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精选11篇)
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一
【摘要题】体育研究
【关键词】学校体育/课程/开发/利用
在新世纪到来之际,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今后,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取而代之的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不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进行具体的规定。同时,为了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还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学校和教师在课程管理和教学实施上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开发课程。要开发课程,必须拥有足够的课程资源,于是课程资源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被提出来。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小学仍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同样需要地方、学校和体育教师充分挖掘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出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因此,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急需研究的新课题,它将成为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访问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结合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践的观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开发与利用以及开发的主要原则和途径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1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概念
资源指“资财的来源。一般指天然的财源。”[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资源的概念在不断扩大,资源不再仅仅指自然的资源,还包括了各种社会的资源。人类的各种实践活动都需要有一定资源的支持。
课程资源是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2]。”“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按照课程资源空间分布的不同,大致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3]。”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要达到新一轮课改的目标,当然也需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作为前提。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即是指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根据这一概念,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亦可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素材性资源主要包括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锻炼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学组织与教法、课程目标、体育情感与价值观等五个方面。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条件性资源主要包括实施本课程的人才资源、财力资源、时间资源、空间资源和体育器材用品资源等5个方面。
素材资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要素的来源,即构建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的方法体系的来源。它可以看作是体育与健康课程运行的软件。现代信息传递的渠道多种多样,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可以从各种教材、书籍、报刊、杂志、广播、电视、音像材料、光盘和互联网等获取。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体育课程素材资源存在于各地方、社区之中,需要靠我们去开发、筛选和利用。
条件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所需要的硬件,缺乏条件资源体育课便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它决定着体育课程实施的范围和实际水平。体育课程对时间和空间条件要求是比较高的,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需有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作为保证,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定的人力、财力和体育器材的支持。
课程资源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的前提,但丰富的资源只有经过筛选和加工后才能真正进入课程。因此,要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目标,需要提高课程资源开发和运用的水平。
2.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二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与《课程标准》 (实验稿) 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方面精神实质一样, 主要的修订是删除了《课程标准》 (实验稿) 中“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的开发”这一小节, 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内容, 主要考虑到前者有些内容会与其他课程资源的内容重复, 同时, 对有关文字的表述力求更加完善。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是不断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 形成各地、各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特色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各级、各类学校, 尤其是农村学校应当充分开发与利用体育和健康课程资源, 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常、有效地实施。”这段话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
1. 有助于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 可以弥补体育与健康教学条件的不足。我国的体育与健康教学条件各地、各校之间发展很不平衡, 包括体育师资、场地设施器材等, 短期内这一状况难以得到解决, 但我们不能等体育条件都完备了以后再说提高教学质量的事情, 因为学生的发展不能等。我们应该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开发与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弥补现有体育条件的不足, 提高教学质量。例如, 现在一直在讨论体育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那么, 在体育教师数量不足问题解决之前, 我们可以开发与利用人力资源, 如让有运动特长的其他任课教师或学生协助体育教师进行教学等。第二, 符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身心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越是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就越能提高教学质量, 这就需要对现有的一些运动项目进行改造。比如, 如果让小学生在正规的篮球场上按照正规的篮球运动要求学习篮球, 难以提高小学生的篮球兴趣和学习效果, 因为3.05米高的篮筐会让绝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 更不用说命中率了。我们可以对篮球项目进行改造, 为了提高学生投篮的兴趣, 可以自制多向篮球筐, 并且高度能够升降, 让不同身高的学生能够经常投进篮球, 甚至能够扣篮。第三, 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体育的教育功能除应体现在学校里的课堂教学中, 还应该体现在学校之外的环境中,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附近的地形地貌, 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活动, 如, 可以利用郊野进行远足、越野跑;利用山林开展定向运动和登山运动等等, 使学生在锻炼身心的同时, 了解大自然, 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有助于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和形成教学特色。
第八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三级课程管理, 即国家管理、地方管理、学校管理, 每一层面各自承担不同的权利和责任。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学应该根据《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精神和要求, 结合本校的实际开发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体育与健康的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国家课程校本化, 即本课程属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 应该根据《课程标准》 (2011年版) 的精神和要求来实施教学, 同时, 为了提高国家课程对本校的适应性, 还要紧密结合本校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二是特色项目, 即学校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受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传统运动项目, 如, 有的学校几乎所有的学生喜爱滑轮, 有的学校几乎所有学生都会多种跳绳方法等。无论是国家课程校本化还是特色项目, 都有利于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特色的形成。因此, 学校和体育教师不是在等待什么, 而是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不要习惯于做课程的被动执行者, 而要做课程的主动建设者;解放思想, 大胆实践, 善于总结, 就一定会形成教学特色。
二、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 对体育与健康教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创造性地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学校和体育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班主任、活动课教师、校医、团干部、少先队辅导员、有体育特长的其他课程教师、社会体育人才、社区医生和学生家长等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促进他们参与教学指导、教学评价、课外体育活动、运动会以及督促学生参加校外体育锻炼等。”这段话清楚地表明:体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这一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体育与健康教学的质量。因此, 体育教师要高度意识到自己对教学、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尽心尽责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创造性地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同时, 要发挥除体育教师以外人员的作用, 这既可以促进其他人员对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关心, 同时, 又能弥补体育教师数量的不足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各地、各校应按照教育部《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的规定配齐体育设施和器材。同时, 还要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其他的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 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有效实施。”这段话强调各地、各校要加大体育的投入, 重视体育的硬件建设, 配齐体育设施和器材, 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顺利进行。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差异很大, 不是所有地区和学校现在都能配齐体育设施和器材, 但能够配齐的要配齐, 目前还不能一下子配齐的要逐渐配齐, 实在不能配齐的要大力开发和利用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 特别是农村学校更应如此。实际上, 即使能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配齐体育设施和器材的学校也应该开发和利用体育设施和器材资源。
1. 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要求“学校既要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的各种场地、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 如墙面、树林、食堂、较宽阔的走廊、空地等, 也要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资源辅助教学。”这段话的含义是指不只是正规的体育场地、设施才是开展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场所或设施, 学校的许多地方都可以成为学生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场所。例如, 墙面可以用来练习乒乓球的推挡和攻球动作、排球的垫球动作和传球动作、篮球的投篮动作和传球动作等;食堂里挪开桌椅可以进行一些游戏活动和体能练习等;一块空地可以进行足球的动作练习和比赛等。有条件的学校也要重视校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如没有游泳池的学校可以到社区的游泳池开展游泳教学等。
2. 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体育器材一般都可以一物多用, 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 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小足球的球门等。”体育器材一物多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器材的多种功能、用途和使用效率, 弥补体育器材的不足以及使体育活动形式新颖多样。除上述外, 还有许多例子, 如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 也可以用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 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三人角力、跳移动绳、绳球等;接力棒可以用作接力跑的传接器材、哑铃操的手持器材等。
3. 妥善保养场地、设施和器材。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校要通过优化管理, 加强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 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和寿命。”这主要是为了节约使用成本, 提高使用效率, 发挥现有场地、设施和器材的最大功效。特别是对那些体育经费有限或对体育投入不足的学校更应如此。
