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5篇)
1.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篇一
后进生转化: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
镜头一:上课铃响了,有几位半天回不到座位,说话、嬉笑,等老师来了才蹿回座位。
镜头二:老师正在讲课,有人随意讲话,你质问他,他瞪着眼睛说:“我没说啥!”
镜头三:下课刚到办公室,有同学跑来说:“×××又欺负同学了”,这节空堂,刚批两本作业,科代表就送来“捣乱分子”的名单又是一番教育。
镜头四:他上课左顾右盼,神不守舍,叫起来不知所云;不写作业,要么应付交差,让人“目不忍睹”;考试成绩总是拖后腿,你给他鼓劲,他说“反正我又考不好”。
镜头五:放完学回到教室,见他又在同学书包里翻,问他“为什么”,他又故伎重演,两眼泪汪汪保证再也不这样。
镜头六:对他好言相劝,并和家长沟通,共同教育,但他口头答应,但依然我行我素。
镜头七:哪些老师的课要认真上作业要认真写,哪些老师的课可以放松作业能应付,有的学生清楚得很,会看人下菜……
诸如此类镜头,在我们教育工作中常常出现。这些常出镜的学生,或学习差,或纪律散漫,自制力差,或顽劣,不求上进,或自卑、或无所顾忌,屡教不改、或表里不一……他们是教育工作中最化费教师力气的“问题生”。怎样教育转化这些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下面,谈谈教育问题生一些粗浅体会。
一、蹲下身来对待“问题生”
遇到上述镜头上演时,我们常会压着怒气苦口婆心教育,批评,指正,但他们常上演“猫捉老鼠”游戏,每天满腔热情来到教室,筋疲力尽回到家,但换来的多是“口是心非,依然故我”,“教育为什么成了教师的一相情愿?这些学生怎么了?该怎样教育他们?”我们感到困惑。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位父亲带孩子逛商场,来到儿童玩具柜台前,孩子哭闹不止,父亲看着琳琅满目的玩具,大惑不解,这孩子平时不是很爱玩具吗?当他蹲下身去准备给孩子讲解时,他看见了一个可怕的情境:孩子面前是林立的腿和高高低低的身影,怎么能看到玩具呢?难怪他会哭闹。于是父亲把孩子高高抱起,孩子兴致勃勃看起玩具。
故事中“蹲下身来”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为什么产生“两张皮”现象?学生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所思所想是什么?走进问题生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思想,掌握他们思想动态,才能寻求教育、转化有效方法。这就需要我们“蹲下身来”,以平视的目光去看他们世界,以他们心情体会他们所作所为。
1、积极地聆听,了解真实情况。
过去,我们与学生沟通的“杀手锏”是命令、警告、训诫、和责难,教育的结果与教育的初衷是“两张皮”。反思其中的原因是师生交流沟通存在问题。成功的沟通就像是我们的双手在击掌:在一只手上我们想要陈述我们自己的观点,在另一只手上,我们还需要倾听别人的心声。过去,我也有过倾听,可那时聆听学生仅仅是为了抓住把柄去说服和教训他们,我只关心教育的结果,而不关心学生是否心服口服。所以,我们要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把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采取对话的方式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
在遇到问题,我先给学生讲话的机会,这样有利于抓住问题的症结,利于问题的解决。在聆听学生的讲话时,我试着不带权威感去听,不轻易给学生下断语。一天,早晨整理自行车时,值日组长告诉我刘某杨某不想整理自行车了,这时,两人气呼呼地要回教室,我第一反应就是,“回到整理好自行车再进来”。二人一脸不服,歪着头不肯去。冷场之后,我感觉自己又犯老毛病了,说:“你们怎么啦?为什么那么生气?走,我们一起去整理自行车。”我和他俩一边整理一边交谈,原来,组长要把两个人调开,他们不愿意闹罢工了。我找了组长,这两个“好动分子”老说话影响劳动。我让他俩商量怎样在一起整理自行车才会做得又快又好,写出来让组长按要求检查监督,他们欣然接受了。
我们可以和学生之间常常进行着书信、作文寄语、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心灵沟通,老师相信你,你没有失败,你还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希望看到一个活泼,充满着自信和有朝气的你,而不是一个自责,没有自信的你,所以,请你勇敢的消除任何的心理负担,放松自己的心情,好吗?如果你还有什么烦恼,请和老师说,我们一起想办法,如何?
