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飘香传承中国情的发言稿

2024-08-31

端午粽飘香传承中国情的发言稿(精选9篇)

1.端午粽飘香传承中国情的发言稿 篇一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也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会举办各种活动——赛龙舟,挂艾草菖蒲,戴五彩线,喝雄黄酒,吃粽子,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吃粽子了。

一大早,妈妈就着手准备包粽子了,我在旁边给她打下手。首先,妈妈把糯米和花生用水浸泡着。趁着这个时间我和妈妈把粽叶洗干净,把火腿和蜜饯切成丁。一小时后,把糯米和花生里面的水倒掉,然后把火腿和蜜饯一起倒进去,搅拌均匀。一切准备就绪。

我们就开始包粽子了,只见妈妈两只手上下翻转,把一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把刚才拌好的食材放进去,再把斗状尾部的粽叶往回折,盖住米,用细绳缠绕并绑好。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大约两个小时后,所有的粽子都包完了。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妈妈把包好的粽子直接放进锅里煮。我守着灶台,闻着飘散出来的阵阵粽香,我口水都快流出来了。约一小时左右,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剥开粽叶,露出白里透红的粽子,白白的糯米包裹着红红的花生豆火腿丁,咬一口,又香又糯!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看麦子黄了,端午节又到了,小朋友们,赶快和爸爸妈妈一起包粽子吧!

2.端午粽飘香作文 篇二

我们乘着汽车来到了外婆家,很远就闻到了一股粽子的飘香。我急切的跑进外婆家的厨房,亲切的叫了一声'外婆好!'就匆匆抓起一个刚出锅的粽子开吃。剥开粽叶,沾好棉糖,一口咬下去,红豆的香味和糯米融合在一起,满嘴洋溢着红豆粽子的味道。

我迫不及待撕开第二个粽子,好似第一个粽子并没有满足我似的。我再次咬了一大口,肉还没到肚里,我就闻到了一股腊肉香。'啊~真的好香啊。'我感慨了一句,又像只饿狼似的吃完了第二个粽子。

我吞下口中的粽子,顺手又拿起了第三个过了一会儿我的肚子涨的难受,母亲问我吃了什么,我便答道三个粽子。母亲的表情简直对我又爱又恨,她说:'傻瓜,粽子是糯米做的,不能吃太多,糯米会发胀的,吃两个就够了。'她宠溺的摸了摸我的头,爱惜的谈了口气。

3.端午粽飘香作文 篇三

节前,我们四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带着与爸爸妈妈一起亲手包的粽子,亲手做的香包来到学校,田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寻根溯源·粽叶飘香"主题的班会活动,同学们都兴致盎然的参与,因为大家提前在网上查阅了相关的信息,因此每个人都自信满满地以舌战群儒的架势摆开擂台,在一问一答的互动中,大家又了解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端午节知识。

以前我只知道端午节是为了记念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却不知道民间的传说颇为感人,"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原来屈原为人正直,忧国忧民,一心致力于国家的变法图强,但是却屡屡遭受小人的谗言攻击和迫害,再加上当时的皇帝楚怀王昏庸无道,不辨忠奸,满怀忠君爱民热忱的屈原被疏远了、被放逐了,最终在悲愤绝望中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才有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

田老师开展这个独特的端午节庆祝活动,意在让我们在庆祝节日的同时,了解人类发展积淀下来的宝贵知识财富,既轻松愉快过节又获益匪浅。在品粽子环节,同学们互换粽子,互相品尝。有包豆沙粽的、包白粽的、包鲜肉粽的、还有包八宝粽的……形状也是千奇百怪应有尽有,谢雨辰包的是三角形的尖角粽,而我因为不会包,带去的三个粽子也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一个是长方形的,因为粽叶是绿色的,美其名曰"翡翠枕头粽";还有一个不知是我线没绑紧,还是其它什么原因,数了一下居然包出了六个角,我们叫它"六角钻石粽",还有一个超大巨型粽,够好几个人吃饱了。谢雨辰的三角粽一打开就闻到淡淡的粽叶清香,入口软软糯糯的很是美味,我这个吃货不由得陶醉在美味中闭上了眼睛。而我的"翡翠枕头粽"一打开,五颜六色的内容光是看看都让人垂涎欲滴,这是一个八宝粽,里面有红枣、薏仁、绿豆、瓜条、红豆……咬上一口,黏韧又清香甜糯,也有可能因为是自己的劳动成果,吃着别具风味……品尝了美味的粽子,我们还装饰了香包,准备在节日那天亲手送给爸爸妈妈。

