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2024-08-18

居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9篇)

1.居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对武汉市武昌区歌8笛湖社区的居民健身情

况的调查

一.调查背景

当前,歌笛湖小区的群众性健身事业与经济还有社会发展存在着差距,居民健身的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巨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歌笛湖小区进行详细、科学的调查分析,来了解居民日常锻炼的现状,进而向政府建议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高人们的健身意识和满足人们的健身要求。只有根据科学调查的研究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措施才能够更好的满足需求与进行建设。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是实施全民健身运动重大意义的高度概括。

二.调查目标

我将采用访问加记录形式了解歌笛湖小区居民的日常健身运动习惯情况及对社区内外体育运动设施、场馆的使用情况和需求,重点分析是何种因素影响这种现状(上升到区域经济文化发展),向上级反映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改善和增设设施,进而满足群众的健身硬件需求,发展全民健身事业。

三.调查计划及过程

(1)调查对象:

为分析全体居民的锻炼情况,本次调查对象为各年龄阶段的歌笛湖小区的群众个人。

(2)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内容主要是了解群众对健身常识的认识程度,体育锻炼的日常习惯,来进行适当的宣传。细致的了解群众的锻炼时间、锻炼习惯,以及对正常锻炼的限制因素,来调整歌笛湖小区健身设施的投放情况。确定个别群众未能进行体育锻炼的原因,来为其创造进行锻炼的条件,对于群众锻炼态度的调查,对其建立正确的健身意识观念。具体为,了解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收入、居住地、职业等相关指标),个人健身锻炼习惯(包括锻炼的时间、频率、地点、强度),现有锻炼器材,个人对体育锻炼的看法,进行体育锻炼与否的原因等。

(3)调查时间:

2013年7月15日至月23日

(4)调查地点:

此次调查针对全体歌笛湖小区居民的体育锻炼情况而不仅仅是对于部分坚持每天锻炼有良好健身习惯的个人,地点不局限于体育锻炼场所公园等地;又因为此次调查人员人数有限,不能将地点安排较为细致,故设定人流量较大代表性较强的紫阳路中百超市、水陆街菜场、紫阳湖公园等地为此次调查地点。

(5)调查记录(部分):

我对小区健身居民进行了采访,早晚锻炼身体的人很多。

老年活动中心每天对退休职工开放,玩乒乓球、台球的人相当多,大多时间都是双打,人歇球不歇,轮流对战,还有一个健身房,但由于设备较旧,部分已坏,所以现在进入健身房健身的较少。

歌笛湖小区都有一些户外健身器材,如三人引体、双人浪板、太空漫机、压腿训练器、三人转腰、单杠等,男女老幼均有利用健身器材健身的,有时看到有的小孩玩一些特技动作或因小孩太小而受伤的。笛湖小区还有一个地掷球场地,平

时很少见到人玩,里边有沙子,倒成了小朋友们玩沙子的好地方。我还看到很多居民傍晚溜弯儿、快速走的。有的围绕歌笛湖小区居民楼走圈,有的在歌笛湖小区内走圈,也有的就在马路边散步。早上还有一些人在二区花园内打羽毛球的、踢键子的、转呼拉圈的,练武术的、跑步的等等。

四.调查数据结果分析

我随机选择调查对象300人,就社区居民健身情况进行了采访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调查了解到社区居民健身的方式多种多样,时间、地点也不尽相同。我们了解到喜欢与亲人或朋友、邻居一起去锻炼的占74%,喜欢单独一人去的占33%;可以看出大部分人比较喜欢和他人一起去锻炼,同时锻炼人们的交际能力;我们还了解到早晨出来锻炼的占61%,晚饭后锻炼的占22%,下午锻炼的占17%,可以看出早晨出来锻炼的人占的的比重较大,一天之际在于晨,先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再开始一天的的工作;了解到锻炼身体的地点选择去公园或广场的占53%,选择健身器材活动场的占37%;由此可见人们喜欢到公园或广场参加跳舞、跳操等集体活动来健身,健身器材充分的利用了起来;而参加篮球、排球等体育活动的却很少,这是因为,老年人参加健身的占比重较大,还有我们的社区中篮球、排球场地极少;同时了解到人们每次进行身体锻炼1—2小时的占67%,而1小时以内的占11%,3小时以上的占22%,表明人们健身都一个度,既要达到健身的目的,又不至于时间太长,过于疲劳。

通过调查,从男女比例上看,发现歌笛湖小区居民参加日常身体锻炼的男性占51%,女性占49%;经常参加身体锻炼的居民占29%;参加体育锻炼的频度较小,时间较短;60%以上的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不强。从职业结构上看,歌笛湖小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人口职业结构以体力型职业为主;从年龄结构上看,歌笛湖小区居民参与健身活动的人口集中在56-65岁,属于典型的老年型结构。

五.调查结论

(1)对居民健身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调查资料显示至少还20%的社区居民对锻炼身体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还有20%的居民认为没有坚持锻炼的必要。

(2)设施不能满足群众的健身需要。社区没有预留健身用地,缺少健身设施。社区健身场地普遍较少,健身器材数量、品种较少,缺乏管理和维护。一些健身用地设施损坏后不能及时维修和更新,影响使用。调查资料显示有75%的居民对健身设施和场地不满意。他们认为设备不能真正地为民所用,也没有人能正确的指导他们使用这些健身器材。

六.建议

(1)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居民健身场所设施。政府应逐步增加对体育施设建设的投入。积极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多层次,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居民健身设施网络,支持居民健身活动在新建、改扩建居民小区时,预留公共体育设施场地,配建公共体育设施,确保对健身场地的使用落到实处。加大居民健身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开展适合农民锻炼的体育健身活动。

(2)加强对居民健身的重视、宣传和指导。居民健身运动对于提高群众身体素质、调节身心健康、改善人际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健身是一项多元、综合性的社会系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重视和支持。

(3)实现各类健身场地设施资源居民共享。充分利用公共体育场所设施资源,提高现有场地使用效率,最大限度的为居民健身服务;缓解健身场所场地不足的矛盾。体育场的设施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向社会开放。

(4)安排人员进行一定程度的免费健身教学.健身是可以多样化的运动,人们可以有很多的选择,可是由于种 种原因,很多人并没有机会学习,毕竟对大多数中老年人来说,他们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很大的改变,由一个相对专业的人来言传身教,效果一定很好。

(5)加强对健身场所的管理力度。体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体育健身场所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体育设施使用、维修、安全、卫生等管理制度,设立健康锻炼身体咨询部门,向居民提供健身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让居民能够正确地使用仪器,真正达到健身的目的。

七.结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认识到锻炼身体对人们来说是何等地重要,而且这次调查也让我们检验了生活中的乐趣。在这次的调查中,我发现科学健身的提倡和推广更是跟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让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之后,能把生活过得更精彩和多姿。同时,我也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有了提高,增强了服务大众的信念,总之是在多方面有了不同的理解,这是课堂上都难以领悟到,所有的经历都让我更加珍惜这次以科学健身为主题的调查。希望我的调查报告可以为全民运动的发展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希望全民群动全国的继续开展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最终深入人心,让大家都深受全民运动之益,通过运动,拥有并保持健康的体魄!

八.参考文献

[1] 李相如: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现状调查与研究[J],体育科学,2002年版。

[2] 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 仇军:中国体育人口的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 刘开运:城乡群众体育统筹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5] 张林:我国城市居民体育健身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版。

[6] 崔海燕:我国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及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版。

2.居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1、研究的目的

近年来, 贺州经济发展迅猛、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攀升, 同时贺州又有着“粤港澳后花园”的美誉, 更何况其地处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处, 贺州地区广大居民在享受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没有停止精神生活的陶冶, 各式各样的体育健身场馆与设施在贺州地区犹如雨后春笋般投入建设与运用。为了进一步相应国家的号召, 使贺州地区全民健身政策得以更好的实施, 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 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作为本文研究的最终目的。

2、研究的意义

提高贺州地区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是关系到国家未来发展及民族昌盛的基本问题, 对贺州地区城乡居民健身体育状况进行研究, 有利于增强人们的体育意识, 也有利于提高体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更有利于形成参与体育、崇尚体育、终身体育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对于推进我国体育学科建设,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深化体育改革和提高国民素质, 以及推进广西区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的对象

