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024-10-25

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11篇)

1.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一

2011-2012第二学期工程抗震课程过程考核:课程总结报告

课 程 总 结 报 告

姓 名:学 号:专业班级:成 绩: 张志星

0901012045

09土木 2 班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学习总结

通过一学期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课程的学习,虽然时间很短暂,但还是了解和认识到了,结构抗震设计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到了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思想,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

一、了解地震知识和设防思想

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增加而不断升高,从地下20km到700km,温度从大约600°C上升到2000°C。另外,地球内部的压力也不均衡,在地幔上部约为900MPa,地幔中间则达到370000MPa。在这样的热状态和不均衡压力下,地幔内部的物质处于缓慢运动之中,地壳岩层也不停地连续变动,不断产生变形和应力,积聚了大量的能量。当岩层的应变达到其极限应变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积聚的应变能得到突然释放,以波的形式传到地面,从而形成地震。这从局部地质构造上解释了地震的成因,称为断层学说。地震引起的振动将能量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此即为地震波。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在地表传播的面波。体波又包括纵波和横波,面波包括瑞利波和乐夫波。

地震烈度——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既反应地震后果又是地面运动强度的一种度量。表示一次地震大小的震级只有一个,然而由于同一次地震对不同地点的影响不一样,随着距离震中的远近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烈度。一般来说,距离震中越近,烈度就越高;距离震中越远,烈度就越低。

抗震设防的思想

抗震设防目标应达到经济与安全间的合理平衡,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我国“抗震规范”的三水准设防目标是:第一水准——当遭遇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遇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它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规范要求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二、抗震概念设计

抗震概念设计就是根据实际的震害和工程经验、科学和试验研究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做好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和细部构造,避免不利于结构抗震的做法。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涉及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包括场地选择、建筑平立面造型、结构体系的选择、非结构构件的处理以及材料的选用等。2、1场地、地基与基础

在建筑选址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的有关资料,尽量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避开不利和危险地段。主要的考虑方面:断裂带、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孤突地形、非岩质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软弱土、液化土、延性及均匀性等。对山区建筑,场地勘察应有边坡稳定性评价和防治建议,边坡设计应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的要求。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抗震稳定性设计,建筑基础与土质边坡、强风化岩质边坡的边缘应留有足够的距离。为减少地面运动传给上部结构的地震能量,应选择具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实场地,较薄的场地土覆盖层可以减轻柔性建筑的震害。尽量将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地震的卓越周期错开,避免共振的情况出现。同一结构单元的基础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也不宜部分采用桩基础部分采用天然基础,充分考虑到地基不均匀沉降可能带来的影响。2、2建筑的平立面布置

建筑设计应根据抗震概念设计的要求,明确建筑形体(建筑平面、立面和竖向剖面)的规则性。不规则的建筑应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特别不规则的建筑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并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不应采取严重不规则的建筑。规则性评价需综合考虑几何布局、结构设计以及使用等因素,总的要求是平面布置、质量和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局宜规则、对称,立面变化和侧向刚度沿竖向宜均匀变化,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避免侧向刚度和承载力的突变。2、3防震缝的设置要求

1)当不设防震缝时,应采用符合实际的计算模型,分析判明应力集中、变形集中或地震扭转效应等导致的易损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2)当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时,宜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防震缝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材料种类、结构类型、结构单元的高度和高差以及可能的地震扭转效应情况,留有足够的宽度,其两侧的上部结构应完全断开;

3)当防震缝兼作伸缩缝和沉降缝时,其宽度应符合防震缝的要求。防震缝宽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框架结构(含设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时不应小于100mm,高度超过15m时,6度、7度、8度和9度分别增加5m、4m、3m和2m时,宜增加20mm;(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小于上述宽度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不小于上述值的50%。均不可小于100mm;(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较宽者和较低的房屋高度确定。

三、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与结构抗震验算 3、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

平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是最常用的振型分解法。“平动”表示只考虑单向的地震作用且不考虑结构的扭转振型;“反应谱法”表示采用反应谱将动力问题转换为等效的静力问题而不是用时程分析获得各个振型的反应。平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适用于可沿两个主轴分别计算的一般结构,其变形可以是剪切型,也可以是弯剪型和弯曲型。3、2计算水平地震作用的底部剪力法 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比较复杂,能否采用简单近似的方法?前面的例题中发现,总的地震作用效应与第一振型的地震剪力分布相近。用第一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作为结构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称为底部剪力法。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和假定:适用条件:建筑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假定:位移反应以第一振型为主,为一直线。思路是:首先求出等效单质点体系的总作用力(即底部总剪力),然后再按一定的规则分配到各个质点。最后按静力法计算结构的内力和变形。3、3结构地震反应的时程分析法

为了了解不同结构在不同地震历程中的反应过程,从70年代开始,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开始在理论界作为分析结构地震作用的主导方法。该方法对一条具体的具有某种频谱特点的地震波,根据给定的场地条件、具概念意义的加速度直接求解结构的动力方程。不满足于反应谱法中对延性的总体考虑,根据试验和理论分析结果,建立结构(构件)的非线性恢复力模型,对结构进行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以期把握结构在地震过程中任一时刻的力和位移的反

应、薄弱部位、甚至各构件的状态和屈服机制。这一阶段的主要研究内容有时程分析方法、结构或构件的非线性性能(各种滞回模型)的研究、振动台试验、拟动力试验、频域分析方法、抗震可靠度和多维多点地震输入等问题。动力时程分析理应能更好地反应结构的地震行为,但由于对结构的非线性性质和地震动特性认识的不足,分析过程中所用的结构或构件的恢复力模型和合理的地震动输入问题等尚需进一步发展,相对复杂的分析过程也限制了这种方法的普及。3、4建筑结构抗震验算

地震作用的方向:规则结构对抗震有利,对分析的结果也易于把握,因此尽可能保证结构的规则性。对各类建筑结构的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应至少在建筑的两个主轴方向分别计算地震作用,各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应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担。对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交角大于15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对质量和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其它情况允许采用调整地震作用效应的方法计入扭转影响。

8、9度时的大跨度和长悬臂结构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

计算模型:结构体系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质量和刚度分布接近对称且楼、屋盖可视为刚性横隔板的结构可采用平面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其它情况应采用空间结构模型进行抗震分析。除抗震规范特别规定外,建筑结构应进行多遇地震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此时可假定结构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内力和变形分析可采用线性方法。不规则或具有明显薄弱部位的结构应进行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分析,可采用弹塑性静力或时程分析方法,符合条件时可采用简化方法。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分析时,可采取必要的简化计算与处理,但应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计算软件的技术条件应符合规范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并应阐明其特殊处理的内容和依据。多遇地震下复杂结构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应采用不少于两个合适的不同力学模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计算结果应经分析判断确认合理、有效后方可用于过程设计。当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时应计入重力二阶效应的影响。楼屋盖的刚度对受力影响很大。现浇和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刚性楼屋盖建筑,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宜按抗侧力构件的等效刚度的比例分配;木楼盖、木屋盖等柔性楼屋盖建筑,宜按抗侧力构件从属面积上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例分配;普通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楼屋盖等半刚性楼屋盖结构,可取前述两种分配结果的平均值。

四、总结

通过本次抗震设计,使我认识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是一门土木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对于我们灾防专业的学生来讲,是必须掌握的,眼下会对以后相关的课程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特别是毕业设计时会有很多的相关知识设计,长远来看,对我们以后的从事工作有很大帮助。而且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地震灾害愈来愈多的出现,对于我们抗震设计将会是非常重要的。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进行了

