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精选8篇)
1.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 篇一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优质情境
天长市仁和中学
李中明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优质教学情境,是一门教学艺术,可以让学生轻而易举进入老师所引导的思维情境中,让学生积极主动来思考情境中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样把课堂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和新教材和新课标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相吻合。
关键词: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
学习兴趣
主动性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恰当的情境,可以使学生产生一些“熟悉冲突”或“心理需求”,学生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时教师稍加引导,他们就会主动地、自觉地去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依据和方法,用自己的潜能去攻破每个难关,使问题得以解决;所以在我看来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关系到一节课成功与失败;而教学情境创设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下面我以我曾上过的一节公开课为例来谈谈我在这一节课上是如何创设情境教学的.一.以恰当的方式引入课堂: 我上的公开课是新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第1课时《乙醇》,在课的开始我用投影放出一段杜康酒的广告,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展开,关键是提供给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这样我就抓住学生们兴趣点,从而导入我要上课的主题。然后再通过师生共吟我国古代有关酒文化的诗句,例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等,进一步为学生创设我国酒文化知识情境,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从而为下一步学习乙醇性质作铺垫。在学习乙醇的性质时,我先让同学们闻酒精、白酒的气味,让同学们感受美酒飘香的氛围。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这样使学生首先对这种物质有一些直观的熟悉,让同学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日常生活中蕴藏很多化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自觉地学习。
二.以猜激情
“猜想和假设”是科学探索能力的两大要素。作为学生,大多数具有好奇心,教师就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做文章,引导学生去探究,以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在学习乙醇的结构时,我让学生类比乙烷的结构,并用乙烷的结构
H H 模型H-C-C-H让学生猜想插入氧原子有几种可能的结构,学
H H 生自己主动动手用乙烷结构模型来连接一个氧原子,从而得到两种可能的结构模型。再通过乙醇和钠的反应实验探究乙醇分子的结构。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乙醇分子结构猜想和假设中,学生们积极主动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活力和潜能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扮演不同角色的时候,人们都有着与之相对应的情绪和心理表现,而在较短时间内从一个角色转换到另一个角色并不总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摆脱目前已经习惯了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的确有很大的难度。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尽快从单一的、“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转换成“积极的”、“探索者”的角色,从而使学生进入到主动学习状态,在过程中体验学习感受,培养积极的学习心态,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方法,体验成功。三.通过实验为手段来创设教学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的建构过程中要创设“困惑”。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由疑问再引起困惑,疑问和困惑是俗性的起点和动因。着力疑问,就会激发思考,积极探究,进入“悟”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以问题制造“困惑”、以目标导引解决“困惑”和以实验为工具如“脚手架”般支撑问题解决。而化学实验就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困惑”情境,有助于教师激发学生自主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分析研究变化的实质,并概括得出结论;化学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推动学生形成较高的科学素养。例如:我们在探究乙醇的氧化反应时,我引导学生做课本实验3-3(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ml乙醇,取一根深蒂固10-15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并小心闻试管中液体产生的气味。)围绕这个实验我用投影提出下列令人困惑的问题: ① 红色铜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会有什么颜色变化? ② 而把变色后黑色的铜丝放在酒精灯内焰上又有什么变化?
③ 这两种变化有什么反应原理?
④ 乙醇在氧化时怎么断键?又形成什么新键? ⑤ 我们能不能闻到不同于乙醇的气味?
通过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的探究,学生们努力思考,积极探究,老师适时的引导,学生进入“悟”境!从而建构了知识体系。
以往的化学试验教学,受到以前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的深刻影响,虽然也注重创设化学实验教学情景,但主要是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化学学科的系统知识的角度来考虑的。致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的功能发挥受到限制。基于新课程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不仅强调了它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技能的重要作用。更突出强调它在学生主动进行实验探究活动,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向的教学功能。四.以生活材料为背景创设教学情境
在学习乙醇的氧化反应的性质时,我用投影投下面一段材料:世界上第一台司机酒后驾车检测仪:
1957年,英国研究出世界上第一台酒精气敏检测仪,司机若是酒后开车,哪怕是两三小时之后,警察只要把检测仪探头往他嘴边一搁,它就会“嘟--”、“嘟--”地报警。该仪器的关键是探头里有一个敏感器件——用变价氧化锡等做成的半导体。它对酒精敏感,对其他气体如二氧化碳、水蒸气等则十分迟钝。平常,它的电阻很大,不导通电流,但当酒精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它的电阻率便成千倍地突然下降,电流就被导通,信号亦随之发出。现在,这种检测仪在世界上已普遍使用。
学生会从中提取出“变价氧化锡对酒精敏感”,从而引发学生想了解乙醇氧化还原性的兴趣,我还举几种乙醇检测器的例子,比如饮酒者呼要出的气体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或者使橙红色的三氧化铬还原成绿色的硫酸铬,等等。通过这些生活材料学生们建构起完整化学知识体系,运用已有化学知识和能力可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新教材和新课标要实现的目标。
