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时事政治导学案

2024-08-06

初三时事政治导学案(精选8篇)

1.初三时事政治导学案 篇一

初三英语第11单元复习导学案

Unit 11Couldyou pleasetellmewheretherestroomsare ?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本单元的重点词汇

2、复习巩固本单元的基本句型及交际用语 【互动课堂】

一、基本词汇:写出下列英语单词或翻译汉语意思

bookshop ?

Excuse me , couldyou pleasetellme howthebookshop ?

Excuse me , could you tell meto thebookshop Excuse me , couldyou tell me the bookshop Excuse me , could you tell me whichthebookshop ?

1、公共厕所;休息室

2、洗发剂;香波

3、杂货店;药店

4、电动扶梯;自动扶梯

5、魔术;魔力

6、新鲜的;清新的 7.uncrowded8.clown9.staff 10.市场;集市

11、借给;借出借给某人某物相当于

12、park(动词(名词)

禁止停车

13、直接的;直率的

14、命令;指示

15、觉得奇怪;想知道

16、引导;引诱

17、使麻烦;麻烦;打扰

二、基本短语:汉英互译

1、邮局

2、打个电话

3、在……与……之间、贴近;靠近

5、save many6.gopast7.exchangemoney8.turnleft9、决定干……、闲逛

11、新鲜的空气

12、免费的演奏会

13、在书店里

14、花太多的钱

15、有点儿

16、玩得开心

17、度假

18、穿上盛装;装扮

19、……和……两个都20、寻找

21.takedance lessons22.theScienceMuseum23.rockband24.询问;请求

25、另一方面

26、擅长于……

27、依据;依靠

28、lentsth.To sb.29.suchas30.handin

三、基本句型

1、对不起,你能告诉我去书店的路吗?

Excuse me , could youpleasetellmethe

2、当然,在二楼有个药店。

’s athefloor.3、在药店和银行之间有个书店。

There isa bookshopthedrugstore thebank.4、乘电梯上二楼,向右拐。

the tothefloorand5、走过银行。

thebank.四、复习达标测试

(一)单项选择

1.—Couldyou pleasethewindow ?—Sure , IA.open not,couldB.not open , could

C.not opening , canD.not open ,can

2.Theyoung soldierreallydoesn’tknowto stop the baby cryinghard.A.whatto doB.how to doC.when to do D.where to do 3.Aterworkingall day,I feeloftired.A.alittleB.a bitC.kindD.kind of 4.---Howlong it ? –Forabout2 hours.A.does, rainB.is , rainingC.has , rainedD.has, beenraining 5.Idon’tmindby bus ,butIhateinqueues.A.totravel , standing B.traveled ,standing

C.traveling ,tostandD.traveling ,standing6.I wonderIcanuseyour MP3?---Sure.A.whatB.thatC.ifD.why

7.Jimran asfastashecouldthe others.A.astocatchup withB.in orderto catchup withC.sothat hecaughtup withD,.to becaughtup with8.Wedon’tknowtheirparentsare.A.thatB.whatC.whyD.which

from

9.—Whatareyou goingto do nextweekend ?

--I’mnot sure.MayberI’llwithmyfriendsatthe mall.A.dress up B.hang outC.setupD.break off10.I hadalittletroubleEnglishgrammer.A.learn B.learnedC.learningD.to learn

11.—Whatdoesthesentence ―Don’ttroubletroubletill

troubleyou.‖ meanhavenoidea.A.trouble,SorryB.troubles;SorryC.trouble,Yes D.will trouble, Yes 12.—MayIyoudictionary ?I’m notsure aboutthisword.--Sorry,I itin the bedroomthismorning.A.lend , leftB.lend,forgotC.use, leftD.borrow,forgot13.—Doyou know ?---Yes , Ido.Shecame hereon foot.A.whereLucycame fromB.howLucy camehere

C.wheredidLucycome fromD.how didLucy come here14.—Excuseme ,couldyoutellme ?

--There’sabankon thesecondfloor.Youcan make it there.A.where I canchangemoneyB.howI canget to thebankC.ifthere’sabanknear here D.where the bank is

15.---Iwonderifhe us inthediscussiontonight.--I believeif hehishomework,he willjoin us.A.willjoin ,willfinishB.willjoin;finishesC.joins;finishesD.joins;willfinish

(二)、根据句意用括号内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 street istheSpring Festivalisover.2.Theshirtis only15 yuan.It’s(expensive)

3.Theywanttovisitthe world’s(large)waterslides.4.There aresome(clown)playingwithchildren.5.Thanksforinvitingme toyour party.It’sa carefully(organize)Party.6.The staffin ourcompany(be)veryfriendlytoeach other.7.Ipreferoutside.8.There’salwayssomething 9.Theydecided(go)tothezoo.10.Isthereagoodrestaurant(eat)around ?

11.I’dliketobuy some(write)paper.12.Youcantaketheelevatortothe(two)floor.13.Look!There isanoldman(sit)underthetree.14.Janeprefers(be)outsidetostayingathomeonweekends.15.The computeris(expensive).It’scheapandIhaveenough moneytobut it.(三)按要求改写句子,每空一词。

1、―Wherewill youwait forme ?‖ sheaskedme.(改为间接引语)SheaskedmeIwaitfor her.2.Ishe from England ? Couldyoutell me?(合并为含有宾语从句的复合句)CouldyoutellmefromEngland ?

3.Couldyoutellmehow I cangettothe nearestsupermarket ?(改为简单句)Couldyoutellmethenearest supermarket ?

(四)用所给词组的适当形式填空

dressup , prefer…to;hangout;havefun;make a telephone call 1.Onchildren’sDay,allthechildrenandplaytogether.2.Yesterdayafternoon,myuncletomyfather.3.I playingcomputerdrawingpictures.4.Ithink it’snicetowithfriendsatweekends.5.TheyatLiLei’sbirthdaypartylastnight.forexample,handin ,in away;ask for;depend on1.Bob,you arequiteright.2.Taylorcameto myadviceonhisstudies.3.Ihopeyou willallyourhomeworkontime.4.How muchyou canachievehowhardyouhaveworked.5.There aremanyuniversitiesinBeijing, , Beijing University,QinghuaUniversity andBeijingInstituteofForeign Languages.

2.初三时事政治导学案 篇二

关键词:高中政治,导学案,编写,设计,使用

导学案教学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教师指导为基础,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关键,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 “师授生受”的教学模式,有效处理好了 “教”与“学”的关系,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但是,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和课堂观察中,我们也发现,高中政治导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导学案使用的实际效果,而且与导学案使用的初衷和新课程理念相违背。

一、导学案编写“知识化”,学科学习越来越窄

导学案的着眼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形成一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上要通过“问题导学”把三维目标贯穿起来。具体来说,一是根据所学知识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科知识点进行拆分、组合,设计成一定的问题,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思路的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学科知识框架的构建;二是指导学生怎样读书,怎样思考,怎样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三是努力挖掘并体现学习内容的德育价值,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目前,高中政治导学案的编写基本上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主,尤其突出书本知识的学习。许多教师在认真研究高考、会考考试说明的基础上把高中政治教材中大量的课程资源删除,把一些学生必须记住的学科知识点保留下来,导学案变成了政治教材的浓缩,政治课学习也被窄化为单纯的“学科书本知识的学习”。新课改大力倡导的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成为空话。面对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 , 学生只需要死记硬背,从而对高中政治学习的兴趣荡然无存。

二、导学案设计“习题化”,学生负担越来越重

学习内容“问题化”设计,是高中政治导学案编制的核心,它让学生的学习目的和方向更明确,让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需要,它能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思维品质。从这一意义上,学习内容“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高中政治导学案设计的成败,也决定着政治学科学习的质量。

高中政治导学案中的问题设计需要坚持三原则,即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问题层次化。知识问题化要求把政治学科知识设计为一个个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研究、解答,达到了解、理解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问题情境化要求将政治学科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 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能力。政治学科时代性、开放性较强,在问题情境化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和要求。问题层次化即设计的问题一定要有梯度,既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又不是那么难,每一个问题都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内。 这样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解答就可以提高学生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学生政治学习的自信心、自觉性。

