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空间网络分析

2024-10-16

实验十空间网络分析(精选10篇)

1.实验十空间网络分析 篇一

1.1信息安全

信息时代的来临,让越来越多人开始注意到对于信息的安全保护。信息安全即是指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安全性。在网络环境下想要保证信息安全,关键是要把信息安全体系的重要作用发挥好。网络安全体系包含着计算机安全操作系统、各种安全协议和安全机制,对于保障信息网络环境下的各类信息安全都有着重要影响。保障信息安全,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对于人身、社会安全都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2]。

1.2网络安全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不能离开网络技术的参与,而想要更好发挥网络技术的作用,就需要保障其安全。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的各种硬件、软件以及其中系统内部的各种数据,保证这些系统和数据不会因为一些恶意软件的侵害而遭到破坏和泄露,达到确保网络服务连续不断地进行工作、网络系统正常可靠地运行的目标。网络安全是需要不断对其进行维护工作的,主要通过采取各种技术和保障措施,保证网络系统中信息数据的完整机密[3]。

1.3网络空间安全

全球的网络信息用户将各种信息设施、信息系统和智能终端设备等相互联结,形成一个巨大的信息空间,这就是网络信息空间。而想要在这个空间之内良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就需要做好这个网络空间的安全保护工作。网络空间安全已经超越了现有的技术范畴,成为了国家战略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2.实验十空间网络分析 篇二

课题申报条件

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以教研机构或学校为单位进行申报, 由课题负责人填报《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 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在外语教科研方面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中学外语教师、教研员, 原则上应具备中学高级教师职称, 中级职称教师申报课题, 需2名中学高级教师推荐;

3.具有较丰富的教科研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 所在的课题承担单位具有保证课题实验和研究顺利进行所必需的设备及其他物质条件;

4.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有充分时间和精力, 能够切实承担主要课题工作并组织、指导研究成员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5.只能申报一项课题, 已申报外专委课题尚未结题的或已申报其他组织和学术团体相同名称或内容课题的, 不得申报本课题。

课题申报流程

1.申报单位填写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申请·评审书》 (一式四份) ;

2.将申报材料提交当地教育教研部门审核、盖章;

3.将申报材料快递至翼课网科研办 (同时email一份电子版) ;

4.翼课网科研办将材料提交总课题组审核、盖章;

5.总课题组向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课题管理办公室申报;

6.立项后, 翼课网科研办留存一份申报材料, 其余材料返回申报单位和主管单位存档;

7.申报单位收到返还的《课题申请·评审书》及相关批复文件之后方可开展研究工作。课题批复两个月内, 申报单位需提交书面《课题开题报告》一份 (同时email一份电子版) 、组织开题。

翼课网科研办联系方式

联系人:易老师

联系电话:029-68811332 15249272804

电子邮箱:ekwjky@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沣路长安国际企业总部42号楼

邮编:710118

3.实验十空间网络分析 篇三

1.实验目的掌握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

掌握Client/ Server结构软件的设计与开发方法

掌握Socket机制的工作原理

2.实验前的准备

阅读教材关于TCP/IP协议和Socket的相关内容;

阅读WinSock编程指南;

阅读本实验所附内容;

熟悉VC++6.0开发工具

3.实验内容

学生可以从以下实验题目中任选一个来完成也可以自己命题。

(1)用掌握的语言和所学网络知识设计实现FTP的客户端;

(2)用掌握的语言和所学网络知识设计实现收发邮件的客户端;

(3)使用Winsock实现点对点通信;

(4)对网络实验中的停止等待协议或滑动窗口协议的程序提出改进并实现;

(5)自己设计网络要求条件,对其进行详细需求分析(包括对条件的分析和实现,网络设备的选择,网络拓扑的选择,经费的考虑,以及网络的可容性、可扩充性等),并划出拓扑图。

