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精选10篇)
1.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 篇一
初中语文文言文复习
(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面对)B.二石兽并沉焉(合并)
C.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毕竟)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②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③一老河兵闻之④果得之于数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D.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翻译。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5.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二)终不知车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輗(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意义。
①辐腐而轮败 败:②以为车固若是 固:
③效而为之者相属 效:④越人以为绐己,不顾 顾:
2.翻译。
①舟载以归而夸诸人
译文:
②及寇兵侵其境
译文: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答:①
②
(三)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
顾谓弟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从古汉语词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个义项,请为“龙不能与游”的“游”字选择一个正确的义项。()A、游玩,游览B、游历,游学C、交往,交际 D、游走,游动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衣服)B、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回头)..
C、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D、往说燕王(游说,劝说)..
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B、给他弟子的身份。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D、给他弟子的书籍。
4、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
(四)废弈向学
[明]何良俊魏甄琛(人名)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仆役,仆人)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做官),若读书,执烛即(那就)不敢辞,今乃(副词。却,竟然)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来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人名)许(处所,地方),假(借)书研习,闻见(听到看到的,这里指学问。)日优(好,长进)。
1.下面句中“日”作状语的一项是()
A.颇以弈棋废日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闻见日优D.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或时睡顿,则杖之B.其一犬坐于前C.一鼓作气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
3.翻译句子。颇以弈棋废日
4.从废弈向学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五)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天下无敌。将游京师,宿于逆旅(客舍;旅馆)。既灭烛,闻主人媪(老.妇人)隔壁呼其妇曰:“良宵难遣,可棋一局乎?”妇曰:“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媪曰:“第几道下子矣!”妇曰:“第几道下子矣!”各言数十。媪曰:“尔败矣!”妇曰:“伏局(认输)。”积薪暗记。明日覆(重摆,重演)其势,意思(用意、思路,这里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释加点词。①自谓天下无敌②既灭烛..
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
A.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曰B.气可以养而致 C.奉命于危难之间D.先帝不以臣卑鄙 ........
3.下面句中“数”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A.层层指数B.石篑数为余言 ..
C.则凡数州之土壤D.各言数十 ..
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腰白玉之环 .
A.良夜难遣,可棋一局乎B.自谓天下无敌C.明日覆其势D.佳木秀而繁阴 ....
5.这则故事给你什么启发?用10字以内概括回答。
(六)谁杀陈他有甲(某人)欲谒(拜见)见邑宰(县令的别称),问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语曰:“好《公羊传》(旧题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撰,由汉代人写定,是一部阐释《春秋》微言大义的书)。”后入见,令问:“君读何书?”答曰:“惟业(读,从事)《公羊传》。”试问:“谁杀陈他(陈他为《公羊传》中一人物,春秋时陈国国君,被蔡国人所杀)者?”甲良久对田:“平生实不杀陈他。”令察谬误,因复戏之曰:“君不杀陈他,请(问)是谁杀?”于是大怖,徒跣出走。人问其故,乃大语曰:“见明府(对县令的尊称),便以死事见访(向我调查人命案子),后直不敢复来,遇赦当出耳。”
1.选出与例句中的“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例句:或语曰:“好《公羊传》。” .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B.或王命急宣C.或遇其叱咄D.或异二者之为 ....
2.找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后入见。②()试问:“谁杀陈他者?”
3.翻译句子。或语曰:“好《公羊传》。”
4.这则寓言讽刺的是哪种人?
参考答案:
(一)1.BC2.AC3.C
4.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么可拘泥于一般事理主观推断呢?
