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11篇)
1.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一
xx区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服务
工 作 汇 报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以“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区域协作,双向考核”为统领,始终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为原则,以抓流动人口免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为突破口,在健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完善服务管理网络、落实服务管理人员、经费和优质服务上抓落实,全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就具体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xx区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
截止xxxx年9月30日,xx区流动人口总数xxxxx人,其中流出5194人,流入12537人,流动人口中男性占70.4%,女性占29.6%。全区流动人口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从暂住时间来看,居住1年以上的占5.6%;居住1个月至1年的占87.16%;居住1个月以下的占7.24%。1980年以后出生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48.3%,农业人口为流动人口的主体,受过初中教育的占流动人口总数的59.3%,流动人口中89.2%为农业人口,10.8%为非农业户口,流动人口主要以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社会服务业、建筑业为主,占到流动人口60.2%,流动人口月平均收入为1218元。
二、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 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宣传教育服务”即依托社区人口学校举办流动人口婚育知识培训班,并坚持在重大节日上街宣传、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引导流动人口树立婚育新观念。
(二)“免费技术服务”即区、镇办设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公开流动人口免费服务项目、内容及程序。利用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结算五联单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
(三)“生殖健康、随访服务”即村(社区)依托计生技术服务室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服务。
(四)“优生优育服务”即将流动人口纳入“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和“家庭创业工程”实施范围,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服务。
(五)“免费避孕药具服务”即在社区服务站、市场、企业及流动人口集中的村居设立流动人口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点、避孕药具自取箱,为流动人口免费提供避孕药具服务。
(六)“关怀关爱服务”即流动人口在xx辖区享受同常住居民一样的子女入托入学、生育关怀、特困帮扶等服务。
(七)安全服务。认真清查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行为,严肃查处各类侵权案件,维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加强私房出租管理力度,向流动人口提供卫生安全的居住场所。
(八)子女就学服务。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纳入我区教育
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子女就学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了流动人口子女与常住人口享受同等教育的权利。
(九)社会救助服务,加大了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和综合帮扶力度。按照分类施保、突出重点的原则,将符合条件的生活困难家庭及时纳入城乡低保范围,并对重度伤残家庭按规定给予大病救助。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生活困难家庭实施临时救助。
(十)就业培训、援助和扶持等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免费的岗位信息、政策咨询和职业指导等基本就业服务。落实流动人口就业优惠政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予以照顾,在职业介绍、技能培训中优先登记、优先安排,给予其免费职业指导服务。在执行有关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规定时,落实激励措施,对符合条件创业的流动人口人员,可优先获得小额贷款的扶持。
三、xx区非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基本情况 xx区户籍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就业服务。有就业能力的居民,因为企业的调整或合并等原因下岗了,为有就业能力的居民提供就业和再就业的组织上的保障。
(二)社会保障服务。参加社会保险,比如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使退休的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他提供一个社会化管理的服务。城镇居民按照规定参加各项社会保险,解决后顾之忧,解决未来的老年人社会问题。
(三)社会救助服务。主要是为有困难的老年人和生活有困难的群体提供的服务。一是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做到应保尽保,解决生存问题、基本生活问题。二是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当中的实际困难。三是政府的社会救助的公共服务。
(四)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主要在儿童的计划免疫、老年人的慢性病,还有残疾人和贫困居民就医方面,提供一定的服务。计划生育服务主要包括宣传教育、免费技术服务、生殖健康、随访服务、优生优育服务、免费避孕药具服务。
(五)文化、教育、体育服务。面向基层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支持和保障中小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安全服务。开展平安xx创建活动,建立联防队、巡逻队等,动员居民共同创建安全单位。
四、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典型工作及成功原因分析。
xx区被国家确定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后,xx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试点工作放在突出位臵予以安排部署。区级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听取计生局关于试点工作的汇报,专题研究部署,协调财政、教育等部门解决有关问题。并及时成立以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区四大家主管领导为副组长,14个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把流动人口均等化
服务试点工作纳入2011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点,全力予以推进。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xx区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分解落实相关部门工作任务,并于今年3月24日召开了全区均等化试点工作动员大会,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要求各镇办、各部门要坚持党政领导、部门协作、优势互补、各负其责,齐抓共管推进此项工作。建立区级、镇办和社区三级服务管理网络,规范管理,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建立以宣传倡导、便民维权、避孕节育、生殖健康、优生优育、奖励优待等均等化服务工作机制。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作为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评估重要内容,加大督促检查和奖惩力度,确保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先后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清楚六均等一满意”活动的通知》、联合六部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免费技术服务的通知》、《关于落实流动人口便民维权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流动人口民生、民主和民权方面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流动人口“有收入、有书读、有组织、有安全”等问题。在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方面,我们按照“属地化”管理的要求,把流动人口纳入“现居住”地日常管理服务范围,精心组织开展“市民化”服务,让流动人口充分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计划生育权益。
(一)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通过发放《致流动人口的一封信》,组织流动人口参加培训、讲座、参加计生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向流动人口传播计生国策和先进婚育文化知识。在全区范围组织开展以“真情关怀,温馨服务”、“你需要我服务,我服务你满意”等为主题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服务月活动。
(二)开展免费服务。为了使流动人口享受到和常住人口一样的计划生育基础服务,我们利用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结算五联单积极开展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免费服务,最后由政府买单。据统计,2011年,全区为流动人口提供了免费服务11258例,免费为流动人口发放计划生育宣传手册、免费提供培训、生殖保健咨询、办理有关证件等服务。我区流动办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印发了“亲情服务卡”,还在流动人口密集的社区设臵了流动人口避孕药具自助领取箱,细致周到的服务既提高了流动人口对计生工作的满意度,又使“三查两清一服务”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推进便民维权。公开有关计划生育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服务程序、咨询投诉电话、服务收费等项目,为符合条件的外来流动人口发放生殖健康服务证,提供政策咨询等服务。认真落实流动人口计生法定优先优惠政策,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上门”服务,在流动人口、农民工集聚的企业、建筑工地、市场等设立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宣传资料免费发放点,并定期组 6
织开展“送关怀、送知识、送健康”等服务活动。通过计生协会等组织,深入开展生育关怀等活动,为外来人口提供生产、生活、生育等服务,保障和维护了流动人口计生合法权益。
(四)今年以来,我区坚持“为民、便民、利民”的根本宗旨和“热情周到、依法办事、清正廉洁、高效服务”的工作原则,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建立了一个区级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并在7个镇、办相继建立了镇办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打造便民政务,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中心主要针对群众在办事过程中环节程序多、时间长、效率慢等实际情况,吸取基层群众意见,实行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的咨询、二胎指标审核、婚育证明办理、奖励扶助的审核等事项的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区、镇上下联动,使“流动人口服务中心”极大地发挥了为民、便民、利民的作用。有效解决流动人口证件办理难、免费节育措施落实难、生殖健康服务难等问题,为全区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服务。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底张办西蒋村成立流动人口计生协会,把计划生育协会组织融入到流动人口中,吸纳个体私营企业经理、老板加入计生协会组织,成立多种行业的流动人口计生协会队伍,发挥计生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作用。
五、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由于基层管理力量相对薄弱,信息采集质量不高、内容不全,导致流动人口底数与实际情况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由于部门间信息网络不通或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导致区域协作和均等化服务不能完全展开。
(三)由于缺乏必要的工作保障,导致基层基础工作相对薄弱。
六、xx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工作设想
(一)针对基层信息采集质量问题,我们将协调相关部门加大基层计生干部编制,要求镇、办社区计生干部加大流动人口集中清理清查活动工作力度。利用集中清理清查活动掌握全区流动人口底数,并将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到全区所有的流动人口。
(二)在服务内容上要全面拓展。一方面,要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在计划生育宣传倡导、生殖健康、生育关怀、便民维权、奖励优待等方面服务的均等化;另一方面,要结合相关部门职能,整合资源要素,逐步推进流动人口在社会保险、劳动就业、教育培训、公共卫生等方面服务的均等化,做到在保障流动人口基本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保障流动人口的发展需求和个性需求。
(三)在服务机制上要全面落实。督促各级各有关部门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加大经费投入、综合治理力度,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目标考核机制、措施保障机制,努力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xxxx年11月14日
2.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二
1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现场选择山东省,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随机抽取了潍坊、淄博和菏泽3个地、市,每个地、市分别抽取1个县和1个城区,然后在每个县(城区)随机选择3个镇(街道),每个镇(街道)随机抽取3个村(社区),每个村(社区)随机调查50户家庭。采用统一的调查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问卷。共调查3 054个家庭,调查总人口9 328人。
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 文化程度、职业和医疗保险等,以及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认知与服务利用等。认知情况调查对象为18岁以上人口,每个家庭调查1人。服务利用情况则是调查被调查家庭中的所有成员。
