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总结(11篇)
1.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总结 篇一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2011暑期
社会实践调查
题目: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学院:电信学院
班级:10电气2w
姓名:卢慧斌
学号:1031221
2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
【摘 要】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原因有很多方面,对策也很多。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成因 对策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第一,有利于发展青少年健康心理。积极健康的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有益的。人在青少年时期,有着天然的、自发的积极探索外部世界的心理倾向。由于现实世界以及个体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局限性,使青少年追求完善的个性发展成为一种暂时不能完成的理想。网络游戏所提供的虚拟世界迎合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成为客观真实世界合理的弥补,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压力。在网络游戏中,游戏者可以进行感情宣泄、思想交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有利于培养健康的情感和正常的心理状态。第二,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良好品德。网络游戏在培养创造力和良好品德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寓教于乐。大多数网络游戏的进程和结果是由游戏者的操作决定的,这就给了游戏者一个“自由发挥”的创造空间,从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在美国的一些中小学,教师的奖励有时甚至是通过给予学生网络游戏的优惠积分、特殊装备等手段来实施的。网络游戏还可以培养青少年团体协作精神,进行爱国家、爱集体的教育。例如,金山公司曾于1998年推出了游戏《地雷战》,讲述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奋力抗击日本鬼子侵略的故事。游戏者可在游戏中扮演一名抗日游击大队长,运用种种策略,打击日本鬼子。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就会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游戏者的民族自豪感。只要游戏策划得当,思想性和娱乐性是可以相融合的第三,有利于克服角色分工带来的异化感。游戏对于人来说,根本意义在于克服角色分工带来的异化感。人们如果不能在现实中克服这种异化,至少也希望在虚拟的环境中去克服它。网络游戏通过交互技术,改变了人与外界的主客关系,使人成为暂时的、虚拟的主体。网络游戏也被称为“成年人的童话”。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导致了心理上对新的社会角色的渴望,在多变的游戏情节中,青少年通过虚拟的游戏角色满足了现实生活中的心理需求。此外,网络游戏的存在还有着深刻持久的价值背景,它是工业时代价值观受到信息文明冲击的必然反映。一日不能“现实”地消除异化,就一日不能阻止人们“非现实”地寻求超越的冲动。可以说,网络游戏是在工业文明的现实中,虚拟地体验未来文明中人的自由和价值。同时这种价值冲动,也是引导财富转移的深层规律。通过游戏获得财富,正属于那种与价值转移相伴随的财富转移。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原因。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第一,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给未成年人的思想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如网络迷信的泛滥,使许多还不具备正确判别某些复杂事物能力的未成年人深受其害。
第二,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未成年人的权威崇拜还可能因此由传统的“长辈权威”向“网络权威”转移。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第三,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
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第四,师长和社会团体的功能弱化,因为网络所虚构出来的新英雄、新偶像比现实的权威偶像更富有吸引力(如网络游戏中的侠客、互联网黑客等),随着网络的大众化,网络黑客也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不少未成年网民的崇拜偶像。但是这些新英雄、新偶像所传达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却往往是暴力、征服、唯我独尊、兵不厌诈、投机取巧等有悖于社会规范的错误观念,这就容易造成未成年人标准紊乱、丧失社会责任感、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发生角色混淆。
第五,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 青少年依赖网络的原因
第一 上网“畅通无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所劳凯声教授近期主持完成的课题“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对北京市六个城区53所不同类型中学的3000名初、高中学生上网状况进行了调查,并特别研究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这项调查显示,在北京城区,已有76.7%的学生家庭购置了电脑,其中家中联网计算机占到69.2%,这说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成为家庭学习和休闲的主要家电。许多家庭将电脑作为一项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育投资和学习、办公设备。但是,中学生家长中仅有12.7%经常上网,46.9%的家长不会上网。可见,有些家长把电脑搬回了家,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没有能力指导和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全凭孩子自主学习和操作。
调查还表明,在中学生中有80.4%的学生上过网,少数学生出现沉溺网络的现象,有1.2%的学生每周上网时间超过了28小时,平均一天超过4小时。
在上网地点的选择上,59.7%的学生在家上网,14.1%的学生选择在网吧上网,而只有
3.6%的学生在学校上网。父母的学历越低,学生在网吧上网的比例越大;父母学历越高,学生在家上网的比例越大。有48%的中学生反映网吧“任何人都可以进”,其中“有很多中小学生”,只有14.4%的学生反映其所光顾的网吧对顾客浏览的内容进行限制。这些数据说明,社会上网吧的经营管理状况对青少年的网络生存环境的形成与变化影响明显,并存在较大的问题。
第二 交友聊天“风靡”
中学生喜欢上什么样的网站?调查表明,青少年学生最喜欢上娱乐时尚网站和交友聊天的网站(分别占62.1%和42.1%),以下依次为新闻报刊类网站(28.8%)、教育学习类网站(27.1%)、占卜星座类网站(23.8%)、文学社会类网站(23.8%)、电子购物类网站(10.1%)、其他网站(9.5%)、性爱色情类网站(4.5%)。
从上网目的来看,中学生热衷于上网聊天交友的比例最高,占48.84%,以下依次为看电影等娱乐(40.5%),看新闻(40.2%),玩游戏(39.2%),辅助学习(38.6%),收发电子邮件(34.8%),其他(11.7%),参加论坛讨论(10.4%)。
此外,22%的被调查学生浏览过色情网站,19.6%的中学生在别人的诱惑下,上网聊过男女两性话题,这说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网上色情的诱惑。对登录色情网站或浏览黄色内容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显示,8%的学生是因色情网站泛滥,一不小心就点击进去了;5.6%是出于好奇;不清楚原因的比例为5.5%;为了满足欲望的比例为2.3%;为了获取有关性知识的比例为1.8%。
调查还显示,有14.3%的学生曾在网上玩过具有暴力倾向的电脑游戏和网络游戏,这说明这类游戏对未成年学生有较大的诱惑力。由于年龄、认识能力和个人经历的原因,他们对其中的不良内容缺乏辨别能力,同时又深为游戏的对抗性和刺激性所吸引,因此容易沉溺其中,带来不良后果。
这些情况令我们不得不担忧当前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四 我们该怎样正确使用网络
在了解了青少年接触以及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心理原因之后,便是如何解决的问题了,很多专业人士都在对此进行研究,网上也有非常多的此类解决方案,经过自己思考并总结,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政府方面:
如前面所说,网络游戏的确能够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他就如毒品一样,也是存在着巨大的危害的,只不过现在网络游戏出现时间短,他的危害还没有完全体现出来,但是,我们的社会和政府应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待网络游戏,要完善互联网管理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制政府部门;要及时填补由于互联网这个新兴事物产生后出现的法律空白,形成以法律法规、行政监督、行业自律和技术保障为核心的管理体制,规范网络游戏的运作,从而保护我们的青少年:
政府从游戏机构内部入手,规范和提高游戏本身的质量与素质。政府要多提倡“绿色网络游戏”的引进和开发,要强调游戏的内容和形式的健康。鼓励在游戏中通过设置疲劳度限制游戏时间,提倡团队合作,弘扬精神道德,倡导公平公正,净化游戏语言环境,在网络游戏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黄色以及暴力方面的内容以减少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构建一个和谐、上进、健康的电子游戏产业体系,引导电子游戏产业的平衡全面发展,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的多种形式电子游戏。规范经营性网络游戏以及网吧的运营机制,截断伸向青少年的罪恶之手。许多游戏的代理商以及社会网吧一切以利益为目的,从而忽视和不执行政府有关方面的规章制度,并且把罪恶之手伸向我们自制力和道德观都相对薄弱的青少年,以牟取利益,对此,政府必须加强、加大对他们的管理和制定
切实可行的检查方法与惩处措施,例如,象韩国一样制定游戏年龄分级制度以及对网吧进行年龄以及营业时间的控制,并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团体、个人进行从严,从重,从快的处罚等等,以保护我们的青少年。
第二 学校和家庭以及社会共同努力
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坚持以“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学校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健康成长。对于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了解互联网,辩证的看待互联网,同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教育、引导孩子。对于学校,要更多地配备上网条件,教授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技能,提高青少年对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辨别及抵制能力。
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建设。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2.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总结 篇二
●网络传播的特点和对人心理的潜在影响
巨大的信息量、极强的时效性, 以及交互性、全球性、个性化正是网络传播呈现出的为越来越多受众体所青睐的特点。网络传播对人的心理潜在的影响是怎样的呢?在心理学上, 潜意识对人的行为具有很大的暗示作用, 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现代心理学用足够实例证明了潜意识对人生活的巨大影响, 影响着人们思考、感觉、行动的方式。对信息的浏览主要就是依赖人们的潜意识注意。网络传播满足了人们自我认可、自我表达以及求新、求真的潜在需要, 日渐成为其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 而且网上各种信息体现出作者的一些观念想法, 无形中影响着人的思想观念, 长期下去就会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产生影响。另外, 除个人的潜意识外, 一定社会群体在长期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群体意识也在左右着人的日常行为。由此可见, 网络传播对社会及受众发挥积极正面作用的同时, 也有着产生消极负面作用的潜在危机。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心理的负面影响
网络传播动摇了大众传播中传播者的地位, 使传播者和受传者完全处于平等的地位, 同时受传者也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 传播者可以成为信息接受者。这种信息传播的双向 (乃至多向) 互动性是网络传播的最大特点。加之网络传播的公开、开放、透明性, 这些都对传播理论研究提出一系列新课题, 如传播者与受众关系互换后如何实现信息的控制?新的信息环境对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 青少年交往能力弱化
(1) 网络的开放、兼容、共享使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更具有开放性。由于缺乏必要的社会规范和法律约束, 网络交往只能依赖于网民的自我管理。可是有的学生却把用假名、说假话、不负责任胡言乱语当成一种“时尚”, [2]久而久之便培养出任性、放纵、撒谎、不负责任等习惯, 严重的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 网络传播改变了青少年交往的方式。青少年的交往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件的交流, 网络的出现使青少年的交往变得可以突破远距离的局限, 只要上网, 交往便变得轻而易举。
(3) 人机对话使青少年沉醉于虚拟的情感满足中, 以屏幕界面回避现实矛盾, 造成对近距离沟通的疏远, 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都下降。
2.网络成瘾
这是指对网络过分依赖, 对自我情绪失控, 严重者所导致的心理疾病。有网络交际成瘾、网络色情成瘾、还有网络娱乐成瘾, 如网络游戏成瘾, 网络电影成瘾等。[3]现在,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 对网络有了过分依赖。
●网络传播对青少年心理的积极影响
1.因特网将改变青少年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互动
在网络时代, 人们结缘于电脑空间, 形成“比特族”或“电脑族”, [4]并且逐渐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通过Internet, 青年可以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查询到自己需要的部分, 可以和远隔重洋的亲朋好友互通音讯, 可以和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交流情感, 可以实现网上学习、网上购物等。青年人根据兴趣、爱好、能力等形成不同的身份个体。
2. 网络为青少年素质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
如果说传统教育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学了多少”, 那么, 素质教育强调的则是培养学生“怎样学”。网络时代将为素质教育提供许多有利条件, 素质教育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3. 网络时代有利于新型代际关系的建立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 青少年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网络里, 喜欢把心里话通过网络告诉同伴, 而不是自己父母, 网络开始超过了父母的启蒙。因此, 父母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处理网络时代的代际关系, 而不能承袭过去那套相处法则。