但是在高中政治导学案的编写中,不知是由于理解的偏差,还是出于对学生联考、会考、高考成绩的考量, 不少教师把学习内容 “问题化”变成了学习内容 “习题化”,导学案变成了习题集。学生学习几乎就是课前“做预习题”,课堂上交流“预习题答案”,课后再进行习题巩固。高中政治课堂沦落为“习题操练”,新授课也上成了复习巩固课,政治课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渐行渐远。习题编写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将教材内容变成简单的填空题,学生不需要动脑筋,只要翻翻书就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以经济生活中商品这一概念处理为例,许多导学案这样处理:用_______于的劳动产品就成为商品,商品是_______的统一体。有的教师喜欢将高考题、经典题堆砌在导学案中,而且量比较大、难度比较高,学生由于缺少对政治学科知识的生成过程的体验,难以深刻理解学科知识,这些题目也就很难真正做出来。长此以往,学生政治学习的负担越来越重,学习信心越来越不足,政治学科价值也无法有效体现。

三、导学案使用“简单化”,教师的导学作用越来越弱

导学案教学模式推行之后,高中政治教师基本上能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努力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流程。第一,找一找。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找出相关填空题、问答题的答案。第二,讲一讲。学生把自己找的填空题、问答题的答案讲出来, 其他同学及时评价、纠正、补充,教师最后强调说明。第三,做一做。学生完成导学案上提供的各类经典题、高考题,强化应试知识和解题技能。第四,背一背。学生对导学案上提供、呈现的知识,甚至一些高考题答案进行背诵。应该说,这样的教学流程把制度、计划、秩序、 组织视为教学的法宝,对学生分数的形成和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但它忽视了教师的导学作用,束缚了教师的思维和个性,也影响了教师对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和差异性资源的捕捉和利用,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影响了高中政治课堂的生命力。

导学案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导”上,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使用导学案时,要遵循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规律,从课前、课中、课后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具体来说,课前,导学案要预先发放,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主预习,教师及时收阅学生预习过的导学案,了解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特别关注导学案中质疑问难的内容,进行二次备课,并确定课堂上重点讲解的内容。课中,教师要立足于导学案中呈现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教学中学生能完成的任务,教师绝不能代替,但教师要及时有效捕捉学生普遍存在的疑点,进行点拨、精讲。 特别在 “讲”这一问题上,高中政治教师不能回避,学科特点决定有些政治理论必须要靠教师讲,但讲要精,要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同时要结合现实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整理落实导学案,要提醒学生及时回顾学习重点,理清思路,抓住核心概念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相关判断和解题能力。

3.初三时事政治导学案 篇三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课堂效率 导学案 学生 新课程标准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盛行教师全讲解,将所有知识尽入囊中“一遍清”模式,以图“心安”和一劳永逸。这种模式在实施当中强度大,违背学生认知规律,学生主动性差,有悖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认知的主体性、规律性。

“导学案”立足教与学的统一,关注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获得”,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可以借此并依托教材可以比较轻松的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可以自主学习的平台。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师教案,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极的追求是“会学”和“创学”,因而,它一定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

2010年下半年,学校选派我到江苏学习借鉴洋思中学、海安中学、天一中学等著名中学的教改经验。从上学期开始我们政治教研组就学习江苏名校教改经验,实施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学教合一”的课程教学改革。我作为政治教研组长和“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应用者,对于实施了将近一年的“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体会。现在我就以本学期高二学习的《政治常识》为载体,谈谈关于“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几点体会。

一、导学案实施的背景

导学案是教育教学发展进步的产物,有诸多的背景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

社会背景:当今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形成竞争的关键因素是创新,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靠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所能完成的,因此,学生的学习过程应该是主动思维和积极探讨的过程。

素质教育背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少数尖子不行,只重知识不重能力与学法不行,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改背景:传统的教育培养目标是单一的,新课改后的教育培养目标是“三维”的,这就需要教学过程必须把知识问题化、能力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二、导学案编写的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导学性原则:具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师生可共同参与。

(三)问题性原则: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问题要精心设计,可以是填空,可以是思考题或其他形式。

(四)层次性原则: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同时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

(五)探究性原则:尽可能设计可供学生在研究中学习的内容,有可供师生丰富完善的“留白”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具体要求:

1.“导学案”应该具备明确的学习目标;

2.“导学案”应注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体系;

3.“导学案”应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导学案”应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5.注意“导学案”与一般教案、讲义的区别,不能把“导学案”写成类似学习辅导用书的模式,更不能直接照搬教辅资料。

6.“导学案”的编写一般按课时进行,与教师上课同步,适合于不同课型的教学需要。

三、“导学案”的实施过程

(一) “导学案”课堂教学的基础——“导学案”编写

“导学案”的编写是由集体分工协作完成的。学案设计需要根据教学计划,备课组长在每周集体研讨中,规划下两学周的导学案内容,教师个体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自己的困惑提出自己的设计,研究复习和预习的问题、优化教学内容、研究适合学生的例题和练习题且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是教师个体设计导学案的重点。在使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内容和题目进行改编和删减,但要求做好记录,在下次修订时做好反馈。一份合格的导学案必须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能够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提供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提供学生检测学习效果和自我评价的材料。以下是我们组编写的格式和新授课导教学模式:

1.编写格式

(1)容量要求: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掌握,一般八开纸正反两面

(2)页眉设置:

武鸣高中 201×届 政治科 ×课×节×框 编写:××× 审核:×××

(3)页脚设置:导学案№×× 页码 激励话语(名言、警句)。

2.新授课导学案模式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和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整体感知:指出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明确教材的逻辑结构。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每个知识框题都按照4、5、6环节进行。即:学—讲—练有机结合。)

(6)归纳小结:本项内容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总结,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后进行,由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如画知识框架、概念图等。(教师的总结类似于板书主干知识的内容,但力求以不同的形式表述)。

(7)当堂检测:选择合适的题目检测课堂学习效果,发现问题或遗漏。题量控制在选择题5—8个,简答题1—2个,时间5—10分钟。

(8)学习评价:分为“我已经学会”和“我还没掌握好”两个部分,让学生做完“当堂检测”后如实填写。

(9)课后作业(巩固案):根据课堂知识以及当堂检测的情况布置。题目设置要分易、中、难三級,以易、中级为主,少量难题(易:中:难=6:3:1)。即关注大多数的同时,照顾优差生的学习需求。作业一定要适量,同时要加强检查落实力度。

(二) “导学案”的课堂实践

“导学案”有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预习导引、问题导学、精讲点拨、归纳小结、当堂检测、学习评价、课后作业九部分。具体使用时,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前八个部分,而课后作业则是在课后完成。

下面笔者以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政治常识》第四课第一节第三框《民族区域自治》一课为例进行阐述。

武鸣高中2012届 政治科

第四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第三框 民族区域自治

编写:××× 审核:×××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机关、自治权的内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

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如联系的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等比较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各国都有选择自己国家发展道路的权利。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原因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难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系民族团结和实现共同繁荣的重大意义。

【整体感知】

处理好民族关系必须坚持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三个原则,国家又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问题导学】

1.阅读课文,完成以下填空题。(受版面限制,具体问题设计从略,编者注)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②自治机关的含义

③民族自治地方: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自治旗)三级。

(2)民族区域自治适合我国国情的表现在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越性表现

2.阅读课文,对本框中的探究活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写出答案。

(1)你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实行的地方及自治机关是什么吗?

(2)你能区分民族区域自治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吗?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具有优势体现在哪些?

