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作文的素材(18篇)
1.暑假作文的素材 篇一
滩地质公园。
当走到茂盛葱郁的树林中的石块路上,我们向东方极目远眺,透过细密的枝杈,模糊的望见几块岩石,粗糙的看像一只从海面跳跃而起的大金鱼,双眼目不转睛的看着从高山背后升起的太阳,好像要朝它游过去,我不禁赞叹着。仔细地看像一只强壮的恐龙,向着天空咆哮,看起来十分愤怒。我也学着它非常生气的模样,向表姐使劲喊叫。
中间的那块岩石,讲解员告诉我们,它是一个将军的头。她告诉我哪是眼睛,哪是鼻头,哪是嘴巴和下颚,我顺着她的手指远远看去,觉的有点像,之后越看越像,他威猛的面颊之中,又多了几分思念之情,他那炯炯有神的眼睛,朝着海的另一边望去,好像在思念亲人。
右边的那块岩石,从远处看,像一只正在觅食的刺猬,埋着头,似乎在寻找美味的食物,突然间,他眼睛里闪着亮光,手里在挖什么。我想着,这真是一只贪吃的刺猬 。从近处看,又像一只海龟,它向远方望,仿佛在呼唤小海龟注意安全,别在海里玩太久了。无时无刻都在表达着对小海龟的爱。我心里闪动着泪花。
沿着路继续走,我们走过陡峭的石路,踏过悬在高空的吊桥,又爬上了长满杂草的土坡终于走到了尽头。
我们站在高架亭里,瞭望着全景,我开心地笑了,此时此刻,天空、白云、百灵鸟在树枝上唱着歌,这真是个快乐的暑假。
2.暑假作文的素材 篇二
关键词:利用,预习,课文,随笔,背诵
听过很多老教师的作文指导课都觉得受益非浅。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指导方法, 有从理论的高度入手的, 还有从启发学生的思维出发的写作指导课。然而, 我思考学生的材料从哪里来?显而易见的是老师确实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但是再好的主题立意, 如果没有材料来证明, 又怎么能显出其深刻呢。老师在教授方法以后, 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材料。我提倡既要授之以渔, 又要授之以鱼。
为什么我要提倡既要授之以渔, 又要授之以鱼呢?近几年的高考话题作文把感情真挚的评分标准改为了内容丰富, 要求文章有足够的份量。其次, 以往我们总是提倡让学生走向社会, 提倡学生学会观察热爱生活, 给学生开很多的书目, 让其在阅读中获取新知, 亦或是让他们多写日记, 把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等等方法, 这些方法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但是, 现在我们必须要面对这样一些问题, 首先:授之以鱼不再是单方面的行为, 老师提倡了, 学生会不会主动去接受, 其次, 高中学生的学习非常繁重, 尤其是高三学生还要面临着高考。他们往往“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 平时很少课外阅读。开一些书目, 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很自然就就成了一句空话。针对以上情况, 我认为, 以课文为圆心, 然后画圆是最切实可行的。既利用课文, 深入挖掘, 将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最好切入点。
1 充分利用课前预习
高中课本所选的文章都是名家所作, 名家的事迹, 经历都是很好的写作材料, 在上课前可以先把他们精要的材料下发给学生, 比如在上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宁死不接救济粮”的爱国精神和骨气。在上《论语》时, 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儒家的以礼治国, 了解儒家思想核心的“仁”, 了解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上进精神, 在上《寡人之于国》时了解孟子的“人之初, 性本善”, 了解其“民贵君轻”的思想, 了解其“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内涵。上课前补充这些材料让学生对作者有一个感性认识, 同时达得上课时知人论事的效果, 加深了对课文的思想情感的认识。从而最终达到积累材料的目的。比如, 有一年的话题与“精神文明”有关, 如果学生对孔子“礼”, 对孟子的“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有所了解, 那么是否可以让材料古为今用, 丰富文章的内容。
2 利用现有文本
课本中所选的名家名篇不仅包含有丰富的知识材料, 而且都充分体现了其人文性的特点。近年来, 话题作文都是围绕“理性, 人文, 时代”而出题, 对于课文的学习注重人文性的熏陶, 为学生提供感性的认识是不可被忽略的。比如在上史怀哲的《我的呼吁》时, 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史怀哲的观点, 然后让学生讨论史怀哲在文本中所提倡的“尊重一切生命”是否能做到。学生马上就想到了生活中, 人要吃饭, 不可能做到, 当他们争执不下时, 我就让他们看课后的补充材料, 学生马上明白来, 在非被选择的情况人要珍爱一切生命。我再让学生从生活中举出一些不珍爱生命的例子, 学生就想到比如随意的过草地, 随意折枝攀花, 随意的伤害小动物。接下来, 我就让学生找出史怀哲在文中提到人类的存在的危机, 战争, 疾病, 贫困。然后请学生就这三方面举出具体的例子, 学生想到了9.11, 想到美国挑起的战争, 想到了非典, 想到了恐怖主义, 这些危机一些是人为的, 一些是自然, 那么面对这些危害生命的行为, 人们应该怎么对待, 在讲完了史怀哲的观点后, 让学生自己阐述自己的观点。当他们谈的热烈的时候, 我就乘机说, “要珍爱生命, 不应该只做为一个人的梦想, 而应该是一项在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实际行为。我们看一下史怀哲是如何做的。”“……史怀哲在事业最顶峰的时期, 放弃了优越的生活, 毅然决定到非洲为难民的服务, ……”学生的发出了一片赞叹声, 这篇文章在学生热烈讨论中结束。事后, 很多学生在随时笔中有表达对史怀哲的敬佩之情的, 有对生命的思考的, 有对战争的谴责的。我觉得学生对人文精神有一些感性的认识。至少在我碰到相关的话题时, 学生能想到史怀哲及有关的事。很多课文需要我们进行挖掘, 让学生接受人文熏陶的同时, 获取更多的感性材料。
3 利用课后的随笔
课文上完之后, 趁热打铁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笔是课堂知识的延伸, 多角度, 多层次的丰富课外材料的有效途径。, 比如在上完高一第一册汪曾祺的《胡同文化》后让学生写一篇有关文化的随笔, 老师可以列举茶文化, 住文化, 吃文化等内容做为对学生的提示和启发。随笔要求。a.查找字典, 理解文化。b.查找资料, 要有具体的材料做为证据。我的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学生所写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有学生写《酒的文化》: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可谓是喝酒的至高境界, 历朝皇帝最头痛的总是他仅用一杯酒便解决了;有学生写《名字的文化》:名字, 本为名和字的合称。《礼记.檀弓》中写道“幼名, 冠字”, 古代男子刚生下来就起名, 到二十岁成人, 行冠礼加字, 所以合称名字;有学生写《菊花的文化》:五柳先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体现的悠闲宁静, 艺术超脱是中国人的本色, 苏东坡“秋菊可耐寒, 本性能傲霜”体现的恣肆, 自由, 旷达而傲然的生命是中国人的追求‘屈原’宁可枝头极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体现了……。这么丰富的内容, 不管学生是抄得还是自己写的, 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提高, 都是学取新知的过程。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个性表达, 有创意的表达。
4 利用课后的随笔
课文的背诵是积累写作材料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很多老师, 在要求学生背诵时, 往往只强调其对课文理解和增强学生的语感的作用, 而忽视了其做为现有材料积累的作用。曾有学生抱怨说, 我们的知识面这么狭窄, 哪里来的有底蕴的材料, 我就提醒学生说, 毛泽东的“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可以表达有志于国家社会志向, 徐志摩的“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可以抒发我们青春年少的梦想追求, 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 ”可以唱出物事人非的感慨。我们不是缺少材料, 而是缺少发现材料的眼睛。我们的课文犹其要求背诵的篇目是我们的材料资源库。事实上, 历年高考中的很多高分作文, 他们的材料都是来自于背诵的, 比如2004的一篇优秀作文《我是真的懂你》中写到:
我循梦远航, “一夜飞渡镜湖月”,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正当我“迷花倚石忽已暝”时, 一位白衣飘飘, 端坐在白鹿之上的俊才缓缓而至。噢, 是他, 诗仙李白!他面色苍白, 满脸的抑郁, 饮酒高歌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
屈原被迫无奈, 愤恨至极, 大吼一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以死表达了对国对民的忠诚。
文章人物的选择来自于文本, 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来自己于背诵的内容。我想如果, 平时注重背诵的材料的积累, 何愁学生无材料可用, 如果训练得当, 还可信手拈来, 出口成诵。现成的材料为什么不把它用起来呢。
材料的积累一直是最让老师和学生头痛的问题, 如何解决还有待于探索。以上仅个人的一点小体悟, 敬请同行们指教。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语文报.写作中的人文走向.
