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2024-06-23

《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共15篇)(共15篇)

1.《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等特征。

2、利用角的特征来发现角、画角、创造角。

3、在小组合作中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口头发达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从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和正确的画角。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在黑板上写上星级小组,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拿出一个五角星),喜欢这个吗?那怎样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今天我们要开展星级小组的评比,看看哪个小组能获得今天的星级小组,有信心吗?(生:有)同学们都有信心,每个组加上一个五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下面张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动画片,可要看仔细了。

课件播放引入。

师:屏幕上哪些图形我们已经学过了,它们分别叫什么?

生1:这些图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师:这是什么图形呢?(课件出示角)

生回答:这个图形是角。

师:看来同学们都知道它叫角,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师:看,我们的校园多么整洁、优美。新的一天开始,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同桌活动,边听边说)谁来把你们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生1:操场上有老师、老爷爷、小朋友。

师:你发现了角吗?哪些地方有角,谁来指一指?(课件演示)

生1:老师手中的三角板上有角。

生2:老爷爷手中的剪刀上有角。

生3:钟面上有角、小朋友们做操时两手之间形成了角、球场上有角……

师:刚才第三组的同学发言特别积极,第一组和第四组的同学听得特别认识,给他们分别奖励一个一角星,现在是几星级了?还是一星级的不要灰心,因为还有机会。

师: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在许多物体上面都有角。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感知角。

师: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互相指一指,看谁指得好。

请一个学生拿三角板到前面指给同学们看。师: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的一样?(生指)

师:同意的给他鼓鼓掌。请同学们照样指一指角。

师:老师想再请一名同学,找一个自己最喜欢的角,轻轻地压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生:尖尖的、直直的。(师板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黑板的周围有角。

生2:数学书的封面上有角。

生3:教室的墙角边上有角。

师:大家找得很好,老师这儿有几幅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课件出示剪刀图)

生1:指剪刀头。(同意吗?)生:不同意。谁来说说不同意的理由。

生2:有一条边是弯弯的,不能算。

师:回答得很好,给第二个小组加上一个五角星。

生3: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这个是角吗?不是)

师:到底这个角藏在哪里呢?

生4:指剪刀张开的部分。(课件显示找正确了)

师:大家一起来做运动,描一描角。

师:这个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来看看这个。(课件显示插一根吸管的可乐罐)生指吸管上的角。

师:你也找对了,对的给自己鼓励一下。看看钟面上,出示第三幅图:一个钟面。生指分针和时针的夹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很好,我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三个角。现在我们把这些角的外衣脱掉,来仔细看看。(课件显示三个角,逐渐隐去外形)

师:指第一个角,这个点叫什么?(生:起点。顶点、点)师板书(顶点)这两条呢?(生:边)师板书(边)

师:请同学们指出第二个角和第三个角的顶点和2条边,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的一样。

小结: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一个顶点、2条边)

师:角爷爷过生日,设宴请客,客人都是角家庭的成员,瞧(课件出示)这些图形都说自己是角,赶来参加宴会,请你用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帮角爷爷判断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的请露出你的笑脸,不是的用哭脸表示。逐个判断:1、两条边没有连上离得较远;2、正确的;3、一边是曲线的;4、两条边没连上;5、正确的。(学生逐个说明理由)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很出色,每个小组再加一个五角星。

3、折角、做角。

师:小朋友们找到了那么角,还帮助角爷爷判别了真正的客人,真厉害。这次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这是什么?(出示一张圆形纸)你能想办法折出一个角吗?

生活动:自己用圆片折角、摸角,说说它的顶点和边,选择个别学生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师:你们学得他们折的角怎么样?(同学们互相评价)

师:同学们心灵手巧折出了那么多角,那你能用这样的两根小纸片做个角吗?试试看,你好了再请你玩一玩。小组讨论:怎样才能使你做的角大一些,怎样才能使你做的角小一些?

生活动:用小纸条做角、玩角,然后小组讨论、汇报。

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看一段动画片吧。角的王国有一个红角和蓝角,它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它们吵起来了,为什么呢?请看(课件出示红角和蓝角)从动画片中你知道了它们为什么吵起来了?最后又怎样了?

生:它们是为了谁大谁小而吵的,后来通过比较,它们都是一样大的,它们又成了好朋友。

师: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角的大小与它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跟角的两边分开的程度有关,角的两边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两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师:这个同学回答得非常好,给他们小组加一个五角星。谁能像他这样说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折角、做角、玩角以及小组讨论,巩固了角的特征,体验了成功。学生自信心增强了,注意力集中了,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提高学生纠错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4、画角。

师:你们真厉害,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那你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

学生活动:画角,师巡视,指导。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是怎样画角的?