采用Epidata 3.02建立数据库,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利用均数、百分比等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知情况,应答者3 054人。其中城市1 596人(52.3%),农村1 458人(47.7%); 18~40岁1 018人(33.3%),41~64岁1 345人(44.0%),65岁及以上691人(22.6%);小学及以下814人(6.7%),初中1 027人(33.6%),高中或中专631人(20.7%),大专及以上582人(19.0%)。对于利用情况,本文以全部调查人口即9 328人进行分析。其中城市4 789人(51.3%),农村4 539人(48.7%);0~17岁1 447人(15.5%),18~40岁3 156人 (33.8%),41~64岁3 405人(36.5% ),65岁及以上1 320人 (14.2%);小学及以下2 949人(31.6%),初中2 758人 (29.6%),高中或中专1 885人(20.2%),大专及以上1 736人(18.6%)。
2.2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知情况
本研究中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知情况的调查包括: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知晓、均等化知晓与具体服务项目知晓,主要涉及3个问题:“您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么”、“您知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免费提供的么”和“您了解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有哪些”。应答者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了解程度最低,知晓率为53.6%,并且存在农村高于城市,文化程度越高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程度越高的现象,见表1。基本公共免费提供的知晓率为58.1%,对于此问题,年龄段越大的应答者知晓情况越好,农村居民知晓率高于城市居民(表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的整体知晓情况较好,结果显示,有94.4%的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一项(或多项)内容。其中对于健康档案、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知晓率分别为77.9%和65.8%。拥有7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应答者对于预防接种项目的知晓率为90.2%,高于所有应答者的平均知晓率(70.4%)。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的知晓率存在农村高于城市、年龄段越大知晓情况越好的现象。
2.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知晓途径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途径有电视广播、书籍报刊、网络渠道、卫生机构宣传和亲朋好友告知等,其中通过卫生机构宣传占的比例最大 (57.6%),有45.8%的居民通过亲朋好友了解,通过书籍报刊、电视广播渠道知晓的居民分别为39.8%和18.3%,选择网络媒体知晓的居民为8.7%。
人(%)
2.4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情况是对被调查家庭的所有人(9 328人)进行分析。健康档案项目的利用率为68.8%, 其中84.0%的居民健康档案在家庭所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16.0%的居民健康档案在非家庭所属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立;7岁以下儿童预防接种服务的利用率为99.8%,儿童健康管理利用率为42.7%;孕产妇保健管理服务的利用率为92.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的利用率为78.3%; 高血压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率为82.1%,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的利用率为80.6%。
3讨论
3.1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存在认知问题
在公共政策领域,公众的参与作为一项重要方面影响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提高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参与程度是解决我国居民健康问题,实现公共卫生目标的重要力量[2]。而居民对于政策的知晓情况直接影响其对政策的认同与支持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还存在知晓率低,对免费、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等认知度不够等问题。
本研究中,居民选择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知晓途径的仅为18.3% 和8.7% ,说明在公共政策的宣传和推广方面还存在问题,没有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大众媒体作为连接政府和公众的桥梁,在政策报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部分媒体过分追求“新、 奇”,而忽视了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相对于公共政策宣传来说,紧张的医患关系等负面报道因其更引人注意而传播更广、更快。在当今的信息网络时代,由于各类信息泛滥、腐败等现象使得政府公信力弱化,人们对政府信任程度面临严重考验 [2] ,虽然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竭尽全力确保政策执行,但群众反应冷漠、积极性低,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与政策设计者的初衷有所偏差。在实地调查中,有许多群众对于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反应冷漠,更有一些人表示从未听说过此项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公共政策信息的发布控制在当权者的手中,由于传媒介传播形式和范围的限制和民众对公共物品知识的缺乏,导致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在公共选择中,投票者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而表现出冷漠和“理性的无知” [3] 。因此,媒体行业自身规范职业道德,政府加强媒体监管,增强媒体传播能力, 加大对于国家政策的正确解读,确保民众对于国家公共政策的知晓渠道畅通,是实现公众参与公共政策,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稳定的良好途径。
3.2农村人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与利用情况要好于城市人群
有研究指出,城市居民之间交流不密切,居民信任度低于农村[4],而农村人群之间交流较多,相互之间信任程度要高于城市人群,对于国家免费提供的基本卫生服务更为关注。相比之下,城市居民可选择的卫生机构较多,对于没有落实到自身的政策关注不够甚至有些误解,加大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障碍。在调研过程中,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也表示:“许多城市居民的防范心理很强,在入户建立健康档案的过程中连门都不让进,抵触心理特别强”。多数人对于服务供方不够信任是导致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宣传中配合程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作为一项惠民的公共政策,不同的参与主体对其利益诉求是不同的。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不同人群对于其需要也不尽相同,造成了部分人群因为不需要而不利用的现象。为了让城市居民切身感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政策的利益,提高其对于机构的信任程度,对于要求较高、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或者群体,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现有项目的基础上增加可选择的收费项目或者迎合特定人群需要的服务内容,也可以较好地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实现[5]。
3.3特定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与利用率较高
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年人对于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知晓程度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群,拥有7岁以下儿童的家庭对于预防接种和儿童健康管理服务项目的知晓程度也高于其他人群等,这与多数研究有相似的结果[6,7]。妇幼保健作为公共卫生的传统项目已经有较高的普及范围,因此知晓率与利用率较高。而一些新开展的项目的知晓程度与利用率则较低。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具有较高的利用率,是因为特定人群对于这类服务项目更为关心,并且服务的利用也增进了其对服务项目的知晓。作为已经利用服务的既得利益者在向周围人群宣传的过程中更有说服力,因此,可以通过这类人群促进周围居民对于服务的了解和利用。
摘要:目的 调查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认知与服务利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利用均数、百分比进行描述,χ2检验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居民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知晓程度较低,其中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了解程度为53.6%;对于具体服务项目的实际利用率较高。结论 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认知方面还存在问题;农村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晓与利用情况好于城市居民;特定人群的公共卫生服务知晓率与利用率较高;应增强媒体传播能力,提升居民关注度,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的实施效果。
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篇三
第一要走跨越式发展之路,确保增长速度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民族地区面临赶超和发展转型双重发展任务。一个地区要在经济上实现赶超,保持一个较高的速度是必须的。
第二要增长动力机制转换,由要素和资源开发驱动向效率驱动。在新常态下,随着全国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动力,从供给方看,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效率驱动和投资驱动,现阶段主要通过提高要素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的快速持续的增长。
第三要禀赋结构升级,继续加强资本投资,进一步提升禀赋的质量与结构。特别是要加强民族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进一步提高投资强度,改善投资结构。另外,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继续加强交通骨干网络的建设,实现互联互通。重视民族地区农村和边远地区水电气及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建设,把实现区域内市场的一体化放在优先位置,扩大本地市场范围。
第四是产业结构升级,延伸产业链,充分利用“互联网+”,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特别重视特色制造业(民族用品制造业、农牧产品的深加工、旅游产品的生产等)的发展;依靠互联网+,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绿色发展的目标,把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绿色化”“生态化”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第五是扶贫开发,坚持两轮驱动,把整体推进和把握精准相结合、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结合,实现贫困家庭和困难群众稳定脱贫。要对目前的贫困县制度进行反思,建立贫困县的退出机制,设计一种正向激励机制,而不是目前的逆向激励,激励贫困县早日脱贫,而不是争取“贫困”。
第六要改革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方式。四川民族地区不宜把经济指标,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唯一甚至最重要的考核指标,要综合考核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服务功能的提升等。
第七要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和完善包容性制度。包容性制度有几个基本要素:首先是经济自由,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次要明确界定和保护产权;再次就是要有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
4.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四
临夏市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0一二年十月二十日 临夏市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隶属于“临夏市八坊街道办事处”管辖,总户数5200户(包括新增住户)。人口26900人。其中户籍人口21000人。暂住人口约7000人。分前河沿、坝口、蝴蝶楼、王寺四个片区,统属八坊社区,分32个居民小组,回族占95%以上,辖市直机关25个,法人企业42个,个体户500余户。社区总面积约3.0平方公里。
临夏市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工作于 2010 年 7月 份正式启动,在州市两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州、市卫生行政部门 的关心指导下,根据省卫生厅、省财政厅、省人口和计划生 育委员会《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以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为根 本目标,解放思想、狠抓关键、求真务实、创新克难,较好 地开展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现将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总结如下:现阶段我中心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主要有十项。
一、继续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最关键的工作----建立居民健康档案,2012年我中心在原有基础上再次入户调查,进行了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服务对象为重点的比较完整而系统地健康档案的建立。现在我八坊社区纸质健康档案按要求完成19000份,电子录入了15000份。并已多次经州市相关部门检查验收。