(6)按照所给综合设计实验1或是综合设计实验2的要求分别配置构建符合要求的网络,并给相应的配置说明。

4.实验要求

学生可以根据所选题目大小,独立或两人一组完成实验。要求实验报告中应包括所选实验题目和一些必备内容。

若选择具体网络协议的实现,则应该能够在理解所选择的网络协议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和实现,要求给出分析和实现的过程,以及必要的程序代码。程序语言不限,但不能直接调用模块实现,必须通过调用socket或底层网络接口实现。

若是选择组网实现,则必须对网络做出详细的需求分析,包括对条件的分析和实现、网络设备的选择、网络拓扑的选择、经费的考虑、网络的可容性、可扩充性、安全性等等,并划出网络拓扑图。

4.实验十三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篇四

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

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的原理。

2.了解调频调制特性及测量方法。

3.观察寄生调幅现象,了解其产生及消除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测试变容二极管的静态调制特性。

2.观察调频波波形。

3.观察调制信号振幅时对频偏的影响。

4.观察寄生调幅现象。

三、实验原理及电路

1.变容二极管工作原理

调频即为载波的瞬时频率受调制信号的控制。其频率的变化量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常用变容二极管实现调频。

变容二极管调频电路如图13-1所示。从J2处加入调制信号,使变容二

图13-1

变容二极管调频

极管的瞬时反向偏置电压在静态反向偏置电压的基础上按调制信号的规律变化,从而使振荡频率也随调制电压的规律变化,此时从J1处输出为调频

波(FM)。C15为变容二级管的高频通路,L1为音频信号提供低频通路,L1和C23又可阻止高频振荡进入调制信号源。

图13-2示出了当变容二极管在低频简谐波调制信号作用情况下,电容和振荡频率的变化示意图。在(a)中,U0是加到二极管的直流电压,当u=U0时,电容值为C0。uΩ是调制电压,当uΩ为正半周时,变容二极管负极电位升高,即反向偏压增大;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减小;当uΩ为负半周时,变容二极管负极电位降低,即反向偏压减小,变容二极管的电容增大。在图(b)中,对应于静止状态,变容二极管的电容为C0,此时振荡频率为f0。

因为,所以电容小时,振荡频率高,而电容大时,振荡频率低。从图(a)中可以看到,由于C-u曲线的非线性,虽然调制电压是一个简谐波,但电容随时间的变化是非简谐波形,但是由于,f和C的关系也是非线性。不难看出,C-u和f-C的非线性关系起着抵消作用,即得到f-u的关系趋于线性(见图(c))。

2.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

设回路电感为L,回路的电容是变容二极管的电容C(暂时不考虑杂散电容及其它与变容二极管相串联或并联电容的影响),则振荡频率为。为了获得线性调制,频率振荡应该与调制电压成线性关系,用数学表示为,式中A是一个常数。由以上二式可得,将上式两边平方并移项可得,这即是变容二极管调频器获得线性调制的条件。这就是说,当电容C与电压u的平方成反比时,振荡频率就与调制电压成正比。

3.调频灵敏度

调频灵敏度定义为每单位调制电压所产生的频偏。

设回路电容的C-u曲线可表示为,式中B为一管子结构即电路串、并固定电容有关的参数。将上式代入振荡频率的表示式中,可得

调制灵敏度

当n=2时

设变容二极管在调制电压为零时的直流电压为U0,相应的回路电容量为C0,振荡频率为,就有

则有

上式表明,在n=2的条件下,调制灵敏度与调制电压无关(这就是线性调制的条件),而与中心振荡频率成正比,与变容二极管的直流偏压成反比。后者给我们一个启示,为了提高调制灵敏度,在不影响线性的条件下,直流偏压应该尽可能低些,当某一变容二极管能使总电容C-u特性曲线的n=2的直线段愈靠近偏压小的区域时,那么,采用该变容二极管所能得到的调制灵敏度就愈高。当我们采用串和并联固定电容以及控制高频振荡电压等方法来获得C-u特性n=2的线性段时,如果能使该线性段尽可能移向电压低的区域,那么对提高调制灵敏度是有利的。