1.地基砂土液化评价;2.判别地基砂土液化等级;3.计算底层抗震墙-框架侧移刚度;4.计算地震作用标准值;5.计算层间地震剪力;6.画出力学分析简图。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设计让我意识到结构抗震设计对房屋建筑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到了抗震设防的目标和思想,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

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他方面有专门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

抗震设防的思想

抗震设防目标应达到经济与安全间的合理平衡,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都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我国“抗震规范”的三水准设防目标是:第一水准——当遭遇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遇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修理仍可继续使用;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使用功能或其它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当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具有更具体或更高的抗震设防目标。规范要求对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2.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二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 因此, 对这些承担着发展地区经济使命的桥梁工程进行抗震设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 由于各国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是最低设防要求, 而且仅适用于桥梁跨度不超过150 m的梁式桥, 所以几乎所有大型桥梁的抗震设计首先需要明确的就是抗震设防标准, 如何确定重大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成为摆在设计人员面前的一个难题。在历次破坏性地震中, 支座的震害现象都较普遍;下部结构和基础的严重破坏是引起桥梁倒塌、并在震后难以修复使用的主要原因。而桥梁震害产生的原因有两大类, 一类是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 另一类是结构的强烈振动引起的破坏。对于后者, 又主要源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结构设计和细部构造以及施工方法上存在缺陷;二是结构遭遇的地震动的强度远远超过人们的估计, 结构无法抵御而破坏。要减轻地震灾害, 就要采取各种抗震措施, 对工程结构进行抗震设防, 这就免不了要增加工程的造价, 而这些投资往往只能在遭遇设防地震时才能见到效益。

二、抗震设防水准

抗震设防标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设防水准和设防原则以及设防目标之间的关系, 设防水准是设防标准的一项重要内容。设防水准的确定是一个优化问题, 应考虑设防总投入、设计基准期内期望的总损失和设防目标, 而不应该简单地直接采用区划图上给出的地震动参数作为设防水准[2 3]。

1、设计基准期与地震重现期

关于地震危险性的描述有2种方法, 一是用设计基准期和超越概率来描述, 另一种是采用重现期来描述[3]。

2、重大桥梁的设防标准

设防标准是指根据地震动背景, 为保证工程结构在其寿命期内的地震损失不超过规定的水平或社会可接受的水平, 规定工程结构必须具备的抗震能力和重要性等级。[2, 3]随着人们对地震认识的深入和震害资料的积累, 抗震设防水准由原来的单一设防水准逐渐发展成为双水准、三水准、多水准, 并通过研究建立设防水准与设防原则、目标的关系。

三、多级设防的抗震设计思想

随着国内外震害资料的不断增加, 人们对地震动特性以及地震作用下各类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破坏机理、构件能力的研究和认识也不断加深。而另一方面, 由于经济的原因, 社会、团体组织对结构在不同水准地震作用下结构预期抗震性能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些因素, 不断地促进抗震设计思想和方法的发展, 由原来的单一设防水准一阶段设计逐渐发展为双水准或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三阶段设计, 以及多水准设防、多性能目标准则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等。

(1) 双水准设防、三水准设防两阶段设计

近几十年来, 美国、日本及我国等国家的地震工程专家先后提出了分类设防的抗震设计思想, 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一抗震设计思想常表示为以下三个要求:在小震 (多遇地震) 作用下, 结构物不需修理, 仍可正常使用;在中震 (偶遇地震) 作用下, 结构物无重大损坏, 经修复后仍可继续使用;在大震 (罕遇地震) 作用下, 结构物可能产生重大破坏, 但不致倒塌。

(2) 多水准设防、多性能目标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多次破坏性地震的震害表明:基于不倒塌的抗震设计在保护生命安全方面是比较有效的, 但难以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越来越多的学者已认同将来的抗震设计应是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因此可以说是桥梁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科学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桥梁工程的最低抗震设防标准由政府部门决策, 体现在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工程抗震设防标准是进行工程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内容, 是编制地震区工程结构设计规范的首要问题, 同样也是桥梁工程, 尤其是重大桥梁工程抗震分析、设计过程中需要明确的基本问题。在桥梁抗震设计过程中, 建议:

(1) 用概念明确、简单易懂的地震重现期来描述设防水准, 以避免与设计基准期混淆, 造成误解;

(2) 建设重大桥梁时, 需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 并采用“三水准设防, 三阶段设计”或“多水准设防, 多水准设计”的设计思想, 参考其他已建大型桥梁, 建立设防水准与性能目标及其设计验算指标的关系, 使设防标准细化、明确。

摘要:在桥梁工程的抗震设计中, 抗震设防标准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水准与设防标准。澄清了最低抗震设防标准和大型桥梁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关系, 并基于多级设防的抗震设计思想, 探讨了强调设防水准与结构性能要求相对应的大型桥梁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

关键词:大型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设防标准

参考文献

[1]张令心等:《结构抗震设防标准及其决策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 22 (2) :28~32。

[2]周雍年等:《工程抗震设防标准的效益分析》,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02, 22 (1) :9~14.

[3]周雍年:《关于设防地震动水准的考虑》, 《建筑结构学报》, 2000, 21 (1) :17-19。

3.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三

【关键词】新时期;土木工程;抗震设计;策略探索

【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gress,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qua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been greatly improved. Seismic performance of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structure performance gradually by the people concerned. Optimization of seismic design of structures, seismic design to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need to learn structure, support seismology other aspects of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but also need to learn from experience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design of the seismic issues.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civil engineering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earthquake-resistant design make recommendation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seismic design of civil engineering structures.

【Key words】New Era;Civil engineering;Seismic design;Strategies

在进行土木工程的建设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避免豆腐渣工程,需要在进行土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对其所设计的建筑物加入一定的抗震性能。并且需要根据所设计的建筑物自身的状态和功能来进行针对其自身结构的抗震的概念设计,这种抗震设计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建筑物在发生地震时的状态,让建筑物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可以尽可能的减少出现倒塌和损坏的状态。对土木工程建设的建筑物进行抗震处理,不仅仅是为了减少在出现地震时所出现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是为了减少在出现地震时的人员伤亡。

1. 影响土木工程中的结构抗震的几个因素

1.1土木工程建设的场所。 在地震发生的时候,不同的场所遭受到的地震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的过程中选择其工程建设的场所就显得尤为重要,并且这也是直接影响这一工程建设在抗震效果上的因素。一个好的、宽广的场所不仅仅能够有效的减小震感,同时还能够方便施工单位更好的去修建地基。对于任何一个土木工程来说地基都是最为重要的一种,只有地基建造的特别好才能在基本上保证一个工程的抗震程度,因为一旦发生地震,地基是第一个受到地震波侵袭的场所,如果这一环节没有认真的修建那么就会导致整个建筑在发生地震的时候没有办法做到抗震的效果。所以在进行施工场场所的选择的时候尽可能的去选择地址坚硬的场地或者地址密实且均匀的中硬土地,尽可能的去避免滑坡、倾斜等场所。

1.2土木工程中所选择的材料以及其设计的机构体系。 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材料选择的时候需要选择硬度相对于较强的,不易发生弯曲的,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地震来临的时候建筑坍塌和变形。而目前来看我国在进行土木工程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所选择的材料多为钢筋混凝土,而这一材料本身容易变形、弯曲以及发生侧移,所以在进行工程抗震材料选择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开这一材料,从而选择钢结构、钢管混凝土等不易发生变形的材料。

