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培训总结

2024-09-20

高职院校培训总结(11篇)

1.高职院校培训总结 篇一

高职院校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总结

2013年7月15日至2013年9月8日,我们来自国内各个省市的30多名老师来到山东滨州职业学院参加“全国高职院校生化与药品类生物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在八周的培训期间,我们学习了《啤酒酿造技术》、《胚毒灭活苗生产》、《细菌灭活苗生产》、《发酵工(国家)职业岗位培训》、《一般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等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参观了与山东滨州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在企业实验室、车间进行现场观摩基础上,亲自动手操作实践,严格执行企业定岗实习安排,掌握了相关生产技术流程及操作技能,大大提升了自己今后的专业教学能力。在宏观上也更清醒地认识、了解生物制药专业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企业的发展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和要求;在滨州职业学院学习期间,还开设专家讲座,为学员讲解高职教育发展思路,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科研与研究,实现提高整个专业群体的专业能力,不断提升学校、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精心设计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实际效果

山东滨州职业学院是全国第二批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有着较先进和雄厚的办学实力,承办这次培训的部门为生物工程学院,是滨职学院二级学院。根据来自全国各地学员及培训专业的具体情况,精心设置教学课程,对我们进行了近两周的职业教育理论及实践技能培训,最后完成六周的进厂顶岗实习。从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学院的这次培训力求科学合理地设计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开发培训资源,重在开拓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及操作实践能力。

(一)专家的讲座使我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更新。

由傅智端教授(滨职院教务处长)作了《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构建与专业核心课程开发》讲座,内容中谈到了高职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未来五年高职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导向,高职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等问题。使我们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办学校企结合的重要性、紧迫性,这也是课程建设的起点和初衷。通过讲座的学习,使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和提高,确实受益非浅。

(二)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我们了解和掌握了一些先进的生物制药专业技术。

1、站得高,看得远。多位专家、名师的讲座内容涉及专业领域内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他们精彩的讲座,为我们打开了专业发展的观察窗,使我们这些已经习惯了“只顾埋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基层教师能够站在专业发展的高层台阶上来了解我们曾经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帮助我们总结经验、看清目标,认清自身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差距,以便为自己、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制定出个人能力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

2、分方向,分类别。由于班内30名教师来自多个省、市和自治区,各学校的教学背景和发展水平不同,受训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教学方向也有所区别,培训难度确实比较大。培训承办方在完成国家教育部下达的培训计划的前提下,力争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学科类型教师的实际需要,使受训教师都能在顶岗培训中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因此,在企业顶岗安排中,按照各位老师的培训需求和学习意愿,划分不同车间及生产线,分模块安排学习,切实使所有学员有所学,有所提高。

(三)企业实践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更加明确了生物制药专业的教学方向。山东绿都安特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是一批专家与青年科技人员按GMP国际标准合资兴建的动物药业高科技企业。公司新建占地面积38000多平米,完全符合GMP标准的新厂区,拥有粉剂、散剂、预混剂;颗粒剂、冲剂、片剂;口服溶液剂;大容量注射液、小容量注射液、粉剂和液体消毒剂等10余条GMP标准生产线,生产工艺先进合理。一次性通过农业部GMP验收,是山东省一次通过验收剂型最多的企业。拥有进口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紫外、红外分光光度计等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是定点生产兽药、渔药的专业公司。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研究员、教授、高级工程师和博士、硕士为主体的科研开发队伍,有一批有知识、有技术、有朝气、有创新意识的年轻的工程技术人员。我我们很有幸能有机会在这样技术力量先进的药企学习实践。我们学习了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现状和发展,体验了企业管理。这些方面的学习使我们更加明确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明确了职业学校要发展,就要与企业紧密结合,加强校企联合,做到资源共享,校企双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作为职业教师,学生的技能培训要尽可能真实的展现工厂的生产环境,培养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既要给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更要教学生如何做人,教学生脚踏实地做事,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有的岗位不一定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水平,但是需要更多的有学习能力的一线操作者,需要他们能够根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更新换代,自觉地学习,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些常常是传统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学习和建立新的观念。改“教学生学”为“教学生如何学”。

二、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

近两个月的培训,我们每天早起晚睡,兴奋地奔走于各个生产车间,忙碌而充实的学习着,不断认识新的生产工艺流程,又亲自动手掌握各种操作技术。每天都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自从走上教学工作岗位,很难再有学习进修机会,很少有这样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高质量的学习过程,从教育理论到专业知识再到实训基地实践,都体现一个字“累”,虽然很累,虽然很辛苦,但这种累、这种辛苦是值得的。我想所有这些不是因为规定而是因为需要,是我们渴望将自己学习所得能传授给学生,所以虽然辛苦却依然全身心地投入,辛苦却特别的满足,辛苦却如此的快乐,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亲身参与着、思考着、并不断成功着,一句话“累”并快乐着。

这次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使我们每一个参训者都收益良多,这一段在职教领域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的学习培训,给了我们实实在在的专业提升;一些在生物制药领域效益卓著的企业,给我们提供了一线的重要信息;两个月,我们不但夯实了理论基础,提高了专业技能,还与各兄弟院校优秀教师交流、分享了教学经验,受益匪浅。这段时间的学习、实践,使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学无止境。只有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不断地提高和更新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教学的需要,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生物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二日

2.高职院校培训总结 篇二

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过程当中, 由于大学扩招以及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 使大学生们都面临着政治、文化以及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使得在工作中遇到的许多新问题以及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逐渐凸现出来。因此, 学生干部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岗位要求。所以, 给学生干部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当前有着很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提高学生干部的角色认识充分发挥其带动性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指的是校、系学生会干部, 学生社团联合会干部以及班级学生干部, 他们都是学生中的精英人才, 是最具有说服力的代表, 是连接师生的纽带, 在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要做好工作, 必须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 但这不等于不讲原则, 不注重学生干部的领导、督促功能。在高职院校中, 学生干部应做到即使要正确体会、领悟校、系等上级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 灵活、细致、深入地贯彻到学生中去, 又要保证自己在贯彻和落实上级精神政策的同时, 时刻保持与普通同学的一致性, 走群众路线。他们具有“学生”和“干部”的双重身份, 但并非是学生的领导者。我们要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培训, 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来源于学生, 又生活在学生中, 凡要求学生做到的, 自己应首先做到。要避免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位置, 与同学对立;或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学生干部要以服务广大同学为宗旨, 在接受学校的教育和管理的同时, 又要主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搞好管理别人的工作, 这不仅需要对工作的热情, 更需要对事务的责任感和原则性, 是对个人意识、能力的最大限度的考验和锻炼。这些都是学生干部培训的主要内容和宗旨。

二、对现今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训的几点思考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培训的不断探索和实践中, 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第一, 培训目的的明确性不够, 培训计划不够完善, 没有完全依据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特点制定培训计划和内容;培训时间的随意性大, 没有主动给学生干部培训意识;第二, 在高职院校中, 有部分学生干部对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参与的主动性不够, 甚至有些人还有抵触的情绪;第三, 有些培训内容结构合理性不够, 针对性有待加强, 形式大多数以开展课堂授课式的大众化理论培训模式为主, 忽视了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的培训, 甚至有些高职院校的培训实践性较差, 培训与使用脱节。

三、从高职院校特色入手, 提高学生干部的培训成效

1. 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理论学习。

在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中, 我们要始终坚持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 并用邓小平理论构筑当代学生干部的精神支柱, 把此项工作作为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灵魂与核心。要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 就必须具备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通过培训让学生干部认识到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认识到道德修养可以通过意识和行为两方面进行自觉锻炼和陶冶。在意识上, 要求他们按照社会公德标准进行对照, 将自己培养成为“四有”新人;在行为上通过内心的磨砺, 选择先进的道德规范, 战胜和摈弃落后道德对自己的影响和束缚。通过学思结合, 持之以恒并自觉提升学生干部的道德境界, 提高辨别是非之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从而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 推动学生基本素质整体的提高。

