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14篇)
1.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一
人力资本开发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分析
摘要:可持续发展是指,人类既能满足当前人的需要,又能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实现经济、人口、社会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充分、有效、环保、低碳地使用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科技的进步又依赖于人才的开发,也即人力资本的开发,人力资本能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创造科技,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早在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面对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要满足当前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子孙的生活需要。这一概念的提出,促使人们对环境、对资源有了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唤醒了人们对生态问题的觉醒,同时也促进了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开展。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区域内经济与社会、经济与人口、经济与环境、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即生态可持续性与经济可持续性的统一。坚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它绝不只是一个口号,它是要付诸实践的一个刻不容缓的历史要求。人类只有尊重这一历史要求,依靠人力资本的开发,依靠科技的进步,走集约型的发展道路,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人力资本开发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不断开发人力资本,加快科技进步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地球的任何一地区无论其目前的自然资源如何丰富,其自然资源终究是有限的,资源的供给具有严重的稀缺性,无论是在数量、质量、时间、空间或是在结构上都对经济发展形成一个无形的制约。诸多的客观制约、诸多的不可忽视的客观问题,也使人们意识到为了克服资源的有限性,使区域内有限的资源已最小的消耗发挥最大的效能,实现低碳经济,同时又不断开发新的能源,必须且只有加快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也正验证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然而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科技事业的发展是绝对离不开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力资本的开发。再者,资源的有限性决定了经济发展不能走高消耗、低效益、粗放经营的路子,而必须选择低能耗、高效能、集约经营的发展道路。前者主要是依赖于投入,而后者主要是靠技术进步推动。投入不可能是无限制,而技术进步则是无限的。它可以使等量的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在资源严重稀缺的情况下,依靠人力资本的开发,促进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才能使我们的经济走集约化道路,也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
(二)不断开发人力资本,促进科技进步,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容量是经济社会全速发展时绝不能忽视的客观问题。因为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环境,人类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就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求人们通过教育、通过人才培养、通过科技的开发,一方面使得生产更节约、更环保,及时
缓解原本可能更加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也即依靠科技进步,来实现低碳生产、减少污染、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低碳生产是通过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控制生产每一环节的污染排放,以最经济、最环保的方式生产,使污染物的排放达到最低程度。也就是变“末端治污”为“全过程防污”。[1]另一方面,也源于我们的人才开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使得我们在各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治理上有了积极的突破。并且科技的进步也促进了国际间的生态环境保护的合作。因此,科技是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科技的进步又有赖于人才的开发,鉴于此,我们不难理解人力资本开发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大力开发人力资本,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世纪经济社会的发展日益取决于人力资本的开发、取决于科技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21世纪是由物质资源与经济资源为主向人力资源与智力资源为主转变的时代。加强人力资本开发、促进科技进步是推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2]科技进步与人力资本开发是相辅相成的,科技进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推动,也只有提高了人力资源质量,才能使科技成果得以广泛利用。而科技成果的广泛利用,又会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
三、积极促进人力资本开发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教育投入,重点在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
我国的国民教育重点投入在基础教育和一般高等教育。这是非常
重要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对于这二者的投入只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程度,或者说可以说明一国对其人力资源的初次开发程度,而不能体现本国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状况。因为人力资源的再次开发需要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就如欧美国家那样,追求终身教育,不断开发人力本,将人无穷的潜能都开发出来。人的潜能会随年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也会随所受教育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因此教育不能仅限于“学龄”阶段,它应贯穿于人从出生到离世的整个生命过程,从无意到有意、从被动到主动转换,从追求实现人的个人价值到实现人的社会价值。通过终身学习发挥人一生的潜能,真正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3]再有,因为观念的原因,职业教育在我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也不利于我们的人才建设。我应突破束缚,加大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
(二)加大社会公共福利建设,改善民生,如加强公共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社会基本保障的保障力度
人力资源不同于物质资源在于他自身拥有能动性、时效性、智力性、可再生性等。其中可再生性包括两点:一是人类的繁衍;二是人力资源在经过体力、脑力劳动之后需要有身心恢复的时间和条件。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公共福利来促进人力资本的再生,也只有如此才能对人力资本进行重复开发;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是,通过增强福利,加大保障力度,来缓解家庭负担,让人才真正能从家庭的重荷中抽身,全身心投入科研与建设。社会的职能不仅在于培养出大批的人才,更重要的是要让培养出来的人才,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去展示自己的才能,去追求社会理想,促进社会进步。所以,国家应加大社会公共福利建设,改善民生,为人才的成长创造环境,为人才的开发创造条件。
(三)要开拓视野、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观
建国后的几十年,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人才的辈出,保证了各行各业的人才需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狭隘的人才观的束缚,我们在人才认识和人才培养上还未能突破传统的思维。思维决定意识、意识又会指导人们的实践。落后的思维方式、错误的思想意识,带来不正确的实践活动。由此,多年来我们对人才的开发、对人才的培养都存在错误的做法,以至于限制了我们的人才队伍建设,使得大量的人才被埋没。鉴于此,我们一定要摒弃之前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人才培样方式,以使人才在各行各业、各个层次都得到得发展和壮大,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我们的经济建设因“技工荒”、“民工荒”,而出现人才供给不足,制约经济发展的现象。所以说,我们应有开阔的视野,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观: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能,通过自己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创造性地为社会创造财富、做出贡献的人,都可称为人才;人才,总体来说,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但人才队伍也是有梯度的,处于经济、科技、教育等前沿的是人才,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也是人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无可置疑的需要大批的优秀的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人才,但同时更需要千千万万的平凡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如一线工
人和农民,没有他们的劳动和付出、没有他们参与到经济建设中来,社会的进步是无从谈起的。所以,我们对人才一定要有正确的界定,否则还只是将人才观囿于一些精英上,也就不利于我们培养出大批的社会发展亟需的人才,或者是已有的大批的人才,因得不到应有的认可而被漠视,他们的潜能也就无法得到开发。所有的种种,都不利于经济的建设,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二
以内生增长理论为依据, 以C-D函数为框架, 构建:Yt=AhαtKβtHundefined, 其中, Y为产出总量, A为技术因子 (综合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率) , h为人力资本水平, H为人力资本存量, K为固定资本形成投入。α、β分别为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 (对数模型中系数即是弹性) 。
2 人力资本指标的选取与数据度量
这个模型里数据最难得到也最难处理的变量就是人力资本了。通常来说, 人力资本指标包括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前者表示劳动力生产中的有效劳动投入, 后者为从业人员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表示劳动力具有的平均人力资本水平。且其中, ht与Ht有关系, 即若其他条件一样, 前者是后者对总人口的平均数。所以对人力资本存量的度量更是应该关键的地方。人力资本指标的度量方法有几种, 但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是从社会对人力资本的产出角度看, 我们知道每一种作为生产投入的资本都应该参与产出的分配 (按要素分配) , 人力资本的拥有者-人, 也会以工资形式来体现自己的作为一种重要投入的价值。即:以工资等劳动者报酬来量度。精确明了, 计算简单, 清晰。但误差较大, 因为劳动者所蕴涵潜在的人力资本与它实际提供的人力资本往往不一致 (如: 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 大材小用等) , 而劳动者实际提供的人力资本又与应得的报酬存在较大差异 (如: 同工不同酬等) , 仅从工资、奖金等方面统计的劳动者报酬会低估劳动者的实际收入进而低估人力资本的存量。 (当然社会上也有高估的情况, 如官本位, 权钱交易, 地下黑经济等等因为体制或者环境原因造成的不正当收入) 。
二是从社会的人力资本的投入角度看。从投入角度度量的方法是将劳动力进行分类, 然后按照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情况对其进行加权求和。可以按学历、技术技能等级、教育经费投入和受教育年限等进行分类和量度。其中.按受教育年限方法把劳动者按受教育程度分类, 将各级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作为权数进行加权求和相对简单且可行, 有普遍性。因为基本教育是绝对大多数人都必然经历的事情。
计算公式可为:undefined
其中Ht表人力资本存量, Hi表受教育程度, 分小学及以下, 初中。高中, 大学及以上这四个级别, 分别赋以年限6-9-12-16。HEit为相应程度的人数, 两者相乘可简单得人力资本存量。至于Yt, 经济增长变量, 以国内生产总值代;Kt资本投入 (也称资本形成总额, 约等于全社会总投资, 是统计上较惯常用于资本投入量度的) 。
3 数据来源及处理说明
来源为各年统计年鉴, 人口普查数据, 新华在线-经济数据特供系统, 主要数据内容包括: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小学到大学各阶段的人口、GDP。
处理说明:由于每年的各个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或者绝对数据) 没有, 而只有 (我只找到) 人口普查数据中才公布了这以项。但统计年鉴最当年新增各受教育程度人口有统计 (对当年各级各类学校毕业生人数有统计) , 但问题是大多数人 (学生) 毕业后不是直接进入而是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先做两个假设: (1) 所有相邻级别学校间毕业生与入学生相差的人数都是停止学习而进入社会劳动力市场了。 (2) 所有一经入学或者退学的就不会中途再返校或者离校。以例子来说明我的处理方法。假如已知2000年的数据 (人口普查年) , 要知道1999年社会上小学学历的劳动者数量, 可以在2000年基础上减去1999年新增小学学历劳动力, 即1999年小学生毕业数减去2002的中学生毕业数。但因为这种不得已的处理方法, 会失去三个自由度 (因为近三期的数据无法从未知的将来数据中以此得到, 不过可能可以从现有数据的平均增长变化率来补充这三期的数据缺失…) 。从这个处理方法可看出那两个假设很重要, 而且很可能不全。
4 计量检验与结果分析
Yt=AhαtKβtHundefined (1)
显然要取对数, 一来好做估计, 二来让尺度变得相对小一点, 利于减轻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
InYt=InA+αInht+βInKt+ (1-β) InHt (2)
一种可能用到的等价变换入下:
In (Yt/Ht) =InA+αInht+βIn (Kt/Ht) (3)
先对方程 (2) 做OLS估计, 得出β较为理想, 不仅系数合理而且是统计上显著的 (5%) 而相比下α却不理想, 不仅符号由问题还不显著, 标准误se偏大, 而t比率太小, 同时可见R2又很高。高的R2值和低的T比率让人怀疑有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于是作等价变型, 取差分形式, 即对方程 (3) 做估计得出的结果比较理想, 斜率系数符合理论预期:
undefined
undefined的T比率统计上显著 (p值很小) , r2的值很高。但undefined的T比率不高 (可能数据不好的原因) 。