贺州地区下辖八步区、平桂管理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昭平县的三县两区内, 接受调查的18周岁——60周岁的城市及农村的1000名居民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2、研究的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本研究通过文献、杂志、互联网检索, 收集整理了有关居民体育健身及全民健身的大量资料。其中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了自1983年至2013年有关我国居民体育健身方面的文献与理论研究成果, 以及有关我国全民健身方面的文献与理论研究成果为主要参考文献资料作为依据, 同时认真阅读国家和广西针对全民健身的重要文件, 依此为问卷的设计、数据的整理、理论方面的逻辑分析打下了坚实了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和走访专家, 获取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关指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并发放问卷, 对贺州地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根据问卷的情况统计整理出调查结果。贺州地区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有关问卷的发放与回收见表1。

(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2003,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

(4) 现场调查法

利用现场调查法对贺州地区三县两区的城乡居民进行实地考察, 进一步了解贺州地区成年居民体育健身的现状, 获取一线资料。

(5) 逻辑分析法

运用逻辑学的基本方法归纳、演绎、比较、综合等, 同时结合相关知识以及有关的学科理论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找出贺州地区成年居民体育健身发展中的利与弊, 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策略。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1、贺州地区成年居民体育健身现状调查情况

(1) 贺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基本状况

贺州地区共有八步区、平桂管理区、钟山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昭平县的三县两区, 本文以此区域内参与体育健身的城乡居民为调查对象, 将接受调查的研究对象从性别、年龄、月收入三个指标显示其基本情况 (见表2) 。

调查结果显示, 接受调查的921人中, 男性有512人, 占55.6%;女性有409人, 占44.4%, 说明在贺州地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 18-30岁之间的居民所占比重较小, 达到15.1%;31-40岁之间的居民所占比重较少, 达到22.8%;31-40岁之间的居民所占比重适中, 达到27.5%;31-40岁之间的居民所占比重最大, 达到34.6%, 可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 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从月收入的情况得出, 1千元以下的居民相对而言参与体育健身的比重较低, 收入保持在1-3千元的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比重最大, 3千元以上的居民相对来讲居中。由此, 可以看出, 贺州地区居民大部分是在有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来参与体育健身的居多。

(2) 贺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动机

动机受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双重影响, 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适宜的、正确的体育健身动机会促使人们在健身活动中自觉地做到自我鼓励、积极向上、建立信心、敢于挑战, 向着既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如果体育健身的动机水平不高, 人们的将表现出情绪低落、不思进取、甚至有始无终。

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机是人们主观意识上对体育的价值进行评价之后的一种理性的思考。居民参加体育活动有什么样的原因可反映出居民对体育的价值有什么样的评价, 评价主体的不同决定了居民对体育价值评价的多样化。以前由于物质生活水平不高, 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性往往表现出较大的群体一致性, 如今随着经济以及文化的日益提高和发展, 人们渐渐摆脱了物质生活的压力重担, 开始逐步追求精神生活的提升, 因此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也开始趋于多元化。

如图1所示, 贺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中, 排在第一位的是“人际交往”, 占调查对象中的28.4%, 这也说明了体育活动可以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 进而促进人们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重要目的之一。其次是“爱好健身”以及“消遣娱乐”, 分别占20.7%和20.4%, 这部分居民可以说是较稳定的健身群体, 也是群众体育的基础。排在第三、四、五位的动机需求是“缓解压力”、“减肥健身”以及“防病治病”, 这部分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相对比较被动, 是因为受到外界的压力而被迫参与体育健身的, 针对这部分人群如果能积极的开展有效的思想教育, 加强全民健身意识的培养则有机会发展成为稳定的体育健身群体。

(3) 贺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场所

体育健身场所是居民进行健身活动的前提。广大居民首先是对具有公益性、公共性特色的场馆作为体育健身的首选, 例如学校场馆设施、单位场馆设施、公园、广场、住宅小区空地的选择, 表现出了一定的倾向趋势, 进一步反映出居民选择体育健身场所的“三从”需求原则, 即从近、从公、从众。从近就是活动场所要离居住地近、从公就是居民优先选择到公益性的场地设施锻炼, 从众就是居民偏好于在熟悉的环境与熟悉的人一起锻炼, 追求一种大众化、团体化的锻炼氛围。可见, 发展公共体育设施、居民社区、单位体育设施是增加体育人口的基本环节。

从图2可以看出, 贺州地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场馆、单位体育场馆、公园以及广场, 其比重分别是30.5%、15.3%和14.9%, 达到调查人数的六成以上,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居民选择体育健身场所的“三从”需求原则, 首先场馆或设施有开放的时段, 同时也基本可以满足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有10.4%和7.6%的居民选择在小区空地和自家庭院内进行体育健身活动。值得注意的是有11.7%的居民选择到收费的场馆进行体育健身, 这部分居民经过走访可以了解到, 他们大都是有一定运动基础或是收入相对稳定的群体。另外, 体育场馆的布局是否符合居民参加体育锻炼, 也是值得相关部门考虑的因素, 在对体育场馆是否应该向公众开放的问题上, 在保证体育场馆的合理经营的前提下, 为更好的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在不影响正常营业的同时, 如何更合理、更完善地服务于全民健身事业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这些也将影响到全民健身的实施与和谐发展。

(4) 贺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项目

贺州地区居民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 (见图3) , 按照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比重排序分别是:1、球类, 占25.1%;2跑步, 占22.4%;3、舞蹈, 占13.1%;4、散步, 占12.5%;5、健美操, 占11.3%;6、游泳, 占7.4%;7、武术、占6.3%;7、其它, 占1.1%。从项目的选择来看, 球类分别列第一位, 正常地反映了球类的普及程度和群众的喜爱程度。其次是通过跑步来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所占比重也相当高, 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健身的手段相对单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像舞蹈、健美操此类项目近年来也受到了群众的追捧, 从一方面说明女性及老年人注重体育健康的程度在提高。武术、游泳之类的项目对软件及硬件的要求相对过高, 参与的居民在贺州地区不算太多。

贺州地区居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的人数比例与喜爱项目的人数比例基本相同, 这些数据为组织全民健身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但是关键还是在于相关部门的组织与实施, 让群众合理的选择健身内容、健身形式, 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主动性, 当然如果选择的内容与形式是不正确的选择, 也会降低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5) 贺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负荷

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频率:从表3可以看出, 每周参与体育健身达到2次的居民最多, 有329人, 所占比重为35.6%;其次是每周参与体育健身达到2次的居民, 有251人, 所占比重为28.1%;每周参与体育健身达到3次或者3次以上的居民, 分别为157、136人, 所占比重分别为17.1%和14.2%;从不参与的居民有49人, 所占比重为5%。

从调查结果了解到, 每周参与体育健身的2次或次数更多的居民, 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年龄基本集中在40——60岁之间, 而每周参与体育健身的次数在1次左右或者从不参与体育健康的居民的年龄基本集中在18——30岁之间。这些数据反映出, 居民的体育健身价值观在年龄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时间:从表4可以看出, 参与体育健身时间在1小时之内的人数有743人, 所占比重之大, 有80.7%;参与体育健身时间在2小时之内的人数有106人, 所占比重为11.5%;能坚持参与体育健身时间到达2小时以上的人数仅有72人, 所占比重为7.8%。

对不同年龄段调查对象的体育健身时间进行统计, 发现年龄在50岁以上的居民体育健身持续时间基本都在1小时以内, 但是能将体育健身时间坚持在2小时以上的居民几乎为零, 这部分居民大多选择每天锻炼30分钟以上, 其选择的体育健身项目大多集中在跑步、散步、舞蹈、武术之类运动量以及运动负荷相对不高的项目上, 另外活动的场所也基本集中在开放性、公共性相对较高的学校、公园以及广场。

2、影响贺州地区成年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因素分析

通过对贺州地区居民健身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 影响贺州地区居民健身体育发展的因素是存在的, 主要涉及到政府、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 居民对体育认识的价值观念、体育部门的组织与管理、社会经济条件的约束等主观与客观因素所造成。

(1) 个人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居民的个人体育价值观以及居民对体育价值的评价如何, 对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将会有很大的影响。每个参与体育健身的居民都会以各自不同的思想或是意识去担任自己索要扮演的角色, 但无论这种角色具有怎么样的个性化, 其也必将是在既定的规范范围之中。从个体的整个生命轨迹的角度来分析, 每个时期、每个个体都要适应着不同的角色, 这包括个体期盼的角色和社会期盼的角色, 二者之间的结合将贯穿于每个个体的生命历程。当居民的收入基本稳定时, 影响个体体育健身行为的因素, 除了居民的收入外, 体育的消费行为以及消费倾向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居民的生活习惯是否健康对体育健身活动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有利于身体健康, 从而保证了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与稳定性, 而不好的生活习惯或行为习惯会伤害个体的身体健康, 从而使参与者的身体丧失体育锻炼的能力。