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发动和引导社区群众树立健康意识,关心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我们以医疗保健人员为主体,充分利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各项医疗保健服务的时机和场合,适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如在全科门诊、家庭病床、预防接种、围产期保健、疾病普查普治、孤儿院体检等各项工作中,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可发挥其先导作用,提高患者和群众的参与意识,主动接受卫生服务;增强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和家庭保健能力,提高服务质量,体现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开展健康教育咨询,使社区居民获得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和方法。2012年我们已开展知识讲座3次,全科门诊、妇幼保健、计划免疫以不同形式多次开展健康教育有30多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5种10000多份,健康教育处方15000份;播放音像资料20余种、约480小时。并对社区重点人群进行了健康教育若干次。
三、预防接种:完善了儿童免疫规划信息化管理系 统,全社区儿童预防接种实行信息化管理,为全社区包括外来人口在内的适龄儿童免费提供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甲肝疫苗、麻风腮疫苗等 疫苗接种,抽查五苗全程接种率 98%,达到了项目要求的 95%以上;全面掌握了社区7岁以下儿童的基础材料,儿童预防接种建卡率达到100%。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完成儿童计免接种任务。使国家一类疫苗单苗合格接种率≥100%,全程接种率≥100%,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90%,完成扩大免疫信息化管理资料录入和使用。15 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全年各种疫苗接种安全,未发生接种差错和事故,经主管部门检查被评为计划免疫先进单位。
四、传染病防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传染病的控制与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原则,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基本环节,将经常性的预防措施和发病后的突击措施相结合,迅速有效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要求全科医生在搞好临床诊断与治疗工作的同时,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采取了“经常性的预防措施”、“疫情出现后的控制措施”、“疫情报告制度”三个方面,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社区内发现的传染病和疑似病例,继续实施结核 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和国家免疫规划。
五、儿童保健:儿童保健是社区重点人群保健的重要内容之一。分“新生儿保健”、“婴儿保健”、“幼儿期保健”、“学龄前期保健”、“学龄期保健”等。首先建立了新生儿访视制度,自新生儿出生后28天内访视3-4次;时间分别为第3、7、14、28天各访视一次。每次访视都有不同的重点内容。婴儿保健主要措施是合理喂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接种等。婴儿期应每三个月即3、6、9、12个月各进行一次体检。幼儿期每半年体检一次;并进行早期教育。为0---3岁进行系统管理。0—3 岁儿童保健管理率达 98%。
六、孕产妇保健:妇女保健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要对孕产妇进行系统管理,孕产妇保健分孕期保健和产期保健。孕早期及时确诊妊娠,保护胚胎,及早进行第一次产前检查,进入孕中期应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营养指导,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进入孕末期,要孕妇进行自我监护,注意胎动次数,如为高危妊娠,应适时计划分娩。产期保健应在分娩过程中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进行处理,防难产、防感染、房产伤、防出血、防窒息等。孕产妇保健覆盖率 96%。
七、老年人健康管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人。中国以60岁以上作为老年人的划分标准。社区老年人保健的目的是防止过早衰老,维持老年人身心健康,为老年人提供充分的社会照顾,使他们健康长寿,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社区对老年人保健的内容与方法很多,主要有健康教育、心理调整、调整生活方式减少健康危险因素、适宜的体力劳动等。因此必须进行老年人卫生需求和老年人健康调查,做出社区诊断,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根据本社区老年人健康问题开展针对性服务。对社区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根据社区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常见疾病的预防,做好预防性卫生服务,开展重点慢性病筛查与病例管理。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今年老年人保健管理3000多人。老年人保健管理率 99%。
八、高血压病管理: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根本的途径是要求基层医务人员积极开展社区工作,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的道路。首先,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完整归档。每季度进行一次随访,持续开展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三位一体的健康促进活动。对高血压高危人群开展三级预防,平衡膳食、戒烟限酒、减轻精神压力;对35岁以上人群就诊时测量血压;社区高血压病人管理率99%。
九、糖尿病管理:糖尿病是慢性疾病,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糖尿病的社区管理和干预可使病人正确掌握饮食治疗,配合药物治疗,达到理想控制血糖、减少药物用量、减少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发生和发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的目的。糖尿病治疗要点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大部分工作需在社区进行,健康教育被公认是其他治疗成败的关键。良好的健康教育可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降低耗费和负担,使患者和国家均受益。社区应建立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由全科医生定期举办糖尿病教育讲座。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避免抑郁不良心理因素,帮助制定合理健康的平衡饮食,对肥胖者应给以低脂肪、低饱和脂肪酸、高纤维素和低热量饮食。并坚持以合理运动量进行体育锻炼,使其体重尽可能降至正常范围,特别是通过饮食加运动,使腹部脂肪减少,是预防糖尿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重视家庭护理,糖尿病患者长期生活在家庭里,家庭人员应鼓励病人树立信心,尽量做好营养部分人群需用药物干预,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严格的血糖控制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应遵循积极而稳妥的治疗策略,过于激进的降糖治疗措施可能不利于患者的预后配餐,制定病人的运动锻炼计划,并协助做好,因此,以社区管理为主,通过健康教育和自身保健,在卫生部门领导下,发动社会支持,通过开展糖尿病三级预防工作(一级预防是避免糖尿病发病,二级预防是及早检出并有效治疗,三级预防是延缓和防治并发症),对努力提高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减少医疗花费具有重大意义。糖尿病患者保健管理率99%。
十、重性精神疾病患管理: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障碍等。发病时,患者丧失对疾病的自知力或者对行为的控制力,并可能导致危害公共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的行为,长期患病者可以造成社会功能严重损害。因此,加强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工作成为我院精神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随访、按流程提供服务。
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随访要求和服务流程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09年版)》执行,开始进行随访,每年随访至少4次,每次随访应填写《重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患者死亡、外出打工、迁居他处、走失等原因,连续3次失访,随访医生应填写《重性精神疾病失访(死亡)患者登记表》,每月定期上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保健管理率达 90%。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20例。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涉及面广,任务重,政策性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召全科医生会议、发放宣传单、入户等多种形式宣传项目实施的重大意义,让广大城乡居民充分了解自已能够享受到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切实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卫生局要设立专家指导组,负责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技术指导,深入社区第一线,纠正基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规范开展。全面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制定公共卫生服务考核方案和评定标准,保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任务的落实和群众受益。
临夏市八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五
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 综治办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制 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人口流管„2010‟69号)文件,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郑州市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郑政办„2010‟90号)文件要求,今年以来,我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部门始终坚持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的原则,使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整体推进,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免费服务总体状况
(一)截止目前,我办流动人口总数为2312人,其中流出人口26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13人;流入人口2286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196人。
(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绩效指标和免费服务指标完成情况。
流入已婚育龄群众避孕药具免费发放率达到100%;
省内流动已婚育龄妇女免费孕检率达到100%;
二、工作具体措施手段
(一)强化制度保障,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机制
区委、区政府从关注民生、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始终把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每季度区政府组织召开一次均等化服务专题工作协调会,研究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工作;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基层,亲临一线督查指导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推进进度。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了《惠济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的通知》(惠政办„2011‟4号)文件,明确了各级各部门在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中的职责任务、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的基本原则,督促协调解决经费、人员及部门协作等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一是强化经费投入保障。我区始终坚持按户籍人口财政投入水平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经费,2011年全办各级财政预算流动人口经费 2.37万元,为确保流动人口享受到同户籍地人口一样的优质服务提供了财政支持。二是强化队伍建设保障。根据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强化流动人口管理队伍建设,各镇办、各村(社区)按照500:1的标准配齐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员、楼院长和门栋长。截至目前,共配备流动人口专兼职人员1名,村(社区)管理员7名,基层流动人口计生队伍不断壮大。同时,还将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纳入公安部门招录的 名暂住人口协管员职责,并为其每月增加100元工资,为全员采集流
动人口基础信息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强化责任落实保障。区委、区政府成立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导小组,年初与各镇办、区直各单位签订了流动人口均等化目标管理责任书,实施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按照“公平对待、服务至上、合理引导、完善管理” 的原则,加强沟通协作,明确责任分工;切实维护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增强了全区各级各部门参与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意识和实际效果。四是强化目标考核保障。我区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纳入目标考核机制,区政府加大督导力度,根据流动人口的服务人数和实际状况,对各镇、办设臵不同的考核标准,促使各镇、办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履行职责,促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各项指标的圆满完成。
(二)优质服务,狠抓落实,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水平。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结合惠济区特点制订了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推动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的相关政策,积极落实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职责。实现了流动人口在安居、就业、保障、维权、关爱、素质提升、子女教育、计划生育等八大均等化等服务。
