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守财奴的故事(17篇)
1.伊索寓言守财奴的故事 篇一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个寓言故事是美国著名作家斯宾塞·约翰逊写的。书中描述了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面对奶酪突然不见而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在这个故事中, “奶酪”是个比喻, 它代表我们生命中最想得到的东西, 可能是一份工作, 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生活在这样一个快速、多变和危机的时代, 每个人都可能面临着与过去完全不同的境遇, 人们时常会感到自己的“奶酪”在变化。
2006年, 经过艰苦的努力, 我园终于拥有了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先进、设备齐全的新型现代化园所了。在外人的眼里, 我园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 许多教职工也觉得终于“拨开乌云见太阳”, 应该好好放松歇口气了。但是, 作为园长, 我深深知道, 观念陈旧、师资老化、管理落后、家长误解、特色不明等诸多问题并不会因为迁入新园舍而消失。当我把争创示范园的想法说出来时, 立即就出现了反对的声音:“创个么事示范园沙?又想把人整死吧!”“该让大家歇歇了, 这几年也太不容易了!”……怎么办?是坚持还是退却?如何得到全体教职工的认同和支持?
一天, 我看了寓言故事《谁动了我的奶酪》, 心里豁然一亮, 我立即对全体教职工进行了《放飞理想的翅膀》的讲座, 拉开了系列园本培训的序曲。我力求让大家理解:“奶酪”是一种机遇, 也是一种拥有的核心能力。我们需要把握今天, 把握机会, 不断战胜自我。很快, 我园“嗅嗅”“匆匆”类的人越来越多, “哼哼”“唧唧”类的人越来越少。经过慎重思考, 我制定了《常青童馨幼儿园三~五年发展规划》, 确立了“梯队结构、逐步更新、共同发展”的发展态势和“立足常青、扩大影响、争创示范”的近中期目标, 对幼儿园各方面都进行了整体规划。就这样, 我们童馨幼儿园已经穿好了跑鞋, 开始寻找新的“奶酪”了!
寓言故事二:《热炉法则》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在一个屋子的中间生着炙热旺盛的火炉, 许多人围着火炉边说笑边伸手烤火。忽然, 一个人尖叫起来:“哎呀!我的手烫了一个水泡, 好疼呀!”原来, 他与别人疯闹时不小心手碰到了火炉上被烫伤了。
细细一品, 我领悟到这个寓言故事不正是体现了管理的四个原则吗?我园正在积极探索幼儿园现代制度建设, 于是, 我将其引用到我园的制度管理中:热炉就是制度。 (1) 不碰则不烫———警告原则。炉子火红,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不用手摸也都知道是烫的, 我便经常通过各种方式提醒或劝诫教职工遵守园所的章程与规范, 不要去轻易触犯制度。 (2) 一碰即烫———即时原则。任何惩处必须在个人错误行为发生后对其立即执行, 绝不能拖泥带水、贻误时间, 以便达到及时纠正警醒的目的, 将组织中的人为失误减至最低状态。 (3) 谁碰烫谁———公平原则。组织的制度适用每一个人, 即使管理层也不例外。不管是谁, 违背了规章制度, 都一定要受到惩处。只有营造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氛围, 才能形成由上至下凝聚一心的战斗力。 (4) 哪儿碰烫哪儿———公正原则。分清是非, 奖罚分明, 就事论事, 不算旧帐, 使触犯制度的人受到惩处能心服口服, 知错就改。“热炉原则”推进了我园科学管理的实施。
寓言故事三:《北风和南风》
这是法国作家拉封丹写的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 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寒风刺骨, 结果行人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 风和日丽, 行人因此觉得春意融融, 解开纽扣, 脱掉大衣, 南风获得了胜利。
2.一个挑战“传统”的寓言故事 篇二
长子的后代是个女孩子的事实让老酋长不得不放弃自己家庭世代为“王”的想法,转而从其他同样以鲸鱼崇拜的部落中集合男性长子来培养,决定神圣的家族继承人。可仿佛远古祖先的神谕决定改变这个男性为王的历代传统,它将酋长必备的智慧、勇敢、宽容、成熟、镇定等等诸多优秀品质通通不遗余力的降临到了一个小女孩身上,她的一切有所作为让身边的处于培养阶段的准男性领导人们相形见绌。可尽管如此,依然无法改变老酋长尊奉“传统”的坚定决心。神秘古老不可言说的民族的重大事情的决定当然无法离开神的旨意,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成就了小女孩的必定为“王”——鲸鱼全都爬上了岸,不肯离去。而小女孩却在与鲸鱼看似神交的举动中挽救了(在整个民族看来即将来临的)一场足以导致民族灭亡的重大灾难。老酋长接受了神意,小女孩从此戴上了象征权利与承袭地位的鲸牙项链,电影在一副部落承欢的庄严仪式的图景中结束了,预示着这个民族继续团结向前、繁衍发展的美好前景。
首先,我们承认这是一个有着诸多看点的电影,它表现的民族奇观给观众一种视觉形式上的“陌生”与“疏离”,就是这种新鲜感就足以让观众不忍离去。如果一部电影除了提供给你视觉盛宴的享受之外,还能够使你陶醉手一种无形的思维快感当中(并且此快感没有被自己牵强附会的赋予意义与价值),那么,按经
济学上的投入产出比计算,这部电影是值得看的。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民族(哪怕是一个部落)精神力量与性格特质。这些具备内容实质性的东西才是成就他们生存、强大的必要条件,而非依靠惯性坚守着的笨拙的传统。电影中通过不少的画面向我们传达了这个信息,从小女孩幸运存活而同胞出生的男性哥哥的不幸夭折开始,这个小女孩就像是一个(以自己的顽强生命开始向“传统成规”挑战的寓言故事中的)斗士一般,矛头直指代表既有正义与规则的顽固势力——爷爷,还有有望成为继承人的男性长子们。她处处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她在和其他男性长子的比较中,反衬出了他们的庸常、无能和分裂:她在爷爷向男性长子们传授部族传统的大门向她关闭的时候,转而去向自己的叔叔求教,(一个同样在传统成规下牺牲掉勇气和能力而逐渐走向庸常的部落成员)证明了她的意志坚强和不屈不挠;她用偷偷学来的部落格斗术战胜了一直跟从“官方”学习的男性长子,证明了她的智慧和勇敢;她对对自己甚至有时粗暴和不公的爷爷表示出了其他亲人所没有的理解和宽容,证明了她的心胸和善良;就在最后部族面临象征重大灾难的生死关头,她再次证明了仿若神授的能量和勇气,当然,这也是一次具有关键性的证明——她终于战胜了诸位男性长子们,当然也战胜了原本坚不可摧的部族继位“传统”。
另外,这个电影中,小女孩战胜继位传统诸多的能力与她的年龄、性别等看似不相匹配的疑惑,我们不妨这样来理解:它将故事设定在一个充满新鲜感的异族特色的背景中,大多是为了满足观影者的视觉猎奇,在这猎奇之后,它要传达给我们的,实际上是一个以具备挑战传统能力的小女孩为信息载体的寓言故
3.短篇鬼故事《吝啬鬼守财》 篇三
老财爱财但不守财,养个鸡下个蛋种点蔬菜什么的,都拿到城里卖,卖点钱割点肉买二两酒,要不就买些零食带回来哄村里的孩子玩,反正是有点钱就吃了喝了玩了不攒钱,就如他的话说“钱不花了难受!”。
那天,老财进城多挣了几个钱,一高兴钻进了小饭馆,喝了两盅还喝大了,晕晕乎乎背着空娄往回走,走到村头那片小树林时,天有些黑了。正走着,突然前面刮起了小旋风,老财被风吹的眨了一下眼,当他睁开眼睛时,看到不远儿有一个影子在那蹦嘣跳跳,老财天生胆大,又加上酒后壮胆,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从身上解下腰带追着那影子“噼里啪啦”一顿的猛抽,抽的那影子东躲西藏,最后变成了一个白色小圆球“噌”的钻进了地下,老财捡了根树枝插在了小圆球钻进地下的地方。
天亮后,老财扛了把铁锹拿了条麻袋来到了昨晚插树枝的地方,挖了没多深,就在下面挖出了一坛金一坛银,老财把金银装进麻袋扛回了家。到家里老伴感到奇怪就问老财:“你咋知道那里有金银呢?”老财说:“小鬼出来吓人一定是有放不下的事,这个小鬼已经在这出现好多次了,吓的人很少从这走,因为总从这出现说明在这有他惦记的东西,当我挖出金银时我就知道了他是一个吝啬鬼,他生前挣钱都舍不得花就攒起来埋到了地下,可是他短命,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他做了鬼却总还是惦记着他的钱财,每当有人从那路过,他就生怕别人知道他埋钱的地方,就出来把人吓走。
4.伊索寓言故事驴的故事系列四 篇四
有个人把神像放在驴子背上,赶着进城去。凡是遇见他们的人都对着神像顶礼膜拜。驴子以为人们是向它致敬,便洋洋得意,大喊大叫,再也不肯往前走了。驴夫见到这情形,明白了是什么回事,立刻狠狠地给他一棍,并骂道:“喂,这蠢东西,人们给驴子鞠躬的时候还早得很哩!”