●结束语
著名的未来学者托夫勒曾预言:“电脑网络的建立与普及将彻底改变人类生存及生活的方式, 而控制与掌握网络的人就是人类生活的主宰。谁掌握了信息, 控制了网络, 谁就将拥有整个世界。”可是当网络传播的负面影响一步步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 对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发生侵蚀危害时, 我们不得不担心他们能否如我们所愿地承担起应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杨湘红.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2)
[2]郑碧强.网络环境下青年政治社会化的思考.青年探索, 2004 (2)
[3]黄春平.论网络聊天中的脸谱符号.新闻大学学报, 2004
3.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篇三
【关键词】互联网 青少年 影响
网络为人类带来无限生机和动力,展示出一方美好的乐园。人们对其的喜爱程度,从每年倍增的上网人数便可见一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网络与青少年的个性相适应。上网有瘾,这早已成定论,正所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网消得人憔悴”。那么,网络的神奇力量究竟是什么?它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1.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思想品德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青少年访问这些网站,参加网站开展的各项活动,有助于增强爱国、爱党意识,有助于强化道德主体意识与地位。
2.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的开放性和方便性,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网络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种自由、轻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有助于青少年培养和发挥创新能力;网络是一个广阔空间,存在着许多新鲜和未知的事物,有助于开发青少年的潜力。
3.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为少年不良情绪的宣泄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环境,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过网上聊天有效地帮助青少年解除烦恼和疑惑;网络为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自测、心理咨询,了解心理医院、心理医生、心理健康研究动态及求医预约等带来了极大便利;网络使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娱乐等各方面的个性特质都有可能得到更充分的尊重与满足,有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发展。
4.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有助于启发和引导青少年培养和形成学习、效率、平等、开放等现代观念;有助于青少年扩大交往的范围;网上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建立为青少年在现实社会中进行社会交往提供了一种缓冲的空间;网络还为青少年的社会化提供了角色的练兵场,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社会化。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1.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及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收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 网络对青少年智力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聊天是许多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多数进入聊天室聊天的青少年大都没有固定的话题,这种散漫的聊天方式,容易影响青少年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注意力;计算机网络挤占了青少年读书和思考的时间;现实中存在不少青少年由于过度地迷恋、依赖电脑网络,沉湎于网络之中,正常学习、生活秩序遭受破坏,学习时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辍学。
3. 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4. 网络对青少年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青少年终日沉迷于这种人机对话的模式,会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更有甚者,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交往的对象、身份都不确定,这就减弱了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
三、如何尽量减小负面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呢?
第一,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坚持以“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学校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健康成长。对于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了解互联网,辩证地看待互联网,同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教育、引导孩子。对于学校,要更多地配备上网条件,教授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技能,提高青少年对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辨别及抵制能力。
第二,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建设。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第三,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第四,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学生自己的个人及班级博客、QQ 群,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青少年本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性地对待互联网和网络游戏,更多地使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学习。
4.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 篇四
[论文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影响
[论文摘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庞大的网民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网络进入学生的生活必然对其产生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引导青少年正确的运用网络、健康地成长是现今家庭、社会和学校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网络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他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随着网络在生活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它对现有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到底怎样?我们如何采取措施克服其不利的影响呢?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正面影响
(一)网络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空间。在互联网上的虚拟学校中上课,目前已成为国外大、中学校的一种新颖的教育模式。青少年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学校的情况,还可直接学习课程,和学校老师进行直接交流。这为青少年的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
(二)网络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
获取信息是青少年上网的第一目的。当前青少年的关注点十分广泛,传统媒体已无法及时满足青少年兴趣点,网络满足了青少年对信息的需求。网络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在网络上,几乎可以找到涉及人类生活的所有方面的各类信息,对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青少年来说,可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学之不完的知识宝库。
(三)网络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由于网络的包容性,使上网的青少年处于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在思考的过程中,青少年不仅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也提高了对事物的分析力和判断力。
二、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二)网络对青少年身体素质的消极影响。长时间连续上网会造成情绪低落、眼花、双手颤抖、疲乏无力、食欲不振、焦躁不安、血压升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睡眠障碍,有的甚至消极自杀;不良的上网环境也会损害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三)网络对青少年心理素质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消极影响。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使青少年变得孤独、敏感、忧郁。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网上交际主要依靠于抽象的数字、符号,使青少年对社会适应行为和能力受到影响,甚至有些青少年还可能患上“网络社交障碍症”;从而减弱青少年的社会角色的获得能力,不利于青少年的社会化。
三、减少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几点建议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加强青少年全面素质教育及对网吧的监督和管理。帮助青少年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强化思想道德意识,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选择性接收能力。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地方是网吧,有的网吧为谋取更多的利益,允许青少年进入一些不健康网站,执法机关应加强对网吧的监督和管
理,进行安全合格检查,净化网络环境。
(二)建设一批适合青少年的网站。许多网站的信息良莠不齐。应建立一批适合青少年浏览的绿色网站。这样可以避免不良信息带来的思想污染,也可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在网上开展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的参与,达到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
(三)发挥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机构的阵地作用。充分发挥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博物馆等公益性科普活动场所在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和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每个青少年都能得到全面和谐、生动活泼的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满足广大青少年对科普知识的需求,从而使青少年减少去网吧的时间和机会。
除以上几点外,家长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知识与技能,做好引导与教育工作;社会应加强对网络危害性方面因素的宣传和加强网络道德的建设。互联网对青少年积极、消极的影响,二者都不可忽略。既不能因为它的积极因素而放任不管,也不能因为它的负面因素而因噎废食,尽可能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使青少年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1.近视
近视多发生在青少年时期,遗传因素有一定影响,但其发生和发展,与日光灯照明不足、阅读姿势不当、近距离工作用眼时间较长等有密切关系。
2.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的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
3.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受累形成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是一个流行较广的慢性传染病,必须以预防为主。而预防结核病的传播必须做好以下三个环节。
(1)控制传染病。
(2)切断传染途径。
(3)接种卡介苗,它是一种无致病力的活菌苗,接种于人体后可使未受结核菌感染者获得对结核病的特异性免疫力,保护率约为80%。
4.胃病
胃病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一般指的是胃病包括:消化不良、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主要症状有:上腹部隐痛、闷胀、暖气、恶心、反酸;溃疡病的上腹痛,具有周期性、季节性。
胃病的发生一般是多因性的,对于高中生来说胃病的旅发因素多为以下几种。
(1)饮食不节和不洁。
(2)情绪不稳定。
(3)家长溺爱。
(4)睡眠不足。
(5)教育的误区。
5.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一种常见病,居各种神经官能症的首位。主要与社会心理因素、个性特点有关,不存在器质性病理基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人们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并缺乏运动,从而导致过度的能量摄入,肥胖病患者逐年攀升。
6.艾滋病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隐综合征。它是由艾滋病病毒(HIV)引起的一种目前尚无预防疫苗、又无有效治愈办法且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
(1)病因。艾滋病病毒(HIV)通过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造成人体抵抗力极度低下,最终致全身衰韵而死。
(2)预防。虽然艾滋病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于个人来讲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其主要预防措施为:①遵守法律和道德、洁身自爱、反对婚前性行为、反对性乱。②不以任何方式吸毒,远离毒品。③不使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制品,减少不必要的血输。④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械打针、拔牙、针炙、美容或手术。⑤不共用牙刷、剃须(乱脸)刀。⑥避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沾上伤者的血液。< SPAN>
