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2024-10-12

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精选14篇)

1.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一

XX县“标准地”改革实施方案(试行)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工业用地合理化配置,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促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重大突破的决策部署,切实把推进“标准地”改革作为我县营造“六最”营商环境、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提高土地供应效率、减轻企业负担的重大举措,通过简化、优化、标准化工业项目供地程序,进一步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促进工业项目尽快落地,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要求

XX县经济开发区作为省级开发区,要确保9月底前至少出让一宗“标准地”,之后,加快实施新增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制度,促进项目开工落地。

三、“标准地”的含义和指标体系

(一)“标准地”的含义。

本实施方案中的“标准地”,是指在开发区内,对XX工业项目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的国有建设用地。

(二)“标准地”的指标体系。

“标准地”的指标由区域评价和控制性指标构成。区域评价包括:区域节能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洪水影响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等;控制性指标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能耗控制、环境标准等。

四、基本原则

(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推进“标准地”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各部门可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大胆探索,共同构建我县有自已特色的、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新型招商模式,招引遴选高质量项目落地。

(二)提升服务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土地出让前,按照统一服务要求,完成拟出让“标准地”所在区域的区域评价,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减轻企业负担。

(三)依法依规,加强监管。

用地企业对标竞价取得土地需按照具体项目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并进行公示。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地”监管制度,强化对项目建设全过程特别是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环节的监管。

五、“标准地"出让程序

(一)事先作评价。

在开发区范围内,按照统一服务要求,全面实施区域节能评价、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洪水影响评价、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区城评价,为“标准地”落地提供坚实基础。严格执行净地出让规定,确保具备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水利局、能源局、防震减灾中心,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二)事前定标准。

在区域评价的基础上,按照高质量发展导向要求,制定开发区“标准地”控制性指标。指标由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容积率、能耗控制、环境标准等构成,明确“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管控要求。具体指标可根据产业导向和地块实际进行设置,地块公开出让前,各相关部门根据控制性指标明确具体指标要求,出具书面意见,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和《项目投资管理合同》。(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水利局、能源局、住建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三)事中作承诺。

“标准地”供应实施双合同管理。即用地企业对标竞价取得上地后,同时签订《项目投资管理合同》和《国有建设用地出让合同》,明确用地标准、履约标准、指标复核办法、承诺事项、违约责任等权利义务。企业按照具体项目标准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公开公示后即可开展设计施工,加快开工项目落地。(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水利局、发改局、市监局、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四)事后强监管。

按照“谁提出、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监测核查机制。开展“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综合监管,探索建立“标准地”企业投资项目信用评价体系和严重失信名单制度。(责任单位: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XX县分局、水利局、住建局、市监局、能源局等有关部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1.项目建设监管。由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核查和监管,指导项目业主按照承诺标准及建设方案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由开发区管委会负责组织联合验收,对照承诺和标准,依法依规进行一次性验收。未通过竣工验收的,督促指导业主单位限期整改(整改期最长不超过一年),并根据竣工验收情况,落实有关奖惩措施。

2.项目投产监管。项目投产后,在约定期限内,由开发区管委会组织相关部门对能耗标准、环保标准等指标进行一次性联合达产复验,未通过复验的,督促指导项目业主单位限期整改(整改期最长不超过一年),并根据达产复验情况,兑现有关奖惩措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我县“标准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成员名单附后,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各职能部门要按职责分别推进、密切协作,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制定管理办法、操作流程等配套文件,合力落实“标准地”改革相关举措,把推进“标准地”改革作为我县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举措。

(二)强化检查考核。

明确考核任务,建立“守信者受益、失信者受限”的联合奖惩机制。用地履约协议应明确具体的开发建设、投入产出要求和相应的期限,同时明确违约责任。对未按协议或承诺约定实施项目建设运营的企业,由各相关部门依法依约予以处置。同时,将企业落实承诺行为信息记入信用档案,并向社会公开。领导组办公室将会同相关单位对推进“标准地”改革进行督促指导、统筹协调和跟踪了解。

(三)加大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潘、报纸和新媒体广泛宣传“标准地”改革,及时准确发布改革信息和政策解读,及时总结推广经验,为推进“标准地”改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二

《方案》提出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建立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健全统一协调、运行高效、政府与市场共治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 有效支撑统一市场体系建设, 让标准成为对质量的“硬约束”, 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

《方案》强调改革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国际接轨、统筹推进的原则, 明确了六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建立高效权威的标准化统筹协调机制;整合精简强制性标准;优化完善推荐性标准;培育发展团体标准;放开搞活企业标准;提高标准国际化水平。

3.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三

摘 要:标准化几乎覆盖了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科和专业,但高职院校对标准化知识的教育重视不够,许多学生对标准化的意识非常淡薄。本文从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入手,分析了职业院校标准化现状,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及方法,并阐述了改革的成效,探讨了如何将标准化课程和知识导入高职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课程体系;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4-0053-0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已成为国际经济、科技竞争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和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而标准化则是制定和贯彻标准为主要内容的全过程,能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从而有效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标准化覆盖领域广泛,几乎涉及到高职院校的各类学科和专业,其理论知识已逐步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中。但目前高职院校对标准化知识的教育重视不够,很少有高职院校设立相应的标准化专业课程。因此,研究如何将标准化知识和标准化课程导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改革的意义

未来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一般主要从事设计、工艺和管理工作等,这些工作都将与标准化工作有密切的联系。作为设计工作者,除了应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熟悉国内外有关的产品标准,掌握足够的基础标准知识和其他技术标准。标准运用的正确与否,对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等将会带来极大的影响。作为工艺人员、质量控制人员或操作工人,应能通过相应的标准领会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并能结合实际以及依据相关标准编制和修订相应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案,采用符合标准的操作规程和检验方法,正确地选用或设计符合标准的材料、工具和仪器,从而保证产品标准的实现。作为一名管理者,更应强化标准化意识,运用好各类标准,全面贯彻执行《标准化法》,加强全方位的标准化工作。组织现代化生产的主要基础之一就是标准和标准化。管理技术标准化是将经实践检验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技术方法总结、提炼为标准, 然后通过实施,使该管理技术方法获得更广泛、更有效的应用,以获得更显著效果的活动过程。

目前企业标准化中人才极其缺乏,特别是既懂专业知识又懂标准化知识的人才。政府在各自的标准化调研报告中都提出要大力培养各类标准化人才,目前也正在探索标准化工程师的考评体制,已在上海和深圳开展试点,后期有望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因此,将标准化课程和知识导入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可以使高职学生掌握标准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标准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标准化意识,使学生真正能成为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标准化运用能力、全面适应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在未来企业工作过程中占有更大的优势。