2. 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计划。

培训的需求分析可以从学生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进行。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召开培训分析会议等方法, 分析学生组织的组织结构、组织目标及组织优劣, 预测未来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变化, 从而了解学生干部要达到理想工作效果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评估出学生干部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培训。

在以科学管理、学用一致、按需施教、全员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四大原则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干部培训需求, 从学生组织、工作、个人三个方面制定科学的、全方位培训目标、计划与方案, 建立适合高职院校的培训体系。

3. 根据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制定的培训内容和安排。

明确了培训的目标、制订了培训的计划后, 就需要确定培训的内容。一般来说, 培训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知识培训、技能培训、素质培训, 可根据不同的受训学生干部来调整这三个层次内容的比例。也可根据本学校自身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内容。

对于培训的时间, 一般不会很固定, 但是有几种情况是需要培训的, 比如在学生会纳新时;在学生干部即将晋升或岗位轮换时;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训, 应作为一个长期的工程, 及时为学生干部充实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4. 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考核办法。

构建一套适合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的激励机制, 让学生转换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相互间的地位, 从被动的服从和执行变为主动的参与和决策。主要措施可包括:目标激励、人性化激励、奖励激励、惩罚激励, 并且结合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因素, 创造相应的激励条件, 在整个具体的激励过程中, 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相结合, 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 提高工作与学习的效率。

关于培训的考核, 一方面是检查学生干部在培训过程中所收获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对培训工作本身的一种检验。考核的方式要科学要有实效性, 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 考核的办法也可以是多样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合理有效的考核制度, 促进对学生干部培训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3.高职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构建 篇三

关键词:教师,培训体系

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虽有较高的文化理论水平,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思维敏捷,能较好地与学生融合等优势,但在当今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各专业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现象日趋普遍的情况下,大多数教师专业知识的视野还不够开阔,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掌握较少,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能力不够,教学、科研等方面的水平有待迅速提高等等。这些现象势必影响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限制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现实迫切性

1高职院校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传统观念中的职校教师被视为低层次教师,受此影响,许多教师对教学缺乏积极性。他们仅仅把教学作为谋生的手段,对高职教育并未真正理解,对高职学生也缺乏耐心,往往只“教”不“育”。由于高职院校是近些年在中等职业教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普教或中等职业教育的管理和教学观念时刻影响着领导和教师。二是知识更新不够。重点大学、一般院校、民办高校过去也只是把办高职学院作为创收主渠道,而忽略了教师知识的更新。三是教师类型失衡。有关资料显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理论教学型教师较多。更深层次的缺陷还在于高技术素质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2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理念落后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理念在于应知应会和上岗转岗,缺乏可持续发展,现在正面临极大的挑战。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教师的工作作为重要的职业和教师发展的意义和可能得到确认,“终结式”师范教育走向终结,“发展式”教师教育正在发展,教师的在职教育和继续教育成为发展性教师教育不可式缺的部分。

3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使高职院校教师接受教育成为必需

教师成长有自己特有的周期,不同的阶段面临不同的职业成长问题和需求,同一教师群体中也并存着处于不同职业成长期的教师。国外对教师职业生涯过程作过初步研究:一是适应期(卜3年),主要是新任教师,他们一方面对复杂的课堂教学感到无所适从,急切希望获得实用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也因初为人师而兴奋不已。二是稳定期(4~7年),他们逐渐适应了课堂教学,并可根据实际教育情景以及自己的个性牲探索自己的教学风格。此时的教师对教师职业较为投入,情绪较为稳定。三试验期(8~23年),也称为重新评价期,被认为是职业危险期。此时教师开始埋怨教师职业缺乏挑战性而不满于现状,大胆进行教改试验、批评学校组织管理中的弊端等。四是平静和保守期(31~39年),长期的教育工作使之成为资深老教师,他们所拥有的教育经验和技巧使之对教师工作充满自信,同时也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和精力。五是退出教职(31~39年),即教师职业生涯的终结。

对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来说,处于教师职业生涯各阶段的教师部有,每一阶段和年龄层次的教师都存在不同的教育需求。年轻阶段的教师需要提高教学技能和经验,中间阶段的教师寻求突破和创新,年老阶段的教师需要知识的更新和信息的传递,这一切部离不开针对个体差异所提供的教育机会和条件,都需要通过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来不断充实与提高。

二、高职院校教师的培训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职后培训与人员优化是高职院校进行师资建设的核心。根据教师职业生涯理论,这种“培优”不仅仅针对新任教师和专职教师,而是面向所有为学校服务的不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教师。虽然高职院校的基础和财力薄弱,但通过建立多样化、灵活的在职进修体系,有时只需要较少的投入,就可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实地进修与远程教育相结合、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培训相结合是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的较好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师群体可以采取如下不同的措施。

1重视高职院校教师校本教育

高职院校教师校本教育是为了满足学校教育改革和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立足于本院校,立足于教师本人,立足于本专业特色的“三本”教师教育理念与模式。校本教育虽然是基于教师所在院校,但其组织形式可以灵活多样,而不必拘泥于一种模式。由于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旅行的校本教育,因而它的教学形式在灵活多样的同时,仪仪围绕“高等职业教育”这一核心,具有不同于中小学教师校本教育的独特之处。

(1)更新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教师校本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完善的知识能力,以及创造精神的特色教师。更新理念是指教师要对自己的职业价值在信念上产生强烈的认同感,树立教育对象的生命观,了解、尊重、珍爱并解放自己的教育对象,使其成为“人文型”教师。完善知能主要是通过校本教育,让高职院校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以及职业指导能力,使其成为“三师型”教师。学会创新就是要围绕培养教师创新能力的目标,将本校教师塑造成有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教学方法的“反思型”教师。

(2)加强实践过程教育

高职教师从学校至学校,因此实际动手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是教师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应用性人才,因此要求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当然对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要求的这种实践能力,是体现专业运用中的特色,而非个别岗位操作的特色;是体现专业实施能力,而非专业理论能力,这两点明显区别于其他各种类型院校的教师要求。所以迅速提高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及专业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2重视高职院校教师校外进修

校外进修是一种规范、正式、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投入较多的培训形式,它主要针对高职院校中的骨干教师群体进行学历性或研究性的系统学习,以期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各种素历。这种培训的主要方式有:一是参加研究生水平的在职进修,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二是在企事业单位进行长期的生活体验型进修,以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实际教学操作技能。首先高职院校应主动加强与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紧密结合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注意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改进校内实验实训条件。采用定方向、定计划、定时间、定要求、定目标的“五定”原则安排教师到社会、行业、企业中去,到生产、经营、服务和管理等第一线进行工作,通过较长时间的锻炼和培养,掌握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使社会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能及时反馈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社会和学校教育教学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其次发挥企业在培训职教师资中的积极作用,强化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培养培训基地应更广泛地开展具有职教特色的专业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对在职教师进行包括专业理论、知识更新、教育理论、现代化教学技术方法、专业实践技能、科技的推广和应用等产学研相结合的培训工作,提倡教师一专多能。三是参加各种类别的研修班、短训班、专题讲座、讲习班等。这种形式具有培训容量大、信息密度大、计划性强等特点,较适用于新教师训、各类职务培训、骨干教师培训等。四是校际交流和国内外考察。组织本校教师赴名校听名师课,与名校教师座谈研讨,各院校互派教师等,是有效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的学习方式。通过国内外考察总结经验,探讨规律,也是提高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活动。