高中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活动异常活跃而复杂,心理矛盾和冲突比较激烈,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矛盾和问题,调节好高中生的心理状态,这不仅直接影响到高中生的健康成长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而且关系到基础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基础教育职能的全面实现。
就中国目前的高中生的现状而言,他们中的大约70%的学生认为“学习压力过大”,还有23%的学生“情绪烦躁,头痛失眠”,还有3%的学生有过“失恋”或“单相思”的苦恼,还有2%的学生因为是留守学生,常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而倍感孤寂„„,总之,重视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是非常紧迫而重要的一个话题。
一、高中生常见的异常心理
1、障碍性异常心理
(1)、心理过程障碍。这是指高中生在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困扰。这种心理过程障碍的具体表现有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障碍、感知障碍以及综合性的意识障碍和智力障碍等等。具有这种心理过程障碍的高中生一般成绩不佳,意志薄弱,容易受到外界不良信息的诱惑,时常焦虑,有时还喜欢想入非非。
(2)、人格障碍。这是指人的行为呈现为对外界环境和条件的不适应。人格障碍在高中生中主要表现为:情感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型,包括自恋型、有意做作
型人格障碍;还有紧张退缩型,包括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2、行为性异常心理
行为性异常心理在高中生主要表现为不良生活习惯、不良行为方式、心理变态等。这是一种由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种异常心理的具体表现是饮食不良、睡眠不足、不喜欢运动、破坏纪律、一厢情愿、过度手淫等等。
3、精神异常
精神异常根据其症状和严重的程度可以分为神经病和精神病两大类。神经病在高中生存在的较多,诸如焦虑症、神经衰弱症、疑心病、嫉妒症、抑郁症等等。这类心理异常主要是因为挫折与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产生的一种持久性的精神紧张与焦虑。这种心理异常常对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临床表现是失眠、耳鸣、头晕目眩、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容易激动、爱发脾气、莫名的烦躁。
精神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心理疾病,一般可以分为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和偏执型精神病三种,主要表现为思维障碍、情感失调、行为脱离现实、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这种心理疾病一般在高中生中发生的比较少,但如果一旦发生,经常会给家庭、社会和学校造成很大的危害。
4、身心疾病
身心疾病也称为心理生理反应,是一种主要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躯体上的疾病。这种疾病的症状是生理的,但是它的起因却是心理的。这种疾病包括的范围很广,常常对高中生的身心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有些高中生患有肝炎、肺结核、哮喘、溃疡等疾病,这些疾病都与心情、学习、生活、环境、娱乐活动等心理生理过程有很大的关系。
总之,高中生的异常心理的种类繁多,其表现的症状各异。这些心理疾病对高中生的优良的个性品质形成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和社会、家庭的全面关注。
三、高中生常见异常心理的成因
高中生异常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年龄因素、环境因素等。
(一)、生物因素的影响
生物因素包括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器质性因素和由对高中生的身体有有害作用的诱发性因素两种。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智力性障碍在高中生体现得并不突出,但结构因素如身高、体重和外表特征却能诱发一些异常心理反应。例如有些高中生因身材矮小或外表特征明显(不漂亮、有生理缺陷等)而产生自卑或心理障碍性的自负;从生理性因素分析,主要是指一些高中生的内分泌活动过强或不足,造成自主性反应过量或缺乏,还有一些高中生由于生理缺陷等问题而产生了变态行为。另外,由诱发性的因素可能产生的异常心理主要有记忆力减退乃至消失、智力低下、身心疾病等等。
(二)年龄因素的影响
5.谈谈网络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看法 篇五
1、对于青少年“三观”形成构成潜在威胁。青少年很容易在网络上接触到资本主义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思想处于极度矛盾、混乱中,其人生观、价值观极易发生倾斜,从而滋生全盘西化、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潮。
2、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3、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中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4、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 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 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 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 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 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对策建议
1.倡导自我节制
网络时代更需要具有理性自律和人文关怀双重人格魅力的人,学习者只有认识了这一点,才能充分考虑人与社会的良性互动,科学利用互联网,收拢个人放纵的意志欲求,以理性取代任性,以道德化的网络正常运作取代肆意践踏网络资源的行为。基于此,教育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价值观和世界观;重视培养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增强他们的道德敏锐性和道德鉴别力,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自觉抵制网络上负面因素的影响和侵蚀的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信息时代需要的人才。
2.加强学生管理
高校管理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外部环境因素。譬如可以开设一些相关的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感、理智感和高尚的美感;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让学生们充分认识网上信息垃圾以及宣扬淫秽等不良价值观的网站的危害性。另外,在进行网络学习内容的开发时应对情感互动作相对独立的设计,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学习者、交互技术等各个因素,将情感互动真正作为网络教学中的一个要素整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从而建立和完善促进情感互动的机制。再者适当地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达到有节制地利用网络的目的。
3.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者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实现观念上的转变,要从战略高度重视网络对学生情感的影响,以开放的心态正视网络对学生情感带来的消极作用。为此,教师要更新几种观念:一是网络教学过程将取代传统教学过程的思想。二是传统教学过程排斥网络教学过程的思想。三是网络教学过程与传统教学过程不相容的思想。同时,强化教师网络教学技术,可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培训,将网络教学技术作为教师教学必备技能来抓,从而保证网络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为技术基础的现代教学手段必将会渗透到各学科和各课程教学中,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集合现代新技术的一种教学方式。如何更新教育观念,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挑战。
刘 鑫 河北省唐山市第八中学
【摘 要】信息社会,网络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有正面的影响
也有负面的影响,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要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正面影响 负面影响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0)07-0062-02 江泽民同志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人类能力的提高和发挥作用带来了新的空间。”计算机与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了网络世界全新的人际互动模式,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健康成长。据CNNIC 调查数据,我国共有青少年网民1.67 亿人,占网民总数的55.9%,其中未成年网民占55.6%。据CNNIC 调查数据,青少年在网吧上网的比例为57.5%,其中,有48.4%的中学生在网吧上网。在青少年网民中,有9.72%的人有网瘾,即1600多万青少年有网瘾;大约87%的网瘾青少年是对网络游戏成瘾。
调查显示,我国22 岁以下的网络游戏用户占到了总体的52.5%。和传统游戏相比,网络游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和特殊性。青少年接触了网络游戏以后,谁来指导他们,怎么样去引导他们?笔者在2008 年工作期间,对某班51 名学生的情况进行了统计,走读学生家庭中有95%的家庭每天都要上网,在这些家庭中90%以上的家长在适当监督或不监督的情况下允许孩子上网,家长愿意通过已有的互联网络获得孩子的生活成长资讯,但同时存在着许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
一 网络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为未成年人提供了求知和求学的广阔空间。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网络为求知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接受高等教育。这对于处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方式。为未成年人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参与度,开发未成年人内在的潜能,通过上网,可以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的能力;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触类旁通,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助于未成年人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拓宽未成年人的思路和视野,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上网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广阔,从而有利于他们全球意识的形成。加强未成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拓青少年全球视野,从而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
利用网络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教育者可以以网友的身份和青少年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的交流,这对于德育工作者摸清、摸准青少年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全方位沟通提供了新的快捷的方法。此外,由于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实时性和交互性的特点,青少年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或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从而提高思想互动的频率,提高教育效果;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可下载性、可储存性延时性等特点,可延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思想互动的时间,为青少年提供“全天候”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还可以网上相约,网下聚会,实现网上德育工作的引导和补充,从而及时化解矛盾,起到温暖人心、调动积极性、激发创造力的作用。
二 网络的负面影响
第一,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极大地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同时形形色色的思潮、观念也充斥其间,给未成年人的思想成长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可塑性强,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冲击。如网络迷信的泛滥,使许多还不具备正确判别某些复杂事物能力的未成年人深受其害。
第二,网络改变了青年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及生活方式。青少年在网上公开、坦白地发表观点意见,要求平等对话,对青少年工作者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未成年人的权威崇拜还可能因此由传统的“长辈权威”向“网络权威”转移。同时,上网使青少年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存方式,集体意识淡薄,个人自由主义思潮泛滥。
第三,信息垃圾弱化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意识。
有关专家调查,网上信息47%与色情有关,六成左右的青少年在网上无意接触到黄色信息。还有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也在网上发布扰乱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蛊惑青少年。这种信息垃圾将弱化青少年思想道德意识,污染青少年心灵,误导青少年行为。
第四,师长和社会团体的功能弱化,因为网络所虚构出来的新英雄、新偶像比现实的权威偶像更富有吸引力(如网络游戏中的侠客、互联网黑客等),随着网络的大众化,网络黑客也越来越常见,并且成为不少未成年网民的崇拜偶像。但是这些新英雄、新偶像所传达的价值标准和社会规范却往往是暴力、征服、唯我独尊、兵不厌诈、投机取巧等有悖于社会规范的错误观念,这就容易造成未成年人标准紊乱、丧失社会责任感、产生角色认同危机或发生角色混淆。
第五,网络的隐蔽性,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一方面,少数青少年浏览黄色和非法网站,利用虚假身份进行恶意交友、聊天;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增多,例如,传播病毒、黑客入侵、通过银行和信用卡盗窃、诈骗等。这些犯罪主体以青少年为主,大多数动机单纯,有的甚至是为了“好玩”、“过瘾”和“显示才华”。另外,有关网络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也给青少年违法犯罪以可乘之机。
三 尽量减小负面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面对网络的负面效应,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如何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把负面影响削弱到最小呢?