(2) 社会、政府及客观因素的影响。社会所供给的场地、设施以及政府提倡的“全民健身”计划是影响居民是否参与体育活动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在物质生活水平不高的时期, 某一种物品或劳动的需求是由供给所决定的, 在社会供给的基础上人们才产生相应的需求, 即所谓的“物质决定精神生活”;而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 某一产品或劳务的供给主要是由需求决定的, 社会有怎样的需求就会产生相对应的供给行为, 即所谓的“精神决定物质生活”;社会的保障体系是否完善对促进居民的体育需求将产生巨大的影响。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减少对未来产生的不确定性, 增加对居民未来生活的信心, 进而增加对现实生活的消费需求, 最终影响居民的参与体育健身的效果。

四、结论

1、贺州地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男性比例高于女性。参与体育健身的居民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 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贺州地区居民大部分是在有物质基础的前提下来参与体育健身的居多。

2、贺州地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居民中为了人际交往、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 进而促进人们和睦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居民参加体育健身的重要目的之一。爱好健身、消遣娱乐的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居中, 这部分居民是群众体育的基础。还要一部分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动机相对比较被动, 是因为受到外界的压力而被迫参与体育健身的。

3、贺州地区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场所主要集中在学校场馆、单位体育场馆、公园以及广场, 进一步证实了居民选择体育健身场所的“三从”需求原则。有部分居民选择到收费的场馆进行体育健身, 他们大都是有一定运动基础或是收入相对稳定的群体。

4、从项目的选择来看, 球类分别列第一位, 正常地反映了球类的普及程度和群众的喜爱程度。其次是通过跑步来参与体育健身的人群所占比重也相当高, 可以看出大部分居民健身的手段相对单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像舞蹈、健美操此类项目近年来也受到了群众的追捧, 从一方面说明女性及老年人注重体育健康的程度在提高。

3.居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关键词】居民 参与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0-0197-01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1.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居民的年龄、性别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在参与者中女性稍多于男性,以前出现不同年龄人群中参与活动者的比例有呈“两头大、中间小”的“梭形”结构的情形有所改变,中年(25~44岁)占的比例达到了42.0%,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使越来越多的上班族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俱乐部中来。

2.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居民的月收入情况

从参与俱乐部的居民月收入情况来看,居民的月收入水平基本呈现橄榄型,即1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占15.33%,5000元以上的高收入者仅占1.0%;其余则属于中等收入者,所占比例为83.67%,即两头大、中间小的橄榄型分布。由于社区体育俱乐部为公益性质,不以盈利为目的,因此其定价方式相对灵活,低收入者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更倾向于参与进来,这与南京市体育局创建社区健身俱乐部定位于中低收入人群的要求相吻合。而高收入者可能更倾向于健身设施齐全、服务好的专业的体育健身俱乐部。

3.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的项目特征

另据调查发现,青年人多选择羽毛球、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网球等运动强度较大的“动力性”运动项目,而中老年或老年人多由于身体状况,倾向于选择一些“静力性”项目如各种气功、太极、门球等。随年龄增长递增趋势,另据调查,在社区健身活动中柔力球运动渐渐流行起来。在项目的选择上也明显的表现出性别差异,男性比较喜欢对抗性的,如乒羽球、网球等,女性则对瑜伽、健美操、舞蹈类项目比较钟情。

4.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动机

居民在生活实践,尤其是在体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体育价值观念和体育态度,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趋于多元化。

“对体育锻炼的爱好”、“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保持心情愉快”与“休闲娱乐”是人们健身的最主要的参与动机。而选择“增加社会交往”的比例也较高,达到了28.0%,这也客观的反映了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渴望交流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由于体育活动可以加强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和睦友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更多的人愿意自觉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来。

5.居民参与社区健身俱乐部健身活动的时间选择

每次参与健身活动的时间在一小时以内的比例占25%,每次参与健身活动的时间在1~2小时的比例为65%;每次参与健身活动的时间在2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占10%。由此可见,居民每次参与健身活动时间1小时及以上的比例累计为75%,这与第一次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比较——调查对象中每次健身活动能够坚持在30分钟及以上占63.4%,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种锻炼持续时间是有效的、可喜的,不仅可以提高人体的耐力,也可以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

6.影响居民参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活动的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来社区健身俱乐部的会员的收入大多为中低收入者,有48.33%的会员认为俱乐部的定价较高,在他们所能承受的经济能力范围之外,而且在对居民的调查问卷中,部分居民对俱乐部的建议是“价位偏高”、“價格要适合百姓的消费水平”、“适当降低价位”等价格方面的提议。

二、总 结

第一,南京市社区健身俱乐部不同年龄人群参与的比例与以前描述的“两头大、中间小”的“梭形”结构情形有所改变,中年人的体育锻炼意识有了进一步加强。在锻炼的时间选择上,26~50岁人群当中选择周末、节假日的人占多数。在锻炼次数中大部分人选择每周1~2次。“对体育锻炼的爱好”、“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保持心情愉快”与“休闲娱乐”是人们参与健身的最主要的参与动机。“体育场地设施不全”、“交通问题”、“活动项目单调”和“项目的价格问题”成为制约居民参与俱乐部的主要因素。

4.农村居民健康情况调查报告 篇四

摘 要:湘潭县白托乡细古塘生产队,原来是一个有穷生产队,是有名的“三多村”,即茅屋多、泥巴路多、荒地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改革开放给全队带来了幸福,村民富起来了,2—3层的楼房也盖起来了,水泥路纵横相贯,山青水秀,生机勃勃,是有名的模范致富队和有名的卫生先进队。

关键词:改革开放 勤劳致富 改变穷队面貌 生机勃勃。

调查时间:2011年7月10日-20日。

调查对象:湘潭县白托乡细古塘生产队村民。

调查背景:当前农民身体健康情况是全国人民最关注的问题,他们所承担的农业生产任务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农业丰收就会促进百业兴旺,国家强盛。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三农”政策的落实,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化的农业正在崛起。农业也要发展,农民身体健康是重中之重。

调查内容:细古塘生产队总户数12户;总人口56人;其中按年龄分60岁以上共10人;40——59岁20人;男的23人,女的33人;其中学生共17人;未入学共3人。

健康状况调查:原来这个队,因地处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又不发达,是一个较穷困的生产队。居住条件差。土砖茅屋多,生活环境差。生活水平低,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村民在党的领导下,摘掉“穷困”的帽子,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有的外出“跑生意”;有的外出当上了“小包头”;有的外出打工。也致富了,使这个生产队也改变了面貌。

1居住条件也改变了。队里原来有个姓周的人家,一家三代、六口人,挤在三间茅屋里,真是“三个合一”:堂屋和卧室和合一,猪舍和灶屋合一,两代人挤在一间屋里。而现在呢,却大变特变了。旧茅屋也拆掉了,在原地基上建成两层楼六间大屋,外搭柴房和猪舍等等。堂堂皇皇,屋的外墙都贴上了瓷片,既美观又卫生。真的有点像城市里的“小别墅”和“小洋房”一样。这个队过去那种茅草盖顶土砖墙,烟熏得黑黑的、矮塌塌的房子也是没有了。全队是十二户,家家也有新房。

2交通条件改变了。要致富先修路,这是改变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条件。全队积资,修建了水泥路,路成网状,又宽又扎实,可走摩托又走汽车。路把各家大门也连了起来,一直修到村外,直通十公里外的小镇。交通的发展,使全村人们生活发生显著变化。既方便又轻松又好。

3生活环境也改变了:他们积资修渠,打井引水,封山育林。这样:山青了,水秀了。过去喝地塘泥巴水,现在喝井水了,既清又甜,水源也没有污染了。

4医疗卫生条件变了。过去看病难,买药难,上医院更是难上加难了。如今大不同了。前年,本队有个黄阿公,他患上了白内瘴病,到城里去看病,正碰上医院搞“光明行动”,真是幸运,黄阿公只住了一个星期的院,没花一份医疗费,便把眼病治好。黄阿公高兴极了,逢人便说:“我家两代人,时代不同,际遇不同”。原来黄阿公的父亲也是得了眼病,但无钱医治。眼睁睁变成了光眼瞎子,也丧失了劳动力。