1.3土工工程的结构高度。 无论是哪种形态的建筑,其高度都是整个建筑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多时候不能够为了追求建筑设施的独特性而无止境的升高建筑,在地震来临的时候高度越小的建筑其受到的破坏也相对于小,过高的建筑在发生地震的时候容易出现变形等多种问题,所以在进行抗震设计的时候需要确定建筑应该需要的高度,避免建筑过高。

1.4土木工程中的结构自身的抗震程度。 目前来看我国对于土木工程的在建筑结构上的抗震程度要求不是很高,其主要的要求就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所以在进行工程的设计中必须要做好以上几点。

2. 有关土木工程的抗震方式的相关措施

2.1重视工程场地的选择。 在进行土木工程的结构场地选择的时候,首先要对整个工程的场地进行考核,确定好施工场地的状态,并且需要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当地的气候以及地形、地质条件都进行考察,尽可能的避开断层、滑坡、凹陷等不良的地段,如果没有办法避开这些地段,则需要在这些地段上施加一定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免出现意外。

2.2合理的选用工程的材料。 选择合理的施工材料是整个工程在建造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进行土木工程的建造之前,就需要施工单位把所需要的材料的抗震系数都确定好,并且对材料的抗震系数进行分析和总结,确保所选择的材料的抗震性良好。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整个建筑,不能出现整个建筑全部都依赖一种材料这种问题,以防出现一个材料出现问题,整个工程都需要重新开始这种问题,要求工程中的每一种材料都有其各自的位置,但是不能出现过分依赖某一种材料这种事情。

2.3合理的设计以及选择适当的材料。 在进行土木工程的建设的时候,要保证整个工程的设计结构十分匀称,同时要保证整个工程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需要提高的不是一个工程中的某一部分的抗震效果好,而是要整个工程的抗震效果都好,而对于材料的选择上则需要材料的硬度相对于强,不易于变形。

2.4设置多道抗震措施。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是整个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其设计的原理就是:在发生地震的时候,首先需要在构件中延性较好的材料发挥其抗震的作用,并且需要其他的构件同样也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只有突破第一防线建筑物中的其他材料才会受到影响。

3. 结束语

(1)虽然我国在建筑结构抗震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仍存在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想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取得进一步发展,不仅需要建筑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严格按照建筑规范设计,满足抗震要求,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升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安全性高、稳定性强,能够满足抗震要求的建筑物,还需要相关准则的不断优化,适应新形势新标准的要求,提升我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高水平。

(2)在进行土木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其自身的抗震性能是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一点,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的抗震设计的时候,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并且有效的去提高整个工程的结构设计,可以采取以上所述的相关要点来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根据自身的工程特点最后制定出一个独特的符合自身需要的一个抗震方式,同时在选择设计人员的时候尽可能的去选择专业素养较高的从业人员,并且以此来有效的提高土木工程中的相关抗震的性能,这也可以有效的保证当地震发生时我国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伤亡都能减少。

参考文献

[1]陈道明.探讨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J].中国建筑科技,2015(11).

[2]郑敏.浅谈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研究[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6(01).

4.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四

摘要: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抗震设计, 现在国家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性能及抗震设计是现在建筑方面专家需要解决的问题。从确定抗震性能目标、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结构; 抗震设计; 问题分析;

现在我国建筑房屋基本都是高层, 一旦发生地震会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一定的损失, 如何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 减少由于地震带来的损失, 这是建筑类专家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基于性能抗震设计能够有效防止地震房屋倒坍等现象引起的用户损失, 能有效包含人们的生命与财产, 现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是未来房屋建筑的主要发展方向。

1 确定抗震性能目标

现在国家非常重视房屋等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提高抗震性能是房屋建筑的主要目标, 如何科学有效的解决房屋的抗震性能, 提高房屋的建筑结构设计是解决抗震性能的有效方式。建筑物的结构不同, 对抗震能力是不同的, 如何进行建筑结构设计, 提高其抗震性能。根据其此设计准则, 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建筑物在使用周期内所遭受的损失降低。一般地, 降低工程造价, 就会增加建筑内部结构遭受破坏的.可能性, 从而增加后期工程的修复和维修费用, 所以存在一个最小费用值。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 通常需要考虑建筑的设计性能, 提高其设计的应用能力, 把费用降低到最低标准。由于发生地震以及后期维修费用的增加都具有不确定性, 所以这笔费用也是可以变的。

因此, 在进行项目投资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并将相对可靠的理论作为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的基础。抗震性能目标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对建筑物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认真考虑, 如何提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减少损失。

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2.1 承载能力设计方法

承载能力设计是提高抗震性能设计的常用方法, 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承载能力设计方法是通过底部剪力计算出来的, 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方法, 加强建筑物结构强度设计, 计算构件之间应该具有的承载能力, 这是设计方法可靠, 概念性能清晰等优点, 能达到一定的预期目标。但承载能力设计方法有一定的特点就是以弹性反应为基础, 对于非弹性建筑物不能全面进行计算, 计算出的数值不准确, 不能应用承载能力设计方法进行抗震性能设计。

2.2 抗震设计以位移为基础

抗震设计以位移为基础能全面进行抗震性能设计,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是符合现代建筑物抗震设计的需要。该方法是以位移为基本出发点, 通常将位移控制运用到建筑结构的设计过程中, 通过为位移谱的位移偏移计算出剪力的数值, 进行建筑物的结构分析, 如何进行性能提升, 通过具体的配筋进行有效设计, 采用增加刚度的方法, 将位移目标进行变化,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有效的考虑抗震性能中的位移偏移的重要性, 有效提升其在设计理论的应用过程, 有效增加其使用方法, 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抗震设计以位移为基础的方法是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有效方式, 符合现代建筑物提高性能的有效方法。

3 混凝土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3.1 混凝土结构目标性能水准进行明确的划分

混凝土是建筑物施工中常用的材料, 混凝土的搅拌需要按标准严格进行,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抗震性能的设计, 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原料, 其原料必须按照要求进行, 对提高建筑物的施工质量, 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建筑物的抗震性能都有一定的保障,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全面考虑, 进行其实际理论的应用来确定, 进行有效的方法进行运用, 提高其混凝土的应用效果。

3.2 评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

建筑结构对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必须根据实际环境进行科学有效的进行建筑设计, 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对提高抗震性能有一定的帮助, 符合现代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过程, 符合现代建筑结构的实际要求, 提高抗震性能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要求, 也是减少由于地震对人们生命财产的损害, 符合现代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求。在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 通过专家进行设计, 选择适宜的施工方案, 在保障建筑施工利润的前提下, 需要有效提升建筑行业的抗震性能, 符合现代建筑行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菁丽.试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措施[J].中国房地产业, 2015 (Z2) :166.

[2]林祥龙.试析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 2015 (22) :59.

[3]郭浩勋.探究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河南科技, 2013 (22) :21.

[4]黄玉琦.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及细节问题分析[J].现代物业 (中旬刊) , 2018 (1) :114.

[5]黄胜香.提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 2018 (7) :196.