生:先画……,再画……。

师小结:先画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三、归纳提高:

师: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说说,然后全班交流。

生: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

生:我知道一个角有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

生:我知道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下面我们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请你把它找出来,说给同桌听听。(练习八第2题。)

四、质疑交流:

师:除去老师刚才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质疑、交流。

五、布置课外作业,下课。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等主动参与的机会。使每位同学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小组中讨论,自由发言,认真地倾听,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缺点,给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学生注意力持久,培养了学生的倾听习惯,使倾听变成了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

2.认识“角”,触摸几何的奥秘 篇二

郑毓信教授在总结数学课程改革的时候提到,课程改革应该“放慢节奏,认真总结”,要促使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帮助学生正视各种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在“图形和几何”领域提出了要增强学生对几何直观认知的培养,并明确了要注重并演绎推理。在进行“角”的教学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认知几何概念,并从中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

一、观察生活,直观具体

专家周东明提出数学有抽象性、严密性和应用广泛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在小学数学中表现是十分充分的,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各种几何图形,让他们自己尝试抽象出相关概念,并培养他们养成几何直观能力,这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在开始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遮住了中间部分的三角形、正方形和五角星等图形,并让学生尝试说一下这些图形都是什么图形,随后将遮住的部分显露出来,让学生认识一下将要学习的角的形象。随后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现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足球球门的边角处、书本的边角处、水管拐弯的地方等,让学生尝试从这些图片中找到角在哪里,这样可以有助于学生抽象出角的概念。随着学生渐渐建立起对角的直观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思考并说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是带有角的。从具体观察到想象,学生可以从这个过程中逐步抽象出角的概念,并了解角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图形,和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多和学生进行交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抽象出几何概念,这有助于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几何观念,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

二、讨论辨析,深化思维

范希尔将人们的几何思维水平分成直观水平和描述水平等若干部分,教师在进行角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辨析来深化对角的认识,从直观水平上升到描述水平,通过对角性质的认识来了解“角”的概念。

在介绍角的特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深化思维,例如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三根小棒摆放成三角形的样子,然后随意取走一根小木棒,组成角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三角形和角在概念上有什么不同之处。随后可以让学生尝试摸摸三角尺的角,说说有什么感觉,并从中抽象出角的顶点和边的概念。然后给学生展示若干图形,其中有标准的角,也有的一条边呈现弧线,有的两条边并不交汇成顶点,让学生尝试进行讨论,说一下这些图形之中有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这么认为。最后还可以让学生讨论在三角形、五边形、扇形和圆形中,有哪一个图形是含有角最多的图形。在这一系列讨论中,学生对于角的概念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在相互讨论中辨析各种几何概念有助于学生培养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只有不断思考才能让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不断讨论和辨析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感到几何学习充满了乐趣。

三、尝试绘制,手脑结合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对于空间图形的科学语言表达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是学生学好更为复杂的几何知识的基础。要让学生做到这一点的话,可以让他们尝试手脑结合,绘制“角”,通过动手操作来灵活运用学到的几何知识。

尝试绘制角也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示范之后自己总结出画角的关键步骤,如先画顶点,然后从顶点出发分别画两条直线等。在学生尝试画角之后,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画的角剪下来,然后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说一下不同的角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如何学习比较角的大小,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并启发他们注意两个角顶点和其中一条边的重合对于对比两个角的大小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对比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尝试讨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度是否有关系,如果没有关系的话,又有什么决定了角的大小。在动手尝试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角的认识更为深刻了。

皮亚杰提出学生关于空间观念的认知是从渐进的动手活动中形成的,学生的理解来自于他们的具体活动,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尝试动手绘制角等几何图形正是促进学生手脑结合的好方法,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构建空间几何模型。

在进行“角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中,教师要用不断螺旋上升,由易到难的方法来进行教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感到几何学习具有连贯性且生动有趣,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推理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教材处理宜朴素自然、平易近人——关于小学数学教材里“角的认识”[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5(7).

[2]蒋银花.小学数学预习作用浅析——试以《角的度量》教学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2(2).

3.《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三

2、通过操作活动,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操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操作习惯。

3、通过操作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 展学生的智力。教具、学具准备:

吹塑纸或硬纸片所做的角的图形3个,长方形纸,剪刀等。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出示小黑板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形?

师:你能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吗?

(请一个同学上台来,边指图边说,师板书:顶点、边、边)。

师:(指图)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生答,师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这三个角中哪一个角最大?哪一个角最小?

二、操作活动

师:同学们对角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根据角的基本概念来做游戏,看谁会动脑!

