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二轮政治复习

2024-12-04

大中二轮政治复习(共14篇)

1.大中二轮政治复习 篇一

指导思想:研究课程标准,吃透《考试说明》,分析学生状况,特别是一模的考试情况,认真作好试卷分析讲评,及时调整复习思路,提高复习实效,力争在二模中成绩有新的提高。

复习思路:立足教材,强化背诵,整合教材,理清脉络,结合时政,提升能力。

复习方法:整合教材主干知识,以关键词形式,形成结构体系,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的脉络、体系;适当结合当前的时政热点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提升复习的实效。

具体复习安排:必修总共4个模块,原则上安排每模块7节课,加上1~2个热点专题训练,总共30节,一模前已完成必修1,下来将用3周半时间完成3个模块的复习,争取二模前完成。

训练安排:本学期开始重点利用早读时间,精选典型题例,加强训练,并及时作好跟踪讲评,提高训练的效果。二轮期间重点对各地模拟题进行分析归类,精选题例,组合周测试题,加强课堂训练,重点进行讲评,侧重方法、技巧的指导,同时,积极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的辅导及引导,端正态度,树立明确的目标。

目标生:根据一模情况,认真作好目标生的试卷分析,结合二轮复习的思路、方法,引导好目标生制订下阶段的复习计划,并继续作好跟踪指导。

术科生:针对术科生的上线情况,立足实际,制订好辅导计划、方法,并作好选题,搞好试卷讲评的实效。平时课堂上加大力度关注术科生,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力争在二模中成绩有较大提高。

2.大中二轮政治复习 篇二

一、首轮复习

第一阶段政治复习,应该以基础知识领会和记忆为主,这一阶段是保证复习质量的关键环节, 注意将教材知识同热点问题结合起来。这样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首轮复习可以按以下几点进行:

1.巩固基础知识 ,构建知识网络。第一阶段的复习重点是巩固基础知识,逐点记忆,以教材为依据,把握每个考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答案都在教材基础知识中。学生丢分的原因,往往是基础知识不扎实,搞不清基础概念。因此,在政治首轮复习中,首要任务是巩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加强循环复习,自觉做到章章归纳,节节提炼,课课总结,构建每一门科学的知识体系。首轮复习,学生要认真做好笔记,学会从整体上驾驭知识,思考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整理教材,做到自己动手整理,切不可照抄别人整理的笔记,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印象深刻。只有这样强化记忆知识,才能为二轮复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整理知识点 ,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单一知识点不容易记忆,在第一轮复习中,要将分散的知识点按照一定的内在关系串联起来,掌握每个知识点之间的因果关系,构建准确、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大脑中一定要存在知识体系,否则,即使知识点掌握得再好,但处于零散状态,回答问题时,还是会因为疏忽,造成解答不全面而丢分。

3.关心时事 ,做好热点训练。政治高考试题中 ,分析时事试题占有很大的分数比重。进入高三以后,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对于时事的关注, 要靠平时的不断积累,然后运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分析。做到正确运用“热点—教材原理—《考试说明》”,提高学生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训练 ,增强解题技巧。“熟能生巧”,对于考试来说也是一样。答题技巧和能力都是从日常的训练中得到的,考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教师在这两方面能力上多加训练。

训练思维能力,主要从审题方面下手,一些同学会出现审题不清楚的现象。审题的方法为“五限法”,即“限材料、限范围、限主体、限客体、限角度”,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

训练表达能力,主要从答案的准确度、全面性、条理化、层次度训练。教师要精选练习题,内容回归教材,注重对于基础知识的练习。

二、二轮复习

经过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之后,开始第二轮复习,进行知识整合,构建专题知识网络。二轮复习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建立知识体系,挖掘知识,使知识更加专题化、序列化、网络化。二轮复习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了解学情。教师不能只教授学生知识 ,更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进度,随时调整复习计划。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漏洞,学习方法上存在的不足,及时对其进行纠正。高三学生面对复习压力,学习态度不端正,教师一定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障碍和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复习效率。

2.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不是单单的第二遍复习,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综合。着重梳理主干知识,明确重点,进行专题复习。明确考纲内容,全面掌握考纲规定的知识点。

3.精选试题 ,精讲精练。根据《考试大纲 》和教材 ,精选习题,然后对试题进行精讲。讲解时,教师要注意将学法和技巧通过试题传授给学生。练习时,学生要把握时间,提高速度、准确度,做到规范答题,把每一道试题都当成高考试题对待。练习后,让学生注意积累易错点,将错题整理在错题本上,然后写出分析和注意事项。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针对不足之处,加强训练,弥补不足。

4.做好专题复习和时事专题复习。政治是一门具有时代特性的科学, 高考试题中肯定会出现反映国家意志的重大时政热点。学生在复习时,要以社会重大时政热点为中心,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而且学会将时事进行分门别类训练,筛选出对国际国内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热点的某个具体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切记泛泛其词,不能分析出重点。

3.大中二轮政治复习 篇三

关键词:农村高中;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高三政治课的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总复习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的简单重复,不是一轮复习基础上的修修补补。农村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低、学习自主性和动手能力都不好,理解能力有限,一道题讲了几遍还是不懂或一知半解,所以对于二轮复习掌握不好,直接影响到高考成绩。针对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结合农村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在教学复习中的一点策略。

一、引导学生在复习中构建知识体系,学会整合知识

从高考考核要求来看,高考政治往往提供新的情境,让考生综合运用学科的基本知识解决,借以考查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这要求我们在复习中,务必对《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

首先要进行模块内的整合。基础知识不牢固是农村高中生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也是考试得分低的原因。基础知识不牢固表现为知识比较零散,不完整、不系统。课本的知识安排是比较分散的,这需要我们教师重新审视教材,重视挖掘知识,特别是主干知识的内在联系,在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掌握基础上,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教材的知识网络,构建起科学的知识体系。例如在《经济常识》模块的复习中,对于“收入分配公平的重要性”,要从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促进社会和谐,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缩小收入差距,扩大消费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切实做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加以把握,这在第二课、第三课、第七课等都有相关知识点。把这些内容系统化,完整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提高应试能力,高考中才能提高成绩。又如哲学中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这几大块,在复习中用本子记下来,把这些知识构建起来,加深理解,效果更好。尤其是对于农村高中生,他们的综合能力差,引导他们整合这些知识,对他们复习政治,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能力更有效果。

