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论文写作·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2024-06-15

策论文写作·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共6篇)(共6篇)

1.策论文写作·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篇一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全会《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以下简称《文化“三自”》),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我们应当认识到:文化不仅具备震撼心灵、满足需求之精神力量,而且具备引领社会健康发展、激发民族创造活力之物质力量;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离不开文化,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离不开文化,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文化。还应当认识到: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企图用西方思想文化“一统天下”的背景下,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十三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如果不能坚守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能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的当代先进文化,不能形成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为基础的文化软实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这样的认识,对每个人都应当是一种“自意识”而不是“被认同”,并且是对文化本真意义和内在涵义的深刻认识、深度认同,这才是我们所讲的高度文化自觉。

第二,要牢固树立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文化自觉不只是内在意识上的自觉醒悟,还应当是实际行动上的责任担当。因为,文化是在长期的延绵不断的建设中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无论是整个人类的文化,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一个点滴积累、长期积淀的过程。所以,我们对文化的责任担当理所当然要包括对文化建设的参与,对文化发展的推动,对文化进步的引领。如果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看作是一座巍然屹立的高楼大厦,那么它必然是一砖一瓦、一层一级建造起来的。文化大厦建造的主体,是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伟大人民。文化大厦建造的过程,是一代人一代人地永续传承、接力推进。因此,每一个人都应当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传承者。其中那些思想觉悟深、创新能力强、文化造诣高的人,就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文化代表人物和文化大师、文化大家。诚然,文化发展的历程,又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向前的过程,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有曲折、有断层甚至有毁灭的可能。文化发展进程中的这种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文化进步推动者责任担当的艰巨和使命履行的艰难。在中国历史上,中华文化走过了五千年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有多少人奉献了青春激情,有多少人饱受了屈辱艰辛,有多少人甚至牺牲了宝贵生命。在当代中国,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和繁荣兴盛的历史重任,已经庄严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肩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思想文化的新解放新创造,为中国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注入了强大动力,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生存境遇,也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文化面貌,重塑了中国人在世界上的文化形象。中国共产党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责任担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无疑要表现为更高层面的文化自觉。这种责任担当,应该是一种用先进文化引领社会进步的责任担当,是一种永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担当,是一种让全体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责任担当,是一种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条件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担当。

二、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现代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那么文化自信就是一种信念、信心。对文化的认识、态度是否正确、科学,不仅关系着文化的现实发展状态,而且决定着文化的未来发展走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开放包容、继承创新,既不搞全盘西化,也不搞文化复古,而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容而坚定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路。但在当前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深刻纠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强烈碰撞的背景下,各种形态的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远远超过以往,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理性、科学的态度认清文化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正确看待过去的文化和现在的文化,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文化,树立应有的文化自信。《文化“三自”》指出: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保持这样的文化自信,要求我们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积极借鉴和包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

第一,要有对历史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的理性审视。我们所讲的文化自信,首先是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文化,也就是对自己国家和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有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对自身文化生命力量和文化发展前景有坚定执着的信念。对传统文化的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简单明了地讲就是三句话:一是看得起,二是不自大,三是善梳理。对待自己的文化,那种蔑视传统的看法,那种数典忘祖的做法,实在是要不得的。特别是一个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在文化上尤其不能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本。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现在讲中国传统文化,一些人只讲孔孟,或者大多讲到两汉唐宋明清文化,而对近现代历史文化、对红色革命文化,却视而不见或少有提及。其实,十九世纪尤其是二十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浴血奋战的革命斗争中、在艰苦创业的建设实践中、在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中,形成了优秀的文化传统,锻造了独特的文化精神,创作了不朽的文化精品,同样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宝贵财富,同样不能忘记也不应忘记。那种消解红色经典、颠覆英雄人物、亵渎革命传统的现象,其实是一种反文化行为;那种看不上当代中国制度文化、看不见中国非凡发展成就、看不到中国文化空前繁荣,其实是一种没有文化自信的表现。当然,看得起自己的文化,又不能自高自大、更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进行理性的审视和科学的分析。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重要的是在认真梳理的基础之上,摒弃糟粕、保留要义、革故鼎新,不断开掘出文化新义、创造出文化新品。

