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的事件营销之道(精选2篇)
1.蒙牛的事件营销之道 篇一
2008.04.28 来源: 阿里巴巴
现任蒙牛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的牛根生不惑之年开始创业,仅用短短6年时间,就创造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蒙牛品牌”,而“蒙牛酸酸乳”也成为曾经中国最火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的独家赞助商,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得牛根生管理的蒙牛企业如此牛气冲天?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牛根生的做人之道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
以德立命厚德兴业
“小胜凭智,大胜靠德”是牛根生沉浮商海二十几年始终坚守的铁样信念。他服膺以德服人的交际原则。他常说:“想赢两三个回合,赢三年五年,有点智商就行;要想一辈子赢,没有商德绝对不行。”厚德是牛根生做人、经营企业的法宝,厚德使牛根生绝处逢生。
19,牛根生被迫离开伊利后,萌生了“复制一个伊利”的想法。但是,当时的牛根生既缺资金又缺人才。当牛根生拿出仅有的100万元注册了自己的公司,在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树起蒙牛大旗后,原来在伊利的老部下闻讯蜂拥而来。这些国内乳品业顶尖级的管理技术人才追随牛根生,使蒙牛的原始资本一下子上升到1000多万元,解决了蒙牛初创时期资金短缺和人才缺乏的两大难题,为蒙牛的起飞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是什么原因使牛根生富有如此人格魅力?正是他的交际之道。牛根生在伊利期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上级奖励牛根生一笔钱,让他买一辆好车,而牛根生却用这笔钱买了4辆面包车,分给有贡献的部下一人一辆。牛根生年薪百万,大部分都散发给了有困难的员工。员工逢病遭灾了,牛根生带头捐款,出手就是1万元。牛根生的交际之道以及道德人品为他的创业打开了通天大道。
分享成功造就他人
不仅为自己,更要为别人,是牛根生做人之道的另一个特点。他做客央视《新闻会客厅》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个人吃饭,一包方便面就行了,来了客人,则一定要拿出好吃的,和客人一起分享,
客人吃得好,自己也高兴。”牛根生称之为分享的愉悦。当牛根生把这种朴素的人之常情上升到精神层面,运用到与人交往上时,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社会责任感、有特别成就感的企业家形象。
牛根生说:“一个人做了些让父母儿女或亲朋好友感觉有价值的事情还远远不够,一定要做一些能使得很多人的生活有变化、生计有保证的事情,那才有意义、有价值。”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和强烈的愿望,牛根生把外资奖励他们管理团队的3亿多元奖金,拿出来扶持支撑蒙牛发展的奶农和牧民,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上的困难。他不断地捐资助学,搞慈善事业,资助社会公益活动,让社会上更多不认识他的人来分享他的成功,改变他们的命运。
牛根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蒙牛的员工有2万多人,物流、市场销售人员近30万人,再往后有200多万奶农,再往后是1700多万牧民,消费者将近3亿人,是他们成就了蒙牛,成就了我牛根生。”
财散人聚聚拢人心
牛根生当属中国富人之列,但他过着简朴的生活,信奉“财散人聚,财聚人散”的交际理念。他刚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大逆转,转眼间,又潇洒地回归到从有到无的状态里。牛根生的散财举动是在制造社会轰动效应,还是有着更深远的谋略?
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乳制品企业。按照《福布斯》的排名,牛根生身价1.35亿美元,居中国富豪排行榜107位。正当外界对牛根生的财富议论纷纷时,牛根生却出人意料地宣布将个人股份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留作个人支配。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约合10亿元人民币)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取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在没有钱和有钱的日子里,牛根生所见的世态炎凉,形成了他独特的财富观。他说:“人要懂点哲学,每个人都是从无到有,也都会从有到无。当一个人的钱挣到某个数后,超额的钱对他的生活就不再有实际意义了。但是,金钱能使人生而复死,精神能使人死而复生。从无到有是快乐的,因为它承认了你的奋斗价值,但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散财的时候,因为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得到了精神享受。”
2.蒙牛的事件营销之道 篇二
蒙牛年报显示, 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总额360亿元, 但9成来源于液态奶 (液态奶利润微薄且不容易管理, 市场几乎处于饱和状态) 的贡献;蒙牛虽然也涉足奶粉领域, 但份额较少, 奶粉、奶酪等乳制品业务占比仅为1.6%。而同为第一梯队的伊利, 奶粉份额则逐渐增大, 资料显示, 伊利奶粉产品1年的销售额约为50亿元, 产量居国内首位。
在国家出台针对国内乳业的政策、加大对国产奶粉企业的扶持整合力度之时, 蒙牛收购奶粉产量位居第五的雅士利可谓“正当其时”。
很多乳企在“三聚氰胺”事件后, 纷纷开始打造全产业链。蒙牛从2012年开始转型, 从其收购阿拉、现代牧业, 并剥离酸奶业务与达能合作, 走的每一步都是向着全产业链方向布局。蒙牛收购雅士利后, 可以弥补公司在奶粉产品方面的短板, 且可以通过雅士利的销售渠道来销售自有品牌奶粉, 这将改变奶粉业的竞争格局。分析人士认为, 蒙牛收购雅士利后, 伊利和蒙牛奶粉可以做到中国奶粉市场20%以上的份额, 或达到100亿元的销售规模。
而对于雅士利来说, 置身于蒙牛旗下亦称得上是“互惠”。5月1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进出口乳品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包括婴幼儿奶粉在内的进口乳品需通过更严格的检疫, 这对于以100%进口奶源回国加工模式的雅士利影响巨大;而另一方面, 政府此轮政策调控重金扶持国内奶粉奶源建设, 亦对雅士利造成影响。
国内奶粉行业集中度并不高, “散兵游勇”尤其多, 而目前大众所关注的奶粉安全问题恰好是目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从相关部委所发布的讲话以及文件来看, 通过提高集中度来整治这些“散兵游勇”, 是政府在整顿包括奶粉在内的食品行业的主要工作思路之一。公共部门倾向于推动具有国资背景的国内龙头乳企完成此次整合, 蒙牛收购雅士利或是行业并购的开始。
有分析称, 未来3~5年内, 在政策引导以及市场的自我淘汰下, 乳企中将有2/3的企业会被淘汰。很多小企业或民营企业必将首当其冲, 要么被吞没、要么倒闭。只是这种2~3年内就能完成的洗牌, 能否重振国内乳制品行业的形象, 目前还难以下结论。
值得注意的是, 在我国, 奶源与消费市场分布并不均匀, 内蒙古等北方地区是奶源集中地, 而东南部地区则是消费市场。假如出现大范围兼并潮, 形成寡头垄断情形, 国内乳业资源分布不均的情况或将加剧。反观消费市场, 由于中小奶企被兼并, 或将造成奶源缺失、消费市场萎缩。兼并整合绝非中国乳业唯一的救赎之道, 尤其是以政府之手推动而非通过市场的逐步优胜劣汰来促进的行业整合, 更需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