二、现状分析

(1)标准化意识淡薄。因传统观念的束缚或客观条件所限,从高职院校的管理层到普通教师,标准化意识不够,且大多停留在单一的技术标准的层面上。个别教师标准化意识不强,认为教学反正是纸上谈兵,教学中按不按标准进行或按新标准讲授还是按旧标准讲授无所谓,加上没有及时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布的标准,不熟悉国家标准的性质,因而出现讲课时标准概念混乱,或对已采用新标准的教材,仍不负责地沿用自己熟悉的旧标准来讲授的现象,这样就可能造成在教学过程中所讲内容与新标准的不一致性,使学生毕业后与实际工作脱节。

(2)标准化未形成专业学科。目前高职院校均未开设标准化专业,只有部分本科院校正在开展标准化专业和课程教育试点,先期主要在研究生培养,例如中南财经大学、中国计量学院等学校,华南理工大学也开设了相关课程,但是这类课程主要注重的是研究型人才,而非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然而标准化知识更注重应用,而且与专业结合紧密,相对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高职教育导入标准化知识具有更大的价值和意义。再者企业缺乏更多的恰恰就是应用型人才,特别是掌握基本标准化知识的一线应用型人才。标准化不仅针对技术,同时包含管理、工作、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对象,这就要求高职毕业生有较强的标准化意识及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而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没开设标准化课程或专题讲座,致使学生难以具备上述的要求。

(3)某些教材中采用的“标准”本身不标准。部分教材中的标准没有及时更新,仍沿袭过时的旧标准,相关学科的教科书中没有执行统一的标准,如机械原理和机械零件课程的教材所采用的某些机械标准,与机械制造工艺、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所采用的相应的机械标准不统一。甚至新标准已颁布,再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也没作相应的及时修改。如很多教材中有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标注的内容,国家已颁布了新标准GB/T 131-2006,但不少教材中的相应内容还用的是旧标准GB/T131-1993,这对新标准的贯彻执行极为不利。

三、改革思路及方法

以机械专业为例。首先,通过调研机械企业,掌握企业对于标准化人才的需求,以及机械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对于标准化知识掌握程度的需求。

其次,以获取到的信息为基础,选择《机械安全生产标准化》或《机械专业标准化和质量》为课程名称,建设相关标准化课程标准,探索教学模式、教学日历以及教学内容等。同时完成相应课程教材(讲义)的编写,主要内容拟包括标准化基础知识、机械安全标准体系、重点机械安全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编制方法、机械产品检测、机械安全生产标准化介绍及评价等。

最后,在教学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把标准化课程和知识教育纳入教学日程,开设标准化选修课程(30学时左右),在常规课堂教学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开创培训方式的新思路和新途径,以集中强化培训为主线,以“资格证书”为准入条件,切实加强机械质量安全标准化人才的培养。学生通过系统知识的学习后可以参加考证,如机械安全生产专员、机械质检员、初级质量工程师等。条件成熟后可转为专业必修课程,从而使标准化意识和知识深入贯彻到教师和学生中去。

通过设立标准化选修课程,使高职学生掌握标准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他们运用标准的能力,从而逐步提高学生标准化意识,再通过标准化课程的学习和考证等,增加机械专业学生的就业筹码,使学生毕业后可以更好地胜任诸如机械安全生产专员、ISO专员、质检员、工艺员等工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改革成效

(1)我院部分专业已导入标准化知识和课程。如机电工程系的《现代机械制图》课程中就引入了《机械制图》和《技术制图》国家标准;涂料专业开设了检测专业,将标准化知识通过检测手段局部体现;设计学院的家具工艺与设备专业开设了家具标准化选修课程,这是目前我院唯一一个形成系统的标准化专业课程。

(2)学生已到相关岗位就职。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标准化、检验等相关的工作:如有的学生到质检和质监部门从事标准的起草、产品的检验等工作;有的学生到新马木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等机械行业或家具行业担任质检员;还有的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开咨询公司等。标准化课程和知识的导入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就业前景,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标准化作为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是合理发展产品品种和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前提,是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保障安全、卫生的技术保证,是推广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的桥梁。虽然我们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将标准化课程和知识纳入高职课程体系还未全面铺开,也还很不完善,而标准化应用型人才又比较稀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高职教育要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全面贯彻标准化思想,系统进行标准化教育,将标准化课程和知识导入高职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从而培养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标准化背景知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严伟.浅议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标准化意识[J].内江科技,2010(9).

[2]杨浪萍.对当代大学生标准化意识的调查报告[J].铁道技术监督,2003(2).

[3]罗明珠,章家恩等.广州市大学生标准化意识的调查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4).

[4]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4.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方案 篇四

实施方案

为推进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引导、鼓励企业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升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为主线,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9006-2010)及相关行业领域安全标准化为依据,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通过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立企业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提高企业防范事故能力,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安全保障。

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标准化强调全员、全过程、全方面、全天候的安全管理原则,在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使企业的一般事故隐患得到及时排查治理,重大事故隐患得到治理和监控,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三违”现象得到有效禁止,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高,防范事故能力明显加强。2012年底前实现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操作过程标准化,达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定标准二级或三级水平。

三、组织保障

为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有序推进,公司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组成:

组长: 成员: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1月18日-2月1日)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公司利用年(季)度安全生产会议组织召开班组长以上人员参加的全员动员,要求各部门负责人要充分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性,全面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强化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重要措施,是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的有效途径。

2、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的力度。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纳入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内容。

3、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9006-2010)。(二)全员培训阶段(2015年2月2日-2月12日)

1、组织对公司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各级安全组织成员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项培训。

2、公司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安全生产标准具体内容、要求和检查考核与评分办法。

3、各部门负责人组织进行推广培训,提高每名员工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

4、要求各部门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有关标准的内涵和要求。在此基础上,把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转化为安全管理制度或安全操作规程。

(三)初始评审阶段(2015年2月13日-3月21日)

公司各部门要依据相关行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根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9006-2010)和《河北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管理办法》,对本部门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初始评估,了解本部门安全管理现状、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基本管理信息,发现差距,为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提供一个持续改进的起点。

(四)策划及风险分析阶段(2015年3月22日-3月31日)

各部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等要求,针对初始评审的结果,确定本部门安全生产标准化细则,内容应包括:资源配置、进度、分工等;风险分析;认识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它要求;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台帐、档案、记录等;确定本部门安全生产目标。

(五)实施阶段(2015年4月1日-6月30日)

各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中13项一级要素、42项二级要素及194条企业达标标准等要求,结合本部门安全生产标准化细则,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各项要求,补充完善各项档案资料。

(六)自评阶段(2015年7月1日-7月5日)

各部门对本部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发现问题、找出差距,提出完善措施,形成部门自评报告,安全科将各部门自评报告进行整理、汇总,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符合性、有效性,形成公司自评报告,为申请考核评级作准备。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公司各级负责人应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安全生产“一岗双责”规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有指定的专人具体负责标准化工作。各部门要精心谋划,统筹安排,明确分工,层层负责,认真落实,积极推进,注重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注入安全工作新的活力和生机,确保此项活动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

