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教育鼓起成功的风帆

2024-10-09

尊重教育鼓起成功的风帆(精选3篇)

1.尊重教育鼓起成功的风帆 篇一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回顾那炮火连天的80年前。1934年,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支英勇的革命队伍在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他们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在川黔滇鄂豫陕等广大地区与敌人周旋,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恶极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11个省,长驱神州大地二万五千里,克服种种艰难险阻,于1936年在陕北胜利会师,拯救了中国工农革命。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的精神力量。

此时一首令人振奋,使人倍受鼓舞的诗歌在耳边回荡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光阴荏苒,世事变迁,但长征精神获得了永恒的价值与意义:它深深地融入我们民族的记忆和血脉之中,成为我们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践行长征精神有利于弘扬民族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为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使广大人民正确认识历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有利于发扬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精神。特别是对于新时期的当代大学生而言,在我们求学之路上,肯定会遇很多艰难险阻,想要战胜困难,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这种宝贵的精神,就尤为重要。

首先,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接班人,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再者,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当代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我们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我们的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难,我们的覆辙决不能重演。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建设祖国的任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践行长征精神,发扬那种艰苦奋斗、百折不挠、顽强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要勇敢地接手长征的火炬,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扬起理想风帆,吹响新长征的号角,刻苦学习,积极进取,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2.尊重教育鼓起成功的风帆 篇二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优势需要,积极性,学校文化,管理机制

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为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常用的是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的方法,结果面对新的社会形势,显得力不从心;大搞物质刺激,滥发奖金,条件不允许,而且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职工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反而引起了职工之间的攀比心理、人际矛盾。学校工作的关键是管理,管理的关键是管人,管人的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才能有效调动老师的积极性呢?

一、结合本校实际,分析教师的“优势需要”

积极性是人在心理能动状态下的一种行为的动力表现。它使人的认知、情感、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处于兴奋活跃状态,使人的智力、体力、能力发挥出最大的活力,成为人的行为的推动力。人的积极性行为有其形成的规律,从其产生的心理机制来看,它由需要→动机→行为→目标四个阶段构成。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需要是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基础和源泉。由于需要的驱使,使人产生动机,从而引发人的行为。同时,目标作为行动结果的超前反映,它能促使人的需要转化为动机,对人的行为起着导向、激励等作用。需要、动机、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的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人们追求的需要层次越高,目标越明确、动机越强烈,其行为的内在动力也就越大,因而其工作积极性也就越高涨、越持久。因此,我们在满足教师基本需要的基础上,激发他们产生高层次的需要。启发他们树立成就目标,从而实现“为工作而激励,用工作去激励”的构想。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他认为,人在某一个时期往往有一种需要占主导地位,而其余的则处于从属地位,占主导地位的需要叫优势需要。这一理论启示我们在学校管理中,要善于抓住教职工的优势需要,急教职工之所急,想教职工之所想,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学校教育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有着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我校所服务的区域是农村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域,学校的教育管理亟需从传统的农村学校教育管理模式转变为具有以科学发展观为依据、适合学校发展的教育管理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重在发现教师存在问题,激发教师内在的工作动机,这才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根本。我校教师大部分是西兆通镇或原正定县人,即本地人,而近几年由于本地城市化进程加速带来经济的繁荣,教师在本地同素质人群中属于低收入群体。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由农村学校演变而来,老师被视为农村教师,业务发展、晋升机会少于城市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普通教师成就感和受尊重感缺失。久而久之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受挫,产生职业倦怠。因此我校教师的优势需求主要表现在“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方面。

二、满足“优势需要”,从根本上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如果没有全体教师从精神上对我的校长工作的支持,那我在学校里连一天都呆不住。”树立以教师为本的理念,从思想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如何才能做到依靠教师办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呢?