3重视远程教育

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等实现高职院校教师现代化远距离教育是现代继续教育的新途径。这一途径不受教学双方时间、场所、距离等限制,具有灵活性强,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可重复性等特点。开展远程教育是建立完善的大众化的终身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对高职院校教师来说,远程教育可以满足他们自主性学习、多样化学习、个性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可以通过网络调用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可以随时浏览、复习学习内容,达到最佳学习效果。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教育设施较好的学校和接受力强的中青年教师。

4重视非正式培训

4.高职院校辅导员培训心得 篇四

本次培训主题明确,内容集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共有5场专题讲座,其中,1场是思想政治教育,1场安全教育,1场辅导员总体工作和2场心理健康教育,我就结合专题报告谈体会。

1、辅导员总体工作方面

张燕书记以当年大学时代辅导员老师对她的深远影响为导言,从辅导员制度的发展历史讲辅导员队伍的基本定位,然后讲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最后以全国优秀大学生辅导员为例讲辅导员的发展和规划。我认识到,面对社会国际、国内形势和党情的特殊性,面对辅导员和学生的特殊性,我们要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担当;增强学习意识,提升自我;增强协调意识,锻造合力;增强科学意识,专业定位;增强发展意识,谋划职业;增强模范意识,强化修养。

2、思想政治教育方面

王文余书记从四个方面谈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观察国际问题的正确方法;二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战略;三是当前复杂的国际斗争形势;四是如何引导大学生做理性的爱国者。从中我提升了眼界和高度,掌握了系统论、通讯论、博弈论等方法论,明白了国际政治斗争的经济因素、软实力、地缘战略地位和大国间的合作与冲突,对国际热点问题有了正确的观点,在引导大学生做理性爱国者有了理论上的基础和依据。

3、安全稳定建设方面

蒋运春主任首先从学校的功能和安全的重要性开始,接下来讲学校的不稳定的因素和安全事故的类型,随后分别从责任意识、法制教育、安全教育、消防、卫生、少数民族学生、网络、保障体系、演练预案和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其中,引用大量的亲身实践的案例,由深入浅,道理深刻。我认为,学生在公民教育、科学文明行为教育、法制教育的薄弱和法制安全意识的缺失导致安全隐患的关键。

4、心理健康教育

叶海燕书记从六个方面讲学生常见心理健康及心理疏导策略:一是心理问题的定义;二是心理问题的识别;三是心理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四是心理问题的干预;五是助人;六是自助。从理论的高度,我认识了不是所有问题都是问题,而是怎么看待和处理问题才是问题,心理问题分为心理困扰、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和心理危机。通过不同的角度审视考察以识别心理问题才具有科学性。在影响因素中家庭因素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可以采用心理教育、咨询等形式进行干预,在提供帮助的时候,不能只做拐杖,而应增强人的自立能力,让其自我完善,首要任务是思想沟通,而非心理分析,不是替人决策而是帮人决策。因此,我们需要接受专门的培训和专业的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刘维鸿书记首先谈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然后讲心理健康教育对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最后要求辅导员做三个方面的修炼:一是正视问题,二是主动提升,三是对待、区别和融合。尤其是六个融合,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文化、养成、生命、家庭、专业教育融合起来,提升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加强了针对性。开放性和实效性。保持头脑清、眼睛明、嗅觉灵、心态平,从而懂规律、明规则、握方法、谋发展。

(二)实践上,收获了经验,将不再迷茫

在专题报告后有一个提问交流环节,台下的辅导员老师就自己实际的问题向专家请教,以求解惑。比如辅导员队伍的团队意识,如何产生合力,比如如何留住辅导员,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和职业风险问题等等。我认识到辅导员工作责任大,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交流,加强科研项目研究,提升理论高度。

在座谈交流会——创新论坛中,我被分配到心理健康教育小组,整个过程组织有序,发言主动,讨论热烈,长达三小时,学员们还意犹未尽。首先由西南大学学工处古文海副处长介绍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随后优秀辅导员代表发言,然后是交流讨论,最后总结。围绕工作实践,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思路。我认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意识强,领导重视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领导重视,全校构建起有专人负责,专家指导,全员参与的氛围,辅导员是中坚力量。

2、体系全,制度完善

建立三级管理系统,心理咨询室,成立心理协会、辅导员沙龙和团委学生会,开展全方位的活动、培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监控、预防和危机干预。

3、投入大,软硬兼修

要加大对相应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硬件方面,如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场所设施设备等。软件方面如辅导员培训等。

4、功夫深,智慧艺术

辅导员的功夫要深,事无巨细,要多下寝,多沟通。在几个关键点下功夫,入学后一个月的建档排查,用专业慧眼和职业敏感识别学生,分层管理,艺术处理。

对于突发事件,应冷静应对,做好相应记录,如短信、电话和事情经过,以规避风险。

同时,辅导员应不断学习心理健康知识,保持阳光心态,用幸福、乐观、积极的正能量影响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做学生人生的导师和知心朋友。

(三)生活上,收获了友谊,将更加自信

在培训期间,我们统一住在西大留学生公寓,同行的程洁老师和幼儿师范学校的陈娟老师在一个房间,和我的寝室门对门,我们相互照顾,探讨辅导员工作。

在小组交流中,重庆能源职业学院的唐晓娟老师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的陈星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相互介绍,在以后的工作中会进一步交流。

在120个人的培训班中,我担任班长一职,和其他三名班委一道,为大家服务,搭建QQ群,以便大家今后沟通交流。

5.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培训工作诌议 篇五

高职院校语言文字培训工作诌议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应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机构领导、举办校园文化活动、开设<普通话>选修课程等多种办法解决相关问题.

作 者:胡明晓 Hu Mingxiao 作者单位: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深圳,518055刊 名:继续教育研究 PKU英文刊名:CONTINUE EDUCATION RESEACH年,卷(期):“”(6)分类号:C975关键词:高职院校 语言文字 培训

6.高职院校培训总结 篇六

**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建工作培训班进入了第三天,按程序该写心得体会了。其实,没这一项安排,我也按捺不住,要说几句,要写几行!我的感受是两点,一、申报示范学院的成功,是民院办学以来的新高峰。

二、走向明天的辉煌仍任重道远。

一、培训期间出现了几个热词,如“里程碑”、“升级版”、“进军号”。对这些热词,我是从下面四个方面解读的。

1、吴院长来民院后,出台了《**民院十二五发展纲要》,提出了翻三番的目标。而翻三番的目标正在加快实现。提高了教职员工待遇。人数过10000,收入过7000万,人均收入7万。据院长报告说,现在民院教职工人均收入从2010年的3.5万,上升到去年的6.9万,教职员工享受了改革的成果。大大调动了教职员工的积极性。

2、**民院的改革由扩大规模,上升到抓内涵建设。由单一的师范教育向民族职业教育转型。原来的师范教育,规模小,学子们望门墙而不能入。而今,发展到8个系部,35个专业,由师范类发展到航空、运输、服务、建筑等领域,形成了平民教育,大众化的教育。会上正式提出了“一切为了专业建设”的口号,吴顺发院长作为民院的号手,正式吹响了创建省示范高职院校的进军号!

3、三年大刀阔斧的改革,为莘莘学子营造了一个求学的精神圣地!改善办学条件,建设美丽校园,学校真正成了四型校园。生态型、公园型、民族型、数字型。这样的校园,不仅是在**,在全国也是比较超前的。而且各种设备设施正在加速完善。

4、在民院摧枯拉的改革浪潮中,产生了一个优秀的领袖团队。人是第一财富。民院有一个优秀的行政团队。这是一个敢于担当,能够担负,富有能量的团队。忠诚、创新、奉献的民院精神,首先在他们身上表现,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民院力量首先在这个团队形成。正是这个团队,制订了民院十二五发展纲要,构建了民院示范高职院校的框架,描绘了**民族学院的发展蓝图。

吴院长是这个团队的领头雁,记得吴院长作报告时,情到激动处,挥舞着手大声说:“一切用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从这句台词中,我们看到了他的气魄与胆识,一起分享了他的骄傲与自豪,同时也感觉到了再造一个辉煌的信心和力量。吴院长是个有斗志,想做事,敢做事,能做事的人。面对今天的成就,他没有辜负党的重托与民院的期望,展望未来,他有带领民院教职员工走向下一个高峰的必胜的信心,他给开拓进取的民院师生胜利的信念和巨大的鼓舞!