1、拼角游戏: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小组,作好准备。(1)请拿出准备好的两个角;

(2)象老师这样把它们拼起来(吹塑纸做成的模型在大黑板上示范:(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4)找出它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3个)(待生讨论出结果后,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操作、观察中我们发现:一个角加上一个角所拼成的图形中所得到的是3个角,而不是2个角。

2、数角游戏:

(1)请每组同学再拿出1个角,角老师这样拼在刚才拼的图形上。(2)小组讨论,图中共有多少个角?

(1个角1个角地数,有3个;2个角拼在一起数有2个;3个角拼在一起数,有1个,一共有3+2+1=6个)

(抽代表上台数给全班看)

3、剪角、数角游戏:

(1)放录音,教师讲数学故事: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看谁会动脑,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 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

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

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

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它们的答案谁正确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各自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巡回了解各组折、剪的情况)(教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

4、拓展活动:如果把长方形的角剪掉2个,那么剩下的图形中还有几个角?

(学生操作,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一边讨论一边折、剪,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一刀剪: 两刀剪:

请几个学生把自己的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看(贴在黑板上)

三、全课小结

4.《角初步认识》评课稿 篇四

1、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知识起点。

学生在生活中对角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积累了一些经验。教学时,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在实物图片上找一找、指一指。交流过程中学生以为尖尖的部分就是角,这时候老师及时地告诉学生:这只是角的一部分,尖尖的点就是角的顶点。尊重了孩子真实的知识起点。在此基础上老师和孩子一起补充,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什么是角。从后面的练习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叙述的比较到位。最终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

2、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在初步认识了“角”之后,让学生通过搭一搭、拉一拉、折一折,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理解角是有大小的。通过亲自操作,学生获得了自己去探索数学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以小组为单位做角、展示角,让学生参与了合作与交流的活动,在交流中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注重知识的拓展延伸

1、在认识了角之后安排了“数多边形角的个数”这个练习,通过研究让学生认识到边的数量和角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2、在研究“角是怎样变大变小”这个环节,教师不仅让学生自己探究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拉开、合拢有关。还在此基础上渗透了“两条边平平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它们也是角这个知识点,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5.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五

“角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我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教学的。因角在生活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二年级的小孩子对角的认识大多还停留在“尖尖的一点”这一个层面上,很难抽象出数学中角的形象。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就放在帮助孩子建立起“角”的正确表象,利用展台出教材的这幅校园学生活动图,因孩子对图非常感兴趣,在兴趣中不知不觉就发现角,然后让孩子们把角用笔画出来,逐渐渗透了“角是从一点引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这一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做好了铺垫。

然后让学生从剪刀、红领巾、钟表上找一找角,给了学生一个抽象知识的过程,准确过渡出角的几何形象。我还借助学生熟悉的三角尺,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然后在教室里找角,孩子们找了很多,在他们有趣时,我又引到用纸折角,小组交流,并认识角的形状和各部分名称;并与各部分取名;认识后,又引到小组把自已的做的与大家的比一比,在该子发现角有大的、小的,大多数学生倾向于边长的角大,这时我通过重叠法把两个角重叠在一起,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无关。初步感知角是有大小,知道角分有直角、锐角、钝角。通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巩固角的特征以及感悟角的大小和变化特点;会画角。

在整堂课中,我创设了直观、生动且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通过“操作——探究——交流”的研究方式,促进学生将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

6.小数的初步认识 篇六

课本第88、89页例1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理解小数的含义,并会读、写简单的小数

学习用具:课件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

揭示目标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学习目标。

过渡:为了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认真自学。

自学指导1

认真看课本第88的内容,看图、看文字,并填空。

思考:

(1)像5.98、0.85、2.60这样的数叫做什么?“ .”叫做什么?

(2)小数由几部分组成的?这些小数应该怎样去读呢?

(3)2分钟后完成自我检测。

一、先学

过渡: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在自学的时候最认真,效果最好。

1.看一看A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同学们有没有兴趣?

2.自我检测

二、后教

1.出示情境图,下面商品价格分别表示多少钱呢?

(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2.(1)小数的组成: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2)读小数

(读小数时应该注意:整数部分和整数的读法一样,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一个一个的读。)

3.读一读

学生练习读小数。

4.写小数

(1)指明学生板演,师巡视。

写完的同学看黑板上同学做的题是否正确?有不同意见的请举手,XX同学上黑板更正。(用红粉笔把出错的部分用斜线划掉,在旁边更正,保留原有答案。)

(2)议一议:

(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过渡:看来还真没难住你们,下来老师要再提高难度,大家有兴趣吗?有兴趣的同学清坐好。

自学指导2

认真看课本第89页例1内容,并填空。

思考:

(1)把1米平均分成10 份,每份是1分米。

1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

1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

3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18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3分钟后比谁会做与例1相类似的题。

一、先学

过渡:自学竞赛开始,比一比谁在自学的时候最认真,效果最好。

1.看一看

生看书自学,师用眼观察督促学生紧张自学。(师不能辅导)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下面,老师想检测一下同学们自学的效果怎么样?同学们有没有兴趣?