第一,学校教育结合家庭教育,坚持以“导”为主,“堵”为辅,做到“堵导”结合。学校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履行好班集体领导的角色,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运用网络体系渗透相关心理教育因素,促进学生在网络大环境下健康成长。对于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多了解互联网,辩证的看待互联网,同时要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关心、教育、引导孩子。对于学校,要更多地配备上网条件,教授青少年健康上网的技能,提高青少年对不良信息和行为的辨别及抵制能力。
第二,切实加强网上文明行为规范建设。广泛开展以宣传《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为主题的各项活动,积极引导青少年遵守网络道德,提倡“五要五不”,即: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保护意识,不随意约见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空间。努力创造干净、健康、文明、有序的网络环境。
第三,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思想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充分利用学校心理辅导体系,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接受网络教育。另外,还要着重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教育,提高青少年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使他们勇敢地直面现实世界,积极投入到改造社会的实践中去。
第四,培养一批适应网络时代要求的青少年工作者。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工作者中有5.6%的人根本不会用电脑,38.4%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网络,这种情况很难适应网络时代的教育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工作者队伍网络技术的培训,让他们尽快掌握和互联网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丰富自己的知识容量,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青少年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教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第五,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建立学生自己的个人及班级博客、QQ 群,以“主题鲜明、形式活泼、清新高雅、健康向上”的风格对青少年进行正面教育。青少年本人,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性地对待互联网和网络游戏,更多地使用互联网来帮助自己学习。
第六,社会方面,政府要建立更完善的法律体系,互联网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要提高网上内容质量,网吧业主要严格执行上网服务场所管理规定,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
6.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与解决方法 篇六
一、研究背景 互联网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而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青少年占了很大的比例,并且还在逐步增多。据调查,目前网民中18~35岁的青年占85.8%,18岁以下的占2.4%。“你e了没有”成为青少年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面对不可阻挡的青少年上网热潮,如何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已经成为当前学校、教师、家长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可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青少年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而不是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对深陷于虚拟网络世界里的青少年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国内就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解决办法还没有形成定论,还没有可以借鉴的方法,故我们就这一问题在同学们中展开了讨论,经过一番讨论,我们最后决定以《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为主题展开调查。让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学会克服上网的负面影响,同时倡导更多的同学合理地利用网络。
二、研究目标
通过正确的教育和引导,辅助以安全的约束,能够引导青少年正确、健康地使用互联网,同时也能通过辅助的安全手段,为校园网提供安全的保障,让同学们了解上网的利与弊、迷恋上网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网络来促进学习。学习查阅资料的方法及利用常用杀毒软件抵御病毒侵袭的方法,培养同学们从身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同学们养成公平、正直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研究过程
㈠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 器材准备:笔记本、笔。
2.调查研究: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同学迷恋网络?
⑵网络有利有弊,但大多数同学还没有利用到它的利或不知如何利用。⑶就蔡锷乡陈桥头目前的现状来看,不少网吧的经营是不规范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怎样文明上网就是一个大问题。
⑷同学们一旦染上了网瘾,应该怎么办?
针对以上问题,成立学习小组。
㈡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每个学生独自调查,通过走访、网络等途径,再互相交流。
1.网吧基本情况调查、情况分析及归纳总结。
⑴通过调查、访问、统计,了解网吧的基本情况及网民的构成。
⑵通过走访、统计,了解各网吧中网民的操作情况。
⑶通过随机调查我校学生的上网情况,总结出青少年上网的第一手资料。
2.调查学生迷恋上网的原因
从身边的同学入手,分析总结同学们迷恋上网的原因。
3.网络文明公约的总结
小组收集、整理,写出完整的“网络文明公约”。
4.网络文明公约发布、告示(签字、宣誓活动)。
5.义务巡逻,共同维护。
㈢第三阶段:分析总结阶段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研究结果,写出研究报告、论文。
㈣第四阶段:交流展示阶段
交流展示研究成果,指导同学们文明上网。
五、研究结果与分析
1.青少年身处的不利环境是导致青少年易上网成瘾的客观原因。目前网吧遍布大街小巷,尽管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的条例,但有关部门对网吧尚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致使未成年人能随意进入网吧。现农村大多是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机会很少。那么这些缺少情感交流的青少年,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2.教育的真空提供了学生迷恋网吧的机会。寒、暑假期,这一段时间成了教育的真空带,同时缺少能使青少年感兴趣的活动,导致青少年迷恋上网。
3.猎奇心态和追求个性张扬的心理是学生迷恋网吧的内因。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喜欢猎奇,渴望了解书本以外的知识,渴望了解校园以外的多彩世界,更渴望能够向朋友倾诉心中的烦恼,互联网无疑满足了他们的需要。他们自控能力欠缺,认知能力有限,面对网上新奇、刺激的信息极易受其诱惑。在网络上人人平等,在匿名的保护下可以畅所欲言,于是,网络成为青少年心目中展现自我的最好平台。
4.传统教育方式的滞后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学校的封闭式管理和老师们的严禁涉足网络,造成了青少年的的叛逆。网络给他们提供了自由空间,网络就自然成了他们畅游的世界。
5.青少年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思维异常活跃,身心发育尚不成熟是导致
易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他们渴望获得与成年人同等的交流自由。网络正好给他们提供交友的天地。
6.“蔡戈尼克心理”强化网瘾形成。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这就是完成欲,也就是“蔡戈尼克效应”。一旦学生对网络游戏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且能在偶然的机会中感受到网游给自己带来的乐趣,那么可怕的开始将继续下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患上网瘾。
7.学校、老师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不当,以及家庭的不和,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8.缺少可以供青少年们娱乐、活动、放松的有益的免费活动场所。
许多青少年的学习压力大,因此在节假日,都很想去外面放松一下。但现在正是缺少能真正让他们放松而且能在玩中学到知识的场所。而网络正好弥补了这一点,这便使青少年经常“光顾”网吧。
9.对非法网吧的打击力度不够。许多非法网吧已转到了“地下”,这更使执法人员无法清除它们。
六、研究结论与讨论
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网络给我们带来很多益处:网络极大地开阔了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了青少年的知识面,给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上网可以进一步扩展对外交流的时空领域,实现交流、交友的自由化;网络给我们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和相对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网上可供学习的知识浩如烟海,这给青少年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供了十分广阔的领域,极大地促进了青少年的个性发展;网络拓展了青少年受教育的空间,特别为“差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聪明才智的广阔天地。
当然,网络也存在许多弊端:丰富的网络信息易对青少年造成“信息污染”,使他们沉迷于网上不能自拔;网络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使青少年上网成瘾,耽误学习,影响身心健康;网络上的黄色信息、暴力内容等腐朽文化易让是非辨认能力还很差的青少年人格扭曲,道德沦丧;网络的新奇易使青少年网络成瘾,产生网络孤独症,从而诱发心理疾病。
针对以上问题,总结解决方法:
1.教师加强监管,正确引导学生
2.家长合理监督
3.学校应多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综合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各学科开发出学习的趣味性,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拓宽学生成长渠道,使学生不至于沉迷于网络。
7.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总结 篇七
关键词:网络文化,青少年犯罪,对策
一、序言
网络文化, 广义上说, 是指网络时代所代表的新的文明成果与状态的总和。狭义上说, 是指与网络时代相关的人的交往活动, 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1]。互联网用虚拟手段为人类开启了一方全新的文化空间, 网络文化以其无可抵挡的魅力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教育、生活和工作方式以及价值观念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发展中心第15次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04年底, 我国已有网民9400万人, 其中24岁以下的网民占全部网民大军的51.7%[2]。毋庸置疑, 良好的网络文化对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创新意识, 促进青少年良好个性发展、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
但是网络文化中混杂着种种不良因素, 对青少年造成许多负面影响:网络中的不健康内容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会造成青少年对现实社会的认同危机, 青少年对网络世界的过分迷恋会导致网络孤独, 网络中多元化的内容会导致青少年认识偏差, 网络的隐匿性容易使青少年道德弱化[3]。尤其是不良的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关系日益密切, 值得全社会关注和重视。
二、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一) 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
1.对青少年性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互联网色情信息的刺激和诱惑, 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性罪错或性犯罪的病态心理。有关资料显示, 目前互联网上大约有100万个黄色电脑软件, 全球每天新增2万多个黄色网站。互联网上各种色情信息的泛滥, 加上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期的特殊情况, 如果缺乏有力引导, 很容易诱发青少年实施卖淫嫖娼、强奸等违法犯罪行为。
2.对青少年暴力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互联网上的暴力内容, 特别是网络暴力游戏, 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暴力犯罪心理。目前全国有4000万网络游戏玩家, 其中25岁以下的用户超过80%。而带有暴力内容的游戏在青少年中不断升温, 因迷恋网络游戏而导致的青少年暴力犯罪也不断增多, 还有的利用网上论坛, 结盟犯罪团伙。
(二) 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行为模式的影响
据我国有关部门抽样调查显示, 65%以上的工读学生, 50%以上的青少年犯罪, 其违法犯罪行为均直接接触过各种不良信息的影响, 主要媒介是录像、书刊、电影、广播、游戏机和多媒体等[3]。网络不良文化为青少年实施犯罪提供了行为模式。
班都拉和赫斯通于1961年从事儿童对攻及行为的模仿实验, 他们发现:凡观看成人攻击行为模式的儿童, 有95%在自由游戏中, 倾向攻击行为的反应;其后班氏又与另一研究者劳斯一起比较儿童对影片中暴力行为模式和实际生活中暴力行为模式模仿的效果, 发现媒体的暴力行为模式比实际成人攻击行为的模式更具有产生模仿攻击行为的效果。有学者借用储槐植教授的“犯罪场”理论, 提出“网络犯罪场”的概念, “犯罪场”是指潜在犯罪人与各种背景性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并最终促成犯罪发生的机制。在网络犯罪场中, 青少年处在以网络环境为主要背景的各种要素包围中, 时刻接触、感知网络信息, 当诱发犯罪的信息达到一定的规模和程度时, 就会驱使未成年潜在犯罪人做出决定, 实施犯罪行为[4]。这种机制的作用过程可以概括为暗示、模仿、教唆、激发。暗示, 指不良信息刺激做出接受性的反应。当青少年在网络上受到大量不良信息的刺激, 很容易不加鉴别地接受, 从而产生暗示效应, 促使其实施类似行为。模仿, 是指人们对客观示范情状做出类似的反应。青少年长期沉迷于网络环境中将造成自我迷失, 常常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 造成角色错位, 从而冲动性地模仿网上角色的行为方式。教唆和激发, 由于网络信息处于严重脱序状态, 缺乏必要的评估定性机制。青少年处于这样的网络环境中, 当大量利于犯罪的信息达到一定的规模时, 就会与青少年内心的潜在犯意产生共振反应, 激发其实施犯罪行为。