5.因为学者只是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1、(4))①坏、毁坏;②本来;③模仿、仿效;④理睬。
2、①用船运回家并向别人夸耀。②等到敌人侵入他们的国境。
3、①不要不懂装懂,胡乱吹嘘①不要轻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凭主观判断事物,应认识事物的本质 ④不要自以为是⑤要听从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
(三)1、C2、A3、B4、例如:①公孙龙知人善任,广纳贤才,能用人之长。②善呼者为谋求职业,勇于自荐,以发挥自己的才能。③公孙龙收罗“鸡鸣狗盗”之徒,浪费了人力资源,助长了人浮于事的风气。(任选一个人物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三、废弈向学。
(四)1.C(日:一天比一天,修饰“优”。A、B、D中的“日”意思和用法分别是:A.时间,名词;B.太阳,名词;D.天,量词。)
2.B(像狗一样,名词作状语。A、C、D均是名词作动词,意思分别是:用杖打、击鼓进军、走上前。)
3.(他)因特别喜爱下围棋浪费了很多有用的时间。
4.知错能改,迷途知返
(五)1.①认为②已经2.C
3.C D(均作“几”讲 A点数 B 屡次)
4.A.(B对手,名词;C局势,名词 D发荣滋长,形容词用作动词)
5.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六)1.A有人(B有时,C有时 D 或许)
2.①某甲②县令(或令)
3.有人告诉(他)说:“(县令)喜欢读《公羊传》。”
4.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不学无术而又装腔作势的人。
2.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 篇二
一、重点词语解释
1、 可爱者甚蕃 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 益: 副词,更。
3、亭亭净植 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 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而:却 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 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仅
二、朗读节奏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三、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
5、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7、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四、重点语句翻译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莲花的爱好,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只爱莲花,(因为它)出于污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中洗净后却不妖冶。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芬芳远播。(就)更显清香,高高地洁净地直立在那里。
4、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它。
5、噫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过。
6、莲,花之君子者也。*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求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
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牡丹---“ 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 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 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3.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 篇三
⑪①晋军函陵( )②道芷阳间行( )③籍吏民( )④又前....而为歌曰( )⑤乃朝服,设九宾( )⑥沛公欲王关( ) ⑦范增数目....项王( ) ⑧刑.人如恐不胜(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⑫①夜济而夕设版焉( )③既东封.缒而出( )②朝...封郑,又欲肆其西.( )④发尽上指冠( )⑤吾得兄事之( )..
⑥秦兵旦暮渡易水( )⑦常以身翼蔽沛公( )⑧函封之( )⑨进兵北.....略地( )⑩箕踞以骂曰( )⑪间至军中( )小结:以上加..
点词语的用法是 。⑬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⑭①越国以鄙远( )②既东封郑( )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2.动词的活用
⑪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⑫①烛之武退秦师( )②若不阙秦(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④使使...
以闻大王( )⑤项伯杀人,臣活之( )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3.形容词的活用
⑪①其人居远.未来( )②君安与项伯有故.( )③沛公今事有急.
(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
⑫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秋毫不敢有所近( )....
④则秦未可亲也(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⑬拔剑.
撞而破.之( ) 小结:以上加点词语的用法是 。⑭①今太子迟之( )②群臣怪之( ) ..
4.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篇四
一、基础知识
(一)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是他被贬谪到永州后写的《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就是为人称道的《永州八记》。本文是其中的第四篇。
(二)文言词语
1. 词类活用
【西】向西。【空】在空中。【西南】向西南。【斗】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2. 古今异义
【小生】古:旧时对后辈的称谓。也指年轻人。今:指戏曲中扮演的年轻人的一类角色。
3. 一词多义
【以】 ①全石以为底(把 ) ②卷石底以出(而 ) ③以其境过清(因为 )
【为】①全石以为底(作为) ②为坻,为屿,为堪,为岩。(成为 )
【清】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清澈) ②以其境过清(凄清)
【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 ②不可知其源(能)
4.常规词语
【篁(huáng)竹】竹林。【珮(pèi)环】玉制装饰物。【尤】格外。【清冽】清凉。冽,寒冷。【以为】作为。【卷(quán)】弯曲。【坻(chí)】水中高地。【屿】小岛。【嵁(kān)】不平的岩石。【蒙】覆盖,遮掩。【络】缠绕。【缀】连结。【参(cēn)差(cī)】长短高低不齐。【披拂】随风飘动。披,开,分散。拂,摆动。【许】表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依】依靠。【澈】通透,有“照”的意思。【布】散布,铺开。【佁(yǐ)然】呆呆的样子。【俶(chù)尔】忽然。【逝】去,离开。【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明灭】忽明忽暗,又指时隐时显。【势】姿态。【差(cī)互】参差不齐。【源】源头。【环合】环绕。【寂寥】静寂。【悄(qiǎo)怆(chuàng)】忧伤的样子。【幽邃(suì)】幽静深远。【境】环境。【过】过于,太。【乃】于是,就。【余】我。【隶】随从。【从】跟从。
二、阅读探究
1. 作者是怎样精心地写小石潭的出现的?
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2.直接和间接写潭水特点的语句是分别是什么?
直接写潭水的语句是: 闻水声,如鸣佩环,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间接写潭水特点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第一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石奇、水清、树绿。环境清幽,景物奇美。
4.文中从哪儿可看出小石潭人迹罕至?
隔篁竹,伐竹取道。
5.文中与“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什么?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6.作者在第二段里具体描绘了什么?