平等交流沟通不等于认同、赞同他们行为看法,在沟通时应牢记,无论我们同不同意他们的观点,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们,并以他们的观点去理解他们,并将我们的观点与他们有效交换。
2、向学生叙述自身感受和想法。
了解了学生的问题,需要解决时,过去我的表达常是:“你这样做是为了报复!”、“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学习!”、“你必须把作业重抄三遍!”、“你太不像话了!”、“把你的嘴巴闭上,安静下来!”等等。这种表达虽见效快,但使用频率过高后就失效了。这是因为,这种表达方式隐藏着这样的信息:“我是权威,你要听我的”。对于那些我行我素的学生自然就出现逆反心理或顶撞情绪。而换一种说法效果会更佳。我班几个做事不用心的学生,常不戴校牌,说起原因有一大堆,我听完他们解释后,说:“可能你是忘了。不过,假如每个学生都我行我素,那学校的规章还有用吗?我想那时候,要给学校解释的人就是我了!”这样的表达显示老师的诚恳、可使学生感到要体谅和帮助老师,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来帮助老师化解问题。实际上,我们在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时,还应注意把叙述自身感受和积极聆听交替使用,帮助学生在不断被接纳和被了解的前提下处理自己的问题。
3、让学生自己提出各种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初中阶段,教师有时提出要求,不管出发点多么好,那些固执的散漫的学生,不愿接受,不去执行。其原因是初中学生自我意识在增强,有自己的主见,加之原本散漫的他们不想接受束缚。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给他们自主的机会,效果会好得多。(班主任工作)针对问题生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先写出:怎么办,用多长时间,请谁来监督,并把的情况写在“进步记录本”上,班会上大家汇报。给他自主不等于放任,这时老师要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引导他有正确的认识,把握好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此基础上让他提出改正问题的办法。
二、教育是如水般的载歌载舞
面对问题生最伤神的是我们的“一腔热情”教育,为重塑他们耗费心神,他却“秉性难移”,就象是顽石一个。说到石,我想起滩头的石头,溪流中的石头,水柔和地日复一日冲刷着石头,正是水的轻歌曼舞才造就了那些光洁圆润的鹅卵石。我们教育问题生由水受到启发,有水的灵性,水的柔情,水滴石穿的耐心,海纳百川的宽容。
1、似水柔情的爱心
爱是教育的真谛,教育需要情感的付出。学生生病时问一问身体情况,天冷了问一问衣着情况,不小心摔跤时问一问有没有摔疼,教师的这一关心对于学生来说可是暖意融融。只有师爱处处存在,你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敬佩。尤其对待问题生要有更多的情感的付出。举个例子:我们年级的典型问题生刘某有了进步,我看见过这样一幕:办公室里,老师给生病的他倒水服药,边倒水边说关切的话语,这一幕令人感动。是的,孩子的进步包含着老师情的投入。
我们可以给自己制订“五多”:
1、多一点教导和激励,2、多一点温暖和体贴,3、多一点帮助和支持,4、多一点理解和关心,5、多一点肯定和赞赏。我们将自己的爱心和班集体友爱倾注给问题生。在班集体,我们应该精心营造一种平等、和谐、友爱的气氛,让后他们能够感受到集体温暖,感受到老师关心他们,找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我们在安排座位时,让他们与优秀生搭配,并与优秀生结对子;在课堂上,我们激励他们踊跃发言,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给他们发言的机会,及时鼓励,增强自信心;对父母离异的学生,经常与他们交谈,解开他们思想中的困惑,解除家庭不正常带给孩子的心理障碍。
平时表现易使人们通过对他们的表面认识产生误解,他们似乎没有自尊心的。其实问题生不但有自尊心,而且自尊心是极其强烈的。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注重对“问题生”进行心理疏导,有意识地创设条件,充分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因为闪光点就是施教的支点。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机会,树立起追求“新我”,战胜“旧我”的信念,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激发其自信和上进心。
给他自我表现的机会帮助认识自我,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这只是转化工作迈出的第一步,关键是老师要积极创设参与机会,为学生开辟展示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其感受成功,喜悦,消除自卑感,树立“我能行”信心。班级可以开辟“我能行”作品栏,作业栏,班会时间开辟“特长展示”:朗读、演讲,小品表演,新闻发布,使学生享受成功。
