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2024-09-30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16篇)

1.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一

第八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009-01-06 19:16:50

第八章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内函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生前提出:“教育是什么?”简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是什么?习惯是经过反复实践和训练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行为。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

那么,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什么?

第一包括: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应该有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

第二包括: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磨(洋工)” 磨得厉害,平时看书作业,心不在焉,算算时间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学们应该记住,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时要得到老师及家长的督促。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做到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第三包括: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善于思考、务求甚解的习惯。

首先,应该学会站在系统的高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其次,应该学会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再次,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

第四包括:自学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主动查阅工具书和资料,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第五包括:合理把握学习过程的习惯。

学习过程包括听课,预习,复习,作业等多个环节,只有合理把握,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要养成专心听课的习惯。如果课前没有一个“力求当堂掌握”的决心,会直接影响到听讲的效果,如果在每节课前,学生都能自觉要求自己“力求当堂掌握”,那么上课的效率一定会大大提高。实际上,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上课听不懂没有关系,反正有书,课下可以看书。抱有这种想法的学生,听课时往往不求甚解,或者稍遇听课障碍,就不想听了,结果浪费了上课的宝贵时间,增加了课下的学习负担,这大概正是一部分学生学习负担重的重要原因。

集中注意力听课是非常重要的,上课听讲一定要理清思路。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目的是向老师学习如何科学地思考问题,以便使自己思维能力的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使知识的领会进入更高级的境界。上课时如果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2、要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很多同学只重视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忽视课前预习,有的同学根本没有预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因为没有时间,而是因为没有认识到期预习的重要性。那么预习有什么样好处呢?课前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

3、要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及时复习的优点在于可加深和巩固对学习内容的理解,防止通常在学习后发生的急速遗忘。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要及时“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4、要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作业是为了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知识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能否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受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作业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实际上,不少学生正是通过做作业,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抄作业是对自己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杜绝。作业可以使思维能力在解答过程中,迅速得到提高。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就是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学习中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细致观察的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等等。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才

会变得轻松,学习的效率才会不断提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地作一次反思,看看自己的学习习惯究竟如何。

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你走向成功的阶梯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害你一辈子。要知道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不夸张地说,良好的习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影响人的一生。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教育不是搞转型产品,不是搞短平快的小企业的适应市场生存,教育更多地把古老的上一代逐渐积累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文化积淀传承给下一代人,它应该是很有规律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现代教育观认为,教育不仅要让孩子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掌握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而良好的方法有赖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习惯又是良好的学习方法的体现。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为习惯,只有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习惯成自然”,一辈子受用不尽。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使大家终身受益。

三、培养学生十二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随着中学课程内容的增多和复杂化,记笔记有助于抓住重点。如果因时间限制,当堂记的东西较零乱,那么课后还要进行整理,使之全面、有条理。整理的过程是一个很有效的过程,而且还能锻炼自己分析、归纳的能力,一举多得。所以应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2、.课后复习的习惯。复习的目的是“温故而知新”。复习要与遗忘作斗争,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创制的“遗忘速度曲线”表明遗忘是有规律的,即先快后慢,刚记住的东西最初几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两天后就较缓慢。因此,要巩固所学知识,必须及时复习,加以强化,并养成习惯。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

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作过程不仅是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严格的观察、思维和想象等认识能力的训练。在养成观察、思索、阅读习惯的同时,要养成勤于写作的习惯。家长可要求孩子勤写读书笔记、读后感、观后感和日记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8、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能成,低不肯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9、自己留作业的习惯。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如果都要求去做,就是反教育。老师要和学生商量,让学生做到脚踏实地、学有所得,市教委规定对学生实行量化作业,它的落实,一靠检查,二靠老师良心,老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常规量的学生可以接受,学生才能适应教育。浙江书生中学就特别强调这点。

10、整理错题集的习惯。准备一支红笔。随时改正自己练习本、试卷上面的错误,以鲜艳的红色加深错误在脑海中的印象,然后用一个本子,将这些错误收集起来,用“错别字举例”、“错题汇编”等形式分类记载,以警示自己,避免出现类似错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11、认真观察、思索的习惯。进人中学后,每门学科都要求学生具备观察力。语文的写作训练就不用说了;数学的能力培养要以学生对自然界数量关系与图形关系的观察为基础;物理的实验和化学的演示都离不开精确的观察;生物则要求学生对生命现象和动植物进行持久的观察。这些观察要求学生不仅能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还要能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光看不想难以得出结论,因此,还需要养成边观察边思索的习惯,勤于观察的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家长要引导孩子从身边的生活小事开始观察,经常向孩子提出问题并与之讨论,促使他去观察思索,并能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2.认真书写的习惯。相当一部分孩子和家长不重视书写,认为它只是形式,对学习没有多大影响,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书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书写者学习态度、学习质量甚至个人的素质的评价,卷面就是学生呈现在老师面前的面孔,老师就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据此来打“印象分”。从另一个方面看;一个能够认真对待书写的孩子,往往也能认真对待学习及其他许多事情。相反,一个连字都不愿好好写的孩子,很难做好别的事情。因此,重视并及早提出对孩子书写方面的要求,不仅能提高书写质量,得到众多良好评价,而且还能促使其养成凡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提高孩子的整体素质。

13、筛选资料、总结的习惯。学生要会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学习资料。

十三个习惯,不要求齐头并进,各学校要有自己的特点,让老师以教书为乐,让学生以学习为快乐。这快乐要建立在养成这些良好习惯的基础上。只有师生都成了学习、教育的主人的时候,教书这份工作才能真正成为乐园,才能使“学习、工作、尽责、助人是享受”成为现实,使我们短暂的人生充满快乐。

2.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二

一、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预习时可指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在课内阅读中,还可以让学生预习后自己设置作业题,自己分析思考,并要求做出答案,看看谁的作业题能难倒其他同学或者教师。强烈的兴趣让学生挖空心思去寻找问题,让他们对课文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这种自觉、主动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的及时督促、引导,要由扶到放,切不可有急功近利的思想,也不能因噎废食。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学生对新知识记得快,但遗忘也快,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课后复习的习惯,只有及时复习才能降低遗忘率,巩固所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把平日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弥补学生知识的缺陷。