第二,要有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各国文明成果的包容借鉴。对外来文化采取包容、借鉴、吸收的态度,是对自身文化充满自信的另层表达。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绵延不衰,固然是其内在本质和生命力决定的,但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它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实质上就是其特有的自信气度。当然中华文化历史长河确有过封闭保守的年代,也有过闭关锁国的教训,但开放包容始终是主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了解、包容吸纳达到了一个新阶段,远胜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傲慢甚至敌视态度。在这个世界日益成为地球村的新时代,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气度和胸怀不会收缩、只会更大。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开放包容,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坚持文化开放,又不能丢掉自己的根本;文化的包容借鉴,还必须是吸纳基础之上的创新再造。曾经有一种倾向,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似乎主要是对西方文化或者欧美文化。其实,人类文明多种多样,世界文化多姿多彩。除西方文化、欧美文化外,诸如曾是古代文明发祥地的中东文化、南亚文化,创造过玛雅文明的拉美文化,还有被古人类学家称为人类起源地的非洲文化,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对外来文化关注的视野越广阔,对中华文化补充的养分就越丰厚。全会《决定》强调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就是一种坚定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长远的文化发展战略。在推进文化开放过程中,应当始终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立场,按照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要求,吸纳世界各国文明之优长,采撷异域民族文化之精华。在此基础之上,经过转化再造、创新创造,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具备中华文化特有的品格和气质,这才是在文化开放中发展中华文化的根本之道。

三、文化自强本质上是对文化强国的向往追求,实现文化自强需要我们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目的是要实现文化自强。《文化“三自”》对“文化自强”的阐述深刻而又透彻:文化自强的“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文化自强的“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吸引力影响力、强大活力创造力、强大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长期以来都称我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文化“三自”》率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体现的是一种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性的远见卓识。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把我国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于“文化强国”,在中央正式文件中是第一次。这是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其基础就是我们党拥有的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也是全体人民共同期盼的文化自强的合理表达。如何实现这样的文化自强,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有正确的把握,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有全面协调的整体推进。

第一,要有对文化道路、文化方向、文化灵魂的正确把握。路径关系全局,方向决定成败。选择什么样的文化发展道路,就能培育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这一文化发展道路是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逐步开辟的,也是对五千多年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继承与弘扬。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一条不断孕育先进思想文化的正确道路,是一条实现文化科学发展的正确道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建设发展的文化,必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即是反映先进生产力要求、代表历史前进方向、体现人民根本利益的文化,符合当今时代潮流、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具有强大凝聚力、创造力、生命力的文化。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道路和方向,关键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灵魂和精髓。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应有之义。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强国,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任务,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方面。实践证明,文化之于民众的凝聚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渗透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感召力;文化之于国家的软实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力。只有坚持不懈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形成巩固团结奋斗共同思想道德基础的文化凝聚力,形成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文化软实力。