2.自我检测

二、后教

1.反馈89页例1

(小数的意义: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俩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2.连线,下面小数分别表示几米几分米几厘米?

(测量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米,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数表示几分米,第二位数表示几厘米。)

3.巩固练习

1米34分米=1米3分米4厘米=1.34米

4.想一想

2.19米 1.2米 3.82米这三个数中的2分别表示什么?你能用小数表示老师的身高吗?会用小数表示自己的身高吗?

全课小结

过渡:请大家坐好了,我们做了这么多题,现在回过来想想,我们这节课都学习了那些知识。

练一练

7.二年级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篇七

生1:我们发现角可以自由地变大变小(用角演示)

生2:我们遇到了一个问题,不知道哪个角大,哪个角小?

(交流时,他们发现了用重合法验证:两个角大小一样,初步感知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关系,只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生3:我组发现下面的图有3个角。

反思:

⒈动手实践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体现。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只有给学生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动手实践才能实现。假如我不让学生动手实践(玩活动角),也就不会出现这样精彩的片断。这正是教师角色的彻底转变,才为学生动手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充分展示自己的潜能,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远远超出了教师所预想的深度和广度,真正展示了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潜力,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

⒉动手实践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是重要的方式之一。课堂实践证明,只要学生能够动手实践,实践中有了自己的体验,学生创造潜能就会得到巨大的激发。从这节课中,我让学生玩一玩活动角(动手实践),并生成疑问(两个角谁大谁小),促使学生交流,实现了生生互动,在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转变了学习方式,收获了“”有3个角的新知识,而这一切又恰恰是学生在充分动手实践(玩活动角)的基础上才实现的。

⒊动手实践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落实。

8.《认识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八

第三单元 角的初步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P38——40

教学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复习。

谈话引出课题。

出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提问:你认识这几个图形吗?

指三角形,问:为什么把这个图形叫做三角形?请同学指一指三角形的角。

提问:正方形和长方形有角吗?指出来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红领巾、手绢、三角板等,它们都有角吗?

教师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题。

二、新课

出示课本主题图。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

从校园里你看到了什么?

提问:做操学生伸开的两臂、足球场的边线、三角板的两边、老爷爷拿的剪刀都组成了什么?(角)提问:在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从图上还能看出什么地方有角吗?

认识角及角的各部分名称。

课件出示实物。

提问:从张开的剪刀,吸管,自来水的水龙头,你能看出哪些地方有角吗?

教师对学生的正确回答作出肯定,并在课件中抽象出角。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出示活动角,并把它拉成不同的角。

提问:这里面有角吗?你能说说角有什么特征?(角的各部分名称)

范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由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边组成的。(板书:画角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让学生指出其余两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告诉学生:指角时,必须从顶点开始向斜线方向指。教师演示活动角,请同学们观察: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边的长短有没有变化?

9.“角的初步认识”教学预案 篇九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形纸片等。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从学生熟悉的几何图形入手,引入课题。(课件演示:把学生已熟悉的正方形延长一组对边成为长方形,在长方形中引一对角线,去掉长方形的相邻两边成为三角形,把三角形的一条边去掉,成为一个角。)

上课开始,教师边演示边让学生说出各个图形的名称。由于出示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都是学生熟知的图形,学生可以顺利回答出问题。当画面上出现角时,问:认识这个图形吗?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运用动感,从学生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使学生经历抽象数学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找一找(找生活中的角)。

①课件出示五角星和三角形。猜猜为什么他们叫五角星和三角形呢?(有5个角和3个角。)

它们的角在哪儿呢?先让学生说,然后课件闪现五角星和三角形中的角。

②能在这些物体中找出角吗?

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折扇等,让学生找角。

如果脱去这些物体的“花外衣”(把它们的形状画在黑板上),留下的“图形”就是数学中的角了。(课件演示,让学生反复感知“角”。)

观察这些角,把角的样子记在心里,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子。

③在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上都有“角”,请你们在自己的周围找“角”,比一比,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2.折一折。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

学生思考回答、操作:这张纸上有角吗?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你能折出形状不同的角吗?