这故事说明,那些依靠别人获得尊敬的人太不自量了。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 驴子与青蛙
驴子驮着木料走过池塘,脚滑了一下,掉到水里,便失声痛哭。池塘里的青蛙听见他的哭声,说道:“喂,朋友,你摔倒一下就这么悲伤;如果像我们这样长久在这里生活又该怎么办呢?”
这故事是说,有些人没有受过较大的困苦,一点小小的挫折都难以忍受。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 驴子与农夫
驴子给农夫干繁重的活,却吃得很少。他跑去请求宙斯,让他脱离农夫,卖到别的主人那里去。于是宙斯把他卖给一个陶工,陶工让他搬运沉重的粘土和陶器,比以前更劳累。他又请求宙斯再给他换一个主人,宙斯又把他卖给了一个皮匠。他一到皮匠那里,看到要干的活,后悔不已地说:“我真不幸!留在以前的那些主人那里该多好啊!现在连我的皮都得交给这个主人了。”
这故事说明,许多人总是抱怨自己的生活不好,却并不了解别人的生活同样也有不如意的地方。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 驴子和驴夫
驴夫赶着驴子上路,刚走一会儿,就离开了平坦的大道,沿着陡峭的山路走去。当驴子将要滑下悬崖时,驴夫一把抓住他的尾巴,想要把他拉上来。可驴子拼命挣扎,驴夫便放开了他,说道:“让你得胜吧!但那是个悲惨的胜利。”
这故事说明,事事争胜好斗不会有好下场。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 驴子们求宙斯
有一次,驴子们不甚忍受长年沉重的劳作,派代表去宙斯那里,请求为他们减免些痛苦。宙斯知道这是不容改变的,便说当他们撒尿能成河时,就会免去那些苦难。驴子们心想宙斯的话决无戏言。所以现在只要一头驴撒尿,别的驴也会围在那里撒起尿来。
5.《伊索寓言》的哲理故事 篇五
《伊索寓言》里是一本传承了多年的寓言集,在这本寓言集里不仅有新奇好玩让人深思的寓言故事,而且还处处闪耀着交际智慧的光芒。《伊索寓言》用直观明了的小寓言教给了我们如何在交际生活中和他人更好地相处,如何在与人交往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及如何化解交际危机等交际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揣摩。
一
知道点:自信是好事,可太自信往往就会出事
寓言现场:狮子睡着了,有只老鼠跳到了他身上。狮子猛地站起来,把他抓住,准备吃掉。老鼠请求饶命,并说如果保住性命,必将报恩,狮子轻蔑地笑了笑,便把他放走了。不久,狮子真的被老鼠救了性命。原来狮子被一个猎人抓获,并用绳索把它捆在一棵树上。老鼠听到了他的哀嚎,走过去咬断绳索,放走了狮子,并说:“你当时嘲笑我,不相信能得到我的报答,现在清楚了,老鼠也能报恩。”
掩卷沉思:人们经常鼓励我们要充满自信,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是凡事都要有一个限度,自信能够帮助你建立生活的勇气,可现实生活中,我们与人交往时,过度自信的话,就很可能会让自己放松警惕,从而落入坏人的圈套之中。不是每只落难的狮子都能遇到救自己的老鼠,所以,我们要有自信,但是不能让自信太过膨胀!
二
知道点:虚荣是烟花,短暂的辉煌之后将更凄凉
寓言现场:宙斯想要为鸟类立一个王,指定一个日期,要求众鸟全都按时出席,以便选他们之中最美丽的为王。众鸟都跑到河里去梳洗打扮。寒鸦知道自己没一处漂亮,便来到河边,捡起众鸟脱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胶粘住。
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鸟都一齐来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见花花绿绿的寒鸦,在众鸟之中显得格外漂亮,准备立它为王。众鸟十分气愤,纷纷从寒鸦身上拔下本属于自己的羽毛。于是,寒鸦身上美丽的羽毛一下全没了,又变成了一只丑陋的寒鸦了。
掩卷沉思:虚荣可以蒙蔽一个人的双眼。当一个人沉浸在虚荣之中时,他就会将全部目光都聚焦在自身虚假的美丽和幸福上,却忽视了很多人都知道,这虚荣只是一个假象,并且这些人会在适当的时候撕下当事者虚荣的伪装。祸福无门,唯有自招。所以,要想不遭受被人撕下虚荣“画皮”时的难堪和屈辱,我们就要脚踏实地做个实实在在不贪慕虚荣的人。
三
知道点:要想教导别人怎样走正道,自己就得先走好正道
寓言现场:母蟹对小蟹说:“你不要横爬,为什么不直着走?”他答道:“妈妈,请您亲自教我怎样直走,我将照着你的样子走。”可母蟹根本不会直走,于是小蟹说她笨。
掩卷沉思:好为人师,是很多人常犯的毛病。我们总是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什么都行,什么都会,总想找机会指导一下别人。可是,我们却从来没有扪心自问好好想一想,自己要求别人做到的,我们自己又真的做到了吗?
