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人安全管理制度(共16篇)
1.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篇一
市人民医院手术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一、完善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胸透、血糖、心电图,老年病人加做肺功能检查),对术前存在的高血压、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贫血、营养不良、甲亢、呼吸循环系统疾病等基础病变时,要给予必要的术前处置,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否则,麻醉师有权拒绝给病人实施麻醉。
二、术前一日晚上,手术医生要认真休息,不准醉酒、熬夜,保持次日精力充沛;必要时术者要查阅书籍、文献,加深对术区解剖结构及手术过程的了解,做到了然于胸。
三、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和手术审批制度。
1、手术医生于术前确认患者,与患者或家属共同确认手术部位并在手术体表部位用蓝色防水笔作标示;尤其对于容易出现手术差错的情况,如左右对称的部位:四肢、眼、耳、乳房、大脑,以及存在多个阶段或个数的部位:牙齿、脊柱等,要重点注意,严防差错。
2、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标示制度,作为对每一位手术患者,特别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重症监护、急诊抢救、新生儿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术前以及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身份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条也适用于内科病人),腕带上应标明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诊断、科别。
3、术前在影像片的角上标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所患疾病及病变部位;
4、填写“手术病人术前核对表”,确认手术物品、术中特殊用药是否备妥,核对患者与病历、影像资料是否一致,避免发生对错误的病人、在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四、坚持术前复述制度:患者进入手术间接受手术之前,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和巡回护士复述核对患者姓名、年龄、科别、诊断、手术名称、麻醉方式、手术部位、特殊用药等,共同确认患者无误后再施行手术。
五、麻醉医师要亲自对患者作术前评估、与患者及其家属谈话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对高危、疑难、复杂病例要提请全科进行麻醉病例讨论。
六、手术医生术前一定要查看患者,参加患者治疗方案的讨论和制定,详细了解病人病情,与患者和家属充分沟通,亲自与患者或家属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七、严格手术病人交接流程:
1、麻醉科有专人到病房接患者,与床位医师和责任护士一起核对患者及其病历资料,共同在病人交接卡上签字;
2、病人进入手术室后,由麻醉师、手术一助或二助和巡回护士共同核对患者姓名和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3、手术结束后,由麻醉师、手术一助或手术二助和接送人员一起护送病人到科室,与床位医师(或值班医师)、责任护士交代麻醉后医嘱,告知家属注意事项;术后48小时内要进行麻醉后随访,并做必要的处置如镇痛泵的去除等;
4、术后送重症监护室者,由麻醉医师、手术医生、麻醉护士共同护送病人到重症监护室,途中做好抢救物品准备。
八、手术结束前,巡回护士和手术护士共同认真清点手术机械、针线、纱布、棉球等物品,做到术前与术后数量核对无误后,方可关闭手术切口。
市人民医院
二0一一年三月四日
2.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篇二
1 加强对护理人员安全教育管理
1.1 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 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我院的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复杂、无行为责任能力的小儿病人, 病症和不适反应不仅无法直接与医护人员沟通, 而且医治过程又不能安静配合, 完全要靠医护人员细致耐心地去观察检查和护理, 稍有疏忽将会引发差错或事故, 医疗护理服务具有高风险性。我们通过多种方式的教育提高护士的安全风险意识, 找出和分析有可能引发隐患的苗头, 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 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制定出防范措施。同时加强护理风险的监控, 每月总结和上报安全风险报告。
1.2 提高护理业务水平, 确保护理安全
通过组织业务学习、定期培训和考试, 提高门诊护士对儿童常见病、危重疑难病例的观察和判断水平以及对门诊病人急救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确保绿色通道通畅。
1.3 增强服务意识, 掌握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
对于能听懂交流的患儿, 护士一定要耐心体贴地与其沟通, 打消病人的恐惧心理, 取得病人的配合, 确保治疗护理顺利进行。对家长提出的疑问要耐心仔细地解释到位, 直到听懂为止。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文字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使他们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在交代护理方法或注意事项时, 一定要待家长复述正确后才算结束, 以防家长一知半解而给患儿造成错误的护理。
2 加强护理操作管理
2.1 严格按照程序仔细预诊分诊
预诊分诊是儿童医院门诊第一道特有的护理程序。它有别于成人医院的是由于小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患病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 常常起病急、变化快, 加之小儿传染病较多, 自己又不会表达, 护士若专业水平有限或不按操作程序进行分诊, 就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迅速、准确地给予挂号前分诊, 很可能会因分诊错误而挂错号导致急诊病人延误抢救或传染病人未能及时得到隔离而造成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 因此预诊护士首先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迅速判断的能力, 对每一个患儿通过问诊 (问家长) 和望诊 (检查患儿) , 迅速、果断地根据疾病的轻重缓急、是否传染等进行分诊。严禁不看病人而仅根据家长要求就进行分诊, 因为家长对许多类似临床表现的疾病无能力分辨, 很容易造成误挂号。
2.2 加强候诊巡视, 保证候诊安全
病人在门诊候诊时, 有时因等候时间过长使得病情发生变化, 如高热抽搐、虚脱等, 因此要求巡诊护士加强对候诊病人的巡视, 维持、疏导就诊秩序, 提前安排病情变化的患儿就诊, 及时发现和处理高热抽搐等病情变化的病儿, 确保候诊期间病人安全、无意外发生。
2.3 严格操作规程, 提高操作水平
在进行治疗护理操作时, 要严格执行“三查七对”, 遇有疑问的地方必须待弄清楚后方能进行, 绝不允许因怕麻烦或怕耽误时间而擅自处理。由于患儿在进行各种治疗时多半不配合, 哭闹抗争厉害, 护士除了耐心哄劝外, 还要教会家长如何协助配合, 以获得最好的局部暴露或肢体固定。如进行肌肉注射时动作既要轻柔又要迅速, 防止断针或损伤肢体。
3 加强门诊环境设施管理
3.1 加强环境消毒, 防止交叉感染
由于婴幼儿本身免疫力低下, 加之患病抵抗力就更弱, 很容易遭受外界侵袭而继发感染, 因此保持患儿就诊环境清洁无污染十分重要。候诊大厅每天定时进行通风换气和空气消毒, 定期做空气监测和培养;地面每天消毒3次并随时保持清洁干净;桌椅、家具、儿童滑梯、扶手等凡是病人能接触到的公共物品每天必须用消毒液擦拭, 防止交叉感染。
3.2 设施安全
在各种设施如电梯、儿童滑梯、窗栏等旁边张挂安全告知牌, 提醒患儿或家长注意公共安全, 不要让患儿单独玩耍或独立上下电梯, 防止跌伤或发生意外, 手扶电梯口派专人守护, 确保小儿或抱孩子家长上下电梯安全。雨天或刚湿拖的地面及时放“防止地滑”提示牌, 以防滑倒。各种家具配置适合儿童特点, 表面光滑无棱角, 高度合适儿童, 及时修理和更换摇晃或破旧家具, 避免割撞到患儿。对于各种消毒液和保洁物品, 要严格管理, 凡是病人能接触到的地方一律禁止放置, 防止患儿误食或玩耍造成损伤。
摘要:由于婴幼儿患病年龄小, 不会清楚表达不适体征, 同时在门诊就医过程中无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很容易遭到护理意外或受到意外伤害。因此加强门诊病人的护理安全管理、确保病人在门诊就医过程中无意外发生, 是门诊护理管理中最为基本和最为重要的内容, 也是衡量门诊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关键词:门诊病人,护理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3.围手术期的病人安全管理 篇三
术前对手术器械的消毒管理:①手术室无菌物品和无菌操作的管理极为严格,应每天检查灭菌物品,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且每次使用前必须再次检查核对。② 每个消毒包的灭菌卡,日期或化学监测法的指示卡等均要保留并粘贴在病历上,使得灭菌效果的监测资料成为完整客观、可核实的证据。
术前患者皮肤有异常的要告知手术医生和病房护士,患者随身的贵重物品应交其家人或病房护士保管,不得带入手术室。
