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周总结(共10篇)
1.八年级周总结 篇一
……“三八”维权周工作总结
按照区妇联的统一部署,政府机关妇委会在“三八”节前后开展了“三八”维权周活动。妇委会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和开展了具有特色的宣传活动。
一、响应号召,精心安排
为了落实区妇联和区司法局、区农发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在全区开展“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的通知》精神,政府机关妇委会精心策划安排,制定活动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为在三八节前后形成全社会宣传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强大声势做出了很大贡献。在3月1日——7日维权周宣传活动时间,政府机关妇委会就三局联合提出的普及法律知识,开展咨询、服务妇女等活动主题,与其他各参加单位配合在全区掀起了“三八”妇女维权周的宣传热潮。
二、形式多样,主题突出
一是街头设点咨询,打造宣传声势。3月1日,政府机关妇委会与参加本次活动的14家单位在怡湖公园门口设点开展了“三八”妇女普法维权宣传咨询活动。活动当天适逢花鸟市场赶集日,现场人员流量大,气氛活跃。大型法制宣传标语悬挂街头,参加宣传活动的单位准备了大量生动形象的有关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制宣传资料和宣传挂图,区法律援助中心妇联工作站的法律志愿者和司法局、法院的同志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此次活动共发放各种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婚姻法》、《反对家庭暴力共 1
建和谐家园》倡议书等资料5660份,区卫生局、区计生局组织医务人员开展免费义检义诊70人次,发放药具5200余只,接待咨询353人次,揭开了全区“三八”妇女维权周的序幕。
在三八节前后,政府机关妇委会组织机关干部走向街头设立宣传咨询点,广泛宣传了《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一系列保护妇女儿童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宣传活动,营造了学法、守法的氛围。号召全区妇女学法、用法、懂法、守法。据统计街头宣传咨询活动,解答群众咨询1000余人次,真正做到了面对面地对广大妇女群众提供法律帮助。
二是媒体报道宣传,引起社会关注。在“三八”维权周期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维权法律法规宣传,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宣传标语,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等有关妇女维权内容。开辟专栏进行宣传,增强人们的维权意识。区电视台对城厢镇被拐买返乡的女青年独自带着一双儿女生活的情况进行了实地采访报道,在三八期间播出,警示青年女性在寻找职业时要小心上当,区妇联、派出所和打拐办的同志都对案件进行点评、剖析,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女青年子女的户口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三是参加法制知识培训班,普及法律法规。为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妇女学法、知法、守法的意识,3月9日,政府机关妇委会派代表参加了区妇联在区委党校举办了一期维权法律法规知识培训班,通过法律知识培训,进一步增强为妇女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本领。提高了妇
委会代表的法律水平和依法维权能力。
为加强对农村妇女的普法教育,政府机关妇委会与各单位联合开展了送法下乡活动,全区共出动宣传车2辆,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到了农村妇女群众的欢迎。
三、注重实效,关心妇女疾苦
“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不仅向广大妇女群众宣传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而且注重关心妇女的疾苦,为她们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政府机关妇委会关心贫困妇女儿童,上门访贫问苦,送钱送物,给她们送去党和政府的关爱之情。妇委会发动机关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到贫困山区去看望和慰问贫困妇女、儿童。
此次“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政府机关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达到了活动的预期目的,广大妇女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和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成都市……区政府机关妇委会
2006年3月10日
2.2010三八维权周活动总结 篇二
开展“三八”维权周活动情况总结
今年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为更好的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以“三八”维权周为契机,全区各级妇联组织在三八节期间开展了一系列维权宣传活动:
一、扎实开展“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为扩大“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的社会影响,深入宣传有关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切实维护妇女权益,妇联将开展“三八”维权周宣传活动与推动“平安山亭”建设相结合。3月2日,在全区“平安山亭”宣传月现场会上,区妇联设立了宣传组和咨询组,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同时向过往行人发放维权知识宣传单310余份,宣传画250余张,并为广大群众提供现场答疑。通过开展妇女儿童维权宣传活动,为妇女提供了及时、便利、优质的法律服务,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妇女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