水清鱼乐。
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分别从 游鱼 、 鱼影 、 日光 等角度去点染,整段文字没有一个字写到 水
,却又无处不在写 水 。
7.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什么?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8.摘出有关写“鱼”的句子:
⑴ 鱼静态的句子: 佁然不动。
⑵ 鱼动态的句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⑶ 鱼情态的句子:似与游者相乐。
9.作者是怎样活灵活现地描绘潭中游鱼的?
⑴ 动静相应。“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既写出了环境的幽寂,又表现了鱼儿的自由欢快。
⑵
恰当映衬。“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等语映衬了水之澄澈,与“石潭”照应。
⑶
借景抒情。“似与游者相乐”以及之前对鱼儿忽停忽去、怡然自得的描写,都反映了作者想在山水之中求得片刻欢乐,反映了作者改革受挫时的心境。
10.第四段描写了小石潭怎样的景色和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景色和气氛:幽深冷寂;心情:孤凄悲凉。
11.为什么作者先描写“水、石、树蔓”,而后才描写“鱼”呢?
作者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看到水石树蔓,才能再看到游鱼。
12.作者描写日光、鱼影,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衬托水的清。
13.文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说说你的理解。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看到荒野中隐藏着这样清幽美丽的景色,又看到鱼儿的自由欢快,心情变得好起来,这里的“乐”与作者内心的愤懑不平成了强烈反差,更有力地提示了痛苦的深度。
14.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摆脱这种抑郁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15.“若”“似”“如”都可以用来打比喻,但有时又不一定是比喻。试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比喻,哪些不是。
① 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③ 似与游者相乐。
比喻:① 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 皆若空游无所依。
16.用自己的话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及石潭概貌。
第二段:小石潭的水清鱼乐 。
第三段:写潭的水源。
第四段:潭周围景色及作者的感受。
17.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发现小石潭 → 潭中景物 → 小溪源流 → 潭中气氛
(闻声见形) (水→石→树→鱼) (溪身→岸势) (气氛→感受)
18.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三、迁移拓展
19.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你怎样看待这种心情?
作者为了摆脱政治失意而寄情于山水,当看到鱼儿时心情变得欢快起来,后来又看到小石潭这么美的景色被埋于荒远,加上凄清的自然环境的触发,于是想起自己被贬的遭遇,而产生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种心情是特定环境与作者经历结合的产物,是一个正常人都会有的,它也反映了古代不得志文人普遍的心情。
20.本文历来被誉为精品,你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① 作者敢于选择被遗弃于荒野的无名小潭作为表现对象,有过人的艺术胆量。
② 情景合一,景随情迁,形成了凄清的艺术境界,表现了高超的艺术技能。
5.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 篇五
4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 ·周南》。
42、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答:
43、《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44、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45、《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答:
46、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6.人教版高一语文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篇六
1、毛泽东,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杰出的诗人。词作有《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水调歌头·游泳》等。
2、食指,本名郭路生,生于1948年。食指早期的诗歌有一种对待生活“不抱幻想,也不绝望”的存在主义的精神。
3、张洁,作品《森林里来的孩子》《谁生活得更美好》《条件尚未成熟》分别获1978、1979、1983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电视剧《有一个青年》获全国优秀电视剧评一等奖。《沉重的翅膀》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
4、毕淑敏,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惊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
5、赫尔曼·黑塞,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在轮下》《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194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6、荀子,(约公元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他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主张治理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荀子的著作有《荀子》二十卷。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
7、韩愈(768-824),字退之,祖籍昌黎,韩愈在文中多次自称“昌黎韩愈”,人们也称他韩昌黎。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提倡三代两汉散文,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在文学形式上力主创新,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险怪,讲究用奇字,造奇句,人们评为“以文为诗”。与孟郊、贾岛等人自成一派,史称“韩孟诗派”。诗文被门人辑为《昌黎先生集》。
8、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以沦陷了的北平为题材的长篇《四世同堂》。1951年北京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称号。话剧《龙须沟》《茶馆》。
9、柯灵:原名高季琳,现代作家。少时因家贫失学,走上了文学道路。建国前的主要著作有儿童诗歌《月亮姑娘》、童话《蝴蝶的故事》、短篇小说《掠影集》等。建国后主要著作有杂文和散文选集《遥夜集》,短篇小说集《同伴》,散文集《暖流》,电影文学剧本《腐蚀》《不夜城》。根据夏衍的剧本改编的《秋瑾传》等。
10、郁达夫:名文,字达夫。郁达夫是著名的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他的第一本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小说集《沉沦》。
11、高建群: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国家一级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
1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7.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 篇七
1.敢以烦执事..