五.以多媒体为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它还以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促进教育技术的信息化,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因此在这一节公开课将要结束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发生在2009年6月30日南京市江宁区张明宝特大醉酒驾车案,血淋淋的现实强烈震憾了学生们的心灵。让学生们强烈意识到乙醇为人类所用时,必须遵守科学规律。
以上这些乙醇公开课中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我在这十多年的高中化学教学的积淀,而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教学情境不能单纯地追求形式的新颖性、手段的先进性和多样性,而应首先考虑如何有效地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考虑采取何种形式和方法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优质情境
作 者:李中明
单 位:天长市仁和中学 联系电话:***
2.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 篇二
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因此, 在教学中借助生动的化学故事创设情境, 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 学习Na2CO3时, 教师可以介绍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的故事: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但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 生产纯碱的氨碱法这种技术被几大公司控制着, 垄断纯碱市场, 任意抬高价格, 我国很多民族工业因为缺碱而倒闭.留美化学博士侯德榜得知情况后, 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 回到贫穷落后的祖国, 经过三年的潜心研究, 摸索到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 生产出中国自己的纯碱.后又进行多次试验, 改进制碱技术, 创立了中国人自己的制碱工艺———“侯氏联合制碱法”, 它的优越性大大超过了苏尔维制碱法, 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在讲述过程中, 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并作为一种精神动力, 激励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把促进祖国的繁荣富强为己任, 学习热情立即被调动了起来, 课堂上形成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 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接触较多, 运用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正体现了新课标提倡的从真实的情境中去学习化学, 强调化学科学知识的应用.
例如, 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 为了形象说明它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提出以下问题:大家喝可乐时, 打开盖子前摇晃几下, 打开后会有许多气泡冒出来, 为什么?夏天天气闷热时, 可以看到池塘里的鱼会不时跳出水面, 这又是为什么?学生对这些生活中常见到的现象比较感兴趣, 会积极地进行思考, 大大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使学生在趣味和轻松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三、利用课堂讨论创设情境
讨论对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讨论是一种生动活泼的改善情感环境的教学形式, 和谐的讨论气氛, 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所引起的矛盾冲突,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从而创设问题情境.由于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希望被认可的愿望非常强烈, 教师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同时, 要适时引导他们冷静分析, 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问题.
例如, 在讲授弱电解质的电离时, 提出这样一道问题:在溶液导电性的实验装置里注入浓醋酸溶液灯光较暗, 如果改用浓氨水, 结果也一样.把上述两种溶液混合起来后实验, 灯光却十分明亮.这是为什么?学生分组, 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 然后展开激烈的讨论, 最后选派代表阐述最后的结论.通过分析他们不仅抓住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本质, 同时对电离平衡也是动态平衡, 条件改变可以促使平衡发生移动的理解和应用, 有了深刻的认识, 留下难忘的印象.
四、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在带给学生惊奇、不解和矛盾的同时更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在由实验产生的问题情境中, 形成对新的未知知识的需要和探索.
例如, 在“燃烧与灭火”教学中, 教师可先给学生表演“烧不坏的手帕”小魔术:教师在烧杯中倒入2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 充分摇匀, 将一块手帕放入溶液中浸透.用竹夹子夹出手帕, 轻轻地把酒精挤掉, 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手帕着火后, 火焰很大.这时要左右摇晃手帕, 直到熄灭.火熄灭后, 手帕完好无损.在学生被奇异的现象所惊叹之际, 教师问学生:想知道手帕烧不坏的奥秘, 等学了燃烧与灭火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释其中的奥秘了.由于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学习兴趣被激活.又如, 在讲氯气的化学性质时, 教师可先演示2组实验: (1) 氯气通过干燥的有色布条; (2) 氯气通过湿润有色布条.通过2组实验现象的比较, 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氯气对干燥的有色布条无影响, 却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呢?通过思考会想到:这一定是氯气和水作用的结果.那么氯气和水发生了什么反应呢?由此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氯气的化学性质.
五、联系社会问题创设情境
现代社会离不开化学, 化学与社会紧密相连.它跟社会生产以及生命、环境等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联系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 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 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因此, 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与社会紧密联系, 社会问题是化学问题情景的基本来源.如能源、材料、环境、粮食等多方面的问题、臭氧层的作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的功与过、酒精燃料、氢气、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利用、新型复合材料的研制和生产应用等.
例如, 开县的天然气井喷事件中, 为了避免人畜中毒, 便将天然气点燃.天然气中有H2S, H2S有哪些性质呢?问题情境自然形成.
