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

2024-07-26

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精选8篇)

1.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 篇一

达州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思想品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 I卷(选择题共26分)

一、选择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4达州】1.党的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于3013年6月18日在北京召开,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

A.思想路线B.基本路线C.群众路线D.组织路线

【2014达州】2.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_____探测器发射升空。它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A.嫦娥三号B.嫦娥二号C.天宫三号D.天宫二号

【2014达州】3.12届全运会没有了纷繁复杂的文艺表演、没有了绚烂夺目的焰火,今年“两会”期间不摆花篮、不铺地毯、提交电子版议案提案。从节俭办赛到节俭办会,全国掀起了务实节俭的新风尚,这样做()

①倡导了精神消费、反对物质消费②弘扬了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 ③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可能会抑制消费,影响经济健康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4-5题:

原重庆市委书记***因贪污、受贿、滥用职权被判

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我们不禁感叹:让制度管

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

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

【2014达州】4.***依法受到法律制裁说明()

①党政干部要接受群众监督 ②行使权利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 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结合的 ④公民在法律面

前一律平等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14达州】5.“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可以()

①防止权力被肆意滥用②使权力失去应有作用

③使社会达到绝对公平④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

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

【2014达州】6.2014年是“十二五”实施住房保障工作的关键之年。截止4月底,达州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3686套,其中公共租赁用房700套、经济适用房150套、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2566套,工矿棚户区改造270套。这样做()

①能够彻底解决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②能够使弱势群体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 ③说明关心帮助弱势群体是政府的职责之一④有利于形成关心弱势群体的社会氛围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014达州】7.“一个精神和文化富有的民族,才是一个值得尊重、具有尊严的民族。

”我们应该这样理解这句话()

A.一个民族只要具有高尚的民族精神,就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B.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是民族的魂,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C.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赢得世界尊重的全部内容 D.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国现今的工作中心

【2014达州】8.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后就登顶微博热门话题榜,随即全国兴起了“国学热”这是因为:

A.汉字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文字B.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C.只有传统文化才值得学习D.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化

【2014达州】9.2014年7月1日起,四川省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此次平均上调幅度为15.1%,这主要是为了()

①构建和谐社会②实现同步富裕③缩小贫富差距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2014达州】10.2013年,达州市不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稳定外贸增长,外经贸工作呈现出提速发展、逆势突破的良好态势。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3.1亿美元。“达州造”飘洋过海,进入了国际市场。目前我市的出口市场已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说明()①达州经济实力增强,已实现了现代化②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增长③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④达州既要抓住机遇,更要迎接挑战,增强国际竞争力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014达州】11.2013年11月23日,中国政府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是中国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有利于维护国际空域飞行安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对这一举措表述不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② 我们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③我们已成为左右国际局势的超级大国④我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014达州】12.继“微博问政”之后,今年“两会”期间,一些人大代表通过设立“话吧”收集老百姓普遍关注的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A.公民通过“话吧”能解决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B.公民有了行使监督权的最佳渠道 C.公民可以直接管理民生有关的一切事务D.公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不断扩展

【2014达州】13.2013年5月19日,达县人民政府组织硕博人才开展了“我的青春梦、达州梦与中国梦同行”的主题实践活动。他们在活动中畅谈了理想和现实的联系,以下说法不能够成为他们观点的是()

A.个人的发展与祖国的前途息息相关 B.只有顺境才能实现成功的人生

C.要有崇高的理想和积极的人生目标D.要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才能走向成功

第 II卷(非选择题共29分)

二、填表题(共6分)

【2014达州】34.根据下图提示,完成图下表格。

请将上图中对应序号填入下表

三、材料解析题(共23分)

【2014达州】35.【深化改革】(11分)

材料一: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6个紧紧围绕”,分别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建6个领域。与此同时,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发挥其对其他领域改革的“火车头”牵引作用。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决定》紧紧围绕6个领域的改革主线,把经济体制改革当作“火车头”,这反映了我国发展中的什么理念?(1分)

(2).为什么我们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6分)..

(3).“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请分析说明全面深化改革的意义?(4分)..

【2014达州】36.【治理污染】(12分)

材料一:

雾霾笼罩的日子里,网络搞笑段子悄然流行:“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在北京街头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

“沁园春﹒雾:北京风光,千里朦胧,万里尘飘,望三环内外,浓雾莽莽,鸟巢上下,阴霾滔滔!”

“厚德载雾,自强不吸,霾头苦干,再创灰黄!” 材料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强调: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下决心用硬措施完成硬任务。我们要象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

材料三:

(1)网友的调侃针对的是我国环境的什么问题?(1分)这与我国实行的什么战略相违背?(2分)

(2)请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向“污染宣战”的现实意义。(至少请回答出3点意义,3分)

(3)如果我们连彼此都“看不见”,还怎能看见未来?请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出谋划策。(从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角度分别阐述,每个角度至少两点建议,6分)

达州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思想品德参考答案与评分意见

34.(共6分)

评分说明:①的答案如表述成“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则不能得分。②表述成.“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也可给分;④⑤⑥答案内容相同,番号不对应也可给分,每空1分)

三、材料解析题(共23分)

35.(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1分)

(2)①这是我们党,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分)②只有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才能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国际地位,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3分)

③这是党和国家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决策。(1分)

(3)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2分)

②改革开放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点,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2分)36.(1)说明我国空气(大气)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形势严峻)。(1分)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2分)。.......(2)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②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健康状况; ③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有利于建设美丽中国,造福后代; ⑤有利于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等等。

评分说明:每点1分,共3分。语言相近、观点相似均可酌情给分。)

(3)政府:①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执法力度;②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计划生

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依法开发和合理利用资源;⑤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工作力度;⑥充分运用法律和教育手段保护资源和环境。

企业:①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②开发高效率低能耗产品,提高资源利用

率;③提高节能环保技术,发展循环经济;④提高企业治污能力,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

个人: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②从

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如:尽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一水多用,垃圾分类存放、废旧电池回收,使用环保布袋购物等;能走路的尽量不坐车,减少私家车的使用;使用节能产品,淘汰高能耗产品。③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评分说明:每点1分,共6分。三个角度,顺序不必一致。语言不必一致,取意即可。

2.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 篇二

一、试卷结构走向分析

三年来文综政治部分均由12道选择题和两道非选择题 (共5个设问) 组成, 其结构可从模块和题型两个角度统计如下 (见表1) 。

结论一:从横向看, 政治部分的命题遵循样卷、尊重样卷

通过对每年的高考试卷与当年《考试说明》中提供的参考卷进行横向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 2009、2010和2011三年的高考试卷中, 无论是题型分布, 还是各个模块的题量分布, 均与当年的参考试卷高度一致。因此,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浙江文综政治部分的命题是严格遵循样卷、充分尊重样卷的结构的。

为此, 我们在备考复习过程中, 应切实增强对参考卷的研究意识和研究力度。另外, 作为《考试说明》的一个部分, 参考卷的参考性和权威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考试说明》的权威性和重要性, 提醒我们在复习备考中一定要认真研读、充分利用《考试说明》, 以提高复习备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结论二:从纵向看, 政治部分的命题稳中有变、变中出新

通过对三年来文综政治部分的纵向比较, 我们可以发现, 无论在试卷结构还是命题风格方面, 均保持了相对稳定, 但也能从中窥探出命题者在求变求新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尝试。试卷结构方面的明显变化主要有两个:一是选择题部分, 2009和2010年均设有的一则材料下设置两个题目的“题组式”试题, 在2011年的试卷中消失了。二是非选择题部分, 2009年高考卷中没有的辨析题在2010年出现了, 且在2011年得到了加强;2009年高考中各个模块均有一个主观题设问, 但在2010年以后,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部分的主观题没有了, 同时选择题有所增加;而经济生活的主观题设问由原来的一个调整为两个, 同时选择题有所减少。