由可以看出,当回路电容C-u特性曲线的n值(即斜率的绝对值)愈大,调制灵敏度越高。因此,如果对调频器的调制线性没有要求,则不外接串联或并联固定电容,并选用n值大的变容管,就可以获得较高的调制灵敏度。

四、实验步骤

1.静态调制特性测量

将电路接成压控振荡器,J2端不接音频信号,将频率计接于J1处,调节电位器W1,记下变容二极管D1、D2两端电压和对应输出频率,并记于下表中。

VD1(V)

VD2(V)

F0(MHz)

2.动态测试

1)将电位器W1置于某一中值位置,将音频信号通过J2输入,将示波器接于J1端,可以看到调频信号。由于载波很高,频偏很小,因此看不到明显的频率变化的调频波。但用频偏仪(型号为BE37)可以测量频偏。

2)为了清楚观察FM波,可以将FM信号从J1端用连线连接到晶体三极管混频器的输入端(图13-1的J4端),将示波器接在变频器输出端(图13-1的J6端),调节调制信号电压的大小即可观察到频偏的变化。

五、实验报告要求

1.在坐标纸上画出静态调制特性曲线,并求出其调制灵敏度。说明曲线斜率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2.画出实际观察到的FM波形,并说明频偏变化与调制信号振幅的关系。

六、实验仪器

1.高频实验箱

1台

2.双踪示波器

1台

3.万用表

1块

4.频偏仪

5.实验十空间网络分析 篇五

平坝县实验小学

2013年11月6日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教师思想素质

——县实验小学认真组织学习“十严禁”和“十不准”规定

2013年11月5日下午,县实验小学校长陈先涛组织学校全体教师党员认真学习《贵州省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十严禁”》和《贵州省党员干部作风 “十不准”》的相关规定。

会上,学校领导宣读了“十严禁”和“十不准”的具体内容,并强调全体教师党员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贵州省党员干部“十严禁”和“十不准”等相关规定,率先垂范、带头执行。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也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推动者,更应该模范带头、严格遵守。会上,全体教师党员在学习中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

通过学习,全体教师党员深刻认识到,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关爱学生,自尊自律,努力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和廉政纪律,全面提升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塑造光荣的人名教师新形象。

6.实验十PPT演示文稿的制作 篇六

一、实验目的1.

2.3.

4.5.

6. 掌握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界面 掌握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和绘图工具栏的使用 掌握新建空演示文稿及进行各种编辑处理操作 掌握新建以某一个设计模板为基础的演示文稿及进行各种编辑处理操作 掌握新建以某一个内容提示向导为基础的演示文稿及进行各种编辑处理操作 掌握幻灯片的各种放映方式

二、实验内容

在可写硬盘D盘或E盘的根目录中新建一个以本人学号和姓名为文件名的作业文件夹(例如,081234567张三),完成以下内容:

1. 按要求制作演示文稿,具体要求如下(参看样张:图片Exam1.bmp):

(1)新建一空演示文稿(提示:使用“新建”菜单一“空演示文稿”),并将第一张

幻灯片设为标题幻灯片。【参考5.2.1-3】

(2)在第一张幻灯片中输入标题“网站介绍”,设置其字体为黑体、加粗、54号,并在副标题处输入“——搜索网站”,设置其字体为隶书、斜体、40号。

(3)插入下一张版式为“项目清单”的新幻灯片【参考5.3.1-1】,在标题处输入“著

名搜索引擎网站”,并在正文中每个项目分别输入“谷歌”、“百度”、“雅虎”,并为它们建立超级链接,分别指向“http://”、“http://”、“http://”【参考5.3.1-4】。