四、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除了要遵循目的性、科学性、可行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文化性等原则以外, 还要特别注意所开发与利用的内容一定要与身体练习相关, 无助于身体练习的内容则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段话有两层含义:第一, 强调开发与利用课程内容资源需遵循几个原则。目的性原则主要指开发与利用的课程内容资源要有助于实现学习目标;科学性原则主要指开发与利用的课程内容资源要遵循体育与健康的科学原理, 具有体育与健康教育教学的特点;可行性主要指开发与利用的课程内容资源符合学校实际, 易教易学;层次性主要指开发与利用的课程内容资源适合不同学习水平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运动基础;趣味性主要指开发与利用的课程内容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的兴趣, 体验运动的快乐;文化性主要指开发与利用的课程内容资源既能传承体育文化, 又具有时代气息。第二, 开发与利用的课程内容资源要具有身体练习的特点, 换言之, 虽然有些内容属于体育比赛的项目, 但不是以身体练习为特征, 如棋类、电子竞技等项目就不用开发与利用, 这些项目是智力比赛项目, 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进行教学。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进一步指出:“学校和教师在开发与利用运动项目时, 还可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对某些运动项目进行改造, 与此同时, 注意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等内容资源。”这段话的含义是:第一, 对一些不适合学生和学校的运动项目要进行改造, 当然, 适合学生和学校的运动项目就可以直接使用;第二, 一些深受学生喜爱, 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相关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和新兴运动项目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这就是说,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竞技运动项目。
1. 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校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加强对现有运动项目的改造。可以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改造场地与器材等手段, 开发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旨在使改造后的运动项目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运动基础, 使学生学得会, 学得有趣、有劲, 例如, 初中的排球教学就应降低排球网的高度, 甚至可以使排球网两头高度不同, 让不同身高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扣球的乐趣;如果初中进行跨栏教学, 可以在不同的跑道上摆放不同高度的栏架,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栏架高度进行跨栏练习;为了让学生体验篮球比赛的乐趣, 可以降低规则要求, 如走步的规则可以放松一些, 使学生能够比赛起来。
2. 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健美操、攀岩、街舞、软式排球、软式橄榄球和软式足球等新兴运动项目。在注意对新兴运动项目进行教材化改造的同时, 应引导学生把追求时尚的项目转变成健康向上、参与性强、安全有益的教学内容。”一些新兴运动项目具有时尚性特点, 普遍受到青少年儿童的喜欢, 将新兴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 学生课堂上更喜爱学, 课外更会主动练。体育教师在开发与利用新兴运动项目的同时, 要重视对这些运动项目的教学研究, 使这些项目不但体现娱乐性, 而且要体现教育性。
3.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民间体育资源, 应大力继承和发扬。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竹竿舞、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民间体育资源非常丰富, 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 大力开发和利用当地民族民间的体育活动项目, 会受到学生的喜爱, 有助于学生课外和校外主动进行体育锻炼, 有助于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 因为这些体育活动项目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相联。当然, 在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体育活动时, 要注意选择那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具有一定安全性和锻炼价值的项目。同时, 应对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进行改造, 使其成为教学内容。
4. 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校和教师应充分利用附近的地形、地貌, 根据当地气候和季节特点开展教学, 例如,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利用适宜的水域进行游泳, 利用郊野进行远足, 利用雪原进行滑雪橇、滚雪球、打雪仗, 利用山林开展定向运动和登山运动, 利用沙地进行沙滩排球和足球等。教师还可利用季节特点进行教学活动, 例如, 春季组织春游活动, 夏季开展游泳活动, 秋季组织登山和越野跑, 冬季开展滑冰和滑雪等。”开发与利用自然地理资源, 不但可以解决学校场地和设施不足等问题, 而且可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 感受大自然, 热爱大自然, 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对于农村学校而言, 由于体育场地和设施比较缺乏, 完全可以利用自然地理资源上体育与健康课。湖南某农村初中的一节体育课就是在空旷的山谷中放风筝, 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奔跑能力和耐力等, 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显著提高。
五、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学校和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阅览室、各种媒体 (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 多渠道地获取体育与健康的有关信息, 丰富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健康知识和素养,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学习和锻炼。”今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的途径不只是局限于课堂上, 他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而且, 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也是非常有限的, 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引导学生课外去阅读、去观看、去收听体育与健康的有关信息, 比如, 可以要求学生一周起码两次观看电视体育频道中的有关内容, 或一周起码两次上网查询体育与健康的有关信息, 等等, 以此来帮助学生丰富体育与健康的知识, 提高体育与健康的素养。
六、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三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人力资源;体育设施
一、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概念与开发现状分析
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要想更好地开发与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首先必须理解什么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从整体上看,课程内容资源是指可以为教学提供帮助,有利于更好地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切因素和条件的总和。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则特指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及其他资源的总和。具体来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可分为两大类:(1)素材性资源,指那些能够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组成部分的素材或来源,例如,教学目标、方法及学生的活动方式等。(2)条件性资源,指那些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展起作用,但是区别于课程本身的外部条件,例如,教学时间、场地、设施和环境等。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还一直以运动技术为主,学生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长期得不到重视;在教学方法上,过多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主要采用竞技运动的训练方法,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还存在许多不足,没有充分发挥地方教育和师资的优势。
二、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生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主体,首先,要重视开发与利用学生资源。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的兴趣爱好与发展需要构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出发点,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传统体育教学从课程设计到学习评价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大打折扣,学生作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至关重要的人力资源,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因此,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高效教学。
此外,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具有双层身份,即教师不仅是开发利用的重要主体,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自身的经验、态度和能力等将直接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水平。此外,教师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还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体育学科专家的开发成果最终需要教师来实施,学生资源的开发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因此,要增强教师对于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大对体育设施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力度
合适的体育场地、优质的体育器材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必要保证。在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应在发挥现有体育设施作用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它的潜在功能,充分开发与利用校内的各种场地、设施等开展体育活动,如墙面、学校食堂、较宽阔的走廊、空地等。此外,要充分发挥多功能体育器材的功能与作用,真正做到一物多用,实现其利用率的最大化。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足球的球门等。与此同时,体育设施与体育器材的管理和维护也尤为重要,我们要妥善管理场地、设施和器材,加强对场地、设施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提高它们的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四、充分开发和利用课外和校外体育资源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并不仅仅局限于校内,教师在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和开发校内课程内容资源的基础上,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活动,充分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等资源,不断巩固体育学习的成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此外,对于校外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该充分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家庭体育活动、社区体育活动、体育旅游等各种户外体育活动来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
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进行的,而是在学校内外、社会的大背景中进行的,它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以及社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化学习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各地区、学校条件的差异,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增强学校特色,彰显教师风采。
参考文献:
吴彦春.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
4.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四
新浦辅导小学 叶瑞平蒋永法
摘要:
在诸多的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小学,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完善,尤其是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设施因地理条件的特殊,显得相当简陋,给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少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设施相对落后,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得想方设法挖掘教育资源,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地方、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整合,才能基本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新课程 资源开发
在诸多的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山区小学,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不完善,尤其是体育教学场地、器材等设施因地理条件的特殊,显得相当简陋,给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不少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设施相对落后,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得想方设法挖掘教育资源,根据体育教学的需要,结合地方、学校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进行整合,才能基本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可以发挥体育课程资源应有的优势,体现体育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开发是利用的前提,利用是开发的目的,而开发的过程也包含着一定的利用,在利用的过程中也会促进进一步开发。
如何在农村小学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的改变这一现状呢?本人结合自身的体育教学实践,就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谈谈自己的认识。逐渐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体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让我们的体育课堂丰富多彩,更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一、农村小学体育活动的现状
1、体育课堂练习、活动内容乏味,缺乏趣味。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的物质保证。当前,农村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体育教学相比,差距很大,完全达到国家教育部的器材配备目录,满足体育教学条件的学校很少。在现有农村学校教学中,由于人为因素和经费不足,导致体育器材不足,再加上场地不好,器材消耗也较快,而常规体育器材利用率也存有自身的局限性,使体育教学大纲很难落实,出现放羊式的教学是时而有之,很难有丰富多彩、形式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容易使学生产生单调、枯燥、厌学的情绪。