5.工程抗震鉴定报告1 篇五

建 筑 工 程 抗 震 鉴 定 报 告

工程项目名称:新阳路壮锦社区服务公司单身楼鉴 定 内 容 :抗震鉴定

桂建科鉴(总)[2009] 第1号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2009年12月21日

工程名称:新阳路壮锦社区服务公司单身楼

委托单位:广西金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鉴定单位: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说明:

1、报告无骑缝章无效;

2、报告复印无效

3、报告无编写、校核、审核签名无效;

4、报告涂改无效;

5、对鉴定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鉴定单位提出书面申

诉,否则按认可鉴定报告处理。

鉴定单位地址:广西南宁市北大南路17号

邮政编码:530011

电话:0771-3154500

新阳路壮锦社区服务公司单身楼工程鉴定报告

桂建科鉴(总)[2009] 第1号

一、概述

新阳路壮锦社区服务公司单身楼工程位于南宁市新阳路。该工程为2层砖混结构建筑,楼面及屋面板均为预制空心板,墙体厚度为240mm,总建筑面积约463㎡,该建筑建于1992年,目前正使用中。为了解该建筑的抗震能力,广西金耀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特委托我院对该工程进行抗震鉴定,现将鉴定分析及结果详述如下。

二、鉴定依据的规范、标准

1、《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以下简称《抗震鉴定标准》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以下简称《抗震设计规范》

3、委托方提供的其他资料

三、鉴定分析及结果

1、本次鉴定工作分为抗震性能分析评价和现场检测两部分,现场检测由我院委托广西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进行,检测结果详见《桂建质检(检二)[2009]第677号》。

2、抗震能力分析评价

(1)砌体砌筑砂浆抗压强度等级≤M2.5,不符合《抗震规范》第3.9.2.1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承载性能和抗震能力;

(2)未设圈梁、构造柱,不符合《抗震规范》第7.3.3.1条和第7.3.1.1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显著影响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3)楼、屋面为预制板,板间开裂现象较普遍,没有确保各预制板之间连接整体性措施,不符合《抗震规范》第3.5.4.5条的要求,影响建筑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4)局部墙体存在不适合于继续承载的开裂现象,不符合《抗震规范》第3.5.2.2条(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影响房屋的局部乃至整体抗震能力;

(5)楼梯间抗震措施不符合《抗震规范》第7.3.8条要求,主要人流疏散通道没有有效抗震措施,影响房屋的抗震性能和人员疏散安全。

3、结论及建议

房屋由于存在上述不符合《抗震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况,房屋的整体性较差,显著影响整体抗震性能,建议拆除改建以确保安全。

报告编写:

报告校核:

报告审核:

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6.房子抗震设计[范文模版] 篇六

一、震后表现形式:

(1)框架结构房屋一般为轻微损坏,主要是填充墙与框架连接薄弱的材料之间出现裂缝。

(2)二层以上砌体结构多数达到中等以上破坏程度,离散性较大,开裂形式多样:有X形裂缝、竖向裂缝、斜裂缝、预制板间开裂、窗四角(或二角)裂缝、悬挑构件端部墙体破坏等,主要原因是没有设置钢筋混凝土的构造柱、圈梁,纵横墙之间没有搭接砌筑,也没有连接筋,砌体灰缝质量差,承重墙过薄,悬挑构件端部锚固不够,顶层墙过高,墙顶构件无拉结等。

(3)木结构破坏离散很大,各种破坏程度均有出现,主要破坏特征为屋面部分倒塌、倾斜、木柱底位移、填充土墙倒塌等;有些是由于使用年限过久,维护不够。土木结构破坏程度也较大,主要是由于土墙强度很低,填充土墙与木结构无拉结,出现土墙倾斜、严重开裂等。另有少量建筑地基遭受严重破坏,建筑物所在的场地对受灾影响较大。

主要发现的问题是震后房屋有填充墙的裂缝。

(1)问:成都现在很多楼房出现了一些裂缝,一些瓷砖或者是相关的外层有脱落,这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答:我们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防震的宽度都有一定的规定。这个防震宽度起的作用是,地震的时候允许房屋两侧的建筑策动。房子两边的建筑发生碰撞,肯定对面砖有一定的影响,按照国家规范,也允许建筑在设防烈度的时候有一定的破坏,这个破坏对结构没有影响,所以希望大家放心。

(2)问:普通市民如何简便易行检查自家震后受损的房屋是否安全?

答:我们对裂缝的判断,首先要关心它是不是对主体结构有影响,到底是哪一个部位的裂缝很重要。如果是填充墙的裂缝,危险性不是很大;如果是主体结构上的裂缝,建议在家里用简单的工具敲开,打开深一点,面积稍微大一点,看是不是里面的裂缝。

(3)问:为什么高层建筑的裂口、裂缝大?

答:作为高层建筑,越高摆度越大,位移也越大,在这种位移下,有可能一些填充墙会产生荡裂性的裂缝或者是裂痕。

二、房子抗震设计

(1)对土坯房、生木房屋应限制房屋的宽度和高度,窗洞大小要适当,并在房屋丁字接头、转角处设有一定的拉结措施,对木屋架、木檩条的选用和拉结应按国家规定标准要求。

(2)对砖混结构应按规范要求限制承重窗间墙的最小宽度、外墙近端至门窗洞口的最小距离、内墙阳角尺寸最小距离及女儿墙的最小高度;

(3)在房屋四大角设置构造柱、在屋顶下设置圈梁,门窗洞口处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在房屋的转角处、十字接头、丁字接头处设置拉结措施,并限制砂浆和砖的强度等级,使砂浆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2.5,砖的强度等级不得低于MU7.5.通过对施工图纸抗震设防,从而改善了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使农牧区住房结构的安全性有了保证,提高了农牧民建房的积极性。

三、决定房子抗震能力的主要因素有:

(1)房子的体形。体形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子抗震能力强。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体形叫竖向不规则,平面局部凸出的L形、“丁”字形体形叫平面不规则,一头沉一头轻的叫扭转不规则,不规则建筑抗震能力都较差。

(2)房子的结构形式。砖混结构的抗震能力要比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剪力墙弱。底层框架上部砖混、带转换层的房子、底层空旷的房子、板柱体系的房子抗震能力都比较差。底层弱容易“坐”下来。

(3)房子的施工质量。照图施工、技术到位,房屋质量就好。否则设计再好,施工质量差也会出问题。

(4)房子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标号够不够,钢筋是否合格,有没有偷工减料等都很重要。

(5)房子的建设年代。较早的房子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由于认识水平和财力的增长,后建的房子抗震能力相对较强。

震后房屋安全鉴定常识

发布时间:2011.09.22浏览次数:

1、什么是房屋安全鉴定?

安全鉴定是指既有房屋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房屋安全鉴定单位按照现行标准对房屋结构危险程度进行等级判定;对震后房屋受损程度作出等级划分,并根据等级判定情况提出处理建议。

2、什么是房屋抗震性鉴定?

抗震性鉴定是对房屋的抗震措施是否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以及是否按现行标准提出加固意见进行判定,是加固设计的前提。经过抗震鉴定并实施加固的建筑,在遭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致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仍可继续使用。

3、应找什么单位进行安全鉴定?

绵阳城区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是绵阳市房屋安全管理办公室。

4、应找什么单位进行抗震性鉴定和加固设计?

对震后经应急评估或安全鉴定后需进行抗震鉴定及加固的受损房屋,房屋产权人、使用人及相关单位应委托有资质的鉴定机构进行抗震鉴定;或者委托具有乙级及以上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与业务范围相对应的抗震鉴定和加固设计任务。

5、安全鉴定是否收费?

根据省、市规定,房屋安全鉴定从2008年5月12日至2009年5月11日免收鉴定费用。

6、抗震性鉴定和加固设计是否收费?

抗震性鉴定和加固设计是由有资质的机构进行,要收取有关费用。

7、我市目前什么房屋可申请房屋安全鉴定?

1、住宅部分:在房屋安全应急检查过程中,标示为“停止使用”和对标示“加固后使用”有异议的住宅房屋,申请人可向绵阳市房屋安全管理办公室申请鉴定。标示为“可以使用”的住宅房屋暂时未受理鉴定申请。

2、公建部分:在房屋安全应急检查过程中,标示为“停止使用”原则上由产权人组织鉴定单位进行鉴定;产权人确有困难的,可向绵阳市房屋安全管理办公室申请鉴定。咨询电话:2234369。

8、房屋安全鉴定由谁申请?需准备什么资料?