3.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 篇三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教学情境;应用实践
生活化教学是指要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课堂教学植根于学生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现实生活,因此一线教师更应该将教学生活化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课堂教学立足于现实生活,让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那么在中学生物课堂中如何来实施生活化教学,促使学生将书本知识转让为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直是许多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经常面临的问题。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
生物课堂的生活化具有相对优势,因为生物与人类衣、食、住、行息息相关,但是,对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相关现象,学生一般不太注意,更不会探求这些问题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注意思考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有什么素材可供教学之用,让学生的生活经验成为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资源,让生物课富有生活气息,唤起学生亲近大自然、亲近生物的热情,体会生物与生活同在的乐趣。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经常收集一些生活有关教学资料,在教学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得有情趣、学有所得。人教版的教材问题探讨很多就来源于生活实际。例如在必修1的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让学生说出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教师可以补充为什么喝奶粉的小孩会出现大头娃娃等现象,原因是什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的问题探讨中给出的是DNA指纹检测在案件中的作用,并让学生自己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的方面的应用。为什么DNA有这些作用,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出课题。通过这一系列是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现实生产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生物学问题,生物及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习生物的目的在于用生物和生物知识来解决问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我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当学生面对联系生活的题目会显得束手无策,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并没有与之成正比,学生的创新意识没有得到培养,创新能力也就没有得到提高。事实上教学的过程是一个“还原生活”的过程。
因此,教师要善于挑选与时俱进的生活题材进行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或现象。站在生物学角度认识现实生活。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利用学过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生物,安排相关作业,可以打开学生的创造智慧,让生物课堂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因为生活世界是生动的,作业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所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与价值,增强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信心与动力。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时,除了探究植物的向光性,还可以让学生利用已学的知识,探究植物的其他向性运动,培养学生的自己动手能力。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选修I时,可以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所学知识自酿葡萄酒、米酒,自制泡菜、腐乳等。这样的作业让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生物学,时时在用生物学,体现了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应用生活实践,培养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现象。同时,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比如,在讲授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时,其中一些简单的实验,如达尔文的向光性实验中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弯曲生长部位等的探究可以让学生利用玉米的胚芽鞘进行实验。这样不仅可使学生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就感,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很多知识是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本身还在发展,并没有定论。比如有关细胞衰老的学说,向光性的原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等,教学中可以向学生适当提及其中的争议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思考,获得知识。如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关于获得性遗传的问题及变异是否定向的问题,从诞生之日起就存在着争论。
五、结束语
4.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 篇四
江西赣州市第三中学 张继昱
摘 要 “情境”对化学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科学地理解化学概念,是搞好化学概念教学的关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信息技术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关键词 情境
化学概念教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习方式
积极性
一、问题的提出
在多媒体环境下的化学概念教学有许多优势,诸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教学情节引人入胜,学生参与的教学活动精彩等。但多媒体环境下的化学概念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偏差和问题:
第一、教学主体错位,创设的教学环境游离于化学概念以外;第二、化学概念教学课件缺乏交互性,是另类“灌输式”,化学概念教学的内容、程序缺乏交互性和反馈功能;第三、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只不过将概念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第四、教师作用被替代,教师成了鼠标点击的操作者;第五、大量使用对化学概念解释的文字PPT代替板书,等等。
二、化学概念学习的特点 1.
化学概念的地位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认知这一感性科学世界时,需要认知者丰富而抽象的理性智能。这种对学习者认知能力的跨度要求,构成了认知过程的和谐统一,但也造成了部分学生认知困难。学好一门科学,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概念。化学为学生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它们是陌生的,因为它们的化学意义跟其在生活意义是不同的。化学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深化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理解,形成科学的解释。化学概念是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的本质概念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化学基本概念是整个化学学科知识的基础。但是实际的化学概念教学并不是一种简单、容易的实践,学生们常常对一些基本概念不能建立起正确的理解,从而使其对化学的深入学习缺乏可依赖的基础。这样,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理解,就成为搞好化学概念教学的关键。
2.化学概念学习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
化学概念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有足够的关于化学事物的感性知识;有一定的分析、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有辨别主次、区别本质与非本质的能力;知道作为所学概念的定义组成部分的事物概念(如上位概念)和特征、关系概念;对有关化学事物获得概括性认识的兴趣等。化学概念学习的外部条件包括:选择范例,使学习者获得形成化学概念所必须的化学事物的经验材料;引导学习者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形成化学概念;帮助学习者做好形成化学概念所需要的事物概念、关系概念等知识准备,指导学习者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化学概念的定义、解释、分类和划分等,并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