古义: 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
古义: 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 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 今义:生活困难,经济不宽裕
6.复为慷慨..羽声
古义: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或不吝惜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
8.可以..解燕国之患
古义: 今义:可能、能够
9.而伤长者..之意
古义: 今义:年龄和辈分高的人
10.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
11.终己不顾..
古义: 今义:不考虑、不照顾
12.诸郎中..执兵
古义: 今义:中医医生
13.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 今义:山东省
14.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古义: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婚姻关系
15.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义: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6.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 今义:程度副词,十分,极
1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
18.而听细说..
8.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 篇八
考点知识系列清单
——编者:汪建飞
备课说明:
2016年人教版语文变化较大,古诗文分散在现代文之中,个人认为不利于学生集中掌握古诗文,因为学习了一篇文言文,马上又学现代文,学生所学的文言实词、虚词很容易忘记,且先学古诗文,可以让学生先背记。故决定先上古诗文,再上现代文。
一、古诗文部分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
(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
(二)背诵默写全诗
(三)文意理解:
1、本诗虚实结合描写沧海景物,实写的句子有(“水何澹澹....洪波涌起”);虚写的句子有(“日月之行.....若出其里”)
2、实写景物中,动态描写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的句子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
3、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夸张的手法,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
4、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该诗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5、全诗主旨句(表现了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
(二)背诵默写全诗
(三)文意理解:
1、‚杨花落尽子规啼‛有什么表达作用?
(点明时间,暮春时节,写“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抒发了离别的忧伤之情)
2、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该句采用拟人的修辞,将月光拟人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情和关切之情)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次北固山下》——
(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
(二)背诵默写全诗
(三)文意理解:
1、本诗属于五言律诗,首联是(1、2句);颔联是(3、4句);颈联是(5、6句)尾联是(7、8句)。
2、描绘颔联所展现的画面:(江水浩渺,春潮涌涨,放眼望去,江岸齐平,顺和的江风之中,一叶白帆端正的高悬在广阔无边的江天上)
3、赏析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比喻事业发展顺利)
4、形容当前中国发展形势良好,社会发展平稳,人民充满信心,可以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来表达。
5、赏析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该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揭示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旧事物蕴含着新事物的哲理,给人以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6、该诗中心句(主旨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7、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
(一)注解内词语解释(勾划在书上)
(二)背诵默写全诗
(三)文意理解:
1、该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该词生动地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表现了一个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情感); 该词主旨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连用九个名词,勾画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的句子是(枯藤老师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该句画面(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阵阵西风,孤寂地行走在古道上,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盘旋的寒鸦,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
3、全诗以乐景写哀情,对比衬托了天涯游子的孤独凄凉之情的句子是(‚小桥流水人家‛)
4、该词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第8课 《世说新语 二则》
咏 雪——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1、为什么谢道韫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比喻好?
(因为柳絮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更有意境)
2、本文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对比)
3、本文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营造了温馨、愉快、文化气息浓厚的家庭气氛,从“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可以看出。)
4、结尾补充交待谢道韫的身份有何作用?
(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赏识)
5、咏雪的名句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陈太丘与友期》——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做人要讲信用,为人要讲礼貌,要重礼守信)
2、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是一个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的人)
3、友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无信无礼,但知错就改的人)
4、文章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元方的方正?
(通过对话描写表现出元方的落落大方,明理善辩,聪明机智)
第12课《论 语》十二章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三)文意理解:
1、请分析文中句子哪些是讲学习方法的,哪些是讲学习态度的,哪些是讲道德修养的?(见文中勾划句子)
2、填空题: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了按时复习的重要性;
B.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C.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欢迎各国的朋友; D.以信为本,曾子反躬自省时,总会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E.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F.讲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E.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N.运用比喻,指明时间宝贵,要珍惜时间的句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G.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还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3、关于修身的句子,理解翻译其意思(课后练习第一题):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B.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不是竭尽心力了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C.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一篮子饭,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巷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贫困的忧愁,颜回依然自得其乐)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E.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能被改变)
4.课后练习第五题:《论语》中的成语(见书上)
第16课《诫子书》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三)文意理解:
1、本文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这两个方面是如何展开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学习,作者都强调一个‘静’字,把失败归结为‘躁’字,把静和躁进行正反对比论证)
2、主题思想:(诸葛亮将立志、学习和成才三者联系在一起,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勤学成才)。
3、填空:
文中常被人们当做志存高远的座右铭的句子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全文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表现躁的危害的反面论证的句子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第20课《狼》
(一)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勾划写在书上)
(二)背诵课文
(三)文意理解:
1、主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退让,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根据课文的叙事线索填空: 狼 狼 狼 狼 狼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
3、故事的开端是(遇狼)发展是(惧狼,御狼)高潮和结局是(杀狼)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4、本文的表达方式是(前文记叙,最后一段议论点明中心),中心句是(最后一段)
5、屠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狼具有怎样的特点?
