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2024-08-25

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共16篇)

1.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篇一

缑杨小学学生课外活动制度

为了丰富学生生活,提高学生的素质,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形式多样。坚持每一次活动落实指导教师、活动时间、地点和内容。课外活动包括: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体育训练等。

(一)课外兴趣活动制度

1、学校领导重视课外兴趣活动,确保课外兴趣活动的时间,任何教师个人不得占用,保证课外兴趣活动的时间。

2、学校每学年开始,根据教师特长与学生的兴趣,报名组建各类兴趣小组。

3、兴趣小组实行教练负责制,每学年制定训练计划,有系统地加以训练。活动要有计划,有目的,有成效。辅导老师应到场负责本组纪律、安全和秩序。

4、学校为课外兴趣小组的活动提供必要的优先活动条件,各组按照各活动项目的特点统一安排课外活动场地,各组须按照既定场地进行活动。

5、活动所需器材由学生组长在课前在器材室领取,用后及时归还,如有损坏,根据情况,结合校产管理细则酌情处理。

6、课外兴趣小组每学期必须开展1-2次活动成果汇报展示,对小组成员进行相关考核。

(二)体育训练制度

1、学校领导、老师重视体育训练工作,确保体育训练的时间。

2、体育组根据市级比赛每学年初及时制定课外训练计划。

3、体育组要组织好体育训练。做到定时间、定内容。

4、要做好安全锻炼工作,保证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健康的发展。

(三)活动安全制度

1、进一步加强对师生课外活动管理,严格遵守制度。

2、活动中和活动结束前,学生要在教师视线范围内有序活动,防止学生碰撞、拥挤。

3、学校内部组织的运动会、大型集会和活动,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严禁各类伤残事故的发生。

缑杨小学

2013.8.25

2.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课外活动,学生,自我管理,培育

在当前我国的学校教育中,主要的教育途径有两种,即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教育。而课堂教育主要倾向于知识传授和理论感知,尽管在新课标要求下,也关注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但课堂毕竟是很有限的。实验研究表明,个体的道德素质主要来源于个体自己的生活体悟和个体道德经验的积累。因此,笔者认为,要能真正实现新课标要求的教育目标,让学生从学校教育开始,就能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有一个全面发展,以至于将来出到社会上,自觉地成为一个遵纪守法、德能兼备的合格公民,学校教育就必须转变思维,重视课外教育,尤其要重视课外活动对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培育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课外活动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包括社团组织、文艺体育、劳动卫生、社区公益、参观学习、模拟实践,等等。通过这些活动,营造氛围,搭建平台, 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从“被动受体”变为“主角”,在主动承担中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批判、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懂得精神价值的作用。

一、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学生的自我约束意识

大家都知道,老鹰抓小鸡游戏,小孩子都觉得好玩,甚至是乐此不疲。 但是,要使这个游戏能够玩下去,玩的开心,玩的有意思,游戏中的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游戏中的一些规则。比如,小鸡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把前一个成员的衣服拽紧,而且要尽量躲闪不能让老鹰抓着; 老鹰队中的成员必须奋力去抓,等等。如果两队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不去遵守这些规则, 那么这个游戏就毫无意义,也无法进行下去。但是,尽管这些规则要做到很难很费力,但是,凡是参与到这个游戏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迫使自己努力地遵守这些规则,而且是心甘情愿。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 活动过程的本身就是孩子自我约束意识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培育。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温暖,自觉地萌发体现价值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课外活动大多都是集体性的,而且往往都是带有竞技色彩的。在这些活动中,锣锣鼓鼓都得转,方方面面的角色都得有,这就等于给班级方方面面特长的学生无形中提供了一个展示特长、发挥才干的机会。比如,一场运动会,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体育特长的同学可以当运动员,一些平时声音高老受老师责备的同学可以当拉拉队,文采好的同学可以写报道,艺术好的同学可以搞宣传,吃苦精神强的同学可以搞服务……一个班级,只要班主任引导好,在必胜信念的鼓舞下,人人都能有事干,人人都有一种我为班级做贡献的荣誉感,人人都感到了自己在班级中存在的价值和温暖,人人都愿意做好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在这样人人都争着表现自我的活动中,一般不会有故意捣乱的学生。这是课堂教育永远无法做到的。 本人所在的学校,以前在“一切为了高考”口号下,学校从初二到高三都进行补课,周内每天安排七八节正课,四节辅导,周末也补,有些年级甚至取消了音、体、美等所谓的副科,两个班主任轮流跟班管理,结果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明显提升。2008年,本人担任政教主任以后,在认真分析学校现状的基础上,改变过去的管理思路,提出了“德育为首,活动育人”的思路,严格按课标开齐文化课,开足音、体、美等艺术实践课,并且利用庆祝五一、五四和元旦之际,举办一些全校性的大型校园文化艺术周活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政教处组织,班级承办,原则上要求学生全员参与,结果效果十分明显: 学生打架逃课的现象减少了,师生关系融合了,班级风气好转了,尤其是学生遵规守纪、注意个人形象的意识增强了。慢慢的,学生自觉学习的风气也形成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文化课成绩也提高了。 目前,三岔中学已经成为庆阳市颇有名气的重点中学了。

三、让学生在参与中自觉内省,从而养成勇于开展自我批评的好习惯

现在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几乎都是家人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娇惯,社会物质的满足,使得学生大多都存在着自私、蛮横和自以为是的不良习性。学生通过参与集体活动,在组织或承担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诸如计划不周、安排不到位、方法不正确或对方实力过强等因素造成的失误。这些失误的结果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学生在活动组织失败之后,对这些失误都会有一些或多或少反思和内省,在内省的过程中,无形中就开展了发自内心的自我批评。这一方面,有利于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自我,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锤炼学生勇于担当和自我批评的精神。

四、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求知欲

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方方面面的人才风流竞出,以其超群的才艺赢得雷鸣的掌声和阵阵喝彩,这种场面的力量是无穷的: 对于参与的同学来说,既是一次牛刀小试表现自我的机会,也是一次实践和提升的过程; 而对于其他同学来说,不仅是一场精彩的精神盛宴,而且也是一个开阔眼界、启迪智慧的心灵共鸣。学生通过活动激发出来的热情和信心,是发愤图强、 默默拼搏的无声动力。2012年元旦,我们举办了一次全校性的灯谜晚会, 一位平时喜欢猜谜的初二学生夺得了谜王桂冠,引起了全校轰动。活动结束以后,据不完全调查,一学期之内全校自己购买有关猜谜方面书籍的学生就有160多名,其中高中学生就多达121名。而紧接着的2013年元旦的灯谜晚会上,三个谜王王冠全部被摘。这就说明,在前一年灯谜活动的刺激下,学生确实在这方面进行了钻研。

五、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民主意识

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要保证活动组织有序地进行,对于组织者来说, 必然要想出一些措施、制定出一些办法来保证活动的实施。在这个过程中,组织者就需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要尽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排除一切干扰因素,这就无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尤其在一些社团活动的组织上,制定方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制定出的方案和制度,制定者和执行者必须自觉地带头去遵守,这不仅培养了学生民主意识,而且也养成了学生自我管理的习惯。