1、公共文化宣传教育服务均等化。区委宣传部、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会联合围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所思所想开展宣传活动,积极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宣传服务工作的有效载
体,开展适宜流动人口参加的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村(社区)文化活动。激发其参与热情,切实改善流动人口的业余文化生活,逐步改变了宣传服务内容单
一、方法单调的状况。首先,营造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宣传大格局。实行“三个纳入”,把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宣传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把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宣传纳入精神文明、公民道德和幸福家庭建设计划;把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宣传纳入各级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考核。其次,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宣传。利用现代传媒网站、QQ群、手机信息等宣传形式,传播新型婚育文化和流动人口享受的合法权益,形成“报刊上有文、广播上有声、电视上有影”的立体化宣传格局。第三,开拓思路,拓展宣传模式。寓教于乐,积极举办知识竞赛、文艺汇演,邀请流动人口参与,加强与流动人口观众互动,取得了明显的宣传教育效果。
2、部门联动,综合服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我们每季度召开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工作开展情况联席会,相关部门汇报了各自工作开展情况。区工商局:在为流动人口办理营业执照时帮助流动人口联系摊位,适当减少摊位租赁费,今年共帮助流动人口联系摊位 个,减免摊位租赁费 元,公安部门:对符合郑州市落户条件的流动人口根据本人意愿,准予其户籍迁入本区落户,同时上门为流动人口办理、查验《婚育证明》,持有《暂住证》的流动人口可以报考本地驾照。劳动保障部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充分发挥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作用,借助我区创建高端宜居服务业新城的平台,在引导流入我区流动人口合理就业的同时,加大了对其就业技能培训力度。截至目前,共对流动人口引导性培训6人,技能型培训 人,帮助安排工作2人。房管部门:加强房屋出租管理为流动人口提供空房信息,今年以来提供空房信息 间,帮助流动人口找到住房 间。教育部门:针对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的实际问题,区教文体局及时下发全区招生工作意见,规定流动人口子女入托、入学坚持以“应入尽入,同等对待”的原则,使流动人口子女与本地学生一视同仁,无差别入学。截止目前,流动人口子女入学人数达到 人,其中小学 人,中学 人。
3、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继续坚持“属地化管理、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的工作理念,以完善计生政策利益导向为突破口,出台了《关于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文件,规范了10项对于流动人口计生家庭帮扶奖励政策,引导群众生育观念的自觉转变,主动纳入居住地的计生管理
一是确保计划生育基本免费服务全覆盖。免费为实行计划生育的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提供与户籍人口同等的药具和宣教服务。制订了为流动人口落实免费技术服务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免费技术服务。今年来免费
为流动人口开展健康检查93人次,康检证明通过网上传递或有乡镇计生部门代为邮寄。免费为流动人口代办婚育证明19张,为 名流动儿童小学生免费进行了健康体检。
二是全面启动免费优生促进工程。与卫生部门联手全面启动以“政府主导、部门负责、财政支持、群众参与”的免费优生促进工程,以“爱康服务”为依托对全区符合政策生育的已婚待孕妇女,组织开展孕前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科学知识培训,孕前优生筛查(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弓形虫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对高危人群提供叶酸或复合营养素等服务项目。截止目前,全区共开展免费婚(孕)前培训 人次,孕前风险评估 人,开展孕前优生筛查 例,妇科病普查 人,提供复合营养素补充 人,出生缺陷一级干预覆盖率达到 %。
三是普及惠民政策,开展便民服务。与妇联联手建立留守、流动儿童之家。为“留守流动儿童之家”建立了图书阅览室,统一配备了电视机、投影仪和亲情电话,给留守流动儿童提供了一个同伴间交流和与父母沟通的空间。与民政局联手启动流动人口计生困难家庭帮扶计划,积极筹措资金和物资2000余元,对8户流动人口贫困计划生育家庭进行慰问帮扶,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对返乡人员3户计生贫困家庭送去 元的救助金;为1户自愿放弃二胎生育证的流动人口计生家庭办理了退证手续,并奖励2000元;与司法局联手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流动人口法律援助应援尽援
工作,设立便民维权窗口,开通3部维权电话,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咨询和劳动就业政策疑难解答工作,共受理投诉案件 起,解决 起,维权满意率达到 %。
四是依托流动人口协会,开展自我服务。我区狠抓社区自治组织建设,在社区和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和企业成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13个,依托协会建立7个流动人口之家,发放流动人口“亲情服务联系卡”300份,及时为流动育龄群众提供服务和活动场地。
(三)创新工作模式,围绕五种示范化创建开展均等化服务
按照阵地建设好、制度完善好、均等化服务落实好、一站式服务推行好、“一盘棋”格局建设好的目标,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内容,在全区认真组织开展了示范化社区、商(市)场、单位、都市村庄、封闭式住宅小区五个示范化创建活动。截至目前,全办已创建成示范化单位1个、示范化社区 个,%的公共单位和 %的社区达到了示范化标准,有力促进了城区流动人口整体服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同时我们致力打造具有惠济特色的优质服务新品牌,构建党建、计生牵头各部门参与的党建计生联建服务管理新模式:
一、建立联建架构,明确各方职责。一委:街道成立计生党建联建协调委员会(以下简称联建协调委员会),由分管组织副书记任主任,分管党建和计生的领导任副主任,成员由各社区、非公有制企业及辖区公共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
成。三会:一是成立社区计生党建联建议事会,负责社区计生党建联建各项工作。二是成立非公有制企业计生党建联建议事会,负责非公有制企业计生党建联建各项工作。三是成立辖区公共单位计生党建联建议事会,负责公共单位计生党建联建工作。
二、整合资源优势,实施共建四联。一是组织联建。建立街道计生党建联建协调委员会各议事会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指导各议事会发挥职能,切实保障联建工作实效。二是服务对象联管。推行四个一体化:即档案管理一体化、培训一体化、队伍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三是活动联办。扎实开展好五项具体活动:一是开展“我是党员我带头”,引导辖区党员、计生户开展比奉献、比服务、比技能,在社区建设、服务居民中当先锋、作表率。二是开展送健康、送岗位、送医疗、送衣物、送技术等“五送”活动,大力推行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生服务、卫生医疗、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进社区。三是启动“计生家庭创业牵手帮带工程”,采取计生创业家庭牵手联建和计生创业家庭、党员户与计生贫困户结对子的模式,积极搭建计生家庭和党员联系户牵手创业帮带平台。四是开展党员志愿者“先锋行”活动,以“构建和谐计生,营造温馨家园”为主题,设立计生宣教、帮扶、家政、治安等岗位,引导党员、计生家庭根据自身特长认领岗位,实行设岗定责。五是在企事业单位开展“计生服务星级创建”和“计生标兵”评选活动,对单位开
6.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六
一、组织管理:考核项目管理机制建设和管理工作落实情况。具体包括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人员培训、日常工作及绩效考核。目前存在问题和需要整改的内容如下: 档案整理:存在档案整理不规范,检查是不能及时提供相应的材料;
人员培训:包括卫生局对机构人员的培训和机构内部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知识为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需要各单位近期重新学习规范。迎接检查时需要参加考试,考试人员包括卫生局主管科室,妇幼保健所、疾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
日常工作:主要存在问题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报表,报表的数据与现场进行核对数据存在差距,比如说老年人体检率报表为60%,实际符合只有45%。所有报表一定要真实,不得弄虚作假。
绩效考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对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卫生室的督导应有考核记录,由考核结果和报告。现在存在局里和中心一起下去考核的记录,报告比较完整,但是中心单独指导的记录不完善,需要加强。
二、项目执行情况
(一)健康档案:
档案的抽取:主要查2014年新建的健康档案。查纸质
的或电子档案其中一种,要在20分钟内抽取完成,超过20分钟扣分。需要做的工作是做好准备工作,电子健康档案在系统中抽取,比较方便,抽取时间也比较短。但是一旦抽取纸质的,能否快速地把档案找出来,存在一定的问题。所有需要大家把健康档案登记表和健康档案再重新熟悉,做好被查准备。
档案的真实性:现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入户的过程中,不管现场有几个人,都把家里其他人的信息通过间接问询的方式进行了建档,这些档案再核查的过程中全部定为不真实的档案。比如一家三口(父亲、母亲、孩子),只有一人在家,而且孩子在外地上大学已经2年多了,但是都建立了健康档案,那么这三份健康档案可能只有一份是真实的。一份不真实就要扣1分。所有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大家回去想想办法。关于档案的真实性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也入户了,也面对面建立健康档案了,但是没有进行体格检查,比如体温、身高、心肺听诊、腹部的触诊等都没有做,只是询问了情况,根据被建档人员的描述进行了登记,也属于不真实的档案。这更是一个普遍现象。现在整改已经建立的档案是来不及了,只是提一个要求,在今后建档过程中一定要进行,也是取得老百姓认可的一种方式,在向老百姓传达一种信息,我们工作是认真负责的,不是来登记一下就完事。
档案的合格率: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还有单位在用2009
版的纸质健康档案,这是坚决不允许的,存在此类问题的单位要自己重新换过来;二是档案填写存在的问题。国家要求越来越严格,前年检查的时候允许有3项可以空项,去年就只能有一项可以空项,今年可能一项都不能空。在此次检查的过程中档案填写存在的问题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血压的填写,大部分的档案都填写120/80,脉率75,体温36.5,几乎所有人都一致;比如一些不需要检查的项目,系统进行了默认,在录入的时候没有改过来,比如眼底检查,都是正常,但是此项是做不了的;比如住院治疗情况,填表说明里说的非常清楚,是最近一年内的住院情况,有的单位把10年前的住院情况都进行了记录。比如用药情况,在用量中剂量写的是“片”或者“粒”,这是不对的,要以国际单位为准,如果不能用国际单位记录的可以用片或者粒这样的单位来记录;三是健康档案里边一些数据的来源,比如视力怎么测定,听力怎么测定,运动功能怎么测定等等,在填表说明里都有,也需要大家记住。可能会考你。四是提醒大家(我们在检查过程中未法相此类问题)健康档案一定要与后面随访记录相符,比如健康档案里填写不抽烟,在随访记录里填写每天1包等。
转诊记录:建议转诊的一定要有转诊记录。前几年发给大家的双向转诊本要用上,接诊记录表也要用。
血压测一侧也可,体质指数为系统默认值。
(二)健康教育:
一是资料的装订要便于查阅;二是要保证真实性;三是内容要符合实际;四是材料要统一。
(三)预防接种:
本次均等化检查,检查组要求去学校取一份新入学的一年级儿童的名单,并与社区的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工作真实性核对要求二者信息保持一致。入户核查2008年以后出生儿童接种信息完整性与真实性,要求卡证册信息相符,疫苗程序接种正确并按时完成相应疫苗接种工作。
(四)0-6岁儿童 存在问题:
没有完整的儿童花名册,影响了档案的抽取速度和时间。要尽快建立按照年龄段为基础的整体花名册。
用友信息系统录入的情况依然不理想,造成电子档案人数与实际管理人数不符,抓紧时间录入电脑。
真实性的问题:一是新生儿入户随访基本是真实可靠的,但是在入户随访的过程中随访内容不全,比如在访视表上填写的比较完整,但是在核实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心肺的听诊等。二是儿童体检结合疫苗接种是对的,但是在无疫苗接种的时候该体检也得体检,不能编数据填写。三是二次体检中间儿童患病应该进行家庭访视。
沿用旧体检表,未更换2011版新体检表。0-3岁儿童必
须更换2011版新体检表,如在自治区、国家检查发现使用旧体检表,将一票否决。
0-3岁儿童体检,只进行身高体重测量,未为进行心肺听诊。0-3岁儿童体检控制在规定时限的半个月内进行,如发现孩子未及时体检,应打电话询问原因,如因孩子患病,应去家里访视进行体检。体检表上的体检时间应该是实际体间,而不是要求的体检时间。
儿童健康体检不及时,未按照均等化要求进行。0-6 岁儿童登记本登记不全,妇幼统计上报数据与登记不符。认真做好0-6岁儿童登记本,登记数据与妇幼报表相符,时间应为上的10月1日至下的9月30日。(格式统一,保健所提供样本)。
儿童健康体检表填写存在空项(龋齿数为填写,无龋齿应填0)、错项(血红蛋白填写错误,未检测应“空项”不能填写“0”)。严格按照0-6岁儿童健康管理要求开展辖区新生儿访视、儿童健康体检服务,重点加强心肺听诊和血红蛋白检测工作,儿童贫血筛查要粘贴化验单。
新生儿家庭访视表中面色几乎都红润,这不真实,应按实际情况填写,没有在填写的框应划“√”。
不能填写在“其他---”。新生儿访视时未进行儿童身高、体重、体温、测量。儿童健康体检表要按照填表说明逐项规范填写,各项记录要真实(自治区督导组要求,体检表只能
准许空2项,空项2个以上视为不合格)。
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要熟悉儿童保健的次数、项目等内容,专家会随时提问。比如0-6岁儿童共提供多少次服务等。
(五)、孕产妇保健 存在问题:
没有完整的孕产妇花名册,影响了档案的抽取速度和时间。要尽快建立按照年龄段为基础的整体花名册。
用友信息系统录入的情况依然不理想,造成电子档案人数与实际管理人数不符,抓紧时间录入电脑。此项问题与儿童保健问题一样。
产前随访记录未使用新表。2014年产前随访记录一定要全部换为新表,产前随访记录未使用新表一票否决。
对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掌握不熟悉,未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如产后访视未检查乳房、子宫复旧情况,产后访视记录不真实。认真学习2011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技术规范》,熟练掌握妊娠期技术规范,按规范要求提供保健服务。产后访视必须为产妇测量体温、血压,了解乳房及子宫复旧情况,剖腹产及会阴侧切术后的要检查伤口情况。各项记录一定要真实,如果产妇坐月子期间不在本地,在记录上标明,产后访视时间一定要真实,要填写具体访视时间,不要按照规定的出院后3-7天要求填写,要真实。
(六)老年人健康管理
主要查看2014年的老年人健康管理,包括档案的真实性和合格率。
真实性存在的问题:老年人体检真实性基本不存在问题;
合格率存在的问题:体检项目不全,如有的单位体检没有血脂,有的单位没有总胆红素,辅助检查一项空缺算不合格。辅助检查项目已经强调了好多次,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肝功能(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肾功能(血清肌酐、尿素氮)、空腹血糖、心电图。缺一不可。
怎么整改?