二、勤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包括与教师所需要的答案持有不完全相同甚至相反的见解,教师要做到不轻易否定,应引导学生深入讨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的甜头。在教学中,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筛选和讨论,通过合作自行解决问题。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为了改变教师越俎代庖的状况,改变过于周到繁琐的指导与规范,教师可采取“授之以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较多的机会参与学习活动,自主体验、自主感悟、自主质疑问难、自主发表见解,在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地感知、学习、理解、提高,把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技能,通过主观努力,实现主体对外在世界与自我的超越。如《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前三节行文结构都按“送别———回忆———抒情”的思路来写,于是在执教这一课时,要求学生精读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利用梳理顺序→抓住往事→体会感情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指导,使学生对课文有深入理解。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享受到参与课堂活动的乐趣,从而逐渐使学生养成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习惯。

三、独立完成作业和认真检查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特别重要,这种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且严格要求。在平时作业时,要求学生先复习当天的功课或复习与作业有关的内容,然后再认真地独立完成作业。教师要对写字、答题格式严格要求,逐渐训练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要求学生做完作业后,先检查,发现问题后再看书、查字典,看例题对照检查,发现错误及时更正,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四、自觉读书和阅读积累的习惯

宋人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教育实践证明,读书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运用多种感官读书则是提高阅读效率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还要要求学生读书逐渐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如教给学生运用自学符号在书上作批注,在读书过程中找出难点,深入思考,将阅读带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它可以提高学生收集信息、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加深对文章意义的深刻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适时教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引导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家名篇,摘抄与语文学习密切相关的课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积累材料的习惯,作文需要时才能够随手拈来,为我所用,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要学好语文,仅靠课内是不够的,必须阅读课外读物。课外阅读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都大有裨益。如结合语文读本中《赤壁之战》的阅读,让学生进行研究性比较阅读,对史书《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文献《赤壁咏怀》中的战争记录和描写进行比较异同,分析理解,加深对作品形式、内容、特色的认识,实现“阅读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从而使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成为有机整体,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勤于动笔和多写多练的习惯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三

1.应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改变学习的无序状态,减少学习的随意性,不要老师牵着鼻子走,是学生学习逐渐由被动转为主动,由自发转为自觉。

2.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3.养成上课主动做笔记的习惯,记笔记要求学生记重点,记难点,根据自己情况记要点,而不是照搬板书。

4.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课外阅读量决定着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浓度。阅读量大的学生进入高一的学校学习往往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较强。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给予指导和检查使之形成习惯。使学生把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乐趣,一生以书为支。

教师的反思应该是一种行动研究的方式

指导教师发展的思想应是知行统一的发展观。在行动中反思,反思为了行动。它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问题—反思—制定行动策略—行动实施—评价反馈—反思。”表现为:

当我的教育观遭到实际否定时,我碰到了问题(比如:学生在课上并不按要求积极参与)。

我设想解决这个问题(重新组织以及他们积极性提高)。

我实施这个解决方案,(我让他们进行小组活动,并引入了有结构的练习,使他们在不用我监督的情况下,提出和回答问题)。

我评价我行动的结果(我的学生参与性加强了,但他们太吵闹,并且在有结构性练习时仍依赖我)。

我根据自己的评价重新系统阐明问题(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是他们既积极参与又不太吵闹,我必须找到一种方法,使他们在自身的发展中更具独立性)。

4.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只要成绩不要习惯这是不对的,每一个做教师的对此都深有体会。小学阶段,如果孩子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凭着自己的聪明仍然可以较好的成绩,因为课程较少,内容较为浅显。但是随着年级的不断增加,你的孩子成绩下降了为什么呢,不是智力,就是学习习惯。尤其是到了初中,相同的入学成绩,却在中学的差异很大。还是学习习惯,因为课程多了,凭聪明是不能应付的。所以,明知的家长应该知道,良好的习惯将成为孩子成功的必要条件。将是他一生的财富。因此,要想让你的孩子更优秀,首先从孩子的学习习惯入手。那么孩子要有哪些好的学习习惯呢?

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即我们常说的爱看书。有专注写作业的习惯。不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有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不爱做小动作或说话。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需做哪些工作呢?

一、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你们同孩子谈话,命令他的时候才进行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包括你们怎样议论别人,怎样对待朋友,怎样看书读报,这一切对孩子都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父母的表率作用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就是说,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列宁兄妹三人全都成长为伟大的革命者,绝非偶然。究其原因,除了社会条件以外,尤为重要的是父母

对子女进行了方法得当的培养教育,给以良好影响。列宁的父亲是19世纪中期俄国具有进步思想的杰出教育家,母亲则是一位贤达、聪颖、教子有方的女性。列宁的父母在家里规定了“肃静时刻”,到时候大家同时工作或阅读,父母、孩子都一样,包括最小的妹妹,要打破这一时刻的安静是不允许的。列宁曾在一篇章中说到:我不能不想起童年时代我们家每到晚上的情景,到处都是一派工作的气氛。父亲在自己的书房里办公,阁楼上哥哥姐姐都在看书,母亲坐在一张大桌子旁边做针线,我们两个小一点的坐在母亲边上看着小书或做作业。这种肃静时刻使孩子们养成了自觉遵守纪律、尊重家庭中其他成员和自我控制的习惯。凡是要孩子们做的,列宁的父母首先做到。

要使孩子热爱学习,家长的以身作则确实很重要。我们可以这样做家里订几份报刊书籍,下班回来自己看看报。

这无疑也是给孩子作榜样,家里有一种学习气氛,这种氛围无疑是孩子学习的客观环境,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孩子就会与书本交上朋友。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应该多改变自己的恶习,比如不要在家里赌博,凶酒,上网时间超长,更不能在家从事其他违法事件。试想,家长整天在家里“筑方城”、“谈山海经”,把“劈里拍拉”的打麻将声和说笑声传入孩子耳朵,怎么能制造浓厚的学习氛围?要知道,优化的学习环境是使孩子完成作业的客观保证。

第二个让我们头疼的问题。是看电视。许多孩子一放假或是一到家,就对着电视,无止无休。因为我们的孩子应该说是在电视机旁成长起来的一代,电视几乎成为家庭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电视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对孩子来说,看电视的时间及内容,以控制为好。你可以发现,有的孩子坐在电