第二,要有对文化创造、文化传播、文化事业产业发展、文化人才队伍培养的协同推进。文化建设,内容为王。促进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创造是第一要务。这里讲的文化创造,既包括文学艺术创作,还包括新闻写作、图书出版、理论创新与阐释等多个方面。我国当下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其数量和规模可谓历史空前,关键是如何提高质量和水平。应当看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开放的时代,新的社会实践为文化创造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新思想、新题材、新土壤。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应当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秉持正确的文化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潜心创作、细心推敲、精心打磨,以更多高质量的、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的精品力作,来讴歌伟大时代、来激励广大人民。新形势下,文化的影响力既取决于其内容的独特魅力,也取决于其是否具有高效的传播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传播力决定影响力。推进文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搭建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建立更通畅的传播渠道,采用更丰富的传播手段,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得更远更广,对受众的影响更深刻更有效。这当中,还有一个借助科技和市场提升文化传播力的问题。要大力倡导利用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增强文化传播的效果,大力推动利用市场机制和产品营销进一步提高文化传播的效率。文化创造也好、文化传播也好,都必须以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为基础。无论实现文化自强,还是建设文化强国,都离不开文化事业的强盛,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强壮。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优先安排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文化项目,深入实施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形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实行大战略引领、大项目带动,以大企业为骨干,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石、人才是保障。各领域文化拔尖人才,是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是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在一定程度上是国家的文化代言人。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培养一大批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培养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一大批适应文化走出去需要的国际化人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推动文化创造、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人才队伍培养,还有一个体制机制、动力源泉的问题。好的体制机制来自改革,文化发展动力源于改革。党的十六大以来,是改革给文化发展带来好的体制环境,是改革给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活力,这已经得到宣传文化界和社会各方面的普遍认同。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体制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深入推进的新阶段。要按照“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总思路,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破解改革中遇到的关键难题,着力破除文化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包括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文化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使文化建设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总之,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全党全社会都应当在全会《决定》精神指引下不断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上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文化自强。我们有理由相信也应该相信,中华文化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必须牢记也应该牢记,中华文化繁荣兴盛任重道远,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坚持不懈地开拓前进、砥砺前行。

2.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篇二

大家下午好!

能站在这里做一个演讲,我感觉到非常荣幸。首先,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我叫***,来自***学院***专业。我今天演讲的主题是“让梦想照进现实”!

演讲开始前和大家分享一小段温馨的话:

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每月给学生定期清洗床单;

不是所有的大学,3月8日都给女生发放毛巾;

不是所有的大学,图书馆一次性可以借7本书;

不是所有的大学,寝室都有提供微波炉、电熨斗、自动售货机;

······

去年6月学校曾展开专项校园调研,调研中,针对“在你心目中川大的定位”的问题,44%的同学认为四川大学属于中国名校,并以母校为自豪。55%的同学认为川大与清华北大这样的一流高校还有一定的差距,数据显示川大的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名校学生应有的名校自豪感。

那么到底为什么川大的学生会对母校缺乏自信,对自己缺乏自信呢?我觉得归根结底就是川大的学生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自信、自强。

川大人因为缺乏文化的自觉,所以有了论文的抄袭、图书馆的占位、自习室的走后不关灯、公共场合的热吻、校车的你拥我挤。

文化的自觉反映在于自我意识与觉醒上。中华有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给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是世界上任何的一个国家的不可比拟的。现在崇洋媚外风气很盛,民族文化的发展也在内部也遇到许多问题,对于改革开放初期这段特殊阶段,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在意识上觉醒,勇敢地站起来,承担文化复兴的义务,才能使我们的文化不会再历史的长河里湮灭。

文化的自觉需要对本土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与认同感。古人教育我们要知书达理,礼待谦让。当我们自觉地把这些优秀的传统精华纳入到我们的骨髓里,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具有了前人高德、圣贤遗风。

文化的自觉是思想的高度,但是我们还需要心灵上的满足,也就是需要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深刻认识到自身文化的优秀后,从心灵层面上会不自主地升起自豪感。这种自豪感来源于文化的底蕴,是文明在时间轴上的积淀。正如歌星王力宏的《我是龙的传人》一般,对于民族文化的自信早已忘却了理由,只由留下最朴素的敬意。

华夏民族的自信,也不是拒收一切外来文化,盲目复古,同样也不是全盘西化,依葫芦画瓢。例如: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是全人类优秀的思想,90年前,正是共产党吸收了这一优秀思想,才给水深火热的中国带来了希望;而“文革”时期的按部就班、教条主义,给中国带来了惨痛的教训;邓小平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借鉴历史经验,推陈出新,实施了改革开放政策,使得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面对扑面而来的文化大浪潮,我们应该要找准方向,提高自己的文化自觉,坚持自我觉醒和自我创造,在多元化的是是非非中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客观的看待事物,理性审视历史传统文化、当代中国文化,积极借鉴和包容世界历史文化、异域民族文化,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传统,这才是川大人应有的自信气度。

