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2024-07-15

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精选14篇)

1.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一

在教学中,要不断创设与学生心理需求变化同步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愉快地投入学习,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活跃,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对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谈以下几点体会。

1、课前期盼。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好奇心理。课前布置观察作业。以《发霉》一课为例,让学生找一些曰常食物,把它们放入塑料袋或玻璃瓶中,几天后观察这些食物有什么变化。巧设了这个悬念,正迎合了学生急于想知道结果的迫切心理,从而引起学生兴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课上期盼。引导学生对观察活动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提出问题。还是以《发霉》课为例,我在课上向同学们提出问题,即食物发霉需要哪些外部条件。根据课前实验和生活经验,学生们很快就得出了结论,即食物发霉与温度和湿度有关,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食物最容易发霉。

另外,从对一种事物的研究点出发,可以引出对其它事物的认识,从而可以实现知识的迁移。如在 《发霉》课上,启发学生知道了食物发霉的条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注意过其它物品像食物一样也发霉了吗7它们的发霉是在什么环境中?从而引发学生多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使学主动思考和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月的主动者。

3、质疑期盼。质疑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教师可根据所教授内容的需要提出较有难度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或者发动学生提出与讲授内容有关时问题。然后,师生共同探讨解答。如《发霉》课上。我提出,是不是所有发霉的食品都不能吃?结果有的学生回答说能。这就便学生能够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二

主动探索精神是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在幼儿阶段所形成的主动探索精神对他成年时的科学素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重要途径, 幼儿科学活动是引发、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有效载体。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是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经验的过程, 是获得乐学、会学这些有利于幼儿终身发展的长远教育价值的过程。这样的科学活动, 在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在教育组织策略上, 与以往的教育理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但目前幼儿园教师在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二、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

1、先观察再指导的策略。

幼儿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好奇心, 他们最喜欢去观察、探究那些符合他们兴趣和需求的东西。我们认为“发现学习”是比“接受学习”更适合幼儿有一种学习方式, 特别在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如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展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等方面。这些对幼儿的发展和终身学习都有重要意义的东西, 是可学而不可教的, 即不能由教师像传授知识那样“教会”, 只能通过潜移默化地培养, 通过幼儿自己的实践活动“学会”。

比如。在开展“我给磁铁找朋友”游戏时, 由于“吸铁石”是他们能接触的东西, 所以一见到那些操作材料, 幼儿就会迫不及待地去试、去玩。可是幼儿的兴趣并不稳定, 如何才能使幼儿的兴趣更持久, 使科学游戏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真正成为他们的需求呢?大三班的陈老师在磁铁的游戏中做了这样的尝试:为幼儿提供了13种不同的材料, 如皮筋、铝片、玉米、铜丝等, 同时创设问题情境:磁铁想找朋友一起玩, 你愿意帮它从这些材料里找朋友吗?幼儿一听要请自己给磁铁帮忙, 都挺高兴。师又问:“你猜一猜, 这些材料里面, 磁铁会喜欢谁呢?”有的幼儿说是铁钉、易拉罐, 有的幼儿说是电线等等。“那你们试一试, 看看跟你想的一样吗?”幼儿开始动手操作起来。教师又提出建议:“你们可以试一试屋子里的每一件东西, 说不定会有磁铁的好朋友呢!”幼儿对这个建议很感兴趣, 开始四下寻找。高鸣边试边跟旁边的幼儿说:“别试这个了, 肯定吸不上!”那位幼儿没有说话, 仍然拿手里的磁铁吸了几下刷着银粉的木头, 然后他高兴地跟高鸣说:“真的, 它肯定不是铁, 要不早吸上了, 对吧!”幼儿园在充满兴趣地探索与兴奋地交流着, 老师又向他们提出了新的建议:“小朋友可以试着把自己的发现填到信息记录板上, 数一数你们发现的磁铁喜欢的朋友有几个?不喜欢的有几个?也可以把你们发现的磁铁的别的现象画在这个卡片上。”

结果, 幼儿在活动室里, 共发现了28个好玩的小东西是磁铁喜欢的朋友, 35个是磁铁不喜欢的朋友。“那你们能不能想办法让磁铁不喜欢的东西也变成磁铁喜欢的东西呢?”于是新的探究问题又生成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更高了, 小小的科学区吸引了更多的探索者。通过观察实验, 我们感到要以游戏伙伴身份进入幼儿的游戏, 然后从描述幼儿游戏开始, 进入幼儿的游戏, 这样比较自然, 也更容易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教师通过先观察, 再指导或适时参与, 幼儿主动探索的兴趣更高了, 教师也更自然更容易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通过研究, 教师能善于发现幼儿的发现, 善于从幼儿的反馈中吸取经验, 教学相长, 师幼互动。

2、教师适时介入活动的指导策略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 教师要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发展水平, 并以此为依据研究教育策略。教师的引导不仅体现在直接教授上, 更多的体现在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幼儿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上、对教育环境的创设上、在观察幼儿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共同建设自身的认知体系上, 因此教师的引导策略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探索热情和发展水平。

在以往的活动中, 有些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 总是以语言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 幼儿学习活动的主要特征是“接受学习”, 教师的讲解、提问、解释等语言活动是幼儿获得知识, 理解概念的主要途径。而这样做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由于教师的指导, 幼儿在有教师的陪伴时乐于探索, 当教师不参与指导时, 就容易失去探索兴趣;二是教师的指导打乱了幼儿的探索, 教师的讲解削弱了游戏本来应有的情趣, 使幼儿丧失了本来已有的探索热情。在实验中, 我们要求实验班的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 不急于打断幼儿的游戏, 讲解自己的观点, 而是要先观察幼儿在玩什么, 然后再依据幼儿已有的思路开展引导。

孩子在科学活动中经常出现无心摆弄物品的现象, 我们留意观察、善于发现, 及时将这种无意摆弄转化为有意探究。如:一次活动中, 菁葳在玩吸管, 当小棒棒舞来舞去。于是我请他在吸管上顶上一个圆盘, 让其想办法顶其他的东西, 于是菁葳无心的摆弄便成为了有心的探究, 在活动中感知了物体的重心与平衡。此项活动, 还成了许多幼儿喜欢的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孩子由无心的动手转化为有心的动脑, 这种通过动手操作, 积极动脑而获得的经验总是令人难忘的。当孩子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后得出的结论得到教师的认可之后, 他会特别的高兴。而成功的喜悦会激起孩子更多的探究热情, 增强他们的探究信心, 产生强烈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而养成积极探索的习惯。如:幼儿尝试火箭上天的过程中, 不少幼儿失败了, 火箭没法向上发射, 这时, 我没有干预幼儿的活动, 而是让他们在失败中寻找原因, 引导幼儿间的交流与互相启发, 适当提出一些建议“是不是漏气了”“可不可以有更大的压力”等等, 让幼儿在不断的尝试、发现、再尝试、再发现中获得让火箭上天的最好办法。幼儿运用许多方式让火箭上天, 有的用脚踩可乐瓶, 有的利用大气筒, 有的利用吹气的气球, 教师一一给以肯定,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作, 共同比较出更好的方法, 并展开分析讨论, 获得让火箭上天的重要因素, 改进自己的方法。这样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思考、讨论、探究, 在尝试、对比中发现规律, 有效的实现知识的内化。

摘要: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 但目前幼儿园在培养幼儿主动探索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立足于当前幼儿园的实际情况, 笔者提出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研究。通过研究, 形成了一套有效的促进幼儿主动探索的活动策略, 这些策略有效促进了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科学活动,主动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3.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动性;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303-0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疏忽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动性发挥,无形中增加了数学学习的难度,让本来有趣的数学变得更为“抽象”。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多动手的机会尤为迫切,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努力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教师必须创造“多动”的机会,让学生动起来,变得活泼敏捷和富有朝气,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试着去做一做。

一、创造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动情

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先促进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现代教育的课堂要求学生有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敢于质疑问难,善于独立思考,发表不同见解。因此,教师要建立平等、民主、友爱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激活课堂,使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教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创造一个丰富的情景,让学生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自主探究。

二、提供观察的机会,让学生动眼

眼睛是思维的窗户,“看”是获得知识的必要前提,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机会,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品质。

三、鼓励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动口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表达是思维的外化过程,让学生在感知基础上,借助表象用语言来探求新知识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理顺思路,对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进而抽象概括。在教学中应让每个学生都有口头表达的机会。学生根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发表自己的建议。不同的意见相互碰撞,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巩固,更有利于思维的激活和发展。

四、给予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动脑

教学中最重要的让学生有思考的机会,要改变“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教学,要让学生有“静思”的机会不要以“热热闹闹”作为衡量学生积极性的标志,真正有效的思维活动往往是“无声”的内化过程。教室里的一片的寂静,应是孩子们全神贯注的思考,积极的思考。例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时,哪种图形围成的面积更大?”这不是一个轻而易举就能回答的问题。教材也没有明确的结论。但孩子们用已经掌握的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指示,经过一定的加工,是可以获得一个结果的。这个加工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这时教室里一片寂静,此时此刻的孩子们就正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不少孩子还动笔画着、算着。逐渐孩子的脸上有了笑容,有的豁然开朗,有的跃跃欲试。这是老师轻声地说了一句“现在可以和周围同学交换交换意见”瞬间教室里的寂静被打破了。同学们兴奋的争先恐后的议论起来。无声变成了有声。很快问题得到了解决,结论是明确的,孩子们通过画图、通过举例、通过计算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时,正方形围成的面积更大。孩子们的讨论是高质量的,而这个高质量来源于讨论之前那个积极思考的“无声”过程。

五、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动手

实践活动本身具有的直观性,往往可以使人在“动”中恍然大悟,在“动”中产生联想,因此,在教學中不但要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也要挖掘表象隐含的智能因素,利用它发展之时,使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优化。例如:学习《倍的初步认识》时,从孩子动手操作入手:先摆2朵小花,把这两朵花看作一份,照这样,摆出两份小花,那么黄花的朵书就是红花的2倍;照这样摆出3份即3倍,摆出4份即4倍。当学生对于与一份数相比,“另一个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它的几倍”已有初步认识后,要求学生继续动手摆:3个为一份,摆6个是几倍?摆9个是几倍?……当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能够摆出来并分成“份”,回答出是“几倍”后,再问“以4朵花为一份,黄花是红花的2倍,黄花应该摆几朵呢?”此时不允许学生动手摆,只能凭借表现去思考回答问题。这实际上就是运用了表象,使得外部的活动变为内部的思考,最终成为智力活动。这使学生对倍的概念有了清晰地、比较牢固的初步认识和理解,为利用“倍”这个抽象的概念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避免见到“倍”就乘,或见到“倍”就除的错误。