(七)高血压管理、糖尿病管理 主要查2014年健康管理。
存在问题: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控制不理想存在2周内增加随访次数不及时和不进行转诊。用药剂量书写不清。
健康管理率和规范管理率存在的问题:报表各种率数据都比较高,实际检查过程中与报表不符。
血压和血糖控制不满意。百姓满意度还有待提高。
(九)重性精神病管理。不说。
(十)传染病、突发事件、卫生监督协管不说
(十一)中医药服务 主要查2014年相关服务
老年人中医药服务:中医体质辨识,要达到老年人群的30%。
存在的问题:服务率达不到要求 怎么整改?
儿童中医保健服务:2014年几乎没有开展 怎么整改
中医药服务是国家检查的重点。
(十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用
存在问题:经费支出进度与业务进度不匹配,经费支出项目部合理。
7.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七
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 西方发达国家为强化政府对公共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 并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 推动公用事业等重要行业的国有化, 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或均质化, 这是均等化概念的最初体现。1993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基本卫生服务的概念[1]。
2005年10月11日,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 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 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2006年10月11日,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公共财政制度,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2年11月14日,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 首次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在“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标中, 首先强调的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 标志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指出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社区建设,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不均衡导致经济发展水平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地区间支出结构失衡, 存在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实状况[2]。因此统筹区域发展, 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布局。
为切实缓解“看病难, 看病贵”的现状, 实现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的目标, 2009年4月6日, 我国医药卫生体制迈出重大改革的步伐, 新医改方案在我国正式实施, 而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新医改的应有之义[3]。
2003年的SARS事件直接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存在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卫生资源投入分配不均等的现状[4]。因此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是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关键所在, 也是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客观需要。
2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属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范畴。它包含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体”“客体”和“理念”3个方面的概念。
2.1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
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综合选择确定。我国专家、学者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体的解释存在分歧, 但基本上可归纳为两方面:即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在众多关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概念中, 一般认为吴三通[5]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定义较有代表性, 即:“依据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 政府利用可支配的公共资源, 满足全体公民最集中、最迫切和最低水平的公共需求”[6]。
冯显威[6]从权利和内容的角度出发, 指出从保障公民的权利看, 人人享有的健康权是相同的;从服务的内容看, 应根据公民的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总而言之,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联合提供的, 社会性、基础性的纯公共产品。现阶段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范围涵盖11类43项, 主要包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中医药健康管理以及卫生监督协管等[7]。
2.2 均等化的内涵
“均等化”并不是指绝对平均, 而是强调在承认地区、城乡、人群存在差别的前提下, 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保障所有国民都享有一定标准之上的基本公共服务, 强调“底线均等”[8], 即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
沈楠[9]认为, 均等化是指政府在不损失效率的前提下, 要为社会公众提供基本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最终大致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管永昊[10]提出, 均等化核心在于为每个人提供大体上平等的竞争机会。常修泽[11]认为均等化的内涵应包括全体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和原则应该均等以及结果应该大体相等, 社会在提供大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成果的过程中应尊重某些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
2.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根据罗尔斯提出的“最大最小”原则,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 首先要在坚持平等自由原则的基础上, 承认公共服务在群体间可以存在差异, 且这种差异必须对弱势群体最为有利, 公共服务的提供必须有助于社会最弱势群体状况的改善。其次要遵循平均原则, 即基准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应该平均, 是底线完全平等[12]。王惠[13]认为,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保障所有城乡居民都能免费享有安全、方便、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以此来缩短城乡居民享有公共卫生服务的差距, 尤其是应该有效保障乡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保证他们不得大病[13]。周毅等[14]指出从保障公民健康权益角度看, 人人享有服务的权利相同, 包括城乡均等、区域均等、群体均等;从服务内容看, 要根据居民健康需要和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确定, 医改导向是惠民为民。
综上所述, 尽管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所处的层次与要求应该是不同的, 但具有相同的基本原则, 它是政府为保证所有公众拥有最基本的健康生存权与发展权而作出的施政导向。
3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情况
3.1 国外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及经验
《加拿大卫生法》规定, 所有居民有免费享受必要医疗服务的权利。而必要的医疗服务, 包括几乎所有的医院、医生和诊断服务以及省医保计划提供的初级保健服务。澳大利亚政府认为, 既然各州和地方居民按照相同的个人所得税法纳税, 那么他们所享用的公共服务水平就不应该存在明显的差异。此外, 通过王芳、刘晓曦的分析, 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卫生服务的提供基于人群的健康需要, 而不是支付能力, 即“相同的需要, 相同的可及”, 面临更多健康危险或收入更低的人群应该得到更多的服务[15]。
印度和我国同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 自1947年独立以来, 印度政府就建立了几乎全免的公共卫生医疗卫生体系, 国民健康费用大部分来自政府支出。1949年, 印度通过的第1部宪法中规定“所有国民都享受免费医疗”。张勇[16]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角度通过对英国、德国和印度的经验分析得出, 首先国家应该制定一部基本法律作为保障。
3.2 我国部分地区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实践
一项政策要实施推广时, 首先必须保证群众有良好的知晓度和认可度。在封苏琴等[17]针对常州市城乡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理论的认知和总体态度进行抽样调查分析中, 居民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政策认知不足, 不同人群的认知有差异, 认为需要强化居民对政策内涵的理解[17]。
明确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自身承担的公共服务和管理职能。上海市嘉定区政府制定指导政策, 提供政策保障;通过预算管理、经费补贴等形式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提供机构的投入等。并且为了突出均等化的理念, 基本实现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本地户籍与外来人口、不同类别人群之间的均等化[18]。
各项目提供有序开展。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人群和疾病特征可以划分为针对全体人群、重点人群和疾病预防控制三大类。李永斌等[19]对全国36个城市 (区) 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普查, 结果显示:3年来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数、重点人群保健服务和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取得实效。社区法定传染病报告基本稳定, 免疫接种 (尤其是计划内免疫) 及康复服务量增长明显。周春雨[20]以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为例探究流动人口计生服务均等化的现状, 该区区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体制机制创新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实施方案, 包括流动人口信息采集制度、流动人口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服务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等方面。孙琰[21]通过对当前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的调查和分析, 认为目前徐州重大传染病防控和城乡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取得新突破。但在重大疾病全面预防控制工作和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应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 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面不断扩大, 服务数量稳步提高,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 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难点
4.1.1 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缺陷
有人认为, 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是首要问题。贾金忠等[22]通过对我国农村地区政府对卫生投入的现状分析, 发现各县卫生事业经费虽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乡村两级的卫生经费投入明显不足。也有学者对江苏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进行实证研究, 发现城市的预算支出比农村高, 财政明显偏向于城市, 因为江苏实行城市偏向型的财政政策[23]。此外, 疾控机构的经费保障和保障标准不统一, 也是导致公共卫生服务和公共产品提供不均衡、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24]。
4.1.2 各级政府的职责不明确
政府在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时的职责不明确, 应当在制度构建、投入和监管方面体现政府的主导趋势[25]。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政府需要加强政策宣讲, 不断完善服务体系, 并健全投入、考核机制[26]。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性工程, 各级政府之间的科学分工是落实该任务的基础, 只有明确各自职责才能保证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有序进行。
4.1.3 服务供方存在问题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供方存在问题较多。首先是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不足问题;其次, 由于服务体系不完善, 服务质量较差, 且不能保证公平性, 群众对公共卫生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较差, 社会参与程度不高, 这严重影响了服务的供给质量[27]。李银才[28]指出, 医疗机构行为日益趋利化, 多元的医疗保障制度也是我国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
4.1.4 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目前, 国内缺乏一部系统的、全面的卫生法律法规。因此, 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规范, 根据本辖区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和条件, 制定适宜可行的管理方案, 规范9大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 使基层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逐步提高[13]。
4.2 进一步完善的措施及建议
4.2.1 健全与完善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不同的转移支付政策具有不同的适应条件, 那么具体选择哪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模式, 应根据政府不同阶段的目标以及地方政府的实际需要来确定[29]。一般性转移支付是均衡地方财力的有效方式, 专项转移支付更具针对性和确定性, 分类转移支付相对灵活, 兼具两者的优点, 对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言, 可适当考虑加大专项转移支付和推进横向转移支付。
4.2.2 明确政府的主导地位
多数学者认为, 政府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导地位, 需完成3个结构性调整:首先, 要稳步提高政府的基本公共卫生投入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其次, 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再其次, 新增政府卫生投入重点要用于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和基本医疗保障等建设[30]。
4.2.3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目前, 我国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较弱, 严重阻碍了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只有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和“量”, 即丰富服务内容, 扩大服务覆盖面, 才能实现全民均等化。有学者认为, 需要转变医疗职能, 将精力投入到基本卫生服务上, 实现居民享有体系健全和水平较高的卫生服务, 同时要加强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13]。
8.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八