二、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与区司法局联合举办的以“提高妇女妇联素质,促进构建和谐社会”的“三八”妇女维权周法律咨询活动,3月4日在山城街道开展。区司法局的律师和法律援助工作者热心解答了群众的咨询,并为500余名群众发放《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欢迎拨打妇女维权热线》等宣传资料。在咨询活动中,律师针对妇女在婚姻家庭、如何处理家庭暴力、1
劳动就业,劳动保护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解答群众的咨询。通过送法下乡活动,增强了妇女法律意识。
三、宫颈癌免费筛查工作在山亭区全面展开。3月11日,省、市领导来山亭调研农村妇女宫颈癌免费筛查工作。调研组通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了区妇联主席和部分基层妇女代表关于我区宫颈癌筛查情况的汇报和深入北庄卫生院进行实地视察,详细了解了我区在开展免费宫颈癌筛查情况,并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至此,山亭区宫颈癌筛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以每天筛查200名妇女为目标。使这项免费检查项目深入民心,让农村妇女得实惠、普受惠、长受惠。
四、以乡镇妇女法律服务站为依托,切实维护好农村妇女合法权益。做妇女姐妹的贴心人,帮助她们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妇女工作的基本要求。区妇联在桑村镇组织以“148”法律服务热线和妇女法律服务中心为依托,对事关妇女群众权益问题的来访人热情接待,对确因社会矛盾、邻里纠纷、婚姻生活等受侵害的来访妇女,一方面带着感情做她们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为她们出主意、想办法,本着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寻求法律帮助,为她们撑腰打气。不仅宣传了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妇女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受到了妇女群众的称赞。
五、开展关爱妇女行动。3月7日,店子镇妇联联合镇计生服务站组织了有经验的医师、技术人员为全镇育龄妇女进行了义务健康查体。技术人员耐心向育龄妇女讲解了有关孕产期保健、避
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方面的知识,并向她们赠送了《生殖保健手册》、《人生》等科普读物。
六、召开庆“三·八”座谈会。3月8日上午,北庄镇妇联在镇政府召开了庆“三〃八”座谈会,镇机关女同志及村级妇代会主任参加了会议。会上,邀请了妇幼保健专家讲解了女性生殖保健以及妇科病防治知识;邀请了区法院副院长满孝敏为妇女同志们传授了女性维权知识。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广大妇女同志的健康和维权意识,有效促进了妇女同志健康全面发展。
七、开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宣传活动。3月8日,城头镇妇联开展“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宣传活动,共设立宣传站点2个、法律援助咨询站2个,悬挂过街横幅6幅,发放宣传材料3000余份,重点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后的重点内容等进行了宣传,60余人在现场进行了法律援助咨询。
八、开展家庭节能减排宣传活动。在三八维权周期间,在水泉镇开展了家庭节能减排宣传活动。活动中,向全镇广大妇女发出《妇女携手创家园 节能减排我先行》倡议书,倡议广大妇女学习节能减排知识,树立文明健康、简约环保的低碳生活方式。还开展了“女工维权宣传进企业”活动,深入企业向女工宣传《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维权知识。
3.八年级周总结 篇三
一、选择题 1、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个由民族战争向国内战争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政治斗争的基本内容是()
A中共积极争取合法地位 B、民主党派要求参政 C、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D、反对美帝对蒋的军事援助
2、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 B、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的矛盾 C、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D、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3、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重庆谈判,签定了()
A、《停战协定》 B、《双十协定》 C、和平建国纲领 D、《凇沪停战协定》
4、全面内战爆发于()
A1945年8月 B、1945年10月 C、1946年6月 D、1947年6月
5、下列事件与周恩来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A、南昌起义 B、重庆谈判 C、井冈山会师 D、转战陕北
6、指挥西北野战部队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进行重点进攻的是()A、彭德怀 B、陈毅 C、邓小平D、徐向前
7、下列地点被誉为“革命圣地”的是()A、延安 B、瑞金 C、遵义 D、西柏坡
8、陈毅同志在1947年作诗道:“江汉飞传刘邓捷,中原又见李郑回,陈谢挥戈下宛洛,聂杨立马薄燕台。„„”它所描述的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是()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C、进行战略大反攻 D、进行战略大决战
9、抗日战争胜利后,美蒋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国民党军队进攻()A、中原解放区 B、陕甘宁解放区 C、山东解放区 D、上当地区 10、1947年,邓刘大军挺进大别山()
A、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D、标志着战略决战的开始
图一 图二
图一的新闻标题是:争取民族生存—张杨昨日发动对蒋兵谏;图二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合影)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
