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建设方案(精选14篇)
1.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一
思政部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实施方案
教风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育思想、教学态度、育人方法和教学风格的综合表现,是教师德才的统一,是实现教书育人的重要保证。良好的教风对于形成优良学风和校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加强教风建设,塑造优良学风及校风,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扎实、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加强教风建设的主要目标
加强教风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强教风建设,不断提高我部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理论水平和教学技能,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符合教育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
二、加强教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教风建设的主体是教师。教风建设以塑造师德、规范教学行为、提升教学质量为主要内容,重点突出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的培养,并具体体现在教育教学环节和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之中。
(一)塑造良好师德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组织者,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成长和进步的引路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品质及理论水平直接关系到所培养学生的质量。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不断加强自身品德修养;坚持以正确的政治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人品德去启迪和引领学生。
1、加强对师德建设工作的领导。出台了《思政部师德建设实施办法》。思政部成立师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部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相关规定和措施的制定、检查、督促工作。
2、建立师德建设工作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师德建设工作会议。负责落实学校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政策,审议师德领域内奖惩对象,指导检查师德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
3、构建师德建设工作的系统工程,将师德建设落到实处。领导小组要注意听取教师意见,深入教学科研第一线,发现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及时加以解决。不断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的培训和教育。
4、廉洁从教,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倡导无偿辅导贫困生;不向学生推销、代购教辅资料和其他商品;不以教谋私,不向学生索取财物,不收受家长的礼品和礼金。
5、对在教学、科研中有以下行为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⑴公开散布违反宪法、法律法规的言论;⑵违反学术道德、剽窃他人学术成果;⑶在教学和科研中因渎职、失职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和后果;⑷言行举止有失教师职业身份并在学生中和社会上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
(二)强化教学规范
规范教学行为和过程是严格执教的具体体现。教师应严格遵守教师职责,在备课、授课、课内外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成绩考核五个环节中,充分发挥主导性作用,做到既全面系统地传授专业知识,又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1、认真拟定教学方案,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要做到“四有”、“四统一”,即:有教材、有教学大纲、有教学进度表、有教案和讲稿;统一教材、统一大纲、统一试题、统一阅卷。
2、自觉维护教学秩序,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规范和严格执行教师调课手续,对擅自调课或事后发现调课原因不实,按教学事故处理。
3、任课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应把课堂管理、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作为必须履行的职责。任课教师要记录学生出勤、课堂讨论、回答问题、作业完成、遵守纪律等情况,及时向学生所在院系反映,并作为考核学生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课堂缺席不得超过10%,超过10%者应及时向思政部和学生所在院系汇报,并查明原因。
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状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辅导答疑工作。
5、注重教学效果,科学评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着重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及运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做到:内容符合教学大纲、难易适度,检测科学。考核考试结束后,要认真分析考评结果,并及时公布考试成绩。
6、加强教师教学效果考核。探索有效途径和方式考核教师教学效果,建立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7、教师加强学生平时考核。教师组织教学,应本着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因材施教,认真组织平时考核。将学生的平时出勤、笔记作业、课程论文、课堂讨论、遵纪守法等情况逐一明确在册,根据考查册认真组织学生平时成绩总考评,使学生平时考查成绩正态分布,根据学生考评登录成绩。
8、严明考试纪律,塑造良好考风。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不在考试前突击划定复习范围和复习重点,不以任何方式泄露考试内容或试题。监考时坚守岗位,认真巡视考场,填写考场记录。发现学生违纪行为,立即果断予以处理。
(三)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加强教风建设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标。
1、科学地做好教师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工作。通过对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科研工作的考核,建立量化的评价体系。
2、及时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自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科学素养、拓展专业领域、探索教学规律,增强综合素质。关注学科及教育发展动态,主动了解和吸纳学科前沿成果,及时增添和更新讲授内容,做到所授课程内容新、信息量大,既有深度也有广度。每学期初由教研室审核教师教案和讲稿,如无内容更新,限期整改教案。
3、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课堂教学要做到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统一,使学生在规定教学时间内,既能熟练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能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反对照本宣科。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相关教学辅助工具,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4、认真开展科研工作,以科研促教学。教师应重视并加强科研和教研工作,防止重讲课轻科研的现象和行为,树立教学与科研并重思想,并积极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进行转化。
5、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量,防止“满堂灌”;以定期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外作业或指导阅读一定数量的学习参考文献等形式,加强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以组织相关主题活动以及撰写实践报告和小论文等形式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三、加强教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思政部教风建设领导小组 组 长:郑小春 副组长:赵光军
成 员:胡万年 董颖鑫 余京华杨芳 向泽雄
加强教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形成优良教风需要部门领导班子、各教研室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思政部成立加强教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部教风建设的方案制订、制度建设与督导评估等。思政部主任为教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负责制定符合本部特点的教风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督促检查。
(二)加强教风的制度建设
1、完善各项教风建设制度
结合我部教学工作,编制和出台《思政部本科教学教师工作手册(试行)》,重点制定《教学工作岗位职责》、《关于加强教风建设的实施方案》、《师德建设实施办法》、《教师工作职责》、《业务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制度》等制度和办法,使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并在落实制度执行决策的督查上做好做实工作,使管理机制真正起到约束、规范和激励的作用。
2、实施教学过程检查负责制度(1)领导班子分工负责制
思政部领导班子实行主任把关,班子成员具体分管负责制度。副主任负责对教学过程各项目进行检查、核实,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纠正。成立教学督导组,由班子成员和教研室主任组成,实行定期听课制度,对所听课程,要进行评议、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凡涉及主要教学环节问题,实行集体讨论和评议,制定整改措施及时予以解决或纠正。(2)教研室主任分工负责制
各教研室主任按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负责课程教材预订、教师排课,组织教学大纲、教学要点、考试大纲的拟定,组织教研室教师填写教学进度表。组织并审查教案、讲稿、通知教师上课时间、地点。负责制定教研计划并组织教研室教师落实教研计划。组织并审查本教研室教师教学课件的制作、使用。组织试题库建设、负责学生考试成绩分析、总评成绩分析,组织教研室教师登录学生考试、考查成绩、填写成绩报告单。复查试卷、检查教研室教师考评学生资料,并归档封存。组织教研室教师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及实践,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3、完善学生评教和教师听课评价工作。教风建设领导小组深入课堂展开学生评教。学生评教问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量级,学生评教、同行评教(由教风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和专家评教没有达到标准的教师应限期整改。经过整改后仍不能达到标准的教师,暂时停止安排主讲任务。