六、提供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互动

现代教学要突出“立体化”,既要确保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之间多条通道信息的交流。这样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从而相互取长补短。因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极力倡导大家互问互答。

4.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四

广州市番禺区新垦学校袁建昌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两个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呢?笔者认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并不是消极被动地受教育的,而是主动参与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学生的学习要取得成功,需要教师的指导影响,但最终还要取决于学生自己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牵牛上树”的做法是缺少科学依据的,况且如果“牛不喝水,是摁不下牛头的”。

另外,现代社会的信息化特点使原来的教材内容由质量上的优势转化为数量上的劣势,教师传授的局限性与知识的迅速扩展更新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学校的教育观念要让位于终身教育的观念,对于学生主动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成了压倒一切的主要教学需求,于是,“教学的重心由教材移向学生”(柯南尔:《二十世纪的教育》)。因此,解决教师与学生两因素存在的矛盾关系,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不老话题。下面就“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这一课题谈谈自己的拙见。

学生主动性作用的发挥,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学会怎样学习,即是否“会学”,而“会学”功能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知识方面的“学会”功能,非智力方面的“愿学”功能,智力方面的“善学”功能和技能方面的“能学”功能。笔者认为,“会学”功能的这四个方面其实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为什么学”和“怎么学”的问题。如果解决了“为什么学”的问题,对于“怎么学”的问题虽然不能说迎刃而解,但起码也是“月上柳梢头”了。因为关于“怎么学”,历来就没有既定的学习方法,“条条大道通罗马”,摆在眼前的是怎样取得事半功倍的实效,避免事倍功半。也就是说要“善学”和“能学”。这里也不便于展开了。

在解决“为什么学”的环节上,笔者主要从理想、情感、生存几方面引导学生。

所谓理想,是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一个人一旦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会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并且朝气蓬勃,勇往直前;反之,使人浑浑噩噩,虚度年华,甚至于走向犯罪。理想教育一般在教育中充当先头部队,所以,笔者常常在刚接手的新一批学生中,见面礼是习惯性地跟他们做一个活动:每人发下一张白纸,然后告诉他们,这张白纸是洁白无暇的,在今后的写字或画画中绝不允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否则,即使用涂改液涂抹了,也会留下刺眼的痕迹。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由一张张的白纸装订而成的,要象给一张张白纸画上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图画一样,走好人生的每个阶段,特别是要走好长身体长知识的中学阶段,才能无愧于自己,无愧于生育自己的父母,无愧于关心自己的朋友们。

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的另一途径是从挖掘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出发,培养高洁的情操。在现实生活中,当人的真善美的情感水乳交融,成为统一的整体时,便构成了个性修养中的核心部分--情操。情感一般包括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在教育过程中,我更多的是从道德感上影响学生,让他们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例如,在家庭里与父母的关系上,学生一般只懂得“张口”和“伸手”,很少能体谅家长在外工作的艰辛,因此,在与学生的谈话和家访时,或通过交换孩子与父母的角色,或恳请家长现身说法等手段,着意引导学生,使他们既能体会父母的慈爱与伟大,又树立正确的道德感。懂得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以优异成绩报答父母。我始终坚信,“当道德感以良心的形式出现时,它的力量是撼人的”。

再者,从生存能力上指引学生。生存是一个很实惠的话题,从我国封建社会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到当今社会的人才市场,人们一直为之疲于奔命。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特意从动物界中列举母鹰教小鹰学飞的例子,因为小鹰一般是在悬崖绝壁上成长的,只有学会飞才不会摔死。这正好说明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永恒定律。从小鹰学飞到学生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学好科学知识,做到既长身体又长知识,从而使自己适应社会,适应未来,适应世界。

我们知道“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同时,我们坚信“假如能用正当的方法,学习对于心理总是具有吸引力的”。

5.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五

万荣县五一幼儿园 高麦芳

摘要:多媒体课件是一种采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综合处理文、图、等信息媒体,来整合教学信息、表现教学内容的教学系统。在信息技术引领下,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幼儿园课堂上得以广泛应用,课堂由枯燥变为生动、由单一变为多变,信息由资源匮乏变得丰富多彩,满足了幼儿多样化的发展需求,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美术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美术教学、优势

正文:二十一世纪是以现代化教育手段为载体的信息时代,过去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用简单的陈旧的教学手段向幼儿进行强制性的“教”,而没有幼儿主动地“学”,二者间的相互作用变成了主要由教师向幼儿发号施令,幼儿只是被动地执行和服从。因此,应高度重视教育过程手段的改革,满足幼儿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多媒体技术正成为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与课程活动相结合的先进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育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它能刺激、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现代化教育手段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儿美术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的辅助,更是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多媒体电教手段有利于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再现生活实际,扩充信息

教师要给幼儿传授丰富而又广阔的知识,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速度慢、范围窄,限制了信息量的扩充。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限内最大限度的传授美术知识和技能,更好地认识美术,引导幼儿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促进幼儿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了这一目标,它具有速度快,知识信息量多而不乱、广而不泛的特点。给幼儿丰富的最新的知识,有利于调动幼儿渴求知识的欲望,从而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大班开展的《恐龙乐园》活动中,我和孩子们共同观看VCD《中华恐龙园》,引导幼儿观察恐龙的形态及生活环境,认识了霸王龙和剑龙。又在活动中给幼儿提供了有关资料的幻灯片,引导观察后,孩子们对恐龙异常的感兴趣。由于孩子们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我就运用启发式的提问进行导入:“你认为恐龙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特点?假如要你来设计一只恐龙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用笔画下来。”结果,孩子们运用已有的记忆和想象,大胆地运用线条的疏密、曲直、交叉等表现自己所设计的恐龙,并津津乐道地向同伴、老师、家长讲述呢!这样的效果要比只给孩子展示一幅或者两幅恐龙作品之后的效果强多了。

二、多媒体电教手段能激发幼儿兴趣和提高注意力

熊猫是我国四川特有的珍稀动物,但是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无法和熊猫近距离的接触,在开展《可爱的熊猫》主题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一个课件,有各种姿态的熊猫,有各种精美的图片,有各种熊猫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可以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熊猫的外形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的图画。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多媒体课件就是这样能使活动变得有乐趣,让孩子们开心,能激发起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寓教于乐是教学的最高境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注重兴趣的培养;幼儿在学的过程中有兴趣地接受和探索。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幼儿主体地位,使教师教中有乐,让幼儿学中有乐!利用多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现内容十分简便。借助多媒体,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实现多渠道信息传递,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如在《我喜欢运动》这节课中,我先让幼儿观看了一场运动会的视频,然后让幼儿讨论有哪些运动项目。孩子们都非常积极的回想,接下来请幼儿说说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并模仿一些运动项目的动作。等到孩子们非常想画的时候,我再请幼儿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动作。通过看—想---画,幼儿的作品完成的非常好,而且画面内容多样,没有以前单一一幅示范画所带来的画面雷同的问题。

三、多媒体电教手段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海底世界”的绘画教学中,我们以往只能教授一、二种热带鱼的画法,以至给幼儿设制了一种模式,孩子们画画时就像是小学生做数学题目一样,按照公式向上套,所以画出来的鱼就像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全是一样,只是数量不同。借助多媒体,重新设计了“海底世界”这一美术教学活动。活动开始时,我首先引导幼儿欣赏电脑中的“海底世界”的动画。电脑中鱼儿色彩鲜艳,形态各异,在海底自由自在地畅游。它们美丽的花纹,各种各样的形态、游泳的姿势都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我以和幼儿一样的学习者的身份,一起来探索鱼的画法。我们试着问:“椭圆形身体的鱼是不是可以用椭圆形来画?”电脑显示器立刻就出现了一个椭圆形,并演示由椭圆形添画上尾巴、鱼鳍、头、花纹变成鱼的过程,再以同样的的方法演示了圆形、半圆形变成鱼的过程。结果,幼儿创作的“海底世界”没有一幅画雷同,没有一条鱼雷同------这一次活动能取得如此好的效果,小朋友能发挥的如此淋漓尽致,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整个讲解过程中,教师利用电脑来演示,与幼儿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找出画鱼的方法,使小朋友觉得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自己学会的。幼儿掌握了规律,就可以画出各种各样的鱼。

四、多媒体电教手段能帮助幼儿积累感性经验,提高审美意识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除了唤起幼儿已有的经验,还应设法帮助幼儿扩展经验,包括组织幼儿参加有趣的文体活动和外出游览,广泛收集与主题有关的图片、录像、动画、美术作品等。通过欣赏、观察提高幼儿的审美意识,加深对绘画表现力的认知和理解,为幼儿积累丰富的想象创造条件,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比如:大班的美术活动《有趣的大树》,要求每组幼儿通过合作,利用多种材料制作四棵大树,从树上要体现出四季的变化。由于幼儿感知水平较低,对于四季变化很难理解,而且对已过去的季节特征已经淡忘,因此这次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若只凭教师口头描述四季特征及树的变化,必然会枯燥无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利用多媒体技术就好多了,我们利用多媒体把四季轮换制作成动画形式:春天,天气转暖大树开始慢慢的从枝头冒出小芽,并逐渐长成绿叶,绿叶很快长大,到了夏天枝叶茂盛。秋天,树叶颜色慢慢变黄,并从枝头一片一片飘落下来。冬天来了,树上只剩下光秃秃的树枝,天空撒下片片雪花,在枝头积了许多白雪……同时加上教师的贴切优美的讲解,使幼儿在几分钟之内就感受到了四季轮换及明显特征,丰富了关于四季树木的感性经验,提高了幼儿的审美意识,为最终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各种方法和各种材料创作出了不同季节的大树,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多媒体电教手段利于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荀况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利用多媒体进行美术教学是从美术是视觉艺术这一本质特点出发,在有限的时空内,为幼儿创设一个特定的氛围,使教学内容通过生动直观的视听形象,吸引幼儿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接受教育信息。教师应巧妙地运用其在重点、难点处“布阵设防”,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通过向幼儿展示教学情境和步骤,能有效地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如故事创编画《小姑娘和大拖鞋》,通过播放事先准备的课件,向幼儿讲述前半个故事,将形、声、色三者结合起来作用于幼儿的视听感官,再播放舒缓、优美的音乐,激发幼儿的创作灵感。在丰富多彩的富于变幻的信息传递中,幼儿很轻松、很自然地借助想象去续编故事。在熟悉“小姑娘被大拖鞋载上天,老鼠从鞋子中钻出来,大拖鞋落下来,一群小鸟叼着小姑娘飘在空中然后把小姑娘送回地上”这些情节后,让幼儿去想象后半个故事,孩子在提供的这种机会中,创造力得到充分开发,你一言我一语,慢慢构成了五个画面。第一幅:小姑娘睡在床上,墙上有风筝,床边有拖鞋,鞋内有老鼠,床前有电视机;第二幅:小姑娘穿着鞋子去玩,路上碰到了老虎、小兔、熊、小鸟;第三幅:小姑娘脚上的鞋又大起来,大得像飞船,又要飞起来,老鼠又能进了大拖鞋;第四幅:小鸟又围成圈叼住小姑娘,虎、熊赶走了老鼠;第五幅:小姑娘捧着鲜花,和鸟一起,坐在大拖鞋里终于飞上了天。这里当然少不了教师的引导、启发,但教师作用仅仅是引导与启发。让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用画来表示,进行再创作。