我班有一生,学习吃力,作业拖拉,成绩很差。但他忠厚,干活不怕脏,不怕累。于是,在班级大扫除时,我有意识地安排他干活,等他干好后,进行全班表扬,当天,我写了一段悄悄话给他:挥汗为班级出力的男孩,真诚感谢你为我班的环境卫生出力,你真的很棒!如果你能把劳动时的拼搏精神用一点在学习上,优秀的成绩定会属于你。运动会上,让他给运动员拍照,干得兴高采烈。洗好了照片在班级橱窗上展出,从他兴奋的状态及憨厚的笑脸上,我读到的是“自信”。
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有权利和义务参加集体活动,参与班级管理。教师要善于在集体活动中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让“问题生”逐渐克服自己的劣势。事实上,许多“"智商并不低,只是在众多的场合下,没有”出头之日“,许多潜在的才能得不到发挥,得不到表现。
为了让问题生实现这种权利,让他们展示自我,我班设立了管理岗位:图书管理员,板报宣传员,卫生员,作业检查员,公物管理,值日班长等岗位,而且采用轮换制,问题生也有机会参与,得到锻炼。
我在班干部的选择上,也考虑了后进生,王某就是其中之一。他天真、幼稚,学习被动,经常拖拉作业,上课不专心,成绩也很差。一次班干部竞选会上,他也参加了,于是我就顺水推舟,让他当上了纪律委员,看着他激动不已的表情,我知道时机到了,于是对他提出了适当的要求。此后,他真的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业整洁了,速度快了,也不拖拉了。而且保持得很好。
给他们鼓励进步需要精神动力,老师的关心鼓励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后进生的心田,从而鼓起他们进步的勇气。我针对问题生采用多种分层次的鼓励方法。口头直接表扬,大家给予掌声,发表扬条,家校反馈表写表扬赠言,颁发”大拇指,期末评比进步生,进行奖励。他们在一次次的鼓励声中进步着。
下课,我回到办公室,电话响了,电话那头马上传来热情的问好声,他告诉我,他李某的家长,昨天,他回到家,看到儿子作业特别认真,每一笔都工工整整的,看到儿子如此自觉和认真,一问,才知道儿子昨天被我表扬了,心情很是不错,自觉的要求自己一定要把字写好。这位家长给我说这些话的时候,听得出,心中满是感激和敬重……电话挂断后,我的心中还荡漾着幸福感和成就感,我感受到了鼓励的力量。
2、滴水穿石的耐心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曲折的过程,问题生的转化也不例外。问题生在品行、学习、纪律、个性心理锻炼中,时冷时热,一次考试的失败,就灰心意冷,有的学生昨天才受教育,今又犯错误,这些都是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班主任在转化问题生过程中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准备。要正确引导,耐心等待他们进步。
班上的夏某学习进步缓慢,他家长比较急躁,时常抱怨,孩子上进心不强,我和家长沟通要他从纵向看孩子的发展进步,配合老师坚持不懈地去鼓励她、帮助她,而不是听之任之,置之不理。经过一年多学期的努力,他终于有了较大的进步。
3、海纳百川般的宽容
教育问题生时对那些脾气大有个性的学生处理不好、与你对立起来事情就难办了。因此我采取的方式是“化惩罚为宽容,以柔克刚”。有时问题倒也迎刃而解。班中有一学生,爱惹是生非。尤其趁老师不在教室时,更会“原形毕露”。有一次,他毛病又犯了,把女生的帽子扔进了水塘里。我单独找了他,语重心长的话语,让他自己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侵害了同学们,并劝他主动找同学道歉。他说我没有对别人道歉的习惯,如果一味压着他道歉,势必会僵下去。我问:“那你想怎样表达你的歉意?”“赔钱”。好,先这样处理。第二天,女孩把钱退回来,还捎来她妈的纸条说,同学犯一点错误就原谅他吧。我把钱和纸条给了他,让他说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他不好意思了,但面露难色,我说:“今天把你的歉意就写进作文中吧。”那篇情真意切的作文送到女孩的手中,我知道那是他真诚的歉意和悔改的心。
无论是水的柔情般的爱心,滴水穿石的耐心,海纳百川的宽容都源自于教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和灵活的教育的机智,我们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捕捉教育转化的契机,恰当采取教育手段,象充满灵性的水载歌载舞渗透到问题生心田。
三、教育的滋味不仅是甜的毋容置疑,对于问题生的教育都包含我们关爱,充盈着宽容、理解。实践中,我们有这样体验,你有时关爱可能得来顽劣问题生的放肆,甚至“有恃无恐”,因此,教育问题生,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教育不能偏颇。
曾读过这样一则教育故事:孩子和妈妈逛商场,非要买不该买的东西,于是在商场大哭,怎么劝告也不顶用。一位教育家来了,对孩子耳语了几句,孩子马上不哭闹了。当问及那几句话时,专家说:“我告诉他,我是警察,再哭就把你扔下去。”对于顽童有时让他尝到教育的滋味不仅是爱的甜味,灵活地换一点其他滋味,也未尝不是好办法。