试卷结构上出现的各种变化绝非偶然, 每一处变化的背后都蕴涵着命题者的思考与思索。我们研究高考, 就要对其中的变化进行换位思考, 努力还原命题者的思路和意图。如何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 历来是备考复习的一个重点。夯实基础, 以不变应万变, 这是一种选择;如何收集新信息、创设新情景、探索新题型、拓展新变化, 提升学生以变应变的能力, 更是一种教学的智慧和功力。

二、考点分布走向分析

三年来浙江文综卷政治试题所考查的知识点在各模块、单元或专题的分布情况, 大致统计如下 (见表2) 。

结论三:政治部分的命题力求“点”与“面”的协调

文综政治部分只有12个选择题和两个非选择题 (5个设问) , 浙江《考试说明》所列的2011年的文综政治考点虽比2010年有所下降, 但仍多达219个。因此, 如何处理“点”与“面”的关系, 使考点的覆盖面尽量大一点、平衡一些, 对命题者而言是一种挑战。上表可见, 2009年的试卷覆盖了其中的15个部分, 2010和2011年的试卷各覆盖了其中的14个部分, 覆盖的面非常高。

结论四:政治部分的命题存在“热”与“冷”的差异

尽管政治部分的覆盖面非常高, 但从统计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明显存在“冷”与“热”的差异。宏观方面:经济生活第一、二单元, 政治生活第二单元, 文化生活第一、二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二、三、四单元,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第二、四专题等, 在三年来的高考中均有涉及;但文化生活第三单元,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第四单元 (2009年高考有的世贸组织考点现已删除) 在三年来的高考中均无题目。微观方面:政治生活中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文化生活中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生活与哲学中的联系观、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中的美国等, 在前三年高考中均有体现;但同时又有大量的其他考点在三年的高考中未曾涉及。

如果说结论三中“点”与“面”的关系问题比较笼统, 那么结论四涉及的“热”与“冷”的问题, 则是非常具体的。对于考试说明中的考点特别是高频考点, 我们所要研究的不是会不会再考的问题, 而是如何考的问题。对冷门考点, 我们也要重视:以前未考到的点, 在接下去的考试中出现的机率会否更大呢?因为考点虽然有热与冷的差异, 但绝无考与不考的区别。从2011年的考题看, 冷门考点备受命题者关注, 像信用卡这一知识, 以往并不是热点, 但却赫然出现在了2011年的浙江文综卷中。

三、试卷长度走向分析

试卷长度是试卷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下面是笔者对三年来浙江文综政治部分的长度统计 (见表3) 。其中选择题部分各有一幅漫画未计字数, 非选择题部分2010年和2011年各有一张柱状图未计字数。

结论五:政治部分的命题十分重视对试卷长度的控制

三年来浙江文综政治部分的长度是逐渐缩短的:试卷长度从2900余字缩短到2400余字, 其中选择题从1900余字缩短到1600余字, 非选择题从1000余字缩短为700余字。虽然我们不能肯定2012年的试卷长度一定会更短, 但命题者十分重视对试卷长度的控制这一点不容置疑。至于浙江文综政治主观题答案, 长度基本保持稳定。

对试卷长度的有效控制, 表面看涉及的是试题语言表述的简洁性和考生的阅读量, 实质上关系到试题信息密度的增加和思维含量的提高, 试卷长度的缩短意味着对考生能力特别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要求提高了。

四、选择题命题走向分析

对选择题的分析, 可从很多方面展开。笔者仅从选择题的题肢类型和取材特点两个角度对三年来浙江文综政治选择题作统计 (见表4) 。

从上述统计中, 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六:政治选择题中组合选择题比重一直较大

从题肢的角度, 政治选择题可分为独立选项选择题和组合选项选择题两大类。浙江文综政治选择题中组合选择题的比重一直较大:2009、2010和2011年中组合选项的选择题分别达到了8个、7个和6个。其中, 除了2009年和2010年各有一题为三项组合的选择题, 其余19题均为两项组合的选择题。

相对而言, 组合式选择题的难度更大, 区分度更高,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当然也更高。在选择题的命题中, 极易出现容易题大家都对、难题大家都错的现象, 使试题的区分度得不到保证。浙江文综政治选择题中组合式选择题的大量存在,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命题者希望选择题保持较高难度和较大区分度的这一意图, 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结论七:政治选择题在命题取材上坚持冷热并重

从三年的命题情况来看, 浙江文综政治选择题在取材上一直坚持冷热并重, 其中不以热点问题为材料的试题占了很大比重, 三年分别为6个、5个和7个。如2009年第24题、2010年第33题和第34题、2011年第24、34和35题, 均以课本基础知识直接入题;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第30题, 均以漫画作为材料;2009年第28、29、31题, 2010年第31题, 均以历史或与历史有关的素材作为命题材料;2009年第32题, 2011年第27、28题等, 均从科普、考古方面的素材切入;2009年第27题、2010年第26题的材料则是假设的。

选择题命题取材上的冷热并重, 既能丰富政治试题的内涵、提高政治试题的厚度, 避免取材上的单一性和浅薄性;又能增加命题取材上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命制出更高质量的试题。同时, 对平时的教学也会产生一种良好的导向作用。

五、非选择题命题走向分析

两道大题五个设问, 共52分, 其中第40题为两个设问, 第41题为三个设问, 三年来浙江文综政治非选择题均保持了这一命题框架。

结论八:政治非选择题在命题选材上聚焦热点

与选择题不同, 浙江文综政治非选择题取材完全聚焦热点:2009年第40题聚焦的是国际金融危机、贸易保护主义等热点, 第41题聚焦的是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就业问题;2010年第40题是对规范地方政府行政裁量权的思考, 第41题则是对浙江建设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分析;2011年第40题以动漫大片《田螺遗梦》入题, 反映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41题则从用工荒、协调区域发展的角度切入, 使“迎着热点上”这一政治学科的命题特点表露无遗。

非选择题的这一命题特点, 启示我们:在政治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打通课内知识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现在的社会, 热点问题层出不穷, 而备考复习的时间有限, 光靠高三的备考复习显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 必须从高一抓起, 引导学生养成关心时政的习惯。

结论九:政治非选择题的设问紧扣材料、知识指向明确

设问紧扣材料、知识指向明确, 是三年来浙江文综政治非选择题命制中的两个鲜明特点。就设问紧扣材料而言, 15个非选择题设问中, 直接出现“结合材料”“指出图、表信息”等字样的设问占了9个;其余6个虽无此类字眼出现, 但实际上都在设问中规定了这一要求, 如“给乡村带来的变化”“做法”“对该观点进行评析”“创作过程”“三位同学的观点”“面对‘用工荒’”等, 都要求考生到材料中去寻找答案。就知识指向明确而言, 15个设问中, 除了2010年和2011年第41题的第1问 (这两个设问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分析材料, 并无课本知识的直接对应) , 其余13个设问均明确规定了知识范围, 其中有9个设问更是具体指明了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块。

政治非选择题答题的基本要求是“问什么答什么”, 其中蕴涵两层意思。一是“有什么答什么”:既然设问紧扣材料, 考生在答题时就应回到材料中去提取相关信息, 并把相关信息转换成课本语言。这就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进而根据信息调用相关知识的能力。二是“要什么答什么”:既然非选择题在设问中已给出了明确的知识指向, 考生在答题时只要从自己的知识贮备中调用这些知识即可。设问中知识指向明确, 看起来是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但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掌握具体的考点知识, 而且还要把具体的考点知识“上挂”到整个知识的大系统当中去, 构建起清晰的知识体系。否则只能是答到哪里算哪里, 全面性和条理性大受影响。

