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夸可敬的张老头散文

2025-01-13

夸夸可敬的张老头散文(精选3篇)

1.夸夸可敬的张老头散文 篇一

可敬与可贵散文

以公司冠名的摄影比赛吸引了一大批参赛作者,我们特意邀请了一位德高望重、在国内屡获大奖的老摄影家做评委会主席,把我们初选出来的一些作品请他过目。

他的目光停留在附在作品的一张信笺上,良久才抬起头来问我们:“这是他通过初选的理由?”

说实在的,那幅作品并不是什么上乘之作,构图一般,用光也没什么可取之处,但是那封信却写得非常感人。作者是一位残疾人,从小腿就瘸了,他在信里历数了自己为了摄影而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把摄影作为自己终身事业的决心,让我们几个评委都非常感动:太难能可贵了。

老摄影家轻轻地把那幅作品抽出来:“如果你们是因为这封信才将他入选的话,我持反对意见。”

难堪的沉默。良久,一位评委才咳嗽了一声,说如果我们不给他评奖的话,是不是就打击了一颗追求美、追求上进的心?

平素慈眉善目的老摄影家却表现出反常的严肃:“如果这么轻易就被打击了的话,那他就不应该把摄影作为他的事业来追求!”

我也是为他的作品投赞成票的评委之一,所以也试探着谈出了自己的意见:“但是对于一位残疾人来说,能有这样的.作品,的确已经很难能可贵了。”

老摄影家叹口气:“如果你们坚持的话,可能会误导他走上一条完全不适合他的道路。如果他一直靠博取别人的同情来取得成功的话,那他将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至少对于我来说,”老摄影家摇摇头,语气却出奇的严厉,“选择摄影是我最后悔的选择。付出同样的努力,我完全可以在别的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功。因为难能虽然可敬,但却未必可贵。”

老摄影家弯下腰,轻轻卷起自己的裤腿,展现给我们的是一条不锈钢的假肢。

2.隔壁病床的老头散文 篇二

和往常一样,一早去转病房,?16床的领豆爷爷脸朝墙壁呼呼大睡,竟也叫不醒,我一着急,赶紧急查了个血气,结果出来一看,情况不妙,紧急抢救。我撤离了所有病人家属,只允许不能自理的病人有家属在。

整个病房安安静静,只能听到我们各种操作的声音,隔壁床16床白冰爷爷比平时更安静了,咕噜着眼睛一动不动,孙子叫他仿佛都没有听见。

经过紧张的40分钟,领豆爷爷恢复过来了,因为二氧化碳潴留的缘故,那一双眼睛比平时更加水汪汪的,倒是十分好看,我们都松了口气。谢过我们后,领豆爷爷突然转过头,看着白冰爷爷,说,“老头,我没事了。”。白冰爷爷也不说话,只是张嘴,孙子把加热的牛奶喂了进去。喂完饭,孙子打趣到,您二老关系可好,倒像认识了很多年似的,领豆爷爷不醒真是把我们家老爷子急坏了。

其实白冰爷爷因为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很多年了,连说话都不容易,领豆爷爷来之前,每次要给他做检查的时候,他都会拒绝,需要孙子哄着,好半晌才会同意其中一二,后来,胖胖的领豆爷爷来了,经常戴着做雾化的面罩,面对白冰爷爷坐着,也不说话,等着不做治疗的时候,他就会指挥白冰爷爷配合我们检查,老人家倒也是听话,如是,白冰爷爷恢复的也比较顺利。

领豆爷爷的情况却坎坷一些,因为不能耐受呼吸机,病情总是出现反复,每天都需要给他扎一个动脉针,每当我端着消毒盘进去的时候,白冰爷爷都会盯着我,目睹完整个过程,然后目送我出去,遇上情形不是很好的时候,我都会去给领豆爷爷拍拍背,告诉他加油坚持,而这时白冰爷爷眉头紧锁,默不作声。结果好的时候我都会对领豆爷爷竖起大拇指,告诉他今天坚持的不错,然后白冰爷爷像是自己也受到了夸奖,咧开嘴无声的笑了。

总是善良宽厚的人运气也会更好一些,虽然一波三折,领豆爷爷的病情也逐渐平稳起来,下午的`时候可以杵着拐杖到病房的走廊里溜达了,晚饭的时候一定等着白冰爷爷的饭,两个人一起愉快的吃饭。

3.夸夸我的嫂子们散文 篇三

不管时光怎样变迁,也不管我身居何地,嫂子们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叶雨

李娜的一曲《嫂子颂》唱红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从那时候起,我就想写写我的嫂子们,虽然不会像李娜歌曲那样名声远扬,但起码在我心里能表达出对嫂子们的热爱和尊重。可至今也没动笔,直到今天才来了激情。

歌颂嫂子的歌曲也好,文章也好,并不多见,所以嫂子在人们的心目中远没有母亲那么崇高和伟大。但在现实生活中,嫂子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举足轻重的,她们担负着孝敬公婆、教育孩子的双重重任,是家庭和谐、邻里和睦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人员。今天借江山这块宝地,夸夸我的嫂子们。

周四回家给母亲过84岁生日,母亲告诉我,前几天大便干燥,怎么也解不下来,是三嫂用手一点一点地扣出来的,多亏了三嫂,不然不知道母亲要经历怎样的痛苦呢?我听着母亲的话,感动地眼睛湿润了。

我问三嫂,不嫌脏吗?三嫂笑着说:当时看到母亲那痛苦的样子,什么也顾不上了,唯一的想法就是用手帮母亲解除病痛,根本没想到脏,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母亲好受些。当看到那干燥的如羊粪一样的大便一粒一粒被自己扣出来后,当看到母亲那痛苦的表情转为笑容的时候,三嫂说她心里才松了口气,就像是块石头落了地一样。