[3]解读新课标.高中话题作文.
3.漫谈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三
关键词 漫谈 作文 素材
一、向生活中的小事情要素材
我们生活在一个急剧变迁的时代,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本身就是时代的缩影,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和挖掘,就能成为我们作文中的好素材。应该来说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每天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会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作为观察者应该对这些事、这些人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这些人的思想状况;对这些事和人作出自我的判断和评价。
典型的成功例子就是在09江苏《品味时尚》这一高考作文中,有同学写到“在下今日又出糗了,当我漫步在样园的林荫大道,独自一人孤独惘怅之时,忽有一身影从眼前掠过,抬头,一双特步板鞋,一条嘻哈运动裤,一件宽松T恤衫外加一头飘逸长发,不正是我同宿舍的好姐妹吗?于是我用光速飞奔到她身后,照准后脑勺就猛地把她的头摁了下去,结果,那人一脸惊愕,转过头来,我被霹雳到了:认错人了,真是糗大了……”用身边朋友亲人发型的变化,穿着的变化,观念的变化深刻挖掘出时尚的内涵,新颖而且很有深度,给人带来全新的感觉,一扫高考中作文必称屈原的现象。又比如在09湖南高考作文《踮起脚尖》中,有同学聪明写到“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选取生活场景来写,显得真切动人。
二、向社会中的大事件要素材
高三学生只要注意关心社会关心现实,自然就会有许多材料可用。近年高考作文亦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比如江西08高考作文是有关当年一大环保事件“洞庭湖鼠患”的,江西09年高考作文是有关“兽首拍卖事件”的。此外像2004年上海卷高考作文题:《忙》, 2006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20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2006年全国卷II:关于“目前中国人读书的人越来越少”的话题作文,都与社会密切相关。
许多不关心社会的同学看到这样的作文就愁眉不展,更谈不上应用社会素材了。而有的同学却能巧用社会大事件,为自己的作文增色。比如上海高考作文《他们》,有同学巧妙的使用农民工二代这一重大社会现象作为素材,并巧加使用,获得高分。又如09年广东高考作文”谈谈你对常识的理解”,有同学利用“许多人懂得核原理却不知道白菜长多少钱一斤”这一社会现象,深入挖掘写出好文章。像这样应用社会重大事件和现象应该是一种趋势,使用这些素材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加深文章的内涵。
在社会大事件中我特别要求学生关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事迹,因为这些事迹新颖而且内涵丰富,便于操作。学生对这些社会话题的关注在提升他们奋进、诚信、勇敢等精神的同时,作为作文素材会自然流淌在他们的笔下。
三、向万能的网络要素材
当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谁快速有效的占有信息谁就是赢家。从网络媒体快捷有效地获取语言文字信息是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的主要途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对古代读书人的褒奖,是对当代高中生疲于应试压力,缺乏热情和素养的讽刺。学生作文素材提笔就是李白、杜甫、屈原,是走进狭隘古代文化经典胡同的表现。网络作为现代生活的重要因素,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许多重大的网络事件,本身就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只要我们加以利用,同样可以成为我们积累素材的绝妙选择。
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我曾鼓励学生使用网络现象作为素材。结果惊讶的发现,同学对这写网络现象有深刻的理解,写起来得心应手。他们用到了网络中的“打酱油”现象,“偷菜”现象,“犀利哥”事件……许多同学反映,用这些素材让他们觉得更有话说,运用起来更顺手,没有做作别扭的感觉。而鼓励学生使用网络现象做素材,必然会让他们更有兴趣去积累这些方面的材料,写出来的作文也必然是更新颖的。更何况,网络事件层出不穷,只要稍加留意,我们的作文素材库里不就多了许多可用的东西么。而且,近几年高考作文对这种关心网络事件的作文给予了充分肯定。当我们能在作文中娴熟使用这些事件时,给阅卷老师带来的是何等的惊喜呢!
4.忙碌的暑假作文素材 篇四
暑假期间,我去辅导作文,刚开始,我非常不情愿,但还是斗不过老妈,最后还是听她的。我去学的第一天态度是非常的不想学,第二天也是很不想学,到底、第六七天时,我对作文课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从不情愿变为高兴了。我高兴的原因是:曾经为作文苦恼。曾经只能写三百个字。如今,我不再害怕作文了,我写的作文甚至超过一千字了。一千字的作文曾经离我非常遥远,我以为我不可能写出一千字的作文。如今,我做到了!之前的辛苦没有白费,我付出的辛苦与获取的收获根本不成比例。
在我的笔下已经出现了四名栩栩如生,独具特点的人物,分别是“抠门”的爷爷,“奸臣”滕向源,“忠臣”陈嘉熙以及“小弟弟”谢星。我写的这四名人物得到了老师父母的好评,我感到很骄傲。
5.七彩的暑假作文素材 篇五
在七月里,我参加了“郑老师沙龙”的辅导班,了解了许多课外知识,知道了儒勒凡尔纳的背景,知道了《海底两万里》的奥秘,知道了李白在写《月下独酌》时其实很孤独。而且,我还认识到了自己学习中的不足,其实奥数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而且我利用暑假时间也读了《康熙皇帝》这本书,知道了康熙是八岁即位,十四岁封了赫舍里氏为皇后,但她在生下二儿子胤?后就去世了,之后鳌拜就被康熙杀了,然后康熙铲除了吴三桂、尚可喜等外番大将,他又命施琅争回了台湾。
其实我不仅有认真的学习,也有坚持的运动,还组织了三次小队活动。第一次是去滑冰,一开始我们还不太敢滑,可过了一会儿,我们的胆子就大了起来,为之我们也摔了几跤,但是也锻炼了身体也很好。第二次是去义卖,本来我们觉得会一帆风顺的卖出许多书,可是却不是那么顺利,一开始我们并没有一点点的收获,但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还是有所收获。第三次是读书交流会,我和几个同学一起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指示与见识。
丰富多彩的暑假过去了,六年级的脚步离我越来越近,再见了,五年级的暑假!