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
(2)在上述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国内和平两个问题达成一致。“一致”达成后的落实情况分别怎样?对中华民族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八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周教学反思 篇四
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和领会,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巴班斯基指出,最有效、包罗万象的教法是根本不存在的,每种教法就其本质来说都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问题则无效,这是普遍的教学法原则。他认为,在选用教学方法上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材难易程度、全班学生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和长短处、教师本人的特点和能力等。巴班斯基的这一观点,实际上是指出了运用教学方法的真谛所在。
教学是一种具有复杂性的活动,“掌握教学的艺术,其困难和复杂性产生于各种各样需要人们制定决策的复杂情境,因为教学正在这种情境中进行。”作为一线的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的过程时,就要具体分析教学的实际情况,以确定最为适当可行的教学策略,而在选用教学方法时,要认真考虑教法的适用性问题,尤其是要着重思考以下三个方面:是否适合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学。是否适合教师的教。
5.八年级周总结 篇五
基础词汇:
1.茶馆___________2.顾客_____________3.观众___________4.失去__________
5.发生,碰巧_________ 6.天气__________7.多风的_________8.温度__________
9.西北___________10.不可能的_________ 11提议;(主动)给予___________12.决定_____________
重点短语:
1.因。而出名______________2.在。的末尾____________3.把。看作_______________
4.发生_________________5.热烈欢迎________________6.向某人说再见__________________
7.购物________________8.最好的计划___________________9.一个好主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海里游泳___________________11.现在,此时此刻_________________12有时______________
13.和。。比较_________________14.拍照_________________15.许多雪_____________________经典句式:
1.他同意跟我们一起去游泳。
She ______ ______ go swimming with us.2.他们打算去茶馆喝茶。
They ________________ go to the teahouse for some tea.3.下周六的天气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 the weather _______ _______ next Saturday?
4.到北京旅游最好的时候是秋天。
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travel to Beijing is in fall.5.带上一张好地图,因为你可能想四处走走。
6.八年级周总结 篇六
我们第八组这一周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积极向上,名方面都做得很好。
我们小组这周的优点有:
(1)纪律方面总体不错,发生违纪现象不多。
(2)大家上课时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下课积极找老师提问。
(3)作业方面总体来说也还不错,都能按时交作业。
(4)这周小组的每位组员都没有迟到,而且做到了早到早学。
(5)为了筹备周一的生日会,小组里的每位成员都积极表演,主动缴纳服装费。当然,天外有天,人无完人,我们小组也有不少的缺点:
(1)纪律方面卓思成同学还有待提高,希望你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小组里虽然积极举手,但出现了一点等级分化现象,有些同学积极举手,而有些同学并不是很喜欢举手。
(3)作业方面个别同学还需加强。
(4)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还需加强,小组里时不时会出现一点小摩擦。
7.八年级周总结 篇七
班级
姓名
一、积累与运用(45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填在空格内。(4分)
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美国蒙特里海湾的沿岸,一棵柏树,历经cāng()桑,独自守候了百年;浩浩戈壁,茫茫沙漠,胡杨将根深深扎进地下20多米,挺拔的身姿顽强撑起一片生命的绿洲;奇寒无比的雪山上,雪莲花傲然绽()放……在如此恶劣.的环境里,却有如许震hàn()人心的生命奇迹在上演。大自然就是以其神奇来导演一幕幕神话和传奇。请怀着一份敬畏之心去看待大自然,请珍惜、呵()护每一个.生命。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4 分)()A.意见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B.近五六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幸福观呈现出向现实性、生活性倾斜的特点。