3.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 篇三

高考试题命题的依据是教材和考纲,而教材是高考试题命题的最根本依据,所以高考试题本不应出现学术上的不确定,逻辑上的指向不明,和教材基本观点发生冲突。否则不仅不利于维护高考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不利于高等学校的选拔,同时也不利于中学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对教师和学生形成误导。但2008年高考四川文综24题就可能出现了类似的错误,请看原题:

假设某国2007年生产M商品10亿件,单位商品的价格为10元,M商品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均为100亿元。如果2008年从事M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价值总额和价格总额分别为()

A.100亿元和110亿元

B.110元和110亿元

C.110元和121亿元

D.121亿元和121亿元

此题给的标准答案是C,当笔者看到命题者给定的标准答案时,先是感到惊讶,继而是困惑,待弄清命题者整个解题依据和思维过程后,剩下的就是质疑。首先根据此题标准答案笔者对此题的解题过程可作如下的解析:第一步,2008年某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而其他条件不变,故该国M商品的数量应该是:10亿件×(1+10%)=11亿件;而不论社会劳动生产率怎么提高,商品的价值总量不变。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1亿件×10元/件=110亿元;第二步,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说明2008年某国M商品单位商品的价格没有变。2008年某国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某国M商品的数量在劳动者数量增加10%的基础上,还要增加10%。这样某国M商品的价格总额在其价值总额基础上,还要增加10%,即110亿元+110亿元×10%=121亿元。

但是这个恰似严密的解题过程,却暴露了一个与教材基本观点相冲突的致命问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第十二页黑体字部分明确表述“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笔者不禁要问某国M商品的价格为什么不是10/(1+10%)元,或许按照命题人思路会回答题干中倒数第二句已有明确指向“其他条件不变”,“其他条件不变”包含商品的价格不变和商品的价值不变,但是笔者认为无论其他条件变还是不变都不应与高考命题最基本依据的教材中基本观点发生冲突。看来此题争论的症结所在就是“其他条件不变”的理解,弄清“其他条件不变”也就成了能否解清这道题的关键。“其他条件不变”为什么不能理解生产M的生产部门中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不变,即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变,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变,根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用修订本)思想政治(必修)一年级上册第十二页黑体字部分明确表述“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和第十七页黑体字部分“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又为什么不能理解成M商品的价值和价格都在变。

如果按照上述的推断那么此题的解题思维过程完全成了另一个过程:第一步,2008年某国M商品因增加劳动者10%,故生产出来的M商品的数量增加10%,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故生产出来的M商品的数量再增加10%,而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M商品的价值量=10/(1+10%)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不变,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变,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故2008年的M商品的价值总额是:10/(1+10%)×(1+10%)×(1+10%)×10=110亿元;第二步,某国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商品的价格由其价值决定,则M商品价格=10/(1+10%)元,2008年某国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某国M商品的数量增加10%,某国生产M商品的劳动者增加10%,那么商品数量还要增加10%,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即在正常的社会生产条件不变,使用的生产工具不变,在同样的生产条件下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变的情况下,M商品的价格总额=10/(1+10%)×(1+10%)×(1+10%)×10=110元。这样就可以得出此题正确的选项是B,而不是C选项的结论。

4.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 篇四

12.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与生产该商品相关的判断如表1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3.企业聚焦品牌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控制产品企划和营销网络,将“设计、生产、运输配送”环节外包,与供应商、加工商和物流企业建立联盟,通过联合开发产品、数据共享,加快市场反应速度。该模式体现的企业经营理念是 ①整合上下游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②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效率 ③通过兼并收购,扩大企业规模 ④增加市场份额,提高利润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我国快递业竞争日趋激烈,快递服务平均单价连续6年下滑,2017年降至12.37元。在此背景下,若其他条件不变,能引起快递市场供给曲线从S移动到S‵(见图4)的是

①放宽市场准入,吸引外商投资 ②工资成本上涨,管理费用增加 ③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劳动效率 ④网民人数上升,网购数量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我国2013—2017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如图5所示。

从图5可以推断出

①经济结构在逐步转型升级 ②全社会资本形成总额逐年下降

③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不断增长 ④经济增长逐渐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高考文综全国卷 I 政治部分【】

16.某市司法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议的决策部署,积极推进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的建议,整合乡镇(街道)和村居(社区)法律顾问、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专职人民调解民等力量参与窗口接待,提供相关法律服务。上述做法

①促进了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完善 ②维护了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公共法律服务的权益 ③提高了城乡居民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能力 ④推进了司法体制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司法行政的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7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意见》,要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支持乡镇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项目和社会事业发展:属于县级以上政府事权范围的建设项目,不得要求乡镇安排项目配套资金。上述规定旨在

①减少乡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 ②减轻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责任 ③提高乡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 ④改善乡镇公共服务投入机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120多个国家近300个政党和政治组织的领导人出席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就如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建设美好世界以及政党的责任和作用达成广泛共识,发表了《北京倡议》。对话会的成功举办

①开辟了政党交流合作消除国家间利益分歧的新路径 ②汇聚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大力量 ③打造了各国政党互学互鉴共建国际新秩序的新平台 ④推动了政党间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国际新秩序的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2018年2月发布的《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显示:近两年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春节”“气功”等中国传统文化类词汇知名度排前,“高铁”“支付宝”“网购”等新兴词汇、“中国梦”“一带一路”等新时代政治词汇获得较高关注。这说明

①文化的价值取决于文化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 ③中外文化交流传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变化发展 ④科技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8高考文综全国卷 I 政治部分【】

20.近年来,某市发掘传统中医药文化资源,坚持“以药立市”,大力推动现代中医药产业发展,现已建有全国规模最大的中药材交易市场,形成了涵盖中药材种植,中药研发、生产、流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现代中医药产业体系。该市大力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创新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基本理念 ②开创了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新局面 ③推动传统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 ④促进中医药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①源于理论研究和理论斗争 ②是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产物 ③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结晶

④完成了对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2018年4月,习近平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新形势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键是要正确把握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总体谋划和久久为功、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自我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关系,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这一论断反映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

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既相互联结又相互分离 ③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④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在高铁时代,我国仍不惜亏损运营81对“慢火车”,2016年运送旅客约3000万人次。运营近半个世纪的5633、5634次列车仍然运行在大凉山,送大山里的孩子去上学,为当地乡亲出行提供便利。这种做法反映的价值观道理有 ①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人们的利益的差异 ②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 ③正确的价值选择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前提 ④价值判断的正确性依赖于价值选择的合理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18高考文综全国卷 I 政治部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全民健身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内掀起了马拉松热。2011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仅有22场,2017年增长到1100场。据预测,2020年中国马拉松赛事将达1900场。

马拉松赛事的参与人数多、涉及领域广。2017年参加马拉松比赛的人次超过500万,覆盖全国234个城市,赛事带动安保、保健、住宿、餐饮、旅行、体育文化等服务业的发展。据测算,2017年全国马拉松主办方的直接营业收入超过270亿元,主办城市的间接收入超过1350亿元。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知识分析近年来我国马拉松热的驱动因素。(14分)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实践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2017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成立宪法修改小组。

2017年11月,党中央发出征求对宪法修改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首轮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和党外人士共提出2639条修改意见;12月,党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同月,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同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决定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宪法修正案草案。2018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宪法修正案。

结合材料,说明宪法修改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12分)

2018高考文综全国卷 I 政治部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材料一

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颁发股权证,实现了村民“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材料二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1)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10分)

(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10分)

(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6分)