视机前呆整整半天乃至一天,都看的津津有味,可是要让他读书,半小时也坐不住。究其原因,责任还是在家长,一方面是家长自己也是一个电视迷,甚至不加选择看些毫无意义的录像,孩子跟着看, 当然就会受电视干扰而影响学习。另外一个原因是,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的时间比较少,孩子觉得无聊,当然会把电视当做生活的依赖品,久而久之,就会越来越上瘾。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越小,电视对他的吸引力越小,因为孩子的注意力无法长时间的集中,他们更容易被生活中有趣的事情所吸引。所以,严格的说,孩子的爱看电视完全是家长的原因造成的。现在关键的是,如何纠正?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严格按这个执行,看完自己喜欢的就不要再看,从家长做起。

2)规定看电视的时间。

3)鼓励孩子去做一些更有趣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

4)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就可以跟孩子讲道理,强化责任意识,你的身份是学生,不能跟家长比,你的职责就是学习。

5)业余时间领着孩子去书店看看,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不要限制孩子,说什么那时什么书呀,不买,不看,要知道,开卷有意。并且要有反馈,时常问问读书的情况,你喜欢书中的谁呀,你为什么喜欢他呀,哪个情节你最喜欢呀,让他给你讲一讲,他觉得自己特伟大。我孩子小的时候,我采用的方法是看完一本接着买下一本。否则不买。

二、家长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

孩子们健康成长,需要引导,需要教育,需要动辄一顿痛打或痛骂是解

决不了问题的。尤其当你的孩子在学习上不努力,没有一个良好习惯时,更需要抓住时机,进行诱导。例如,老师向你反映近来你孩子上课思想不集中,作业不认真。听到这些情况,如果你回到家就一顿痛骂,孩子不易接受,甚至会跟你对立。不如心平气和、把孩子当作学生似的,跟他谈谈心,聊天,了解他的想法。也可以使用激将法。如果你的孩子有自己崇拜的同学和朋友,就要以他为榜样,说说人家如何努力,上课总举手发言,簿子拿出来整整齐齐,所以成绩好,你应向他学习。或者讲一些中外名人刻苦学习的小故事来启发他。还可以讲讲自己小时侯的故事都行。但是,如果你的孩子自信心不够强的话,千万不要拿他和别人比。

对孩子的学习状况(包括思想品行)要及时了解,多作分析。就学习习惯而论, 孩子的哪些习惯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学习上哪些强一些,哪些弱一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引导,才能产生好的效果。

三、多表扬,多肯定。

一般说来,孩子们都喜欢听表扬话,即俗话所说的爱“戴高帽子”。有的孩子你越批评,越骂,越不行,其实每个孩子都特在意自己在老师、家长心目的地位和形象。你总是批评他,就会让他觉得反正我这么差了,弄不好了,抱横竖横的心态,倒不如抓住孩子点滴长处,及时加以表扬,多给他“戴高帽子”,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某天发现孩子作业比平时整洁或差错少了些,就要大力地表扬他,说他原本就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养成好习惯一定能超过别人。或者有意识地在孩子同班中或邻居中找一两个成绩、智商类似的孩子作为竞争对象,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处超过人家,就及时表扬和鼓励,增强孩子的进取心。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肯定进步的同时,要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对于他的

成功, 表扬的话不要说得过满,在表扬的时候,最好能指出下一步该怎样做。比如明天我们争取不错。

有的家长鼓励、表扬孩子是很有自己特点的。如投给孩子以赞许的目光、甜甜的微笑,亲吻,一起外出游玩,赠送礼物,诸如此类的爱抚、称赞,会使孩子热烈地感觉到父母的亲情,会加倍地努力学习。

四、从小处着手,从点点滴滴抓起。

孩子的习惯和性格,是积年累月而逐渐形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更是如此。如果孩子今天抄袭了同学一道作业,家长发现了也不过问,那么孩子就可能在明天抄两道或更多道习题。有的孩子进了中学, 写字姿势还很不准确,头歪着,或眼睛与书本保持很近的距离 ,还有握笔姿势奇特,如果做家长的平时注意了孩子握笔姿势(当然老师也要注意),反复指正,孩子的坏习惯就不会形成。家长还要不断地肯定孩子学习上的点滴好习惯。例如,孩子在看书时,有一个字不认识,就主动地查字典,家长看到了便要加以表扬,让他这一点好习惯巩固下来。孩子和你一起上街,问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也要表扬。孩子刚看了一个电视节目,结果在和你说话的时候,就用了,还是要表扬的。

在学习语文方面,让孩子养成一些好的习惯,这些习惯看起来似乎很不显眼, 但却有用,家长不妨多加留心督促。比如,你的孩子能不能多动动笔头,记记日记? 看书看报,听收音机,看电视时,有没有随手记一点什么?跟朋友、师长联系,有时可通通电话,但有时能否动动笔头写写信?再比如,让孩子多说说话,讲讲故事,谈谈学校里的事情,或家长提出些话题,让孩子发挥发挥,谈谈看法。当然,家长要有耐心,要善于听,要善于评论。有的家长就怕孩子多话,动不动就说:“孩子,你懂什么!"把孩子的说话欲望(这也是

一种表现欲,是孩子的天性)给抑制了,这不好。有些孩子虽然“能说会道”,但都是讲些琐碎小事,用语也多为社会上的一些粗言俗语,真要讲些“上台面”的话,却又忸忸怩怩,语不成句了。这与平时缺少锻炼有关,家长平时不妨在这些方面对孩子多加关心。这就是一些看起来能说会道的孩子,他们却不会写作文,因为我们平时说话是口语叫多,而写作时是书面语比较多,所以在平时和孩子的交谈中,应该让孩子把话说的有条理,尽量简洁,不要带口头语,还有鼓励孩子使用书面语言,当你的孩子有某个词语用的非常好,或是某个句子说的特别妙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要马上抓住时机来表扬,这样,时间久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

5.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五

例如说玩,特别是电脑游戏。什么DOTA、FIFA、星际、CF,很好玩,爽!可它真耽误事。你要被它抓住了,陷在里面了,一时“爽”了,一辈子可能就不“爽”了。我们可以玩,学习效率越高,玩的时间就越多。可一定要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东西,而且一定要能管住自己。人是一种很奇怪的东西。有些事是他该干的,有些事是他想干的。要命的是,该干的往往不想干,想干的又往往不该干。怎么办?只能管住自己,想办法把想干的纳入该干的范围,把该干的有兴趣地干好。能比较自觉地这样做了,就是成熟了。优秀的孩子都能够在学习的成功中享受巨大的快乐,那是任何游戏都不能相比的。