3.用制度管学生,用活动教育学生 篇三

一、从建立与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入手,抓实常规管理

“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是规范学生行为的基础。制度管人,制度育人是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为此学校除了大力宣传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外,还针对学校实际先后制定“自行车管理条例”“卫生包干区管理条例”“教室、宿舍规范化管理条例”“安全守则”“违纪处分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在落实这些制度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六个字:先知、恒行、自律。先知:新生入学前,把所有的规章制度发到每个学生手中,并在为时七天的小学初中衔接军训,以讲座、看录像、测试等形式让学生熟知学校的规章制度。恒行:在抓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全面性、连续性原则。坚持每天对校园一日常规(纪律、卫生、出操、自行车停放、文明礼仪)逐项进行检查评比,天天反馈,周周公布,月月总结,这样全方位持之以恒地抓行为规范,促进学生养成习惯。自律:自觉遵守纪律,自己规范自己是我们最高层次的要求,学校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并通过德育实施制度,逐步形成自我约束的习惯。

二、从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入手,构建德育活动体系,促进学生自我教育

德育过程中矛盾转化的自觉性决定品德形成的深化,只能靠受教育者主动自觉地去完成,因此,学校十分重视受教育者主体作用的发挥,尽量为学生提供参与机会,使他们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使自身的修养得到提高,具体做法有:首先为增强法制观念,学校定期邀请法制教育报告团、法院、检察院、司法局领导作法制教育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看守所,观看法制教育宣传片,开设案件聚焦选修课,对学生进行生动的法制教育。通过讨论、写心得体会,举行知识竞赛、征文评比、演讲比赛等活动,切实加强法制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懂法、守法、护法、用法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自理能力,劳动观念,我们把教室、宿舍、公共厕所、绿化区的卫生工作交给学生承担,要求各班责任到人,做到班上事有人做,班上人有事做。让学生在活动中与多彩的历史文化交往,与身边的同学、朋友交往,在交往中产生道德认识,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学校结合重大纪念日、节日以及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礼仪教育和基本素质教育四项专项教育,开展“我为学校(社区)做实事”“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建设一流中学”“激扬青春文字,传承‘五四精神”“寻访抗战老战士”“服务大众,奉献社会,做公民道德的践行者”等系列活动,在“体验性原则”的指导下,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以访问、街头调查、志愿服务等方式完成对传统美德的理解和感受。

总之,要使德育工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要用细心、耐心、爱心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德育氛围,引导他们做一个健康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4.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四

1、建立安全领导小组,由实践基地负责人任组长,各学校带队领导任副组长,各带队班主任、基地任课教师及军训管理部负责人任成员。

2、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建立学生安全事故防范预案等。

3、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教育,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学校和教师适当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活动,严禁让学生参加超过自身付荷的劳动和危险性活动。

4、加强对有关领导和劳动指导教师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5、建立责任制,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要由一名校级领导带队,班主任教师全程陪同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6、在活动教室内,一未经老师同意,不得随便打开电源开关乱拆、乱碰机械设备、电器设备。

7、必须按老师指导的方法使用工具和操作设备,不得随心所欲、误用、滥用工具和设备。

8、建立健全实践基地食堂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人,落实到位,依法办事,执证上岗,必须做到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许可证、培训证三证齐全。

5.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篇五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我校师生社会实践活动安全,特制定此制度:

一、全体领导和教职工均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对每个学生的安全负责。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抓好安全管理,确保外出活动万无一失。

二、组织学生集体外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含社会调查、春游、秋游、参加公益劳动、义务劳动、参观访问等)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全校性的活动,要上报区教育局;班级或年级组组织的活动要向校长申报,由学校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进行,并做好活动的组织和抓好师生的安全。

三、活动时班主任是各班的具体责任人。出发前各班要清点人数,做好安全教育及活动安排,跟班教师附连带责任。

四、活动的路线地点,事前应进行实地勘查,不得组织学生到危险的地方开展活动。

五、活动来往的交通工具必须向有营运资格证的专业运输部门租用。组织学生有秩序地上车,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

六、教育学生不要到危险的地方玩耍。教育学生发现问题或发生事故时要及时报告,班主任和老师要加强巡视,分管领导要做好监控,发生事故要采取应急措施。每次活动都要有安全、保卫、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特别是野炊、野餐时要注意防火、防食物中毒。

七、活动结束要在规定的地点按时集中,清点人数上报,并有秩序上车,班主任及跟班老师跟车回校,待学生离校后,才能离开。

八、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游泳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游泳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掌握游泳自护、自救、互救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本领,严格学生参加游泳活动的审批程序和安全防范措施,建立学生游泳活动的安全责任,确保学生游泳安全。

6.学生宿舍管理活动方案 篇六

1、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提高学生的宿舍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意识,并将寝室安全责任落实到寝室长。坚持每天对学生寝室卫生、安全进行一次检查,并且每月一次针对违规用电的突击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2、倡导文明作风,加强宿舍卫生管理,每月评出文明寝室,并给予通报表扬。

3、抓好学风建设,开创良好学风。严格抓好晚自习出勤、课堂纪律等常规工作,(二、本学期将采取以下措施:

1、规范请假制度。对请假严格把关。对无故请假和漏寝同学进行通报批评。

2、全面掌握住宿生个人信息。对学生的个人信息做到细致化、完整化,以便于管理。

3、对内务和卫生检查不合格的寝室通报批评,限期整改。三次卫生评比不合格,通知班主任及家长。

4、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在宿舍开展“平安走廊”活动,在宿舍走廊张贴宣传版、文明和安全警示牌。定期召开大会,对学生进行文明、安全教育。

三、丰富校园文化,充实学生校园生活。

举办各种有利增强同学们集体观念、培养实践工作能力、塑造良好生活作风的学生活动,满足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和精神文化需求。

7.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与管理 篇七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作用,管理

1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的作用

(1)高校学生社团活动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首先,社团活动能提高大学生自身的专业知识。学生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获得专业知识,还可以在社团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知识。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学生可以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其次,社团活动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大学生社团开展的各种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最佳契机,充分利用社团举办的各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们互帮互助、分工合作的意识,为大学生自治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的发挥提供了契机。(2)最后,社团活动能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的社团一般都由不同院系的同学所组成,因此,参加社团活动不仅能认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而且在交往过程中还能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自己的交际水平,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2)高校社团活动能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加强同学之间的团结。一般来说,社团组织一次大型活动对每一个社团成员来说都是一次锻炼和考验。由于举办活动涉及到很多方面,比如组织策划、资金、场地等。因此,需要社团给每一位成员进行分工,不同人负责不同的工作,同时呢,又需要每一位成员紧密合作,互相帮助。因此,在活动举办的过程中,社团成员之间自然就会形成一种合力,团结一致,争取把活动举办好,这样时间长了,就自然的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凝聚力。

(3)社团活动的开展是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趋势。社团活动既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素质的培养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在各级党团组织的指导下,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形成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3)

2 加强对高校学生社团的管理

当前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就是社团活动的资源十分有限,这里所指的资源包括包括经费和场地等方面。学生社团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学校团委的支持和社团会员的会费,也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赞助,但是社会赞助毕竟是少数,效果不明显,这就造成社团的经费紧张,影响社团的正常运转,同时绝大部分学生社团没有固定场所,即使有固定场所,设施设备也很简陋,不利于社团的管理和活动的开展。其次,机制不健全,内部管理松散,成员稳定性差。学生社团的成立和组织没有非常严格和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松散,导致会员加入和离开的随意性非常大,有的学生三分钟热度,不喜欢或者厌倦了就离开社团。这就造成社团的不稳定。同时,由于社团干部的毕业或者其他问题,导致很多社团无法继续发展下去。基于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1)校党委和团委要切实承担起领导、服务和管理学生社团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在学生社团建设中的作用。校团委应该经常研究和把握学生社团发展的规律,争取政策,完善机制,抓好队伍,推动学生社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学校应该对学生社团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和经费上加大投入。一是在活动场地、活动设施设备等硬件方面给予学生社团一定的支持,为学生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二是加大在经费上的投入,设立学生社团活动的专项经费,并把此经费纳入到校团委的正常预算当中。同时鼓励学生社团进行积极的对外交流,广泛吸纳社会赞助,这也是学生社团拓宽资金筹集的有效渠道之一。(4)