4、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提高的激励制度。各教研室要充分利用优秀教师的宝贵教学经验,定期举办优秀教师示范教学活动,使更多教师有机会现场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得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5、实施精品课程建设计划。以优秀课程为基础加强校级精品课建设工作,力争突破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教研室为单位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并按照精品课程要求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加强师资建设队伍
1、每学年至少组织教师参加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促进教师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提升。积极聘请校外专家为教师做教学或科研学术报告,有效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认真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新教师正式上课前,各教研室和指导老师要组织新教师授课培训和指导,注重对新教师教学态度的培养。
2、教师应履行进修义务,通过短期培训、访学、攻读学位等继续教育形式,不断提高学历层次、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专任教师必须要参加教育厅组织的暑期集中培训。
3、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教学交流活动,互相听课、共同研讨。各教研室应加强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专题教研讨论活动。
4、每学期开展观摩示范课教学活动。各教研室推出1-2名教师开展示范课教学活动,全体教师(有课除外)必须参加观摩,集体评议,以带动教学水平的提升。
(四)规范教学管理工作
1、将加强教风建设融入经常性和规范化管理之中,形成教风建设的长效机制。思政部将采取随机抽查和阶段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检查各教研室教风建设情况。各教研室要负责对教师教学活动进行日常考核并进行记录,形成教师教学(包括教风)档案。
2、定期对加强教风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对在加强教风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鼓励、表扬和宣传,并优先推荐校、省有关奖项的评选;对违反各项教学与管理规章制度的行为,将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3、教学工作终结常态化。每学期末,将召开教学工作和考试工作总结会,对本学期教学和考试工作进行总评议,总结成功经验,查找不足之处,制定整改措施,以便下学期予以改进、更正和进一步完善。
2.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二
关键词: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网络教学,MVC
0 引 言
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 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自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逐年增多,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如火如荼,有效推动了高校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形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1]。目前已开发的精品课程多是以课程为单位,每门课程一个网站,缺乏通用性、移植和扩展功能较差,无法形成系统的专业设计,不能突出本专业的特点,开发平台、技术、工具不统一,造成重复建设,费时费力。此外大部分精品课程教师缺乏网站开发知识和网络课件制作经验。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网站开发人员代为开发课程网站和网络课件,迫使自己无法在线随时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更新,同时网站开发人员又不了解课程教学过程、课程特点和业务需求,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发出表达清晰、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简单明了,能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成功作品。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是集精品课程申报、审批、展示与快速开发的统一平台。教学部门使用该管理平台能对精品课程进行统一管理,教师使用该平台开发出基于网络教学模式,既适应本专业教学要求,又富于特色的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2]使得构建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设计思想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到各类用户的需求。由于精品课程平台的主要用户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例如:教师利用平台开发、申报精品课程;教学管理人员利用平台评审精品课程,并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学生使用该网站进行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资源下载,所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该系统约定教学管理人员中包括默认的系统管理者都可以对用户和课程进行维护,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口令。如果用户未注册,则只能以游客身份访问,该平台只提供已有的精品课程信息和评审结果。
2 系统结构
在构建以B/S为基础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为结构模型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先进性和技术的成熟性,同时根据使用者的角色与任务区分功能点[3]。采用目前为主流的B/S软件体系时,为了实现系统跨平台应用,使得系统能够在不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中运行,应用基于JSP技术的动态网站构建技术,将整个管理平台分为逻辑三层,如图2 所示。
第一层为表示层。它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用于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页面,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提交及结果信息的显示。
第二层为业务层。该层处于表示层与数据层之间,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接收和获取用户请求,并根据业务逻辑从数据层获取相应的数据对请求进行处理,之后将汇总后的结果发送到表示层。
第三层为数据层。该层负责管理数据及响应不同的数据请求。主要包括:
(1) 用户信息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如:用户身份、口令及权限。
(2) 课程模板库。为方便用户构建精品课程网站的框架结构,系统的平台模板库为用户提供不同风格的网页设计模板供用户选择,以搭建出富有专业特色的框架结构。
(3) 教学资源库。该库放置的是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源,如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课件、网上练习等。
(4) 课程库。课程库保存各门课程的基本信息、申报数据及评审结果。
(5) 新闻库。新闻库用于保存网站辅助信息,如网站发布的新闻及用户的反馈等。
3 技术路线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技术路线主要关注两个部分:一是网站开发技术;二是数据存储技术。为了使该平台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在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平台无关性强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1 网站开发技术
为了实现跨平台的体系结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基于Java技术,使用经典MVC模式,用Servlet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用JavaBean负责操作数据库和存储用户请求;用JSP页面格式化并显示给用户。三个部分各司其职、配合紧密,可以有效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易维护性。图3为系统开发技术图示。
3.2 后台数据库技术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除了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还有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前者主要要求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易使用;对于后者则要求能够保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经过分析,利用Oracle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平台数据。Oracle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并提供广泛的国际语言支持。Oracle不仅可以实现事务型系统快速存取数据的要求,也可以满足数据挖掘对大量数据查询、统计的要求,所以能够满足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对数据存储和日常管理的需求。
4 结 语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减少教师进行精品课程构建工作量和技术“瓶颈”,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从沉重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使精品课程的建设真正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MVC模式和B/S三层结构构建精品课程管理平台,该技术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和通用性,能够实现精品课程申报、审批、展示的管理。由于是通用管理平台对专业、课程的差异性考虑过少,同时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有多类用户使用,其安全性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学农,陈庆.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策略及创建思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89-391.