(二)完善措施。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深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相结合,与落实上级指示精神相结合,健全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使各个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与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相结合,把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作为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法律化、制度化、标准化管理轨道,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三)加大投入,落实整改。各部门应从设备设施安全防护的维护、完善和改造;事故隐患的治理;安全环境的治理;应急救援器材和劳动防护用品的完善和维护;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等方面加大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要抽调具有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人员兼职或专职负责标准化工作,同时要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资金的预算,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顺利开展。

(四)加强监督检查。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领导小组对各部门开展情况进行要定期进行督导、检查、考核,及时掌握创建工作开展情况和保障措施建立实施情况,研究 3

解决创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实施。

5.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五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年教师职称改革方案:2016年教师职

称评定标准

2016中小学教师职称统一为三级

8月2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全面推开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为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会议决定,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推开:

一、是将分设的中学、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

二、是修订评价标准,注重师德、实绩和实践经历,改变过分强调论文、学历倾向,并对农村和边远地区教师倾斜。

三、是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评价机制,并公示结果、接受监督。

四、是坚持职称评审与岗位聘用相结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2016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相关细则 健全制度体系

遵循中小学教师成长规律和职业特点,将原中学教师职务系列与小学教师职务系列统一并入新设置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职务)系列。统一后职称(职务)等级 和名称为:员级、助理级、中级、副高级、正高级,职称(职务)名称依次为三级教师、二级教师、一级教师、高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原中学高级教师(含小学小 中高)对应高级教师;原中学一级教师和小学高级教师对应一级教师;原中学二级教师和小学一级教师对应二级教师;原中学三级教师和小学二级教师对应三级教 师。完善评价标准,创新评价机制

按照国家新制定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明年上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将新出台我省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评聘条件。重点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原则,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切实改变以往过 分强调论文、学历的倾向,引导教师立德树人、爱岗敬业、积极进取,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第二条 规定,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专业技术职务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明年新出台的 中小学教师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条件将注重教育教学一线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任教的教师,对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已评聘相应岗位专业技术职务,长期未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即 长期未履行《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件》所规定的岗位职责和义务的,今后将不再按专业技术岗位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务和岗位等级。所以,提醒各级各类中小学校 “双肩挑”人员(指兼有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工作的教师)和乡镇教办人员以及原专职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已聘任专业技术职务岗位人员,今后要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的,必须按《中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应承担一门学科以上课程的教学任务。否则,将按职责分类规范聘任到管理人员岗位。建立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 内评价机制,改革和创新评价办法。今后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将采取说课讲课、面试答辩,专家评议等多种评价方式。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设置范围: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省、地(市)、县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附件:《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

一、拥护党的领导,胸怀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牢固树立爱与责任的意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二、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及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在教育教学一线任教,切实履行教师岗位职责和义务。

三、身心健康。

四、中小学教师评聘各级别职称(职务),除必须达到上述标准条件,还应分别具备以下标准条件:(一)正高级教师

1.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为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指导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任务,教书育人成果突出;2.深入系统地掌握所教学科课程体系和专业知识,教育教学业绩卓著,教学艺术精湛,形成独到的教学风格;3.具有主持和指导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教育思想、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创造性成果,并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4.在指导、培养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在本教学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同行公认的教育教学专家;5.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二)高级教师

1.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能有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比较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教书育人成果比较突出;2.具有所教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学经验丰富,教学业绩显著,形成一定的教学特色;3.具有指导与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在课程改革、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取得比较突出的成绩;4.胜任教育教学带头人工作,在指导、培养二级、三级教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5.具备博士学位,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学士学位、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一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原则上要有1年以上在薄弱学校或农村学校任教经历。(三)一级教师

1.具有正确教育学生的能力,能根据所教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想实际,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有比较丰富的班主任、辅导员工作经验,并较好地完成任务;2.对所教学科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比较丰富,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并结合教学开展课外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教学效果好;3.具有一定的组织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能力,并承担一定的教学研究任务,在素质教育创新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经验;4.在培养、指导三级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做出一定成绩;5.具备博士学位;或者具备硕士学位,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并在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 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二级教师岗位任教4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二级教师岗位任教5年以上。(四)二级教师

1.比较熟练地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胜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教育效果较好;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所教学科必备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掌握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教材、正确传授知识和技能,教学效果较好;3.掌握教育教学研究方法,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4.具备硕士学位;或者具备学士学位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见习期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三级教师岗位任教2年以上;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三级教师岗位任教3年以上。(五)三级教师

1.基本掌握教育学生的原则和方法,能够正确教育和引导学生;2.具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教材教法,能够完成所教学科的教学工作;3.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学历,并在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或者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学历,并在小学教育教学岗位见习1年期满并考核合格。

6.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六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年公务员事业单位公车改革方案和补贴标准

近日,四川、内蒙古和重庆相继公布了公车改革方案和公车补贴标准,到目前为止共有13个省市自治区公布了公车改革方案!来看看你能拿多少吧!重庆市:厅局级、处级和科级及以下每月车补标准上限分别为1690元、1040元和650元。

陕西省:正厅局级补贴1690元、副厅局级1500元、正处级1040元、副处级950元、正科级650元、副科级600元、科级以下550元。

广东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

湖北省:厅局级1690元、县处级1040元、乡科级650元、科员及以下450元。安徽省: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6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900元、科级及以下550元。

山东省:厅局级正职1690元、厅局级副职1560元,县处级正职1040元、县处级副职960元,乡科级正职650元、乡科级副职600元,科员办事员和机关工勤编制人员500元。

广西省:标准上限为:厅级1950元/月,处级1200元/月,科级750元/月,科员及以下650元/月。

贵州省: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科级每人每月75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

四川省:厅局级1690元/月,县团级是1040元/月,科级650元/月,科员500元/月,公勤人员300元/月

内蒙古:正厅级每人每月1950元,副厅级每人每月1800元,正处级每人每月1200元,副处级每人每月1050元,正科级每人每月750元,副科级每人每月600元,科员及以下每人每月450元。

云南省:厅局级每人每月1950元,处级1200元,科级及以下750元,机关工勤人员650元。

湖南省:省级党政机关厅级1690元/月、处级1040元/月、科级 650元/月、科员及以下550元/月。

江西省:厅局级1690元,处级1040元,科级650元,科员及以下500元。

地方车改正在有序推进。尽管车改在地市一级尚未开始普遍实施,但“不够用”、“倒贴钱”这样的基层声音,自去年车改破冰以来一直不断。公务交通补贴会否成为 “新福利”?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如何切实防止公车、补贴“两头占”?针对这些担忧疑惑,中央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解答。

问公务交通补贴标准是否合理?