3.摸一摸。

请同学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尖尖的顶点和平直的两边)问:这个尖尖的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称?(顶点)两条线我们把它叫做什么?(边)

小结:一个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板书。)

接着再让学生指出课前从实物中抽象出的角的顶点和边,进一步强化对角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4.做一做。

请同学们用学具做活动角。并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顶点)、两边。

玩游戏:把角变大变小。(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5.画一画。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任意画一个角,并说一说,你是怎样画角的?(先让学生尝试画角,教师再示范。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在体验中反思,准确地掌握画角的方法。)

(设计思路:通过“找、折、摸、做、画”,让学生动手做、用眼看、动口说、动脑想,逐步揭示角的本质属性。)

三、练习运用,拓展对角的认识

1.辨一辨。

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

2.数一数。

正方形、长方形各有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3.摆一摆。

摆一个角需几根小棒?三根小棒能摆三个角吗?

4.剪一剪。

一张正方形纸上有几个角?如果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剪的方法不同,剩下的角的个数也不同。)

四、小结。(略)

(设计思路: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拓展了知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

作者单位

蒙自县第二小学

10.认识角教案 篇十

泰安市第一实验学校

一、教学内容:课本23页到24页

二、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画一画”等活动认识角,知道角的组成。

三、教具准备:课件、红领巾,三角尺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师:在上个学期我们班的同学都加入了少先队,成了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那么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谁知道?

2、师:对,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成的,同学们一定要爱护红领巾,保护国旗的一角。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

3、师:这个图形为什么叫三角形?

4、师: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角?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角。(板书:认识角)活动二:引导探究

1、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课件出示情境图)

(1)师:这是哪里啊?(幼儿园)对,这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上手工课。在这温馨美丽的幼儿园教室里,你看到了什么?(2)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原来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离我们多近啊!

(3)师:老师还带来了几幅图片,你能找出藏在物体中的角吗?(出示图片)(4)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快找找。现在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同位看。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找到的角。(5)师: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心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抽象图形,形成表象

(1)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角,现在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生尝试自己画角。

(2)师:(展示生画的角)观察这些角,它们都有什么?

(3)师:这两条直直的线,我们叫它边,两条边一定要直直的,不能有弯曲,那么这两条边相交的点叫顶点。

(4)师:这就是数学王国中的角。看一看,角有什么组成?(5)练习辨析角

师:现在你认识角了吗?老师就考考你们。活动三:认识直角

1、师:现在就让我们给这些角都脱去美丽的外衣,看看它们变成了什么样?(将前面的物体去掉多余出现角)

2、师:观察这些角,哪两个角比较特别?

3、师:我们把三角尺的这个角放上,正好重合,那么像这样的角就是直角,可以给它画上直角符号。活动四:巩固深化,自主练习

1、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组成?

2、师:想好了吗?老师考考你们,有信心吗?

3、练习巩固。活动五:归纳总结

11.二年级角的认识教案 篇十一

威旁中心学校 岑道荣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能辨认、判断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动手操作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表象的概念。教学过程:(一)生活引入。

谈话::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哪些图形吗? 教师出示一本书,问:谁知道这本书的这部分(师沿着一个顶点向两边摸,手势指出两条边所夹着的部分)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几何图形。(板书课题:角)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你能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角)

老师挑选了几件物体,你能说说看,这些物体的角分别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吸管和水管:让学生逐一指出图中所形成的角。)(二)探究新知。

1.丰富感知,形成角的表象。

逐步抽象出角:认识了生活中的角,那么,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把刚才电脑投影的实物体逐渐去掉颜色及其他非本质的东西,只显露出角“∠”,明确指出这就是角)。3.角的特点。

(课件出示)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一个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点和2条线)

对,这个点我们把它叫作角的顶点,由顶点引出的2条直线叫作角的边。从顶点出发,引出的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们要用圆弧表示(出现圆弧)小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用什么表示角?(圆弧)

小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 两条边

(三)比一比。

1、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师: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有关吗?