(屠夫是一个有勇有谋,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人。狼的特点是贪婪凶残,狡猾)
6、最后一段议论有何作用?
(点明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被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7.划节奏:
其一/犬坐于前
8.课后练习题:第三题和第四题要解释。
第1篇名著阅读 《朝花夕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朝花夕拾》的内容(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朝花夕拾》共十篇,分别简要概括主题: 《狗猫鼠》——(对猫的讨厌和仇恨原因)
《阿长与山海经》——(怀念小时候的保姆长妈妈)《二十四孝图》——(批判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五猖会》——(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与摧残)
《无常》——(描绘迷信传说中的勾魂使者,讽刺了当时自称正人君子的军阀统治文人)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写出了对百草园的喜爱以及对三味书屋学习生活的感受)
《父亲的病》——(揭露了庸医害人的实质)
《琐记》——(介绍鲁迅先生冲破封建束缚,追求新生活,离家求学的一段故事)《藤野先生》——(写作者与最使作者感激的日本老师的交往和弃医从文思想转变的重要原因)
《范爱农》——(追叙作者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辛亥革命前不满黑暗社会追求革命,革命后又备受打击迫害的遭遇。)
3、《朝花夕拾》中六个主要人物形象:
长妈妈:——勤劳质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为愚昧的农村妇女 藤野先生:——严谨认真,平等待人,毫无民族偏见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妥协懦弱 父亲:——严厉慈爱
衍太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 寿镜吾:——方正,质朴,博学,严而不厉
4、《朝花夕拾》中,温馨的回忆表现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中孩子们买“吹嘟嘟”,吡吡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就放他儿子还阳片刻.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理性的批判表现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让孩子们背一些枯燥乏味的书;《五猖会》中去看赛回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5、《五猖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而没有具体写东关五猖会的盛况,而是写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逼迫背诵《鉴略》扫兴痛苦的感受,形成强烈的对比,反映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
6、《二十四孝图》中最令我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故事,形象的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人教版七(上)语文期末文言文复习
一、咏雪 《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一)解释文中带点词的意思
1、内集()
2、讲论()
3、俄而()
4、差()
5、拟()
6、欣然()
7、因()
8、未若()
(二)用“/”画出句子的朗读节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白雪纷纷何所似?
3、未若柳絮因风起。
(三)本文反映了古代书香门第怎样的生活情趣?你喜欢这样的家庭生活吗?请说说理由。附《咏雪》对照翻译: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二、陈太丘与友期 《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期()
2、日中()
3、去()
4、乃()
5、不()
6、哉()
7、委()
8、家君()
9、引()
10、顾()
(二)用“/”画出句子的朗读节拍。
1、陈太丘与友期行
2、元方时年七岁
3、待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期日中
(三)本文的友人错在哪里?你从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元方有什么性格特点,请用简洁的词语概括一下。
附《陈太丘与友期》对照翻译: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三、《<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解释文中带点词的词义:
1、子()
2、时()
3、说()
4、愠()
5、君子()
6、吾()
7、日()
8、三()
9、省()
10、为()
11、信()
12、传()
13、惑()
14、天命()
15、逾()
16、矩()
17、罔()
18、殆()
19、箪()20、堪()
21、之()
22、者()
23、好()
24、乐()
25、饭()
26、水()
27、肱()
28、于()
29、焉()30、善()
31、者()
32、川()
33、斯()
二、从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附课文的文白对译句子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3、【文化内涵】1句讲学习方法,2句讲学习乐趣,3句讲为人态度,4句讲学习方法,5句讲学习方法,6句讲人品,7句讲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8句倡导安贫乐道的思想,9句讲学习态度,10句讲珍惜时间,11句强调人要有志气、品格,12句讲学习方法
一、《世说新语》两则
1、重点字词解释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俄而:片刻。骤:急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2、撒盐空中差可拟。拟:比,比拟
3、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比不上
4、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去:离开。乃:才
5、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期:约定。委:舍弃
6、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引:拉。顾:回头看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7、尊君在不?