3.化学概念教学的模式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的一种模式是“感知——理解——巩固——应用”,或者是另一种模式“提出问题——提供实验事实——分析总结下定义——应用巩固练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再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情境”对化学学习过程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以“情境”为中心,围绕科学的并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展开学习,也是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特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观察、思维。以“情境”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无论是哪一种学习化学概念的模式,第一学习环节“感知”或是“提出问题”,都是强调依据学生原有的生活经历、日常生活经验等原有知识及原有认知在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及作用;第二学习环节“理解”或者“提供实验事实”,则更注重借助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使用精心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可以激活课本内容,让静止变为运动,让抽象变为具体,让微观世界变成宏观世界,可以将外部资源引入课堂,把课本以及课堂的概念大而化之,变为无限。在这样的课件引导下,学生们不仅可以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还会有广泛学习、探索发现规律、认识本质的兴趣,提高学习认知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三、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景 1.化学概念教学情境的要素
一般来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化学概念教学情境的目的,第一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第三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的实现,即知识的形成,能力的发展,过程及过程中情感和态度的体验,价值观的形成。
创设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情境,首先是选择范例,使学习者获得形成化学概念所必需的化学事物的经验材料。相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和影像资料等,都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教学情境。涉及的要素有:
①观察:使用感官获得信息(包括图形、图像、图表,反应及现象,数字等信息)。例如原电池的教学,可以横向进行,即将现有的可以收集到的电池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引导学生认识电池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然后观看拆卸干电池、纽扣电池等录像,通过观察认识电池的基本构成;也可以纵向进行,通过古老的蛙腿试验,沿着伏达电池的发明过程,直到现在的新型燃料电池的组成特点和工作原理,让学生亲历实现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曲折的探索过程,认识原电池的组成特点,工作原理。创设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情境,其次是引导学习者进行分析、综合、比较、鉴别、抽象、概括,形成化学概念。相关要素有:
②比较:找出事物的相同处和差异处。
③分类:依据颜色、形状、大小等外部特征或抓住其某一方面的内部特征分类处理信息。
④测量:使用数量、时间、温度等量化观察。
⑤传达:用图表(片)及延伸正文以口头或书写方式描述或分享一个现象。
例如气体摩尔体积的教学。将一定条件下,1mol不同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密度、质量的数据列表,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分别得出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不同,而气体的体积近似相等的结论。进一步提出如何解释上述结论?运用设计动画,模拟固体和液体存在形式,是一种较为紧密的堆积,其体积主要取决于构成的粒子大小和粒子的平均间距;模拟气体的存在形式是一种平均粒子间距较大的状况,且粒子平均间距几乎相等,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
创设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情境,第三是帮助学习者做好形成化学概念所需要的事物概念、关系概念等知识准备,指导学习者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化学概念的定义、解释、分类和划分等,并进一步运用所学的化学概念。要素有:
⑥推论:辨认形态且预期再度发生。
⑦预测:根据观察或资料,做出合理的推论。
⑧假设:使用“如果……就会……”的陈述句型来解释原因的影响。
⑨定义和控制变项:确定在实验中哪一种变项需要被探讨,哪一种变项需要被控制。
例如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教学。可以设计模拟实验,当气体分子数目相同时,温度一定,随压强增大,气体体积减小;压强一定,对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绘制出“温度~体积”、“压强~体积”的关系图,从而推出阿伏加德罗定律,并进一步理解气体摩尔体积描述的是阿伏加德罗定律中的一个特例。
再例如盐类水解的教学。研究碳酸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水解状况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用指示剂测定水解程度不能实现,将现代传感技术应用与化学课堂教学中,溶液的温度和浓度可能是影响盐类的水解的外界因素,传感器pH计,清楚地将实验中“溶液温度~pH”、“溶液浓度~pH”的曲线绘制并投影在大屏幕上,改变了以往教师苍白的讲述,在形成盐类的水解概念的过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综合的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要素的优化组合,呈现给老师和学生生动、有效的化学概念教学。这时,学生的概念学习就会从背诵大量化学知识信息转向探究化学主题,并用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及探究过程的技巧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全部问题。好奇心和探究心理使学生的化学科学应用能力得到增长。
2.概念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
·帮助学生建立抽象的认知内容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认识化合价。激活经验,模拟迁移。就可以创设商品交换的情景片段,从商品出发引出其价值的体现形式——货币,并依据公平原则,在有供需要求时发生商品交换,从而引导学生进入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认识原子的重新组合就是一种交换。
·关注学生个体习得能力与认知能力的差异
例如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做好实验为学习概念提供宏观示例,也可以利用FLASH动画形象地进行描述,使学生对微观世界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在化学实验现象和化学概念的理解之间建立三个水平(即宏观水平、微观水平、符号水平)联系。
·注重化学学科极端感性与理性的和谐统一
例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帮助学生认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变化。同样可以利用FLASH动画将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微观过程模拟演示,帮助学习建立起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从而加深理解和巩固对质量守恒定律认识。
·注重探索物质变化的因果联系
例如水在通电作用下的分解、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实验的实质,单凭初中生感知能力不可能一下子全部掌握,而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揭示化学反应是分子重新组合的实质。通过分析水分子的分解过程和氢气夺去氧化铜分子中氧原子的过程,建立起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必然联系,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水的分解反应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总之,新课程中的化学课堂教学强调参与、合作、自主、探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积极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教学,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拓展学生知识面,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乃是有效地改善学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前,学生的学习在进行,并能够取得一定的学习效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后,实际上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
参考资料
[1] 何克抗,《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2] 刘知新主编
吴俊明
王祖浩著,《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3] Robert J.Sternberg Wendy M.williams著
5.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 篇五
固城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2001年经市教育学会批复立项。我们随即启动了本课题的研究。第一阶段研究计划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
提出本课题时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课题组人员对创设情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比较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情境的创设认识比较模糊。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掌握情境创设的方法我们展开了本阶段的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方法的研究
三、本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
