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

2024-10-19

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精选11篇)

1.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 篇一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试题

1.输血前临床医生应向患者或者其家属说明什么?(A)A 输血目的,经输血可能传播的疾病,同种免疫反应及不可预测的过敏反应

B 输血支持疗法

C 输血治疗同意书的鉴定

D 不同意输血可能发生的问题

2.患者到什么单位做自身储血的采集和贮藏?(A)A 采供血机构

B 医院输血科或血库

C 病房医护人员

D 手术室

3.卫生部何年何月颁发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B)A 2001年2月

B 2000年6月

C 2002年8月

D 2003年6月 4.手术室对患者实施自身输血,可能采取几种方法?(A)A 血液等容稀释,术中自身血回输,术中控制性低血压

B 控制出血,用止血药及红细胞生成素

C 术前采血,术后输血

D 晶体盐或胶体液维持

5.患者亲属献血,应到哪单位体检、化验、采血,亲属的血液能直接输给患者吗?(A)A 由省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采血和初复检,亲属所献血液由血站随机调配合格血液输注

B去所在医疗机构采血,血型配合后可直接输给病人

C由分管医生采血,血型配合后由护士输给病人

D 分管医生提出输血申请,采血后由医护人员输注 6.分管医生如何办理输血申请(A)A 分管医生逐项填写输血申请单,上级医师核准,采受血者血样预定输血日期,送交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办理输血申请

C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病房工人送输血科

D 医生让病人家属办理

7.决定输血前分管医生应该向病人或家属说明什么?(C)A 不输血可能发生的危险 B 输异体血还是自体血

C 应说明同种异体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输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

D 输血根据病人的失血量而定输注量

8.输血治疗同意书的签订需医患双方,如果无家属,病人又无自主意识的急性失血怎么办?(C)A 先输血抢救,后上报院领导

B 用晶体胶体盐维持

C 立即上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录病历

D 等待领导批准

9.临床输血应沿用一百多年的输血习惯,还是其它方法?(B)A 应沿用百年经验输血

B 应科学的、合理的、安全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成分输血

C 百年经验和实际相结合D 以安全输血为主

10.病人需要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或血浆置换,病人到血站还是就诊医院输血科治疗?(A)A 由分管医生申请,输血科或血库参加,制定医疗方案,由输血科和分管医生负责治疗和监护

B 由分管医生申请,血站制定方案来完成治疗

C 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

D 由分管医生制定治疗方案,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11.RH(D)阴性或其他稀有血型,择期手术时,如何输血最好?(A)A 应动员患者自身输血

B 选择同型血

C 选择配合血输注

C 选晶体或胶体液 12.新生儿溶血病换血治疗,应如何办理实施手续?(A)A 分管医生申请,上级医师批准,患儿监护人同意并签字,由医院输血科和血站工作人员共同实施

B 分管医生申请,由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C 医生向输血科申请,下医嘱由护士完成

D 医生写输血申请后,由病人家属同意后直接联系治疗 13.病人输血前,医护人员将做哪些工作?(A)A 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血样标签,共同核对患者性命、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诊序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送输血科或血库

B 医生下医嘱,护士执行

C 病房工人持输血申请和血样送输血科

D 无须核对,只要医生写好输血申请,即可送输血科 14.交叉配血的血样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内的?(B)A 2天内

B 3天内

C 5天内

D 1周内

15.输血病人血样除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外,RH(D)血型是否要检查?(D)A 常规检查 B 无须检查

C 必要时检查 D 常规检查急症抢救除外 16.成分血输注时ABO血型是否同型输注(A)A 是

B 不是

17.交叉配血不合时,哪些情况下可做抗体筛选?(A)A 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多次输血者

B 只要配血不合就做抗体筛选

C 常规筛选

D 必要时

18.ACD、CPD、CPD-A抗凝血液,4±2℃条件下各保存几天?(A)A ACD保存 21天、CPD 保存28天、CPD-A 保存35天

B ACD-B、CPD保存28天、CPD-A保存35天

C ACD-B保存 21天、CPD、CPD-A 保存35天

D 全部28天

19.洗涤红细胞与解冻红细胞制备后,多长时间内输注?(D)A 4h

B 6h

C 8h

D 24h 20.机采血小板(pc-2)采集后需在什么条件下保存?(A)A 22±2℃振荡保存

B 4-6℃保存

C 常温保存

D 8-10℃保存 21.机采浓缩白细胞采集后,多长时间内输注?(D)A 4h

B 8h

C 16h

D 24h 22.冷沉淀应在什么温度下保存,保存期多长时间?(A)A-20℃以下保存一年

B 同新鲜冰冻血浆

C-18℃以下保持一年

D-30℃以下保存2年

23.贮血冰箱多长时间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几次?(A)A 7天消毒一次,每月空气培养一次

B 消毒和空气培养每半月一次

C 消毒和空气培养一月一次

D 不定期消毒培养

24.冰箱细菌培养,允许霉菌生长吗?(A)A 不允许

B 无霉菌生长 C 少量霉菌生长 D 霉菌生长

25.全血、悬浮红细胞贮存中红细胞界面不清,红细胞呈紫红色时能发向临床吗?(A)A 不能

B 能

26.血液发出,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应在什么条件下保存几天?(A)A 应在2-6℃下保存7天

B 常温下保存10天

C 零下保存一个月

D 22℃保存一周 27.取血后可以再贮存吗?(A)A 不能 B 能

C 只要不破封可再贮存 D 破封后可再普通冰箱保存 28.输血时只能用什么液体?(A)A 只能用注射用生理盐水

B 葡萄糖盐水

C 可以用其他晶体液

D 代血浆

29.输血时患者同时输其他含钙药品时,能用同一付输液耗材吗?(C)A 可以 B 用输血盐水冲洗后应用 C 应换输血器 D 不冲洗也可以用 30.患者多袋输血时,不同供血者的血液,能直接连续输注吗?

A 前一袋输尽后用输血盐水冲净输血器后再输下一袋(A)B 只要血型相合可连续

2.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 篇二

医院血库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门, 其规范化管理非常重要。不仅能够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 而且能够确保血库及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 输血是抢救伤病患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规范合理的输血不仅可以确保降低患者的生命危险, 甚至可以使一个人起死回生。同样, 如果输血出现问题, 也可能危机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 对加强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 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分析

医院血库的规范化管理在《血库管理办法实施手册》中有一定的体现[1]。这部手册作为我国卫生部令第44号文件, 是经过卫生部部务会议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一起讨论通过的。手册中的第七篇就是关于医院血库的规范化管理的规定。手册强调医院要建立血库管理制度的技术操作规程, 并根据实际制定相关的工作制度、血液贮存制度、用血登记制度以及血液报废、核对制度[2]。不仅如此, 医院还要加强对相关工作队伍的建设及培训, 提高他们工作的技能及水平, 增加他们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总之, 医院对于血库的规范化管理不仅要强调对工作制度的管理, 更要注重对于人员的管理。