端午节当天,我们一大早就去了祖祖家,一大家子围着圆桌里三层外三层的挤着品尝各种端午美食,各种粽子、咸鸭蛋、炒红苋菜、炒黄鳝……祖祖还准备了一大堆的菖蒲和艾草,据说挂在门上可以驱虫祛瘟,用其熬制的水来洗澡还可以驱蚊呢。

4.端午节粽飘香作文 篇四

提到粽子,是我最喜欢吃的一种点心了。每当端午节,奶奶就会包粽子给家里人吃。端午节的前一天,奶奶会准备一盆白白的糯米,绿绿的粽叶、“红珍珠一样的赤豆”、红彤彤的蜜枣、香喷喷的咸肉,想到这些就能让我垂涎三尺。

粽子不但好吃,包粽子的过程也充满着乐趣。我坐在奶奶旁边,看她拿起几张粽叶,挽成一个小兜兜,在里面放入糯米,再放入馅料,包成棱形,或者包成像“小脚”一样的形状。我在旁边看的都出神了。没过多久奶奶就包好了满满一大篮粽子。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锅中足足煮了2、3个小时之后,打开锅盖一阵阵粽香扑鼻而来。我都忍不住流口水了。奶奶帮我拿了一个我最爱吃的蜜枣粽,轻轻地剥开粽叶高中优秀作文 原创分享 ,蘸上白糖放到我手中,我大大的咬了一口,真是香甜可口,耐人寻味!

5.端午粽飘香传承中国情的发言稿 篇五

文/冯成今年的的端午节又要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都会与往常一样,吃粽子、挂艾叶、赛龙舟。又有多少人会追根溯源,想到与端午节有直接关系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又有几人会临江凭悼,吟诵《离骚》、《天问》和《怀沙》呢?在端午时节,重温屈原的不朽诗篇,追思屈原的高尚人格的多有论述。

屈原轰轰烈烈走完他的一生,晚年投河汨罗江随风而逝,就从那一年的那一天(农历五月初五),神州大地上出现了龙舟河中游粽子水中投的现象。在我的心目中,屈原也是一座大山巍然屹立,昭示着坚定与傲然;在我的心目中,屈原更是大海,体现着海一样的胸怀和坦荡。在我心目中,一个面容清癯,颌下飘着一缕长髯的老人浮现在大家的眼前,看起来他有些疲惫,但是他的目光是那么的深邃有神;他步履看似蹒跚,但是却异常的坚定。因为他心里装着国家和人民,所以他无所畏惧。但是我还是认为屈原这一生中犯下了两大致命的错误,否则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你是都将会改写。在这端午时节粽飘香的时候,我来一个反弹琵琶说屈原。

屈原犯下了“超然高举以保真”的错误。

公元前306年,楚怀王胸无定见轻诺寡信,今日合纵明日连横,常因反复无常而遭受别国的攻击,因与秦王签订黄棘(今河南新野境内)和约,背叛了原来的合纵盟友,从而招致齐、魏、韩等国的联合讨伐。形势所迫,楚怀王急于从秦国得到救兵,便把太子熊横送秦国

