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党员管理手册(精选8篇)
1.流动党员管理手册 篇一
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实用手册
中共济南市历城区委组织部
二〇〇九年六月二十日
1、问: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这个方针?
答: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是:“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这是根据党所面临的任务和党员队伍的状况,以及建国以来发展党员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来的。这个方针的基本含义是: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切实保证新党员的质量,同时要有利于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提高党的战斗力,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坚持标准”,是指发展党员必须严格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不能降低标准或另立标准。“保证质量”,是指在工作上要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改善结构”,是指发展新党员要注意结构合理,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和分布,以利于更好地发挥党员的作用。“慎重发展”,是指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履行入党手续,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一定要正确理解和全面贯彻执行“十六字”方针,防止片面性和盲目性,以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2、问:为什么强调发展党员必须保证质量?
答:重视党员质量,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特有要求。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力不仅取决于党员的数量,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党员的质量。正像列宁曾经深刻指出的那样:“徒有其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世界上只有我们这样的执政党,即革命工人阶级的党,才不追求党员数量的增加,而注意党员质量的提高和清洗‘混进党里来的人’”。发展党员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党的战斗力。“入口关”把不住,将会给党员队伍自身建设带来很大隐患。特别在我们党夺取政权后成为执政党,没有了战争年代那种艰苦、险恶的环境和随时面临的生死抉择的考验,缺少了许多自然淘汰选择的客观条件。带着不同动机的人,包括要到党里来“捞一把”的人和准备钻进党内“改造”党的极少数阴谋分子,都时刻窥视着党员队伍的大门。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党员必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这应作为各级党组织始终重视解决的一个大问题。保证质量也是发展党员工作的一个永恒主题。
3、问:如何做到慎重发展?
答:慎重发展,就是必须坚持个别吸收的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严格履行入党手续,防止把不具备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
要做到慎重发展:(1)要注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选准发展对象,使他们在迈进党的大门前,即具备一定素质并经受一定的考验。(2)必须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的标准,党组织在讨论审批时,要按照党章要求对照和衡量。(3)必须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入党程序和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各项要求,切实把住党员队伍的“入口关”。在发展党员工作指导上,要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需要与发展的关系,不能突击发展,降格以求,更不能盲目追求发展数量,出现大起大落。
4、问:如何处理好发展党员工作中的“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答:发展党员工作要正确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根据不同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以及改善党员队伍构成、分布状况的需要,在发展党员中明确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有助于更好地解决一些地方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是实行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措施。对于防止和克服工作中的盲目倾向,保证发展党员工作始终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有重要作用。但是,突出发展党员工作重点一定要适度,不能顾此失彼,如果过分强调“重点”不顾及“一般”,则容易出现“热了这一头,冷了那一头”的倾向,使一些党组织在“重点”之下,“网开一面”,降低党员标准,忽视新党员的质量。例如,当前强调重视在青年中发展党员,并不是单纯以年龄划线,只发展35岁以下的人入党。“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既适用于青年人,也适用于中年人、老年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个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的入党积极分子,只要他们具备党员条件,党组织都应当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
5、问:为什么发展党员要注意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
答:由于社会、历史、经济等诸多原因,现有党员队伍的年龄、文化、分布等构成状况,还不能很好适应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担负的伟大使命的需要。生产、工作第一线党员少,青年党员的绝对数量及其在党员队伍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妇女党员比例低,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党员也远远不足,这种状况急需改变。党员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影响党员队伍的战斗力。要从根本上改善党员队伍的构成、分布状况,发展党员时注意改善结构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在发展党员工作中注意吸收的新党员的年龄、文化、性别、分布以及民族和职业构成等情况,将更有利于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增强党员队伍的战斗力。县以上各级党委在研究制定发展党员工作计划,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领导和指导时,应当根据党员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和改善结构的要求作出安排。基层党组织则应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导性意见,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具体研究落实。需要注意的是既不能将符合年龄、文化等要求的人一概视为发展对象而降格以求,也不要为改善结构分布,事先就分解出一些硬性的衡量标准,人为地形成发展党员的一些先决条件。
6、问:为什么要加强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答: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不断壮大党的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这样要求,完全符合我们党的实际,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要求。
加强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发展党员工作,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国工人阶级是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等品格。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为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我国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日益提高,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中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基本力量。我们党必须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始终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天然同盟者。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联合,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就会更加强大。早在1925年,毛泽东同志就对农民中的雇农、贫农、自耕农等阶层的经济状况和革命态度作过具体而深入的分析,认为以贫农和半自耕农为主体的半无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我们的军队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军人理应是我们党的重要来源。干部是人民的公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骨干,更应该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来源。
加强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发展党员工作,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全国各族人民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要真正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必须紧紧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从数量上说,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多数,再加上工人、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人口的数量已占全国人口总数的绝对优势,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挥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作用,基本上就是发挥了广大人民的作用。从素质上讲,知识分子掌握着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党的军队,是听党的指挥的军队,军人是党的队伍中的成员,是忠于党的,是政治上可靠的骨干。我们的干部大多工作在政权机关,是经过层层筛选过的,无论是政治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应该是过得硬的。从工作分布来讲,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分布在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因此,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发挥好了,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能实现。
加强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是我们党员队伍自身建设的需要。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加强培养教育工作,注重在生产、工作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党员在党员队伍中一直保持较高的比重,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党员,作为党员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有:在生产、工作一线发展党员的比例逐年降低。一些国有企业生产一线没有党员,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后继乏人,许多新的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没有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数量有减少的趋势。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发展党员工作,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合理结构,保持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7、问:怎样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答: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加强培养教育工作,完善各项具体措施。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问题:
(1)坚持新时期党员标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突出时代特征,把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坚持吸收拥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在本职岗位上成绩突出,得到群众公认的先进分子入党。江泽民同志提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坚持党员标准,应该按照这一要求来进行。同时,要严格执行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不能随意降低,更不能另立标准。既要防止求全责备,将党员标准人为拔高到不适当的位置,使入党申请人感到高不可攀;又要防止降低标准、曲解标准,用“能人”、“富人”、“好人”标准代替党员标准。
(2)加强培养教育,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要注意抓早、抓源头、抓重点,切实把有理想、有追求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中的先进分子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认真解决下岗职工和农村流动人口中入党积极分子的流失问题,做好教育培养衔接工作,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进一步规范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加强和改进对发展对象的集中培训,提高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提高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素质。
(3)严格履行发展党员工作程序。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十六字”方针的要求和党章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发展党员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适应新形势和任务要求的发展党员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的有关制度,不断提高发展党员工作水平。注意总结推广发展党员工作中的经验,建立党内外群众监督制约和组织把关相结合的质量保证机制。建立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党章和有关规定,致使发展党员工作出现问题的基层党组织和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违反规定发展的党员一律不予承认。
(4)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不断研究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各级党组织要始终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究、安排部署、督促检查;层层建立责任制,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抓好一级。针对发展党员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调查研究,抓住薄弱环节,搞好分类指导。加大在国有企业生产班组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解决生产一线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同时做好在合同工、临时工等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搞好“跟踪”教育,保持工作“不断线”。加大在农村有文化、有一技之长,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知识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党的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并切实做好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长年流动人员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加大做好在非公有制企业生产一线工人和管理技术骨干中发展党员工作的力度,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8、问:怎样理解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的问题?
答: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问题,对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青年中发展党员,是我党相当一个时期内的发展党员重点。实践证明,按照这一重点发展党员,对于不断为党的肌体补充新鲜血液,改善党员队伍的结构,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形势和任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世纪头20年,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基本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要有一支能适应形势和任务需要的高素质的党员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以满足党员队伍建设的需要。党的十六大审时度势,作出了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决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发展党员的重点,为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发展党员工作指明了方向。
其次,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既是统一的,又是不同的。说他们是统一的,是因为无论生产工作一线,还是高知识群体和青年,都是发展党员的重点。另外,从这几方面所包含的人员范围来说,基本上也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工作的大部分都是青年。因为,一般情况下,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资历的加深,大部分都会到管理岗位和领导岗位,而一些青年又会源源不断地补充到生产、工作第一线。高知识群体中,大部分也是青年。因为掌握着现代高科技知识、从事现代科学技术专业的大部分是青年,如IT行业,从业人员中近80%的都是青年。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三者所包括的人员范围大致相同。当然,我们说他们大致相同,并不是说这三者完全相等。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其他年龄段的。而青年中也有为数不少的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中。因此,不能简单地把这三者画等号。说他们是不同的,是因为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强调这个重点。生产、工作第一线是从工作岗位的角度来强调发展党员重点的;高知识群体是从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的角度来强调发展党员重点的;青年则是从年龄的角度来强调发展党员重点的。
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好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这一发展党员的重点,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发展党员工作极为重要。只有看到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的一致性,才能更好地坚持发展党员的重点;只有看到三者的不同,才能从实际出发,区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真正落实好发展党员的重点。
9、问:怎样理解“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这一概念?