其中, Yt为产出总量, A为技术因子 (综合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率) ht代表劳动力有效投入, α, 1-β分别为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的产出弹性。可以得到86-004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对产出总量的弹性分别0.157和0.09, 而资本投入的为0.912。即在其他要素投入保持不变的条件下, 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各增加一个百分点, 产出将仅仅各增加同时15.7%和9%, 这显然太小。虽然可能因为数据的缘故数值可能一方偏大一方偏小, 但基本可以看出在我国的大体情形。
5 进一步检验与分析
(1) 结构稳定性检验:
由于经济增长各要素变量在模型中的重要性可能发生大变化, 可能模型有了结构性变化, 也有必要检验一下。
结构稳定性检验 (chow检验。以95年为界作断点检验) 。
得出F值较之F临界值Fα (4.8) =6.04>1.376, 所以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教育,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需要很长时间的,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人力资本投资是项长期事业。只有受教育程度普遍提升了, 即大学及以上所占权重变大。
附:虚拟变量法:此法做回归得到的结果中, 级差斜率系数和截距级差系数都是不显著的 (5%) 所以可见没有发生结构性变化。
(2) 异方差性的检验:
由于数据可能不好或者模型设定有问题, 再加之异方差的“普遍存在性”, 有必要做这一检验。怀特 (White) 一般异方差性检验: (有交叉的cross) 输出结果得到的R2值, 得统计量n·R2∪χundefined (9) =16.92>12.22=16*0.7636。
没有超过选定得显著性水平得临界卡方值, 没有异方差。
(3) 自相关检验:
由于这是经济时间序列的, 可能因惯性和黏性的存在, 观测值之间很可能有自相关的问题干扰;可能模型有应含未含变量带来的设定偏误, 或者函数形式本身的设定有偏误;还可能因为我对数据的处理带来的“数据编造” (data manipulating) 问题, 数据“糅合”技术可能给数据带来原始数据所没有的系统性样式。
自相关检验:德宾-沃森d检验 (Durbin-watson d Test) 。由于回归结果中对这一统计量已有报道:得到d=0.828对于观测值n为16个, 解释变量k为3个的情形, 查德宾-沃森编制的表得知, dL=0.982, dU=1.539, 再根据德宾-沃森的决策规则, 由于0
In (Yt/Ht) -ρIn (yt-1/Ht-1) α0+α (Inht-lnht-1) +β[In (Kt/Ht) -ρIn (Kt-1/Ht-1) ]其中α0=LnA (1-ρ)
对上式做回归得到的结果就非常的理想了, 不仅德宾-沃森d统计量d>dU了, 也即根据D-W决策规则不拒绝“无自相关, 正或负”的虚拟假设。而且各斜率系数很理想, 大小合宜, T统计也是显著的 (5%) , R2也理想。
6 结语及启示
在经济增长中, 人力资本 (包括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 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本不仅内生于劳动力投入的有效劳动 (体现在人力资本存量方面) , 还具有显著的外部性作用 (体现在人力资本水平方面) , 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 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产出量, 从而有效地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当然, 当前我国的人力资本及其相关政策措施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如: 结构性失业严重 (产业调整) 、传统基层人力和高科技专门人才短缺、人力资本低水平 (不充分) 运用、人才外流严重, 以及高等教育品质下降、高级职业技术教育 (培训) 缺失 (高级技工长期短缺) 、劳动/劳工政策僵化/老化等。在经济增长的各要素投入中, 人力资本或者说劳动力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技术进步 (创新) 需要高素质的人力资本,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也需要人力资本在产业间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 就业需求的扩张更需要劳动力质量对数量的进步。因此, 加快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 大力发展各级教育事业, 增加教育和科学研究投入, 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水平, 促进人力资本在产业和部门间的优化配置, 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 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但目前的事实是, 我们的经济增长过分依靠资本投入 (Kt) , 虽然这里可能数据的原因有点高估, 但很明显我们的增长方式还没有从粗放走向集约, 这种大量资源/资料的堆砌带来的增长不仅会对环境资源极大的浪费和沉重的破坏, 过度依赖资源, 也不利于我国的长远发展, 不利于向健康经济方式的转变。依靠人力资源的经济增长才是真正的绿色增长。也由于人力资源的培养形成是个相对长期的过程, 不同于伸手可得自然资源, 这也要求我们不能急功近利, 要节约资源, 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3.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三
关键词:教育人力资本;区域经济;eviews;促进效应
中图分类号:F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2-0033-04
作者简介:蒋倩倩(1991-),女,安徽淮南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本管理。
Abstract: Educational human capital is the core human capital in the development and accumulation of national human capital,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s and in promoting the nation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oft power. In this paper , the method of eviews is used for empirical analysis and the VAR model is constructe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ducational human capital to the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is found to be 45.61%.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has been the mutually promoting effect between educational human capit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educational human capital; regional economy; eviews; promoting effect
近年来,全球经济结构、增长方式、供需关系和市场结构调整的深层次矛盾日益突出,国际经济增长乏力,外部需求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进程中各种不利因素将逐渐被释放[1]。我国经济震荡调整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而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最具创新活力的创新要素,已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关键要素。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同时呈现自东向西递减趋势,安徽省地理位置居中,近年来经济与科技发展态势良好,这与安徽省重视发展教育、培育高素质人才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安徽省经济与科技发展中存在诸如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力度不够、高等教育人力资源供给不足、科技经费配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2]。
文献研究表明专家学者越来越关注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研究。本文以安徽省为例,运用eviews8.0验证教育人力资本对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区域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提供参考依据。
一、教育人力资本概况
(一)教育人力资本指标选取
教育人力资本的投资主体除个人外,还包括企业和政府的培训与投入,因此,在研究中测算人力资本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3]。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历指数法,界定各年专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存量指标,用CH表示。
(二)教育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社会发展进程中,教育人力资本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人力资本。首先,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素质高,提升劳动者整体质量,迎合社会发展需要[4];其次,高等教育人力资本能够促进科学发展、技术进步、提高创新能力;此外,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能够优化组合生产要素,降低投入产出比,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增长[5]。
(三)安徽省人力资本现状分析
依据中国统计信息网和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出2000~2014年间安徽省各年经济产出(GDP)、劳动力人数(L)、高校毕业生数量(CH)及各年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SH)=CH/L(见表1)。
二、实证分析
(一)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作用
1.平稳性检验。为判定序列GDP和LN的稳定性,先分别取其对数,记为LNCH和LNGDP,再进行ADF检验,根据回归方程
Δyt=β1yt-1+β2Δyt-1+β3Δyt-2+β4+β5t+ετ,测算出时间序列LNCH具有稳定性,但时间序列LNGDP不平稳,一阶差分仍不平稳,直至二阶差分才稳定。因此,LNCH和LNGDP均符合协整检验条件。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
2.协整检验。由表3可知变量LNGDP和LNCH最多存在一个协整关系,说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存量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一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证明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来研究教育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可行性[6]。
由上述模型发现ecm的系数值为-0.128 403<0,属于反向修正,说明短期内经济增长若偏离轨道,会用-0.128403 的调整力度进行修正。
4.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eviews8.0对序列LNGDP和LNCH做Granger因果检验(见表4),结果表明:置信度99%的基础上,认为LNCH能影响LNGD;置信度95%的基础上,认为LNGDP能影响LNCH。由此可见安徽省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之间互相影响。
(二)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对安徽省经济发展的作用
1.协整检验。由表2知序列LNGDP和LNSH均具有稳定性,可进行协整检验,运用eviews8.0分析,得协整方程:
分析发现ecm的系数值为-0.115 045<0,属于反向修正,说明短期内经济增长若偏离轨道,会用-0.115 045 的调整力度进行修正。
3.VAR估计。
(1)图1显示安徽省经济增长受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的冲击,反应强烈,提高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该省经济发展将得到较大促进。图2显示前四期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受GDP的冲击,反应波动较大,然后反应逐渐趋于平缓且越来越强烈。
(2)运用方差分解法得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对安徽省GDP增加的影响稳定持续增大,贡献率最高可达45.61%,进一步验证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对安徽GDP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假设,具体如图3。
五、结论及建议
首先运用eviews方法分别对LNCH和LNSH与安徽省GDP增长的关系做ADF检验、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检验,得知LNCH和LNSH均与LNGDP相互影响;然后,再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进行VAR估计,分析发现LNGDP对LNCH和LNSH的冲击响应强烈;最后,为了观察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波动对经济增长变化的贡献程度,对LNSH进行方差分解分析[7],得到贡献率测算结果。图3分十个阶段反映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对安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初期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少,对经济的贡献率很小,但随着时间推移及对高等教育的重视,贡献率逐渐增大,发展到第十期,已增至45.61%。
综合上述实证研究,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和安徽省GDP之间存在持续稳定相互促进的作用关系,即高等教育人力资本的提高能加快安徽经济增长步伐,同样,该省经济发展也能加大教育及科研投资,从而提升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为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笔者认为重视高等教育发展,构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十分必要。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安徽省高等学府在办学规模和质量上差距甚大,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大学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质量直接决定学生质量。该省近期调整产业结构,以“三二一”配置为主,能够迎合新型产业结构的高素质人才暂缺,而高等学府能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撑。此外,重视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同时,要明确本地区人力资本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合理确定人口规模,避免投资不够或投资浪费现象,从源头控制投资风险[8]。
参考文献:
[1] 何刚,朱艳娜,杨军,等.基于SEM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对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影响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9-13.