2、学生缺少体育锻炼时间,缺乏体育锻炼项目和习惯。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学生体育锻炼不足。一些学生家长不让参加体育活动、体育锻炼。二是小学生“没有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三是学生“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的体能则有所下降。近年来,青少年慢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上升,一些和成年肥胖有关的疾病在青少年时期就埋下了隐患。
3、应试教育造就体育为学习让道。由于学习压力大,学生和家长也不重视体育锻炼学校、家庭重智轻体的现象比较严重。
二、农村小学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的困难与优势
1、农村小学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所遇到的困难
由于农村小学大多体育器材老化和不足,体育场地不规范、不平整,学生家庭收入相对较低。所以进行新兴体育项目的开发困难很大,有的项目根本无法进行学习。就要求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师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找到符合学生身心发展和兴趣爱好的课程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2、农村小学课程资源开发时的优势
虽然农村小学在课程资源开发时困难很大,但也有其自身的优势。首先农村地区各种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开展广泛,其次农村地区自然资源丰富。
三、农村小学体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1、我校地理位置特点及可以利用的体育资源。我校地处偏远山区,是一个依山傍水、茶果飘香的地方,自然和人文资源都比较丰富。在我校周边有着丰富的地理环境资源、人文资源、乡土文化资源、民间体艺资源等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所利用和作为教学辅助教材。自然资源是最经济最简便的绿色资源,这也我们农村小学的体育教育优势。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性地进行体育活动,利用新鲜空气,可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有氧健身操。利用阳光进行日光浴;利用水进行游泳和温泉浴。春季可以开展春游、远足,夏季可以开展游泳;秋季可开展越野跑;冬季可开展晨跑等安全有益的活动。大自然的资源是丰富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善于发现,就会找到无穷尽的体育资源。
2、开发和利用的必要性。过去,体育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以学科中心主义为指导思想,偏重学科的逻辑性,过分强调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未能形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忽视了体育对于培养人的作用。随着人们对新课程观的理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教科书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惟一的课程资源了。新课程赋予教师极大的自主性,由对课程被动、忠实的执行者将变为主动、积极的创造者,由对教材的挖掘钻研者走向对课程资源开发的设计者。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大纲、教科书),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体验到的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在体育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明确的体育课程改革目标,其中提到了一些全新的改革理念:(1)、调动学生主动学习;(2)、体育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的联系;(3)、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4)、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这些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特别是“探究式”学习的要求,呼唤与之相适应的体育教学资源,这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和挑战。要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缺乏课程资源意识,没有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体育课程改革的宏伟目标就很难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于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改革目标。学生在新课程中,既是课程资源的消费者,又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尤其是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体育教学与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的背景下,学生获取体育知识与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显得越来越频繁和重要了,学生本身成了特殊的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根本的变革。学生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相互之间都成了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我们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1)、学生的亲身体验。(2)、善于利用学生的社会生活信息。(3)、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一种资源。在周边体育资源的调查、收集中,我总是通过精心筛选,合理地进行开发,决不盲目地进行操作。周边教育资源可以弥补我校教育资源的短缺。我通过对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发现有许多教育资源可以解决我们现在教学中所面临的一些困难。例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些民间体育项目(跳牛皮筋、呼拉圈)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利用一些小山头培养学生爬山的兴趣;利用社区活动场所来缓解学校场地紧张的难处。
四、农村小学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
1.发挥体育器材“一物多用”的功能
“一物多用”是指对体育器材,除发挥其固有功能外,运用发散思维,发挥其多种功能和用途,提高器材的使用效率。任何一种物品,它都具有多重属性与多种功能,但由于思维定势的影响,人们往往只注视其固有的、本质的属性,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对经费相对不足,设施难以配齐的农村学校来讲,充分挖掘器材的多种属性,发挥器材的多种功能,是解决器材短缺的重要途径。“一物多用”的应用举例:
“一物多用”已有很多的应用实例,在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仍然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例如: 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做钻越的障碍等。
接力棒----可以用做接力跑的传接器材、哑铃操的手持器材等。
游泳圈----可以用做游泳救护,还可以模拟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障碍而用于障碍跑练习。
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也可以用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
小皮球----可以用来踢足球,也可以用来投掷,还可以用来打篮球。
呼啦圈----可以用作障碍物,也可以用来替代跳绳,做多种游戏。
橡皮筋----可以用来替代栏杆、跳高的横杆等。
2.自制体育器材
自制体育器材从广义上讲是人们自己制作发明的,能被体育教学、业余训练和体育锻炼所利用的体育器材。体育自制器材凝聚了创作者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而具有无穷的魅力和良好的实用性,是一个“量材录用、因陋就简”的积极办法。而农村小学出于资金短缺,国家规定应该配备的基本设施不能全部到位,甚至相去甚远,这种条件下的自制器材是为了满足体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需要,是“解决温饱”问题。自制器材大多来于生活中,它更贴近学生,能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更充分地体现学校体育的娱乐性,为更好地开展“快乐体育”奠定基础,使其远离“竞技体育”的模式。自制器材因其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增减,提高了器材的使用率;同时其多样化特点,更丰富了教学内容,它对教学又具有辅助作用,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自制体育器材的原料大都来自于生活,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现成的隐形的体育器材,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发现和利用,树立开发意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各种废弃物品有很多,有些可以直接拿来当作我们体育教学中的器材。例如:小方凳,可以用来做障碍物,进行障碍跑练习;小课桌,可以用来代替山羊做体操腾越练习;用竹竿制作成体操棒、接力棒等。3.对传统体育器材的改造
即对传统的竞技化的体育设施、器材规格进行改造,使之符合青少年学生生理发育特点,努力将体育场地器材改造成学生的运动乐园,以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由于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许多学校所修建的都是成人化的体育场地器材,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在一定程度上未受到学生的喜欢。将这些“标准”场地、设施、器材的规格按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改造,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多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体育习惯有非常现实的、长远的意义。改造的方法举例:如诸多学校的传统项目篮球,在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中,最多的就是篮球场,这些篮球场好看但不实用,连体育老师自己也从来没有过扣篮经历,学生使出“吃奶”的劲也难得把球投上篮板,这种设施怎能激发起学生对篮球的兴趣。经过改造的篮球架,这种篮球架高度降低了,学生的投篮成功率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自然也就激发了出来。
对传统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改造,应遵循以下原则: 改造后的器材要符合健康标准。首先是安全要求,不能存在任何安全隐患。其次是符合学生生理发育的基本规律,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改造的程度要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改造的目的是使器材的规格适合儿童少年身心发育规律的需要。改造后的器材要能降低学生对器材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4.自然资源条件的利用
自然资源条件包括校内外的地形、地貌、建筑物、森林、水源、气候等资源。自然地理课程资源是我们最经济、最简便的体育课程绿色资源,如越野跑、爬山等与气候、自然、地理环境有关的体育课程内容,可以培养、训练学生适应当地的气候、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所以,我们应当在组织好课堂体育教学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到大自然中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组织学生进行多种体育活动。
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在现实的体育教学中一定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创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农村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资源在目前的许多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仍然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不断加大,这些创新的体育器材成为我们的美好记忆。参考文献:
1、《学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
2、《新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要求》鲍银霞
3、《新课程观下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黄小平
5.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五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 政治课 邵阳地区
乡土教材是以本地方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状况等为内容的教材,而乡土教材开发是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18世纪,法国思想家J.-J.卢梭和瑞士教育家J.H.裴斯泰洛齐就曾主张教给儿童以乡土地理知识。后来一些教育家把乡土课程资源逐步扩大到乡土历史、乡土社会、乡土自然、乡土文学等等。用乡土课程资源进行上课教学,不仅符合教学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而且有助于学生认识乡土和培养热爱乡土的观念。有些国家曾在小学设乡土学科,进行乡土历史文化与自然的教学。费孝通先生在《乡土本色》一文中曾指出,中国社会的基层是乡土性的,也可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乡土课程资源的宏观载体①。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各地方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又有值得讲述的革命传统和文物古迹,编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课程资源供学生学习,有助于激励儿童继承革命传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一、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
乡土指人们的出生所在地或者是从小开始一直生活的地方或指人们因为某种原因而产生深厚情感的地方。而乡土资源是指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资源,具体包括当地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民风习俗、名人轶事等,它是地方自然、文化、社会的集中体现②。
关于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众说纷纭,目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作者认为乡土课程资源解释较好的有:“师生和学校所处的某一个具体的行政区域内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科技人文等方面的反应群众文化心理并且带有积极意义的系列教育内容,其中包括当地的历史、地理、物种生态、文化习俗、人物风情、生产和生活经验等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③。因此,乡土课程资源广泛多样,但只有应用到思想政治课堂中,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活动、教学要素等相联系起来的乡土课程资源才属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
对于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学生所处年龄的生理、心理需求,特别是考虑到在农村进行乡土课程资源教育的局限性,因为农村学生每天都和自然、与山水交往,山山水水对他们的吸引力是相对城市学生较低的。正由于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知识面和知识结构都是差异较大的,所以在城市要多介绍自然景点、讴歌祖国大好河山和红色革命旅游景点;在农村,更多的应该介绍人文历史资源。因为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乡土教育课程的核心目标就是培养乡村少年的健全人格。这个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基本目标:第一,促进乡村少年作为普通个体的健全法制,也就是从积极适应的层面,引导乡村少年健全人格的养成;第二,面对乡村少年生存的现实,从消极适应的层面,应对乡村少年成长过程中的文化断裂,以及由此而来的人格自信缺失④。