2018高考文综全国卷 I 政治部分【】

2018高考文综全国卷 I 政治部分 参考答案

12.A 13.A 14.B 15.B 16.A 17.D 18.C 19.D 20.D 21.C 22.B 23.C 38.居民收入增加,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马拉松赛事的需求上升;马拉松赛事覆盖面宽,商业价值大,刺激赛事的供给;赛事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发展又进一步促进赛事;全民健身战略实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支持马拉松赛事发展。

39.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要求;广聚民智,形成修宪识,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宪法修正案由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经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体现了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内在要求。40.(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

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就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3)破除旧思想的束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勇于探索探索,培养创新品格;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梦想。

5.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 篇五

(适用省:河南 黑龙江 吉林 宁夏 陕西 海南 山西 新疆 云南 内蒙古 河北)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 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 B 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 C 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 D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 [答案] C [解析] 首先用排除法,A 选项,若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的话,不可能这么严重的触犯他们的利益,所以排除;B选项中,没有政治与经济分离的表达;D 选项中,迁移豪强大族使用的不是经济手段,是政治的压迫手段。其次C选项从侧面反映出豪强大族的土地兼并影响到了专制集权,所以命令他们迁移,故选C [考点] 汉朝中央集权 [难度] ★★★

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恋爱因法海和尚作梗终酿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行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 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 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色浓厚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 D [解析] 本题目直接从课本知识提取即可得出。宋朝时期商业繁荣,发展迅速,市民阶层壮大,这一现象反应到文化领域就是出现了话本小说,所以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考点] 宋朝思想文化背景 [难度] ★★

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产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首先依据材料的背景我们可以得知是明后期商业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松江率先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所以当地的经商之风益盛。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说之前大概十分之一的是官员,十分之九的是农民,但是正德以后许多农民改为经商,这就道出了社会结构中的职业变化,故选B。此外用排除法,A 中言商业的发展使得农业衰退,材料中只是提到务农的人数减少,但是农业的发展水平不只完全有务农人数决定;C中材料明显没有提及;D选项游手之徒是指商人,并不是无业游民,该称呼是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反映 [考点] 明后期经济发展的影响 [难度] ★★★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市民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 D [解析] 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而材料中王阳明观点的主旨是四业虽不同,但根本相同,只要各业尽其心。所以答案为D [考点] 王阳明心学 [难度] ★★★

28.清代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怀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则 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惟命是从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清代政治制度的了解和对材料的分析能力。清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政治制度逐渐僵化,内阁式微。由材料中“惟揣摹此样本为急”可知,本题主要反映的是内阁办公拘泥规制,并未谈及权力和事务分配问题,所以选择B [考点] 清朝政治制度 [难度] ★★

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立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的了解,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目中梁启超认为专制的削弱引起分裂,分裂之后便是统一,统一后专制进一步加强。所以B、D均为对材料的错误理解,A选项中维护统一的主要条件应为中央集权制度,不应将其与君主专制等同。所以选择C [考点] 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 30.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持,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把握能力,题中提到张謇曾为状元,这说明张謇所受到的教育一直为传统教育,他“捐弃所恃,舍身喂虎”指的就是他要抛弃自己阶级地位和观念,全身心投入到商业中。因此答案选A [考点] 实业救国思想 [难度] ★★

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你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举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当建党前早期共产党员思想的了解和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可知毛泽东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所采取的暴力革命是形式所趋,暴力革命是社会的必然选择。A选项存在逻辑错误,B选项在时间与历史状况不符,D选项不是中共所持有思想。因此选择C。[考点] 中共思想 [难度] ★★★

32.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答案] D [解析] 该题通过美国的评估文件反映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状况,题目选项中涉及外交关系,有些迷惑,学生要认真分析。题目材料给出时间为1958年,此时中国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国民经济出现混乱,而美国评估为“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和史实不符。A项题目中没有涉及;评估中表述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获得苏联援助并没有低估苏联的作用,B项不符;美苏争霸中50年代末期苏联开始和中国关系恶化,不选C项。[考点] 中国现代经济发展 [难度] ★★

33.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为社会共识 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答案] A [解析]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学生对市场经济改革的细节把握。依据材料反映出的是92年全国的下海经商潮,而根据题目的关键时间是1992年可以排除答案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1984年以后;同时依据书本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继农村体改后1984年城市体改全面展开,与答案B、D中的“开始”一词不相符。题目中的“下海潮”是全国范围内的一次大规模举动,因而A项正确。[考点] 经济体制改革 [难度] ★★

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 [答案] B [解析] 首先根据所学知识罗马法的核心思想之一即为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排除A项;根据材料,某人输掉了官司是因为《十二铜表法》的规定,所以不能表明审判程序缺乏公正,C项不选;D项明显错误,不选。而该人输掉官司仅仅是因为将“葡萄树”说成“葡萄”而和法律中的条款字眼“树木”不相符,明显表明其形式主义,B项正确。[考点] 罗马法 [难度] ★★★

35.图5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A.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C.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答案] C [解析] 从图中示意图可以看出,1965年到1995年亚洲发展中国家的份额大幅度增加,而美国大体保持不变,其他地区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所以A项单从世界贸易和数据分析并不能完全得出;B项明显错误;D项没有强调前后美苏的变化。所以选C项。[考点] 战后世界经济 [难度] ★★★

第二卷 非选择题 【非选择题总体评价】

本次大题保持新题型“四选一”选作部分和小论文评述部分,注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难度中等。两道必修题所考知识点跨度较大,需要考生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也结合了近几年比较热的几种史观来进行考查,例如社会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选修题较为容易,考生在材料中就可找出部分答案,所结合的知识点也都与重要知识点相关。整体而言非选择题部分入手不难,但得分容易不高。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

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敦这个最繁忙的路口交通秩序有所好转。

1903年,英国颁布实施了首部交通法则,第一次提出了建立红绿灯信号、行人安全岛、人行横道标志等设施,后为世界各国所效仿。

1914年,英国的克里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个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随着英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英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联接为一个联动式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1926年,英国第一次安装和使用自动化的控制器来控制交通信号灯,成为城市交通自动控制的起点。

20世纪30年代初,英国开始使用车辆感应式信号控制器,雷达、超声波、电磁等检测器相继问世。

1952年,英国丹佛市首次把模拟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交通信号灯控制。

1964年,加拿大多伦多建立了一套由计算机控制的交通信号协调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拥有电子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的城市,这是道路交通控制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拥挤、阻塞、交通事故和噪声、环境污染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人们认识到,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智能交通控制应运而生,它采用实时侦测数据并自动调控信号灯,以保证道路的顺畅。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20世纪交通信号灯重大改进的主要科技成果。(10分)

(3)根据城市交通信号灯的发展历程,说明技术进步在哪些方面改善了城市生活。(9分)

【参考答案】

(1)背景:工业革命;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加)。

(2)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的电力的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产生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

(3)解决了程式化进程中日益突出的交通问题,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推进程式化进程,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了城市文明程度(规则意识、法制观念、行为方式)。

【解析】

(1)回答背景问题,基本上答案就是课本中的知识点,属于知识点再现,只不过还应结合材料找到课本中没有的答案。题目要求答出城市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看过材料后,发现有“1868年”、“英国”字样,可以推断,答案应该分布在工业革命一章,答案要点就应该是工业革命背景的相关内容。所以,首先就应该答出“工业革命”,这是大背景。而工业革命也大大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工业革命中,出现了新的交通工具,它们的数量和种类都增加了,造成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

(2)题目给出的时间限制条件是20世纪,需要阅读从第2段到最后一段内容。第3段说1914年美国出现了“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说明了交通信号灯的改进有赖于电力的发明与广泛应用与电等的发明。第6段明显地告诉考生,计算机的发明也是答案要点。再读后面两段,应该注意到“计算机交通控制系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字样,这说明网络技术也对交通信号灯的改进有重大影响。此外,还必须注意,材料内容始终是围绕着欧美国家是如何应对城市交通问题的,即如果没有这样的问题,交通信号灯的产生于改进就无从谈起,所以城市交通问题的产生与演变也是推动力之一。但是,题目要求回答科技方面的内容,所以应该回答城市交通问题产生与演变背后的技术原因,即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造成了新交通工具的产生。