2 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的作用分析

通过对医院血库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分析, 可以看出, 血库的规范化管理对于临床输血安全起到很重要的保障作用。从血液入库到临床输血的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在血库规范化管理的范畴之内, 所以可以说血库管理的效率及效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随着我国医疗模式、市场、经营方式的不断转变[3], 以及患者需求的多样化及高质量化。对于医院血库的管理变得更为重要。只有规范科学的管理, 才能确保将有限的血液资源尽量满足人们的不同的需求, 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总之, 医院的血库规范化管理, 能够促进用血的科学化与合理化,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源短缺的现状。同时, 科学地血库管理, 还可以减少血源性的传播疾病, 这不仅是对被输血者的负责, 而且对于国民的健康及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另外, 医院血库的规范化管理对于医学科学地进步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 基于输血安全的血库规范化管理策略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 医院血库的规范化管理, 既是对卫生部相关政策及规定的落实, 也是保证输血安全的内在要求。基于此, 笔者以确保输血安全为目的, 对医院血库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以下几点策略。

首先, 医院应该建立安全输血的质量保证机制。具体来说, 可以建立健全医院现有的输血质量保证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而且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输血的差错率, 从而提升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 更加充分地发挥医院的公益职能。

其次, 加强对医院血库工作人员的管理。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 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 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在知识及观念方面的更新速度跟上社会变化的步伐。作为一个合格的输血人员, 不仅要具有丰富扎实地专业基础知识, 而且要不断地积累相关的实践经验, 提高工作技术技能。同时, 血库工作人员几乎承担着血库规范化管理相关的制度执行的所有任务。如果对血库工作人员的管理不合理的话, 那么相关制度的执行效率及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出现相关制度完全形式化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说加强对血库工作人员的教育非常重要。

再次, 加强对医院环境及硬件的管理。因为医院血库的房屋设施及布局会严重影响到血库的管理。医院的血库不仅要有相应的面积, 并做合理的划分。一般来说都是划分成清洁区、半清洁区以及污染区。这些区域分别用血液的储藏、发放以及检验。另外, 医疗废物的处理也要做好分离。不然的话, 很容易造成血液及血库的污染, 严重影响到临床输血的安全性。所以, 相关部门在医院环境设计及硬件管理上要加强重视。

另外, 要加强对血液使用流程的管理。具体来说主要包括血源管理、配血管理、发血及用血管理, 还有输血感染及副反应管理等方面[4]。其中血源管理的重点主要是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而不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感觉随意操作。配血管理要从输血的时候就做好严格的规范, 一般来说, 输血应该坚持四查四对的原则。不仅要检查输血者以往的输血记录、相关的传染疾病、输血反应以及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数。发血及用血管理前要认真核对供血者的相关信息, 确保血液的接受者的安全。最后, 为了减少临床输血的副反应的发生概率, 血库应该建立采、贮、供、输血等方面的规范化操作程序[5], 严格执行相关的制度规定。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性。

4 结语

本研究显示医院血库的规范化管理, 对于医院医疗水平的提高、传染疾病的传播、输血者的健康及社会的稳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医院血库的规范化管理, 不仅可以提高有限血源的利用效率, 而且可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及水平。概括来说, 医院的规范化管理主要包括医院血库相关制度的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的环境、硬件及流程的管理。只有加强对血库规范化管理的重视力度, 加强宣传和教育, 方能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上升及确保临床输血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童永锋.浅谈医院血库的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1, 4 (59) :59.

[2] 沈行峰, 张钦辉.WHO远程教学及其在血站质量管理中的初步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10, 12 (2) :128.

[3] 程勤侦, 王乃红, 杨群身.医院输血科 (血库) 标准化准入验收与输血安全[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17, (2) :113.

[4] 赵国华, 赵维奇.临床安全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建[J].中国医学检验杂志, 2012, 5 (4) :361.

3.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 篇三

【关键词】输血;管理;疗效评估;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0-0244-01

困擾输血界的问题主要是血制品的持续短缺,为满足临床正常用血,除了加大无偿献血的招募以外,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血液资源,将有限的、宝贵的血液用在急需的患者身上就显得尤为重要。临床用血涉及科室和环节较多,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控手段,滥用血制品和给血错误依然存在。各级医院输血科的建设,加强输血科规范管理,通过标准化的管理对宝贵的血液资源进行全程控制,我院输血科在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对临床输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有效输血的评价上进行了一些尝试行的运作,现将一些经验在此与大家分享探讨。

一、对临床医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培训相关输血知识

输血科既是临床用血的执行科室也是临床用血的监督科室。现在我们不仅仅是测测血型、做做交叉、发发血的检验科血库,我们还肩负着指导临床合理用血的职责。血液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它的使用适应症非常有限,然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都广泛存在滥用的情况[1]。输血工作犹如“双刃剑”,力求“趋其利,避其害”,输血科应该定期对临床提出的问题,例如血液质量、成分血适应范围、不良反应的确认和处理、新血液制品的使用情况等进行收集,提交到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并找到较适宜的解决方案,至少每年进行一全院用血科室医生培训,若有条件可以邀请当地临床采供血机构相关人员进行临床成分血使用范围的培训。通过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临床医生的困惑,提高全院临床用血理论的整体水平,为合理有效的临床输血工作提供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加强了输血科与临床科室的联系。

二、严格把握输血指针,积极与临床用血科室沟通,合理选择血液制品输注

临床医生对合理用血、安全用血重视不够,对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格,“人情血”、“安慰血”过多,自体输血很少,造成血液资源的浪费,而且增加了血源性传播疾病的传播机会[2]。如何有针对性的掌握输血适应症,将临床输血分为内科输血和外科输血两大类,特别是对内科慢性失血的处理,内科慢性贫血患者的贫血是缓慢发生的,多数患者已通过代偿能够耐受血红蛋白(Hb)的降低,慢性贫血不存在血容量不足的问题,有输血指针者只能输红细胞。无需输全血,因为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降低或已丧失功能。Hb及红细胞比容(HCT)的高低不是决定是否需要输血指标,而最好的指标是临床症状无明显症状者暂不输血,慢性贫血患者针对病因治疗比输血更重要。输血科医师同时要起到指导临床外科医师合理用血的作用,对每例拟输血患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对出血量<800 ml,不必输血。对需要输血的患者麻醉科需向输血科提供出血量,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含量及血小板数量、凝血系列指标等,将其基本参数列入到整体输血方案中。出血量在800~1500ml输注红细胞即可,出血量1500~2000ml, 增加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出血量>2000ml再增加冷沉淀。出血首先考虑的是怎么利用血液成份去止血,有止血功能的血液成份有血小板和冷沉淀凝血因子[3]。

三、输注血液制品后疗效的评估

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对血液输注疗效进行评价。对于输注红细胞得患者在24小时内对其进行输血疗效进行评估,使用相应的计算公式(期望血红蛋白值=输注红细胞单位数*每单位红细胞血红蛋白总量/血容量-输注前血红蛋白值)计算出期望血红蛋白值,与输注后实际测量血红蛋白值之间的比较、评价;对于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输注后1小时或12小时对其PPR进行评价:PPR=(输注后血小板数-输注前血小板数)*血容量/(输入血小板总数*2/3)[4]。对所有的疗效评估进行记录,对符合输血目的达到输血效果的输血过程进行关闭,对疗效欠佳的输血与临床医生联系共同查找原因,努力做到每一次输血合理有效。但由于个体差异,医生对输血指针的把握差异导致临床输血疗效评估工作开展较为困难。