C.贾平凹历时4 年创作的小说“古炉”出版发行,该作品延续了其乡土文学的创作风格。D.诺贝尔奖得主埃尔温〃内尔感慨地说:“中国医药城,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意识的地方!”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A.通过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B.在经典诵读比赛的舞台上,动情的朗诵和变幻的舞台背景让人目不暇接。C.王老师耐心地纠正并指出了课堂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匪浅。D.这个学校的共青团员,决心响应团委人人为“希望工程”献爱心。4.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4分)A.有的作品满纸儿童情趣,令人忍俊不禁。....B.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我们不能模棱两可、不置可否。....C.他操作计算机非常熟练,已经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D.对于重要的书,我们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5.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2 分)
(1)临风一唳思何事?。(2)淮南秋雨夜。(3),往来无白丁。(4)翅湿沾微雨。(5)无丝竹之乱耳。(6)转觉鸬鹚毛色下,________________。(7)
,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8),相伴过年华。
(9)写出以杨柳为题材写春的诗句:。(10)《陋室铭》中以自然环境烘托陋室不陋的句子是。6.名著阅读。(5分)
在你读过的中国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写出: 名著:____ ____,人物:__________,事件: 性格特点:__________ __ 7.专题(12分)
材料一:在世界文化宝库中,鸟类涉及文学、音乐、舞蹈、器物纹饰、雕塑、建筑以及建筑装饰等各个领域;在仿生学领域,根据鸟类发明了卓有成效的导航、识别、计算、能量转换等系统,这些系统的灵敏性、高效性、准确性、抗干扰性都令人惊叹不已。
材料二:鸟类是农业害虫的天敌,人类的朋友。它对抑制害虫的繁衍、保护农业生产、保护生态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鸟类是植物花粉和种子的传播者。
材料三:地球上曾经有16万种鸟,人类出现以后,平均每83年有一种鸟绝迹。公元1600至公元1900年的300年间,绝灭鸟类90种。全世界现存鸟类9000余种。在鸟类濒临绝种的原因中,栖息地改变或被破坏占60%,人类捕杀占29%。
(1)探究上述三则材料,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4 分)
(2)学校举行“保护鸟 ”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并向社会发出以“保护鸟类,争做绿色使者,建设绿色家园”为主题的倡议书,你认为倡议中的“绿色”的含义是什么?(4 分)
(3)古代诗词中常写到鸟,请写出两句有关鸟的俗语、诗句。(4分)
俗语(2分): 诗句(2分):
二、阅读理解(55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11分)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8、“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答:
9、“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6分)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22分)
(甲文)《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文)《卞和泣玉》: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继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注释] ①璞:蕴藏有玉的石头,未经加工的玉石。②刖:音“yuè”,古代一种酷刑,断足。③奚:何,为什么。④理:加工雕琢玉石。
10.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虽:().(2)厉王使玉人相之。相:().
11、通过“识马”、“相玉”,两文表达的共同意思是什么?(6 分)答: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悲乎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
译文:
13.《马说》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收束全文,《卞和泣玉》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为和氏献璞的结局,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6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8题。(22分)
开在哪儿都是玫瑰(叶磊)
(1)我真不该将这些玫瑰种在这里。我不得不承认这一点。你瞧,那些蔓生的玫瑰与菊花挤挤挨挨地共处一片花槽,看上去多么古里古怪!更要命的是,这些恣意滋生的枝条还伸到从我们家房间到庭院的小径上,不时地要钩住我们的腿,抓住我们的衣袖,甚至要划破我们毫无防备的肌肤。毫无疑问,这一丛玫瑰真的是种错了地方。
(2)不过,这也不能全怪我。当初,我种下它的时候,它可不是这么一大丛。那是一个午后,我在花园里修修剪剪忙乎了好一阵,正准备将那些剪下来的冗枝扔进垃圾箱时,我的一位邻居来了。我的这位酷爱养花种草的园丁邻居,当即就怂恿我从这些差点被丢掉的杂枝中挑出些种起来。
(3)我本无意再要一丛玫瑰,但又不想太扫这位仁兄的兴,就随便从那些参差不齐的残枝中抽了一枝就近插入身边的一个齐腰高的砖砌花槽。
(4)我这样做实在是不用费吹灰之力的:一来这个花槽刚刚松过土,二来它还有其他任何地方都无可比拟的优势:我甚至无须屈身弯腰。
(5)我想,肯定是这个花槽还有其他什么独特的品质正好适合这一剪枝,因为,才几个星期的工夫,它就发芽生枝,并开始向四面八方疯长。每次在给它修枝的时候,我就想:一定要给它搬个地方——只要天气合适,只要有空,只要……
(6)直到一年以后,那个花槽仍旧滋养和包容着它的这丛外来户。春天,我终于戴上园艺手套,拿起铲子,来到花园里准备为这些花丛找个新家。意外地,我发现在这丛绿色中,有生以来第一次萌出了几个稚嫩的花苞。它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来呢?会和它的母亲拥有同样的颜色吗?强烈的好奇心升上来,漫过了我那本来就已迟到的决心。我想,还是等它开过花再移走吧。
(7)结果,从那一年的三月起,贯穿整个四月份,一直到五月,这一丛花让我们饱饱地美享了它桃红色的美丽灿烂。当最后一朵花儿凋谢时,我再次来到花园拿起我的工具,这一次,我可真的要行动了。
(8)可是,我把它们安置在哪儿好呢?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当它们花开烂漫,自己从房间的窗户一次又一次地欣赏如画美景的日子来。要不是种在地上,我又怎能有幸看到如此风光?要不是它们的枝叶延伸到花园小径,我又如何能将这丛纷纷攘攘的花朵全部收入眼底?那些种在“合适”之地的玫瑰,我们每天又能几次走到后院,欣赏几次它们的芳影?