做人质、太子熊横在秦咸阳杀了秦国重臣潜逃回楚。楚国遭至秦国大兵压境之险,怀王为退秦兵,又把太子熊横送到齐国做人质。怀王为了找一个陪伴太子到齐国的使臣,就启用了当时被放逐到汉北的左徒屈原。屈原在齐国与楚太子熊横朝夕相处荣辱与共的七年生活中,结下了深情厚谊。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昭王扣于秦,楚国无君,在立谁为楚君的问题上,屈原力排众议,以理足以服人情足以动人的《橘颂》压倒了立幼子熊兰为君的一派,迎太子回郢都,使熊横登上了王位成了21代楚王——顷襄王。从楚国职官制度看,左徒做了太子的陪臣,从龙有功,太子继位后,左徒屈原就该升为令伊(相当于今天的总理)。因此,朝野上下自从熊横登基那天起,就在揣测屈原何时拜相的问题。屈原拜相,意味着怀王时代他亲手制定的新法便将付诸实施,他的政治抱负“美政”愿望就将实现。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当然是件大喜事,但是对象上官和勋戚世臣之流贵族来说,便意味着许多特权和既得利益的损失,于是,一场政治较量在暗中激流涌动着。趁这新旧政权更替的大好时机,如果屈原利用自己的优势,大胆复出,敢于担当,就能拜相施政。可是他竟然放弃去政坛角逐,在这关键时刻竟然退缩一边,为了“超然高举以保真”,还在《悲回风》里写到:“鸟兽鸣以号群兮,草苴比而不芳,鱼葺鳞以自别兮,蛟龙隐其文章。”结果还是招致政敌的排挤,降为三闾大夫而闲居在郢都之外的沙市,为后来的弃官出走和投江自尽埋下了伏笔。

屈原渴望新法得以实施,但清高思想作祟,又不主动出击,似乎有望天上掉下馅饼之嫌。否则,屈原拜相顺应民心,君臣一心,秦帮

能否攻破郢都、灭掉楚国,还待史学家来重新假设和论证。

屈原犯下了狭隘爱国主义的错误。

屈原在楚国统治集团内无辜蒙受打击,弃官出走之后,农民起义领袖庄(足乔)闯入了诗人的生活。诗人深受庄(足乔)为人的感动,与他合作,庄(足乔)打进云南,利用屈原的政治主张把云南治理得 “国富民强”,被云南各族人民拥为“滇王”。庄(足乔)为了进一步治理好云南,接屈原到云南为相,可他又不忍背离既爱又恨的父母之邦,放弃了有一个实施自己理想抱负的机会。这一狭隘的爱国忠君思想导致万年的屈原生活居无定所,生活穷愁潦倒。更大的悲剧是屈原在探讨天命的过程中,他看到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因,却看不见不平等会消失的前景。就像亚当夏娃偷吃了上帝的禁果,收到了因为有了智慧的惩罚——自杀。

屈原光辉的一生中,犯下了前面所说的不可饶恕的两大错误,但这并没有丝毫削弱他的伟大。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那样:端午节是早在屈原出生之前就有了的节日,而把这个古老的节日,转让给与他毫不相关的屈原,足见屈原与中国人民不可分离,是一个真正的人民诗人和伟大的人格,足见中国人民是如何的不能缺少他!

6.端午粽飘香传承中国情的发言稿 篇六

过好端午节,党员干部要常种思想之“香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凡此之句,在屈原的诗中俯拾皆是,提到香草达48次。一生孤芳自赏与洁身自爱的屈原以香草自喻,在其诗中用采集、种植、怜惜等词抒发对香草的倾心,并把自然香草与人品美德紧密结合。我们党员干部,也应当时常种好“香草”,净化思想、提升境界。要常种“兰”“蕙”“秋菊”,注重修身洁行,在做人、做事、为官中保持清雅高洁,以坚定的信念,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与活力。要常种“留夷”与“揭车”、“杜蘅”与“芳芷”,在为人处事中晓大义、顾大局,与同志共同推进工作开展。要常种“申椒”“菌桂”,鞭策自己不断提升素质,做党的贤良之士。党员干部要以“香草”为学习追求的榜样,争做干净、忠诚的共产党员。