如今,队里也搞上了医保了,政府对医疗费有了很大补助。村民们再也不靠土方、偏方治病了。有小病的上卫生院,有大病的就往城里中心医院送。

以上综合所述,全体村民的身体素质也渐渐提高了,健康状况也显著大的变化,劳动力也增强了。

当然,这个村的村民健康状况,也不是没有忧患的。如有一位老人,不幸患上了癌症逝世;还有几位老年人也不同程度地患上了老年病,这与平时缺少检查,有病未能早治、及时治有关。可见,保证身体健康,与思想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有个别人认为病是命运不好,病灾是命里注定的。这种封建残余思想,还有一定的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医药贵,看病难,难支付,打一针要支付几十上百元,贵的吓人,有些力量不足的户头,就更难以对付突发事故。

这些问题,还需要也进一步解决,但只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经济生活也进一步富裕,生活素质也进一步提高来解决。1

5.居民日常饮用水情况调查报告 篇五

调查地点:湖南省双峰县冷山村咸和组

调查人员:李雪梅

调查课题:冷山村咸和组居民日常饮用水情况

调查方法:

一、访谈:对本家的长辈进行了有关情况的询问

我的老家冷山村咸和堂位于湘中地区。湖南省位于亚热带,说起来也算是多雨的地区。然而,每到夏季,老家就会出现用水难现象。究其原因,也过于牵涉多方面的因素。自从老家各户装上自来水以后,前几年极大情况上改变了本村用水困难的情况,但是近几年来,老家逐渐出现用水困难的情况。身为当代大学生,我必须密切关注社会变化的具体情况。本着对于老家用水情况的不断恶化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因此,利用2009年的暑假,我对老家的用水情况进行了调查。

冷山村的冷山水库,是全村的蓄水地。虽说不缺水,但是冷山水库在每年夏季三伏时期干涸农田的水源。而在没有装上自来水管之前,全村用水的方式仍然是沿袭着几千年不变的传统。2001年起,我的老家冷山村开始兴起了装自来水的新风尚。自此,随着用水习惯的改变,村民们的生活习惯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水管在安装之前,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最后经过商讨,确定每户600元作为引入自来水的经费。水源并不是位于冷山水库,而是安置在冷山水库的上游的一条小溪。这条小溪的水全部来源于大山的渗水,是纯天然的优质水源,并且由于位于深山内,没有任何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水质非常优良。村民们在小溪旁边修筑了作为蓄水池和净化池的水塔。并且在冷山水库里也安装了水管,作为备用水源。水管根据路况来进行具体安装。在山里的那一段被深埋入地下。沿途经过水库,就浅埋入水库岸边,有的甚至直接裸露在地面。山下就接近居民点,根据实际情况只能把水管埋入乡村公路的路面。在引入各村民家里之前,另建一水泥水塔,作为自来水在使用之前的控制总库,承担蓄水和净化以及控制水源的作用。在控制水库后,安装了通往各户的水管,自来水真正进入了各家各户。

冷山村的经济来源除了种田卖谷,另一项支柱是务工。整个村长年居住的是老人和留守儿童,留在家乡发展的人只有少数。只有到年关,在外务工人员才归来过春节。因此,村里的会议只能在农历12月才能开。平时一般无法聚集人员。经过推选,由村民匡济方对自来水水塔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每户每年在大会后出50到60员的管理费。并且约定村民尽管用水,不要收水电费。

自来水进入家门后,极大程度地方便了村民们的生活,再也不需要去井里挑水。本地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咸和组的水井修在我家下面的一个凹地,而居民的房屋一般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所以,在我小时候村民们的饮用水必须每天去水井挑。中间要经过一段坡度大约在60度以上的陡坡,挑水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情。而留守在村里的一般都是老人小孩,挑水是家庭每天必须面对的负担。引入自来水成为一件十分深入人心的事。这解决了村里用水难的难题。

冷山村也进入了一个里程碑式的发展。咸和组的房屋几乎全被两层的小洋房所代替。村民们在建设房屋的施工过程中已经全部使用了自来水进行施工,也极大地提高了修建的速度。另一方面,村里的小学拆掉原来的危房,宽敞明亮的新教学楼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此外,新修的公路,也直接通到家门。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都逐渐完善。

2012年7月23日,我从娄底回到冷山村咸和组的老家,却发现这里已经停水多日,村面们用水极为不方便。我奶奶说,这里已经连续停水很多天了,只有每天早上总闸会打开,以此保证居民们的日常用水。有时也会整天不放水。每天早上必须清晨就去接水,否则每天的引用水都无法保证。我对这种情况的出现十分忧虑,因此走访了本家的几位长辈,听听他们对此事的看法。

每年其他季节还好,一到夏季,近几年来,家里的自来水管就会限停。夏季是用水旺季,自来水的限制使用使得日常生活极为不方便。听了几位长辈的陈述,我主要将原因总结为一下几点:

一、用水浪费严重。

由于当时引入自来水时就定下了不收水费的规定。这个规定就使得村民们没有用水限制。本身村民们受教育的程度不高,因此没有节约用水的自觉,在平时的日常用水中,也不会去特地注意用水的多少。

此外,在夏季,雨季过后,降水减少,高温蒸发严重,水渠的蓄水量减少,农业用水紧张,时常会发生抢水的争端。甚至为了从水渠获得足够的农业用水,村民为此打架斗殴,时有损伤。

晚稻的秧苗正值生长旺季,一旦天气干旱,就会歉收。不需水费的自来生水自然而然地成了解决农田放水困难的捷径。这种现象的产生致使作为生活用水的水源被大量的农业用水挤占,缺水现象逐渐严重。同时,本地的农田放水主要采用露天水渠放水,经过高温蒸发,地下水渗透,这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严重的耕作方式。

所以,生活用水的浪费和农业用水的挤占成为了生活用自来水用水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输水设备老化,维修人财缺少。

自从2001年安装水管后,经过九年,输水管道日益老化。在冷山水库沿途的输水管道,由于陡峭的山势和当时有限的施工条件,有很长一段仅仅是浅埋,没有加入适当的防护措施。夏季白天高温曝晒和夜晚温度陡降,塑料水管热胀冷缩,且安装年月长久,输水管道已经不堪重负。

乡村公路经常有车辆经过,尽管安装在公路上的管道埋入地里较深,但是经过多年的车辆碾压,路面逐渐下沉,路面也深浅不一,管道不可能完全避免被损害。我去现场查看时,路面被压出深深的摩托车车辙。底下的输水管道已经被损坏,大量渗水使得原本在高温曝晒下的干燥的路面一片泥泞。公路段的输水管道已经20%被毁坏。

雨季,小型山洪爆发,大量泥沙淤积,位于水源旁的水塔被堵塞,逐渐被废弃。转而只能动用水库的水。水库的蓄水本作农业用水,但现在本该分开的水源挤作一起,水源的纷争也慢慢激烈。幸亏本地夏季高温干旱时期仍然有一定量的降水,因此才能够勉强保障水库达到规定的蓄水量。此外,控制总闸的水塔只有每半年才清洗一次,平时也容易出现水垢淤积,同时水泥构造,时日长久也出现了渗透。

维护的人力和资金非常缺少,没有专门的人员和专项资金对管道与水塔进行管理和维护。破损的管道没有得到及时更换,堵塞淤积的水塔也没有及时疏通,日积月累,渐渐成为痼疾。

三、备用水源被破坏。

水井地处低洼处,水源为地下水。因为地势低下,自然成为水流的聚集地。平时居民们的生活污水就没有得到处理就随意排出,因此也有污水经地下渗透流入水井。自来水进入家门后,挑水成了一件久违的事。井沿旁生起了杂草。村民们遂在水井里洗衣服,甚至在里面洗粪桶之类,原本清澈干净的水被污染而无法作为饮用水。村民们索性把井水放干,把流水的泉眼堵塞。原来用过多年的水井被彻底废弃,组里最方便的备用水源也被断绝。

水井干涸后,原来各户居民自己家里修建的深水井派上了用场。但是必须用抽水机将深水抽上来与家庭安装的水管连接才能使用,有的村民建成了摇水井。咸和组的用水方式又回到了原来比较古老落后的方式。同时,深水井深入地底十多米,而且是纯水泥构造,平时清洗极为不易。地下水垢沉积,水质远比不上原来的山泉水般入口甘甜,甚至在沉淀之后会沉积的泥沙出现,实在不益身体健康。村民的饮水只能是每天早上接得的自来水。

四、村民只想喝水,不想吐钱。

由于组里的青壮劳力一般都在沿海城市务工,不到年关不会回家,每年组里的年终大会,组里的人数很难凑齐。人数不齐,就无法商议关系重大的事务,村民自治的基本公民权利无法得到体现。有村民提议安装水表,但是这个提议没有得到响应。村民们大都不够富裕,平时都是一个钱掰两个花,自然不愿意改变现状多出钱。