摘要政府公共支出作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其明确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因此对政府公共支出体制、政策与效率与支出法制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实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支出行政改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转型时期特有的利益冲突与矛盾开始凸现,特别是以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科教文卫差距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已成为人民生活中切身困难所在。政府公共支出作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其明确目标之一就是保证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政府投入的多少与公共支出的方式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实际公共服务均等化范围与程度,因此,对政府公共支出體制、政策与效率与支出法制化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贫富差距以及地区间不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实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大意义。
一、现行政府公共支出在建设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局限
(一)政府公共支出结构失衡
政府公共支出按照支出对象的不同来分,可分成行政类支出、经济建设支出与社会公共性支出。由于现处于经济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我国政府自身行政类支出近年来呈迅速膨胀趋势,从1993年的634.26亿元增加到了2005年的6512.34亿元,增加了近10倍之多。行政类支出数量越大对于其他部分支出的挤占作用也就越大,间接或直接影响到了公共支出特别是社会公共性支出的比重。同时,从计划经济时期开始,我国政府公共支出主要表现在对国家经济建设的财政支持,因此在公共支出的内部结构中经济建设支出部分明显大于公共服务支出部分。这是导致无论城市或者农村普遍存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重要原因。
(二)政府公共支出效率偏低
就我国现行政府公共支出体制而言,公共性支出管理均还停留在一种粗放型的制定与执行体制上,如在公共支出预算的制定上我国长期采用以增长比例确定总增长的办法,易在实际预算执行中导致金额不足与财政浪费等现象。同时现行中央的转移支付政策是以各地经济实力与既得利益为基础而进行反税制定的,因此经济基础较好、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地区与农村地区相比反而能得到更多的转移支付金额,这无疑加剧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难度。第三,由于社会公共性项目繁杂纷多,支出规模与效益难以精确估量,导致预算计划难以做到完全精确化、加上复杂琐要的行政审批制度,一项公共服务类支出从申报到确定再到执行往往要耗费政府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实际效果往往大打折扣。
(三)政府公共支出法治化程度低
公共支出是政府财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最容易产生“寻租”现象的领域,在偏远的乡镇县常常出现如地区公共性支出被非法挪于私用等情况,严重阻碍了偏远山区、农村经济建设以及公共服务建设。而现行我国由于缺少完备规范的法律制度,在预算及公共支出资金的审批,执行与监督方面欠缺必要的硬性依据与程序,缺乏对公共支出范围内的违法行为的打击惩罚力度,阻碍了政府正常支出政策的落实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导向下政府公共支出改革对策
(一)优化政府公共支出结构
要切实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改革公共支出体制,就必须把优化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放到第一位。要优化公共支出结构,首先就控制政府行政类支出。这要求政府积极转变职能,放弃在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性的行政干预,更多的采用经济与法律手段,对其进行宏观上的指导与规范,在精准的职能定位上,积极建设高效便民的“小政府”。第二要加强政府对社会公共性支出的比例。特别是要有梯度地强化对经济差异不同的地区基础性设施,加大义务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最后政府还应减少和控制不合理的财政支出,大力压缩各种不必要的财政补贴,减少对企业的直接性补贴与经济援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公共支出行为。
(二)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效率
政府公共支出效率偏低的问题的矛盾主要体现在预算的制定与执行上。预算制度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基础与保障,应根据年度具体经济情况、发展趋势与特点、依照“量出为入、收支平衡”的原则来制定与编制预算。同时提高预算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保证人民与各有关部门对预算制定与执行的监督,保证公共支出的公开性、公正性与规范性。最后,政府还应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与完善现行以税收返还、定额补助的支付转移方法。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治体系
为了切实保证政府公共支出的公开、公正与规范性,政府应加快制定与修改相关法律,依靠法律统筹保障城乡、各地区间各项社会性公共服务支出调拨与落实情况的规范性。特别是要全面推进《预算法》的修订,增加财政违法行为的责任追求制度,确保预算经费执行的合法,透明与公开,加强对预算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编制、审核、执行等程序性规范,制定与完善相关的程序法,剔除不必要与不规范的环节,整合政府公共支出流程,使得公共支出体系更加完备有效。
参考文献:
[1]白亚鹏.试析我国公共财政支出与政府职能的转变.公共管理学报.2009.2.
[2]马得林.政府支出结构优化与服务型政府建设.财经论坛.2009.
[3]李树培.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政府支出对城乡消费影响的动态分析.经济前沿.2009.10.
[4]赵艳.我国政府公共支出结构的优化问题研究.经济管理.2009.11.
9.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九
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版)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基本、逐步均等、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推行“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不断巩固和完善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既保障了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又充分发挥了流动人口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
一、流动人口特点及均等化服务的重点内容
流动人口是一个特殊群体,正值年富力强和生育旺盛期,流动性大,多数居住和工作条件差,对避孕节育、妇儿保健、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等健康服务需求较高。
根据流动人口的特点,实施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需重点做好六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健康档案,为辖区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健康档案,及时掌握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二是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健康素养,引导流动人口更好地接受服务;三是加强流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为辖区内居住满3个月的0-6岁流动儿童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对入托入学流动儿童严格查验预防接种证;四是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措施,对建筑工地、商贸市场、生产加工企业等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加强传染病监测工作,及时处置传染病疫情,切实落实流动人口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的免费救治政策;五是加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建立保健管理档案;六是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
二、信陵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做法
(一)基本情况。
共有流动人口5044人,其中流入人口1198人,流出已婚育龄妇女1296人,流入已婚育龄妇女304人。
(二)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信陵镇成立了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 “政府领导、卫计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镇党委、政府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出租房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登记、合同管理、联系通报、一岗双责等制度。
二是明确目标,强化责任。信陵镇党委、政府按照“共聚一地、共建家园、共保平安、共创繁荣”的指导思想,将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实行责任合同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为实现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到位率达到85%的目标,党政领导对所联系的社区、村委会实行“一岗双责”,社区、村委会一把手对本社区、村委会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负总责。
三是摸清底数,综合治理。准确掌握目标人群,建立流动人口月报机制,信陵镇依托村(社区)和属地管理单位,建立流动人口登记册,及时掌握人口信息,真正做到 “人来有登记,人走有注销”,让管理不留漏洞、服务不留死角。实行多部门协作和综合管理服务,全镇成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公室,使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参与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来。
四是注重宣传,强化服务。通过发放宣传画、宣传单,组织宣传车,办宣传专栏,开展社区文艺活动等形式,广泛进行卫生计生政策和健康知识宣传。镇卫计办联合信陵镇卫生院、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深入开展优质服务,让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真正享受到“同宣传、同服务、同管理、同关爱”四同服务。
(三)工作成效
2016年,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为流入6个月以上的人员建立流动人口健康档案1019份;二是对流入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员开展健康教育,覆盖1019人;三是为流入3个月以上儿童预防接种150人;四是落实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措施;五是加强流动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管理;六是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全年免费生殖健康检查296人,生殖健康优质服务率85%以上;七是定期开展专项清理清查,今年共开展2次流动人口专项清理。32个村(社区)和104个属地管理单位分别组织专班入户调查、登记、验证,按照社区(村)不漏组(单位),组、(单位)不漏房,房不漏人的要求清理清查流动人口,建立信息台帐。
三、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的问题
一是流动人口信息采集难。流动人口流动性大,目标人群与实际常住流入人口有差距,今年虽然开展多次专项清理清查,但由于流动人口构成的复杂性、从业行为的随意性及居住环境的不稳定性等因素,给及时、准确地掌握流动人口信息带来困难;同时流动人口的入户调查,存在着门难进、人难见、话难谈的现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人员由于入户宣传常吃“闭门羹”,存在着畏难情绪,工作难以深入;对于流动人口是否持有《婚育证明》,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制约措施,尚未真正把住关口,大多数流动人口在离开户籍地前未主动到户籍地乡镇(街道)办理《婚育证明》。
二是流动人口健康意识薄弱。流动人口年龄结构普遍比较年轻,整体上比较健康,认为建立健康档案、接受健康教育是多此一举,对上门服务的工作人员不配合。
三是齐抓共管未能到位。推进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涉及户籍地、居住地、用工单位、房东等多方主体和卫计、财政、公安等多个部门,关系复杂,需要部门配合和社会力量的支持;虽然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实行了政府领导、部门联动、综合服务的工作机制,但部分干部和本地市民对“均等化”工作认识不够,不理解,同时对协同部门没有有效责任追究手段,实施工作中尚未真正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综合服务的良好格局。
四、推进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搭建服务平台。一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二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公平正义;三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的开展,可以缩小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阶层之间在公共服务上的差距,从而化解、缓解、消除一些社会矛盾,体现公平正义;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为流动人口提供与市民一样的均等化服务项目和内容,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不仅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意义重大,对推进整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先导性的意义。
(二)整合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健全流动人口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卫计、统计、公安、人社等部门资源,建立统一的全员流动人口信息采集、更新和动态管理机制,开展流动人口变动趋势的预警监测和综合分析,全面掌握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同时依托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整合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相关信息共享机制;完善现有的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信息系统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系统,逐步实现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信息跨地区、跨部门的互联互通、共享应用。
(三)抓好综合服务,落实齐抓共管。加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服务管理与户籍管理、劳动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政策衔接和制度协调,进一步完善均等化服务相关公共政策,形成部门合力,协同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宣传教育。依托社区,配齐配强社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员队伍,加强业务素质和技能培训;通过制订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后续培养计划,抓好各级人员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夯实基层基础;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方式,强化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流动人口对均等化服务的知晓率;同时积极开展关爱流动人口的主题宣传服务活动,普及法律知识和健康知识,让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同享一片蓝天。
所有流入人口都可以享受到和户籍人口一样的“12+1”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即:1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12项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服务。以创建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街道为契机,以服务为抓手,融合计生工作网络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了一系列大型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
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
活动时间: 201 年6月9日下午
活动地点:村卫生所门口
活动形式:咨询、发放宣传单
活动主题:201 年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咨询宣传活动
主题:“关爱流动人口,促进全民健康”
组织者:
中心卫生院公共卫生科。协办单位:
村卫生所
参加人员:
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村外来流动人员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75人
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25种宣传单各75张;健康教育处方:6种各75张。