(4)再插入一张空白幻灯片,并在其中选用第三行第一列的艺术字式样,内容为“谢

谢”,字号96,填充颜色改为预设颜色“金乌坠地”,底纹样式为“横向”。【参考5.3.1】

(5)为艺术字设置自定义动画:单击鼠标时,中部向左右展开,并伴有“鼓掌”声。

【参考5.4.4】

(6)为艺术字设置超链接到结束放映。【参考5.3.1-4】

(7)所有幻灯片应用设计模板Blends.pot。【参考5.3.2-5】

(8)为所有幻灯片应用第二行第一列样式配色方案。【参考5.3.2-6】

(9)利用幻灯片母版修改所有标题的样式为:华文新魏、黄色,第一级文本的项目

符号修改为“O”,大小为文字的120%。【参考5.3.2-2】

(10)将制作好的演示文稿以文件名:Exam1,文件类型:演示文稿(*.ppt)保存,同时另存为Web页Exam1.htm,文件均存放于作业文件夹下。【参考5.2.2-1】

2. 按要求制作演示文稿,具体要求如下:

(1)新建一设计模板为“Ribbons”的演示文稿。

(2)插入第一张幻灯片,版式为“标题”,并在标题文本框中输入“自我介绍”。

(3)在第一张幻灯片的备注中添加文字“我的姓名、年龄和职业”。【参考5.1.2-4】

(4)插入第二张空白幻灯片后,再将其版式改为“文本与剪贴画”,并在标题文本框

中输入“我的照片”;在正文中输入一段自我介绍的文字内容;在剪贴画位置插入一张自己的数码照片,设置图片的大小为12cm×8cm,图像控制颜色为灰度、亮度为80%、对比度为55%。【参考5.3.1-2】

(5)插入第三张版式为“项目清单”的幻灯片,并设置其标题内容为“我的爱好”,正文内容为“读书”、“旅游”、“运动”和“与我有相同爱好者请与我联系”,并在该幻灯片后再新建三张版式为“项目清单”的幻灯片,标题分别是“读书”、“旅游”和“运动”,正文对应输入一小段内容(如,喜爱读哪些书籍等)。

(6)将第三张幻灯片中的“读书”、“旅游”、“运动”分别超链接到后面标题内容对

应的幻灯片,“与我有相同爱好者请与我联系”则超链接到自己的Email地址(如,aaa@nju.edu.cn),并将设置了超链接的文字颜色改为白色【参考5.3.2-6】。

(7)在最后一张幻灯片的下方插入一个“自定义”按钮【参考5.3.1-2】,鼠标移过

时超级链接到第一张幻灯片【参考5.3.1-3】。

(8)设置所有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为中速盒状收缩,并伴有“风铃”声,换页方式为

每隔5秒换页。【参考5.4.3】

(9)设置所有幻灯片显示自动更新的日期(样式为“××××年××月××日”)、幻灯片编号及页脚“我的演示文稿”。【参考5.3.2-8】

(10)将制作好的演示文稿以文件名:Exam2,文件类型:演示文稿(*.ppt)保存,同时另存为放映文件Exam2.pps,文件均存放于作业文件夹下。

3. 按要求制作演示文稿,具体要求如下:

(1)新建“财务状况”型演示文稿。(提示:打开PowerPoint,选择“文件”菜单

—“新建”命令,在“新建演示文稿”对话框中选择“演示文稿”选项卡下的“财务状况”并确定。)

(2)将新的第二张幻灯片的背景设置为“胡桃”纹理【参考5.3.2-7】,并将左边的正文文本的颜色设置为白色。

(3)将第三张和第四张幻灯片位置互换。【参考5.3.1-1】

(4)将第六张幻灯片设置为隐藏。【参考5.3.1-1】

(5)在第五张幻灯片中,将标题“分类收入”动画效果修改为单击鼠标时,按字母

从底部飞入。【参考5.4.4】

(6)除标题幻灯片,设置其他所有幻灯片显示自动更新的日期(样式为“××××

年××月”)及幻灯片编号。

(7)设置所有幻灯片的切换效果为向左插入,换页方式为单击鼠标。

(8)将所有幻灯片的放映方式设置为“观众自行浏览(窗口)”,以及“循环放映,按Esc键终止”。【参考5.4.2】

(9)将制作好的演示文稿直接以文件名:Exam3,文件类型:PowerPoint放映

7.实验室十二五规划总结 篇七

规划思路 一、十二五规划总结: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对教学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实验室建设方面得到了落实,我校十二五期间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发展情况如下:

1. 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在十二五期间,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点,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为重点,新建成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建立了目标清晰、载体明确、考核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2.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十二五期间,我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额每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长,目前教学科研设备共有近5万台,总额6.2亿元。实验室建设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加大经费投入,为我校实验室发展提供了硬件基础。

3. 实验室多媒体建设。学校在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中投入了巨资,实验室智能管理系统已经初见成效。学校为全校5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并成立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为现代教育手段的普及起到了奠基作用。

4. 实验室制度建设。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完善了我校实验室制度建设,从实验室综合管理、安全管理、设备管理三个方面对实验室制度进行了汇编,为实验室日常管理打下良好基础。

二、目前学校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

1.实验技术队伍受重视程度仍不够,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机制不健全,实验人员参加学习交流的机会少,激励教师参加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2.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部分大型仪器设备没学期只使用几次,经常处于闲置状态,浪费了教学科研经费。

3.实验室开放的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学生进实验室的积极性还需进一步调动和提高。

三、“十三五”规划思路:

1.建立良好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教学单位领导要统一思想、明确分工,进一步完善实验室安全负责制,保障实验室高效运行。

2.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益。要切实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将实验室开放列入实验室建设之中。不仅要为本院的人才培养服务,而且应向全校开放,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加强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各教学单位要重视实验队伍建设,要切实调动实验室专任人员积极性,大力提倡、鼓励理论课教师参与实验教学及实验室建设。

8.实验十空间网络分析 篇八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总书记多次强调“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这充分体现了习总书记对基层的关心,对民生的关注。作为基层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受感动和鼓舞,同时也对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信心百倍。

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学生情况参差不齐,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比较多。十九大召开以来,我校结合实际,主动创新,积极探索,深入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

一方面切实抓好贫困学生救助工作。结合十九大精神,我校通过政府助学金、唐仲英奖学金、爱德基金会、春雷助学金以及其他社会爱心人士的救助,使符合条件的贫困生及时得到资助,从而让更多的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能上学、读好书,充分发挥精准扶贫的最大效益。

另一方面,继续做优、做强我校“一校一品+”精准扶贫工程。一是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十九大以后,校党总支把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思想不稳定以及学习成绩低下的学生进行汇编、分配,把原先的仅党员帮扶改为全员参与,每一位教师与这些学生建立“1+1”、“1+N”结对帮扶关系。二是改进帮扶措施,每月至少两次面对面交流,帮扶的过程及结果要记录在案。三是帮扶的内容更加全面,教师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方面予以关心、指导、帮助。这些举措让我校扶贫工作落到实处。

9.实验十空间网络分析 篇九

若用有向网表示教学计划,其中顶点表示某门课程,有向边表示课程之间的先修关系(如果A课程是B课程的先修课程,那么A到B之间有一条有向边从A指向B)。试设计一个教学计划编制程序,获取一个不冲突的线性的课程教学流程。(课程线性排列,每门课上课时其先修课程已经被安排)。

基本要求:

(1)输入参数:课程总数,每门课的课程号(固定占3位的字母数字串)和直接先修课的课程号。

(2)若根据输入条件问题无解,则报告适当的信息;否则将教学计划输出到用户指定的文件中。

一、需求分析:

本程序需要基于图的基本操作来实现

二、概要设计 :

抽象数据类型 :

为实现上述功能需建立一个结点类,线性表类,图类。

算法的基本思想 :

1、图的构建:

建立一个结点类,类的元素有字符型变量用来存储字母,整形变量用来存储位置,该类型的指针,指向下一个元素。建立一个线性表类,完成线性表的构建。建立一个图类,完成图的信息的读取,(如有n个点,则建立n个线性表,将每个结点与其指向的结点组成一个线性表,并记录线性表的长度)。

2、Topsort算法:

先计算每个点的入度,保存在数组中。找到第一个入度为0的点,将该点所连的各点的入度减一。再在这些点中找入度为0 的点。如果找到,重复上述操作。如果找不到,则跳出while循环,再搜索其他的点,看入度是否为0。再重复上述操作,如果所有的入度为0的点都被寻找到,但个数少于输入顶点的个数,说明该图存在环。程序的流程

程序由三个模块组成:

输入模块: 读入图的信息(顶点和边,用线性表进行存储)。处理模块:topsort算法。输出模块:将结果输出。

三、详细设计

算法的具体步骤: class Node{//结点类 public: string node;int position;//位置 Node* next;bool visit;//是否被访问

Node(){visit=false;next=NULL;position=0;node=;} };class Line{ //线性表类 public: int num;Node* head;Node* rear;Node* fence;Line(){num=0;head=fence=rear=new Node();} void insert(int v,string ch){ //插入元素

Node* current=new Node();

current->node=ch;

current->position=v;

fence->next=current;

fence=current;

num++;} };class Graph{ //图类 private: int numVertex;int numEdge;Line* line;public: Graph(int v,int e){numVertex=v;numEdge=e;line =new Line[v];} void pushVertex(){ //读入点

string ch;

for(int i=0;i

cout<<“请输入顶点”<

cin>>ch;

line[i].head->node=ch;

line[i].head->position=i;

} } void pushEdge(){ //读入边

string ch1,ch2;

int pos1,pos2;

for(int i=0;i

{

cout<<“请输入边”<

cin>>ch1>>ch2;

for(int j=0;j

if(line[j].head->node==ch1)

pos1=j;//找到该字母对应的位置

if(line[j].head->node==ch2){

pos2=line[j].head->position;

break;

}

}

line[pos1].insert(pos2,ch2);

} } void topsort(){ //拓扑排序

int i;

int *d=new int[numVertex];

for(i=0;i

d[i]=0;//数组初始化

for(i=0;i

Node* p=line[i].head;

while(p->next!=NULL){

d[p->next->position]++;//计算每个点的入度

p=p->next;

}

} int top=-1,m=0,j,k;

for(i=0;i

if(d[i]==0){

d[i]=top;//找到第一个入度为0的点

top=i;

}

while(top!=-1){ j=top;top=d[top];

cout<node<<“ ”;m++;

Node* p=line[j].head;

while(p->next!=NULL){

k=p->next->position;

d[k]--;//当起点被删除,时后面的点的入度-1

if(d[k]==0){

d[k]=top;

top=k;

}

p=p->next;

}

}

} cout<

cout<<“网络存在回路”<>n>>m;Graph G(n,m);G.pushVertex();G.pushEdge();G.topsort();system(“pause”);return 0;}

四、调试分析

略。

五、测试结果

本实验的测试结果截图如下:

注:此处由于不会用文件流输入和输出,故在命令提示符上直接进行输入。

六、用户使用说明(可选)

1、本程序的运行环境为windows 操作系统,执行文件为Untitled1.exe 2、运行程序时

提示输入数据 并且输入数据然后回车就可以继续输入相应数据,最后即可得到结果。

七、实验心得(可选)

1、本实验是在图的遍历问题的基础上做的,图的构建大部分是采用图 的遍历问题中的代码(不过要将结点类中的char改为string型),自己另外写了topsort函数,就完成了整个程序。

2、topsort函数中一开始采用的方法是找到一个入度为0的点,完成 相应的操作后,重新进行搜索,后来改进代码,先搜索入度为0的 点后面连接的点,这样减少了算法复杂度。