[2] 沈吉英,楼菁华.浙江省教育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今日科技,2013(3)72-74.
[3] 胡宏兵.教育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基于抽样面板因果检验方法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14(10)49-59.
[4] 张丽君.浙江省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与产业转型升级互动关系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硕士论文,2013.
[5] 陈旭方.电力多经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管理与风险分析[D].保定:华北电力大学硕士论文,2011.
[6] 张根明,陈才,曹裕,等.创新型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3)137-141.
[7] 刘帅,钱士茹.创新型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J].科技与经济,2011(2)85-89.
4.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篇四
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人;②新跳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商;④科学的、技木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显然.后两项因素均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决定经济的增长。经济学家也因此将人力资源称为第一资源,如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T.T.Schultz)认为.人力资本是国家和地区的富裕之泉。
当代发达网家占有资本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也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它们对这两种资源迫求的难度不断增大,而且获取这两种资源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依赖于具有先进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的努力。因此.当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美国人力资本经济分析专家爱德华·丹尼森用因素分析法论证指出:1929-1957年间美国国民经济的片长中有23%的贡献份额得自教育发展.即人力资谏开发方面的贡献。近年来.美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也充分证明知识、信息、科技的承载体—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实践中,发达国家也将人力资源发展摆在头等重要地位.通过加大本国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力资素质.同时不断从发展中国家挖取高素质人才.以增加和提高其人力资源的数址和质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初期经济发展的辉煌主要建筑在不断增加资本资源投人、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但这已被许多国家证明并非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原因是:①资本和自然资源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劳动者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及运用;②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更多资本资源的取得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应用以及劳动者的努力。不解决这两个相适应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就无法有效利用它们可能获得的宝贵的资本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不少发展中国家花巨额外汇购买高科技技术、设备、工艺流程.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也从反面证明了这个道理。
5.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五
宁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因素探析
本文从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入手,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单要素人力资本模型,选取1985至的截面数据,通过模型的.计量经济分析,计算出人力资本对宁夏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指出宁夏经济增长主要还是靠物质资本推动,据此提出要提高人力资本存量,实现宁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作 者:马丽 作者单位:宁夏大学西部发展研究心,宁夏,银川,750021刊 名:当代经济英文刊名:CONTEMPORARY ECONOMICS年,卷(期):“”(21)分类号:关键词: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存量
6.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 篇六
人类进入21世纪后,面临着经济的时代的变迁,一个以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知识化为重要特征的新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向我们走来,经济增长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各国之间的竞争从表面上看是对经济资源、产品质量和市场占有率的竞争,实质上是对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的竞争。人力资本的发展已经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所以,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人力资本的提出
早期的西方经济学家一直注重物质资本和自然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把它们认为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而忽视了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使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人力资本是一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舒尔茨与1959年断言:“改善穷人福利的决定性生产要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决定性要素是人口质量的改善和知识的增进。”①舒尔茨在1960年就任美国经济学会会长的救治演说中,发表了著名的“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这可以说是正式宣告了现代人力资本理论的诞生。②从此以舒尔茨、贝克尔、哈比森为首的一些经济学家创立了人力资本理论,纠正了传统资本的概念,提出了完整的人力资本概念。在他们看来,所谓人力资本就是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由资本的投资费用和机会成本转化而来,表现为劳动者知识、技能和技巧的资本费用。人力资本的提出,使我们把资本的范围由以前的有形物质资本扩大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两个方面,并确定其为人类社会生产过程中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二、人力资本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将资本分割为两类: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同的。在社会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阶段,经济的增长
人力资本作为发达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及其在持续发展的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已经被许多事实所证明。例如:日本经济在二战以后的迅速腾飞,美国自90年代以来持续110多个月的“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现象等,依靠的就是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技术进步;与之相反的例证是被称为“亚洲奇迹”的东亚经济飞速增长,以1997年金融危机的爆发为标志,在一定程度上被证明是一种无技术创新基础,以外来“虚拟”投入为主的“泡沫”型经济增长。③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力资本同物质资本相比较,具有更加强大的能量,在今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或者毫不夸张的说,人力资本无疑将成为将来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哪个国家率先将战略重点放在人力资本上,并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和调整经济发展政策,那么,他将主要依靠物质资本的投入而增长,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而当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物质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相对减弱,人力资本在这一阶段后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大,出现了经济主要依靠人力资本投入而增长的趋势。在这个充满激烈的竞争和严峻的挑战的新知识经济时代走在前列,为各国所瞻仰。
于是,人力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理论分析
第一,人力资本可促进技术进步,从而加快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劳动力、资金、技术的比重在促使生产力的发展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21世纪初,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贡献占5%~20%,而现在在工业发达国家中,已占到60%~80%,有些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企业内部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消耗的比例,在以前机械化程度低的情况下为9:1;后来发展到中等程度机械化时为6:4;现在全自动化的情况正好相反,为1:9。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发达国家及其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智力投资,这些更多的是体现在对教育的投入上,这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一股潮流。因此,人力资本理论是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规律。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科技进步的首要体现者和第一推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第一生产力首先体现在科学技术人才方面。没有大批的科技人才,科学技术的发明、创新和使用都不能有效进行,科学技术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更得不到进步,而人力资本的积累是造就大批科学技术人才的基础。人力资本的提高推动了科技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第二,人力资本的提高可以节省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数量,并使劳动力与物质资本更为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一方面,人力资本的积累直接促使劳动者素质提高,从而减少了劳动的复杂程度, 使劳动者投入到生产中的劳动质量提高,即使是在劳动力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投入到生产中的总劳动量也会是增长的,这样,劳动创造的价值就更多,从而推动生产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人力资本积累促使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使劳动者能够更有效地使用和改进各种复杂的机器设备,另外加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大程度上发挥出物质资本的作用,实现生产过程中人与物的有机结合,从而也促进了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
第三,人力资本的提高为产业结构调整创造了必要条件。一国的经济发展与其产业结构状况密切相关,那些适合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将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加快,大规模的劳动力将从第一产业中游离出来,涌向第二、第三产业。劳动力巨量流动,在转移过程中需要大面积、大幅度地提高劳动者素质,以适应新的岗位需要,促使产业结构得到顺利调整。
第四,丰富的人力资本能够在世界范围内吸收和组合各种生产要素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从而更有效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政治区域化、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一国所具有的资源、资本、技术对于其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最重要的。一个后起国家,只要注重人力资本积累,拥有大量的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就能够消化和吸收世界上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就能够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内引进国际资本,充分利用这些技术和资本来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国际上掠夺资源、市场和殖民地的重要性,已相对让位于人才竞争、知识竞争、高新技术发展的竞争,即让位于人力资本存量和质量提高的竞争。