二、乡土课程资源开发面临的困境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是科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课程建设部分,其成功的开发直接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学习质量,为其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长期以来,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导致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
尽管近年来国家进行了三级课程的改革,但乡土课程资源的建设仍然是举步维艰。综合起来主要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乡土课程资源不能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赏识。尽管许多人强调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进行了相当数量的教材建设和编写,但其质量与所期望的相去甚远。每当学校使用乡土课程资源时,学生和家长就表示出冷淡的态度。家长们普遍认为,乡土课程资源与学生学习的科学知识的课本关系不大,如果在学校中使用这种教材会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学生对学习材料的选择大都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为了望子成龙,自然要求孩子一心用在要考试的科目之上,这样孩子对乡土课程资源也就不再投入多的兴趣。
(二)乡土课程资源不能受到学校教师的欢迎。调查显示:学校及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关注程度普遍不高。对开发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很重视的仅占4.5%,一般重视的占69.7%,不重视的高达21.6%,甚至有4.2%的学校连正常的思品课也不重视,经常挪作语文、数学、英语课⑤。如此现象根源在于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自然多为乡土文化,对学生学习与掌握学科知识的帮助不大,开设相应的乡土课程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继而影响教师的工作效果绩效。老师们大都希望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身价。
(三)乡土课程资源与正式教材的关联性差。乡土课程资源的大部分内容都是本土文化,这些内容很难和正式的学科教材发生联系,如果用时间来学习乡土课程资源,那么就会占用正式教材学习的时间。这样,无足轻重的乡土课程资源自然就在学校没有“立足之地”了。
三、困境解决的办法
在开发与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时,教育主管部门与校方主要应采取了下列途径与方法。
(一)确定以每一个学生幸福生活为本的逻辑思路。教育部门在编写教材时首先考虑的是学生的需要,当地人民未来生活质量的需要,和国家安定团结的需要。教材内容应该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起点,然后再拓展为区域、本土文化,再延伸到国家文化与人类共享文化。这样,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学校教师都给予了积极地支持,解决了不同人群对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与认同的问题。
(二)建立合理的、相互尊重的团队机构。开发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进而编写教材绝不仅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而是当地人民通过教育追求幸福的事,教育部门只是帮助他们组织与发现其传统文化中对现实生活有价值的成果,将现实生活的追求与传统文化之文明成果联系起来,以使未来的人获得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优势内容,同时也保护人民获得自我、自尊、自信。所以,乡土课程资源的内容选择与认定的人员主要由当地文化人、地方专家、政府文化机关的专家和当地教师共同组成。
(三)乡土课程资源的整个开发利用都应开放的、平等的,通过集思广益鼓励社会上每位公民积极参与,提供自己的思路与方法建议。例如,为开发课程资源、编写教材提供自己知道的当地故事、儿歌、对联等。
(四)我们要充分尊重乡土课程资源的广泛性、多层次性、人民意愿。首先乡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具体体现,是此方此土的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这种成果的延伸便是国家文化和人类文化。在编写的过程中要将本土文明成果与其他民族或其他国家的成果进行比较,一方面让学生通过本土文明成果了解世界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学生形成自尊、自强,走出大山的过程。其次努力保持乡土文化的原貌,这些资料都是当地人民的成果,也是当地专家、老人和有威望的人们自己搜集、自己选定的教材内容,尽量保持这些文化的原貌才能体现我们对人类文明的尊重,这个尊重带来了人们对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视与喜爱。同时乡土课程资源的使用不仅限于学校,要与当地文化站、地方政府的有关工作发生联系。如,乡村节日,旅游开发,民间文艺,民间仪式发生关系,教师也不仅仅是学校的,也包括那些热爱本土文化,具有文艺、文学、历史才能的所有村民或地方文化干部。
总之,要解决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中的困境苦难,要积极发动人民群众的优势、注重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各学校骨干教师的文化知识,结合乡土课程资源改革的理论文章,运用平时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与教训,系统完整的编纂开发出符合时代需求、学生需要、便于授课、生动活泼的乡土课程资源及乡土教材。
四、以邵阳地区为例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邵阳是坐落于湖南省西南部,拥有800万人口,少数众多民族的大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与自然资源。拥有历史文化与红色旅游资源比如邵阳八景的龙桥铁犀、蔡锷故居、魏源故里,明朝名将蓝玉、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滩头年画、五四运动先锋成员匡互生崀山、邵阳县八路军驻湘办事处南山等等。曾经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在湖南境内宝庆(今邵阳)惨败,以至于至今流传“纸糊的长沙、铁打的宝庆”之美誉。我们要充分利用已有的丰富的乡土资源,对学生们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教育熏陶,从具体的景点事迹中讲述抽象的宏观的政治文化与历史背景。陈丽华也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思政课堂中所讲的理论搬到社会中去实践检验,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知、信、行的统一和协调⑥。在邵阳地区开发政治课的乡土课程资源时,要充分考虑互联网的时代性与授课资源的时效性。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效益,达到教育过程最优化,是乡土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其积极意义表现在:第一,信息技术扩宽了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来源;第二,信息技术改变了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第三,网络信息技术突破了各自乡土课程资源开发中遇到的时空限制,使学科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广泛交流和共享成为可能⑦。邵阳市作为湖南的人口大市、教育强市,在兼顾高考的情况下,多年前就致力于适当开发乡土课程资源,激发广大学子的爱家爱乡的热情。在笔者读中学的时期,就得到过学校发放的乡土教材两本,可见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是认识到乡土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可惜各科老师并未结合已有的乡土课程资源,利用乡土教材进行教育。其实文科尤其是政治、历史、地理非常需要结合具体的乡土资源来谈,如今政治课更多的应该重视中国革命史、红色革命根据地,讲述我国现有制度的来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认可,进而加强对广大学生与教职工认识到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必然性、合理性,从而自觉拥护党的决策、自觉维护社会主义制度,防腐拒变。
参考文献: ①《超越界限: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性别思考》,杨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 ②颜慧敏.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乡土资源的利用探究.山东师范大学,2012.8 ③李灿.高中思想政治课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山东师范大学,2012.④《回归乡土的课程设计:乡村教育重建的课程策略》,刘铁芳,《现代大学教育》,2010年第6期
6.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六
——罗香(广西师范大学本科函授大新县党校教学点)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学科规律,走进家乡,加强听说训练,把握课程特点,走进家乡文化,倡导广泛阅读,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走进家乡生活,鼓励体验感悟,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课程资源去演绎课堂。
【关键词】:课程资源语文教学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指教师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学内容来源, 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 创设语文学习环境, 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满足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求, 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立足文本, 挖掘语文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参考书、配套读本、教学挂图、工具书以及教师的教案和学生的学案等丰富的内容资源。可以说, 教材资源本身丰富的内容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教科书一直是学校语文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 面对这一最要紧的课程资源, 我们也应与时俱进, 改变简单“教教材” 的局面, 而是 “用教材教”。在发挥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时, 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l.科学把握教材, 利用课本资源。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实施课堂教学的最基本依据, 对教材的整体理解和把握是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以往的课程学习中,学习者注重的仅仅是教材中的知识点, 忽视了教材作者或编者在教材中贯彻的教学思想。对于语文学习和教学来说, 由于教学思想的转变, 教材的编写思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 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2.尊重学生的想象世界, 充实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学科知识, 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小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他们富有个性化的奇异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 往往超出教师预先的设计。面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 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所掌握的课程资源与学生所提供的充满个性化的课程资源共融, 努力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努力将学生所掌握的信息转化为课堂教学的现实资源。
语文教学活动是农村语文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其活动资源,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遵循语文规律 利用身边资源 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 “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叫语文,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在纸面上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结合说就叫语文。” 笔者认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
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自习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 1
文时要求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在学生晚餐的时候,我们可在食堂餐厅放一台电视机给学生播放小说朗诵、评书精段、一首诗词的精美讲评,一篇散文的欣赏品读。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农村中学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课程特点 倡导广泛阅读 培养良好习惯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的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一切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与丑陋一起给你,使你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诌。”的美读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了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在阅读《变色龙》时,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征?为什么称“变色龙”?抓住标题不放松,根据这一疑问仔细读过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又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小说《曼哈顿的中国女人》时,要组织学生讨论:“美国那么发达,曼哈顿街头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伸手乞讨的人?”老师要从社会保障体系,家庭经济情况,赡养老人,遗弃弱者等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从而激发学生看书阅读质疑的兴趣,通过讨论把他们的视角从文本引向社会。
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或结合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二、联系生活, 创建环境资源
美国教育家华特曾经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的确, 课堂并非孤立于现实之外的学习空间, 教师应该将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之中。只有挖掘生活中的语文资源,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会像生活一样不断掀开新的一页, 才会充满不朽的生命力。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传统的课堂环境, 洁白的墙、固定的黑板、秧田形的桌椅、严肃的老师、恭敬的同学„„这样的环境过于强调学习的功能, 而缺乏温馨的乐学环境、良好的心理环境以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 要求我们在强调学习氛围的同时, 更应使环境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我们可以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主导活动, 找准小学生生活的热点、焦点, 创设一定的生活情景, 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2.追求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经济的发展为课程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现在使用的教科书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必须注意挖掘课文中生活化的课程资源。(1)把课堂融入社会。与大自然相比, 社会要更丰富、更复杂、更生动。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更重要的源泉。我们虽然无法把社会搬进课堂, 40分钟也很难再现丰富的生活画卷, 但我们可以把课堂融入社会。有