6.教材内容的作文素材化处理 篇六
如果没有平时长期的扎实的积累, 考前的强化往往于事无补。因此, 倘使我们能把自己多年来使用过的相对比较熟悉的教材内容, 进行有效整理挖掘, 做一些作文素材化处理, 完全可以成为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一套中学教材如同一座材料仓库, 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学生作文不仅要从生活中取材, 从课外阅读中取材, 更不可忽视课本这个作文材料源源不断的“江河湖海”。需要强调的一点是, 这里所说的“教材”, 不仅仅是语文教材, 还包括除语文之外的数、理、化、生、政、史、地、外、音、体、美等所有学科的教材, 它们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的来源。
通过多年来教育教学实践的运用和思考, 笔者以为教材内容的素材化处理,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下点力气, 花点功夫。
一.注重从教材中搜罗整理、分类归纳大量的哲理名言、古典诗词佳句, 引导学生在作文中灵活运用, 给作文增添亮色。
学生能在考场作文中活学活用教材中的素材, 往往会取悦阅卷老师, 赢得优势分数。翻检学生使用过的各科教材, 其中丰富的名人哲理名言, 浩如烟海的诗词佳句, 俯拾皆是, 成为时刻涵养我们精神世界的心灵鸡汤。文史学科教材中贯注着古今中外大量的哲理名言和诗词佳句。从以孔子、孟子、墨子为 代表的儒家,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到中外思想家、哲学家和改革家, 他们的思想以他们的著作为载体, 启迪着后人。教材在介绍这些人物时, 往往都要介绍闪耀着他们思想光彩的文字、诗词, 自然就成了我们搜集素材的范围。例如, 《论语》选篇一直是中学语文不可更改的经典, 初中、高中阶段都要学习, 已经进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数理学科的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介绍, 他们在现实生活中成为科学大家的同时, 又往往有着丰富的人文素养,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睿智的名言警句。
在诗词名句的素材搜集方面, 只要下功夫, 处处皆精华。从《诗经》开始, 历代都有精品杰作被选入语文课本, 每每到高考、中考时, 都要归纳整理, 让学生进行反复记诵。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都成了人们心中不朽的文化丰碑。每一个经受了长期诗歌文化 浸润的有心人, 拿起笔来都能信手拈来。在整理积累时, 可以让学生分类归纳, 比如热爱家国类、珍惜时光类、教育励志类、人格品质类、情感友谊类、风光景物类、哲理思辨类, 等等, 便于学习运用。这里以中学语文中荀子《劝学》为 例, 围绕“学习问题”可以归纳出来的名言警句类素材有:
①强调“学不可以已”。
②学习上要不断地反思自己,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学习上要重视积累,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④学习贵在坚持, “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锲而不舍, 金石可镂”。
二.通过课本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的主题多角度筛选, 把它作为素材恰当地转化为作文题材, 使作文变得更加丰富而充实。
各学科的教材, 都精选了本学科中人类精神文化、科技发明、艺术创造等方面的精华, 其中涉及到了古今中外各个领域的人物和事件。他们高尚的思想人格、杰出的科技贡献、耀眼的文化艺术创造及 在历史舞台上的重大活动, 都给后人以启发和激励。这些素材经过加工都可以进入作文, 成为作文的丰富原料。孔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海伦·凯勒、海明威、史铁生……他们的思想灵魂、文化成果、 人生史事都会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生活思考。课本上反映的历史上每一次改革、重大政治事件、科学发明、技术革命等都凝聚 了许多人的奉献和牺牲, 都伴随着一些震撼人心的人和事。这些都是素材的来源。同时, 教材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文学名著、历史故事、名人名言、人物传记、成语故事、逸闻趣事、寓言故事等, 都可以通过教材的延伸拓展, 成为作文素材的丰富源泉。
这里不妨围绕人物故事、历史事件积累素材列举一些事例, 以供学生参考仿照。人物故事类如:
①海子《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尘世的忧伤化作优美的诗句, 个人的感伤上升到人类的关怀, 愿每个人都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却把自己拒绝在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的天堂之外。
②朱自清《荷塘月色》 : 外面世界的光线很暗, 于是, 走进清华园看荷塘, 用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伤从文学的门廊走过。
③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用博爱搽亮种族的锈蚀区, 用仁慈图绘种族的灰色彩, 告诉人们, 什么是自由、民主、平等与光明, 用最嘹亮的歌喉唱响古老的黑人灵歌。
④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求知的渴望, 乐观向上的态度, 对人类的真挚友爱, 一只丑陋的小鸭, 在精神的上空飞翔成一只白天鹅。
历史事件类如:
①《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看清局势, 胸有成竹, 舍身救国。
②《勾践灭吴》:勾践矢志不移, 存恤爱民, 终于流芳百世。
③杜牧《阿房宫赋》:秦国, 永远的强者, 永远的辉煌, 可也是永远的奢靡的笑柄。于是告诉人们, 俭守天下, 爱民应如子。
④苏洵《六国论》:占六国天时、地利, 却不占人和, 面对强者, 请直起自己的胸膛, 无使积威之所劫!
三.提炼教材中课文作者与作品人物的闪光思想和人生感悟, 进行整理归纳, 转化为作文的素材, 运用到作文中去, 可以显示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的巨大魅力。
翻开教材, 我们会发现, 许许多多的作者, 不仅他们的作品被人喜欢, 而且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操, 以及作品人物的形象魅力同样感染和教育着学生。例如, 以作者人格魅力感染人心者如:
①屈原《离骚》:为国的忠贞, 虽九死犹未悔, 以香草, 芰荷为裳。只可惜, 在小人奸诈, 君王昏庸的压迫下, “美政”的理想化作汨罗江上的一道忠魂, 五千年来, 飘荡在每年阴历的五月初五。
②司马迁《报任安书》:承受世间最痛的苦痛, 屈辱匍匐的活着, 在历史的绝壁上顽强地让思想蔓延, 煌煌巨著照耀整个文学天空。
③杜甫《登高》《蜀相》《兵 车行》:百年多病之躯, 历经沧桑, 用浑浊的的泪眼, 凄凉的心境, 悲万里清秋, 怜天下苍生, 以沙鸥的姿势深沉地栖在顿挫之中。
④史铁生《我与地坛》:不能承受生命之痛, 残疾的躯体, 在轮椅上思考, 从大自然中得到启示, 死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 应该健康的活着, 恪守并遵循生命的轨迹。
⑤苏轼《赤壁赋》:朝廷容不下你的八斗才情, “乌台诗案”的风波涟漪将你倾覆得山高水远, 一爿草屋, 一杯辣酒, 一支怨曲, 再加上一两清风明月, 天地之间, 顿时, 横贯豪迈之气, 大江东去, 淘尽风流无数, 赤壁江边, 临风而立, 一立就是千年, 转过烟云之身, 你依然是遨游的飞仙。
以作品人物的形象感染人心者如:
①“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
②贝多芬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在失聪之时, 凭着坚强的意志力, 最终创作了《生命交响曲》等诸多世界名曲。 (罗曼·罗兰《〈名人传〉序》)
③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利益, 他主动避开与廉颇的矛盾, 他曾说: “吾所以为此者,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窦娥受到地痞流氓张驴儿和贪赃枉法的桃杌县令的共同迫害, 最后冤死, 揭示了旧社会的黑暗。 (关汉卿《窦娥冤》)
⑤夏瑜被捕入狱, 但他仍没有放弃革命理想, 在狱中劝牢头造反。 (鲁迅《药》)
7.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 篇七
一、立足现实生活巧取材