其次,分析易错知识点及误区,完善学生知识体系。农村高中生知识面不广,所以对一些易混淆的知识难分清,我们在复习中应备有一个错点本,把这些知识记下来,用作平时复习。教材中的一些概念、原理也让学生产生认识上的误区,而考试又往往会重点考查这些知识点。所以,在政治二轮复习中,要学会挖掘相关知识,将容易犯错误的地方,容易产生认识误区的地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准确、完整地掌握基础知识。如复习“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这一知识点时,必须把需要注意的几个地方告诉学生:(1)这些特征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共有的,英国、美国和我国都有这些特征,但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有自己的特征。我国市场经济的特征与这四个特征有所不同,经济基础不同,目标也不同等。(2)这些特征与市场交易原则是有所不同,但又有联系。如“平等性的特征要求交易双方地位平等”等知识点。

二、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热点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

农村高中学生对于信息的来源渠道少,我们教师平时更要引导他们关注时政。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相关报纸,把一些热点问题进行分类,用知识加以解释。思想政治课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与时俱进,高考也愈发重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多地强调能发挥考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放性试题和探究性试题。农村高中的学生在这些方面均比城区学生差,我们教师更加要对其进行引导。“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引导学生对思想政治复习课产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在复习中要学会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习动力。如在复习到“政府职能的主要内容”这个重点知识时,引导学生结合当前社会热点进行分析、讨论;在课堂练习时,要学生自己选择并分析解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首先,教师要把生活中发生的与国家、学生联系比较密切的热点问题进行归类。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要筛选适合与学科知识相联系的热点问题,包括政治方面,如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保障民生;经济方面,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控房价、收入分配公平等;哲学方面,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社会方面,如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让人民分享改革成果,生活得更幸福等;以及地方热点。

其次,要运用学科知识,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农村高中生由于基础差,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差。因此,要提高知识运用能力,就只有把社会热点与高考热点有机结合起来,一步步运用课本知识加以结合联系起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角度对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复习的最佳途径是设计例题加以演练。如在进行“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的热点复习中,教师可设计以下探究性试题进行演练:

材料一: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收入世界排名95名,不及世界排名13位的日本人均收入的1/10,另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基尼系数约为0.48,而国际上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警戒线”,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正成为中国高速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材料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

正义。

(1)运用经济常识相关知识,分析材料包含的经济信息。

(2)从经济学角度,说明如何有效防止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实现社会公平。

对这些材料,可以运用课本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发表个人看法,最后进行总结,把知识升华。如该材料说的“是什么”,是我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但贫富差距大,不利于社会稳定;“怎么办”要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各抒己见,在经济制度方面的做法等。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归类、分析,发表意见,带动学生动脑动手,有利于培养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复习效果。

三、注重练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课后练习是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我们要注重的是练习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政治科讲究的是与时俱进,所以练习的资料必须是与最新的时政相结合,要体现思想政治的时效性,把握好练习的质量关。此外,我们教师还应认真对待发下去的每一张练习,注重练习的讲解、分析,引导学生回忆相关知识点,还要认真分析不同类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基础知识,又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二轮复习的练习要精且少,最好结合每一个知识点来出,这样有利于落实课本知识,到三轮复习时所运用到的知识才能得心应手。

在二轮复习中,教师还应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用新课改的有关理论指导高三政治复习。

针对农村高中生动脑动手差的特点,二轮复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不能一讲到底。属于学生自己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就不要吝啬,将课堂放手让给学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彰显学生主体作用,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学要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在教学中应适当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最好能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思考问题,应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给他们创新空间,不应限死范围。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是将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在高考三轮的复习中起承上启下作用。尤其是对于农村高中学生,正确选择合理的复习策略,努力提升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对于强化学生的高考信心,提高学生高考成绩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俊才.从一道模拟压轴题看高三二轮复习的突破[J].基础教育研究,2011(1).

[2]朱全中.2010年江苏高考政治试题的特色及其启示[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7).

[3]陈文明.透析命题立意,探究高考走势[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0(8).

[4]章亮,付俐俐.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3).

4.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的方法 篇四

政治学习中的基础差异没有数理化等学科大;所学内容与我们的社会生活比较密切;最后一年只要重视突出,肯下苦功容易见效果;要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要消除对“政治”的反感及恐惧,对政治课无兴趣是学不好、考不好的。

2.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5.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计划指导 篇五

⑴考点专题化:这是二轮复习的核心和灵魂。研究高考,找出考题与考纲的内在关系,体验、感受、领悟高考命题规律。重点分析高考问答题答案的合理性、必然性、逻辑性。列考点清单,对考点内分外扩。能从任一考点出发,推理出其他考点。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考点归类。对考点分门别类,如是什么类考点、为什么类考点、怎么办类考点。

⑵热点专题化:以《时事导读》为载体,将热点解读题目化、问题化。将相似专题、侧重于某一内容的专题可合并讲解。如经济类、政治类、文化类、综合类等。始终坚持考点辐射热点,热点回归考点。

⑶训练专题化:抓小放大,进行选择题系列训练,对试题归类整理,找命题重点和规律。评讲专题化。相同、相近考点热点合并评讲,如民族团结问题。

⑷方法专题化:对不同题型,如选择题、辨析型简析题、探究题等,要总结共有和特有的解题规律,借助《众品高考特色专项训练》,让学生运用自如。技巧专题概括。如哲学中的“特点”一词,可用矛盾特殊性、物质决定意识等考点。

注重整合

复习中要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达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否则,即使知识点背得再熟,在解答具体问题的时候,由于信息库的知识点仍处于零乱状态,没有连成线,还是容易因某些疏漏而造成遗憾。例如,对于哲学常识部分的复习,必须根据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加以梳理,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从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价值观四个方面来把握。对于每个知识点,学生必须弄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做到全面、准确地掌握。要在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原理的基础上,根据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打破章节界限,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

时事热点问题

做好时事、政策教育工作,解读社会热点,这是中学政治课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特点,也是高三政治二轮复习迎考的重要内容。政策及热点专题教学是开阔学生视野,系统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基本知识,把握国内外时事热点的来龙去脉,掌握观察、分析社会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重要途径。这一工作在高考二轮复习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突出能力

一直以来,很多学生认为政治只要背会教材上的黑体字就行。从近些年的高考题可以看出,现在考试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而学生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就应该突出对基本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种能力都建立在对知识全面、透彻掌握的基础上。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审题的训练,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因此在复习课和评讲课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审题,结合学生的答案有针对性评讲。

突破“高原现象”

6.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学工作计划 篇六

这一阶段的复习,无论是课本知识体系构建还是时政热点方向把握,都应以人们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过程为指导,对知识和时政热点从是什么(在高考试题中往往以归纳总结图文信息,指出现象等形式出现)、为什么(在高考试题中常见命题用词主要有“原因”“理由”“依据”“科学性”“正确性”等,要用规律原理等说明)、怎么样(在高考试题中主要命题用词“措施”“建议”“如何做到”“如何体现”等)、影响(主要是意义类问题)的形成基本认识,进而实现更为深刻的把握和运用。