房屋安全鉴定以幢为单位,由产权人自行提出申请,也可委托社区、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单位提出申请。房屋安全鉴定申请书可在绵阳房地产网(网址:)下载,也可到房屋安全鉴定工作临时办公地点(桃源酒店一楼)领取。房屋安全鉴定申请所需资料应按申请书备注栏中要求准备。

9、房屋安全鉴定时申请人应做好什么工作?

房屋安全鉴定申请人在接到房屋鉴定现场勘察通知后,须告知该幢房屋所有产权人配合鉴定技术人员做好房屋安全鉴定现场勘察工作,并将鉴定报告向该幢房屋所有产权人公示。

10、安全鉴定和抗震性鉴定有什么区别?

(一)、技术标准不同

安全鉴定根据《城市危险房屋管理规定》房屋安全鉴定依据的标准是《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震后房屋安全鉴定还需依据《建筑地震破坏等级划分标准》进行鉴定。

抗震鉴定依据是《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95)及国家颁布的相关抗震设计规范和规定。

(二)、目的不同

房屋安全鉴定目的:

A、为有效利用即有房屋,正确判断房屋结构的危险程度,及时治理房屋,确保使用安全,适用于既有房屋的危险性鉴定。

B、针对震后房屋的受损情况,判定该房屋在采取加固措施或稍加维修后是否仍可继续使用。抗震鉴定目的:

A、建筑抗震以预防为主,严格贯彻国家建筑抗震设防规范和标准。经抗震设防后,能减轻建筑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程度,避免人员伤亡。

B、经鉴定或加固后符合标准的建筑,在遇到相当于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一般不至于倒塌伤人或砸坏重要生产设备,经修理后任可继续使用。

(三)、鉴定结论不同 安全鉴定结论

房屋安全鉴定根据结构承载能力分A、B、C、D四个等级,同时对震后建筑按破坏程度分为基本完好、轻微损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和倒塌。抗震鉴定结论:

1、根据建筑结构形式,作出是否满足国家相关建筑抗震设防规范,标准的结论,提出变更设计的建议。

2、震后建筑的破坏情况不是抗震鉴定的直接依据,抗震鉴定要根据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对其判断,并找出其整体和局部的薄弱部位,提出其加固的结论。

11、房屋安全鉴定结论中A、B、C、D各表示什么含义?

A级:结构承载力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未发现危险点,房屋结构安全。

B级:结构承载力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个别结构构件处于危险状态,但不影响主体结构,基本满足正常使用要求。

7.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七

项目所在区域为地震多发区,近年来经常发生小规模地震,因此在公路桥梁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被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考虑。

项目区地形平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从起点到终点分别为0.10g、0.15g和0.20g。沿线桥梁不多,上部结构均为小跨径预制结构,采用2008版通用图,下部结构多采用圆柱式桥墩、柱式或肋板式桥台。主要桥梁情况如表1所示。在此介绍对这些桥梁进行抗震设计的情况,并总结其规律。

1 计算模型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下称《细则》)的要求,采用MIDAS/CIVIL软件建立空间模型进行计算分析,上部结构采用梁格模型,下部结构采用空间杆系模型,上下部结构之间的连接采用弹性连接,弹簧刚度根据采用的支座按《细则》计算,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采用弹簧进行模拟,弹簧刚度计算按照《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进行,地基土的比例系数m取为40000kN/m2,并考虑了2.0的动力系数。图1为其中一座桥梁的抗震分析模型:

抗震分析采用多振型反应谱法进行,图2为图1所示模型的振型图。

2 分析过程

模型建立后,分别进行E1和E2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其中墩柱作为延性构件考虑。

2.1 E1地震作用下的计算

本阶段是弹性计算,计算后应用计算结果对墩柱、盖梁、基础进行强度验算。

2.2 E2地震作用下的计算

对于矮墩(高宽比<2.5), 计算后应用计算结果对墩柱、盖梁、基础进行强度验算。

对其它桥墩(高宽比≥2.5),按下列过程进行计算:

(1)墩柱P-M-∅曲线计算

E2作用下,墩柱往往进入弹塑性阶段,进行这个阶段分析时,墩柱的轴力-弯矩-曲率曲线(即P-M-∅曲线)是重要的计算参数。提供M-∅曲线计算功能的程序较多,Midas/Civil也提供了这一功能。

(2) 顺桥向位移验算

根据《细则》7.4.3计算其最大容许转角,根据《细则》7.4.7计算得顺桥向墩顶容许位移。

根据M-∅曲线,利用《细则》6.1.6式计算得截面有效抗弯惯性矩

Ιeff=ΜyφyEc

将模型中桥墩的截面抗弯惯性矩用上面计算出的截面有效抗弯惯性矩替代,进行E2作用下的计算,得出墩顶最大顺桥向位移并进行验算。

(3) 横桥向位移验算

根据《细则》7.4.8,采用MIDAS/CIVIL 软件对桥墩进行PUSHOVER分析,计算得墩底塑性铰达到最大容许转角时的墩顶位移,其即为容许位移。

将模型中桥墩的截面抗弯惯性矩用截面有效抗弯惯性矩替代,进行E2作用下的计算,得墩顶最大横桥向位移并验算。

2.3 能力保护构件计算

根据《细则》6.8条、7.3条进行对墩柱抗剪、盖梁抗弯抗剪、桩基强度进行计算。对于在E2作用下仍未进入塑性工作范围的结构,以E2作用下的计算结果为设计内力即可。

2.4 墩柱体积含箍率验算

根据《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8.1.2条,对塑性铰区域配箍率进行验算。

3 计算结果及配筋设计方案

墩柱的配筋设计可根据静力计算和E1作用计算结果配置主筋。再以墩柱配筋作为输入进行E2作用计算和能力保护构件计算确定墩柱抗剪箍筋和桩基、盖梁主筋和箍筋配置。

经计算发现,对于这些计算的桥梁,在静力作用和E1作用下的计算内力较小,所需配置的钢筋较少,大部分按构造配筋即可。《细则》规定墩柱的最小配筋率为0.6%,根据以前用《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计算的经验,该配筋率偏少。参考美国加州《Caltrans Seismic Design Criteria》(《细则》中很多计算方法和理论与该规范一致),将墩柱配筋率控制在1%左右,经验算均通过。

表2为对桩柱进行抗震设计的结果。

4 结论

从上述计算结果中可发现以下规律:

(1) 对于本项目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区域内的B类、C类桥梁和0.15g区域内的C类,抗震计算不控制设计,仅根据静力计算结果并按照《细则》构造要求配筋即可满足抗震要求。

(2) 对于本项目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区域内的B类和C类桥梁,能力保护构件设计控制桩基主筋及墩柱箍筋。具体表现为:由于采用了能力保护构件设计,作为能力保护构件的桩基础,其主筋配置较《细则》发布前大大增加,配筋率较墩柱大。墩柱箍筋较以前增加很多,墩柱越矮,所需配置的箍筋也越多。在《细则》颁布之前,箍筋往往采用直径8mm或10mm的光圆钢筋,其间距15~20cm,柱顶底加密区也仅加密为间距10cm。而根据《细则》能力保护构件计算的箍筋,在塑性铰范围内,需采用直径12mm甚至16mm的螺纹钢筋,间距小至8cm。

(3) 《细则》实施后对桥梁的抗震能力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加强,重点是加强了能力保护构件的抗震能力要求,对于墩柱的抗弯并没有提高要求。

(4) 由于采用了能力保护设计原则,能力保护构件的承载能力是根据相邻构件的承载能力确定的,所以墩柱的钢筋配置越多,则桩基的配筋、塑性铰区域箍筋、盖梁配筋就越多。

摘要:通过对叶喀二级公路改建工程桥梁按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 B02-01-2008)要求进行抗震设计情况的介绍,得出了平原地区类似低矮中小桥抗震分析控制设计的规律,并分析了《细则》颁布后桥梁桩柱配筋变化的情况。

关键词:叶喀二级公路,桥梁抗震设计,桩柱配筋

参考文献

[1]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S].