(3)这一问的答案在课本中是没有出现的,必须根据材料得出。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于改进,是为了应对城市交通问题,实际上也在逐渐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改善了城市生活环境。发明和改进交通信号灯,即改善城市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既是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也推动了城市化发展。从最后一段中的“只有综合考虑路口交通流与信号控制方案,并完善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才有望改善城市交通,消除相关社会问题”中,可以推测出交通信号灯的出现于改进有助于促进城市规责意识、法制和人们行为方式的发展与进步,即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提高。

【评价】

从整体上看,本题难度不是很大,特别是第(1)(2)两题,需要考生能够迅速反应出课本相关知识点,并结合材料解答。第(3)题难度较大,因为考生无法从课本中找到答案,该问明显地是在考察学生的阅读分析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也很贴近现实,是把现实问题放在历史中去考察的典型案例,突出了史学的社会效用,也是史学中“问题意识”的良好体现。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见图10)。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考点】中国近代史 “冲击—反应”治史模式 【解析】材料评析题题型设置与前两年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变化,依然是主要观点加材料分析模式。解答此题一方面从材干中明白“冲击—反应”模式的内涵,另一方面结合图示的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析,由题目设置可知答案的灵活性,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史与论的结合。【答案】“冲击—反应”模式认为中国传统历史发展是属于停滞的,中国社会自身是无法产生进入近代社会的动力,所以中国要进入近代社会就需要外在的力量,需要外在“冲击”,中国“反应”其“冲击”,这种模式突显了外部的“冲击”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如材料中所指中国自鸦片战争冲击后,依然引不起足够的反应,于是接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在二鸦巨大的冲击下中国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一步一步向西方学习,由学习“器物”到戊戌和辛亥时期的“制度”,再到五四的“思想”,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外部巨大的“冲击”——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和凡尔赛和约等事件的发生。不能不说外部的“冲击”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影响,从上述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轨迹可以得知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国外的“冲击”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所以这种模式还是很有启发意义。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后期,大商人、大地主兼并土地,占有奴婢,社会矛盾加剧,“改制呼声高涨。以改革家形象出现的王莽代汉创立“新”朝,以《周礼》为依据进行改革,“新”政权建立前后七八年间,推行四次币制改革。公元7年,铸错刀、契刀、大钱,与五铢钱并行。三种新铸钱币的含铜量与五铢钱差别不大,但兑换价分别为一比五千、一比五百、一比五十。公元9年,废除五铢钱、错刀、契刀,另铸造小钱,与大钱并行,公元10年推行总名为“货宝”的货币,分金货、银货、龟货、贝货、钱货、布货等质地、形制各不相同的六大类,共计28个品种,相互间兑换标准复杂。公元14年,废止大、小钱,发行重二十五铢的“货布”与重五铢的“货泉”。“每一易钱,民用(因此)破业,而陷大刑”。币制改革与王莽的其他改革,均告失败。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莽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莽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1)缓解社会危机,树立“新”朝形象,巩固政权。

(2)复古而不切实际:频繁多变,币种紊乱,造成社会经济混乱;任意规定币值与兑换标准,掠夺百姓财富,加剧社会动荡。[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材料、概括材料的能力。中国古代王朝所进行的改革按照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四种类型:①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②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③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法。④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由材料可知王莽改革属于第三种,考生仅需对材料第一句话加以整理,就可得出第一题的答案。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中决定成败的因素主要有:改革是否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改革与反改革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政治地位与权力的高低强弱,以及改革者的策略方针是否得当,最高当权者的态度等。考生根据这些因素,结合材料所提供的王莽币制改革情况信息,即可得出其失败原因。[考点] 中国古代变法 [难度] ★★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弟三十条 训政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行使中央政治权,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其职能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使之。

第七十二条 国民政府设主席一人,委员若干人,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选任,委员名额以法律定之。

——摘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1931年6月)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在国民大会未举行以前,为准备实施宪政起见,修改国民政府组织法......(二)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政府主席就中国国民党内外人士任选之

(三)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政府之最高权力机关 附注:

(一)国民政府主席提请选任各党派人士为国府委员时,由各党派自行提名,但主席不同意时,由各该党派另提人选。

(三)国府文员名额之半,由国民党人员充任,其余半数,由社会各党派及社会贤达充任,其分配另行商定。

——摘自《政协会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决议》(1946年1月28日)

(1)概括材料一二中有关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不同之处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中关于国民政府组织方面规定的实质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答案](1)以宪法形式规定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行国民大会职权,国民政府委员全部以国民党充任;以各党派政治协商形式确认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国民政府委员中国民党人和党外人士各占一半。

(2)实质变化:改变国民党一党独裁,建立各党派联合政府。

原因:抗日战争胜利,国共两党力量对比变化;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势力和国内民主运动高涨;国际因素制约。[解析] 第一问可以由材料概括中得出,首先材料一选自《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所以得出是宪法规范的内容,然后即从两方面分别找到权力执行机构和权力行使代表即可;材料二由材料出处可知是政协意见,政协的核心意思即认可执行权力的机构和参与政治的方式及人数。第二问,就要结合知识背景和材料反应出的意思作答。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全国人民争取民主政治的时期,此时国民党摆出了一些姿态。原因就要结合当时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分两个大的方面作答即可。[考点] 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难度] ★★★★

47.(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材料

使德国陷入受奴役地位达一代之久、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是一项令人深恶痛绝的政策——即使这种政策事实上可行,即使藉此能够养肥我们自己„„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的德国和奥匈帝国并以此来结束这场欧洲内战的话,它们自身同样会走向毁灭,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通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

——据[英]凯恩斯《合约的经济后果》(1919年12月)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凯恩斯的主张与凡尔赛合约规定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提出其主张的主要原因。(9分)[答案](1)不同:有限度的赔款,以便德国恢复;苛刻的巨额赔款,彻底削弱德国。(2)原因:认定德国的战争责任;汲取一战教训,反对民族利己主义和战胜国的掠夺;将欧洲视为一个整体;预见到合约的灾难性后果,避免战争的重演。[解析] 第一问凯恩斯主义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得出。根据“过把赔款支付额定在德国的支付能力之内,我们可以恢复德国的希望和进取心,可以避免由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可以得出有限度的赔款,恢复德国的态度;同时根据所学知识可以

总结出凡尔赛和约的对德规定。该问简单易总结。第二问要结合材料和背景知识作答。“降低数百万生灵之生活水平以及剥夺其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之幸福„„如果法国和意大利利用他们暂时的战胜国权利去毁掉已经战败投降„„因为战胜国和战败国被背后的精神和经济纽带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密不可分„„可以避免由合约条款不可能完成而导致的永久性摩擦以及不正常的压力„„”从这些材料中可以概括出一些得分点,同时根据战后凡尔赛会议的局限性再进行深层次概括。[考点] 一战后对德政策 [难度] ★★★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节经降旨严饬稽查,而此风未经革除。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员)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且止查禁海口洋船,而于民间私熬烟斤,未经议及。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出口,并奸民私种罂粟,煎熬烟膏,开设烟馆,文职地方官及巡查委员,如能自行拿获究办,免其议处。其有得规故纵者,仍照旧例革职。

——《上谕档(道光朝)》(1823年)

(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若不极力严禁,弊将何所终极。嗣后该省通市,务当恪守定例,只准易货,毋许易银。