六、多媒体电教手段能解决绘画中的色彩的调和

通常,我们给小朋友讲解色彩都是用语言讲解、出示范画以及实物颜料的调和来进行。但是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存在很多弊端,如:可视性不强、色彩变化不丰富,操作麻烦等。但是电脑提供的丰富的调色盘以及所具有的改变色彩、融合色彩等功能往往能改变这些弊端,解决了色彩不便演示的难题。

在教幼儿画表情娃娃时,我事先在电脑中设计了哭、笑、难过、生气不同表情的娃娃,请幼儿讨论、与同伴商量怎样配颜色。幼儿说出后,我直接在电脑中上色,幼儿立刻就观察到不同的效果,紧接着就能直观地对照比较。幼儿通过电脑在活动中的教学,逐步感悟有关色彩情感的规律,知道了色彩的使用也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选择,选择的好坏可以影响画面的效果。

在识别颜色、辨别颜色的变化、深浅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效更加显而易见。以往我们让幼儿认识调色是让幼儿自己操作调颜料,但是幼儿由于受年龄限制,特别是小班幼儿调色经验不足,不是调的不正确,就是弄得很脏。现在,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中丰富的调色板,就可以与幼儿在电脑中玩调色游戏。小朋友自己选两种喜欢的颜色,看着他们在显示器上慢慢融合,紧接着变化成另外一种颜色。颜色的深浅变化同样也可以在电脑中演示。小朋友通过观看电脑演示,感觉好像自己在调色一样。而且弥补了幼儿用颜料调色经验不足的缺憾。同时也为小朋友积累了一些调色的感性经验,在他们的实际操作时就能把握各种颜色的选用和分量。

多媒体电教手段具有逼真、形象、高效、直观的特点,体现出诸多优点,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多媒体电教手段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本质属性,选择最佳电教媒体,选择最佳演示时机,同时要把多媒体电教手段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注重幼儿的信息反馈,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电教多媒体的作用,使美术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不断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6.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六

一、(一)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实践意义

1、新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开展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

新颁布的上海市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通过观

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很明显,新标准更强调了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老师更注重学法的研究和指导。重新思考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究其方法的有效性,正是建立在进一步对学生主体地位尊重的基础之上的。

2、高中英语研究性学习中,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二期课改的深入进行需要英语学科注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发

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是指教师有效开展课堂教学的原则和实现预期目标所采取的有效教学行为。此外,课改中新课程方案注重新“三维目标”的培养,它将三个维度的基本要求作为新课程教学的完整性结构目标,也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创新性标志。要实现这一教学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多种学习方式,将接受性学习与体验型学习、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因此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是帮助我们教师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然途径。

3、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目前教学状况下,学生的英语学习依然被赋予了更多的应试色彩,重知

识,轻能力;重书面,轻运用能力;重教轻学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英语教学离生活实际、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越来越远。教师抽象地、孤立地教授给学生知识,已经导致了学生“惰性知识”的产生,这种现象也违背了减轻学生负担的要求,而教师的主导正是使高中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得到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4、我校英语教学效果提升,也需要在探究性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 在我校几年来的高中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仍然倾向于传统的讲授式教

学,或者一味地让学生活动、探究,为活动而活动,为探究而探究,影响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有时虽然能够将教授和探究简单结合,但缺乏必要的整合。

探究问题没有一定的深度,不能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探究活动没能逐步向思维的抽象化转化,从而不能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本课题将“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相整合,从“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出发,关注探究和讲授的不同作用和意义,对英语探究性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进行研究,从教学策略的各个维度处理好探究与讲授整合的关系,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效能,实现最佳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理论价值

1、新课程标准确立的课程目标要求高中英语教学要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等学习方式,形成具有高中生特点的英语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对教师主导作用实现途径的研究,既是教授策略的尝试、探索,也是对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所以,在教育学、心理学都又很有价值。

2、开展探究性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可以对国际教育界在重新关注“Blending Learning”(或“Blended Learning”,即“混合式学习”),加以验证。

3、开展探究性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将“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相整合,从“主导—主体相结合”教育思想出发,关注探究和讲授的不同作用和意义,对不同学科领域的探究性教学适切性进行研究。从教学策略的各个维度处理好探究与讲授整合的关系,提高探究性教学的效能。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国外有一些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论著和教学实践中留下了对英语探究性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思考与经验。例如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从事教学,常常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叫做“产婆术”,让学生主动思考、探求、获得问题解决。他说:“我不以知识授予别人,而是做使知识自己的产婆。”

法国教育学家卢梭(J.J Rosseau)在其教育论著《爱弥儿》中,就记载了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事例。一次,老师为了教爱弥儿学会辨别方向,就把他带到大森林里。爱弥儿在森林里迷失了方向,又饿又累想回家但找不到路。这时老师通过中午树影朝北的常识引导爱弥儿找到回家的路。这就是有目的地利用大自然的情境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我国古代教育十分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他们论著中论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影响。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主张“相机教学”。“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情境,随时随地因事因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主导。孔子强调“启发教学”,“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惜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当学生心理想弄通而未弄通的时候一愤,口里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教师的主导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孔子的“相机教学”、“启发教学”是我国古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宝贵财富,对我国教育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世界教育至今还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当代也有不少学者、专家、教师都对英语探究性教学中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也做过理论探究和教学实践,著名教授张正东明确指出“外语教学是以教学主体(学生)、教学客体(目的语)和教学环境组成的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一切活动的中心,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表现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上,同时也表现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影响有效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并最终使他们摆脱经验性的学习,做到把选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变成一种自学行为。

三、关键词的界定 本课题里的“探究(Inquiry)”就其本义,是探讨和研究。探讨就是探求学问,探求真理和探求本源;研究就是研讨问题,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本课题里的“探究”是指一切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涵盖的内容包括自然、社会与自我三个维度。不同内容的探究在目标设置、探究问题及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均有所差异。

“探究性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根据自主(独立、合作)解决问题的行为方式和心理过程所设计和展开的一种教与学的活动。具体点说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地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取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问题或项目,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它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提高探究性教学的适切性,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的、方向和方法;一方面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探究环境,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

本课题里的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策略,是指教师运用现代教学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使学生每节课在老师的引领下实实在在的感觉得到的学习收获。

四、研究目标

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策略研究,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创设课堂教学的小情景,拓展和眼神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把问题无形之中转为学生自己想要探究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材料的引导等途径将这些问题无痕的转化为学生自己头脑中的探究需要这样,才能使学生自觉的去思考,去回答。此外,在课堂上更要磨炼学生的思维,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形成有效的多向交流,学生认真倾听,让课堂上学生各抒己见,教学不再单调,这样的课堂,学生才是主体,思维的灵感在不知不觉中闪现。

五、研究内容、1、英语研究性学习现状研究: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在课堂中敢于提出问题,进而对提出的有价值问题加以阐述,引入研究,并激发他们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探究性学习的难点,也是最具有活力、创造力的亮点。

2、探索新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的策略;

用直观的教具或生动的媒体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

3、探索在学生主动、自主学习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指导的途径与方法。实际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与传统的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教师讲解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了解与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成果为我所用。

2、行动研究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实践研究,边研究边反思,及时调整策略。

3、案例分析法: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确定、讨论和评价案例,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参与的自觉性,有利于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4、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以提高英语课堂的有效教学。

七、本课题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探究性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应用时产生的问题。

2、针对出现的问题,尝试采取新的训练模式,真正有效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索具体过程中教与学的最优化组合策略

八、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1、现有的研究工作基础

承担该课题研究的是一位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强教学能力的中学英语

高级教师,她常年工作在高中英语教学的第一线,曾参加过各种级别的课题第一线中研究,并成功撰写、发表过有关课堂教学方面的诸篇论文。

2、研究的外部条件

学校领导、教科研室积极支持教师的科研热情,主动给予多方面的支持与援助。研究对象是经过中考筛选过的区级重点中学学生,学生整体素质较好,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较高。学校的硬件设备较先进,因此实验的数据统计较准确、可靠,新的思维方法和训练策略能较顺利的开展。

九、研究过程

1、研究阶段

(一)准备阶段:(2009年2月-----2009年4月)

1)、对目前高中英语状况作调查与分析,找出起点,把握研究的各种动向。

2)、积累和甄选与本课题有关的材料、经验总结、论文作研究借鉴用。

3)、研究现有的英语课题研究模式与方法,提出自己的实验假设,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二)中期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10年4月)

1)、按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实验中对学生的英语素质进行跟踪调查,作好数据的统计、分析、整理工作。

2)、定期组织课题研究活动,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操作方式。

3)、定期作好工作总结,对实验效果做公正合理的评价,及时反思实验中的存在问题,并作出分析调整。

(三)后期实施总结阶段(2010年5月----2010年6月)