(2)严格审批,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学校对于新社团的审批一定要慎重,要看它是不是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不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社团应在国家《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的规范下,严格履行审批程序,对不符合条例要求的,坚决不能允许其成立。另外,要严格约束社团的发展,对社团的类型、人数、活动内容、场所、经费预算等都进行明确规定。另外,管理制度一定要科学化、规范化,严格制定社团活动目标、社团经费管理办法,优秀社团评选办法,以及违反规定的处罚条例等,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保障下,才能使社团真正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升的平台,让大学生从社团中真正得到锻炼。

(3)加强教师的指导,提升活动品位。虽然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组织发展的团体,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但是,社团活动光靠学生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本身的水平再高,如果没有专业老师的指导,也不会有比较高的水准。因此,有必要选配一批热心学生工作、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对社团进行有力的指导,利用专业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等优势来指导社团开展活动。同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思想、情感、毅力、道德及修养时刻都会感染学生,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有了专业教师的参与指导,不仅能吸引更多学生的加入和参与,而且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社团活动的品味。

(4)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凝聚社团力量。社团学生干部是社团发展好与坏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强社团干部队伍建设是搞好社团建设的首要前提。首先,应当建立科学的社团负责人选拔任用制度,开展培训交流活动,邀请指导老师,优秀学生干部进行工作指导和经验交流,强化其责任感,提高其综合素质。与此同时,加强社团成员的培训,凝聚社团力量,通过定期的座谈会,户外活动等,加强社团骨干与成员间的联系,发挥学生骨干的桥梁枢纽作用。最后,要形成一套完备的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在社团干部即将毕业或者卸任的时候,要能够在社团里选出优秀的继任者,这样才能保持社团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刘岗.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0.4(3):41-44.

[2]褚慧.大学生社团活动对人才培养的作用[J].教育时空,2010.6:129.

[3]李雪梅.浅论社团活动—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3.

8.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篇八

关键词:学校管理;自我教育;实践创新活动

我校是一所有鲜明特色的初级中学,在“以美载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促进学生诸方面和谐发展”教育新思路的指引下,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针对未成年人的成长的特点,指导学生广泛开展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培养四有新人的教育实践,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充满生机和活力。

一、健全学生组织,培养管理能力,树立责任意识

学校把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重新组建了学生机构,并派得力教师指导工作。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我们把学生会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按部就班开展工作。

1.配合学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学生会围绕学校的工作重点,不断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倡导尊师活动,建立文明班级活动,班级竞赛活动,利用这些活动加强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向全体学生发出了倡议,具体指出了精神文明需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使学生分清了文明与愚昧的界限,思想素质得到了提高。学生会积极响应学校“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大力搞好宣传,有力促进校风校纪的进一步好转;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进一步扩展到社会,产生很好影响。

搞好环境卫生,是学生会的又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卫生标准严格检查。卫生区、教室天天打扫,天天检查。这在我校形成了制度,环境卫生经常保持最优水平,多次受到各级领导的赞扬。

学生会宣传部在抓宣传方面,成绩突出,我校板报每周一换,室外板报半月一换。板报的设计、内容、美化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来做,密切配合了学校的工作。

学生会纪检部主抓班内纪律,自习有人管,上下学有人查,课堂纪律良好。配合了学校开展几次整顿校风校纪活动,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2.帮助班委会开展工作

学生会帮助各班建立班委会,着重对那些经验不足的班干部进行帮助,定期召开班委会汇报会,经验交流会,推广先进班级经验。我们推广了先进班级“静、勤、严、活、恒”的五字治班经验,反映很好。同时也锻炼出了一批有经验、有朝气、有能力、有威信的班干部。我们还通过评比先进班委会的活动,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3.协助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学校非常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近年来,学生会积极参与,同教研组配合搞了美术书法展览,班级篮球、体操、歌咏比赛,诗歌朗诵会,“除陋习、树新风”动员大会,文艺汇演,开学和毕业典礼,每周进行升旗活动。活动育人是我校教育改革的一大亮点,在活动中,以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学风和健康向上的班风为目标,让学生在团结向上、拼搏进取的氛围中不甘落后,以争取先进创佳绩的姿态,永葆青春活力。

4.正确行使学生会职权

学生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积极向学校提出合理化建议,许多建议得到学校的重视并采纳。

学生会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对《学生会章程》作了进一步修订,使之更切合学校实际。学生会工作有章可循,有力地配合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如每周各班卫生纪律文体等工作以量化积分进行综合评定,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二、指导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增强成才意识

学生会干部、班干部,在一所学校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状况如何,也能说明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他们是学校的骨干,班级的骨干,小组的骨干,这些学生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提高了,学校各项工作开展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1.组织能力

学校开展活动,我们有意识地交给学生干部去做,如课间操,都是让学生会值班长和班体委共同组织,从集合到做操到总结,都由学生干部来管。文艺汇演,从节目编排、演练,到节目主持,全由学生自己来搞,再如,班级检查、比赛等活动,学生干部的组织一次比一次好,水平一次比一次高。

2.演讲能力

锻炼学生干部讲话,这是我们抓能力提高的又一侧重点。社会活动离不开讲话,将来走向社会,更看重讲话水平,我们把学校的课外活动、班级工作总结、大会发言都让学生来说来讲,并且定期开展演讲比赛,以此锻炼学生的口才及思维能力。

3.动手能力

动手,是学生学习期间的重要任务,我们提出的口号是:“勤动手脑练技能”。我校的课外活动,学生干部组织得有声有色,他们组织学生建立了制作小组、美术小组、板报小组、修理小组。动手动脑,亲自实践,最突出的是各班的美术小组开展的雪雕艺术比赛,自己设计,自己雕塑,雪雕艺术品各具特色,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再一次印证了我校提出的“以美启智”办学理念的正确性。

4.做思想工作帮教能力

学生会干部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教育界遇到的普遍难题是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

我们在研究三教(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统筹问题时提出了我校的工作新思路,即“三教统筹,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其中的“有机结合”,我们正是通过学生干部这个桥梁,与家庭教育衔接起来。学生干部一般每村都有,我们把学生干部品学兼优的示范性充分利用起来,建立“携手进步帮教小组”,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

有些学生成为所谓后进生,有多方面原因,其中家庭的因素不容忽视,如父母离异、病故,还有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的,这些家庭的学生最容易出问题,让学生干部与这些学生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干部在家期间把他们组织起来,参加有益的活动。如04级的学生干部以村为单位组成了家庭读书小组,每学期读几本好书,写几篇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因学生干部了解自己的同学,说、管、帮、教切合实际,针对性强,所以,学生心服口服,增强了进取心。

9.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九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我校特制定学生社会实践安全制度

一、明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和原则

(一)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应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充足的时间和必备的条件。

(三)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指导性原则:教师应教给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基本技能,引导学生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探索、鉴别、研究和发展。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

(四)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时代性原则:实践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把握时代脉搏,突出人文、科技、国防、环保等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五)社会实践活动应坚持安全性原则:保证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安全,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指定专人负责。教师和家长(监护人)要教给学生自我保护方法,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实践基地和单位在保证设施安全的基础上,向学生讲清与实践内容相关的操作程序,安全制度,培养学生安全生产和操作的意识。

二、落实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内容和途径

(一)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活动以校内外有计划的活动为主,以学校和家庭为主要实践场所,重在体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含参观访问)、公益劳动、国防教育、社区服务、科技文体活动等,以社区和基地为实践阵地。