行动永远比语言更有说服力,如果我们要求别人做到,那么我们首先就要自己能够做到。
四
知道点:不假思索就答应别人的.条件,往往会让自己失去的更多
寓言现场:从前有一匹马独占一片草原。有一天,一只鹿闯入了他的领地,想与他分享草原。马对鹿的闯入十分仇视,一心想报复,便向人请求帮助惩罚鹿。人回答说,如果愿意把一块马口铁含在嘴里,并答应让人骑在马背上,他就拿出最有效的武器为马去驱逐鹿。马同意了人的要求,允许人骑在他身上。从这以后,马才知道,还没有对鹿进行报复,自己却成了人的奴隶。
掩卷沉思:俗话说得好,三思后行,凡事只有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我们才能权衡利弊判断出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说究竟是好是坏。
不管别人提出什么条件,就不假思索的答应,这本身就是急躁肤浅的表现。我们的脑袋不止是用来拍大头照的,更是用来思考什么对我们有利,什么对我们不利,从而做出趋利避害的决定的。
6.谈谈寓言故事在营销教学中的作用 篇六
关键词:寓言故事,市场营销,教学
市场营销学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也是大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课。在市场营销的教学当中, 案例教学应用得比较多。案例教学是一种运用媒介 (语言、书面、音像) 手段, 将所描述的客观真实的特定管理情景 (或企业实况) 带入课堂, 让学生通过自己对案例的阅读与分析, 在群体中共同讨论, 甚至作为某种角色进入特定的管理情景和管理过程, 建立真实的感受和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丰富了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同时, 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除了案例教学之外, 我认为, 在市场营销的教学当中, 适时地运用一些寓言故事, 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谓寓言, 就是寄寓的言论, 它的篇幅不长, 内容简单, 具有故事情节。主人公可以是人, 但更多的时候是人格化了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中其他的一些事物。它通过借喻的手法, 把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 通过简单的故事体现出来。
在教学当中, 采用一些寓言故事,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产生先声夺人, 引人入胜的效果。例如, 在讲到品牌延伸策略时, 我先让大家回忆一下非常熟悉的“狐假虎威”的故事。同学们一下子就集中了精神, 不知道我讲这个故事干什么。我讲道, 狐狸让老虎走在身边, 百兽因为害怕老虎而纷纷逃走。这样不仅使得老虎相信了他说的百兽之王的谎言, 而免于一死, 也在百兽面前抖了一回威风。这则故事虽然是在讽刺狐狸仗势欺人, 但是也不能不承认狐狸的聪明做法, 其实企业的市场经营也可以借鉴。比如有些企业依靠多年的努力和不断的技术创新, 树立了一个优质品牌, 成为市场中的老虎。接着就开始上新项目, 以傍在老虎身边的狐狸为形象, 也威风了一把, 不断扩大了企业的规模。讲到这, 同学们的兴致很高, 由这则寓言纷纷发表自己的理解。有的同学说, 企业在营销过程中, 要学习狐狸,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关系, 借别人的力量壮大自己, 或者与他们合作, 比如狐狸可以做老虎的秘书, 处理一些事务, 从而达到双赢的效果。有的同学说, 现在的消费者不再像森林中的百兽一样愚蠢了, 他们懂得分辨和思考, 所以狐假虎威的事做一次可以, 多了就会被识破, 因此, 只有把自己的产品做好, 成为真正的老虎才行。还有的同学讲到如何识破狐假虎威的人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问题。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讨论很热烈。
另外, 在剖析观点时恰当地引用一些寓言故事, 能使抽象枯燥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 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而且记忆深刻, 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当中去思考, 并有所领悟。
例如, 在比较需要、欲望和需求三个比较重要的概念时, 强调营销者并不创造需要, 需要早就存在于营销活动出现之前;营销者可以连同社会上的其他因素, 影响消费者的欲望, 进而影响消费者需求, 而且需求是可以创造的。这时, 就可以用“向驼鹿推销防毒面具”的故事来说明。这个故事是说, 有一个推销员, 他以能够卖出任何东西而出名。但他的朋友对他说:“只有卖给驼鹿一个防毒面具, 你才算是一个优秀的推销员。”于是, 这位推销员不远千里来到北方, 那里是一片只有驼鹿居住的森林。“您好!”他对遇到的第一只驼鹿说, “您一定需要一个防毒面具。”
“这里的空气这样清新, 我要它干什么!”驼鹿说。
“现在每个人都有一个防毒面具。”
“真遗憾, 可我并不需要。”
“您稍候, ”推销员说, “您已经需要一个了。”说着他便开始在驼鹿居住的林地中央建造一座工厂。当工厂建成后, 许多废气从大烟囱中滚滚而出, 不久, 驼鹿就来到推销员处对他说:“现在我需要一个防毒面具了。”
推销员便兴奋地卖给了驼鹿一个。
驼鹿说:“别的驼鹿现在也需要防毒面具, 你还有吗?”
“你真走运, 我还有成千上万个。”
“可是你的工厂里生产什么呢?”驼鹿好奇地问。
“防毒面具。”推销员兴奋而又简洁地回答。
在这则寓言当中, 一开始推销员向驼鹿卖防毒面具, 可是驼鹿对这一产品没有欲望, 后来推销员通过建工厂排放废气, 影响了驼鹿的欲望, 创造出驼鹿对防毒面具的需求, 所以这名推销员也是一个好的营销人员。这个故事就能让学生记住需求是可以通过营销策略创造的。
后来, 在讲到市场营销哲学的演进, 即生产观念、产品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和社会营销观念的时候, 有的学生想到“向驼鹿推销防毒面具”这个寓言故事, 对我说, 这个推销员没有具备社会营销观念, 因为他在营销过程中, 建工厂排放废气, 不注意环境保护, 没有考虑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的长远利益, 所以不能说他是一个好的营销人员。可见, 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记忆较深, 并且进行了一番思考, 和新学的知识能够联系起来。
在讲到消费者选择目标市场时, 所选择的目标市场要具有可盈利性, 如果目标市场规模过小, 而相对应的营销成本又很高, 这样就会获利很小, 甚至亏损。这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寓言。某地, 有一个游走四乡的铁匠, 他凭着自己精湛的手艺和合理的收费, 依靠每天为别人修补器具为生, 养活着全家人, 生活过得平静安康, 铁匠心里也没有太多的奢望。
一天, 铁匠依然在街上行走, 突然国王的大队人马打此经过, 行人纷纷躲避, 铁匠也退在一边等待国王过去。然而, 国王的马车却在铁匠的面前停了下来。原来, 国王由于一路急行, 而使自己的皇冠有些松动了, 他看到铁匠的工具, 就想让他修理一下皇冠。
铁匠惊恐地帮国王修理好了皇冠, 皇上对他精湛的手艺很满意, 就拿出10个金币赏赐他。铁匠从没有得到过这么多的钱, 兴奋地拿起工具往家跑, 他要把这个天大的喜讯告诉家人。
但是, 就在村口的小路上, 铁匠看见一个猛虎堵在那里。铁匠非常害怕, 刚想扭头逃跑, 却发现猛虎眼中含着泪, 不停地向他摇动一只爪子, 似乎很痛苦的样子。原来, 有一根竹刺扎在了老虎的爪子中。
铁匠取出自己的工具, 帮老虎将爪子中的竹刺拔了出来, 老虎非常感激他, 就叼来一只羚羊作为报答。铁匠被一天中发生的事情冲昏了头脑, 他想:“如果每天都做这样的工作, 我的收入难道不是不可预计的吗?我为什么还要去做那些辛苦而不赚钱的事情呢?”
铁匠从此不再游走四乡, 他在家门口挂起一个很大的招牌, 上面写道:专修皇冠、拔虎刺。
而从此之后, 他再也没有遇到过同样的事情, 他的生意没有了, 全家陷入了贫困之中。
在这个寓言故事里, 铁匠被片面的市场所蒙蔽了, 没有了解到市场需求, 没有考虑市场的容量, 错误地定位了目标顾客, 结果只能是陷入困境。
其实, 有时候小故事胜大道理, 这些亦庄亦谐、寓意深刻的寓言往往更能打动人, 给人愉悦和启发。因此, 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寓言故事, 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 而且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些理论。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收集一些寓言, 像《影响世界的100个管理寓言》、《影响世界的100个营销寓言》、《101个影响世界的营销寓言》等书籍可以成为我们非常有用的素材。关键的是教师要先对收集的寓言故事有自己的体会和思考, 然后结合授课内容, 传授给学生, 并可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寓意, 这样效果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杨保军.影响世界的100个营销寓言[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3.