——《上谕档(道光朝)》(1829年)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道光皇帝对鸦片问题的认识及措施。(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道光皇帝的禁烟政策。(6分)[答案](1)认识:严重败坏社会风气,腐蚀官吏,白银外流危机财政。

措施:禁止民间制作、贩卖鸦片;严禁走私进口;不许以银易货;惩办吸食者。

(2)措施较全面,取得一定成效,虎门销烟;具有正义性;鸦片战争后具有妥协性。[解析] 第一问认识可以由材料概括中得出,“鸦片烟流行内地,大为风俗人心之害”、“总由海口守巡员弁(官员)卖放偷漏,以致蔓延滋甚„„”、“(鸦片)每岁易银至数百万两之多,非寻常偷漏可比”,简单且容易得分。措施一样可以从材料中概括得出,“民间私熬烟斤”、“嗣后如有洋船夹带鸦片出口,并奸民私种罂粟”、“只准易货,毋许易银”。学生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全面理解材料。

6.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 篇六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下列作品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ABCD

解析:D根据题干“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写意性”可知,题干考查的是草书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答案为D项。A、B、C三项分别是行书、隶书和篆书。

2.纺织业在商代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下列选项中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是

A.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B.纺织家黄道婆创立的新式纺车

C.甲骨文中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D.《说文解字》中有关纺织产品的字

解析:C根据题干要求,提取关键词:商代。A项马王堆汉墓反映的是西汉初期的史实;B项黄道婆是宋末元初人;D项《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的著作。故答案为C项,商代已经出现甲骨文了。

3A.基本实现了城市化B.城市经济规模扩大

C.农业经济日益凋敝D.人口增速全国领先

解析:B分析图表,无论城镇人口还是农村人口,都显著增长,一方面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城镇人口的增长幅度是超过农村人口的,故选B项。AC两项表述错误;材料未反映D项内容。

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解析:D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分别反映了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伴随三次侵华战争,中华民族的危机逐步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维新派等纷纷登上历史舞台,他们都主张通过学习西方来挽救民族危亡,故选择D项。

5.美国银行家杨格在《1927至1937年中国财政经济情况》中说:“美国有意识的抬高银价。„„已在中国酿成无法忍受的困苦。”面对这一“困苦”,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鼓励华侨投资国内产业

C.发起提倡国货运动

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1934年6月﹐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白银收购价格﹐使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动摇了银本位制的基础。国民政府为谋求稳定币值﹐摆脱财政经济危机﹐采纳英国财政专家李滋罗斯的建议﹐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即所谓的“币制改革”运动。

6.图1是一幅题为《日本的泥脚》(1938年)的漫画。

导致画中情形的重要因素有

①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

②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

③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顽强抗战图

1④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有力牵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C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适合用排除法。①②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1940年和1945年,与题干严重不符,故答案为C项。

7.图2是一幅民国时期的商品广告。据此可知

A.民国时期的广告都借助了明星代言

B.当时影视明星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C.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D.明星代言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2解析:C结合所学知识,A项中的“都”和D项中的“广泛”明显夸大了广告的作用,皆排除;B项内容不符合史实,所以答案为C项。

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

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

解析:A根据题干“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分析,正好反映了B、C、D三项内容,故答案为A项。

9.1925年,美国田纳西州的中学教师斯科普斯因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而被判有罪。该州还立法禁止教师传授任何有违背圣经上帝造人教导的学说。此法在该州一直适用到1967年。据此可知

A.1967年后美国开始接受进化论B.斯科普斯言论违背美国的宗教信仰自由

C.进化论冲击了美国的基督教信仰D.田纳西州的立法行为违反了美国宪法 解析:C斯科普斯在课堂上讲授达尔文进化论思想,违背了基督教宣扬“上帝造人说”,必然对其构成一个冲击,故选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事实;进化论不属于宗教,B项错误;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根据宪法规定,各州有制定宪法的权力,D项 错误。

10.1960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反殖民主义宣言》,尽管没有国家投票反对,但是还是有

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投了弃权票。这些国家弃权的主要原因在于

①不愿意放弃过去的殖民利益②已感受到非殖民化趋势

③希望建立新的国际政治体制④更专注于同苏联的冷战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

解析:B在历史上,法国、葡萄牙、西班牙等国都属于殖民国家,占有大量的殖民地,20世纪中期以来,伴随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它们无力阻挠,故投了弃权票,②正确。弃权票实际上就是反对联合国通过的宣言,①正确,所以答案为B项。

准确性与具体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回答11—12题。

11.法国史学家谢和耐说,中国“是一个面积可与整个欧洲相匹,具备近3000年有记载历

史的国度”,“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再不许奢谈什么‘永恒不变’中国了”。他强调的是

A.中国历史比欧洲历史更加复杂B.中国有确切记载的历史长达3000年

C.中国历史不存在任何不变的成分D.研究中国历史要注意时空的复杂性

解析:D本题属于史学理论题,做该类型的试题时,必须紧扣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根据题干“任何对它的有效论述都必须涉及确切的时间和地点”,可知D项最适合题干要求。

12.美国史学家班克罗夫特叙及“列克星顿的枪声”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殖民地民兵同英

军的对峙交火,十分肯定地指出,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英军士兵首先向民兵开了枪。随之,“各殖民地带着同样的冲动,飞快地拿起了武器;他们同仇敌忾,互相发誓要‘准备应对这一极端事件’,整个大陆万众一心,高呼‘不自由,毋宁死’”。对这一颇具文学色彩的描述,下列怀疑合理的是

①列克星顿之战确有其事吗?

②各殖民地居民对英国的敌视态度是一致的吗?

③能肯定是英军首先开枪吗?

④“不自由,毋宁死”是“万众一心”的声音吗?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D列克星顿之战是历史事实,不容置疑,①错误;孤证难立,仅凭一件事情,难以真正确定到底是谁先开的枪?③ 正确;“不自由,毋宁死”体现的是对自由的追求,当时的北美存在严重的社会等级,不可能真正的“万众一心”,④正确;所以答案为D项。

13.(28分)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

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6分)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

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6分)

解析:第一小问,主要根据材料一,分条概括。根据“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说明时间很早;从秦汉到隋唐明清都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文件,可知,政府重视且不断完善等等,总结“特点”时务必注意角度且紧扣材料分析。第二小问中,“作用”可以根据材料一的直接目的概括得出;“局限性”根据材料二,从监察制度的实质入手即可。

答案特点: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

作用: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治腐败。(2分)

局限:在皇权专制制度下,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实际效能有限。(4分)

材料三

(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4分)说明近代英国政

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8分)

解析:第一小问,结合材料的同时要注意答题的核心是“限制王权”;第二小问,主要从

内阁与议会的相互制约关系、选民、政党政治等方面来概括答案即可。

答案重要事件:通过《权利法案》;通过《王位继承法》;开创多数党领袖组阁先例;君

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4分,每点1分)

权力制衡关系: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对内阁的行政监督权;内阁掌握行政权,通

过控制立法提案权、财政权等手段控制议会;选民通过投票制衡执政

党,进而制衡内阁;两党轮流执政,反对党制衡执政党。(8分,每点

2分)

(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

明。(4分)

解析:渐进性主要是从英国代议制民主的不断完善过程来分析;灵活性是指所受的约

束较少,主要体现与时俱进的一面。

答案

渐进性:许多机构和制度通过渐变的方式逐步确立和完善。如下议院权力扩大、选举权逐步扩大、内阁制度完善等。(4分)

灵活性:不受单一成文法的限制,根据形势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时代需要。

如工业革命后随着阶级关系的变化实行议会改革,适时调整选举权范围;再

如通过一系列惯例,促成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等。(4分)

