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入题式

2024-07-06

快速入题式(精选2篇)

1.快速入题式 篇一

在当代语文教改中, 追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所谓“最优化”, 简单地说, 就是用最短可能的教学时间, 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 即很好地完成教学过程所应担负的教养、教育和发展任务。

在诗词教学中, 训练学生快速入题的能力是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种最好体现。快速入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六种。

一、“眉目”传情

眉目, 即标题。标题往往是全诗的眼睛, 有时对理解全诗有指向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应该教学生多从标题切入。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标题中的“怀”, 就透露出了思念之情, “古”指的是周瑜, 在学习中就可以重点分析周瑜。作者为什么思念他呢?联系全词, 我们不难发现周瑜是一个英雄人物, 苏轼却是一个被贬之人。全词借缅怀英雄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之情就不言而喻了。

在诗词标题中, 我们应主要看: (1) 题目点明跟写作内容有关的季节时令特征。如王维《山居秋暝》的“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春”、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夜”。 (2) 标题直接点明作品内容涉及的主体或重点。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忆”、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归”。 (3) 标题直接点明诗人的感情基调。如杜甫《恨别》中的“恨”。

二、量“体”裁衣

“体”, 即作者和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知人论世是鉴赏诗词的重要前提。因此, 我们要多从作者及背景找到突破口, 快速地进入主题。

例如, 学习杜甫的《登高》, 这首诗是五十六岁的老诗人在这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他当时被贬四川夔州、病魔缠身、孤苦无依。当我们了解了他的这些情况之后, 就能够快速地读懂此诗。那一天, 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 登高临眺, 百感交集。望中所见, 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 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 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在量“体”裁衣时, 我们主要要看: (1) 人生经历。或漂泊, 或政治失意, 或失去亲人等。 (2) 写作风格。如辛弃疾、苏轼的豪放, 柳永秦观的婉约, 李白的浪漫主义, 王维的“画中有诗”、杜甫的“沉郁顿挫”等等。 (3) 创作的大致时间。

三、胸有成“竹”

“竹”, 即诗词中的景物, 我们称为意象, 多个意象就组成了意境。它们往往景中有情, 情景交融。因此我们要对“竹”进行积累, 特别是对一般意象含义的积累。只有这样, 才能真正快速入题。

在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时, 抓住“明月”、“松林”、“清泉”、“山石”、“浣女”、“渔人”几个意象就可以快速入题。“明月、松林、清泉”写意, 表明高洁志向。“浣女喧竹, 渔舟莲动”的活动之景, 表达对政通人和的理想境界的追求。这是一幅清幽、宁静、充满自然美和生活美的山水画, 是人人向往的人间仙境。再结合诗歌尾联“自可留”, 我们就快速进入到诗人想过安静淳朴生活、对污浊官场的厌恶的主题了。

有些事物本身具有特定象征意义, 诗词中出现这些事物, 我们要把这些特殊象征意义作优先考虑的鉴赏方向。如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梧桐则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鸿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冰雪的晶莹比喻品格的高尚、以折柳表惜别等等。

四、心灵“手巧”

“手”, 即手法。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因此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以便在鉴赏时快速进入主题。

例如, 杜牧的《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 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 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体轻, 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的“巧手”来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 放浪形骸。诗中“十年”与“一觉”形成鲜明对比, 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综观全诗, 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 不仅有忏悔之意, 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艺术创作往往是藏而不露, “用意十分, 下语三分”。因此学习诗词时要掌握多种手法。 (1)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叙事则因事缘情, 写景则借景抒情, 咏物则托物言志, 记史则咏史抒怀, 用典等。 (2) 描写手法:烘托、渲染、对比对照、动静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反语、反问、设问、双关、叠字、通感、象征等。

五、捎“关”打节

“关”, 即关键词句。诗词中的重要词语, 如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等, 往往是附着作者情感的词语。因此, 从此入手可以快速地把握它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

比如,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起句就连用十四个叠字“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抓住十四个叠字分析是鉴赏这首词的关键。第一层写外在动作, 第二层写所处环境气氛, 第三层写内心感受。把诗人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 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给全词定下了愁调。

在学习诗词时, 抓住关键词可作哪些思考呢? (1) 想一想它的深层意义。 (2) 想一想它的修辞意义。 (3) 想一想它的情感意义。

六、“足”下生辉

“足”, 即注释。注释是诗词鉴赏和做题时不容忽视的内容, 它能给出某种暗示, 而且这种暗示往往与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关。所以, 提醒学生留意注释, 往往会快速入题。

例如,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去岁今辰却到家, 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 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 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何时收拾田园了, 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 即妻子生日。

从注释切入是鉴赏这首词的关键, 联系上下文可知, 去年妻子生日的时候自己还在家里, 现在却在天涯与之相望, 不能团聚, 从而引发作者在漂泊中深切思念家中亲人的心情。

注释是鉴赏中最值得注意的内容, 虽短短几字, 却是出题人给你的暗示:有些介绍写作背景,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时介绍作者, 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

由“教”到“不教”是一个渐变的转化过程。叶圣陶说:“学生从精读到略读, 譬如孩子学走路, 起初由大人扶着牵着, 渐渐的大人把手放了, 只在旁边遮拦着, 替他规定路向, 防他偶或跌跤。大人在旁边遮拦着, 正与扶着牵着一样的需要当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纯熟, 能够自由走路。”因此, 诗词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用各种方法多去实践, 帮助他们快速入题。

以上是个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一些方法, 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每种方法在同一首诗词中不可能同时使用, 因此, 在鉴赏过程中, 我们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到切题的一种最佳方法, 帮助学生直通“罗马”。

参考文献

[1]巴班斯基.教育教学过程最优化.[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4

2.考场作文快速入题技法举隅 篇二

一、比喻入题,灵动活泼

如《将嘴角轻轻上扬》的开头:“轻轻将嘴角上扬,脸上便会微微地泛起淡淡的笑容。这小小的一个动作,就像是春天的樱花,在大地上纷纷绽放;就像是柔柔的清风,在水面上默默流淌;就像是春天的朝阳,能照亮你的整个心房。”作者将“微笑”分别比作“樱花”“清风”“朝阳”,赞美“微笑”。这样的开头,入题迅速,富有文采,灵动活泼,令人耳目一新。

二、拟人入题,激发想象

如《学会历史的旁观》的开头:“在蝶的眼中,花是天使,因为花给予她生命的甘露;在花的眼中,蜂是挚友,因为蜂给予她生命的延续。然而在蝶眼中,蜂不过是埋头苦干的笨蛋,在蜂眼中,蝶不过是游戏花间的浪子。”文章开头赋予蝶、蜂、花以人的性情,通过生动贴切的拟人手法,将话题的内在含义巧妙点出,不仅体现了作者过人的睿智,更引发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相关联想。

三、排比入题,先发制人

如《诠释回报》的开头:“假如我是小鸟,我会记住那出生时的巢穴;假如我是树苗,我无法忘记那滋养我的土地;假如我是江河,那雪域高原便成为我记忆中的烙印;假如……无论我是什么,无论我以什么方式存在,我都可以忘记周围的一切,甚至可以抛弃自己,但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泯灭的,那就是回报。”这组排比句,辞工句丽,先声夺人,犹如美丽的云裳,读后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引用入题,彰显底蕴

如《助跑与成功》的开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是冰心的一首短诗,它告诉我们成功需要奋斗与牺牲,成功需要一条长长的助跑线。”引用冰心的短诗得出与标题紧密相切的中心论点,既为下面的深入论证树起了必要的“靶子”,又彰显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上一篇:党章考试排版下一篇:建筑公司办公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