“不”:通“否”
8、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集:集会
二、重点句子翻译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译: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
2、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3、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4、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5、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6、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译: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7、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三、问答题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答: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答:“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陈元方是一个聪颖机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4.《世说新语》中对雪的比喻最恰当的一句是:未若柳絮因风起。《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应对得体,据理力争的句子是: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w W w.X k b 1.c O m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二、《论语》十二则:
一、重点字词解释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时习:时常的复习。
2、吾日三省吾身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殆:危害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
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
故:旧的知识
7、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宽广,刚毅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译: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
2、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什么都学不到。
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正。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7、子曰:其恕乎?子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自己讨厌的事,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8、子曰:由,诲女知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孔子说:仲由,教导你的话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真正的知。
三.问答题
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 答: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诗五首
一、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曹操
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王湾《次北固山下》
诗中有一个对偶句,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这两句诗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中描写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 :“潮平两岸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次北固山下》中写时序更替,抒发思乡之情,蕴涵生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感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归期难料的感情。
3、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富有特征的9个景物描绘了一幅秋原黄昏行施图,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主旨,道出游子悲苦惆怅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体现花草茂盛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抓住早春特点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中“最爱”的内容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表现诗人行路的句子是“孤山寺北贾亭西”和“最爱湖东行不足,白杨阴里沙堤。”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花草的句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第30课 狼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窘jiǒng 苫shàn 眈dān 瞑míng
尻kāo 黠xiá 隧suì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缀行甚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一狼仍从 从:跟从。
(3)两狼之并驱如故 故:旧,原来。(4)屠大窘 窘:闲窘,处境,危急。
(5)恐前后受其敌 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6)顾野有麦场 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看。(7)苫蔽成丘 苫蔽:覆盖、遮蔽。(8)弛担持刀 弛:放松,这里指卸下。(9)其一犬坐于前 犬:像狗一样。(10)目似瞑 瞑:闭眼。
(11)意暇甚 意:神情、态度。暇:空闲。(12)屠暴起 暴:突然。(13)又数刀毙之 毙:杀死。(14)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15)乃悟前狼假寐 寐:睡觉。(16)狼亦黠矣 黠:狡猾。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止有剩骨 止通只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点拨:重点理解“缀”的意思。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骨头已经扔完了,而两只狼仍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点拨:重点理解“并”“故”等词语。)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屠户处境危急,恐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点拨:重点理解“窘”“敌”等词语。4.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屠户于是奔过去靠在柴草堆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点拨:重点理解“倚”“弛”等词语。5.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过了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点拨:重点理解“少时”“犬”等词语。6.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点拨:重点理解“隧”,这里作动词。7.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点拨:重点理解“悟”“寐”等词语。
8.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 点拨:重点理解“黠”“变诈”“几何”等词语。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朝小说家蒲松龄。
诫子书》译文及练习
诫子书《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
【阅读训练】
2016年秋季学期汪建飞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备课知识清单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静以修身
② 俭以养德
③ 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 非宁静无以致远
2.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
答:
9.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 篇九
【文学常识】
作者介绍:张溥,字天如,号西铭,江苏太仓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社会活动家。自幼刻苦自励,勤奋好学,每次读书一定要先亲手抄一遍,抄后读过即焚去,然后再抄、再读、再焚,至七次始罢。崇祯四年进士,曾集郡中文士,结复社评议时政,为权贵所恶,后以党祸而死。著有《七录斋集》等。
时代背景:明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设立了锦衣卫等特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由上到下地建立了一整套特务统治。这些机构的组织者,大多是皇上宠信的宦官。宦官魏忠贤把持朝政达七年之久,党羽遍布天下。