其实,说到底文化的自觉与文化的自信就是为了实现文化的自强。

有了思想上的自觉与心灵上的自信,我们还需要实际上的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做人上,我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做事上,我们严谨勤奋,求是创新;在做学

问上,我们坚持自我,追求卓越。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在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路途中,我们坚信,总有一天,世界会看到另一样的中国。

3.社会转型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篇三

一、什么是文化自觉及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最早是由社会学家费孝通于首次提出,费孝通先生用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表达了文化自觉的历程及意蕴。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并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定自己的位置和取向。最关键的核心就是达到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可以看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认识本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完整理解并把握,能够自觉识其形而且辨其神,同时对自己的文化怀有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可以发扬光大;第二,认识其他民族的文化价值,博采众长,自觉吸收他者文化中的精华,具有改造外来文化的魄力,运用到自身文化建设中来;第三,在分析、比较、鉴别、吸取和整合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后,自觉实现文化创新,并对文化发展繁荣前景充满崇敬感与自信。

总的来说,文化自觉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深刻认同,文化自信是人们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文化自觉提升文化目标,文化自信激发文化发展;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

二、社会转型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要求

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基础,也对我们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打下夯实的信仰基础。我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基础性质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1945年,美国中央情报局艾伦-杜勒斯就设计了从意识形态瓦解苏联的任务和手段。杜勒斯曾说,“我们将从文学和艺术中逐渐抹去他们的社会存在,……文学,戏剧,电影——一切都将表现和歌颂人类最卑劣的情感。我们将使用一切办法支持和抬举一批所谓的艺术家,让他们往人类的意识中灌输性崇拜、暴力崇拜、暴虐狂崇拜、背叛行为崇拜,总之是对一切不道德行为的崇拜……”40年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正说明了他们没有坚定不移地、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导致意识形态建设的失败乃至整个国家的垮台。因此,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先进文化,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更是我们培养高度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导航。当前,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及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关键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等等,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样,才能确保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驶向正确的方向。

第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中国古代哲学文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中国古代审美文化;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中国古代科技文化;中国古代器物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传统,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合”思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传统精神,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等。由于我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各种文化之间的交流碰撞不可避免,所以我们应正确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首先要深刻认识这些传统文化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其次,还要加大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对于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遗产的保护都要加大保护力度,完善保护制度,加强对濒危文化遗产的抢救措施。总之,我们要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文化,始终保持中华文化的独立品格和魅力,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三,吸取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中西先进文化结合,是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必要环节。毛泽东强调:“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这种工作过去还做得很不够。这不但是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和新民主主义文化,还有外国的古代文化,例如各资本主义国家启蒙时代的文化,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我们要以更加自信的心态、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理性、科学的立场对待西方文化,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做到不忘自己的文化传统,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成果,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人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创造适合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文化成果。除此之外,还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三、社会转型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培养的途径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当前,我们要根据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实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是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建设策略,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提供理论指导和文化支撑,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第一,观念上,首先我们要培养对本民族主流文化深度的认同。建设文化强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搞文化统治,文化强势。我们必须在多元价值观的前提下,把功夫下在文化认同上。通过有效的解释力和亲和的表达力,通俗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达给民众,使之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从而自觉践行。在国内文化建设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增强我国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能力。其次,文化自觉和自信关键是要形成自觉人格和自信人格。文化认同是前提,而形成自觉、自信人格是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最终目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最终需要文化灵魂的自觉,而人格是文化的灵魂,所以人格自觉和自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形成自觉和自信人格,关键是在人格结构中,要培养诚信、理性、敬畏、开放、包容、创新等品格。人格自觉和自信体现了文化自觉和自信的的最终目的。