术中安全管理: 不断强化手术室医护人员法律保护意识。①明确规定病人清醒状态下不在手术间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避免家长里短引起病人不必要的心理负担。②术中因特殊原因应急改变手术方案请患者家属,强调要有2个以上医护人员详细交代病情及手术要求。③凡置入体内的材料、钢板、各类引流管由医生术前与病人及家属详细交代,术中将标示贴与记录单上以便检查。④ 术中一旦发生缝针、螺钉等物品脱落手术台,即采取吸铁石吸附,术中拍片透视等查找手段。
防止病人摔伤:①移动病人至手术床或手术车时,必须固定手术推车,防止推车移动病人踩空摔伤病人或坠床。②护士接到病人后要至始至终不离开病人,避免病人烦躁坠床,坠车。
防止器械和纱布遗留创口和体腔:①手术器械物品的清点是病人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同行的失误,也曾给我们敲响警钟,让我们有更强的责任心和爱伤观念,所以必须严格执行手术物品清点制度到位。②无论手术大小,术中所用物品均应清点,将进入体腔和深部组织的纱布、器械、缝针、线轴、纱垫等,由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并准确记录在手术记录单上。③ 术中临时增加的物品与器械必须由本台的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后使用,并详细记录。④手术开始,必须将污物桶内及手术间的纱布、纱球、纱布垫等拿出手术间。⑤器械护士应根据手术大小提前洗手上台,以便有充分的时间清点,避免手术要开始物品还没清点,慌乱中给病人的安全造成隐患。
防止输血用药错误:①护士应熟悉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用途、用法、剂量、不良反应与配伍禁忌等,以利于配合抢救,制定术中输血用药等规程。②术中使用任何药物都应认真核对药名、计量、浓度、用法、有效期。③术中口头医嘱必须复述一遍再执行,用过的空瓶、空安瓶保留至手术结束方可弃掉。④静脉注射麻醉药物和血管活性药物时要注意推注速度。⑤输血前巡回护士应与麻醉师2人共同按输血操作规程核对无误后方可输入。⑥刚从血库取来的血液须在室温下放置10~20分钟,以使血液温度升高,减少病人的输血反应。⑦如抢救病人须快速加压输血时,护士应严密观察,输完后及时更换。输血后血带放置24小时,以备查对。
防止组织神经损伤:①手术病人体位不当,易给病人造成损伤。首先制定各种体位安置流程,遵循体位安置原则,以充分暴露视野,又不影响正常呼吸、循环功能和神经肌肉功能,保证病人的安全舒适为原则。②术中经常采用桡静脉输液、肢体外展,如超过90°,手术时间长可使病人臂丛神经损伤。脊柱手术病人采取俯卧位或侧卧位,肢体固定不好、手术时间长易引起压疮;双足部垫小软枕使踝关节自然弯曲下垂,防止足背过伸引起足背神经损伤。③摆膀胱截石位时,应注意将病人的膝关节摆正,[XCYG.TIF;%120%120]窝处垫软海绵垫,束脚带固定不可过紧,防止损伤腓总神经引起足下垂。④90°侧卧位时,软胸垫的上缘离腋下至少保持5cm 以上距离,以防腋神经受压引起麻痹。
防止病人灼伤:①使用高频电刀前常规检查仪器性能良好,负极板置于肌肉丰满光华的大腿、小腿或臀部等处,与皮肤完全接触,术中经常检查,防止极板松脱移位。②用电刀时保证病人与金属床之间有4cm的绝缘层,肢体应用两层床单包裹,防止金属架、体位架的接触,防止旁路性电灼伤。③台上的电刀笔固定于安全位置,暂不用时及时收回,避免术中电刀笔在非正常使用时灼伤病人。④高频电刀在使用时会形成火花,避免与易燃物接触,碘酒酒精进行皮肤消毒或创口冲洗后方可使用。⑤据文献报导,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术中使用电刀,有灼伤心机,导致心跳骤停的可能。当起博器工作显示自主心律时可以使用。当起博器工作时应暂缓使用电刀。
术后安全管理:① 防止交叉感染:对特殊感染病人按消毒隔离制度进行器械和术间处理,敷料尽量使用一次性敷料。②防止创口感染:加强无菌观念,熟练无菌技术,严格遵守手术室无菌技术操作常规,合理安排手术,每月1次器械、物品、医务人員手的生物学监测。③防止病人返回病房途中发生意外:手术结束后要由巡回护士同麻醉师和一起护送病人回病房。途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的畅通和牢固。躁动的病人应做好防护,防止坠床,与病房护士做好各项交接。
防止术中和术后病理丢失:①手术取下的任何组织都要询问医生是否留取标本,不可自行处理或丢失、弄错。②如遇多个标本组织时,应按顺序排列做好标记并和医生共同核对清楚,不可混放。③术中需要冰切片必须专人送检,送检人要和接收标本者均应做好登记并签名。且此时的病理报告不得以电话结果作为手术依据,以防误听而发生差错,应发送正规病理报告单。④常规标本在术中由器械护士妥善保管,手术后交给主管医师,后者将标本放入固定的容器内,并加入福尔马林固定液贴上标签,填好通知单,双方确认登记签名。⑤手术结束后要再次核对标本,派专人送标本去病理科,并与病理科医生交接确认登记签名。
4.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 篇四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不再单纯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而应该具有安全护理的知识,防止病人可能产生的一切心理和生理困扰,有效避免各种意外的发生,保障病人的安全.老年病人由于心理,生理方面的原因,易发生滑倒,跌倒,坠床,误吸,窒息,烫伤,压疮,院内感染,药物不良反应等,如何保证老人的住院安全,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护理人员值得探讨的课题.一 影响老年病人安全的相关因素
1.机械性损伤 ①出现活动不灵活;②由于病理改变,如脑血栓后遗症等;易发生跌倒,昏迷,癫痫,躁动病人易发生坠床意外;3)由于疾病突发,不能自控,引起摔伤,如一过性脑缺血(TIA),低血糖反应,阿-斯综合征等;4)最常见的是各种不安全的设备引起的跌倒,如,不平整的地面,稳定性差的家具,不当的身体约束,物品不定点放置等都是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素.2 物理性损伤,电疗,热水袋,也会引起皮肤灼伤或烫伤.3 化学性损伤 最常见的是由药物引起的意外损伤.据文献报道,药物错误所致的意外损伤居第2位.药物剂量不正确,不明的院外私带药物,医嘱的含糊,误解均是引起意外伤害的原因..老年人嗅觉降低,短程记忆力欠佳,易误吸,误服各种药物,引起不良反应.4.社会不安全因素 医院由于人流量大,人员复杂,易发生财物丢失事件,给病人造成经济损失和心理不安全感.5.心理损伤 由于医务人员语言或行为不慎给病人造成心理或生理损害.如个别医务人员对病人不够尊重,解释缺乏耐心,不注重语言的艺术性,灵活性,或者语言缺乏科学性,不能准确地传递信息,造成病人对疾病的误解而产生情绪波动,加重病情.还有少数医务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导致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给病人带来心理和身体的痛苦.二、老年病人的安全护理 护理人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造成老年人安全问题的内在老化因素和外在影响因素,正确评估影响老年人安全的危险因子,提出护理诊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病人的安全感.1 加强看护,防止坠床,跌倒 加强护理管理,完善安全措施.老年病人入院后应进行全面评估,认真筛选高危跌倒病人,查看全身皮肤,尤其是卧床病人,是否需要采取身体约束,并将安全护理纳入护理计划中.意识不清,烦躁不安,关节活动不好,脑卒中病人容易发生坠床,要使用床档,尤其是晚上 ;智力障碍的防止病人走失 ,必要时使用保护具限制肢体活动,使用约束带时注意带子的松紧,随时观察肢体的血运情况.3 ,护理人员为卧床病人翻身时注意避免因用力过度把病人推下床.部分病人因自尊心强,不愿意麻烦护理人员而事事亲力亲为,但往往适得其反.主管护士要加以指导,消除病人的顾虑,并给予病人帮助.对昏迷,癫痫病人,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病人安全预见性护理.为防止病人跌倒,病区地面应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光而不滑,特别是浴室地板应采用防滑措施,以保证安全.病房内应简化设施,暂时不需要的器械应移开,尤其注意不应放置在病人经常活动的地方.床头桌上的东西应方便病人取用.陪视人离开病房后,降低病床高度或在床前放上椅子,以便病人安全下床.移动的设备应在车轮上装安全锁,使用前锁定,防止移动.走廊,病房应设有地灯,既不影响病人休息,又可保证夜间病人行走安全.在病人床头贴一醒目标志,挂“防跌倒”牌,标识明显,全员皆知.同时加强宣教,使病人及其家属知晓,避免不必要的纠纷.病人外出散步,检查应有人陪同.病人衣裤,鞋袜要合适,避免过长,过大影响行走或绊倒.肢体活动不便者,指导病人上下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因自身平衡力减弱引起坠床
5.防止烧伤,烫伤 医院内易燃,易爆物品较多,病区除备用灭火器等防火措施外,还应加强烟火管理.如禁止抽烟,私自使用电器等.对于挥发性强的易燃药品,应加强储存保管工作.此外还应注意安全用氧.灯等,以免发生火灾.老年人由于感觉迟钝,皮肤对冷,热敏感性下降,在使用热水袋时应避免发生烫伤.热水袋的水温应限制在安全范围内,水温不得高于50℃,并在热水袋外加布套等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危重病人使用热水袋时,应床边交接班,并经常观察局部情况.使用热水袋,烤灯,频谱治疗仪过程中,要按规程操作,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6.注意给药安全 为避免给药错误,应严格执行用药原则,根据医嘱用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注意.认真做好药物核对工作,准时给药.护士还应经常更新药理知识,减少对医嘱的误解.详细了解病人有无过敏史,对已知过敏的药物严禁使用.同时,加强医护联系认真交班.给药时要明确区分内服药和外用药,标记鲜明,发药时向病人讲解清楚,指导其用药,发口服药时必须送药到口,以免误食,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夜间或睡眠中服药时,一定要把老人叫醒后再服,以防呛咳.粉剂药应装胶囊或加水混成糊状后再服.服用安眠药的病人,上床后再服用,以免因药物起效后上床不及引起跌倒.根据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避免因滴速过快导致急性循环负荷过重.7.防呛,防噎,防窒息 老年病人,由于视力和记忆力不佳,容易看错或重复服用自备药品;由于神经反射活动减退,吞咽肌群互不协调,易出现呛咳甚至窒息,死亡..故应为病人提供易吞咽和消化的食物,保证足够的营养.嘱病人进食时注意力集中,不要讲话,进食体位要合适