(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践基地的建立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必要保证。

(三)学校要善于利用资源,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有关场所的作用,挖掘地区资源的潜力,逐步建立满足不同年龄和不同类型实践活动需要的实践基地,规范现有的基地。

(四)学校在落实文件精神时结合实际,与学校传统活动相结合,与少先队组织的活动紧密结合。各班在安排学生社会实践内容,选择实践途径上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

三、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

(一)领导干部和广大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从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出发,以素质教育总目标为依据,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二)学校要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内容,纳入学校整体工作,切实予以保证。学校还应通过家长学校向家长宣讲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争取家长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和配合。

(三)学校要组织学生实践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活动,帮助学生把各种成果和建设性意见推荐给有关部门,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的快乐,鼓励和保护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10.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制度 篇十

1、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参加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得毕业和参加高考。

2、学校成立有校长、教导处主任、政教处主任、总务处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地方党政部门、有关单位代表参加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小组,负责联系安排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组织指导与考核。

3、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次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思想、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带队教师五落实。

4、每学年,每个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少于14天。

5、学校除把农村、社区作为学生实践基地外,应与社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建立相对稳定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6、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及指导人员、带队教师要负责对其进行思想、技能技巧方面的考核和记载,每学年,班主任对每个学生写一次鉴定意见。指导小组经常检查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地抽查验收,抽查的人数不少于学生数的三分之一。

7、教育学生主动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虚心向工农学习,增强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不断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

8、学校或班级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后,要认真进行总结,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的总结。

9、学生毕业前如实填写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的“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学校审查后存入学生档案。

余姚市姚北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制度

一、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制度

1.小学3—6年级基本课时每周3课时,学期基本课时总课时不得少于45课时; 2.初中7—8年级基本课时每周1课时,学期基本课时总课时不得少于15课时; 3.初中9年级不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本课时,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选择课题研究;

二、课程实施过程管理制度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实施过程管理

1.每三年一次修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方案;(第一学年第一学期)2.每学年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校本培训方案;(第一学期第一周)3.每学期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计划;(第一周)

4.每学期一次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学校方案、各年级段方案;(第一周)5.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期末)

6.每学期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优秀班级、优秀指导教师、优秀学生评比;(学期末)

(二)综合实践活动过程管理 1.活动准备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

2.活动实施阶段

活动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搜集与处理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实践活动。

3.总结交流阶段

总结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全面总结和交流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过程、活动结果、活动体会、活动方法等)中的得与失。

4.展示评价阶段

展示评价阶段的主要任务:选择展示内容和方式,制作展示作品,展示与答辩,活动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过程管理 1.主题活动指导过程管理

(1)每个主题活动实施前,年级指导教师要撰写主题活动方案,上交学校教科室审核,审核通过后方能实施;

(2)主题活动每一阶段实施前,班级指导教师要撰写具体指导方案,实施后要记载活动过程和具体情况;

(3)指导全体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包括活动准备阶段、活动实施阶段、活动总结交流阶段、活动评价阶段;

(4)指导学生及时保存、整理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并建立学生活动过程档案;(5)及时收集典型的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并上传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6)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7)每个主题活动结束后,上交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 2.课题研究指导过程管理

(1)班级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转化为课题;

(2)班级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聘请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撰写课题报告;

(3)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课题研究情况,监督和管理课题研究过程;(4)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成果展示、答辩和评价;

(5)班级指导教师在活动每一阶段实施前,班级指导教师要撰写具体指导方案,实施后要记载活动过程和具体情况;

(6)班级指导教师要及时收集典型的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材料和音像材料),并上传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7)学期末,班级指导教师上交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手册;(8)学期末班级指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9)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学生撰写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形成研究成果,撰写课题报告;

(10)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及时记录课题研究情况;

(11)课题研究指导教师学生及时保存、整理课题研究资料,并建立课题研究过程档案;(12)课题研究结束后,班级指导教师上交课题研究指导手册;

三、课程教师配备与职责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配备

1.学校组建一支专兼职并存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队伍,包括课程指导教师、年级指导教师、班级指导教师、课题研究指导教师;

2.学校教科室主任主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担任课程指导教师,专职教师担任教研组长,专兼职教师担任年级指导教师和班级指导教师,学校全体教师和外聘教师担任课题指导教师;

3.每个年级配备年级指导教师一名,每个班级配备班级指导教师一名,每个课题配备课题研究指导教师一名,由学生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聘请;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职责

1.课程指导教师职责

(1)规划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长远的发展和近期发展;(2)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管理制度;(3)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期实施方案;(4)组织和策划学校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5)组织、策划和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校本培训;(6)监督学校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7)组织和考核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优秀班级、优秀学生和优秀指导教师;

2.教研组长职责

(1)学期初制订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活动计划;(2)组织和主持校内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3)记载每次校内教研组活动情况;

(4)收集并整理每次教研组活动的书面和音像资料;(5)学期末撰写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总结;

3.年级指导教师职责

(1)学期初制订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2)撰写年级段活动主题活动方案;(3)建立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4)及时收集并上传主题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5)监督年级段各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

4.班级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监督和管理学生全员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

(2)指导学生建立活动过程档案袋,保存、整理活动过程性资料和活动成果;

(3)及时推荐典型的学生活动过程资料和活动成果(包括文字资料和音像资料),并上传到年级段综合实践活动电子档案;

(4)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5)学期末组织评选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优秀学生; 5.课题研究指导教师职责

(1)指导、监督和管理课题小组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全过程;

(2)指导课题小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袋,保存、整理研究过程性资料和研究成果;(3)组织学生进行课题研究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任课

1.每位年级指导教师承担一个年级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2.每位班级指导教师至少承担两个同年级教学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和管理; 3.每位课题研究指导教师每学期最多承担三个不同内容课题的指导和管理;

四、课程校本培训制度

1.每学年制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培训方案; 2.每学期举行至少两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员培训; 3.每学期举行至少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论坛; 4.每学期举行至少四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堂教学研讨; 5.每学期举行至少四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题研讨; 6.每学期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沙龙;

7.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配备《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一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指南》四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业杂志至少一份;

8.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阅读至少一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著; 9.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摘录至少二十页读书笔记; 10.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设计至少两个活动方案; 11.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撰写至少一个活动案例; 12.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期撰写至少一篇教学论文; 13.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学年展示至少一节课堂教学观摩课;

14.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月参与至少一次中国综合实践活动网的在线研讨; 15.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月观看至少两小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网络培训视频;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为了确保新课程计划的贯彻落实,并进一步提高实施和研究水平,在有效落实师资和课时的基础上,我们要注意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教学常规制度和管理制度。

一、学习制度:

1、学校每学期组织一到两次大型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学习、培训活动。

2、综合实践活动的每位任课教师每学期都必须学习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和经验,并写好学习笔记。

3、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论坛。

二、活动制度:

1、每周三下午自习为综合实践活动时间,综合实践活动要以主题活动的方式呈现的。

2、各班要求组织开展好每次主题活动,长线活动和短线活动注意有机结合。

3、教师在上课之前要精心备好课,认真做好每一此活动记录。

4、教师不但要留好详细的活动材料,还要指导学生留好活动记录过程材料。

5、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指导学生撰写活动报告,并进行不同方式的表达和交流。

6、在总结时,要引导学生着重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反思。

三、教研制度:

1、学校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教研组成员要求经常互相听课,并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观摩研讨活动,把每次教研活动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学校领导禾教研组要不定期的到各班进行听课,督促各班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

四、考核激励制度:

1、学校随机查阅各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调研;