答:十六大党章第一条规定,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和十五大党章相比,十六大党章增加了“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这一概念。应该说这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作出的新概括,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好。
其他社会阶层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形成的。首先要有一个主体社会阶层,才能有其他社会阶层,主体社会阶层以外的社会阶层才是其他社会阶层。有主体社会阶层和主体社会阶层以外的其他社会阶层,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概念。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从这里就可以清楚地看出,主体阶层就是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干部等,其他社会阶层就是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而且,其他社会阶层也是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其他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中确有先进分子。其他社会阶层中不少人来自农民、工人、学生、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等。他们大都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受到党的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的熏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一些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注重自身的社会形象,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愿意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其中一些人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靠拢党组织,愿意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等方面作出了贡献。把他们中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当然,并不是说其他社会阶层中的人员都是先进分子。其他社会阶层情况比较复杂,成员素质参差不齐。是不是先进分子一定要全面衡量,不能简单地凭一时一事就判定其是不是先进分子,更要防止一俊遮百丑的现象。
10、问:怎样做好在优秀妇女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答:为了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逐步改变党员队伍中女党员的绝对数量偏少的状况,应加强在优秀妇女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党支部在优秀妇女中发展党员,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教育和引导广大妇女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地位与作用,认识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自觉团结在党的周围。
(2)从破除思想障碍入手,在培养上下功夫,着力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妇女入党积极分子队伍。悉心培养那些基本素质好、尚未提出入党要求的妇女,鼓励她们奋发向上,坚定政治信念,积极申请加入党组织。
(3)经常给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压担子,交给她们群众工作、社会工作的任务,帮助她们在实践中尽快成熟起来。
(4)根据区分层次、分类培养、因人施教的原则,做好对妇女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在安排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时,要保证有一定比例的妇女入党积极分子参加。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及时把那些具备党员条件的优秀妇女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11、问:做好企业无党员班组和多年不发展党员的村发展党员工作要采取哪些措施?
答:解决好一些企业无党员班组和多年不发展党员村的问题,要摸清底数,找准问题的症结,有针对性地采取必要的措施。
(1)要下功夫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搞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打好基础。
(2)要通过教育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党外群众对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建立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要求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为做好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3)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的作用。指导和帮助团组织搞好自身建设,开展好“推优”工作。
(4)要重视加强和改进工作方法,积极主动地做工作,对申请入党的人要及时谈话,提出希望和要求,热情关心他们的政治进步和成长。
(5)各级党委特别是县一级党组织,要把加强企业、农业生产一线发展党员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配齐、配强组织员,明确专管机构和人员,制定规划,作出部署,分类指导,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12、问:如何在“三资”企业中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
答:做好“三资”企业中发展党员的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当前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抓紧在“三资”企业中建立党的组织。凡有正式党员三人以上的企业,都应按照党章规定建立党的组织。党员人数不足三人的,可按地区或行业成立联合党支部,隶属于有关部门或当地党组织。外商投资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应尽可能与开办企业同步考虑,与中方管理人员的配备和选择同步进行。合资、合作企业中的党组织,由中方投资单位党组织负责组建;两家以上中方单位共同投资的,根据参股份额、管理体制等实际情况,明确以一方为主负责组成。外商独资企业中的党组织,由所在地的党组织负责组建。
(2)要把中方高中级管理人员中的积极分子作为发展党员工作的重点。这些人同外方人员保持着经常性的工作接触,不同程度地参与公司的行政和业务决策,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要对他们中政治素质好、积极申请入党的人进行重点培养和教育,经过严格考察,在他们确实具备党员条件时及时吸收到党内来。
(3)要注意发现和培养生产一线员工中的积极分子入党。这些人是“三资”企业中方人员的主体,年纪轻,文化程度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有理想,有追求,愿意以自己的知识和才能报效祖国,不少人迫切要求加入党组织。企业党组织要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培养他们做社会工作、群众工作的能力,使他们逐步成长起来。
(4)要加强领导和指导。上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特别是“三资”企业比较多的地方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把这些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调查研究和指导,注意总结好的经验。要坚持党员标准,严格履行入党手续,确保新党员的质量。
13、问:如何在乡镇企业中做好发展党员的工作?
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农村青年集中在乡镇企业,加强在乡镇企业中的发展党员工作,是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要针对乡镇企业的特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上。通过举办业余党校、建立党章学习小组,建立党员联系职工制度等方法,把他们紧紧地吸引到党组织的周围,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启发他们的政治觉悟,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的乡镇企业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不断为乡镇企业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做好乡镇企业的发展党员工作,要注重同加强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和选拔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紧密结合。当前,尤其应注重在整顿和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工作中,解决好一些乡镇企业党的力量薄弱的问题。
14、问:怎样把握和做好在中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答: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做好在中学生中的发展党员工作,是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为此,中央组织部和有关部门于1997年8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了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战略意义,明确了这项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内容,提出了工作重点和具体要求,为做好这基曲作指明了方向。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这项工作总的来说开展得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个别地方和单位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中学生还是孩子,在他们中开展这项工作为时太早;有的认为既然有要求,就可以多发展,特别是在毕业前夕,出现了“送人情”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一定要全面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意见的精神,认真做好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和在中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
(1)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关于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意见》中提出的“着眼长远,立足教育,重在培养,个别发展”的要求。要看到,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我们党从党和国家的未来出发而采取的一项战略举措。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抓住这个有利时期,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良好条件,加强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是帮助广大中学生提高对党的认识,增强对党的热爱,坚定跟党走的信念的重要途径。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党就会有强大的后备军。因此,在中学阶段就应开始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开展这项工作,一定要把立足点放在教育上,把工作的着重点放在扩大教育面和增强教育效果上,让更多的青少年较早地、系统地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通过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初步懂得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树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取得最终胜利的信念,从而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此基础上,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进行重点教育培养,使他们逐步确立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
(2)发展个别符合条件的中学生入党,一定要严格执行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的规定。入党手续要完备,材料要齐全,不允许在毕业前夕突击发展。对年龄不满18周岁,或者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培养教育时间不足一年的,不能发展入党。允许在中学生中发展党员的目的,绝不是在中学生中大量发展党员,而是通过把中学生中个别的、表现突出的、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为广大中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来带动广大中学生向党组织靠拢,团结在党的周围,在党的培养教育下健康成长。因此,发展中学生入党一定要严格把关。发展的每一名中学生党员都应该是各方面表现出色的先进分子,都是广大中学生学习的榜样,并通过他们能在广大中学生中形成积极的导向作用和良好的示范作用。
(3)要注意工作的延续性,充分利用这项工作的成果。在中学阶段,除认真做好对中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工作外,还要采取措施,注意保持工作的延续性。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对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党的基本知识的情况进行记载。在高中阶段,可建立《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核登记表》,对学生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党组织培养教育、考察的情况进行认真登记,并将其入党申请书、学校党组织鉴定、业余党校学习结业证书等材料一并存入学生档案。学生离校后,应及时将学生档案和有关材料移交学生毕业后升学、参军或就业的单位党组织。农村、企业、高等学校和军队等单位的基层党组织,要注意了解中学毕业生在学校接受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情况,继续做好培养教育工作。在中学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其培养教育的时间可连续计算。
15、问:聋哑人能否入党?
答:聋哑人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应当热情欢迎。本人提出入党申请,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确已具备了共产党条件的,可以吸收入党。党组织对待要求入党的聋哑人,应当同对待其他申请入党的人一样。
聋哑人要求入党,可向本人所在单位或居住地区的党组织提出申请。
16、问:曾患过精神病的人能否入党?
曾患过精神病的人要求入党,经医院诊断确已痊愈,本人表现积极,并确实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党组织可以吸收其入党。由于精神病人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一些患病后尚未痊愈或时好时犯的,党组织应暂缓考虑其入党问题。
17、问:信仰宗教的人能否入党?