应天巡抚周起元得罪于魏阉而被免职。已削职乡居的周顺昌(蓼洲周公),同情周起元,当众辱骂魏阉,魏因此怀恨在心。天启四年,魏阉借机指使死党苏州巡抚毛一鹭加罪周顺昌并逮捕了周顺昌。这一行为激起了苏州人民极大愤慨,于是趁毛一鹭等人逮捕周顺昌之机,群起反抗。他们毁官府,杀缇骑,毛一鹭躲进厕所才免一崐死。这次斗争被镇压后,朝庭在苏州大肆捕人,颜佩韦等五人挺身而出,慷慨就义。一年以后魏阉被皇帝贬往凤阳看陵,魏忠贤于途中畏罪自杀。周顺昌冤案始得昭雪,魏忠贤生祠一夜被捣毁。苏州乡绅吴默等人收葬颜佩韦等五人尸体重葬于魏生祠原址,并立了墓碑。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 (2)独五人之曒曒,何也 (3)敛赀财以送其行
(4)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5)亦曷故哉
2.古今异义
(1)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3)吴之民方痛心焉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6)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7)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8)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
3.一词多义
(1)发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发其志士之悲哉 而又有剪发杜门
(2)行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其辱人贱行 行之敛赀财以送其行
(3)固 轻重固何如哉 斯固百世之遇也
(4)使 公之逮所由使也 人皆得以隶使之
(5)徒 慷慨得志之徒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6)按 缇骑按剑而前 按诛五人
(7)得 慷慨得志之徒 人皆得以隶使之
4.词类活用
(1) 去今之墓而葬焉 / 其疾病而死 / 缇骑按剑而前 /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2) 人皆得以隶使之
(3) 众不能堪,抶而仆之 / 安能屈豪杰之流
(4) 不敢复有株治 (5) 不能容于远近
二、文言虚词
1.而 (1) 去今之墓而葬焉死而湮没不足道者/ 抶而仆之/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2) 其疾病而死/则噪而相逐
2.以
(1) 即除逆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亦以明死生之大 (2) 中丞匿于溷藩以免
(3)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4)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5)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 (6)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3.焉
(1) 激于义而死焉(于之,在这件事上) (2) 去今之墓而葬焉(代五义士)
(3) 吴之民方痛心焉(无实义)
4.之
(1) 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
(2) 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3)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4) 佯狂不知所之者
(5) 人皆得以隶使之 /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初中文言文复习纲要(九年级备课资料)
★ 一份心灵的测试卷6(必修备课资料)
★ 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复习
★ 高三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 《我有一个梦想》(高一必修备课资料)
★ 广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高三必修备课资料)
★ 沁园春长沙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一必修一)
★ 高中政治重点知识资料
★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
10.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 篇十
第四单元《口技》
[一]阅读全文回答:
1、本文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是清代 张潮 编选的 笔记 小说。作者林嗣环,字 铁崖,明末清初人。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A)A.适逢,正赶上 B.会议 C开会 D.会合(2)众妙毕备(C)A.毕生 B.毕业 C全、都 D.完了(3)宾客意少舒(B)A.少量 B.稍微 C减少 D.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D)A. 名字 B.名声 C. 出名 D.说出 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4.“一时齐发”指文中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5.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本文写到了口技人表演的两个场面:一是一个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复睡的情形;二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灾的情形。
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 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这样写的作用是烘托口技艺人技艺之“善”。7.文中用 犬吠声 写声之远,用 妇人惊觉欠伸、妇抚儿乳 和 妇拍而呜之 写声之近,用 儿醒大啼 写声之大,用 有鼠作作索索 写声之小、夜之静。
8.文章正面描写了口技者表演的内容,侧面描写了 观众的反映,都是为了突出 “善”。
9.在听口技表演时,本文居然写道“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你认为这可信吗?谈谈你的独到见解。答:我认为可信。因为口技人的表演技艺非常高超,他已完全把听众带入了火灾的情景之中,就如看电影、电视一样,明知是假的,我们的心情也常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听众有这样的反应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10.口技人在表演时,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动动脑筋,想想看,这有什么作用呢? 答:我认为安放围幕有增加口技表演效果的作用,这样围着,易把听众带人情景之中。如果不围,就达不到这样的表演效果。
[二]阅读第二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喂奶)(2既而儿醒(不久,紧跟着)(3)一时齐发(同时)(4)众妙毕备(全、都)
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众妙毕备。∥满座宾客)第一层: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第二层:描绘了听众赞赏陶醉的神情。
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 正面、侧面 的描写方法。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 答: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之技“善”。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伸颈、侧目 ;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微笑;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默叹,以为妙绝。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各种声音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 阅读第四段回答: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2)虽人有百手(即使)(3)不能名其一处(说出)(4)两股战战(大腿)
2.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3.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4.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5.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 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6.翻译。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7.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 忽、俄而 ;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 呼呼、许许;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 呼、哭、吠、求救、抢夺、曳、泼。
第五单元《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1.补充文中空白处。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⑴与日逐走(竞跑、赛跑)⑵河渭不足(黄河)⑶北饮大泽(向北)⑷弃其杖(他的,指夸父的)3.翻译下列句子。
⑴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到太阳落山的地方 ⑵未至,道渴而死 还没赶到大湖,在半路就口渴而死了 ⑶弃其杖,化为邓林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4.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答:①积极意义: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和气魄,英勇的气概。②消极方面:比喻自不量力。但这种理解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5.对于夸父临死时弃其杖,化为邓林(桃林)这个情节,你有何感想?