1、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概念作出明确的界定。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四、本阶段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阶段的研究使教师对情境创设的方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提高情境创设的水平。
2、本阶段的研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与兴度,营造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五、研究的程序
1、文献检索:查阅有关文献,明确研究的思路。
2、行动研究:通过教学实践,探索情境创设的方法。
3、经验总结:对情境创设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理性的认识。
六、本阶段预期的成果形式
论文、案例
七、本阶段研究的时间
2002年3月~2003年1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第一阶段进展报告
固城小学
本阶段课题组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了研究,现将第一阶段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的涵义
本课题的情境限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它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创设与教学目标、内容、学生认知结构有关的事物,以激发起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思维、探索的佳期境。
二、本阶段的研究过程
1、认真研制本阶段研究计划。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研究。
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成立了以数学学科带头人为主持人,其他骨干教师为组员的课题研究小组。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为了了解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情况,我们对我校数学课中情境创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及时召开通报会,使课题组成员明确现状。
4、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点上试验,面上推开。
情境的创设教师缺乏理性的认识。在实践中,教师虽有创设情境的意识,但是对于情境创设的策略较为模糊。我们采取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先进行理论的探讨、再组织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上研究课,教师通过反思再逐步深化。
三、本阶段成果分析及其评价
1、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教师创设情的自觉性逐步提高,目的性愈益增强。课堂教学中教师愈来愈注意情境的创设。
2、通过本阶段的研究我们对情境创设的方法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我们认为情境创设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从情境创设的素材来源看可分为现实性的情境、虚拟性的情境和半现实半虚拟的情境。现实的情境是指情境的素材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虚拟性的情境是指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的空间,把现实性的情境加以整合、简约而创设的情境;半现实半虚拟的情境介于上述两种情境之间。
(2)从创设情境的目的来看我们可以把情境分为:
A、满足学生探究心理的情境:指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造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满足学生探究心理。
B、满足学生好胜心理的情境:指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后,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
C、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情境:
指创设教师把爱寓于数学教学之中,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姿态传递给学生,使学生体验到亲切、温馨、幸福的情境。
(3)从情境创设的表现形式来分有:
A、情感情境:指教师针对学生易受情绪和情感感染的心理特征,从教学需要出发,努力表现教师和蔼可亲的言语表情、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等,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创设爱的师生课堂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探究的情感。
B、问题情境:是把学生置于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研究新的末知问题的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C、游戏类情境: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等形式组织教学。
媒体情境:借助表象材料进行思维,从而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
D、实践情境: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情境。
(4)从情境创设的方法来分有:史料法、故事法、悬念法、趣题法、设疑法、设障法等。
3、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了学生课堂生活,课堂正越来越从为学生体验人生的场所。
4、本阶段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创设情境的意识得到加强,但是课堂上教师情境创不到位,情境作用不明显的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情境创设还缺少理性的认识,这需要我们加强情境创设原则的研究。这也是我们下一阶段研究的重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第二阶段研究计划
固城小学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2003年1月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通过第一阶段的研究,课题组成员对创设情境的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课题组成员对课堂上创设情境的作用有了较深的体会,创设情境的意识有了提高,课堂上创设情境的自觉性愈益增强,但是课堂上教师情境创不到位,情境作用不明显的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情境创设还缺少理性的认识,这需要我们加强情境创设原则的研究。为了更好地开展本阶段的研究,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本阶段所要解决的问题
提炼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原则。
二、本阶段研究的程序:
1、成立研究的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的分工,形成一个高效、协作的组织系统。
2、制定明确的研究计划,保证研究的有效进行,3、坚持课题研究融入课堂的原则,边实践边研究。
4、经验总结,理性思辨,形成创设情境的原则。
三、本阶段研究的方法
1、文献检索:查阅有关创设情境的文献资料,对创设情境的原则获得初步的认识。
2、行动研究:
A、通过课堂调查,了解课堂上情境创设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B、通过上研究课对课堂上情境的创设进行讨论研究。
3、经验总结:对创设情培的经验进行总结,从中提炼创设情境的原则。
四、本阶段研究的意义:
1、通过本阶段的研究使教师对情境创设的原则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提高情境创设的水平。2本阶段的研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与深度,营造一个较好的课堂学习氛围。
3、本阶段的研究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创设情境的目的性和自觉性。
五、本阶段预期的成果形式
论文、案例
三、本阶段研究的时间
2003年3月~2004年1月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研究》
第二阶段进展报告
固城小学
本阶段课题组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原则进行了研究,现将第二阶段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阶段的研究过程
1、认真研制本阶段研究计划。
2、建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研究。
为了有效地进行研究,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为了了解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情况,我们对我校数学课中情境创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课堂记录,为课题组成员对情境创设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二、阶段成果分析及其评价
(一)我们认为,数学课堂情趣的创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一致性原则
教学无定法,但教学有法,不管采用什么办法,教学目标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宏观上,教师显示自己的才华,能动地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创设课堂情境,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增效减负,提高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教学活动的大目标是一致的.即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目标的完成.微观来看,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从课本内容出发,准确理解编者意图,恰当组织素材,切不可盲目地添加一些笑料,故弄弦虚,喧宾夺主.即是说,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与课本内容保持相对一致.