[2]赵从英,秦毅,姜达维,等.构建基于ASP.NET的精品课程平台[C]//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2007:46-48.
[3]邱寄帆,王海春.基于Internet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5,21(3):24-27.
[4]陕晋军.基于ASP.NET的精品课程网站安全防护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6):47-48.
[5]刘金,王大庆,贾继山.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管理系统,为一线教师搭建课程建设平台[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65.
[6]朱丽莉,刘跟萍.精品课程网络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212,214.
[7]马凤霞,张展.精品课程网络管理与开发平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26-28.
[8]龚志武.关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8(1):53-56.
3.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三
【关键词】汽车;电气;建设方案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是汽车类专业重要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它是一门与专业核心课结合紧密的综合主干课程。该课程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具有较强大的生命力。本课程每单元分项目设置,以工作中的工作项目要求为教学目标,取消了原来的三段式的划分方法(结构、原理、检测维修),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实际动手训练融合。
本门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分析方法,对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创新能力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加强《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时十分必要的。
一、课程设置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和事件教学体系,坚持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技能以“实用”为主的原则,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突出综合课程建设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根据我校学生情况,重新梳理《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适应我区汽车工业发展的汽车维修、检测、服务、管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
该课程为我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精品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和实训,使学生了解汽车电气设备的基本构造与性能;熟悉汽车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电气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与安全文明生产的意识,培养能适应市场需求,具有初、中级汽车维修电工相应水平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1)根本的教学理念:
化繁为简,模块连线;技能为主,知识拓展。
(2)课程设计的思路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以人才培养目标中知识、能力和素质为标准,实现知识与能力相结合、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体现教学内容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步、同行。
在总体设计上,选择轿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重视汽车一般电气系统知识的同时,注重针对新结构、新技术的引入。采用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教学体系,便于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训练项目的协调,便于教学的实施和管理。理论讲授时,提供必要的汽车电气基础知识和理论,为汽车电气实训打下理论基础。实践操作中,应用汽车电气基础知识和理论对具体汽车电气部件进行分析、拆装、调整;强化汽车电气理论课程基础知识,教学体系的相互衔接和支撑并相辅相成。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迅速掌握现代汽车电气系统的各部件原理和结构,以及常见电路故障诊断和维修的必须知识和技能。
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物的相结合,实践录像与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加强实训的力度,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达到易学、牢记、会操作的要求。
实训教学设计的主导思想是针对理论知识体系和实际工作需要,安排实训教学。
实训教学采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实践动手(各个系统、部件的掌握)——综合实训(完成规定任务)三个步骤的实践进程。
二、课程的建设
(一)教学模式的设计
为了达到本课程的培养要求,采用“校企一体”教学模式,首先,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设计教学内容,确定典型的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按工作过程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
(二)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
(1)技能目标教学法
在进行电气单项技能实训室,采用技能目标训练法。学生分组,3-5人一组,教师根据实车设置故障,并进行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诊断检测。
(2)理论实践一体教学法
模糊理论课和课内实践课的界限,理论课进行实物教学,课内实践课老师演示、讲解为主,学生观察、实习为辅。
(3)开放教学
1.教学形式开放:
实训室定时开放,学生可在允许的时间内,自主训练。
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到校维修厂或相关维修企业实习和工作。
2.教学内容开放
在教学中,依托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立足于学校,但不局限于校内。将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外、校内;通过工学交替、周末进厂实习、工作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大量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
我校汽车教研组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为提高教学效果而努力。
理论讲解中,广泛制作并整理大量图片、动画、视频剪辑等素材,编辑了多媒体助教课件,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艺术,使教学内容传递的更优质高效,增加教学内容的信息容量,丰富了教学课堂的表现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实训操作时,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在修复电气电路中,体验成就和成功。
三、实践条件
校综合实训中心可实现本课程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内实训和综合实训的所有项目。室内主要实训设备有:电动门窗和电动座椅实训台,整车全车电路教具,安全气囊试验台,音响系统试验台,点火试验台;电气万用试验台,电器类起动机,分电器等零部件;仿真教学实训室及相关软件。
校外实习基地,以产学结合方式深入专业建设,课程共建,专业师资队伍共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将我校汽车专业建设成主动为企业服务,企业积极参与专业建设的共建机制。
四、本课程可能的创新之处
一是在教学方法中采用“目标技能教学”。围绕技能目标组织理论与实践教学,以基本能力和关键技能目标为主线的人才培养。
二是突出“技能的专项培养”的教学理念。根据生产需要和岗位技能需求,规划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基本技能与关键技能的培养,采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和方法,确保专项技能目标的实现。
三是在教学模式中采取“课堂、实习场所的一体化;教师与师傅集一身的一体化;学生与学徒身份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融合教学一体化。”
参考文献:
4.优质课程建设方案 篇四
实施优质课工程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案、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的示范性较强的优质课程,以带动其他课程建设,提高全校的总体教学水平。优质课程主要由一些学术造诣较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主讲,通过优质课程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同时优质课的内容力求先进,能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学成果,体现新时期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为此,特制定高等数学课程建设规划。因此,高等数学作为学校的优质课程必须不断地完善,在今后三年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建设:
一、重视教材建设。教材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载体,通过对教材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促进高等数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精品课程教材应争取自编出版优秀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拟定2007年上半年自编《大学数学讲义》,供文科类学生使用,6月份完成,9月份使用。
二、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要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具有本校特色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课件,2007年底完成。
三、建习题库。我们准备在2008年上半年完成习题库的建设,习题重基础,重实用,淡化系统性和严密性,对重要、核心的内容做到精讲多练。
四、模拟试卷。设计多套各阶段模拟试卷,便于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自我检测,2008年下半年完成。
五、教学方法。2008年下半年高等数学课程将全面实行在多媒体教室授课。
5.中小学课程建设方案 篇五
一、开发背景: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道德讲堂活动课的开展,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青少年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导向作用。
二、课程目标:
道德讲堂活动课的开展,旨在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感悟其中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通过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程内容、实施策略:
课程内容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主题包括孝、感恩老师、诚信、爱国等,每个主题4课时。每学期有专门的教学计划及规范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包括“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看视频”或“讲故事”、“谈感想”、“行善举”
一共6个环节。授课人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学生主持人。课程的学习需要有专门的道德讲堂作为授课固定场所,同时还需要联系社会,组织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开展“行善举”活动。
四、课程评价:
根据道德讲堂活动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应重参与、重过程,侧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以及评价方法、手段的多样性。应遵循以下评价原则:
(一)参与原则。
道德讲堂活动要注重学生亲身参与和学生全员参与,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活动量的参与情况和参与态度的考核。
(二)过程原则。
道德讲堂活动评价特别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和实践体验,重视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评价,并且把对学生的评价与对学生的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三)自主原则。
道德讲堂活动课程的实施要要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出发点,让学生学会积极的科学的自我评价,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到实实在在的落实。
(四)激励原则。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及时的肯定。
五、道德讲堂活动课程评价的要求有:
(一)注重收集、分析学生活动过程与结果的资料及数据。
学生参与道德讲堂活动课都要填写《道德讲堂活动报名表》、《道德讲堂活动签到表》、《道德讲堂活动感悟表》、《社会实践活动记录表》等。这些记录是道德讲堂活动课学习评价不可缺少的重要素材,也是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的重要依据。
(二)评价过程中需处理好多元主体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
道德讲堂活动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志愿服务活动,它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校内教师,有其他社会主体。多元主体评价对于学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它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提供有关自己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熟悉自我。
6.课程思政培训总结 篇六
首先,学无止境,终生学习。听完邓老师的讲座,最让我动容的是邓老师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追求“学高为师”的执著。我一直以来钟情于各类知识,天文、历史、地理、科技、自然、绘画、音乐都有兴趣探究一番,无奈总以时间不够、精力欠缺来搪塞自己,从而错失了很多时机。“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倘若能做到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肯定能为课堂添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想只有这样的教育才不是机械地“填鸭”,才能真正实现“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要想游刃有余地将思政融入学科教学,广博的知识和灵活的思维是前提,终生学习是关键!
其次,将情感的温度传递给学生。疫情期间,留学生许可馨辱骂抗疫斗士李文亮的事件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像这种被称之为“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大学生这几年被频频爆出,从前两年觉得“美国空气都是甜的”杨舒平到如今的许可馨,不禁令我们全身冷颤:我们的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曾几何时,他们也是一腔热血地唱着国歌,向国旗敬礼,心中充满对祖国崇敬之情的小学生,是什么让他们变得如此冷冰冰?十年寒窗培养出了高学历,也造就了大量“白眼狼”,这可能也是目前唯分数至上的教育所付出的代价。“传道”摆在“授业解惑”之前,可见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才是教育的精髓。
最后,点到为止、画龙点睛。我认为课程思政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而不能成为学科教学,被思政所累。学科教师在教学设计时不能为了追求思政效果生搬硬套,牵强附会,也不能把大量的课堂时间都安排思政的内容,变身成“政治课”。应当巧妙设计,穿插学科教学其中,浑然天成,达到“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自然学生的思政教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7.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七
一、与时俱进,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程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价教学成效的依据。我院的研究生教育以强化研究生理论功底,提高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培养理念,侧重培养研究型和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因而对理论要求和实践要求都很高。《产业经济学》课程的目标应定为使学生全面了解产业经济学的主要前沿理论知识和基本方法,能运用其基本原理和理论,分析研究一国或一地区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及产业发展战略优化等问题。由于社会经济在不断发展变化,新理论层出不穷,学生面临着学习再学习的循环过程,因而应扎实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以适应不断自我学习和发展的需求,满足增强社会竞争力的需要。
二、将能力训练与评价标准有效结合
对于教学来说,一般的评价标准是笔试考试。这样的评价标准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因此需要增加能力测试的内容,改革考核方式。最能体现学生能力的是实践,应该将实践成绩计入学生的总成绩中,因此有必要加大实践力度。可以依托本科生的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利用现有的实验室设备开展一些实验课程。
三、重组教学内容,及时更新知识
为培养研究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在课程设置上,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文科类专业开展起来相应困难一些,主要是通过社会调查、教学实践等方式展开。由于存在调研经费紧张等现实问题,学生对调研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在我国没有像国外的那种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但是可以借鉴该模式的思想: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利用本科已有的实习基地,开展实习。还可以借助现有的实验室和相应的设备,开设一些与产业经济相关的模拟实习。这种模拟实习在产业经济学课程中开展得比较少,通过模拟实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工具。例如“产业关联”的学习,对于投入产出表,现在已有软件进行编制,仅仅按照书本上的知识讲授比较死板,而通过模拟实习,让学生对此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于后期研究而言也掌握了一种方法。同时对于学生实践的成果搜集也有利于以后编制具有地方特色的案例集和教材。
《产业经济学》的授课内容需要根据学科前沿的发展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做调整。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最活跃、取得丰富成果的领域之一,其理论、方法都在不断增加,研究者有必要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
教学内容要涵盖最新的科技成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描述学科的发展趋势,建立学生的兴趣点;组织内容时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内容要循序渐进,以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充满乐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
四、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传授为主,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不利于调动积极性。因此要考虑转变教学模式,采用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黑板、粉笔、课本为基础,教师要学会利用好多媒体教室、网络、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媒体和信息化的学习环境来增加信息量,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开展一些专题汇报、讨论,将老师一人讲授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模式的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在提高。为了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掌握最新技术,有必要对老师进行定期的交流和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素质,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制度
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管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文件(如教学任务安排表、教学进度表、教案、教学工作小结、教研活动等)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存档。通过加强教学管理,规范教学制度,充分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等要素,需要对各个要素进行改革和建设,以便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姚峰,范红辉.经管类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唐山学院学报,2008(11).
[2]马广奇.产业经济学在西方的发展及其在我国的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
[3]祖宏迪,赵志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访产业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胡立君教授[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8(2).