咨询内容:
向受教育人解答国家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内容、政策、好处、免费项目,以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问题与常识
宣传单内容:
1、《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宣传资料—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答》1套24张,2、《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 健康教育处方内容:
1、《健康生活方式》
2、《中医身体健康的十大标准》
3、《高血压病中医药保健》
4、《心脏的中医药保养》
5、《高血压》
6、《糖尿病》
活动小结评价:
通过本次咨询及发放宣传单宣教活动,约为75名
村外来流动人员解答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均等化的含义,重要性、对流动人口的好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常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各个项目的问题,并免费测量血压;向每个受教育人发放了宣传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宣传资料—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问答》1套24张,《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1张;健康教育处方6种各1张。通过本次咨询和发放宣传单宣传活动,让受教人了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常识、意义与重要性,均等化的含义、意义、对流动人口的好处等。通过宣传,提高了受教育流动人口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知晓率,增强了受教育育流动人口主动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自觉性、主动性。对扩大我镇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力、覆盖面,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我镇群众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关注度、知晓度和满意度,全面推进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全民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达到预期的目的。由于时间紧张,宣教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入,将利用计免门诊宣教阵地,针对外来流动儿童家长,继续开展宣教活动。
填表人(签字):
负责人(签字):
10.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与启示 篇十
摘 要:自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各地高度重视,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少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与做法,对这些经验和做法进行总结与归纳,无疑有利于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推进工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从而让广大人民更好地共享改革成果。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府工作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0)05-033-03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
所谓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为实现特定公共利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总体水平,为维持本国和地区经济社会稳定和基本的社会正义,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一定阶段公共服务应该覆盖的最小范围和边界。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指在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尽可能使居民享有同样的权利,享受水平大致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现阶段,在中国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诚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的那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乡统筹步伐和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直接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是中国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战略决策,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
二、各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自十七大提出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之后,北京、浙江、海南、广东、江苏、杭州、成都、重庆、厦门、青岛、济南等地积极探索,形成了不少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经验与做法。其中,海南、浙江、广东还相继出台了全省性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行动指南和计划方案,为当地政府具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指引。其他地方虽然没有出台系统的文件,但却在一些专项领域做出了鲜有的成绩,亮点纷呈。如北京市朝阳区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江苏昆山以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浙江杭州以“打造和谐社会、共享品质生活”为目标的实践和探索,以及成都、重庆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任务的做法等等。根据实地调研和具体文献分析,笔者认为,尽管各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和做法还有差异,但仍存在很多共性,总结这些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无疑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意义。
(一)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政府工作的基本目标和重要职责。综观各地实践,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基本上都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并已经达成共识,即把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与促进人类发展紧密相连,看作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政府重要职能之一一以贯之,成为各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如济南早在2008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将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其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公开承诺为群众办好12件实事,2009年又提出为民办9件实事,挺进民生工作的力度前所未有。借鉴各地经验,进一步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真正落实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应成为今后各项改革的逻辑起点。
(二)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合理科学界定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民生工程成为各地重点和亮点。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地方都是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来界定本地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以民生工程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和亮点,真正做到了结合实际、量力而行。如北京,将基本公共服务划分为基本教育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就业服务、基本社会保障、生态环境服务、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安全服务等八个方面。杭州则以“打造和谐社会、共享品质生活”为目标,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公共安全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海南和浙江两省更是重拳出击,在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分别提出了七大、十大民生工程,为实现全面共享的公共服务体系莫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如表一:
(三)大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消除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建设作为各项改革的首要目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消除城乡差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从各地实践来看,绝大多数城市都把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首要任务而予以高度重视。其中,成都、重庆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均走在全国前列。如重庆,为实现城乡统筹,采取了打破户籍制度,使农民工进城享受市民待遇、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建立,建立以公平、公正为指向的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以及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等多种办法。成都则在城乡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科技与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作了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事项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除此之外,北京、济南、吴江、顺德等地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此方面也提出了相关的举措,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四)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方法和途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向具体化、标准化和纵深化方向发展。俗话说得好,工欲普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是顺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武器。在调研中,我们看到,各地在如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上都探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和路子,值得借鉴和推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北京市朝阳区的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在深刻把握中央精神以及具体任务的基础上,北京市朝阳区提出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三大原则,即人本原则、标准原则和成本原则,其中尤以标准化作为整个工程的核心,贯穿始终。其主要精髓就是对所有任务目标都进行量化和标准化测算,努力做到使人人都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江苏昆山则采取了以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做法,通过在财政支出以及财政体制机制等方面做文章,有力推进了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其他地区如南京的以“政府之手”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圳罗湖区的强化第三次分配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做法,都值得我们学习。
(五)改革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通过制度创新确保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是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形成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和市场参与机制,通过公共财政、社会组织、企业与家庭的合作,发挥和体现财政资金的公益性价值,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当前,各地均把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改革的契机,积极探索,在制度创新方面推出了不少有效的措施和做法。如浙江通过立法建立健全政府承担基本公共服务最终责任的体制机制,明确界定了各级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杭州、海南
等地则在财政收入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纷纷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强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在解决民生问题方面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如表
二、表三)。北京则重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律体系,仅在基础教育一项上就制定了10余件规范性文件,有力推进了基础教育的均等化。除此之外,在以公共财政制度建设为重点,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公共服务投资体制、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方面,各地也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如浙江就提出了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增强政府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积极推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保障措施,以此来确保人民群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共享成效。
三、几点启示
尽管各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做法各有不同,且存在方方面面的问题,但从各地的经验和做法中,我们仍然不难得出如下启示,即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以政府主导、民生为重、城乡统筹、制度保障为基本原则,使人民群众都能真正地、平等的享有公共服务。
(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为社会提供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是政府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利益主体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显现,这就更需要政府加强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就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安定。
(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以民生为重。解决民生问题,应当是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切入点。在利益主体多元化的条件下,不同社会群体和个人的利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和矛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不断协调利益关系、化解利益矛盾。目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卫生、教育、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这些民生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团结,最终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以民生问题为重点。
(三)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统筹是当务之急。城乡一体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城乡差距扩大,与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均等直接相关。因此,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应自觉贯彻国家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更加关注农村建设,并且把城乡统筹作为我市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个核心环节,以基本公共服务在城乡间的均等化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广州市农村的全面进步。