2、以课本为基础,把握好重点、难点和考点。

政治科考试范围共167个知识点,其中经济常识57个、哲学常识66个、政治常识44个,通过对高考试题分析,二轮复习确定哪些考点是考试的热点和高频点,哪些是考试的冷点,并安排好相应的知识专题复习。二轮复习过程仍然要强调课本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自始至终都应当要求考生把教材作为立考之本,既不能认为哪个考点一定考,哪个考点一定不考,也不能离开教材,盲目做题。

3、要注重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加强知识板块的贯通。

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建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框框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自我建构哲学、经济学、政治学常识的立体知识体系,以备在考试中做到随“点”随“到”。

4、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热点、重点问题。

一是突出考查经济问题;二是考查新的观点和新颖问题(如民生问题);三是突出考查人类持续关注问题即长效热问题(如科学发展观、资源与环境问题等);四是突出考查政治、历史、地理之间相互渗透问题(如国际关系、三农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选准热点,寻求切入点:主干点+重热点+焦点=切入点(高考题命制)。在最后冲刺阶段不仅要关注热点,更要突出焦点。

5、加强学法指导,精练巧讲,提高答题技巧。

在第二轮复习过程中要结合解题方法的指导,定位于“高标准考查能力的运用”,强化学生思维习惯,审题方式(注意试题的范围限定、角度限定、主体限定、材料限定等),规范答题。培养自信,不留白卷,书写要规范。另外,要引导学生研究高考试题的答案,首先把高考试题答案转化为课本语言,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表述;其次注意要用所学教材基本原理引出答案,并在分析论证后做出归纳总结;再次掌握高考答案(也包括模拟试题答案)一些比较新颖的内容以丰富自己的储备。

二轮复习计划如下:

1、备课

第一、备课要做到:备到考点、备到知识网、备到结合点、备到易混点、备到设题角度、备到思维和方法。认真学习和研究《考试说明》。(1)把握变化点,吃透新增点。(2)重视不变点。也即对一些没有变化的重点不能忽视。(3)对《说明》中能力要求、内容和样题要认真研究和思考。

第二、教学过程要优化。要做到没有经过集体备课或者精心设计的教案是不能随便进入课堂,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推敲的话不随便在课堂中讲,没有经过精心选择的资料或者试卷不能让学生做,没有经过仔细批阅及分析的试卷不能在课堂中讲评。

第三、认真研究“两课”(复习课和评讲课),精讲精评、突出方法,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复习课应做到:(1)系统性:滚动复习,知识前后衔接,疏理归纳成串;(2)综合性:纵横联系,知识内外交叉,多角度、多层次:(3)基础性:着眼双基,中档为主,面向多数;(4)重点性:突出主干知识,详略得当:(5)发展性:传播方法,指导迁移,学会自学;(6)启迪性:深挖教材,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评讲课应做到:(1)针对性:讲其所需,释其所疑,解其所难;(2)诊断性:诊痛析因,指点迷津,传授方法,诊防结合;(3)辐射性:以点带面,画龙点睛,举~反三;(4)启发性:启发思维,点拨思路,发散开拓。

2、课堂教学

(1)注重让学生参与,积极调动学生,多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动耳,真正让学生去“感知”,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2)培养在新材料、新情景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进行以下四个方面的训练:一是审题训练,要认真审读材料及设问要求,特别要注意设问的规定性条件。二是信息筛选的训练,要找准关键词,它是答题的依据和切入点。三是寻找试题与已有知识关联点的训练,这是解题的依托。四是语言表达的训练,要恰当地用学科术语,条理清楚,逻辑严密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五还要注意训练答题的速度,合理安排时间。

(3)科学指导,强化落实。

第一、采用点—一线——面结合的方法对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整理。所谓“点”是指最核心的知识点,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线”是指寻找“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之间的内在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相互包容,也可能是并列,或者是从属的。通过整理,可以将这些看似孤立的“点“串接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框架。“面”是指在“点”和“线”的基础上,通过拓宽知识,使教材中的概念、原理变得丰满和具体,即要努力把书读“厚”。

第二、消除弱点、盲点,狠抓增分点

所谓“弱点”是指学生在复习和测试中所暴露出来的一些薄弱环节。“盲点”是学生认为可能不重要的内容,在多次复习后仍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在高考复习中,解决这些问题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对于这些“弱点”不能轻易放过,而学生的“盲点”往往需要老师的指点才能消除。消除“弱点”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对做错的题目,要分析做错的原因。一般来说,主要由三方面的原因造成:一是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没有完全落实造成的;二是审题方面的问题:三是粗心大意所致。找到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可以使复习做到有的放矢。

3、训练

(1)注意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训练的实效性,重在梳理解题思路。

我们认为,在高考复习时,进行适当的训练无可非议,但关键是这种训练要有针对性,要抓重点。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前面所讲的“弱点”和“增分点”的训练。对于一些重点问题可采用从几个角度来梳理解题思路的方法。在训练中,要特别注意及时评讲和总结,寻找相关内容思考、判断和答题的规律,这样可以提高复习效率。

(2)加强客观题训练。学生普遍反映,选择题的分容易得,也容易失。这是因为高考的客观题降低了难度,试题的知识覆盖面广,同时又减少数量,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完成主观题的解答,充分发挥整卷的选拔功能。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客观题的速度和准确率上下功夫,做到“既快又准”。从审题,思维品质等出发,组织几次客观题的专项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3)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近年来高考试题从总体上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等“下去”,让重视分析、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

(4)突出“三多”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做“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的发散训练。

7.高考语文二轮冲刺复习技巧 篇七

2012年的高考复习很多学校已步入第二轮的紧张备考阶段。语文学科的二轮复习和模拟考试同时展开。语文学科的二轮复习首先要研读新考纲,明确考试要求,整体把握复习内容,然后将其分类细化。针对不同内容的不同特点、要求,复习时应各有侧重。

语文学科的考试内容共分五个部分: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这部分内容可分成三个方面考虑。第一方面是字词的音、形、义,应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复习,融会贯通地进行记忆和理解,以常见常用为原则,偏、难、怪的不必涉及。第二方面是标点和病句,重在对类型的掌握。要对考纲要求的病句类型和常见的标点错误烂熟于心,再配合适量的练习,对每一类型中的具体情形多些了解。第三方面是扩展语句、压缩语段,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以上这些主要见于第Ⅱ卷的语言运用题的考查。这类题的复习重点应放在掌握具体题型上,要对高考练习题中出现的题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见多才能识广。当然,见多不是大量盲目地练习,而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巧学精练,一般每种题型练习两三道就可以对该题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了。另外需要注意,这类题大多注重联系实际,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从复习的时段上看,这个阶段记忆和背诵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是最佳阶段。第一轮的复习内容已有部分开始遗忘,及时复习巩固,可以起到强化记忆、加深印象的作用。抓好本轮复习,更有利于考场上有最好的发挥。所以,这个阶段背诵记忆的内容,应作为重点来抓。注意回归教材,以教材中出现的为主,适当地有所扩展即可。