8.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八
【关键词】精品课程 整体设计 实践育人
前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①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法制观教育的主课场。探索具有高职特色思政《基础》课的实效性教学,寻求实践育人的新思路,构筑实践平台,融入于“开放性”教育思路,颠覆性的教学变革是精品课程整体设计与建设的初终。
一、《基础》精品课程设计的定位与理念
(一)设计定位
1.课程的性质。《基础》课程教育内容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主要进行思想道德法制观教育,提高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素质能力,解决高职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课程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②。《基础》课程必须围绕根本任务,突显教育的职业性,职业的道德性和职业发展的导向性,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培养,塑造符合时代特征精神的“职业人”形象,实现会就业、能创业的合格职业人的目标。
(二)设计理念
1.“三向均衡合一”的课程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三位一体:运行课堂互动教育——校园体验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模式,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相一致。
培养核心——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职业人生的核心基础。运行《基础》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职业诚实和职业奉献精神,解决未来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职业道德操守问题。
教育导向——就业创业:以就业为导向、开拓创业操守的准坐标,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促进社会协调全面发展。
2.“五元方略”的课程教育思路
教育导向性。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把开展正确的思想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建立在人才培养的导向之中。
培养职业性。在满足职业岗位技能素养的同时,培育职业道德素养。让学生在职业岗位上会做人、会共事,成为有道德的人。
方式主体性。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课堂鲜活、校园多姿、社会多态的文化释放,把学习主动、自主探索融为一体。
途径实践性。通过学生的社会调研、网络体察、热点透视、革命传统教育、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结合,深化知识的理性认识。
适应开放性。通过课程网站资源,开展多空间的师生互动交流,展望共同人生的精彩世界;让学生进入全新的科技领域空间。
二、《基础》精品课程设计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途径
(一)教学内容革新
1、“一核多维”课程体系教学。“一核多维”是指以《基础》课程内容为核心,以“职业发展指导”“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综合素质教育”为课程延伸体系,构筑校园体验、社会实践教学平台的课程教学体系。
2、课程体系项目化教学。将《基础》课内容研究分解为:“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的二篇,并拆分为“思想观、道德观、法制观”三模块,设定为八个专题教学。实行核心课的思想观部分与“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综合素质教育”项目对接,道德法制观部分与“职业发展指导”“安全教育”项目对接形成多元情境空间的体验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
(二)、创新教学途径
1. 构建“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为“基础”课适应时代性、开放性、实效性的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直接服务于职业素质的形成,构建“课堂——校园——社会”动态趋进式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2.创立“三歩推进”教学方法。本课程在借鉴吸取国际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四步循环教学法的基础上②,构建“知理——体验——评价”三歩推进教学法,以适应动态趋进式的教学模式。
3.开创学生团队学习模式。职业人的核心是职业素养能力,其素养能力离不开团队的辅佐。建立每个自然班8-12人的学习团队。每队设召集人、策划人和主发言人等,课程实践以团队为基本单元组合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4.实行量化与非量化的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由原来一卷定成绩的终局评价机制,创新考核评价体系。突出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平时考核加大平时成绩比例(占60%),对习作论文、课堂出勤、团队活动、实践表现、服务影响等五部分成绩构成。实行逐项量化计分和非量化相结合。
三. 教学手段革新
1、教师队伍及教学团队建设。本课程要建设不少于12人的教学队伍,形成“一核多维”课程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一支结构优化、专兼合理、教研并重相谐调,高职特色鲜明的师资队伍。
2、教学手段要素改革。在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网络教育手段的基础上,改革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开展集体备课等,弥补教材和黑板的感性缺陷,突出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实际,增强大学生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发揮教学信息、知识博览、安全沟通、权益维护、心理咨询、法律服务、就业设计、创业构思等即时性效果。
3、教学实践模式运行。充分挖掘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区域性的红色资源、司法资源等教育基地,开发现代公司企业、农业场所为就业创业孵化基地,整合校园文化资源实践平台,建立多种学生社团,组织校际合作、科技交流、校友联谊等教育自主活动,形成生动活泼、空间多维、鮮活有益的多功能的实践育人活动。
四、实践平台建设的设计
1、校内实践平台建设的设计。设计校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坛报告厅、多媒体教学中心、多媒体教室、就业指导中心、学生辩坛中心、爱囯主义教育广场、国防軍事教育训练基地、心理咨询中心、安全教育中心、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心协”网站等育人基地。
2、校外实践平台建设的设计。开发红色革命资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法律援助中心为法制教育基地,建立社区、公司、敬老院等志愿服务基地,建立暑期“三下乡”活动机制,建立与企业集团共建的创业孵化基地,建立现代农村、农业的“示范生态园”基地。
【参考文献】
[1]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教育部.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0—2015年)征求意见稿[Z].2010-9-13
9.幼儿园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篇九
一、课程背景
(一) 概况
____幼儿园是国家20__年投资200多万元新建的一所县级二类幼儿园,占地20__平方米,建筑面积903.78平方米,个学班,60名幼儿,5名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她们有着丰富的幼教工作经验,有着出色的技能技巧和教育素养。家长、社区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一大补充,我园成立了家长发展委员会,家园、社区一体化,增强教育合力。
(二) 优势
1、依法办学、以德立园
近年来,我园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落实《规程》、《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和县、乡的工作要求,坚持以德立园、依法办学,结合本园实际,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为抓手,致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反思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教育思路,努力探索,加强研究,切实提高办园质量和教学水平。
2、保教质量不断提高
根据《幼儿园工作纲要》开设有“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特色课程。利用绘画、游戏、手工比赛、文艺展示等活动形式充分展现幼儿在众多领域的学习成果。同时坚持走“以科研促教研”之路,积极开展园本培训,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将新课程与“娃娃军校”紧密结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园本资料,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园本课程。
3、探索多样化的办园形式
教师队伍团结协作、务实进取、开拓创新,有相应的教师培训制度,教师考核制度等,建成了一支良好的幼儿园教师队伍。开展入园前幼儿的家长辅导工作,探索多样化办园形式,以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理解和不同层次的需求,在家长工作上做到家园携手,共同成长。首先在真诚的沟通中达成共识,其次召开家园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与教育活动,促进家园合作,从而达到家长、教师和幼儿共同成长。
(三) 问题
1.幼儿家长文化素养、教育观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祖辈教养现象普遍,因此在家园合作教育上有一定挑战。
2.教师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缺乏。教师的创新能力、总结提炼能力等较欠缺与新教材的有机整合较欠缺,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要进一步提高。
3.保育和教育工作要平衡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保育员队伍调整合理。对于保育员的保教观念,也是需要指导和培训。
4.对课程执行情况的督查、指导力度有待加强。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理念
1、注重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为每一个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条件,为每一个幼儿的多元智能的发展创造机会。
2、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进行切合实际的课程选择与调整,形成有效的课程运行机制。
3、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构建具有渗透共融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
1、初步形成文明卫生的生活态度和习惯,独立自信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责任感。
2、主动地活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行动的安全性。养成守纪律,讲文明的习惯,培养真诚友爱、坚韧勇敢、团结协作、不怕苦、不怕累等良好意志品质。
3、亲近自然,接触社会,初步了解人与环境的依存关系,有认识和探索的兴趣。
4、积极地尝试运用语言及其它非语言方式表达和表现生活,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三、课程结构
(一)课程的结构
我园招收3~6岁幼儿,全日制,按幼儿年龄设大、中、小三个班,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和本园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课程。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实施课程园本化。 以游戏、生活、运动、学习为活动板块。通过课程实施,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认知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基础性课程的四种课程类型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得以实施。
四、课程安排
(一)作息表
___幼儿园冬季一日活动安排
(二)周安排表
吉岘乡中心幼儿园周活动安排表
五、课程的实施
基础性课程的实施,充分考虑课程的平衡性问题,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课程的保障。选择性课程的开发与择定,既要综合考虑本园的条件和特点,也要能充分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园长负责指导教师制定和落实班级课程内容的计划。其中把握三个核心要素:
1.教师的预设计划与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进行应基本一致,但是随着实践活动的有序展开,原预设的计划应随着幼儿行为变化不断做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2.教师在设计计划时的关键点应聚焦于活动教育价值的分析、幼儿经验的分析以及开展活动的主要形式、资源挖掘等。