8.预防压疮 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老年病人由于生理功能衰退及疾病影响导致认知功能损害易发生压疮.低蛋白血症是发生压疮的主要原因,.预防压疮是护理的难点,通过评估,护士针对护理问题制定计划并实施.气垫床等局部减压设备可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另外还可进行红外线灯照射,受压部位按摩,定时翻身,保持床单干燥清洁,保持病人会阴部,肛周皮肤干燥.鼓励病人尽早下床活动,不能起床者,指导病人在床上活动或进行被动运动,加强营养,改善全身状况.对病人家属,陪护及病人按程序进行相关教育,教会病人及家属掌握自理/自护技巧,强调卧床期间加强翻身和皮肤清洁护理等,对压疮的预防有明显的作用 提高工作责任心,及早发现压疮先兆,可减少由于工作失误而造成的压疮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提高机体抵抗力.让病人尽可能早地运动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9防止交叉感染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差错事故发生.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预防感染新的疾病,病人之间尽量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是患呼吸道疾病或发热的老人
5.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安全护理论文. 篇五
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安全护理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病人论文的写作者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论文片段:
【摘要】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病人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理由。策略 对神经外科病人在住院期间出现的安全理由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安全管理策略。结论 通过整改,本科没有再出现坠床、跌倒等现象,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等到了提高。
【关键词】 护理;神经外科
1004-4949(2013)06-148-01
神经外科病人因意识障碍、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视力视野受损等因素,住院期间易发生跌倒、坠床、碰伤、压疮等危险[1]。为提高神经外科护理人员对神经外科病人护理安全的认识,加强对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规范护理行为,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神经外科住院病人主要的安全理由与理由分析
1.1 坠床: 神经外科病人多伴有意识障碍或定向能力异常,意识障碍的病人如有躁动,很容易从床上坠下,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如肢体偏瘫,在翻身时由于肢体运动不协调易发生坠床。我科曾发生过一例因翻身神经外科住院病人安全护理坠床的深刻教训。
1.2 跌倒: 神经外科病人主要以老人及定向能力异常的病人为主,且多有肢体功能障碍和视力、视野受损,走路时易跌倒;地面潮湿、果皮等易导致滑倒;病房内设施摆放凌乱或走廊内有障碍物更易导致病人跌倒。
1.3 压疮: 压疮是身体局部过度受压引起血流循环障碍,造成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神经外科的病人常因为肢体功能障碍如偏瘫,昏迷病人无自主活动,烦躁病人不配合更换体位,应用约束带不当等而形成压疮。
1.4 运送搬运意外: 用平车或轮椅运送,在转运过程中因策略不正确或安全措施使用不当而导致病人碰伤、坠落等危险。
护理策略
2.1 建立健全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强调“四化”[2]管理即法制化、规范化、合理化、人性化。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安全管理不仅仅是护士长责任,通过安全管理教育使护士从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维护护理安全。组织护士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理风险管理预案》等,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分析病区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寻找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把管理落到实处,通过检查、督促、制约,及时发现理由,消除安全隐患。倡导护士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对各项工作多一次关注,多问一句,防止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2 避开坠床: 对意识障碍、躁动不安的病人要加强巡视,有专人陪护,使用床栏,并检查床栏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必要时使用约束带,使用时的注意皮肤是否受损或肢体是否处于功能位,定期放松肢体。肢体功能障碍的病人协助其翻身,并处于安全舒适的卧位,搬运病人时要有护理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加强对护工的培训和管理,使其具有一定的安全责任感,在使用平车和轮椅时注意使用安全带,危重病人在转运过程中要有护理人员或医生陪同。
2.3 防止跌倒: 病房内设施摆放要简洁整齐,走廊内设有扶手,避开放置杂物,卫生间安装扶手,保证床头呼叫系统的完好使用。加强对清洁工的监督和管理,拖地时拖把避开过湿。病房、卫生间走廊均应有“小心地滑”警示标志。
2.4 防止压疮:
对于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或易发生压疮的病人建立翻身卡、皮肤护理记录单等,定期进行翻身、叩背,给予电动充气防褥气垫床,保持床铺及衣物的清洁平整,大小便失禁患者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干爽,每日用温水擦浴,必要时在汗腺分泌旺盛的地方涂上爽身粉。
2.5 加强患者安全教育:
责任护士要对患者进行防滑、防跌、防烫伤等安全宣教,住院病人在住院期间如外出、洗澡、入厕等要有人陪同。护士长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病区安全管理方面的意见,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妥善处理,确保护理安全。护理体会
针对病人翻身坠床事件,本科通过认真的探讨,制定了“神经外科住院病人的安全管理防范预案”,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增强了安全防范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提高,为神经外科住院病人提供了一个安全、更能体现人文关怀的住院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6.危重病人管理制度 篇六
一、危重病人报告制度 1.对危重病人进行抢救治疗,护士长应及时向护理部报告,以便护理部掌握情况并协调协助各 方面的工作,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护理。2.报告程序及时间: ① 病房有危重病人时,当日由责任护士或主班护士报告护士长。② 护士长接到报告后,当日查看病人并填写“危重病人上报登记表”,然后立即报告护理部。③ 护理部接到报告当日由专职人员到病房查看病人,检查记录指导协调护理工作。
二、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危重病人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1.对于特殊护理或一级护理的病人,护理工作要责任到人。2.及时、清晰、准确地做好每位危重病人的护理记录并有责任护士签名。3.随时床旁巡视,观察患者病情。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予相应处理。4.危重、躁动患者的病床应有床档防护。5.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抢救工作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6.保持患者全身清洁无异味,无血、痰、便、胶布痕迹,保证患者卧位舒适。7.保证患者床单位整洁,及时为患者更换被服。8.掌握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护理方案,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诊断、手术时间、手术名称、治疗用药、饮食、护理要点、重要的化验值、心理状况等。9.保证各种管道畅通并妥善固定,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执行病人意外 登记、上报、记录制度。10.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避免坠床、外伤、烫伤等情况发生,严格 执行病人意外登记、上报、记录制度。11.熟悉掌握急救仪器的使用并了解其使用目的及报警的排除,仪器报警时能及时判断处 理。12.患者发生紧急情况时,护士应沉着、熟练地应用紧急状况下的应急预案。13.做各种操作前后要注意洗手,患者使用的仪器及物品要专人专用,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 措施,预防医源性感染。