1)、根据中期实施阶段的经验和调整的实验方案,继续作好实验工作,进一步完善实验的操作体系。

2)、分析各种数据。

3)、汇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

2、最终完成时间:2010年6月底

3、最终成果形式:论文、结题报告

十、主要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彭钢,张晓东.新课程的理念更新.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年

5、吴欣 “有效外语教学策略研究及运用” 〈〈课程.教材.教法〉〉,2001

年第1期

6、黄炎真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

7、李鸿 《探究性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7.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七

1 阅读教材, 引导参与

这一环节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完成的, 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使阅读成为一种饶有兴趣的智力活动, 在阅读前教师要精心编拟一组思考题, 即自学提纲, 在每节课后出示下一节的自学提纲, 让学生进行预习。应该注意的是, 问题的设计要切中知识的重点、学生认识的盲点、理解的难点, 既不令人费解又不要太浅显。

2 基本内容及具体操作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模式是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理论, 构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 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 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激活思维、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 以坚持双主体二元互补为原则, 实现以学生爱学、会学、善学, 发挥学生主体潜能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 是以教师的主体引导, 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 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使学生的参与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其中“主体引导”的核心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 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而不是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在发展中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去追求, 主动去获得, 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 并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主体参与”是一种观念, 又是一种操作行为, 落实在教学上就是一种学生活动的实现过程。“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 这里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 如研究性学习、讨论问题等。但是更大程度上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参与水平”是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表现了学生的参与水平。

3 相互交流, 主动参与

这一环节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在每节课的开始, 教师根据自学提纲提出问题, 让学生到讲台上以教师的角色谈自己的见解和疑点, 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相互解答, 相互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错或者不全面、不到位, 教师要进行适当点拨, 引导学生对有错的回答进行矫正, 对不全面的回答进行补充, 对不到位的回答提高到位。

4 精讲要点, 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在认识上带有普遍性的偏差、误区的问题, 先让学生作重点讲解, 然后教师进行讲评, 强调重点, 揭示知识结构网络, 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 提出指导性建议, 调控学习。并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让学生去进行探索和研究, 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展, 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5 做好小结, 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处理得好能起到梳理概括、强化记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炼升华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组织, 以完成学生“画成整圆”的心愿, 使所学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并能运用它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参与, 让学生自己去总结, 去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让学生去解决。例如, 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示范片段, 请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进行评价, 说出好在什么地方, 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改进等,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样学生很容易投入和参与, 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 从而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实践证明,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一是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 满足了学生受尊敬、乐参与的需要, 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器, 而成为知识的研究者。二是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帮助, 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 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 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达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变过去被动地单纯听讲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营造了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 使学习不再是一件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 而成为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三是增加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常会出现争论, 他们为了能够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反驳或补充对方的意见, 会对语言的再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一种需要, 这种需要就是动力, 这个动力就能变成能力。

6 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教师要努力做到, 凡学生看得懂的让学生去看, 让学生去讲, 凡是学生想得出来的让学生去想, 教师不启发。一句话教师绝不包办代替, 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二是要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示范可分为教学技能示范和教学方法示范。教师要通过身教来影响学生, 只有教师言传的明确信息和身教的隐含信息和谐统一, 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为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 求新求异。当学生提出不同见解时, 教师要给以客观的评价, 充分肯定学生的求新求异的思维品质。

摘要:根据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的研究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阶段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就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 进行了反复研究、实践, 总结出适合该学科教学的“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上由主演变为导演, 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 提出了“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 并对其理论建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8.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八

关键词:高中词汇;主动性;卡片;情境;阅读;小组

词汇是语言的最小单位,是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更是英语课程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的保障。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下,我们一直采取的是死记硬背的模式,这样只能给学生徒增课业压力,严重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更不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素养的培养。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词汇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英语知识,进而为词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做好保障工作。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方式入手来为提高词汇教学质量进行论述,以期能够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自主制作词汇卡片

自主制作词汇卡片是英语词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主要是针对学生对词汇易遗忘的特点而用的一种方式,由于年级越来越高,词汇量也越来越大,学生常常会出现“记一个忘一个”的现象,而卡片的制作就是要将每个单元或者是每个章节中一些较长的或者是较难的词汇整理到卡片上,然后,进行不定时的复习、巩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大学生的词汇学习量,而且,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质量。

例如,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仔细分析教材,认真整理自己认为有难度或者是不容易记忆的单词,比如,abandon(放弃、丢弃、离奇、抛弃),announcement(发表、申明),ceremony(仪式、典礼)……在卡片上既要有单词,还要有音标(此处省略)、汉语意思,如果可以,还可以选择一两句具有代表性的句子抄写上,如,Because of lack of funds,the project had to be abandon(放弃)。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当然,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要想确保卡片的作用最大化实现,要想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质量,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二、借助情境记忆词汇

情境记忆单词主要是让学生将单词放置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词汇的理解,进而在提高词汇的应用效率的同时,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造句”中学会应用,同时也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做好基础工作。

例如,charge[要价、收费;控诉、控告;充电,使充(满)等],造句:He was charged(指控)with murder.// The cart was charged(使充满)to the full.// The hotel charged(要价)me $80 for a room for the night.等等,又如,pray(祈祷、祈求、请求、恳求)造句:We pray you to show mercy.(pray sb. to do sth.请求某人做某事)// The priest prayed for the dying man.(pray sb for sth.向某人恳求某事)等等。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探究,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质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总结词汇的意思,并进行语境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解题效率的提高,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自主阅读学习词汇

掌握词汇是阅读的基础,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保障,更是学习词汇学习的重要平台。而且,学生还能通过上下的语境来理解词汇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对词汇的掌握,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An American researcher has developed a simple device to help people stop snoring.The device restricts the movements of the tissue that caused the disliked sound.Snoring is a common problem.……在该文本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去记忆“developed,device,snoring,restricts,tissue”等词汇,而且,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积累一些句子,比如,“Snoring is a common problem.”并灵活地将其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提高作文质量。可见,在阅读中自主记忆词汇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英语素养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四、借助小组学习词汇

所谓小组学习词汇是指让学生在互相鼓励、互相督促的情况下进行学习,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而且,对提高学生词汇学习质量也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该如何在词汇教学中实施小组学习模式呢?在我看来,我们可以选择小组自主出题的方式进行词汇学习。比如,选择题:It is said that in Africa over a third of the population were believed to have no___to the health care and advanced education. ( )

A.control B. access C.opportunity D. accent

词汇拼写题:c_mm_tment(信奉、献身、承诺),graceful___,exh_b_t(展出、陈列),preference____,p_ec_ _tion(预防措施)...

引导每个学生出一份试题,然后,小组成员进行互相练习,在通过互相交流对错的过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能促使学生的词汇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所以,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互相练习中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当然,除上述几种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自主对比”记忆词汇,也就是说让学生将词形相近、词义相同的单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学习,比如,forbid(禁止、不让、阻止),prohibit(禁止、阻止),inhibit(抑制、约束),ban(取缔、禁止)等等,这是近义词的比较。这样的对比会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总之,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借助多样化的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词汇学习效率,进而,为英语学习质量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占素凤.高中英语词汇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21).

[2]李素英.如何提高高中英语教学质量[J].神州,2011(10).

9.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九

区域活动赋予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幼儿能够按自己的意愿,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为幼儿自主习得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支持性包括直接的支持和间接的支持。直接的支持是教师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对话、眼神、表情、动作等方式,给幼儿一定的支持、鼓励、帮助,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推进活动的发展。间接的支持是指教师营造适宜的心理氛围,创造丰富、有趣的物质环境,包括活动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提供等等。那么,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采用支持性策略,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呢?

一、转变观念,营造轻松的心理氛围。

教师在区域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当尽力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环境,以消除幼儿的顾虑与压力,帮助幼儿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参与活动。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教师像巡警一样,到处观察是否有幼儿做出“出轨”的行为。一旦发现违规行为,马上给予制止。在这样一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欲望和行为都会大打折扣。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尽量少发号施令,多观察,多倾听,多以商量的方式引导幼儿的活动,使幼儿的心理处于轻松活跃的状态,激发他们自主性学习的欲望。

1.用理解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学习方式。幼儿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而这些学习方式却常常与任性、顽皮、偏执等联系在一起,他们常常以一反常规、钻牛角尖、刨根到底的提问等等形式表现出来。3到6岁的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意识还很朦胧、很脆弱,需要老师给予鼓励和保护。

2.宽容幼儿在自主性学习中的失误。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常常会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去尝试着探索、操作,但是由于幼儿经验的缺乏,想法并不完善,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这时候,教师应当主动地去了解幼儿产生那些想法的直接动机,并及时地帮助幼儿树立重新尝试的信心,给幼儿提供一定的支持。

二、拓宽思路,创造灵活多样的物质环境。

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引发幼儿主动思考,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区域活动环境,是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的沃土。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时间、空间、材料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质材料。1.灵活的时间安排。从时间上来看,给幼儿充足的区域活动时间和延伸区域活动的时间。如果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所进行自主性探索未完成,可以鼓励幼儿自主安排,在延伸区域活动的时间里继续完成。从时间上,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性学习提供保障。

2.高效能的空间布局。从空间安排来看,幼儿以一个活动区域为探索的主要空间,以其他活动区域为辅助探索空间,发挥区域布局的高效能。如幼儿所进行的探索活动需要跨及几个区域,教师应给予支持和帮助,最大限度地使幼儿提高自主性学习的效率。

3.参与式的活动情境创设。区域活动的情境能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参与区域活动情境的创设,是自主性学习的开始。在创设区域活动情境中,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大胆想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是参与的过程,更是自主性学习的过程。当幼儿对区域活动的情境喜欢了、熟悉了、理解了,自主性学习的内容会更加丰富,方法会更加多样。

4.多样的活动材料。材料是幼儿区域活动中的操作工具、游戏道具、探索学具、娱乐玩具。幼儿在对材料的直接感知、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想出新的玩法。当幼儿对活动的材料感兴趣时,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三、因地制宜,恰到好处地支持与引导。

1.明确自己的角色。教师在区域活动中,要明确自己只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而不是指挥者。教师在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时,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幼儿开展活动的实际情境、实际动机。当幼儿需要你的肯定与支持时,适时地发挥推波助澜的作用。