(9)有时,偶尔有点错位,比起永远循规蹈矩的各就各位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欢愉。
(10)我将铲子丢到一边。
(11)我想,只要我们还住在这座房子里,我就会让这丛玫瑰待在那儿了。每个春天,我们都会急不可耐地守望着它的第一枝花苞,然后美美地在它慷慨的开放里沉醉一个春季。
(12)这花种错了地方吗?也许。
(13)可它却找到了最好的地方,真的。
(选自《时代读者》)
14.第①段中,作者运用一种什么写作手法?作用是什么?(4分)
答: 15.作者当初为什么要在花槽中种下这株玫瑰?种的这株玫瑰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烦恼?(4分)
答: 16.文中三次写到作者想将花槽中玫瑰搬个地方。其中前两次放弃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答: 17.第⑧段描写了作者第3次彻底放弃将花槽中玫瑰搬个地方的心理活动。试体会这段心理描写好在何处。(5分)
答: 18.阅读上文,联系下面两则链接材料,写出你的阅读感悟。(5分)
材料一: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陆建芬——烛照深山。颁奖词: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
材料二: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春燕——照亮苗乡的月亮。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答:
参考答案
1、沧 zhàn 撼 hē
2、C
3、A
4、C
5、略
6、略
7、(1)鸟类影响着人类的文明;鸟类对仿生学有贡献;鸟是环境的美化师;鸟是环境的捍卫者;鸟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要爱护鸟类,关注鸟类生存危机。(2)人与自然的亲近、和谐。(3)略
8、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9、“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3分,三个要点各1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10.(1)虽:即使(2)相:鉴别
11、《马说》通过千里马被埋没的普遍现实,《卞和泣玉》通过和氏璞两度被指斥为石的故事,以事喻理,论述的都是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英才志士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现实。(大意如此即可)
12.(1)想要与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做到,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2)(我)感到痛苦的是(真正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或:我是为(真正的)的宝石被斥为(普通的)的石头,诚实正直的人被诬蔑为骗子而感到痛苦(悲痛)(意思对即可)
13.答:《马说》中,面对“天下无马”这种压制人才的谬论,文章只能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叹;而《卞和泣玉》中,和氏璞虽然两度被斥为普通的石头,但终遇文王,经雕刻加工显示出天下至宝的本色。《马说》更多地是让人感到愤懑不平与无奈,而《卞和泣玉》却能让人看到一些希望。(大意如此即可)
14.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写出不应该把玫瑰种在这里以及自己的后悔之情(或:表达后悔把玫瑰种在这里的心情)。
15.种的原因:不愿扫了邻居的兴,听从了他劝告;再说,当时顺手种下了这株玫瑰不费吹灰之力。烦恼:与菊花挤在一起很不美观;恣意滋生的枝条还伸到小径上,不时地要钩住作者的腿,抓住作者的衣袖,甚至要划破作者的肌肤。
16.天气不合适、没有空;(2分)好奇于它能开出什么样的花朵。
17.好在:这段心理描写如同在和你交谈(或:如话家常),给人真实的感觉;同时,描写也非常细腻。
8.一年级第八周总结 篇八
本周结束了拼音的学习,复习了三天,并于星期五举行了汉语拼音总测试,成绩很不理想,希望家长仔细看看试卷,看看孩子究竟错在哪,哪不会,然后利用周末两天,进行专项复习,下周还会考试。家作:
1、更正试卷,家长签字
2、复习
3、预习第一课《观察人体识汉字》 预习步骤:
1)拼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多拼几次 2)会认字组词,会写字写好笔顺并组两个词 3)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一年级第八周总结