三、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 1.危重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① 有误吸的危险:与意识障碍、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有关。②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等有关。③ 营养失调:与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摄入减少有关。④ 自理缺陷:与病人体力及耐受力下降、意识障碍等有关。⑤ 尿潴留:与膀胱逼尿肌无力、缺乏隐蔽环境有关。⑥ 有受伤的危险:与意识障碍有关。⑦ 完全性尿失禁:与意识障碍有关。⑧ 便秘:与摄入量减少、不活动等有关。⑨ 大便失禁:与意识障碍、直肠括约肌失控有关。⑩ 焦虑:与面临疾病威胁有关。2.护理措施 ① 根据病人病情执
行分级护理制度,安置病人适宜卧位。②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护士须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 它情况,及时、正确地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③ 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 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通过咳嗽训练、吸痰等,预防分泌物淤积、坠积性肺炎等。④ 加强临床护理,落实生活护理,做到“三短九洁”。(1)眼部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眼部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
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疡、结膜炎。(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卫生,增进食欲。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应先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口腔溃疡、口臭等。(3)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翻身、勤观察、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⑤ 肢体被动训练:病情平稳时,应尽早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 2-3 次,肢体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等活动,并同时作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 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关节僵直和足下垂的发生。⑥ 补充营养和水分:协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可采取鼻 ⑦ 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对大量引流或体液丧失等水分丢失较多的病人,应注意补充足够 的水分。⑧ 保持各类导管通畅: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各种引流管,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 落,保持其通畅。同时注意严格无菌技术,防止逆行感染。⑨ 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和意识障碍的病人,要注意安全,合理使用防护用具,防 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并及时准确执 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⑩ 心理护理:危重病人常常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突发的意外事件或急性起病 的病人表现为恐惧、焦虑等;慢性病加重的病人,表现为消极、多疑等。因此,在抢救 病人生命的同时,护理人员还须做好心理护理。
四、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流程 危重病人护理操作流程
五、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1.要求:保持严肃、认真、积极而有序的工作态度,分秒必争,抢救病人。做到思想、组 织、药品、器械、技术五落实。2.病情危重须抢救者,方可进入监护室或抢救室。3.一切抢救物品、器材及药品必须完备,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所有抢救设施
处于应急状态,并有明显标记,不准任意挪动或外借。护士须每日核对一次物品,班班 交接,做到财物相符。4.工
工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和各种抢救操作技术员,严密 观察病情,准确及时记录用药剂量、方法及病人状况。5.当病人出现生命危险时,医生未到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力所能及的抢救措施,如及 时给氧、吸痰、测量血压、建立静脉通道、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6.参加抢救人员必须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和各种疾病抢救规程。7.抢救过程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的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方可搬动。8.及时、正确执行医嘱。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当复诵一遍,抢救结束后,所用药 品的安瓿必须暂时保留,经两人核对记录后方弃去,并提醒医生立即据实补记医嘱。9.对病情变化、抢救经过、各种用药等,应详细、及时、正确记录,因抢救病人未能及时 书写病历的,有关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 6h 内补记,并加以注明。10.及时与病人家属或单位联系。11.抢救结束后,做好抢救记录小结和药品、器械清理消毒工作,及时补充抢救车药品、物 品,并使抢救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7.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篇七
1 临床资料
2008年—2011年我科院内转运374例危重病人, 男197例, 女177例;年龄18岁~89岁。其中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263例, 中心静脉置管254例, 引流管175例, 微量泵给药134例, 心肺复苏术后36例, 全部成功转运。时间8 min~25 min。
2 转运中存在的风险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危险事件发生率6.0%~71.1%。这些风险包括以下几方面。①病情改变:常见有血压异常波动、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或过缓甚至心搏骤停;呼吸频率节律异常甚至呼吸骤停, 分泌物增多或剧烈咳嗽;颅内压增高导致意识改变、烦躁、抽搐等;病人剧烈躁动致管道移位、脱落;伤口裂开以及伤口大出血等。②设备运行不良:监护、微量泵、呼吸设备的功能异常, 设备蓄电不足, 呼吸、输液管路断开致使氧供不足、给药中断, 药物配备不足;③转运人员对病情不了解, 风险意识不够, 处理病情突变的应急能力和经验有限;④沟通不当:提前未与病人家属沟通或沟通不到位, 未得到家属的积极配合, 以致病人病情出现突变时产生不理解而发生纠纷。
3 转运的安全管理
3.1 转运前准备
①家属告知和病人准备:医护人员应将转运中的风险提前详细告知病人和家属, 取得同意并签字后转运。使家属有思想准备, 以建立医患互动、风险共担的新型医患关系, 减少医疗护理纠纷的产生。②取得病人的信任, 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积极配合。主动告知病人转运路程、所需时间, 嘱病人随时表述自身反应, 有变化及时处理。客观全面地评估病人病情、意识、生命体征及氧合情况;充分清理呼吸道, 确保人工气道位置正确和畅通;仔细检查确认输液管路和各种引流管的固定、衔接、通畅情况, 部分引流管可酌情夹闭;全身带有多根导管时统一摆放至左侧, 便于转运中一人管理, 防止导管脱落。烦躁病人给予适当约束或镇静, 防止坠床发生。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 气囊充气10 mL~15 mL, 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误吸。③物品准备:备齐相关抢救药物, 如肾上腺素、利多卡因、阿托品、多巴胺、胺碘酮、甘露醇、呋塞米、地塞米松、镇静药、血浆代制品。配备监护设施:带蓄电池的多功能监护仪、微量泵、便携式氧气瓶、吸引器、呼吸机、简易呼吸器、电筒等。④转运人员安排:改变由护士或护工陪同家属转运的模式, 由管床护士、主管医生和呼吸治疗师共同负责全程转运, 以便出现病情变化时能有效应对。⑤有关部门协调:决定病人转运后通知对方科室, 提前预约, 确保病人到达后及时行各种检查;通知电梯班等部门提前做好准备。
3.2 转运中管理
根据病情为病人摆放合适的体位, 如昏迷病人应平卧, 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胸腔引流者应予半卧位, 保持有效引流;哮喘病史者应加强气道保护, 注意保温减少寒冷等不良刺激。转运中护士应站在便于观察病情的地方密切观察病人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 确保输液通路畅通和及时给药, 有变化时迅速处理。
4 紧急情况的处理
如果转运途中病人发生了并发症, 护士不要慌张, 嘱家属平稳推车行走, 安排其他陪检人员给科室领导打电话, 寻求救助及做好抢救准备。尽量保持呼吸、循环系统的稳定。如果情况危急, 立即推到就近科室, 取得配合和争取抢救的时机。事后应立即真实、客观地做好各种记录并存档, 避免漏记、错记等可造成日后争议的法律问题, 使医疗纠纷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5 小结
8.如何安全转送病人 篇八