过好端午节,党员干部要常挂祛“邪”之艾蒲。艾草能驱蚊虫,菖蒲形似利剑、能驱邪除疫。每逢端午节,人们在大门前高悬艾草、菖蒲,祈求驱邪避害、家人健康。我们党员干部也应该常挂艾草、菖蒲,呵护我们的精神家园。要近君子、远小人,自觉提高思想意识,不断筑牢思想防线,防微杜渐,弘扬公道正派、清政廉洁、求真务实的党的优良作风和精神。要筑牢防护网,坚决反对网络上、生活中的不良风气,坚决抵制低俗媚俗之风,营造清新向上、充满正能量的社会风气。要筑好防护墙,主动抵制圈子文化,坚决抵制政治掮客、无良奸商投机钻营,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切实做到廉洁自律,不为地位所惑、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绊,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以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过好端午节,党员干部要定期饮好“雄黄”酒。雄黄酒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端午节饮雄黄酒可以驱邪解毒,以保身体康健。我们党员干部,不妨定期饮饮“雄黄”酒,排解体内之“毒”。要充分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做到“一日三省吾身”,常常审视自己,在思想上是否有偏差,在行动上是否有越矩,纠偏查错、以正自身,始终保持在忠诚于党、忠诚于核心、忠诚于事业的大道上驰行。要始终保持自重自省的优良品格,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做一名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共产党员。

7.又是一年粽飘香 篇七

异常的节日里,老天也在暗自垂泪,莫不是也在纪念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么?

五月初五那一天,你站在江边,充满矛盾,你有多么期望能够报效国家,可是,国君昏庸无能,不识人才。而你,眼睁睁的看着国土就要被侵蚀,却无能为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你轻轻哀叹,眼角流出难以掩饰的泪水。

大风狂吹,江水更加汹涌,拍打着江岸,你轻轻一跃,就此成为千古的传奇。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以赛龙舟、吃粽子的形式来缅怀这位爱国诗人。

端午,一个饱含怀念的节日;端午,一种挂满期盼的民俗;在我心里,端午其实更是一个充满爱意的日子。

这一天,粽子的幽香漂在千山万水。

依稀记得小时候,妈妈每次从姥姥家带来粽子,我都会踮着脚尖张开双手,向妈妈索要。最喜欢粽子散发着的糯米的清香;最喜欢粽子那小巧精致的外形;更喜欢粽子撒上些许白糖后那可口的味道……

端午节的早晨,当我还沉浸在睡梦中时,一阵细心翼翼的脚步声还是被我察觉到了。我不作声,只听见门被悄悄地推开了,在睡眼朦胧中,我看到了那个熟悉的不能再熟悉身影——妈妈。我不禁睁开眼睛,睡意全无。

“你怎样醒了,是我吵到你了?”妈妈一脸歉意地问道。“没有,妈妈。”我隐隐约约的看到表上显示的才仅有五点钟。“哦,今日是端午节,按照习俗,我得给你系上一根五彩线,避邪哪!”妈妈拿出一根五彩线,给我戴在手上,顿时,我的心里暖暖的,有一种踏实安全的感觉。“好了,你继续睡吧。”妈妈转身,打开门,随即又轻轻地把门关上了。

看着手腕上的五彩线,我没有了睡意,一根五彩线,寄托的是母亲对我深深的祝福,而妈妈早早起来,就是为了能让祝福能够快点到达我身边,这是一种多么深沉的爱啊!

最亮的灯在暗处,最真的爱藏于心海。

窗外的栀子花开了,洁白的花儿被雨水洗刷得更加圣洁。

8.又是一年粽飘香散文 篇八

那时候很少有卖现成的粽子和粽叶的,总是春天竹笋脱衣时,大人就会拿端午粽子诱惑小孩子,让我们去捡笋叶。那时为了端午能吃上香香的粽子,我和邻居家的小孩子,总是中午不睡觉,悄悄地去别人家的竹林捡笋叶。

那时我们那几个村就有两家大的竹林,只有那儿的笋叶能捡回家包粽子。那两家都有狗,每次去的时候都要瞅着狗睡着了,主人也不在时,悄悄地钻进去,然后再悄悄地钻出来。有时不小心让狗醒了,就会吓得我们跑出老远才敢停下来,然后象一个个得胜的将军高高兴兴把笋叶抱回家。终于捡够了,就会每天都要唠叨几句:端午节咋还不到?