7.职场寓言小故事 篇七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要想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你必须坐(做)得非常非常高。
2.一只火鸡和一头公牛在聊天。“我非常想到那棵树顶上去,”火鸡叹口气道,“但是我没有那份力氣。”“这样啊,那你为什么不吃点我的粪便呢?”公牛答道,“那里面充满了营养。”火鸡吃了一团牛粪,发现它真的使自己有力气到达树的第一个分叉处。第二天,在吃了更多的牛粪以后,火鸡到达了树的第二个分叉处。最终,两星期后,火鸡非常骄傲地站在了树的顶端。但不幸的是,没多久,它就被一个农夫盯上了,农夫非常利索地就将火鸡射了下来。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牛粪(狗屎运)也许能使你抵达顶峰,但它不能使你永远呆在那儿。
3.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它躺在田里的时候,一只母牛走了过来,在它身上方便了一下。冻僵的小鸟躺在牛屎堆里,感觉牛粪真是太温暖了。牛粪让它慢慢缓过劲儿来!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走过来查个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躺在牛粪中的小鸟,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吃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不是每个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敌人;不是每个把你从屎堆中拉出来的都是你的朋友。而且,当你陷入深深的屎堆当中(身陷困境)的时候,要保持安静,用平静的心思考如何脱险。
8.伊索寓言故事:欠债的雅典人 篇八
在雅典有一个欠债的人,债主三番五次来催索拖欠的钱,他总推说没钱,请求延期。因为债主不答应,他迫不得已把家中仅有的母猪赶出母猪赶出来,当场出卖。买主走上前来,问这猪还能下小猪崽么。他回答说,她不但能下小猪,而且还下得很多,不同寻常,因为她在土地女神节会生下些小母猪,而在雅典娜节会生下些小公猪。买主听了这话大为吃惊。债主说道:“这毫不奇怪,因为她在酒神节还会为你生些小山羊哩。”
故事寓意: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会不惜为不可能的事情作伪证。
9.关于课文中的伊索寓言故事 篇九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
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饶头,白送。”
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尊重是相互的,你想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赫耳墨斯只所以没有受到商人的尊重,可能就是他没有尽到一个商人庇护神的职责,他没有尊重,爱护商人,他也就不可能得到商人的尊重。
赫尔墨斯是赫尔墨斯,雕像是雕像,虽然长的像,但没有可比性,雕像值几个钱,不能和尊重你不尊重你画等号!赫尔墨斯虽然身为神使,但实在是愚的可以,把和自己不相干的事应往自己身上揽,自取其辱,实是可笑!人们在生活中不能这样捕风捉影,庸人自扰,自找麻烦!
10.寓言故事中“炸裂”开的现实之花 篇十
关键词:寓言叙事 审视 现实 “内真实”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阎连科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作家。其作品常常触及社会政治道德的敏感底线,触及中国审查制度的底线,所以屡屡遭禁。
阎连科曾说:“写作不要自我审查,但要出版就会做出妥协。”当文学理想遭遇现实主义的壁垒时,迂回便成为抵达彼岸的另一种途径。纵观阎连科的创作,我们发现,阎连科的作品越来越少地对现实社会的客观描绘与真实呈现,而更多的是借助寓言叙事以观照社会、审视现实。阎连科试图寻求一种更自由畅快的叙述方式,以达成生活的和艺术的审美平衡。
评论家葛红兵指出:“阎连科放弃了以往他一贯坚持的写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采取了寓言写作的方式,小说的内容和现实的直接联系被切断,阎连科开始强调小说对人类总体生存境遇的终极思考。”[1]
2011年阎连科在《我的现实,我的主义》一书中提出了“神实主义”的创作主张。
阎连科认为文学创作并非简单地描摹现实而应努力探求现实,去探求一种“不存在”的真实,看不见的真实,被真实掩盖的真实,即阎连科所说的“内真实”。这种所谓的“内真实”实质是创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感官判断”与审视。
寓言体小说《炸裂志》在叙事特征上是对“内真实”创作主张的完美诠释。
首先,作品借荒诞故事完成对现实荒诞性的解构。
《炸裂志》在结构上采用“书外书”“人中人”的叙事模式。作家本人走进小说:“阎连科”受邀为“炸裂市”编纂县志,“为炸裂由村到镇、由镇为城,再由城发展为市和超级都市的演变树碑立传,为那儿的英雄、人杰、人民歌功颂德”。[2]
作品由实向虚,虚实结合,在“炸裂县志”中记录了一个人口仅数百人的自然村在短时间内如核裂变般飞速发展成一个国际化超级大都市的“历史”。
这部“县志”所记载的“历史”,其实是一部农村家族的“斗争史”。作品围绕着炸裂村孔、朱两大家族的权利之争与爱恨纠葛为线索展开。
以权力重心为代表的孔明亮凭借扒火车卸货攫取了第一桶金后带领全村人以同样的方式走上了所谓致富之路,之后的孔明亮在仕途上一步步迈向权力的巅峰,而其对权力的欲望也愈加膨胀。
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以“出卖肉体”致富的朱颖“衣锦还乡”后发动村里的女孩做婊子,村民却因朱颖能为村里拉动经济、发财致富,为她立碑颂德。为报父仇朱颖委身嫁给了孔明亮,通过“权色交易”帮助孔明亮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另一方面又妄想以此来驾驭孔明亮,达到对炸裂市的实际统治。
小说中,作为权力象征的孔明亮和作为欲望与女色象征的朱颖却成为推动“炸裂”逐级升格为超级大都市、拉动“炸裂”经济迅猛增长的核心人物,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黑色幽默。
从《炸裂志》的书名来看,作家意图借助“志史”的文学体例来表明故事的真实性,现实中的真实人物(包括作者)进入小说也似乎告诉我们“炸裂”并非虚构而是确有其人其事,但故事内容演绎的,却是一个男盗女娼的荒诞不经的故事与荒唐的权力异化游戏。一部“志史”植入了寓言的躯壳,以严肃的笔触描写荒诞的故事,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使得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充满了张力。
作为一部“志史”,编纂主笔“阎连科”显然并未遵循志史的“客观性”写作原则,他极其主观地以预言家的身份介入,臆断炸裂的未来:极端军国主义思想的孔明耀杀死了身为市长的哥哥孔明亮,带领军队及全炸裂市人民开赴美国,试图用武力“去纠正美国和欧洲对我们的傲慢与偏见”,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此后,炸裂沦为一座颓败之城,终日被黑雾霾笼罩。显然,编纂者“阎连科”介入志史叙事,在记录一个现代化文明大都市的极速发展的同时,更多的是想表达自己面对现代文明狂欢之后的隐忧。