另一方面,外出务工的人员太多,制定征收水费的价格、时间标准比较困难,并且征收上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在征收人员的安排上及水费的用途的规定上也会有很大的争端。

此外,村民们只关心自己的切身利益,一旦关乎金钱就会非常慎重甚至是固执。长年居住在村里的村民们大都是老人小孩,只是每年夏季习惯性地等水接水。毕竟接水的方式比起世世代代挑水喝的方式已经是一种重大进步,他们并未意识到水问题是关系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思维惯性已经形成,很难想到要去变革现状。

困难就摆在眼前,我总结长辈们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主要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致使现状形成的根源还在于冷山村比较落后的经济,因此,无论其他方面,最重要的一环还是发展本地经济。目前村里的经济支柱主要是务工和种田两方面。对于全村的人还是要思考怎样把流向沿海地区的民工留在本地,使得他们能够在本地有一份能够处于发展的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做到的是农业的发展。结合以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来寻找一种适合本地农业发展的模式。只有发展经济问题,才能够从根源上解决现今存在的问题。

二、聘请一位能够担当的负责人来进行日常的管理,并且主持替换水管和修补水塔的工作。此外,还要顾及重新修复和开辟水源。以前废弃的水井需要重新整修,并且最好是能够加上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修筑井栏、加上井盖等,以防止污染。寻找新的水源,作为各供水源的备用水源,解决水源的后顾之忧。

三、征收税费。制定征费的具体金额和恰当的时间。同时可以借鉴邻组的经验,在他们的基础上来开展征收工作。并且以他们的成功来推动村民们对于征费的抵触情绪。还要合理安排好水费的用途,建立专项资金作为日常维护和管理的费用。以部分水费作为工资发放给管理人员。积极寻求上级领导部门对于该项事业的支持以及对于水费用途的监督。

实践报告结语:水是生命之源。自来水情况的好坏关系到整个村子未来的发展,如何能够实现日常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是村民今后应该思考的重要命题。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村民用水问题的良性解决与农村的长远发展息息相关。建立和谐农村,任重道远。

阅读更多好范文调查报告:

海岛政府科学发展观调查报告

某县乡镇文化建设调查报告

科学化解退伍老兵逆反心理调查报告

6.居民投资理财情况调查问卷 篇六

家庭投资理财情况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河北经贸大学06级的本科学生,在暑假需要完成一份认知实习调研报告,在此请求您的配合。此问卷只供完成课业,且不留姓名,请您放心如实填写。再次谢谢您的配合!

本次调查内容为“家庭投资理财”,面对“投资理财”这个词,您或许陌生或许非常熟悉。为了能更好的完成这份问卷,这里先对“投资理财”做简单的解释: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目的就是家庭财产保值增值,或者叫家庭财富最大化。家庭投资理财渠道有:储蓄,国债,银行各种理财产品,基金等。

下面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问题做出合适的答案。

一、基本情况

1.您的家庭成员人数

A.单身B.2人C.3人D.4人E.4人以上

2.您家庭的月收入是多少?

A.1000元以下 B.1001~3000元

C.3001~5000元 D.5001~8000元 E.8000元以上

3.您的年龄是

A.25~30B.31~40C.41~50D.51以上

4.您的职业是属于哪个范畴

A.行政事业单位B.金融行业C.高新技术D.企业

5.您的学历是

A.初中 B.高中 C.大专D.本科E.研究生以上

6.您的职务是

A.一般职员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其他

二、家庭理财情况

7.您对您的收入满意吗?

A.满意B.不满意

8.你的收入是否是有计划的开支?

A.是B.不是

9.您家庭中最大支出部分是:

A.教育费B.医疗C.旅游D.保险E.还贷款

10您对投资理财感兴趣吗?()

A.非常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

11.您自我感觉对家庭理财的了解程度:

A.很了解B.了解C.一般D.不了解E.很不了解

12.您是通过何种渠道知道您目前购买的理财产品的(可多选):

□电视广告□报纸杂志广告□户外广告□亲戚或朋友介绍

□银行营业厅宣传册□理财人员介绍□其他

13.您在理财工具中的投资占您家庭总收入的:

A.5%-10%B.10%-30%C.30%-50%D.50%以上

14.您理财的主要目标是:

A.合理安排资金B.资产实现增值

C.提升生活质量 D.保障家人教育E.安排退休后的生活费用 E.其他

15.您期待的投资回报率是多少?

A.2%-4%/年B.5%-8 %/年C.8%-15%/年D.20%以上/年

16.您目前已经购买的理财产品有哪些?(可多选)

□储蓄□国债□股票□基金□房产

□彩票□保险□外汇□信托□实业投资

□收藏□人民币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

17.在您的理财规划当中,更倾向于下列哪种?

A.储蓄B.投资房产 C.买保险D.投资证券或基金

18.您理财的主要途径:

A.独立操作B.依靠金融机构专家

C.根据报纸等媒体的理财建议D.朋友帮忙

19.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理财方面的信息*

A.互联网B.报刊杂志C.电视、广播D.亲朋好友E.其他渠道

20.您认为影响理财的方向、收益的主要原因有:*

A.相关政策的调整

B.理财观念及知识

C.个人收入及投资比

D.家庭的影响与支持

E.其他

21.你对理财师信任吗?

A.非常信任

B.半信半疑

C.不信任

D.说不清

E.不知道有理财师

22.如果你有5万元以上的闲置资金你会怎么安排? 可以多选()

A.储蓄B.房产投资C.购买基金、股票等理财产品

D.项目投资E.自主创业F.其它

23.面对当前不断上涨的物价,您如何看待?您决定如何使您的财产保值增值?(请

您写下您的理财方案,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结束了,再次向您表示感谢!

祝您全家生活越来越好!

7.居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篇七

1.1 问题的提出

目前,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急剧增加,各类体育场所超过100万个,人们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积极性突飞猛进。由于太极拳适合于各个年龄阶段的人员练习,本身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少受到场地限制,并且运动强度适中。长期坚持锻炼,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的功能,所以深受人民群众的偏爱。政府在城市、乡村和各个阶层建立文化广场,这为太极拳运动的普及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本文从太极拳健身与消费角度出发,围绕着太极拳习练年限、练习频率、消费水平、消费项目、健身动机等诸多要素,对济南市居民太极拳健身消费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探索影响济南市居民太极拳健身消费的因素,力求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1.2 太极拳概述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沿历史长河一路走来智慧的结晶,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武术承载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基本精神。[1]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是流传较广泛的是:太极拳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创始人是明末清初的陈王廷。虽然没有更为具体的资料显示究竟是何人在何时何地所创,但是太极拳博大精深、技术精湛,理论更是耐人寻味,这终究要归因于历代武术家们和武术爱好者们的不断研习和创新、理论和实践结合而得到的成果,绝不是某个人的功劳。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对练习者的身心施加良好的影响,如今各界太极拳名家也追求太极名著,太极拳论等,[2]太极拳技术与理论共同发展。

1.3 选题依据

近年来,对太极拳的研究文献层出不穷,但以太极拳健身与消费为视角来剖析其发展的则少之又少,本文着眼于太极拳健身和太极拳消费两个角度分析太极拳的发展。通过对济南市太极拳健身消费现状调查研究,了解济南市太极拳开展现状,分析影响济南市太极拳发展的因素,提出有利于济南市太极拳开展的对策,为太极拳在济南市的开展、研究和更广泛的提出理论性的指导意见,填补济南市太极拳理论研究空白。

1.4 济南市太极拳兴起的原因

太极拳属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武术的传播具有“保密性”,许多真心想学拳的人会被拒之门外,[3]当今武术传播的各种门槛被打开,只要想学拳,都能找到好的途径。近年来济南市太极拳不断兴起,主要原因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济南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济南是黄河下游的一座古城,素有齐鲁雄都、泉城济南之称。第二,济南市经济发展迅速,近年来,济南市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一系列旅游胜地为济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第三,人口老龄化加剧,截止2013年底,济南市60岁以上老人达111.6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2%,并且以年均3.2%左右的速度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促进济南市太极拳的开展,老年人参加太极拳锻炼,不仅增强体质,更能丰富晚年生活。第四,民间太极拳师的作用,如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洪均生先生对济南市太极拳的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陈式洪派太极拳在济南市开展得如火如荼,洪均生先生的拳自成体系,特点鲜明。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考虑到经济、人口密度、专业性等因素,本研究选取济南市七个太极拳集群练习场所为研究对象,调查太极拳参与者225人,把太极拳健身现状和消费情况作为切入点,对济南市太极拳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为济南市太极拳更好的普及制定对策,具体地区及问卷回收率如表1所示。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以健身消费、太极拳发展现状、太极拳健身等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等学术网络进行检索,查找相关的学术期刊200余篇,在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查阅体育类、经济类、健身类等书籍10余本,对本文做出参考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选取济南市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地点,根据太极拳参与人数的多少进行问卷发放,问卷发放后,并对被访者进行讲解指导,在其身边监督认真完成问卷。截至数据统计之前,“太极拳健身消费调查问卷”总共发放225份,回收有效问卷197份,有效回收率高达87.56%。