[2]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规范[S].

[3]JTG D62-200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S].

8.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八

关键词:变电站;建筑抗震;抗震加固设计

1 对于变电站主控配电室的抗震设计

变电站的抗震设计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抗震理论设计,第二部分是抗震计算,第三部分是抗震设防的措施。

1.1抗震理论设计

1.1.1建筑结构体系布置

在建筑结构布局时,首先应该选用采用横墙承重结构。有些220KV变电站的配电室长度较长,横墙相对较少,对于这种情况就需要我们专门考虑。为了更好的满足抗震要求,一般来说采用的是框架结构,这种结构中墙体不作为承重墙,只作为填充墙。此外,要想达到最大的抗震效果,所有的建筑结构都应保持一致,采用同一种结构类型,不能为了降低建设成本而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例如,配电室应该和其附属的建筑物合在一起,而且应该采用统一的框架结构,同时配电室与附属建筑物的层高应该不同,前者的层高保持在4.5米左右,后者的层高应该保持在3米左右。

1.1.2建筑的平面及立面布置

建筑的平面的布局应该保持规则性与对称性,建筑平面的形状应该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此外,建筑的立面同样应该保持协调与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应该保持均匀变化,最好不要出现突变;墙体的垂直布局应该保持连貫,皮面出现刚度的突变;墙体的材料强度应该保持不变或者自下而上依次递减,切记不能出现刚度导致的情况。当220KV变电站为户内时,因为受到220KV变电站自身功能与场地的限制,平面布局往往呈现出不规则的情况。因此要想满足一定的抗震要求,就需要我们在220KV变电站不规则的地方设置沉降缝,用沉降缝将不规则的建筑划分成许多规则的建筑单元。220KV变电站在自身功能的影响下建筑物的层高变化较大,墙体也会出现不连续的情况,这是就需要我们在设计是时针对层高较高的地方加设层间梁,这样就保证了刚度的上下一致。

1.2建筑抗震计算

建筑物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建筑物的抗震计算。对于传统的砌体结构来说,它的一般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抗震计算。当前,我国的大部分设计院所已经通过PKPM结构设计软件来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计算,在运用软件进行抗震计算时,要确保计算中的数据的真实准确,否则计算得到的结果将会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1.3抗震设防措施

进行建筑物抗震设计时,首先要确保设计满足国家出台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除此之外,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1)在220KV变电站自身功能与成本的影响下,配电室与其附属建筑之间常常会出现错层的状况,这是就要采用砖混结构。当分开布局时,他们之间的缝隙宽度要满足规定的抗震要求。当配电室与其附属建筑没有分开布局、公用一面墙时,就需要我们在墙中的跨楼板处设置圈梁。

(2)当砖混结构窗间墙的最小宽度与横墙之间的间距不满足规定的要求是,就需要我们计算出平面外的抗弯强度的大小,然后依据数据加设壁柱。

(3)在建设过程中,有时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需留较大的洞口。当采用的是混转结构时,需要在洞口的两侧加设壁柱,同时在窗台板下架设圈梁,以此来保障墙体的刚度。当采用的是框架结构时,墙体上的洞口也应满足抗震要求,如果留洞较大时,窗间墙却很小时,就需要我们在流洞的两侧架设构造柱,保障上下梁的可靠连接。

(4)一般情况下,砖混结构的220KV变电站应该在梁下加设构造柱,如果实际需求中不用设置构造柱,也应在梁下设置梁垫,同时梁垫与墙体之间应该有可靠的拉结。

(5)较大的梁很容易受地震的影响而出现跨中垂直裂纹,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沃恩按照特定的情况去验算梁的抗弯强度的大小。当地震力作用在梁上时,改变了它原来的正常受力,这时会使原来的下部受弯变为上部受弯,因此应该为梁配置受拉钢筋,减轻地震对于梁的破坏。此外,地震发生时,大梁会由于抗扭强度不够而遭到破坏,因此在设计是也要多加注意。

(6)对于框架柱的布置以及钢筋的配备都必须满足抗震要求。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框架柱只承担垂直方向上的力,同时混凝土本身的抗压性很高,这时框架柱只需配备较少的钢筋。当考虑到地震力的作用时,就需要对框架柱进行抗剪、抗扭计算,然后根据计算得到的数据给框架柱配置相应的钢筋。对于框架柱的布局也有严格的要求,各个框架柱之间的间距不能太小,同时框架柱应该保持均匀分布。在地震发生时,建筑物的四个角柱会最先遭到破坏,因此在布置是应该加上这四个框架柱的强度。

2 对已有建筑物抗震加固设计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是为了尽快上人民用上电,当时加设的220KV变电站中有很多没有考虑抗震设防。如今,国民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保证电力的稳定供应,需要对未进行抗震设防的220KV变电站进行加固设防。这些220KV变电站由于处的情况不同,所以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制定不同的加固方案。

(1)先前建造的220KV变电站绝大部分都是砖混结构,同时这些220KV变电站既没有设置构造柱也没有设置拉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原有的220KV变电站的外墙上增设混凝柱,同时在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拉梁,拉梁的一般设置三道,分为上部、下部及中部,且要保持与原有墙体的可靠拉结,即将在构造柱与拉梁对应的墙体上植筋,把钢筋深入到新加设的构造柱与拉梁中,是原有墙体与梁柱融为一个整体。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房屋的整体性、牢固性以及抗震能力。同时由于提高了220KV变电站的整体性,进而依旧增加了220KV变电站抗变形的能力。

(2)用钢筋网与混凝土加强原有墙体,并把植入的墙体的钢筋与钢筋网进行焊接,以此来提高原有墙体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提高原有墙体的抗剪能力。

(3)原有的220KV变电站的配电室一般都存在跨度大、横墙少的特点,这时就需要我们通过在外纵墙间设置钢筋拉杆来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以及整体性。

(4)配电室的梁下没有设置构造柱,这就使得墙体的局部抗压强度存在不足。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在梁下加设混凝土壁柱,同时与外侧新加混凝土进行拉接,提高梁下墙体的抗震能力。

(5)原有220KV变电站一般都是预制板屋顶,这种屋顶不仅抗震性能差而且保温性以及防水性都不能满足现有的实际要求。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将原有的保温层及防水层拆掉,重新铺设钢筋浇层,提高稳定的整体刚度。

(6)先前的220KV变电站的基础一般为毛石基础,这种基础没有进行地基的处理。这是就需要我们在原有基础上内外加现浇钢混凝土弹性带,提高原有基础的整体性。

3 结语

随着电力的广泛应用,国民经济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电,220KV变电站作为电力供应的一个重要环节,要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就需要220KV变电站稳定运行。要保障220KV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加强220KV变电站的抗震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我们既要加强新建220KV变电站的抗震设防也要加强原有220KV变电站的加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220KV变电站抗震性以及稳定性,保障电力的稳定供应。

参考文献:

[1]李珠,岳俊峰,石峰等.既有建筑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技术[J].施工技术,2009,38(5).