一般来说,对急症病人,应该以平卧为好,使其全身舒展,上下肢放直。再根据不同的病情,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如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头部可适当垫高,以减少头部的血流;昏迷者,可将其头部偏向一侧,以便呕吐物或痰液污物顺着流出来,不致吸入;对外伤出血处于休克状态的病人,可将其头部适当放低些;至于心脏病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者,可采取坐位,使其呼吸更通畅。
当把病人从床上抬到担架上时,动作应该轻柔协调,尽量减少病人的劳累和痛苦。对于各种外伤病人,在搬动时要注意对伤处的保护,如骨折的肢体应有人专门扶持,脊椎骨折时要使其背部保持平稳;头部颅脑外伤者,要有人专门抱头,避免晃动。抬担架上下楼梯时,应当尽量保持水平位置。
在转送途中,对于危重病人应当严密注意其呼吸状况。天气寒冷时,应注意给病人保温,可就地取材,以毛巾、大衣或被子包盖好病人的身体,令其安静休息;如衣服湿了,有条件时应尽快换上干的衣服。
到医院后,应介绍病人的病情和救治情况,供医生参考。
9.急诊留观病人管理制度 篇九
1.凡暂不具备住院条件,但根据病情必须输液或观察的病人,可留急诊科观察、治疗,观察时间不超过72小时。
2.门诊各诊室的病人在急诊科留观或输液治疗时,由门诊首诊医师全面负责病人的所有事宜,若病情有变化,应随叫随到。对病人的病情、诊断、疑似诊断、检查、注意事项的内容,应在下班时向急诊医师进行床头交接,且病历书写规范。
3.急诊科医师应积极处理各科在急诊留观输液病人其病情变化时的情况,并联系首诊医师或请相关科室会诊,确保医疗安全。
4.凡在急诊科就诊留观输液的病人,由急科医师进行床头交接,并做好记录。
5.急诊科注射室护士在治疗前首先查看门诊病历及注射单,详细了解病情,随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向首诊医生汇报,首诊医师应立即进行处理。
6.如遇有专科性较强的疾病治疗时,门诊医师应根据情况收住专科,留观中请专科会诊。
7.急诊科医生、护士应对留观室所有病人进行床头交接,详细了解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及治疗情况,并做好详细记录。
8.严格执行病历记录有关规定:
①凡收住观察室的病员,必须开好医嘱,按规定及时填定病历,随时记录病情及处理经过。要求用钢笔书写,力求通顺、完整、准确、整洁,不得删改、颠倒、剪巾。医生应签可辨认全名。
10.出院病人回访制度 篇十
1、对所有出院病人由主管医生、责任护士实行定时电话回访
2、回访人必须持有执业资格证,做到热情、礼貌、不与病人发生争执。
3、病人出院时应逐项填写相关记录登记表。
4、一般病人出院15至30天内由主管医生或院方指定人员负责进行电话回访,特殊病人上 门回访。
5、回访前应了解对方出院时的病情、治疗情况,回访的内容包括病人目前情况、服药情况、锻炼情况、生活情况及健康指导、政策宣传、定期复查提醒及对医院的满意度调查等。
6、回访时对病人的提问应耐心听取,慎重回答,对治疗原则问题不清楚的不得随意敷衍;对当时不能马上解决或电话解释不清的问题应采取另行答复、预约专家、回院复查等方法。
7、对电话投诉应及时调查核实情况,在7天内给予回复。对于患者提出的意见、建议、投诉等情况,回访科室及时向医院汇报,医院根据患者的投诉和不满意问题进行调查核实,情况属实的,对责任科室或个人给予处理,并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加以落实。
8、对电话回访的情况要记录在案,不能回访的要注明原因;遇到可疑病情、特殊病情要立即向科主任或院领导汇报,做到科内每季小结一次。
11.神经外科病人安全与护理措施 篇十一
【关键词】神经外科;护理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480-02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和意外事件,稍有不慎或疏忽就会出现严重后果,在住院期间容易发生坠床、跌倒、烫伤冻伤、压疮、窒息误吸等护理安全问题。
1 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1.1 疾病的危险性和复杂性
神经外科的治疗主要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与创伤,病情危急且变化快、观察病情的难度较大,而且死亡率和残废率都很高,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患者家属要求较高;由于病人情况各异,医护人员沟通缺乏技巧,对病情和诊治风险解释不足,家属心理承受能力低,突然丧失亲人极度悲痛,很容易迁怒于医护人员,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1.2 存在薄弱环节:由于神经外科工作量大,人员不足,护士工作压力大,过度疲劳,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责任意识下降。
1.3 院内感染的风险: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多,全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及留置管道多,易感性增加,加上病房条件有限,家属陪护控制难,室内空气质量差。增加感染机率。
1.4 护理过程风险
1.4.1 墜床、跌倒:神经外科的患者大多伴有意识障碍、躁动不安,容易坠床,有些患者定向能力比较差、偏瘫行动不方便、运动失调,活动时发生跌倒,癫痫病患者在突然发作时容易摔伤、碰伤。
1.4.2 烫伤或冻伤:神经外科患者存在感知障碍,在使用热水袋保暖或者进行红外线理疗时,温度、距离控制不当或导致意外烫伤。用冰帽或冰敷降温时未及时更换部位,引起冻伤。
1.4.3 压疮:神经外科的患者因偏瘫、昏迷等原因不能进行自主活动,烦躁患者对于医护人员的体位变换指导不配合,致使患者身体局部过度受压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坏死而形成压疮。
1.4.4 运送意外:搬运患者时出血未控制或再出血,颅内压增高突发脑疝。在运送去进行检查过程中由于措施不当而导致患者碰伤、坠床等危险。
1.4.5 误吸和窒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呼吸中枢功能不全,丧失正常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不能有效排除痰液易引起误吸,舌根后坠可引起窒息,或因呕吐、胃内食物反流,异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
1.4.6 管道脱落:使用各种管道进行引流时,气管导管、引流管、静脉通路、胃管或者导尿管脱落或者自动拔出。
2 护理对策
2.1 加强患者及家属的风险教育:要让患者或家属充分认识医学的复杂性和诊疗的风险性,形成风险共担的观念。
2.2 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要权衡护士的资历、年龄和数量,进行合理调配,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
2.3 防止院内感染:加强病房管理,限制家属陪护,常开窗通风。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和手卫生规范,防止医源性感染。
2.4 护理过程风险干预措施
2.4.1 避免坠床:对于意识障碍、躁动、痴呆、年纪大的患者,护士加强对其家属的安全管理教育,使用床栏并检查床栏的完好性,向患者家属说明床栏、约束带等安全设施的使用方法。挂上安全警示标识,加强巡视。
2.4.2 防止烫伤或冻伤:对于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对家属讲清楚热水袋的使用方法,温度不能超过50℃,外面包好布套,且不能直接接触患者皮肤,避免造成烫伤;用冰帽或冰袋降温时30分钟更换部位一次,并观察冰敷部位的血循环情况,防止冻伤,
2.4.3 预防压疮:患者入院时进行皮肤状况评估,对于长期卧床或偏瘫患者,建立翻身皮肤护理记录,挂上防压疮警示标识,定时给予患者翻身、拍背,给予卧气垫床,保持床铺和衣物的整洁,在日常护理中保持皮肤的清洁,患者及家属都修平指甲,安全使用约束带,饮食上加强营养,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来满足机体的需要。
2.4.4 防止意外:病房各种设施摆放整齐,在走廊内设有扶手,在拖地提醒防滑或停止活动;在运送过程有专人陪送,并做到妥善保护,搬动时轻抬轻放,保证患者的安全。
2.4.5 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意识障碍患者取侧卧位或半卧位,发现误吸或窒息尽快清除分泌物或呕吐物,头偏向一侧,备好吸引设备急救用物品、药品,及时抢救,必要时放置口咽通气管或行气管插管/切开。翻身时动作轻柔。
2.4.6 妥善固定各管道:意识不清或烦躁患者,加固各管道固定,或给予肢体约束带固定。加强巡视,保持通畅,检查固定情况。
3 加强细节管理工作
3.1 加强护士的防范意识,定期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法律法规、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防范,发现高发或高危风险环节和事件进行讨论,对科内发生的差错及隐患进行分析,讲评。
3.2 注重人性化关怀:加强护理人员人性化服务以及沟通技巧的培训,在护理过程中,认真履行告知义务,实行人性化关怀,并通过患者对护士服务质量的评估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个性化沟通方式,让患者理解并接受医护人员的治疗和管理工作,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4 体会
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要不断地寻找护理工作中潜在的问题,防范风险的发生。加大护理安全工作的管理力度,营造护理安全的氛围,培养护士认真对待护理安全问题的态度,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要求每一位护士都要从思想上重视护理安全,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规范自身行为并不断加强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为神经外科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让他们拥有一个安全、温暖的住院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红玲.神经外科监护室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与管理对策.医院管理论坛,2007,1 (06) 23.