第二,在学识上,领悟中西文化的深刻内涵。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刻内涵的国度,首先是要拥有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和当代人文知识,这是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基础。拥有了这些深刻的文化知识,全民的精神面貌也必然表现出有教养、有修养、有精神追求和远大的理想,这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目的。其次,我们要学习外来文化,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西方的价值理念大力宣扬自由、平等、理性、人权、法制等,与中国文化理念的仁爱、忠孝、信义、和平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其实可以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对本土传统文化进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同时也要对其它能够对其他形态文化进行整合和改造,为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文化权益提供可靠支撑。

第三,行动上,要有强大的文化创新活力,创造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这是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必要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如果在哲学、艺术、文学等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精神领域充满智慧与才华,诞生过旗帜性的文化巨匠,那么就具备了一个文化大国的特质。例如,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在西方出现以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思想家。在中国则出现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哲学家。所以这一时期的优秀文献作品,充分诠释了东西方文化不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世界。

此外,还要借助传媒、广播、宣传等合力手段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转型期,文化人才队伍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责任巨大,尤其党员干部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坚定信仰者、积极宣传者和模范践行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引领社会风尚,增进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自觉和自信。

4.策论文写作·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篇四

四川大学党委书记 杨泉明(2011年11月10日)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热潮中,由光明日报社、四川大学联合主办的“大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论坛,今天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我谨代表四川大学,向莅临我校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大力支持和关心四川大学发展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历史和现实证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首先表现为文化上的力量。当今世界竞争激烈,只有占据了文化高地的民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目标。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阶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研究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问题。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全面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的颁布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表明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信。所谓文化自觉,就是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的地位和功能有深刻的认知,对文化发展规律和趋势有正确的把握,对发展文化的社会与历史责任有主动的担当;所谓文化自信,则是指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事文化建设,只有具备了自觉和自信,才能有探索的勇气、创新的精神,才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的正确航向。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既是中央对全党全国提出的战略任务,也给高等教育赋予重要的使命。大学是文化传承的基地,也是文化创新的主体。四川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家重点大学,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集聚了丰富的各类文化资源。全面贯彻落实六中全会提出的文化发展任务,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四川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按照全会精神要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始终站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列,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创造者和推动者。

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四川大学如何做到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积极服务国家战略,为国家文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具体来说,主要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要精心组织学习宣传,大力营造浓厚氛围,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策部署和要求上来,不断增强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洪流之中。

二是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学校建设中国一流研究型综合大学的全过程,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师生,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重点学科和教材体系建设,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情教育;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法制宣传教育;深化文化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构建大学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要进一步凝练和培育大学文化和川大精神,充分发挥大学文化的凝聚、激励、导向和保障作用;坚持正确方向,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川大特色的高品位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加大对师生进行学校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力度,努力使川大优秀文化传统内化为广大师生员工共同的精神气质和价值追求。同时,鼓励师生员工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引领社会新风尚。

四是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提升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能力。四川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在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人才、学科优势,应是出经验、出理论的地方。我们要确立川大在 3 全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中的地位和优势,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要从培养学科带头人、培养自己的大师入手,加强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要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积极开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文化创作和理论研究,努力开拓引领主流、占据前沿的学术领域,孕育创造新知识、新思想、新理论,产生一批具有中国气派、巴蜀风格、川大特色的精品力作;要整合学校文化资源,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实施科技带动战略,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加快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五是大力推进国际文化交流。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不仅是对自我传统文化和时代文化的肯定与坚守、传承与创新,也要求以前所未有的开阔胸襟和广阔眼界来面对世界的各种文化。大学是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与窗口,我们应当自觉肩负起国际文化交流的功能,增进师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要完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做出新的探索,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5.策论文写作·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篇五

【背景链接】

案例一:抵制“天价片酬”。

从 “小崔说事”开始,《手机》再度热议、“小刚”与“震云”,“冰冰”与“片酬”,“阴阳合同”与“政府部门”…… 社会外界“雾里看花”,演艺行业“寒若惊蝉”,一系列的 “角力”背后,反应的却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缺失。2018年8月11日,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新丽传媒联手发布《关于抑制不合理片酬,抵制行业不正之风的联合声明》。为治理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国家税务总局今天印发《通知》,要求各级税务机关进一步加强影视行业税收征管。《通知》指出,影视企业和影视行业从业人员应当依法如实申报并缴纳税款。

