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与作用论文(2篇)
1.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与作用论文 篇一
护理人员行为语言的规范化在门诊输液室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医院门诊输液室是处置门诊和急诊病人的重要科室之一,输液室人员流动量大,工作量相应增大,患者的知识层面,性格素质差异也很大,对护理人员的行为言语技术水平的要求也就形形色色。作为医院的重要窗口,输液室护患关系沟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医院整个声誉,对患者的康复也有很大的影响。护理人员如何提高自身修养素质,掌握良好的沟通能力技巧,是护患关系沟通好、坏的关键。我院在2010年7月至今,在全院开展“优秀护理示范工程”活动。我科针对门诊输液室的特点,进一步加强了护理人员行为语言规范培训,从量化到细化,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促进了护患沟通的良性发展,避免了冲突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医院的服务质量。1、护患沟通障碍常见因素 1.1来自护理人员的影响
1.1.1护士素质低下,护理服务不到位。
有些个别护士素质较低,缺乏责任感和同情心,工作中缺乏严谨性,护理操作中缺乏规范性。认为输液室的工作只是输液打针,穿刺完成了工作就完成了,疏忽巡视和观察。液体结束需更换或穿刺部位渗漏时不能及时发现,造成患者紧张、疼痛和不满,易引发纠纷;在输液过程中,忽视患者的病情变化,出现了不该有的结果,家属发泄内心的不满悲愤而引发的纠纷。另外有些护士不擅于控制自己不良情绪,不严格自己的护理行为,引发患者的抵触心理,引发纠纷。
1.1.2护理人员行为语言的不恰当运用,沟通技巧的不到位。
在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过程中,有些护士为了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干脆不与患者交谈,而这一行为举止,事实上传递给患者的信息是冷淡和漠不关心,反而导致患者的不满。有的护士,缺乏沟通技巧,言语上使用生硬的、命令式的语气和语言,使患者觉得护士居高临下,护患关系不平等,产生抵触情绪。有的护士使用专业术语过多,患者经常听不懂或产生误解,造成护患沟通障碍。有些护士工作中精神面貌不好,着装不整洁,举止不自信,谈吐不文雅,患者对其失去信任,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护患沟通。1.1.3操作技术不过关
个别护士缺乏经验,操作技术不达标,急于求成,仓促穿刺造成失败,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引发纠纷。2.1来自患者的影响
2.1.1患者治疗心切,缺乏耐心
有些患者对医院规定及程序不理解,经过门诊的诊疗流程:挂号、就诊、皮试、交费、取药、登记、配药,最后等待多时才轮到输液和治疗,耐心已渐减弱,此时,若遇上个别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生冷硬,解释又不到位,极易造成纠纷。2.1.2患者的知识水平和生活阅历、自身修养
患者缺乏医学知识,迫切想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所用药品情况,若护理人员提供的信息不被理解或感到不满意,也易引发纠纷。有些患者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歧视护理人员,挑剔护理人员,护理工作稍有不慎即出现矛盾。3.解决护患沟通障碍的办法
3.1 提高护理人员的思想认知,加强语言的规范化培训
3.1.1 从思想上提高护理人员认知,转变观念,重视护患关系的沟通。
沟通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否情愿,都无法阻止沟通的发生。而良好的护患沟通,拉近了护患双方的距离,促进了相互信任、尊重、平等和合作,从而维护了双方的合法权益,形成了和谐的工作环境,也促进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3.1.2 加强护理人员语言的规范化培训,增强语言交流的有效性。
从语言规范基本要求上开始,提倡使用普通话。从患者进入输液室时的接待用语开始到治疗处置用语,再到与患者面对面交流时的基本用语,征询用语,赞赏用语,管理用语及推托用语,包括对患者的称呼用语,全部进行细致的规范化培训,要求掌握恰当的语气、合适的语速,及和蔼可亲的态度。方式上采用理论结合实际,举实例,行情境表演等多种灵活方式进行语言规范化培训,使护理人员掌握了语言的沟通方法和技巧,从而促进了护患关系的良好沟通。
3.2 加强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转变,加强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的培训。
3.2.1 随着社会经济、法制的不断发展健全,患者的就医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维权意识进一步增强,全体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也理应随之转变,尤其是新的医疗法律的出台,更加严格地要求我们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各项操作规范办事,要牢牢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3.2.2 加强护理人员行为规范的培训
首先,从遵守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开始,端正工作态度敬业爱岗,对病人要耐心,细心,虚心,慎言亲密,对病人一视同仁。着装上要求衣帽统一整洁,佩戴胸牌,鞋面清洁,工作中穿护士鞋。仪容上提倡淡妆上岗,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不佩戴饰品,保持头发及手部的整洁。举止上要端庄,谈吐要文明,态度要温暖,站姿、坐姿、行姿要保持良好恰当的姿势,不得在工作中嘻闹打骂。进行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按规范操作。要尊重病人知情权,但同时注意保护医疗制度,不讲不利于病人治疗的话。
3.3 进行护理治疗操作时严格按规范操作,提高护理技术操作水平。
门诊输液患者最害怕的是穿刺失败,护理人员平时在工作中要按输液技术规范操作。在穿刺前要仔细选择血管,根据血管的分布走向、深浅、弹性,掌握进针的手法、角度固定方式,力争做到一针见血。平时要加强护士输液技能的培训及评比,提高护理人员的输液水平,避免纠纷的发生。
2.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与作用论文 篇二
1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精神病治疗的重要阶段,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科学把控,采取精准有效和和谐温馨的心理护理措施,对患者心理健康的恢复、进行其他辅助性治疗有关键影响。