二、从小事做起,注意细节

一个人的习惯好不好,素质高不高,往往反映在小事上。要明辨是非,随时提醒自己。比如,注意自己的站相、坐相、走相、吃相,注意每一次作业或考试书写的工整,注意待人接物的礼仪,等等。一开始可能有点“累”,但用不了多久,你就习惯了,而且让你一辈子受益。

三、开好头

习惯是通过过程养成的,而过程都有开头。只要是想好了准备做的事,就要果断地开头,不要拖,不要等。比如:我打算背单词了,好!开始背。我打算写日记了,好!开始写。一段时间以后,你觉得它已经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了,甚至没有什么觉得不觉得,到时候就自然而然地去做了,好习惯就养成了。

四、咬牙坚持

开了好头就要持之以恒,遇到困难要咬牙坚持,千万不能松劲。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写日记,到现在一天都没有间断过。9年3000多天,我也有累得实在不想动的时候,有病得起不来床的时候,怎么办?咬牙顶住。把日记本放在枕头上,写一句也要写。事后,你甚至会被自己的精神所感动,进而特别珍惜自己的成果,越来越不忍心放弃,于是就成了好的习惯。

五、不找借口

6.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六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读的习惯。读中外名着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3、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4、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这样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进步学生。 5、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 6、大事做不来,小事赶快做的习惯。这也是非常要紧的一个习惯。我抓学生习惯基本就这么抓。尖子学生做尖子的事,后进学生别盲目攀比。大的目标够不到,赶快定小的目标。难题做不了,挑适合你的容易做的题去做。人生最可怕的就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肯做,高不成,低不就,上得去、下不来,富得起、穷不起。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永不言败。 7、整理错题集的习惯。每次考试之后,90多分的、50多分的、30多分的学生,如何整理错题?扔掉的分数就不要了,这次30分,下次40分,这就是伟大的成绩。找到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知识点研究一下提高的办法。整理错题集是很多学生公认的好习惯。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七

一、遵循原则,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培养自信, 先易后难。“人无自信心则不能成功。欲有自信心, 又非平日养成好的习惯不可。”在班队课、品德课上, 我常常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有自信心, 不要害怕困难, 要相信自己。教会学生树立自信心, 养成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信的良好习惯。

(2) 不要例外, 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难, 养成坏习惯易。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必须注意:在好习惯未养成的时候, 不准学生有例外的动作。因为, 一个小小的例外, 就可能破坏已养成的习惯。学生的意志力相对比较薄弱, 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也较差, 有时候, 他们在课堂上能做到的一些好习惯, 往往由于课后的一次例外, 而前功尽弃。我对学生反复强调, 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千万不要有一次的例外, 不管做任何事情, 都要认认真真对待。同时, 我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方法, 对学生一点点好的表现, 及时肯定, 用鼓励来激发他们良好的行为, 督促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3) 持之以恒, 循序渐进。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工夫, 小学生往往坚持性较差, 有的好习惯持续一个星期, 有的持续一个月, 就不能继续坚持了。因此, 对待一个好习惯, 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去做, 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做成功了, 然后才可以做更难的事, 只有这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 才可以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二、具体要求,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提前预习、及时复习的习惯。预习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 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初步的认识, 这对于学生在课中学习新知识很有帮助。教学中, 我首先有意识地在上新课之前, 提出几个能引起学生注意的问题作为预习的作业, 提高学生预习的兴趣;再利用课上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先交流一下预习中碰到的困难, 做到有要求、有检查的预习, 学生预习久了习惯自然养成。教学实践表明, 课堂上学生学会了的东西, 课后还会忘记, 这是大脑遗忘规律的表现。因此, 及时复习, 才能降低遗忘率, 巩固所学知识。

(2) 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 还要认真思考, 同意别人的发言可以轻轻点头表示赞同, 如不同意, 就思考自己应该怎样回答。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 要积极大胆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在实际课堂中, 要严格要求学生这样去做, 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的习惯才能慢慢养成。

(3) 敢于质疑、敢于表达的习惯。目前, 在小学生中能够主动向老师质疑的学生还不多, 所以, 要从低年级开始就培养学生这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 我先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习惯, 对不懂就问的学生及时表扬, 低年级大部分学生积极性都很高。但到了中高年级, 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特别怕问, 因此我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 就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 用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学生的方法, 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见解。

(4) 作业认真、按时完成的习惯。要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应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培养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当天完成, 并请家长配合检查督促;二是作业独立完成, 做作业时不能抄袭他人作业, 也不能一边做作业, 一边做其他事情, 要求学生作业认真、独立完成后再做其他事情;三是要学会自我检查, 养成认真仔细、不粗心的习惯;四是要有钻研精神, 碰到难题时, 不能退缩, 鼓励学生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要有钻研精神。

三、严格训练,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1) 以身作则, 做出榜样。小学生善于模仿, 因而必须重视教师的表率作用, 事事处处做学生的榜样。如老师把讲台收拾得很干净, 地上有纸主动捡起来, 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做, 就会记在心里, 也会这样做。老师的一个动作、一句话, 都可能被学生模仿, 这种模仿, 就是习惯的培养。

(2) 及时鼓励, 强化肯定。积极的鼓励, 既是要遵循的重要原则, 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3) 相互联系, 多方配合。我常与各科教师、家长联系, 各方面统一要求, 做到各科教师合作, 家长密切配合, 齐抓共管。

8.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八

关键词:学习习惯;预习和复习;质疑;课外阅读

习惯是人的一种惯性思维,支配形成惯性的活动。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学生的学习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由学习习惯决定。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养成预习和复习的良好习惯

预习是学生在讲课前的预先复习,是教学过程必须的一个环节,好的预习效果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给学生指定一个范围,让学生带着任务预习,引导学生预习的积极性,有针对性的预见,或者粗略的预见,对内容有大致了解,学生自己找出预习中出现的疑惑,这是针对性预习的前提。对于一篇陌生的课文,预习是有规律可循的。通过预习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对文章的人、事、物、情有了总体的轮廓、完整的印象,找出不懂的字、词、句做标注或在本上记下来。要学会主动解决问题,对不理解的可通过教学工具,或问别人弄清楚,加深学习的体验。