【精讲点拨】这是对前面【问题导学】中疑难问题的提示,教师启发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合作学习得出最佳答案。这点不用印在导学案上,教师在课堂上贯彻执行即可。

【归纳小结】这一栏是包括学习小结和知识拓展。学生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完成本框题的简单知识框架。

如:民族区域自治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当堂检测】是6分钟左右的当堂检测。本课当堂检测练习就是针对民族区域自治出的6分钟的题进行巩固性练习,通过检测达到巩固消化已学知识,加强教学反思,做到“堂堂清”。

【学习评价】让学生做完“当堂检测”后如实填写,以便复习时突破自己的知识薄弱点。

我已经学会____________;

我还没掌握好_______________。

【课后作业】这一栏留到课后完成,教师在批改作业的同时还可以检查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的情况。

四、“导学案”的使用效果

设计和使用好导学案是把现代教学理念转变成教学行为的有效途径。实施“导学案”教学,首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投入到学习中,真正深入研究学科知识,与此同时也极大提高的课堂效率。普遍来讲,我们的学生都很依赖老师,什么都要老师讲完,这样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就不高,在遇到一些创新题型时,连尖子生都措手不及,而导学案教学恰好可以解决这个瓶颈。作为高考文综科目,政治学科教材逻辑结构严谨,理论联系实际的例子较多,多数框题内容学生可自己看懂。运用这种模式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更熟悉课本,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其次,导学案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再次,导学案的内容具有选择性、竞争性、合作性,学生可以从中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内容,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也加强了,也主动请教老师了,学习政治的信心也比以前更足了。

结束语

总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导学案的使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备课组团队的发展。“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事实证明,导学案教学为课堂注入了无限生机与活力。在新课程改革的探索进程中,我们仍将不断奋勇前行,在改革的浪潮中创造出更新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陈桂生.“备课”引论[J].全球教育展望,2007(2):13、60-62.

[2]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12.

[3]李臣之.论教学内容创生:规定性要素及基本路径[J].课程 教材 教法,2007(2):3-5.

[4]杨丽霞.“学案”教学勿忽视“导”[J]. 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5):61-62.

4.政治文明导学案 篇四

课题

年级: 八年级(下)执笔: 唐金安审核:教务处:

课题: 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课时 1)班级姓名组别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能够通过搜集信息查找相关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3)知识点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学习重、难点

重点: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知识链接

一、自主预习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和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和。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决定国家重大事务。

4.,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也是我国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

二、合作探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Ⅰ、导入新课:(材料导入)

材料一:美国18岁高中生塞申通过竞选当上美国最年轻的市长。

材料二:新学期开始了,某班的班干部重新进行选举。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选举与材料中的选举有什么不同呢?

Ⅱ、新课学习:

1、问题:“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物”你知道人民是怎样行使权利的吗?

2、阅读材料并分析: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按预定程序进行大会表决,一项项议程顺利通过。当进行到对市中级

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决议表决时,参加表决的474名代表中,只有218人投了赞成票,没有超过半数。

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获得大会通过。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

从这件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日程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2013年3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一、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二、审查和批准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

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批准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审查和批准2012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3年中央预算

四、听取和审议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五、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

长王胜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

六、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

七、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八、选举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副

委员长、秘书长、委员

九、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十、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

十一、决定国务院副总

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十二、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十三、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

十四、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

十五、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十六、决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的设立及其组成人员的人

选。

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的过程当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行使了哪些权

利?

4.说一说;你觉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怎么样的社会?

三、反馈检测

单项选择题1、2007年3月举行的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这部法律的出台前后共经历十四年之久,多次征

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了七次审议。这表明()

①人民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

④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当家作主的权利。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2007年12月14日,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部选出。第十三届人大代表中近60%为新当选的代表,既有来自生产、教学、科研等基层单位及一线的代表,也包括解放军、各民主党派和少数民族代表,其中农民工首

次当选人大代表。这一材料体现出我国公民的选举权、被选举权是()

①广泛的②真实的③平等性④具有先进性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3、某村委会大楼里正在举行村民代表会议,村委会向村民代表汇报本村工作的进展情况,征求村民意见,接受村民

监督。这一情景反映了我国农村中哪一方面的成果()

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政治文明D、三者都有4、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向全国人大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致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一些报告决议。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B、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C、是我国最高行政机关。D、对所有国家事务都有决定权。

5、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首次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

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总理请各位委员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度是()

A、民主集中制B、人民代表大会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6、党的十七大对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出了许多新的设想,其中一个重要建议就是逐步实现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

选举人大代表。这表明()

①在我国,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平等的。

②此举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③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④在我国每个公民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材料分析

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于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12月1日期间展开,这次换届选举是2004年宪

法修正案将乡级人大任期有3年改为5年后县乡两级人大同步进行的一次换届选举。来自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这

次全国县级人大换届选举涉及选民9亿左右,乡级人大换届选举涉及选民有6亿多。

1、这一材料体现政治上的哪些观点?

2、在我国,人民怎样当家作主?

四、拓展延伸

1.查一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协制度

材料:凝心聚力成就新梦想,继往开来续写新篇章。人民政协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

大主题,迎来又一历史性时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提出: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

阶段的奋斗目标,描绘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前景,赋予了人民政协更加重大的责任和使命。人民

政协要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更加主动自觉地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强自身建

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那种基本政治制度,其有何职能?

2.民族区域自治

知识回顾:联系八年级历史内容,我国5个自治区是哪几个?

时事联系:05年9月1日,西藏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10月1日新疆庆祝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

周年。今年广西将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

1.这说明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简单阐述实施这一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以及这一制度的优越性?

5.自觉参与政治生活导学案 篇五

第一课第三框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2.正确理解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问题。3.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分析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

(二)能力目标

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提高辩证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体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爱国热情,坚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立场。

预习案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P11-14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简要进行书面作答。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4.限时20分,独立完成。旧知回顾

1.我国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把握那些基本原则?

教材助读

一、当代中国公民的政治生活

1.当代中国人的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2)(3)(4)

2.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对,受人民监督的政府。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我们总要参与我们总会参与 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正确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学习政治知识;贵在。

2、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渠道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参加民主选举,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预习自测

1、我们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

A、参加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B、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C、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

A.崇尚民主与法制

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C.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D.我国政府是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式积极参与政治生活

①每位同学都积极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与选举活动②参加网上评议政府的活动

③参加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活动

④参加居住地的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管理活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4、某市将要进行老城区房屋改造,在公布的拆迁地段中,有一座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几名中学生向市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筑”的建议.这体现了我们政治生活的内容是 A.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B.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

C.参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

D.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5、下列关于中学生对待政治活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政治活动与中学生息息相关,因此,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参加政治活动; B、政治活动与中学生息息相关,因此,要自觉参与政治生活; C、政治是政府公务员的事,与中学生关系不大; D、我准备从事技术类工作,懂不懂政治没有关系

6、无论是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还是上海世博会,我们都能看到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社会各方的广泛赞誉。这表明()

A、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B、公民理当先履行义务,然后才能享受权利 C、社会公共生活需要公民主动参与,重在实践 D、公民积极行使自己的基本政治权利是爱国的表现

7、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有助于:()

(1)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2)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3)自觉地维护国家利益(4)增强公民意识,树立社会主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理念

A.(1)(2)(3)B.(2)(3)(4)C.(1)(2)(4)D.(1)(2)(3)(4)我的疑惑

探究案

探究一:

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的4组镜头,材料参见课本P11-1

2(1)这些中学生的行为有什么共同之处?

(2)你是如何看待政治生活的?

(3)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认为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探究二:

关于“中学生如何对待政治生活”问卷调查分析,参见课本P13(1)看了这张图表,你有什么感受?