网络游戏的内容多是带搏杀、打斗等情节, 使一些痴迷于游戏的青少年大受影响, 甚至纷纷效仿。2003年9月, 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的100名在押未成年犯中, 犯抢劫罪的占71%, 经常看含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并受影响的占75%。此外, 这100名未成年犯中, 经常进入电子游艺厅的占66%, 经常进入网吧的占30%, 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的占61%[5]。
(三) 网络不良文化对青少年犯罪数量增长的影响
上网具有隐蔽性, 青少年不需要和他人面对面地交往, 没有传统社会的熟人圈子去约束其行为。同时, 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具有隐蔽性, 任何人都可以随便用不同的名字、性别、年龄与人交流而不会被人察觉。据统计, 目前, 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 而且这1%中, 只有4%会被检控。这使得网上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根据北京五所高校的一个调查, 有12.5%的人曾经获得他人的邮件, 有9.8%的人曾经查阅黄色图片或文字, 98.6%的人曾经获得机密和他人的私人信件, 5.4%的人曾发布不健康的信息[6]。网络不良文化传播的隐蔽性, 将导致青少年不道德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增多。
三、消除不良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犯罪影响的对策
(一)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每个国家和社会都有自己所承载的文化, 我们国家有五千年的历史, 我们有优秀的文化传统, 政府应该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文化建设, 尽量使优秀文化能够传承下去。关于社会文化对个体社会化的意义, 美国人类学家R.本尼迪克说:“个体生活历史首先是适应他的社区代代相传下来的生活模式和标准。从他出生之时起, 他生于其中的风格就在塑造着他的经验与行为。到他能说话时, 他就成了自己文化的大小的创造物, 而当他长大成人并能参与这种文化的活动时, 其文化的习惯就是他的习惯, 其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 其文化的不可能性亦就是他的不可能性。”[7]优秀的文化能够开启人的聪明智慧和善良美好的心灵, 能够强化人的社会本能, 而不良文化则会触动人作为动物本性中最为自私、阴暗、虚伪的心弦, 诱发犯罪[8]。
(二) 社会教育对策
1.学校教育方面。首先应尽快普及网络知识教育, 增强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教会学生正确认识和运用网络, 健康运用网络;其次, 要在学校德育课中增加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总结出能为我们教育所用的、具有实际教育意义的网络道德规范, 编成教材在学校等教育场所进行教授。
2.家庭教育方面。首先应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并建立父母与子女一同学习、相互学习的家庭氛围, 著名的网络妈妈曲兰女士说, “人类文明的百分之九十是以数字方式存在的, 家长首先要认识到这点, 如果你不上网, 你对人类文明的了解就是百分之一, 作为现代父母, 应该掌握电脑知识, 最好能够跟孩子一起上网, 这是一种现代沟通方式。”[9]其次, 应特别关注“问题家庭”对青少年教育的影响, 为青少年创造一个相对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
3.社区教育方面。应注意主流文化的导向, 精选内容, 组织强有力的社区教育, 宣传积极文明的网络文化, 建立积极健康的网络道德;同时, 要求社区各个职能部门严格规范社区文化市场,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建立一个健康、健全、文明、和谐的社区环境, 以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开展。特别是应该杜绝校园周围黑网吧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三) 网络自身的预防对策。要加强网络管理, 制定统一、专门的互联网管理法律制度, 切实加强网络信息管理和相关的组织管理;同时应注重保护网络安全, 采取有效措施使网络信息免受犯罪分子的破坏、侵袭、利用, 以保障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行。我们应该提倡网络注册实名制, 对于一些成人网站, 限制青少年登录, 使得青少年的上网权限受到一定的限制。
(四) 法律对策
1.刑事立法对策。我国现行刑法虽然有非法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等利用计算机进行传统犯罪的规定, 可是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规定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打击网络犯罪的需要。笔者认为, 应该专门对网络犯罪作出规定, 以加强打击网络犯罪的力度。
2.刑事司法对策。
(1) 加强专门机构和人员的建设。虽然我国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成立了处理电脑犯罪的管理部门——公安部计算机监察司, 但我国的“网络警察”无论从数量、整体素质方面来看, 都还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 尤其是在专门机构建设中居然没有针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专门机构和人员建设, 这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预防和打击是十分不利的。
(2) 加强国际合作。由于国际社会在网络中确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就要求国际社会在这方面的合作不断加强和深化, 在打击网络犯罪的具体措施行动方面进行充分的合作。各国预防机构信息共享、协调一致, 形成预防网络犯罪的全球网络。
四、结语
总之, 科技的进步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进步, 但是, 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而言都是双刃剑。在关注青少年犯罪与预防方面, 我们不应忽视网络文化的影响, 应该发扬网络文化积极的一面, 发挥良好的网络文化的作用, 消除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 以减少和预防青少年犯罪。
参考文献
[1]扈海鹏.网络文化:人的社会性理解的新起点与新挑战.文化研究, 2002, (9) .
[2][5]柴春元.如何预防网络诱发的青少年犯罪.检察日报, 2005-8-18.
[3]周伟文, 侯建华.网络改变了什么:青少年的网络生存.河北人民出版社, 2005-9 (1) :292-294.
[4]徐小媛.传媒暴力的犯罪学解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网.
[6]李薇薇, 张景勇, 张玫.警惕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侵蚀.新华网, 2004-03-04.
[7]李少群.互联网对青年的负面影响与青年工作的对策.团情快报, 2000-1-15.
[8][美]R·本尼迪克.文化模式.何锡章, 黄欢译.华夏出版社, 1987, 2.
[9]薛静.青年成年犯罪的文化思考.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9, (6)
8.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篇八
【关键词】网络 青少年 不良影响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事业在我国迅猛发展,上网人数急剧增加。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其中青少年网民规模达1.95亿。随着青少年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大,其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4.5%,远高于整体网民28.9%的平均水平。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提供给人们便捷,又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
一、网络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
1.对学习的影响
许多沉迷网络的青少年对网络有着强烈的依赖感和需求感,对其他活动则缺乏兴趣或难以集中精力,缺乏时间感,记忆力减退,甚至丧失自尊和自信,学习效率自然下降。由于沉迷网络,大量的时间都浪费在网络上,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学业,表现出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集体漠不关心,脾气烦躁,遇事易冲动等症状。并因此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成绩进一步下降,总想逃避到网络中,从中得到安慰。
2.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长时间坐在电脑跟前,极其影响身体健康,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整体体质下降。青少年还处在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而长时间沉迷于网络,且不说电脑辐射的伤害,大脑神经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免疫功能降低、视力下降,引发心血管、胃肠功能等各种疾病,对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3.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沉迷网络给青少年心理带来的消极影响要远大于对身体的影响。网络掩盖了真实的生活,扩大了“现实生活”与“虚拟社会”,“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之间的差距。他们渴望在网络上追求虚拟的完美人生,而消极地对待或逃避现实世界,其“真实的我”、“现实的我”、“网络的我”三者之间产生冲突,往往让他们在网上网下判若两人,严重的可导致双重或多重性人格问题。过多沉溺于互联网的虚拟世界中容易造成青少年性格的缺失和“网瘾”的出现,还会让青少年面对现实时产生更多的无力感和挫败感及暴力倾向,导致奋斗目标的缺失和人际关系的淡漠,并且一旦停止网络活动便出现心理的不良反应。加之网络中充斥着不少暴力、恐怖和色情以及污言秽语,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也极为不利。
二、网瘾产生的原因
网瘾主要表现为患者对电脑网络的心理依赖,其成因主要是电脑网络容易在人的心理上产生特别满足感。它的基本机理是电脑网络的某些固有特点使人特别是青少年得到自我价值和他人关怀的“虚拟”实现。
1.自我认同的需要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正是其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特别渴望自我得到肯定,网络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作用。互联网上有形形色色的游戏资源,产生了联机游戏等刺激性强的玩法,青少年的虚拟自我很容易实现,而且还可以通过制作个人主页、空间等形式强化和扩大自我认同。因此,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非常容易得到自我肯定而实现自我价值的虚拟实现,这是青少年容易对电脑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最终患上网瘾的重要原因。
2.过重的学习压力
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青少年极易在轻松的网络环境中寻求解脱与满足。大多数沉溺于网络世界不能自拔的学生,学习成绩往往会越来越差,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体验不到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因此往往会选择网络来满足自己。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扮演心目中的理想角色,在网络游戏中他们通过“升级”就会寻求到满足或自尊,来达到摆脱现实世界带来的自卑感。
3.寻求人际关怀
在沟通感情方面,互联网确有其独特之处,人们可以在广泛的人群中选择交往对象并同时与其中的许多人交往,找到知音的机会大大多于现实的狭小范围;再者,人们联系感情的方式是网络,不用直接面对面,彼此之间都保持了一种神秘感,人们不用即时回应对方,给自己留下了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使回应显得格外从容,充满幽默,很容易与对方保持良好关系;同时,它又很安全,因为网络交往对象往往不属于自己的现实生活圈,不必担优因泄漏自己的隐私或秘密或危及自身利益。在网络交往中人们相对容易获得为人处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感受到自身的存在价值。正是网络交往的这种特别优势使青少年容易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
4.網络控制手段不健全
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全球性等特点,对网络社会问题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在我国,现实社会中常用道德、法制、管理等手段加以干预,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对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挑战。青少年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认识处在懵懂阶段,在缺乏必要、正确的引导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往往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和行为。随着网络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国制定了一些法规,但从总体上讲,网络立法还相对滞后,人们的网络法制观念也还很淡薄。
三、针对不良影响的对策
1.深入开展网络文化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上网习惯
面对网络,要积极发挥家长、学校、社会、政府各层面的综合作用,对青少年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理解、选择、利用和处理网上信息和娱乐资源,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防止青少年在网络中“迷途”的根本保证。
2.加大对网络市场的监管力度
一要加强对网站和网吧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二要加大对网络的技术监控,严防各种不良信息的发布与传播,并积极建立适合青少年成长的公益性网站。另外,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开发一些技术先进、实用的网络过滤软件,尽量阻止各种有害信息对青少年的侵扰。
3.完善网络制度建设,推进网络的法治化进程
要加快立法的步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法规法规,并加大普法和执法力度。与此同时,更要以法治网,既要有法可依,又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青少年的文体活动
必须注意网上育人与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9.浅谈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篇九