诵读是预习必不可少的。在大声朗读中,学生由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预习中要学会做笔记,把值得学习、借鉴的词句摘录下来,积累知识点,便于查找。通过预习,能节省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在上课时会针对不解之处专注记忆,听教师讲解,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大脑有遗忘的规律,因此,课后复习能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对知识进行很好的归纳总结,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二、养成质疑的良好习惯

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古人说,学贵有疑。疑问是学习进步的铺垫。学生的思维融入到内容中,对内容有进一步了解的意愿和兴趣,才能找出不懂的地方。如果连基本的词句、语法都不清楚,不了解课文,根本就提不出问题。质疑增强了学习的求知欲,对学习更有兴趣。通过学生质疑,教师能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弱点、难点和不足之处,对学生因势利导,耐心讲解,积极鼓励和引导,使学生自觉地在学中问、在问中学。同时,学生质疑的不确定性,促使教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根据学生的认知调整教学策略,完善教学思想,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有的小学生性格活泼,总是有各种问题提出,问老师或其他同学。而有的学生却不敢提问,怕被同学嘲笑,没有信心,通过其他学生的提问获取知识的理解,这是很被动的。教师要给学生强调质疑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起来。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营造宽松融洽的教学气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热爱学生,教学要有亲和力。学生对老师有好感,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压抑的心理,课堂气氛活跃、民主。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要作出合理的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教师在教给学生敢问的同时,要让学生会问。“授人以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引导学生找出全文的中心语句来提问,找出与全篇文章的关系,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总结知识点,通过对比找出不同之处和相似地方;让学生关注人物的描述,发现人物的语言、表情和内心活动等。其他如,学生学习容易出错的地方、难点等。学生提问不是暂时的,学生要养成质疑提问的习惯,质疑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三、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方法。学习语文,仅靠课堂教学的短短45分钟是非常受局限的,还必须延伸到课外学习的领域。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教师要帮学生选择正确的课外读物。教师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求知欲强、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阅读能力等,选择思想健康、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图书及报纸,如《唐诗三百首》、《十万个为什么》、《安徒生童话》等,拓展了学习思维,满足了好奇心,开阔了视野。在阅读中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以便他们能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否则没有任何阅读效果。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优美的词句、章法、修辞等记下来,在重视故事内容时要兼顾有关的语文知识,让学生能融会贯通,也有益于写作。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提醒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不能边走边看,不能躺着看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阅读环境。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阅读的意愿。培养阅读兴趣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关键。教师要有合理的引导方法。比如,在教室内外张贴名人名言,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思想;举办故事会,给学生讲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神话故事、风俗习惯等,让学生在听故事的时候学习知识。学生从故事中找到了乐趣,就会主动寻找一些课外书籍,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也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看到的故事讲出来,看谁讲得精彩,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在课堂上互相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把读过的书拿出来,互相交换来阅读,扩大了阅读的资源。这样,在课堂上调动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养成课堂上善于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思想活跃,在课堂小声说话、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教师处理不当,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要讲究批评的方式,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帮助学生克服缺点,能全神贯注的学习。学习是把书本的文字经过思考掌握知识的过程。只有思考才能理解、运用。对问题能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境界,发展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多动脑、勤动手,在实践过程中养成多观察、多思考的习惯。

9.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教案 篇九

课文(识字与写字、阅读)………………………  60课时

练习…………………………………………18――24课时

★ 上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奖教案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演讲稿

★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小学数学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浅谈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论文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计划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反思

★ 如何培养初一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0.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

数学学习习惯的特殊性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来确定。因为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思维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的特点,数学的研究时象和特点,体现在数学中就形成数学的学科特点。

这样看来,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

1、长期性。数学学习是一项长期的艰苦劳动,学生需要用10多年的时间学习数学,一些数学家甚至需要用毕生的精力研究数学,才能取得一定的成就,因此,在日常数学学习中,教师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之以恒认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2、严谨性。数学是严密的,所以,需要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地钻研数学问题,专心完成数学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

3、实践性。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让学生养成善于从实践中发现数学知识、善于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习惯。

4、创造性。数学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地去创新,推动数学学科的发展。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探究新问题、发现新方法的习惯。

这些数学学习习惯的特性应该从数学的听、说、读、做、问等各个方面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得到体现。并考虑各个年龄层次学生的身心特点逐步要求,分步实现。如良好的说的习惯,我们大致可以这样要求:

1、在低年级,主要培养学生能够说清楚表达的意思、基本做到说一句完整的话,能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用规范的数学术语表达自己的想法;

2、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能够完整地说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能够基本正确应用有关的术语表达算理。

3、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就要求他们能够逐步做到有条理有层次地学生自己的思考过程,完整地讲解数学问题的思考过程,等正确运用数学术语说清楚算理等。

根据整体规划分阶段实施的要求,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们通常应该注意抓好这样一些方面

1、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功到自然成。

2、教师要抓住每一个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里,在口算时,比一比,哪位同学算得既快又对;板演、笔算、做作业时,比一比哪位同学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老师讲课时,看谁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对做的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给予表扬、奖励。

4、当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有点滴进步时,要及时鼓励;对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不要讽刺挖苦,要耐心纠正、具体指导、期待进步。

1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一

学完生字,我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一想:秋天来了,我们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同学们快速地从课文中找出了答案.有的说:秋天来了,天气变凉了,风也变爽了; 有的说: 秋天来了,能吃到肥美的鱼虾、螃蟹,还能吃到很多美味的水果;还有的说:秋天来了,到处都是一片金黄、到处都是一片火红------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秋天景色的美好,气候的宜人和丰收的喜人,我问学生:“八月天凉,太阳不再炎热,风吹在身上很凉爽,这样的天气你感觉怎么样?”学生根据自己切身的体会,回答说很高兴、很舒服、很爽。我便让学生快一些用高兴、轻松的语气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当有的孩子读得还不十分到位时,我便引导他说:看,这样的天气连小蟋蟀都非常高兴,唱起了动听的歌曲。老师想听一听谁的声音比小蟋蟀的歌声还动听!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起来,读得更用心了。接着,我让学生们看图,理解什么是“秋收”?“收什么”?虽然孩子们也能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秋收的景色略知一二,但毕竟是生活在城里的孩子,没有真实的体验,丰富的想象从何而来?特别是“田野翻金浪”一句读不明白。我静下心来想了想,虽然我们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但对于学生反复读仍不明白的地方就应该由教师讲解,该传授的知识不能丢。于是我连说带打手势:田野里的稻子熟了,金黄的稻穗随风一起一伏,多像大海的波浪啊!學生恍然大悟。在读的时候,学生自己就能注意放慢语速,突出鱼虾的肥、瓜果的香。最后我同孩子们词语搭配游戏:金黄的—— 火红的-——“灯笼!”“枫叶”“脸颊!”……学生们意犹未尽地说着。多美的句子啊,越读越爱读,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吧!”又一串带着赞美情感的读书声飞出窗外……