答:此情节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象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以、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魅力。
6.从《夸父逐日》这个古代神话中,你了解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愿望和精神? 答:这个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7.你认为夸父逐日以至于丧了命,这样做值得吗?请简述理由。
答:从探索未知世界角度看,他的精神可嘉,值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讲。8.夸父是怎样一个人物? 答:夸父是一个不怕困难,勇于探索;敢于挑战大自然;热爱光明,憎恶黑暗;有理想、有抱负、有牺牲精神的人。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翻译下列句子。⑴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译: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夺部落首领,(共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 ⑵天柱折,地维绝 译: 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⑶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西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日月、星辰都向西北方向移动了;大地的东南角陷塌了,所以江河积水泥沙都朝东南角流去了
2.“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3.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个神话故事。它反映了远古部族间的斗争,同时涉及到古代天文学上的盖天说。远古的人类显然还不能解释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原因,对这一现象的最好解释就是借助于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4.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答: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对共工与颛顼为帝而“争”,你是怎么看的?
答:共工与颛顼之间的战争以颛顼胜利而告终,是中国传说时代最早的战争。此时的战争已超出氏族部落间的械斗,而主要是发生在两个部族集团或部落联盟之间,战争已带有氏族酋长争夺统治权(联盟首领地位)的性质。从战争指导上看,已开始注意战前准备,利用天气条件和争取同盟军等因素。从战争结果看,还没有出现文明时代那种对战败者进行奴役的情形,而主要是胜利的一方将失败一方赶出原住地或与失败一方结为联盟。从各部落联盟不断交往,发生冲突,而又不断融合的传说中,表明各民族祖先在共同缔造中华文化的过程中都作出了贡献。
6.你认为共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正面:勇敢坚强、敢于挑战、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面:性格暴躁、偏激任性、不计后果。
7.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答:①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②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③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自我牺牲。
第六单元《狼》
[一]第一组习题:
1.本文选自 清 代小说家 蒲松龄写的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缀行甚远(紧跟)(2)恐前后受其敌(攻击)(3)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4)一狼洞其中(打洞)
1. 下列“其”字均为代词,请选出“其”所指代对象相同的一项(D)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意将隧入以及其后也 ③屠自后断其股 ④其一犬坐于前
4.本文段表现狼贪婪、凶恶的本性的句子是 “缀行甚远”“并驱如故”。5.本文段反映屠户由畏避到醒的心理变化的句子是 屠惧,屠大窘,乃悟前狼假寐。
6.翻译。⑴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译文: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⑵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文: 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钻过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⑶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译文 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方的。7.结尾一段是什么表达方式? 议论 [二]第二组习题:
1.我能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D)A.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 目似瞑,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D.止增笑耳 止有剩骨
2.我能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归类正确的一项(D)①久之,目似瞑 ②又数刀毙之 ③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④盖以诱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3.我能用 “∕ ”线为下面两句话画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1)其 一 /犬 坐 于 前。(2)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 4.我能指出对下列文句理解不准确的一项(B)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而两只狼又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B.乃悟前狼假寐:才明白先走开的狼是假装睡觉。C.弛担持刀: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D.屠自后断其股:屠户从后面砍断了狼的后腿。5.我能根据题目要求填空。
(1)《狼》一文中表现狼“黠”的本性的句子有 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两句);表现屠户警惕性很高的句子是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2)写出四个带“狼”字的成语: 狼子野心、引狼入室、狼心狗肺、狼狈为奸。声名狼藉
6.文章结尾一句话是对狼及像狼一样的恶势力的讽刺嘲笑,但换个角度看,它又告诉“人”什么呢? 我认为: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幻想妥协,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7.阐述本文主旨。
答:本文叙述了屠户与狼斗争的故事,揭露了狼贪婪、凶狠和狡诈要本性,赞扬了屠户的机智、勇敢。8.文中是怎样写狼的狡猾的?
【北京版 高一语文 文言文复习】推荐阅读:
高一上文言文复习10-09
高一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10-28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09-25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知识点08-29
北京版四年级下册语文08-08
人教版高一数学必修一复习提纲09-12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课件08-19
一年级语文上册 口耳目舌 2教案 北京版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