二、成功转型任重道远

袁书记在报告中如实的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专业建设“不能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校企合作,要走出“浅而不深,低而不高,粗而不精”的状态。袁书记的话,说出了前段办专业的盲目性。

听了袁书记的话,想着学院的未来,总认为学院创示范高职院校准备还不是很充分!

首先是认识不足,而今要进行思想斗争,第一大战役应在思想领域。不解放思想,不统一认识,就难打胜仗。专业建设就又会是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一是领导认识了,老师没认识;二是就领导而言,口头认识了,没有从骨子里根本认识。口头认识只是从工作需要,找几个理由,轮到自己子女就是传统教育。三是从行动上没有与职教挂钩,说的是职业教育,做的是传统教育。不了解教育的对象,不理解职业教育的要素。不懂得高职教育的目标、任务、宗旨、方针。把学生当差生与贫困生,孺子不可教也,天生是做流水线的料!四是有纲要,无人读纲要,对人才定位“三位一体”(军人品格、学生风格、银领技能),很少有人体会!没有从招生走到就业的人,要他参与职业教育,那只能是纸上谈兵。五是自己与职业教业格格不入,自认生不逢时,传统教育没有发展空间,职业教育又看不到发展前途,无心为之!等 等。

其次,是师资问题没有解决的可行性。学院在发展战略上固然有师资保障这一项,但只讲到了需要配置的比例,需要的标准与要求,如何进购这些原材料。仅这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是师资没货源。目前是师资严重不足,10000人规模,教师应有556人可我们现有在职在编教师才258人,学科带头人才3个。专业师资至少差200多。如按学校高级职称教师占全体教师的45%算,500X45%,目前也要225个教师。专业教师按1:23算,专业师资就差得更远了。恰恰相反,恐怕25个专业教师都没有。解决燃之急是聘用。解决长远问题是培训。可国家没统一安排,省里没计划。学院领导也到高等院校去招过(如天津工程物理师范学院),供不应求,没有计划,学院领导只能空手而回。当我们工科类专业发展到一两千人的时候,高薪聘教师,出不起钱,低薪又没人来。其实,我们的家长与学生都很聪明,到校一考察,就知没师资,只能另投高师了。做职业教育,家长有时很精明,到校后,一看师资,二看实验室,三看实训基地,四看就业单位。我校入校率低,流失率高,专业师资短缺是一个重要原因。按照计划标准也培养不出专业师资。有实战经验的专业教师,从教收入太低,跳槽快。高薪从外聘用的,是凤凰牌,也飞得快!所以在专业师资上,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既要考虑国家标准,又要兼顾实用性原则!华德电子应用技术学院,第一年招生,只招了30个人,而且是师资班,第二年才招电子应用技术的学生,而今学院不仅不缺师资,而且成了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我们办专业,也一定要未雨绸缪啊!

再次,是资金的缺乏。为什么专业办不起来,为什么大家都要到民院来办学。说穿还是资金问题。有的是专业教师配套不到位,请不到好的专业教师。在这方面。德国职业教育可打开我们的思路。在德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可享受国家津贴,待遇就于袁隆平。假如中国有这政策,就不愁没有人当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了。其次是实习实训基金配套不到位。很多合作办学者,就是奔民院平台来,结果民院的实习实训工作跟不上,专业只能流产!

工程技术系项目部没经费从事教育研究,只能走出一条路,把研究的任务留给学校吧!我认为,做强大要走自己的路,跟着别人,束缚太多,符合了上级要求,也未必是真正的强大。湘北女校是做强大后,上级教育行政给戴上的光环。相反,很多学校或企业强大后,当上级主管找到发展强大的秘密时,这个学校或企业却走到了蹦溃的边缘。

第四,学院六个校办企业,还是骑驴看唱本的事。职业教育要进口,更要出口。不仅目前要订单,更要长效的订单。校办企业要面对市场,特别是工科类专业,靠企业支撑。职业教育的产品输出要企业,产品的验证要企业。企业的命运与专业的命运是相互联系的,第五,要大兴职业教育研究之风。学院领导博学多才,有远见卓识,能统筹兼顾,教学研究已列入教育发展议程。我认为在学院这么多研究所中,要侧重两个职业教育研究所,一是民族特色专业开发研究所,由单一的少数民族培训,拓展到少数民族工艺与制造业!二是工科类职业教育研究所,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难题。处理好学校与企业中的关系。大兴教研之风,会加快专业建设的发展!

体育场馆的建设,硬件的投入与专业的分布安排,学科标准引进教师与学生面向市场的实用教师如何统一或过渡,等等,这一切都要钱,计划安排了1.5亿,恐怕只会超过。所以实现民院的梦,充满了期盼,还要不断探索与追求!

教育的事教改的事,都有是教师的事,解决了教师问题,其它问题将会迎忍而解!

7.高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的效用分析 篇七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这种竞争不仅是顶尖人才的较量,还是配置合理有序的人才结构的较量。从人才结构来看,任何时候、任何地区、任何国家,总是应用型人才占大多数。而在应用型人才里,又以操作技能型人才为主。就教学的目的要求来看,所谓技能培训,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培训形成一定的技术能力。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格,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和高级技能型人才。因此,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训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育内容,更为重要的是职业技能培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有利于学生的就业

近年来,在我国7000万产业工人中,高级工仅占3.5%,与发达国家高级工占35%的比例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而技师和高级技师只有100多万人。有专家指出,我国目前仅缺少高级技能人才就达数百万人。在就业市场上,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颇受青睐。因高级技能人才短缺,所以就业市场出现高级技工供不应求的局面,许多企业高薪招聘高级技工,高级技工的工资直逼硕士和博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技能培训。由此,也就不难理解一些大学毕业生又回到职业技术学校进行技能培训的学习。为解决劳动力市场一方面“人满为患”,另一方面“人才奇缺”的现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造就一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队伍势在必行。通过扩大规模, 加快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训速度;通过优化培训的专业结构,提高培训质量,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在培训对象、内容方面,要从企业需求出发,将培训重点放在高技能人才身上,迅速缓解高技能人才紧缺的矛盾。搞好技能型人才培训,还需要政府统筹,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培训主体,高职院校更应走在前列,承担起时代的重任,不断改革与实践,通过多种途径,发展和完善职业资格证书教育,使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能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在各条战线上大显身手,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2 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

高职教育传统的培养目标是突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往往却忽视了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培养,造成了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不适应,就业率低下,创业能力差。技能型人才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及必要的专业知识,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因此,要想做好职教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工作,要想发展好职业教育,我们在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的同时,必需注重加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注重师生技能的培训是高职院校办学成功的又一关键所在。对于高级技能人才供给短缺的现象,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对高级技能人才进行培养的两个主要阵地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几年来,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来自各方面的严重冲击,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很多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都停留观念上认为重要,而实际工作中又并不重视的阶段。因此,必须在高职院校推进教学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并把成熟的技能培训的理论与实践推广到社会和企业中去,以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