1.1 与患者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精神病患者是一类特殊人群,尤其是缺乏亲人陪伴单独接受护理的患者,在治疗阶段其心理状态和整体思维意识与常人存在较大差异。护理人员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况,采取合适的沟通方式,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与患者进行深入、充分的沟通,通过关系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生活小事,缓解护患之间的距离感、陌生感,增强患者对医生、护士的亲切感、信任感[1];要长期关注患者的饮食、作息情况,关心患者的心态变化,让患者感到自己在医院并不孤独。
1.2 密切关注患者情绪
精神病患者病情大多通过其情绪变化反映,因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无论是医师还是护理人员,一定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精神变化,并从侧面了解患者情绪变化的各种原因,综合运用自身的医学知识,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患者出现不良情绪时要耐心、细致地帮助患者进行舒缓;制定切实可行的情绪恢复方案,如让患者参加集体活动、进行户外锻炼等,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情绪,从而树立起更加坚定的康复信心。
1.3 在心理护理工作中增加人文关怀
心理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尤其对于精神病患者而言,适当增加人文关怀,如在节日期间给患者改善伙食,或组织患者参加集体娱乐活动等,可让患者认识到自身在集体中价值,增强其战胜自我、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人文关怀的切入要掌握一定原则,一定要保证患者的内心不受到过分刺激,避免让患者的情绪变化过于激烈,可以采取渐进式的关怀方法,让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渐增强。
1.4 护理人员要时刻监控患者病情
有的患者一旦病情发作,其蛮劲可难以招架,很多护士因此被伤及。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密切观察患者任何的细微变化,防止其自伤、自杀事件发生[2]。而服用精神科药物后,患者容易腿软摔倒,更离不开看护,故要求护工们24小时均陪在患者身边。
2 语言沟通的方法
2.1 充分发挥语言沟通的暗示效果
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精神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日常的交流沟通中,护理人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及用词,尽量和缓、温柔地给予患者鼓励性的暗示,激发其对康复的渴望,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3]。护理人员要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如其文化层次、职业、社会背景等,在进行语言沟通时要使用有针对性的方法,从而达到更理想结果。
2.2 灵活运用语言沟通方法的技巧
由于每个人性格、文化修养和社会背景的差异,患者对语言的理解角度不同,因此要对患者的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了解,以便在进行语言沟通时做到有的放矢,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方面,要尽量使用和缓、温柔的语气,给患者一种亲切感,让其充分信任和依赖护理人员;另一方面,指令性语言在护理过程中亦为必须,但语气要掌握适当,切勿过于生硬,让患者产生抵触心理。
2.3 带着爱心与患者沟通交谈
对患者的真诚和爱心是改善精神病患者态度的重要技巧,每逢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可以准备文艺节目与患者共同过节联欢。有长期住院(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精神病患者,其中有孤儿、亲人无法照料者,或被亲人遗弃者。与这类患者进行照顾和语言沟通时,更要倾注爱心,最好能切入相关的生活小事,如吃饭时与患者如家人一样坐一起吃饭;洗澡时相互搀扶,帮助穿脱衣服,清洗身体;娱乐时,大家一起玩扑克、下棋、聊家常[4]。了解患者的动态信息,及时反馈给管床医生、护士长,以给予针对性的防护,降低意外伤害的风险。护理人员对患者要细心照料,常与患者谈心、带着爱心与患者交流,做好心理疏导。
3 结束语
合理的语言沟通为患者营造积极乐观的心理环境,不仅可稳定患者病情,一定程度上还能加速其病情恢复。因此,科学、合理的心理护理和语言沟通对提高精神病患者疾病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应在临床中得到应用和推广,为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大的帮助。
摘要:在精神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对于做好患者的护理、提高精神病治疗效果有很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精神病患者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一些基本技巧,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精神病,心理护理,语言沟通
参考文献
[1]冯俏,金奕,周官恩,等.护士主导的强化认知干预对脑卒中患者非痴呆认知障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1):6043-6045.
[2]施贵菊,杜尚荣.情绪推理:一种独立于理性推理的推理形式[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4):47—54.
[3]史建新,吴国华.探究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23):4871-4872.
【精神病护理中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与作用论文】推荐阅读:
精神患者心理护理09-01
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07-08
精神分裂症的个案护理06-27
精神疾病的护理观察09-21
2024.第二季度精神科护理三基理论考试及答案专题10-05
精神科基础护理试题07-22
精神科护理工作总结09-13
精神科护理组工作总结11-18
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精神与思想论文06-28
精神科护理学考试试题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