答:岗位级别较高的公务出行较多是客观现象,通过统筹资金来解决“级别低出行多”问题。

关于“补贴不够用”最常见的说法是,基层“跑腿”工作比较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为何按照“行政级别越高出行越多”来设计。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说,补贴标准首先是根据工作 岗位重要性来考虑的,岗位级别较高的例如开会、调研等公务出行较多,是一个客观现象,因此,首先按照级别制定补贴标准上限。在中央定下的补贴标准上限内,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细化补贴标准,可以根据出行频次,把岗位划分得更细,更符合当地实际。

对于公务出行的不同情况和差旅费的衔接问题,中央车改领导小组明确要求各地,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切实保 障好基层调研、下乡、跨行政区域出差等公务出行;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补贴标准相匹配,避免出现保障范围小、补贴标准高的不合理现象。据了解,有些地 方也在开始探索车改后中短途公务出差差旅费包干的办法,鼓励公务员通过自驾车等方式进行短途出差。一些省份有关部门组织向社会公开招标车辆租赁服务公司,指导和监督中标的公司在规定时间内投入运行,用于保障普通公务出行和跨行政区域出差、下乡等公务。

问:补贴会否成为新福利?

答:补贴标准必须符合节支要求,依据公务出行实际成本核定,严格避免改革性补贴福利化。

记者注意到,当下最受舆论关注的,是各地补贴 标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地方公务交通补贴标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30%,边疆民族地区和其他边远地区标 准不得高于中央和国家机关补贴标准的150%。有声音质疑,不少地方公布的车补标准都“顶格”定为130%,算不算自谋福利?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介绍,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交 通补贴分为司局级、处级和科级3档。大多数省份采取了细分档次的做法,分为48档不等。例如广东方案划分了7档:正厅级1690元,副厅级1500元,正处级1000元,副处级800元,正科级600元,副科级450元,科员300元,科员以下250元。同一地市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同地市最高补贴标 准差距不得超过20%。“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有两到三档确实存在顶格情况,但不可能存在全部顶格执行的情况。”中央车改办负责方案审核的工作人员 解释。“顶格并不越格,这在改革允许的范围内。”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表示。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央车改办负责人表示,对于地方车改补贴标准 及档次确定问题,中央车改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明确要求地方要依据公务出行实际成本核定公务交通补贴,不允许完全按照上限制定标准。同时,省直 机关和全省统算都必须达到7%以上的节支率,否则就必须降低补贴标准,“强调节支率的要求,就是为了避免这一改革性补贴福利化。”

问:如何避免车补公车“两头占”?

答:将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改革不变形不走样;保留车辆喷涂标识并加装定位系统,实时动态监管。

如何防止出现“一边拿车补,一边用公车”?中央车改办负责人明确表示,纪检监察机关会强化监督检查,及时受理群众举报,依法依纪严肃查处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和公务用车管理的行为,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此外,要求地方加强保留车辆管理,通过对保留 车辆实行标识化喷涂、加装卫星定位系统等手段,做到实时动态监管。除涉及国家安全、侦查办案等有保密要求的特殊工作用车外,执法执勤用车应当喷涂明显标 识,机要通信及应急公务用车、特种专业技术用车也应作明显标识,接受社会监督。该负责人表示,在各省的批复方案中,中央都要求各地采取措施落实“标识化”,这是避免公车改革走回头路、“翻烧饼”的必要做法,也有助于避免出现名为“公车服务平台”却成领导“专车”的情况,中央车改办将把落实“标识化”工作作为下一步监督检查的一项重点。

7.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七

9月30日, 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征求意见会在重庆召开, 来自国家标准委及北京、广东、上海等11个省 (市) 质监局的代表共同探讨了建设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的相关问题。

国家标准委主任田世宏要求, 推进企业产品标准管理改革, 建立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 要处理好三个方面关系:一是依法行政和改革创新的关系。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 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 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 更不能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建立和实施企业产品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制度的定位, 是转变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方式。二是简政放权与积极作为的关系。应遵循“简政放权”的要求, 简化企业产品标准公开手续, 不做任何事前审查, 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强对产品标准的事后监管, 充分发挥职能, 研究整合行政执法监督资源, 保障制度闭环运行。同时,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督, 企业、消费者、第三方机构都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实施监督权力, 打造并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管产品标准的良好局面。三是各个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在整体推进上, 要通过有效的协调活动, 把握好改革工作的总体方向和进度调节, 分步实施。在重点突破上, 要尽快解决自我声明公开的法律定位、统一平台建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 加快推进试点工作, 为整体的改革营造气氛、总结经验、凝聚力量。逐步推进监督管理、社会共治, 最终实现总体任务目标。

8.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标准改革构思 篇八

关键词:高职力学;课程标准;岗位能力;改革

一、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标准改革实施的背景

力学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绝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生掌握该课程的程度对其毕业后从事工程技术管理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对纯理论的内容很难接受,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在以往的教学中,力学往往成为教师和学生最头疼的课程。当然,教学效果也极不理想。所以需要对该课程的课程标准、考核方式进行彻底的改革。

二、高职工程力学课程标准改革实施的方案

高职院校市政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在施工现场从事技术管理工作,日常工作中大部分为安全技术交底。该工作除要求学生对图纸各构造尺寸、工艺逻辑顺序比较清晰外,还要求学生对钢筋布置以及其他构造措施的力学原理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还要具有施工方案编制计算的能力。改革后的课程标准包含力学基本概念及力学应用这两部分。其中,力学基本概念部分要求学生掌握静力分析基础、内力与应力、应变与变形、截面特性、静定结构求解、压杆稳定性以及结构几何体系分析等内容;力学应用部分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一种计算软件对常见的杆系结构进行求解。

1.课时分配

由于高职院校学制较短,所以课时设置时受到很大限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力学的教学应满足施工中需要的力学知识。因此,静力分析基础分配课时为40课时,其中理论授课30课时,习题为10课时;内力与应力、应变与变形以及截面特性部分分配课时为60课时,其中理论授课40课时,习题为20课时;几何体系分析、静定结构求解和压杆稳定部分分配课时为60课时,其中理论授课40课时,习题为20课时;软件操作部分为20课时,全部为实践课时。总学时为180课时,可以分两个学期进行。

2.课程内容和要求

静力分析基础部分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为变形固体的定义和假设、静力学公理在受力分析及绘制受力分析图中的应用、平面问题的平衡方程及求解。这三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内力与应力部分的内容主要为采用截面法计算拉压杆、弯曲梁、扭转的内力以及根据强度条件对杆件的强度进行校核;变形与应变部分要求学生掌握胡可定律的两种表示方式,并分辨变形与位移的区别,利用杆件的刚度条件对杆件进行刚度条件校核;几何体系分析、静定结构求解和压杆稳定部分,要求学生能对杆系结构进行几何组成分析,掌握结构的要求,对常见的静定结构内力进行求解并能绘制内力图,掌握平衡条件下材料的破获和失稳破坏的区别和联系,特别要掌握工程中常见的钢管支架中长细比的作用和剪刀撑的作用,并能分析其力学原理。