2、发性原则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的思维活动有赖于教师的循循善诱和精心的点拨和启发.因此,课堂情境的创设应以启导学生思维为立足点.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所以,课堂上不论是设计提问、幽默,还是欣喜、竞争,都应考虑活动的启发性,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如何使学生心理上有愤有悱,正是课堂情境创设所要达到的目的3、科学性原则
6.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 篇六
岚皋县官元九年制学校:邓洪波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创设数学情境”就是要求数学情境的创设对于理解新的数学概念、形成新的数学原理、产生新的数学公式,或蕴含新的数学思想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充分调动起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更能激发起由情境引起的数学意义的思考,从而让学生有机会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创设情境,正是激励、唤醒、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我们认为数学情境必须摒弃浮华,返归实质,立足数学学科本质,以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还数学情境真、实、味。真,就是有效的数学情境应和学生的真实生活很贴近;实,就是实实在在,不拐弯抹角,让学生简简单单学数学;味,就是追求数学思维含量。下面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我们的研究体会:
一、创设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不是学生真正喜欢的,能否激发他们积极思考,获得最佳思维状态。有效的数学情境能赋予数学学习以生活情趣,既能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又能将学生引入一种渴求参与的状态,使学习毫无外部强加或者强迫的痕迹。
第二、能不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并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找到与之匹配的模型。数学把它的根须深深地扎进现实生活中,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但同时数学作为一门严谨的科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与现实生活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数学绝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生活,而应高于生活。数学情境作为沟通两者的桥梁,应该“深思熟虑,准确切入”,决不能想当然地“拉郎配”。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很好地把握情境与知识内涵之间的联系,创设的情境就无法有效沟通生活中的原型与所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情境就很难真正服务于教学,甚至会造成种种负面影响。
第三、有没有足够的思维含量,能不能诱发深层思考和探索。数学情境应该成为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助推器,“数学味”应浓于“生活味”。有效的问题情境通常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自然活泼的情境;二是散发着浓厚数学味。数学情境的有效性始终离不开学生思维的发展,情境创设必须以思维为核心及时实现数学化。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前首先要把握好教材的意图和本质,然后还要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需要创设情境,应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对情境的呈现时机、形式和内容进行加工。
第四、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不是要掀起一个又一个“热闹”的场面,而是为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情境创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问题情境,突出数学本质特征,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以实现课堂教学的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提高。
二、数学课堂创设情境的途径:
第一、生活展现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数学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就有许多事物可供我们教学使用。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生熟知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学数学的热情。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可以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引入,创设开放式的活动情境,通过让学生在周围的环境中找角、指角、说角,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参与新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角的认识由具体形象的感知逐渐过渡到抽象的层面。当学完了新知识,还可以组织学生探究角在生活的运用,如:工程师用的角尺、大吊车、能收缩的躺椅、指甲钳等等。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运用生活经验提炼出数学问题,然后再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使学生体验到学以致用的喜悦,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第二、实物演示情境。最直观的教学手段莫过于实物,它能充分体现教学原则中的直观性原则。对于抽象理论,通过实物演示,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物演示情景应用广泛,特别在小学数学中体现的尤为突出。数学较之其他学科有着严密的逻辑性,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活动中操作、探索、发现、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积累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如在教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时,安排学生动手用木条做成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亲自感受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然后举例说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并出示相应的实物画面。让学生动手动脑解决“怎样使四边形不变形”这个问题。这种利用实物演示创设教学情景,引导学生“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第三、图画展现情境。新教材呈现的内容,形式新颖,与原来的教材相比,它的最大特点之一是设计了大量生动活泼的主题图。这些主题图色彩鲜艳,富有情趣,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观察,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挂图、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展示这些精美的情境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进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
D:表演体会情境。有时一些通过语言描述、实物展示无法让学生理解的内容,就可以采取让学生参与的办法来体会。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为了突破本科的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圆的本质特征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的集合”,教学中我特意引入了学生喜欢的套圈游戏,这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通过让学生探讨游戏公平性这一话题情境,通过亲身实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同时,通过这一情境活动,学生获得了对圆的本质特征的感性认识,同时也了解了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虽然学生还不能准确地表述出圆的特征,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知道只有站在圆形的圈上,每人离中心点的红旗距离是相等的,为后面揭示半径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第四、实验推导情境。很多数学公式的出现必须经过严谨的数学实验验证总结,小学生虽然小,但在对待严谨的数学知识时,我们教师也应从实际出发,让他们多做一些小实验,从中发现规律、总结出公式。如: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等。教学《求圆锥体体积》这一课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课件出示一个圆锥形容器)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它的体积?