人说课堂是个小社会, 这个小社会虽然只有四五十个成员, 但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一滴水可以照出整个太阳, 一个班级也可以折射出整个社会。问题是要寻找出有效的融入渠道。我认为可以采用以下三条渠道。一是想象式。想象式可由老师或学生提供一个情景或事情的开端, 由大家来设想发生了什么事情, 以及事情的经过和结果。二是辩论式。可以提出一个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或疑难问题展开辩论或讨论。如对 “上网的利与弊”、“自由与纪律” 等展开辩论, 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见, 这正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人群的不同认识。三是实用式。丰富的社会生活对作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提出的要求,也是课堂作文融入社会的一个渠道。(2)让艺术再现生活。艺术来源于生活, 但它比生活要更集中, 更典型, 也更生动。在语文课堂上用艺术来再现生活情景, 是课堂语文生活化的一条捷径。在40分钟的课堂上, 我们可以唱一支歌、观一幅画、演一场戏、看一个电视片段, 来启发引导学生, 激起学习语文的欲望,创造新的作品。3.创设多彩的有利于语文学习的校园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 合理地利用校园、教室等场地, 创设多彩的校园文化, 将这些设施赋以生命的活力, 将这样的环境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之一, 以熏陶学生的情感,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三、加强渗透, 整合学科资源
过去的语文教学视教材为圣书, 关注书本, 忽视人本, 强调独立, 缺乏合作, 每个人都是封闭的个体, 使学生的作文思路变得越来越狭隘。新课程淡化了学科的界限, 强调语文学习应开放, 处处留心皆语文, 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 强调学科的整合。如何把学生的课本世界融会贯通, 建立广泛的知识联系, 成了我们课程资源开发的又一个切入点。在教学中, 音乐、美术、科学、数学等等, 都是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四、组织实践, 开发地域资源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1、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用语文”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增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教师应鼓起热情,给予关注,给学生作现场引领,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资源,让学生实实在在去做,以实践代替想象。如在学习十一册口语交际《小记者》时,可让学生以小记者、小调查员的身份去对一些有特色的农民企业家、果农果王、菜农大户、教育世家等进行采访、调查和研究,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采访果农时,记录下果业的现况和果农对学生的寄语,并以小传记的形式写出茶王的坎坷的创业经历。这样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就不是无源之水,就能切实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2、开发利用农情农俗,培养学生爱乡情感。作为农村小学,应当让学生了解并熟悉农业生产,培养学生热爱农民、关心农业、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每个地方的农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报道空间。教师可组织学生拍摄富有“农情”的照片,撰写关于“农情”的报道。在深入农村生活、具有切身体验的基础上的作品,显示出十足的“农情味”,从中也锻炼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经济,文化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教学《难忘的泼水节》时,教师可以“节”为点,引入到各种“节”或“俗”的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交流过节的习俗,学生发现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还藏着这么多知识,他们表现了极大的学习热情。
3、积累运用农谚农语,提升学生表达能力。新课程强调语言积累,积累语言的途径、渠道很多,农民群众的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深刻的寓意。如谚语、歇后语等既通俗易懂,又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在学习第八册《积累•运用八》“读读背背”,时,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让学生虚心地问长辈请教,收集这样生动的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到阅览室图书馆查找,把“农语”抄下来。教师选择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还会使学生的习作富有“农味”,具有个性特征和乡土色彩,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语文课程必须既植根于现实, 又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只有充分开发和利用好各种有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才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也促进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7.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七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烟台市7个城区的16所中学。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为了具体地了解体育课程,就需要通过查阅书籍,上网等方式查询大量的关于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等方面的资料。这些资料研究和解释了影响体育课程的重要方面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从而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编《烟台市中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现状调查问卷》(学生/教师卷),对烟台市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邀请多名专家对问卷的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的效度,结果显示教师和学生问卷都符合要求。之后依次使用重测法、斯皮尔曼相关系数法对调查结果的信度进行多次检验,根据0.86相关系数这个结果可以充分显示问卷的可信度。
1.2.3 采访专家法
走访烟台市体育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是为了确定该课题是否具体可行,调查人员先依次走访调查了烟台体育教育界的各个名人,接着对调查的结果和发现的体育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分析。
1.2.4 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问卷的数理分析来研究,一般通过两个软件,即在SPSS和Excel。
1.2.5 逻辑分析法
先对课程资源进行详细的分类,统计分类的结果,然后对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和比较研究,采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并总结。
2 对于烟台市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目前状况的研究
2.1 体育教师
在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体育教师是课程实践的中心人物。同样,体育教师也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中心人物,具有双重身份[1]。一方面他们是主要实施课程的人员;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开发体育课程和作为素材资源的载体的人员[1]。体育教师将要要负责指导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重任,并且主导课程资源。因此,他们要通过有意识地开发各种资源以及发现各种已有资源的独创性的价值,来吸引学生,使他们感受到来自体育课程的吸引力。所以,人力资源开发的最核心环节是对体育教师的潜在价值充分发掘,同时,使他们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2.1.1 体育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得出,烟台市中学体育老师的性别失调,其中女性和男性分别为10.5%和89.5%。而中学比较合理的女教师比例应该为25%~30%[2]。女性体育老师所占比例太低非常不利于中学体育教学的课程设置,因为健美操以及舞蹈形体之类受学生欢迎的课程无法正常开展。由此可以看出,烟台市中学体育教师男女比例不合理,女性体育教师所占比例过低,不利于中学体育教育的正常发展,因为像中学生比较喜欢的健美操、体育舞蹈等体现形体美的项目无法正常开展。(见表1)
因此,烟台市各级中学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体育的认识,加强对人力资源的认识,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师在学校教学工作岗位的地位[3]。同时,对青年教师应给予关心,提高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
2.1.2 体育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了解
通过研究发现,体育教师参加过培训的占到90%,认为不重要的12人占10%。绝大多数的体育课程标准指导是在目标层次,并没有统一规定具体的内容和细节,而是要自行对教学的计划和内容进行设置,这样的情况占到83%的比例。其中,60%的体育教师能够发挥自主性充分把握教材,20%比较有把握,由此可见,烟台市对于新课程在我国教育课程改革中开展比较完善。
体育教师在真正参与到课程开发之前要充分领会新课程传达的核心价值,这将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资源引进教学中来[4]。优化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热爱体育的积极性。
2.1.3 教学及相关活动
从体育课程班级组织形式可以看出: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下的占17.54%,人数在41~60人的占55.26%,人数在61~80人的占25.44%,人数在80人以上的占4.39%,人数太多导致体育教师在上课时无法兼顾不同性别,不同水平的同学的要求,这对学习任务的完成以及学习效果的取得带来不利影响。(见表2)
2.1.4 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
调查显示,烟台市中学有34%的体育教师独自备课,26%的体育教师与个别教师合作,21%的体育教师集体备课,29%的体育教师不备课。好的备课是上一节好的体育课的基础,要求体育教师多参加一些培训,自身认识到好的备课的重要性,从而更好的上好体育课。(见图2)
2.2 其它人力资源
表3可以看出,家长与孩子在一起体育锻炼不多,大部分家长不能带领孩子进行体育活动,更不能组织孩子活动,这些是由于家庭体育观念缺乏造成的,更不能很好的促进家庭关系融洽和谐。
2.3 校外人力资源
表4显示,校外教师、校外教练、社区人士和学生家长的利用率从低到高依次为12.66%、18.54%、20.23%和14.05%,这些来自校外的人力资源使用的并不充分。分析这一状况,可以得出,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应该引起校方的注意。
3 烟台市中学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3.1“援教顶岗”的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
高等师范院校实习的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援教顶岗”,是指让本科所学内容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到教师的岗位去实习,从而发展成正式的体育教育人员[5]。“援教顶岗”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方面可以解决学校内体育教育师资短缺、不合理的状况,并吸引实习学生的新理念,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另一方面,师范院校的相关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争取顶岗实习的机会,发展自己的自身素质。
3.2 大力加强体育教师教育培训工作
新课标很好实施的最主要因素是教师素质,也是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想要保证新课程目标的完整实现,就要培训出更加符合要求的体育教师。在培训体育教师的过程中,既要拥有各种讲授的基本方法,还要通过实地教育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同时,体育教师还要进行自评,积极的评价体系是促进体育教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核心生产力。
3.3 形成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和用人机制
要对人才给予好的平台,使他们受到尊重,感受到个人存在感,激发他们发展自身潜能的内力,给他们展现个人能力的舞台。要提高体育人力资源的待遇以及相应的社会地位,完善其工作环境。同时,加强体育课程人力资源能力的提高与发挥。
3.4 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对于体育特长生这个群体要基于他们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积极地鼓励与支持,给他们安排相应的体育任务,组织体育活动以发挥他们的长处。对于体育特长生所取得的成就要给予肯定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可以把一些基本的任务交给他们来做,如进行体育活动的组织等。
3.5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体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正确看待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状况,体育教师更不要只看教学效果的一面性,从而在体育教学方面过分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
3.6 结合校内外人力资源力量,形成合力
体育课程资源要做到充分的开发利用需要多个部门,校内外人力资源的集体力量,我们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努力,还需要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肯定。例如,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可以结合自己的优势资源,同体育老师相协作,共同为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作出努力,从而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同时,邀请社会指导员和有体育特长的社会人士到校指导,充分体现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校内外体育的学习起到合力作用。
摘要:根据中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现状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学的男女体育老师的比例严重失衡,并且体育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组织活动效果不佳,体育特长生的价值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利用本市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生“援教顶岗”,加强体育教师能力的培训,形成正确的人力资源观和用人机制,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投入到体育课程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全面调动学校内外更多人力资源的团结合作。
关键词:中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常瑞宏.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中小学体育课程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J].内蒙古体育科技,2009(4):22-23.