2.善于观察与倾听。教师要勤于观察,善于捕捉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教师还要乐于倾听幼儿的想法。教师聆听幼儿的发现与问题,全面了解幼儿的想法,了解幼儿遇到的困难,能给自己的引导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3.学会沉默。教师在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沉默。幼儿自主性学习是幼儿凭借自己的经验,按照自己的意愿或者想法,进行的尝试性的操作探索活动。教师要给予幼儿探索的时间,学会等待成功或者失败的出现。当幼儿在自主性探索中想法不完善,或忽略了某些现象时,教师不要急于强调错误,而要以参与合作者的身份进行暗示,引导幼儿进一步主动探索,从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利用不断质疑的方法,激发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自主性学习的能力。

4.鼓励、强化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行为。幼儿非常在意自己的游戏行为是否能得到老师的认可。一旦得到教师的认同或者赞扬,幼儿的这种行为就会不断强化。因此,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不断强化和鼓励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行为。如,教师可以通过积极的话语来激励幼儿,“你今天的想法真不错”“今天你有了新的发现”等,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10.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篇十

浅谈地理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 梁秋霞

【摘 要】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地理教师应紧跟时代步伐,通过新途径、方法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需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地理学科的趣味性;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主动性 学法指导 学科趣味性 课堂氛围

现在的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下学习。?但是,长期以来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起主导地位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但效率不高,甚至使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课堂教学中知识的获取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生才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者,参与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研究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实践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改变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方式,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地理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授业有方”。呆板而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厌烦和不满的情绪,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学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其知识水平,不断地变革,完善教学方法,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比如讲“中国的疆域”这一节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中国政区的拼图,课上计时比赛,看谁最先拼出中国全图;再比如讲“山地的地形部位”时,除了让学生观察地形模型外,还可以让学生自带橡皮泥,捏出各种不同地形部位,让学生观察等高线地形图与实际地形的关系。这样让学生在玩中做,在做中学,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挖掘地理学科中的趣味性,让课堂不再枯燥乏味

地理学科可以说是一部知识丰富的“百科全书”,从人类最基本的吃穿住用行到商业、旅游、交通等各个方面,都有地理知识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地理学科中的趣味性,善于寻找地理与生活、生产之间的关系,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讲中国西双版纳时,借助课本的图片介绍一下美丽神奇的热带雨林。讲撒哈拉以南非洲时,让学生回家看《人与自然》,看《行者》等电视节目。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地理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的教育必须从“课本知识”向“生活知识”拓展,必须从课内走向课外,使教学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让学生了解地理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的认知需要,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重视学法指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思考,寻找各种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运用启发设问、读图思考、列表对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空间思维、联想思维、类比思维等多种思维技巧。因为培养思维能力是教会学生“会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达能力,因材施教,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适当点拨思路,使学生跟着老师一环扣一环地去想去说去做。

四、改善师生关系,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充满活力的课堂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和学生拉近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教师跟学生的距离拉近了,学生才会以诚恳的心对待教师,才会愿意学习、主动学习。

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首先要求教师必须放下架子,转变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参与者和组织者,不能搞“一言堂”、“满堂灌”,要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再以“高高在上,惟我独尊”的.权威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样课堂上才有民主和平等,才有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学生才能消除畏惧,活跃思维,张扬个性。

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包含着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熟悉、亲近,进而发展成为朋友。教师的品格,会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敬业态度、责任感,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再次,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大胆、超常的想法,允许学生出错和失败。当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对课本、教师等“权威”提出质疑时,即使很幼稚可笑,教师也不要横加指责,要尽量发掘其“闪光点”,给予鼓励和支持,适时启发、引导、点拨,这样就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不断思考和创新,而且会影响到全体学生,使他们都努力思考,勇于表现,进而造成热烈讨论乐于探究的氛围。

11.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十一

一、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鉴赏

鉴赏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我们总认为小学生缺少鉴赏的能力,所以,基本上是不给学生留下自主鉴赏的时间的,导致学生严重缺乏主动学习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要给学生搭建自主鉴赏的平台,鼓励学生对相关的作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也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爱护古建筑》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建筑的特点,学会保护古建筑,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我国的一些古建筑,比如,万里长城、太和门广场、万寿山佛香阁、布达拉宫等等,引导学生在多媒体直观的展示中去自主鉴赏,发表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鉴赏习惯的养成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设计

自主设计活动的开展一是为了凸显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二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设计能力。所以,在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并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性评价。例如,在教学《我设计的服装》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也为了让学生体会自主设计服装带来的乐趣,在教学时,我选择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服装设计的知识,而且还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总之,新课改下的小学美术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培养美术素养,而且自主性的培养对美术学科魅力的展示以及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作为美术教师的我们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要从行动上确保学生真正成为美术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高学才.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J].教育革新,2008(12).

12.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 篇十二

一、注重师生情感交流, 树立学生自信心, 从而激发强烈的学习动机

就教育本质来说, 教学活动必须有双向的交流, 没有交流就无所谓教育影响, 也就不会发生教与学的转化。毫无疑问, 英语教学理所当然地需要进行交流。情感交流和发展语言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 积极的情感交流能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应尽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 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使他们主动地学习英语知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 要注意把教材内容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以便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师在教学交通工具类单词的时候, 可以通过聊天式的问答引出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你们常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你们乘坐过其中哪些交通工具?”通过提问, 学生就能从自己的切身体验出发, 争先恐后地说出他们见过的或乘坐过的交通工具, 从而自然地获得新知识, 同时也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温馨的人情味。

在进行语言操练时, 教师应更加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践, 联系生活。例如在练习职业类单词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他们家庭成员的职业, 亲戚朋友的职业, 自己理想的职业等。通过这样一些活动, 学生在进行操练的过程中积极主动, 心理压力减小, 往往会有成功的愉悦感, 同时也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二、注重方法引导, 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要真正掌握知识, 获得学习的能力, 除了教师平时的指导之外,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 形成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在平时的英语课堂上, 教师要多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学习经历, 循循善诱, 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

在英语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 玩具、图片、幻灯、多媒体技术, 或利用语音、语调、表情、姿态、动作等, 让学生在情景中感知语音, 领悟意义, 培养学生借助情景学会猜测、揣测的交流能力。例如在教学动词时, 教师可以配合动作来进行词义教学;在教学名词时, 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等来组织教学。这样做既能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又能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 英语作为一种表音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大量的例子, 启发学生去体会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之间的关系, 并结合学生已经掌握的汉语拼音, 帮助学生找一找英语单词的拼写和读音之间的规律, 进而能够利用这个规律来识记、拼读英语单词。这样一来, 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 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从学习中逐渐领悟到英语的学习特点, 从而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能使学生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英语“so easy”。

三、培养兴趣,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根本的学习动力来源。实践证明,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越浓, 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 学习效果就越好。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细心人, 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认识自己, 从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树立远大的理想, 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学好英语的志向, 进而产生努力学好英语这门学科的强大动力。

成功是兴趣的源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制定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来分层要求, 学得好的学生目标要定得高一些, 学得差一点的学生目标相应定得低一些, 这样做是为了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信心。教师要让学生的兴奋上升为成功的体验, 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并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13.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十三

摘要:幼儿园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园主题课程与幼儿的自我完善有机的结合,幼儿出于自我意识,有计划,有目的,主动积极地去参加主题教学活动。教师运用主题环境创设的隐性教学功能,主题教学活动的功能,区域活动的功能,以及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自主的游戏,自由的探索,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提高主题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字: 幼儿 主题活动 主观能动性 自主探索

教育的对象是幼儿,学习,培养,发展的主体是幼儿,最终教育结果的反应还是幼儿。由于学龄前的幼儿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也不能很好的主动设计、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动。借助主题活动的实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出于自我意识的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如何来挖掘幼儿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发挥主题活动环境创设的隐性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运用幼儿与教师共同创设环境的方式,使幼儿从主观意识出发,去感受主题活动。通过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使幼儿有目的的去想,有计划的去学,积极地融入主题活动。

1.师生共同参与创设主题墙饰。①、收集关于主题活动的图片及信息

在主题活动开展之前,幼儿主动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为主题课程开展做准备。如主题课程《春天真美》,收集关于春天特征的图片,如春雨、春笋、春天的花,嫩绿的小草等,并把它装饰在主题墙饰上。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资料,共同学习,提升经验。

②、记录并表述主题课程的内容

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幼儿动手动脑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记录。主题课程《春天真美》,幼儿通过栽种各种各样的种子,运用记录表,记录种子发芽,幼苗,成苗,开花,结果的过程。并通过自己的表述,大胆的说说自己记录的过程,并将这记录表展示在主题墙饰上,让幼儿在空余时间与同伴交流经验,对幼儿的自我表达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根据主题活动,利用幼儿的美术、手工作品,布置走廊。

有效的利用幼儿的美术作品,手工作品,装饰幼儿园的走廊,美化校园。自己的作品通过这样的平台展示出来,不仅合理的分配了主题教学活动下的作品,而且使幼儿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还可以学习借鉴同伴间好的作品。促进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表现积极,情绪高昂,学习兴趣很浓,知识接受较快,想象力活跃。使幼儿的创造力,发现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一举多得,这样循序渐进,幼儿们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极大的发挥。3.根据主题活动内容,布置幼儿园的宣传窗。

幼儿在探索主题课程中会遇到问题,或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告诉教师。教师将布置在主题宣传窗内,幼儿去解决心中的疑问,扩展自己的兴趣,通过图片和简单的文字,让幼儿自己在看看,说说中领略主题教学活动的魅力。比如:主题活动《欢乐春节》,“外国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中国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等等,都很受幼儿的欢迎。放学的时间有很多的孩子拉着家长围观,学习。