如果写作是棵树,那么生活便是根;如果写作是河流,那么生活就是河流的源,根深才能叶茂,源足才能河流滚滚。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观察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采集生活中的林林总总,才能写出情真意浓、血肉丰满的作品。现实生活素材包括自己的经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时事、自然美景等。
1.自我生活系列素材。自身生活是文章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库,就看你能不能做自身生活中的有心人,给生活一份特别的关注。立足自身生活,就是写好自己,写自己的经历、感受或看法,挖掘个人的内心世界,自己的思想情感等内容。有时候自己的真实感受可能就是大家的共同感受。“人人心中都有,人人笔下却无”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可以这样说,鲁迅如果没有对自己少年时代生活的深刻体验和认识就写不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等带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作品。
2.家庭生活系列素材。家庭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温馨的港湾。对家庭生活我们最熟悉,感受最深。一般说来,家庭生活很少有惊心动魄的大事,多是一些平凡无奇的小事,但是家庭成员之间血浓于水的亲情就存在于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朱自清脍炙人口的散文《背影》就是选取父亲送儿子时在车站买橘子这样一件细小的事情来表达父亲炽热的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如果同学们也能像作者那样,用心观察,真心体验,珍爱亲情,热爱家庭,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文章也会感染众多读者。
3.学校生活系列素材。学校生活多姿多彩。学校中的老师、同学、朋友等,升国旗、做课间操、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场景共同编织着我们五彩的生活,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都德的《最后一课》、魏巍的《我的老师》、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这些散文在选材上多是些平淡无奇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平淡无奇的小事却蕴含了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思想与感情的流动。如何在平凡庸常的生活中发现材料,这些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4.社会时事系列素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资讯网络空前发达,现代人不大可能过上两耳不闻窗外事,与时代隔绝的生活。我们的耳目必须要关注民生、社会与世界,如能把对时事的所闻所想所思诉诸笔下,体现的就是学生关心天地苍生,叙说天下古今的大胸襟和独立思考的智慧火花。社会时事、时代焦点这是我们作文选材的一大方面。
5.自然系列素材。大自然充满着无限神秘:风雨雷电、地震海啸、四季轮回,有悲壮、雄奇与险峻,也有温馨、高尚与典雅。无数生命共存于这一复杂多变而又井然有序的世界中,不时地泛着奇异的美丽身影,共同描绘出了一幅长长的画卷。自然界中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又都是一部无言的哲理书,给每一个善于发现和善于思考的人以无穷的启示。注意观察大自然中许多生命现象,并领悟其中所蕴涵着的生命真谛,你会搜索到难以穷尽的创作灵感。
二、立足教材取材
现在各地使用的教材是经过多次审定而成的,内容涵盖广,思想层次高,理应成为我们中学生写作最直接的素材来源。但遗憾的是,这一丰厚的素材源往往成了师生共同遗忘的角落,老师更多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去解剖范文,而很少从写作的角度去加以指导,学生也因此对这些优秀的写作素材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其实,从初一到高三十多本教材中(包括《读本》),蕴涵着成千上万个写作素材,足以建立一个资料库,满足我们写作的需要。
譬如下面一则文字:
贝多芬甩开了尘世的喧嚣,在音乐的国度里尽情跳跃;居里夫妇抛弃了名利的纷扰,在科学的世界中迈出了更深远的步伐;陶渊明忘却了世俗的黑暗,在自由的南山中悠然采菊……他们在人生路上轻松徜徉,嗅着人间的芬芳。而别里科夫被世俗束缚在了袋里,葛朗台被金钱拖至了死神的身边,他们没有全力轻松地奔跑,最终被卷入世俗的浊流之中……
这是一段关于以“跑的体验”为话题的文字。人物素材古今中外兼具,这些人物素材源自于对课本信息的有效联想。可见,只要俯身关注课本从课文中搜集和吸取作文的养料,并且有意识地加以利用,我们绝不会再有心枯笔涩的感伤。
三、立足文化经典取材
凡是经典名著、经典历史文化名人、经典的思想、经典文化艺术、具有示范性的人生行为、具有象征性意义的经典事物或场景,都可视为文化经典材料。经典材料具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深刻内涵和文化意义;经典材料的叙述易于书面化,能有效避免语言口水化;经典材料的阐释空间很大,具有普适性,运用经典材料有利于写出有文化内涵的、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有一定文采的考场作文。我们不妨从现在开始聚焦一位文化名人、一部名著,学语言、学思想、学谋篇,将它学透写活,写出自己的情感和领悟,那么我们将会在高考考场取得作文的成功。
四、立足想象、虚构“生成”素材
想象,是文学的翅膀。许多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神话、寓言、童话、科幻故事、故事新编等常用这种思维构思成文。例如《西游记》《山海经》中保存的大量的远古神话传说,《聊斋志异》《庄周买水》等等都是荒诞想象的结晶。
故事新编是一种很受同学们欢迎的作文形式,故事新编的材料信息源一般是某个旧故事或某小说中的一个典型形象,新编的故事要把带有鲜明个性的人物放到现实生活中去,透过他们的眼睛去看现实,写他在新环境中所经历的故事,以反映今昔的变化歌咏社会的进步或暴露问题,鞭挞丑恶,缺乏素材而有大量的故事原型、头脑灵活的同学运用这种文体容易使文章出彩。
8.暑假的作文素材有哪些 篇八
放暑假了,我十分开心,在暑假里,总有一个好的计划。在这段时间不仅要反复地复习还要锻炼身体,增强体魄。
大约每天清晨起来,去门外跑一圈20 分钟回来吃饭,俗话说“早上吃的好,中午是的饱晚上吃的少”这样身体才会更加健康。另外,每星期,妈妈给我报名学写作,妈妈要我平时多看课外书,希望能提高我的写作水平。数学每天打算做5道做好道应用题,1页口算,我想这样继续锻炼下去,数学的基础会炼得扎实,英语我也要坚持每天多抄多读。
当然,户外活动也要参加。打篮球啊,滑冰。或者去游泳。和朋友在水中快乐嬉戏!是多么有意思呀!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还怎么去学习。每天有时还要玩一会儿电脑,看看电视,舒发一下情绪,放松紧张的大脑。
9.一年级的暑假作文素材 篇九
今天晚上爸爸妈妈都出去了,只剩下我一个人。风呼呼地吹着,拍打着我家的门窗,高大的树影仿佛一个鬼魂向我奔来。天已经黑了,我的心提到了嗓子眼。我害怕极了,我直接奔到了我的房间,躲进了被窝里,全身发抖,心想:爸爸妈妈你们怎么还不回来呀!要让我一个人度过这个夜晚吗?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传到了我的耳朵里,难道鬼要来吃我吗?我小心翼翼地把门了一条缝,仔细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我紧紧地抱住了他们,嘴里还不停地嘀咕着:“爸爸妈妈你们终于回来了!爸爸妈妈你们终于回来了!”
10.文化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 篇十
【关键词】文化作文;素材积累;文化底蕴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化作文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要想写好此类作文,首先自身应该具备强烈的文化意识,要学会用文化的眼光去审视话题。看炊烟,应该想到炊烟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意象,看黄昏,应能感觉千古黄昏承载了太多文化的沧桑;看雨要能感受到古典的雨像飘飘落落的花瓣芳菲着时空,芳菲着写作的生命。在文化的视野里,一切都是美丽的过程,美丽的绽放,美丽的积淀。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文化积累,需要不断增强个人的文化素质,才能培养出一流的文化眼光。
那么,具备了文化意识,又如何积累文化作文素材呢?