[2]高新芝.课程资源开发的几点思考[J].宁波大学学报,2002(5):64-69.
[3]展更豪,工庆伟.北京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现状调查及其对首都体育学院学生素质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1):74-76.
[4]曹可强.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研,2005,26(5).
8.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篇八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 课程资源 开发 利用
农村——尤其是贫困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没有合格的体育场地,体育器材贫乏,体育经费严重不足,缺少体育教师,文化发展的长期不平衡,造成了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身心素质的悬殊差距;在农村,家长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校长重视的是学校的名望或吸引力,社会关注的是学校的升学率。这样,体育教学要达到新课标使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和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这一具体要求就很艰难。但只要我们体育教师真正以“实现学生身体的、心理的、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为奋斗目标;以“千方百计开发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以健康第一为准则,努力培养孩子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为指导思想,遵循、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体育课程的基本原则。结合本校实际,利用农村优势和少数民族的特色,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搞活体育教学。那么,体育教学的目标就很容易达成。
一、开发和利用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一定要适应小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分别按低中高年级三个层次进行,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盲目行事。
2、从学校客观实际出发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要符合农村小学校内外的实际情况。必须根据学校现有的经济条件和校园周边环境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选择开发和利用,不能脱离学校内外实际盲目开发。
3、安全为首的原则
在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时首先要考虑到学生安全。因为小学生天性好动,好奇心强,喜欢热闹。在选择课程资源时,绝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否则会很麻烦或带来严重后果。
二、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具体举措
(一)、小学体育教师首先要开发和利用好自身课程资源。
小学体育教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争取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从小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树立以“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为使命的责任感。从新课标的需要出发,不断培养自己的开拓创新能力。尽快掌握有效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提升教师能力,提高素质,展现潜力。使学校体育课资源开发和利用自然收到最佳效益。
充分备课,搞好体育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开发和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体现。。体育教学设计时应注意系统性、灵活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和完美结合,不断提高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水平,发挥体育教师的艺术特色。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重要开发和利用者,是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每位体育教师应该用幽默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用富有情感的体态感染学生,创设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配合教师完成体育教学任务并收到最好效果。
(二)、小学体育教师要认真开发学生中的课程资源。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学的主题,也是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
体育教师要利用小学生好玩爱动的心理特点,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让有特长的学生当活动小组组长、小辅导员,交给他们带操辅导组织体育活动的任务,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自己创造新的、安全的、健康的、有趣的游戏,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一技之长融进体育活动之中,使他们学到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逐步自觉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三)、小学体育教师认真挖掘体育教材课程资源。
小学体育教师必须牢牢把握教材。国家审定通过的每种教材都凝结了专家的心血和智慧,是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应该是每位小学体育教师必须认真钻研,细致学习的。只有在教学中有效落实,才能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尤其是体育新教材增加了大量生活化、社会化、竞技化等方面的内容。图文并茂,增强了教材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其中许多体育相关的阅读材料和家庭休闲项目及选学内容是小学生喜闻乐见、非常感兴趣的。体育教师要结合实际好好的研究和利用,一定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小学体育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现有器材作用,并组织学生因地制宜制作器材。
贫困的农村小学没有几样合格器材。体育教师要根据器材的特点确定多种用途。这是解决器材少、不够用的好办法。比如小皮球可以当做垒球来使用,还可以用来打篮球,把球悬挂在高处,可作为投掷或跳跃的标志物;还可以作为手球进行简单的比赛;再不够用,就组织学生运用现实的废旧物品,自己动手改造、加工自制简易的体育器材。比如我让小学生自己制造的小沙包,毽子、跳绳、用矿泉水瓶装上沙子当作手榴弹或作为保龄球撞击的标志物;用竹竿做标枪;用淘汰的足球、篮球、排球,里面装上棉布条、旧棉花简单缝合,变成了体育课堂上的实心球;用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砖建水泥乒乓球台;在两树之间架起横梁,作为爬绳、爬竿架等等。自治体育器材广泛的开发了小学体育课的资源,丰富了学校器材种类和数量,又为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体育游戏空间。学生用自制器材更激发了活动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力的锻炼和提高。
(五)、利用学校周边自然环境开发教学资源。
农村校园附近的自然环境具有特殊的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价值。组织小学生野游登山,利用河边沙滩踢足球,利用林木间弯曲的小道进行蛇形跑,在平直的小路上跳山羊,在平阔的小场子里踢毽子,跳格子;春天、夏天,在绿荫下玩五虎,秋天举行挖宝寻宝竞赛,冬天在雪地了打雪仗······这样做对于农村贫困地区小学体育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在大自然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组织学生进行多种体育活动,不但科学的开发利用了最经济、最简便的体育课程绿色资源,又培养训练了学生适应当地气候、自然地理环境的能力。
(六)、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还需要开发和利用课程信息资源。
小学体育教师不可墨守陈规、死守一套。还需加强信息技术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步伐。经常利用广播、电视、网络获取体育信息,不断充实和更新课程内容,学到更多的实用、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丰富体育课内容,提高体育课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小学体育课程标准2011年更新2011.8.26
[2]陈秀华、宋卫东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体育教学》2007年04期
[3]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0
9.公共体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论文 篇九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居民全民健身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总体看来,体育健身事业的需求还是遥遥领先于公共体育资源的发展,体育资源短缺的情况日益凸显。近些年来,齐齐哈尔市在公共体育资源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齐齐哈尔市公共体育资源供应相对不足、设施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解决。以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为例对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公共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建设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探究建华区体育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为进一步完善齐齐哈尔市公共体育资源服务体系,促进齐齐哈尔市社会体育与大众健身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公共体育资源;健身;开发利用
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全民健身设施及指导体系
(一)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情况。《齐齐哈尔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出台后,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在公共体育资源的服务体系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特别是《齐齐哈尔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出台后,本着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增强人民体质这一根本任务,建华区基本上形成了亲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和风格,居民对健身软硬件的设施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建华区健身服务体系大致包括各个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馆、田径场、游泳馆,健身俱乐部、公园、绿地、广场、劳动湖全民健身长廊、室外冰雪运动场所、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等。部分社区公共体育设施不健全的问题也在不断地进行改善。据调查,为了给居民提供环境优良的休闲运动锻炼场所,齐齐哈尔市于20在劳动湖长廊修建了全民健身广场,总投资超过150万元,主要配备了按摩器、单双杠、漫步机等一系列健身器材,适合各类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人群的健身器材20多种600余件,总长度有2.3公里,可同时容纳上千人进行锻炼。全民健身广场自建成以来,成为建华区最大健身休闲场所,共受到了广大市民的喜爱,每天来这里健身锻炼娱乐的居民络绎不绝〔1〕。劳动湖全民健身长廊的建成意义重大,不仅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解决了居住在附近居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的问题。