2、教师每学期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优秀案例,出一期综合实践活动专版。

11.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SOA;三层架构;课外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9-0000-02

大连海洋大学大学生课外培养计划是将学生参加的课外活动进行分类,把目前大学本科时期能参加的所有课外活动的项目进行整合,实现量化的一个系统。

一、系统分析

系统工作于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外课程之后。由学生进行网络申报开始,到教师完成学生学分评定为止。整个流程可大致分为五个部分:各级管理员登录;学生填入学分申报信息以及查询;教师录入许可信息或驳回学生请求,管理员进行系统管理,信息查询及结果打印。

(一)各级管理员登录

学生信息数据库比较庞大,并且本校的其他系统均有类似的数据库。因此,我们考虑该系统的数据库直接调用另一系统的数据库ORACLE 9i中的资料。

在系统中,涉及到11个院(系)和4个行政部门的管理教师,管理课外课程所衍化出的20类项目。为此,系统给各院系均分配一个帐号,允许多用户同时在线。相对学生信息,这15个帐号信息的驗证将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中进行。

根据要求,本系统的管理员帐号只有一个。管理员帐号的验证也在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中进行。

(二)学生申报学分及查询

学生参加完一类课外活动后,即可登录该系统进行学分申请。通过验证后,学生根据自己所参加项目中获得的奖励情况,进行内容登填和提交申请。当学生的申请不符合规定的要求时,申请将被驳回。学生在阅读教师给出的驳回理由后,对申请作出调整,可再次提交申请。此外,学生在申请提交后,还可对自己学分进行查询。

(三)教师审核功能

各院系将被分配一个二级管理员帐号进行学分审核。当在线教师查收到学生提交的学分申请后,若认为合格,则审核通过,授予学分;若不合格,则驳回申请,并写入驳回理由。教师操作界面不具备查询功能。

(四)管理员系统功能

管理员的权职在涵盖了教师的相关操作之外,还可以进行如下操作:对学生学号进行录入;对教师帐号进行管理;对课程设置进行修改等。

二、系统设计

(一)系统流程图

基于SOA思想的大学生课外教学管理系统的系统流程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流程图

从流程图可以看出,用户由主页登录后,进入各自的操作板块。学生的主要操作是学分申请和学分查询;院系教师进入后,若有所管辖的课程申请信息,则对该信息进行批复。管理员帐号登录后可以进行的操作很多。

图2 系统逻辑模型

(二)系统逻辑结构

本系统是基于三层网络结构,在中间层(Middle Tier)我们使用了三层架构,将Web服务器从逻辑上分成了数据访问层(DAL)、业务逻辑层(又称为领域层,BLL)、表示层(UI)。本案的逻辑模型如图2所示。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是系统自身的数据库。我们通过ADO.NET的SqlConnection对象来连接SQL SERVER 2005数据库。XML文件则来源于ORACLE 9i数据库所属系统提供的服务接口。

业务逻辑层会直接处理业务逻辑及相关的计算。在ASP.NET 2.0中,可以使用ObjectDataSource控件来实现业务逻辑层和表示层的交互。当数据进行到业务逻辑层时,需要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

表示层实际上是一个显示界面,或者说是一个信息呈现平台。用户在这层上输入自己的需求,系统收到请求后对需求进行处理,最后将结果反馈到UI层上。

三、系统实现

(一)系统所用函数简介

学生登录检测

XSCheckPassword(ByVal strXH As String, ByVal strPassword As String)

学生信息查询接口

zfxsxx(ByVal strxh As String, ByVal strxscxjkmm As String) As DataSet

ByVal strxh As String(学号)

ByVal strxscxjkmm As String(学生查询接口密码)

系统提供服务时所用到的函数,学生学分信息查询。

Zfxfcx(ByVal strxn As String, ByVal strxq As String, ByVal strxh As String, ByVal strjfyf As String, ByVal strsfycjf As String,ByVal strjfjkmm As String)

ByVal strxn As String(学年)

strxq(学期)strxh(学号)strxf(学分)strscxjkmm(学生查询接口密码)

(二)服务连接的实现

对ORACLE 9i数据库所在系统提供的服务接口,采用如下代码进行连接实现。

//使用具体的地址

var WSDL_URL = "http://10.128.32.17/zjdxgc/Service.asmx?wsdl"

WScript.echo("Connecting: " + WSDL_URL)

var soapclient= WScript.CreateObject("MSSOAP.SoapClient30")

soapclient.mssoapinit(WSDL_URL, "", "", "")

var res,username,password

//使用具体的用户名和密码

username="jwc01"

password="000000"

res = soapclient.BMCheckPassword(username,password)

WScript.Echo("返回值:" + res )

对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的连接:

connectionString="Data

Source=localhost;Initial

Catalog=yjsxj;User ID=sa;pwd=sunqian" providerName="System.Data.SqlClient"/>

四、结论

大学生本科生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后,基本满足了学校教务处的要求,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热情,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教学改革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董丽凤.SOA从眺望到实施[EB/OL].[2006.02.20].http://tech.51cto.com/art/200602/21159.htm.

[2]MEDJAHED B,REZGUI A,OUGEUETTAYA,ZZANI M.WebDGAn Infrastructure for E-Government Services[J].IEEE InternetComputing,2003,37(18):58- 65

12.大学生活动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篇十二

大学生活动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 其关注主体是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的生活, 是课堂教育之外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积极活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动是学生拓展知识且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积极向上的大学生活动, 更有利于各种教育工作的开展。伴随着高等教育机制的不断改革, 大学生活动越来越受到大众关注的同时, 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却很是落后, 管理观念陈旧及体制落后等一系列的问题成为大学生活动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我国现有的传统大学生活动管理模式更是已经难以满足高校学生活动发展的需要。

1 大学生活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比于大学生活动的蓬勃发展, 高校对大学生活动的管理机制却相当落后, 存在一部分不可忽视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大学生活动管理观念陈旧

一直以来, 在我国传统的大学生管理活动中强调“社会本位”、“统一管理”而忽视作为活动主体的大学生的现象尤为明显。学校管理者的管理工作一味停留在接受上级指令和执行上级命令之中, 管理评价的有效标准则是是否有效落实和贯彻好上级指示, 这种管理工作没有规范明确的实行指标, 后期评判也多以感性认识为主, 不具有判断力及缺乏一定的说服力, 效果更是差强人意。

此外, 高校对大学生的活动管理长期采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更强调管理的强制性, 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的同时也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高校管理将大学生思想政治化和将大学生活动概念化的过程中, 对学生形成过分约束来确保校园生活的稳定。长此以往, 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 更容易引发学生对学校活动的不满, 因而产生消极应对的负面情绪。然而, 大学生活动管理观念的陈旧并不只表现在上述的“社会本位”中, 高校领导及学校教师对大学生活动的认识不够全面也是大学生活动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部分高校将大学生活动过于简单化并敷衍了事, 甚至有的高校将大学生活动看作是“不误正业”, 将学生带入误区。

1.2 对大学生活动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

大学生活动是高校培养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更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是大学生专业课之外, 由学生自行选择参加且具有很高自主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大学生活动的灵活性和实践性奠定了大学生丰富社会经验、并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的基础, 由此可见丰富大学生活动在现代的教学模式中已经不可或缺。

然而, 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活动不够重视, 将大学生活动置于教学边缘, 使其成为课堂教育的补充, 淡化了大学生活动的本质要求。另一部分大学生活动开展比较好的高校, 同样也存在一定不可忽视的问题, 活动中其更重视办事程序和等级权限, 没有将学生的实际需求作为活动的出发点, 导致大学生活动无法取得直接有利的可观效果。