文化作文更多的是通过与历史文化的沟通来体认和表述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因此,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作文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长河的发源、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折、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的优秀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传统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道释儒三教为中心的十多种文化”,它们现在仍影响深远,比如,道家、法家等百家思想;传统医学、传统戏剧、巫术等民间文化;书法、山水画等传统艺术;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学;以儒家仁义为核心的主流文化;甚至,起源于外域的佛教本土化后为核心的宗教文化;比如以民族或地域为特征的住宅、服饰、节日等组成的民俗文化;以权利集中,皇权至上为核心的政治文化以及伦理文化、饮食文化、姓氏文化、风水文化、养生文化等等。
文化作文的写作不要求我们啃故纸堆,不要求面面俱到。对传统文化有一个整体了解就行,重点是在诗词歌赋小说等传统文学和重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细节方面。这才是文化作文写作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载体。
首先我们先了解传统文化符号,看看自然界那些花草树木、日月风云有着怎样的文化指向,这些文化符号就是意象。意象是文化的浓缩。一滴露,一茎草,一弯月,一段风,都蕴含着文化或文学的内涵。读懂意象,文化才明明白白袒露心灵。 梅、兰、竹、菊隐含着君子的美德,美丽的明月却寄托着思乡之情,柔情万千的柳牵着离人的愁,轻盈的燕子滑翔在春天与爱情的天空。世间万物被古代文人捆绑着厚厚的一层情,让后人也在其中挣扎。梧桐细雨,草木摇落,蝉鸣高远,杜鹃啼血,猿猴哀啸,松柏傲霜,鸿雁传书,红豆相思……全部进行了文化“打包”,没有意象“解压”,是无法释放其中的深刻内涵的。所以要积累文化作文的素材,首先掌握文化的符号:意象。
中国是诗的王国,从《诗经》开始,几千年历史由诗歌堆积而成,仅唐诗就达到九万多首。那么怎样才能最有效地积累和理解诗词,便于高效地引用和化用呢?一般说来最有效的是对诗词文化进行分类积累,记住诗句和诗人,如果同时还能记住作品名称当然更好。不过大体了解诗人作品风格、思想性格、人生追求等情况,对理解、背记和写作运用都有很大帮助。阅读背诵诗句时要有意识地运用诗词意象的有关知识,赏析重要名句意境,个性地运用和表达这些名句潜在的亮点。
另外,历史文化名人也是文化作文素材积累的重点。历史文化名人的重要事迹或相关轶事,主要作品内容、风格,表现其精神品质和艺术品位的名句等等,在文化作文的写作中经常综合运用,因此对历史文化名人的掌握显得相当重要。一般说来要掌握他们的“生平简介”、“相关事迹”、“主要作品”、“重要名句”以及“名人评价”。对历史文化名人有了全方位了解,写作时可随意剪裁取舍,很快就会写出满意的文章。
其次,重要历史事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作为文化作文的重要素材,历史课上已经学过的诸如春秋争霸、三国鼎立、文景之治、安史之乱、鸦片战争等等,在写作中可以随意运用,以增加文章厚重的历史感。
总之,要想写好文化作文,就必须做个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素材,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从而能使自己在考场上运笔如风,写出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
11.初中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篇十一
关键词:读,记,积累,作文,素材
初中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是其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作文是学生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 是语文教学关注的焦点。
然而,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初中生的写作内容虚假、空洞、乏味, 作文中常常出现“假”、“大”、“空”、“抄”的现象。当务之急就是引导学生不断积累作文素材, 让学生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一.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作文素材来源于实际, 来源于生活。而初中生的经历少, 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 简单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没有太多的生活体验与感悟。观察是写作的门径, 一切外部信息要通过观察才能进入大脑。只有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的人, 才能从生活中发现许多可写的素材, 并产生强烈的写作愿望。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
1.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了兴趣做什么事情就有了内驱力。观察兴趣是慢慢培养的。在日常生活中, 我注意观察, 写观察日记, 把一些观察日记拿出来与我的学生分享, 让他们在分享到一些趣闻趣事时激发起观察的兴趣, 希望自己也能把看到的一些新奇事物记下来与老师和同学分享。
学生邀请我和同学们分享他们的观察日记时, 我总是很高兴地听, 及时表扬他们无私奉献———愿意把自己仔细观察得到的原始写作素材拿来与大家共享。如果有可能, 我希望他们带我和大家一起去共观察同分享, 然后我针对学生观察得到的记录提出一些观察及记录的修改建议。
2.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 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引导学生观察某一具体事物时, 首先明确观察的目的, 使学生观察能有的放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的方法和顺序, 进行有条理地观察。同时注意有重点地观察, 观察要细致。观察过后要写下观察记录。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造, 没有联想就没有创新。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 应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 进行积极的思维, 展开丰富的联想, 从而在脑海中生成种种画面。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学生对观察产生一定的兴趣, 掌握一些观察的方法之后, 我们要经常督促学生细心观察, 写观察记录, 并且在书写观察记录时最好结合自己的思考, 努力在观察事物的表面现象时, 能看透事物的本质。长此以往, 学生就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了。
二.广泛阅读各种书籍、报刊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 大量读书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教学中, 要让学生大量读书, 增加阅读面, 提高阅读水平。精心选择好的文章向学生推荐, 可以是新闻、科普、故事, 可以是小说、散文、杂文, 只要有益于学生成长都可以读。
读书时, 要求学生进行摘录和写读书笔记。摘录下书中的精华, 写下自己的读书心得以及对书上内容的思考。只有动了笔, 做了摘录, 写下读书笔记, 才能把学生的思维融入进去, 也只有真正地思考, 读书才能消化。
摘录片段, 书写读书笔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极好的方法。
三.加强背诵, 培养语感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这样写道:“古今中外, 善于写作的人, 没有一个不是肚子里装着几百篇好文章的。并不是背熟了好去模仿抄袭, 而是背熟了才能吸收消化, 把别人文章里的好处变成自己的……”由此可见写作文需要积累的大量素材, 除了观察与阅读, 还需要背诵。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 才可能文思如涌, 笔下生花。否则, 纵有思绪万千, 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教学中, 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四.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极为有效的方法之一。日记可以记下我们看到的东西, 天长日久可以培养我们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读到的东西, 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日记可以记下我们读书想到的东西, 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写日记本身, 就锻炼了我们写作的能力。
12.快乐充实的暑假作文素材 篇十二
刚放假,爷爷就带我到四川去游玩。这次四川之旅让我见识不少。在那里, 最美的风景是九寨沟和黄龙,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和彩池是独一无二的景观; 最神秘的是佛教文化, 一路上我看到不光有许多汉族人信, 藏族羌族更是人人都信,每天都念经,不知咋回事; 最好玩的是川剧绝活表演,其中的“皮筋吹灯”、“变脸”非常神奇,“飞刀”表演又让我笑得肚子疼;最好吃的是成都小吃龙抄手和担担面,麻辣里面透着香;最令人惊叹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最令人自豪的是祖国真大啊,从沈阳坐飞机到成都就飞了四个多小时,这还没到头,再往西还有大青海、大西藏和大新疆呢!
暑假里游泳的收获很大。去年暑假我学的蛙泳和踩水,早已得心应手,驾轻就熟。这个暑假我跟老师又学习了自由泳,还跟新结识的大朋友学了蝶泳、仰式蛙泳和跳水。此外,我自己还发明了“水母泳”呢,在水里能像水母那样一扇乎一扇乎地前进,我很自豪。在水中玩儿游戏就更有趣了,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打水仗、潜水、打水球和扔钥匙等等,大家你呼我喊,欢呼雀跃,真是其乐无穷啊!我天天去游泳,一天不游就不行,已经“如醉如痴”了!
暑假里,我写完了所有作业和摘抄,还写了二十篇作文。另外,我还看了二十多本课外书:《绿野仙踪》、《福尔摩斯侦探集》、《天使在说话》……还有很多呢。书里面的故事引人入胜,丰富多彩的知识滋润我成长。我常常拉着爷爷去书店,一见到书就像见到了好朋友,读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暑假是愉快的,开学也是我的期盼。下学期就上五年级了,我一定好好学习,争取再有一个大的进步和提高,长大为国家做贡献,不让爷爷奶奶操心。
13.暑假写炒菜的作文素材 篇十三
首先,我挑了一个像爸爸拳头一样大的土豆。接着又用刨皮刀把皮刨掉,这可没有我想象中的简单,由于我以前没用过这种工具,所以笨手笨脚的,土豆被我东一片,西一片地刨成了长着许多眼睛的“怪物”,老师并没有笑我,只是替我收拾着“残局”,用菜刀把土豆上的芽眼一个个地剜掉,然后把土豆拿到水龙头下冲洗。然后又选了几个青椒,将青椒蒂掰掉洗干净。
开始切菜了,我左手按着土豆,右手拿着菜刀,我非常小心!这是因为我害怕切到手。我仿佛得了“土豆恐惧症”,左手就像按着“地雷”似的,刀也很不听话,左右乱摆,看得老师心惊肉跳,结果我切出来的土豆片薄的薄,厚的厚,像“祖孙三代”,然后,我把土豆切成丝。切得一点儿也不好,切的青椒条还好一点儿,但是在这期间,我无意中摸了摸眼睛,顿时辣得好难受!