提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也正因此,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就成了不仅事关个人和家庭,甚至关系到培养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关注这个问题,首先从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相长、现代意识、素质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系统阐述了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之后从网络和青少年本身入手,联系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引导、监管情况,深入剖析了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双重影响的复杂成因,在改进措施方面,又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分别提出了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和克服网络对青少年消极影响的对策
建议。
关键词:网络;青少年;影响;对策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事关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国家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此,有必要进行探索性的调查、分析、研究,以期能够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社会中趋利避害,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一、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概括地说是双重的。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为: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达到一个完好的状态。我国在教育方针中也明确提出要将青少年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四有”新人。因此,本文试从网络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探讨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双重影响。
1.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
开放的、资源共享的、交互式的、个性化的网络,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尤其是德育观念受到强烈的冲击,使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既面临严峻的挑战,又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机遇。网络对青少年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得到了新的扩展。
传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有一群专职的德育工作者,以及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以此去引导无限潜能的学生,无疑有力不从心之忧。德育工作者的素质,虽然被人们以近乎完美的目光期待着,但这是不切实际的。教师自身的局限性无庸置疑,且工作延续的时间长,学生的自信心、成功感反馈慢,从而增大了德育工作的难度。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可以想象,未来的网校,能把世界上所有著名图书馆的图书搬到每一个学生的面前,供他们自由检索和选择。极其丰富的空间,吸引了学生也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实证性。教师不必再摊上“唇焦口燥呼不得”的尴尬局面。在网上,学生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通过有效的分析、参与、整合、创新,很快地便有所获。这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以及对现代科技的热情都大有裨益。无疑,网络技术的支撑,提高了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内容的存量。
第二、使教学相长有了新的诠释。
身处网络时代的教育工作者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之类的古训。这让因闻道在先,有一定专长而为人师的教育工作者感到危机四伏。面对网络,我们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直抒胸意,表达他们的见解、意见和建议。这种交流,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方式,它让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重现“亲其师,信其道”的和谐,更能闪耀出智慧的火花。正如肖伯纳所言: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大家交换,仍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大家交换,至少有两种思想。
第三、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平台,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网络,就是新生活。它融合了多种传播媒体的物质,使得教育手段丰富多彩,现代化意识甚浓,其内容更是不分国界,精彩纷呈,是一个自由、开放、共享、个性化的广褒平台。它能使学生更详尽、更直观地了解世界文明及发展现状;感觉到他们所处社会的各种意识、潮流;有机会主动参与,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他们可以找到一些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
第四、网络教育的互动、开放、活泼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使学生的个性化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网络极大地动摇了传统教育(当然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模式。一种教学双方(甚至多方)彼此互动,高度开放的全面教育模式诞生了。它还彻底改变了传统教育形态,轻而易举地超越了时空阻碍,使教育达到了最大限度的延伸;其形式也达到了一个高度丰富,多姿多彩的新境界。
教育事业的数字化革命恰恰符合我国的教育改革原则。以“素质教育”取代传统“应试教育”,这是我国当前教育界上上下下努力实现的目标。而网络化教学,正是强调了教学双方的互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灌输对象变成了主导力量。网络的精彩,使得学生真正能从思维上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开阔眼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素质。
2.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消极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素质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为:网上信息泛滥可能造成青少年信仰的缺失或价值观的多元化,影响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互联网上信息接受和传播的隐蔽性,有可能引起青少年道德意识弱化、社会责任感下降;网络交流的隐藏性、无约束性,极容易使青少年做出一些违反常规的事情,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第一、互联网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构成潜在的威胁。
互联网丰富却庞杂,良莠并存,许多以黄色、暴力、政治反动等为内容的灰色信息,完全暴露在青少年学生面前,由于青少年的判断力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因此有的学生上了黄色网站之后,对一些不堪入目的图片想入非非,甚至产生真实体验的迫切愿望;有的学生看了暴力内容之后,就产生在校内校外试一试的想法并付诸实施;有的学生进了政治反动网站之后,就对整个社会产生了偏激、反叛的看法。长此以往,对于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第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比较孤独,从心理上是最渴望能与同龄伙伴交流。然而,现实社会对这一渴求的供给与满足非常不够,一旦接触网络,他们就可以任意宣泄自己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扮演一个满意的角色,真实生活中的缺憾通过上网制造出来的虚拟来弥补,从而造成他们人格社会化的严重不足。更由于不能有效地实现客观现实和虚拟现实之间的角色转换,从而极易形成心理错位以及行动失调等问题,甚至失去与现实社会的亲和力.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第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者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及暴力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网络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
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以上有性犯罪行为或动机。
二、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产生双重影响的复杂成因
网络之所以对青少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有着极其复杂的成因。
1.网络自身特点的两面性
互联网具有新颖性,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虚拟性,超时空性,信息传播的高速性,无限性和复杂性等特征。这些特点既可成为优点,又可成为缺点。如互联网的新颖性深深地吸引着青少年,甚至使他们沉迷其中;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使人类不受地域和时空限制,在网络世界发布、传播、接受和使用都变得极为随意和便捷,但也容易带来无序、混乱、危机;互联网的虚拟性给人们提供了隐身的平台,在互联网中人们的身份、活动的工具等等都是数字化的符号标志,鲜有真实性的意义,但互联网的虚拟化导致了网络犯罪感的虚无化,进而使互联网犯罪增加迅速;互联网的超时空性使用户有更多的自主性,也使互联网犯罪手段更隐蔽,更难以控制。互联网是前所未有最大的信息库,丰富的互联网信息开阔了青少年的眼界,但伴随着信息爆炸,信息污染,各种冗余信息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性,互联网上黄毒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2.青少年自身的生理心理特性
青少年好奇心极强而自制力较弱,往往会在网络上通过各种途径观看在现实中很难得到的暴力、色情信息等来满足他们好奇心及对刺激的渴望,也会沉迷于惊险、刺激的网络游戏中流连忘返。
青少年个体意识逐步形成,竭力想摆脱家长、教师的管教,自己管理自己,但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他们看问题常常带有明显的表面性和片面性,在缺乏有效引导的情况下,容易受到网络的不良影响。
青少年逆反心理强烈,家庭、学校讳莫如深的信息常常会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黄、暴、邪”是当今网络亚文化中对青少年最具杀伤力的“武器”。
青少年追求时髦,在青少年中流传着“没进过聊天室就是老土。没有一两个网上情人也会被人瞧不起”,网络精英也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
青少年网络安全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网上鱼龙混杂的复杂状况及危险性认识不足,容易上当受骗。
3.网络对人的需要满足的多层次性
由于社会道德的约束,性欲、攻击欲等这些人的本能,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充分实现的机会和空间,但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中,人们却可以很轻松地释放自己的这些本能欲望。黄色、暴力信息之所以泛滥,不能不说与此有关。网络上黑客猖獗,也是人的攻击本能欲望的一种发泄。
社会交往的需要是比较高级的需求。网络大大拓展了人们社会交往的范围,给人们提供了倾诉的空间和对象,提供了一种毫无顾及的交流方式。有些人正是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工作压力大,为了发泄心中的郁闷与苦恼,成了病毒的制造、传播者。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在现实中不能得到很好的实现,但人们却可以到网络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达到实现自我的需求。⑩有的青少年在现实中老师不重视,家长不关心,学习也不好,但在网络世界中却表现得相当高明,甚至成为黑客,以获得成就感。
网络满足人多层次的需要适合于任何人,只不过对于求知欲极强、身心都不太成熟的青少年来讲更强烈罢了。
4.家庭、学校教育引导不力
家庭和学校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但当前面对网络,家庭和学校教育引导不力的问题却严重存在着。
许多家长对网络一无所知,却错误地认为上网是学知识,比看电视、玩好多了,而不加任何限制。当出现问题时,家长又强行将孩子与计算机分开,以为那样可以保护孩子免受网络的影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现行教育无论在内容、手段、方式上与滚滚而来的网络浪潮相比都存在滞后性或不足。有的教师对网络知之甚少,对上网行为深恶痛绝,被学生称为“从未上过网的古董老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而他们强行制止学生上网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强烈逆反心理。还有的教师对学习差和调皮的学生有偏见,容易让这些孩子脱离正常的生活环境而沉溺于网络中。
6.网络控制手段不健全
网络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但由于网络本身所具有的虚拟性、全球性、瞬时性、异地性等特点,对网络社会问题还没有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在我国,现实社会中常用且有效的道德、法制、管理等手段,在网络社会中也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对传统的道德规范提出了挑战。青少年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还不成熟,对于是非的认识处在懵懂阶段,在缺乏必要、正确的引导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下,往往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和行为,如网络盗窃、网络传毒、网络色情、网络黑客等。
网络所产生的许多问题,使传统的法律制度显得无能为力。随着网络的发展,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国制定了一些法规,但从总体上讲,网络立法还相对滞后,人们的网络法制观念也还很薄弱。
三、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积极作用的基本思路
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因此,我们必须紧跟世界进步潮流,充分发挥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1.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网络普及力度
首先,搞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 “三驾马车”的作用,全面规划,统一建设标准,采用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整合现有资源,实现网络由单点应用向“相互共享、共同应用、互联互动”多点应用的根本转变。