班级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学生“捣蛋”,都会影响到所有学生。所以每个学生都有好的纪律,保持步调步调一致才能有更大的进步。我班几个的学生很散漫,上课偷偷喝口水,下课打打闹闹,哪怕是做眼保健操时也要和同桌悄悄话。这样一堆“皮猴”,怎么办?全班讨论制定班规,但行也行,不行也得行,在这上面一定要严格执行。我采取这样的措施:只要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给予“处分”,比如他上课喝水就把水瓶没收,早操、眼保健操不做就下课到老师这来做……只要及时处理违纪现象,就等于给其他学生一个提醒,知道这样是不对的。不管是谁违反,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能迁就。如果一旦有一次没有遵守自己的原则,那么学生会钻空子。
教育是应该有原则的,你损坏了公物就应该罚款。爱也应该是有分寸的,你乱扔垃圾就应该罚清扫。爱还是应该有条件的,你未完成任务就应该补。教育要严格的要求、点滴培养习惯,多种方法并用,因人因事而定。
以上从三个方面谈问题生教育,其实,要转化问题生要综合治理,构建转化的机制,营造集体教育氛围;协同多方面的力量,与家长的有效配合,各科教师协作,伙伴之间的带动;还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有效的转化,这样才能收到实效。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
2.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篇二
一、用爱心滋润后进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后进生, 更要真诚地去温暖滋润他们的心田, 去消除他们怀疑恐惧的心理和坏情绪。绝大部分教师对后进生是“哀”其不幸, “恨”其不争, 然而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常常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老师与学生在感情上建立联系, 才能了解学生心里所想和所作所为, 才能使学生对老师尊敬、信任和亲近, 学生才会乐意听取和接受教师讲的道理。
电脑巨头比尔·盖茨中学时家庭经济困难, 但他又酷爱电脑, 于是破译了校长的电脑账户密码并盗用, 为此校长支付了高额费用, 校长发现后找到了盖茨, “你很喜欢电脑吗?”“是的。”“是你用了我的钱?”“是的, 是我借你的钱, 将来会还的。”“我相信, 但没经过我的同意就用我的钱, 这样做对吗?”“不对, 以后不会这样了。”“我们做个交易怎么样?如果你能为我设计一个课表软件, 我就不用你还钱了, 而且还会给你一笔设计费。”“我试试。”三天后, 盖茨按校长的要求设计出课表软件, 校长按承诺向盖茨支付了设计费。故事中的校长以一颗爱心批评盖茨, 善待盖茨, 并通过让他设计软件支付报酬, 使他有了一定的经济来源来学习, 成功造就了“微软”。
二、用耐心引导后进生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对学生的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 而是长期、反复的工作。同一个学生会犯同一个错误, 并且还可能再犯、重犯, 尤其是后进生, 老师必须要有很好的耐心去做工作。后进生无非是消极落后方面的因素多一些, 但再差的学生也有积极因素。因此, 我们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 耐心地做他们的益友。后进生不缺批评, 不缺训斥, 而缺的是鼓励、表扬和感化。
我班有个学生英语考试从没及格过, 一次单元小测验的前几天, 我几次把他叫到办公室单独辅导。那次考试他第一次及格了。拿到卷子时他兴奋得大叫: “我及格了!”当然, 他不知道我给他辅导的大部分都是考试的题目。以后, 我和他约好, 只要他有困难, 我随时都为他开小灶。经过努力, 在接下来的考试中, 他也时常能考及格。
“后进生”的一些不良习惯, 包括学习习惯, 想在一两次就杜绝, 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我们应耐心地引导他们自我控制而逐步减少犯错误的次数, 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犯错、认错、改错、又犯”, 我们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 显然是极不正确的, 相反, 应容忍他们一次次旧病复发, 继续充满热情和耐心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 逐步减少“犯错误周期”, 从而体验进步的快乐, 进而增强自信心。
三、以童心对待后进生
成都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曾经把一个年级的“后进生”集中编一个班, 在当这个班的班主任时, 与顽童们“吃喝玩乐”:星期天, 和他们一起去公园, 在草坪上摔跤, 斗鸡;一块儿徒步去郊外旅游, 在田野追逐;学生有了学习上的进步, 就带去吃火锅以表庆贺……这样能真正走进学生心灵, 在没有师生界限的交往中获得共同的欢乐。
老师在与后进生相处时, 保持一定的童心, 和他们聊天, 谈家庭、聊社会, 分享喜悦, 分担痛苦,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理解学生, 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有助于后进生的进步。回归童心就是要我们的教育方向往学生当中走, 沉下心来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 等等。