3 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

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目标,已成共识。但承担社会化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职责,并不为高职院校重视;办学观念出现偏差。一是在升格本科的目标下偏向学科建设,轻视实践环节建设。二是长期实行应试型教学,试卷式考试评价,偏重理论教学轻视技能实训。三是教学计划、专业建设、经费投入等等,都是从培养在校生出发,如何扩大专业教育资源的服务范围,将相关专业的教学训练项目用于社会化的培训,尚未提上议事日程。当前,在社会化技能培训的使命面前,多数高职院校反应迟钝,职能缺位。他们注重对在校生的学历教育,较少参与社会上的职业技能培训与人才培养,既不能充分发挥教学实训资源的作用,也不能缓解社会对人才技能培训的强烈需求。我们知道,培养技能型人才,尤其是能工巧匠,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更需要大量实践经验的积累。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目前,校企合作、厂校合作的形式还在初创阶段,难以为在校生提供充分的技能训练。高职教育的办学形式,尚未形成职前与职后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还缺乏有效的沟通。这些缺陷制约了社会化培训的实施,也影响到高职教育自身的发展。高职院校应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这就需要改变关门办学,自我评价的方式,将技能培训作为重要职能。要以是否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毕业生是否满足企业需求,是否用得上,留得住,有没有培养前途,作为人才培养水平的衡量标准。当前,还要以培养出多少高技能人才作为衡量标尺。在这一检验尺度下,需要对高职教育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调整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培养模式。要树立职业技术教育、技能培训和就业三位一体的新职教观,实施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模式。完善社会化技能培训和人才培养的配套机制,使高职教育成为政府、企业、学生都满意的教育形式,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4 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度4月份对中国40个城市技能人才状况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高级技能人才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不到50k的情况下,企业对高级技工和高级技师的需求比例分别是12.1%和10.9%,可见在高级技能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高级技能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特别是高级技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求人倍率都在2.0以上。高级技能人才不但供给短缺明显,而且在劳动力市场上的需求增长速度也相对较快,与上一季度相比企业对高级技工、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的需变化分别增长了22%,76%,43%。高级技能人才以其精湛的技能,在生产中能解决超常规的各种复杂的操作技术难题,在科技创新、科学实验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能承担起技术攻关的重任。以高级技能人才为龙头,其优良的素质和高超的技能,能够影响和带动中级技能人才和广大劳动技术大军全面素质与职业技能的普遍提高。对于高级技能人才供给短缺的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现代化的重要因素。这样一种人才结构,若不加以改善,必将严重削弱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而近年来,印度在软件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等方面成绩卓著,引人注目,这与他们长期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有很大关系。

我国正处在一个史无前例的社会大变革时代。在经济领域,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体内容的产业革命和以科技创新为主体内容的技术革命如火如荼。今天的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超过以往任何时代,作为生产力主体因素的人的因素空前活跃。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对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专门人才的技能培训,已成为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而我国目前高级技能人才严重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发展制造业的“瓶颈”,亟待全社会重视和解决。所以,对人才的技能培训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的需要。

摘要:文章认为高职院校职业培训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效用, 其一是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其二是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其三是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其四是有利于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技能培训,效用

参考文献

[1]卞宗元.论高职院校主导社会化技能培训[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1) .

[2]韩艳霞, 王芳.高职院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践与思考[J].开封大学学报.2008 (3) .

[3]郑琴.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职业资格鉴定[J], 职业教育.1977 (Z1) .

8.高职院校培训总结 篇八

关键词:高职院校;就业、创业培训;中原经济区建设;策略

河南是人口大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庞大,数量众多,但该群体的大多数缺乏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不高。近年,城镇与非农产业的发展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影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转移。因而,作为以培育生产经营与管理、服务一线急需的技术型人才为宗旨的高职院校,接过历史的重任,有效地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使他们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顺利实现稳定就业和成功创业。

一、优势因素

1.职业特色优势

高职院校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优势,职业特色鲜明。它们可以接触、了解到最前沿的专业发展动向及市场人才反馈信息,判断出人才紧缺或饱和的职业领域,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实用型课题与项目的研究。部分高职院校设有职业技能鉴定部门,有利于参加培训的农民获得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院校以其鲜明的职业特色和其独特的办学硬件和软件优势为探索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技能培训优势

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河南省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具备了扎实的专业技术基础、雄厚的技术教育力量和比较完善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与设备。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良好的文化教育氛围,使其完全有实力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技能,适应城镇就业、创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3.教学资源优势

近年,河南省高职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在运行机制、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培训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拥有比较完善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参加培训的农民工的在岗、转岗、上岗等培训项目的实施,在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二、劣势因素

1.缺少专门培训机构,培训学制不灵活

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培训实力参差不齐,部分院校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不够重视,缺乏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固定化的培训学制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需求的多变性、及时性不相适应,无法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培训需求。

2.培训模式单一化

河南省高职院校多沿用传统的职业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及收费标准等方面与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低、年龄结构跨度大、经济基础差等特点不相适应。同时,目前我国企业体制呈现多元化趋势,各类企业的技术含量要求各异,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趋势。单一的培训模式很难满足培训目标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市场需求。

3.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河南省高职院校大多缺乏与企业的全面合作机制,职业培训多偏重于理论教学,专业设置雷同、技能训练单一,课程体系中传统课程多,就业、创业等实用型课程少,对劳动者的综合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及创业能力培养往往重视不够。其培训结果必然导致就业适应面狭窄,与劳动力需求结构复合化的不相适应。

三、外部机遇

为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与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与城镇转移,农业部等六部委于2003年9月发布了《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并组建了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阳光工程指导小组。河南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高职院校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工作,使之成为推进河南省城镇化建设、建设河南新农村、促进河南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手段。

由于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同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进步,企业也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为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合作开展农民工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四、威胁因素

1.传统人才观的影响

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重要度认识不够,普遍存在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倾向。绝大多数农民工及其子女不愿意去高职院校学习,导致他们职业技能素质低下。

2.就业准入制度不健全

河南省的就业准入制度不够健全,许多用人单位和企业仍在录用没有经过农村就业、创业培训的新生劳动力和不具有职业资格的人员。这就减弱了农民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劳动技能的动力和积极性。

3.技能鉴定证书管理制度不完善

河南省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资格鉴定的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混乱现象。培训证书普遍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职业资格培训目标不明确、考试走过场等现象普遍存在。

五、河南高职院校开展农村就业、创业培训策略

1.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打造特色品牌

高职院校要承担培训任务,将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要设置健全的组织培训机构,对这项工作进行有效、系统的管理。此外,为打造特色品牌,学校一方面要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政府立项,成为全省培训基地,获得官方认可的培训资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院校的知名度与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要加强与乡镇政府、各企业的紧密联系,建立稳固的农村劳动力输入与输出关系,互为基地,使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工作实现产业化、组织化、规范化,在技能培训上形成市场订单,打造培训品牌特色。

2.根据市场需求,优化培训模式

高职院校在对农民工进行就业、创业培训时,要搞好市场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调查清楚当地劳动力的实际情况,根据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与市场人才需求趋势确定培训模式、规模,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以“灵活进门,按需出校”为原则,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与对象,按照不同行业、工种与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基本技能与技术操作要求设置课程。通过订单培训、对口培训、委托培训等方式,实行短期集中培训与中、长期个别指导相结合,引导性培训与技能性培训相结合,共性培训与个性指导相结合等模式,实现培训与就业、创业的“无缝对接”。

3.创新教学模式,合理设置课程

高职院校在培训课程内容上,既要重视对实用技能的传授,也要兼顾综合素养的培养。针对培训对象的特殊性,教师要及时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根据农民工的实际,将知识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培训和短训相结合,注重方法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科技结合起来,将一些原有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技能,形象、简明、生动地传授给农民工。要根据农民工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的用工标准来设置相关的专业技能课程与实训课程。除此之外,还应多一些提高就业、创业能力与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课程,通过培训大大增强农民工的就业及创业能力。

4.深化校企合作,拓宽就业、创业渠道

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的鲜明特点是具有就业、创业驱动性,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培训中指导农民工实现就业,引导、帮助农民工实现成功创业,形成培训与就业指导一条龙服务,以培训带动就业、创业,以就业、创业带动培训。这就要求各高职院校在有效利用原有的就业基地和就业网络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实现高职院校、企业与培训员工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田建军.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职业教育战略选择[J].继续教育研究,2008,(4).

