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要扶志

2024-09-19

扶贫先要扶志(4篇)

1.扶贫先要扶志 篇一

扶贫更需扶志

肩负着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重任,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以期减少贫困人口,共同迈入小康大门。然而在扶贫工作中,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依赖政府扶助而非个人努力、滥用扶贫款项等问题屡屡出现,导致扶贫工作周而复始。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扶贫工作要想成功不仅要“输血”,更需扶志“造血”。

扶贫输血可指标。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不仅要看其最高水平,更要看其穷人的生活状况。目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东、中、西部还有很大的差距。扶贫物资,对于帮助贫困地区致富,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具有重要的风向标作用。但是,现实中,贫困人口更多注重的只是扶贫工作的送钱送物,认为只要钱物一到帮扶就完成了任务。送钱送物固然能解被扶者的燃眉之急,能从心底给帮扶者以温暖和慰藉。然而,帮扶者送钱送物的目的绝不止于此,而是希望送去一些钱物后,能激发被帮扶者脱贫致富的志气和勇气,希望他们从中能积极寻求致富的“根”。

扶志造血才治本。“扶贫先扶人,扶人先扶志。”这是李先念同志生前的嘱托。对贫困户来说,有的是因为自然条件恶劣的“资源型贫困”,有的是因为缺少技能的“能力型贫困”,有的则是因为家庭成员多病的“因病致贫”,还有一种就是缺少志气、好吃懒做的“失志型贫困”。这些贫困村、贫困户之所以多年来扶二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甚或越扶越穷,是因为他们缺乏一种精神,一种理念,那就是“穷则思变”“人穷志不穷”。古语有云:“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唯有扶起贫困人员的“志”,才能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才能使扶贫工作更见效,也更长效。

脱贫致富需要标本兼治,输血更造血。“授人以鱼”要与“授人以渔”相结合,物质扶贫要与精神扶贫相结合。在扶贫过程中,我国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扶贫帮扶活动,帮助贫困人员改善生产生活,但这只是暂时的,而扶志才能从根本上促进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因此,从长远和未来考虑,唯有把送钱送物与扶志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真正摆脱贫困。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目标,就是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的富裕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以中国的繁荣昌盛为己任,使整个国家“脱贫”,傲立于发达国家之列。

2.扶贫重在扶志贵在扶智 篇二

中国扶贫开发始于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数亿中国人甩掉了贫困的帽子,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中国的扶贫仍然面临艰巨的任务。扶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时间十分紧迫、形势十分严峻。

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用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的紧迫性字眼,可见党和国家背水一战的决心。

扶贫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要打赢这场“扶贫攻坚战”,真正帮助贫困区域、贫困地区群众尽快地、持久地、高水平地摆脱困境走向富裕,就要从过去“輸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从单纯的物资支援向人力资源的开发转变,只有这样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然而,真正要实现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除了那些必不可少的“开发式”“输血式”“造血式”等扶贫措施之外,起关键作用的恐怕还是要为他们“扶志”和“扶智”。

孔丘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习近平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不难发现,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穷依旧,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他们缺乏一种勇气——脱贫致富的勇气,缺乏一种精神——勤劳实干的精神, 缺乏一种理念——人穷志不穷的理念。

有些贫困户不是因为年老体弱、天灾人祸所致,而是因为他们不思进取、主观努力不够,存在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缺乏敢富、能富、善富的心劲、干劲与韧劲。倘若缺乏主动脱贫之志气,再扶,有时也白搭。元代万松道:“虎瘦雄心在,人贫志气存。” 富勒亦有言:“褴褛衣内可藏志。” “扶志”,就是要把贫困农民自己主动脱贫之志气“扶”起来,把“内因”激活起来,脱贫的腰杆才会硬起来,脱贫的办法才会多起来。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要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积极向贫困户宣传党和政府有关扶贫的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引导,让他们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观念,让贫困户有“我要脱贫”的迫切愿望而非国家“要我脱贫”的被动督促,从而实现从“他扶”到“自立”的转变。