四、用宽容之心感化后进生
爱护学生是教师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这对后进生尤为重要。对常犯错误的学生来说, 师爱是促进学生进步, 迈向成功的动力, 只有当他们真正信赖教师, 尊敬教师时, 才会听从教师的教育教导, 而教师的宽容之心能够温暖后进生们的心, 促使他们向好的方向转化。“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学生尤其是后进学生毕竟活泼、好动, 在学习、生活中, 他们难免会“出风头”、“惹是非”, 当他们做错了事后, 往往也会感到懊悔。面对这样的情况, 老师应当以宽容之心, 留给学生适当的自省空间, 不能鲁莽处理。只要我们工作做到位, 后进生是完全可以转变的, 因为他们也是不甘心走下坡路的。因此, 教师对他们的思想反复、动摇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要更加关心他们, 克服急躁情绪, 教育引导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
五、以公正之心善待后进生
对好生的偏爱和对后进生的漠视, 常常是老师自然或不自然的情感。两个学生冲突时, 教师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偏袒好生, 似乎不相信责任在好生一边, 这种偏心是后进生最忌恨的, 也最容易使他们破罐子破摔, 进而与教师、与集体拉大距离。如果心存偏颇, 往往会拿后进生的缺点来比好生的优点, 越比差距越大;如果心存公正, 甚至拿后进生的长处比好生的短处, 我们就会发现另一个世界, 会觉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之处, 这就是教育者独具慧眼的“特异功能”。当后进生一旦看到了公正, 体会到平等, 从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 一个真诚的微笑, 一句由衷的赞语, 一下轻柔的抚摸中意识到被重视、被赏识, 便会感到无限的温暖, 如同小苗吮吸甘甜的晨露, 进而点燃希望之火。他们很快就会敞开心扉, 坦诚胸怀, 师生间一下子变得亲近得多。
3.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 篇三
一、研究后进生,做知心朋友。
“全部的学校教育从本质上说是要培育爱与不妥协精神。”(苏霍姆林斯基)在笔者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深刻地感觉到后进生中,真正智力差的只有个别,大部分学生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欠缺,行为、学习习惯较差等原因造成的,而导致这些原因的症结所在,往往是因为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1、以自我为中心,一切总是从自我出发,好表现自己,好支配和指责他人,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2、自卑和忧郁,这些学生在失败后自我评价低,缺乏自信心,看看别人什么都行而自己却一切都不行。3、挫折承受力差,意志薄弱,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挫折,就会动摇或失去信心,一批评就泄气,不能勇往直前,甚至自暴自弃。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式的,课堂教学形式应该是以启发式为主,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
二、关心后进生,做“父母兄长”。
要始终如一,像母亲热爱孩子一样无私,像父亲热爱儿子一样严格而慈祥,像兄长热爱弟弟一样宽厚,像姐姐爱妹妹一样温柔又体贴。这就要求每一位班主任都必须记住并要始终以此为行动指针:改变传统的班主任一统天下、威威吓吓、面无表情便是无效管理的管理模式。相反,班主任应该总忘记“班主任”的称谓,而以父母、兄长的姿态每天面对每一位学生。同学的一声咳嗽或天气变冷了的时候,班主任的一声叮嘱“要多穿衣,多运动”会让学生感到家人般的温暖;家境很贫寒的同学,班主任的委婉帮助,会让他们倍感生活的乐趣和无比的感激;后进生和一次考试失误的同学,班主任的一句“没关系,下次你一定行”会让他们感到我下次一定能行的上进决心。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便是对班主任在解决问题的最好诠释。
三、帮助后进生,做批评艺术家。