1.3 大学生活动管理体制过于传统

目前为止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的活动管理一般采用党政合一的管理体制, 在党政领导下, 大学生活动管理由校长或者党委领导负责, 主管则是副校长或者学校党政副书记, 具体的学生活动管理则是由院系主管及专职辅导员负责, 最后学生会或者社团在领导的带领下展开具体活动。这种党政合一的管理体制层次多、分工细、事物杂、环节多, 专业化特征十分薄弱, 易导致部门之间权责不够分明, 造成管理效率低下, 无法形成有效竞争。同时, 部分高校的学校社团直接和学生会挂钩, 校方没有相对应的学生社团管理的总机构, 社团多是由学生会成员组成, 管理上受团委主导的同时实际上却成为学生会的管理部门, 这大大弱化了学校社团存在的真正意义。另外, 在大学生活动管理制度建设上, 部分高校仅规定了活动展开的原则和应当遵循的校规, 并没有做到对大学生活动的实施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批评、建议及评估, 而活动管理队伍的专业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学生活动的发展带来很大影响, 使得开展的大学生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

1.4 大学生活动管理的保障体制有待加强

大学生活动作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最主要途径, 应当受到足够重视, 然而大多高校多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在大力投入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的同时却将学生活动敷衍了事或者直接忽略。

在经费投入上, 经费投入渠道单一且不足。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 教育资源不断变得紧张, 学校大多将资金投入到对教学设备的投入、增强师资力量等, 对大学生的管理活动则干脆的置之不理;而学校对学生活动的人员支持也急需改善, 多半学生活动缺乏导师指导机制, 高质量导师的存在是学生活动高质量进行的决定性因素, 如缺乏导师指导, 学生的指导活动就只能在低层次徘徊不前, 因而导师对高校学生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在大学生活动的政策支持上, 部分高校将学生活动同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挂钩, 学生活动也没有纳入对学生的评估考核之中, 比如学校对学生学位授予的考核中就没有学生在大学生活动中的表现。

1.5 大学生活动单一缺乏创新、缺乏鼓励

调查显示, 认为学校活动差强人意的往往占据学生总人数一半以上, 目前为止, 大多数的学生活动多打着内容丰富多彩的旗帜, 却没有创新, 活动内容过于单一, 不具特点和吸引力, 缺乏主动性及专业的活动指导, 造成学生活动效果不佳, 活动质量低下也是学生消极应对活动的主要原因之一, 类似的活动即便成功进行, 也无法给学生带来有利影响。学校对学生活动的管理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 学校不能准确完好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不能进行有效的整合, 将学生活动等同于规章制度, 缺乏人性化管理。活动前期学校没有相关调查和对学生需求的分析, 学生活动缺乏明确定位, 甚至造成千篇一律、克隆复制等。具体活动中, 学校对学生活动的管理则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 学生多半对活动不感兴趣, 是否参与活动也不会在成绩考评中得到具体体现。活动过程中, 学校没有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 加上前期准备不够充分, 很大程度上会造成学生活动结果的失利。

2 加强大学生活动管理的相关途径

科学建立学生活动的数据库, 作用于大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 可以建立一座类似哈佛大学学生活动中建立的“哈佛大学学生活动注册系统”, 社团活动的申请必须经由系统, 经过系统的审核才能得到学校的经费支持, 这样强有力的科学管理措施, 有利于学校对学生活动的管理和监督并增强学生活动的自主性。转变观念, 注重将学生当做活动主体, 院校领导则以服务为主。要发挥大学生活动的最大效果, 必须重视大学生活动, 提高对学生活动的前面认识, 将学生活动看做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提高的重要途径, 管理中更应当以大学生为主, 采用服务至上的原则, 积极调配各种有利因素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作为活动的主体, 大学生往往缺乏自我管理意识, 将对活动的全程负责寄托到老师身上, 所以大学生的活动管理中还必须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等意识, 将活动目的转化成自身追求。

3 总结

合理科学的大学生活动是学校培养优秀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径之一, 在大学生活动蓬勃发展的今天, 学校对学生活动进行管理的同时, 必须正视管理中的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书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大学生事务管理[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文喜, 盖丽娜.加强社团建设推进德育进程——对高校社团状况调查引发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4.

13.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篇十三

为切实改善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在学生活动的整体策划、活动审批、工作推进等各方面现实存在的草率、马虎、拖沓现象。理清各部门学生活动开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学生活动开展的正确引导与控制,现制订学生活动审批、推进制度如下:

1、除《学期学生活动工作安排表》上预定的学生活动及部门特有的活动外,各部门所要举办的其他学生活动,均要报辅导老师批准方可开展;

2、对于将要开展的学生活动,要进行周密的活动策划,对活动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要广泛的征求活动开展意见,最终形成一份可行的活动策划文案 ;

3、活动策划人员将学生活动策划制订出来后,遵循“部长—分管副主席—团副、主席—辅导老师”的逐级审批呈报制度进行修订和审核;

4、呈报的学生活动方案经由辅导老师最终审定并批准开展之后,该活动承办部门须制订“活动开展推进表”。“活动开展推进表”要在时间、阶段、过程等方面对所承办的活动作出科学的安排,要明确各阶段分管负责人信息,合理推进工作进度,严格落实活动展开的进度及实效;

5、各部门承办的学生活动开展完毕之后,应立即着手开展所承办活动的材料归档整理工作,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成文并汇报。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请团总支、学生会各部门严格遵照执行。

团总支、学生会

14.学生常规管理活动月实施方案 篇十四

三月份是我校一年一度的学生常规活动月和学雷锋活动月,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水平,不断更新观念,2013年3月4日,学校政教处组织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议,部署新学期班级管理工作,在德育导向上推陈出新,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引领学生德育管理向深层拓展。会议时间简短,内容丰富。会议首先部署了新学期常规活动月的相关事宜,着重强调了今年常规活动月的创新之处,以常规管理为基础将德育管理向以自主学习管理为主的深层拓展。学校将通过建立学雷锋长效机制、加强学困生约谈工作、开展“做好自己的事,不给任何人添麻烦”主题班会等举措,进一步增进学生学习的启发性、主动性、积极性。会上政教处推出了学生常规管理活动月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创设文明、和谐、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树立优良的班风、学风、校风,增强学生规范意识,积极倡导全校同学讲文明,懂礼仪;讲自律,求规范;增强勤俭节约意识;加强安全教育,消除各类隐患;崇尚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校研究决定在三月份开展学生常规管理月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一、第一周为“动员学习周”,主题是学习常规,宣传教育,层层动员,落实常规七项。

1.利用全校教职工会议,学校工作例会,班主任工作会议和主题班会,学生干部会议等形式,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引导人人自觉参与活动。

2.加强两操管理,规范两操秩序。

3.工作措施:各种会议做到有计划,有工作要点,有落

实措施,布置到位,检查通报到位,整改到位。

二、第二周为“卫生清洁周”,主题是做好校园清洁工作,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以环境卫生、宿舍卫生和教室卫生为突破口,促进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为新学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

2.杜绝乱扔、乱倒、乱泼现象。

3.加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4.工作措施:检查到位,整改到位,消除校园卫生死角。