答:共产党员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唯物主义者和无神论者。共产党员只能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得信仰宗教。信仰宗教或有浓厚宗教感情的人不能发展入党。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信教比较普遍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要把信教同参加某些民族风俗活动区别开来。对于为了不脱离群众,尊重和随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参加一些传统的婚丧仪式和群众性节日活动的,不应视为信仰宗教参加宗教活动。
18、问:能否吸收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入党?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而且,许多人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流动频繁,人们的职业、身份经常变动。这种变化还会继续下去。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一,吸收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有利于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党员的先进性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不同历史时期对党员的先进性有不同的要求,党员的先进性总是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在现阶段,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理所当然地应当体现在认真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体现在全面、正确、积极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上,体现在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建设上。其他社会阶层中确有先进分子。他们中不少人来自农民、工人、学生、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以及留学归国人员等。他们大都出生在新中国,成长在红旗下,从小就受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积极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一些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注重自身的社会形象,具有较高的爱国热情,愿意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其中一些人政治上要求进步,积极靠拢党组织,愿意为党的纲领和路线而奋斗,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做出了成绩。把他们中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入党,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第二,吸收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有利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不仅要坚持自己鲜明的阶级性,同时还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扩大群众基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利益分配方式、就业方式等日益多样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正在大量涌现,日益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引导这些经济、社会组织健康发展,需要正确的方针和完善的法规体系,也需要加强党的政治领导。这块阵地是党的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决不能丢。把其他社会阶层中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通过他们影响和带动这些阶层中其他人员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有利于在这些经济、社会组织中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党对其他社会阶层的影响力;有利于改变这些经济、社会组织中党的工作薄弱的状况,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
第三,吸收其他社会阶层中的先进分子入党,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更好地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许多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人员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员,是响应党的号召富起来的,是党的富民政策的带头实践者。对他们加以培养、帮助、教育和引导,把其中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充分体现我们党在政治上对他们的信任,使他们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有利于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群众,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19、问:能否在招聘人员和长期借调人员中发展党员?
答:随着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一些单位从社会上招聘的人员逐渐增多。党组织对招聘人员中申请入党的同志,应同对待其他申请入党的人一样,重视对他们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他们在一个单位连续工作两年以上,经过培养、教育和考察,确实具备了共产党员条件的,经征求其原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党组织的意见,可以发展他们入党。
20、问:因不具备党员条件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人,是否可以重新入党?
答:预备党员在预备期满后被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原因,是由于其经过预备期间的考察,尚不具备党员条件。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不是党的纪律处分,不影响其以后入党。只要经过学习和实践的锻炼,提高了政治觉悟,确实改正了缺点、错误,迫切要求入党,具备党员条件的,可以重新吸收其入党。
21、问:受过开除团籍处分的人能否入党?
答:曾受过开除团籍处分的人能否入党,要根据其所犯错误的性质、本人对待错误的态度,以及现实表现来确定。如果本人对所犯错误有正确的认识,在实践中已改正了错误,积极要求入党的,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严格审查,确已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可以吸收入党。
22、问:被开除党籍以及退党、劝退或被除名的人能否重新入党?
答:根据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的工作问答,因触犯刑律或犯错误被开除党籍的人,以及退党、劝退或因不起党员作用等原因被除名的人要求重新入党,党组织应持十分慎重的态度。这些人中经过党组织长期考验,如果确实具备了党员条件的,可以吸收其重新入党。但在基层党委审批前,必须报经上一级党委审查同意。
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5年内不得重新入党。另有规定不准重新入党的,依照规定(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23、问:入团时间不长的青年可以入党吗?
答: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应该特别注意培养、吸收优秀青年入党。有些青年入团以后,作为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党组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确实具备了党员条件,就应该及时地把他们吸收到党内来。因此,团员入党不受入团时间长短的限制。
24、问:在抗洪抢险中发展党员能否用“火线入党”的提法?
答:根据有关部门的答复意见,在抗洪抢险的危急时刻,当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挺身而出的先进分子值得表彰,符合党员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发展入党,但不宜用“火线入党”的提法。
25、问:在抗洪抢险中表现突出,已具备党员条件,但培养教育时间未满一年的入党积极分子能否发展入党?
答:根据有关部门的工作问答,已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在抗洪抢险前党组织就对其进行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教育,在抗洪抢险中表现突出,已经具备党员条件的,如培养教育时间未满一年,也可以发展入党。
26、问:在抗洪抢险中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能不能发展入党?
答:对过去没有向党组织表达过入党要求,党组织也没有对其进行过培养教育和考察,在参加抗洪抢险中才递交入党申请书的人,党组织不能仓促发展其入党。党组织要对其积极要求进步的行为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其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表现给予表扬,并将其在抗洪抢险中的表现作为今后考虑其能否入党的一个重要依据。
27、问: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
答:申请入党的条件就是党章第一条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也是对党员的起码要求。
28、问:为什么申请入党要规定年龄界限、国籍和身份?
答:党章规定: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因为:
规定18岁为入党的年龄限制,是因为一般说来,一个人到了18周岁才算成年,才能有比较确定的政治判断力,才有能力确立自己的政治信仰和终身志向。同时,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是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外国人不行,必须是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29、问:为什么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
答:党章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以党的纲领和章程为基础,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是思想上、政治上高度一致的革命者自愿组成的战斗队,而不是简单的单个党员的组合。
党的纲领和章程规定了党的性质、党的指导思想、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最终目标以及党的自身建设的基本要求等,它是统一全党思想和行动的最高准则。同时,党的纲领和章程是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统一全党行动和处理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党纲、党章的这种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它是党建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承认党纲、党章,是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的前提。如果党员不承认和自觉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各行其是,党就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瓦解。因此党章规定,每个申请入党的人都必须承认党纲和党章。
30、问:为什么把“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
答:参加党的一个组织,是指共产党员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小组或特定组织,并在其中过组织生活,接受党的监督。在这个问题上,列宁同马尔托夫展开过激烈的斗争。马尔托夫主张只要承认党纲和党章,不必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就可以做党员,甚至提出每个罢工者都可以“列名”入党。列宁坚决反对这种主张,他认为党员不仅要承认党纲、党章,而且必须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只有这样才能使党真正成为无产阶级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形成坚强有力的战斗集体,肩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如果党员只承认党纲、党章而不参加党的组织,党就会成为一个涣散的俱乐部。
党员有义务担负党组织分配的工作,并且尽心尽力地把它做好。党组织分配的工作,主要包括党的群众工作和党的政治工作。例如,参加各级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参加党内教育工作,参加联系群众的工作及对人民群众的宣传工作,参加发展党员的工作,参加各种群众团体的工作及社会工作等。党组织要根据具体情况,给每个党员分配适当的工作,并加以检查和指导。每个党员要自觉接受和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31、问:为什么把“执行党的决议”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
答:党的决议,是为完成党的总目标、总任务,在某一时期,对某一项工作或某一件事情,经过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或党的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全体党员必须贯彻执行的事项。党的决议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党员的意见,关系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如果对党的决议有不同意义,可以保留,或向党的上级组织直到中央反映,但在行动上必须执行,不能采取各取所需和阳奉阴违的态度。如果每个党员可以自行其是,那么党的团结统一就会受到破坏,党就没有战斗力。所以,申请入党者执行党的决议是十分必要的。不执行党的决议的人不能当党员。
32、问:为什么把“按期交纳党费”作为申请入党的条件?
答:因为党员按期交纳党费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从经济上帮助党的表现,也是党员是否具有组织观念的标志。同时,按期交纳党费,不仅仅是为党组织交纳一些钱的问题,也是培养党员组织观念的一种手段,更是党员是否具有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观念的表现。要求入党的同志应该充分认识按期交纳党费的重要意义,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后,自觉地按期按照一定标准交纳党费。
党章还规定,党员如果不按期交纳党费,要受到严肃的批评教育,甚至给予必要的党纪处分。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的理由连续6个月不交纳党费,则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支部大会应作出决定并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把这样的党员除名。
33、问:为什么申请入党一般要由本人提交书面入党申请?