这篇课文的处理我是根据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基点去做的。美的文字,美的情景,就要用美的心情去对待,当学生的心情与美的文字形成共鸣的时候,学生的朗读还用指导吗?那种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不是老师范读引出来的,也不是老师强调读出感情逼出来的。而是文本、孩子、情感融为一体时的情不自禁地宣泄。在这个片断的教学中,我收获到了成功。这样的阅读兴趣盎然孩子们能不喜欢吗?时间长了,孩子们自然会爱上阅读。新课标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基于此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我不会忘记这句话:孩子是一张白纸,就看你在上边画什么图画了,我们要在这张白纸上画出最美的图画。去年教一年级,面对着天真可爱、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们,我时常想起这句话。因此我立志在孩子们的头脑里画出最美的画图。一年级我培养了孩子们预习的习惯,曾有人说,一年级的孩子们不能课下预习,但是我觉得只要不给家长增加负担,教给孩子们方法,他们会做好的。实践证明,我成功了。在学第二册书的时候,我的孩子们都能自己完成预习任务了。他们在课下熟读课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词,然后认读生字,不会了,翻开课文找到那个生字读课文,在句子中就能认识这个字,他们还主动地用各种方法去识字,好到课堂上大显身手——告诉同学们我是用什么方法认识这个字的!遇到有的同学没有学会,小老师们可就要发挥作用了,他们教得很认真。由于有了课下预习做基础,我们的课还不算太赶,在课还可以培养孩子们说话、朗读、写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学生们已经把预习当成了必需要进行的一项活动,他们觉得必须要做。这不就是一种好的习惯吗?这个好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学习过程吗?

12.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二

一、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

在孩子刚刚学写字时, 家长就要协助老师认真地手把手地教, 并随时提醒他:“握笔的姿势对吗”、“头摆正了吗”、“身体坐直了吗”、“眼和练习本的距离够一尺了吗”。刚开始练习写字时, 不要让孩子每次写很多字, 也不要求快, 应强调正确, 让孩子沉住气, 静下心来写, 宁可写得慢些、少些, 一定要写好。

二、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

孩子上学以后, 父母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 不做令孩子分心的事儿。在做作业的过程中, 让孩子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不玩耍、不拖拉, 做到字迹工整、卷面干净。在行动上约束他, 规定不完成作业就不能玩。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 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让孩子把学习当做生活中的必要程序来完成, 每到学习时间, 就会主动坐下来做功课, 很自然地养成定时、专心的好习惯。

三、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并及时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我们要指导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时间。几点起床, 几点做作业, 几点看电视, 几点睡觉, 一定要有规律, 并且一定要安排出孩子预习和复习的时间。每天学习新课前, 先把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 不明白的地方上课要重点听;学了新课后, 也要及时地进行复习, 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 加深理解。一个单元学完之后, 可以教孩子系统地进行复习, 使知识系统化, 把先后学得的知识连贯起来, 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阅读课外书的习惯

凡是读书多的孩子, 视野必然开阔, 精神必然充实, 志向必然高远, 追求必然执着。读书对于人的成长是最重要的, 家长要经常陪孩子到书店挑选并购买图书;抽时间和孩子同读一本书, 共同交流读书心得, 同作读书笔记;并且督促自己的孩子每天保证一个小时的读书看报时间;自己也要经常性地读书, 作好表率。父母要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这将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最重要的是系统地、不间断地严格要求, 决不允许任何一次例外。见到了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父母决不能等闲视之, 要及时纠正;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学习习惯的苗头, 也不能视而不见, 要及时给予表扬, 鼓励孩子坚持下去, 形成良好的习惯。

13.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三

家长朋友您好,俗话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所以好的习惯一定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在这里给您几点建议:

1、养成定时专心学习的习惯。学习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专心致志、全神贯注才能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成绩。培养孩子专心学习,还得培养他做什么事情都紧张、敏捷、绝不慢慢悠悠的好习惯,做事认真做,做完了就痛痛快快地玩。要让孩子知道,边玩边做作业,并不能减少作业,也不会玩得更多,而且作业没完成,玩也玩得不痛快。只有尽快认真地完成作业,才有可能痛痛快快地玩,玩的时间才能多一点。

2、养成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做一个好学生必须有学习责任感,而按时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定学习责任感的具体表现.一个好学生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就应该放下一切主动地去学习,应该自己完成的作业决不让别人代替。但是,由于孩子刚入学,自制力差,还没养成习惯,一时难以做到,这就要求父母给以督促和指导。不管孩子提出什么理由和借口,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决不允许拖到第二天。

3、养成以正确的姿势进行书写的习惯。字是人的门面。小时候就练得一笔好字,会使人受益终生。如今,不少成人甚至文化水平很高的大学生字写得不成样子,让人觉得跟他的身份很不相称。主要是因为在小学刚学写字时没有受到严格的训练,从握笔到书写都不正确,还养成了胡乱涂抹的坏习惯,想改也难改了。

4、养成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

5、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

6、家长也要经常适时夸奖孩子来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

14.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十四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为学生终生学习做准备。好的学习习惯能关系到人一生的命运。离开校园以后,人在知识的海洋里能遨游多远多深,很大程度上是在校园期间所形成的学习习惯决定的。那些在学校里养成了良好学习习惯的人,在新知识新事物面前就会去主动探究,就会研究出杰出的成果,就会出人头地。他们或者成为企业家,或者成为某方面的专业人才。