3.班级课程计划要体现当前主题活动开展的线索,活动之间要承上启下、互为关联。内容的选择与开展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小班——以点为主、中班——线形推进、大班——呈网状结构。
六、课程的评价
10.思政“全”课堂课程感悟 篇十
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紧密结合各专业类课程、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特点有机融入,让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水滴石穿、润物无声
各专业类课程教育教学、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必须深入梳理和准确把握各专业类课程教育教学、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有机结合其不同的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其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和资源,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核准和教案评价的重要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要不断探索和拓展各专业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之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和途径,达到水滴石穿、润物无声的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实际效果。
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高校各专业类课程的特点分类推进,做到有的放矢、因课施策:
对于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结合专业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对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要帮助学生了解相关专业和行业领域的国家战略、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对于教育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大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
对于体育类课程,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大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激发大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
对于理学、工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农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学生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对于医学类专业课程,要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依法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在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结合高校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特点,充分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强化分类指导:
对于公共基础课程,要重点建设一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宪法法治意识、国家安全意识和认知能力的课程,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打造一批有特色的体育、美育类课程;
对于专业教育课程,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色和优势,深入研究不同专业的育人目标,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科学合理拓展专业课程的广度、深度和温度,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增加课程的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对于实践类课程,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要注重教育和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在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逐步推进体系化建设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国各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规划,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要绘好“路线图”,确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要不断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效果。
思政课程建设必须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各高校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联动、院系落实推进、自身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
各高校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发挥体制机制优势有机构建从学校党委、学院党委一直到教师党支部“三线联动”的课程思政的工作格局,实现从学校大脑中枢到每位任课教师神经末梢的一体化联动,压紧压实各教学单位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激发全体任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主体活力。
思政课程建设必须建立健全支持保障体系。各高校要加强政策协调配套,统筹各类资源,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投入力度。
思政课程建设必须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各高校要建立健全多元、多维的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考核评价体系和监督检查机制。
11.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 思政课程 诸多问题 教学途径
强调社会生活环境对学校德育建设从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社会环境既可能与高校思政教育相互促进,也可能干扰和削弱学校思政工作。当代经济市场的日益繁荣改变着社会生活的面貌,对高校大学生的道德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首先,不可否认社会生活的发展对高校道德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一些消极方面的东西影响也十分广泛,形成了一种很不利于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社会各界对其在高校思政德育工作中的影响,有了越来越高的认识。
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程面临的挑战
(一)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诸多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外开放以及各方面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负面因素、西方腐朽思想观念对当代我国高校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也日显突出。近年来,随着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推行、招生规模的扩大、收费标准提高、学业压力增加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诸多综合因素,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困难学生不断增多,基于这种情况下,如何建立党团组织,如何建立新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现状:缺乏新课程思想政治工作规范,高校未设立针对思政工作科研的专门工作机构,思政教育队伍数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解决工作中的难题的能力效果不理想;高校思政教师基本上还停留在只是业务上的指导者,学校对其在育人方面的要求不够,部分高校教师自身育人意识也不强。如何尽快构建出一套行之有效、注重实践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随着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学生信息接收中传统的权威地位已经打破。而当前,一方面大多数院校政工干部计算机的应用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知识和技能非常的薄弱,一方面学校对于大学生依法依规地运用网络技术的教学管理相对滞后,院校网络的管理与迅猛发展的网落技术运用不相适应,这些都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二)高校思政教学中学生素质教育的剖析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教育界提出以素质教育来取代应试教育以来,已有十多年了。尤为最近几年通过政府提倡,形式趋于更加多样性,但始终收效甚微。由于素质教育存在着先天的致命的理论缺陷,使它在与根深蒂固的已有千年历史的应试教育搏杀中,难免无法招架。主要表现在:体系的混乱和不成熟。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大体来说分为两大派,一派认为素质教育的素质应分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这样人为地把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而分成了互不关联的五个部分,难道品德不能融于智力之中?审美能与智力分割开来?而学生却整个儿把教育创新精神的核心丢在一边。另一派则认为素质教育包括心理素质,生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这种结果非常明显地没有触动应试教育本身,而是强化应试教育的同时再加强以心理素质为中心的教育,仍然是“两张皮”。从本质来看,这种素质教育还未摆脱人治框架,学生还处于填鸭式的被动地位,造成目前素质教育的先天缺陷。
二、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高校思政教学中把握思想上和行动上正确教学、科研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既要克服本院校课改事业的发展、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学科研、重视学术带头作用的培养以及政工队伍的建设,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意识的培养,努力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教学科研之中,逐步增强思想政治教学的实践性和有效性;正确处理好思想政治教学中不断加强与改进、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二)切实提高理论学习的实际效果
以深入开展“三讲”教育为契机,抓好高校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顺应高校改革发展全局,加强教学课改下提出的针对性的教学问题的解决能力。高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不能单纯地读报纸、学习文件,新时期下思政学习要求精而求深,教学方式更具多样性,切忌照本宣科,简单说教,要根据社会应用人才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大学思想政治实际教学难点和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教师的自身理论学习。要结合从学生的主体思想出发,突出以学生思想的特性;进行开展“两课”社会实践的主题教学活动;积极改进“两课”考试方式,减少死记硬背,减少笔试成分,增加口试和论文写作环节,着重提升高校学生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
高校思政教师必须认清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形势和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形势和任务,有助于我们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课程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高校改革实践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意义,应当放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全局中去认识和思考,放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总体要求当中去理解和把握。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件选编,2005 .