生:可以往容器中倒水,再测量出容器中水的体积。
(课件出示一个圆锥形铁块)
师:那这个圆锥形铁块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测出它的体积?
生:把它放进一个装水的量杯中,然后测量溢出水的体积,就知道铁块的体积了。
(此时,学生觉得已有知识足已能解决问题,并没有学习圆锥的体积公式的迫切性)
(课件出示一个圆锥形的建筑物。)
师:那这栋建筑呢?
生:„„(觉得无法解决)。
此时,师引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
第五、语言描述情境。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并百听不厌,根据教学内容,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可以给学生讲故事:“一天,小猫和猫妈妈去河边钓鱼,猫妈妈一心一意的钓鱼,钓到了一条又一条的大鱼。而小猫三心二意,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条鱼也没有钓到。”猫妈妈钓到一条大鱼可以用几表示?钓到二条大鱼呢?小猫一条也没有钓到,能不能也用一个数字来表示?数的认识教学比较单调、乏味,当学生听到这个熟悉的故事后,对这种贴近生活的问题很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去分析,这样创设故事情境,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7.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 篇七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存在的问题
虽然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可以有效调节小学数学学习氛围, 但是在实际数学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小学数学教学缺乏明确的目的性。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通常都需要备两至三个班级的数学课程, 这就导致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了解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真实需求, 在进行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教学模式时候, 更多的是选择直接借鉴其他教师或是在网络下载相似情景问题建设的课件来进行教学, 教师在这样的问题情景教学模式下自身都不能完全明白教学目标, 更加谈不上提高整体的数学教学水平。
第二, 问题情景的建设容易产生教学误区。部分小学教师受到应试教育影响, 重心更多的是放在对学生成绩的重视上, 这就导致教师在进行问题情景建设的时候一味注重对小学生知识的灌输, 忽视了问题情景建设的目的是让小学生通过这项教学手段来提高自身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得小学数学教育走进了一个教学误区, 不利于小学生的整体发展。
第三, 问题情景的建设更偏向于形式化。问题情景的建设过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 还是有部分的教师在这一教学模式长不注重过程的展示, 只是将最后的问题情景建设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 这就使得问题情景教学变成了一个个的表演而已, 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应符合的特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应该贴切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特点和以小学生为主要群体的心理发展特征, 所以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时应该符合以下四个主要特征。
(一) 充分展现的特征
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在教学研究中表现为将学生对外界的活动认识转变成自身内在认知的变化历程, 这就意味着在进行问题情景的建设时候, 应该充分利用外界存在的物质等条件, 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形象化和具体化, 让小学生在问题情景建设揭示数学知识的同时更好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 帮助小学生在教学中建立一个清晰的思维模式, 顺应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二) 持续发展的特征
问题情景的建设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应该随着教学目标和小学生心理的变化而不断进步发展, 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关键有效的问题情景建设应该立足于小学生长远的智力和心理发展需求上, 构建能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帮助小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自我约束行为。
(三) 逻辑清晰的特征
逻辑清晰是一个有效的问题情景建设应该符合的基本特征。对于任何人来说, 具有清晰条理的知识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吸收, 所以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充分认识到逻辑清晰的问题情景建设的重要性, 将问题情景、数学知识和小学生的认识三种结构融为一体, 以促进小学生更好的将数学知识转化成认知形态的知识结构, 便于吸收和消化所学的数学知识。
(四) 充分扩展的特征
充分扩展的特征要求问题情景的建设不仅要能及时解决当下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教学问题, 还能扩展出其他有关的数学问题供学生们思考和解决, 这种特征下的问题情景建设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们学习的兴趣, 产生迫不及待想解决新问题的想法和保持一颗善于发现的心, 能够减少小学生们在课堂之外学习的盲目性, 大大提高课堂以及课外的学习效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有效策略研究
(一) 问题情景的创设趋于真实性
无论是什么课程的学习都可以通过实际生活来更加完善, 小学数学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 有很多的现象都可以和数学知识相结合, 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提高自身善于观察生活的能力, 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将问题情景的创设和生活紧密联系, 并引导学生在问题上进行正确的思考, 让学生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学的更加自由和投入。比如, 在进行有关数字方面的教学时候, 就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在不同地方有什么不同的特征, 让学生展开精彩的讨论, 促使小学生与数字这个数学知识更加亲近, 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动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 问题情景的创设趋于思考性
在小学这一低年级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更加重视他们在数学知识问题上的思考这一方面。利用讲故事等这些小学生们都会很感兴趣的方式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 促使小学生在整个数学知识学习中都能养成呆着问题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教师也应该学会在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过程中, 留有一些思考的余地给学生们, 并通过数学知识的呈现、解答以及最终的结果来实现完整的问题情景创设教学, 以实现小学生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 问题情景的创设趋于针对性