开始炒菜了,我加了点儿油,油一热开始冒青烟时,就把土豆丝和青椒放进锅里,只听“兹啦”一声脆响,我就开始不停地翻炒着,又依次加进调料,等炒熟后就装盘了。淘米蒸米饭实在太简单,我一看就会,不用再介绍啦!
炒好的“青椒土豆丝”特别好看,青椒碧绿碧绿的,土豆像玉石一样。我尝了一根土豆丝,美味极了。
14.活动——作文素材积累的源头活水 篇十四
一、自主设计班级活动
1. 课前热身。
学生的作文来源于日常生活,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话可写, 每节课前五分钟, 我让全班同学开火车, 用一句话讲述一个主题。可以是从报纸或电视上看到的国内外的时事新闻, 也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 如:我今天的心情;在家里;上学路上;在校园里……让学生从观察、体验日常生活入手, 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养成积累素材的好习惯。
2. 读书活动。
叶圣陶先生说:“学生须能读书, 须能作文, 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阅读与写作就如一对比翼鸟, 如影随形。因此, 在教学中, 我鼓励学生除课内阅读外, 还要加强课外阅读, 并坚持开展“三个一”活动。既每天摘抄一个佳句, 读一篇文章, 写一段话。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应熟读精思, 融会贯通, 积累素材, 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3. 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资源。学生要亲近大自然, 投入大自然的怀抱, 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对大自然的热爱才能情不自禁地流溢笔尖。每年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我都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家长协助教学, 一起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 看长河落日、雨后彩虹;看春天的郊外、秋天的落叶;看蚂蚁搬食、大雁南飞。
二、积极参与学校活动
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是学生学习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为学生作文提供了丰厚的内容储备。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发展, 关注学校的新鲜事物, 关注学校的变化, 参与学校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积累身边的素材, 从而增强表现生活的能力。
三、适当开展社区活动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人与人的交往, 使学生对现实、对生活、对价值的认识不断地改变和加深, 让学生把社会的体验表达出来, 这就走向了与做人相结合的道路。我们班曾组织过一次“走向社会”实践体验活动:在寒假期间, 让学生走入社区, 开展“绿色春节———送福到家”活动。学生们积极准备材料, 精心制作“福”字, 在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 又将自己亲手剪的或写的“福”字送到了社区居民的家中, 一声声“谢谢”使孩子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借此时机, 我又将作文与活动相结合, 让学生将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及活动后的感受写出来, 爱写什么就写什么。有的学生写的是制作“福”字的不易, 有的学生写的是送“福”到家的喜悦, 还有的学生将两者合二为一, 写的是付出之后的快乐。
四、尝试进行调查研究
一提起“探究”“研究”之类的字眼, 很容易使人想起科学家、专业工作者, 仿佛那是很神圣又很神秘的工作, 并不是一般人所能及, 更不是小学生所能做的, 而如今“研究性课程”“研究性学习”已经走进了基础教育的课堂, 走进了小学生的生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指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 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学习《小树死因的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及格式后, 让学生写一篇调查报告。课上, 我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生活确定调查主题, 如居住区环境状况、小学生近视原因等, 让学生根据主题选择适当的调查方法, 成立调查小组。然后小组分工进行调查, 最后将个人的调查、分析、研究、结论和建议在小组内交流, 每人完成一篇调查报告。
15.作文素材的收集和培养 篇十五
关键词:作文素材;语文教学;素材
语文教育教学的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识字能力,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对于语境的把握和应用能力。而作文又是这些能力最集中的培养形式。作文的好坏离不开素材的收集和培养,本文就从以下方面简要浅析作文素材的收集和培养。
一、生活是作文素材最主要的来源
作文的素材离不开生活,许多的生活实践和感悟都是作文素材中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例如,在作文课中关于《爱》的练习,就离不开生活中的父母之爱,教师的爱以及朋友之间的爱。这些爱虽然形式不一,但由于学生都是爱的直接体验者,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加以引导,让学生结合对爱的真实感受,然后加以创作,不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能启迪学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挖掘最真实、最直接的素材。
二、历史是作文素材的另一重要来源之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灿烂的古文明是我们中华儿女最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历史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一次次的社会和文化变革,也为作文课堂提供了丰富多彩又极具内涵的作文素材。历史的是非观和荣辱观也是作文题材中最突出的中心思想。品读历史,让学生从历史中挖掘素材,不仅仅能将作文内容升华,更能让学生在实际习作中体验语文的精髓,培养他们对语文以及作文的兴趣。例如,在作文课《礼让》的话题作文中,有的学生就将中华故事中“孔融让梨”的故事加以改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其他学科也是作文素材最重要的来源之一
语文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数学培养学生的基本逻辑,社会和自然课程则培养了学生对于社会和自然的科学观察力和探索能力。这些学科虽然相互独立,但在特定的方面也会相辅相成,许多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文素材最主要的来源之一。例如,在一次作文课当中,有个学生就将语文和数学内容相结合,写了一篇《爱的方程式》,作文形式以解方程的形式展开,格式新颖,内容上也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不仅将爱表达出来,而且表现的形式也体现了学生对于各学科的综合把握能力。
总之,作文素材是作文成功的基础,作文素材的搜集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历史,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支撐。好的作文是学生综合语言知识的凝练,也是对素材的提炼和升华。因此,作文素材的收集和培养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十分重要。
16.小学暑假精彩作文的素材 篇十六
后遗症一——时间错乱:
早上,老妈来叫我起床了!这感觉,真是又熟悉又陌生!“起床啦!今天第一天上学呀!”老妈边挂蚊帐边说。“哦!”我翻向侧面,继续睡。“晚上睡得晚,又让人家早上叫她早点起床!”老妈又开始独自唠叨了,“快点起来啊!”......我一言不发继续睡着,老妈等了许久不见回应,便喊道:“迟到了!”哦!我马上从床上一蹦三尺高,起来穿上拖鞋“嗒嗒嗒”,跑洗手间去了。
感慨:唉!都是暑假天天像“懒猪”,现在才会起晚。
后遗症二——作业忘了写:
“啊!轻松哪!”晚上洗完澡,我正在感叹着。“牛!收拾书包啦!”尽管我不属牛,但是老爸却认为我很牛。“哦!天哪!忘了写作业了!”这会儿,我不轻松了。我急急忙忙从书包里拿出作业本,写着,写着。不觉老爸一句话突然吓了我一跳:“现在才写作业?暑假玩疯了吧?明天我就叫老师来我们家监督你写作业好吗?”虽然老爸这是开玩笑的,但是我信以为真:“不行啊!不行!”可是,老爸的脸上突然由“阳光灿烂”变为“电闪雷鸣”:“快点写完!别罗唆!”我赶紧低下头去赶写作业。老爸变得真快呀!
感慨:唉!如果暑假不玩太疯了,现在也不会被老爸K呀!