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是决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成为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进步的最强大的助推器。
但是,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对于人力资本的发展也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经济增长会促进教育的发展。④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主要形式,主要包括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它是整个人力资本投资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一个个人、家庭和国家,教育水平越高,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也就越高。下面有实例来体现。
(1)美国对英国的追赶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经济起飞花了43年时间赶超英国。当时,英国的生产力水平居于欧洲所有国家(乃至全世界所有国家)之首,这时英国的教育也要高于其他国家。但在1871年到1913年间,美国迅速超过英国的经济。1820年美国人均GDP相当于英国人均GDP水平的73.3%,到1870年仍为75.3,而后美国开始经济起飞,1870—1913年GDP年平均增长率为3.94%,同期英国为
1.90%,到1913年美国人均GDP已超过英国GDP水平,达到英国水平的105.5%。美国经济的成功,是同其加速教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1870年对1913也是美国教育对英国加速追赶的时期。美国在1820年人均受教育年限相当于英国的87.5%,到1870年相当于英国的88.29而到1913年则相当于89.12%。⑤
同样,日本对美国的追赶也同样得益于教育,教育在日本经济追赶、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先导作用。
其次,经济发展会刺激对于高技能人才从而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⑥在这个新时代,达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科技进步与创新的基础之上的。经济的增长意味着技术进步,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技术进步同人力资本的提高和物质资本的改进是分开的。经济的持续增长对提供更多的高科技人才提出了要求,人力资本的形成是对于人才进行投资而形成的,所以也就刺激了对于人力资本的需求。
最后,经济发展还会促进人楼质量对数量的替代,使得人员素质随着世代繁衍不断改善。⑦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每个社会成员的时间成本不断增加,即机会成本逐步加大。作为一个家庭来说,夫妻双方就不得不考虑孩子的生育问题了,更多的理性的夫妇会作出少生孩子的计划,甚至是打破传统继承香火的习俗,不打算生育的决策。这样一来,那么对于较少的孩子的数量的需求就会更加注重对其质量的要求。当这些孩子长大后,由于其接受了高质量、高水平的教育,他们拥有了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更高的素质,那么同样,对于他们的孩子,又将会接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并且从此良性循环,也就是促进了人力资本的提高。
总的来说,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于个人、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是每个家庭、每个国家的必然选择,以适应时代对于当前个人的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只有这样,整个国家的经济才能不断向前发展,整个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注:斜体部分为原文引用下面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①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证胡德龙/著江西出版社2008
② 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张凤林/著商务印书馆2007
③ 人力资本运动与中国经济增长李玲/著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
④ 现代劳动经济学罗纳德·G·伊兰伯格罗伯特·S·史密斯/著中国大学出版社 2007
7.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七
关键词: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
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两种理论, 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源于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 另一种认为经济增长应该归功于人力资本存量。1994年, Jess Benhabib与Spiegel的研究成果指出, 人力资本其实是以存量的方式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的, 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已经被人们所接受。那么, 对我国来说, 人力资本是否同样以存量的方式起作用呢?本文将采用Jess Benhabib与Spiegel的研究思路, 对此作一个检验。
1 相关的理论回顾
20世纪中叶, 舒尔茨等人将经济增长源泉的桂冠戴在了教育等人力资本之上。舒尔茨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资本投入分解为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 通过计算社会积累的教育资本量来衡量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20世纪八九十年代, Lucas (1988) 以人力资本为核心构建增长模型, 同样把资本划分为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 他与Romer等人的研究表明, 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的有效积累。Jess Benhabib与Spiegel (1994) 的研究指出,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通过增量的方式, 而是通过存量的方式起作用的。也就是说, 我们不能将人力资本简单地视作一种生产要素, 因为对于一种生产要素来说, 只有投入增加了, 生产才会增多, 经济才会增长。但人力资本不同, 它是以存量的方式起作用的, 人力资本即使不增加, 只要有一定量的存在, 它也能对经济产生推动作用。Jess Benhabib与Spiegel是对上百个国家进行跨国的计量分析, 得出上述成果的。本文将按照其研究思路, 用年度数据, 粗略检验人力资本对我国的作用机制是否仍符合存量方式的假定。
2 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在经济增长的理论中被广泛应用, 本文采用这个函数。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引入人力资本, 再将该函数转化为对数差形式:
logYT-logYT-1= (logAT-logAT-1) +α (logKT-logKT-1) +β (logLT-logLT-1) +γ (logHT-logHT-1) +
(logεat-logεat-1)
Y为人均GDP, K为固定资本平均量, L为劳动率, H为人力资本存量。以此检验经济的年度增长与固定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增加量的关系。
2.1 数据的获得
对于Y——人均GDP的数据, 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可以得到。对于劳动力, 用从业人口除以总人口表示人均劳动力, 数据也可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寻找。难以得到的是固定资本存量与人力资本存量, 这只能通过估算得出。固定资本存量的估算思路是:本年固定资本=上年固定资本存量×p+今年固定资本投资, p为折旧率, 我国一般取为10%。对于人力资本存量, 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是用人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 国内学者的计算方法是Year=6×a+9×b+12×c+16×d, a, b, c, d分别代入六岁及六岁以上人口中, 受过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大专及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口所占比率。由于可得性, 只应用近13个年度的数据进行检验, 这么小的样本容量缺乏说服力。因此, 本文所作的计量分析结果是不精确的, 它只能够作一个粗略的检验, 检验一下Jess Benhabib与Spiegel的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年度增长是否有一定的适应性。下面我们将会看到, 检验的结果是事与愿违的。
2.2 模型检验
运用Eviews软件, 对模型进行计量分析, 得到α、β、γ的估计值。得到可决系数0.636, F 4.67。模型计算结果很不理想, 拟合度不能令人满意, 系数的检验也不能通过。特别是, 我们关注人力资本对数差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但其系数很小。
上述模型认为, 人力资本是以增量方式对经济增长起作用的, 因此选用了对数差的方式, 用以表示增量, 但检验的结果很不理想, 有必要对模型作出改进。从另一个角度入手, 将人力资本看做是以存量的方式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我们简单地用logH代替对数差DH, 得到计量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可决系数为0.718, F 6.80。其中, DK、DL分别代表固定资本、劳动的对数差。
拟合度有所提高。但是, logH的系数竟然为负, t统计量还达不到10%的置信水平。结论是:如果人力资本的作用机制是以存量的方式, 那么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却有负面影响。
接着考虑教育的追赶效应。学界有一种流行的观点是, 教育有利于欠发达国家吸收国外技术, 帮助落后国家赶上发达国家。人力资本, 或者说教育之所以能推动经济, 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教育能够刺激自身的智力创造;二是更好地吸收国外技术, 产生追赶效应, 那么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与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有关的。那么我们简单地以上一期人均GDP衡量经济的发展程度, 得到结果如表2所示:
如表2所示, 在5%的置信水平下, 除了logGDP, 其他各系数的t统计量都通过了检验, 而在不严格限制的情况下, logGDP也能够勉强通过。不过, 问题依旧是, logH的系数是负值, 这一点让人难以接受, 有理由怀疑模型的正确性。但是, 变量系数的显著性水平却又通过了检验, 使得我们又有理由接受这样的一个模型计量结果。因此, 我们有理由怀疑那种认为教育以存量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对于我国的适应性。从以上的分析结果来看, 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不是人力资本, 而是固定资产与普通劳动力, 甚至, 一个更为过分的结论是, 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经济的增长有着负面的影响。
3 寻找现实的解释
上述给出的结果很出乎意料, 一般情况下人力资本存量会对经济产生推动作用。但对我国年度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却与此相违背。这使得我们有理由怀疑现阶段人力资本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 进而寻找产生这种悖论的现实原因。
第一, 这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
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与出口所拉动, 这是不合理的。上述的分析结果显示出固定资产投资与普通劳动力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的经济, 必然会缺乏自身的内生增长推动力。自然而然,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会减弱。因为人力资本的作用是吸收技术与创造发明, 它不能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 与普通劳动力也不能同等对待, 而我国现阶段的人力资本水平也不可能产生出口效应。
第二, 这与我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同人力资本的低水平之间的落差有关。
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是令世界瞩目的, 就算是受国际上各种风波的影响, 仍然是保持腾飞速度。但人力资本的水平却很低。2007年, 我国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19, 而欧美国家在1985年就普遍超过9.0, 美国高达12以上。人力资本水平低, 要求有更多的投入以提高其水平, 但由于我国有经济高速腾飞的必要, 而经济增长的方式又不合理, 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必定会挤出其他方面对经济有着直接作用效果的投资, 因此, 反而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教育发展纲要就提出教育经费要占GDP的4%, 但这个目标直到现在仍然未能达到, 原因便是我国处于经济发展的非常时期, 难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发展教育反而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包袱。
参考文献
[1]Benhabib J, Mark M, Spiegel.The role of human capital in e-conomic development[J].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 1994, 34:143-173.
[2]刘海英, 赵英才, 张纯洪.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 2004 (11) :15-21.
[3]吴方卫, 张锦华.教育平等的地区分化与地区分化下的教育平等[J].财经研究, 2005 (3) :5-15.
[4]潘士远, 林毅夫.发展战略、知识吸收能力与经济收敛[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2) :3-13.