软件操作部分,可以采用常见的计算软件让学生掌握节点、单元、荷载、截面特性以及边界條件的定义,完成简单静定结构及超静定结构体系的求解。上机操作时,把某一实际工程的钢管支架作为教学载体,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及强制性条文的要求,完成此钢管支架的方案设计及验算,并解释方案中构造要求的力学原理。最后形成一份方案计算书来作为力学课程的终结性考核。

传统的高职力学教学还是延续本科的教学模式,内容较深,对学生的基础及理论学习能力要求较高,这使得高职类相关专业力学课程教学效果不佳。通过对学生工作岗位能力需求分析,对力学课程标准进行合理定位,并结合工程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可以使得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路桥集团第一公路工程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2]余宗明.脚手架结构计算及安全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9.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九

根据《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州市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榕政综[2011]96号)和《福州市粮食局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榕粮行[2011]171号)精神,为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有效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安全生产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为基本手段,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促进我站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上一个新台阶。

二,工作目标

通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按照《福建省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和《福州市粮食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和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程序化、岗位作业要求标准化、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范化,促进我站建立运转有效的安全生产保障体系,提升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整体水平。

三,组织领导

成立福州市军粮供应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军供站主任黄方东任组长,副主任洪钢丰任副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任领导小组成员,负责指导和组织全站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活动的开展。

四,工作目标

(一)提高认识,增强信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对于提高我站的整体建设水平,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本质安全,使安全基础管理上台阶、上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提升我站本质安全的创新举措,只要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真正达到了标准化建设,我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加强领导,整体推进。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加快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安全生产的基础性工作和重要环节来抓,加大宣传推动力度,明确工作目标,增强达标信心,完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建立。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顺利开展。扎实地把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推进我站安全生产管理整体水平上台阶。

(三)搞好服务,抓好落实。按照《福建省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和《福州市粮食企业安全生产级别评定标准》的要求,采取抓住重点、全面推进的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照实施,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把规范安全生产行为和创建安全标准化企业作为深化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活动,使我站的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经常化管理轨道,切实从源头上把好安全关。

五,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1年8月—12月)

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大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巩固提高阶段(2012年1月—12月)

深入查找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场所的安全设施、各岗位的行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按照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整改,对照考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和申报。

(三)整体突破阶段(2013年1月—12月)

10.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十

盐安监〔2011〕76号

各县(市、区)安监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安委办《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苏安办〔2011〕21号)和盐城市安委办(盐政安办〔2011〕18号)文件精神,现将《盐城市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冶金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方案,按期完成我省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目标,并于10月15日前将工作方案报市安监局。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七日

盐城市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安委办〔2011〕18号),推动全市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企业(以下统称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江苏省安监局关于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精神,全面贯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通过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深化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增强事故防控能力,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为加快我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安全保证。

二、实施范围

盐城市辖区内的冶金、有色、建材、机械、轻工、纺织、烟草、商贸等行业企业。

三、工作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求突破”的工作思路,根据各地工贸企业数量统计情况,每年以一定目标考核任务比例下达,推进我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2011年,按照盐城市安委办《转发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盐安办〔2011〕18号)的要求,制定各县(市、区)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在每个行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试点工作。

2012年底前,全市冶金行业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必须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全市其他工贸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必须有30%的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

2013年底前,全市冶金、机械行业企业必须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其他工贸行业规模以上的企业必须有50%的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

2014年底前,全市工贸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必须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其他工贸企业必须有70%的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

2015年底前,全市工贸行业所有企业必须全部达到三级以上安全标准。

四、考核标准与考评程序

(一)考评标准

已有国家、江苏省标准的执行相关标准。没有的参照执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二)考评程序

1.企业自评。各有关工贸企业组织自评小组,按照考评办法和标准对本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进行自评,形成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报告。

2.企业申请。企业完成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程序后,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企业的,由省监局同意后,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企业的,由市安监局同意后,向省安监局申请;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三级企业的,由县(市、区)安监局同意后,向市安监局申请。

3.机构评审。评审机构收到企业申请表和企业自评报告后,依据考评办法和标准组织专家组对企业进行评审,形成书面评审意见。

4.审核公告。依据评审机构的评审结果,分级认定和予以公告。一级企业由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认定并公告,二级企业由省安监局认定并公告,三级企业由市安监局认定并公告。

五、工作方法和步骤

为使我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认真把好安全评审工作质量,准确客观地反映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真正达到有效监管的目的,按照三个阶段分步实施:

(一)启动试点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1.安排部署。市安监局召开专门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各县(市、区)安监局、市属重点工贸企业,要按照省、市总体部署,结合本地区、本企业实际情况,召开工作部署会议,制定行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责任,确定标准化试点企业名单,确保标准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顺利开展。

2.宣传发动。各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各市属重点企业要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组织有关企业职工培训学习安全生产标准化政策要求及规范、标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3.摸底调查。各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要组织对辖区内工贸企业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排查,加强与经信委、工商等部门的沟通联系,争取资源共享,充分掌握辖区内工贸企业分布、结构、类别、数量、生产安全状况等情况,为整个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奠定基础。

4.开展试点。在本地区、本行业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安全管理基础较好的企业,按照标准化建设程序及要求开展试点创建工作。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

1.企业按照各行业标准化建设标准的要求,全面查找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各生产工艺的安全设施、各岗位、各工种作业行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并按照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整改后,对照考评标准,进行自我评估,形成自评报告,做好申报准备。

2.各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通过检查、召开现场会、交叉检查等形式,使企业主动参与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形成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大格局。

3.建立完善中介机构专家服务队伍,确保有足够技术力量支撑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

(三)整体突破阶段(2013年1月—2013年12月)

采取各种宣传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扩大标准化企业覆盖面,完成工贸企业安全全面达标的目标任务。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深入企业调查研究,指导和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工作水平。要加强宣传培训工作,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使各类企业正确理解和把握标准化的总体思路、实施细则,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为执行安全标准、实施标准化奠定基础。

(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县(市、区)要在全面摸清各行业及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全市标准化建设的总体目标,研究制定符合各县(市、区)实际的工作方案,明确本工作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对辖区内企业进行分类排队,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有步骤地推进标准化工作。

(三)抓住重点,务求实效。开展标准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各地、各部门、各企业要高度重视,把标准化工作作为今后3年的一项核心工作来抓。要抓住关键环节,优先解决严重制约本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在工作实施上把重点放在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上,不能重考评、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要注重工作实效,真抓实干,防止走过场,真正推进我市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11.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 课程标准 改革 亮点