9.网络工程与抗震救灾 篇九

姓名:丁行杰学号:1043041184学院:计算机学院

地震灾害破坏力大,发生迅速,难以预测,所以会造成比较大的损失。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信息的畅通就显尤为重要,不管是对于当时的逃生,还是之后的救援甚至灾后重建工作,信息,有时就意味着生命。所以,作为网络工程的学生,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网络通讯技术在地震这种灾害中的应用,并反思目前做的不够的地方,然后有目的的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灾害前的防范措施

“凡事预则立”。尤其在面对地震这种目前难以预测的灾害,前期的防范措施是很重要的,在通信方面,我觉得主要有两方面的工作可以做:提高硬件施工质量和做好设备冗余。

1.对于提高硬件施工质量,我觉得我们这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因为一般情况,通信工程不像建筑工程那样,弄不好会出人身事故,所以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没有得到足够高的重视。而经历了汶川和雅安,我们意识到了通信工程有时候也是生死攸关的资源。所以我觉得通信工程的施工质量理应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设备的生产检验到安装采购,从地形的勘测到工程的设计,从线路的铺设到定期的维护„„每个环节,设计人员和施工方都应该认真对待!甚至有的时候,成本是要放到第二位考虑的。

2.设备的冗余,这是个最简单的办法。我把这个分为两个方面的:数量上的和方式上的。数量上的很容易理解,通信公司可以冗余更多的交换机、通信链路、基站等等,非特殊时期可以用来负载均衡,突发情况就是多一套通讯系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而方式上的,主要是积极推广除了传统电话手机之外的通信方式,如网络电话、微信、微博等基于网络的通讯方式。因为和传统的独占信道的模式不同,基于网络的通讯方式,能适应更狭小的通讯信道,在特殊时期,可以起到传统通讯方式起不到的作用。另外,国家应提高3G网络的覆盖能力,让有线通信方式难以到达的地方实现无限通讯。同时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海事电话”。雅安地震后的几个小时,灾区无法和外界联系,后来是通过空投,把海事电话送进灾区。我觉得应该在每个县城都配备一定量的海事电话,用于应对突发情况,国家这个财力应该还是有的,难道汶川不应该给我们点教训么?!

灾害当中的应急措施

强地震的破坏力是很大的,若能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给予群众及时的预警信号和逃生指挥,能很大程度上减轻伤亡。这里主要讨论现代大型建筑中的防震工作。

1.首先要有检测系统,一旦能确定地震的发生,检测装置立即触发警报系统,将危险信号第一时间传递给群众。

2.智能门禁系统,保证应急通道是畅通的,由于地震时往往造成供电系统的故障,所以要求门禁系统的默认状态应该是开通的。

3.应急供电系统。说到供电,由于常规供电会断开,所以应当配有应急供电系统,保证

一些必须的弱电供电,比如广播和应急照明系统。智能楼宇的控制系统,应该能立即切断强电和煤气的供应,让电梯在最近的楼层停下开门,以免发生意外。

4.应急广播应提前录制好,一旦确定地震发生,应当立即播放,给予建筑内的人群以正确的逃生保命的指示。这些都是自动触发的,并且可以手动关掉的,并且持续时间不能太久,防止误报。

灾后救援中的信息畅通

“时间就是生命”这话在灾后救援工作中体现的最为明显,掌握良好的求生技能,学会更好的向外界传递求生信号,至关重要。同时要求救援人员也能更好的收集到被困人员的求生信号。救人一线的工作,对信息的依赖很重要,同样抗灾物资的运输和发放也需要信息的畅通无阻。

1.当然,物理的求生信号,如呼救、敲击管道等,我们不谈,我们只讨论有关通讯的方面。由于通信资源紧缺,地震过后,一般电话信道都会发生拥塞,导致通讯不畅。除了之前提到的海事电话,我觉得还可以空降一些类似“移动通讯基站”的小型基站设备,来暂时顶替一下灾区的通讯。同时,有别于传统通讯方式的网络通信应该大行其道,比如飞信、微信、微博,由于和传统电路交换的通讯方式不同,网络通信可以推送式传播,对信道要求较低,适合在通信资源不足的时候使用。

2.同时手机作为手持移动通讯设备,一直以来,都是与基站之间互相交换信息,很少用作独立的发射源去通信。现在的智能手机,很多都具有无限共享热点的功能,在地震的搜救工作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去搜寻被困者,用广播告诉受困者打开此功能,即使被困者无法打出电话,或者无法用物理信号与外界沟通,这个功能一样可以救他一命。或者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功能开发一些应用,在常规通讯方式受阻时,可以用来应急的类似于对讲机的通讯。

3.在救灾物资发放的方面,我们也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灾后很多地方人是出不来的,我们怎样得知里面的受灾情况?还是得从网络上着手。经过我们前期的一些措施后,一旦灾区去的与外界的联系,一定要及时的向外界表明自己所处的情况,比如急需什么物资,这些信息要从快速可靠的平台发布出去,才能为外界所了解,比如微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这当然也要求受困者本着诚信和更困难者优先的原则,不夸大受灾程度,以免耽搁重灾区的救援。

结语

10.抗震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篇十

摘要:本文在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谈了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 抗震 设防

一、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重要性

虽然目前在科学技术上还不能控制地震的发生,但是依靠现代的科学技术、先进的标准规范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完全可以达到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的目的,这就是要严格把好工程抗震设计这一关。

国内多次地震的实例证明,经过抗震设计的工程,都能有效地抗御地震灾害的袭击。例 如:辽河化肥厂有一座高67m,重600t的造粒塔,由于设计时按7度设防进行设计,并考虑到地震时可能产生砂土液化,因而扩大了桩基直径和深度,还打了一定数量的斜桩。1975年营口、海城地震时,该厂厂区普遍喷砂冒水,塔的四周也有多处喷砂口,附近建筑物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该塔却保持完好,经受了地震的考验。1976年唐山地震,震中区成了一片废墟。但是按8度设防的唐山面粉厂和按7度设防的唐山新华旅馆及外贸局办公楼都经受了地震的考验,仍然立而未倒。1981年河北省邢台6级地震,没有倒塌一间房屋,没有死亡一个人。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吸取了1966年地震中倒塌房屋119万多间的惨痛教训,在村镇规划和重建家园时采取了抗震措施,因此,当15年后再次遭受地震时,损失大为减少。

透过以上实例,可以得到两个结论:一是地震灾害损失主要是由房屋及工程设施破坏造成的;二是工程抗震设防和严格按照抗震规范进行设计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最有效措施。所以,为保障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对新建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并把好抗震设计关。如何把好抗震设计这一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九条中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因此,把好抗震设计关,就成为减轻地震灾害的非常关键性的措施。

二、我国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问题方面

1、重救灾,轻防灾

由于大震的重演周期长,造成社会公众对地震存有侥幸心理,唐山地震的惨痛教训在许多人包括一些领导人中已淡薄;遭震时重视,突击救灾,过后防灾观念淡薄,宣传工作的力度不够,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远没有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对抗震设防及其质量状况不以为然,以致难以形成全社会对建筑物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督制约机制。

2、综合管理远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根据国家地震局和建设部发布的第四代地震烈度区划图,许多原来不设防的地区增加了抗震设防的要求,还有不少地区提高了设防等级,这无疑给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对抗震技术标准不够熟悉,许多地区也没有及时编制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抗震构造节点图集和标准,不便于施工质量控制,加上抗震设防综合管理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到位,抗震主管部门与招标投标、质量管理等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致使抗震设防在设计审查、施工方案核查、施工质量的检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时有脱节、留有漏洞。