古诗文阅读。

古文方面,要弄清高中阶段应掌握的古汉语基本语言知识,做题时重点放在文言文断句、翻译和对人物的分析评价、对文意的理解领会上。古诗方面,要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技巧,积累古诗鉴赏中常用的一些词语,学会用鉴赏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当中还应注意练习逐字逐句揣摩的功夫。现在也有将诗歌鉴赏和文学常识结合起来的考查形式,应引起注意。在这部分内容的复习中注意了解重要的作家作品。

现代文阅读。

阅读能力的提高要贯彻熟能生巧的方针,重点放在对规律方法的总结上。一方面总结命题的方式、方法,一方面归纳阅读理解的技能、技巧。要经常不断地保持一定的阅读量。

写作。

这一部分是语文试卷上的重头戏,绝对马虎不得,要确保不失误。对于作文,考生要对自己心中有数,而要想心中有数,就得做一定量的审题训练。审题准确、立意正确是正常发挥的前提。除了过好审题关,还要练好写作技巧。写作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的掌握和提高,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实践。隔段时间动动笔,写一篇作文,这是必不可少的。写完的作文还要进行修改,在不断的修改中才会有提高。试着写几篇改几篇,相信你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的。

强化弱项。

二轮复习有一轮复习作基础,不必再贪多求全,对于已掌握的知识能力可以少花费甚至不花费时间和精力,而是要针对自己的弱项,有重点地复习,专攻某一项或某几项。找出知识上的缺漏和能力上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复习。

8.漫谈地理二轮复习策略 篇八

一、构建知识体系,注重拓展延伸

这是二轮复习的重点之一。二轮复习又叫专题复习,通过这个阶段的强化复习,要使学生能理清各专题的知识脉络,构建专题知识体系。面对不同的班情和学情,采用的策略不同。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依教材体系,循序渐进向前推进,如将内容划分为地球、大气、水、陆地、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等若干个专题,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基础较弱的班级和学生,其好处是知识跨度小,便于掌握,但学生感觉没有新鲜感,也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另一种方法就是以某一方面的知识为主线,将所有涉及到该知识的考点,编写为一个专题,这种方法比较适合基础较好的班级和学生进行复习,跨度大,便于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专题知识体系,提升能力,但对于教师来说,备课量大,任务重,必须在备课组全体老师共同参与下,团结协作,方能顺利实施。

二、强化重要考点,注重实际应用

二轮复习时间短,目标达成难度大,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每个专题进行复习时,应认真对照考纲和考试说明,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找出专题重点及重要考点,强化对考点的分析、联系、拓展和延伸。如《大气》专题,近几年高考主要集中在热力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气候要素分析及其与生产活动等方面,那么这些就是该专题进行复习时,需要强化的重要考点。对每个考点复习时,应结合具体问题(尤其是近些年的高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出考点的应用规律。如强化复习考点“气候要素分析及其与生产活动”时,可以选用08海南高考卷19、20题和08江苏高考卷28题为例题,进行详细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三、加强专题训练,注重能力提升

二轮复习一般学校都安排在每年的3、4月份,时间紧,任务重,因此要求精讲精练。训练是检验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提升能力的重要手段。许多要点和技巧,在知识点复习时都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只能通过训练来完成。为了达到最佳效果,专题训练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专题训练题应精心编写,尽可能不用现成的资料,因为每一本资料,不可能十全十美,都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自己编写,不仅可以集众人之所长,还可以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2.每一个专题训练的题型、题量应与高考一致,这样便于让学生能更好的适应高考。3.每次训练时,时间安排最好与高考时间完全一致,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时间把握度,并能更科学的分配考试时间。4.尽可能将近年来的各地高考题、质量较高的模拟题编入专题训练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专题训练的质量,而且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5.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化训练。如,读图的规范性、答题要点的全面性、语言的规范性、地理术语的应用、作图的规范性、字迹书写的清晰、卷面的整洁、题号与答题卡的对应,等等,都必须在训练中不断的强化,才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6.注重习题的讲评。对于错误率比较高的习题,一定要在上课前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归纳出正确的分析、答题思路,提炼出完整的答案要点;对于答题不规范等方面的错误,务必要点到具体的表现,不能泛泛而谈,以便让学生引以为戒。

当然,对于一些基础较弱的学生,在二轮复习阶段,教师千万不能忽视他们,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他们回归书本,加强基础知识的训练,以便让他们更有效的在高考中提高基础题的得分率。

9.大中二轮政治复习 篇九

(九)“人大·中国共产党·人民政协”选择题提速练

1.民法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201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进行了三次审议,三次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两次征求全国人大代表意见。2017年3月15日,的职责

A.①③ C.②③

B.①④

D.②④

解析:选D 全国人大代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可以更好维护人民利益,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是人大代表的职责,②④说法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人大代表的职责,没有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①不符合题意;人大和人大代表有国家的和地方的之分,只有全国人大代表才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③说法错误。

4.(2017·天津南开区模拟)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的一系列政策讯息,直指民生关切。在促进政府解决物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A.行使决定权,对重大民生问题做出决策 B.行使质询权,对政府工作提出不同意见 C.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民生问题的议案 D.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法规约束政府行为

解析:选C A、D两项表述错误,立法权与决定权是全国人大的职权。在促进政府解决物价、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民生问题上,人大代表应该行使提案权,依法提出民生问题的议案,故C项入选。B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近几年的“两会”上,“民意”的含金量越来越高。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建议多一点,差距小一点„„老百姓最“闹心”的餐桌安全问题,更是代表、委员们提得最多的议案,许多热点问题都同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物价稳一点,学费降一点,看病省一点,岗位多一点。据此回答5~6题。

5.百姓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这是因为()A.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要求 B.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C.人民代表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D.对人民负责是人大代表的职责

解析:选D 材料强调的是人大代表,未涉及中国共产党,排除A项;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人大代表的权利,故排除C项;百姓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成为全国人大代表们关注的焦点,体现了对人民负责是人大代表的职责,D项符合题意。

6.全国政协委员们就百姓生活的社会热点问题纷纷上交提案、建议,这说明人民政协()A.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 B.是国家机构的监督机关

C.行使了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D.是国家权力的执行机关

解析:选A 全国政协委员纷纷上交提案、建议说明人民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职能,A项正确;人民政协不是国家机关,B项错误;政府行使了加强社会建设的职能,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C、D两项说法错误。

7.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

系 ④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选C 党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党内监督也不是法律监督,①不选;加强党内监督有利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能力,②④正确;材料中的党内监督是党内部之间的监督,不是党对政府的监督,加强党内监督与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无关,③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项。