2.2.3 实地调研法

本文采用实地调研法中的询问调查法,包括入户访谈法和随机调查法。对表1中七个地区周边太极拳健身参与者进行入户访谈,并对被访者的言行举止做好详细记录,保证调查内容的准确性。还对街道路人随机询问调查,并对被访者的言行举止做好详细记录,以达到为本文做出准确性参考的目的。

3 结果与分析

3.1 济南市太极拳参与者的基本特征分析

3.1.1 太极拳参与者的年龄特征分析

调查发现,太极拳参与者年龄分布非常不均,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的比例为9.1%,人数为18;年龄在31到45岁之间的比例为19.3%,人数为38人;年龄在46到55岁之间的比例为21.8%,人数为43人;年龄在56到65岁之间的比例为22.8%,人数为45人;年龄在65岁以上的比例为26.9%,人数为53人。由此不难看出,年龄在65岁以上的参与者人数最多,年龄在18到30岁之间的参与人数最少,并且随着年龄段的不断递进,参与人数是不断增多的。

3.1.2 太极拳参与者的性别特征分析

对太极拳参与者性别的统计分析发现,女性参与者的比例为26.9%,人数为53人。而男性参与者的比例为73.1%,人数为144人。性别差异非常明显。其原因如下:(1)太极拳属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蕴含丰富的武术文化,男性喜欢习练武术的天性致使男性比例占优;(2)女性相比男性,更喜欢广场舞等一些舞蹈运动,因此占比例少。(3)太极拳中的实用技法丰富,如太极推手具有技击性,更受到广大男性的青睐。

3.2 济南市太极拳参与者锻炼情况分析

3.2.1 太极拳参与者每周锻炼频数分析

对太极拳练习者练习频率的统计分析发现,除天气原因外每天都练习的人数占到总数的51.3%,为101人;其次是一周四到六次,占到总数的31.5%,人数为62人;而一周练习在一到三次的比例为17.2%,人数为34人。超过一半的人每天都练习太极拳,每周练习太极拳四到六次的人数占比也非常高,这说明太极拳已逐渐受到市民青睐,成为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2.2 太极拳参与者参与太极拳的动机、影响因素综合分析

运动动机是指激发一个人从事运动活动的内在动力。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需要,即内驱力;二是行为目标,即诱因。[4]由表2得出:济南市居民参加太极拳的主要动机是获得太极拳技能,占到总人数的90%。其次是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占到总人数的65.5%。而女性相比男性更加注重减肥修身,占到女性总人数的77.4%。通过太极拳运动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数占23.9%。由表得出,影响济南市居民参加太极拳的因素主要为缺乏培训,占44.2%。其次是没有场地,占37.1%。由于工作忙导致对参加太极拳健身运动的影响占0.5%,不过仍然有21.3%的太极拳健身参与者未受影响。因此,在进行太极拳推广时,要充分考虑居民参加太极拳锻炼的主要目的和影响因素,定期培训太极拳集群锻炼的教练员,掌握较专业的太极拳技能,消除影响居民参加太极拳健身运动的主要障碍,比如加强太极拳锻炼场地设施的建设,为太极拳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贡献力量。

3.3 济南市太极拳参与者参与太极拳健身消费情况分析

3.3.1 太极拳参与者月消费水平分析

由表3得出:太极拳参与者的月消费主要集中在50元以下,其次是50元到100元,呈现出随着资金的不断递进,人数逐渐减少的趋势。这说明太极拳参与者对太极拳消费的投入水平较低,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太极拳健身锻炼者对太极拳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虽然“花钱买健康”的理念开始盛行,但不同人群的消费水平存在差异,[5]因此,应该落实太极拳的普及发展,更新太极拳健身参与者的思想,灌输一种花钱买健康的思想,提高对太极拳消费的投入。

3.3.2 太极拳参与者主要消费项目分析

由表4得出:太极拳参与者主要的消费项目是比赛表演,其次是套路服装。而男女差异明显,男士主要花费在比赛表演上,占39.6%。花费在练功器械上占20.8%。而女性不但花费在比赛表演上占41.5%,而且相比男性花费在套路服装上高出了9.6个百分点。不难看出女士的爱美之心和男士的注重练习太极拳技能的特点。

3.4 济南市太极拳组织情况与推广分析

3.4.1 太极拳专业人员现状分析

由调查得知,有太极拳专业证书的仅占到28%,有72%的组织者是没有专业证书的。由表5得出:35.5%的太极拳参与者是通过朋友指导,这是主要的学习途径,27.4%的太极拳参与者是看视频学习,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28.4%太极拳参与者长期有专业人员指导,这个比例相对较低。由数据可以看出,太极拳专业人员比较匮乏,参与者的技术水平也受影响。调查中发现部分太极拳组织者先跟着专业的太极拳习练者学习或看视频学习,然后再教给朋友,这样传递下去,难免会出现太极拳技术架构偏离。

3.4.2 太极拳场地设施情况及看法

和其他运动相比,太极拳运动最大的优点就是场地灵活不受限制。根据调查结果得知:有35.5%的人喜欢在广场锻炼,占据最大的比例;其次是在公园锻炼太极拳,占25.4%;再次是在街道宽敞地带锻炼,占22.8%;在社区健身活动场所锻炼的人数最少,仅占16.2%。对于太极拳场地设施看法,34.5%的人感觉基本满足需要,占据比例最大;感觉比较充裕和有点缺乏的占据相同的比例,均为17.8%;15.2%和14.7%的人感觉非常充裕和非常缺乏。由此可以得出,济南市太极拳设施已基本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但在实地调查中发现场地仍存在一些问题:太极拳健身场地不够专业,地面不够平坦,质地太硬,避雨设施简陋,夜晚缺少较好的灯光照明,空气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等,这些问题还有待改善。

4 结论

通过对济南市七个太极拳集群练习场所的225人的调查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济南市太极拳普及广泛,开展的比较顺畅。但是也存在一些相应的问题,例如: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缺少对太极拳组织者和教授者的定期培训,太极拳健身相对比较匮乏,缺少专业性的太极拳健身场地。通过对太极拳参与者的月消费情况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太极拳参与者对太极拳消费的投入水平较低,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反映太极拳参与者对太极拳的消费动机和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太极拳健身消费的动机实际上就是太极拳健身消费的价值观的体现。[6]太极拳健身参与者主要的消费项目是比赛表演和套路服装上的花费。这让我们产生一种构想:可以通过政府支持的政策来减少太极拳比赛的花销,奖励常年参加太极拳健身运动人员表演服装以提高居民参加太极拳健身运动的积极性。

5 建议

5.1 鼓励年轻人参与太极拳锻炼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之相伴随的还有就业压力的增大,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各种各样的突发性疾病和健康隐患日益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从这一角度看,年轻人,作为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群体,更应该重视身体锻炼。太极拳运动是人们强身健体、预防疾病、抵抗衰老的有效运动方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呼吸方式,“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方式,使内脏器官在形体运动的同时进行适宜的按摩,[7]对人体的身体健康起到良好的作用。太极拳是普通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项目,通过太极拳运动,人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减身心疲劳,对于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能有效消除日常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等。研究表明,常年进行太极拳锻炼,还能够发散思维,提高智力水平,太极拳作为一项特殊的运动形式,能有效改善人体的神经系统和机能的适应能力,加快神经中枢和大脑的供给循环,从而使人体的神经系统更健全,大脑运转更灵活,提高工作效率[8]。对于整日奔波工作的年轻人来说,太极拳无疑是一项最好不过的健身运动。此外,传统文化中的思想和内容,会在武术练习者的性格、品质中潜移默化,从而诉诸于生活实践中,这就是武术的教育过程。[9]太极拳属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艰巨任务。年轻人属于社会的主要劳动群体,更要加以重视,因此应该调动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共同参与进来,加大太极拳宣传力度,实施太极拳习练优惠政策,树立太极拳品牌,提高太极拳的普遍性,使广大群众都参与进来。