端午节终于让我们盼来了,总是前几天都兴奋得不得了。老妈总是头一天就把米泡上,然后把笋叶也泡上。看到盆里的米总是忍不住去用手摸摸,好象看到的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忍不住口水都要流出来。呵呵。然后老妈总是在闲下来,也不知什么时候把粽子包好的,第二天起来时就能看到锅里早已煮好的粽子和鸡蛋,还有大蒜……激动地端起老妈早已剥好的粽子,一口咬下去,那个心里高兴就别提了,远远比现在吃得满汉全席都够味!

给老妈打电话,问今年包不包粽子?老妈说:你们都不回来,我和你老爸去买几个吃就行了,不包了。呵呵,现在真是方便,什么都有得卖了,就是乡下也是这样了。可是为什么还是特想念小时候的情景呢?为什么现在过节再也没有那时的心情了呢?虽说都把端午纳入法定节日了。

9.经典散文:端午节,粽飘香 篇九

小的时候,对于吃粽子只是一种奢望,一来那个时候没有充足的粮食;二来那时会包粽子的满村也没有几个。自我记事到十四五岁完全懂事,也没有吃过几次粽子。到了我十五岁以后,吃的粽子歪与好在,每年都在端午节吃一次粽子。

在过去吃粽子,没有一颗软大米;只有大软米。说了软大米和大软米也许好多人分不清,就连我自己以前在农村期间,因为见的软大米很少。现在我细细解释一下这两种米的区别:软大米就是用稻子碾的米,稻子又分为软硬两种,这个也许好多人都懂;而大软米则是用“糜子”碾的米,这糜子也像稻子一样,分为软硬两种。一般农人不种些软糜子,因为人们觉得种软糜子产量太低,种软糜子不划算。糜子碾下的米金黄金黄,吃起来香甜爽口,盛世美味;但是要是包粽子光用大软米包的粽子,总觉得没有软大米所包的粽子光滑爽口,再加上人们总觉得买来的白花花的软大米包的粽子一定很好吃。当然这是孩子们嘴里念叨的,大人们总是说“还是我们自种自产的软糜子碾的米黄阁搓搓(方言,表示特别黄的意思)的,是地地道道的绿色食品。”。

要说农村人过去吃粽子,那才有趣。因为绝大多数人不会包粽子的缘故,也是由于好多人舍不得买包粽子的粽叶,所以有的人想吃粽子,就在锅上放上锅屉,铺上笼布,然后撒一层金黄色的大软米,撒一层洗干净的枣;有的为了简单,就把大软米和枣放在一个小盆子里,用快火蒸熟,凉冷以后,美餐一顿;有的人买来了粽叶,但是不会包,又不好意思请人,所以他们就铺一层粽叶,然后一层大软米,一层枣的蒸熟,然后挖在一个小盆子里,晾冷美餐一顿。

在过去的时光里,由于人们吃的少的缘故吧!会包粽子的人少之又少,自我记事以来,只要是村里人包粽子,经常叫我的妈妈去包粽子;到了我十五六岁的一个端午节,妈妈在家里包粽子,我们姐妹几个早已在山上砍一些篓草(一种野生草本植物,叶子类似粽叶,窄而短小),回家以后,把植物的茎喂了羊,叶子留下,在妈妈包粽子的不远处放一些土和一些小石子,代表米和枣,妈妈的手动一下,我们姐妹们跟着妈妈动一下;三番五次的重复,终于我的第一个成功了,但是姐姐妹妹怎么也弄不成功,后来她俩索性放弃了,再也不学了。从此以后,我学会了包粽子,一次妈妈包过时间长,一时难以把握哪个巧道,我还指点妈妈。

