平、习作兴趣都有所提高,真正夯实并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年,我还参加了“莱州市小学语文语单元主题课堂形态建设”研究小组,开始尝试建立我们莱州所独有的语文学习的课堂形态。经过我们研究小组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5月29日,我们在双语小学向全市的语文老师展示了我们的研究成果。
2012年,因为工作的调动,我来到了刚成立不久的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学期一开始,我们在三四五年级便立刻展开了“生活接力积累”的实践。实践一开始,老师便告诉我,这里的孩子素质不行,不能与城里的孩子相比。果然,到新校的第一节亮相课上,我竟然没有完成原本就压缩的很少的教学任务。而生活积累接力了一段时间后,便发现了很多问题:有的孩子的文章空洞无物,简直就是流水账;有的孩子甚至不能及时完成接力积累;间或有一篇写的能看过眼的,仔细一询问,竟然是抄的;字也写得很难看。怎么办?我很是着急!但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不能放弃。
于是,我耐心的放慢了前进的步伐,从仿写文章的精彩片段开始,指导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眼里的世界。我甚至把他们的文章拿出来,带领大家细细圈阅,发现不足,对照课文,再次揣摩,填充空白,反复修改。以至于后来有位学生这样评价我:“我们的语文课上,姜老师重要的不是讲课文,而是讲文章。” 渐渐地,学生的语言不再那么直白了,也开始学习运用自己的学习积累了。写作的兴趣渐渐起来了,怎样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想到了自己的博客。自己的文章能发表在老师的博客里,对学生会不会是一种鼓励呢?
从那天开始,我就及时把自己发现的写的还不错的文章,发在自 己的教育博客里。这一举动,果然刺激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大家纷纷给我传送稿件,争先恐后的登陆我的博客,浏览文章。我也积极发表博文,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没想到的是,我的博客等级竟在三个月内上升至15级!
生活接力积累真正接力起来了!我们的课堂也灵动起来。语文课前,学生们就会早早替我打开电脑,登陆我的博客界面,等着我去上课。现在语文课成了一种享受,每天都会有学生带给我惊喜。
但在学生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对于经历过的实践过程记忆不清晰,观察不细致,甚至不会观察,更不用说写出自己真切的体验了。
正在我们苦恼之时,学校办公群里上传了郎主任的摄影作品,我眼前一亮:如果学生实践活动时能用镜头记录下自己的观察,写作时再重新“阅读”照片,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呢?
说干就干,我把自己的想法与郎主任沟通,郎主任也眼前一亮,原来她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文字表达自己拍摄时的“构思”和“意境”。而我的思路与她不谋而合。接下来的事情就紧张而富有生趣了:我们首先按照单元专题的体例精心设计了实践活动内容,接着对学生进行了摄影技术的培训。在每次活动前都会给学生详细讲解实践活动的目的,对学生如何运用镜头观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我至今记得学生第一次去虎头崖码头拍摄火烧云时的兴奋——我想,那一定是学生最难忘的记忆!
而拍摄归来后的写作尝试,也让我们惊喜不已。学生的文章果然灵动了许多,更难得的是他们开始把自己的体验真切的表达了出来。第一次的成功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紧接着看槐花,拍湿地公园,优月季公园,赏饮马池„„
我们把这些作品一一整理出来,这些作品第一次在莱州母语教育十年现场会上一经展出,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莱州第三实验小学的“摄影作文”开始有了点名气。如今,“以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学科教学”已经成为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倾心打造的办学特色,而“摄影作文”则是其中一颗耀眼的明珠。
今春三月,杏花盛开,我们又组织了以“寻杏”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从学生认识杏树,了解杏树生活习性开始,精心安排了“赏杏花”、“夸杏花”、“画杏花”、“写杏花”等一系列活动。在大岚张家杏园,孩子们聆听了技术人员关于杏花的讲座;在摄影家协会和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把形态各异的美丽的杏花收进了自己的镜头、画在自己的画板上;大家还兴致勃勃地进行了“杏花赛诗会”。孩子们精彩的表现获得了在场家长和记者的阵阵称赞。
依依惜别,回到熟悉的校园后的孩子们激情未减,他们纷纷拿出笔,在稿纸上尽情倾诉自己的快乐。
一次小小的“寻杏会”,孩子们不仅了解了杏花,积累了有关杏花的诗词歌赋,学习了摄影技术,展示了自己的绘画天赋,更陶冶了孩子的情操,拉近了亲子感情,实现了学习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表达自己体验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升了自己的素养。
4.关于日记故事的日记:咬定日记不放松 篇四
这是转来的学生”校长罗利说,“来,你介绍一下自己。”这时,从校长腋下钻走出来了一个人,个子很矮,皮肤也很黑,同学们一看到那个黝黑的皮肤,有些人捂住了脸,有些人瞪大了眼睛……
奥巴马低声说道:“我叫奥巴马……”那声音小得连自己也听不见,见到班上同学不欢迎他,自动的坐到了教室最后一排。同学们纷纷望向奥巴马,破旧不堪的衣服和裤子,单单一条裤腿上就有7、8个补丁,鞋子更不用说,整个面都翻了起来,好像准备吃人。
下了课之后,奥巴马来到了操场上,一个人孤伶伶的,他想交个朋友,直截了当地问一个高个子的男孩子,问道:“你可以当我朋友吗,我给你饼干吃。”他的脏兮兮的手上有几片劣质饼干,那个男孩子转身走了。
他又去踢球,他一上场,大家却纷纷走了。
“别理他,黑人就是脏!”
“听说他家中连维持生活都难,还以为自己是了不起?”奥巴马听到他们窃窃私语,他只好一个人玩,每一次课堂都表现很认真,下课常坐在树丛边观察大自然、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渐渐地,他爱上了独处、深思和大自然。
几周之后,便来了一次政治考试,一张白色的“生死簿”降临了下来,政治是这个班的弱项,一个小时的紧张测试之后,同学们一个个呼天抢地,不停地狼嚎,只有奥巴马抬头挺胸表现的非常自信,三天过后,卷子发了下来,分数真的惨不忍睹,“麦克雷71分,昂特利82分,玛丽78分……奥巴马99分!
“什么?”全班惊呼,所有的人都羡慕地看着奥巴马,大家突然觉得他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没到一节课,班上瞬间多了几个奥巴马的粉丝,从此以后终于有朋友了,而奥巴马也成为了一个“小老师”。
因为拥有突出的政治头脑、勤奋的学习习惯,奥巴马成年的生活也好了起来,而且在53岁时当上了美国第一个黑人总统,开启了他自己的人生传奇。
作者:鄂晟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