5.2 定期开展太极拳教练培训班

当今太极拳参与人数逐渐增多,在公园、街道、广场、山地等空地可以经常看到集群练习太极拳,太极拳习练者人数虽然不断增多,但是其组织者、教授者的专业性却有待提高,大多数太极拳集群练习场地的教授者都是老年人,很少参加正规的太极拳培训,也很少经历过太极拳考核,往往都是通过集群练习太极拳,慢慢传递下来的。这从某种程度上讲便丢失了太极拳的标准化味道,导致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一个同样的套路,不同场地的练习者,打出来的动作却良莠不齐,无论从节奏上还是架构上都有所偏差,因此规范太极拳习练者的套路动作是我们当今改善太极拳普及情况的重要内容。当地政府、太极拳协会、社区委员会等一系列组织可以成立太极拳培训基地,聘请太极拳专业的高校生、体校教练、退休的太极拳工作者等作为培训教练,对每个太极拳集群练习场所的组织者和教练员进行定期培训,并且在培训后对太极拳集群训练场地的教练员进行太极拳考核,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直到考核通过才可以结束培训,这样便有利于太极拳训练的标准化,展示出原汁原味的太极拳,有利于太极拳的更好普及与传承,最大限度地渗透到人群中去。

5.3 政府实施补贴政策鼓励太极拳发展

通过调查显示,太极拳健身消费处于较低水平,很多人虽然练习太极拳,但是不舍得在太极拳上多投入资金。比如,太极拳服装、比赛报名费等都需要花费很多资金。由于资金限制,很多人原本很想参加太极拳比赛的欲望将被打消,这无疑是阻碍太极拳发展的一道门槛。从这个角度讲,政府可以实施财政补贴的方法来鼓励太极拳参与者的积极性。比如,为了提高群众参与太极拳健身运动的积极性,可以对长期参加太极拳健身运动的人员给予一部分资金支持,或者给予太极拳服装等。为了提高太极拳参与者参加太极拳比赛的积极性,可以免除报名费,免费提供比赛表演服装,设立优秀运动员奖金政策等,这些政策都可以大大提高群众参与太极拳健身运动的积极性,这样会为太极拳的普及和传承做出巨大贡献。

5.4 完善太极拳场地设施建设

太极拳健身需要场地,尤其是大型的集群练习,更是需要充足开阔的习练场地,这是开展太极拳的基础。良好的锻炼场地可以激发练习者的练习欲望,使练习者保持练习的热情,久而久之,将会不断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社区体育文化的宗旨和目标是服务居民,为居民排忧解难,最大限度地提高所有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因此,各基层单位应加强对太极拳等体育文化活动的管理,创新管理形式,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10]。各街道社区应以各地太极拳成功推广的案例为参照,搞好组织、策划,做好建设太极拳练习场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十四条指出:“体育场地建设要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11]此外,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方面加大对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从太极拳集群练习周边建设太极拳习练场所,并且定期维护场地设施等,从根本上解决太极拳参与者场地不足的问题。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调研法等、对太极拳健身与消费在济南市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依据太极拳参与者密集程度,抽取了济南市七个太极拳集群练习健身场地的60位女性和165位男性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健身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相继出现各种健身活动,太极拳由其适中的运动强度、刚柔相济的动作架构、深厚的传统文化韵味等特点,在各种运动项目中逐渐显现出了巨大的发展优势,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但是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制约因素,包括场地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员指导、缺乏对太极拳组织者和教练员的定期培训,以及对于太极拳健身运动的投资力度小等问题,导致不能最佳的普及太极拳健身运动。通过研究分析得到结论,制定对策,从而提高太极拳在济南乃至整个中国的普及程度,促进其朝着一个更加科学化、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8.居民健身情况调查报告 篇八

关键词:抚顺文化 消费 调研报告

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文化产业必须以文化消费状况为出发点,实现生产与消费的良性互动。为促进抚顺文化产业的发展,较全面地了解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文化消费需求及其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笔者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形成以下报告。

一、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

(一)文化消费的主要内容

为了解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情况,问卷调查了20多项文化娱乐活动,结果显示,文化消费活动中排在前列的是:电视、广播、报刊、上网、打牌、运动等休闲活动。参观、看戏、收藏等高端文化活动比例极小。90%以上的居民每天都看电视,紧随其后的是看报、打牌和体育运动,分别占全部被调查者的41.40%,29.52%和28.49%。

(二)日均文化活动时间

调查显示,居民的文化活动时间较充足。有近70%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天有1-4小时可用于文化娱乐活动,其中12.76%的人长达5小时以上,主要是大专院校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日均文化娱乐时间在1小时以下的占11.54%,主要是进城务工人员、企业工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和部分自由职业者。

(三)文化消费支出情况

调查表明,当前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还比较低。近70%的被调查者月均文化消费支出占个人月收入的5%以下,占个人月收入6-15%的人占20.03%,占个人月收入16-20%的人仅占8.36%,还有极少数认为文化消费不值得。从年龄结构看,文化消费支出占收入5%以上的集中在18-35岁年龄阶段,文化消费支出占收入10%以上的集中在40-55岁年龄阶段。从收入结构看,收入越高,在文化消费方面的消费意愿相对越强。从受教育程度上看,学历越高,文化消费意愿越强。

(四)文化消费的目的和需求

调查结果显示,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自己、减轻压力”“休闲娱乐”和“增加知识、拓宽视野”,选择这三项的占全部被调查者的62.13%,59.75%和54.33%。对于个人和家庭消费的迫切需要,有63.76%的被调查者表示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都重要,有14.02%的人认为“精神文化消费”需要迫切。

二、抚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

1.文化消费支出偏低

调查显示,居民的文化消费项目大多是简便易行、花费少甚至不用花费的项目。从调查结果看,目前抚顺城镇居民在文化消费上的人均月支出低于50元,居民文化生活由于投入不足而远远不能得到满足。对此,7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文化消费支出取决于收入水平。

2.文化消费结构单一

目前抚顺城镇居民的娱乐性消费主要是一般消遣型,娱乐享受型消费比例较小。调查显示,居民文化娱乐活动主要是看电视、看报纸、上网、打牌,文化消费构成单一,消费层次低。调查还表明,居民文化消费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强健身体、休闲娱乐。这说明目前居民文化需求还处在适当改善生活环境、休闲减压的低级阶段,其构成缺乏活力和消费热点。

(二)居民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的原因

居民文化消费偏低,首先因为收入水平偏低,支付能力弱,舍不得在文化消费上多投入。但收入水平和文化消费之间也有一些特殊现象,即居民文化消费多少并不完全与收入高低呈正比,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投入普遍较高,而很多学历不高的高收入者还不如较低收入者投入得多。这说明提高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文化消费观念有利于扩大文化消费。

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与缺乏良好的文化消费环境密切相关。调查中,60%以上的居民认为文化设施配置还有待进一步加强,50%以上的居民认为应多开展公共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目前,近70%的居民几乎没参加过社区开展的文化活动。

文化消费偏低、结构不合理还缘于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不足。随着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的增长,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需求由过去的生存型需求升级为发展型需求。生存型需求主要集中在物质产品方面,而发展型需求则更关注精神文化类产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文化消费潜力的释放。

三、促进文化消费增长的建议

(一)培育文化消费观念,营造文化消费环境

可以利用学校、媒体和社会舆论等多种途径,宣传、倡导文化消费的理念,培养文化消费习惯,让文化发展得到全社会重视,引导居民以提高文化素养、充实精神世界、实现全面发展、追求更高生活品质为目的,自觉进行文化消费,养成良好消费习惯。与此同时,要加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创造良好文化消费环境。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发展文化产业

通过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改制文化事业单位,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引导和督促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社会效益为重点,尊重消费者,为消费者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使文化市场更加活跃,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带动居民文化消费不断增长。

文化产业与文化消费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抚顺地区虽然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广阔,但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力不强,所以要加大文化产业投入,进一步培育文化市场,拉动文化消费增长。

(三)培育文化消费增长点,优化文化消费结构

文化消费增长点不多是文化消费偏低的重要原因。现代消费呈现出的一个新特点是不仅消费“决定”生产,同时生产又“决定着”消费。人们的消费需求是可以由生产创造出来的。所以促进文化消费的增长需要挖掘和创造文化消费新增长点。首先要挖掘居民热衷的文化消费项目,提升其内涵、层次和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从而培育出新的消费增长点,让老树发新芽。其次,要开拓新的文化消费领域,开发新的文化消费项目,引导居民的文化消费方向,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