[2]赵宗淑.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12).

[3]陈怡.职业院校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探究[J].中国培训,2005,(5).

9.职业院校素质培训学习总结 篇九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杨波

通过职业院校素质培训学习,我对职业院校教师的内涵、培养目标、途径及方法等有了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震动,教育观念得到了更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不断探索学习、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动手实践能力和业务技术水平,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

一、聆听精彩讲座

培训老师是研究所理论科研水平高、实践经验强的领导和教师。这些讲座,或深刻,或睿智,或沉稳,或思辨,无不滋润着我的心田。他们以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学到了做学问和做人的道理。他们的讲座折射出一种责任:国家昌盛,系于教育;教育昌盛,系于我身。他们的阐述中表现出一种风范:不能文章小而不规范;不以孩童小而不教之;不以世事而弃研修;不以家事烦而怠育人!在这里,我的心灵得以净化,人格得以升华。

二、更新教学观念

通过学习,使我耳目一新,深深地认识到自己以前那种传统教育教学的师生观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想跟上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步伐,就要首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增强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关系是基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教育教学活动获得成功的开始,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中的“惟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主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要打破教师主课堂的惯例,彻底抛弃教师心灵深处沉积的传统的专制思想观念。师道尊严的思想在课堂上令学生不敢多说不敢质疑极大地压制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我们教师只有从观念上更新,允许学生提出独到的见解,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宽松的“心理安全”环境和无拘无束的“心理自由”环境,才能创造出师生平等、共乐融融、共享教学民主的氛围。

三、拓宽学习视野

令我欣慰的是,培训学习让我们有很多的话题可以一同交流和探讨。我们有很多的观点可以一起抒发和碰撞。每一次讲座后,我们都能踊跃发言,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从教学活动的目标定位谈到重难点的确定,从课堂上学生的自读自悟谈到教师指导策略的运用,从情境的创设谈到学生发展的层次性和差异性。每一次的小组式研讨,我都能积极参与,珍惜发表自己见解和观点的机会,使自己能与他人有更多思维碰撞的机会。评课时,专家的点拨更使我受益非浅。我在学习中始终信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信条,坚持和其他老师保持密切联系,定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作业,使自己能博采众长、开阔视野。

10.高职院校培训总结 篇十

广东省东莞市技师学院 崔小强

我于今年9月31日―12月18日有幸参加了广东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德国曼海姆国际培训职业学院(IFB)和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举办的汽车专业师资培训。培训地点位于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的曼海姆市。在为期80天的培训学习过程中,我们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汽车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体会了中德两国的文化习俗差异,特别是我们的教育和德国的教育之间的差异,也感受了德国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环境。下面我主要从三个方面总结:第一是德国当地的风土人情、第二是在德国的学习与参观简介、第三培训后的思考与启发。

一、德国曼海姆的风土人情 1.IFB国际职业培训学院

此次培训班的成员有16人,来自广东省内不同城市,大多是工作于一线的汽修专业教师。学院从创办至今,刚好50周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院在培训完我们这批学员后,就被教育局拆解,教师分流、设备转让、校舍课室转为其他用处。

IFB学院的建筑是一座五层教学综合大楼与四座两层的综合实训楼组成,综合大楼里有多间功能不同的教室。课桌一般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摆放,四周有玻璃橱柜,里面摆满了各种上课所用的教学模型及检测设备。上课时用的设备有投影仪、电子示教板、白板、笔记本电脑等,同时每个教室里都有急救箱、洗手池、电话及暖气设备。综合大楼的一层有间学员休息室,里面也有一些电脑,可提供上网,查找资料等。这里也是我们吃早餐与中餐的地方,但是这里没有煤气等炒菜的设备,院方也没有厨师做饭,一切都由自己解决。我们通常是自己带饭吃,只是在这里用微波炉加热,有时我们也到附近的大超市买面包来这里吃。四座两层的实训大楼是按功能建成的,设计时是为教学实训所用,所以使用非常方便。室内既有课桌、椅子、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也有高压气体管道、自动抽废气管道、暖气等固定设备。这些实训室分别是电控发动机检测实训室、自动变速器实训室、电控柴油发动机实训室等,里面有各种教学时供学员实训所需的汽车整车、台架与检测设备。

学院现在的教师有共18人,给我们授课的教师主要是其中8位,当然院方有时也请一些专家来给我们上课。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经是企业的工长,工作经验非常丰富,培训教学能力也很突出,责任心强。只有几个是大学毕业就过来的,但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他们都坚持自己搞研究,有的甚至可以把研究成果出版发行。2.曼海姆的印象

交通:电车网四通八达,秩序井然,周一到周五每天从凌晨4点到晚上2点都有非常准时到达的电车,时间误差几乎与手表同步,而且每隔10分钟一班车。周六周日的时间间隔稍长,因为周末乘车的人较少。在曼海姆的各条街道两旁都停放着许多车辆,街道还很窄,有时汽车、电车还共用一条车道,但这里的人都有很好的素养,让车、让道、让人的现象非常普遍,堵车塞车的事件很少,所以汽车行驶速度非常快,也很少有喇叭汽笛声。乘车时,车厢里乘客都很安静,车内有专用急救座、婴儿车座等,自行车、残疾车等上下也很方便。车票的购买也非常方便,每个站台旁就有一个无人售票机,只要投入硬币,就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车票。上车后只需要自己在打卡机上打一下即可,因为这里所有的车上都没有检票员,上下车、买票、打卡全凭自觉,只是偶尔电车公司会派一些人到车上抽查。

能源: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垃圾处理回收发电、核电发电等并用,德国公民的能源节约意识很强,灯泡都是节能灯,有的路灯还采用红外线感应及延时装置。

建筑:没有什么高楼大厦,3-4层建筑较多,最高的大多数是教堂。城市的古代建筑保存较好,风格朴实无华,商店大同小异,很少有大的商场,价格实惠的小商店到处都是。城市道

路设计与铺设很讲究也很有科学性,据说从事这行的工人有专门的职业培训。总体上来讲建筑布局合理,实用性强,使用寿命长。

卫生:野外非常少见苍蝇、蚊子、老鼠,有的只是松鼠和野兔。家里没有常见的蟑螂等虫子,究其原因是因为公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很强,对垃圾处理非常自觉。

环保:绿化面积比例很高,丘陵、农田、森林等绿色植被随处可见,每个家庭都很爱养花。四周经常可见有野免、野松鼠经过,树上不同种类的鸟特多,空旷地随处可见鸽子成群觅食。

生活:这里的市民生活比较悠闲,在河边、广场等地方经常可见三五成群的人喝咖啡聊天,处处都一派祥和安宁。因为这里盛产面包、啤酒、葡萄酒,所以这里的面包、啤酒、葡萄酒有很多品种,味道也很好,质量更是让人放心。不过里的蔬菜有些比较贵、但肉食品还是很便宜。

二、在德国的学习与参观 1.学习教育理念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德国工业的发达,应归功于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而职业教育的成功,又在于民众的理念支持、企业的支持、政府的财政支持和法律规定。“双元制”的成功实施又是以明确而细微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为以依据、为支撑的。

所谓“双元制”也就是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一方面要在企业接受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在职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它的显著特点就是以企业培训为教学主体,能同生产紧密结合。在实践中,技术直接培训于企业,感受到欠缺哪些理论知识,到学校里得到补充,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但也不是所有的德国职业教育学生都采用“双元制”,部分找不到企业培训或专业不适宜在企业培训的学生,采用“全日制”在职业学校培训。2.学习教学方法