四、通过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与电子文档对一次输注全过程进行管理

让信息化全程参与临床输血管理,对信息查询、数据统计又快又准,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工作行为,促进了输血行业健康持续发展[5]。一套系统、完善、规范和准确的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将为临床输血管理提供安全可靠的保证。对每一份临床用血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满足规范的用血流程:从临床用血申请、临床用血指针评估、临床输血全程控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临床用血疗效评估等。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完成输血各环节的记录,月底对其总结分析,对临床输血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从而持续改进临床输血工作。

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一种有效手段,抢救和防止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输血事业日益发展和输血实践技术不断更新,传统输血观念、意识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临床输血已由输全血发展到输成分血,由原来单纯支持治疗到安全、合理、科有效。输血科的作用已不再是传统的仓储(收血、放)功能,还担负指导临床科学规范、合理用血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s].2000.18.

[2]刘志军,谭东云,饶荣.基层医院血浆不合理输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国际检验医学杂,2011,31(11):518-519.

[3]王彦.糖尿病下肢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评估方法:踝肱压指数[J].重庆医学,2004,12(2):125-127.

[4]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55.

4.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 篇四

作者:江苏省血液中心 来源:江苏省血液中心 发布时间:2011-01-07 17:10 点击

率:5092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医疗机构临床输血管理,规范输血科(血库)建设,保证临床用血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输血科(血库)是医院开展输血相关诊疗活动和提供其它输血服务的科室。本规范是医院输血科(血库)建设管理的基本标准,是对医院输血科(血库)检查评价的基本依据。

第三条 本规范包括医院输血科(血库)科室设置、功能与任务、建筑与设施、人员配置、仪器设备、原辅材料、安全卫生、业务管理、计算机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第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输血管理,设立由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相关科室负责人及专家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贯彻落实临床用血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指导和监督临床用血工作;协调处理临床用血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开展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二、科室设置

第五条 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应设置输血科、血库或指定相关科室负责。

第六条 三级综合医院、年用血量大于5000单位的三级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应设置独立建制的输血科;未设置输血科的二级及以上医院应设立独立血库;二级以下医院应由检验科负责开展临床输血业务,并参照血库标准进行建设管理。

承担辖区内临床用血储存任务的医疗机构应设立输血科或独立血库,履行储血点和输血科(血库)功能。

三、功能与任务

第七条 输血科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指导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配合临床实施输血治疗,开展输血科研与教学。

血库在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医院临床用血管理,推广临床输血技术应用,参与临床输血会诊。

第八条 根据临床用血需要,制定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机构申报用血计划,做好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承担储血点任务的输血科(血库)还应做好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血液储存、发放工作。

第九条 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为临床输血提供血型鉴定、交叉配血、血清抗体筛选和输血相关实验室诊断。

第十条 对输血工作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加强血液质量控制。

第十一条 负责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开展临床输血疗效的评估,建立临床输血预警系统。

第十二条 及时向供血机构反馈血液质量和服务质量等问题。

第十三条 做好无偿献血、互助献血、临床用血政策的宣传,并配合做好相关事宜。

四、建筑与设施

第十四条 输血科(血库)业务用房的使用面积应满足其功能和任务的需要,输血科不少于200m2,血库不少于80m2。

第十五条 业务用房应靠近病区和手术室,环境洁静、采光良好、空气流通,符合卫生学要求,应具备双路供电和畅通的通讯设施。

第十六条 输血科至少应设置储血室、配血室、发血室、值班室、办公室、洗涤室及库房;血库至少应设置储血室、配血室、发血室、值班室。各室布局、流程应合理。

第十七条 应有存放易燃、易爆和有腐蚀性等危险品的安全场所。

第十八条 消防、污水处理、医疗废物处理等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五、人员配置

第十九条 输血科(血库)人员的配备应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年用血量大于10000单位的,应至少配备8人,其中临床医学专业至少1人;年用血量在5000-10000单位的,应至少配备6人,有条件的应配备临床医学专业人员1名;用血量在5000单位以下的,至少配备4人;未设置输血科(血库)的,应由检验科指定专人负责输血工作。

第二十条 输血科(血库)人员应具有医学中等以上学历及初级以上卫生技术职称,并经过临床输血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其中医学检验技术人员比例不低于70%,卫生技术人员高、中、初级职称比例1:3:5为宜。

第二十一条 输血科主任应具有医学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卫生技术职称,从事临床医疗或医技工作五年以上,有丰富的临床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管理能力,并能成为医院输血医学学科带头人。

血库主任应具有医学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或中级卫生技术职称,从事临床医疗或医技工作三年以上,有临床输血相关专业知识及一定的管理能力。

六、仪器设备

第二十二条 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输血科(血库)业务工作的需要(见附件1)。

第二十三条 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仪器、设备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

第二十四条 建立和实施仪器设备的确认、维护、保养、校准和持续监控等管理制度,明确维护和校准周期,所有设备必须满足预期使用的要求。

第二十五条 计量器具应符合检定要求,有明显的检定合格标识。

第二十六条 关键设备应有惟一性标签标记,维护、校准及使用记录完整,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应有输血科(血库)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时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实施的人员及职责。

七、试剂与材料

第二十八条 建立和实施血型鉴定、交叉配血、传染病因子检测等试剂与试验材料管理制度。包括试剂与材料生产商和供应商的资质评估,试剂与材料的评估、选购、验收、储存、登记、发放、使用以及库存管理等。

第二十九条 试剂与材料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选用的试剂与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能保证供给。第三十条 每批试剂使用前应进行确认并记录,记录应包括确认的人员、方法、质量控制方法和接收标准等。

八、安全与卫生

第三十一条 应遵从《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的相关规定。第三十二条 应建立和实施输血科(血库)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

第三十三条 工作场所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分区明确,标识清楚。应制定与实施清洁和消毒规程,配备消毒灭菌和环境温度、湿度控制设施,并持续监控和记录;有安全防护与急救设施,标识醒目。储血室、治疗室应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Ⅱ类环境要求。第三十四条 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等有关规定,防止交叉感染。

第三十五条 应建立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每年对工作人员进行一次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的检测(包括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患有经血传播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输血科(血库)相关工作。

第三十六条 应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输血科(血库)工作区域。

九、业务管理

第三十七条

建立健全输血科(血库)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附件2)。

第三十八条 按照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本单位血液接收、核查、保存、发放、收回、报废、输血相容性检测及相关实验诊断的技术操作规程,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第三十九条 临床所用血液必须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采供血机构提供,不得使用非指定机构提供的血液和原料血浆,不得向其他医疗机构提供血液。严禁违规自采自供血液和分离血液成分。

第四十条 制定本院年、月、周用血计划,定期向供血单位申报;根据临床用血情况,设定本单位各类血液的安全库存量,一般不少于3天日常急诊用血量;根据供血单位血液库存信息,协调临床医疗择期用血。