有人说,批评是一门艺术。而班主任艺术性的谈话便是解决诸多日常琐事的关键。班主任谈话不防采取三步走:第一步,让学生自我剖析;第二,班主任以情开导;第三,学生制定后期发展目标。自我剖析。在开启学生的心智、塑造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等方面,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班主任的教育活动,实质上是一种交往活动,一种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过程。 班主任应有敏锐的观察力,洞悉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其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它是在学习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学生的学习需要,则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大脑中的反映。学生的智力水平、心理需求、学业成绩是一种存在,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也是一种存在,作为交往者的班主任必须从这一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洞悉不同学生的个体心理特征,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动机,才能在施教过程中,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要懂得学生的心理需求, 同一班级的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决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借口。
四、感化后进生,做思想教育家
主题班会是思想教育的主阵地。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首先,班主任在主题班会备课中应选好主题,这是开好主题班会的前提。班主任应仔细观察后进学生的日常行为,寻找后进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题,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教育,促进学生自我发展,实现“主题”教育的目标。其次,教师应列出讨论题,让各小组都行动起来,组织讨论时要采用轮流发言、即小组讨论交流,小组成员围绕一个中心问题交流发言,一个都不能少。这种方式使每个后进学生不得不参与思考、讨论,提高了后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合作交流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第三,在活动是教育后进生。朱熹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后进生聪明,急于表现,特长明显,要使后进学生主体作用最大发挥,就要在活动中给后进生提供舞台。例如开展故事演讲、诗歌朗诵、名人名言、音乐舞蹈、相声小品和各种竞赛游戏等,让后进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各自的特长,尽情展示。如在《我的优点》班会时,让每个学生都给自己填一张“优点卡”把自己最突出的优点展示出来,后进学生自豪感也就激发了出来,原来我也明优点的人。
4.【荐】点燃理想之火作文 篇四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点燃理想之火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点燃理想之火作文1世人皆言:大公无私。但我从不信世人之言,我天生叛逆,不听任何人的劝告。或许,终有一日,我会错,但我想,我不悔。
什么是大公无私。近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诠释。
为一人而灭天下人的人是魔鬼,为天下人而灭一人的人是天使。说说切身感受。其实我并不很是认同这一观点。世人讲公平,什么是公平,莫非一定要有人死去才能算是公平?这未免太过牵强了。我满是愤慨,这就是社会的残酷吗?这就是你们说的人人平等,不分三六九等?
不管谁死,你都对不起他。若你选的是那人,天下如何?你选的是天下,那人又当如何?总之,我想我是不会这么做的。
若一定要死,不管谁死,死的那一方必定心生怨恨,既然如此,便一起死好了。
当然,重点不在这里,在魔鬼与天使的抽象定义。我就在想说这话的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心境,现在细细想来他心胸应是十分狭隘的吧。这定义依然偏离了原有的概念。
世有桃花,千年一开,从未结果,到最后终是等待而死。它落叶无根,未果。
我曾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静静的望着天空中最亮的一颗星,我以为那颗星星是我一人的,除我之外,无人拥有,但我终于发现,我错了,有些东西,真的不仅仅属于我一人。只要我们还在这蓝天之下,我们便都能看得到星星。只是,那时候我才明白,我也真的是太过自私了,忘记了很多人曾经的无私奉献。
许多时候,我们是很自私,但对很多人,我们不能也不会愿意。
就像落叶一样,若是落叶不归根,便无肥,便不会开花。
点燃理想之火作文2理想是什么?有人说理想是成功的阶梯,有人说理想是通往成功之门的钥匙,有人说理想是荆棘之中的宝刀,为你开出一条成功之路。而我却认为理想是一个人精神的支柱,没有了它,我们的生命就失去了光彩。我们的人生就是因为有了理想,才变得有意义。而我的理想多姿多彩,我想当教师,想当空姐,又想当演员,还想当篮球运动员……
想当教师,是因为我的英语老师给我了我动力,我十分敬佩她,她可以和学生们没有年龄差的玩成一片,她除了教给我们知识以外,还教给我们许多生活常识和人生哲理。她在我心目中,像蜡烛那样,默默燃烧;像春雨那样,灌溉孩子们的心田;像蚕那样吐出五彩的丝,却一句话也不抱怨……我渴望当上老师,渴望成为为社会做出贡献,却躲在幕布后不肯抛头露面的人!