14.(24分)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2年四川军政府令:“前清小学教科书,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9月又饬废止读经,禁用清朝会典律系等为教科书。高初等小学加授缝纫课,高小改中国文为国文,中国史为本国史,格致课改为理科,增设英语,又饬注意体操、音乐、图画、手工等科。(据贾大泉《四川通史》卷七)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12年四川小学课程指导思想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积极作用。(6

分)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 “凡有尊儒崇满清及不合共和国宗旨等课,分别订正。”可以

概括得出;第二小问,主要结合时间“1912年”来回答。

答案变化:从重儒家经典向突出共和国宗旨转变;(2分)

作用: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有助于宣传和维护民主共和。(4分)

材料二

(2)图4所示教材出现在新中国哪一时期?(2分)当时教材所呈现的特色主要是由哪些

原因造成的?(4分)

解析第一小问,根据课本的封面图画和目录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第二小问,主

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出现图片中各种内容现象的原因。

答案

文革时期;(2分)

主要原因:在“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指导下,教学内容与阶级斗争紧密相关;

开展“教育革命”“开门办学”,教材呈现出与工厂、社队紧密联系的内容。

(4分)

材料三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

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4分)说明现行高中教材对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反映了哪些方面的时代要求?(8分)

解析第一小问,主要结合各种不同的史观的含义和特征来分析;第二小问,主要

结合第一小问的回答和所学基础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2分)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

观。(2分,任答其一即可)

方面: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科教兴国”战略的深入贯彻;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

7.2018年高考文综政治北京卷 篇七

24.每年三四月间,居庸关长城附近山花盛放。市郊铁路S2线列车穿行于花海中,被称为“开往春大的列车”,吸引了大量踏青的游客,游客的涌入给森林消防和轨道交通带来了安全隐患,当地政府采取封山禁入措施,但效果不理想,于是转变思路,变堵为疏,着手规划建设花海列车观景平台,这一做法:

①履行了政府的市场监管职能,有利于建立良好市场秩序 ②自觉运用矛盾观点,创造条件,将风险点转化为共赢点 ③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④有利于开发该线路的经济价值,说明文化的力量来自于经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所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

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

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26.万古奔腾的长江,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为全面展示新时代长江的自然风貌和文化景观,多位艺术家深入长江流域采风,创作了巨幅长卷《长江万里图》,该作品雄浑磅礴、风光万千,画出了一条中国人心中砥砺奋进的文化长河,《长江万里图》的创作:

①体现了自然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②说明时代精神是艺术创新的源泉

③体现了创作者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文化自信 ④说明客观真实是评价艺术作品的根本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7.“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内与外、近与远、有限与无限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冀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9.“米面粮油,外卖帮你能搬又能扛:感冒发烧,外卖代买常用药:上门烧菜、上门洗车,人与服务的距离被大大拉近。”如今,这类服务随处可见,被趣称为“懒人经济”。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社会分工细化,满足多样化需求

②扩大相关服务交易规模,促进就业 ③增如享受资料支出,助长非理性消费

④增加相关商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价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近年来,北京打响蓝天保卫战,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下降趋势,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①清洁空气具有公共物品属性,需要政府干预 ②政府干预提高了排放者所承担的成本 ③市场自发调节作用和自然界自净能力增强

④空气产权难以界定清晰,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1.如图13所示,航空公司通常会给预订时间早的机票较大折扣,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机票折扣的目的在于乘客数量的最大化 B.机票价格的市场调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C.预订机票早的乘客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大 D.航空公司预收机票款获得的投资收益高

32.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越出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

A.强化人民币支付职能,弱化贮藏职能

B.减少国内货币供给,降低物价水平C.提高国内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效果

D.增加境外人民币需求,利于扩大进口 33.“群众家门口的事群众说了算”,北京某街道办事处开发了一款手机小程序,居民有什么意见建议,都可以在上面畅所欲言,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对居民意见实时查看和归类,为街道规划设计和管理提供依据。该街道办事处的做法:

A.激发社区活力,保障居民决策权有效行使 B.创新社区参与途径,利于满足群众的诉求 C.提供了交流平台,保证居民有效行使质询权 D.扩大了公民权利,利于意见表达和集中民智

34.云梦秦简出土于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其中的《为吏之道》记载了“吏有五善”,一日忠信敬上,二日清廉毋谤,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敬多让。《为吏之道》的“五善:

①说明权力的行使应审慎、谦抑

②说明公职人员应注重道德修养

③说明自律是有效制约权力的关键

④对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5.下列描述中,符合该国政治体制运作规则的是:

A.法国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总统和内阁集体辞职 B.法国议会通过一项重大外交政策,交由总理内阁实施 C.英国首相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大选 D.英国脱欧进程中的重大决议由英国首相决定

38.(34分)“湖平两岸闲,风正一帆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变化的生活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全体人民致力同心,共同奋斗,,生活变得越来越美好。舌尖上的美好生活:吃得更营养、更健康、更有文化,绿色食品成为就餐时尚。家居里的美好生活:更加注重环保和艺术品位,智能家居,个性定制进入百姓生活。

休闲中的关好生活:健身、阅读、培训充电渐成潮流,博物馆、刷场门前的队伍变长了,亲子游、毕业游、定制游深受欢迎。……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体中国人民和中华儿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1)运用哲学观点分析“变化的生活”与“不变的初心”之间的关系。(10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出现了一系列不一样的速度。

(2)读图17,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这些“不一样的速度”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12分)

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政府部门深化改革,步伐更快,措施更实。“最多跑一次”“网上一次办理”,让群众办事更加方便。“数据用得活、服务更暖心”。大数据帮助政府实现精准治理。“农村大病保险”“健康扶贫工程”持续发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患化、使捷化持续推进。

破解企业办证难题,避免“公章旅行”,“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破除企业投资障碍。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建立政府与新业态之间的良性互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促进跨境电商、移动支付、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着手建设全国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有效遏制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省、市、县三级政府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政府法律顾问在政府决策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3)结合材料,说明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政府应该如何为?(12分)

39.(10分)交换: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

——《汉语大词典》

交换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卫风》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记载了古老的物物交换。每个人有不同的技能和禀赋,每一块土地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交换就从这种多样性而来,稻作地区的人们用粮食换取来自草原的骏马,东方的丝绸绢帛换取来自西方的钟表。在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伴随着货物交换的还有阿拉伯数字、青花瓷技艺和茶文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思维碰撞中“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在全球化时代,交换愈加频繁便捷,红酒、纺织品、汽车、机械装备等数以万计的货物在各国海关进出,国际媒体间定期交换报道内容,国家首脑会晤交换对国际事务的意见……

实物、信息、知识和思想的交换每天都在发生,从哲学角度阐述,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41.(26分)坭兴陶、宜兴陶、建水陶和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坭兴陶文化”成为广西钦洲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品牌之一。图19 钦州市旅游资源分布及对外交通示意图

8.2024年四川高考文综政治部分 篇八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下列描述(P为价格,Q为需求量)正确的是

①建行在深圳推出个人住房租赁贷款,该地商品房的价格和需求变化符合甲图 . ②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轮胎价格和需求变化符合甲图 ③成都启用尾号不限行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该类汽车的需求变化符合乙图 ④在西安和成都之间的高铁通车后,西安和成都之间航班的需求变化符合乙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④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甲图表示: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乙图表示:价格不变,需求量增加。建行在深圳推出个人住房租赁贷款,人们会减少对商品房的购买,因此该地商品房的价格和需求变化均下降,不符合甲图,故排除①;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后,我国出口到美国市场的轮胎数量减少,因此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符合甲图,故②符合题意;成都启用尾号不限行的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该类汽车的需求增加,价格不变,变化符合乙图,故③符合题意;在西安和成都之间的高铁通车后,西安和成都之间航班的需求减少,不符合乙图,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 017年11月28日由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重组的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公司召开成 立大会。重组后的国家能源集团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是我国能源领域又一家“航母 级”央企。这是近年来央企规模最大的一次重组,有利于理顺煤电关系、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国企闻的强强合并有利于