第四十一条 推行科学、合理、有效、安全的临床输血,积极开展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

第四十二条 输血科(血库)应指导取血人员做好血液运送过程中冷链的保护,有权拒绝非医护人员或未接受培训人员取血。

第四十三条 应建立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规程,有专人负责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处理。遇到重大输血事故或血液质量问题应及时向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供血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第四十四条

开展的业务工作范围

(一)血型血清学检测(附件3)

(二)输血科可根据临床需要,开展自身输血、病理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及全血置换等输血治疗。

十、质量管理

第四十五条 医院法定代表人为输血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输血科负责人为输血质量管理的具体责任人,输血科所有员工对其职责范围内的质量负责。第四十六条 质量管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

第四十七条 输血科(血库)人员应接受质量管理培训,定期考核评估,并建立业务技术档案。

第四十八条 开展输血新技术必须经过审核确认。

第四十九条 应建立输血科(血库)会议制度,定期对输血质量和技术问题进行分析、评估与持续改进。

第五十条 每月对本院用血情况统计分析,并向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报告输血管理工作。及时向临床科室反馈临床用血情况并给予指导。

第五十一条 建立与实施输血文案保存管理规程。从血液入库、配血到发放的全过程记录应完整,保证其可追溯性。记录内容真实、项目完整、清晰可辨,更改应留有原记录痕迹并有更改者签名。记录保存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病人用血记录至少保存10年。

十一、计算机管理

第五十二条 应建立和使用临床输血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血液入库、贮存、发放等整个过程应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五十三条 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数据安全,避免非授权人员对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入侵与更改,制定严格的用户授权制度,控制不同用户对数据的查询、录入、更改等权限。定期对数据库进行安全备份。

第五十四条 实施全省血液安全网络管理系统,并按要求执行。

十二、附则

第五十五条 本规范解释权归省卫生厅。第五十六条 本规范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第五十七条 本规范下列用语的含义: 血液:指全血、血液成分。

输血:指根据病情的需要,患者输入血液或血液成分的过程。

冷链:指用于血液贮存和运输的系统,包含两个要素,一是组织和管理血液贮存和运送的人员;一是安全贮存和运送血液的设备。年用血量:指全年全血与红细胞制剂用量之和。

输血文案:指输血科(血库)与血液工作有关的文字记录。

附件1:

仪器设备

输血科必备设备:贮血专用冰箱(4±2℃)、贮血专用低温冰箱(-20C以下)、标本贮存冰箱、试剂冰箱、快速血浆融化仪、水浴箱、37℃恒温箱、烤箱、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普通离心机、微量移液器、普通光学显微镜、热合机、采血秤、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普通天平、净化台、生物安全柜等。

有条件的输血科可配备:血细胞分离机、酶标仪、血液细胞分析仪、温控离心机、微量振荡器、红细胞洗涤机等。

血库必备设备:贮血专用冰箱(4±2℃)、贮血专用低温冰箱(-20C以下)、标本贮存冰箱、试剂冰箱、水浴箱、37℃恒温箱、烤箱、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普通离心机、普通光学显微镜、热合机、采血秤。

附件2

输血科(血库)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

一、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

1、输血科(血库)主任岗位职责

2、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二、技术操作规程

1、血液接收、入库、核查、保存、发放、收回、报废规程

2、临床标本采集、运送规程

3、标本接收、处理、保存、外送检测、安全处置规程

4、检测(实验)报告发放、收回、更改和重新签发规程

5、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6、(ABO、Rh)血型鉴定操作规程

7、ABO标准细胞配制操作规程

0

08、抗体效价测定操作规程

9、ABH血型物质测定操作规程

10、不规则抗体筛选和鉴定操作规程

11、吸收、放散试验操作规程

12、新生儿溶血病鉴定操作规程

13、自身输血、输血治疗操作规程

14、输血前传染病因子检测项目操作规程

15、仪器使用操作规程

16、输血不良反应报告、登记、处理规程

17、差错的识别、报告、调查和处理的规程

18、清洁和消毒操作规程

19、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急救用血、关键仪器设备、供电、信息系统)20、室内质控、室间质评管理规程

21、输血文案保存管理规程

22、信息管理系统使用、维护管理规程

三、主要工作制度

1、输血科(血库)会议制度

2、人员培训与技术考核制度

3、值班制度

4、差错事故的登记、报告制度

5、血液质量监控管理制度

6、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7、试剂与材料管理制度

8、库房管理制度

9、安全与卫生管理制度

10、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附件3:

输血相关实验室检查

输血科:

一、红细胞血型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RhD定型、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的测定、吸收放散试验、其它血型鉴定。

二、血型抗体的检测:不规则血型抗体筛选、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血型抗体效价检测。

三、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酶、聚凝胺、抗人球蛋白试验其中一项)。

四、患者输血前检查: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血清学检查等。

五、有条件的单位应开展与临床输血相关的其他项目,如:新生儿溶血病检查、coomb’s试验、血小板抗体检测、白细胞抗体检测、白细胞HLA分型等。血库:

一、红细胞血型检查:ABO血型正反定型、RhD定型。

二、血型抗体的检测:血型抗体效价检测、不规则血型抗体筛选。

三、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酶、聚凝胺、抗人球蛋白试验其中一项)。

5.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篇五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省卫生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医院临床输血管理规程(试行)》的通知,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二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前交输血科备血。少量出血(出血量少于400毫升)者可以不输血,为维持血容量可输晶体液或胶体液代替品。

第三条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存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的患者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入病历。申请血量超过1600毫升者,填写大量输血申请表,报医务处批准;紧急情况下,可以先输血,审批手续后补。

第四条申请输血患者,应进行输血前的检查。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和输血前检查4项指标;曾输过血的患者,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如上次输血超过3天,应进行抗体筛检;如本次新入院,应进行抗体筛检和输血前检查(血传性疾病4项指标: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

第五条对于Rh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

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第六条输血申请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和送检

第七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贴好与申请单号相同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病房(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采集血液时不准直接从输液管或正在输液的一侧肢体采集血液,以免血液稀释,降低抗体滴度引起配血错误。采集血液时避免溶血。采集后注意混匀抗凝剂,以防血液凝集。输血申请单联号粘贴试管时,要注意将血液上沿露出,以便输血科人员观察血样情况。

第八条血液采集后,由医护人员或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将受血者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非急诊病人输血前要先做血型鉴定,避免发生抽错血样,输血时重抽血样进行交叉配血。双方进行逐项核对,合格后输血科保存备用。

第九条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

第四章交叉配血

第十条受血者配血实验的血标本必须是在输血前3天之内(包括血样采集当天)采集的,超过3天的必须重新采集,输注血小板和血浆患者不做交叉配血试验,可以直接输注。

第十一条输血科要逐项核对输血申请单、受血者和供血者血样,复查受血者和供血者ABO血型(正、反定型),并常规检查患者Rh(D)血型(急诊抢救患者紧急输血时Rh(D)检查可除外),正确无误后方可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操作按标准操作程序进行。

第十二条手术备血、有输血史、妊辰史、短期内需要接受

多次输血者,收到患者血标本后,及时作抗体筛查。

第五章取血(血液的发放管理)