本周结束了拼音的学习,复习了三天,并于星期五举行了汉语拼音总测试,成绩很不理想,希望家长仔细看看试卷,看看孩子究竟错在哪,哪不会,然后利用周末两天,进行专项复习,下周还会考试。家作:
4、更正试卷,家长签字
5、复习
6、预习第一课《观察人体识汉字》 预习步骤:
4)拼读课文,圈出不会读的字,多拼几次 5)会认字组词,会写字写好笔顺并组两个词 6)熟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一年级第八周总结
本周结束了拼音的学习,复习了三天,并于星期五举行了汉语拼音总测试,成绩很不理想,希望家长仔细看看试卷,看看孩子究竟错在哪,哪不会,然后利用周末两天,进行专项复习,下周还会考试。家作:
7、更正试卷,家长签字
8、复习
9、预习第一课《观察人体识汉字》 预习步骤:
9.七年级开放周工作总结 篇九
七年级数学组于11月12——16日开展了“家长开放周”活动。本次活动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体教师的精心准备、家长们的大力支持下,本次开放周活动已圆满结束。
本次活动旨在促使家长对学校有更进一步的了解,搭建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理解、沟通、信任的桥梁。展示我校教师的教学风采,感受孩子在校的学习氛围。让社会各界广大群众更加熟知教育、理解教育、关注教育。
在活动举行期间,家长们认真聆听,仔细观看。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对学校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一致认为:教育现代创建对于学校发展是一次机遇,先进的教学设施、办学理念,严谨科学的管理,使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同时,为自己的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就读而感到欣慰,对自己孩子在学校取得的点滴进步感到非常满意,尤其对政府加大教育投入举动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家长开放周活动不仅让家长觉得收益匪浅,感触颇多,同时也给了学校不少启示。从家长的反馈中也看到了我们今后值得改进的地方,为学校今后工作再上一个层次起到了重要作用。
家长们对我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育人环境给予了高度赞扬,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具体意见或建议如下:
1、希望学校今后多举办类似的活动,有更多的机会走进学校,了解学校,以便更好地支持和配合学校开展工作;
2、反映有个别学生不爱学习,有玩耍、骂人现象,对其他学生影响不好。家长们不仅希望孩子学好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让孩子学会做人。
3、希望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孩子德
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
这次家长开放周活动,不仅给家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搭建了畅通的信息桥梁,多方位促进了学生和谐、快乐、健康地成长,增进了学校、教师和家长之间理解、互信、支持与合作,营造了更为良好的育人氛围,是学校实现科学发展观的一次有力实践。学校会广泛吸纳家长的合理化建议,进一步改进学校的管理,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学校、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10.八年级周总结 篇十
命题人:张春玲
一审:李积刚
二审:段广环
一、积累整合。(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门槛(kǎn).B.车胤(yìn).C.苋菜(xiàn).D.络子(lào).A.言简意赅
C.油嘴滑舌
贴符(fú).
门楣(méi).浙江(zhē).蛋壳(ké).
秫桔 吹嘘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馄饨 马趴
B.合辙压韵
D.海誓山盟
3、指出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2分)
A.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B.班长走上讲台,连珠炮似的发了一通脾气,弄得大家莫名其妙。....C.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D.这场晚会,小演员们的精湛演奏技能,征服了观众们的心。..