答:一般情况下,要求入党要由申请人本人向党组织正式提交书面入党申请。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终奋斗目标的政治组织。这个组织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当自觉地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为实现党的纲领积极工作,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这对于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申请入党就意味着做好了承担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的准备,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能够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既不能靠一时的感情冲动,也来不得半点的强迫和勉强,必须完全坚持自觉自愿的原则。只有申请入党者本人经过郑重考虑,直接向党组织提出申请,才能更真实地表达其政治追求和决心。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一般情况下,要求入党的人都具备用文字表达自己入党愿望的能力。因此,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提交书面申请,既庄重严肃,又完全能够做得到。
34、问:入党申请书一般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入党申请书是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表达自己愿望的形式,严格说来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为什么要入党,主要写自己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2)自己的政治信念、成长经历和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的情况;(3)对待入党的态度。自己应该如何积极争取加入党组织,表达自己要求入党的决心和今后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打算。
35、问:写入党申请书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答:写入党申请书,是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表明自己的入党愿望和决心。对这一十分严肃的事情,写入党申请书的人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认真学习党章和有关党的基本知识,真正了解党,认识党,通过对党的全面了解,郑重地作出自己的政治选择,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在此基础上,要联系思想实际谈自己对党的认识,向党组织交心,切忌只抄书抄报,不谈真实思想。
(2)要对党忠诚老实,如实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政治历史、本人经历、主要社会关系及其对自己的影响等有关情况,不得隐瞒或伪造。
(3)入党申请书一般应由本人书写。如因文化程度低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亲自书写的,可以由本人口述,请别人代写,但要说明不能亲自书写的原因,并经申请人署名盖章或按手印后交给党组织。
36、问:口头提出入党申请算不算申请入党?
答:申请入党一般应向党组织递交书面申请。这是因为在和平环境下,入党申请人一般都是有一定的文化知识的,都具备写入党申请书的能力。申请入党是一件很严肃的事,一般情况下,除非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和能力,申请人要求入党,均应向党组织书面表面自己的意愿。
37、问:入党申请书可否请人代写?
答:申请入党的人因文化水平低、病重、残疾等原因,写入党申请书确有困难,可以由本人口述,请其他同志帮助代写。但代写的入党申请书一定要真实表达申请人的思想认识和态度,并说明申请人不能亲自书写的原因,最后经申请人亲笔署名盖章或按手印。
38、问:入党申请书能打印吗?
入党申请书是申请入党的人向党组织表示自己要求入党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和决心的一种形式。一个人要求入党,是经过郑重考虑的,是自觉自愿的,是一种郑重的政治抉择。写入党申请书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因此,大多数要求入党的人都把写入党申请书看得很重,除内容上尽力反映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自己要求入党的愿望外,在形式上也想尽量地美观、工整、清楚,这符合申请入党人的心理。另外,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办公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少单位已实行无纸化办公,公文处理都是用电脑进行操作。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入党的人写入党申请书用电脑等打印,应该允许。需要明确的是,打印的入党申请书,申请人一定要亲笔签名盖章或按手印。党支部在接收入党申请书时一定要把好这一关。这既是对党组织负责,也是对入党申请人负责。
39、问:为什么申请入党的人要对党忠诚老实?
答:党章明确指出,共产党员要“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这不仅是对每个党员的要求,也是对每个申请入党的同志的要求。所谓“忠诚老实”,就是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忠于党和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不弄虚作假,不隐瞒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如实地向党反映情况,不掩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这是党对加入自己队伍的每个成员的基本要求。
对党忠诚老实是由党的性质所决定的。党除了谋求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每个申请入党的同志必须对党忠诚老实,这是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的需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每个申请入党的同志都能忠实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党风不正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党不说心里话,言行不一,甚至要两面派作风。这种现象必须坚决克服和纠正,必须从申请入党的同志开始抓起。只有每个党员和每个申请入党的同志都能跟党同心同德,才会真正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40、问:怎样才能做到对党忠诚老实? 答:(1)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克服“老实人吃亏”的思想。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只有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才能乐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自觉地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忘我工作。
(2)要坚持原则,按党的政策办事。对于一个要求入党的同志来说,能否坚持原则,按党的政策办事,是衡量他对党是否忠诚老实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事关党的原则,事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重大问题上,就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无私无畏,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经得起考验,决不做损害党的利益的事。
(3)要敢讲真话,不说假话。如实地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更要主动向党组织讲清楚,自觉地把自己置身于党组织的监督和帮助之下。
41、问:为什么申请入党的人要经得起长期考验?
《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定: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后,才能被列为发展对象。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申请入党的人是否符合党员标准,组织上需要有一段时间的考察,另外,还需要有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审查的过程。有的可能因为某些问题未搞清楚,党组织还需要做进一步的调查了解。因此,凡是申请入党的人都应有接受党组织长期考验的思想准备,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自己的决心和信念。
42、问:申请入党的人遇到挫折怎么办?
申请入党的人在争取入党的道路上,遇到一些挫折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挫折。正确的态度是在挫折面前认真总结经验,接受教训,毫不动摇地坚定自己的入党决心和信念。应该看到,挫折往往更能检验一个人的入党动机和思想修养。那种在顺境时就情绪高涨,而在逆境中就心恢意冷的态度是不足取的。每个争取入党的人都要珍异和保持自己的政治热情,积极上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实现加入党组织的愿望。
43、问:是否只有具备了党员条件才能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答:党章中关于“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规定,是申请入党的条件。也就是说,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才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些条件同具备了共产党员条件是两回事。具备了这些条件才有资格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要加入党组织,必须经过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具备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并履行党章和有关文件规定的程序后才可以。有些同志虽然暂时还不完全具备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但只要主动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党组织就可以更直接地了解其入党愿望和决心,并对其进行培养和教育,帮助其早日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44、问:能否动员党外群众写入党申请书?
答:入党必须坚持本人自愿的原则。对没有入党要求的人,不能采取说服、动员的方式,使其在并非自愿的情况下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
对那些政治上要求进步,在生产、工作或其他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的人,党组织要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们,对他们进行教育。可以有意识地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党内或社会活动,启发并逐步提高他们对党的认识,促使其在政治上逐渐成熟起来,自愿地、主动地向党组织表达自己的入党愿望,郑重地作出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政治选择。这与动员党外群众写入党申请,拉人入党是截然不同的。
45、问:申请入党的人是否需要经常写入党申请书?
答:申请入党的人向本单位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后,如无特殊情况,不必经常写入党申请书,可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主动争取党组织的教育和帮助。
党组织对每一位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的人,都应该持欢迎的态度,满腔热情地鼓励他们政治上的进步。要指定党员同他们谈话,采取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觉悟,要求他们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言行,努力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入党。那种对申请入党的人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的表现。
申请入党的人为表达自己迫切要求入党的决心,递交入党申请书一段时间后,再写入党申请书也是允许的。
46、问:申请入党的人工作调动后,是否还要再写入党申请书?
答:申请入党的人工作调动后,原单位党组织要及时将他的入党申请书,连同其他有关材料一并转给调入单位党组织,以便于新单位党组织了解申请人的情况,对其继续培养、教育和考察。在这种情况下,申请入党的人一般不必再重新递交入党申请书。申请人要主动向新调入单位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及有关情况。如因某种原因,新调入单位党组织末收到申请人的入党申请书及有关材料,申请人可以向新单位党组织重新递交入党申请书。
47、问:离退休干部、退休工人要求入党,应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申请?
离退休干部、退休工人的管理办法,各地和各单位情况不同。离退休干部、退休工人要求入党,原则上由哪个单位负责管理,就向那个单位的党组织提出。生活、管理主要由原工作单位负责的,入党申请就向原工作单位党组织提出。原工作单位党组织应负责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生活、管理与原工作单位基本脱离关系,主要社会活动在居住地街道或乡镇的,申请入党时,应向居住地街道或乡镇党组织提出,并由这些党组织负责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这些党组织在接收离退休干部、退休工人入党前,应向他们的原工作单位或居住地党组织了解情况,征求意见。
48问:归侨、侨眷能否申请入党?
归侨、侨眷能够申请入党。党组织对待积极申请入党的归侨、侨眷,应和国内其他申请入党的人一样,按照党章规定,积极进行培养教育,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对于他们在国外的历史、家庭和社会关系都要做历史的、具体的分析。他们能否入党,主要看其本人的政治立场、思想觉悟和实际表现是否具备党员条件。
49、问:应当怎样对待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犯过一般性错误的人申请入党?
答:对在重大政治斗争中犯过一般性错误的人申请入党,党组织要历史地、全面地进行具体分析。既不能因其犯过错误就拒绝他的入党要求,也不能不看其所犯错误的性质、程度以及对待错误的态度和改正情况,而轻率地吸收其入党。对犯有一般性错误的人,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对所犯错误检查、认识深刻,并经过较长时间考验,证明其已经改正了错误,能够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确已具备党员条件的,可以吸收其入党。
50、问:外出务工经商的人申请入党,应该如何提出申请?