(二)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构建好全民健身体系的基础性内容,前提是不断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质量〔2〕。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总面积共123平方公里,共有人口29万(截止)。社会体育指导员共有685名,国家一级21名,国家二级149名,其他等级522名,其中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有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8人。按照建华区总人口数和社区体育指导员数量计算,比例为1:423,由此可见,建华区社会体育指导员相对于该地区总人口数量充足,远远超过全国提出的1000人最少有一名指导员的水平。齐齐哈尔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共有注册的体育协会、俱乐部71个,其中有协会21个,俱乐部50个(截止到12月30日),其中建华区占有1/2,其中较大的协会、俱乐部,如长跑协会、健身气功协会、健身操舞俱乐部等把自己的健身地点建立到广场、社区,居民小区等地,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居民的锻炼及指导员队伍素质的提高。居民科学健身方法的掌握得保障,共同分享体育发展的成果,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壮大,为居民及大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推进了城市体育休闲文化的发展。为了了解建华区居民对社区体育指导员服务的满意度,笔者走访了建华区五个街道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街道,文化大街的居民对社区体育指导员的总体满意度呈上升趋势,只有少部分不是特别满意〔3〕。
(三)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居民体质监测指导。齐齐哈尔市国民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中心于月成立,是齐齐哈尔市体育局和齐齐哈尔大学地校联合项目,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拥有共计22台(件)国民体质监测仪器及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亚健康经络仪、超声骨密度仪、身体成分分析仪、心肺功能测试仪、全自动心电图机等体质与健康检测设备,同时配套引进国际一流的评价管理软件,主要面向社会团体与个人诊断体质与亚健康状态,并根据监测数据为市民出具科学的身体质量报告,提供科学的健身指导和咨询服务。齐齐哈尔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现有执业医师1人、健康管理师14人、高级健身教练4人,建立了科学健身指导团。每年对齐齐哈尔市社区居民近千人进行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等指标进行监测。20-70周岁的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居民7000余人接受了人体能量监测(亚健康检测)、身体成分测试分析、骨密度(跟骨)等多项体质检测,专家针对检测结果开具运动处方,对每个人的体质测试结果分析并提供健身指导。居民们通过先进设备的检测了解自身身体形态、机能、素质状况,学习掌握适合个人的体育健身方法,体育健身意识不断增强,自愿参加锻炼的人数在逐年增长〔4〕。
二、影响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公共体育资源利用与开发的因素
针对锻炼者选择运动锻炼场地和每次锻炼时间的调查,大部分人都选择附近的场所进行锻炼〔5〕,各个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馆、田径场、劳动湖全民健身长廊、社区体育设施等的使用情况并不乐观。建华区居民还是在传统的运动锻炼项目上如跑步、快走等,占的比例较大。随着我国居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参与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锻炼方式不断丰富,还有一些新出现的体育锻炼方式也得到了居民的青睐。居民运动时间多数在90分钟左右,总体来说居民主要选择免费的、距离比较近的公共场所来进行体育锻炼。
(一)经费投入不足。影响建华区公共体育设施工程建设发展缓慢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经费来源得不到保障,扶持基金相对不足。特别是老旧小区体育设施的建设资金不足,造成体育设施老旧,不能满足居民的运动锻炼需要。
(二)开放的`场馆与场地缺乏系统维护和保养。在居民健身意识增强,锻炼频率增加的情况下,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严重。一方面,部分体育场馆维修不及时,使用频率高的情况下,一些设施存在安全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锻炼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部分体育场馆对居民开放一段时间后又关闭的原因是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养护费无处可出,使居民不能进入锻炼。当下体育场馆的养护与维修,是影响居民运动锻炼的最大问题〔6〕。
(三)相关法律以及管理制度不健全。城市社区体育设施损坏的原因有很多,如居民日积月累的使用造成的损耗,自然环境对其造成的损害,体育设施的质量问题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社区管理制度不健全和管理人员对体育设施管理不到位,对于损坏设施者没有做到合理的劝告和惩罚。当体育设施出现质量问题时,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问题,并且没有对其损坏者追究责任〔7〕。
(四)拥挤效应。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表示“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在公共体育资源系统中长期存在,建华区同样也一样面临这种问题。如果居民都在早晚时间同时锻炼身体,容易造成拥挤情况,主要原因就是有限的地理空间和整体数量上的供给不足。樊炳有学者在《社区体育论》书中写道“城市社区体育设施要求人均室外面积0.30-0.65O人均室外面积0.1-0.26O,总面积在0.40-0.91O的范围”〔5〕。建华区室外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场地资源依旧缺失。据调查,大部分开发商为了扩大建筑面积而占用或减少体育设施空间,老旧的社区体育设施的分布不均,处于破损失修状态以及私家车占用锻炼场地等一系列问题给居民在健身锻炼方面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三、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公共体育资源发展对策
(一)确保财政投入。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应该将建华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的有规划的对公共体育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积极增加运动场地,特别是冬季项目,由于齐齐哈尔市是北方地区冬季比较漫长,如室内、外冰场、冰球场(馆)。多功能运动场地及配套设施的开发,需要投入充足的资金做为建设规模和建设质量的保证。
(二)社区学校共建,加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根据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实际情况,应加强培养高效志愿者服务。齐齐哈尔大学坐落于建华区文化街道,共有学生两万余名,其中体育学院有学生六百余名。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为建华区体育志愿者壮大其队伍,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可以补充体育志愿者队伍,对居民进行体育锻炼指导和相关体育知识的指导,形成一个有固定时间地点及形式多样的指导组织,并承担起建华区相关体育竞赛的指导与服务工作。为了使居民能够长期得到齐齐哈尔大学体育学院学生的体育服务与指导,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此项活动:首先,建华区相关领导与高校领导及时做好沟通工作,签订相关合作协议,让体育学院的大学生到该区进行社会实践实习,不断输送新鲜血液。这样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能保证建华区的居民健身锻炼始终得到指导〔8〕。其次,建立合理的考勤制度,鼓励大学生出色的完成实习任务,提高学校知名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志愿者队伍的建设情况,加快实现社区学校共建,资源互补互助的目标。齐齐哈尔市建华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数量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人员充足,可以满足居民需求。在保证数量的同时,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也要时刻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齐齐哈尔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建华区文体中心,应该定期组织一些相关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进行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学习,使其不断提高自身文化水平,优化队伍的结构和服务水平,来满足居民对高水平指导员的需求。
(三)不断完善体育服务信息化制度。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在各个方面都获得更大的空间。可以将互联网模式运用到运动健身上,完善居民健身体系,随时为其提供共享咨询。及时更新健身器材的使用情况,居民可以利用手机APP软件随时获取运动器材的利用情况,避免浪费时间,居民通过信息的沟通交流经验感受,带动身边的“懒惰”群体加入到健身活动中来〔9〕。与此同时,相关部门也可以随时获得居民最新需求信息进行工作调整。因此,不断完善体育信息化制度,是公共体育资源快速升级的根本保证,顺应现代体育文化服务的发展趋势。
(四)重视高校体育文化区域的开发。区域体育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重视高校体育文化,其中,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学校总数22所,有6所学校体育场馆在对外开放。要充分利用齐齐哈尔大学的运动场地和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带动建华区的高校体育文化区域的开发利用与整合,建立一个以齐齐哈尔大学为中心的体育文化区。
(五)规划设计公共体育休闲娱乐文化地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体育需求活动越来越丰富,应该重视体育休闲娱乐文化的建设,为居民创造有特色的、舒适的建华区体育休闲娱乐健身空间,根据优越的地理位置,及时完善体育休闲设施〔10〕。
(六)建立体育组织体系。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体育活动的形式主要以居民的自主活动为主,形成了不同时间、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体育活动群体组织,应该以齐齐哈尔市体育局体育总会为主导,引导各个单项体育协会、大众性的体育俱乐部、各个企业单位等广大基层体育组织自发举办赛事、承办赛事;鼓励全社会的参与,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发展形式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层次人群的健身团体,建立起社区体育组织体系。探索并逐步形成齐齐哈尔市体育局体育总会、建华区文体中心、建华区各个社区、社会各个体育组织、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等构成的建华区全民健身组织体系,引导群众体育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勇.“中国梦”引领下齐齐哈尔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6.
〔2〕单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实现路径〔D〕.成都体育学院,:4-6.
〔3〕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67-75.