其次,加强大中小学校园网建设。青少年在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摄取知识、学习做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的。因此,我们要为他们在校园里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建设高质量的校园网。为此,要保证大中小学校计算机的配置数量;解决好校园网络硬件设施建设问题;正确处理好硬件、软件和潜件的关系,立足于功能与效益的发挥,在“用”字上下功夫;认真实施“校校通”工程。
2.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
信息素养是处在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在青少年信息素养培育方面可借鉴的经验较少和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进展缓慢。能否切实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关系到青少年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关系到青少年教育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应注重培养五种能力:一是快捷、高效地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科学认识、评价信息的能力;三是吸收、积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四是驾驭信息和创新的能力;五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的能力。
加强对青少年信息素养的培育,必须应让青少年有机会接触电脑和网络,还要做好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并要注重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提高。
3.加强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众多原因,目前青少年上网寻求信息资源陷入了两大困境:一是“生活在信息的海洋中,却要忍受着知识的饥渴”,在网上找不到很多为自己所用的东西;二是“不能够从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中,准确、及时、有效地找到与自身信息需求相关的、适合的信息”,可谓是老虎吃天,不知从哪里下手。青少年网上信息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青少年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
为了青少年能够有效利用网络,在网络社会中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切实把青少年网上信息资源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投入大成本搞教育信息资源开发,综合多媒体、数据库、网络、人工智能等技术,建设中国教育信息资源的“航母”。与此同时,要充分发动广大教师开发青少年的学习资源。对任何人而言,要完全掌握网络的信息资源都是十分困难的,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必须熟练掌握综合性网络通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4.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教育工作者队伍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极其复杂的,这给青少年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怎样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引导青少年在网络的“摇篮”中健康成长,成为网络时代我们必须认真回答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首先,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适应网络时代的意识和能力。为此,一要树立加强自身信息素养培育的意识,积极学习网络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网络技能;二要多从网上搜索有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站和信息资料,并定期推荐给他们;三要对网络思想渗透保持高度警惕,提高防范意识,找到对策,提前给青少年“免疫”;四要培养自己敏捷的观察力和缜密的思维力。
其次,政府、社会、学校要为建设一支适应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工作者队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措施。一是加大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二是采用脱产进修、在职培训、定期邀请专家学者作讲座等形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三是各级师范类学校要把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四、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消极影响的对策建议
面对网络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绝不能“因噎废食”,更不能坐等事态的自然发展,而必须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地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毋庸质疑,这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个层面的不懈努力和共同协作。为此,要坚持宏观导向和微观监管并举、宣传教育和技术监控并举、德治和法治并举、网上交流与网下社会实践并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第一、建立青少年自己的网站.根据青少年的兴趣、爱好,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设置青少年喜爱的栏目,用声、光、色、画等多种现代化手段,以高雅的文化、优秀的寓教寓乐的内容引导青少年远离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不仅为青少年提供学习、交流和娱乐的空间,而且还对他们实践所学的知识提供机会。
第二、学校和家长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使青少年在五光十色的互联网面前保持良知、坚定信念、把握方向,提高筛选信息的自觉性.第三、在信息时代,传统的道德规范已经无法适应互联网对青少年德育发展的需要,引发了大量道德失衡的行为。因此,实施互联网道德规范至关重要。学校应当制定适合本学校的《青少年互联网道德规范》“要求青少年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健康信息,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骗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
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于虚拟时空”使青少年自觉地履行互联网规范,培养出自觉的互联网意志,道德责任。
第四、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引导帮助孩子利用互联网媒体,使它变成一个学习的工具和了解世界的窗口。同时要控制孩子的上网时间,将时间控制在45分钟左右。
第五、学校和公共图书馆提供只用于青少年上网的场所,进行内容分级、以年龄为基础的内容分级,这样既保证了成年人接近的权利,也在某种程度上保证了青少年与不适合他们的内容相隔绝。网络是双刃剑,绝对不能因噎废食,由于互联网有消极的一面就拒绝一代人,放弃一代人,这个后果是很可怕的。
第六、政府有关部门要引导加强互联网建设,软件开发与市场管理,满足青年对互联网的需要的同时积极做好防范措施,内容分级过滤势在必行,建立相应的网络法律,法规。人们对青少年上网的恐惧主要是担心网上不良的信息对青少年的影响,为了解决网络上有害信息的问题,应尽快指定和完善互联网法律,用以规范网络行为。
第七、丰富青少年的网外文体活动。现代传播学认为,电子媒介本身就具有一种麻醉功能,用它的工具理性改变着受众.对正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青少年来说,网络外的生活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必须注意网上育人与网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青少年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此,一要大力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总之,网络与其他一切科学技术一样,是把双刃剑,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关键取决于人们如何应用它。江泽民同志2001年7月针对信息网络化问题提出的“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基本方针,为网络建设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只要我们坚决贯彻这个方针,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积极预防和克服网络的消极影响,就一定能够应对信息时代给青少年教育带来的挑战,抓住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培育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黄荣怀《直面网络教育》 《中国教育报》2001年11月25日
郝克明《跨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的思考》《中国教育报》1999年6月5日
张力《素质教育理论和政策的重大创新》1999年7月
李爱琴程景章《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
於罗英《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构建学校德育体系》2001年4月出版第300-302页
李春光《网络信息污染与技术恐惧的行为调控》 《现代情报》2005年第2期 王格芳《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及对策》
10.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总结 篇十
[摘要] 运用非随即方法中的偶遇抽样法,调查了青少年对网络的一些看法,总体上比较成功,但是一些细节上还有许多不足,分析了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Use meeting lawing of sampling by chance in the method immediately , investigate teenagers some views on the network, relatively succeed generally, but there are insufficient a lot of on some details , has analysed the reason why the network influences to teenagers, and some settlement measures of pointed proposition
[关键词]:网络影响
The network influencing
导言随着科技的发展,上网成为拉一个较为普及的事物,但是,面对网络这个虚拟世界,我们当中的一部分青少年并不能合理的面对!可以说网络对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都产生拉影响!由于青少年生理心理的不成熟,网络对它的负面影响尤为突出。有些青少年通过网络不是学习知识,而是沉迷与网络游戏,甚至是网上不健康的一些东西。本身青少年就是刚接触社会,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这样的话很容易影响到他们的内心,使他们远的不说,就在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我的一位大学同学,他以前是一个很活泼开朗的学生,但是自从接触到拉网络,他的人就变拉,每天的生活费全用在拉上网上,和我们同学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心里只想着网络游戏那个很虚幻的世界。我觉的玩游戏可以,但是像他那样已经分不清虚幻与现实的话没有任何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节省了我们很多时间,办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事,这让我们深得其益,但与此同时,我们更应看到他们的危害,尤其是对青少年,网络犯罪,少年犯等等,这些惊心触目的字眼都让我们对网络产生了一丝的担忧。如何让青少年合理的利用网络正是现在一些专业人士关注的话题。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的栋梁,需要我们每个有识之士认真的引导和帮助,如果帮助不当可能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今年来少年犯的比率逐年增加有许多就是和暴力的网络游戏有关,还有的是没钱上网而导致的偷、抢行为,这方面的问题还有很多,所以做青少年网络影响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青少年的心理,以及在网络中他们的行为产生的影响,告诉我们今后家长和有关人士如何教育青少年让其能“取其精华,取其糟粕。”
一,网络影响青少年的情况分析:
通过我的调查影响青少年的有许多网上因素:下面是我对青少年平时上网做什么的调查,调查显示:查资料的占16%,玩网络游戏的占47%,看新闻的占12%,聊天的占21%,通过调查说明青少年的主要时间花费在拉网络游戏与聊天上!
频率y 百分比t 有效的百累计的百
分比t 分比t
有效的d3 10.0 10.0 10.0
123412345***43454
总数l
21119191230
6.73.33.33.330.03.330.03.36.7
100.0
6.73.33.33.330.03.330.03.36.7
100.0
16.7
20.0
23.3
26.7
56.7
60.0
90.0
93.3
100.0
(一)网络游戏:这是最容易让青少年沉迷于其中的,许多青少年甚至连家都不回天泡在网络游戏的世界里,整天生活在那个只属于网络的虚幻世界。据调查,青少年最喜爱玩“传奇”这个网络游戏有有这么一句笑话:“为传奇生,为传奇死,为传奇奋斗一辈子。”这句话足以说明青少年对它痴迷的程度!沉迷于其中的原因是他们认为在传奇的虚幻世界里可以体会到一种在现实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成就感,正是这种心态让无数的青少年在网络游戏中度过拉自己非常宝贵的青春!网络游戏是一种新兴的产业,它在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以网络游戏为中心诞生了一系列相关职业和工作机会,比如新兴的GM、网管等,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网游构建的虚拟的社会生存环境为普通大众带来全新的娱乐方式,通过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人们可以体验到另一种角色的别样人生,可谓乐趣无穷。尤其是压力较大的上班族和学业繁重的高中生,他们在休息时玩玩网络游戏,还是相当不错而且经济实惠的娱乐方式。然而,作为网络游戏的最大消费群体,中国的下一代——青少年在其中受到的影响也越来越不容
忽视,我们开始对网络游戏这把双刃剑带来的伤痛感到一种由衷的震颤。因此围绕着网络游戏的讨论一直没有停止过!网络游戏因其游戏特质而带来的虚拟及娱乐性,在金钱利润驱动下高速发展,由此带来的社会问题日趋严重,社会风险对快速发展的网络游戏行业来说已经成为一个相当令人担心的问题,青少年因玩游戏而耽误功课和工作成为网络游戏面对的最多指责。而因沉迷网游影响学业,诱发青少年暴力犯罪事件,则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之所以有大量的青少年迷上游戏,其实只是它们在刚刚接触游戏时表现出极大的好奇心和新奇感,而后来被发现后立即受到各方面极大的压力,而游戏恰恰又是逃避这种压力的最佳工具,所以就出现了加压--逃避--加压的恶性循环,其实只要能认识到游戏是有益的,能开发智力,那么,事情就有了解决的基础。玩网络游戏可以,但是,把它当作生活寄托那么就失去网络游戏本身的价值了!所以我建议青少年要正确面对它!