答:根据中央组织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各地的实践,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申请入党,若其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单位或地点,并已连续工作两年以上,可以向现工作单位或经商地的有关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否则,应向其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或其户口所在地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接收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入党申请的党组织,负责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经常督促他们的学习,了解和掌握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对其积极进行帮助。当他们具备了共产党员条件后,接收其入党申请的党组织若是其外出务工经商所在地的党组织,一定要征求原单位党组织或其户口所在地党组织的意见,才能将他们吸收到党内来。接收其入党申请的党组织若是其原所在单位或户口所在地党组织,发展他们入党应征求其现工作单位党组织或务工经商地有关党组织的意见。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也要经常主动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工作和学习情况,积极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
51、问: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同志要求入党,应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申请?
答:临时或短期(两年以内)借调到外单位工作的同志要求入党,入党申请应向原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并由该党组织负责对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如果连续借调时间超过两年的,入党申请应向现在工作单位党组织提出,并由现在单位党组织负责对其培养、教育和考察。借调单位和原单位党组织均应主动关心这些同志的思想、工作等情况,并保持一定联系。在被借调同志中发展党员时,借调单位党组织一定要主动征询其原单位党组织的意见。
52、问:待业或自谋职业的人要求入党,向哪里的党组织提出申请?
答:由于待业或自谋职业的人一般归街道负责管理,所以,他们的入党申请应向居住地街道党组织提出,并由街道党组织负责对其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参加了个体劳动者协会的人要求入党,可向个体劳动者协会或其主管部门党组织提出申请。接收申请的党组织负责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在他们具备党员条件时,适时地吸收他们入党。
53、问:提出入党申请后,党组织长时间没有讨论怎么办?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申请入党人应持积极态度,相信党组织,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且要做到坚定信念,接受考验,积极争取。坚定信念,就是要求入党的人决心不能动摇,对党的信任不能改变,要始终保持自己积极要求进步的政治热情。接受考验,就是党组织没有及时讨论自己的入党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主要是因为自己身上存在着不成熟的地方,应当经受住党组织的长期考验。积极争取,就是要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继续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情况,克服缺点、弱点和错误,及时取得党组织的帮助教育,争取使自己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54、问:党组织如何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答:党组织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不能由党委或党支部的个别负责人指定。首先要由党小组推荐,然后经党支部讨论决定,方可列为入党积极分子。一般情况下,党支部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还应填写《入党积极分子登记表》;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55、问:入党积极分子应具备哪些条件?
答:入党积极分子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在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2)对党有比较明确的认识,积极要求入党,决心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3)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表现突出,有自觉的献身精神。(4)作风正派,团结同志,在群众中有一定威信。
56、问: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吗?
答: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是基层党组织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和考察的一种措施,对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要求确定的入党积极分子填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是必要的。但这不是一种硬性的规定和必备的手续,各单位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不同的形式或创造更好的形式进行培养考察。
57、问:入党积极分子调动工作时,原单位党组织应做好哪些工作?
答:入党积极分子因工作需要调整工作岗位、部门,或因参军、上学、招工、婚姻等,由甲单位调到乙单位,原单位党组织应将其入党申请书、思想汇报材料,以及培养、教育中的考察记录、鉴定和组织意见等材料,清点整理后转给入党积极分子调入单位的党组织。若不十分清楚入党积极分子调入的单位和地点,或不能确认入党积极分子调人单位党组织设置是否健全,可通过入党积极分子调入单位的上级党组织负责移交。
58、问:确定共青团员为入党积极分子为什么一般要经团组织推荐?
答:推荐优秀团员作党的发展对象,是党赋予共青团组织的一项光荣职责。共青团员在团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工作,团组织最了解他们的情况。确定入党积极分子时,共青团员由团组织推荐,有利于保证发展新党员的质量,也有助于加强团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59、问:对于从外单位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应对他们做哪些工作?
答:对于外单位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党组织要及时进行研究,责成专人同新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谈话,了解其思想和各方面的情况,并指定党员作为培养联系人。对于新转来的入党积极分子应与本单位其他的入党积极分子一样,进行经常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党组织如未收到其原单位党组织或上级有关部门转来的有关材料,应及时催要。
在原单位已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的入党积极分子,经由现所在单位党组织全面考察,确认已经基本具备党员条件的,则可列为发展对象。
60、问: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什么要把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上?
答: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发展党员的数量和质量。只有不断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经常保持一支数量较多、素质较高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党组织讨论接收新党员才会做到经常化,并且有较充分的选择余地,发展党员工作的方针才能够真正贯彻落实。
61、问: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包括哪些?
答:宣传教育党外群众,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考察和政治审查,以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日常管理等。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的基础和关键。
62、问:怎样才能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
答:不断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应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这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能否不断扩大的基本条件。一个软弱涣散、缺乏战斗力的基层党组织,不可能将先进分子吸引到自己的周围。许多事实说明,哪里的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搞得好、威信高,那里的群众就政治热情高,申请入党的人就多。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应认真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而在党外群众中产生强大的问心力,使他们主动向党组织靠拢。
二是加强教育和引导。党组织要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宣传党的主张,不断扩大党的影响,使党外群众了解党的纲领、宗旨和任务,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争取做一名共产党员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并为他们在政治上积极进取创造必要的条件。
三是正确掌握入党积极分子的标准。党组织要及时把那些政治觉悟较高、思想素质较好、愿意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申请入党的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并采取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确定入党积极分子不能马虎从事。并不是所有申请入党的人都能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但也要注意掌握标准应适当,不能要求过高。
四是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党小组和党员,积极培养和推荐入党积极分子。同时,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要求团组织经常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共青团员作为党的发展对象,并逐步形成制度。
上级党组织要经常研究基层党组织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的情况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63、问:为什么党组织要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
答:认真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是搞好发展党员工作的重要环节,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基础。党组织下大力气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党员队伍的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形势和任务要求党组织必须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不断壮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以适应发展党员工作的需要。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工作要经常化、制度化。不能平时不做细致的工作,到发展时搞“临时”培养,“浓缩”教育,这样做就很难保证新党员的质量,从而贻误党的事业。
64、问: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党小组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答: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工作中,党小组的主要责任是:
(1)发现并向党支部推荐申请入党的人为入党积极分子。
(2)落实党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计划和措施。
(3)协助党支部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和学习情况,并及时向党支部汇报。
(4)根据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的情况,向党支部提出其能否列为发展对象的意见。
65、问:党组织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申请入党的人被党组织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后,党组织要针对他们的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党的中心任务,对他们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以及怎
2.流动党员管理手册 篇二
一、高校流动党员概述
高校流动党员, 指因辞职或者离退, 毕业生离校, 学习进修, 学习实践, 挂职锻炼等离开原来党组织关系较长时间的党员, 他们不能参加党支部的组织活动和民主生活会。高校流动党员的特点是青年党员居多, 分布广, 流动频繁。目前, 随着我国高校党建工作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高校发展党员的数量不断增加, 并以学生党员和青年教师党员居多, 使得高校流动党员的队伍不断扩大。现代激烈的竞争背景, 频繁的学习提升, 工作变化导致高校流动党员的流动率越来越高。
二、民办高校流动党员群体来源分析
民办高校的流动党员主要为教职工流动党员和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职工流动党员的产生原因相对简单, 为以后三个方面: (1) 民办高校竞争激烈, 人员流动较公办院校频繁, 很多教职工对民办高校的发展缺少信心, 通常把在民办高校工作当做权宜之计, 民办高校的大部分教师源于公办院校退休后返聘的专家教授, 他们的党组织关系一般留在原单位。 (2) 一部分老师认为转接党组织关系的流程相对繁琐, 需要奔波于流出地和流入地的组织部门, 甚至认为转不转党组织关系对个人自身发展没有任何影响, 所以大部分教工不想主动转党组织关系到民办高校。 (3) 还有部分因离职或者被解聘的教职工, 因为暂时没有找到新的接收单位, 所以仍将自己的组织关系挂靠在原学校。