案例二:“毯星”电影节“蹭热点”。

各大国际电影节总会出现一些“毯星”,也就是那些没有作品入选,却要到红毯上“走两步”的明星。近日开幕的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明星“蹭红毯”现象继续上演,甚至还出现一些根本没有代表作品的“网红”。这样的荒唐戏码,不仅仅在戛纳上演。稍早开幕的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上,“蹭热点”的艺术家同样屡见不鲜。这不仅是 “行业自律失位”,更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缺失。

【综合分析】

“娱乐圈文化”作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传媒的导向性、价值倾向的引领性、社会公德的推动性对社会公民的“理性”和“德性”施加影响,好的风气会“润物无声”,坏的风气会“地动山摇”。娱乐圈“陋象”不仅无益“理性”与“德性”,更是对社会主义“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戕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演艺人员缺乏正确价值引导和自律。随着社会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元发展,娱乐领域的“网红”风起,由于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和自律,快速的成名家喻户晓;金钱的膨胀一夜暴富,导致娱乐圈“金钱化”“名利化”倾向严重,脱离了艺术本质----为民创作,为民服务的初衷,“陋象”百生。

二、行业自律及信用制度建设缺失。娱乐行业内部的“名”“利”之争,自律的缺失,让“陋象”之风愈演愈烈,行业竞争缺乏引导与规范,导致“明星丑态”丛生,严重地伤害了公众的审美需求,加之行业信用制度建设缺乏,无法从理性上加以制约,“陋象”的道德成本过低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蔓延。

三、政府法律建设及行业监管缺位。“他律”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政府娱乐制度体系建设滞后,对娱乐“陋象”监管缺位、违法成本低;对娱乐环境的净化引导不及时;对娱乐明星理想信念教育缺乏,也加剧了这种乱象。

【参考对策】

为了更新娱乐文化、净化娱乐风气、根治娱乐乱象,增强娱乐文化的“理性”与“德性”,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旋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贯彻“新时代”文化思想,加强“四个自信”。文化建设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娱乐文化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更应将其作为制度纲领、行动指南,增强娱乐圈内部的“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让娱乐文化的发展始终保持为民、向上、健康的正确航向。

二、加强行业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自律。娱乐行业内部要通过演艺协会、艺术家协会、演员协会等行业组织,加强行业内部制度建设,完善自律。开展理想信念建设,不断深化为民创作、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不断提升演员的个人综合素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在全社会形成模范的价值导向作用;开展诚信建设,不断深化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增强演员诚信代言,诚信宣传、诚信纳税的意识,将失信行为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档案,增加失信成本。

6.浅谈曲艺人的文化自觉和自信 篇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一句话非常鲜活、非常吸引我们的眼球,这就是“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文化自觉和自信,是借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衍生的理论:它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简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汉代的兴旺、唐朝的鼎盛、宋代的辉煌,虽然已经远去了,但却深深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这就是我们历史文化的自信。

今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不能用财政资金举办营业性文艺晚会了,不能再用财政资金高价请演艺人员了。过去那些用国企资金高价捧“明星”“大腕”等做法,遭到了拒绝,社会各界对此一片叫好。

今年7月24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消息,将对歌唱选拔节目实施总量控制、分散播出的调控措施。这项调控被称为“限歌令”。9月30日,广电总局升级“限歌令”,甚至要求平均每天上午8时到晚上9时30分要播放不少于30分钟的国产动画片。

若是反对奢华晚会,我们跟大家一起叫好!我们曲艺从来就不奢华。我们是说唱艺术,不需要那么多抢戏的大屏幕,那么多真实的布景道具,我们需要对是能听得懂我们的语言的、富有想象力的观众。只要有一两个人,一两件伴奏的乐器,或一个人带一块醒木,一把扇子,一副竹板儿,甚至什么也不带,走到哪儿,说唱到哪儿,最勤俭、最节约。