12.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二
1 输注途径错误
输注途径错误是指肠内营养剂误输入其他输注系统, 如静脉输液通路、腹腔透析管路、腹腔引流通路或氧气管。输注途径错误可能导致血源性感染、肺部感染及误吸等严重并发症, 从而导致病情加重, 甚至导致病人死亡。因此, 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发生极其重要。笔者认为,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防止或减少输注途径的发生。 (1) 使用专业喂养输注系统。专用喂养泵管有颜色标记, 且专用接口无法与其他管路连接, 从而可减少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 (2) 实行输注管路的标识。危重病人各种管路比较多, 如鼻胃管、中心静脉置管及各种引流管等, 从而增加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在重症医学科对各种管路进行标识, 能够使清楚分辨各种管路的用途及意义, 从而减少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 (3)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护士是肠内营养的执行者, 因此, 加强对护士有关肠内营养的培训, 提高护士对肠内营养管颜色、标识的认识, 能够避免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总之, 使用专业喂养输注系统、对各种管路进行标识及加强护士培训能够减少及避免输注途径错误的发生。
2 非计划性拔管
非计划性拔管即肠内营养管意外拔除是肠内营养的常见并发症。危重症病人常出现躁动、惊恐、谵妄等意识障碍, 从而引起肠内营养管的意外拔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1) 加强沟通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危重病人常因疾病痛苦、对环境陌生等出现躁动, 引起治疗不配合, 从而导致意外拔管的发生。因此, 医护人员需与病人进行交流, 让病人对自己病情及周围环境有一定了解, 减少其恐惧心理及躁动, 从而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 适当镇静。危重病病人常因气管插管、各种外伤而出现疼痛等, 从而引起意外性拔管的发生。适当镇痛、镇静能够减少病人痛苦, 避免紧张情绪等, 减少躁动发生, 从而避免意外拔管的发生。 (3) 加强护理培训。重症病人常因移动不当, 病人出汗、分泌物、排泄物使胶布失去黏性无法固定等原因引起肠内营养管意外拔管, 规范操作如约束、翻身、移动等, 对ICU护士进行专科技术培训, 特别是低年资护士培养, 完善意外拔管报告处理流程。
3 腹泻
腹泻是肠内营养最常见的胃肠道并发症, 发生率为20%~40%[3]。腹泻常见原因有营养输入过量、输入速度太快、管饲温高太低、营养液配方受污染、低蛋白血症、不能耐受乳糖、胃肠道感染等。为防止肠内营养导致腹泻, 肠内营养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控制输注速度。喂养速度从20mL/h开始, 根据机体耐受情况逐渐增加, 条件允许可使用喂养泵输注。 (2) 使用加热器。 (3) 防止营养液污染。鼻饲污染的营养液是导致腹泻的常见原因, 因此, 需防止营养液及输注管污染。每日更换输液管, 瓶子开启后8h内使用, 冰箱内保存不超24h;肠内营养液的准备和实施应严格无菌操作。 (4)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根据不同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 如因营养配方导致腹泻, 可选择膳食纤维高的营养物质, 如米汤及米粉匀浆等。
4 皮肤烫伤
皮肤烫伤是使用恒温加热器的常见并发症。为避免营养液导致的腹泻, 常使用恒温加热器进行管外加温。如果加热器位置放置不当或加热器位置随病人的体位而改变, 有时会直接接触病人皮肤, 而危重病人往往意识障碍不能感知冷热或建立人工气道无法用语言表达。若护士不能及时发现, 可使病人颜面、耳朵、颈部、肩部等部位皮肤的烫伤。因此, 使用加热器加温时加热器不能接触到病人皮肤, 翻身体位改变后要及时调整加热器的位置, 躁动的病人要密切观察, 或用毛巾包裹加热器, 避免与病人身体直接接触, 防止病人皮肤烫伤, 保障病人安全。
5 误吸
误吸是肠内营养最严重的并发症。误吸原因有床头未抬高, 喂养管位置不当, 高危病人如体弱、昏迷、神经肌肉疾患的反流、喂养管太粗常致胃、食管括约肌反射, 胃排空延迟或胃潴留。护理过程中要做到在肠内营养输注中无医学禁忌的情况下, 床头始终需要抬高30°~45°, 可减少胃液反流, 降低肠内营养相关肺炎的发生, 输入前及输入中应鉴别及调整营养管位置, 可改用鼻肠管或空肠造口置管, 可改用较细软的小孔喂养管, 气管插管气囊充气适当, 并行声门下负压吸引避免反流时误吸。采用喂养泵喂养, 每次肠内营养前后确认饲管位置, 记录饲管的类型、顶端位置、外端标记或刻度。经胃喂养的病人48h内应每隔4h检测1次胃残余量, 胃残余量大于250 mL暂停使用, 并遵医嘱给予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等使用。病人每次翻身放平床头前应暂停喂养。若从气道吸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 立即暂停喂养并使用纤维支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6 糖代谢障碍
高血糖是肠内营养过程中主要代谢并发症, 可发生于糖耐量正常者和危重病人等, 而糖耐量减低及糖尿病病人尤为多见。高血糖原因有配方中糖类比例偏高, 单位时间内输入的营养素浓度过高, 口服降糖药量或胰岛素量不够, 应激高血糖。根据病人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肠内营养剂, 如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的糖成分70%是木糖淀粉和玉米淀粉都是缓释淀粉, 30%为果糖, 能延缓糖的吸收速度, 具有较好的控制血糖作用。采用24h持续输注营养液, 血糖波动最小。配合外源性胰岛素的治疗可以有效控制高血糖的发生。微量泵持续静脉注射胰岛素, 护理上要定时监测末梢血糖水平, 血糖增高病人根据血糖变化, 调整输注速度和胰岛素用量。胰岛素输注初始1h~2h监测1次, 血糖稳定后每4h监测1次。危重症病人血糖控制<8.3mmol/L, 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低血糖原因有使用降糖药或胰岛素者突然中断管饲或管饲后呕吐;不必要应用或过量使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严重应激状态逆转后未及时调整降糖药剂量;糖皮质激素或拟交感神经类药物的停用或减量;存在胃轻瘫;严重肝肾损害。危重病人低血糖常使病情加重, 甚至死亡。严格控制血糖增加低血糖风险, 血糖低于正常立即停止胰岛素输入, 并加强监测。停用营养液时要逐渐减少剂量与速度。
总之, 肠内营养是危重病人的重要营养支持途径, 然而, 不恰当的输注管路、营养配方及护理操作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选择合适的输注管路、营养配方、输注途径及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能够有效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Runyon BA, Squier S, Borzio M.Translocation of gut bacteria inratswith cirrhosis to mesenteric lymph nodes partially explains thepathogenesis of 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J].J Hepatol, 1994, 21 (5) :792-796.
[2]Rice TW, Swope T Bozeman S, et al.Variation in enteral nutritiondelivery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J].Nutrition, 2005, 21 (728) :786-792.