附录(实验代码):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class Node{//结点类 public: string node;int position;//位置 Node* next;bool visit;//是否被访问

Node(){visit=false;next=NULL;position=0;node=;} };class Line{ //线性表类 public: int num;Node* head;Node* rear;Node* fence;Line(){num=0;head=fence=rear=new Node();} void insert(int v,string ch){ //插入元素

Node* current=new Node();

current->node=ch;

current->position=v;

fence->next=current;

fence=current;

num++;} };class Graph{ //图类 private: int numVertex;int numEdge;Line* line;public: Graph(int v,int e){numVertex=v;numEdge=e;line =new Line[v];} void pushVertex(){ //读入点

string ch;

for(int i=0;i

cout<<“请输入顶点”<

cin>>ch;

line[i].head->node=ch;

line[i].head->position=i;

} } void pushEdge(){ //读入边

string ch1,ch2;

int pos1,pos2;

for(int i=0;i

{

cout<<“请输入边”<

cin>>ch1>>ch2;

for(int j=0;j

if(line[j].head->node==ch1)

pos1=j;//找到该字母对应的位置

if(line[j].head->node==ch2){

pos2=line[j].head->position;

break;

}

}

line[pos1].insert(pos2,ch2);

} } void topsort(){ //拓扑排序

int i;

int *d=new int[numVertex];

for(i=0;i

d[i]=0;//数组初始化

for(i=0;i

Node* p=line[i].head;

while(p->next!=NULL){

d[p->next->position]++;//计算每个点的入度

p=p->next;

}

} int top=-1,m=0,j,k;

for(i=0;i

if(d[i]==0){

d[i]=top;//找到第一个入度为0的点

top=i;

}

while(top!=-1){ j=top;top=d[top];

cout<node<<“ ”;m++;

Node* p=line[j].head;

while(p->next!=NULL){

k=p->next->position;

d[k]--;//当起点被删除,时后面的点的入度-1

if(d[k]==0){

d[k]=top;

top=k;

}

p=p->next;

}

}

} cout<

10.高考物理实验方法思想十一个 篇十

一、直接比较法

高中物理的某些实验,只需定性地确定物理量间的关系,或将实验结果与标准值相比较,就可得出实验结论的,这即是直接比较法。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可在观察记录的基础上,经过比较和推理,得出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和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的方法。

二、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对一些复杂问题采用等效方法,将其变换成理想的、简单的、已知规律的过程来处理,常可使问题的解决得以简化。因此,等效法也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如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弹簧秤单独拉橡皮条时,要与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同时拉橡皮条产生的效果相同——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即要在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条件下,才能找出它们之间合成与分解时所遵守的关系——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用小球的水平位移代替小球的水平速度;画电场中等势线分布时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时调节木板倾角,用重力的分力抵消摩擦力的影响,等效于小车不受阻力等等。

三、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即在多因素的实验中,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如牛顿第二定律实验中可以先保持质量一定,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一定,研究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在研究欧姆定律的实验中,先控制电阻一定,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电压一定,研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

四、累积法

把某些用常规仪器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微小量累积将小量变大量测量,以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减小误差。如在缺乏高精密度的测量仪器的情况下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常把细金属丝绕在圆柱体上测若干匝的总长度,然后除以匝数可求细金属丝的直径;测一张薄纸的厚度时,常先测量若干页纸的总厚度,再除以被测页数而求每页纸的厚度;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定就是通过测单摆完成多次全振动的总时间除以全振动的次数,以减少个人反应时间造成的误差影响。

五、模拟法

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直接实验和测量,于是就人为地创造一定的模拟条件,在这样模拟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模拟法是一种间接实验的方法,它是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说明原型的规律性。模拟法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的典型应用是“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这一实验。由于直接描绘静电场的等势线很困难,而恒定电流的电场与静电场相似,所以用恒定电流的电场模拟静电场中等势线的分布情况。