8.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八
【关键词】制度资本;内在制度;外在在制度;统筹
当前,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开展,如何科学、合理地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各个部分?如何扎实、稳妥、有序地推进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制度资本意识的培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迫在眉睫。保守、落后的制度将延缓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步伐;反之,开放、先进的制度将加快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一、制度资本的由来及其对它的认识
从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资本,到50年代末期劳动力、技术生产要素的崭露头角,然后到60年代末期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出现,再到之后自然资源、结构变迁的呈现,最后到企业家才能、制度资本的涌现,可以发现一国的经济增长逐步依赖于制度资本,制度资本不断地被大家所熟悉和认可。那么究竟什么是制度资本呢?在理解制度资本之前,有必要先理解制度。所谓制度,在这里被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它们抑制着人际交往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反过来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制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遇见人类的行为,并对违反这一制度的人类做出应有的惩罚(当然,有可能是违反人类约定俗成的规则或违背大部分民众持有的基本价值观的内在处罚,也有可能是触犯法律和法规的外在处罚)。现以日常生活中驾驶员和行人的规则为例予以说明。驾驶员应遵守不得酒后驾车、不得随意占道、不得超速超载等规则,而行人也要遵守相关的规则,如红灯时不得过马路、不得乱闯马路等,以配合驾驶员共同创造一个安全、平安、和谐的环境。正是由于大家有了共同遵守的交通规则,就大致能够预见驾驶员遇见红灯会停下、而行人在此时会迅速地穿过马路等行为。而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员和行人,要么会受到大众的批评、排斥,要么会接到交警的罚单。之所以在制度后面加上“资本”二字,是因为制度和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一样,参与了企业利润的分享,能够创造价值,它也是一种生产性资本。所以,应该将制度资本等同于其他资本纳入分析视野。只有树立了制度资本意识,才可能真正重视制度的作用。
二、制度为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制度就像一个车龙头,它决定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新世纪前二十年,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关键,用好、用活制度刻不容缓。那么在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中应该建立什么样的制度,怎样用好制度?所谓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必须对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到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主要要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村服务业和乡镇企业,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目前中国农村的基本情况是生产力水平不高、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农民文化水平偏低,农民收入相比城镇居民而言偏少。这些基本情况决定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应以中低端产业为突破口。为此,总体上应该建立这样的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在内的农产品加工制度,直接与农民的种植品相对应,运输业、保险业和金融业逐步渗透到农村。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流动性较强,尤其是资金。哪里有空间、哪里有效益,这些生产要素就会流向哪里。因此,对于这些生产要素流向农村,只要创造空间,是可以实现流动的,至于流动的程度则要看创造的空间是否足够大。既然要创造条件,各种生产要素流动的制度尤为重要。
三、结语
虽然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仍然存在,城乡产业发展还极不平衡,城乡产业之间、城市产业之间、农村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强,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不大,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任重道远。但是只要作为生产性资本的制度予以重视,发挥好制度资本的作用,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各项制度,城市的产业会逐步实现高度化和合理化,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也会得到根本性地改变,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为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 考 文 献
[1]Golfing Jasper Manager Estreit.制度经济学[M].商务印书馆.2000
9.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再创造 篇九
可持续发展与人力资本的再创造
从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人力资本的动态性,我们不难看出,人力资本的.再创造和可持续发展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力资本的再创造既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了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实现人力资本的再创造.
作 者:翟英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2刊 名:长春大学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年,卷(期):13(3)分类号:F240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人力资本 再创造
10.人力资本发展因素分析论文 篇十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力资本已经演变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各个省份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才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标准,各地区的登记人口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然后构建衡量人力资本的模型。对各省的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一个地区的登记人口数量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提高有利于该地区人力资本的增长。
关键词:人力资本;登记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回归分析
一、引言
很多学者都在关注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大都认为人力资本会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但对影响人力资本发展因素的研究很少,所以对影响人力资本发展因素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用SPSS对截面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证结果并给出建议。
二、实证分析
对人力资本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不多,在模型选择上大都选取了多个因素进行回归。但是对解释变量来说,缺乏理论知识的支撑。为了使模型更加可靠,本文参考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建立计量模型。对两边取对数可得:LnY=LnA+αLnK+βLnL(2.1)LnK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LnL表示登记人口的对数;LnY表示在登记人口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下的大专以上高学历人才的对数。LnA为常数。截面数据是不同主体在同一时间点或同一时间段的数据。本文以各个地区的登记人口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解释变量,以衡量人力资本标准的大专以上人才的`数量为被解释变量模型为(2.1),使用SPSS进行回归分析。用X1表示登记人口的对数,即LnL;X2表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对数,即LnK。回归结果如表二:a.预测变量:(常量),X2,X1。b.因变量:Y由表一我们可以看出F统计量的概率为0.00<0.05,是显著的,表明回归方程通过了检验②。r2=0.891,说明拟合度很好,充分证明了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所以(2.1)式变为:lny=-11.901+1.024lnx1+0.877lnx2r2=0.891(-6.546)(13.620)(5.485)①回归结果可知模型的拟合度很高,说明登记人口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解释了当前高学历人才数量的89%以上。②登记人口(l)每增加1%,高学历人才(y)增加1.024%个单位。③人均地区生产总值(k)每增加1%,高学历人才(y)增加0.877%个单位。④该模型进行共线性检验,容忍度为0.994>0.1;膨胀因子<10。模型不存在多重共线性,能正确的解释被解释变量。⑤模型DW=1.921很接近2.0,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三、政策和建议
首先政府应该正确的认识到各个地区人力资本的差异性。其次,应该制定有利于发展本地经济的相关政策,挽留本地的高学历人才,拉动经济的增长。其次在实证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到登记人口对当地人力资本的显著影响,所以我们需要从登记人口中发掘人才,不断扩大人力资本优势,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平芳、徐大丰.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J].经济研究;(09)
11.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十一
关键词:教育功能;经济功能;教育产业观
一、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当学校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长时间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社会经济发展将会因人才的缺乏而受到阻碍,就需要重视办学兴教,使教育发展的速度跟上社会的发展,但当学校教育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会使生产力难以接受,人才过多,就业困难,给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需要对教育作出及时的调整。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什么样的生产力决定了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设立什么样的学校,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各类学校和各专业的比例如何。学校结构必须反映经济的技术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革,教育为生产培养的人才在总量、类型和质量上才能满足生产力发展的需求,否则,即便在人才总量上有余,但仍然会出现结构性失调,因此学校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当前的职业分工与需求,还要考虑未来的社会变革与职业演变,以应对未来加速发展的科技与社会变革。
(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和改革
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科学的发展与更新,也必然促进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变革也一样,都是以生产力为前提的。
2.教育对经濟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使可能的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基本途径
个体生命的 成长只构成了可能的劳动力,但只有经过教育和训练,掌握一定生产部门的劳动知识、技能和技巧,并参与生产某种使用价值,创造一定财富,才能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2)教育能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和推广,并能产生新的科学知识
要实现由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除了要通过艰巨复杂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或革新实践外,其技术成果的推广、经验的总结与提升都需要通过教育与教学的紧密配合,使更多人掌握科学知识和劳动技能。
(3)现代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教育通过优化自身结构,分流培养各层次、各类型劳动者和专门人才,使可能的生产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复杂的,变化多端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条件,会受不同因素的影响,教育投资与国民收入不一定成正比,尤其是个人的收入情况更为复杂,高学历的人的收入不一定比低学历的高,因此我们不能只作简单的分析论断,更不能否定教育对经济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教育产业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分析
教育产业观必须基于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才能够得以形成与发展。无论是教育产业还是教育产业化,其概念均存在深刻的内涵。对于古代教育而言,其虽存在显著经济功能,但因缺乏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以致难以形成产业。特别注意的是受教育产业自身特殊性的影响,故而应对其严格界定,切实规避滥用教育产业现象的发生。实际上,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育产业产出的成果,即随着劳动者劳动能力不断提高,促使其逐步走向工作岗位,从而推进社会生产快速稳定发展。然而由于教育机构隶属于非物质生产部门,既不提供物质产品,也不能够直接创造国民收入,所以其产生的经济效益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以致教育投资难以用投资回收期指标予以衡量,而教育产业更不能够作为企业进行经营,否则将直接破坏到教育本身的规律性,影响到对后备劳动力的培养。
笔者认为,现代教育隶属于特殊性战略性产业,具体表现在:(1)仅现代教育才能成为产业;(2)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体制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发展需求,同时,国内现行教育市场调节机制不健全、缺乏完善的人事用工制度与成熟的人才市场、劳务市场、投资机制不完善及教育决策存在较大随意性等,此形势下迫切需要推进传统教育模式改革,落实好与生产劳动之间的联系,切实为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为现代教育成为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3)教育产业具有特殊性。事实上,教育产业属于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战略产业。要求政府机构了解教育政治方向、协调各级各类教育规模,明确教育方针、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不断提高投资效益,规范教育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等。
三、现代教育经济功能分析
育人是现代教育的直接功能,此外现代教育还同时具有文化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及发展功能。对某些事物进行区别应取决于各类功能的不同,所以各功能也需要运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实现。然而若运用直接方式实现间接功能,必然会导致功能异化,不利于功能的全面实现。总结归纳来看,教育功能异化应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1)片面强调育人功能,对间接的衍射功能重视力度不够,开展封闭式办学模式,仅为教育而教育;(2)过于重视某一种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的重要性,破坏了教育的功能结构,不利于其他教育功能的整体实现。实际上,封建社会重视教育的政治功能,而资本主义社会重视教育经济功能,前者将教育作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以致教育功能异化,而后者将教育作为资本家赢利的工具,同样致使教育功能异化;(3)若将间接功能视作直接功能,会致使教育功能混乱,教育功能异化。以大跃进时期为例,鼓励学生直接参与到生产活动中,以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样以来既不会达到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预期目标,而且还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教育质量下降,从而较大程度上制约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乐菲菲: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J]. 东岳论丛.2011(07).
[2]陈柳钦:我国教育经济学学科发展动态分析(上)[J].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10(02).