自从我学会包粽子,也重复了妈妈跑遍全村包粽子。每到端午节来临,我可是忙人了,东家门里进,西家门里出的忙乎着。

记得在我十八岁的那一年,我去姐姐家里做客,走到姐姐家半道上,开始包粽子,从中午的十一点开始,一直包到下午五点;在三婶(姐姐的三妈)家安营扎寨,张家三升米,李家二升米,大家都是姐姐的婶婶和妯娌,从中午到下午一共包了一斗八升米的粽子,还不算枣,那么多的米的粽子,枣基本占粽子的百分之三的空隙吧!可想而知包了有多少个粽子啊!那么多的粽子,只有姐姐的一个嫂嫂给我打下手,别的人就在一边说笑话,开玩笑。那一次包粽子,让我刻苦铭心的记忆犹新。三婶是得了癌症晚期的患者,她对吃粽子兴趣最大,但是她又不敢吃大软米粽子,而且不敢放入红枣;所以三婶给她自己泡了二升酒谷米(用谷子碾的米,也属于软性的。),当三婶看到我包好的一个个粽子,口里咽着口水,仿佛已经吃到自己嘴里。三婶吃了那一次粽子三个月以后去世了,我一想到三婶看我包粽子的眼神,以及她哪渴望的贪恋口水,心里真不是滋味。

不会包粽子当然是比我们大多的婶婶阿姨们,自从我结婚以后,村里同龄的媳妇们陆续进门,村里会包粽子的人也多了,但是每到五月端午来临之时,还是摆脱不了一些不会包粽子的邀请。

而今人们都吃的是软大米粽子,就是从农村拿来一些大软米,人们也会如获珍宝,舍不得多搅如,搅一小部分,偶尔在粽子中撒几粒金黄色的大软米,也是一种稀罕。

如今每当和邻居们坐在一起包粽子,总是免不了和邻居们讲讲过去的故事。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在十几年前,邻村的一位二十几岁的妇女,由于常年舍不得包的吃粽子,那一年她早早准备好包粽子的佐料,二升大软米,一升左右大枣,二斤粽叶。把米泡好以后,请村里的一妇女包粽子,母子几个沉浸即将吃粽子的喜悦之中,孩子们活奔乱跳到处宣扬自己家在包粽子,母亲声称今日能美餐一顿粽子了。请来的包粽子妇女给她把粽子包好,并且放到锅里面,给她交代了如何煮粽子。包粽子的走了,这一妇女烧火煮粽子,她不懂火候,在上面压的东西过轻,快火煮了一个多小时以后,二升米的粽子成为一锅糨子,急的这妇女坐在地下大声啼哭。从此以后,这煮粽子也是一种教训,开始要慢火煮,并且在上面压上较重的石块或者水盆,这也是一种巧道吧!

我做粽子的基本渠道是。头一天把米掏一遍,然后倒水泡上,这泡米的过程一般是一天两夜,中途换水两次。包粽子一般是下午的两点左右,包好粽子正好到做下午饭时候。把粽子整整齐齐放入锅内,放的时候棱角压好,这样煮出的粽子不易变形,然后在上面压上一块菜石。生火一边煮粽子,一边做饭,饭做好了,粽子慢火蒙的差不多了,为了让粽子煮出好看,所以把慢火蒙一个多小时以后的大菜石拿出,放一小盆水,为的是比刚才轻一些,快火再煮几个小时以后,天气黑了,粽子煮差不多了,孩子们闻到香味,早已垂涎三尺了,叫着喊着妈妈,问能不能吃了,挖出一些粽子,一家人说说笑笑吃粽子,锅里面的还是不往出挖,因为粽子再蒙一夜,粽子既酥软,又爽口。我这人做别的做不好,煮粽子从来没有煮破过,也没有煮的把粽子之形状变形过。

自从住到县城以后,每年端午节包的粽子包的不少,自己一家人吃,捎回老家爸爸妈妈,公公婆婆也吃。年年如此,但是吃的人越来越少,让人不免有点心酸;开始是四位老人吃,后来公公去世,对于捎粽子总是一视同仁,不分爸爸妈妈两个人,婆婆一个人之多少,总是捎同样多,为此邻居经常提醒我“你爸爸妈妈两个人多捎一点,你婆婆一个人吃得少,少捎一些嘛。”我总是说“一样的老人,一样对待吧!”而今年的端午节,捎粽子只有爸爸一个人吃了,妈妈去弟弟家带孙子,婆婆去世了,就是想给吃,她们也吃不上了,不免有点心酸。

回忆中的包粽子很有趣;回忆中的往年吃粽子时,老家等待捎回的粽子香味飘溢两边,而今只有爸爸一个人吃到我亲手包的粽子,却快乐不起来了。

上一篇:参观红色基地新闻稿下一篇:庆六一的文艺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