〔4〕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06-124.
〔5〕王诚民,杨丽华.齐齐哈尔市公共体育设施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高师理科学刊,,(03):82-86.
〔6〕王新.全民健身运动的体育资源开发调查与情况分析〔J〕.长沙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72-77.
〔7〕杨英.构建社区体育多元化服务体系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8-9.
〔8〕陶花.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12-13.
〔9〕但菲.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90-102.
10.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十
一、遵循语文规律,利用身边资源?,加强听说训练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语文课程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语文课的首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学习语言运用。
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方面,教师的任务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设施,加强学生的听说训练,给学生创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例如我们可以把学生每日从早到晚在校时间作一定的安排。早餐半小时可用录音机在班上播放名著名篇的录音;课间活动和午休时间播放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经典诗文的朗诵、富有哲理的童话和寓言,使学生在听中受到文学的熏陶并提高学习语文兴趣;坚持每次上语文前组织学生不拘形式和内容用三、五分钟时间进行口头说话训练,学生们可以评议时事、描绘现象、讲自己的童年、道家庭亲情、诵优美诗文、说有趣的笑话;为了引起全体学生的重视,还可对学生的口头说话进行评定打分,并作为单元测试分数的组成部分予以记录。这些对教师来说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却给农村初中学生创造了浓郁的语文听说训练的学习氛围。无形之中语文知识在学生身上得到潜移默化,周而复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文听说经验,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词汇和内容,定将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把握课程特点,倡导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农村图书匮乏的情况下,教师要想方设法尽可能组织学生广泛阅读,使学生在广泛阅读文本过程中从字里行间提取信息,并将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体验内化为富有个性色彩的语言过程。广泛阅读可以使学生从中认识历史和人生,提高观察判断理解生活的能力。
教师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根据需要每周组织一次读书会。图书资料缺乏,我们可以号召学生从家里拿来各自的藏书,在教室里建立图书角。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教师适时组织讨论,指导学生多角度阅读,培养阅读和欣赏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倡学生读中要疑。如在阅读《变色龙》时,我们可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变色龙”指谁?有何明显的特征?为什么称“变色龙”?抓住标题不放松,根据这一疑问仔细读过全文,许多同学一定会明白“变色龙”真正蕴含的意义。我们还可以通过举办朗诵会、读书知识竞赛等活动,促进学生多读书。在活动中学生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大胆怀疑,大胆想象,大胆创新,并可以对共性的看法提出质疑,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达到丰富语文课程资源的目的。
三、发挥资源优势,鼓励自主探究,进行综合学习
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应该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把阅读和口语交际定位于提高、充实、丰富学生整体语文知识之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说:语文课程应该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语文实践能力。
笔者认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学习专栏这些优势资源,把学生写得好的、那怕只是有进步的文章或言论在学校或班级展示;成立学生文学社、自办小报和社刊、鼓励学生积极投稿;招聘小记者,积极引导学生把校园中的新面貌、学生中的新事物诉诸笔端,登在专栏板报上;指导学生参加校、市、省、国家级作文竞赛;开展作文写作评优活动;鼓励学生动手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重视激发学生对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向报刊投稿。为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搭建一个开放、自主的独具农村特色的课程资源平台。促进农村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和协调发展,培养农村学生自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能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身边的自然和人文的课程资源,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引导学生了解民俗民情,民间文化,使他们的语文素质拥有自身特点,打上时代烙印。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既不脱离语文教材又不是为生硬地学习课本知识而学习课本知识。
例如在教学《挖荠菜》一文后,可让学生去更多地了解一下我们的祖辈曾用哪些野菜来做保命粮的,调查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可食用野菜?它们的生长状况如何?要求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且认真作好记录,并绘出植物的草图,用相机拍下野生可食用植物照片供大家认识和了解,写出调查报告。这样既发挥资源优势培养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又拓宽了农村初中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自主学习的语文实践能力。
11.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篇十一
关键词: 农村学校 体育课程资源 开发利用
一、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
体育课程资源概念是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时提出的。它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概念。广义的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是指为了实现体育课程目标,有利于充分积极调动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各种因素。狭义的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是指在体育教学中的体育教学能够直接利用的因素来源。可见,体育课程资源是指体育课程的各种因素来源及实现体育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二、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人力资源的开发
1.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力军作用
体育教育改革关乎学生体质健康,是振兴民族发展的重要保障。体育教学的实现主要依靠广大的一线中小学体育教师,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一线教学实践经验是教育改革的有效资源,他们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也是体育的素材性资源的重要载体,同时,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是实现体育课程的条件性资源。只要将体育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相结合,制定有益于学生发展的体育课程,体育教师就可以依据课程资源,根据本校的实际特点,最大化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运用于教学实践,制定不同性质的校本教材,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全面锻炼和学生身体各个器官系统机能的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学生锻炼习惯。
2.学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
教育教学影响只有在得到学生的主体意识的选择、支持后,才能对其知识、能力、个性品质、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起作用。因此,在体育教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发挥班级中体育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让这些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人力资源,通过选拔成为体育课教学中的体育委员与体育代表,同时,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激发其他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独立地体验运动,实现身心活动的协调统一。另外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这样学生在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式、方法、思路及对问题的认识时都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创新性与创造性。
3.重视家长对孩子体育的引领作用
教育不仅是指学校教育,还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尤其在中小学阶段,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无一例外。拥有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环境对培养孩子体育锻炼习惯具有重要影响。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并且多数器官、系统迅速成长发育,并表现出不平衡状态,如果不正确引导,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甚至会出现脊柱弯曲变形。因此,要重视家庭体育锻炼对孩子的引领作用,要针对孩子的学习动机、兴趣和认识发展的特点,创造体育运动环境,参加家庭运动会、趣味会,相互鼓励,加强引导,增强体育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和锻炼的动机,从而培养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
4.学校的管理人员及各学科教师
学校管理人员是指导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骨干,对学校体育发展趋势、学校体育发展现状和问题具有一定见解,对本校学校体育发展具有高度规划,对体育课程资源优化配置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体育课程安排、学校体育教师资源分配、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安排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各学科教师在完成学科教学的基础上,也参与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同时是组织者和管理者,在传授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二)体育设施资源的利用
1.合理布局场地器材设施
学校的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保障,布置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是一项重要的设计工作,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空地,合理规划场地,布局设施,保障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及各种体育比赛的需要。学校体育场地基本类型主要有田径场、球类场地和体育器材。
(1)田径场地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场地,也是学校体育的标志性建筑,因此开发田径场地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在布局方面应该将场地置于相对独立的地方,避免影响学校正常的各学科教学。
(2)对球类场地的布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校内球类馆,馆内可以相互交替布局,如馆内可以布局籃球场地、排球场地和乓羽场地,布局时应该综合考虑各场地的相对空间,避免相互影响。
(3)体育器材设施的类型和特点分块布局,体育器材应考虑学生锻炼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给予一定的相对锻炼空间,同时避免相互干扰。如分块布局。
(4)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在学校田径场周围要形成绿色环保,在馆内要注意通风、隔音,同时介绍励志体育的画报及体育名人,从而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2.制作简易器材
(1)可以动手缝制沙包、制作竹竿上竹竿舞蹈、利用橡皮筋做跳高架;
(2)可以利用废旧的汽车零件制作哑铃;
(3)可以利用当地木材,制作接力棒和武术棍;
(4)可以利用毛线制作拔河绳;
(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对传统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化发展,现代学校体育中竞技体育项目占主要部分,但是在农村地区,学校体育资源匮乏,能开展的项目一般是篮球、排球、田径等。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忽略竞技体育项目,挖掘传统体育项目。
2.新兴运动项目的移植改造和开发
我国自然环境资源非常丰富,可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将易于开展的、能够有效控制的体育项目移植到农学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同时,可以将部分有趣的体育项目通过简化动作结构和技术,进行重新组合,设置体育课程内容。如:农村学校可以开展登山、定向越野等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刘韬,彭立群.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教学,2006(02).
[2]张学忠,张建华,钟全宏.甘肃省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发展对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3]包晓法,叶献丹.体育课程资源开发评价体系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06).
[4]曹可强.论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体育科研,2005(05).
【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荐阅读:
农村中学体育与健康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论文08-14
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建议07-05
体育与健康课程09-03
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09-07
高中体育与健康知识与10-09
小学体育与健康免费08-15
体育与健康理论作业09-17
体育与健康知识10-20
体育教案-初三体育与健康说课稿07-19
一年级体育与健康总结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