问题情景创设的针对性可以通过教学的两大主体来表现。从教师方面,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应该非常熟知课本教材知识, 再从中选取关键又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来进行情景模式的创设, 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认识到自己需要教什么、如何教以及怎么教得更好, 紧密结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和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对要进行的问题情景进行精心设计, 以实现教学目标;从小学生方面, 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 小学生应该对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有自己比较具体化的认知, 主动将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自己更容易吸收的具体化知识, 进而提高自身的发散思维。
(四) 问题情景的创设趋于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有了极大的兴趣才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有利于将比较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设计、组织讨论、以及精美丰富的动画课件来达到吸引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认知因素影响, 促进小学生多重思维的发展。
三、小结
总而言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要想更好提高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 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是最有利且有效的途径。问题情景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所以在创设有效问题情景的过重, 需要小学教师能够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 不断主动去了解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需求, 以发挥有效问题情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最终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水平的上升。
摘要:创设有效问题情景, 可以充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激发小学生学习的乐趣, 达到更好的数学教学效果。通过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 提出在创设有效问题情景式应遵循的特征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旨在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整体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景,策略
参考文献
[1]任万仓.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情境的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14, (36) :154.
[2]高庆功.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 2016, (04) :92.
8.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愉悦情景 篇八
一、通过教师的仪表、表情、姿态、语言等健康情感去感染学生。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一般都有“向师性”,教师的言谈、举止、品格、情感,甚至一个眼神,一丝微笑,都可能起到强化或改变学生道德观念、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的作用。教师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同样一件事,是关心询问,还是训斥指责,其效果迥然不同。以学生迟到为例,有的教师见学生迟到了,不分青红皂白地先批评,有的甚至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训斥挖苦,结果,有些因故迟到的学生便认为老师太不近人情,进而产生抵制情绪;个别无故迟到的,也会因心理逆反来个“破罐子破摔”因此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会由对老师的不满产生厌恶学习的不良情绪。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受了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老师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老师是指导,并能较快的把教导的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并为此而努力。
二、通过教师精心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求知欲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的时机是他的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先把学生分成2个小组,研读课文,每组选出一个导演兼道白,两个大臣,一个皇帝,二十分钟后小组集体表演小话剧,在欣赏节目的过程中讲解课文,纠正错误。这样,使课堂教学变成了有趣的话剧节目,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充满兴趣。当然,在创设情境的方式上,教师可根据课题的不同进行灵活设计。无论采取那种方式,都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利用教材中的“愉悦因素”,激发学习热情
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愉悦因素,活跃课题气氛。有一次我在上《在烈日和暴雨下》一文时,刚好是夏天吧,这节课是下午第一节,许多学生还伏在桌子上打盹,还有几个勉强抬起恹恹欲睡的眼睛。窗外太阳炙烤着大地,空气沉闷。我灵机一动,说:“假如有一天,生活逼得你们在这样的烈日下跑步,你们行吗?”,“行”,稀稀拉拉的声音,“好,现在请同学们到操场上跑200米”。10分钟后,这队人马回到教室,稍稍休息后,我宣布今天要学的是有关描写在烈日下的情景的课文,请大家说说刚才的感受,对照课文,还有哪些没有感受到的?学生表现活跃,跃跃欲试,似乎忘记炎热和疲劳,课堂气氛也就活跃了。
另外,让学生在课堂上进入角色,他们就能用角色去感受作品、感受人生。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并于检测,通过检测,学生检查了自己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了自己达到目标的欣慰和成功后的喜悦,因而,才能更好的去表演这个角色。例如,教《变色龙》一课时,我让学生来表演奥楚蔑洛夫的几次变化,并配以朗读,这样就对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感悟得更加透彻了,使学生在青松愉快的环境里掌握知识,同时也能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注重充实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寓教于乐
除了教学,还要大量补充课外知识,满足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接触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深入生活。在方式上,坚持启发式、直观教学和以动手动脑为主的实践性教学,注意让学生多参与,同时,还要根据课文内容的需要,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也可以使学生从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渠道综合获取教学信息,更有利于教师迅速了解到学生所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优为重要的是它变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实践动手的能力。
【中学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途径】推荐阅读: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如何创设情景10-12
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07-27
[中学化学]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08-17
春季学期中学化学教学计划09-04
化学情景教学11-01
浅谈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景09-26
中学化学课本09-17
中学化学调查报告07-31
学习方法:中学生学好化学的必备指导方法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