想当空姐,目的很单纯。是因为在我很小的时候,看到电视里飞机上的`空姐可以穿漂亮衣服,让人耳目一新,还可以坐飞机。那时我就暗自下决心,以后一定要成为一名空姐。于是,我一个人在家的时候,穿上妈妈的高跟鞋,还有我的连衣裙,在客厅里学空姐走路,有时还会扭到脚。从那时候起,我一直在努力着。
想当演员,是因为演员能带给我丰富多彩的生活。演员的职业是神圣的,能给人带来欢乐和悲伤。喜的时候人们会捧腹大笑;悲的时候人们会痛苦流泪。我真佩服那些演员们的演技,演得惟妙惟肖,牵动着我们观众的情绪,而且还可以从电视剧中悟出一些道理呢。有了演员,世界就多了一份人情世故,所以我想当演员。
想当篮球运动员,是因为我在一本书上看到了一个故事,所以我产生了这个理想。乔丹是我的篮球偶像之一,因为他是一个被称为“篮球神”的神奇人物。他曾经率领公牛队,勇夺NBA冠军。当时他虽然患了重病,但仍率领团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成为NBA的知名人物。他不仅是少儿眼里的偶像,也是篮球迷们心中的英雄。
5.爱_让生命之火重新点燃 篇五
教学背景: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基础的积累学习,对小说有关知识已经了解了也具备了较高的文学素养。因此,本小说的学习,很容易激情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进入高中阶段后,学生开始离开父母寄宿在学校,必然会出现一些不习惯。而且这一代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在家是万千宠爱于一身,不会与同学老师相处,不能包容其他人。特别是高中阶段的他们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开始萌发自己想法和主见,想要用自己的特立独行来证明自己的成熟,因此,本节课的学习便能对学生的为人处世和性格发展有着良好的引导和教育作用。教学课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与复习有关小说三要素的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作用。
教学难点:能认识建立精神的支点对人生的重要性。学习主人公“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精神。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中必修二第一专题“珍爱生命”中“精神支柱”部分的第二篇课文,它是美国短篇小说家欧•亨利最为成功的作品之一,作品表现出的朴素的人类情感是这篇小说最能打动人心之处,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这信念常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这篇文章中串联着两个主题,而且欧•亨利小说的语言幽默诙谐,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中,都是本节课要学习的重点,但是要在一节课中做到面面俱到必然会影响主题的挖掘,因此在这节课的处理中,我们设计了以老贝尔曼为主线和以他身上散发出的人性光辉为主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深入挖掘文中体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相濡以沫的真情,深刻地理解人性美,从而提高语文素养。这样处理也避免了课堂容量过大,主题杂乱,挖掘浅显等问题。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过去的2012当年中,发生了很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两位朴实的女性,一位是“最美妈妈”------吴菊萍”,她用双手托起坠楼孩童,另一位是“最美教师”----张丽莉”,舍身救出车轮下的孩子。从她们身上感受到了在这个浮躁不安的社会中还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还有着浓浓的生活温暖,今天我们还要跟随欧·亨利先生一起去欣赏一片世间最美叶子,去瞻仰另一位闪烁人性光芒的生命歌者,去体会那支撑生命的勇气。
二、预习检查:
走进作者:欧·亨利,美国杰出的小说家,代表作:《最后的常春藤叶》、《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等。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节动人而笔触细腻。预习点评:
转弯抹角(mò)
似的(shì)
蹑手蹑脚
(niè)一幢楼房(zhuàng)
启示: ①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②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
启事:则是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
三、课堂学习
同学们,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了那些内容呢?(人物、环境、情节)那通过预习你们找出《最后的常春藤叶》的人物有哪些?(苏艾、琼珊、贝尔曼、医生---底层小人物)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怎样的环境中?(街道错综复杂、苔藓遍地、阴暗潮湿、居住空间狭窄---自然环境。风格古香古色 艺术气氛浓厚--社会环境)那谁来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呢?(女画家琼珊得了肺炎生命垂危,她把生命维系在最后的常春藤叶上,老画家贝尔曼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了琼珊生的希望,最后琼珊在好友苏艾的照顾下活了下来,而贝尔曼却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给予琼珊信念的那片叶子为什么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也没有凋落呢?(--贝尔曼画在墙上的)那这是一片怎样的叶子呢?