二、发挥主题教学活动的功能,让幼儿成为真正的主人。

1、平等的主题教学环境,激发幼儿自由的表达与表现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位幼儿都能参加实际探究活动,感受尝试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在开展主题活动《我探索,我发现》的时候,其中的一节教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镜子》,镜子是幼儿身边随处可见的物品,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认识各种各样的镜子,探索镜子成像,反光等奇妙现象,幼儿通过观察,发现镜子中不同的自己的摸样,大胆的猜测并表述自己对镜子的认识,在玩玩,说说中发现镜子反光的秘密,并与自己的伙伴们分享经验,幼儿在听中学,说中学,自觉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教师始终都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在平等的主题教学环境中,体现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2、游戏化的主题教学模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游戏蕴藏着幼儿的发展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幼儿在游戏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是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动静结合开展主题教学活动。新教材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充分的体现了游戏性。如主题活动《蜗牛爬啊爬》教学活动中穿插游戏环节:“小蜗牛的舞会”、“蜗牛爬爬”、“蜗牛旅行记”等等,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有计划,有目标,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主题教学活动的内容,3、教师的评价,激发幼儿对主题活动的学习自信心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来源于幼儿对主题活动学习的自信心,愿意学,主动学,这样才能真正的掌握知识,提升技能,教师的评价在其中起到不可或缺的运用,及时的鼓励性语言,让幼儿重拾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我们中班段开展主题为《建筑工人辛苦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体育活动为《爬梯》,中班的幼儿有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当他们看到老师搬过来的是高高的爬梯的时候,几乎没有幼儿自告奋勇的说自己想尝试,一开始的时候我看到幼儿的这一表现就知道孩子是因为害怕的心理所引起的,为了使得孩子的这种心理能够得到克服,建立对教师的信任。我立即提出先请大胆的幼儿尝试爬一边的梯子,然后在说全班的幼儿尝试,在此期间并不断的鼓励孩子“你真棒!”“你可以的,老师相信你!”全班的幼儿有了对一边梯子的攀爬后,也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性,并对于老师的鼓励也建立了自信心,所以在后面谁能够左右进行攀爬时,幼儿都能够自告奋勇的提出要向尝试,后面幼儿的积极性是越来越高涨。

三、发挥区域活动的功能,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主题课程。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区域活动充分的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将主题活动内容合理的安排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的选择,大胆的操作,既巩固了主题活动,又发展幼儿的能力。在开展主题活动《医生,您好》中,在角色表演区我们创建了一个塘溪镇小小卫生院,将玩具听诊器,针筒,瓶子,管子,纱布,白大褂等医用器材投放其中,并开设挂号室,门诊室,药房,输液室等科室。幼儿通过角色分配,积极主动的参与医院游戏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又学会了与同伴分工合作。在益智区投放大型的牙具和正确刷牙的步骤图,让幼儿学习刷牙等。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自由的去探索,去学习,表现出我要玩,我要学,我是主题活动中真正的主人。

四、从幼儿的身边出发,主题活动实施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

从幼儿的生活的点滴出发,把主题教学活动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使幼儿身心得到发展。除了教学活动,区域活动时间,教师还可以通过以下几个环节,开展主题活动。

1.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分享幼儿关于主题课程的已有经验。

利用晨谈时间,创设敢说,想说,愿意说的谈话环境,让幼儿大胆主动地分享自己的原有经验,并从同伴中学习他人的知识经验。在中班主题课程“我快乐,我勇敢”的晨间谈话中,教师问幼儿“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吗?你知道勇敢是什么?”有的幼儿说“勇敢就是不怕黑”有的幼儿说“勇敢就是不怕吃药”还有的幼儿说“勇敢就是会一个人睡觉”。大家群策群力,归纳得出勇敢就是能面对自己遇到的困难和害怕,这就是勇敢的含义。因此短暂的晨间谈话时间,却发挥了莫大的作用,为主题活动开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2、利用午餐休息时间,拓展幼儿对于主题课程的认知。

利用午餐休息时间,幼儿将收集到的主题活动音像资料,借助多媒体,分享给伙伴们。主题《我们的祖国真大》,幼儿观看世博会、2008年的奥运会、火箭上天以及阅兵式等等视屏文件,了解“中国在这个世界在哪个位置”,“中国有哪些特色是别的国家没有的”,“中国有哪几种军队,他们分别长什么样子?”.“中国有几个少数民族”通过视觉、听觉刺激,多方面更深入的去认识中国。扩展幼儿的原有经验和视野。

3、利用离园前准备时间,巩固延伸主题课程的内容。

离园前15分钟,复习和巩固主题教学活动内容,让幼儿提出关于这个主题活动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幼儿回家去解决,并分享。主题活动《玩沙玩水真快乐》中,复习巩固水的知识,其中一名幼儿提出了“什么是水蒸气”,“它也是水吗?”对水蒸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带着问题每位幼儿网上查资料,咨询家长并记录,第二天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幼儿主动提问,主动探索充分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有了这个过程,幼儿养成了探索发现的良好习惯,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主题课程开展的原动力,两者密不可分,只有幼儿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出于自己意识的去参加主题活动,才能真正的发挥主题活动的作用。提升幼儿的认知,锻炼幼儿的能力,激发幼儿的情感。让每位幼儿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快乐中健康成长。参考文献:

李季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4月。

梁志燊.2012.3.23

14.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幼儿主动性策略研究 篇十四

[摘要]新课程倡导幼儿的自主学习,以利于幼儿身心获得自由、和谐的发展。幼儿园集体舞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的传统性、规则性,教师们往往以传授教学为主,忽视幼儿在舞蹈过程中的自主学习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分析集体舞教学中缺乏幼儿自主学习的现象及原因,从选材自主、环境营造、教学引导、道具支持、实践拓展等方面探索在集体舞教学中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持性策略,有效地实现了集体舞教学中的幼儿自主学习,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关键词]幼儿园集体舞教学 自主学习支持性策略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集体舞作为一种既能满足健身需要又能满足交往需要的体育舞蹈形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爱。而在幼儿园,集体舞更是一种深受孩子们喜欢的舞蹈形式,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康和交流,更为幼儿最终融入“共同生活”作好准备。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幼儿园集体舞教学在今天更具有现实意义。

集体舞是一种有着相对传统、强调规则和基本动作的舞蹈,“动作整齐划

一、强调规则和队型”是传统幼儿园集体舞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们也惯用传统集体舞内容、方法进行教学,内容传统陈旧、方法缺乏新意,常常是教师教一个动作,幼儿学做一个动作,重动作、队型的传授,忽视幼儿在舞蹈过程中自主学习的需要,这样的学习与当今强调激发创造、强调幼儿自主学习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有矛盾,这是传统集体舞教学的主要弊端。

为了让集体舞继续发挥她的价值和魅力,同时帮助教师解决困惑,实现“促进幼儿主动、全面、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本园08学年起成立“集体舞教学实践研究小组”,着重探索教师如何解决“传统、规则”与“自主学习”之间的矛盾,在集体舞教学中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改变传统集体舞教学以教师传授、幼儿跟学为主的集体舞教学方式,坚持给孩子创造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机会,让孩子成为集体舞活动中的主人,给集体舞教学这种幼儿园传统艺术活动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二、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集体舞教学:幼儿园集体舞是由许多幼儿共同参与的,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队形变化、人际交流的一种集体性舞蹈,以队形变化、舞伴间交流为主要特征。幼儿园集体舞教学是幼儿园韵律教学的一种形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能有效促进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空间知觉能力、交往合作能力、规则意识等的发展。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指

在一定的环境中,学习者独立自主地按一定的意愿,有选择、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幼儿的自主学习即指幼儿在幼儿园中,按自己的想法和心意,有选择地接触信息,获得经验,提升认识,得到自主的发展。它以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发展幼儿个性为宗旨,以更好的发挥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支持性策略:支持性策略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有选择地为幼儿提供各种支持、辅助手段,包括情感支持、环境支持、材料支持、指导支持等,以使幼儿获得积极、有效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支持性策略是教师实现这种角色的途径和方法,本课题所指是教师在集体舞教学中,从选材自主、环境营造、教学引导、道具支持、实践拓展等方面有效地支持、鼓励、帮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以使幼儿在集体舞教学中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三、相关研究

(一)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许卓娅老师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探秘——幼儿园集体音乐舞蹈教学指南》一书中,作者从五十多个音乐活动实例中进行了在音乐舞蹈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引导教师通过各种手段的运用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幼儿园音乐舞蹈活动的教学效率。

(二)2010年4月在浙江丽水召开的“浙江省特级教师大讲台”上,很多幼教专家、同行谈到了“支持性环境对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论题,其中省教坛新秀、海宁市实验幼儿园周勤老师在《对“支持性教学环境”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思考》一文中指出影响幼儿自主学习的因素有:内容的“趣”、方法的“玩”、材料、同伴、老师的“帮”,验证了教师创设具有“吸引力”的外环境及凸显“推力”的内环境对促进幼儿自主学习的意义。

(三)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朱南松老师在《浅谈论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动机激发问题》一文中,对集体舞的特点与教育价值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并就如何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进行了指导。

根据以上相关研究成果所见,结合本园近年来的集体舞教学实践,课题组侧重于对集体舞教学的实施策略进行创新的探索,探索如何在集体舞教学中给孩子创造分析、选择、探索、实践、创造、表现的机会,从各个角度探索有效的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最终为本园及本地区幼儿园如何开展集体舞教学活动提供实践经验。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改变传统集体舞教学中的弊端,实现集体舞教学中的幼儿自主学习,促进幼儿

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2.通过研究提高教师开展素质教育的能力,帮助教师逐步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3.丰富集体舞教学的资源,总结提炼集体舞教学经验,为教师提供集体舞教学的指导。

(二)研究内容:

1.查找集体舞教学中幼儿缺乏“自主学习”的现象及原因。2.集体舞教学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探索。

3.“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理念下的园本集体舞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

(三)研究过程和方法

课题组采用行动研究法,在幼儿园中、大班共12个班级进行集体舞教学的幼儿自主学习的支持性策略探索,具体过程和做法是:

1.成立课题组,寻找资料,组织学习,明确在教学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和认识。

2.查找本园教师开展集体舞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幼儿自主学习的现象及原因。3.定期组织开展集体舞教学观摩、研讨、经验交流活动,从选材自主、环境支持、教师引导、实践拓展等方面探索如何在集体舞教学中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同时不断积累经验和成果。

4.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体舞拓展实践活动,彰显本园集体舞教学氛围,提升文化特色。

5.对研究成效进行整理和总结分析。

五、实践操作:

(一)查找集体舞教学中缺乏幼儿自主学习的现象及原因

课题组成员对各自开展集体舞教学的情况进行了自查和分析,大家认为,集体舞教学中缺乏幼儿自主学习的现象及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感兴趣的音乐素材,使幼儿缺少自主学习的动力