只有深刻把握语文新修订课程标准改革的亮点和难点,才能更好地深入落实课程标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的研究心得简要总结,供同仁参考。

新修订语文课程标准较以前有新的突破:一是更加明确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注重学习方式的改革;二是系统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三个维度的目标。更加重视隐性目标、人文精神、情感的体验等。三是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打破学科中心论,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关注课程的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突破无疑成为课程改革最引人注目的亮点。

一、课程目标呈现全面性

学生的身心应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整体,语文学习的每一个活动,都会引起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诸多方面的变化。课程标准正是从这一新的视角,将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这三方面整合,列为语文课程追求的目标,既体现了教学中应倡导的“以学定教,主体凸现”的学生主体性,又体现了认知与情意的统一、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在以往教学实践中,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有相当多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兴趣,简直是在沉重压抑下度日,这是语文教育莫大的悲哀,而像于漪老师那样,适时自然地融入情感教育,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正是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也是极富创意的,现代教育学论认为,各门学科都必须摆脱唯知主义框框,力求做到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和谐统一。这正是课程标准力求达到的目标。

二、学习方式显现多元性。

变单一、被动的语文学习方式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操作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变化,成为这次课程改革的最亮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不难看出“综合性学习”这一要求,第一,打破了“学科中心论”。最终是为了培养综合能力。第二,要重视体验。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对探究方法的体验,重视参与,培养个性和人格。第三,要培养课程资源意识。自然山水、人文景观都可成为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开发利用资源意识,学校语文教育工作者应重视潜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就是学习过程突现学生主体性。教师要激发、引导学生的好奇心,创造欲,同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它不是一项课外活动,是在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学习方式和态度。决不是那種教师先设定一个答案,然后千方百计引导学生钻入圈套的那种教学,探究的目的不是要学生完成一个课题,发明创造出新的成果,而是培养他们的意识和能力。现代教育论认为,学习方式是决定学习质量的重要环节。因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势在必行。

三、课程内容凸显开放性

打破学科中心论,强调综合性、跨学科、跨领域学习,重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是课程标准改革最大的突破点,大大拓展了语文学习的内容。课程标准强调:“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同时,更提出“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学生视野”,这是过去语文教学大纲从未涉及的领域,从而进一步拓宽了语文课程内容的空间。为改变长期以来分科教学形成的知识相隔断的局面,强化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构建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课程体系,迈开了实质性的步伐。

四、支撑课程彰显新理念。

课程标准以四大基本理念为支撑。其中最突出的是第三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这一理念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首先,强调自主性,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近年来,美国兴起的构建主义心理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毫无疑问,二者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十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其次,强调合作性。学生对课文及人物形象理解受多种因素影响,心得各异,体会不同。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这就特别需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再次,强调探究性,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学生对学习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作为一种学习方式,重在学习过程和方法培养,决不是追求学生探究的结论。探究中包含有训练,探究学习不排斥接受性学习。

五、教育过程展现新特点。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新特点。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是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反对离开教材思想内容的纯工具训练。二是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用丰富的人文内涵影响学生的精神领域,注重潜移默化。三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母语运用水平。四是开辟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注重对潜在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重视隐性教育。五是教学中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用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

六、对教师素质体现新要求。

12.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十二

关键词:车辆改革,国有企业,转轨时期,成本管控

1 国内外车辆改革的经验总结

在对我国转轨时期的国有企业车辆改革方案进行确定研究时, 可以首先选择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借鉴学习。在法国, 办公机构的车辆购置费用在每年年初的政府预算中有严格的要求和标准, 在车辆购置时设立专门的机构统一购买, 避免私人购买的产生的费用不明、私收回扣的行为发生;车辆配置也根据官员职位和权限的不同, 严格限定人数和使用资格;在日本, 政府车辆仅供公用、出差使用, 避免官员以权谋私;在德国更是严格控制公车开支, 多租赁、少购买, 以节约政府经费;在我国国企车辆改革较为典型的例子是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和广东珠海地区进行公务用车社会化、市场化和货币化改革模式, 但由于公车拍卖的控制标准较低, 导致实施效果较差。

从上述总结的经验可以发现, 不同国家主要通过节约经费、控制开支、严格审核、统一购买控制公车使用等方式来实现对政府车辆的有效管理与使用, 同时制定细则和标准, 进行管理的监督, 以提高公车合理使用率, 减少公共资产的浪费, 这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2 转轨中的国有企业车辆改革方案具体模式的制定

根据以上总结的经验,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总结和制定的改革模型。

2.1 车辆成本管控的模式选择

对车辆的改革控制, 可以从源头出发, 严格控制车辆的购置经费、成本预算和相关人员的薪酬支出。在车辆购置中存在很多可以避免的、避免后可以有效提高使用效率的隐形费用, 如公车补贴、车本回扣等严格控制相关费用, 公车补贴费用中的相关保养、维修、油品费用有单独的财务核算取代, 由司机定期凭借发票到财务部门报销, 凭借实际支出获得补贴, 避免经费浪费;运用市场经济的运行原理, 引入多方对立的产品进行竞争, 促进产品进步的同时, 避免相互串通牟利。此外, 运用成本定额思维, 对公车使用时间和频率进行合理估算, 计算应付的成本, 实现有效控制。

2.2 车辆管理的组织设计

利用市场机制和成本分析都可以实现对成本的管控, 接下来就是对车辆使用的具体监管, 成本支出、成本预算、成本使用的监管都十分重要。这是可以设立与财务机构和公车使用机构紧密关联但有时独立存在的单独机构, 进行独立管辖, 如效仿法国成本预算的联合委员会, 设立管理科。下属工作人员对本期公车的使用频率、人员产值车辆使用里程等相对应, 判断是否使用合理, 并结算其成本定额;将结果反馈到车辆调度岗位, 以行使具体的权限, 限制人员的不合理使用;综合管理岗位负责对车辆的购置、维修、报废、油卡充值等具体情况进行登记管理, 务必做到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对本单位车辆进行管理时还要求考虑具体工作情况, 如一些因工作原因需要实地考察、频繁用车的岗位, 应该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避免管理失误, 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

2.3 公司车辆资源的优化方式

通过对车辆的成本管控和管控组织设计, 可以有效地提高车辆合理率, 在车辆资源优化使用方面, 还可以根据官员职位和权限的不同, 严格限定人数和使用资格, 控制车辆的使用, 减少无效使用、过度使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 对领导用车的等级、数量进行控制, 一旦满足基本使用需求, 严禁存在攀比、虚荣的心态使用高级车辆, 根据领导级别, 分层确定标准, 并严格执行;第二, 一旦发生外出、出席座谈等集体公干, 统一调度车辆, 控制车辆总数, 各部门之间车辆允许调动使用, 避免车辆过多导致荒置浪费;第三, 车辆管理部门对车辆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抽查, 避免公车私用的行为发生。