2、变变变,把角变大,变更大。变变变,把角变小,变更小。师:你发现角是怎么样变大的? 师:那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四).画角。

下面我们就根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的特点把它画出来,并标上符号。(1)教师出示课件,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2条边,中间所夹部分就是角,用圆弧表示。(2)学生画。(3)反馈评讲。

(五)、总结

1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二

联系方式:胡小勇:曲岸,huxiaoy@hotmail.com;QQ:472275060

教学设计概述

设计思路概述

“角的初步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第三册的内容,而角的知识又是几何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为进一步学习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其他知识打下基础。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并通过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知识。

本节课通过应用“创设情境、初步感知——自主探索、理解知识——运用网络、巩固知识——拓展延伸、发展能力”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作用,利用课件中生动有趣的动画情境把抽象的几何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把教学难点(比较角的大小)简单化,并借助网络资源进行拓展延伸,把几何知识生活化,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1.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体会角的大小,感悟角的大小只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验几何知识的建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体验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几何知识的优越性。

2.教学重点

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画标准的角。

3.教学难点

比较角的大小,领悟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是与角的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所需教学环境及资源材料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2.教学资源

(1)多媒体网络课件(具有用动态网页对学生进行测评的功能)。

(2)学具:学生每人4根小棒、1个三角板、1个活动角、剪刀、彩色纸。

教学结构流程(如图)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有7个教学环节,详见表1。

教学评价

13.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篇十三

石头寨小学

陈丹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91—9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小数,能正确读写小数。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对小数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我们都知道明明家买新房子了,现在他们家的新房子已经装修好了,想不想一起去看看啊,好,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是他家的书房和客厅的一角,既干净有又温馨。其实在家居的设计中蕴含着很多数学知识,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读,找一找有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5

0.5

0.48

0.4

0.03

0.08 根据学生回答指出:像这样的数我们就把它叫做“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关于小数的知识。(随机板书: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 小数的读法

谈话:观察一下,它们跟我们以前学的2、15、23这样数有什么区别呢? 预设:有个小圆点

谈话:这个点我们叫它小数点。小数点把小数分成左右两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小数部分。

谈话:这些小数,你们会读吗?

当学生读到0.48时,追问:他读的对吗?谁有不同意见? 并让学生说一说读小数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总结: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谈话:谁来读一读下面这组信息?(出示课件)2.小数的写法

谈话:我们已经会读小数了,你能把这组小数写在本子上吗?

学生先写小数,教师巡视,及时纠错。谈话: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小结:先写小数的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小数点要写在整数位的右下角。

3..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我们已经会读、写小数了,通过信息我们知道40瓦的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0.5米,根据你们的经验,你认为0.5米有多长?

谈话:我们要知道0.5米有多长首先要知道0.1米有多长? 演示: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长?(1分米)用分数表示每份是多长呢?(1/10米)根据学生回答指出:1/10米,我们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0.1米

板书:0.1米=1/10米=1分米(让学生说说0.1米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知道了0.1米有多长,0.3米呢? 追问:你是怎样想的?

随机板书: 0.3米=3/10米=3分米

谈话:你现在能告诉大家0.5米有多长吗?也就是说40瓦的白炽灯与桌面的适宜距离是5分米(5/10米)。

板书: 0.5米=5/10米=5分米 4.理解两位小数的意义

谈话:刚才,我们研究了0.1米就表示1/10米,那么,你觉得0.01米有多长呢?

根据回答出示:这是一把一米长的尺子,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长?(1厘米)用分数表示每份是多长呢?(1/100米)指出:1/100米,我们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0.01米

让学生说说0.01米表示什么意思,板书:0.01米=1/100米=1厘米

提问:0.03米是多长呢?板书: 0.03米=3/100米=3厘米

0.48米呢?你是怎样想的?板书: 0.48米=48/100米=48厘米

三、拓展练习,应用提高

1. 鲜花配绿叶,把相等的分数和小数连起来。

2.阴影部分表示的是什么小数?

3.出示练习: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第一组:3分米=()米

19厘米=()米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第二组:9角=()元

7分=()元

引导学生发现:小数和分数的关系不仅在长度单位里面应用,在元角分里面照样可以应用

四、总结全课,梳理知识 谈话: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引导学生全面回顾本课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总结:会读写小数;小数表示的意义;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初步认识

2.5

0.5

0.48

0.4

0.03 0.1米=1/10米=1分米 0.3米=3/10米=3分米 0.5米=5/10米=5分米 0.48米=48/100米=48厘米 0.03米=3/100米=3厘米 0.01米=1/100米=1厘米

14.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集体备课 篇十四

一、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画角

2.直角的认识、判断直角、画直角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2.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三、编排特点

1.结合生活实例认识角和直角。

(1)从知识的引入来说:教材从校园生活情景中引出角和直角。从实物中分别抽象出角和直角。使学生经历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学会从数学化的角度观察周围的世界。

(2)从知识的应用来说:学生认识了角和直角以后,教材让学生说说周围哪儿有角和直角,此外,还安排了“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应用。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

教材用纸折角,做活动角,用三角板比角,画角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角。

四、具体编排

1.主题图呈现了一个校园的情景图,先让学生感性、直观地看到角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做操同学伸开的双臂、足球门、足球场的边界、小旗、花工的剪刀、教师手中的三角板、远处钟楼的时针与分针,这些物体上都有角。教材中用红色标出了其中一些角。2.认识一般的角