后遗症三——开学想着下一次放假:
暑假过得真快呀!好像是一眨眼的功夫一样,即别离了“睡懒觉”的生活;也别离了我今年暑假才认识的“创网”!过完了暑假我又开始无限的遐想那“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十·一国庆节”——总想着在国庆节又要在早上睡到几点啊;又怎样在“创网”上发文章啊......所以,我总是跟小伙伴说:“暑假过的这块呀!不过国庆节又快到了!哇!‘睡懒觉’万岁!”“还有很久呢!等着吧!”小伙伴也总是这样回答我。“现在已经是9月了,快到了!不久了!”我特别重复着。但是每天都在等啊,等啊......可是怎么十·一就是“跑”得那么慢呢?
感慨:暑假过得就是快呀!
17.暑假作文的素材 篇十七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爱读书的学生作文有底气,但这个慢功夫,高三再要求已然奢望。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语文的外延是生活的外延,就考场作文而言,我们完全可以把学生的阅读背景从“爱读书”泛化开来,帮助学生发现作文甘泉,盘活学生的素材库,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已有素材,写就考场佳作。
一、利用教材
语文学习虽说得益于课外,十年寒窗,光教材的内容就是非常丰富的,对800字高考作文的素材需要而言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考生还有“名句名篇默写”的素材储备呢。
先秦诸子、屈原、陶渊明、李白、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等,当初课文学习时的知人论世,学习后的诗文记忆都可以成为作文的笔下之物。理科学生仰慕的科学家的生平,文科学生了然于心的政治历史内容,也可以成为考场作文的亮丽风景。
比如2014年湖北卷“山顶的风景”:
游客们来到山脚下,这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游客问下山的人:上面有好看的吗?有人答没有,有人答有。
于是有人留在山脚赏景,有人继续爬山。来到山腰,这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问下山的人:上面好看吗?有人答没啥好看的,有人答好看。
于是有人在山腰流连,有人继续攀登,来到山顶,只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作文关乎人生的境界:“流水潺潺,鸟语花香”是小景——人生的最初境界;“古木参天,林静山幽”是中景——人生的第二境界;“云海茫茫,群山隐约”是大景——人生的至高境界。
调动联想想象,教材学习的相关内容纷至沓来:
王国维《人间词话》“治学的三种境界”:“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冯友兰《人生的境界》:“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由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
庄子《逍遥游》中蜩与学鸠、鲲鹏等的不同境界。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理科学生就想到了理化生教材中介绍过的牛顿、哥白尼、孟德尔等等。文科学生更是能调用古今中外影响历史的伟人的人生境界。
二、利用关注点
作文还讲究笔下有情,学生调用自己的关注点以为作文素材,下笔时也更容易笔下生情。
顾宪成有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今日学生兴趣广泛,爱好多多,关注的面很广。有的新闻天天看;有的流行歌曲不离口;有的是文艺界、体育界明星的铁杆粉丝,偶像轶事烂熟于心;有的是名著杂志不离手,静坐一隅常养心。只要有所关注,就不愁无米下锅。
1. 调用歌词
说来我们今天学习的很多诗词在古代就是歌词,七弦琴歌《阳关三叠》,又名《阳关曲》《渭城曲》,即源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有皇帝李忱评价白居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更别说柳永所得之美誉“凡井水饮处,皆可歌柳词”了。现在很多学生爱唱流行歌,把歌词用上,作文亦能生辉。
比如材料作文“黑羊与白羊”: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有件事让他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汤姆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汤姆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汤姆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他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汤姆高兴地抱起那只立功的黑羊:“多亏有了你!”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羔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有同学想到了教材苏轼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想到了“断臂的维纳斯”、川端康成的《花未眠》来谈多角度看问题,谈对缺憾的包容等等。也有同学用到了张国荣的《我》的歌词:“快乐的方式不只一种/最荣幸是/谁都是造物者的光荣/不用闪躲/为我喜欢的生活而生活/不用粉墨/就站在光明的角落/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的赤裸裸。”或者张含韵的《想唱就唱》:“想唱就唱/要唱得响亮/就算没人有为我鼓掌/至少我还能够勇敢的自我欣赏。或者《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的歌词:“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紧紧的靠在泥土之中/我是一颗小小的石头,深深的埋在泥土之中/我愿铺起一片五彩的路/让人们去迎接黎明迎接快乐”论证了“黑羊”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也非常出彩。
2. 调用球星歌星事例
高中生兴趣多多,有好球类的,那就把你热爱的球星的事用为笔下的素材。比如上文提到的湖北高考作文“人生的境界”,有同学就用到了球星梅西的事迹。
2009年12月1日,阿根廷球员梅西以473分的绝对优势荣获欧洲“金球奖”。2009年度。他率领巴萨获得了五冠王。梅西是如此优秀,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这位足球天才曾经差点与足球绝缘。7岁的梅西曾备受纽维尔老男孩队欣赏,11岁时却被诊断出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面对厄运,小梅西并没有结束运动生涯,他一边顽强抗争,一边坚持治疗。2000年9月,身高只有1.4米的梅西来到了拉玛西亚,在这里边接受魔鬼般的激素注射边接受训练……当第十五届世青赛大幕在荷兰乌德勒支缓缓落下时,这位身高只有1.7米的阿根廷少年将一个巨人的背影留给了全世界。这位巴萨的锋线杀手承载起阿根廷乃至整个世界的希望。
学生立意:境界出自于对自我的超越。其文曰:
假如梅西面对残酷的宿命沮丧,颓废,甚至一蹶不振,那么他又怎能挺立世界,笑傲绿茵赛场?假如梅西面对成就欣喜,疯狂,那么他又怎么折服万千民众,沸腾青春热血?不卑不亢,宠辱不惊,正是这份气度成就了梅西,成就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3. 调用新闻
白居易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如果调用新闻素材立论,会更显文章的现实针对性,为文章添彩。
比如材料作文:“吹灭别人的灯,烧了自己的胡子。(哈萨克斯坦谚语)人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孟子)”学生在作文时就用到了今年欧盟制裁俄罗斯,自己也吃了亏的新闻。再如材料作文:“动物实验中心要做实验,一部分学生牵着狗,旁边有学生抬着担架;一部分学生抱着兔子,旁边没有担架——这意味着狗还能保住生命,而兔子则永远回不来了。有一名教授看了很伤感,约见了中心主任。主任带他来到婆娑的柳树下,这里有一座坟墓,纪念碑上有蓝色的碑铭:谨以纪念为生命科学研究而献身的实验动物。主任还说,每到节日,师生会自发到此献花圈默哀。”学生在论证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平等时就用到了2015年4月6日的新闻“日本展出新罪证:确认8名美国飞行员在日遭活体解剖”或者2015年4月7日的新闻“张华烈士骨灰回迁安葬黑龙江七台河市”。张华当年牺牲后,曾在社会上引起一场关于“人生价值如何衡量”的热烈讨论——“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救一个年近七旬的农民而献出了生命值不值得?”“当别人性命攸关时,张华勇敢地跳下去,他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张华短暂而又光辉的人生,蕴含着对真善美的追求,他舍己为人的精神给人们树立起了前进的航标。”
4. 调用名著
对于好读书的同学而言,无数文学作品织就的满腹锦绣可以随处生花。下文就很好地运用了名著阅读的感受。
如果我们的生活只有一张张不加粉饰的真实面孔,我们将会为这份平淡而叹息;如果我们身边充斥着一张张围裹的面颊,我们将会为这伪装感到恐惧。
当朝阳从雾霭中探出头的时候,他那润红的脸庞亲切可人。只有薄薄的一层水汽围拢着他,既没有掩盖他四射的光辉,也没有让他的光辉肆无忌惮。这便是他遮掩中虚虚实实的美,也是生活中面具所带来的那种朦胧之美。
生活中需要这样一份神秘的色彩。
还记得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初遇就是在一次假面舞会上。谁也不知道与自己共舞的面具后面是一张怎样的面孔,或儒雅,或英气十足,或美艳,或娇小可人。于是人们带着这样一份猜测翩翩起舞,时时刻刻怀着一份新鲜的感觉。当他们无意中瞥见面具后的他或她时,发现这便是心之所愿。那如获至宝的喜悦尽在不言中。如果仅仅正视到对方的眉目,又哪有那一瞥后的愉悦?