3 国有企业车辆改革方案目前所取得的积极成果

通过以上对国有企业车辆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 并在一些地区开展试点, 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3.1 经济方面

对于产权不明、公车外用、使用不明等情况进行了整改, 对滥用国家财产的行为进行了严肃的处理。通过实践证明, 产权清晰是车辆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既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必要工作, 也端掉了腐败的温床, 有效的规避了企业车辆管理中的经营风险和安全风险。公车外借整体下降了20.5%, 公司本部的燃油费就下降了50%, 有效的提高了公司的经济效益, 节约了公司成本。

3.2 企业建设方面

通过对部分车辆驾驶员以权谋私、滥用国家资产的行为进行了处理, 促进了内部分配的公平, 是我国转轨时期取得的有效进步, 增强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了员工的成本意识, 提高了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4 结束语

以上笔者借鉴国内外企业车辆改革的经验, 从成本管控、车辆管理、车辆资源优化三方面出发, 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优化车辆资源, 实践证明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1]李艳楠.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问题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 2013.

13.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十三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6教师工资改革方案:教师工资三年一调 基本工

资标准将提高10% 李克强总理再次明确强调,广大基层公务员的工资调整方案必须尽快落实到位,而教师等事业单位的工资调整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教师的工资应该采用“教龄+其他+绩效”动态评价三元结构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变为现实。2015年教师工资改革最新消息

今年年初,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国务院已经下发了调整公务员基本工资、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费的三个方案。具体来看,本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普涨,重点是向基层倾斜。像公务员中最低级别的办事员,基本工资标准是由630元提至1320元;事业单位中最低级别的工 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分别由610元、630元、3150元,提升至1280元、1320元、6940元。中小学教师、医院护士的基 本工资标准提高10%。此外,不同级别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费也都有提高。教师加工资最新消息:小学教师工资调整 1基本工资

办事员2800元;科员3000元;副科级3100元;正科级3300元;副处级3600元;正处级4000元;副厅级4400元;正厅级5000元;副部级5500元;正部级6000元。办事员三周年按科员对待;科员五年按副科级对待;副科级十周年按正科级对待;正科级十周年按副处级对待;副处级十周年按正处级对待;正县级十五周年按副厅对待;副厅级二十周年按正厅级对待;初次套改以累计年限对应的职务待遇确定基本工资。2工龄工资

每年60元,以虚年计算,按月发放。三年一调。3奖励工资

每月300元,考核不合格者次年1月停发,直至考核合格的次年1月继续发放。三年一调。4补助工资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车补,随工资每月发放,标准=基本工资÷5,逢一进十。

2、取暖补助,一年发放一次,标准=基本工资÷3,逢一进十。

3、出勤补助,正常上班每天30元,无顾不至每日扣发30元,经单位领导批准的病假、事假和国家规定的节假日等0元。三年一调。

4、山区补助,农村和山区公务员享受山区补助,标准=基本工资÷10,按月发放,三年一调。

5、地区差别补助,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地区差别工资。

除养老、医疗补助按现行政策执行外,公积金、独生子女费等一切现行补助全部废止。

5新参加工作人员基本工资确定方法

高中、技校、中专以办事员确定;大专以科员确定;本科以副科级确定;硕士以正科级确定。

6退休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管理人员退休生活费 退休前工资×80%。三年一调。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薪

未来中小学教师的基本工资标准将提高10%

在5月12日的电视电话会议上,李克强还指出,现在政府工作人员,收入也不高,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和应有的尊严。

具体来看,本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基本工资普涨,重点是向基层倾斜。中小学教师工资标准表

像公务员中最低级别的办事员,基本工资标准是由630元提至1320元;事业单位中最低级别的工人、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分别由610元、630元、3150元,提升至1280元、1320元、6940元。

中小学教师、医院护士的基本工资标准提高10%。此外,不同级别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费也都有提高。

14.企业标准化改革方案 篇十四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

关于印发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标准化达标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

主城各区环保局,市环保局北部新区分局,各有关工业企业:

为切实落实工业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提高工业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的意识,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规范工业企业环保行为,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确保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维护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我局组织编制了《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试点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认真组织贯彻实施。特此通知。

—1— 附件: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试点工作方案

二○一二年二月六日

主题词:环保

工业企业

达标

方案

通知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12年2月6日印发

—2— 附件:

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

试点工作方案

为切实落实工业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提高工业企业自觉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意识,依法履行环境保护义务,规范企业环境保护行为,提高环境管理水平,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确保工业企业污染物稳定达标,符合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要求,维护环境安全,改善环境质量,特制定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试点工作方案。

一、试点目标、范围和原则

(一)试点目标:通过开展工业企业标准化达标评估工作,完善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规范工业企业污染治理行为,建立环境管理专业档案,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增强工业企业环境保护守法信用,提升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水平,实现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

(二)试点范围:2011年确定的主城九区、北部新区的408家工业企业。其它涉及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储存、利用及处臵等行为的工业企业或单位与辖区内其他工业企业均可参照本方案执行。

(三)试点原则

1.落实工业企业主体责任的原则。污染物排放工业企业是开展工业企业环境保护标准化达标评估的责任主体,必须按照《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考核评估细则》(见附表1、2、3)的 —3— 各项指标达标,并承担环境保护法律责任。

2.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工业企业自主选择“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考核评估”的评估单位,如实提供有关资料,并向社会公开评估结果;受委托的评估单位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禁止弄虚作假。

3.坚持行业监督、分级管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组织达标考核评估工作,监督和指导各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试点工作,牵头指导监督市直管工业企业达标考核评估工作的实施,并对各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评估工作进行检查;各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牵头指导监督本辖区内其它工业企业达标考核评估工作的实施。

4.坚持及时发现、及时整改的原则。工业企业对社会、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自身发现的问题必须主动及时有效整改。

5.坚持奖罚分明的原则。工业企业在2月20日前对社会、监督管理部门以及自身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在本方案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且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均可免于行政处罚;对工业企业在2月20日后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检查中发现问题而工业企业自己未发现的,依法予以处罚;对未按要求整改的,予以按日计罚并追究工业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同时追朔前2年内环境污染或环境违法行为处罚。

二、试点评估内容、方法和级别

(一)评估内容

—4— 试点评估内容包括工业企业产业政策执行、清洁生产审核、物料消耗匹配情况、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运行、管理、报告与维护情况、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环境风险防范、环保信访等环境保护管理专业档案。