例1(认识角)

(1)从剪刀、吸管、水龙头等实物中抽象出角的一般模型,包括锐角、钝角、直角,体现了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

(2)直接用图形描述角的概念,并在图上标出顶点和边(类似于线段概念的引出),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观察初步感知什么是角以及角有什么特征。至于“从一点向两个方向画射线,所夹的部分就是角”这样的严格定义,不必给出。教学时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3)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角。

通过制作活动角、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使学生再一次感受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并直观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

例2(画角)

教材中给出的是一种最基本的画角方法(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实际教学中,学生画的时候,可以比较开放,并不要求其中一条边是水平的。

P40“做一做”

让学生指一指自己身边哪儿有角,体现了知识的应用,要引导学生从角的顶点和边的特征去考虑。认识直角

例3(认识直角)

编排与角的认识一致,也是从国旗、椅子等实物抽象出直角的一般模型,再用纸折出一个直角来。要让学生理解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例4(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1)教材上利用学生手头最容易找到的直角、锐角、钝角(书本、红领巾)让学生用三角板比较,要让学生自己说说应该怎样比较(顶点和一条边重合,看另一条边)。这也是为以后正式学习锐角和钝角做准备的。

(2)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再找一些东西来判断一下。

画直角

教材上给出画的过程。学生画直角的两条边不一定是水平的和竖直的。

P41“做一做”

第1题,让学生找一找身边哪儿有直角,学生找到后,可以让他们用三角板验证一下。

第2题,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的方法也是很开放的。可以用三角板画,也可以先判断出水平线与竖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再用直尺画。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直角的开口方向可以随意,并不只有常见的一种,避免思维定势。

3.“生活中的数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如木工用的角尺,就是运用了同位角都是直角的原理来画平行线。塔吊是通过改变角度的大小来改变重物与目标物的距离。

五、教学建议

正确把握教学要求。

对角的更严格定义,将在四年级上册学习了“射线”后给出: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叫做角。故教学时不要拔高要求,只要学生通过各种实际活动(如折一折、画一画、做一做等)对角和直角有感性认识即可。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8~40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与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

2、通过找一找、画一画、做一做、玩一玩、摆一摆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角的特征,画角。[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三角板。[学具准备]

材料袋(内有小棒、硬纸条、图钉、圆形纸)、三角板。[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孩子们,小精灵已经陪伴我们度过一年多的数学之旅了,今 天呀,他想邀请我们去参观他的新家。小精灵的房子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出示一幅房子图)

2、引入课题:

其实,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里隐藏的还有一种图形(课

件分别闪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你认识它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种图形——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角,画角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1)找角。

师:其实在生活中许多物体表面上都有角,让我们到角的世界去走一走。(课件出示主题图)现在我们又来到了小精灵的学校。这里面就藏有许多角,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2)指角。

生指。刚才通过这位同学指的角,老师明白了角的图形是这样的(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个是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师示范:老师也找到了这个角,不过老师是这样指的,你能像老师这样再指一次吗?

2、抽象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1)出示剪刀、三角板、红领巾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带来了几幅图?它们身上有角吗?生指。

(2)隐去实物,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

让我们给刚才这些角脱掉美丽的外衣,就变成这样,(多媒体演示:隐去实物图,出现三个大小不同的角。)(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这就是数学中的角,仔细观察这些角,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生:都有一个点,有两条直直的线…… 师(选择第一个角相机介绍):这个点数学家给起了个名字叫做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也有一个名字叫做边(课件闪烁出现顶点、边)。一个顶点两条边就组成了一个角,请和老师一起伸出手指一指。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个别说,同桌互说)

师:这两个角等不及,谁来指一指它们的顶点和边?(4)练习。

师:瞧!这三个图形跳上了屏幕(课件出示三种不是角的图形),它们说自己是角,要和角站在一起,你们同意吗?为什么?(学生充分说理由)你们说得很有道理,它们也明白了自己不是角,非常乐意地离开了角的队伍。(5)特征。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数学中角的样子,角啊,又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来到了大家周围。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相机让学生摸一摸三角板的顶点)请同学们摸一摸这个角的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摸两条边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感受尖尖的顶点和直直的两边)

3、画角。

(1)学生自学试画角。

师:认识了角,接下来我们要自己画一个角,那具体该怎样画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39页,阅读例2。谁愿意把画角的方法读给大家听。(指名读)想一想画角时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生思考)想好了,就试着在本上画一个角。(2)教师演示画角的方法。

师:很多同学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些好的建议,怎样才能画好一个角?(生思考)

师:接受你们的建议!(边说边示范)画角时要先轻轻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或三角板)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点起,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一个角就画成了。师:这个点就是角的什么?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什么?(板书:顶点、边)(3)学生练习画角。

师: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学们刚才自己画了角,如果有不满意的或者觉得自己还可以画得更好的同学,可以在旁边再画一个。(师巡指导)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画的角。(展示学生的作品)看来数学中的角能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小结:同学们画的角非常漂亮,除大小、开口方向不一样外,都画出了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三、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角

1、做角

师:给角画像非常有趣,其实亲自动手做一个角才更有趣呢,想试试吗?