[2]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
[3]罗国杰.大力培育四有新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高校理论战线,2004(09).
12.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十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各级教育组织和个人要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化教育事业。高校思政课程作为党和国家对于大学生政治理论素养培育的关键阵地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重要渠道, 担负着将具有专业素养的大学生培育成为政治素质过硬、政治选择正确、政治信仰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随着党和国家推进大学精英式教育逐渐过渡为大众式教育的方针政策, 独立学院成为了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 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学现状更由于其所处的特殊位置更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当代大学生主要为“90后”, 他们充满活力, 对于社会和事件有自身的看法, 但是与此同时, 他们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 在此背景下, 认真研究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现状, 得出系统、科学的结论, 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和方法, 提高独立学院的学生政治素养和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学生群体对高校思政课的总体印象
此次抽样调查, 共发放问卷350份, 有效回收339份, 回收率为96.86%;调查经过问卷设计、样本选取、 问卷发放、组织回收、统计分析等阶段。问卷问题设计科学合理, 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合理涉及各个年级和专业, 调查结果经过专业软件进行系统分析, 能够较真实反映大学生政治观。
(一) 学生对思政课的愿望和想法。
调查过程中, 89.37%的受访学生认为有必要在高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另有71.65%的同学表示对此课程充满兴趣。与传统印象中的学生对于思政课程充满厌烦不同, 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自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需求和兴趣。他们并不是一味地排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除了希望能从课本上获取政治理论和概念外, 他们更能清晰地认识到思政课对自身政治观和自身素养的提升, 以及思政课对于他们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的帮助。46.33%的受访学生希望能够通过该课程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81.33%的被调查者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对于其以后的个人发展有帮助。这些数据均直接反映了学生有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愿望和想法, 他们对于思政课程定位清晰, 感受直接。广大教师在授课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主动对学生积极性进行持续的培养。
(二) 学生对思政课堂的收获与感受
在已接受了思政课堂的学生群体中, 调查发现, 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总体印象是“非常满意”、 “满意”、“较满意”、“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百分比分别为40.12%、33.83%、17.07%、6.29%和2.69%。其中11.32%的学生则表示思政课堂出现的逃课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师授课效果不够理想。这其中主要包括, 一些教师存在教学理论欠缺, 虽然掌握本学科所涉及的知识, 但缺乏必要的广度和深度;还有一些老师教学方式陈旧、单一,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10.11%的学生表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举止以及所透露出的个人修养也影响着学生对于思政课堂的直接感受。大多数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感受还主要受教师的授课风格和方式等因素所决定, 这是值得引起重视的。在对学生的课程反馈进行客观和准确分析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改变教学措施, 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 改善课程效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 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调查过程中, 33.50%的受访学生认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亟待解决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解答当前的时政热点、难点”。不同于一般的理论教学课目,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 显现出教学实践环节严重欠缺的现象。25.96%的学生认为社会实践环节仍需加强。对于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 19.61%的受访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开展参观考察, 18.77%的学生则选择了社会调查。此外, 还有38.37%和23.25%的学生分别认为志愿者服务活动和校外走访是思政课目教学实践的好的途径。而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 由于独立学院大多是民办学院, 资金、 师资和设置均有限, 导致很少有独立学院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教学实践工作。
三、高校思政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1.由于思政课的特殊性和实时性, 更新速度较一般课程更快, 一部分教师不能及时学习和消化文件精神, 在教学环节存在信息滞后的问题。部分思政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没能认识到理论更新的重要性。
2.思政课做为政治理论, 存在简单的灌输式教学现象, 一部分教师存在简单直接硬性灌输的现象, 学生在教学环节中处于被动位置, 因此造成教学结果不理想, 不能让学生自主学习, 真正吸收内化。
3.网络技术和自媒体 (如:微信和微博) 的发达, 使得信息大爆炸。高校学生收获信息渠道的更多, 因此, 倘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如果不能占领主要阵地, 就不能获得想要的效果。
4.实践环节的缺乏。教学实践环节存在实践内容局限性和实践课时缺乏的现象, 理论和实践不能相互转化。思政教学内容仍然只是学生脑海中背诵的内容, 并不能真正通过行动内化于心。
四、独立学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对现如今的高校思政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笔者认为, 应根据独立学院自身独特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特点, 从推进教学研究团队建设、提高教师自我更新能力、改变教学模式和开展教学实践等方面入手, 打破教学瓶颈, 逐渐改变教学现状, 从而将思政课打造成独立学院的精神文化培养的重要阵地。
(一) 推进独立学院的教学团队建设
由于独立学院师资力量的特殊构成, 思政课教师多由外聘的兼职教师和学院自身拥有的青年专职教师组成。在此情况下, 大多数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师比较分散, 不能有效整合相关教学资源, 造成独立学院科研合力小, 教学和科研成果贫瘠的局面。因此, 在独立学院形成专门的教学团队显得尤为重要。组织系统的教学模式的方法的研究和探讨, 形成专门的思政课部, 不仅能够提高独立学院专职教师的专业技能, 更可以大大提高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授课质量。针对思政课堂独有的特点, 加强教学团队的构建工作, 将外聘教师和专职教师组织起来, 定期进行理论学习、教学总结交流会和其他形式的学习会。此外, 还要注重思想政治理论四门课程的系统性、联系性。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 大多数独立学院, 将四门课程孤立教学, 忽略了课程内在的联系性。
(二) 提高思政教师的自我更新能力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 认识真理永无止境, 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成果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不断发展的, 也是伴随着中国发展和中国国情与时俱进的。传统的啃透书本, 进行教学传授知识的做法在如今的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中是已经行不通了。因此, 广大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师必须紧随时代和理论的发展,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主动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文件和指示精神。
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凝结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宝贵经验,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华。而接受教育的广大青年学生正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是实现“中国梦”的造梦者。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找准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学内容的切入点, 注重对学生关于“中国梦”的信仰的培养, 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到教学的各个阶段中去。
(三) 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
独立学院学生基数较大, 在教学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任务较重的现象。在思政教学过程中, 应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一味的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 而忽略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了改变这样的教学局面, 笔者认为教师应摒弃“灌输式”教学的传统观念, 对原有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更新和提高, 树立起互动式教学的理念。