三、第三周为“文明礼仪周”,主题是讲文明,懂礼貌,树新风。

1.检查仪容仪表,杜绝染发、烫发、长发和怪发型,严禁穿奇装异服和佩戴首饰。

2.检查携带和使用手机问题。

3.各班级更换黑板报,倡导学习雷锋精神,创建良好班风和校风。

4.使用文明礼貌用语,讲普通话,用规范字,做文明人。

5.开展“勤俭节约,反对浪费”主题教育。

6.工作措施:全校范围内排查仪容仪表和不文明行为,表扬先进典型,鞭策落后,整改措施到位。

四、第四周为“纪律安全周”,主题是树立安全责任意识,严防重大违纪。

1.落实检查常规七项工作。

2.重点检查重大违纪六条规定,严厉杜绝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夜间私自外出、吸烟喝酒、赌博玩游戏、偷盗诈骗;私用电器以及各种管制刀具等。

3.检查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检查学生午晚睡纪律、违规上课和自习纪律。

5.加强走读生和单周休学生管理。

6.加强门卫管理,严格校外人员和车辆出入的登记和规范管理。

7.工作措施: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履行一岗双责,校级值班和各级值班到位,加大处罚惩戒力度。

五、第五周为“总结评比周”,主题为学榜样,树典型,扬长避短,比学赶超。

1.认真总结活动月各周要点工作,评比通报。

2.表扬先进,差找不足,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

3.总结表彰学雷锋、班级管理先进集体和个人。

4.举行队形队列比赛,进一步规范两操。

5.工作措施:公平、公正、公开地树典型,学榜样。奖优罚劣,不断促进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

另外政教处为班主任提出了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的合理化建议,并要求在今后的班级工作中不断加以落实。

学习是一名高中生的义务和责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为自己的未来和前途打造基础的关键,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动力和积极主动性,必须解决学生本身的主观意识,而不是管卡压,必须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意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为自己学的,不是为了其他任何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宣传教育为主线。班主任要通过班会、晨会等各种场合和思想教育形式,给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开好每一个主题班会,给学习以学习导向,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鼓励教育为主导。分析每一位学困生的特点和根本原因,因材施教,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闪光点,激发学习动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15.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篇十五

一、会展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与问题

会展是指围绕特定主题多人在特定时空的集聚交流活动,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会展仅指展览会和会议;广义的会展是会议、展览会和节事活动的统称。本文主要探讨狭义的会展。其中展览是一种具有一定规模、定期在固定场所举办、参会人员来自不同地方的有组织的商业聚会;会议的研究对象为各类行业会议、协会会议以及商业会议。

展览和会议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人群, 进行信息、产品的交流和沟通。尽管展览和会议的成功取决于筹备期间的大量工作, 但是展览和会议现场才是实现会展价值的依托体。会展的集中性和聚众性导致现场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 协助会展组织方实现展览和会议的功能。会展企业的人力资源结构以会议和展览销售筹备期的工作人员为主, 一般规模不大, 而展览和会议的召开则需要补充大量的工作人员, 而这些人员需要临时招募。在我国实践中, 大学生以志愿者形式参与到展会现场工作, 是比较理想的临时工作人员招募方式。

(一) 会展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

1. 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完成会展现场的部分工作可以降低企业成本。

与长期雇佣合同或临时雇佣社会人员相比较, 志愿者的劳务报酬较低;而且企业的招募成本较低, 因为大学生人力资源比较集中, 特别是高校中有一些行政管理部门或社会团体可以协助企业可以用较短的时间完成招募工作;志愿者来源的集中, 也可以节省企业的培训费用和交通成本。

2. 大学生志愿者的素质对于会展企业很重要。

高素质临时人员的招募往往比较困难, 特别是会展活动的周期一般较短。大学生志愿者文化素养高, 纪律性强, 积极性高, 有较高的精神追求, 比较自由充裕的时间, 较好的精力和体力。

3. 学生以志愿者形式参与会展活动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

高校希望搭建实践平台, 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为学校树立良好口碑;学生希望可以通过社会实践, 积累经验, 增长见识, 实现自我价值;企业可以以较低的成本开展商业活动, 而且可以通过志愿者的口碑宣传会展活动, 从而实现三方的共赢。

(二) 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会展活动是多赢的合作, 但是在工作实践中, 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志愿者的忠诚度和责任感差异可能导致工作人员队伍的不稳定。

由于是临时招募, 志愿者工作目的和意向存在多样性, 而且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 对工作期望值存在偏差, 与会展组织单位不能建立起紧密的心理认同感, 因此可能会导致部分志愿工作者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不能达到要求。

2. 志愿者工作能力欠缺, 展会专业化服务水平不高。

会展志愿者的专业与会展主题可能不相关, 与志愿者的服务岗位相关性也不强, 如果会展组织者不能够提供充分的培训, 志愿工作人员因为缺乏沟通技巧以及全局观, 将无法开展针对会展客户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

3. 志愿者的满意度不高, 导致大学生参与展会活动的热情不高。

由于志愿者行为的短期性特点, 管理者很难进行有效的团队沟通和协调管理, 忽视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 缺乏应有的尊重, 工作信息沟通交流不畅, 导致志愿者感觉到忽略和排挤, 没有集体归属感。一些大学生志愿者认为工作过于简单, 对其能力提升有限, 不能发挥特长, 也无法实现精神满足, 因此认为参与会展活动的价值不大。

二、会展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原则

志愿服务的无偿或低酬劳以及服务的短期性特点, 使得对志愿者的管理不同于对从业人员的管理, 简单的利益调控机制在此失效, 志愿者的有效管理成为成功办好会展活动必须解决的问题。评定一个大型展会活动的好坏, 主要取决于会展现场能够按照筹备开展的情况。会展企业需要制定好的志愿者管理计划, 能够使志愿者实现自我价值并发挥最大价值, 以期达到活动效果。

首先要认识大学生志愿者在展会中的作用, 才能更好地制定管理计划。志愿者在会展活动中, 在不同的活动工作岗位, 在组织方工作人员的领导下, 开展一定职责范围内的比较简单的工作, 从而完成会展活动人员接待、信息咨询、现场引导、门禁管理、设备管理、资料物品运送与派发、数据收集等工作, 帮助会展活动参与者最大限度地参与会展活动, 获取更好的服务体验。因此, 在大学生志愿者管理实施方案的选择中, 决不能把志愿者视为会展活动的“配角”, 认为他们是正式员工的“辅助人员”。大学生志愿者是会展成功开展的服务细节的具体实施者, 为会展活动参与者在现场提供最直接的服务, 是会展活动按照既定计划执行的保证。因此, 需要重视志愿工作人员的个人需求, 关注他们的志愿服务的回报形式, 防止过于注重志愿者的短期价值。另外从长远角度, 大量的志愿者对于会展活动的满意体验可以为展会进行口碑宣传, 大学生群体占据着社交媒体的话语权, 他们也是即将步入职场的人员, 他们的口碑传播对于会展项目的持久生命力起到一定的作用。

志愿者的管理中, 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协调性原则

在志愿者的配置与管理过程中遵从协同性原则, 使志愿者的管理主体之间、志愿者与正式员工之间、不同部门的志愿者之间以及同一部门的志愿者之间, 通过合理的组合及有效的分工合作, 形成一种大于个体分力之和的整体合力;要告知志愿者在整个项目中的作用, 从而使他们对项目有全局观的把握, 从大局出发处理事务, 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岗位。

(二) 弹性原则

志愿者岗位配置柔性化, 岗位配置不仅要周详, 还要留有适当的弹性空间。在遇到紧急任务时能够在有效时间内, 动员充足的志愿者, 而不受其所在岗位和分工的约束。会展现场招募大量的大学生志愿者的目的是服务众多活动参与对象, 而参与对象的活动范围以及高峰时段没有明确的规律性, 因此需要现场临时调配志愿者, 而且这一调配活动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

(三) 集中与分权相协调原则

集权与分权的协调。既要赋予志愿者一定的自主权, 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又要保证他们按照预定的目标开展工作, 同时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把赋予他们的权力收回来。