(2)谈谈你对参与政治生活的看法。

训练案

1、作为一个有理想、有责任的青年学生应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小锋今年16周岁,他可以参与的政治生活有()

①就学生交通安全问题向公安机关提出建议②向居委会反映社区环境卫生问题③参加基层人大代表的选举④参加教育局举办的教育收费听证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2、任何人都离不开政治生活,因此,我们应当以热情的态度参与政治生活。我们中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①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 ②需要学习和懂得政治知识 ③要重视政治生活实践 ④把权利与义务完全统一起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下列活动属于公民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的是()

A.参加党代会

B.人大代表参加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会议

C.政府召开听证会,让人民群众就有关公众问题提出建议 D.政府成员下基层调查水污染问题

4.大多数同学认为“政治与我息息相关,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这说明()

①他们认识到参与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涉及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②他们具有主人翁意识,关注政治生活

③他们具有较强的公民责任感、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④他们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要想使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需要()

①明确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意义 ②培养关心社会事务和国家大事的观念 ③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

④通过实践激发参与政治生活的热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材料一:他是一名中学生,一次在网吧游戏中,发现某国生产的游戏有严重危害中华民族尊严的内容,他立即呼吁同伴拒绝使用,并向有关单位举报。

材料二:某市将要进行老城区房屋改造,在公布的拆迁地段中,有一座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几名中学生向市政府提出“妥善保存古建筑”的建议.市政府请专家论证后,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6.七年级下政治导学案第三单元 篇六

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

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不畏挫折是可贵的心理品质的道理。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提高认识、分析及正确对待挫折的能力。能够做好接受挫折考验的思想准备。

知识目标: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因素及与人生的关系。知道面对挫折的三种态度及结果。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不可避免性

2、教学难点:提高自己抗挫折的正确态度、能力

相关链接:

1、材料二书本59页邓亚萍,讨论:①、遇到的挫折可能是什么? ②、她最终成功了吗?如果她遇此巨大挫折放弃了的话,能有今天吗?为什么?

2.书本60页,讨论: 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 你还能例举其他类似的事情吗?

3、材料三,讨论:

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在你的人生经历中,遇到过类似的挫折吗? 《小明的一天》

小明早上到校上课,课上老师公布了考试的成绩,小明看到了成绩后留下了眼泪;课间小明与别的同学产生了矛盾,大家对他议论纷纷,小明在一边显出很孤独的样子;回家的路上,小名又遇到了倒霉的事情,他的自行车又坏了;回到家里,小明的父母在吵架,小明很无奈……

请同学们在讲完故事后,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故事反映了小明的那些心理感受

2.你认为他的反应正常吗?

在新年的时候,大家都会相互祝福问候。那你会给别人说一些什么恭喜的话啊?

例如“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一帆风顺”等这些都是我们常用的祝福语。

你会说些什么?这些祝福语会不会全总部都转化为事实呢?(二)关注自身,加深体验

1、交流:自己的一次挫折体验、采取的态度,以及解决方法。

2、讨论:“我”可有类似体验,如何解决的?

3、互助:罗列“很受伤” 或容易“受伤”的事,小组讨论如何解决。

4、归纳:“我”的启发、面对挫折的常规做法例如心态、方法等等。

(三)、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1、归纳(二)中所提到的有效方法。

2、如何求助、求助途径。

--要注意的是:对学生一些怯懦、消极的方法要予以理解,肯定“在某些时候”退却并非坏事。对积极乐观的同学,也不可一味鼓励往前冲,其实很多时候明知不可为,还是该退且退。

3、造成挫折的原因: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

二、不同的态度 不同的结果

1、放弃者-一事无成;

2、半途而废者-也不能成功;

3、挑战者-获得成功 中考连接:

1.小明在日记中写道:“我升入中学快一年了,在班级中却一个好朋友也没有。”这种挫折造成的原因可能是()

A.智力低下 B.教师教育方法不当 C.道德品质较差 D.天灾人祸

2.某学校有个文学社,刚刚成立的时候,有三四十个写作“高手”参加,但是,一两年下来,只剩下了几个人。大部分人是被一次次退稿吓跑的,凭借一股韧劲,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态度坚持了下来,最终取得了胜利,原先的一次次退稿信变成了约稿通知。这说明……()

①“万事如意”只能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 ②对待挫折,不同的态度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③人们是在不断的认识挫折、战胜挫折的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④生活中不只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对这句话,你的理解是……()

A.挫折对人的作用是积极的

B.你给挫折一个自信,挫折就会还你一个笑脸

C.对每个人来讲,造成挫折的原因是不同的 D.挫折好像总与那些胆怯、懦弱的人作对

第五课第二框 “挫折面前也从容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战胜挫折、取得成功的决心、信心和力量。

能力目标:学会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挫折。能够以积极地态度对待挫折,提高战胜挫折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挫折具有二重性。了解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挫折的二元作用;

教学重点:学会并运用应对挫折的一些重要方法。

知识链接:

材料1:文文,读七年级,这本来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代,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我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自从上中学以来,学习环境改变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什么都不愿关心,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学习时也缺乏动力,效率很低,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也想这样不行,努力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无法战胜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1)谈谈你对人生挫折的认识和看法。

2)例举你遇到的1-2个人生挫折,并谈谈你的应对办法。

材料2:瑞典化学家诺贝尔说:“我是世界公民,应为人类而生。”他在试制炸药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爆炸,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伤,自己也被炸得遍体鳞伤,但他始终没有动摇“为人类而生”的目标,终于研制出安全炸药和无烟炸药,被称为“炸药大王”。

说一说:诺贝尔为什么能够战胜挫折? NBA中的“小黄蜂”

长大了去打NBA,这是所以爱打篮球的美国少年最向往的梦。“我长大后要去打NBA”,当年幼的博格斯向同伴说出这句话时,同伴无不捧腹大笑,竟然有一个笑得跌倒在地。博格斯长得太小了,他在同伴中是最矮小的一个。他个头只有160厘米,这样的身高即使在东方人里也算是矮子,更不用说是在两米都嫌矮的NBA了。

博格斯没有因为同伴的嘲笑而放弃努力;相反,他热爱篮球,下定决心要打NBA。他天天和同伴奔跑在篮球场上,其他人回家了,他还在练球;别的孩子都去享受夏日的凉爽,他依然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他在篮球场上花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时间。

他深知像他这样的身高,要想进入NBA必须要有过人之处。他充分利用自己矮小的优势:行动灵活迅速,像一颗子弹一样;运球的重心最低,不会失误;个子小不引人注意,抄球常常得手。

终于,他成功了。在NBA中,博格斯是夏洛特黄蜂队中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他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人阵中带球上篮也毫无所惧。他像一只小黄蜂一样,满场飞奔。

博格斯不仅是现在NBA里最矮的球员,也是NBA有史以来创记录的矮子。他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成了现实。

问:博格斯遇到了什么挫折?(答:想打NBA被同伴嘲笑)这个挫折来自什么原因?(答:个子矮小)他是怎样战胜挫折的?(答:下定决心,刻苦训练,寻找自身优势)

分组讨论:

1.小丹(书本65页事例)--讨论: ①、对上述案例有何看法? ②、如果是“我”,会如何处理?小丹面对挫折的态度,给我们什么启示?

2、书本66页绘图-填表,选择一位经历坎坷的名人或现实生活中的模范,试着为他绘一幅抗挫折经历图。

3、讨论:①、如果是“我”,会是怎样的人生轨迹?

②、主人公坎坷的人生与最终的成功说明了什么问题? 活动:辩论

正方:挫折是坏事

反方:挫折是好事 读一读:挫折自白

我是荒凉浩瀚的大漠/我是深长幽暗的峡谷/我是雪花漫天的严冬/我是坚硬贫瘠的冻土/我是陡峭险峻的悬崖/我是荆棘丛生的山路/我是黎明前夕的黑暗/我是冶炼矿石的熔炉/我是寒潮、是骤雨、是冰雪、是风暴/我是巨浪、是暗礁、是急流、是浓雾/我是无情的,给你痛苦/也是有情的,给你智慧/惟有智者,方能深悟/我是狰狞的,使你恐惧/也是严峻的,使你成熟/惟有勇者,通行无阻!

问:通过阅读“挫折自白”,你感悟到了什么?