未知中的可知是美好的,但这决不是可以的伪装与欺骗。
当我们拿着面具当作隐藏自己、攻击别人的武器时,他便不再拥有神秘的色彩,而是被染上了狡诈的颜料。
《复活》中玛丝洛娃最初见到的聂赫留朵夫是一个多么仪表堂堂、文质彬彬的青年,她把心如此地交给了他,却没有发现这副正直的皮囊下有着一个多么胆小、怯懦、虚伪的灵魂。这种精神上的欺骗往往是最为刻骨铭心的,甚至让人一生都难以逃出这片心理阴影。试想,我们身边都是这样一群道貌岸然的伪君子,那种由内心生长出的恐惧将如何在血液里蔓延,以至完全控制了我们的思想,使我们拒人千里之外。那么,我们会不自觉地给自己也戴上这样一种面具,内心才会觉得相安无事。这样的话,什么关怀、安慰、理解、帮助统统成了无用的字眼,我们也只能在冷漠孤独中自生自灭。这也就相当于浓重的烟雾埋没了太阳,生活将失去太多色彩,太多本真,这样的面具,弃之毫不可惜。
我们所需要的面具是什么?我想它是一种若有似无的遮掩,等待你在意外中轻轻掀起,而不是一只包裹罪恶的壳,让真实远离阳光的照耀。
我们所要看的是那雾霭中的朝阳。
三、利用试卷
备战高考,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刷题是同学们每日的功课。那么用心于一份语文试卷,它也会给你的作文注入活水。
比如“现代文阅读”提供的最新科学文艺知识,史传文、文本选读之传记阅读提供的传主的事迹,甚至语言文字运用板块的考题文段等等都可以为我所用。
比如关于普洱茶的品茶师、印第安人等灵魂的谚语这一类材料作文,其本质就是抛开尘世喧嚣静下心来。素材运用上,学生爱用梭罗《瓦尔登湖》、陶渊明“把酒东篱”等。换个角度,我们试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可用于此的传主的材料比比皆是。《居里夫人自传》《陈寅恪:为学术的一生》《陈忠实:乡居得静五谷养人》《侯伯宇: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风骨》《理论物理学家侯伯宇:终生治学垂典范》《激光陀螺专家高伯龙:至纯至强之光》等,朴实无华、淡泊名利、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等人格品质是他们的共同点。做25分四道大题时,正好关于传主基本事迹已做梳理,人物也做了评价,叙议结合作文正好用上。
再如考试作文的材料,都是非常好的文段,有不同的内涵,可以为我所用,此处不再列举。
四、利用自己的生活
作文的本质是我手写我口,所以,你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可以成为笔端的源头活水。
比如“吹灭别人的灯,烧掉自己的胡子”的作文,同学就论及了儿时一家人下跳棋,父亲总拆桥而处处落败的往事,论理切题,真情实感还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在普遍匠气十足的考场作文中还别有清新之感。
18.浅谈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篇十八
一、用心体验
新课标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的体验太少,或者都是些枯燥而乏味的事,能写出来吗?怎么办呢?
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在写作生涯中,还发生过花钱买“踢”的奇怪故事呢!
莫泊桑在构思一部作品时,有个细节需要细腻地描写人被踢以后的感觉,可他没有这方面的体验,怎么也写不出来。于是,他决定亲身感受一下。他给一个乞丐一大把钱,让他狠命地踢了自己几脚。莫泊桑的愿望实现了,他忍着疼痛,赶忙回家,将刚刚得到的真实感受记了下来,成功地完成了他的作品。是啊,写文章就是要有生活体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不是从书房里整出来的,而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得好:“要描写人和生活,就要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同学们,让我们走出教室,放下课本,走进生活中去——去用心地体验百姓生活,去仔细地观察风土人情,去欣赏大自然的美妙多姿……生活为我们创造了素材,也为我们丰富了写作素材。
二、细致观察
大文豪鲁迅说:“如果要创作,第一须观察……”观察了才能占有第一手材料,才能保证写作的真实性。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一直被视为珍品收藏,不料却被牧童指出:两牛相斗,从来都是尾巴贴在屁股下面的,哪有牛争斗时翘着尾巴的?因此《斗牛图》也失去了它的价值。从中可以看出,没有细致的观察,作品的真实性就得不到保证。
因此,要想收集到较好的写作材料,写好作文,要先学会怎样观察生活。
1.观察准备
要明确观察目的。只有观察目的明确,写出的文章中心才能鲜明、突出。
2.按顺序观察
只有观察有序,我们所获得的一些认识,才能连贯、系统起来,才能揭示事物的内在本质。写作文时,我们才能做到线索明晰,层次清楚。观察的顺序很多:有方位顺序,如前后顺序、上下顺序、远近顺序等;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有整体部分的顺序;有事情情节发展的顺序……我们在观察时,要根据不同的观察对象,选择恰当的顺序。
3.抓特点,有重点地观察
面对一种事物或现象,要做到细致地观察,我们就必须抓住观察对象的特点,有重点地去观察。只有抓住了人或事物的个性化的方面,才能既把握住事物的整体,又抓住特点。另外还要写好观察笔记。
三、用心聆听
倾听是了解、理解、接受、接纳外部世界的过程,是一种学习。一个会倾听的人能够从别人那里获得很多信息,能够随时学到知识。常听人家说“一双灵敏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說会道的嘴巴”。一个人的见闻是有限的,若能博采众家之长,就会丰富自己的见闻。《聊斋志异》不就是蒲松龄听来的吗?笔者的很多作品都是听了别人的故事后写下来的。听得多,见得广,完全可以丰富自己的素材“百宝箱”。
四、大量阅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得多了,那些知识就储存在大脑里,想写的时候,它就会自告奋勇地跳出来毛遂自荐了。比如2001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的高考满分作文《昭君的选择》,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宝钗鸣冤》《刺秦》《屈原故事》,这些文章之所以得到评卷老师的青睐和赞许,这与小作者们平常的大量阅读是不无关系的。正因为他们阅读的文章多,了解的历史故事多,才能够写出这些优秀的作品。
五、想象丰富
如果仅仅有丰富的经历,细致的观察,用心聆听和阅读,是断写不出好文章的。于漪曾说:“联想宽广、想象丰富的人,文章常常呈现汪洋恣肆、才情横溢的情景。反之则行文枯涩,才思干瘪。”因此我们在前四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放飞想象的翅膀,让作文文采飞扬。
六、勤写随笔
当用到上述方法的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要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为灵感有时是转瞬即逝的,我们只有采取记笔记的方法把这些记忆保存下来。
总之,在生活中,我们只要掌握好这些方法,丰富作文素材库。这样,作文时就不会出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了。
【暑假作文的素材】推荐阅读:
愉快的暑假300字暑假作文素材06-20
充实的暑假作文素材06-11
我的暑假小学作文素材08-01
暑假趣事小学作文的素材09-27
小学暑假作文的素材有哪些07-19
不一样的暑假初中作文素材07-20
不一样的暑假400字作文素材08-10
四年级愉快的暑假400字作文素材10-14
关于描写暑假的好词好句 小学生关于暑假作文的写作素材摘抄07-28
快乐暑假小学作文素材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