(四) 权利与义务的平衡原则

在志愿者的管理中需注重其权利和义务的平衡。志愿者的权利可以包括了解工作政策、表达工作岗位意愿、获得志愿者服务证明、获得工作必须的工作条件、对志愿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申请退出。志愿者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规定和主办方的相关规定、履行服务承诺、参加统一的培训和相关活动、服务组织方的指挥和调配、遵守保密协议等。

(五) 注重精神满足原则

对于志愿的回报形式的设计要更加贴近他们的精神需求, 提供独一无二的回报形式。比如:展览会最后一日下午的参观活动, 会议结束后的聚餐联欢活动, 展览纪念品的发放, 对优秀志愿者的表彰等, 这样的活动安排, 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志愿者获得受尊重的精神感受, 这符合曼吉特 (Manjit Monga, 2006) 提出的“全面五元模式”中的志愿者的利己动机, 即追求道德和心理意义上的自我, 其中被需要和尊重的感觉是非常重要的。

三、会展活动组织方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

志愿者的培训就是通过对志愿者进行有关会展活动的相关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使其获得为会展活动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过程。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高低往往是评价一个大型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 而这与培训水平的高低紧密相关。会展活动的周期一般在3到7天, 对志愿者的培训应控制在1-2天之内, 因此需要制定详细周密的培训计划以及培训方法, 从而让大学生体会到培训的价值, 而培训的价值也是对志愿者工作最有意义的回报。根据曼吉特 (Manjit Monga, 2006) 提出的“全面五元模式”, 志愿者参与活动的实用性和利他性动机是重要的驱动力。实用性动机指志愿者希望通过参与活动获得个人利益, 比如:知识提升、技能提升、工作经验等。因此会展组织方, 需要认真准备岗前培训, 不仅仅要列出需要大学生志愿者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他们提出的要求, 更要从大学生的角度, 确定培训内容如何与他们的需求相结合。

在培训内容方面, 首先对大学生志愿者的培训应当是在“求共同发展”的目标定位下, 寻求多元化的志愿者个性化素质的培训, 包括待人接物的礼仪和社会公众责任心的加强等, 而最重要的是组织归属感的培养、注重精神层次的培养。岗前定位培训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使志愿者了解大型活动志愿者服务的政策、程序, 以及可能面临的日常事务的处理, 这样可以使志愿者尽快地、尽可能多地了解会展活动, 以适应会展活动的要求。此外, 还要对其进行分类培训。这是根据志愿者所从事的具体服务工作的不同, 而进行的不同内容的培训, 培训内容不仅仅局限于志愿者要做的具体工作的技能要求和说明, 要给志愿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样例, 通过具体和规范化的指导, 使志愿者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同时可以为志愿者准备培训资料, 一方面作为工作手册, 也可以让志愿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适当减少对自愿者的集中培训。

此外, 对大学生自愿者的培训, 还要加强保密制度以及安全意识的培训等, 通过签订保密协议工作协议等, 使志愿者意识到他们是参与到商业活动中, 他们的行为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这样的培训可以降低企业的用人风险, 也可以让志愿者提升商业意识, 认识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的价值。

为了实现企业、学校和大学生志愿者的三方共赢, 会展类企业或会展行业协会可以与学校共同研究的可能合作模式, 企业搭建实践平台, 学校提供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

参考文献

[1]曾静.现代大型活动志愿者管理控制机制探讨[J].管理观察, 2009 (2) .

16.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篇十六

摘 要 将高校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是当下一种较为新颖且科学的管理方式,而且也符合社会长期发展的要求,同时这也将是日后体育管理的一种潮流和趋势。由于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有效管理难度颇大,对此,本文对课外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方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外体进行科学的锻炼,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掌握并监督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具体情况,从而实现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目的。

关键词 高校 课外体育锻炼 信息化 管理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手机、平板等已经成为了各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躺在床上刷微博、看电视、玩游戏等好像已经成为了当下许多高校学生课外时间唯一的活动和兴趣,学生们大部分的课外时间都浪费在了这里,而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锻炼似乎也成为了过去式,已经不再有人想要实施,所以在今天,倡导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信息化管理也就有了非比寻常的意义。第一,通过体育信息化的管理,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在课外时间体育锻炼的热情,让学生们深刻意识到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第二,通过体育信息化的管理,可以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实时掌握自身身体情况,从而可以为以后随时调整自己提供一个有效的依据。考虑到当下许多学生都沉迷于网络的现象,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体育锻炼的,可以让学生不再沉迷于网络,从而为他们将来在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通过体育锻炼信息化,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档案,对每一位学生的健康进行监测和管理,这样有助于学校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此外,通过对学生健康状态进行管理和监测,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符合他们条件的体育锻炼计划,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此外,课外体育锻炼信息化的管理,不仅体现出体育管理模式的创新和进步,而且也进一步完善了学生管理制度,下面就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几点策略进行分析。

一、合理利用数据库信息,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

(一)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制度

高校为学生建立课外体育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全面且客观地掌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实际,如练习强度、频度、项目分配情况,而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锻炼与体育馆的使用情况。高校体育管理部门可以根据体育馆以及场内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安排,从而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制度。因此,可以说建立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信息化管理,不仅将体育馆及其设施科学管理和最大限度地利用,而且也为进一步完善体育管理制度提供了有利的帮助。

(二)了解学生锻炼情况,提供相应的指导

在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之后,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学生的锻炼情况、身体健康状况、锻炼时间、锻炼项目等各种信息。而高校可根据数据库信息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进行科学且合理的安排,以及对课程进行合理地调整,从而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进行有效指导。

二、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

进行体育锻炼于学生而言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且可以保持身心愉悦,是一项具有意义的活动,为了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可以适当的采取一些奖励措施。奖励措施可以是一些物质上的奖励,也可以是精神上的鼓励,可以与课内成绩相联系,以此来引导督促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中,而学校也应该完善信息化机制,从而形成稳定的管理体系。此外,除了每年的运动会之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举办一些课外时间体育锻炼的小竞赛,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发组织这样的小竞赛,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三、建立数据库

(一)数据库应具有的信息

第一,数据库应包含学生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性别、专业、身体基本情况等信息。第二,数据库应包含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情况。通过学生课余锻炼前后的刷卡,记录完成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时参与的项目、锻炼的时间、锻炼的次数等进行相应的统计。第三,数据库应包含学生的体质信息,将学生体质的初始数据录入到信息库进行相应的管理,如身高、体重、肺活量、握力指数以及仰卧起坐等测试的信息录入到信息库中与以后的数据进行相应的对比。

(二)根据数据库获得相关课外体育锻炼数据

在建立并完善数据库之后,通过输入不同的要求和条件对结果进行筛选,进而统计出符合要求的信息数据。

1.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信息。此表专门记录学生在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里面详细的记录了学生课外体育经常锻炼的体育项目,锻炼的时间段以及在校期间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其他情况。根据此表来了解并分析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而掌握学生参与锻炼项目的变化、锻炼次数的变化以及锻炼时间段的变化等,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为课外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并对体育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2.将学生按照年级进行分类而统计的相关锻炼数据。根据学生的年级来统计锻炼的项目、锻炼的时间段以及锻炼次数等数据,以此来分析不同年级的学生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及变化。

3.将学生按照年级进行分类而统计的相关锻炼数据。根据学生的性别来统计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以此来掌握性别对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以及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信息数据。

参考文献:

[1] 邱旭東,刘文浩,梁效平,等.我国体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5):134-138.

上一篇:橡皮泥的自述作文350字下一篇:县教育局工作总结及20##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