13.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篇十三
一、病区危重病人抢救制度
l、对病情危重的患者,各级医师应当全力以赴,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措施,尽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2、各级医师应当履行告知义务,向患者法定代理人或重要家属详细告知病情的严重性、预后、院方采取的抢救措施、需要代理人或家属配合的方式等等,并向他们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请收到者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字。“病危通知书”一式三联,一联交给患者代理人或直系亲属,一联粘贴在该病人病历上,另一联送医务处备案。
3、对重危病人要加强三级查房,住院医师(含进修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应请主治医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临时查房。针对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副主任以上医师要在“病危通知”发出以后的三天内,每天对该患者进行查房,在病情需要时,随时查房。查房内容主要是病人当前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措施和方法。在病人病情突变,进行抢救时,应由当班最高年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
4、要按要求及时写好病程记录,重危病人(报病危病例)每天要有病情记录。要及时详细记录病情演变及抢救过程(注明参加抢救的人员以及起止时间、方法效果等)。
5、对重危病人,每天除了口头交班,还要有书面交班,有的要进行床边交接班。
6、当疾病涉及—个以上科室时,要及时邀请会诊,涉及多科时,可组织全院大会诊或进行远程会诊,必要时邀请院外专家会诊。医务处要做好院内外大会诊的组织、协调工作。
7、对重大的抢救病例,科室要成立抢救小组,由科主任任抢救小组组长;对特别重大的抢救病人,要成立全院抢救小组,由医院分管院长任抢救小组组长。主管科室为主,各相关科室、医务处、护理部等职能部门一起参加,共同制订研究抢救方案,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措施。
8、医技科室、后勤保障部门要为临床第一线服务。满足临床抢救病人的需要。
9、节假日,科室要安排好足够的医疗力量。
二、门急诊重危病人抢救制度
(一)、急诊抢救工作须组织健全,分工周密,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严肃认真,分秒必争。
(二)、抢救工作事先要有充分准备,做好各种抢救的预案,抢救时应快速、准确,争取时机,千方百计,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
(三)、抢救危重病员应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和复杂情况决定抢救组织工作。
1.一般抢救由有关科室值班医师和当班护士负责。
2.危重病员抢救应由急诊科主任(下班期间由值班医师或科二线班人员)和急诊科护士长组织抢救。
3.遇有大批伤病员、严重复合伤等情况时由急救科具体组织有关医师共同抢救,并上报医务处。启动医院应急预案。
4.对送到抢救室已经呼吸和心跳停止的病人,除了向家属或陪送人员交待病情以外心肺复苏至少进行30分钟,如果无效须经家属或委托代理人同意(须有书面签字),才能放弃抢救。
5.对送到抢救室是无名氏或经济困难者,先做必要的处臵,然后联系家属或有关部门,必要时报请医务处、总值班。
(四)、急诊室护士应提高警惕,做好抢救准备工作。遇有危重病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同时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处理,如吸氧、吸痰、测体温、血压、脉博、呼吸等。
(五)、参加抢救的医护人员要严肃认真,积极主动,听从指挥,既有明确分工,又耍密切协作,避免忙乱,不得互相指责、埋怨。应做到一科抢救,多科支援,一科主持,多科参加。
(六)、抢救工作中遇到有诊断、治疗、技术操作等方面的困难时,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上级医师要随叫随到,迅速参加抢救工作。
(七)、—切抢救工作和会诊均要做好记录,要求及时、准确、清楚、扼要、完整,并必须注明执行时间。
(八)、按照要求可执行的口头医嘱要准确、清楚、尤其是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护土要复述一遍,避免有误,并及时记录于病历上,并补开处方。
(九)、各种急救药物的安瓿、输液空瓿、输血空袋等用完后暂行保留,以便统计与查对,避免医疗差错。
(十)、一切急救用品实行“四固定”制度(定数量、定地点、定人管理、定期检查维修),各类仪器要保证性能良好。急诊室抢救物品一律不外借,值班护土要班班交接,并作记录。用后归放原处,清理补充。(十一)、病员经抢救病情稳定或需转入病房或手术室治疗者,急诊室应派人护送,病情不允许搬动者,需专人看护或经常巡视,对已住院的急症病员定期追踪随访,以利提高救治水平。
(十二)、对经抢救病情稳定,费用不存在问题的病人,相关科室有空床应优先收治抢救室的病人;如在抢救室滞留超过48小时以上的上述病人,由医务处协调相关科室病人收治工作。
(十三)、检查总结,应由急诊科主任(或主管医师)或护士长于抢救后组织总结。内容如下:
1.病员到院后处理是否及时?正确? 2.组织是否得力? 医护配合如何? 3.抢救中有何经验教训?(十四)凡发生下列情况者,应严肃处理:
1.抢救中不积极主动,不负责任,强调客观而延误抢救时机者。2.抢救中互相推诱,借故拒绝救治,造成不良政治影响者。3.听到抢救召唤,而借故不到抢救现场,或召唤后久不到场,因而延误抢救时机者。
14.病人遗体管理规定 篇十四
第一条为了加强本市医疗机构病人遗体的管理,维护医疗机构的正常秩序,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上海市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和本市其他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本市医疗机构内死亡或者在救护车运送医疗机构途中死亡的病人遗体的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病人死亡后,医疗机构应当开具《医学死亡证明书》。病人死亡后,其遗体移送医疗机构停尸室存放,存放时间一般不得超过___周。但因患鼠疫、霍乱、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的病人的遗体除外。
第四条患者死亡,医患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死因或者对死因有异议的应当在患者死亡后___小时内进行尸检;具备尸体冻存条件的,可以延长至___日。
第五条病人家属在病人死亡后,应持《医学死亡证明书》及时向公安部门办理死亡证明手续,并凭死亡证明向殡仪馆办理遗体火化手续,通知殡仪馆至医疗机构接运病人遗体。
病人遗体作捐献的,按照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办理。
医疗机构有权在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病人遗体存放期限内,要求有关人员或者部门及时办理有关手续,并接运病人遗体。
第六条医疗机构对超过规定存放期限的病人遗体,经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三级医疗机构报市卫生局,一、二级医疗机构报所在地的区、县卫生局)批准,经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备案,可代为安排移送殡仪馆安置,并通知死者家属。遗体的运送费和其他有关费用由死者家属承担。
第七条凡因医疗纠纷而进行病理解剖的遗体,死者家属应在遗体解剖完成后___小时内办理第五条规定的有关手续。逾期不处理的遗体,按照第六条规定办理。
第八条医疗机构病人遗体移送,必须由殡仪馆负责进行。
第九条医疗机构的停尸室应有专人负责病人遗体的交接、移送和存放工作。
第十条病人死亡后,医疗机构当班护士应当按有关规定如实填写病人遗体识别卡(一式三张)。
医疗机构移送和存放病人遗体时,将三张识别卡分别系于病人遗体的右侧手腕、遗体包布外和停尸室的遗体箱外,妥善固定,以防脱落。
医疗机构和殡仪馆的有关人员在办理移送、交接病人遗体手续时必须认真核对遗体识别卡。
第十一条因患鼠疫、霍乱、炭疽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死亡的病人遗体,由治疗病人的医疗机构就地负责消毒处理后,直接并立即安排送殡仪馆火化。
患病毒性肝炎、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白喉、脊髓灰质炎死亡的病人遗体,应在由殡仪馆接运前由治疗病人的医疗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区、县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进行消毒处理。
第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抢夺病人遗体或者阻碍医疗机构对病人遗体的正常处置。经劝阻无效,医疗机构有权提请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协助予以制止。
第十三条儿童、少数民族以及外籍人员、港澳台人员的遗体管理,按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处理。
15.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五
1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43例, 男35例, 女8例;年龄65岁~90岁, 均符合老年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 Barthel指数评分≤40分, 为重度功能障碍, 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完全依赖他人照料。部分病人还合并有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或帕金森综合征等不同老年慢性疾病。
2安全隐患
2.1跌倒/坠床跌倒/坠床是老年痴呆病人的一个重要护理安全问题。老年痴呆病人常伴有共济失调及其他脑血管病的行动障碍后遗症, 及自身并发严重骨质疏松, 极易发生滑倒、摔倒、坠床等危险事件。如医护人员为病人进行输液后或家属为病人擦浴后未及时将床栏放置合适位置, 易导致病人发生坠床危险。当出现地面潮湿、坐凳不稳、穿不合适的鞋裤、光线灰暗等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时, 或病人不遵医嘱自行上厕所、自行洗澡, 或服用抗精神病药、降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利尿药、泻药、降血糖药、镇静催眠药等对人体平衡能力产生影响的药物易引发跌倒。
2.2误吸/窒息误吸是病人在进食过程中, 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吞咽反射迟钝, 食物堵塞在咽喉部或卡在食管的狭窄处, 甚至误入气管导致通气障碍、窒息。文献显示:老年痴呆的病因目前尚未明确, 属于一种进行性的脑变性疾病, 其常见并发症为吞咽障碍[1]。如鼻饲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或进食后未及时清除口腔内食物, 食物过稀、过干、过粘, 均可导致食物的误吸或卡噎而引起突然窒息死亡。