4、引导归纳讨论、总结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1)树立目标法 2)对症下药法

3)激发热情法 4)自我疏导法:

小结:从上面的辩论、阅读、思考我们认识到:挫折具有消极作用,它阻碍人们前进的步伐,它能使人们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不是什么好事;挫折也具有积极作用,因为它有利于人们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挫折又是好事。问题的关键是,怎样发挥挫折的积极作用。只有在具有坚强意志、积极进取的人面前,挫折才能成为好事。这就是所说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也就是说,艰难困苦的条件,可以磨炼人的意志,用来帮助你达到成功。

中考连接:

1.人生难免有挫折,与此观点不同的是()

A.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B.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C.自然界没有不凋谢的花,人世间没有无曲折的路

D.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谁能够件件称心事事舒

2.下列关于挫折的认识正确的是()

A.“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说明造成挫折的因素来自自然界

B.“失败是成功之母”说明遭受挫折是一件坏事

C.“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人们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才

D.“吃一堑,长一智”说明挫折能增长人的聪明才智

3.“如果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只有幸福而没有悲哀,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那么,这样的生活根本就不是生活--至少不是人的生活”。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美好的生活是不存在的,人生就是痛苦

B、生活既有欢乐又有痛苦

C、生活只有晴空丽日而没有阴雨笼罩

D、生活只有欢乐而没有痛苦

第六课 《为坚强喝彩》

第六课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授课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区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增强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坚强意志的四种表现。懂得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和意义。能说明坚强意志与事业成功的关系。

帮助同学理解坚强意志对成功的促进作用;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事例教学法;讨论法;学生参与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古今中外2-3个名人遇挫迎难而上、意志坚强的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古今中外2-3个名人遇挫迎难而上、意志坚强的相关图片、事例(贝多芬;诺贝尔;刘胡兰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讨论思考

“慷慨就义易,从容赴难难”的意思、道理所在(易在何处,难在哪里)、“我”的理解、列举事例。

--意在帮助同学理解:坚忍的、长期的坚持和信心需要更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更难更令人感动。

--成功路上更需要这种品质!

(二)生活体验

1、调查:能坚持查字典、预习、复习、提问、订正(基本要求,完成不难)的同学。

2、讨论:如果坚持完成这些要求的好处(现身说法)?

为什么不能(没有)坚持下来?对自己的影响?

如何才能继续坚持?

--引导认识坚强的意志品质并不神秘,不难做到,很有好处,提高信心。

(三)榜样示范

1、阅读p73-74材料,讨论给出的问题。

2、阅读p77图片,列举同样伟大的、卓有成就的伟人名家,讨论他们的共性。

3、身边的人身上可有这种共性,在哪方面取得了什么成绩,有何启发?

--明确:坚强的意志对成功至关重要

三、教师归纳、祝福、结束课题

第一框“让我们选择坚强”

――主要介绍坚强意志的表现、坚强意志的作用

--提供参照和榜样、诱导自觉的意志品质锻炼

四、课内练习: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板书提纲:

让我们选择坚强

一、意志坚强的表现

1、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2、处事果断

3、不骄不躁

4、不折不挠

二、实现人生目标的保障

1、正确人生方向;

2、走出失败阴影;

3、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4、成就一番事业

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授课学时:1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懂得坚强意志靠自觉磨砺的道理。逐步增强自己的意志力。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能够运用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逐步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

知识目标:掌握磨砺意志的方法。知道磨砺意志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帮助同学认识自己的意志品质;提高意志品质锻炼的信心和能力,掌握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情景教学法;事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查找《感动中国》节目中割肝救子那位母亲坚持日行数里最后成功的事例;中华孝贤马福元的故事等。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张海迪;神舟六号与杨利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事先布置,同教学准备)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从演讲和评论引入课题,进入教学

(一)、引导学生读-填-答:书本79 内容。

(二)榜样示范,讨论思考

1、阅读p80齐白石事例材料,讨论给出的问题。

2、阅读p82富兰克林和杨利伟事例,讨论他们的共性。

3、有何启发?

--明确:锻炼意志品质的方法

(三)实践思考--结合书本83页意志锻炼计划

1、列举自己长期、短期目标

2、反思目标达成情况

3、思考影响目标达成的自身的弱点

4、计划如何克服弱点达成目标

三、教师归纳、祝福、结束课题

――主要是告诉学生一些怎样磨炼坚强意志的方法。

四、、课内作业:

1、修改(四)并书面化

2、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板书提纲: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一、我的意志品质(表现)

坚强的: 懦弱的:

二、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1、树立明确的目标

2、从细微小事做起

3、善于管理自己

4、在艰苦环境中磨砺自己

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下)

第三单元 测试题

(45分钟,满分50分。命题人:沈国华)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辨别题(每小题1分,共5分)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里填写“A”,错误的在答题卡相应题号里填写“B”。

1.挫折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大多数人可以避免。()

2.能正视自己的弱点,不沮丧,不自卑,这是意志坚强的表现。()

3.人在遇到挫折时,请求帮助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4.全身心地去探索、去创造,是战胜挫折、克服消极心理的有效方法。()

5.具有坚强的意志,是将失败转化为成功的关键。()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三、材料分析题(21分)

1、材料:我叫文峰,读七年级,这本来应是一个充满梦幻的年代,可我却只有迷茫和苦恼,我丝毫感觉不到生活的乐趣。自从上中学以来,学习环境改变了,同学之间的关系没有小学时那么容易相处了,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爸爸妈妈和老师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我真不想背着这么重的精神负担。于是,我开始对什么都不愿关心,什么都懒得去做,甚至觉得一切都无所谓,学习时也缺乏动力,效率很低,不愿意与人交往。有时我也想这样不行,努力给自己找些事做,让自己忙碌起来,或者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可好景不长,没几天就坚持不下去了。我现在非常痛恨自己,无法战胜自己的弱点,觉得自己是个没用的人,我该怎么办呢?

1)谈谈你对人生挫折的认识和看法。(8分)

2)例举你遇到的1-2个人生挫折,并谈谈你的应对办法。(11分)

2、从《钢铁事怎样炼成的》这部文学名著中,谈谈保尔意志坚强的表现。然后制定一个简单的意志锻炼计划。(10分)

第四单元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

【附: 单元分析--课程标准】

【“成长中的我”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懂得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与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我与他人的关系”部分:“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部分:“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课程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提出要尊重规则,尊重权利,尊重法律,追求公正。

能力目标要求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要求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四单元第七课 第一框“走近法律”

授课学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能力目标: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及其意义,理解学校及社会生活中的必要规则,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法律的含义、特征,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

教学难点:法律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游戏导入:

学生活动:小游戏:“谁更快”

谁能更快地从瓶子中更快地把乒乓球抽出来,在一个瓶口比较小的瓶子里,放入用线串好的五个乒乓球,分别请两组同学(五人为一组)上来,比比哪一组能更快地将乒乓球全部取出。

这个小游戏考得并不是眼明手快,而是需要通过组织,使乒乓球能够逐一通过,所以五个人应该经过商量,排好先后秩序,才能最快的把球全部取出。

教师活动:把游戏与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情境相联系,得出生活需要规则来维持。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到良好的生活需要秩序,而这个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1、创设情境:撑杆跳比赛刚刚设立时,有一次国际比赛,一位日本运动员拿着长杆,跑到横杆前,突然将长杆插在地上,并两手抓住杆子爬了上去,到了横杆高度时跳了过去,全场都一下子目瞪口呆,因为在当时的撑杆跳比赛规则中,没有规定是否允许爬杆,只是说用杆。

学生讨论:算还是不算?同学们讨论。假如体育比赛当中都是这种场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兴奋剂、借助于器械等)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讨论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

设计意图:通过对体育比赛中突发事故的讨论,引出设立规则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如果没有规则,事情可能就会带无法预计的后果。并自然将课堂引到更严重的交通事故。

2、红灯停绿灯行。

教师播放有关闯红灯的交通事故的影像资料。

学生讨论:发生这些交通事故的原因是什么?你碰到过类似的情景吗?(用自己身边的例子来说明)