(二)设计问题方面

1、设计不合理

建筑物的破坏随建筑平面、布置、结构形式的不同和抗震措施的多少而有差别.房屋平面不规则、立面形状复杂,质量分布不均匀、刚度变化较大,地震时引起扭转或变形不协调,加重房屋局部震害;砌体房屋的高度、高度与宽度之比超过规范要求,地震时产生平面弯曲破坏;结构不合理、构件之间、节点构造不牢固,抗拉压、剪切强度不足、房屋整体性差,使构件丧失承载力而倒塌。

2、设计图纸质量较差

受经济利益的支配和不正之风的影响,设计粗糙、深度不够,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走过场的现象普遍存在,无计算书、对计算结果不分析不审查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人员重计算、轻构造,忽视对抗震设防节点做法的设计,对抗震设防既没有提供足够的详图,也未按设计规范规定提出对施工质量的具体要求,而仅笼统地概括为按抗震规范的要求施工,可操作性差.在接受工程变更时,不对抗震设防作通盘考虑,常常前后矛盾,不便施工。

(三)施工、监理方面的问题

1、施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

施工队伍管理水平、技术素质的下降给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留下隐患.目前建筑工人当中,有一大部分是民工,没有经过专业技能培训,操作技术不熟练;施工企业的领导者中,还有不少人存在重效益轻质量的观念,自身质量意识差;监理部门需要旁站监理的工序不能做到现场旁站检查、监督;施工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施工偷工减料现象仍然存在,劣质建材以次充好进入工地使用,这是目前造成工程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2、施工质量不符合要求

突出表现在砖砌体的组砌方法不正确、构造柱与墙体之间缺乏可靠的连接、框架结构中的填充墙与梁柱之间连接不牢、框架节点施工质量差等方面。

(四)使用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不正确的使用引起的事故屡见不鲜,装修时任意在墙上开洞,使用中随意改变建筑的结构布置,任意加大使用荷载,严重破坏了承重墙体的受力性能,影响了正常使用,有的损坏虽然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已造成了巨大的潜在隐患,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三、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的对策

(一)地震主管部门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快建立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一是地震主管部门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制定执法责任制度,通过执法活动与服务,切实树立执法主体形象。二是地震部门执法人员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后,持证上岗,依法行政。三是地震部门的领导要加强对法规的学习,虚心向上级地震部门的领导和专家请教。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地与上级领导多接触、多请示和多汇报,争取政府领导的支持。四是要注重自身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条件的县级地震部门要加快引进一些本部门急需的优秀人才。

(二)完善配套政策,明确管理职能

一是地震部门要依据现行的国家、省、市防震减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制定《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规定》、《建设工程安全性评价实施细则》等配套政策,明确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范围,明确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职责,使地震部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从而进一步加大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的力度。二是区分“一般建设工程项目”与“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重大建设工程”。

(三)与相关部门配合,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要切实按照要求,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建设工程管理的计划、建设、规划、设计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共同搞好此项工作。此项工作要由政府分管领导协调各有关部门,把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作为建设项目审批的前置环节,凡是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工程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二是地震部门要根据各自的情况,积极努力争取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程序之中;三是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参与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要加强对地震烈度区划图、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执行情况的落实,加强与本地建设、设计部门之间的协调,澄清职责。

(四)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宣传力度

要根据本地实际,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场合,多种形式并举的宣传防震减灾工作,特别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宣传。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工作的宣传,要让大家明白,为什么要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另外,要特别加强对计划、建设、规划等部门的宣传力度,重点宣传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努力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对建设单位要主动上门进行宣传,提高其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明确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收费

11.建筑抗震设计思想 篇十一

【关键词】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基本烈度

当结构工程师设计一般的结构时,往往要求结构在规定荷载作用下处于或基本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结构设计要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安全,又要有足够的刚度,保证结构的变形在使用许可范围之内。例如,我们设计楼板或梁时,在竖向恒载及活载作用下,除了必须满足强度要求外,其挠度变形也必须控制在许可范围之内,从而使之在使用功能上和外观上均能满足要求。又如,在设计高耸结构时,设计者将会考虑在大风作用下结构依然保持弹性状态。总之,结构抵御一般的荷载作用时,设计者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使结构在预期荷载作用下保持在或基本保持在弹性工作状态,结构内力的分析与设计一般采用弹性分析方法。在实际工程中,按照这样原则设计出来的结构,如果没有遇到特别的情况,在预期的荷载作用下,极少出现严重破坏、过度变形等不正常状态。

而地震作用则不同,由于地震本身的随机性很强,在某一地区,在某一基准期内,可能出现的最大地震动是一个随机变量,事先无法预知。相对于上述荷载,地震动的影响次数少,作用时间短,各次地震的强度差异很大。若要求在各种强度地震动下,结构仍然保持弹性状态是很不经济的,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结构的抗震设计与结构抵御其他荷载作用的设计是不同的,对于结构工程师而言,在进行工程抗震设计时,必须要清楚地震作用有别于其他荷载的特殊情况,进而准确理解与把握符合这一特殊情况的结构设计基本原则,即结构抗震设计思想。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1条规定:“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工程、防震减灾的法律法规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坏,避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范。按本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作为抗震设计规范的第一条规定,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建筑抗震设防的政策、方针及基本目的,同时,给出了现阶段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即抗震设防目标问题。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仍以“三个水准”为抗震设防目标。即通常所说的“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我国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对抗震设防标准作了如下一些规定:

(1)在遭受本地区规定的基本烈度地震影响时,建筑(包括结构和非结构部分)可能有损坏,但不致危及人民生命和生产设备的安全,不需修理或稍加修理即可恢复使用;

(2)在遭受较常遇到的、低于本地区规定的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不损坏;

(3)在遭受预估的、高于基本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严重破坏。

上述三点规定可概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样一句话。

按照上述抗震设防思想,从结构受力角度看,当建筑遭遇第一水准烈度地震(小震)时,结构应处于弹性工作状态,可以采用弹性体系动力理论进行结构和地震反应分析,满足强度要求,构件应力完全与按弹性反应谱理论分析的计算结果相一致;当建筑遭遇第二水准烈度地震(中震)时,结构越过屈服极限,进入非弹性变形阶段,但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被控制在某一限度内,震后残留的永久变形不大;当建筑遭遇第三水准烈度地震(大震)时,建筑物虽然破坏比较严重,但整个结构的非弹性变形仍受到控制,与结构倒塌的临界变形尚有一段距离,从而保障了建筑内部人员的安全。如图1所示为三水准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破坏程度与层间位移角的大致对应关系。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三个水准设防目标是通过“两阶段设计”来实现,其方法和步骤是:

第一阶段设计:第一步采用第一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先计算出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与风、重力等荷载效应组合,并引入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进行构件截面设计,从而满足第一水准的强度要求;第二步是采用同一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弹性层间位移角,使其不超过规定的限值,同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变形能力和塑性耗能,从而自动满足第二水准的变形要求。

第二阶段设计:采用第三水准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计算出结构(特别是柔弱楼层和抗震薄弱环节)的弹塑性层间位移角,使之小于《抗震规范》限值,并结合采取必要的抗震构造措施,从而满足第三水准的防倒塌要求。

根据《工程抗震术语标准》的规定,所谓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4年一遇的烈度值,所谓多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所谓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

上一篇:练习后引起的思考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庆祝国庆节的贺词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