4、汪曾祺,江苏__________人,__________家。元稹,__________代诗人,和__________同时代,并称“__________”。
曾经沧海难为水,_____________________。袁枚,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家。(4分)
5、下列对破折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做解释)
B.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表示语音延长)C.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表示话题转换)D.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做解释)
6、判断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5分)。
①难道就这么草草收场了?周围那些看热闹的人都觉得有些可惜。()②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③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④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敢死队差不多。()⑤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7、请从下面所提供的名著中选出一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3分)《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 ①所选的名著《______________》
②请从你所选出的名著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人物,概括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并结合人物的性格对这一人物形象作简要点评。
人物姓名及故事: 对人物的点评:
8、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下面的例句,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排比句。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9、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上“√”或“×”。(4分)A、科举时期殿试的第一名叫状元。()
B、“令尊”“令堂”是称呼对方的父母的敬辞。()
C、求人办事说“拜托”,请人勿送说“留步”,这样说显得文明有素养。()D、“免费午餐”是指白得的便宜;“豆腐渣工程”是指质量低劣的工程。这两个词的解释都不正确。()
10、口语交际。(2分)
放暑假时,小明乘火车到北京旅游。①途中,邻座的小伙子拿出一瓶饮料请小明喝。小明想起学过的安全知识,于是礼貌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到了北京,小明在××宾馆518房间住下。为了便于父母跟自己联系,以免他们担心,他用房间的电话拨通了爸爸的手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1分)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
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壳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罗。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小时读囊萤映雪故事,觉得东晋的车胤用练囊盛了几十只萤火虫,照了读书,还不如用鸭蛋壳来装萤火虫。不过用萤火虫照亮来读书,而且一夜读到天亮,这能行吗?车胤读 的是手写的卷子,字大,若是读现在的新五号字,大概是不行的。
11.端午节,是阴历__________月__________日,高邮端午的风俗是________________。据传说,端午节包粽子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__________的。(2分)
12.和“囊萤映雪”故事相似的另一个故事是什么?(3分)
13.仔细体会画线句的语言特色。(3分)
14.“囊萤”夜读的故事与前文内容无关,对吗?请说说理由。(3分)
㈡阅读下文,完成15-20题。(14分)
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老舍《茶馆》里的王利发说,“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是大部分北京市民的心态。
我的小说《八月骄阳》里写到“文化大革命”,有这样一段对话:
“还有个章法没有?我可是当了一辈子安善良民,从来奉公守法。这会儿,全乱了。我这眼面前就跟‘下黄土’似的,简直的。分不清东西南北了。”
“您多余操这份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我们楼里有一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 “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15.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__________。具体而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6.作者引小说《八月骄阳》中人物的对话的目的是()(2分)A.证明胡同文化易忍,易满足的特性。B.证明胡同文化的精义——“忍”。
C.证明大部分北京市民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心态。D.证明北京市民易满足的心态。17.结尾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18.画线句中的“眯”的读音是__________。“实在”一词怎么理解?(2分)19.“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态?(2分)
20.试评价北京人“忍”的心态的优劣。(3分)
㈢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5分)
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
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
“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
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
21.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2分)
22.作者介绍的顺序是什么?(2分)
23.作者详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更喜欢_________________的吆喝,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4.作者介绍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为什么?(4分)25.出自本文段的一个歇后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再写出两条歇后语。(3分)
三、写作。(30分)
学过《端午的鸭蛋》我想你不由地会回忆起家乡的端午节,请用你的妙笔描绘一段家乡端午的特色食品,以表达对家乡端午的喜爱之情,字数不少于100字。八年级语文(下)第九周演练题答案
一、1、C(zhè)
2、B(押 秸)
3、D(应为“技巧”)
4、高邮 作 唐 白居易 元白 除却巫山不是云 清 诗论
5、D
6、①设问 ②拟人 ③对比 ④比喻 ⑤比喻、排比
7、略
8、略
9、①√②√③√④×
10、略
二、(一)11.五 五 孩子挂“鸭蛋络子” 屈原
12.头悬梁,锥刺股。
13.这段话平淡而有味。一个普通的鸭蛋,在作者笔下别具一格。淡青色的蛋壳比白色蛋壳更有“格调”,而鸭蛋的形状确实有蠢笨与秀气之别。
14.只要自圆其说即可。认为与前文内容无关的,是为保证结构完整;认为和上下文联系自然的,是注重了作者风格的品评。
(二)15.忍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16.A 17.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忍”的心态。
18.mī 对别人无可奈何,只能自我安慰,充分表现了北京人忍的性格。19.评论北京人的性格,有着局外人的佩服和调侃。20.略
(三)21.总领下文。22.从早到晚。
23.馄饨挑子 卖硬面饽饽 声音厚实,词儿朴素,一点儿也不吹嘘
24.因为各种吆喝太多,作者不可能也无必要一一介绍,作者只要交代出叫卖者,读者就能体味到“没个停”的叫卖声。作者对材料的剪裁得当。
25.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秃子打伞——无法(发)无天。
【八年级周总结】推荐阅读:
八年级周清试题06-22
年级值周总结07-20
三年级第9周总结10-01
九年级值周总结01-11
三年级语文教学周总结01-31
八年级思品第18周自觉维护正义09-17
三八维权周总结10-18
八年级语文周周清试题语文版12-09
八年级半期总结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