作品中,“炸裂”既是一个地域名称,又有思想层面的喻指。在阎连科看来,“炸裂”最能丰富、准确地概括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和人的现實状态:“人的内心分裂、精神分裂,社会的阶层分裂、上下分裂、南北分裂、贫富分裂。”[3]
“‘炸裂不仅是当代中国社会激烈变迁的寓言,更是中国人的心态由政治崇拜向着物质崇拜的‘炸裂寓言。‘炸裂实则是作家对中国现实的感官判断”。[4]
阎连科说:“并非我的作品荒诞,而是生活本身荒诞。”[5] 作家借助“炸裂”所发生的一系列看似荒诞的情节完成对了现实荒诞性的解构。
其次,奇特的想象拓宽了叙事空间与表现内涵。
阎连科说:“今天现实的荒诞在和作家的虚构能力形成一种赛跑……这就是作家面对现实的无奈,想象力跑不过现实的传奇和丰富,但你不能因此退场和停赛。”[6]
《炸裂志》中处处充满了光怪陆离、奇绝诡异的想象与荒诞不经、变形夸张的细节描写。
例如描写炸裂城市建设的恢宏场面:
孔家老三孔明耀率领军队吹着铜号,演奏着军乐,绕着烂尾楼走一圈,烂尾楼立马竣工完成;路经必须拆除的一片旧房子,队伍齐呼一阵口号也就拆除了;随后,各种地标性的建筑也都在高呼中耸立起来了。
如同神笔马良,画笔一挥,一个具有现代规模的城市便诞生了。作者借助这种童稚般的想象与夸张,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城市发展与建设的极速。而这种种表象指向的,恰恰是当下社会诸多令人不解的“匪夷所思”,其中也隐晦地流露出不满与忧虑,尤其是强权政治下的“拆迁”。
再如描写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的孔明亮,其手中的权力也达到了无所不能的极致:
当孔明亮由村长升镇长时,任命文件能让枯死的铁树变绿、开花;当孔明亮荣升为市长后,连飞禽走兽都对孔明亮俯首听命,一呼百应。
这种荒诞、夸张的描写表面看似不合理,缺乏生活的客观依据,远远超出我们的生活经验范畴和通常的承受能力之外,也超越了现实生活被大家认同的某种真实的逻辑,但透过表象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内真实”:具有社会性的群体对权力的崇拜与顺从。
在寓言体小说中,作家实现了天马行空的自由叙述,尤其是整部作品贯穿始终的奇谲诡异的自然景色的描写,充斥着令人错愕的异化,诸如:
“花是这个季节九月的秋野菊,可那野菊棵上却盛开着四月才红的牡丹花……几朵牡丹花的花卉呈着粉黄色,而到了花卉的最心上,花心变成嫩粉嫩白透明着,让人想起少女姑娘最为核心那部位。”[7]
作家勾勒了一个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世界,打破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事物的界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射的是光怪陆离的现实世界,暗讽了文明进程背后社会的异化、错位与颠倒混乱。
从生活现实来说,作品描绘的是一个不真实、不合逻辑甚至是与现实相悖的世界,无不充满了荒诞的色彩。阅读阎连科的小说,读者的整个感官神经会为之颤抖,常规的理性思维会被完全打乱。但是,当许多荒诞的东西或情节组合在一起,你觉得一切都很可笑时,却最终得到了一个异常真实的结果。这些看似荒诞的表象之下实则蕴含了一种内在的必然性,亦即阎连科所强调的“内真实”,它“符合所谓小说的精神逻辑”。[8]
再者,作家以寓言叙事完成对国民精神的审视。
人物的类型化、简单化、夸张化一直以来是阎连科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常遭诟病的所谓“不足”,但若将其作品放在寓言体小说框架中来解读,就不难理解作家的重心并非在于刻画人物在社会中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而意在借形象对人性进行深度剖析。其小说人物不是现实丰满的人物,而是极端夸张、变形的符号。对人物进行精神层面的探究与剖析,才是阎连科要寻求的“内真实”。
阎连科的小说,总是一次次地写到疾病,从《日光流年》的喉堵症到《丁庄梦》中的爱滋病,《耙耧天歌》的痴呆症,等等。阎连科在《炸裂志》中依然围绕着疾病主题展开描写,但已从身体疾病转而写心理疾病。
作品塑造了各色极具“癫狂”气质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朱颖为报父仇设计让孔东德、孔明光父子为保姆争风吃醋,由此拉开家族内斗、分崩离析的序幕:父亲孔东德为泄心头之恨力劝长子孔明光自戕;老二孔明亮为炸裂镇改县“舍小家”“取大义”搁置父亲的死讯于不顾;老伴因孔东德的春心荡漾而诅咒他早死。为了性欲为了权欲的孔氏家族开始迷失了自我,迷失了亲情,甚至到结局,军人出身的老三孔明耀为争夺对炸裂市的实际控制,实现自己的军事帝国扩张梦而残忍敌地杀死了市长兄弟孔明亮。
作品中孔明亮权力欲的不断膨胀,孔明耀军国主义思想的不断激变,无疑又是一种关于疾病的极致描写。作者极力描写的,是在权力、金钱与情色的交织中人性的蜕变与道德的沦丧。这是一种病入膏肓的集体癫狂。
但是,人们又在寻求一种精神的回归方式,于是有了“哭祭”的习俗。作品提及“哭祭”习俗并非古已有之,它是一种新传统,最初形成于解放后,合作化把分給农民的土地又收归集体,村民们都到田头为失去的土地而哭泣。此后,但凡任何变革,炸裂村人都会不约而同地到自家祖坟上去“哭祭”。
“哭俗”充满了隐喻意义。它可以说是炸裂村人面对社会变革的“悲伤”注脚:社会的变革、历史的进程如同火山喷发势不可挡,炸裂村在其蓬勃发展中也在摧毁着一切的过往——道德、良知、人心,为寻求一种内心的平衡与抚慰,便以“哭祭”来哀叹深重的历史与震荡的未来。作品揭示了人们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有着怎样的悸动、不安和对“魂归何处”的思考,它以一种抽象的寓言的方式,完成了对传统文化的“寻根”。在“历史”和文化的语境之中对我们这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了多角度、深层次的审视与探讨,探讨现阶段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乃至剖析整个民族的精神世界,进而表达作家对生命和世界的思考。
寓言是人类生存世相的终极总结。在寓言叙事中,作者强烈介入现实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阎连科的写作充满着一种暴力审美,迫使我们不得不得不进入他的世界去思考,思考作品所指向的“内真实”。炸裂村飞速发展的繁荣兴盛与颓败,处处隐喻着当下社会的真实现状:耕地的流失与农民利益的被掠夺;无良企业的兴起与发家;特殊行业的应运而生与盛行;自然资源的肆意采伐与透支……让人不得不反思的是时代变迁中难以遏制的狂野欲望,日渐迷失的人性之痛,以及由此将承受的必然恶果。
作品所描绘的混乱无不撕扯着当下社会政治道德的敏感神经,或直接,或隐喻,所指向的是对社会道德与良知底线的拷问;是对追名逐利与权力异化的拷问;是对表面繁荣与沉痛代价的拷问。作品迫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思考,恰恰是阎连科所主张的文学“内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炸裂志》写的不是现实,却充满对现实的关怀;它超越了真实,却更接近于真实。
注释:
[1]陈涛,阎连科:《<炸裂志>的寓言与现实》,中国新闻周刊,2013年10月21日。
[2][7]阎连科:《炸裂志》,上海文艺出版社,2013年9月版。
[4]郭婷:《记录文明的“炸裂”——评阎连科<炸裂志>》,红岩,2014年,第4期.