下面是对于青少年是否玩过网游甚至于痴迷于其中的调查:可以看出大多数青少年都曾经于网络游戏当中,认为是的占57%,否的占43%频率y 百分比t 有效百分累计百分
比t 比t
有效的d17 56.7 56.7 56.713 43.3 43.3 100.0100.0 100.0总数l
(二)网络聊天
这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词,但是通过网上聊天产生的一些社会问题却是非常严重的.在虚幻的世界里利用打字来沟通人们的感情确实是件好事,但是网络并不是现实生活.许多因为网恋而自杀的人就发生在你我的身边,青少年有的时候并不能完全分清现实与虚幻.这也让许多网络骗子有可乘之机!网络骗子通过虚伪的与青少年建立感情,在虚幻的感情基础上对青少年进行欺骗.青少年是最脆弱的,也是最天真,网络骗子往往是对这种人群下手.所以大家尤其是青少年应该对网络中的朋友加以小心,不要轻易的把自己暴露在网络的聚光灯下!(三)淫秽网站
互联网传递的信息中裹挟着不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网上信息量大,虚拟空间幻真幻假,而各种信息更是良莠并存,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网上色情、反动等负面的信息屡见不鲜。这些不良信息对于身体、心理都正处于发育期,而对是非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来说,实在是不足以抵御。有关人士指出,要做到把网络上的有害内容和信息拒之门外,仅靠查处是不够的,这需要上网人员加强自律,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更需要全社会共同来抵御网络有害内容和信息的侵入。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给予正确的引导,让青少年对网络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青少年需要的是一个纯真的心,如果几个孩子在一起谈论着成人的话题那么大人的心里是多么的难受,大家需要共同努力来给青少年一个纯净的心灵!
三,影响青少年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几点启示:
一般说来,青少年的主体意识尚未形成,缺乏主动追求道德人格的能力,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靠成人的引导与熏陶。一方面,学校可以进行道德灌输,利用德育课,加强青少年的伦理意识和道德责任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遵守网络规范,不违背社会道德和亵读文明。另一方面,学校要促进青少年自我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可以吸取我国德育的精华,帮助他们主动进行道德修养,主动净化自己的灵魂。从本质上讲,道德 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人内心对自我的自觉要求。修养是道德主 体的自我道德教育。当一个人具有了强烈的道德愿望,并具有了自我修养的能力时,也就达到了道德教育的目的。这是一种道德境界,它在网络时代更重要。因为每个网络的使用者都是网络的主人,都具有某种独立性,因此,青少年一定要注重个人修养,并能做到自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遵守网络规范,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干扰。
青少年沉迷的原因大多是现实生活中的寂寞、无聊,所以他们应该从小培养一种健康的爱好,让他们的身心从小健康的发展.青少年上网可以,但是应该有一个限度,把握好这个度,他们就会得到很大的益处!
下面是我对青少年上网动机的调查:通过调查学习的占7%,娱乐的占32%,是消磨时间的占34%,觉得现实空虚的占22%,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青少年有一种以网络的虚拟世界来代替现实的心理!频率y 百分比t 有效百分累计百分
比t 比t
有效的d1 3.3 3.3 3.312 1 3.3 3.3 6.7
1 3.3 3.3 10.0
1234 1 3.3 3.3 13.36 20.0 20.0 33.33 10.0 10.0 43.3
234 6 20.0 20.0 63.3
334354
总数l
431330
13.310.03.310.0
100.0
13.310.03.310.0
100.0
76.7
86.7
90.0
100.0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中小学德育网络工作。在建立城域网和校园网的同时,使中小学德育同步进入网络。建立中小学德育网站和网页,用正确、积极、健康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主动占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道德与法纪教育,引导青少年增强上网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自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辨别是非、抵制假丑恶的能力,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进一步加强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实行上网实名登记制度,通过网络文化监控平台进行严格把关,成立网吧协会,以加强相互间的监督。认真落实未成年人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动员全社会力量,严厉打击网吧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要强化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对校园周边“网吧”等互联网上网营业场所进行专项治理,学校周边不应审批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最后还是强烈要求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青少年的利益!四,结尾
11.浅谈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利弊影响 篇十一
关键词:青少年 网络发展 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中国兴起以来,信息网络化的浪潮迅速席卷中国,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学习方式等各个领域。据统计,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其中30岁以下的网民占58.2%,学生占30.6%[1]。短短13年过去,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青春世界。因此,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尤为深刻。互联网为青少年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生存”空间。如果说“50后”、“60后”是“广播一代”,“70后”是“电视一代”,那么“80后”特别是“90后”则是“网络一代”,他们的学习、就业、和日常生活,无不与网络紧密相联[2]。
1、网络对青少年发展的正面影响
互联网被称为“无边界的媒介”,是一个被无数局域网连接起来的世界性的信息网络。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超越时空、隐蔽性[3]。网络社会是一个没有地域、没有边界、没有设置种种障碍的社会,那里实现了人人平等的伟大梦想。网络青少年因此而蔑视一切既定的权威,一切限制,在网络空间中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来铸造一个没有既定秩序,沒有权威,人人平等、自由,资源全球流动共享的公平社会。
1.1有利于青少年非线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线性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先后顺序,对事物的认识从头到尾都遵循单一的顺序。而在网络中大量使用的超文本阅读方式是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的。它是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改变了传统线性思维所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发散性思维、拓展青少年的思路,有利于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4]。
1.2拓宽求知途径,发展创造能力
目前在我国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求,随着国内几大互联网的崛起,为青少年求知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通过在网上阅览各类有益图书,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同时,网络创业的神话、网络平等的故事激励着大量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知识与创造力的重要性已越来越深地植根于广大青少年的心中。他们面临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获取已知,而是以高度的想象力去创造和运用新知识使自己在创新观念、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实现创新内容等方面都得到提高、升华。
1.3增强交流能力,促进个性培养
网络高效、快速、方便、独特的交流方式与当代青少年偏于好奇、乐于幻想、追求独立的要求相吻合。同时,通过上网可以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培养他们的人际交流的能力,使青少年的政治视野、知识范畴更加广阔,从而有利于全球意识的形成和提高综合素质。通过网络青少年获得了提供各种信息的渠道,增强了社会参与度,开发了内在的潜能。当全世界缤纷多彩的信息资源集结在青少年的面前,他们的视野、心胸会与以往完全不同。
2、网络给青少年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送来福扯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新的难题。
2.1道德感弱化,违法犯罪增多
正是由于网络社会的虚拟性,类似于传统“熟人社会”中道德他律的种种“外力”,在网络社会中相当程度上失去了作用,导致道德约束力弱化,造成道德危机。更有甚者,把网络社会视为“道德的真空”,认为“在网络世界里只有能力的高低,没有道德的善恶”。在道德感弱化的同时网络的虚拟性与现实责任的冲突弱化了部分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致使部分青少年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5]。
2.2网络上瘾,影响健康问题
由于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生理和心理机制的发展尚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判断能力,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偏弱,同时青少年的反叛心理强,好奇心强,因此极易陷入网络亚文化的泥沼,苦苦不能自拔。长此以往,就会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逐渐脱离和排斥原来的生活环境,乃至荒废学业或者事业,闲散于社会[6]。而长期上网会引发青少年网络孤独症,人际情感淡漠,对现实社会产生不认可甚至逃避的心理;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会诱发青少年的双重人格障碍;网络操纵时间失控,还会导致网络成瘾症,甚至出现精神障碍、自杀等情况。长此以往,对于整天沉溺于虚拟网络的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严重影响[7]。
2.3价值观扭曲
网络文化是依附于网络技术的现代层面的文化,是网络时代的人们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模式,网络文化有健康和不良的网络文化。其中,不良的网络文化是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色情文化、黑客文化、暴力文化等文化形态。网络青少年是指与网络时代共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他们这一特殊的成长背景使他们必然成为未来网络世界的中流抵柱,但是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和道德形成的关键期,极易受外界影响、可塑性强、自制力不足、实践经验少,因此,不良的网络文化容易扭曲青少年的价值观、淡化理想、使青少年过分注重实现自己的价值[8]。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特别是对青少年来说,网络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绿化网络文化、完善网络法规、提高青少年工作者的技能水平为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否显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1-02-21)[2011-05-24].
http://research.cnnic.cn/html/1295343214d2557_1.html.
[2]郗杰英.深入研究“网络一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J].中国青年研究,2011,(2).
[3]洪守义.一种全新的民主生态——试析青年网络政治参与[J].中国青年研究,2011,(3).
[4]王宁霞,王斌,魏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心理分析及防治[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2009: 8.
[5][8]张华强.不良网络文化下的青少年犯罪[J].青少年研究,2008,(1).
[6]钱炯.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2,(2).
【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总结】推荐阅读: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调查报告10-17
对青少年网络犯罪调研思考08-18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对策12-14
网络文化对教育的影响09-05
网络营销对企业的影响09-02
网络课程对教育的影响11-30
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09-03
青少年网络成瘾危害10-2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少年人生价值观影响程度的调查与分析11-15
青少年网络道德状况调查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