10.“十三五”规划是2016~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围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不同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下列能体现这一过程传导路径的是()①国务院及各部委发挥行政职能作用 ②政协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 ③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指明方向 ④全国人大通过规划,行使最高权力 A.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B.③→④→①→②

D.③→②→④→①

解析:选D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组织,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中央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故“十三五”规划的出台过程是③→②→④→①,本题选D项。

11.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举行小组会议,讨论有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小宪法”之称的《民法总则(草案)》,围绕其中的内容,许多政协委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见解。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材料体现出()①我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②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我国政协主体 ③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④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A.①② C.①③

B.②④

D.③④

解析:选D 我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故①不选。材料主要围绕人民政协这一主体,②与题意无关。政协参与讨论《民法总则(草案)》体现政协积极履行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③④正确,故选D项。

12.(2018届高三·江苏三市联考)在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就“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路径以及需要解决的一些困难和问题等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建言献策。这体现了人民政协()A.作为民主党派,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 C.履行经济建设职能,推动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D.参与对外事务管理,是国家的重要决策机关

10.大中二轮政治复习 篇十

一、选择题

1.截至2017年3月6日,我国共发射15颗风云气象卫星,为防御气象灾害提供了有力保障。风云气象卫星发射以来,对登陆的200多个台风都进行了有效预报,路径误差保持在70公里之内;24小时之内的气象预报准确率提高到87%。这说明()A.气象卫星数量增加,必然使人类防御灾害的能力实现飞跃 B.气象预报手段的不断完善,深化了人们对气象规律的认识 C.气象卫星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改变了天气变化的无序性 D.气象预报既体现世界具有可知性,又体现认识的有限性

解析:选B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积累到一定的度才会发生质变,A项错误;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气象预报手段的不断完善,深化了人们对气象规律的认识,B项正确;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气象卫星延伸了人类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但并没有改变天气变化的无序性,C项错误;材料表明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项前半句正确,但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故后半句不恰当,排除。

2.冬季是我国北方灰霾暴发的高发期。中科院启动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科技专项,组织多家单位共同对大气灰霾追因溯源。专项首席科学家表示,虽然对灰霾的控制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灰霾的暴发,比如二次颗粒物暴发增长致霾的机制等,仍还有许多科学问题没有解决。这说明()①必须完全掌握灰霾形成和运行规律才能着手解决灰霾问题 ②正确认识灰霾形成和运行规律是利用规律、有效控制灰霾的前提 ③灰霾形成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灰霾成因机制是一个长期过程 ④人们只能永远处于不断接近灰霾成因真理的过程中

A.①④ C.②③

B.①②

D.③④

解析:选C 要做到有效控制灰霾必须正确认识灰霾的成因,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全掌握了灰霾成因之后才能着手解决灰霾问题;人们可以在掌握部分真理的条件下着手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认识,从而全面掌握灰霾的成因,①错误,②正确。中科院组织多家单位共同对大气灰霾追因溯源,依然未能完全认识灰霾的成因和运行机制,这并不是科学家不努力,而是事物的复杂性决定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③正确。真理是绝对性和

相对性的统一,就事物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层次或某一领域来说,人们是可以掌握真理的,④中“只能永远处于不断接近灰霾成因真理的过程中”的说法只强调真理的相对性,忽视了真理的绝对性,不正确。故选C项。

3.2017年1月6日,英国和巴西的有些科学家们对现在流行的“无糖饮料更有利健康”这个说法提出质疑,他们认为,饮用者会下意识地认为无糖饮料是低热量饮品,最终可能会让他们放开胃口吃更多其他食物,从而使他们体重上升以及患上与肥胖相关疾病的可能性增大。材料表明()①真理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已知认识的基础之上 ②认识主体对认识对象的反映受制于主客观条件 ③对既有认识的质疑是推动认识深化发展的动力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具有曲折性 A.①③ C.②③

B.②④

D.①④

解析:选B 材料涉及的争论并无结论,不涉及真理,①排除;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③说法有误;人们对无糖饮料对健康影响的争论表明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是曲折的,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B项。

4.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目前科学研究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外,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和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了()①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与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④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

A.①②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选D 材料说明了人们对小分子硫醇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没有说明以前的认识是错误的,现在的认识是正确的,①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只是说明了该发现为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没有说明这种生物制造已实现,②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对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又有了新的发展,表明真理在发展中超越自身,③正

确;经过实验发现了小分子硫醇的新功能,这说明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该发现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和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说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④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项。

5.长江流域因其丰富的资源被视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地带”。但囿于地方利益和认识水平的局限,长江流域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如今,中央明确提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从大开发变为大保护证明了()①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②意识活动因其目的性而能保证实践的成功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④真理和谬误界限是相对的,真理也能转化为谬误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解析:选C 长江流域因过度开发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这是违背规律受到惩罚的体现,说明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①符合题意;对长江资源从大开发变为大保护,说明人们对人与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扩展,③符合题意;②④说法明显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6.2016年8月,美国宇航局发射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号抵达近木星地点,从最近的距离(4 500千米)拍下木星的照片。这是人类

二、非选择题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16年

于这一伟大实践。④追求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时期的中华体育精神要在时代进程中不断增加新的内涵,与时俱进,才能更好地发挥正能量。

(2)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发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体育健儿积极践行爱国、敬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11.浅析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篇十一

关键词: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注重教材;训练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旨在将已学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并与相关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知识的重组,在专题重组的过程中进行综合能力的突破。下面就结合自己高三教学经历谈一点历史二轮复习的看法。

一、降低标高、夯实基础

怎样去做呢?那就是把一些理论性较强的问题放到我们平时问题中去解决。如我们在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问题”时,应首先让学生明白两个概念,什么是“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我们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以学生回答是谁在进行专制统治,学生一般都能回答是皇帝,当然有些学生回答宦官、辅政大臣之类,也就是说权力掌握在一人或是少数人手中。另外在讲中央集权问题时,可以首先让大家回顾中国古代史,学习古代史后让学生回答有哪些事实可以说明中央政府在不断地加强权力控制呢?有的同学回答“推恩令”“军机处”等。通过这些设置来讲解这一问题,大家就容易明白这就是在加强中央集权。这样一来历史事实掌握了、概念也弄清楚了。

二、炒好剩饭

炒剩饭无疑就是抓基础,抓基础知识不应该和新课一样,又重复一遍、再现一遍,如果那样的话,复习就失去意义了,要做到温故而知新。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记忆繁多的问题、知识点,学会提炼要点,归纳知识结构提纲,并不断摸索行之有效的记忆技巧,从而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复习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可以把政治课中的一些观点运用到历史复习中来。同时我们可以把大篇幅的课文浓缩为简短的结构提纲,从而把复杂的变为简单的。让书“越读越薄”。