教师活动:出示有关浙江省交通事故的数字或图片。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交通事故”做为教学内容,使学生充满现实感,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加深了学生的心理体验,充分认识到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3、交叉换位

学生活动:请学生在教室中实践一下交通规则--交叉换座位。

教师活动:不做任何提示,不要提出不许怎样做的要求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式活动,让学生再次直观感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如果我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我们发觉会很顺利,并提出规则是一种美。

(三)、规则之美

1、感受规则之美。

学生想象:有一组数字任意排列着出现,你能看到什么?分小组合作讨论。

合作探究:将这组数字经过排列组合,发现它是一组很有规律的数字,从而让我们感到了数学之美。

用音乐简谱把这些数字串连之后,我们发现它又变成了一段简短而优美的音乐。播放音乐(或演唱)

……

2、寻找规则之美

生活延伸:生活中也有许多规则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环境,请同学们寻找生活中有哪些。

如乘车先下后上,山区行路相互礼让,遇危险让妇女、儿童先撤退,拾金不昧,体育比赛更精彩,交通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数字中存在的规律,真实地去体会规则带给我们的美丽,而寻找规则之美,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体现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理念。

3、“我的一天”,描述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或感受到的规则。

学生活动:一天中,你曾经历或直接感受到哪些有关衣、食、住、行、学习、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规则?如果要你对这些规则进行分类,你怎么分?

设计意图:设置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件场景,体现了学习生活化,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学习兴趣,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思考讨论,也有利增强学生体验感,提高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能力,并从对比中自然引出特殊的规则--法律。

(四)、特殊规则--法律

是真是假:举四种规则的行为(社会道德、学生守则、法律、宗教规范),请学生开展竞猜,哪一种行为是法律,并从中寻找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可以运用课本中的表格)

社会道德:双休日到市图书馆阅览室看书,要求必须保持安静。

学生守则:在学校里上课,自修课必须保持安静,否则要扣除四项红旗竞赛分。

法律:在法院旁听审判必须保持安静。

宗教规范:每天早上,平阳寺的佛家子弟必须静坐一小时。

同样是保持安静,但他们却各有不同,通过对比找到法律的三个特殊性: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游戏、比赛、讨论,明了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体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体会中成长,并解决教学难点: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规则,有什么特征。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我们身边的规则” 告诉我们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有规则、懂规则、守规则十分重要,而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感悟生活中处处有规则,并区分法律与道德、纪律的不同。

“生活离不开法律”告诉我们法律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法律还是我们生活的卫士,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制定规则:现在老师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同学们想不想去?但老师又很为难,怕出去碰到安全问题,请同学们帮助老师制定一些规则,使春游能够安全进行。(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的延伸,使学生明白遵守规则不仅仅只是课堂上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树立规则意识,从而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体现新课程人本理念。)

板书提纲:

1、“我们身边的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道德、纪律规章、法律

2、“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规范作用、保护作用。(它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2)我们要学法、用法、护法、爱法。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

授课学时:1-2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法律,认识到法不可违。

能力目标:能遵纪守法,初步具备寻求法律保护的能力。掌握违法行为的分类;能区分违法与犯罪。

知识目标: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刑法的含义、特征。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认清合法与非法行为,初步具有守法观念。

教学难点: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三者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归纳体悟;事例教学法;学生参与法;活动教学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例,激趣引入(事先布置,同课文主题)

--重庆去年底的“扫黑除恶”行动及判刑案例。

同学评论

教师点评

二、新课导学达标

(-)歌曲导入:雪村的《抓贼》是一首比较幽默的歌曲,歌曲的内容描述的是一个小偷偷窨井盖,最后被绳之以法的故事,能够较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并自然引到本课的教学--法不可违。

(二)案例展开:

1、李某等三人在电影院观看电影时,起哄、打闹、吹口哨。影院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他们该由谁来处理?

2、朱某在工厂浴室拾到苏某的进口名牌手表,先说第二天还,后来又说自己把手表弄丢了。

苏某怎么办?(苏某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否则赔偿苏某损失350元。)3、17岁的中学生赵某,多次手持三棱刮刀,强夺9名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400多元。

公安局抓获,怎么处理?(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后两则案例均以模拟法庭的形式进行,通过模拟法庭,了解不同的违法行为有承担不同的责任。

(三)模拟法庭:(教师可以担任记者或法律咨询专家的身份)

1、确定模拟扮演分工。

从本班同学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被告律师等。不担任扮演角色的同学也作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扮演者准备服装(或者标志),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

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的有关法律知识。

2、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1)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

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有利于自己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述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辩护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2)法庭辩论。

(3)审判长宣判。

庭后小结:通过模拟审讯过程的对比,寻找三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通过法庭宣判,明确违反不同的法律要承担不同的责任,并对刑罚进行一定的知识补充(也可以在课外通过该组学生自己的了解,制作成宣传板,向别的同学做宣传)。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1、“谁都不能违法”主要介绍什么是违法。并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以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最后简要说明了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犯罪必受惩罚”主要介绍了犯罪行为和刑事处罚两部分内容。说明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介绍了刑罚的含义以及我国刑罚的种类。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什么原因,只要触犯了法律,就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课外收看电视节目《天天630》和《今日说法》部分节目。

板书提纲: 第二框 法不可违

一、“谁都不能违法”

1、什么是违法

2、违法行为的分类: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二、犯罪必受惩罚

1、犯罪含义、基本特征:严重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刑罚当罚性。

2、我国刑罚的种类

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一课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尊重法律,追求公正;加强修养,依法自律、防微杜渐。

能力目标:能认清犯罪危害、自觉遵纪守法。

知识目标:知道犯罪危害,认识到要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防患未然。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学会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教学难点:遵守法律与践行道德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活动教学法;事例教学法;讨论归纳体悟。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图片、典型事例。

2、教师查找相关图片、事例

教学过程:

一、事例导读,激趣导入--学生读答书本97-98中学生陈某、小迪案例。

二、新课导学达标

(一)“认清犯罪危害”

1、活动一:新闻直播

寻找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具体案例以新闻直播的方式展现在同学面前,提醒同学注意到自己的不良行为。

2、活动二:火眼金睛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

不良行为对他人的危害对行为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3、活动三:现身说法

让学生以讲故事的方式,将自己在课外寻找到的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导致违法犯罪(少年犯)的案例,在课堂上讲述,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动手获取信息,可以让学生得教训、获教益,深刻体会自身的良好道德行为与遵纪守法之间的联系。

(二)“加强自我防范”

4、活动四:扫雷行动

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写写平时学习生活中,你所看到的或接触到的不良行为,以及他们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危害,然后谈谈应该如何从自身做起,远离不良行为和不良习惯,以加强自我防范。

5、活动五:普法宣传

让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拟定一份向全体身边的同学发出的倡议书,告诫大家共同远离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三、教师学生共同归纳、结束新课

1、“认清犯罪危害”告诉我们犯罪的危害。通过初中生自身的事例说明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纪观念淡薄,极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可见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犯罪行为的代价极大,不仅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青少年应当憎恶违法犯罪,远离违法犯罪。

2、“加强自我防范”主要介绍预防犯罪、要防患于未然等内容。引出要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习气,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守法意识自觉遵纪守法。

四、课内作业:

1、参考《三段法》相关练习

2、课后延伸活动:课外收看电视节目《天天630》和《今日说法》部分节目。

板书提纲:

第三框 防患于未然

1、“认清犯罪危害”

--代价极大,对社会和他人造成巨大危害,也给家庭和自己带来灾难。

2、“加强自我防范”

7.初三时事政治导学案 篇七

1“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主要教学结构和基本模式

1.1 主要教学结构

思想政治课“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采取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 即“主导—主体”式教学结构。其核心在于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结构见图1。

由此可见,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得以全方位的交互联系。

(1) 学生与学生实现交互。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是学习的主人, 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才能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交流、碰撞中增强学生体验, 修正提升学生认识。