1、请找出文中描写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语句,读一读。
第40节:
“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第44节:
“那一天总算熬了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第46节: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生齐声朗读
小结:从大家的朗读中我能感受到这片常青藤叶带给人的那种顽强的力量,正是由于这种力量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给了她生命的勇气。
那么为什么这片叶子不落,琼珊就有了生活的希望了呢?(因为她把希望寄托在这片常春藤叶上了——22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她已经绝望了,但是见到这样的一片叶子,她又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
那么说是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琼珊活下去的勇气与希望?那这片叶子是贝尔曼先生画上去的,所以说与其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给予了她力量不如说是老贝尔曼先生赐予了她希望。那贝尔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贝尔曼人物形象分析
贝尔曼
请大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前后左右合作分析讨论一下。文章总共几次写到贝尔曼?(三次)
①第一次描写出现在哪一节?(请一生读第30节。)第一次见面你对这老头的印象怎样? 这是一个相貌丑陋、酗酒成性、性格暴躁的老头。----主要运用外貌描写 ②贝尔曼的第二次出场主要是跟苏艾的对话,我们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看看这第二次出场同学们对他的印象是否有所改观?(学生推荐男女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
贝尔曼关爱他人、善良、富有同情心。第二次见面让我们觉得这个老头还是有那那么一点可爱的地方的。------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这两次描写都是正面描写
③贝尔曼的第三次出场是通过苏艾之口,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最后一次见面,贝尔曼又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心灵的震撼,这是一个为了他人而牺牲自我的,平凡而有伟大的人。-------侧面描写
小结:
贝尔曼是一个外表平凡甚至还有点令人讨厌却有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爱
心的人。穷困潦倒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去拯救别人。
那么在挽救琼珊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贝尔曼就够了么?还有谁?
3、琼珊病愈的原因有哪些?
贝尔曼藤叶的鼓舞 朋友苏艾的关爱 医生的尽力救助 自己的信念
(1)贝尔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
来生命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
(2)苏艾——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的友谊温暖琼珊。(3)医生——尽力医治琼珊的病。(4)琼珊自己
在琼珊得肺炎病危的时刻,医生说“她的病只有一成希望”“那一成希望在于她自己要不要活下去”。虽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很大,但是琼珊自己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力,才能得胜。
小结:
琼珊病愈需要她自己坚定的信念,需要医生精湛的医术,也需要苏艾的精心呵护,还需要老贝尔曼以生命为代价画出的藤叶的精神支持。
贝尔曼、苏艾、医生,这些人都不是琼珊的亲人,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使得他们走到一起来,共同挽救了琼珊呢?(用一个字概括)
是爱,是一种对他人无私的关爱之情,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至爱真情。同学们,落叶无情人有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这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我们离开父母来到这陌生的地方,同学们一起相处一定要学会多为别人考虑,互相帮助,只有生活的环境才会充满了温暖与真情,我们才算的上是一个大写的“人”!接下来我们做一下当堂检测。
当堂检测: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造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句。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1)爱心是一股撞开冰闸的春水,使铁石心肠受到震撼;爱心是一座亮在黑夜的灯塔,使迷途航船找到港湾。
2)爱心是一场纷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寂的人享受心灵的滋润;爱心是一泓
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寐的人领略诗般的恬静。
3)爱心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得到亲情的荫庇;爱心是一道飞架在天边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见到世界的美丽。
七、结束语
大家的答案都非常的好,是的,我们就是这样沐浴着人性光辉的爱,感受着人与人之间无私的爱,也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世界将变得一片芳香,也只有心中有爱,有着对生命的执着与信念,一切美好的结果都在意料之中。人生难免经历艰难痛苦,但是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心若在梦就在。(放歌曲《从头再来》)教学反思:
《最后的常春藤叶》是欧·亨利的一篇小说。这篇文章的学习主要采用文本探究的方式,通过重点问题的设置,串联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一节课下来,总体的感觉比较好,教学目标基本得到落实,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整课堂也散布着浓厚的人文气息和温馨的人性光辉。
语文是一门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学科,《最后的常春藤叶》又是一篇闪现人性之光的文章。所以这节课我特别注重文本内涵的挖掘。通过典型问题的设置,让学生着重分析老贝尔曼先生的形象,从他身上体悟那强烈的人性光芒。在教授过程中,特别注意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注重精彩段落的朗读品味,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让学生们在充分感悟文章魅力的同时感受人物的美、情感的美,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当堂检测的仿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用爱点燃后进生转化之火】推荐阅读:
点燃青春之火10-26
用爱点燃残疾孩子心中的希望06-27
小学班主任如何去转化后进生-后进生转化08-01
后进生转化经验10-03
怎样正确对待“后进生”-后进生转化07-19
小学后进生转化案例06-26
转化后进生之阅读09-11
后进生的转化案例09-13
后进生转化实施方案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