2、好的学习习惯能使教学事半功倍。学生养成了主动学习的习惯,真正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绝大多数知识能够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自己研究不出来。通过和同学们一起探究,集思广益,基本上所有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老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讲清知识间的区别与联系就行了。这样,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需要培养哪些方面的学习习惯。

要培养的学习习惯有很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培养了如下几个方面的习惯。

1、自主探究的习惯。就是在新知识学习之前,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能学会的知识都学会。

2、合作探究的习惯。学生在自主探究的时候,有一些较难问题自己独立解决不了,就让学生在课堂上和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通过共同想办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凡是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讲,都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来完成任务。

3、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写作业时要用“心”去做,不能想别的事,尤其是不能看着电视写作业。要认真审题,认真书写。

4、互相帮助的习惯。几乎每个班里都有学习困难的学生,这部分人如果学不好,就会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注重培养学生互相帮助的习惯。通过“兵教兵”使学困生得到转化。

5、主动学习的习惯。不用老师安排,学生就能有秩序地自觉学习,而且是心里想着学好,基本上能达到老师的要求。

只要将以上学习习惯培养起来,教学过程就会事半功倍,教学成绩就会名列前茅。那么怎样培养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三、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多种多样,实践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方法。

1、拿起表扬的武器,对处在萌芽状态的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助长。对那些出现良好学习习惯苗头的同学进行表扬,例如对那些还没有讲解就已经学会知识的同学,上课敢于进行争论的同学,作业书写特别认真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介绍他们是怎么做的,并分析这样做的好处。那么到再一节课的时候,就会发现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学越来越多。再通过引导这些良好习惯就会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先学后教,先练后讲”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与合作学习习惯的金钥匙。不少老师说,你班的学生好,能一直坚持自学,俺班的学生不行。其实不是哪个班行,哪个班不行,而是教师教学方法上有问题。从九十年代末开始,笔者

一直坚持采用“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教学方法。在老师教之前先布置学生自学,要讲的习题在讲之前先让学生试做。学生不能独立学会的知识就上课讨论,合作解决。老师只对疑难问题进行点拨,然后再让学生或自主完成,或合作完成。这样学生每天都在教师讲前接触新知识,不是自学,就是讨论。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久而久之就转化成了学习习惯。

3、“有布置有检查有措施”。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后作业,只要布置了就必然进行检查,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鼓励,对不认真的提出整改意见,但不能生硬的批评,而要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课堂上口头提问的作业,学生无论说的对错都不进行批评,并且对大胆发言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表扬他们敢于大胆表达自己意见的精神。这样学生错题不再有顾虑,对其表达出错误的意见不但不批评还表扬,学生发言能不积极吗?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彻底避免了机械、重复的作业。

4、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要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学生的习惯很多,未教之前就有若干,但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我们要的是那些能改变学习方式,能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习惯。这样的习惯学生原来没有。要对其进行指导,有一个“教-扶-放”的过程。“教”就是教着学生怎样预习,怎样合作学习,遇到不会的问题怎么解决,怎样才算认真完成作业。“扶”就是在前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着怎样做。老师观察学生的活动,对出现的偏差进行指导。“放”就是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方法,已经形成习惯,就可以大胆地让学生独立活动。这时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5、通过建立班内机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设有学科课代表。每一排桌设一个大组长。每一个大组设若干学习小组,小组内设组长。每一张桌子上设桌长。其它同学为组员。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凡是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由自己独立解决,同桌能解决的问题就由同桌解决,学习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在大组内或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层层有人把关,每一种习惯有示范,有学习榜样,有追赶目标。同时把全班同学分为三层,科代表、大组长、和学习特别优秀的小组长等同学为一层,称为大组长级的同学。小组长、桌长等同学为一层,称为小组长级的同学。其他同学为一层。这样每一个学生或学习小组有问题都有具体人员负责,什么级别的同学完成什么样的作业也一目了然。学生的学习习惯相互影响,最终使全体同学都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6、从心理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每逢第一节是我的课,学生老早就到教室里去学习了。有的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说:“他老师在家一发动摩托车学生就进教室学习了”。这种主动学习的习惯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有时上课时故意晚进教室,对在认真学习的同学进行表扬,并告诉他们老师就喜欢“自觉”学习的同学,学习不用老师管着,就应该象那些自觉学习的同学那样,自觉地学习,主动地学习。对学习自觉的同学经常进行表扬。这种思想灌输多了,受表扬的同学越来越多,自觉学习的同学也越来越多。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场面也就出现了。

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应注意的问题。

1、不要同时培养太多习惯。有的人想一口吃成胖子,把所有的学习习惯同时培养,结果各个方面相互干扰,导致效果不好。当然习惯培养太单调也不好,要在学生能接受的前提下,进行立体培养效果会好些。

2、忌“黑瞎子掰棒子”式的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可以一个一个地培养,也可以同时培养几个,但绝不可以培养了这个忘了那个。培养的习惯要经常运用,最终形成习惯网络,使我们的学生各个方面都有好习惯。

3、善待出现错题的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如果出现错误就进行批评,就会在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时候装腔作势,假装会了,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就会降低,就不敢说真话。事实上回答出一个错误的问题正好提供了一个讨论的机会。对他为什么会这样回答,根源出现在什么地方弄明白,对学生更有好处。

4、莫怕影响教学成绩。在学生习惯培养过程中,短时间内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一段时间下来,不但会赶上,而且还会超过原有的水平。再说教学成绩并不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重要。

5、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记得自己在上学的时候,绝大多数问题通过看书就能明白。现在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不少老师往往不放心,把问题放给学生怕学不会,怕囫囵吞枣,怕生搬硬套,因此不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其实,这些耽心没有必要,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理解更深,自己学会的知识更容易溶入到脑海中的知识网络中去,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15.浅谈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五

一、养成预习新课程的好习惯

对新课程的预习过程, 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前提条件, 更是为学习奠定一个良好基础的环节。在预习中, 学生可以了解到所要学习的下一课的基本情况和必须要掌握的内容, 有利于在课堂上教师对课程讲述时的有效学习, 学生潜意识存在要学的知识模型, 也更便于他们接受和把握新的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是一个引导者、指路人, 是学习过程中的非主要因素和最直接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因, 在学习过程遇到的大量问题需要他们自己去解决和消化。