(2) 教师和学生实现交互。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为其提供反馈与指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学习, 并与教师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 汇报自己的成果, 获得教师的肯定或点拨等。

(3) 学生与教材实现交互。学生从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中得到支持, 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 学生也可以对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源进行重组、挑选, 从不同侧面获得启发。

(4) 学生与教学媒体实现交互。学生依赖教学媒体和学习环境获得信息, 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了适合的学习情境以及与他人交流、协作的情境, 将大量知识蕴藏其中;同时, 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材料呈现的形式和内容, 在一定范围内丰富自己的学习方式。

(5) 教师与教材实现交互。教师要完成大量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资源的收集、整理工作, 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内容;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的教学活动源于相关教学内容。

(6) 教师与教学媒体实现交互。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选择教学媒体, 对教学媒体的呈现形式及内容进行设计和组织, 对相关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教学媒体为教师开展多种教学形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不同类型的工具。

(7) 教材与教学媒体实现交互。教学媒体和学习情境的选择与设计依赖于教材及教学内容;教材与教学内容通过教学媒体和学习情境呈现出来。

1.2 基本模式

1.2.1 课前学习

(1) 学习要点 (依据教学目标, 列出一课时的知识要点。教师示范性地列出一两点, 然后学生预习时自己归纳) 。

(2) 问题思考 (指向学习目标, 结合学习内容, 设计1~2道思考题, 引领学生结合预习内容思考问题, 要求学生写出答题要点或预习本课内容后, 提出1~2个问题) 。

1.2.2课堂学习

(1) 问题探究; (2) 相关链接; (3) 总结反思。

1.2.3课后学习

布置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 并提出具体要求。课后学习活动可是做学习资料上的相关练习, 也可设计1~2个指向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性问题, 还可设计一个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专题实践活动。

2“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课不同课型中的实际应用

2.1 新授课

2.1.1 基本环节 (见图2)

2.1.2 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 课前预习学案的设计不能是简单的知识填空, 必须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创设丰富而有内涵的情境, 开展多样而有创意的活动, 侧重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主预习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 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 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 哪些内容应注意知识间前后联系才能理解, 等等。让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掌握教材内容。 (2) 要求学生对预习中有疑问的内容作好笔记, 带着问题去看书、去思考。这样, 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自学方法。 (3) 必须提前一两天将学案发给学生。这样, 教师就必须做到一课一案, 并提前备课编制学案。

(2) 课堂自主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整理出重点和难点;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大胆发言, 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同时, 教师必须及时巡视, 给学生适时的点拨, 既要发现学生好的做法, 鼓励学生开展创造性思维, 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完成思维的碰撞, 激发智慧的火光, 实现提出问题、合作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 平等对待所有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 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民主平等的氛围。

(3) 反馈训练, 巩固落实。教师要设计适量的习题, 一般4~5个。这些习题必须具有典型性、层次性, 着重考查重点难点, 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变式训练, 要求学生当堂达标。对于没有达标的学生, 要求组内一对一结对子互帮互助, 直到其达标为止。使学生既学到知识, 又感受到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最后, 教师和学生都撰写反思报告, 教师对本堂课的完成情况、处理方式方法进行总结。

2.1.3 典型实例

(1)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在学习“价值与价值观”一课时, 教师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剧《下雨了》。面对下雨, 卖伞的商人喜出望外, 祈求老天多下几天, 而正要收获的农民则希望不要下雨了。通过此情景, 让学生产生疑问, 进而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使课堂上处处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2) 提出问题, 共同研讨。在学习“面对经济全球化”一课时, 让学生展示小组学习结果 (见表1) 。由表1可知, 前4部分问题不大,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基本可以解决。最后一部分需要通过教师精讲点拨来完善。针对“我们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这一知识要点不全的问题, 我校教师做了如下设计:

教师:“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素以“价廉物美”著称。但现在, 低价鞋给贸易保护主义者以口实, 国外反倾销已成为我国鞋类出口的重大障碍, 鞋类商品海外遭抵制的事件年年都有发生。对此, 我国企业该如何应对?

学生:加强科技创新, 增加商品附加值, 坚持以质取胜, 树立国际品牌。

教师:除此之外, 我们是否该对国外反倾销坐以待毙呢?

学生:决不能!

教师: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良久, 没有回音。)

教师:我们为什么历经13年之久, 极力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就是为了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 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学生:我们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与美国作斗争, 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上述问答, 就是通过不断创设最近发展区, 为学生提供提升的“脚手架”, 引领学生逐步实现对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完整认识, 从而达到自由的彼岸。

2.2 复习课

2.2.1 基本环节 (见图3)

2.2.2 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 复习课学案应从学生认知水平、基础知识、解题能力出发进行设计, 给每一位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思的机会, 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复习中。如, 我校教师以课为单位设计了政治课复习环节: (1) 练好基本功:把相关知识点和重难点整理出来, 直接提供给学生, 让学生自主复习; (2) 请你来找茬:把考点中、练习中经常出现的误区列出来, 让学生改正; (3) 让学生当堂巩固。同时, 在学案中, 以书面形式介绍复习方法, 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归纳、学会总结, 做到任何时候复习任何知识时都能“处处无师胜有师”。

(2) 重点难点, 合作探究。课堂上, 教师根据学案反映出学生存在的疑惑问题、易错易混问题和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使学生不仅知道知识“是什么”, 而且知道“为什么”, 注重探索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 进一步巩固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并在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价值与交流的意义, 从而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3) 变式巩固, 拓展完善。练习是检验学生复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一般分3级, 强调层次, 体现个体差异。A级练习:侧重于基础知识、易错易混知识和课堂知识的进一步巩固。B级练习:侧重于主干知识、重点知识的训练, 突出方法与能力, 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总结解题规律和方法。常选用一些经典例题。C级练习:主要突出综合性, 结合社会热点, 强调知识的迁移、理解和运用。练习的梯度和层次性满足了学生按照自己能力水平完成训练的需要, 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收获, 获得一定的成功体验,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助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把握与调控。

2.2.3 典型实例

问题驱动, 自主学习。在复习“经济生活价格变动”这节内容时, 我校教师提供了关于“神舟飞船发射带动航天游”以及“世界上最贵、最重的服装———航天服”的有关材料, 并设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在复习“政府职能”时, 要求学生调查收集围绕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举办沈阳市政府开展的一些工作, 以“小记者”和“小市长”身份模拟召开记者招待会。这种围绕生活现象组织复习的方式, 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不但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而且能拓宽学生的认识空间, 发展学生智慧。

3“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教学反思

3.1 存在的问题

(1) 在“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过程中, 有些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教师角色, 没有对学生一视同仁, 未能真正面向全体学生, 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乏味。

(2) 对学案的认识不够全面, 使得教学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状况。有些教师设计学案时没有仔细研究, 机械照搬课本内容, 其结果是引导学生抄课本内容, 死记硬背教学内容, 简单机械地寻找现成答案, 无法体现“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优势。

有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落后, 重教轻学, 习惯包办代替学生学习, 认为学案中安排的让学生自我探索、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提出问题等环节太浪费时间, 不如自己讲效率高。

(3) 教师导学能力薄弱, 不善于启发、引导学生。有些教师把“学案导学”看做是教师省力的好方法, 认为学案中很多内容是安排学生自学, 可以代替教师的讲授。于是, 上课时间多数采取“牧羊人风格”, 该讲的不讲, 该引导的让学生去“死啃”, 结果不仅效率低, 而且出现很多漏洞, 没有发挥好教师的导学功能。实际上, “学案导学”并非是为了让教师教学省力, 恰恰相反, 教师承担着比常规教学更为艰巨的任务, 它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 付出更多的努力,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进行“导学”, 不善于启发、诱导学生, 不会利用学案中的现成条件启发学生思维, 更不会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思考。当他们对全体学生提出问题时, 只是让学生齐声回答“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 仅仅让学生作简单的是非判断, 而不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还有的教师启发目的不明确, 引导不力, 甚至启而不发, 如提出的问题含糊不清, 学生无法回答。