六、留迹法

留迹法即是利用某些特殊的手段,把一些瞬间即逝的现象(如位置、轨迹图象等)记录下来,以便对其进行仔细的研究。如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的点迹记录小车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平抛运动中小球的位置、轨迹;用沙摆显示振动的图象;在测定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用大头针的插孔显示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方位;在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的实验中,用探针通过复写纸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记录等势点的位置,都是留迹法在实验中的应用。

七、转换法

将某些不易显示、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易于显示、易于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方法称为转换法(间接测量法)。转换法是物理实验中常用的方法。例如,测力计是把力的大小转化为弹簧的伸长量;打点计时器是把流逝的时间转换成振针的周期性振动;电流表是利用电流在磁场中受力,把电流转换成指针的偏转角;还有一些物理量不能由仪器直接测量,这时可利用待测量和可直接测量的基本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待测量物理量的测量转换为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八、外推法

有些物理量可以局部观察或测量,但作为它的极端状态是无法直接观测的,但把这些局部观察、测量得到的规律通过图象或思维运用外推到极端情况,即可以达到目的。例如在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无法直接测量断路(I=0)时的路端电压和短路(U=0)时的电流,通过一系列U、I值对应点画出直线并向两方延伸,交U轴点为电动势,交I轴点为短路电流I短。

九、放大法

在现象、变化、待测物理量十分微小的情况下,往往采用放大法。根据实验的性质和放大对象的不同,放大所使用的物理方法也各异。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示波器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许多电表如电流表、电压表是利用一根较长的指针把通电后线圈的偏转角显示出来;又比如在《卡文迪许扭秤实验》,其测定引力常量的思路最后转移到光点的移动,跟库仑静电力扭秤实验一样,都是将微小形变放大的具体应用。

十、理想模型法

影响物理现象的因素往往复杂多变,实验中常可采用忽略某些次要因素或假定一些理想条件的办法,以突出现象的本质因素,便于深入研究,从而取得实际情况下合理的近似结果(通俗地说就是抓大放小)。例如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假定悬线不可伸长,悬点的摩擦和小球在摆动过程的空气阻力不计;在电学实验中把电压表变成内阻无穷大的理想电压表,电流表变成内阻等于0的理想电流表;质点、点电荷、等等,实际都采用了理想模型法。

十一、微元法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中的常用方法,也是从部分到整体的思维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使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用我们熟悉的物理规律迅速地加以解决,使所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微元法处理问题时,需将其分解为众多微小的“元过程”,而且每个“元过程”所遵循的规律是相同的,这样,我们只需分析这些“元过程”,然后再将“元过程”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进而使问题求解。使用此方法会加强我们对已知规律的再思考,从而引起巩固知识、加深认识和提高能力的作用。比如:V-t图像求位移,F-X图像求功,瞬时速度等等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1.列表法

在记录和处理数据时,常常将数据列成表格.数据列表可以简单而又明确地表示出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找出物理量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列表的要求:

(1)写明表的标题或加上必要的说明;

(2)必须交代清楚表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的意义,并写明单位;

(3)表中数据应是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2.平均值法

现行教材中只介绍了算术平均值,即把测定的数据相加求和,然后除以测量的次数.必须注意的是,求平均值时应该按测量仪器的精确度决定应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

3.图象法

图象法是物理实验中广泛应用的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图象法的最大优点是直观、简便.在探索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由图象可以直观地看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变化趋势,由此建立经验公式.

作图的规则:

(1)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坐标纸的大小要根据有效数字的位数和结果的需要来定;

(2)要标明轴名、单位,在轴上每隔一定的间距按有效数字的位数标明数值;

(3)图上的连线不一定通过所有的数据点,而应尽量使数据点合理地分布在线的两侧;

(4)作图时常通过选取适当的坐标轴使图线线性化,即“变曲为直”.

上一篇:感恩的演讲稿:感恩的心演讲稿下一篇:2022高考名篇名句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