[5]梁宁:《阎连科:并非我的作品荒诞 而是生活本身荒诞》,大河网-大河报。http://cul.qq.com/a/20140605/008839.htm
11.品读寓言故事发展语言能力 篇十一
一、立足文本, 品读语言
寓言故事往往采用夸张的手法, 塑造出个性鲜明的形象。对这些形象的褒贬态度, 可以充分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 抓住了这些人物形象, 寓意的揭示就能迎刃而解。因此, 要关注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 去剖析人物形象。
1.品读人物的语言。寓言故事中, 人物的语言往往生动而夸张, 能彰显人物个性, 折射出形形色色的性格特征。例如, 《鹬蚌相争》这则寓言故事里, 鹬说:“你不松开壳儿, 就等着瞧吧。今天不下雨, 明天不下雨, 没有了水, 你就会干死在这河滩上!”蚌说:“我就这样夹住你的嘴不放。今天拔不出来, 明天拔不出来, 吃不到东西, 你也会饿死在这河滩上!”这些语言非常凝练。通过反复朗读, 读出在当时情境中的语气, 并体会他们的心理活动, 两个自以为是、争强好胜、固执己见的形象就会鲜活起来。正是因为这样的个性特征, 才使得他们互不相让, 两败俱伤。品读语言, 就能为寓意的揭示做好铺垫。
2.关注人物的行动。有些寓言故事, 通过描述人物的行动, 表现出行动的愚蠢可笑, 与故事中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对比, 读者从中能体会其蕴含的生活哲理。所以, 要根据文本特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去体会。例如, 在《蜗牛的奖杯》一文中, 将蜗牛的动作行为进行前后对比, 原来“能在空中自由地飞翔, 甩下了所有的对手”, 但却落得“勉强地从硬壳里伸出头来, 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的结局, 是什么原因呢, 触动学生去思考。探究根源, 是因为蜗牛自从捧走冠军奖杯后, “成天把奖杯背在身上”, “到了晚上, 蜗牛就睡在奖杯里”。一个“背”, 一个“睡”, 就描绘出了蜗牛自我陶醉, 不思进取的心理。因此, 紧扣描写动作的词语, 作为教学主线, 学生就会明白“在荣誉面前骄傲自满就会阻碍自己进步”这一寓意。
3.走进人物的内心。寓言故事中有许多夸张的人物形象, 极具讽刺意味, 而寓意往往就蕴含其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洞悉人物的心理活动, 就能逐步揭示寓意。在《守株待兔》一文中, 种田人自从捡了野兔后, 就想:“要是每天能捡到一只野兔, 那该多好哇!”引导学生揣摩种田人的心理:今天能够白白地捡到兔子, 以后这种好事也会发生;不用辛苦地劳动, 运气好, 也会有收获;与其辛辛苦苦地干活, 不如等着好事上门等等。学生就会逐渐明白, 种田人最终一无所获, 就是因为侥幸的心理在作怪, 懂得只有辛勤地劳动, 才能有所收获的道理。
二、概括寓意, 发展语言
经过一定的引导之后, 学生能对寓意有所感悟, 但如果用精炼的语言来概括, 还是有一定难度。这需要学生既能抓住文本的内核, 又要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紧扣关键词句, 领悟文本主旨。寓意往往蕴藏在一些关键词句中。因此, 引导学生紧扣关键词句, 去发现情节和人物的变化, 透过表面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并让学生的思维由感性事件上升到理性高度, 这样就能水到渠成地揭示寓意。《狼和小羊》一文揭示的寓意是, 坏人的本性是凶残的, 他是一定要干坏事的, 对这些坏家伙只讲道理是不行的。为了降低学生概括的难度, 我们可以抓住“故意找碴儿、弄脏、倒流、背地里、没出生、反正、扑去”等关键词, 让学生认识到狼的本性:他的理由, 都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他找了这么多借口, 就是为了吃小羊。他的本性就是要干坏事。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敏锐地捕捉关键词, 将整个故事浓缩在几个词语之中, 从而发掘出潜藏于关键词背后的寓意。
2.拓展寓言故事, 深化寓意概括。教材中的寓言故事, 学生可通过对文本的感悟概括提炼出寓意。为了让学生能体会得更深入透彻, 教师可以适当引用相关的寓言故事, 让学生从不同的现象中总结出共同的认识。例如, 《风和太阳》一文通过风和太阳比本领, 来揭示寓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 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内容相似的文章《骆驼和羊》, 并尝试概括寓意, 将学生在课堂中所学到的方法得以迁移运用。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 又提升了概括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 准确概括寓意。寓言故事中往往有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在学习寓言故事时, 教师可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在日常生活中找到类似的事例, 举一反三, 学生就会触类旁通, 避免了枯燥空洞的说教, 对寓意领悟也会更深刻通透, 能用更准确的语言来概括。例如, 《揠苗助长》一文, 表面看说的是拔禾苗的事, 实际上表现出了人们不顾自然规律, 急功近利的心态。可以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此类现象。例如, 有些父母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让幼小的孩子上那么多兴趣班, 失去了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有些孩子酷爱体育, 并在这方面有一定特长, 而父母全然不顾孩子内心的需要, 扼杀孩子这方面的天性, 让文化补习充斥了他的生活。学生就能从中逐渐领悟并概括出深刻寓意:违反自然规律发展, 急于求成, 不加思考, 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三、复述课文, 转化语言
寓言故事情节简单, 篇幅短小, 而又充满趣味性, 非常适合进行复述训练。在复述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把握了文本的主要情节, 而且将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1.依据图片, 配音表演。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幅与课文情境相吻合的图片, 让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中, 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来描述故事情节的变化。
2.依据角色, 体验表演。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 在移情体验中, 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采用符合文本情境的语言、动作, 展现一个个饱满的人物形象。例如, 在《狐狸和乌鸦》一文中, 让学生戴上头饰, 分别扮演狐狸和乌鸦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 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 还学会了运用语言。
12.寓言故事黑熊的故事 篇十二
这个故事放在平时也就是博取一乐,只当是个故事,但现在重新翻开来读,备感其间的至理名言。肆劣全球的金融风暴已经“刮”了一年多了,而且可能还会无休止的继续“刮”下去。在这个生产低靡、消费乏力的经济低谷阶段,企业如果依然没有警觉并积极采取行动的话,注定是要像上面那个寓言故事里的被动的游人一样被“黑熊”吞噬的。金融危机其实就是一只恐怖的“黑熊”,在金融危机面前,我们的企业其实就是无力扭转乾坤的游人。但是,不管金融危机有多严重,真正从辉煌走向衰败的其实只是一部分企业,仍然会有一部分企业可以在危机中存活下来甚至发展壮大,进而创造出更大的成功。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有远见的企业能不能行动起来,把同行远远的抛在身后,让自己成功的摆脱危险。而要实现这一点,必然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把同行抛在身后?
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发展的规律和轨迹。进一步研究之后我们惊人的发现,这些行业规律和轨迹竟然是由位居行业前列的领先品牌制定的,它们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团队建设、营销推广、企业管理各个领域为行业“制定”出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在影响着这个行业的中小企业按部就班的照着做,体育行业也不例外。毫无疑问,这个标准对于那些行业主流品牌最为有利,毕竟这个标准是它们自身经历的写照,是其量身定制得出的一个标准。譬如对渠道商的政策支持,主流企业得出了1-2%的年终返利支持的“标准”,对于那些大型主流企业来说,一方面两个点的返利对于其高额的利润结构不会构成任何负担;另一方面其销售规模较大,两个点的返利从问题来看已经相当可观,
而对于那些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中小企业而言,1-2%的返利无疑弊端多多。首先,中小企业利润水平极低,两个点的返利对于其微薄的利润结构无疑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其次,中小企业销售规模远远不如行业主流企业,两个点返利的总量仍嫌稀少,并不足以带给经销商足够的经济刺激,效果亦不明显;最后,中小企业推行两个点的行业标准返利政策由于效果不明显,造成了巨大的间接损失,这个损失就是中小企业最宝贵也最不能浪费的“资源”——时间,因为遵循行业“标准”,中小企业失去了崛起的宝贵时机。
到这里,我们总结出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各个行业的“阳谋”——行业标准。这些行业标准其本质是遏制中小企业崛起最大的思想障碍,如果中小企业因循守旧,按照这些所谓经过验证的“行业标准”来管理自己的企业的话,其最后的结果无疑是成为上面寓言中那个无动于衷的游人,终究摆脱不了被危机吞噬的命运。依然以销售返点为例,如果中小企业能够提供给经销商5-8个年终返点,制定远远高于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将会带来什么反应呢?