(一)尊重教师人格,激发其主人翁精神

尊重教师,理解教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真正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思想,摆正自己和教师的关系,绝不能在教师面前高人一等、唯我独尊,更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同时,管理者还要善于抓住教育教学等中心工作,在参与听课、教研教改等工作中,切忌以领导者或检查者自居,指导工作尽可能采取平等交流、互相磋商、循循善诱的方式方法。另外,由于教师在其工作和学习中受多种文化现象的影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思想敏感而灵活多样,有时提出的问题会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过分的。对此,作为管理者要能够理解,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能采纳的意见一定要予以采纳,真正做到尊重和理解教师。

调动教师“民主治校”,参与学校各项管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精神。就教师工作特点而言,所从事的精神性的生产活动,既有一定的学科分工又负有更广泛的教育任务,所以,对教师的有效管理,主要的方法还是通过启发他们的工作自觉性、创造性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积极性的调动,要通过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依靠教师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来完成。发挥好教职工尤其是教师的集体智慧,畅通信息反馈渠道,提倡群策群力,鼓励教师献计献策。三月份我们举办了“我为学校建言献策”活动征集,让老师们畅所欲言,发表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老师对此积极踊跃,对于好的意见建议,我们经研究完善后立即采用执行,不能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和原因。通过这些活动老师有很强的成就感,提升了主人翁意识,对学校发展的参与意识逐步增加。另外学校要求中层以上领导要经常性“沉”下去,了解教师的呼声和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如何解决,是否采纳,要掷地有声,进行明确答复和解释。

(二)明确办学思想,使教师对学校工作有认同感

把办学理念和制度管理结合起来,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规章制度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保障,任何一所学校不可能没有制度。但是规章制度往往只能起到规范作用,而缺少凝聚和激励作用。

1.明确办学思想,提出办学思路

本学期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在长安区教育局总的教育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根据义务教育办学标准和目前学校及西兆通镇现状,提出以下具体办学定位和解决措施的构想:初中阶段通过各学科的综合培养学生可以大致表现出四大特长,分别是:文化、艺术、体育、技术。文化特长学生是主要部分,将来升入各类高中学校。我校今年和23中、89中组成以23中为龙头的办学联合体,我们积极和23中联系,向23中学习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和经验,大力提升教学质量。在加强文化学习的同时,积极和我区艺术类学校加强对接,使其将来升入12中等高一级学校。当地美术教育资源丰厚,影响比较大,在此基础上学校直接选拔,并开设美术特长班,使美术特长的优质生源进入45中等美术职业学校。这样可以使我校和12中、45中和7中、铁路职业中专等我区的一些高中阶段学校实现互利共赢。这样明确了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和发展愿景,将学校的核心办学理念归结为“德才并举,学艺双馨”,即文化加特长的学校发展方向。

2.根据学校现状,制定新的 51 中校训

校训是广大师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它既是一个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表现,体现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是一个学校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根据我校属于义务教育初中学段的特性,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子女比较多的现状,特别是根据新课程对公民阶段教育的要求,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在清楚认识学校现状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石家庄市第五十一中学校训,即“守纪明礼勤学坚毅”。

现在,这一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全校师生的广泛共识,也在学校的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精神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大大增强,老师信心得以提升,也一定会为长安区打造“教育强区”的目标贡献应有的力量。

(三)转变管理模式,使教师有归属感

把行政式管理转变为服务式管理,把管理教师转变为发展教师。过去教师只是被动的管理对象,只有“输出”,没有“输入”,成为灌输知识以及应试训练的高手,本体性知识得不到拓展,业务得不到提升,实践性知识得不到总结与创新,教师专业价值得不到体现。教师的消极、压抑情绪直接制约着学校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不可能有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是提高学校凝聚力的核心要素。我校把以管住教师为目的的规章制度改变为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的有效机制。把管理组织机构由“金字塔式结构”向“扁平化结构”转变,管理重心下移。一个代表性的探索是实行年级的“主任负责制”,即两个主任直接分管一个年级,全面负责该年级的教学、教育、教改研究、教师校内聘任和培训以及日常管理等工作。让行政领导的“管理”转变成“为老师服务”。变“自上而下”的集体教研为“自下而上”的校本教研,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由课程管理走向课程开发,校本化地实施国家课程,积极开发“晨诵”、“激情跑操”校本课程,使教师主动发展。