出示材料袋:看一看材料袋里有什么?(小棒、硬纸条、图钉、圆形纸)可别小看这些材料,它们可以通过你们灵巧的双手变出角呢!师:选择你喜欢的材料来做角,注意安全!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做的角,并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做的。谁和他选用的材料是一样的,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谁还用其它的材料做角了?

2、通过活动,感知角的大小变化

(1)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师:刚才有很多小朋友用硬纸条做角,这个角非常有趣,它可以怎么样?(可以活动)我们就给它起个名字叫活动角吧!请没有用硬纸条做角的小朋友赶快做一个,我们和它玩一个游戏。让学生先拉一拉,玩一玩,感受活动角的动。

师:谁能把这个活动角变得大一些,你是怎么做的?

(将两条边往外拉,角两边张开的就大了,角就变大了。)师:谁能把这个活动角变得小一些?

(将两条边往里收,角两边叉开的就小了,角就变小了)

师:我们玩一个听口令,变大小的游戏。请把活动角变大,再变大;变小,再变小。

同桌之间互相玩一玩,一人说口令一人做。

小结:可见角是有大有小的。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2)感知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

师:把活动角收起来,有一个角要给我们表演变魔术了。

师:(课件出示一个角,角中闪烁弧线)睁大眼睛看,看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它开始变了(课件演示:角的一条边延长),角的什么变了?角的大小变了吗?(课件演示:角的另一条延长)角的什么也变了?角的大小变了吗?

(课件演示:角的两条边缩短)角的什么变了?角的大小变了吗?

师:角的大小和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有关系吗?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没有关系。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新朋友,它是谁?角想让更多的人来认识 自己,假如你是角,你将怎样来介绍自己呢?

五、拓展练习

师:小精灵听了小朋友们的介绍,也想考考大家:

1、下面哪些图形中有角,请你指出来。(课件)

2、你会用小棒来摆角吗?

(1)师:两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个角?(学生汇报展示)(2)师:三根小棒你能摆出几个角?(学生汇报展示)

(3)师:用更多的小棒还能摆出更多的角呢!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课下摆一摆。

15.《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篇十五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认识乘号、因数,会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与加法的联系。

2.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游乐园玩!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主题图。

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小火车有几节车厢,每个车厢坐几人?你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人坐小火车吗?谁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算一算玩过山车的和玩摩天轮的分别是多少人?

2.教学例1(出示主题图):看,有几个小朋友另寻新玩法,他们正用小棒摆着各种图案,他们摆了几个什么图案呢?

3.引导学生列加法算式。

要摆出这些漂亮的图案,分别需要多少根小棒呢?学生汇报,教师板书:10+10+10=30、5+5+5+5=20、3+3+3+3+3+3=18、16+4=20

4.引导发现。从这些算式中你发现了什么?

5.小结:揭示乘法含义,板书课题。

引导写出乘法算式,教学读法。

6.完成64页做一做:有几组小朋友?每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玩荡秋千?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7.出示例2图,你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一共有几个气球?)

(1)你能根据这幅图列出不同的算式吗?

(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请大家看书第47页例2,看后,把你了解到的信息汇报给大家听。

(3)谁能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说一说10×3=30、5×4=20、6×3=18这些算式中的因数和积分别是哪个数?

8.教学例3(课件出示主题图):

(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主题图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学生汇报,师板书算式。)

(2)大家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a:这两个算式都对;b:加法麻烦,乘法简单。)

三、巩固测评

1.完成教材48页第1、2、3、4题,集体订正。

2.同桌合作摆小棒,根据自己摆出的图形列加法或乘法算式,并说出理由。

四、作业

教材48页8、9题。

五、小结,引导学生总结

1.加数相同的加法可用乘法表示。

2.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等号后边的数叫积。

3.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说明:《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44页~49页内容。本设计是依据《义务教育教学课程标准》教学理念,结合本校教学改革实际设计的。设计中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思路。

上一篇:资本论读书心得字下一篇: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