12.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十二
关键词: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经济增长,时间趋势
一、文献回顾
国内外很多学者们通过分析认为, 经济增长离不开人力资本积累, 而人力资本包含两个方面:教育与健康, 但在具体分析时只分析了其中一个方面, 且方法不尽相同。
学者们研究证明:教育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教育是增加人力资本的主要渠道, 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而增加教育投资具有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如:Schultz (1961) 采用投资增量法, 分析了1929-1957年美国教育提高带来的收益约占美国同期国民收入总增长额的33%。Denison (1962) 采用增长因素法, 通过教育程度在劳动投入中的比例, 分析教育对美国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在1929-1948年间为37%。20世纪80年代, 教育与经济增长的探讨进入新阶段, 将人力资本作为内生因素纳入模型。如:庄志军 (2006) 通过对比日、英、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 指出经济增长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王萍 (2008) 用回归分析法, 研究1990-2005年甘肃省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出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及促进作用大。这些学者使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得出结果, 但都只分析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为人力资本另一个重要方面——健康却只有少量文献研究, 结果表明健康对经济增长有正的影响作用。Rivera与Currais (2004) 用西班牙17个地区 (1973-1993年) 每名工人GDP增长率的对数对卫生费用占GDP比例的对数回归得出, 卫生投人每增加1%, 会使人均GDP增长0.16%。刘国恩与傅正泓 (2004) 将人口健康作为人力资本, 认为个人健康是决定中国家庭人均收入的重要因素;且农村人口比城市人口的健康经济回报更大, 女性比男性的健康经济回报更大。王一兵与张东辉 (2007) 用中国健康营养调查1997-2004年的数据, 用GLS、FE、HT几种模型分析了健康人力资本对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HT模型是比传统的FE模型更为有效的模型, 且健康对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些学者使用不同方法和代理变量从不同角度得出结果, 但都只分析健康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以上分析大都是单独从教育或健康一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而忽略了另一方面也会对经济增长有影响, 没有将教育与健康结合在一起考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际上, 良好的教育对健康有正的影响并推动经济增长;良好的健康才能保证教育的效果并促进经济的增长。只分析人力资本其中一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必然具片面性, 会减少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大小和可靠性。因此, 本文以此为突破口, 将人力资本教育与健康两方面同时考虑, 从投入角度来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结果, 得出结论。
二、投入模型设定
在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时, 主要是从消费者与厂商的最优化均衡来进行推理论证, 其中厂商的生产函数是极为重要的。一般说来, 生产函数中与人力资本直接相关且实际应用最多的是Cobb-Douglas生产函数, 通过两边取对数后可以化为线性关系模型。
从前面研究文献中知, 教育和健康都对经济增长有正的促进作用, 且已有学者分析教育或健康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因此, 在模型设定时, 本文将教育人力资本与健康人力资本都纳入模型, 用弹性表示, 设定模型为:
为了与单独分析时的结果作比较, 本文先模拟出只使用教育人力资本或健康人力资本时的方程做回归分析;然后同时加入这两种人力资本, 模拟出结果, 从结果的不同给出解释。考虑到教育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与影响, 本文还考虑用时间趋势来缓和二者的共线性问题及滞后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以我国1978-2007年相关指标为研究对象, 直接采用从《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选取的数据, 不足则从1991-2007年年鉴补全。由于不同人对各指标有不同理解, 会采用不同的指标和数据处理方法。现在就本文几个重要数据分别解释其来源和处理方法。
经济增长与物质资本的度量:本文选择GDP作为我国经济增长指标;物质资本用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指标可以从统计年鉴上找到, 从建国后到近期的所有时间序列数据, 便于分析。
人力资本的度量:人力资本指标可以从投入方面去采集。投入即成本, 是培养人力资本所需要投入的费用。从投入看, 国家教育投入经费是教育投入中的主体部分, 可以用国家教育投入经费作为教育人力资本投入指标。健康人力资本投入的直接成本是指卫生、医疗、保健服务等支出, 可以对应地采用统计年鉴上的卫生教育总费用来表示。
四、模型结果分析
为估算分析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本文以我国1978-2007年的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据, 采用第二部分设定的模型, 认为经济增长对物质资本、教育资本及健康资本的弹性变化都是线性的, 可以直接用线性模型分析物质资本投入与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本文是从投入角度出发, 模型为:
此方程是本文采用的投入模型, 其中GDP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K表示物质资本投入, 人力资本投入L, 在此模型中分别用教育资本投入EDU、健康资本投入HTH表示。单独考虑EDU或HTH及同时考虑EDU与HTH的结果对应于结果表1的 (1) 、 (2) 、 (3) 列。数据分析得EDU与HTH之间相关性达0.9以上, 为了去掉这种共线性影响, 加入时间趋势。t表示时间趋势, u表示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 为扰动项。增加时间趋势后对应于结果表1中的 (4) 列。
下面将对模型进行估计与分析:
从表1中可知:
当只用物质资本K与教育资本EDU来估计对经济增长GDP的影响时, 物质资本贡献率为0.498, 统计很显著;而教育资本的贡献率为0.363, 统计比较显著, 此时R2为0.9952。从数据分析上来看, 物质资本比教育资本的贡献率大。
当只用物质资本K与健康资本HTH来估计对经济增长GDP的影响时, 物质资本贡献率为0.274, 而健康资本的贡献率为0.607, 统计都非常显著, 此时R 2为0.9990。从分析结果来看, 健康资本比物质资本的贡献率大。
当同时用物质资本K、教育资本E-DU和健康资本HTH来估计对经济增长GDP的影响时, 物质资本贡献率为0.307, 健康资本的贡献率为0.640, 统计都非常显著。此时R2为0.9991, 比单独用教育资本或健康资本变量时要稍高。而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资本的贡献率为-0.069, 不仅统计不显著, 而且系数符号改变为负, 这与理论现实相背。
为了找到使教育资本变量从0.363变为-0.069的原因, 在分析过程中结合理论做了更深入的分析。实际上, 健康是人们拥有的一种财富, 一种本质上和知识、金钱具有同样价值的财富, 没有一定程度的健康, 人们不会有机会获得教育, 成为高素质劳动力。教育和健康间有极大的相关性。考虑到教育投资的滞后性及经济变量间的共线性, 在变量中加入一个时间趋势变量更有助于分析经济问题。
加入时间趋势变量t, 从表1中列4可知:物质资本贡献率为0.345, 健康资本的贡献率为0.739, t的系数为-0.059, 统计都非常显著。此时, 教育资本的贡献率为0.133, 统计比较显著, 扰动项u更小。R2为0.99966, 拟合度更高。
可见, 经验分析与国内外很多学者的研究一致, 用教育资本和健康资本来共同分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具解释性更可靠。教育资本与健康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共同影响是显著的, 且从数据上来看, 以往被人们忽视的健康资本弹性更大, 更值得国家社会关注。
五、结论与建议
以上分析用1978-2007年的统计数据, 以设定的线性回归模型从投入方面揭示了教育人力资本、健康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都是引起GDP增长的重要原因, 能促进经济增长。只考虑一种人力资本时, 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607, 而教育仅为0.363。
同时考虑教育人力资本与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只使用其中一个方面时的影响, 与实际情况更相符。但要注意两种人力资本相关性大, 存在相互影响。
投入模型结果表明, 我国教育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133, 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0.739, 二者都对经济增长有推动作用, 特别是健康人力资本推动作用更大;而物质资本的贡献率为0.345, 不如健康投入大。这说明教育的部分影响通过影响健康进而影响GDP, 也说明了教育与健康之间的相关性。
鉴于以上分析, 为了促进经济增长, 有必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 特别是健康人力资本。教育人力资本和健康人力资本是引起我国GDP变化的重要原因, 应加强投入。物质资本固然重要, 但其贡献比不上健康人力资本, 且近年来国家物质水平已有很大改善, 而人力资本水平相对较低, 一方面教育水平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另一方面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影响日益增大, 但却未受重视。
加强素质教育与卫生设施投入, 提高人力资本质量。我国教育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素质教育缺乏。国家应改变教育体制, 注重知识与素质教育并重, 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本投入的贡献率。因健康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更大, 国家在资金投入时要更重视健康投入。但不少地区特别是农村, 卫生设施不完善, 医疗费用高昂, 健康水平受影响。因此, 要适当加大政府卫生设施投入,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提高人们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Schultz, Theodore.Invest in Human Capita1[M].AmericanEconomicReview, 1961.
[2]、Denison, Edward F.How to Raise the High-Employment Growth Rate by One Percentage Point[M].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2.
[3]、庄志军.美日英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式比较[J].商场现代化, 2006 (6Z) .
[4]、王萍.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甘肃省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08 (2) .