3.2 改进建议

(1) 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案导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唯师是从”专制型的师生关系的观念, 树立“黑板面前人人平等”的和谐、民主师生关系新观念。

(2) 树立新的学生观。新的学生观主要体现在“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实践中给学生应有的位置, 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成长、发展的主人,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自我成功。

3.3 教学反思

实施“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应遵循价值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有些教师不管问题深浅都采用“学案导学、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一节课上组织三四次小组讨论, 表面热闹, 实际效果却不好。一番嘈杂的合作之后, 学生并没有多少收获。这种做法必然使课堂教学失去特色, 失去持久的生命力。因此, 一定要挑出有价值的问题开展合作探究。有价值的问题, 应是与本节课有关的、课程标准中要求的, 应当是“为什么”或“怎么做”的问题。

8.初三时事政治导学案 篇八

关键词:满堂灌;课堂效率;导学案;实践;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5)07-024-2

一、背景

政治课教学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如何搞好政治课教学是每一个政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盘点目前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约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材方面

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导致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内容方面

政治是一门抽象的艺术,可以大到中美关系、印巴问题甚至奥运会、世界杯,小到生活中的买卖关系、人际关系等。但大部分学生心中打不开这扇大门。政治课教学没有生物地理学科的具体形象性,也没有数学的严密逻辑,更没有语文的优雅动人。这就要求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方法展现出来。

3.教学效果

政治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接受到的东西却很少,课堂上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

长期以来,政治教学都陷入“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热情低,课堂效率低下,考试成绩差,历届问卷都被学生评为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如何让政治学科受到学生的欢迎,提高课堂的效率,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学有所得,成为我们政治老师一直苦苦探索的问题。

近几年来受到江苏省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广州生本教育的各种教学模式的启发,我们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教学模式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果明显。而要做到这一点,课堂的引领很重要,于是我们科组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决心在政治课中实践导学案教学的方法,寻找适合政治课教学的有效模式。

二、实践

我们以《感受文化的影响》一课为切入口,实践新的教学方法:

(一)编写导学案

导学案一般包括四个部分:学习目标、基础知识、课堂练习、学习质疑与反思。

1.标明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路标和教学检测的标准,教师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依据,教师确定的问题应该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本人的问题。在这课,学习目标就表明为: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培养自己正确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积极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二)能力目标

能客观、联系、发展地剖析文化现象,培养学生对文化现象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2.设置问题,列出导学提纲

心理学强调“问题即思维”,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我们努力把教学变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改变教师把真理、结论直接“奉献”给学生的做法,努力做到质其疑而导其思。例如,在这框题中,就列出了如下提纲:

二、基础知识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2.文化影响人的的表现:(1)文化影响人们的和。

(2)文化影响人们的、和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具有的特点(过程)

①通过、产生影响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的过程

(2)文化影响具有的特点(效果)

①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③一经形成,具有确定的,影响

学生对照提纲阅读教材、整理概括,通过预习能在整体上了解所学内容,并对所学内容有一粗浅的、感性的了解,为进一步的理性学习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3.设计针对性练习和课堂练习

学习是为了运用,针对性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应围绕“导学案”的学习目标、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学习可能存在的疑点、反映社会热点,然后把不同的知识点转化为形成性的练习思考题。“题型”的选择应根据对不同知识点的不同能级要求合理设计、恰当安排,对能级要求低的问题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以帮助学生鉴别、识记,对理解运用的知识点可设计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引导学生在思辨、分析问题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二、基础知识针对性训练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来自于各种形式的。

2.文化影响人的的表现:

(1)文化影响人们的和。

(2)文化影响人们的、和

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文化影响具有的特点(过程)

①通过、产生影响

②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的过程

(2)文化影响具有的特点(效果)

①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是在长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③一经形成,具有确定的,影响1.国家强调要加强公益性文化场馆、青少年专门活动场所的建设,开展生动的青少年红色旅游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在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情景教育中健康成长。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B.不同的地区、民族有不同的文化

C.文化的影响有相对稳定性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见之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例如,人们在互换礼物时,中国人一般不会当面立即打开礼物,而美国人则会立即打开礼物并表示感谢;人们在写名字时,中国人的名字是姓在前,名在后,而欧洲人的名字一般是名在前,姓在后。据此回答2~3题。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对人们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B.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的

C.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D.文化的多样性根源于人们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

课堂练习:

(一)判断是非题(略)

(二)单项选择题(略)

(三)思考题:

1.俗话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如何正确地处理朋友之间的关系。

2.结合文化对人影响的相关知识,为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导学案的运用

1.“导学”与自学

“导学案”编写好后提前1~2天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要求初步阅读教材,并对学生阅读给出三点指导。一是要求学生读书要快、要尽量节省时间;二是要求学生在读书中找出的知识点或问题答案要准,并在书本上钩划出来,在“导学案”上填出来;三是边阅读,边思考,找出疑点,作好记号或记录。在学生初步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对形成性练习作初步尝试,做到动眼、动脑、动手相结合。为了保证导学案的有效运用,教师应对课前预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作适当的激励。同时通过检查,教师还对学生的模糊点有所了解,上课时可以进行针对讲解,提高学习的效率。例如在该框题中,通过对导学案的检查,就会发现学生对“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还相当模糊,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增加对应材料,供学生分析。

2.师生共学

完成上述自学指导工作后,师生之间已有沟通的共同基础,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在“导学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值得注意的事,学生完成了自学并不等于教学的完成,而恰恰是教学的开始,这时的教学应该更有针对性,更有深度和广度,否则,教学停留于知识的重复讲解,将使学生失去兴趣,弄巧成拙。

这个框题的教学,教师就依据“导学案”中的基础知识框架,用提问的方式把知识要点过一遍,并运用针对性练习把练这一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讲练结合,通过提问、讨论、辨析、点拨和训练,使学生在探讨解决一个个问题中进一步理解知识、学会方法、提高能力。

另外,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还有意识地穿插结合本地实际的时政要闻设置问题,充实课堂,明辨知识。例如,在学习“感受文化的影响”的时候,教师就播放了“焦点访谈”有关十二五规划中文化建设的视频录像,让学生讨论分析,文化建设的意义等,深化了课本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反思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真正的学习是在学生走进课堂之前和在学生走出课堂之后的后续学习。“导学案”是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目标步骤清晰,可以避免预习的盲目性,尤其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同学,他们没有预习的习惯,更不知道如何预习,有了“导学案”他们可以根据“导学案”逐条看书,初步理清教材内容,记录预习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这对处于转型学习期的高一学生来说,尤其有效。

2.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通过预习学生有了认知冲突,教与学都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只是有重点地帮助学生解决疑点,而不是面面俱到,可以把大量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导学案”提纲充分展现了课堂的学习任务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对照“导学案”,只须作适当的记录,节省了大量板书的时间和学生做课堂笔记的时间,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对问题的理解和深化上。

3.便于复习。

将若干个“导学案”集中起来,就是一份很不错的复习资料,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学习情景,提高复习的效果。

4.减轻课外负担。

“导学案”在导学和助学上的作用大,大部分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在课堂内消化、理解、巩固和提高,很多思维训练和练习都能在课堂上完成,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5.教学相长。

学生在自学时可能提出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新的想法,甚至是一些教师没有考虑到的问题,课前收集这些问题,有利于促进教学相长。

导学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的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有几个问题有待解决和提高。

1.在“导”这一环节上,有时显得还不是那么轻松自如;在“讲”的环节上,由于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讲的还是过多。

2.在导学案设计上清楚完整地反映了一节课所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以及应培养的能力。但缺少给学生留出记笔记和思考空间,某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调节和提高,这是我们以后编写导学案上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的重要问题。

3.为了提高和检查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如讨论、训练和考试,对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矫正和补救,防止知识缺陷或积少成多,实现知识的有效学习。

上一篇:爱其实很简单的作文记叙文下一篇:追寻八年级语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