第一,高额的返点必将令经销商为之疯狂,其积极性和资源将被最大化的激活,企业将获得更多的渠道机会、市场拓展机会;
第二,从表面上看企业出让了更多的利润,但经销商赢利模式的改变(重视返利收益,淡化批发收益)将令经销商以更低廉的价格向下游倾销产品,产品的竞争优势必将大大加强,流通的速度也将迅速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得以明显的提升,企业的整体收益其实丝毫无损;
第三,经销商开始追求长期的总体收益,放弃了即时的单位利益,解放思想,灵活经销,从而有效避免了产品库存,节省了库存的损失和成本,变相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第四,企业的市场规模将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进行扩充,企业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了更大的成功,节省了品牌腾飞的时间,从而赚取了企业经营最昂贵的时间成本。
13.伊索寓言守财奴的故事 篇十三
《守财奴》节选自《家庭的苦难》一章, 选文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这个守财奴的形象之所以能深入人心, 除了正面描写之外, 一些侧面的烘托点染也是非常重要的。
侧面描写在《守财奴》一课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 但却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所以有必要进行分析。通篇读来,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人物的作用不容忽视。
一、葛朗台太太。
这是一个善良、柔弱、虔诚的基督徒, 她一生恬淡隐忍, 受尽了丈夫的冷落和折磨, 最后悲惨地死去。她的性格, 她对女儿的态度, 她的临终遗言均与葛朗台形成鲜明的对比, 请看表格:
应该说, 这个人物, 是作者宗教理想的化身, 包括她的死———去往天国———脱离这个肮脏的金钱社会的唯一出路, 都体现了作者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局限性, 但这个形象却对葛朗台起了十分重要的反衬作用。作者对这个人物的每一次赞扬, 都是对葛朗台的无情批判。
二、佣人拿侬。
无意中, 葛朗台发现了查理托女儿保管的梳妆匣。他毫不犹豫, “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般地抢了过来, 并准备用刀子把上面的金板撬下来, 欧亚妮苦苦哀求, 但无济于事, 万般无奈, 她竟然想以死相拼。这也仅仅使葛朗台迟疑不决。拿侬忍无可忍, 嚷到:“先生, 你一生一世总得讲一次理吧。”原来在这个佣人眼里, 葛朗台一生一世从未讲过理!这一指责, 淋漓尽致地暴露了葛朗台的本性, 并为他的性格做了精彩的注解。
三、裴日冷先生。
“梳妆台风波”几乎把葛朗台太太折磨致死。不久, 索漠最有名的医生裴日冷先生来了, 告诉葛朗台, 他的妻子将不久于人世, 需要悉心调养。“要不要花很多钱, 要不要吃药呢?”“不用多少药, 调养要紧。”医生不由得微微一笑。我们不由得想, 他在笑什么呢?有什么值得笑的吗?再看一段老葛朗台的独白:“……求你救救我的女人, 我多爱她, 只是表面上看不出, 因为我家里什么事都是藏在骨头里的……要是我的女人还有救, 请你救救她, 即使你要我一百二百法郎也行。”
乍听起来, 觉得葛朗台很有人情味, 很大方———为了治妻子的病, 连一百二百法郎都舍得花。但细细想来, 葛朗台拥有万贯家财, 有大量的黄金, 一百二百法郎对于他全部家产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由此可见, 葛朗台是何等的吝啬, 何等的冷酷无情, 对妻子的爱又是何等“深”啊!难怪裴日冷先生要“微微一笑”, 这笑是何等耐人寻味!
四、公证人。
妻子死后, 葛朗台终于要面对遗产问题了, 为了骗取女儿的财产继承权, 他真是处心积虑又担惊受怕。于是他开始了种种表演, 终于“感动”了女儿, 欧也妮终于上当了, 主动放弃了对母亲的财产继承权。他简直乐疯了:“得了, 孩子, 你给了我生路, 我有了命了;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一番话, 赤裸裸地暴露出了金钱至上的思想和他的冷酷无情。看着眼前这一幕, 公证人克罗旭竟然“骇呆了”, 他大概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父亲, 尽管由于职业的关系, 他会见过许多爱财的人, 但是葛朗台的表现, 还是让他惊骇不已。区区三个字, 活脱脱写出了葛朗台爱财、冷酷早已到了变态的程度。
当然, 文中最能衬托守财奴形象的还是整部小说的主人公———葛朗台的女儿欧也妮。想一想, 这头“洁白的羔羊”孤零零地留在这个自私自利的世界上没多久, 她就已经被宰割得一无所有———包括她的青春、她的爱情和她一生的幸福。
14.中国寓言故事:疑人偷斧 篇十四
Once upon a time, there was a villager who lost a hatchet.
古时候,有个乡下人丢失了一把斧头。
He suspected that his neighbor’s son had stolen it.
他怀疑是邻居的儿子偷的。
Thereupon, he watched every move of the neighbor’s son.
于是,他处处注意邻居儿子的一举一动。
He felt that his gait, his voice, and his facial expressions were all not the same as usual.
总觉得他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声音、面部的表情,都跟往常不一样。
It really seemed that the hatchet had been stolen by him.
斧头很像是他偷的。
After a few days, the hatchet was found.
过了几天,斧头找到了。
It turned out to be that when he went up the hill to cut firewood a few days ago, he left his hatchet there.
原来,前几天,他上山砍柴的时候,把斧头掉在山上了。
The following day when he met the neighbor’s son again, he noticed that his gait, his voice, and his facial expressions were not like those of a hatchet-stealer at all.
第二天,他又碰见邻居的儿子,再注意看他走路的樣子、说话的声音、面部的表情,却都不像是一个偷斧头的人。
15.伊索寓言故事 篇十五
伊索寓言的故事二:父亲与女儿
父亲有两个女儿,一个嫁了菜农,另一个嫁给了陶工。过了些日子,父亲来到菜农家里,问女儿情况如何,他们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女儿说一切都很好,只是有一事须祈祷神明,那就是请求多下雨,好好地浇灌那些蔬菜。不久之后,他又来到陶工家里,问女儿过得如何。女儿说什么都不缺,只祷告一件事,请求天气晴朗,陽光充足,使陶器更快地干燥。父亲对她说道:“你望出太陽,你的妹妹却盼下雨,那么我又为谁祈求呢?”
这故事是说,那些同时想做两件截然不同的事的人,必然任何一件事都干不成。
16.伊索寓言故事:对贪婪的惩罚 篇十六
【对贪婪的惩罚】
从前有个名叫哈达利的国王。一天,他在第比利亚①城郊的原野上散步,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栽一棵无花果树的小树苗。“啊,可怜的老人,”国王对老人说,“你年轻时干这活,等到老时还能享受;可如今你那么大年纪了,难道你还有可能分享到自己辛勤劳动的果实吗?”
“王上,”老人回答道,“我年轻时干活,老了仍要干活;上帝安排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你究竟多大年纪了?”
“一百岁啦,王上。”
“一百岁!那你还如此辛勤地栽种这小树苗,好像你还能享受到果实似的。”
“如果上帝保佑我,那我就能享受到它的果实。不管怎么说,我的父辈们曾为我而劳动;而我也是在为我的儿孙们尽力啊!”
“感谢上帝!等你有幸亲自尝到这棵树的果实那天,别忘了告诉我。”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这位老人仍然健在。那棵小树亦己开花结果。老人暗自思量:“现在,我该让王上知道此事了。”他装了满满一篮子的无花果,然后提上篮子到皇宫里去了。这位老人被带上官殿。国王问他是谁,有什么事?