第十三条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或科室指定专门负责人员到输血科取血,病人家属不得取血。

第十四条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病房(门急症)、床号、血型、供血者姓名、血型、血液量、采血日期、有效期及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方可发出。

第十五条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发血:

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2.血袋有破损、漏血;

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

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

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第十六条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第十七条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

第六章输血(输血管理)

第十八条输血前有2名护士或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外观质量是否异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第十九条输血时,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带病历到患者床

前,再次核对患者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第二十条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储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第二十一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继续输注。

第二十二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第二十三条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或记入病历。如无反应,将输血器材存放24小时后毁型消毒处理。

第二十四条开展自身输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如果患者体质符合标准,要动员患者进行自身输血,手术患者如果符合稀释性自身输血标准,要实施稀释性自身输血;出血量较大患者,要采取回收式自身输血,真正落实好血液保护措施。

第二十五条积极宣传和动员开展择期手术患者和家庭储血及互助储血工作。病房经主治医师宣传动员自己主管的并需要输血的平诊患者家属亲友为其术前献血。

第七章输血不良反应管理

第二十六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失血量、贫血

程度、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

第二十七条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查找原因、积极治疗抢救,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八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立即报告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好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实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实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实验),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标本、新采集的受血者标本、血袋中的血标本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及交叉配血实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及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

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含量;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第二十九条输血不良反应处理流程为: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严密观察并

做好记录、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卡、上报输血科、怀疑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抽取患者血样、送输血科。

第八章成分输血

第三十条成分输血的优点:一血多用,节约用血,制品浓度与纯度高,疗效好,最大限度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染病。

第三十一条成分输血的目的:

1.补充血容量,可以输用白蛋白;

2.补充携氧能力可输用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等;

3.补充凝血因子纠正出血,可以输用血小板、新鲜血浆以及冷沉淀;

4.纠正免疫功能不全提高免疫力,可以输用转移因子、干扰素和丙种球蛋白等。

第三十二条成分输血的原则: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血细胞破坏或造血功能障碍都可能需要输血,输血的数量和种类取决于患者对血液成分的恢复能力,取决于输用成分血的寿命,取决于病情需要,决不可千篇一律都输全血,对可输可不输的患者坚决不输,禁止输安慰血;

2.适合成分血的患者,决不给全血,临床90%的输血患者是需要某种成分,而不适合输全血;

6.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 篇六

1、委员会组成:主任委员由院长或分管医疗副院长担任,成员由医务科、输血科、麻醉科、手术室、开展临床输血治疗科室、检验科、质控科、护理部、院感科等部门负责人或相关专家组成。

2、工作会议

(1)每至少召开两次以上工作会议;

(2)会议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负责主持,医务科负责召集,输血科负责准备会议资料,做好会议详细记录。

(3)每次会议参加人数需过委员会成员半数以上,形成的决议需三分之二以上参加人员方可上报。

3、工作会议决议:委员会工作会议形成的临床输血与管理决议,需院办公会通过,报院长签发后生效。

4、工作职责

(1)认真贯彻临床用血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制订医院临床用血管理的规章制度;

(2)负责医院临床输血的规范管理与技术指导,对临床输血全过程实施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血;

(3)开展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和科学合理用血的教育、培训和考核;

(4)负责审批输血科制定的医院临床用血计划;

(5)负责组织供应医院的临床用血,无非法采血,进血合法、安全和规范;

(6)负责评估确定临床用血的重点科室、关键环节和流程;

(7)开展临床用血质量评价工作,定期监测、分析和评估临床用血情况,促进临床用血合理、规范;

(8)分析临床用血不良事件,提出处理和改进措施;

(9)指导并推动开展自体输血等血液保护及输血新技术;

(10)开展无偿献血的宣传与教育,规范医院互助献血管理与流程;

(11)承担医院交办的有关临床用血的其他任务。

5、日常管理与持续改进

(1)医务科负责全院临床输血管理,对临床输血管理进行评价、考核、公示与通报,提出工作持续改进措施并监督实施效果;

(2)医务科承担临床输血全过程的监督与检查,并负责质量控制考核;

(3)输血科承担医院临床输血与管理的培训与指导,血液安全发放,临床合理输血监督与检查并报医务科审核;

(4)护理部负责对临床输血全过程中护理质量控制考核、监督,并进行工作持续改进;

7.开展临床输血服务的前景及展望 篇七

在传统观念中, 人们认为输血科的主要工作以及任务就是单纯的贮血、配血、发血工作。2002年6月, 国家卫生部颁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以下简称《规范》) [1]提出:“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 (血库) , 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 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这是临床输血服务的依据和宗旨。所谓临床输血服务, 我们可以借鉴药学服务的定义[2]并结合临床输血工作实际情况定义为:应用输血医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一致、负责任的、与输血医学应用有关的服务, 以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与经济性, 实现血液资源保护、合理应用, 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临床输血服务明确提出了输血科医技人员的职责, 可以具体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按照要求贮血、配血, 确保血液安全、有效; (2) 深入临床了解用血情况, 对临床血液应用提出改进意见; (3) 进行输血治疗的监测, 设计个体化输血方案; (4) 指导医护人员做好血液的请领、保管和正确输注工作; (5) 协助临床医师做好输血不良反应后的临床观察, 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工作; (6) 提供有关输血咨询服务, 宣传合理用血知识。临床输血服务的核心是“输血科医技工作者参与临床输血工作。”这对于传统输血科只负责贮血、配血、发血工作的输血科医技人员不仅是一个新的挑战, 同时也为广大青年医技人员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1 临床输血服务存在的必要性

据近5年来的调查, 在我国, 用血浪费、不合理用血[3,4,5,6,7,8]占30%以上比例, 其不合理用血形式 (以《规范》为依据) 主要表现为:红细胞和血小板不合理应用的主要原因是输注指征过宽, 血浆输注治疗共性问题是无指征输注和用于治疗低蛋白血症以及“搭配血”使用, 而输血病历的不规范性又增加了医院因输血导致的医疗纠纷的潜在风险。随着临床输血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临床医师的专科化, 医生对临床输血最新发展动态了解不深, 并且习惯性沿袭老一辈医师输血标准以及用血习惯在所难免, 而一些安慰用血、搭配用血等用血习惯在老一辈医师脑海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沿袭到年轻医生身上, 他们有时候也难以做出合理用血的决策。比如, 有调查显示[9], 临床在治疗烧伤患者过程中, 仍用新鲜冰冻血浆 (FFP) 补充血容, 而烧伤所需的液体应以晶体液和胶体液为主, 配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10]。临床输血服务在输血治疗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因为临床输血服务医技工作者对输血的指征、适应证、禁忌证、剂量、用法、频度、疗程、不良反应、特殊患者 (孕妇、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 乃至是否可以公费等情况均有着充分的了解, 由此可以和医生及患者更好地沟通。如上例, 如果临床输血服务医技工作者参与治疗过程, 或许可以避免这类的不合理输血情况发生。此外, 临床输血服务更多地参与到围手术期的“血液保护[11]”工作方面, 将“输血作为唯一救治失血的方法或滥用输血”的观念正转为“不输血或少输血、输成分血和血浆代用品”的观念, 即逐渐重视血液保护与合理用血的新观念, 只有这样, 临床医生才会更多听取临床输血服务医技工作者的意见。