同中国现状相同,由于大部分学习好的学生选择上大学,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很困难,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很难使学生接受,因此,使用并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德国职业教育中推广行动导向教学。

行动导向教学有一套可单项使用,也可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选择使用。目标单一的知识传授与技能教学方法,如:谈话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六阶段教学法。行为调整和心理训练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综合能力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法、案例教学法、项目与迁移教学法。

我们在德国亲身学习并运用了行动导向教学中的四阶段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教学法。感受非常深刻,也深深体会了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的基本意义在于: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在理论学习与实习训练中,德国教师十分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注重培养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的意识。实习过程中的学生是以正式的工人面目出现,不搞模拟性的生产实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工作中,他们严格按要求进行,通不过严格的检验,达不到标准,必须返工重来。由于严格的训练,学习过程中那种懒散的、粗心大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同时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学习兴趣与各种综合能力。

3.学习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在IFB我们学习了电控柴油机的故障诊断与检测、自动变速器的拆卸与组装、电子电工电路连接测量、数据总线CAN-BUS、电控汽油发动机检测等内容。掌握了BOSCH-PMS

BOSCH-FSA450 BOSCH-KTS670 BOSCH-EPS200等的基本操作,学习了Coreldraw12软件简单制作各种教学图形以及各种教学卡片基本制作与使用。4.各企业学校参观学习

在整个学习培训过程中,学院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我们参观德国的各种企业、职业学校

与博物馆。在德国,教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思考学习,从幼儿园开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每周都有类似的参观活动。个人觉得这种参观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参观学习了垃圾处理公司awb、斯图加特奔驰汽车博物馆、保时捷汽车博物馆、施派尔科技博物馆、曼海姆拖拉机制造厂、希尔德斯海姆市劳工局、海尔布隆大众AUDI汽车公司、汽车博物馆等先进的企业。

在每次参观学习过程中,都有专门讲解员给我们进行专业的讲解,而且据我观察统计,几乎每个企业每周都有很多类似的讲解介绍,不单是我们外国来学习的人去听、去看、也不单只是当地要校学生去听、去看,还有很多德国的中年甚至老年人都勤于去企业实地参观和观摩。

三、培训后的反思与启发

(一)反思

1.德国非常重视教育

在德国学习培训参观期间,我一直思考这样的问题:德国的工业水平为何一直高踞世界前列?德国人民为何如此文明礼貌?德国社会经济为何如此发达?社会福利制度为何如此完善?民族凝集力为何如此强大?在理解和体验了德国的教育精髓后,现在似乎已经找到了部分的答案。

德国这个国度,很早就对教育的高度重视,不论社会怎样变化,经济如何,教育始终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其次德国用法律法规明确而细致规范各种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这对当今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成功实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功的教育使得德国多数居民能自觉遵守社会各种规则,比如交通规则、卫生意识、待人接物、女士优先、公共场所不吵闹等等。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的确如此,这就是我的亲身体会,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借签。2.不同职业,无贵贱之分

德国人认为每个孩子的智力和兴趣的发展程度和方向是有差异的,人人读大学不仅没有必要,也是不可能的,关键是怎样最大限度地做到人尽其才。另外在德国,不同行业的工人、教师、公务员和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其他阶层相差不大,而在社会权利方面是完全平等的,很少有人因为自己的工人或农民身份而感到抬不起头。事实上,正是大批经过职业培训的熟练技术工人和技术农民使 “德国制造”的产品享誉全球。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每天去学习的路上就经常会遇到环卫工人,同样是扫垃圾,可是在德国,我们看到的是一些年青力壮的不同年龄段的人在工作。他们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进行科学的打扫,做到高效、卫生环保两不误。

当然德国的相关法律也规定,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必须经过职业培训。当售货员,须到商业学校培训;当建筑工人,要去建筑学校培训;连子承父业的年轻农民在家种地也得有农校毕业证书,否则,银行不予贷款,也不能享受欧盟的农业补贴,而缺了这两者,农民就无法维持最基本的生产,想做农民都难。其实社会人人平等、相互尊重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吗? 3.教学内容讲究实用性、直观性、科学性

在德国各阶段的学校里,其教学内容都紧跟技术的发展且实用性强,教学大纲也随着需要而不断进行变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选用合适的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监督的作用。在教材的处理上,德国的教材大量的引用图表,避免了复杂的公式推导。以图像、表格替代文字让学生一目了然。在教学形式上,德国职业教育中的小班化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尽可能的利用一切多媒体手段,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刺激学生的感观,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室中的多媒体设施完善,利用率高。在教学评价方面,专业

理论、技能已不再是反映学生能力的单一指标,关键能力的评价、团队合作能力更是一个重要的评价指标。4.行会的作用

职业教育是否能成功实施,质量考核是关键,德国的职业教育质量是以客观、公正、规范的考试考核体系为保障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由与培训无直接关系的行业协会承担。行业协会专门设有考试委员会,该委员会由雇主联合会、工会及职业学校所组成,其中,雇主和工会代表人数相同并且至少有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双元制”模式考试强调统一规范性,同一职业或不同职业的相同科目的考试在同一时间举行,并按照统一标准评分。由于“双元制”职业教育考试的客观与公正,在欧共体内的其它国家也得到承认。

另外,行业协会举行的考试,全德国考试卷一样,统一阅卷,是学生毕业考试。以机加工类考试为例,考试分二部分进行,即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其中理论考试内容为专业制图20%、专业数学20%、工艺学40%和经济学20%,考试时间为5小时45分,分二天考试;操作考试分应知和应会二部分,应知考试2小时,主要考核有关操作时的工艺知识及编程;应会考试7小时,主要考核试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车削或铣削完成指定工件。如此严密和全面的考试,能真正检测学生的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启发

对照德国成功的职业教育,结合我省的实际情况,个人有以下几点启发: 1.引导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中

通过培训我们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主体”、“职业教育没有企业的参与,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们的现状是目前企业的岗位要求与学生职业能力严重失调,要解决当前职业教育中的这一难题,从长远整体利益来看,我们的职业教育应该学习德国的方法,逐步要求企业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这样既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减少了企业重复投资培训资金的浪费问题。

2.推广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双元制虽好,也不能一下子运用到我们的国家中来,需要有一个过程。但是当我们每一位教师积极的行动起来,投身到学校的课程改革中去,效果肯定会越来越好。

(1)研究教法,改变观念,务实求真

德国教师有专门的教学教法科研机构,但都是从教学一线调上去,工作5、6年后,再重新回到学校去上课,他们研究一些很实用的东西:如教学方法、社会规则、环境保护、教材缺陷等。

(2)研发教材,深化课程改革

职业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材、学材的优劣,而这也正是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相比德国的教材则能紧跟时代的脚步,不断推出更科学更实用更有价值的新教材。3.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以适应企业需求

通过学习借鉴,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重视团队合作、沟通交流、道德品质的教育;(2)重视独立研究、创新意识的教育;

(3)重视联系企业生产与社会实践的教育;

(4)重视环境保护、新能源再生与社会责任感的教育;(5)重视科学前沿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教育。

11.高职院校培训总结 篇十一

【关键词】高职院校 党员遴选 党员培训 机制 优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30-03

为了切实保证新发展的党员质量,保持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战斗力,中共中央组织部2014年6月10日正式公布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此细则对发展党员的各个环节工作做了明确规定。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层次较低,培养学制短,在學生党员的质量把控上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提出优化学生党员遴选机制和培训机制,以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质量。

一、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遴选机制

(一)采用“过程式”学生党员遴选机制。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遴选不是一个静态过程,而是一个不断促进潜力学生党员发展与完善的过程。要在学生中真正地遴选出合格的党员,应根据《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对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的基本要求,即“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坚持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坚持慎重发展、均衡发展,有领导、有计划地进行;坚持入党自愿原则和个别吸收原则,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从学生迈进高职院校时,党组织便发挥着对学生的影响力。而在真正进行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中,也必须严格遵守党的规章制度,以“九关”为重点,坚持“四严”“四看”。