“限歌令”与我无关,加强版也无关。但是没地方演出,我们真的发愁了。好不容易等来一个行业晚会,都是要求主题鲜明的,我们的节目必须直奔主题,宣传、图解、说教,而且还要节奏快,更要短。最好 能像歌舞一样,5分钟一个节目。做不到?对不起,你下,歌舞上。

“星星不是那个星星,月亮不是那个月亮”。我们却发现,变化了的形势似乎让我们曲艺人失去了一些自信。我们专业曲艺团体的舞台是政府给搭建的。赖以生存的舞台没了,自然就没有自信了,也免谈自觉了。

现在不仅仅奢华晚会没了,连一般的晚会也没了。剧团推向市场,文艺演出团队不归文化局管。我们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曲艺寂寞了。哪里去找自觉和自信?一些人开始放弃了,弃暗投明,改换门庭。曲艺被边缘化了。我们何谈自信?

我们曾经感激电视台,让我们的曲艺长了翅膀,飞进千家万户。我们也曾经埋怨电视台,在电视屏幕上让曲艺一个个失去了本质魅力,我们又感谢电视台,没有它的传播,谁知道我们的南音、锦歌、评话、伬唱和南词?可是电视台呀,想说爱你不容易!

同样,我们也感谢政府搭建的舞台,让我们这些民间艺人登上大雅之堂,让我们挺胸做人,丰衣足食。但我们也埋怨主题晚会,让我们放弃了特质,变成了什么都能装的筐。还有,各种各样的晚会给了我们机会,但也宠坏了我们,也让我们迷失了自我。让我们忽略了原本的市场,忽略了真正的曲艺观众。政府舞台啊,真不知道该怨你还是爱你!

其实,没有了奢华晚会,少了很多行业晚会,恰恰给了民间文艺的多元发展,也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机遇。晚会少了,并不是没有,要求变了,并不是坏事,怕就怕不符合艺术规律的要求。其实更怕的是我们自己。一边削足适履地去晚会找到虚荣,一边又喋喋不休地骂晚会强奸了曲艺。一边遗忘了本来,一边看不清将来。

我们的观众对象是谁?衣食父母是谁?是官?是民?是电视观众?是舞台观众?我们的舞台在哪里?在豪华剧院?还是在民间草堂?是在广电集团?还是在坊间乡村、厂矿企业?

“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五千年的文化没改,衣食父母健在,正是我们反思、反省、自强、自信、自觉的时候了!

我们愁吃愁穿吗?不愁。我们在奢华晚会中赚大钱了吗?没有。我们很满足在行业晚会里扭曲自我说教吗?不是。那么好吧!中央的新政让我们重新回归本土,脚踏实地,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寻找自信。中国曲艺,共有400多种。福建曲艺也是各领风骚的一支劲旅,我们有南音、评话、伬唱、锦歌、南词五大曲种,还有北方曲艺的万紫千红。我们的曲艺人一向对曲艺十分自信:中国曲艺艺术源远流长;曲艺说唱是一切文学和表演艺术的根;任何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民间说唱艺术的延伸,曲艺艺术不会老,这个伟大的母亲对哺育培养未来的文化具有现实意义。我们的自信里不仅仅有基层观众,我们还有国际舞台,这不矛盾,“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福建的曲艺,几百年来,甚至上千年来,一直和这里的山水一样养育出一代代好儿郎。海峡西岸山上的果树会唱曲,海边的礁石能吟诵。福建的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走到天边,福建的茶叶、瓷器、纺织品也带着乡音在国际市场上叫响。闽商在世界闻名,闽商们哪个不是受到福建曲艺养育的人?