民办高校流动党员的另一个来源是高校毕业生。毕业生流动党员的产生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 (1) 个人因素。民办院校毕业生大多就职于私营企业, 许多私营企业为了降低经营成本没有设置专门的党组织, 也没有接收党员的权限, 因此导致民办高校毕业生党组织关系在原毕业学校不能及时迁出。另外, 随着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选择自主择业, 没有接收单位只能将党组织关系留在学校。目前, 这部分群体已经越来越大, 人数逐年增加。 (2) 组织因素。受国家新政策因素影响, 自2002年起, 教育主管部门及人事部门下发的有关毕业生就业政策文件中规定, 自主创业或暂时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可将户籍、档案留在原学校两年, 这是现阶段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将党组织关系转出的重要原因。
三、民办高校中流动党员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教工流动党员。
1.高校流动教师党员往往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认为自己是流动党员, 党员关系不在现工作的学校, 因而党组织活动可以不参加, 组织观念淡薄, 经常处于一种游离状态。还有某些党员自身思想素质低, 缺乏对党的基本认识, 认为原有党组织不愿管, 新的党组织又管不了, 从而增加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难度。
2.对于流动党员, 某些民办院校普遍呈现不会管、不愿管的现象。由于民办院校管理机制不健全, 制度建设比较欠缺, 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落后, 教育管理缺乏针对性, 不能结合流动党员自身特点管理, 不能将流动党员当成是在校党组织的成员, 从而导致出现不愿管的局面。同时, 因为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没有转接, 某些民办院校党组织便认为, 流动党员数量不多, 管与不管一个样, 管多管少一个样。因此, 在管理教育工作上缺乏主动性、积极性, 不愿管。另外, 民办院校管理者过少, 党务工作缺少专人负责的现象严重。
(二) 学生流动党员。
1.毕业生党员比较年轻, 党龄短, 党性意识有待加强。某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上不够纯洁, 存在一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倾向。某些人认为, 入党是一张通行证可以在公务员招考及事业单位考试中占据优势, 同时也为了今后在单位中提拔更快。
2.从社会现实看, 学生党员就业后, 跳槽几率高, 由于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大部分党员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此外, 毕业生党员如自己不积极主动地与原来学校党组织联系, 学校很难规范他们的行为及日常管理。因为学生党员毕业后, 学校几乎没有任何制约学生的条件, 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学校在某种意义上成了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的存放地。
四、解决民办高校中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对策
民办高校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问题的产生, 既有观念认识的偏差, 又有体制机制的障碍, 需要从更新管理理念、建章立制、完善机构、创新手段等方面逐步进行解决。
(一) 提升认识, 更新管理理念。
首先, 民办高校教育管理者, 教育管理对象要不断增强认识, 更新管理教育理念, 充分认识到流动党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如果教育者自身不提升认识, 更新理念, 就会造成党员思想上的懈怠, 组织上的松散。因此, 作为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组织机构, 要提高认识, 更新管理理念。做好流动党员的组织服务与管理工作, 把流动党员的积极力量融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作为流动党员, 更应该自觉加强党的理论知识的学习, 提升党性修养, 严守党的纪律。我们应该看到即使工作地点变换, 不能变的是时刻牢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铭记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尽快地在流入地找到基层党组织, 不断接受党的教育管理, 发挥党员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深刻认识到党员队伍的建设对整个国家的重要作用, 认识到自己党员身份的特殊性。
(二) 建章立制, 完善管理制度。
从现阶段实际情况我们不难看出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问题上, 与我们的制度建设有很大的关系。要解决流动党员管理教育这个难题, 必须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 制定符合流动党员实际的组织生活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费缴纳制度、党日活动制度等各项制度。用制度约束、管理流动党员。同时建立民办高校流动党员管理齐抓共管机制, 实现流出地和流入地协同管理。疏通党员教育管理渠道, 突破地域限制。同时还可以采用党员身份证制度, 只要手中持有党员证, 不论党组织关系是否转出或转入, 一律接受所在地基层党组织的教育管理, 确保高校流动党员随时随地接受党组织的监督。
(三) 完善机构, 理顺各方关系。
民办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管理流动党员的支部机构, 专人负责, 实现流出、流入的基层党组织齐抓共管, 做好流动党员的规范性管理服务联动工作。流动党员的有关党支部应确定专人与流动党员联系。针对民办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特点, 对具备条件的个体、私营企业, 鼓励或要求其及时建立党支部, 接收毕业生流动党员, 并做好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所在生活社区与之联系较密切的优势, 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 将毕业生流动党员纳入其经常居住地所在党组织的管理。另外, 民办高校流动党员党支部也要想办法与毕业生流动党员取得联系, 及时了解他们的动向和状态。
(四) 顺应时代, 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手段。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时代, 各民办高校既要抓好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 更要利用好网络这个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的新平台。
利用互联网, 简化党员党组织关系的进出手续, 使流动党员能更好地融入转入地基层党组织。在办理党员组织关系时不需要再回原工作地点, 两地的组织部门可以利用网络系统登录, 打印党员组织关系回执, 节省党员来去奔波的时间和费用, 让他们真切感觉到党组织的关心, 体会他们的难处。
建立高校流动党员信息库, 建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网站微信群等新媒体, 及时传达党组织的有关精神、党支部的活动安排等, 可以利用邮箱、网络论坛等方式, 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通过这些方式方法可以方便党员就近参加组织活动, 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通过齐抓共管的方式,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海平, 曹光柱.高校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大学教育学学报, 2014.4.
[2]刘凯.加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的思考[J].北京教育, 2004.4.
[3]张衍前.利用互联网络加强流动党员的管理[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4.1.
[4]宋鸿鹰.高职院校流动党员的管理机制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 2011.11.
3.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对策研究 篇三
关键词:毕业生流动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对策
毕业生流动党员,是指已经毕业走上社会,党组织关系还未转走、挂靠在原就读学校党组织的学生党员。2006年,广东省出台了毕业生在毕业后可将其档案继续挂靠在原学校的管理办法,挂靠期为两年,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也随之出现。毕业生流动党员是毕业生就业政策改革以后出现的新情况,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式多样,渠道增多,大部分毕业生就业于非国有经济组织、非集体经济组织或自主创业,表现出比较大的跨行业、跨地域流动性。这些组织大部分还未建立正式党组织,毕业生党员入职后无法按时转移组织关系,成为流动党员。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毕业生流动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流动范围越来越广,已成为新形势下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管理难度增大。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大部分没有建立正式的党组织,这部分毕业生只能选择将组织关系留在学校、人才交流中心或返回生源地。不论选择哪种方式保留组织关系,由于其具有流动性、分散性的特点,使党员教育在时间上、人员组织上都难以落实,管理难度很大。过去在学校里那种集中上课、统一培训、一起过组织生活的静态性教育方式显然已经不符合这一群体的特点,在操作上也不可能实现。这部分毕业生党员急于找就业单位或忙于工作,缺乏组织上的管理和约束,形成了组织上断线、学习断档、思想掉队等现象;管理机制不健全,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后,学校检查落实不及时、不到位,转出单位与接收单位缺少有效的沟通衔接,在管理上出现脱节现象。虽然高校和一部分用人单位已对目前毕业生流动党员在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在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和经费等方面均难以落到实处,并未形成一种高效合理的管理机制,造成“流出地管不了,流入地不想管”的普遍现象。
二、健全毕业生流动党员的高校管理机制
加强毕业生党员的离校教育工作,结合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上党课、开展离校教育专题学习讨论等,让毕业生党员明确党员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对党的纪律的认识,切实增强组织观念,特别是让毕业生党员认识到党组织关系的转接对自身发展和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杜绝出现一部分毕业生党员不按时转移组织关系而使政治身份飘忽不定的现象,成为“口袋党员”、“隐性党员”、“挂名党员”,提高他们对党组织关系转移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的服务指导工作,毕业生党员转移组织关系指导工作,可以结合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向毕业生党员说明办理离校组织关系转移的具体操作步骤。毕业生党员转移党组织关系的一般顺序是:1.就业单位党组织。2.如就业单位没建立党组织,可转移到就业单位所在地的辖区党组织。3.暂无固定工作的,可将党组织关系落实到居住地党组织或生源地党组织。4.档案关系挂靠人才市场的,将组织关系一起转交人才市场托管。5.将党组织关系临时挂靠在就读学校的党支部;延续在校时的集中学习制度,为加强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组织观念,应坚持“人走组织生活仍在”的原则,延续在校时的集中学习制度,在学习形式上做适当的变通。比如,将毕业生流动党员按区域科学、合理地设立党组织;在毕业生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单位,根据人数多少,建立流动党小组、流动党支部或流动党总支,做到哪里有大学生流动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定期组织毕业生流动党员开展理论学习,加强思想建设,确保每位流动党员每季度接受至少一次学习教育,并写出书面学习心得,以供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及时在掌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基本情况下,应做到如下几点:
1.建立流动党员档案,对流动党员的流动去向、通讯地址和联系办法等要进行造册登记。
2.在学校或人才中心网站建立网上“流动党员之家”专栏。及时发布党内信息,提供党费缴纳查询、学习园地、组织生活等服务,搭建沟通信息、交流体会、征求意见的平台。同时,还要利用电子信息平台、电子邮件、QQ群、电话等方式加强与广大毕业生流动党员的联系。
3.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数据库,做到动态管理。对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移要有专人跟进,保持联系,对将组织关系转移到辖区党组织、居住地党组织、人才市场、生源地党组织的要定期回访。
4.推广《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要求毕业生党员持证就近参加党组织活动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写出书面思想汇报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动态,真正履行党员义务。
5.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联系制度,学校党组织要确定一名负责人对毕业生流动党员进行跟踪服务。定期了解流动党员的就业与生活情况,掌握毕业生流动党员思想动态、困难或要求,对有心理负担、思想情绪波动大的党员要及时沟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对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服务工作水平,增加凝聚力,毕业生刚刚走向社会,在就业、生活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学校党组织应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进而增强他们对党组织的热爱和信念。比如,学校党组织可通过组织招聘会、培训活动、就业指导讲座等形式,培养提高其技能,为就业或转岗创造条件,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建立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社会管理机制
挂靠期满后,毕业生已逐渐适应工作,基本上度过了刚参加工作时的调整阶段,工作逐渐稳定,跳槽率降低。这时应坚持党组织关系随工作關系走,及时转移党组织关系。同时原党支部负责人要及时跟进党组织关系的转移工作,保证组织关系无缝对接,杜绝脱节现象。
参考文献:
[1]胡颖蔓.高职教育毕业生流动党员群体的管理与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郑跃辉.浅析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管理制度[J].商情,2008,(13).