“九关”主要包括:(1)团组织推优关。即为团组织在进行团员推优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党组织的要求来进行,优先选择具备向党组织发展的学生。(2)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关。也就是要求学校党组织在考虑、考察学生正式入党之前,要充分结合学生各个方面的因素和发展的可能性。(3)确定发展对象关。学校党组织在进行学生向党员转变发展过程中,要着重考虑其政治思想的成熟性,对于那些思想和行为上都趋于成熟的学生,才能进行党员发展对象的考虑。(4)公示关。这主要是为了保障每一个学生的利益和发展学生党员的公平性,即要主动公开学生党员发展对象的基本信息以及平时的表现和在学校的相关作为情况。(5)明示结果关。在党员发展公示之后,还必须对成功入党的学生进行结果明示。(6)综合政治审查关。对于党员的发展对象,除了学校党组织的综合考察外,还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形成综合测评,对于那些成绩不合格的学生给予一次答辩的机会,而依旧不能符合要求的,则取消相应的发展资格。(7)培养教育关。学校党组织既要重视学生的入党之前的培训,也需要加强在入党后的培训教训。(8)党委审批关。即加强党委的审查工作,坚决剔除申请时间不对的、考核成绩不合格的、行为素质存在不足的学生。(9)预备党员转正关。也就是对没有通过考核的预备党员实行延期转正的行为。而坚持“四严”“四看”,也就是对学生党员发展过程中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和严格监督,看党员的吸收是否合乎相应的规定、看发展的对象是否合乎党员标准、看发展对象的培训受教育情况以及看相关档案材料填写的规范性。

(二)创建“高标准”学生党员遴选机制。要想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在遴选党员环节上高标准、严要求。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党员遴选的主要考察方面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习成绩方面,而是更应该重视学生是否能够全面发展,仅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具有入党的资格显然是片面的、不科学的,也不符合“高标准”遴选机制的要求。除了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外,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都应该纳入考察的范围之内,如学生的政治觉悟等。当前,我们最重要的就是要将传统的可量化的标准扩展到认知和情感领域,从刚性标准到柔性标准都应该进入考察范围。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实践性人才,那么在发展党员时,应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的人才因素,将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进行考量,学生可能各科成绩不是最优异的,但是如果其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充分运用到实践中去,那么在发展党员时,这类学生就可以优先考虑。在此基础上,遴选党员还应该结合学生学习党章的情况、执行党的决议和履行党的义务、弘扬社会主义良好风气和个人的作风修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具体来说,考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见表1。

(三)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良性发展环境。党员发展要注重周围的环境建设,要为党员的发展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发展环境。互联网是“90后”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对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大学生往往通过网络学习知识、传递信息、交流情感。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对于构建高职学生党员发展的良好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我们要引导学生党员自觉抵御不良网络信息的侵袭,以免这些不良信息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产生消极的思想。作为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者,要适时地提醒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不要听信传言。其次,将网络变为我们宣传党的知识的重要阵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建立党组织的讨论版、网上党校,宣传我们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传播上级下达的文件精神和领导重要讲话,从思想方面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觉悟,保障学生党员的质量。

党员发展良好环境的构建还应该体现在高职院校平时的学生活动区域建设上。高职院校学生的活动区域比较单一,活动场所往往局限在校园内,因此针对大学生生活区和学习区的宣传栏、海报栏等都应该进行适时的宣传活动,秉承“学生党员在哪里,党组织就在哪里”的原则,充分利用好大学生生活区的宣传功能,扩大党组织的活动区域和影响力。

二、优化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训机制

(一)入党前培训机制。对新生进行基本的党的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教育不仅是为了在新生中发现优秀的人才充盈党的队伍,同时也是激发广大学生入党的积极性,为进一步选择党的后备力量做充足的准备。

入党前的培训对象主要是团员和有入党意向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内心中有入党的动力和决心,对于入党前的培训比较积极,一般是新生中首批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来源。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情况,这批学生往往也是入学分数较高、自我要求比较上进的学生,因此在入学之初就应该向他们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入党前的培训方式多种多样,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传统的授课方式向学生传授党的理论知识不太适合高职院校,应该拓展多种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的党课培训方式。调查发现,除“三会一课”“专题报告”“党课培训”等外,大量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培训更加受到入党积极分子的喜爱。例如,让学生观看革命题材电影然后写观后感,表达对于中国共产党各项基本原则的理解;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座谈会,鼓励学生表达自身对于党组织的理解;还可以以院系为单位举办党的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学习党章的热情。

入党前的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由于当前网络的发达,学生比较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理想信念可能会产生动摇,入党前的培训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明白自身入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祖国建设服务,并且对今后进一步向党组织靠拢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柱。

(二)入党过程中培训机制。入党过程中的培训机制即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过程。除了统一的思想政治教育外,高职院校还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状况进行个性化培训。对于那些政治思想行为意识薄弱的学生,可以进行基础知识的再教育;对于那些政治素养较高的学生,则可以对他们进行政治提升教育,以党的发展要求来组织和引导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教育培养方式,都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党员归属感和入党的荣誉感、使命感,从而更有效地保障学生党员质量。经历过党员培训的高职院校学生,其思想理念、道德觉悟以及政治基础必定会得到提升,最终能成为具有鲜明政治立场和政治观念的高质量学生党员。

(三)入党后继续培训机制。当学生经历过入党积极分子的考察时期之后,思想行为合乎标准、成绩优异的学生才能进入到下一个环节之中,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发展对象。对于这批发展对象,还必须再一次进行考验以及定期、不定期的考核,考核成绩优异、政治思想成熟的学生便可以转为预备党员。一般情况下,预备党员的转正还需要一年的考察时间,如果一切变良好且最终考核合格的话,便可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而继续培训机制适用的对象也就是这些预备党员和转正党员。

高职院校基层党组织对学生的继续培训可以通过自主党校学习、专题讲座以及优秀党员报告来实现。除了这些传统的培训模式外,还可以成立网络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平台,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兴趣爱好创新网络培训模式,调动起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党员的质量保障做好基础工作。

除了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高职院校还可以利用校外资源积极组织一些校外实践活动,例如政治辩论赛、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以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自我素质的提升。

社会实践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员质量保障的有效形式之一,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政治思想理论基础,更实现了学生自我政治行为意识的提升。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党员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既需要与时俱进,也需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在活动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对未来的实践活动进行完善和创新,例如举办党政知识竞赛、党政专题演讲活动等。在对入党学生的继续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学生党员的引领意识,促进其他非党员学生的入党积极性。

高职院校还可以有效利用校外的资源为学生党员提供锻炼的机会,如学生党员在校外志愿服务、实习挂职的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性质的认识,并以此实现对自身政治思想水平素质的提升。

除了上述一系列的活动外,高职院校的社团也可以为学生党员培训提供必要的活动平台。一般情况下,学校的社团活动都是以某一特定的学生群体的兴趣爱好组建而成的,新生也可以依据自身的爱好进行选择加入,高职院校的党组织可以以社团内的学生党员为引领,引导其他成员向党组织靠拢,在潜移默化中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提升社团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

【参考文献】

[1]李炳元.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培养的调查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2]于群华,黄羽新.以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创新高职高专党建工作[J].高教论坛,2013(3)

[3]李战军.大学生党建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5)

[4]刘磊.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问题探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5]罗杰.依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研究[D].重庆:西南财经大学,2009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广西高校党建工作研究专项课题“加强高职院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研究”(2013ZZZ048)

【作者简介】赵 婷(1985— ),女,山西长子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上一篇:农保中心主任职责下一篇:七年级上册诗画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