好听的音乐能愉悦一个人的心灵,一首旋律优美、节奏鲜明的音乐使人一听就有舞动的愿望,对孩子可以说更是如此,因此,选择优秀的集体舞的音乐素材是决定集体舞教学开展效果的关键。有些老师认为传统的中国音乐和儿童音乐更贴近幼儿,更容易得到幼儿的喜爱,因此,选择集体舞音乐素材时往往局限性较大,给孩子选择了自认为孩子一定会喜欢的音乐。而事实上有些音乐我们听着合适,而孩子并不感兴趣,这样的音乐孩子往往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不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2.规定动作的队形学习,使幼儿缺少尝试创编的机会

有些教师认为,集体舞是一种需要幼儿绝对统一动作、统一队形、服从规则的舞蹈,没有选择和创编可言,因而在集体舞教学时,往往是由教师将事先确定好的队形、动作一一教给幼儿,而没有给他们(幼儿)留任何思考、选择或创编的机会,这样在整个活动中,孩子只有被动接受,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无法得到锻炼和提高。

3.过多统一的常规管理,使幼儿缺少快乐舞蹈的情绪

由于教师在集体舞教学中对孩子要求整齐划一,而有的孩子却对活动内容并不感兴趣,因此常常会出现幼儿注意力分散的现象,甚至有的孩子还会故意捣乱,让老师感觉开展集体舞活动常规很难管理。为了保证活动的进行,很多老师往往会用严肃认真的“公告批评式”要求孩子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对孩子进行制止性的常规管理。殊不知,这样一来,孩子的情绪大受消极影响,主动参与舞蹈的兴趣更加低落,原本动听的音乐、优美的舞姿都失去了光彩。这样的活动状况无法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

4.舞蹈动作的过多女性特点,使男孩缺少积极参与的热情

教学中常发现男性幼儿对舞蹈的热情低于女孩,很多男孩跳舞时情绪低落、动作生硬勉强,这样的活动不利于他们进行主动学习。这是他们的天性使然还是别有原因? 其实,主要原因还在于我们教师。由于幼儿园教师绝大多数为女性,舞蹈教学动作女性化,不管孩子喜欢与否,强行要求接受,却没有尝试根据男性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施以针对性的教育,以焕发男孩的舞蹈热情与审美能力。

5.动作设计的难度较大,使幼儿缺少体验成功的经验

集体舞是一种重队形的反复变化、重舞伴的不断交换的舞蹈,对舞蹈基本动作的要求往往不高。如果动作设计难度大、要求高,就会给孩子带来认知上的压力,他们或者记了动作忘了队形、或者记了交换舞伴忘了动作。这样,孩子在活动中就没有成功的体验,他们对活动没有热情,更缺乏主动学习的动机。

以上这些现象不管从兴趣、情绪等心理因素方面还是从教师的教学引导方面都限制了幼儿在集体舞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投入、主动学习,影响了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

(二)探索集体舞教学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多次的实践、研讨,积累大家的经验,本课题组成员从以下环节着手,支持幼儿在集体舞教学中的自主学习:

1.选材自主——鼓励幼儿参与集体舞音乐素材的选择

课题组刚成立的时候,我们所选择的集体舞内容完全是由课题组老师确定的。但后来我们发现,有时我们选择的音乐尽管自己觉得很美、很经典,但并非孩子们都喜欢,而有的音乐却能让他们感觉兴奋,注意力集中。于是,我们在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音乐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将选择音乐的权利适当地交给孩子,让他们和老师一起共同参与选材。

(1)了解幼儿接受音乐的特点

根据许卓娅在《幼儿园韵律教学探秘》一文中观点,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容易接受中国风格(范围太大)的音乐和儿童音乐(同样范围太大,能否具

体表达),喜欢有歌词的音乐,而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一些已经过分熟悉的音乐风格和样式对年龄较大的儿童逐渐失去吸引力,而通常那些我们认为离儿童较远的异国风格的音乐和成人音乐,由于它对孩子充满了新鲜感和挑战性,开始逐步为大龄幼儿所喜爱。因此,在中班阶段,我们以孩子们乐于接受的中国风格音乐和儿童音乐为主,例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你是我的好朋友》等音乐,大多有歌词,通俗易懂,使孩子们可以边唱边跳,易于调动兴趣和控制节奏;到大班阶段,开始有意识地逐步加入有明显民族个性的中国音乐以及异国风格的经典音乐,如《秧歌舞》、《哈达献给解放军》、《木瓜恰恰恰》等。到大班后期,还可以加入一些情绪健康向上、刺激适度的成人音乐,如流行歌曲《牛仔很忙(周杰伦》、迪斯科音乐《兔子舞》等都是大班孩子所喜欢和能够接受的音乐。这些音乐都十分优美且具有良好的舞蹈性,只是有的结构较复杂且篇幅较长,只要取其经典乐句并根据集体舞特点剪接成结构清晰、短小精悍、便于反复舞蹈的音乐即可。

(2)组织幼儿参与音乐的选择

掌握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接受音乐的特点,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选择了大量的适合各年龄段的集体舞音乐素材。而在正式确定内容前,我们往往会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选择,最终确定音乐素材。如先反复播放几遍音乐,如果得到大部分幼儿的认可就将其列为学习内容。在09学年老师和孩子们一起选择确定的集体舞教学的音乐素材中,有歌曲,也有乐曲;有中国音乐,也有外国音乐;有传统音乐,也有现代流行音乐;有儿童音乐,也有成人音乐。这些音乐由于都是孩子们一起参与选择的,他们都非常喜欢,有利于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见“附件一”之“2009学年集体舞教学内容”)

2.环境营造——帮助幼儿体验集体舞的快乐氛围

有助于幼儿发展的支持性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是一种保持舒适、愉快、和谐的情绪氛围的环境,有利于幼儿顺利地进行自主学习。

(1)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学习总是脱离不了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只有创设孩子们感兴趣的情境,才能激发学习,才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富有美的氛围中投入学习。因此,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们经常在教学活动开始部分用直观演示、故事启迪、设疑启智等各种手段创设情境,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例如在集体舞《木瓜恰恰恰》活动中,课题组老师制作了一个关于印度尼西亚的风光的课件,并配合课件解说这个国家的美丽景色和民族特色,美丽的风光使孩子们犹如置身于其中,他们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国家和这首歌。教师又引导幼儿欣赏、想象印度尼西亚的人们在木瓜丰收的季节载歌载舞的情景,激起他们参与创编的强烈愿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他们的语言舞姿表现美,从而领悟音乐中的形象,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2)语言幽默精炼,保持学习氛围的愉悦

为了保持愉快的学习气氛,避免因教师喋喋不休的常规管理而影响大部分孩子的学习热情,课题组教师们特别注意语言的运用,尽量做到教学讲解“少说”、“精说”,批评孩子“幽默地说”、“间接地说”。特别是针对个别幼儿的“调皮蛋乱”,教师们尽量做到暗示为主,多使用“肢体语言”进行提醒,既不破坏学习气氛、不影响他人注意力,又不伤害该幼儿的自尊。

(3)降低动作难度,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

集体舞重队形变化,动作设计易简单、流畅。有经验的老师甚至把基本动作设计得很简单,只要孩子能在其中快乐地进行队形变化、交换舞伴就可以了。这样的学习孩子感觉没有大的压力,他们很容易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信和快乐。如大班集体舞《杀鸭宰鸡》原来设计中的基本舞步是踏垫步,且要两脚不断交换,这个基本步子约有一半的孩子感觉有难度,产生畏怯感,这时有位教师就灵活地改用简单的单点步,即一只脚不动,另一只脚往前、旁方向点,很快全班幼儿都学会了,他们在不需要顾及动作难度的情况下一遍遍地反复舞蹈,同时体验到不断更换舞伴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3.教学引导——启发幼儿进行集体舞的自主创编

在集体舞教学中,我们常引导启发幼儿一起参与集体舞创编。而老师们常常也会遇到孩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他们或者缺乏想象、或者缺乏动作经验,常常是勉强地想几个并没有多少“意思”的动作。在集体舞教学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们着力创造自由快乐的环境,给幼儿时间和机会,鼓励幼儿大胆、自由、个性化的创造与表现。

(1)形象化语言鼓励幼儿创造基本舞步动作

在集体舞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动作的过程中采用形象化语言进行提示,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进行“讲述”,如在集体舞《彩带舞》中,有位老师是这样引导幼儿创编手提两条“彩带”的手腕动作的:“我们的两只手就像飞舞的两条彩龙,彩龙有时飞在我左边,有时飞在我右边,还可以飞在哪儿呢?„„”形象化的语言提示既突出了基本动作的特点,又便于幼儿创编新的动作。再将这些动作按规律组合起来,使集体舞一遍遍地有按一定的变化规律反复进行,而幼儿不至于厌倦。

(2)探讨式引导激发幼儿根据规律设计队形

整齐而有秩序的舞蹈队形是集体舞的一个基本要素,而队形的不断流动和变换是集体舞最有趣的地方。在掌握基本队型和基本动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自己来商量、解决变换队型。如在游行式集体舞《喜庆秧歌》中,第一遍两两一对往前行进跳一遍后,老师就引导幼儿想一想:接下来如何变换队型、交换舞伴。这时,孩子们根据以往的经验想出了很多种办法,教师将这些办法一一用图示法画在黑板上,再引导幼儿一起实践、验证,最后大家选择了一方(男孩)原地不动另一方(女孩)往前挪动交换舞伴的办法。当孩子们发现他们自己设计的变换队型的办法是那么有趣时,他们跳舞的热情更高了。

(3)游戏化设计调动幼儿进行环节即兴创造

在集体舞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可以在音乐的其中某一部分挖掘游戏环节,使幼儿置身于游戏的情境中,赋予集体舞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例如,在《七月火把节》中,每段乐曲开始前都有一段前奏,老师安排在这个环节让幼儿即兴创编,每人根据音乐节奏摆出几个不同的造型,作为“参加火把节的条件”。随着音乐一遍遍地重复,孩子们每段开头都想出不同的造型,他们的即兴创造能力得到淋漓精致的施展。