“我就是几年前王上曾经碰到过的那位老人。那天,我正在栽一棵无花果树的小树苗。王上看到后,曾命令我,等我亲自吃上这棵树的果实那天,一定要禀告王上。今天,我还特地为你带来了满满一篮子的无花果。”
国王哈达利忙说:“快给这位长老赐坐!”接着,他又命令:“收下老人的无花果,给他的篮子里装满金币!”群臣们都惊奇地问:“王上,你为何对一位犹太老人如此敬重?”哈达利答道:“向他表示敬意的不是我,而是他的造物主啊!”
这位老人的邻居是一个妒嫉心很强的女人。当地听说此事后,便对自己丈夫说:“你难道没听说这个老头的事么?一篮子无花果换了满满一篮子的金币。别怕!你也弄一篮无花果去献给国王!”
这位蠢男人真的听信了老婆的话,提上一篮无花果夫找国王了。到皇宫门口,他对卫兵说:“我听说国王特别爱吃无花果,我给他带来了满满一篮子。”卫兵们听了大笑起来。国王知道后,即下令将这个人捆在大门口,用无花果一只接一只地朝他脸上掷去。这傻瓜十分沮丧地回到家里,对他老婆说:“你给我出了一个多好的主意,他们对我表示了如此的敬意!这一切全是你弄出来的.。”
“哼,你这个蠢蛋!”女人轻蔑地答道,“你还算运气呢!要是你的无花果没熟透,或者你带去的是石榴,那你就更受罪了。”
他们就这样争吵不休,互相挖苦嘲笑着。
【洋洋得意的小鸟】
有一只小鸟自认为自己非常的了不起,谁都不能和它媲美,这个世界要是没有它的话那就会暗无天日,风吹过是因为它的召唤,阳光的温暖,是因为它每天在天空中的召唤,就连流动的小溪,都是它歌唱的功劳,它的歌唱打动了小溪。
它经常跟森林里的动物们这样说,时间长了,大家都不愿意搭理这只得意的鸟,小鸟见没有人歌颂自己的功德,生气的说:“我决定躲起来两天,让你们受到惩罚,那么你们就知道我是多么的重要了。”
过了两天之后,小鸟飞出来,看见天还是一样的蓝,阳光还是一样的温暖,小溪也在欢快的流淌着,小鸟得意的说:“算了,算了,我大人不计小人过,毫不计较,还是无私无畏地为你们发光发热。”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那些过高看待自己的人,即使在铁的事实面前,也总会找到过高看待自己的理由。
【蛇和人】
一条蛇在森林里自由自在的走着,突然一个人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人举起猎枪,这可不是蛇想看到的。
蛇对人说:“你拿着猎枪显然是一名猎人对么?”
人说:“是的!”
蛇说:“我猜你一定是一个新手,因为你拿枪的姿势有些生硬。”
人看出了这条蛇的聪明,他担心蛇会咬伤自己,所以他扣下扳机,当他想开枪的时候,蛇又开口说话了“你真的要打死我么?一个猎人想捉到的应该是更大的猎物,而不是一条蛇,这会让其他的猎人嘲笑。”
没错,蛇说的非常对,人有些动心的说:“那我该怎么办?”
蛇说:“我能带你找到更大的猎物。”
人高兴的放下了猎枪,就在放下猎枪的同时,蛇扑向了人类,咬死了人,人死了之后,蛇骄傲的说:“真是愚蠢的人类,你就是更大的猎物,还有什么比你还要大么!”
【懒汉吃猪】
从前,一个非常非常懒的人,他最喜欢吃的就是猪肉,可是他懒得每天都要去市集上买肉,于是买了一头小猪在家里养着。
小猪渐渐长大,懒人觉得应该到了杀猪吃肉的时候,但是猪太大了,要是收拾的话,恐怕要收拾上个几天才能吃到猪肉,那样太麻烦。
于是懒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走到猪的面前,盯着猪的大耳朵说:“我一天吃猪身上的一样东西,这样我不仅每天都能吃到猪肉,而且还省了不少功夫。”
说着,他割下了猪的一只耳朵,作为自己的下酒菜。
17.多媒体课件中的“寓言故事” 篇十七
多媒体信息技术给语文课堂注入了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但是同时也不可否认,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注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给课堂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与问题,而这些消极的影响与问题,仿佛是一个个新版的“寓言故事”。
一、买椟还珠
多媒体信息技术,利用了声、像资料给学生传达了大量的语文课本所不能给予的信息。可是,这些生动的视听觉信息,并不能完全代替文本阅读所带来的独特感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过分追求着外表的华丽和热闹,而忽略了对文本实质内容的研读。
例如,有的教师在执教《黄果树瀑布》时,课前精心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剪辑了黄果树瀑布那震耳欲聋的声响,编辑了一幅幅美丽的黄果树瀑布的风景图。在课堂上,教师将这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当做了课堂的“看家法宝”。欣赏视频,练习导游等竟花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而文本阅读却仿佛成了“鸡肋”。不可否认,这样精致的课件的确让学生兴趣盎然,可是这样的语文课堂却让人仿佛置身于“旅游推销课”。看着课堂上的“热闹”场景,笔者不禁反思:这多媒体课件是否有“买椟还珠”之嫌呢?
二、画蛇添足
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如果语文阅读教学经常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话,不但不利于学生“精品细读”能力和思维想象等各项能力的培养,而且会造成学生朗读和想象的一种“惰性”。这样的多媒体课件简直就是“画蛇添足”。
例如,在《孔子游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执教“春天美景”的片段时,首先让学生自读片段,在文本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其次指导学生自读感悟,交流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各自富有个性的朗读将泗水河边的春景读得很有韵味。忽然,课件不合时宜地出现了一幅“春景图”。看到此,笔者不禁感慨: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此时的多媒体课件中那“画蛇添足”的泗水春景图,将学生头脑中“一千幅”五彩斑斓的春景图聚焦为一张枯燥、单一的相片。
三、南辕北辙
如今的多媒体课件,设计精心,可谓是无所不包——利用大量的声、像和有关文字把课文重点、难点内容介绍得“淋漓尽至”,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如此“精心”的多媒体技术所起得作用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和预期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例如,《五彩池》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一组五彩池美丽的图片(多媒体课件)时,忽然有学生提问:“教师,五彩池能够游泳吗?”教师指着图片对学生说:“当然不行,你看小的像菜碟一般大,大的池底生着许多石笋,怎么能游泳呢?好,接下来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彩池的。”“五彩池能游泳吗?”这是教学中不可多得的“生成资源”,是学生质疑探究的萌发,教师原本可利用好好演绎出“精彩”。可是教师却只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简单地观察了一下图片,便得出结论,效果当然是与预期“南辕北辙”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其实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从文本中找出答案——有的池小、有的危险,然后再通过学生朗读,让学生感受到如此美丽的画卷,美得让人不忍心去破坏它。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不是“万金油”和“万能钥匙”,教师在面对它时,要有选择、有借鉴、有创新地使用,要取其精华,为我所用。[e]
【伊索寓言守财奴的故事】推荐阅读:
伊索寓言故事《宙斯与蛇》06-10
伊索寓言故事和有感400字08-26
伊索寓言说明的寓意01-12
初中必读《伊索寓言》的读书笔记800字07-11
伊索寓言名著06-20
伊索寓言阅读06-21
伊索寓言全集09-23
拉封丹寓言与伊索寓言10-22
《伊索寓言》的读后感之《蚊子和狮子》09-23
《伊索寓言》说课稿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