在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过程中, 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参与性。教学过程中, 合理引入“情景式”、“启发式”、“探讨式”教学模式。对此, 可组织学生针对某一现象或事件进行分组讨论, 在此过程中, 教师则应认真听取学生的见解, 对于积极正确的言论加以鼓励, 对于错误消极的言论则进行引导和更正。通过学生的反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加以侧重。通过这种形式将教师和学生形成一个反馈模式, 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堂在灵活、有趣的互动模式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果。
五、总结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是项根基性的工作, 如果独立学院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思政教学任务, 对学生进行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于独立学院的发展的损害将是致命的。独立学院由于特殊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条件, 思想政治教学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教学效果不甚明显。加强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长久的工程, 需要学院、教师和广大学生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仁钊.试析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现状及成因[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6, (11) .
[2]阚道远.微博兴起视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0, (04) .
[3]张明仓.“知行矛盾”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4]侯云霞, 于金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与实践教学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007, (2) .
[5]陈丽明.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0, (2) .
[6]王金会, 况广收.挖掘独立学院学生特点探索学生管理新思路[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 2006, (1) .
13.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篇十三
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实施方案浅析
本文从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就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精品课程罔站应具备的功能,平台架构及建设实施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论述,给出了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平台建设参考方案.
作 者:王大庆 刘金 宋朝晖 作者单位:山东万杰医学院医学影像系计算机教研室 刊 名:科技信息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 资源共享 实施方案 信息规范
14.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篇十四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梳理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学院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特制定本指南。
一、“课程思政”的含义
“课程思政”不是一门或一类特定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其基本涵义是:大学所有课程都具有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双重功能,承载着培养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作用。
“课程思政”也是一种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有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教学的顶层设计上要把人的思想政治培养作为课程教学的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发展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不是要改变专业课程的本来属性,更不是要把专业课改造成思政课模式或者将所有课程都当作思政课程,而是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运用德育的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
二、“课程思政”的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课程思政”的内容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各教学科目和教育活动,应结合以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一)师德风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二)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内容或言论,使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三)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教育是对未来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的教育活动。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即未来各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明确将专业性职业伦理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融为一体,给予其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以此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及情商能力。
(四)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是基于对类、群的伦理性认识和对学习内涵、价值、内容等方面的伦理反思和构建。课程思政功能的实现需要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大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教、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过程中体悟人性、弘扬人性、完善修养,培育理性平和的心态,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五)核心价值
“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教师要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理工、经济、人文、艺术等各专业门类的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主要内容等有机、有意、有效地纳入整体教学布局和课程安排,做到专业教育和核心价值观教育相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四、“课程思政”的原则
“课程思政”不是每门课都要体系化、系统化地进行德育教育活动,也不是每堂课都要机械、教条地安排思政教育内容,而是结合各门课程特点,寻找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应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五、“课程思政”的要求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不仅应遵循一般社会科学研究的原则,而且也应适合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特殊性原则。根据“课程思政”的内容和原则,提出如下基本要求: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灌输应注重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楔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渗透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注重向社会环境、心理环境和网络环境等方向渗透。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不是从抽象的理论概念中逻辑地推论出来的,而是应从社会实际中寻找,从各学科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度中去寻找,不是从理论逻辑出发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社会实践出发来解释理论的形成,依据实际来修正理论逻辑。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是现实的前身,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是未来的历史。“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中国特色与国际的比较、历史使命与时代责任的比较,使思政教育元素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既传承历史血脉又体现与时俱进。
4.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应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二者不是一种具体、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其中,前者指的是教师组织实施的,直接对学生进行公开的道德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后者指的是引导学生在教育性环境中,直接体现和潜移默化地获取有益学生个体身心健康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的活动方式及过程。在此,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各门专业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5.共性与个性相结合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结合、统一性与差异性的融洽。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是一种共性、统一性,个体的独特体验则是事物的个性、差异性。“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必须遵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也应遵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6.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推荐阅读:
操作系统课程思政案例教学08-16
思政教师队伍建设规划06-13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论文发表08-29
网络课程建设方案07-20
校本课程建设方案10-19
优质核心课程建设方案07-20
案例教学思政06-16
大学思政教案08-04
思政总结08-08
思政论文范文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