(4)个性化支持顺应幼儿进行性别动作创编

幼儿对舞蹈有其独特的性别偏好,特别是男孩,对于符合其兴趣偏好的舞蹈内容,他们的兴趣与女孩无异,而对于那些不符合其兴趣与动作表现特征的舞蹈内容,他们的审美情感与动作表现力等大大低于女孩。教师应为男性幼儿提供适合他们特点、符合他们兴趣的表现主题,以满足他们的动作表现需要,自由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想象。如在《七月火把节》中,由于教师给孩子创造了即兴摆造型的机会,男孩子们在此处充分展现出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动作特点。他们兴趣盎然地摆出了各种动物、机器人、武术、现代舞等造型,从他们洋溢着快乐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自信和满足。

(5)传授与创造结合促进幼儿整体能力全面发展

许多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集体舞中的许多动作可以来源于幼儿,应很好地发扬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但也要处理好传播性内容与创造性内容的关系,不要把优秀文化传统忽略了。如在《拥军秧歌》集体舞教学中,采用的汉族手腕花和弹簧步两个基本动作,由教师传授,而表现解放军的动作则完全由幼儿创造,教师加以收集整理。又如《邮递马车》十人一组“花”的造型动作完全由幼儿自由发挥,这样教师的传播作用和幼儿的创新潜能很好地结合起来了。

4.道具支持——帮助幼儿理解集体舞的表演规则

(1)借助道具标记,帮助幼儿自主辩别空间方位

集体舞是一种方向性特强的舞蹈,特别要求统一动作方向的变化。因为如果其中有个别幼儿动作方向发生错误,则很容易与其他伙伴发生“错位”,进而影响到整个队伍的协调一致。集体舞中幼儿的位置和活动方向常常是多变的,有时顺时针跳,有时逆时针跳;有时面对面,有时肩对肩,这样就使得教师难以采用镜面示范法。而幼儿对“左、右”的概念总是辨别不清,教师用语言来指示方向往往更让孩子摸不着头脑。我们的经验是巧妙地使用道具、标记来帮助幼儿辨别方向,一般采用固定的手拿道具或戴上标记物,让他们形成习惯。如总是用右手戴上手腕花或手套,总是用右手拿花、扇子、手帕或总是在右肩上贴上图案等等,这样只要用语言指示就可以帮助幼儿掌握方向。如“举起戴手腕花的手搭在好朋友肩上”、“伸出戴手套的手互相握一握”、“贴着小星星的肩膀互相靠一下”„„有了这些道具、标记的帮忙,幼儿很容易找到动作方向。如果教师能经常使用这种策略,那么他们的孩子一段时间以后就能自主解决集体舞变化方向这一难点。另外,所选道具还有助于增强舞蹈的趣味性,帮助幼儿展开一定的想象和联想,7

促进幼儿对动作和音乐的表现。因此,道具、标记物外形要有一定的美感,不宜过大过重且不容易碰坏,利于幼儿随身携带。

(2)借助图谱符号,促进幼儿自主理解记忆规则

图谱符号是通过将一些熟悉可见、便于描述表现的符号来替代另一些不熟悉、较复杂的不便于描述表现的事物,来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集体舞是一种需要共同遵守规则的舞蹈形式,当师生共同确定集体舞音乐、队型、动作后,就需要大家共同来按规则学习。为了帮助幼儿尽快掌握集体舞队型变化,学习动作要领,我们将图谱符号引入教学中,根据动作、舞步、队形的特点为幼儿提供反映队型变化规律和舞步技法的各种图谱,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使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如在学习集体舞“幸福拍手歌”中,老师采用音乐、节奏、图谱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展示与动作相匹配的图谱:按顺时针转圈、逆时针转圈、拍手、跺脚等简易的图谱符号,幼儿边听音乐边看图谱模仿表演。到第二次活动时,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一张纸上运用线条和符号,跟随教师的伴唱,根据第一次活动的印象“画出”自己的动作路线,以检验幼儿是否真正掌握了推理。这种利用图谱符号的模仿,使幼儿学得主动积极,提高了教学效率,更促进了幼儿的自主学习。

(3)同伴模仿借鉴,引导幼儿互相启发学习表演

同伴的相互影响是促进幼儿成长的及其重要的因素,在集体舞创编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有意识地相互欣赏、相互模仿、相互交流,通过模仿交流自主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在进行圆圈舞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师与幼儿站在同一圆圈上,这样位置处在老师前面的几位幼儿就看不到老师的示范动作,这时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用“折射示范”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即看不到老师的幼儿不用回头看老师,而只要看其他幼儿的动作即可,因为他们看到并模仿了老师的动作。在此,孩子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可贵的是学会了依靠同伴解决学习困难的好方法。

5.实践拓展——保持幼儿继续集体舞的展示兴趣。

幼儿园、家庭、社区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只有通过三者间的密切配合,相互合作,才能形成有利于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教育大社区。课题组采用了以下几种形式组织开展各种愉悦互动式的拓展活动,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

(1)“家园互动式” 亲子集体舞展示

跳集体舞是一种大小、老幼皆宜的活动,我们从亲子集体舞入手,开展宣传工作,发动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开展“家园互动式”集体舞拓展活动。如每年大班幼儿毕业之际开展“毕业亲子集体舞会”;在“迎新年亲子徒步远足活动”中,大家一起徒步到本地的“浙江农林大学”操场内跳亲子集体舞;“迎六一亲子运动会”上以“亲子集体舞表演”开场等等。这些活动使幼儿和家长进一步体验到集体舞带来的无穷快乐,增强亲子情感,激发幼儿继续参与学习的兴趣,促进了幼儿学习实践能力的提高。

(2)“班班互动式”同伴集体舞展示

为了进行班级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我们每学期都要开展“班班互动式”集体舞展示活动。如在每学期末开展全园性的集体舞展示活动中,每个班级都展示自己班级的集体舞特色;在平时个别平行班之间自行组织的交流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自然地在集体舞互动中打破交流困难,结识到更多的朋友;在“大小结对”活动中大班幼儿有机会在弟弟妹妹面前“露一手”,产生自豪和满足。这些“班班互动式”集体舞展示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集体舞产生更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继续参与活动的愿望。

(3)“社园互动式”外出集体舞展示

近年来,民间自发组织的“排舞”跳得非常热闹,我们抓住这种时机,在本园家长,特别是祖辈家长的牵头下与附近社区联系,开展幼儿园与社区互动跳集体舞交流活动。如邀请社区的“排舞阿姨”、“排舞奶奶”来园教孩子们跳广场舞;孩子们到附近广场展示集体舞;家长利用晚上时间带孩子一起参与“排舞”,让孩子将幼儿园学会的集体舞教给跳排舞的人群等等。“社园互动式”集体舞交流活动使孩子们通过集体舞这种载体将自己融入社区、融入社会,也激发了他们自主学习的动机。

六、研究成效

(一)在集体舞教学中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实现了在集体舞教学中的幼儿自主学习,有效促进了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1.有助于幼儿学习兴趣的保持

集体舞是项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而轻松自由、鼓励自主、支持创造的教学氛围更使幼儿喜欢集体舞教学活动。教师在集体舞教学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做法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对他们今后形成、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2.有助于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集体舞支持性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往往会给幼儿提供很多机会进行倾听、观察、比较、选择等,如观察图谱、舞谱的符号,逐渐明白符号的意义;一遍遍倾听、比较音乐,逐渐明白段落之间的变化„„在这些过程中,幼儿学习的观察、理解、辨别能力得到很大发展,有助于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3.有助于幼儿学习方法的提高

为了支持幼儿的自主学习,教师们运用了很多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幼儿。如用“舞谱”来解决记忆的问题;用“标记”来解决空间辨别的问题;用“折射”法来解决观察示范的问题等。而这些方法的运用主要目的不在于为孩子的学习扫清障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些策略渐渐地转化成了孩子们自己的学习策略,使他们意识到“哦,原来好办法可以让学习这样简单!”

4.有助于幼儿想象创造力的发展

在支持性教学的环境中,教师往往会给幼儿提供很多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幼儿进行

自主创造,如创编动作、队型、游戏化情节等,使幼儿学习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二)在集体舞教学中促进了教师素质教育能力的发展

推进素质教育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集体舞教学中运用一定的策略支持幼儿自主学习,是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1.教师“支持者”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

《幼儿园教育指导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改变了传统集体舞教学以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机会和帮助,逐渐清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支持者”的角色定位。

2.教师“支持学习”的教学经验不断丰富

有了清晰的“支持者”的角色定位,课题组教师们通过学习、教学实践、观摩、研讨等活动,互相汲取经验,积累了作为“支持者”的“支持学习”的教学经验,并在共同的课题研究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提高。

3.教师实施素质教育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不仅丰富了教师在集体舞教学中的“支持性策略”经验,同时使教师们通过“经验迁移”,明确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能力为重”的内涵,不断提高实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能力。

(三)充实了幼儿园开展集体舞教学的资源及经验

近年常用的幼儿园教材中,韵律活动中的集体舞内容成分相对较少。课题活动的开展为我园舞蹈教学积累了很多教学素材,大大丰富了我园集体舞教学资源,并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

1.通过实践形成了园本的《集体舞教学活动设计集》

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中、大班集体舞教学活动设计,同时课题组教师根据“支持幼儿自主学习”这一目标要求,经过反复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研讨——调整教学设计——再实践的过程,使《集体舞教学活动设计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2.积累了集体舞教学有关活动的音频、视频资料

两年来,课题组开展了多种相关的活动,积累了有关活动的资料,包括集体舞教学音带以及集体舞教学观摩课、集体舞亲子活动、集体舞汇演活动、集体舞展示活动等的照片、视频资料等。

七、反思展望

幼儿园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对待传统的集体舞教学我们同样要有现代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素质。实践证明,教师在集体舞教学中运用一定的策略支持幼儿自主学习能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新的时代,召唤着具有自主性的人才,我们要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突出幼儿发展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致力于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通过课题实践,教师们将集体舞教学中支持幼儿自主学习的经验延伸到舞蹈教学、音乐教学及至其他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使他们在自由的天地里,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用眼、手、脑去发现、去创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一生都会自主学习的人。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2]许卓娅.学与教的心理探秘.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6年11月

[3]许卓娅.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韵律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01年9月 [4]郑金洲.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自主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05年4月

[5]浙江省特级教师大讲台幼教专场活动资料.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 省教育厅教研室 浙江丽水2010

附件

(一)部分活动照片

附件

上一篇:幼儿园招生启事的下一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