“校长的天职就是帮助教师成功。”明确学校干部不仅是指挥者、裁判,更应该是教练、陪练和助手。学校从传统的行政管理意识中解脱出来,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努力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体系,以关爱、理解、尊重为基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造条件,用“为教师服务”的理念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使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业务发展提升的自信,对学校工作的投入热情明显提升。

(四)树立科学的教育发展观,使教师增强自信感

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我校明确提出树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根据邓区长的讲话精神和要求,我校认真学习,在学校干部队伍中树立大的学生发展观,并认真落实到日常教育行为中。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育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学期初,我校明确了2015年度的管理方向和目标,提出了管理3个要求: 规范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与执行力管理。中层干部深入到年级管理当中,实行分年级责任管理,并进行考核。切实提升了中层干部的责任感和执行力,确保了学校从整体到局部,从教育教学到后勤,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在全校师生中明确“有旗必扛,逢一必夺”的工作目标,把每一个细节尽力做好做精,各项活动全力争胜。营造迎难而上、不屈不挠的学校氛围。2015年长安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在体育场地和设施都存在很大困难的情况下,经过积极认真准备,我校荣获初中组第六名和精神文明奖,这也让我们看到了我校体育发展的光明前景。2015年长安区汉字听写大赛,我校荣获初中组一等奖第一名;2015年长安区“书香校园”评比中荣获“书香校园”称号,我做了经验汇报。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们这所农村学校更充满了提升教育质量的信心和动力。

学校的发展,能满足教师较高层次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让教师在体验成功、体验荣誉、体验成就中加快发展和成长的步伐。

三、形成学校特有文化,铸就管理的灵魂

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是通过学校文化影响师生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理念和学校精神,其核心是它的教育思想体系、价值观念体系,是一种办学理念的外显,并以通过理念来引领师生改变观念,改善其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为最终追求的一种具有学校个性特征的文化。积极先进的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规范功能。

3.尊重教育鼓起成功的风帆 篇三

这句诗句是毛主席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题,“万水千山”指红军在长征途中所翻阅的山川河流,也暗指许多困难和不易,可“只等闲”三字充分的表现出了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时,大无畏的革命豪情,极为鼓舞人心。

长征。一个久远的字眼,对于处在和平,富足年代的我们,根本就是遥不可及的。长征仅一共走过了13个月零2天,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可以说只是一瞬间,可为什么人们总是一再提起这个历史事件呢?据美国记者斯诺统计,80年以前,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过10个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望着这些令人惊叹的数据,我好像有所领悟。

在当时那个年代,中国极为贫穷落后,吃不饱,只能挖野菜吃树根;穿不暖,却要翻越终年严寒的冰山,几近每天都有人活活饿死,冻死,亦或累死,可有的红军明知自己会迎来死亡,依旧勇敢跟着队伍向前走,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他们坚持了整整13个月!长征胜利后,人数也所剩无几。他们拥有超能力吗?不!他们条件优越吗?不!他们比常人更加抗寒抗饿吗?不!他们凭借的仅仅是超乎常人的毅力和抗战到底的决心,我们的对手比我们条件优越,可我们依旧凭借朴素、踏实的努力,和同样的信仰一步一步走向了胜利。这或许,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纪念的地方吧。

通过回首过去,再放眼如今,我们的生活改善太多,我们绝不会和当时的红军吃同样的苦,可难道这就可以代表着我们可以懈怠了吗?可以肆意的挥霍了吗?不是这样的。长征可以说是中国不可缺少的基石,也是八十年前的红军们一步一步为我们走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我们要保留长征精神留在我们身上的影子,并把这种精神运用到生活中,再传承下去。学习时,要刻苦;吃饭时,要珍惜节约;遇到困难,更要勇往直前。这难道不就是长征教给我们的吗,它不仅仅向我们证明了红军的精神底蕴,更教给了我们做人的道理。

上一篇:静静的顿河读后感下一篇:学校消防演练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