(二)评估方法。

采取从源头、过程、结果等全面评估的计分确定评估等级的办法,实行企业自评、技术评估和考核评估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估分为公共类、危险废物类和环境保护管理专业档案,各按100分制计:无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公共类计分占70%,环境保护管理专业档案计分占30%;有危险废物的工业企业,公共类计分占50%、危险废物类计分占20%,环境保护管理专业档案计分占30%。

(三)评估级别

评估级别分A、B、C三个级别:

A级—环保优秀工业企业:考核评估得分95分以上(含95分); B级—环保合格工业企业:考核评估得分85分至95分(含85分); C级—环保不合格工业企业:考核评估得分85分以下的。

三、实施步骤及工作程序

(一)工业企业自查自评主动整改阶段(2012年2月20日前)工业企业接到《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试点工作方案》后按照《工业企业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考核评估细则》立即进行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切实整改,同时委托有资质的评估单位进行评估,并向评估单位如实提供: —5— 企业基本情况、“环评”、“三同时”相关资料、污染防治设施及其管网等配套设施建设与运行维护管理、原辅材料使用清单、产品、产量生产报告表、污染物排放方式去向、工业企业内部监测报告及委托监测报告以及评估所需的其它材料。已开展环评或后环评、清洁生产审核的工业企业可不再另行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评估,原环评或后环评单位、清洁生产审核单位有义务和责任按照此方案的要求进行复核评估,并帮助工业企业制定全面、系统、科学与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工业企业应于2月20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书面提交自查发现的问题与整改措施。

工业企业可自主选择持有环评资质、环保工程设计、污染治理资质、清洁生产审核资质之一的单位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单位接到评估委托后,应按要求及时开展评估工作,编制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对照《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考核评估细则》的要求,逐项进行调查、分析、论证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科学系统全面具体的整改对策措施,并对企业的评估级别提出意见。

(二)现场检查督促整改阶段(2012年3月31日前)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对试点工业企业开展全覆盖的现场检查,对照《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考核评估细则》逐项提出现场检查意见,与工业企业和评估单位交换意见,并将现场检查情况反馈工业企业。工业企业要会同评估单位及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到位。

(三)环保部门考核评估阶段(2012年3月31日前)

—6— 各工业企业于2012年3月20日前提交评估报告并向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申请考核评估。各级环保部门接到工业企业的评估申请后3个工作日内开展现场考核评估,10个工作日内完成考核评估工作。评估结果在现场和媒体向社会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3天,公示期间应对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对经核实反映问题属实的要重新进行考核评估,对经核实反映的问题不属实的,说明理由并出具考核评估意见和评估结论。考核评估结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书面告知工业企业。

四、奖励与惩罚

(一)奖励

1.被评为A级的工业企业,由考核评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环保诚信友好工业企业称号,在项目资金安排给予优先考虑,在各级各类先进评比中予以优先推荐。无主观故意违法环保法律法规且危害后果轻微的,可免予经济处罚。

2.对在评估过程中工作认真负责和评估结论真实可靠的评估单位,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表扬。原评价单位、清洁审计等单位主动自查并纠正错误且高质量重新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免于处理,表现突出的给予通报表扬。

3.在评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予以通报表扬。

(二)惩罚

1.被评为B级的工业企业,由考核评估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下达限期整改意见,限期整改未达标要求的企业实行停产整治。

—7— 2.被评为C级的工业企业,2年内不得安排环保专项资金;由考核评估的环保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下达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决定,在限期治理期间发放临时排污许可证,限制污染物排放种类和排放量,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或停产治理的单位,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关停并转。

3.被评为A级或B级的工业企业,出现以下行为之一的,直接降为C级:

(1)发生或引发重大、特大突发环境事件及环境污染事件;(2)工业企业外排污染物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排放标准或者是连续两次监督性监测不能达标的;

(3)有直排、偷排等环境违法行为;

4.工业企业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提供数据或资料不实等致使环境影响评价、后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污染治理等结论错误或措施与实际不符的,或者以欺骗手段取得考核评估结果优于实际情况其评估结果无效,由此造成的后果由工业企业负责,并依法追究工业企业法定代表人及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5.建立环境保护管理黑名单制度。环评、后环评、清洁生产审核、污染治理等单位未按有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审核、污染治理等致使其结论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有明显问题的,原环评、后环评、清洁生产审核、污染治理单位不主动自查,也不主动纠正问题,不按有关规定修正或重新编制环评、后环评、清洁—8— 生产审核报告和污染治理方案的,或评估单位在评估过程中弄虚作假,或评估结论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考核评估等级不符并造成危害后果或不良社会影响的,发现一次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直接给予评估单位、法定代表人与直接评估人员通报批评;发现两次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报有关部门按规定降低评估单位相应资质;发现三次及以上由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通报有关部门按规定取消评估单位相应资质,并将评估单位、法定代表人与直接评估人员记入环境保护管理黑名单向社会公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6.对考核评估工作不斗硬影响创模工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单位和个人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纵容包庇评估单位或工业企业弄虚作假的人员,年终考核不称职,并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五、保障措施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试点工作是一项创新的工作举措,也是顺应“创模”指标考核的要求,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工业企业和评估单位务必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确保此项工作的按期完成。

(二)建立工作机制

1.建立现场检查制度。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工业企业要建立完善检查记录台账。工业企业加大检查、巡查力度,及时整改发现的问题;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现场检查发现涉嫌环境违法行为 —9— 的一律要立案调查取证,并现场发出处罚告知书,采样样品交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分析,并收集在线监控数据,市环境监测中心5日内出具监测报告。对立案的案件5日内提交市环境监察总队,除符合免予处罚条件的案件外,其他案件市环境监察总队必须在15日内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已立案又符合免予处罚的案件,执法人员要收集证据,工业企业应及时向市环境监察总队提交免予处罚的证据材料。

2.建立日通报制度:对主城各区、北部新区开展工业企业标准化考核评估试点实行每日通报,每个检查组和各区环保局于次日上午10时前将前一天的检查情况汇总反馈市环境保护局污防处。反馈的文书格式由市环保局统一制发。

3.建立周调度会制度:每周日上午9:30在市环保局一会议室召开调度会,主城各区环保局、北部新区分局、各现场检查组按时参加调度会,对本周检查情况进行通报,对本周各区检查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策措施。

4.建立月考评制度:每月对工业企业达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考核评比排名。

本方案由市环保局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表:1.《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考核评估

细则》(公共类)

2.《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考核评估

细则》(危险废物类)

—10— 3.《工业企业环境保护管理档案考核评分办法》(档案类)

4.《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公示规范》

5.《工业企业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标准化达标考核评估 试点名单》

6.7.联系人:刘邮 箱:

(另行发文)(另行发文)二○一二年二月六日

潭 联系电话:89188787,*** cqhbwkc@126.com

上一篇:体育教师个人教学计划2021下一篇:简历里照片该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