4.流动党员管理措施 篇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广泛,党员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行业、不同地域间流动也日益频繁。流动党员数量越来越多、流动范围越来越广,这给基层党组织的管理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流动党员是党员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已成为当前党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机制,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促进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面我就流动党员问题发表我的一些看法。
一、流动党员的特点
目前,流动党员的特点一是人数增加。我镇的流动每年都呈现增加趋势。二是分布面广。在劳动力市场日益活跃,择业范围不断拓宽的形势下,由农村流向城市,由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党员越来越多。三是文化层次较高。现在的流动党员中除了进城务工的农民,还有不少是城市“白领”、企业管理层骨干、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等,相当一部分流动党员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一定的技术专长。四是思想较活跃。流动党员中不少人思想活跃,信息灵,路子广,凭自己一专多能的优势,自谋出路,去实现自身价值。
二、流动党员管理的难点 目前流动党员管理主要有“四难”。一是去向难掌握。流动党员逐年增多,流动范围日益扩大,流动地点不断变化,工作岗位经常变动,客观上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加上一些流动党员组织观念淡薄,外出后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了流动党员的去向难掌握,底子难摸清。二是关系难转移。有些流动党员在未设党组织的私企或外企务工,组织关系不知转到哪里,户籍地的社区党组织不愿接管或者是党员认为组织关系转到户籍地仍远离工作单位,过组织生活不方便,因此成为“隐性党员”。三是管理难落实。近年来,各地在流动党员管理方面都做了不少探索,但“管不到”和“管不住”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党组织设臵相对滞后,管理方法不够灵活,不仅造成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而且造成一些预备党员转正难,一些流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难和在外出流动人员中发展新党员难等问题。四是作用难发挥。有些流动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有些流动党员党性意识淡化,甚至把参加党的组织生活看作是一种负担,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很有限。
三、可资借鉴的有效管理方式
1、党员外出务工经商或从事其他正当职业,应事先向原所在党支部报告。
2、党员外出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有固定地点的,将其组织关系转至所在地区或单位党组织。
3、党员临时或季节性外出且无固定地点的,组织关系仍由原党组织管理,并需申请核发《流动党员活动证》。
4、正式党员3人以上集体外出,且地点相对集中的,建立临时党小组。党组织可通过网络、电话等形式对流动党员进行管理,如谈心、学习教育、信息交流、意见反馈等。
5、外出党员和临时党小组负责人应主动经常与原党支部保持联系,定期向党员联系人汇报本人近期的思想、工作、生活与学习情况,外出党员接到原党支部有重要活动通知后,应按时返回。
6、党员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在外出所在地或单位党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但不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5.流动党员管理办法 篇五
1、做到“七摸清”,即流动党员基本情况,外出时间,流入地,联系方式,劳动技能,培训需求,实际困难,做到三知即知现状、知想法、知去向;
2、确定定期联系人,定期或有特殊工作随时联系沟通,确保工作信息及时传达;
3、实行“持证”管理,做好查验审核,对长期外出的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
4、每季度党员大会结束后,把党支部的工作重点、活动开展情况、对党员的要求及时通报流动党员;
5、流动党员定期向党组织汇报思想情况;
6.流动党员管理制度 篇六
党员流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党组织应及时为他们转移组织关系。其中外出时间较长(6个月以上)、地点比较固定的,应转移党员正式组织关系,即开写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转入所去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外出时间较短(6个月以内),获外出时间较长但暂时无法转移组织关系的,使用《流动党员活动证》。短期外出(6个月以内)参加会议、学习进修等,应开具党员证明信,交所去地区、单位的党组织。具体要求情况如下:
1、流动党员要做到:①党员外出前,应向流出地党支部报告,并领取《流动党员活动证》;②流动党员凭《活动证》及时到流入地党支部报到,流入单位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可就近、就便到流入地村(社区)党支部报到,积极参加党的活动,按规定交纳党费,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③党员外出后,要主动与流出地党支部保持联系,每年至少向流出地党支部汇报一次思想、工作和参加党的活动的情况;④流出党员返回后,应及时将《活动证》交流出地党支部检查,并向党组织汇报外出期间的情况。⑤流动党员要认真履行党员义务,正确行使党员权利,在流入地参加党的活动,在正式组织关系所在地党组织参加选举等重要活动,自觉接受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⑥党员擅自离职、不向党组织报告、不办理有关手续流出的,党组织要及时给予批评教育;本人无正当理由,连续6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分配的工作的,按党章和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2、党支部对外出流动党员要做到:①党员外出前,流出地党支部应负责对其教育、提出要求,按规定登记,并发放《活动证》,督促流出党员按时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参加党的组织生活。②党支部要指定联系人了解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情况,及时向流出党员通报党组织的重要情况,通知流出党员按规定参加党内选举等重要活动。③流出党员返回后,流出地党组织要认真查验《活动证》等有关材料,及时了解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和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并将《活动证》和外出地或单位党组织的鉴定意见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党组织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④预备党员在预备期间流动的,流出地党组织要责成专人与其经常保持联系,定期向流入地党组织了解预备党员外出后的思想、工作情况。待预备期满时,流出地党组织要负责对其进行考察,向流入地党组织了解预备党员外出期间的表现,按规定做好预备党员转正工作。⑤对于因公或因私出国(境)党员,其组织关系的处理按照中组部的有关规定办理,不向他们发放《活动证》。
3、党支部对流入本地的外来党员要做到:①党支部接收流入党员时,要认真查验《活动证》,对流入党员的身份
进行登记确认。②依托本单位党员组织中心积极为流入党员提供各方面的帮助和服务,关心流入党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③流入党员离开本区时,流入地党支部要在《活动证》上如实填写党员参加党的活动、交纳党费等情况,党支部书记要签章,及时将流入党员的重要情况反馈给流出地党组织。同时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对其思想、工作、生活等现实表现做出评价,形成书面材料,寄回流出地党组织。④对于外来流动人员中的预备党员,要及时将其编入党的一个基层组织,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接受教育管理。流入地党组织要注重对预备党员的日常考察,在预备党员转正时,及时将教育、管理、考察的情况认真负责地介绍给流出地党组织。
7.流动党员管理手册 篇七
从源头上看, 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构成主要都是在校期间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他们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与学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 在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上, 高校的主动能够在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近年来愈发引起各级部门的重视, 纷纷成立了相应的网络教育平台, 做好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 这些举措取得了一定作用, 但是从实际效果上看, 仍然不是很明显。部分措施出发点是非常好的, 但是执行起来呈现出形式大于效果的现状,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该文从高校的角度出发, 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
现阶段, 并不是所有高校都会在毕业生离校后为其保留党员关系, 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离校后, 党组织关系会随着档案转至工作单位或者户口所在地的基层党组织或者是人才市场。由于一些企业没有建立党的基层组织, 所以, 进入这些企业的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档案规放在当地的人才市场, 而待业、创业毕业生党员的党关系则转入到家庭所在地的基层党支部。对于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部分高校认为学生已经毕业不归自己所管, 临时存放档案单位认为自己只负责档案的存放, 没有义务也没有精力对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各存放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档案的单位在交接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过程中对自身的职责划分不清, 过程中出现互相推诿的情况, 导致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上出现一定程度的“无人区”。
2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人员和经费配备不齐全
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问题未能引起高校各级党组织的足够重视, 有的高校党务工作者认为毕业生流动党员组织关系只是暂时挂靠, 迟早都要转出, 不会影响学校党建工作的大局, 不必花心思去管。有的党务工作者疲于应付日常党建任务, 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被动应付, 工作成效低。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的流动党员管理机构和专职人员。即便在设有流动党员专管人员的学校中, 也没有配套专项管理经费。人员和经费的配备不足, 直接导致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质量下降, 部分高校有意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但苦于客观事实心有余而力不足。