(四)立足文化消费现状,调整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立足居民文化消费实际,生产适应市场的文化产品,提供适合居民需求的文化服务。目前文化市场普遍存在定价过高的现象。文化消费定价高,老百姓消费不起,就出现了“曲高和寡”的局面,所以要以市场导向调整产品和项目,根据居民承受能力制定价格和提供服务。

作者简介:

姜广多(1979- ),男,哲学硕士,中共抚顺市委党校政治理论教研室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哲学社会科学教育。

9.居民收入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篇九

一、前言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社会现实的了解,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更好地结合,我利用大二上学期节假日时间在县社区进行调研,并通过走访各类家庭,了解基本状况,通过研究当地经济变化发展及模式转变、生活环境变化、改革开放所取得成就等成就等几大方面完成居民收入问题现状的调研报告。

二、调查目的

县是省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省西部,市东北端。东部依绕河与县、市为邻,南部与台安县搭界,西部与市接壤,北部、西北部与自治县为邻。县下辖17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51个社区居委会、417个村委会。面积2436.01平方千米,人口63.40万。

社区基本情况如下:

⒈农业土质肥沃,现有耕地面积117917公顷(176.9万亩),是全国重点产粮县,辽宁省商品粮基地之一,主产高粱、玉米、水稻、大豆、花生、小麦。1991年以来,粮食年产量一直稳定在5亿公斤以上。由于粮多、菜多,畜牧业发展迅速

⒉畜牧业县饲养的牛、羊、猪、鸡、鹿及其它畜禽种类有20余种之多。年生猪饲养量70万头,蛋禽饲养量600万只,水果产量万公斤。森林覆盖率达16.1%,活立木总储量123.5万立方米,是国家平原绿化达标县和粮食生产先进县,及生猪生产基地县。

⒊工业工业基础雄厚,现已形成化工、建材、食品、煤炭、轻工、机械加工、铸造、纺织等八大工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县乡以上工业企业266个,其中县营工业企业67个。县造纸厂、制碘厂人均创利税分别在全省和全国同业中居首位。全县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7亿元,其中县营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亿元。

社区位于县北部,该社区人口较为密集,居民收入在全县位于前列。该社区共有居民312户,人口1314人。

三、调研的方法、范围

本次调研报告选择了社区100户居民,向他们发放调查问卷。考虑到收入来源以及生活方式存在较大差别,一些没有收入及长期稳定的工作者将被剔除,如农村外来打工者、学生等。调查项目主要包括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成本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这四大项。

四.抽样计划

1、访问地点:直接到随机抽取的受访者家中进行访。

2、访问对象:必须是具有收入条件的人,严格意义上说是18岁以上的人

3、如对方拒绝受访,不要过多强求,可以另外访问他人

4、总之要有礼貌,对于接受受访的人要表示感谢

五.调研的目的、意义

通过对居民收入来源、人均年收入、主要生活成本及对目前生活的满意程度这四大项的调查,分析居民收入问题,总结出居民的生活质量。在通货膨胀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居民正常消费并且日常生活不受其影响。并初步分析引发收入差距日益增大的主要原因。

六、调查内容

社区300多户居民中工资性收入的居民占百分之六十,个体经营收入的占百分之四十。

(一)工资性收入增长。一是居民在非企业组织中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5000元,同比增长元;二是由于营经济迅猛发展,居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的收入人均7000元,同比增长3000元;三是居民在本乡地域外从业得到的收入人均5500元,同比增长1800元。

(二)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我社区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人均6000元,同比增长1700元。占全部纯收入的百分之七十五,仍是居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家庭经营收入中一、二、三产业收入均呈平稳增长态势。

(三)财产性纯收入下降。年我市农村居民家庭由利息、租金、红利、土地征用补偿等纯收入构成的财产性纯收入人均元,同比下降。

整体上看,近些年来,居民收入发生了如下变化:

(一)社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加,工资性收入贡献最大

从*至今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持续稳定上涨态势。三年来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出持续稳定上涨态势。较相比增加了2048元,增长20、9%。拉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近年来,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及各类津贴补贴政策的落实到位,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呈现快速增长。从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所占比重最大的是工资性收入,人均8000元左右,同比增长7、3%,占到了城镇居民人均家庭总收入的59%,成为拉动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因素。其次为转移性收入,人均2561元,同比增长0、7%,占总收入的27.0%。位居第三的是经营净收入,人均1464元,同比下降8.1%,占总收入的9.0%。

(二)高低收入差距依然明显,但呈现逐步缩小态势

根据近两年城镇居民抽样调查数据资料,将被调查的城镇居民家庭按其收入五等分组,各组所占比重为20%,由低至高排列,分别为低、较低、中间、较高和高收入组,然后对五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进行分析。首先从增速上来看,全部被调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9610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69元,增长了6.0%。其中,低收入组增加了690,增长14.4%,;高收入组增加了510元,增长了2.9%。低收入组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但增速却相对较高。

(三)不同行业收入差距较大

从各行业在岗职工收入水平来看,不同行业收入水平不尽相同。其中,服务行业收入水平相对较低,而垄断行业收入水平较高。将我州各行业收入及人员情况根据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进行由低到高排序,其中最低收入行业是住宿餐营业,其年平均工资是10569元,最高收入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其年平均工资是26940元,两者相差16371元,比值为1:2.5。

(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县结合实际,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措施和实施方案,扩大了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将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医疗保险参保范围由单位扩展到个人,启动并着力推进工伤、生育保险工作的发展。

七、居民收入现状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些年安康居民收入实现稳步增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在诸多方面依然存在问题,突出的体现为:

1、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至五年间,锦州市gdp年均增长10.1%,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8.5%,而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4%。居民收入滞后gdp2.7个百分点,滞后于财政收入11.1个百分点。

2、增长慢导致与全省平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5元为全省平均水平的82.7%,到的8051元为全省平均水平。

概括来看,居民增收缓慢,主要原因是在于:

(一)内外经济环境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增收

近年来,经济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呈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好局面,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就内部来看,中小企业作为就业的最大蓄水池,但因规模小,融资难,市场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效益低,较其他类型企业职工增收更难。特别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对中小企业冲击很大,企业订单减少,销售不畅,利润减少,职工增收受到影响。

(二)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收入分配不均,行业间收入差距仍较大。、统计资料看,各行业从业人员收入水平都在逐年增高,但由于基数不齐,增幅不同,导致行业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并且扩大趋势未改,国家调控行业收入显著高于其它行业,特别是服务业收入水平较低,电力、烟草、金融保险业职工收入居各行业之首。以农村信用社为例职工平均月工资为4000元左右,而餐饮服务业职工平均月工资仅为1300元左右。此外,由于企业内部利益分配的引导和监管制约机制尚未完善,企业主与普通职工收入差距很大,因此在较高的人均收入数据背后是我们无法忽视的群体、行业之间日益增大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以及由此给我们带来的“弱势群体”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三)就业市场的供需影响职工正常增收。

受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及金融危机的冲击,就业压力大,人力资本价格下滑,影响职工收入正常增长。

(四)部分城乡居民的主观因素影响其就业增收

有的待业人员期望值高,因找不到体面轻松的工作,或因岗位辛苦、待遇低而宁愿吃低保不就业;被征地农民中有的有劳动能力却无就业愿望,也有的有参赌酗酒等不良嗜好,吃完“征地补偿”再吃“低保”。部分城乡居民受传统的小农意识影响较深,有满足现状、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创业增收的进取精神,存在着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创收思维方式和投机取巧、侥幸获利思想,不仅自我封闭了就业增收之门,而且危及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高居民收入的整体水平。居民收入水平通常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实惠。

2、突出抓好地方企业的发展和提效。目前我社区高收入群体的家庭多有人就业于事业单位中,因这些企业效益好而收入较高,但大多数人群是就业于地方中小型企业中,只有地方企业效益取得整体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最终才能促进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的有效提高。

3、提高低收入家庭就业率和收入水平。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家庭就业率,对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至关重要。同时要根据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市场物价变化及时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4、进一步加快行政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力度,提高收入水平。在扩大财源和尽力争取转移支付额度的基础上促工资改革的到位,按方案及时足额兑现津贴标准,促进收入水平的较快提升,力争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总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任务,也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党的xx届五中全会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出把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作为“xxx”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和关键是要千方百计发展城乡经济,不断增强我区综合经济实力。要根据农牧区和城镇居民主要收入来源和结构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方法,通过改革完善分配体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进扶贫开发等措施,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繁荣的成果。解决城乡居民就业增收方面的思想束缚和技能障碍,关键是要提高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和就业能力。“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提高人民群众收入作为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

九、结语

上一篇:作文文档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下一篇:瑶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