看着三嫂脸上洋溢的笑容,我在想,这大概是我看到得最灿烂的笑容了。透过她的笑容,我仿佛看到了三嫂那颗纯朴善良的心,看到了她那孝敬老人的所有美德。一股敬仰崇拜之感油然而生,不禁对眼前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素然起敬起来。

母亲常说:要想婆媳关系好,就要老敬小。老人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母亲对自己的五个儿媳都亲如女儿,甚至比对女儿还好。因为我和姐姐不在母亲身边所以享受不到母亲特权的恩惠。这一点我们相当羡慕嫂子们,有娘在身边陪伴或能经常看到老人那是多么的幸福阿!然而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这是做女儿的无奈。

1974年,在没有送亲的队伍,没有迎亲的锣鼓,更没有任何彩礼的日子里,大嫂被娶进了我家,婚事办的相当简单。大嫂刚嫁到我家的时候,我才十岁,最小的弟弟只有五岁。一家人的衣服、鞋子之类的针线活全都落在了大嫂身上,但我却从未听到过大嫂有半句委屈和怨言,而是把这些当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长嫂如母,的确,在我们众兄弟姐妹们心中,大嫂犹如母亲般伟大,是只讲奉献不图回报的。

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没有成衣,既便是有,谁又能买得起?所以衣服鞋子都靠手工制作,家里唯一的一台缝纫机便成了母亲和大嫂的机器。全家人的衣服都是靠母亲和大嫂亲手制作,而一家人的.鞋子则有大嫂一个人承包了。大嫂是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回家给我们做鞋,夜深人静的时候,当我们都进入了梦想,大嫂却独自在孤灯下一针一线地纳鞋底,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就没有看见大嫂闲呆过。尤其是家里的男孩子们穿鞋又费,手工做的鞋子不耐磨,最多两三个月就穿坏了。

大嫂心灵手巧,为了使鞋底坚固耐磨,就在纳鞋底时精工细作,纳成密密麻麻的疙瘩底。每当我穿新鞋的时候,伙伴们总是要我脱下鞋子试穿一下,也感受感受那疙瘩鞋底的滋味,还故意在软地上多踩几下,踩出来的鞋印更显得美观好看。每当这时我心里便美滋滋的,为自己拥有这样心灵手巧的大嫂感到骄傲和自豪。

尽管大嫂鞋子做的很多,足够我们穿了,但母亲对我们控制的还是非常严格,总是等鞋子实在不能再穿了才给我们换新鞋。母亲说,这些鞋子是你大嫂的心血,一定珍惜她的劳动成果,要学会省着穿。我清楚地记得大嫂做的鞋子用干净的大篮子装得满满的,要等年节或者走亲戚的时候大家才能获得穿新鞋的殊荣。而学生们要等新学期开学了,才能穿上精美的新鞋子。

当时大哥在供销社工作,挣得微薄的工资都被大嫂拿来贴补家用。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家里的重活累活抢着干,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们。尤其是我和四弟都考上了一中,每月回家周,大嫂都塞给我五元钱。那时候,一中一个月的伙计费是七元五角。

记得有一次我向母亲要钱,想买一条长围巾。母亲说有方巾一样围,干吗非要买长巾呢,就没不答应我。见母亲坚持着不给我买,我便躲在后院偷偷地哭起来。大嫂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第二天一早就从供销社给我买了条红色长绒围巾,上面还带着金丝,样子和颜色都是我喜欢的,但我又想这围巾一定很贵的,便不忍心让大嫂为我破费。大嫂却笑着说:围上它回家就不冷了,以后好好学习,不要分心,争取考上大学,脱离农村的苦日子。每当我围上那条围巾时,我便想起嫂子叮咛的话语和温柔的笑容。于是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功学习,不辜负大嫂的一片苦心和殷切期望,等将来我挣钱了,一定要报答大嫂,让她也吃得好些,穿得好些,不再干那么累的活。

艰苦的岁月,大嫂为家里付出的很多,让弟弟妹妹们刻骨铭心。

1982年,三嫂又走进了我们家(二哥、二嫂吃住在供销社,不常回家)。在大嫂的言传身带下,三嫂更显本色,除了憨厚、朴实外,更有宽容善良的贤德。在三嫂身上集中了中国妇女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像老黄牛一样,干得最累,吃得最差,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家里有了大事小情都是两位嫂子忙活着做饭,她们的行为感召着城里工作的弟媳们,虽然她们回家的时间少,但每遇年节也都是做在前面,吃在后面。我被家里的儿媳们深深感动着,所以我到了婆家也尽量表现出勤劳贤惠,但我自愧不如,距离嫂子们做的相差甚远。每次我回娘家,都感受着那种和谐大家庭中浓浓的融合气氛,暗中赞叹那功不可灭的嫂子们。

去年冬天,母亲气管不好,一直咳嗽,不能做饭。母亲生病的时候,不用父亲指使,两位嫂子争着抢着给母亲送饭,顿顿没有重样。我回家时,母亲拉着我的手说:你嫂子们真是太好了,你要跟着学学,你公婆年纪大了,要经常去看看他们,去了千万别像在家里这样懒,要勤快要孝顺,要把咱家媳妇的光荣传统带到婆家去,让老人们晚年幸福。

母亲的话,语重心长,时刻回荡在我的脑海里,我一定会终身谨记。

上一篇:公开课《会走路的树》教学设计下一篇: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