文化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文化也是用来化人的。看看走遍世界和今天站在潮头的福建闽商,我们就应该有文化自信!看看福建的地理环境,看看福建的飞速发展,想想福建的将来,经济只能致富,文化方能致强。我们就应该有文化自觉!

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文化不仅仅是文字,也不仅仅是音乐,不仅仅是京剧昆曲,也不仅仅是唐诗宋词,在文化这个百花园中,有无数绮丽的花,有一朵叫牡丹花的,那就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曲艺!

不要怕别人的辉煌掩盖了我们微弱的芳香,不要怕流光的彩屏找不到我们的形象。我们就是来自泥土,来自自然,我们就是在最适合我们的环境中生存。不怕被淘汰,不怕被遗忘,不怕被冷落,不怕不公平。因为我们听到了党中央的话筒里传出“正能量”,我们看到了“走群众路线”坚实的步伐。我们自觉地按照曲艺的规律做曲艺,我们自信地走进观众心里。我们也相信,我们的自觉和自信将会换来百花齐放。融入百花园,我们更耀眼,走进先进文化的行列,我们更有精气神。曾几何时,那个唯我日耳曼民族独尊的法西斯失败了,而海纳百川的国家却赢得了大半个世界。中华文化是百花齐放的,是海纳百川的。曲艺不会消亡,有我们奋发图强的曲艺人,有春风吹又生的广袤土地,在牡丹花盛开的 时候,还有茉莉花清香扑鼻,三角梅火热绽放,水仙花冰清玉洁,山茶花多姿多彩,杜鹃花灿烂耀眼,刺桐花妩媚燃烧,百合花深情款款,美人蕉亭亭玉立„„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民是需要曲艺的。政府的专题晚会也还是需要曲艺的,也还是是尊重曲艺规律的。关键要看我们曲艺人自己是否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一方面,我可以坚持我曲艺的艺术规律,按照规律进行创作和演出。一方面,我们曲艺人明白,北京的月亮不一定比自己家乡的圆。不应该在对待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上,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这些年曲艺被以各种名义打压、瓦解、损失,真是与缺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关系密切。因为我们存在着虚火上升、缺乏耐心、有点浮躁心态!

我们不要那些虚火,不要那些功利。一个黑头发的民族,有必要都把头发变成黄色吗?一个讲方言的曲种,有必要改成北京话吗?一个根植在民间的曲种有必要把登上中央电视台作为理想吗?

我们应该思考这个最老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今年9月,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姜昆“走”到了福州,举办“中国曲艺艺术魅力”讲座,他的讲座十分给力!我记得很清楚的是,他讲到将建立中国曲艺博物馆,让与会者为之一振。这不就是我们曲艺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吗?还有常祥霖先生的课,语重心长地要求我们要加强自信心,增强对曲艺事业的感情,教我们认清源和流的关系,阐述百花齐放的艺术规律,这不就是我们曲艺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吗?此次,第三届的“海峡两岸欢乐汇”,通过精品曲艺节目展演、理论研讨、惠民文化演出等多种形式,凝聚海峡两岸曲艺力量,共建两岸曲艺文化共同体。更是让其它艺术门类的朋友们羡慕!看看这几天的演出和活动,你会发现,有很多人会重新认识了曲艺,也重新看待我们曲艺人,这不就是我们曲艺人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吗?

不久前,在响应中国曲协的号召,举办的少数民族曲艺汇演的活动中,我投入了畲族曲艺的创作。畲族原本是这样的“畲歌说唱”,我凭着自觉和自信去做了。节目报送中国曲协,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曲艺大赛二 等奖。节目的彩排和在畲族人居住地区的演出时,得到了省民宗厅领导肯定和畲家人的喜爱。我知道,我们正在从事一项挖掘、保护、继承、发扬的伟大事业!我们福建曲艺人就是要有自觉和自信,我们能挺起胸部做人,直起腰来说话!

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们曲艺人要做到文化自觉和自信,有一个关键词,那就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谢谢大家!

上一篇:开学高中新生新学期寄语下一篇:秋学校关爱残疾儿童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