2.3走失老年痴呆病人尤其是中晚期病人多出现认知功能改变, 表现为反应迟钝, 记忆力减退。由于病人的记忆能力出现障碍, 在医院住院久了就想回家, 而病人大多记不清自家的家庭地址, 找不到回家的路及病房, 因此迷路而走失。尤其在晚夜间病区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走失现象。
2.4药物安全隐患老年痴呆病人服药依从性差, 护士未严格执行给药操作规程, 未将空腹服、餐前服、餐时服、餐后服、睡前服的药物标记清楚, 未做到要送药到口, 督促其服下。而老年痴呆病人常合并多种疾病, 每日需服用多种药物, 因病人认知能力及记忆力障碍, 很容易认错药物, 误服或漏服药物甚至重复服药, 特别是一些心脏、降压和降糖类药物, 加之机体代谢和排泄能力减退使用过量会发生药物中毒的危险。
3实施方法
3.1医护合作积极的医护合作有利于医护沟通渠道和交换信息的畅通, 更全面、真实地评估病人及了解病人需求, 有利于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 同时, 护士与医生共同商讨管理中的困难, 共同解决问题, 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2]。我科定期召开科务会, 取得医生的重视与配合;医护共同关注, 对新入院的痴呆病人做好痴呆量表及营养状况的评估, 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及时与家属沟通, 对病人存在的潜在的危险因素能告知家属并引起重视, 并客观、准确、及时做好记录, 医护记录保持一致。每月的科室质控会, 护士长对当月全院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学习, 吸取经验教训, 激励大家共同做好科室的管理工作。
3.2护护合作对住院病人责任护士运用Barthel指数和Braden评分及压疮风险因素评估表及时做好评估, 必要时床头挂防跌倒/坠床、防误吸、防导管滑脱标识。严格交接班制度, 班班做好交接, 对特殊病人要详细做好口头及书面交代, 注重细节服务, 建立重点病人护理交班本, 做到工作有侧重。定期组织护理风险的理论学习与讨论, 并做好防范工作, 持续质量改进。护士长定期强化护士风险意识, 指导护士规范工作中的言行举止。加强制度学习与专科业务培训, 学习护理安全知识, 掌握护理安全评价方法, 准确找出老年病人存在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增强其护理风险防范意识, 科室建立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建立防范、处理护理事故的预案, 如:针对压疮建立病员压疮评估表、翻身卡、转科病人皮肤交接班登记本等。完善预防跌倒、药物外漏、医院感染、坠床、烫伤等多项护理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对护生做到一对一带教, 带教老师要放手不放眼, 放眼不放心。
3.3护理员管理护理员在某种程度上为护士和病人家属分担了一定的工作量, 但因他们基本上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 照顾病人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必须重视护理员准入条件, 加强护工培训[3]。而我院建立了护工“准入制度”。使用前先培训10d~14d, 经培训合格才派送到各个病区。病区再进行在岗继续教育, 强化陪护的规章制度及职业道德, 奖惩分明, 不断提升护理员的整体素质。科室每月由高年资主管护师定期对护理员进行专题讲座, 安全意识培训, 培训老师运用多媒体形式授课, 课间穿插互动情节, 使教学内容丰富、生动、直观、易于理解和接受, 通过情景模拟演示, 护工参与, 将优质服务、沟通技巧等贯穿其中, 培养护工良好的职业道德、安全意识和服务理念[4]。树立“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地为每一个病人提供优质的生活护理服务。指导护理员掌握与病人交流的方法, 运用科学的方法及技巧对病人进行日常生活照顾, 减少并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定期检查保洁人员的工作, 在保持地面清洁的基础上要保持地面平整、无障碍物、不潮湿, 无渗水。拖地15min内要摆放标识 (地面潮湿, 小心地滑) , 防止能够下床活动的病人不慎跌仆。
3.4医技、辅助科室我科均为高龄病人, 与医技科室做好沟通, 全面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 对老年病人给予优先照顾, 体现爱老、敬老的良好风尚。康复护理成为各种老年病、慢性病的常见护理内容, 与康复师沟通后, 嘱咐康复师为病人做理疗时注意病人安全, 结束后及时将床栏拉起, 有PICC导管侧避免按摩、上举, 防止穿刺处出血、导管滑脱等。
3.5家属的宣教由于家庭中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出现, 家属不仅面临着照顾病人的体力负担, 还面临着各种精神心理问题,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家属的工作生活质量, 以及社会交往活动, 甚至给阿尔茨海默病病人带来负面的影响[5]。由于痴呆病人本身对事物缺乏主动性或自知力, 往往不引起家属的足够重视,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护理安全, 无人陪护的病人护士及时与家属沟通, 告之家属要经常来院探视病人, 给病人有家的归属感, 在情感上给病人会带来愉悦的心情。
4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痴呆已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癌症、中风的导致老年人死亡的第四大杀手[6]。老年痴呆病人日常护理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做好住院老年痴呆病人护理风险及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不仅要参与病人的评估、协调、沟通、身心照顾、情感支持, 还应参与到痴呆病人一体化的治疗中, 充分发挥护理职能。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多元化干预措施与个体化计划相结合, 只有采取全面和多方位地预防措施, 才能更有效的预防住院老年痴呆护理风险的发生。因此, 成员之间的默契、团结协作等团队精神很重要, 医、护、工勤人员共同合作, 做好老年痴呆病人的安全管理, 相互间充分地理解与合作, 尽心尽力, 采用互补的模式可以全方位地做好病人的安全护理。
摘要:探讨团队协作模式在老年痴呆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实践, 总结43例老年痴呆病人的护理风险管理, 分析老年痴呆病人住院期间常见的安全隐患, 制定相应的防范管理对策, 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经采取团队合作模式, 提高了各级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及处理能力, 提高老年病人的护理安全及护理质量, 确保了病人的治疗、护理效果。
关键词:团队协作,老年痴呆,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吉平, 沈英, 姚红英.品管圈活动降低吞咽障碍老年患者误吸率[J].护理学杂志, 2014, 29 (9) :47-49.
[2]李卡, 胡艳杰, 汪晓东, 等.医护一体模式下实施快速流程方案对护理工作环境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5, 50 (2) :141-144.
[3]李雪.医院长期医疗照护护工管理现状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4, 30 (15) :1-3.
[4]叶志弘.护士360度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J].中国护理管理, 2013, 13 (7) :10-12.
[5]熊丽娜, 金燕飞, 金昌德.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属心理干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5, 15 (2) :250-252.
16.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篇十六
【关键词】用药;阿德福韦酯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2)10-0080-01
阿德福韦酯是新一代核苷类抗病毒药,能有效抑制HBV-DNA的复制,缓解病情,防止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其病毒变异发生率底,不良反应少,用药方便。但是临床使用中发现,有些病人用药依从性差对相关知识认识不足,出现擅自停药及缺少临床检测而导致肝炎發作的现象,现对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6月248例慢性乙肝病人服用阿德福韦酯,其中15例出现反跳现象,先做如下报道: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5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20—65岁,文化程度:高中3例,中学8例,小学3例,文盲1例;其中1例病人服用3个月序贯疗法1个月停药,4例自购服药9个月自觉良好停药,1例服用9个月因经济原因停药4例服药1年,病毒学检测正常停药,其余5例服药满两年后,未做治疗后临床检测,随访,而不再继续服药。
1.2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6月住院和门诊服用阿德福韦酯片的慢性病人,对用药的依从性,相关知识认识及是否重视临床监测及随访,予以调查分析。
1.3结果。在调查中,绝大部分病人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服药及监测,从而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有45例在治疗过程中失去联系。有15例擅自停药后(1年后)出现乙肝病毒“反跳现象”和肝炎发作症状,表现为血清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HBV_DNA升高HBeAg阴性转为阳性,其中发展成重型1例,死亡1例。上述病例均在治疗后擅自停药既未进行临床检测。
2讨论
阿德福韦酯片为核苷类制剂,在细胞内双磷酸化形成有活性的阿德福韦酯片磷酸盐,此产生与三磷酸腺苷竞争,抑制HBV-DNA聚合酶或通过整合到病毒DNA链,使其发生终止。但是阿德福韦酯不能清除肝细胞内乙肝病毒,因而病人在治疗未达到HBeAg转换前停药或治疗依从性差,病毒可再次活跃复制,导致疾病复燃。这样就造成了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的长期性及停药不监测造成的“反跳”现象
2.1要在有经念的专科医生指导下停药。阿德福韦酯不是乙型肝炎的根治性药物,只能抑制病毒的复制,因为停药后可能出现“反跳”现象,因此有专家建议,阿德福韦酯疗程至少2年,如达不到疗程停药,又不进行临床监测,则多数病人可能会在短期内复发,,甚至是病情加重,恶化。所以一定要在有经念的专科医生指导下停药。
【病人安全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病人遗体登记制度06-12
加强医保病人管理11-18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制度06-17
危重病人管理规范06-26
被服-传染病人被服管理08-20
现场死亡病人处理制度12-24
社区精神病人管理办法11-02
卫生院医保住院病人管理制度12-30
重性精神病人服务管理调查问卷08-07
实行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制度效果好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