(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完善公共财政管理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表面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但实质上是一个政府职能转换、公共财政体制逐步建立的过程。因此,公共财政作为社会公共资源配置的主体、政府实现职能的经济基础以及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占重要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只有公共财政稳固强大,才能奠定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因此,必须不断探索与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注释:
①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2009-2020年)的通知(粤府(2009)153号)。
②让人人享受平等服务――北京市朝阳区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纪实[N].中国财经报,2008年7月28日。
③昆山财政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昆山市财政局。
④⑦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计划的通知(浙政发(2008)51号)。
⑤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情况调研[M].济南市政府调研室社会调研处,济南政报,2009(12)。
⑥⑧杭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杭州市财政局课题组。
11.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 篇十一
关键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筹资机制
中图分类号:C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49(2016)04-0034-11
DoI:10.3969/j.issn.1000-4149.2016.04.004
中国的户籍制度,催生了特定的“流动人口”概念,同时,很多政策和管理系统的建构也以户籍制度为依据。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流动人口面临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均等享受、社会融合等现实需求。在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进程中,政府关注到了流动人口的服务筹资问题,采用了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核定筹资总额及责任分担的筹资政策,对解决常住流动人口(指纳入常住人口统计口径的非本地户籍人口)服务均等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但目前,短期流动人口筹资政策仍有欠缺,不利于服务的均等利用,阻碍了公共卫生服务的均等化进程。
筹资政策是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基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速的逐步放缓与民生支出需求持续增长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如何优化筹资机制设计、提升筹资政策安排的有效性,对加快实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战略目标意义重大且紧迫。本文期望通过对流动人口及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现状的梳理,分析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中存在的缺陷或可改进的空间,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相关体制背景,提出完善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文献综述
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均主要致力于分析制约流动人口公平利用公共服务的障碍与解决机制。
由于人口管理制度的根本差异,国外一般没有“流动人口”这一概念,与之特征相近的人口概念是“不规则移民”(Irregular migrants)和“非登记移民”(Undocumented migrants),相关研究主要是对其享受卫生服务权益的障碍及解决机制进行调查和研究。如:克里斯塔(Christa)等研究了欧洲非规则移民的精神健康服务的供给问题,认为供给资源不足是非规则移民享受精神健康权益的主要障碍。德沃林(Dauvrin)等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非登记移民即便是在不同的医疗体系中,在享受医疗服务方面也面临着大致相同的障碍,包括:沟通、文化上的误解、转诊困难、医疗服务延误或中断等。詹森(Jensen)等基于对急诊医生的调查则发现主要障碍是缺乏以权益保护为基础的政策。在筹资责任配置方面,为减轻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外部性对地方政府供给积极性的影响,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财政体制中均表现出了支出责任向上层政府集中的特征。如美国针对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出台了专门的帮扶政策——始于1966年的“流动教育计划”(Migrant Education Program,MEP)。联邦政府依据各州实际吸纳的流动儿童数量拨付经费,即各州获得的拨款数等于其流动儿童数量占全部流动儿童的比重乘以联邦拨款总额。
在我国,研究者一般将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主要障碍归纳为户籍制度、管理机制不健全和服务投入不足等方面。还有一些研究进一步从现有的公共卫生经费转移支付制度的制度缺陷角度,探讨了其对公共卫生服务非均等化造成的影响。但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的均等化,其实质是财政问题。对此,蓝相洁等也持相同观点,认为财政保障是影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因素。甘行琼等的研究发现,面对巨大的公共服务支出压力,地方政府确实存在依据户籍供给公共服务的倾向,流动人口受到歧视。而要化解地方政府面对的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支出的压力,必须先解决人口流入地财政压力加剧和人口流出地相对受益的财力失衡问题。对此,候建明认为要想使流动人口在现居住地获得与户籍人口同等的公共服务,必须逐步把流动人口公共服务经费纳入当地财政预算,贾婷月也认为在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担中,人口流入地政府承担更大的筹资责任是较为公平的制度安排。而乔俊峰则认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等受益范围跨区域的公共服务,无法由某一地方独立提供,应明确为中央事权,由中央承担支出责任。
归结起来看,国内外的相关文献都认识到流动人口无法享受到与户籍人口同等公共卫生服务的根本原因是缺乏科学合理的财政保障機制。特别是国内的研究者结合我国流动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实际情况,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支出责任划分,加强地方政府投入力度等方面提出了筹资政策的完善建议。但是,现有文献没有能够清晰回答筹资依据扩展为常住人口后,已经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的流动人口公平利用公共卫生服务的制度障碍是什么,如何通过政府支出责任的重新配置和转移支付制度的优化将非常住流动人口纳入经费保障范围并促进经费的高效利用。有鉴于此,有必要结合我国流动人口公共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深入分析现有筹资政策制约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现进程的制度性原因,结合国际成熟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可操作的优化建议。
二、我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现状
流动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及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改革要求,对我国现有的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流动人口公共服务政策和供给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流动人口家庭化迁移等新特征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内容和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流入地政府产生了巨大的资金筹集与服务体系建设的压力。近年来,国家从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供给的目标出发,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与供给体系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资金拨付依据实现了从户籍人口到常住人口的转变,将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纳入了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标准和服务内容上的同等对待。但是与常住人口相比,短期流动人口在健康教育、孕产妇保健、儿童免疫接种等的服务利用方面明显不足,其中,筹资机制不健全导致的流动人口卫生管理跨地区协调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管理和服务机构资源不足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nlc202309081015
1.公共卫生服务筹资责任划分的依据
在我国人口管理实践中,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区满特定时间(我国统计口径以半年为界限)的人群,它是目前我国核定公共服务筹资、计量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任务的依据。
本文基于常住人口的实际管理口径,进一步把流动人口区分为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前者在流入地目前已经纳入常住人口管理,而后者则尚未纳入常住人口管理。短期流动人口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是从户籍地到流人地时间不足半年的,其公共服务筹资和管理任务还在户籍地。二是从户籍地流出半年以上,但由于频繁更换流入地,按目前的常住人口统计口径,可能出现“两头落空”的情况,也就是流出地按常住人口统计时已经不包含这类人员,在流入地又没有达到常住人口统计标准。三是在流入地实际居住时间超过半年,但未按规定办理登记,未纳入当地常住人口管理。由于目前的政策实践是以常住人口为基数核定和安排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责任,上述第一种情况导致筹资地与服务对象实际所处地点不一致,而后两种情况也许导致了筹资空白点。
2.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政策安排
现有筹资政策以常住人口为基数,实际上已经覆盖了常住流动人口。本文分析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是同时包括常住流动人口和短期流动人口的筹资政策。
(1)国家层面。2009年以来,中央明确规定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人均筹资标准(见表1)。以人均筹资标准为依据,中央与省级之间还进一步明确了筹资责任的分担比例。其中,西部地区12个省份中央财政补助80%;中部地区10个省份补助60%(其中:243个比照县和湖北恩施、湖南湘西、吉林延边参照西部补助标准补助80%);东部地区9个省份则分别确定筹资比例,其中:福建50%,山东40%,辽宁30%,江苏20%,广东15%,北京、天津、上海和浙江补助1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补助100%。这种差别化的筹资责任分担政策,有效分担了各省级地方政府因财力丰裕程度差异导致的筹资困难,促进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均等化。
(2)地方层面。在中央财政逐年加大对公共卫生经费投入的同時,各级地方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的筹资要求都安排了相应的经费,全部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最低标准。同时,在省级以下各层次政府间,也进行了筹资责任的再配置。筹资政策的主要特征如下。
第一,在中央财政补助的基础上,省级政府承担了对财力薄弱地区的经费补助责任。
第二,从可获得资料来看,除中央财政补助的部分外,关于地方政府出资部分,不同省份规定了省与市(县)政府间的不同分担比例或办法,有的省根据财力承受能力,给予不同的定额补助(如江苏省和河南省),有的省按比例分担(如安徽省和湖北省)。总体来看,由于中央财政补助政策的地区间差异,东部地区的省级政府承担了较中西部地区更多的筹资责任。
第三,总体上看,东、中、西部各省份间的筹资标准下限没有明显差异,大部分省份基本都按照国家规定的筹资标准进行筹资。但从实际筹资水平来看,东部省份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财力丰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筹资水平总体高于中西部省份。如:北京市到201 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达到67元,是国家标准的2.7倍;2010年,上海市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就已经达到了46.41元,2011年人均经费达到了53.7元。但也有例外,同为东部省份的江苏省,2013年人均实际筹资水平虽然超过了30元的筹资标准,但也仅为33.1元。除此之外,中部与西部省份间的筹资水平差异不明显。
第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水平差异不但体现在不同区域的省市问,在同一省市内部也有所体现,如浙江宁波、四川成都,筹资标准都明显高于省内的其他地区。
第五,财力状况是决定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的基本因素,但地方政府的政治意愿也会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水平有重要影响。比较典型的是陕西省,2009年,陕西省的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为21.5元,这一标准不但高于西部省份,也高于东部和中部的许多省份,在全国居于前列。但此后几年,陕西省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标准逐步与其他省份趋同,这可能与政府的投入意愿受到财力制约有关。
此外,地方政府在优化筹资政策的同时,也通过不断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范围和方式,着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的均等化程度。多数地方明确提出了向常住流动人口提供与户籍居民同样的服务项目的要求。但也有流入地政府虽然逐步将流动人口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供给范围,但仍设有一定的服务门槛。如浙江温岭,虽然将暂住证制度改为居住证制度,并取消了连续居住满3年才能办居住证的规定,但流动人口仍需根据居住年限、学历水平、就业状况、受教育程度等进行积分,根据积分享受不同的公共服务。当居住年限被流入地政府列为最主要的限制条件时,其直接政策后果就是将频繁流动人口排除在外,导致短期流动人口无法在当地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3.现有筹资政策的缺陷分析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与服务提供情况密切相关。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必然要花费相应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给以必要的经费保障,是机构承担服务供给职责的前提,也是保障服务持续提供的条件。在国家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供给制度设计中,也是“服务包”建设与筹资政策设计同步考虑,遵循了筹资与服务相互协同的内在逻辑。总体而言,目前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政策已经比较完备,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改革,但也还存在如下问题。
(1)筹资增长机制缺失。自2009年新医改以来,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几经调整,不断增长。但改革过程中,筹资增长的频度和幅度主要靠的是行政决策,人均经费标准是否充足,筹资增长是否适当,都缺乏充分论证。随着服务需求的增加、服务能力的提升,服务经费应该达到怎样的标准?未来几年应该以怎样的速度增长?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背景下如何保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筹资的充足性和可持续性?类似问题均缺乏系统研究,目前尚没有科学细致的、以绩效为导向的中长期筹资规划。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工作情况汇报】推荐阅读:
202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07-10
乡镇卫生院公共卫生工作汇报总结09-22
2018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12-21
卫生院2012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计划07-20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总结08-21
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绩效考核方案09-18
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