2 临床输血服务面临的挑战

目前, 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开设的临床输血学专业很少, 远远不能满足开展临床输血服务的需求。输血医技工作者自身的专业素质现状限制了临床输血服务事业的发展。国内的输血医学教育长期偏重于血液检测等方面, 强调学生实验室技能的培养, 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临床相关的病理生理知识、输血适应证、疾病基本判断与输血护理知识缺乏, 对输血治疗结果预测、分析和评估能力及输血反应处理能力尚待提高, 输血医学教育与实际临床输血服务所需知识脱节。另外, 临床输血医技工作者与临床各专业医师沟通和协作能力一直不被重视, 已成为困扰医院临床输血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 医院领导、临床医生及患者对临床输血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总认为输血科医技工作者主要负责贮血、配血、发血工作, 医院输血服务从血液供应管理向输血技术服务转型还没有得到医院管理者的认同。传统的医疗模式一直是临床医生集诊断与用药、用血于一体, 这一模式已经根深蒂固, 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变革的, 临床输血服务的开展, 要真正参与临床工作, 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的全面思维转变, 这一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

3 临床输血服务工作的忧虑

传统医药分家的观念根深蒂固, 而血液往往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药品, 部分医师觉得临床输血医技工作者参与临床输血服务侵犯了他们的权利和利益, 有的甚至认为临床输血服务就是来监督和限制临床用血的, 如果临床输血医技工作者提出的输血治疗方案与医师的经验用血治疗方案有偏差, 会造成一定的麻烦。目前, 我国医院输血科在医院的地位相对较低, 输血科医技工作者要真正参与临床, 还要不断加强输血医学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提高与医师、护士、患者的沟通能力, 使自身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只有这样, 在和临床一些年资深的医师探讨治疗方案时, 才能够拥有足够的自信。少数医生凭输血治疗经验, 主观上对临床输血服务的参与持排斥态度, 这对临床输血服务中与医生的沟通又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临床医生往往习惯于从输血疗效的角度来评价输血, 而临床输血服务则更应该关注的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后的机体免疫因素、患者整体与长远健康以及输血经济学等方面的因素, 大力推行成分输血, 并开展自身备血、血液稀释、血细胞回收、手术中控制性降压等血液保护策略。

4 临床输血服务工作的展望

近年来,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 输血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输血技术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 全国各地输血发展很不平衡, 许多临床医师对输血的观念还停留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的水平上, 扭转这一现状还需输血科工作人员与临床医师间的沟通与交流, 尤其是输血科工作人员更应加强学习, 掌握过硬的知识来指导临床用血。

8.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 篇八

[关键词]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预防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1)23-31-03

Clinical blood transfusion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HUANG Yan  LIANG Ruohu  CUI Xiaocen

Maoming Blood Center in Guangdong Province,Maoming 525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how to reduce and prevent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clinical transfusion, by retrospectively analyzing the cases of the 2 AAA-class and 6 AA-class hospitals which persistently get the blood supply from Maoming blood center. Methods By making the segment stat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analysis of the adverse-reaction cases in the clinical transfusion of the 8 hospitals. Results The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transfusion mostly appeared as the non-hemolytic fever and the clinical white blood cell filtered-out blood producted transfusion can greatly reduces the adverse reactions.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leucocyte filter,the produc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prevention of transfusion.

[Key words] Clinical transfusion;Adverse reaction;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输血治疗是人类救治患者的重要手段,其特殊性是药物不可替代的。从全血输注到成分血的推广应用,输血疗效更加显著,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不断下降。探讨各类成分血输注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既是对本站血液制品质量的事实确认,也是血站指导临床合理选择血液制品以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有力依据。为此,笔者对2006年1月~2009年12月茂名市8家医院用血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方法

统计2006年1月~2009年12月2家三甲医院和6家二甲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及输血不良反应的反馈记录,将2006年1月~2009年12,即未开展血浆、汇集血小板滤白技术前的2006年1月~2007年12月及开展滤白技术后的2008年1月~2009年12月,统计对比2个时间段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及2008~2009年各类血液成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2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滤白制品使用前后输血反应发生的情况

表1显示,2006~2007年输注全血及成分血共126 635 U,39 884人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1 303例,主要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2.01%,其次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26%;2008~2009年输注全血及成分血127 674 U,43 609人次输血,发生输血反应755例,主要是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为1.12%;其次是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1%。2个时间段均未发生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5,P>0.05),而过敏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0.2,P<0.05),临床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x2=204.3,P <0.05)。

2.2 同类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对比

结果显示,输注全血、悬液红细胞、冷沉淀、机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5,0.035,0.131,0.032,P >0.05)。而血浆和汇集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7.4,8.87,P <0.05)。见表2。

2.3 2008~2009年输注各类血液制品的输血不良反应情况

2008~2009年成分输血占临床用血的99.8%。输血反应发生率为1.73%。病毒灭活血浆、机采血小板、冷沉淀与悬液红细胞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8.5,4.46,7.14,P<0.05),汇集血小板与悬液红细胞、机采血小板的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66,0.51,P>0.05)。病毒灭活血浆发生输血反应明显低于非病毒灭活血浆的报道[1]。在反馈的输血不良反应中,以发热反应多见,过敏反应次之,构成比分别是64.5%、35.5%。见表3。

3 討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输血过程或之后,受血者发生了输血相关的新的异常表现或疾病,并且不能用原发疾病解释者[2]。常见的有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大量快速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输血相关的急性肺功能损伤等较少见。2006年1月~2009年12月,8家医院均无溶血、细菌污染输血反应反馈,2008~2009年与2006~2007年比较,输血反应类型构成比发生了变化(2006~2007年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38.5%,过敏性反应为61.5%;2008~2009非溶血性发热反应为64.5%,过敏性反应为35.5%),输血反应发生率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4.3,P<0.05)。这一结果主要是2008年1月中心血站开展了白膜法制备手工分浓缩血小板技术、汇集血小板滤除白细胞技术和血浆病毒灭活技术,冷沉淀原料血浆经2次离心制成。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的悬液红细胞WBC、PLT均显著低于按常规方法制备的悬液红细胞[3];汇集滤除白细胞血小板达到一个治疗量机采血小板质量要求;病毒灭活血浆滤器的特殊结构,在吸附滤除亚甲蓝分子物质的同时,滤除了99%以上的白细胞和白细胞碎片,吸附大分子致敏蛋白,从而大大降低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而经二次重离心能明显降低血浆中WBC、PLT的含量,使经离心法制备的冷沉淀所含的WBC、PLT减少。滤除白细胞技术的应用,是输血反应发生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茂名市中心血站供应的血液制品有全血、悬液红细胞、洗涤红细胞、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病毒灭活血浆、机采血小板、汇集滤除白细胞血小板。洗涤红细胞、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白细胞去除率≥80%、血浆蛋白清除率≥98%,4年输注486人次,至今无一例输血反应反馈。2008年1月~2009年12月,各类型的输血不良反应中,全血输注占0.99%,低于悬液红细胞输注的反应率。分析认为,全血用量少,仅占红细胞类制品的5.36%,且80%为新生儿、婴儿用血,新生儿因自身抗体未产生[4],免疫应答系统未完善,输血反应的症状、体征不明显。血小板输注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比率最高,可能是血小板室温振荡储存导致白细胞衍生的细胞因子浓度增高[5]。输注悬液红细胞与输注病毒灭活血浆、机采血小板、冷沉淀的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究其原因主要是本站尚未开展红细胞滤白技术,8家医院也未使用滤除白细胞输血器输血。长期输血的患者,体内产生了白细胞抗体,再次输入未经滤白的悬液红细胞易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6]。