三、以小专题为主,整体把握,细节入手

大专题跨度大,标高较高,自然对学生的要求很高,如果基础薄弱的学生这样复习无异于竹篮打水,起不到效果。但是教师心中仍要做到有专题,在复习中应注意多做一些小而灵活的专题,一个专题解决一个问题。如果遇到大的专题,也要设法把它划分为小专题。如复习中国现代化进程这一专题时,侧重于探索史。中国现代化,在近代史上,称之为近代化,新中国成立后,称之为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实质内容就是把中国建设成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强国。可以将此重点内容分解为三个专题:(1)何谓近代化?主要就是指政治近代化——民主化的历程;(2)经济近代化——工业化的历程;(3)思想文化近代化——西學东渐的历程。单讲近代化会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这样学生一看,浅显易懂,既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就是从小切口出发,串联基本知识,打通学科内在知识的联系。

四、依据考纲、回归教材、把握基础、加强训练

二轮复习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认真研究“考纲”做到对考试范围、能力要求、考试样卷心中有数,尤其是对于考纲中相对去年新增的考点、新变化的考点应多加关注。回归教材。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教材是学生学习最基本的依据,任何能力的测试都必须以基础作为支撑,否则无异于空中楼阁。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做到“死去活来”。“死”指的是“死记硬背”,指对教材点的记忆和浅的记忆,尤其是主干知识的记忆,所谓主干知识最能反映历史进程发展趋势和本质。“活”指的是活学活用,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理解,融会贯通。二轮复习时,学生仍要自主安排时间,仔细看书,熟悉考点。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复述办法检验和加强记忆,当然也可以通过多次翻书达到熟悉的程度。看书重要,适当的训练也是必要的,训练习题便于发现复习中的盲点。练要求质,各地的优秀模拟试题和近几年的高考真题都是我们选用的好材料,做到精练精讲。

二轮复习是一门复杂、深奥的学问,我只是一个刚入门的初学者,以上观点只是的一些肤浅看法,不到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但我相信只要不断思考、不断研究、大胆创新,一定会为高考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指导[J].高考资讯,2008(10).

[2]杨水泉.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学科内综合:新课程历史高考第二轮复习策略刍议[J].黑龙江史志,2013(17).

(作者单位 湖北省蕲春县实验高中)

12.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方案 篇十二

一、确定复习专题, 结合相应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

第二轮复习是高三总复习中最见成效的环节,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搞好第二轮复习, 对提高复习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有些同学可能觉得现在需要复习的知识太多, 不知哪里是重点, 对从哪里下手感到无所适从。在第二轮复习中可加强以下几个专题的复习:

1.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重点讲解重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其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氧化性原性相对强弱的比较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及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计算。

2. 离子反应专题:

包括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可以将近几年的高考涉及的离子方程式进行归纳;离子大量共存问题及离子推断与检验。特别注意不是很熟悉的离子之间发生的离子反应而不能共存的问题。

3. 反应热专题:

试题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图的正误判断和反应热的计算, 学生容易模糊的是键能及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热之间的关系, 另外, 对于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特别重视。

二、注意题型

第Ⅱ卷侧重于对能力的考查, 因此, 在复习这几部分内容时, 还需从培养能力的角度出发选择相应的习题, 进行专题训练。要注意精讲精练, 讲练到位, 讲评应该讲出试题的立意、命题的角度、干扰项的设置, 讲出误区与典型思路, 讲出扩展 (同类型变角度) 等, 达到讲一题复习一块的目的。切忌只讲不练或只练不讲、讲练脱节、讲不到位。所以, 我们在备课的时候, 必须先做完资料上有关一个知识点的习题, 选好习题, 每复习完一个知识点, 立即让学生做一至两道针对训练题。对于常见的大题, 要给学生讲清楚答题方法和技巧。如CuCl2中混有FeCl2、FeCl3等杂质, 如何制取纯净的CuCl2, 先加氧化剂————将Fe2+氧化成Fe3+—————加CuO、Cu (OH) 2或CuCO3————提高溶液的pH, 使Fe3+完全水解成Fe (OH) 3沉淀而被除去。

摘要:通过高三第一轮复习即每章节知识点比较详细的复习, 暴露出一些问题, 如, 对知识点的掌握还比较零散, 缺乏系统性、条理性, 解题时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审题能力不足, 不能迅速全面地提取题目信息。

13.大中二轮政治复习 篇十三

一、选择题

1.所谓依法行政,就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由法律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下列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是()①山东省人大民主投票审议2014年度重点立法项目 ②郑州市金水区教体局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 ③某县公安局请来县、镇两级54名人大代表议警情 ④中国人民银行、工业与信息化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弄清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①的主体是人大,与题意不符,不选。②未涉及依法行政,排除。③④中公安局、中国人民银行、工业与信息化部等都属于政府机关,符合题目要求,故本题选D。

答案:D 2.[2014·东北三校联考]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对此()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 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 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 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

A.①② C.①④

B.①③ D.②④

解析:社区委员会没有权力禁止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排除③。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政府,④表述错误,排除。①②表述正确。

答案:A 3.[2014·河南郑州第一次质量预测]“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河南省内乡县衙这副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也启示今天的政府工作人员()①要牢记宗旨,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 ②要增强履职能力,做好地方重大问题的决策 ③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保持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④要淡化“官”念,将自己等同于普通民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官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启示今天的政府工作人员要牢记政府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①③符合题意,答案选B。

答案:B 4.[2014·南昌一模]中国在转型,发展在爬坡,我们的改革进入攻坚期。越是在这个时候,各级政府就越需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在()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主题上 B.提高科学执政的能力与水平上 C.办好利民惠民便民的实事上 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的工作作风。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就应该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服务意识,办好利民惠民便民的实事,努力使政府的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C正确;A、D与材料主旨不符;科学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B排除。

答案:C 5.[2014·重庆第一次调研]要实现下图中的“可喜变化”,政府应该()

①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管理职能 ③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满足群众各种愿望 ④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尊重民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要实现政府“为民服务”,需要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需要政府深入群众、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尊重民意,①④正确切题,故选D。

答案:D 6.[2014·泉州质检]国家工商总局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正当竞争专项治理行动,依法查处发布虚假信息、“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这表明我国政府 2()①切实履行加强社会建设职能 ②积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职能 ③依法行政,不断提高执法水平④审慎用权,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A.①③ C.②④

B.②③ D.③④

解析:国家工商总局的决定是积极履行经济职能中的市场监管职能,②入选;国家工商总局依法查处一系列不正当竞争行为,表明了政府坚持依法行政,③入选;①与题意不符;材料未涉及政府工作效率的提高,④排除。