同时,摆脱贫困需要智慧。事实一再证明:农民的智力水平决定了富裕水平。但从实际看,贫困群众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主动性不强,是“智”力不强的最大“掣肘”。

“愚人富不久,智者穷不长”,要想使我们的贫困户彻底脱贫致富,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先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努力改变他们的文化面貌。只有让群众认识到掌握一门技能的重要性,才能更有效的发挥扶“智”的作用,让贫困人员能“一技促脱贫”。“授之于渔”就在于要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培养有文化、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兴职业农民,大幅提升贫困地区劳动者就业创业技能,增强群众谋发展、能致富的素质和能力,激发致富活力,为实现高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然而,贫困人口的存在,是实现小康社会的最大制约。政府再多的物质与产业扶贫,倘若缺乏“志”与“智”,返贫几率就会很高,只有不失时机、不拘形式的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才真是长远地、稳定地扶贫、脱贫的精准之道,才能真正全面实现小康社会。

3.扶贫先要扶志 篇三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切实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加快推进XXX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程,确保按时完成脱贫任务,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开展扶志工作助力精准扶贫,将“精神扶贫”与“物质扶贫”放到同等位置,以“村容卫生、环境友好、乡风文明”为目标,以“七个建”为抓手,强力推进“精神扶贫”工作,既帮农民富口袋,又帮农民富脑袋,确保实现贫困对象物质和精神“双脱贫”。现将相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开展扶志工作的意义

总书记指出:“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穷依旧,不是贫困群众不能致富,而是缺乏一种勇气--脱贫致富的勇气,缺乏一种精神--勤劳实干的精神,缺乏一种理念--人穷志不穷的理念。穷不思进取、穷且志短以及精神贫乏比什么都可怕。这就要求我们在扶贫工作中,要有足够的思想认识,“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扶贫先扶志,要把扶贫与扶志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送温暖,更要送志气、送信心。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扶,帮助贫困群众树立战胜困难、摆脱困境的信心和斗志,激发贫困户的脱贫主动性,改变个别贫困户多年来养成的依赖思想,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从而实现贫困群众思想观念大转变、行为习惯大改善、文明

—1—

程度大提升,为扶贫攻坚提供可靠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良好社会环境。

二、工作措施

(一)营建一个全民参与的舆论氛围。利用精准扶贫走访入户调查摸底之机,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和算账对比等措施,引导贫困户养成“人穷志不穷”的奋斗进取精神,培育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要向广大贫困户深入细致地宣传党和国家的相关扶贫政策,使中央、省市和XXX的脱贫攻坚政策深入人心,引发共鸣,让贫困户有一种强烈的“坐不住”意识,马上行动起来。XXX要引导贫困村做好精神脱贫宣传教育工作,着力解决“领导热、群众冷”的问题。要在广大农村地区书写、悬挂、张贴脱贫攻坚标语,把好家风、好家训展示到村文化墙、宣传栏,把勤劳致富故事搬到舞台、展示到群众身边。努力形成“扶真贫,真扶贫”、“扶贫先扶志”、“贫穷落后不光荣,好吃懒做很可耻”的舆论氛围,形成不因“财不如人”而自卑,而因理性对待社会救助、政府扶贫而自强,因率先脱贫摘帽而自豪,因依赖懒惰而自惭的公众氛围。

(二)建好一个自治组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的自律监督作用,开展教育宣传、创建评比、乡风评议活动;引导建立良好的家风家训,用家风家训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改变宴请活动大操大办的不良习俗,反对封建迷信,消除邻里矛盾,自觉弘扬勤劳节俭、诚信谦和、尊老爱幼、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努力形成良好的社—2—

会风尚;引导贫困群众主动参与贫困治理,赋予贫困群众参与和选择的权利。创新建立管理机制,形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管理机制。

(三)建设一个清洁乡村。针对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的状况,以村为建设单元,按照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开展以农村垃圾处置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清洁工程,达到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效果。不断完善群众自我管理机制,通过农户自发公选理事会牵头负责、推举保洁员具体落实、农户自觉“门前三包”、定期开展保洁员和清洁家庭评议评比活动,最大限度发挥农户主人翁精神,逐步实现农村清洁工程自我管理。