安全输血是指临床用血来自低危献血人群(定期自愿无偿献血者),并经采供血机构进行严格的输血传播病原检查和加工处理,临床应用时根据病情需要,合理进行成分输血[7]。本站严格按《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管理采供血过程,供应的血液100%来自无偿献血,临床成分输血率达到98%以上,2006年1月~2009年12月无一例经血传播疾病的报道。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医院管理规范化,临床因血型不合导致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已很少发生,但其他类型的即发型非溶血性输血反应还是存在[7],输血的有效性、风险性评估往往被忽视。2008年1月~2009年12月中心血站接受医院退回的血液制品56袋,冷沉淀出现微聚物的48袋。这些微聚物均匀分布,量多,能通过孔径为170 μm的标准输血器。全血及悬液红细胞中的微聚物因制品为红色而难以发现,大量输血时大量微聚物进入体内循环到肺可广泛阻塞肺毛细血管,发生肺栓塞。施行体外循环时,输进的血不经肺处理,微聚物直接到脑更危险。微聚物导致的肺、脑毛细血管栓塞主要在于预防,患者在大量输血时采用微孔滤器(20~40 μm孔径)可除去微聚物。

输血是临床一种重要的救治手段,但输血也可能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医务工作者必须更新输血观念,增强现代输血意识,完善血液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输血指征[8],熟悉和了解当地采供血机构对血液采集、制备、筛查等情况,对有多次输血史的患者,选用滤除白细胞血制品,或者加用白细胞滤器或微孔滤器进行输注,是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1] 江朝富,汪传喜.输血不良反应及输血传播疾病[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72-77.

[2] 杨成民,李富增,李阳.基础输血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444-455.

[3] 徐传国.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后悬浮红细胞质量探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8,10(2):127.

[4] 林霞,李琴儿,江建华,等.新生儿异型输血无输血反应原因分析[J].實用儿科临床杂志,2003,18(8):666.

[5] 杨慧,赵建平.输血不良反应62例[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5):443.

[6] 李桂英.输注白细胞红细胞悬液和红细胞悬液引起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J].淮海医药,2009,27(5):443.

[7] 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现代成分输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6,48.

[8] 范凝芳.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对策[J].基础护理研究,2007,21(8):2222.

9.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 篇九

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关于成立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的通知

各科室:

为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特成立临床用血管理委员会。组长:汤志新

副组长:朱伟成平刚张述英

成员:蒲长明肖春蓉何伟成张波李天会

徐丽何亲青周 倩吴春风冯凤云 张中菊许小兰王青艳何芳施伟 王明俊杜德亮

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工作职责

1、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全面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

2、按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临床用血计划及相关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并组织实施与考核。

3、负责组织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培训,指导临床对血液、血液成份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规范临床用血,确保输血安全。

4、负责审定临床用血计划及储血情况,定期检查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

5、指导临床合理用血、计划用血,积极推广成分输血,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研究,针对医疗需要积极推行血液成分输血,使临床成分输血比例达到卫生部规定的要求。

6、负责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措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10.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规范 篇十

为规范我院各临床科室输血治疗病程记录,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临床输血治疗病程记录规范。

一、输血治疗同意书

(一)输血治疗同意书中各项内容应如实填写完整。

(二)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前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并且接收到检测结果者,应将结果以“阳性”或“阴性”结果形式填写于同意书中相应项目栏。

(三)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时,对曾输过血的患者,应在输血申请单上注明ABO血型和Rh血型,已抽取输血前五项检测标本,未出结果者,应在结果出来后及时补填,并注明补填时间,同时在病程记录中说明。

(四)输血治疗同意书应附在病历中,不得丢失。

二、病历中输血相关记录

(一)首次输血,应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以及输血前五项等检查。

(二)决定输血前应做血常规检测,以辅助决定是否符合输血指征。

(三)输血前病程记录应有输血原因说明,输血指征描述。

(四)不同输血方式的选择与记录(自体输血或异体输血)。

(五)输血后输血记录应在病程记录中单独书写,输血记录应有输注成分、输血量、血型、输血起止时间、输注过程观察情况,有无不良反应等记录。

(六)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应有出血量、输血量记录且出入血量记录应一致。

(七)输血后如发生输血反应,应将反应及处理过程记录于病程中,并同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回报输血科。

(八)输血后病程记录中要对输血效果进行评价。

(九)输血记录单应及时粘贴于病历中不得丢失。

三、存档输血病历相关质控规定

各临床科质控小组应对出院输血病历中以下内容进行以下检查,合格后方可交病案室存档。

(一)病历中附有输血治疗同意书。

(二)输血治疗同意书中各项内容填写完整、正确。

(三)病历中附有输血前五项检测报告单。

(四)病历中附有完整的输血记录单。

(五)输血前有血常规检测报告。

(六)输血后病历中有完整的输血相关记录及输血不良反应记录。

(七)麻醉记录、手术护理记录、术后病程记录中应有失血量,输血量记录。

宾阳县中医医院医务科 二0一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临床用血审核制度

(2012年版)

一、临床用血申请 1.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

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区分紧急输血和择期输血的情况,确保输血的治疗作用

(1)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或红细胞压积≥30%不予输血:急性失血量在600ml以下,红细胞压积≥35%的患者原则上不输血。

(2)对慢性病患者血红蛋白<10克,可小量分次输血,应采用成份输血。2.履行治疗同意程序

(1)决定输血治疗前,责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血的用途、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后存入病历。

(2)无家属在场、患者无自主意识需紧急输血进行救治,应由责任医生将《输血治疗同意书》报总值班或医务科签字批准,并置人病历。

3.用血申请

任何情况下输血,均需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责任医师逐项填写,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送交输血科进行备血。

二、临床用血量审批及权限

1,预计单次用血量在800ml以内,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核准审签;

2.单次用血量在800-1600ml的,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报请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审签;

3.单次用血量超过1600ml,由中级以上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审签后,报医务部门批准。

4.急诊用血需科主任医生审批。

三、标本及血液取送

必须由医护人员或专职人员送输血标本、领取血液并核对签字,不得由患者或家属送输血标本或领取血液。

四、血液发放与签收

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取血。

2.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律不得接收:(1)标签破损;(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3.血液发出后不准退回。

五、输血前查对

1.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两名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科别、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对神志清醒的患者要唱名核对,对神志不清的患者或儿童患者应得到主管医师证实确定无误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六、输血过程观察与记录