二、养成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我们所说的学习, 最主要的形式是在课堂中进行的, 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 课堂中的教学效果占最主要因素。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多一分钟, 就相当于在课后拼命学习一个小时的效果。现阶段, 最直接的知识传授渠道是在课堂中进行的, 学习的知识接受多少, 取决于自己的认真程度。所以说课堂中认真听讲的学生成绩一般都不会差到哪里去, 而那些小动作较多或只顾两眼发直的学生, 成绩一般不会太好。

三、科学布置, 让学生喜欢作业

对于作业, 大多数学生除了厌倦还是厌倦, 可以说是毫无兴趣。甚至很多学生认为作业是给教师做的, 给家长完成的, 他们只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 无疑, 这样的作业肯定是没有任何学习效果的。

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地给学生布置作业, 让学生真正爱上作业, 喜欢作业, 这样的作业才会让学生产生兴趣, 从而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长此以往, 学生对作业自然就产生了感情, 良好的写作业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首先是量的问题, 作业的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去布置, 不能成为学生的重荷。其次就是作业的重复布置问题,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有作业辅导书, 有的教师就按照每天完成几页的标准布置, 却不知里面有好多内容是重复的。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提前看一遍, 删除重复部分。最重要的一点, 作业一定要结合生活, 尽量寻找生活中的作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去布置, 学生年龄较小, 对于形象且富有趣味的事物最有兴趣, 所以要尽量让学生的作业生活化。让学生完成作业之余, 和家长、同学、教师一起分享, 这不仅让学生体验了生活, 还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最后, 教师还要把作业进行分层布置,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 让处于每一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能力去完成, 好的不要太轻松, 差一点也不要太吃力。

四、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学困生往往是因贪玩或不懂, 为了应付而抄袭作业。经常抄袭作业, 会逐渐丧失解题的能力与信心, 再简单的题目也无从下手了。只有独立完成作业, 才能掌握知识;只有独立完成作业, 教师才能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适时地辅导学生, 不至于问题成堆、无从下手。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学习过程中, 每个学生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 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 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 因此, 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而大部分学生甚至在教师评讲题目的时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样的话, 往往做了大量的题目, 但效果却微乎其微。所以, 我要求学生及时反思, 对于错题更要找到原因。

六、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应能给学校教育注入正能量, 让学生在融入中成长, 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家长也要从日常生活中教会学生从认真整理书包等细节入手, 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平时要多表扬, 少批评, 增加对孩子的认可, 遇事多用商量的口气。既要肯定孩子的优势, 也要巧妙指出不足和改进策略与方向, 帮助孩子快乐成长、成才。

另外家长也要多读书, 与孩子一起成长, 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融合, 使学校教育润泽于家庭教育, 让孩子在茁壮成长。其次, 家长也给多给予正面的、积极的暗示:“今天学习愉快吗?讲讲你的收获。夸夸你的小伙伴”等, 使孩子明辨是非, 以阳光、乐观的心态与人相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融入班集体。

16.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篇十六

一、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意义

学习习惯是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展的一种行为,良好学习习惯能够使语文学习活动更加井然有序、前后紧凑,并且能够针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开展有效突破,能够帮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提高理解的效果、记忆的深度。高中阶段,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格外紧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使语文学习活动安排得更加有条理,学习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学会高效学习。

二、结合学生发展实际,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高中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学习习惯涉及到教学的不同环节和流程,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四个方面的学习习惯。

1.培养提前预习习惯,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前充分的准备是课堂效率得以提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缺少课前的充分准备,整个课堂就会显得仓促。因此,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习惯,要对学生的课前学习活动进行规范,每一课的学习之前都要进行充分的预习。预习内容包括文学常识、字词基础知识以及课文的主要内容,运用的写作手法等等,通过课前的预习活动初步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其次,教师要教给学生高效预习的方法。预习的内容非常明确,预习的方法至关重要,要通过搜集资料、相互探讨、总结梳理等不同的方式,为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充分的准备。教师要指导学生既要认真的搜集资料、分析难点,同时也要将预习中的难点提炼出来,将预习中的一些好方法积累下来。

2.培养合作研究习惯,为课堂学习汇聚智慧。高中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有着自己的独立思维,形成了独特的观点,这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一大进步。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学生思维的方式、角度以及深度,受制于知识基础与思维等方面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性,以及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全面深入等问题。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合作研究的习惯,让他们将智慧集聚起来,群策群力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抓手。笔者为学生组建了合作小组,将学生均衡分布、有效组织起来,还安排牵头学生组织小组研究,教师出示思考题或是提出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习小组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在合作小组里面畅所欲言,结合课文内容认真分析研究,提出自己的观点,有不同意见的还可以进行辩论,经过完善形成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只有将学生从单打独斗的语文学习中解放出来,变为相互合作、共同努力的学习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活动就会变得更加有深度、有广度。课堂上的学习活动,有了大家的智慧作为支撑,目标任务就能够更好地达成。

3.培养质疑探究习惯,为突破难点提供抓手。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引导,出示思考题只是对学生思维进行引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活跃思维,不仅要认真分析研究问题的答案,还要善于质疑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了培养学生这样的习惯,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完成小组合作学习之后专门增设了一个环节,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除了对照思考题回答问题之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哪些方面存在疑问的,在全班范围内进行深度讨论。这种质疑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解决了现有问题,提出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惑,或是把握不准的地方,让更多的学生共同参与进来进行分析研究,能够有效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还可以针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质疑,通过百家争鸣的方式进一步完善学习的成果。

4.培养梳理总结习惯,为能力提升发挥作用。语文学习既是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培养能力的过程。教师在语文教学工作中要强化方法技巧的渗透,同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成果的梳理总结。梳理总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结合大家的回答集聚集体的智慧,梳理出问题的答案,形成更加全面、完善、正确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要学会梳理总结学习方法技巧,如何思考问题、如何选准切入点等等,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积累和完善的内容。在笔者的指导下,学生能够从多层面多角度的答案中提炼出重点精华,去伪存真,删繁就简,以简练的语言抓住要点,寻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也在语文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梳理出一些好的方法技巧,对提高语文学习效率起到了较好的支撑作用,并且这样的梳理总结习惯还会帮助学生从语文学科拓展延伸开去,成为学生良好的学科学习习惯。

上一篇:规划建设项目下一篇:天津市中考满分作文-忘不了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