13.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十三
(王兆君
黄凤
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50040)
摘要:本文从人力资本及其产权理论出发,阐述了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并对我国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关键词:知识经济 人力资本
剩余分配
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迎来了一个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简言之,就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成为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由包含了大量知识、技能的专业人才构成的组织,人力资本及其所有者成为企业的主体。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呼声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知识经济时代遵循以人为本管理规律的具体体现。
一、人力资本概述
20世纪50年代末以前,人们对人力资本的真正作用和意义没有给予充分的认识,直到1960年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说,明确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开创了经济学的一个崭新领域。自此以后国内外许多经济学家都对人力资本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人力资本理论得到很大发展。
人力资本是对传统资本概念的挑战,它扩大了资本概念的内涵,丰富了资本理论。人力资本是与物质资本相对应的概念,物质资本是体现在物质产品上,而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通过投资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1]。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一样都是生产性资本,都对经济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都必须通过投资而形成,都能够为投资带来收益,但是也存在投资风险。另外,人力资本还具有不同于物质资本的特征。
第一,私有性。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只能是个人。第二,依附性。人是人力资本的天然载体,一切才能和智慧都依附于活生生的人而存在,[2]而且以人具有劳动能力为条件。
第三,递增性。人力资本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加。
第四,可变性。如果人力资本不能够经常运用、学习和更新,人力资本就会贬值。第五,层次性。人力资本的层次性来源于人的能力的不同。李忠民将人力资本划分为一
[3]般人力资本、技能型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和企业家型人力资本。
第六,不可视性和难以度量性。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一个主体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的数量和质量。通常是通过考试制度、技能鉴定、经历和长期的观察从侧面了解。
伴随着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据测算,20世纪初,科技进步在资本主义国家GNP总值增长中所占比重仅为5%~20%,50到60年代则达到50%~60%,60到80年代则达到了60%~80%。根据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和美国劳工部对
[4]1948~1989年间美国经济增长的源泉的估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5%。人力资本快速积累是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人力资本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稀缺资源。
二、人力资本产权及其特征
人力资本产权是与人力资本不同的概念,它重在研究拥有人力资本的人与其人力资本的关系、不同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所有者与非人力资本所有者之间的关系。
广义的人力资本产权是指市场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的,由人力资本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支配权和收益权等一系列权力组成的权力束,是人们行使这些权利的行为
[5]规则,它本质上反映人们的社会经济关系。由此可见人力资本产权必须与市场交易相联系,并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得以体现;人力资本产权是反映人与人之间社会经济关系的范畴,是对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利关系进行界定和调整的制度规范。
人力资本产权除具有和物质资本产权相同的特征——排他性、可分解性、可让渡性,还
有与物质资本产权相区别的特征。第一,人力资本的载体是其产权的主体。人力资本与其载体不可分离性表现在人的健康、体力、经验、生产知识、技能和其他精神存量的所有权与其载体天然地不可分离。
第二,在人力资本产权交易过程中,人力资本所有权无法转移,交易和转移的只是人力资本的支配权和使用权。原因是:一方面人力资本与其载体天然结合在一起;另一方面人力资本所有权一旦发生转移,可能导致其载体人身自由的限制。
第三,经营者支配和使用人力资本时将始终受到人力资本载体的影响和控制。
三、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依据
在传统企业中由于非人力资本的独特地位,企业产权安排方式突出表现为资本雇佣劳动,非人力资本独享企业所有权。技术革命尤其是近几十年科技的发展,不仅使传统的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的方式发生了突变,也使整个经济中的人力资本存量突增。以前掩藏在经济增长背后的被人们所忽视的人力资本的作用逐渐突显出来,并被社会所承认。在后工业经济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产权逐渐被提出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确认,人类资本开始分享企业所有权,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
1.企业性质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人力资本所有者和非人力资本所有者的一个特别契约。企业的利益是所有参与签约各方的共同利益。从博弈论角度看,企业契约的达成是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产权主体的博弈结果。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地位上升,企业要素所有者地位的变迁决定了“物质资本所有者独享企业剩余”的企业契约将逐渐朝着“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所有者共享企业剩余”的方向转变。其次,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意义上的资本稀缺已不再是物质资本的稀缺,而是高素质人力资本的稀缺,人力资本在创造财富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成为人们的共识。在现代企业中,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分别向企业进行“投资”,共同组建企业,因此也必须是物质资本所有者和人力资本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剩余。
2.人力资本是企业剩余来源之一
企业投资包括非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企业剩余也来自于这两种投资。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大部分时期,非人力资本在生产中的作用很大,而对人力资本的需求相对较低,使人们错误地认为非人力资本是企业剩余的唯一来源。人力资本价值理论揭示了即使在农业经济时代和工业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对宏观经济增长和微观企业剩余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后工业化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成为企业至关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绩效和收益主要取决于人力资本所有者的积极性、主观努力程度。人力资本及其投资是企业剩余的主要来源,其所有者理所当然应该分享企业的剩余。正如舒尔茨(1971)指出,劳动者成为资本拥有者不是由于公司股票的所有权扩散到民间,而是由于劳动者掌握了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资的结果,它们同其他人力投资结合在一起是造成技术先进国家生产优势的重要原因。
3.人力资本承担企业风险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物质资本的抵押功能因为物质资本表现形式多样化和资本市场的高度发达,不同类型的物质资本可以相互转换而削弱。相反,人力资本具有与所有者不可分离性、专用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讲究工作团队的重要性,人力资本所有者不会轻易退出企业。在不断完善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同时,讲究信誉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旦人力资本所有者经营不善或中途退出企业,一方面他失去了发挥自己人力资本,实现价值创造的载体,受到物资和精神的双重损失;另一方面,他的信誉将大打折扣,在讲究信誉的经理人市场,人力资本价值将会发生贬值。从上面人力资本的这些特点来看,人力资本显然具有了抵押的功能,必然成为企业风险的承担者。因此,人力资本具有了和物质资本相同的风险承担功能。
4.企业所有权安排
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的发展,古典“资本家”逐渐一分为二,一方面是单纯物力资本的所有者,另一方面是企业家人力资本的所有者。与此同时,物力资本本身固有的“消极货币”本性逐渐突显出来,使物力资本在现代企业中的相对地位日趋下降,而人力资本的相对地位急剧上升。不是非人力资本的存在,才使得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有饭吃”,而是人力资本的存在保证了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扩张。人力资本所有者的权利一旦受损,产权的主人就会将其人力资本“关闭”起来,其资本的经济利用价值会减少甚至消失。因此,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应当分享企业所有权。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拥有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异质性很大,高存量的人力资本具有稀缺性,甚至成为企业兴衰存亡的关键性力量。因此,给予他们剩余索取权成为必然的选择。
四、国外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主要模式
[6]现在国外企业实行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
1.利润分享计划:利润分享计划有好几种,现在用的比较多的现金计划,即每隔一定时间,把一定比例的(通常为15%~20%)利润作为分享额。
2.员工持股制:企业员工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有条件地持有企业一定份额的股份,并据此参加企业利润分配。持股员工既是企业的员工,也是企业的股东,和其他股东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共同分享经营收入。
目前,美国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更多地与员工福利计划相结合,成为众多福利计划中的一种。但与其它福利计划不同的是,员工持股计划不保证向员工提供某种固定的收益或福利,而是将员工的收益同其对所在公司的股票投资相联系,使员工的收益同企业的效益、管理和员工的个人努力等因素挂起钩来,以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员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连在一起。
3.股票期权:指企业给予高层管理人员在将来某一时期内以一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因为股票期权的行权时间往往在数年之后,在行权之前,股票期权的内在价值不能实现,所以股票期权能够促使人力资本所有者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人力资本所有者必须考虑行权时的经营状况及公司的股价,而不能单纯考虑现在的收益,这样就将人力资本的报酬与公司的长期业绩联系起来。
股票期权是比较典型的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方式,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安排。因为在股票期权行权时员工可以选择凭期权购入公司股票或通过证券公司获取行权价与行权日股票市价之间的价差收益,前者获得的是对公司的相应的所有权,而后者则是立即从企业剩余中获得人力资本应得的份额。
4.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公司给予参与创造企业剩余的员工一定数量的虚拟股票,对于这些虚拟股票,员工没有所有权,但与公司普通股东一样享有股票分红权。股票增值权是指公司给予员工这样一种权利,员工可以获得规定时间内规定数量股票股价上升所带来的收益,但不拥有这些股票的所有权。
虚拟股票和股票增值权均不要求公司扩充资本发行实际的股票,因此,不需要经过股东大会的批准且对股东权益的摊薄效应较小。但它们毕竟是虚拟的,员工一旦离开企业就不再享有它们所带来的收益,因此其激励的效益较弱。虽然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分配的模式多样,功能各有侧重,但共同点是让员工分享经济的增长,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且对员工的激励具有长期性。
五、我国现有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逐渐放弃了单一的按劳分配制度,探索新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各种形式也随之出现。
1.年薪制。经营者年薪制是以企业一个经营周期即以为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报酬,并视其经营业绩发放风险收入的一种收益分配制度,它是一种公司制企业条件下对经营者人力资本进行间接货币定价的制度。年薪制将经营者收入与其经营业绩挂钩,体现了经营者人力资本的价值,能够更好地发挥经营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尽管年薪制在各地的实践中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经营者的短期行为、经营者负盈不负亏等。
2.期股和股票期权。我国试行股票期权制度是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的,政府有关部门选择了数量很少的国有企业和国家控股的公司作为试点。到1999年11月上海和北京等城市已先后制定了有关企业实行员工股票期权的政策。然而由于没有国家的统一立法规定,各地出台的有关政策性规定各有特点,试行的方法也五花八门,与真正的员工股票期权制度还有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实行规范的股票期权制度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健全的企业家市场、良好的融资条件和个人信用等条件,我国目前实行的这种制度显然还不十分成熟。