(四)建造一面美德文化墙。各村要利用民居空白墙面,在主要道路、文化广场等地绘制文化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知识、道德模范故事、村规民约、红白记事本发布榜、思想道德建设荣誉栏、扶贫帮困工作成果等内容融入文化墙建设。采取国画、漫画、卡通画、书法、歌谣、楹联等多种艺术形式,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地展示当地特色风情和村民精神风貌,弘扬扶贫帮困的传统美德和时代价值,营造浓厚的文明创建氛围。

(五)建树一批脱贫致富典型。XXX要积极开展致富能人评选活动,在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村挖掘勤劳致富的典型事例,通过以“比作风、比办法、比业绩”,推出一批勤劳致富的模范人物;XXX要认真组织宣讲员宣讲致富故事,请致富能人到道德讲

—3—

堂等活动中讲诉自己的致富故事,心理历程;各级各部门在评优评先、资金扶持、好人推荐等工作中要向农村致富能人倾斜,倡导好人有好报、勤劳致富受尊重的价值理念;《XXX专刊》、XXX网站、XXX电视新闻、XXX手机报等区级媒体要广泛宣传,引导村民以勤劳为荣,以懒惰为耻。

(六)建强一个文化阵地。打好文化活动“组合拳”,集中开展教育培训、知识宣讲、文体活动等,提高群众致富技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运用文字、格言、童谣、歌曲、图画、演出等文化载体,宣传教育的形式向文化熏陶、感性共鸣、理想思考、自觉接受转化。为学校、农家书屋选送优秀图书和影视作品,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编创优秀的文艺作品到贫困村巡展巡演,送欢乐、送书、送戏、送电影等下基层;发动各级文艺志愿者和农村文化能人为贫困村谱写村歌、编排舞蹈、拍摄微电影,充分展示农村新风貌、赞美新生活,激发农民自信心和自豪感,实现精准扶贫与精神扶贫紧密结合、同频共振、共同推进。在文体活动中要注意覆盖残疾人、未成年人、留守老人等特殊群体。

(七)构建一个新型的党群干群关系。XXX党员干部要巩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切实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上下功夫。要端正对待群众的思想态度,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着力构建新型的党群干群互信和谐关系。以党群—4—

干群的新气象,汇聚起推动脱贫摘帽的集体力量,提炼出各村勤劳节俭、自强不息、敢于担当、中和创新等人文精神,逐渐上升为XXX的凝聚精气神的人文精神。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XXX、相关部门及XXX挂包党员干部要把扶贫扶志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任务,要从小处做起、从易处做起、从力所能及之处做起,先使贫困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收入得到增加、脱贫致富能力得到提升,从而使贫困群众提高认知水平、改善心态、增强信心、积极响应,保障扶贫扶志工作顺利实施。

(二)突出示范引领。各乡(镇)要结合脱贫攻坚示范村的建设,按照交通便捷、村班子战斗力强、有建设内容和有示范效应等要求,从中选取1个村作为扶贫扶志工作的示范村来打造,突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三)做好舆论宣传。各乡(镇)要及时总结扶贫扶志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亮点突出、经验成熟、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扶志典型村进行宣传推广,党群工作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XXX扶贫扶志工作取得的成效及产生的社会效应,让XXX贫困群众牢固树立“只有努力才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主体意识,着力营造凝心聚力、鼓舞干劲的精准扶贫浓厚氛围,形成精神扶贫的强大气场。

4.扶贫先要扶志 篇四

-------关于让低保户脱贫的思考

到社区开展“访惠聚”工作已经3个多月了,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很多依靠低保金度日的居民,尤其是一些身体有病患的残疾居民,他们因各种原因,生活水平远远低于其他人。