3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形式缺乏创新性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多数地区都设置了相关管理机构, 专门负责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QQ、微信等网络传媒工具已经被广泛应用, 成为开展流动党员工作的主要载体, 网络平台的建立为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带来了便利, 但是网络教育“来得快, 去得也快”, 单纯依靠网络平台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进行教育管理, 党组织活动相对单调, 网上学习文件及重要精神、撰写感想等形式, 难以对教育效果进行真实的监督和反馈。对流动党员而言, 网络教育虽然提高了信息传递效率, 但缺少了现实生活中的人文关怀。流动党员居住地分散、空闲时间有限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客观事实, 但这种情况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过于循规蹈矩, 缺乏能够充分调动流动党员积极性和热情的创新载体。
4 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过程中缺乏长效性
现阶段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管理多采取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方式, 但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大的特点使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缺乏长效性。有的流动党员工作地点变换频繁, 党组织关系也随着党员本人“颠簸流离, 居无定所”, 难以在某一个固定的基层党组织存放过长时间, 基本上处于悬空状态。这种客观事实给基层流动党员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工作难度, 有些基层党组织纵然有意针对流动党员组织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 但还没来得及实施, 一部分流动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又转走了。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党龄低、思想上相对不成熟, 在学校里有各级党组织负责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学习党的理论政策, 离开学校后, 突然没有了规范的教育管理, 很容易迷失自己, 淡化自身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 提升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 已经成为提高党员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R].
[2]中共中央组织部, 中共中央宣传部,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R].教党[2013]22号, 2013-07-02.
[3]中央组织部《关于开展党员组织关系集中排查的通知》[R].组通字[2016]1号, 2016.
[4]高琼, 沈一岚, 周伯玲, 等.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中国林业教育, 2009 (3) :37-39.
[5]叶婷, 苑守瑞.高校学生流动党员的教育与管理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14 (7) :3-4.
[6]刘树良, 徐超.高职院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现状和教育管理对策[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 :124-128.
[7]刘天浩.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思考[J].新西部:理论版, 2013 (5) :68-69.
[8]张进.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探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2) :151-152.
[9]谢晓生.对高校毕业生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长效机制的思考[J].文教资料, 2014 (3) :120-121.
8.流动党员管理手册 篇八
关键词:流动党员;管理探索;教育管理
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发展,加速了不同区域和不同产业之间的人员流动速度,其中有很多是党员。这些在两新中非常活跃的党员,对于国家发展壮大、社会安宁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的基层社区党组织对于流动党员的管理工作仍然存在缺陷和问题,大量的候鸟式、口袋和空挂党员依然存在,占据着我党重要的资源,但是又发挥不了实际作用,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管理体系。在新形势下,如何采取措施确保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完善,是基层党组织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一、当前流动党员状况分析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我国流动党员存在的范围较广,数量较多,流动时间较长,生存状况存在很大差异,群体内部结构构成繁琐复杂。当前流动党员的具体状况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越来越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流动党员的数量极速增长,以北京某市为例,数据显示,到2012年10月,该市流动党员共有1180人,占该市党员总数的3.5%左右;其中县域内流动的党员数量为588人,在本市其他县域流动的党员有578人,流动到外省市的党员有587人,共有505名党员从外省市流动到该市中,可见流动党员的数量较多;(2)流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流动党员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二三线产业,例如服装、建筑、餐饮和运输等,流动方向则是向外省市和全国范围流动,流动的主要方向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如北上广深等;(3)流动时间越来越长,我国近年来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出台了诸多有利方针和政策,流动党员的流动时间逐渐增加,一些流动党员已经在某地区经商或者务工很多年,将近85%的流动党员选择只在春节等重要节假日回家,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4)流动党员结构内部愈加复杂,市场经济体制和用工体制的影响,流动党员在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就职收入较高,生活比较稳定,但是只占流动党员的小比例部分,大部分流动党员没有固定的职业或者工作岗位,收入低生活质量较差。
二、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
1、流动党员去向不固定。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很多流动党员都长时间在外流动,没有固定的工作单位和居住地,情况很不稳定,当地党组织很难掌握这些流动党员的去向,一些流动党员向其他地区转移前步步高党支部,离开所在地时间较长,并且不主动转移党组织关系,党组织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思想状况一无所知。数据显示,60%以上的流动党员在外出前都选择不上报党支部,在外地流动的党员不积极与所在地党组织保持联系,导致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非常大的困难。
2、流动党员管理不到位。一些基层党组织认识不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不清楚流动党员对国家、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对流动党员的当前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不甚了解,缺少管理流动党员的具体有效的措施,对于外出的党员的管理不积极、不认真;再加上一些流动党员长期在外地,很难管理,大部分党员都在非公企业工作,一些党员不对外表露党员身份,增加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难度。
3、流动党员关系难转接。外出的流动党员返家时间不一致,一些是在春节等节假日回家,一些是在农忙时节返家,回家后或者忙于走亲访友,或者忙于帮助家里干农活等,不愿意也基本没有时间参加当组织的活动。大部分流动党员都是在非公企业就只,一些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但是缺少活动经费,因此基本不组织活动,一些企业甚至没有建立党组织。流动党员的文化水平、素质水平和年龄等因素都存在很大差异,要做到协调存在极大的困难。因此大部分流动党员对于党组织的活动都是持应付的态度,很少主动参加或者组织活动。
三、改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
1、深化思想认识。各级党组织都要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要实现社会稳定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党组织,充分认识当前形式下党员流动的必要性和客观性,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最为首要工作,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体制,责任落实到各个负责人和各级党组织上,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和奖罚体系,以此鼓励各级党组织和负责人提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力度。
2、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高管理力度,改善管理效果。可以根据各地流动党员的具体情况设立流动动员服务站或者联络中心,相关部门做好党组织关系转接工作,外出的流动党员应该登记,外来的流动党员同样要登记,建立完善的流动党员档案,与流动党员积极联络,了解他们的最新动向,针对具体情况恰当的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建立流动党员党组织,并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让党组织能够扩大管理范围,很多流动党员在非公企业就职,因此也要针对这个情况督促企业建立党组织,降低党员的流失率。
3、创新教育管理方法。根据流动党员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若干种类型开展教育管理工作,提高流动党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以此为基础才能做好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外出流动党员要针对其数量多、范围大、分散和职业较多的特点,结合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和思想状况,开展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外出的流动党员,在返乡前应该做好返乡培训,外出前则要与他们进行谈话,重点进行思想政治和党性教育工作。
综上,对于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断革新和完善,才能实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参考文献
[1] 高国舫.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J].长白学刊.2007,(09):20.
[2] 牟严鑫.农村流动党员管理创新研究——以泰安市为例[J].山东大学.2014,(09):4.
[3] 董玉山.加强高校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9,(10):62.
【流动党员管理手册】推荐阅读:
流动党员管理模式07-16
社区流动党员管理工作计划07-27
切实做好当前流动党员管理服务工作10-11
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08-21
浅谈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10-03
棠阴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汇报09-20
流动党员学习07-02
流动党员培训工作汇报11-06
辽宁省流动党员之家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