3.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制度突破了单纯的劳动报酬制度,通过产权制度的重塑来实现企业收益的重新分配。当企业的员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时,职工的收益与风险就具有对称性。既有凭借股票分享企业红利的权利,又要以投入企业的资本对企业债务承担风险。但是我国的员工持股制度很大程度上是各地方、各部门自发形成的,而由于各地区对这一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各地规定的法规、政策也不同。员工股的取得以现金出资为主,企业员工持股试点以来,无论是政策规定还是实际运作,取得员工股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以个人现金出资为主,甚至有些地方或企业实行员工持股的目的就是为了筹集资金。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人力资本的要求,我国需要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分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就必须承认人力资本的存在,尊重人力资本产权,特别是要加快建立人力资本凭借其超额贡献而分割企业剩余收益的制度,从而激励我国人力资本的成长和竞争力的提高,实现我国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互为支撑推动经济发展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胡静林.人力资本与企业制度创新.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7 2.周坤.论人力资本的特征及其价值实现.中国科技论坛,1997(3)3.李忠民。人力资本:一个理论框架及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2 4.石婷婷.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分析.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 5.黄乾.人力资本产权的概念、结构与特征.经济学家,2000(5)6.张全同.企业人力资本产权化.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7
14.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 篇十四
地理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它从独特的角度出发,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全球意识、进行环境教育、促进知识、技能和世界观的和谐统一及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功能 。它通过思维、知识、技能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在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对基础教育作出贡献。因此,地理教育对于培养新一代公民,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思想有感情 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一、地理的教育功能
(一)培养爱国情感
地理教育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具有独到之处。在分科制的教育体系中,爱国情感的培养渗透在各个学科 之中。地理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对自己国家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与理解,使爱国 情感的培养具体化。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去观察他们所生活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认识它,了解它,进 而关心它,与它和谐相处。使学生从与周围环境、与身边的人相处中,获得爱国情感的亲身体验。
(二)增强全球意识
当今,人类的活动空间更广阔,相互联系更紧密,地球也相对“变小”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诸如酸雨 、臭氧层空洞、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个国家共同协商来解决。因而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全球 意识和国际合作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现在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增强,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基础教育中进行全球意识的教育是培 养合格公民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而基础地理教育是扩大青年学生眼界的一种有效工具。这并不是说要在地 理课上向他们介绍许许多多的世界各地的知识、信息。传播这些信息的任务完全可由电视、广播、书刊、报纸 等社会媒体来完成。然而青年学生从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片面的。基础地理教育能够做到的是 ,教给青年学生收集、选择和处理地理信息的方法、技能、态度和价值观,这是任何别的学科所无法代替的。
(三)进行环境教育
环境问题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伴生物,环境教育也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占世界约五分之一的 人口,如果每个公民都具有很强的环境意识,那么我国的环境状况将会有很大的改观;反之,如果大部分人, 尤其是领导者缺乏环境意识,或环境意识被眼前的利益所淡漠,环境恶化将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已经认识到, 为了使前一种理想尽早成为现实,避免后一种状况的发生,在基础教育中增强环境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目 前在我们国家,环境教育在基础教育中主要采取各科渗透的方式,地理学科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媒介之一。
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地理教育不仅关注自然环境本身的状况和它对人们的影响,更关注人―地系统中, 人们在利用、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时所采取的办法,以及这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这些人类活动所产生的 影响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这要看人们对环境的了解程度以及利用环境时所作的决定。例如,在河流上修建水 库所产生的后果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它控制了洪水,利用水能发电,通过灌溉发展农业,但同时也改 变了库区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河床和冲积平原上的沉积物,而且减少了入海口的泥沙和营养物质的供应。当青 年学生了解到由于人们缺乏环境意识而造成对人类自身和其它物种生存的危害,心灵会受到触动,他们在考虑 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时可能会对环境更多一点关心。例如:在家庭购买冰箱时,孩子可能会劝说父母购买无氟 冰箱;在旅行乘坐火车时,他们就不会把快餐盒随手丢出车窗外;他们会选择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玩具和文具 ;他们会节约利用纸张,以减少森林砍伐和造纸污染;等等。通过地理课的学习,他们会成为具有强烈环境意 识的新一代公民。
(四)促进知识、技能、世界观的和谐统一
教育是培养人成长的过程。这种成长发生在生活中的智力、体力、社会和道德各方面。它的要素是知识、技能和世界观(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横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的地理学科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 和世界观的培养,还有助于促进三者的和谐统一。
例如,青年学生在语文课上学到有关鸟的文章,其中讲述了鸟的形态、灵性。他们在生物课上了解了鸟的 种属、结构和习性,以及对人类的益处。在地理课上,他们又知道了生态系统和环境的概念。一天,一个学生 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鸟。这位学生该如何对待这只鸟呢?他运用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 仔细观察这只鸟,然后作出一篇好文章来。又联想到生物课中学到的知识,想把这只鸟放归自然,让它回到森 林或田野中为树木、庄稼去除害虫。这时又想起地理课上老师讲过的每种生物与它所生存的环境都是相互适应 的。他想:要是这只鸟属于本地的种群,放飞之后,它能很快适应熟悉的环境,很好地生存下去。但也许它来 自遥远的地方,那里的生态环境与本地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把它放到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它会因对环境的 不适应而很快死去。经过反复思考,他决定把鸟留下来,细心地照料它,友善地对待它。这个例子说明了通过 课堂教学,尤其是地理课堂教学,这个学生获得了人与环境关系的知识、保护环境的技能和爱护环境的态度和 价值观。
(五)提高学生对未来生活角色的适应
地理教育通过发展学生的知识、技能、世界观,鼓励并帮助他们将这些知识、技能、世界观与现实生活相 联系,从而使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能够适应未来生活中的各种角色。
青年学生在未来生活的各种角色中经常遇到与地理有关的问题,需要他们运用地理的知识、技能、态度和 价值观。如:
1.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知道地方特征与就业机会的联系,以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在求职中更有竞争力 。
2.作为一个生产者,知道区位、生产和销售地的自然人文特征与投入产出之间的关系,以及生产中的环 境代价。
3.作为一个消费者,知道绿色消费对个人及社会的意义。
4.作为一个公民,知道应该如何保护环境,如何鼓励他人也这样做,应该对公共环境持何种价值观和采 取什么对策。
5.作为一个学习者,知道如何利用先进的地理技术获取、分析和评价信息并作出决策。
6.在休闲时,知道采取什么休闲方式,使个人、社区环境都受益。例如,在旅行时,知道如何获得关于 地方的知识,采用何种价值观来了解地方的特色,如何保护所经地方的环境。
学生在对以上问题作决定时,所根据的是在生活经验中获得的地理知识、技能和世界观,其中一些可能是 通过学校的地理课程获得的。这些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世界观被称为“个人地理”,学校地理教育就是要扩 展和提高学生的“个人地理”,使他们在担任各种生活角色中更有能力。
二、地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
地理教育通过特定的思维、知识、技能和情感方面的培养,使一部分教育目标得以实现。以下目标可通过 地理学习来完成:
(一)思维能力
指与地理学习和思考有关的能力,包括:
1.理解能力,即领会信息的含义并表达出来的能力;
2.分析能力,即把材料分解成若干部分,以理解其结构的能力;
3.应用能力,即在新情况下使用所学东西的能力;
4.综合能力,即把部分结合为一个整体的能力;
5.评价和决策的能力,即判断有关问题的决策所产生的后果,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最佳选择的能力。
(二)知识
地理学习可使学生理解和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理解位置和地方,以便在地理思维构架下审视国内和国际事件,理解空间关系;
2.了解地表的主要自然系统(地形、土壤、水体、气候、植被),以及理解各生态系统内和彼此之间的 相互作用;
3.了解地球上的`主要社会经济系统(农业、聚落、运输、工业、商业、人口),以便对一个地方有清晰 的认识。其中牵涉自然条件对人文活动的影响,以及不同地方的文化观念、宗教信仰、技术水平、经济水平和 政治制度的差异;
4.地球上不同的人种和社会;
5.对乡土环境的认识和理解;
6.认识全球相互依存的挑战和机会。
(三)技能
地理学习可培养学生的以下实践能力:
1.观察:是收集事物的有关外貌、位置、分布、联系、运动和变化等信息的手段,包括直接观察和间接 观察;
2.记录数据:包括绘制地图、素描图、曲线图和其它图表,记录访谈内容,记录仪器测量结果,收集样 本和标本等;
3.报告:包括组织材料,通过各种媒介(曲线图、模型、胶片、照片、录像带和幻灯片等)展示材料, 并用书面和口述形式作出清楚准确的解释;
4.解决问题:包括综述、判断和决策;
5.与人合作的技能。
(四)世界观
地理教育可培养学生以下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热爱自己的国家,并意识到自己所负有的责任;
2.对周围环境和地球上不同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关心;
3.欣赏自然的美,理解人类的不同生活状况;
4.关心环境质量、人类的生活状况和生命支持系统――生物圈;
5.关注对环境和生命的可持续发展有益或有害的情况;
6.意识到态度和价值观在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并愿意表明和发展个人对环境问题的价值观。
地理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具有特殊性,由于它处于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之间,因而它能够成为各个学 科沟通的桥梁和联系的纽带,使学生在各个学科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在地理学科的人―地系统中综 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技能―世界观体系。例如,在进行关于地区发展的教学时,可选择语文课本中 一篇描写某个地方的文章,收集这个地方的历史资料,运用生物课所学的原理,物理、化学课中获得的知识, 以及数学方法,甚至计算机和绘画技能,来讨论一个地区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这是一个帮助学生提高综 合应用能力的很好途径。如果让地理教师单独来做这个设计工作,自然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而且不能保证持续 性和有效性。因此需要在课程设计和教材编写中就考虑到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编写相应的资料,使各个 学科的教师在备课时可以获得相应的帮助。
【经济发展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及教育的功能】推荐阅读:
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01-03
提高企业人力资本经济效益的思考06-14
浅谈交通管理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07-10
林业产业发展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07-27
体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12-18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在评价领导干部中的作用10-03
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论文01-17
论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