1.患者在输血过程中,经治医生应密切观察有无输血反应,若有异常立即采取措施,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指导处理并记载于病历中。

2.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总值班或报医务科,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液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立即通知输血科,医师逐项填写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备案。

4.输血完毕后6小时,由护士院《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

(记录人)记录,医师(复核人)复核,填写医

临床输血过程记录单

记录人:

复核人:

记录时间:

受血者姓名______________ 病案号____________ 性别________ 年龄_____ 血型:A、B、O、AB Rh(D)血型:阳性、阴性 科别__________ 病区____ 床号______ 输血性质 □常规 □紧急 □大量 □特殊

供血者条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型:A、B、O、AB Rh(D)血型:阳性、阴性 血液成分: 血量_____________ □悬浮红细胞(去除白细胞)□悬浮红细胞(Rh阴性、去除白细胞)□洗涤红细胞(MAP)□洗涤红细胞(盐水)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Rh阴性、去除白细胞)□单采少白细胞血小板

□单采冰冻血小板 □普通冰冻血浆

□普通冰冻血浆(去除白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去除白细胞)□普通冰冻血浆(病毒灭活)□新鲜冰冻血浆(病毒灭活)□冷沉淀凝血因子 □冷沉淀凝血因子(病毒灭活)交叉配血实验结果:□无溶血 □无凝集 观察监护:

开始输血时间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_分

前15min输血速度______ml/min或ml/(kg·h)输血不良反应 □有 □无 15min后输注速度_______ml/min或ml/(kg·h)输血不良反应 □有 □无 输血过程每小时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有 □无 输血完毕时间_______日________时________分

输血结束后4h监测 输血不良反应 □有 □无 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及描述: 处理情况:

提示:常规输去白悬浮红细胞1U 30─60min输完。常规输血浆一般5─15ml/min。

11.临床输血管理及规范 篇十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唐某某:女,壮族,28岁,因不孕不育检查。正定为O型,反定为A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为O型,血清中缺乏抗-A抗体。

1.1.2 张某某:男,壮族,35岁,无名指电锯伤。正定为A型,反定为AB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为A型,血清中缺乏抗-B抗体。

1.1.3 黄某某:男,汉族,16岁,脊柱侧弯。正定为O型,反定为A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为O型,血清中缺乏抗-A抗体。

1.1.4孙某某:男,壮族,50岁,腹痛查因。正定为O型,反定为AB型,正反定型不符,经进一步检查发现为O型,血清中缺乏抗-A及抗-B抗体。

1.1.5 标本为患者血液标本

1.2 试剂

抗-A、抗-B(单克隆抗体)购自长春博德公司,有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的批准检定,且有防伪标签贴封;抗-A1、抗-H、抗人球蛋白、A2及A、B、O标准红细胞均购自上海血型参比室,均在有效期内;抗-AB、抗-A、抗-B(人血清)血清由本科自制。

1.2 方法

1.2.1 血型血清学检查见表1

2.2 唾液血型物质检测结果见表2

2.3 红细胞吸收释放试验用效价为128的人抗-A、抗-B血清分别与四患者经洗涤后的等量压积红细胞在室温下吸收,吸收后的抗-A、抗-B血清效价仍为128,放散液未能检出抗-A、抗-B抗体,表明唐某某、黄某某、孙某某红细胞上不具有A、B抗原。用效价为128的人抗-B血清与张某某经洗涤后的等量压积红细胞在室温下吸收,吸收后的抗-B血清效价仍为128,放散液未能检出抗-B,表明张某某红细胞上不具有B抗原。

2.4 分别取患者唾液经煮沸离心分离上清液备用。按常规操作将抗-A、抗-B、抗-H血清进行标化,以(2+)为判定标准,将制备好的唾液分别与标化后的抗-A、抗-B、抗-H抗体中和后与相应的红细胞反应。

2.5 结果唐某某、黄某某、孙某某唾液血型物质无A、B有H,血型应为O型;张某某唾液血型物质有A、H血型应为A型。均为分泌型。

3 讨论

3.1正常情况下,抗体通常在婴儿出生后几个月开始产生,5~10岁时抗体产生达最高峰。ABO血型抗体缺乏常见于新生儿、老年人或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ABO血型抗体缺乏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情况下,抗-A、抗-B、抗-AB存在于所有缺乏相应抗原的人血清中,除新生儿相应抗体很少外,成人没有相应的ABO抗体是极及罕见的;ABO抗原由于疾病导致减弱或消失在临床较为常见[2],如在ABO血型亚型,另外与血液系统造血功能异常有关,如双胎嵌合型、双受精卵型、低r球蛋白血症、白血病患者、多发性骨髓瘤、单株峰M蛋白等。椐有关资料介绍,健康成人中完全缺乏抗-A和抗-B者,约占万分之一[3]。抗-A和抗-B的缺乏机理尚无统一认识,有人认为这种人可能是属于免疫耐受现象[4],个体在胚胎早期接触的某抗原物质,引起相应的免疫反应细胞克隆被破坏,胚胎成熟或出生后不能对该抗原产生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参考近年国内文献[5],考虑到ABO血型不相容的输血,肯定会发生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症状:DIC、肾衰以至死亡。因此在输血问题上,缺乏ABO抗体的患者,如果需要输血,应以红细胞血型为主否则会导致同种免疫反应。笔者认为,在临床进行ABO定型时必须进行正反定型。对于正反定型不符的情况,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判断是ABO亚型或是否因疾病引起的抗原、抗体减弱或缺乏。特别是对于急性白血病和MDS患者应多注意其可能存在的ABO抗原减弱。对于MM、肿瘤及消化道疾病患者应注意其ABO抗体的减弱。正定型无法直接检出抗原的患者,可利用吸收放散试验检测其是否有弱的A、B抗原,对于约80%分泌型患者,还可进行唾液血型物质的测定,以确定其ABO血型。在时间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进行ABO分子生物学试验,从基因型上得出患者真正的血型。对于实在无法确定ABO血型又急需输血的患者,在配血试验相符的前提下,可给予输注O型Rh阴性三洗红细胞,等病情缓解后再进行重新鉴定。

摘要:目的 探讨ABO血型抗体缺乏的血清学特点、临床分析、临床安全输血。方法 对4例血型抗体缺乏患者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进行ABO血型鉴定、吸收放散试验、唾液中血型物质测定。结果 4例患者均为分泌型,抗-A缺乏2例,抗-B缺乏1例,抗-A、抗-B均缺乏1例。结论 正常人抗体缺乏见于免疫耐受现象,在紧急输血时以O型洗涤红细胞为宜。

关键词:ABO血型抗体,抗体缺乏,临床输血

参考文献

[1]赵桐茂,主编.人类血液遗传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0-31.

[2]金沙,向东,刘曦,等,疾病导致ABO血型抗原及抗体减弱的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10,1(12)1:61~62.

[3]王晓红,张工梁.缺乏ABO血型相应抗体一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1989,9(4):197.

[4]王培华,主编.血液技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4~115.

上一篇:班主任开学第一课演讲稿下一篇:春节作文600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