答案:B 7.[2014·南京一模]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在依法决策方面,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政府应当()A.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 B.加强廉政建设,防止权力腐败 C.提高人员素质,推动文明执法 D.严格依法执政,接受群众监督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依法决策的知识。在依法决策方面,为了减少决策失误,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选A。B涉及的是监督、C涉及的是执法,均不符合题意。D错在依法执政上,混淆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这两个主体。

答案:A 8.[2014·唐山统考]某市拟建燃煤电厂的消息被曝光后,广大市民通过媒体和互联网纷纷表达意见和诉求。经过近三个月的互动与博弈,最终在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联名反对,以及社会各界舆论的压力下,政府部门根据发展规划,作出项目下马另行选址的决定。这一事件告诉我们()①市民理性表达诉求是政府科学决策的有利条件 ②媒体监督是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途径 ③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认真履责是建设责任政府的条件 ④政府部门尊重民意是政府科学执政的保障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人大代表的权利和政协的职能。材料显示市民通过媒体和互联网表达对拟建燃煤电厂的意见以及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联名反对,最终使燃煤电厂项目下马,促进了政府科学决策,体现了①③;②错误,在我国,公民不直接行使国家权力;④错在“科学执政”上,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科学执政的主体。

答案:D 9.[2014·唐山一模]有的干部私下坦言,现在是“当干部最不舒服的时期”。随着全 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刚性约束。下列与此一致的是()①当官之法,惟曰清、曰勤 ②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律己以廉 ③画地为牢,缩手缩脚 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题意指向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对权力的刚性约束,②④均符合题意。①强调的是当官要清廉、勤快,不符合题意。③说法明显错误。

答案:D 10.[2014·福建厦门质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下列属于加强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的是()A.某地政府在网站上开设网络举报监督专区 B.国家审计署加强对财政资金管理等的监督 C.某地人大代表就当地环境治理状况进行检查 D.中纪委通报10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典型问题

解析:注意题干要求“行政系统内部监督”,审计署是我国的政府机关,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为行政系统外部监督。

答案:B 11.[2014·山东潍坊一模]康熙十九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这就是“立檄拒礼”的典故。它给我们的启示是()A.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基本原则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应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C.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注重品行并以身作则 D.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

解析:“立檄拒礼”典故告诉我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廉洁从政,注重自己的德行操守,故选C项。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C 12.[2014·河北衡水中学四调]近年来,许多地方政府“晒”出了权力运行流程图,明确规定行使权力的条件、承办岗位、办理时限、监督制约环节以及廉政风险防控等级等,方便群众“按图索骥”给予监督。这一做法的积极影响是()A.工作更加透明→利于民主监督→增强政府威信 B.规范工作流程→杜绝权钱交易→优化公共服务 C.简化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维护公民权利 D.实行民主监督→集中专家智慧→改进政府工作

解析:A项增加透明度,有利于民主监督,增强政府的威信,符合题意;B项错在了“杜绝”权钱交易,夸大了其作用;C项简化职能,提高效率,维护权利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涉及到民主决策的知识,故排除。故答案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2014·保定调研]某县政府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提出,要全面推进各领域各环节改革,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增强发展意识,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增强民本意识,扎实推进道路、教育、卫生、水利和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民生实事建设,着力改善民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增强稳定意识,着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建立健全维稳长效机制,推进社会长治久安。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坚决刹住破坏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建设美丽县城。增强政治意识,培养改革的本领、发展的能力,打造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在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该县政府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解析:回答时要根据材料论述的该县政府的具体做法,从中归纳出其通过履行四项基本职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建设服务型政府和依法行政,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答案:(1)政府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着力改善民生,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立健全维稳长效机制,推进社会长治久安。

(2)政府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做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加快形成结构合理、方式优化、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

(3)政府履行文化建设职能,扎实推进教育、卫生等民生工程,提高人民的素质。(4)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创设良好自然环境,增强生态文明意识,坚决刹住破坏资源环境违法行为,建设美丽县城。

(5)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着力改善民生是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坚决刹住破坏资源环境违法行为是在依法行政。

14.[2014·青岛质检]十八大以来,国务院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先后取消和下放了约400项行政审批项目,并向社会公开各部门目前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接受社会监督。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进行清理,依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了12部相关法律。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实行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将企业 年检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简化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手续,推行电子营业执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管理,以优化营商环境。

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政府是如何发挥职能作用,推动经济发展的?

解析:回答本题需要调动与政府有关的知识,如政府的经济职能、依法行政、接受监督、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等,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1)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改革工商登记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2)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行政。按照法定程序清理修订相关法律、行政法规,依法推进改革。

14.大中二轮政治复习 篇十四

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5·陕西八校联考)西周封建制以宗法制(宗族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胙土”(授土)和“命氏”(赐姓),由此产生了“氏所以别贵贱”以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制。这反映出西周封建制()A.强调宗法关系和契约关系的统一性 B.规范以君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C.否定政治权力和经济利益的统一性 D.重视遏制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

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以及宗法制。材料强调了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度的高度统一,三者共同构成以家国同构为特征、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社会关系,而君臣关系是宗法制的核心,答案为B。

答案:B 2.(2015·淮安模拟)2015年中国百家姓排名前十的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姓氏作为血缘河流的主要标志,朔流而上,往往可以追寻到自己的根祖,追访到自己的故乡。回顾历史,远古姓与氏不同,姓从原始村落或部族名称而来,氏是同姓氏族散居产生的符号。氏以别贵贱,姓以别婚姻。春秋至秦朝,氏与姓已难分辨。造成姓氏不分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平等意识的形成 B.长期战乱打破民族地域界限 C.贵族政治的逐渐没落 D.宗法观念随社会变迁而消亡

解析:依据所学及材料可知,由于贵族政治没落造成姓氏不分,故“氏以别贵贱”失去了现实意义。分析选项,A、B、D三项明显错误,C项符合题意。宗法分封制时代,以姓定血源,以氏分贵贱,贵族一般都有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战国中期的著名法家商鞅,又叫 1 做卫鞅、公孙鞅,那是由于商鞅原系卫国公室的子孙,卫是武王弟康叔封地,故商鞅姓姬。氏与名可以联称,但姓往往不与名联称,是后来氏最终演化成姓,并取代原先姓的重要原因。

答案:C 3.(2015·大连一模)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B.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使华夏民族得以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的历史作用。材料中所说的这种分割有利于不同氏族之间的文化交融,A项正确。B项理解片面,排除;C、D两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A 4.(2015·武汉二月调研)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都,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者不出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贱耳,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贾谊在此主要强调的是()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的弊端。材料大意是: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地方租税都要转运中央,加之国土面积大,租税的征收成本增加。由此可知,B项正确。A项说法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内容。C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可以直接排除。D项与“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不符,可以排除。