如何调动社会各界资源为这些弱势人群提供更多生活保障?这是我进社区后经常思索和全力做的事情。除了开展入户调查和落实各项维稳工作,多数精力也都围绕扶贫帮困进行,前期我们工作组曾协调小代皮鞋、呼图壁县精灵少儿艺术培训学校、川渝巴子火锅、南门同力特产门市部等6家个体私营企业为低保户提供合计超过4000元钱款物资,还协调组织部、县总工会、妇联、民政局、残联等一些单位部门支持的各类物资善款,折合现金也在1万元以上,但发现一个怪圈:本月慰问的低保户,下月依旧贫困,如果仅依靠送油米面、慰问金等临时性救助措施,现状不改变,可以预见一年、甚至几年后贫困的现状很难改变。

“前天发的500元慰问金,昨天已经到餐厅聚餐去了,估计花的差不多了”一位从事多年低保工作的社区干部如实说。“有些低保户经常会收到各单位送来的米面油等慰问品,吃都吃不完,一些居民干脆把送来的物资拿到粮油店里面低价卖掉,换成现金,然后去打牙祭,改善生活”一位比较熟识的村民告诉我。虽然这些只是个例,但也反映出目前这种临时性救助体系的不足和弊端,亟待完善。

扶贫必先扶志。全县享受低保的人数在千人左右,真正丧失劳动能力的应该说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多数低保户还是具备就业的身体素质的。今年3到4月,我们工作组对所在社区的低保家庭进行了集中走访,我们曾建议一位四肢健全的低保户外出打工增加收入,这位42岁的大姐告诉我们,捡棉花腰特别痛,晒太阳头晕;建议她做家政服务时,她说自己恐高;我们告诉家政未必全是高空擦玻璃,可以拖地擦桌子,她表示万一自己出事还的国家养......我们也曾经建议28岁的阿姓和32岁的艾姓两位四肢健全的男性低保户外出打工。在就工资收入、工作岗位等提前征得该2个低保户意见后,先后联系3家就业单位,并电话约定了面试的时间,先后四次安排车到他家门口等,结果全部扑空后,才明白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就业......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工作组先后和数十名低保户进行了沟通交流,结果都比较相似。从某种程度来说,惧怕劳动的艰辛是部分低保户贫困的最重要原因。通过这些,我们工作组感觉到对于部分贫困户来说,帮困必先扶“志”,关键是让他们重新树立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在4月,我们工作组筹划组织了由300多名贫困户和各乡镇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和干事参加的“劳动的光辉”感恩宣讲会,选取了5名自力更生的居民代表进行了自我宣讲,希望通过一些具有正能量的低保户奋斗的事迹来教育引导更多人去主动就业提升生活水平,活动很成功,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让他们从根本上脱贫?不在过分依赖救助,得上福利病?前几天,我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效果,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熙景社区高姓居民,因肢体三级残疾,就业有困难。在我们工作组进住熙景社区不到一周,高大姐找到我们,希望可以帮助寻找一个工作岗位。4月初,我们通过市政管理处,为其在呼芳路协调了公厕管理员的岗位。因该公厕位置比较偏,每天只有十几元的收入,最多一天没有超过20元,最少的一天仅有6元。虽然收入不高,但是相对比较稳定。为了提高她的收入,在县总工会的帮助下,工作组又协调了一辆就业车,希望能通过夏天卖水等增加收入。为了解决顾客多是希望购买冰镇的饮料的问题,我们又主动找到县苏宁电器,按照几乎5折的价格采购了一台冰柜。通过这些措施,高大姐高兴的合不拢嘴,她自己也感觉对以后生活的信心更足了,并且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脱贫”,不在领取低保金,让自己生活的更有“尊严”。

高大姐对生活乐观的态度来源于她对现在工作岗位和对未来经济收入的信心。看到她的自信和这份开心的笑容,我们工作组全体成员也感到一些骄傲和自豪,但是如何让更多有就业意愿的低保家庭重新活的更有“尊严”,我想除了各类临时性救助之外,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低保家庭的宣传教育工作,让他们懂感恩、知党情,从内心感觉到“劳动光荣”,同时也需我们各单位部门、各工作组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其获得一份“人岗相适”的就业途径,才能让更多低保户过上更好的生活,感受社会的改革发展成果和感受复兴“中国梦”带来的变化和实惠。

上一篇:专项法律服务委托合同下一篇:统战新闻宣传工作会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