答案:B 5.(2015·兰州诊断)钱穆先生说:“秦代之中央政府,较之西周武王成王时,其统一性,已远为进步。”其“进步”主要表现在()A.实行分封制

B.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C.实行郡县制

D.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更号曰“皇帝”

解析:本题考查郡县制度。秦朝废除了分封制,A项错误。秦朝中央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是为了加强皇权专制,B项错误。西周分封下,诸侯王拥有较大的权力;秦朝实行 郡县制,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符合题意。D项为皇帝制度,属于建立皇权专制,可以排除。

答案:C 6.(2015·河北七校联考)汉朝初期,察举只有贤良和孝廉两科;汉武帝时,增加了儒学、明法(即明习、通晓法令)以及德行、学术等科,这一做法的主要影响是()A.规范了选拔的方式 B.修改了选拔的标准 C.改变了选拔的范围 D.提高了选拔的标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察举制。由材料可以看出,汉朝初期的察举制重视贤良和孝廉,但到汉武帝时又增加了其他科目,这应该是对选拔标准的修改,故选B项。

答案:B 7.(2015·齐鲁名校联考)《汉武帝朝丞相群体研究》一文中指出:“武帝(指汉武帝)朝的丞相群体不同于高祖时的功臣丞相,又不类于昭宣后的学术丞相,武帝朝丞相是汉代丞相的转折。”这里的“转折”是指()A.设立刺史监督丞相和地方官 B.实行中外朝制度

C.设立三公九卿制度限制相权 D.把学术丞相转变为武官丞相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时的政治制度。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实行了中外朝制度,答案为B。

答案:B 8.(2015·西安八校联考)范镇上奏曰:“„„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而欲阴阳和,风雨时,家给人足,天下安治,不可得也。”范镇揭示了()A.秦朝丞相制度的弊端 B.唐朝三省六部制分权的优点 C.北宋中央分权制度的弊端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的好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中央官制。结合题中关键信息“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等可知,这反映的是宋代二府三司制,故排除A项(秦朝)、B项(唐朝)、D项(明朝),答案为C。

答案:C 9.(2015·沈阳一模)宋仁宗说:“屡有人言朕少断。非不欲处分,盖缘国家动有祖宗故事,苟或出令,未合宪度,便成过失。以此须经大臣论议而行,台谏官见有未便,但言来,不惮追改也。”材料反映了()A.宋仁宗试图修改祖宗之法 B.北宋决策方式的理性成分 C.台谏制度有效制约了相权 D.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的政治运行模式。结合题干材料可知,宋仁宗解释了他“少断”的原因,一是防止自己决策失误,二是大臣、谏官等的参与可以完善政令法规,B项符合题意。A、C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答案:B 10.(2015·云南一检)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元后期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上述材料反映了()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 ③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 A.①③ C.①②③

B.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元代行省制度。解答本题需要抓住关键信息“行中书省”“元”。材料表明元代行省代表中央管理地方,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但不能体现“地方分权”或“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的特点,因此排除②④,答案为A。

答案:A 11.(2015·辽宁五校联考)明史载:明景帝要易储,恐廷议时群臣反对,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这一材料说明()A.官僚制度制约皇权 B.君主专制名存实亡 C.皇帝制度遭到破坏 D.中央集权被严重削弱

解析:本题考查明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由材料可知,明景帝想易储,“事前赠阁臣陈循等人白金,又派太监恫吓”说明皇帝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对大臣威逼利诱,也说明官僚制度对君主权力有一定的约束,故选A项。

答案:A 12.(2015·东北三校一模)《清史稿》中载:“先是世祖亲政,日至票本房,大学士司票拟,意任隆密。康熙时,改内阁,分其职设翰林院。雍正时,青海告警,复分其职设军机处,议者谓与内三院无异。„„至本章归内阁,大政由枢臣承旨,权任渐轻矣。”这说明()A.内阁权力越来越小 B.军机处取代了内阁 C.清朝中央集权加强 D.清初分权思想加剧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顺治年间,大学士掌握票拟之权,皇帝对他们非常信任,态度深厚亲密。康熙时期,翰林院分割了内阁的权力。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又分割了内阁的权力。最后,内阁虽然有草拟诏旨之责,但军国大政主要由军机大臣根据皇帝旨意办理,内阁权力更小。选A。

答案: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2015·北京海淀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

答案:(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

(2)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3)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14.(2015·太原五中模拟)十八大强调廉政建设,中国古代很早就有廉政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建立了从上至下的比较系统的监察机构,并将这个机构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控之下。秦朝中央监察机构称为御史大夫寺,其最高首脑是御史大夫。御史大夫位居三公之尊,是副丞相,主要职责就是统率监察官员„„御史大夫之下设副职御使丞、御使中丞各一人,统率众多的御使。御使一部分在中央负责日常监察工作,另一部分常驻地方郡一级机构,负责对郡县两级官员的监察,又称监御使、监察使,或简称郡监。„„这样,中央和地方官员,莫不在监察机构的监控之下。秦朝建立了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的垂直的监察系统,这个系统直接向皇帝负责。

——单卫华、赖红卫、张相军《中国廉政文化史》

材料二 宋初统治者认识到官员的俸禄与其廉洁的关系,实行了一项精简官员编制、合并州县、提高官吏待遇的政策。州县官员编制精简后,每位州县官加俸五千钱,之后又不断增加各种额外的津贴。与其他朝代相比,宋朝给予官员的俸禄待遇是最为优厚的。宋代的这种高薪制,对于官员的廉政有正面的保障作用。

——《宋史》

材料三 朱元璋坚持“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的观点,立下了“杀尽贪官”的决心,制定峻法,惩治贪官。《大诰》就是其重典治贪的具体表现。《大诰》中普列各式酷刑,如断手、斩趾、阉割、枭首、凌迟等三十多种。朱元璋还创造“剥皮实草”之刑,凡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朱元璋还建立了厂卫制度,锦衣卫直接绕过国家正常的司法机构进行缉捕、拷问,其主要惩治对象是不法官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朝的监察制度的主要特点,试分析其出现的背景和目的。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初和明初廉政措施的特点并分析明朝产生这种廉政特点的原因。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当今反腐倡廉应该吸取古代哪些经验教训? 答案:(1)特点:在中央设御史大夫,负责国家监察事务;在地方各郡,设监御使,代表皇帝监察地方官吏;监察系统垂直独立于行政系统之外,直接向皇帝负责。

背景:秦朝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后,中央与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一直存在。

目的:澄清吏治,削弱地方势力,巩固统治,维护社会稳定。(2)宋初特点:运用经济手段减员增俸来促进官员廉洁自律。明初特点:反腐败极端化、非理性。

上一篇:习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心得体会-972下一篇:卫生院精神病科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