①缓解国企当前存在的同质化发展、资源分散等突出问题 ②推动国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③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④完善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巩固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把握题意。题中,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的合并重组有利于理顺煤电关系、实现煤电一体化发展,这表明国企间的强强合并有利于缓解国企当前存在的同质化发展、资源分散等突出问题,有利于推动国企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故①②符合题意;国企间的强强合并的目的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而不是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故排除③;题中材料不涉及完善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结构,故排除④。故选A。

3.2017年11月19日,在国际金融论坛第14届全球年会上,多名政界、学界、商界专家齐聚,就“防范金融风蹬”、“进行金融创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下列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的举措有

①提高金融技术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度 ②提高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度 ③实施浮动利率机制以促进物价回落 ④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并深入金融反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提高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度”可能会增加股市和房市的泡沫,增加金融风险,故排除②;如果降低存贷款利率,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可能会引用物价上涨,因此实施浮动利率机制不一定会促进物价回落,故排除③;提高金融技术和制度创新的融合度,加强金融监管并深入金融反腐,均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故①④符合题意。故选C。

4.股权众筹是指融资者借助互联网上的众筹平台将其准备创办的企业或项目信息向投资者展示,吸引投资者加人,并以股权的形式回馈投资者的融资模式。但一些初创企业为规避相关法律的规定,采取“股权代持"(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之间往往仅通过一纸协议确定存在代为持有股权或股份的事实)的方式。据此,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股权众筹”催生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②“股权众筹”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有利于助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③根据相关法律,法律会完全认可在“股权代持”中企业的隐名股东权益 ④如果任由股东采取“股权代持”方式,容易造成证券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投资理财的选择,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主旨。“股权众筹”是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与产业的调整无关,故①说法错误;“股权众筹”是一种新型的融资模式,有利于助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如果任由股东采取“股权代持”方式,容易造成证券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法律会完全认可在“股权代持”中企业的隐名股东权益,排除③。故选D。

5.近年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巨大的进步。下列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和行使民主权利的分析,对应正确的是

A.作为党员参加选举县党代表的活动——行使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B.对小区物业管理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公民自觉参与民主决策 C.接听 12340热线,客观评价地方党风政纪——积极参与民主监督 D.向人大代表反映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参与基层民主管理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民主监督的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审题。接听12345热线,客观评价地方党风政纪,这是公民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主监督,故C符合题意;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指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员参加选举县党代表不属于选举权,故A错误;对小区物业管理问题提出批评和建议,是公民参与民主管理的表现,不是民主决策,故B错误;向人大代表反映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问题,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参与民主监督,不是民主管理,故D错误。故选C。【点睛】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区别 第一、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不同: 民主决策是指决策者(政府)在形成决策之前需要广泛征求公民的意见;民主监督是指在决策形成之后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决策执行的情况怎样,执行得好还是不好,有没有什么问题。

第二、公民参与的方式、途径不同:(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2)公民参与民主监督的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新形式、新方法: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委员会就是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它不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据此回答题。6.《国家监察法》将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对被盘问人的留置时间不能超过24小时,特殊情况最多不超过48小时)取代“两规”(以前党的纪检工作的工作条例要求有关人员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交代问题)措施。该措施的实施,旨在 ①促使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改变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②促进国家机关依法履职,促进党纪与国法相统一 ③规范反腐工作的方式方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④保障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彰显我国民主的广泛性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各级监察委员会的组建

①表明该机构将由同级纪委选举产生,并对纪委负责 ②有利于整台反腐败的资源力量,扩大监察的覆盖面 ③有利于通过行政系统内部监督,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④表明监察委是代表党、国家行使监督权的政治机关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6.B 7.D 【解析】本题命题透析本题以《国家监察法》为情景,综合考查政治生活的知识。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的是权力监督和中国共产党的知识。

6.此题考查权力监督和中国共产党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国家监察法》将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有利于加强对国家机关的监督,促进国家机关依法履职,促进党纪与国法相统一,规范反腐工作的方式方法,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故②③符合题意;该措施并没有改变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故①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民主的广泛性,故排除④。故选B。

7.此题考查监督权力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采用排除法。“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可见,各级监察委员会的组建有利于整台反腐败的资源力量,扩大监察的覆盖面,故②符合题意;“ 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 表明监察委是代表党、国家行使监督权的政治机关,故④符合题意;该委员会是“同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因此并不是由纪委产生,只对纪委负责的,故①错误;各级监察委员会的监督属于行政外部监督,故③错误。故选D。【点睛】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

(1)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必要性:权力是把双刃剑。政府权力运用得好,可以指挥得法、令行禁止、造福人民;权力一旦被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就可能滋生腐败,贻害无穷。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2)建立健全政府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体系。(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一靠民主: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是要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靠法制:要加强法制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3)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我国依据宪法和法律,初步建立起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权理解正确的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开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专项行动 B.凉山州人大审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的决议(草案)》’ C.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选举林郑月娥为第五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 D.四川省会理县新安傣族乡人民政府举行表彰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的活动 【答案】B 【解析】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才能行使自治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不属于民族自治机关,它的活动不属于行使自治权,A项不选;凉山州人大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它审议《关于加强行政执法检察监督工作的决议(草案)》是行使自治权的体现,B项正确;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属于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它的相关活动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体现,C项不选;新安傣族乡人民政府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它的活动不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的体现,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B。

【点睛】民族自治地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方行政区域,包括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三级,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乡,民族乡是民族区域自治的一种补充形式。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指的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自治机关不包括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及党委等。

9.从下图漫画(所有的人都站在一边并不是好事,比如站在船的一边)表达的主要哲理是

①要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树立群众观点 ②矛盾双方的对立,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的前提 ③人们之间存在的由此达彼的桥梁推动事物发展 ④对立、统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10.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道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这说明

①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的探索和发现②真理需要在修正其谬误中才能向前发展 ③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答案】A 【解析】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实践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的探索和发现,①正确;我们党以住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谬误,材料没有体现真理需要在修正其谬误中才能向前发展,②不选;根据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党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说明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正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11.2017年11月17日,AICE2017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家论坛在北京举行。从医疗图像分析到临床诊断系统的颠覆,从金融风险监测到支付方式的革新,震撼的机器人与无人机的最新解决方案,惊爆眼球的视觉技术、智能安防、AI城市,一切尽在北京聚焦。下列关于人工智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工智能的诞生进一步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初步具备了能动性的人工智能毕竟是人类智慧的物化 ③人工智能进步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④人工智能将日益成为当今和未来改造世界活动的主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人工智能的诞生进一步佐证了人的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佐证了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正确;能动性是人的思维所特有的,人工智能不具有能动性,②错误;人工智能进步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③正确;当今和未来改造世界活动的主体是人,④观点错误,故本题答案应为B。

12.“一任领导一套规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政策“翻烧饼”现象在我国各地时有发生。从哲学角度看,政策“翻烧饼”现象 ①肯定了事物绝对运动,否认了事物相对静止 ②肯定了矛盾的特殊性,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 ③肯定了发展的前进性,否认了发展的曲折性 ④肯定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政策“翻烧饼”现象体现了事物的绝对运动。政策“翻烧饼”现象没有延续以往的政策,故而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①正确;“一任领导一套规划”肯定了矛盾的特殊性,它没有延续以往的政策,因而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②正确;否认了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③④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A。

【点睛】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从其客观性、不可被推翻性来说,它具有绝对性;从其有限性来说,又具有相对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客观真理所固有的二重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具有如下关系:第一,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互依存。第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互相包含、互相渗透。一方面,任何相对真理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另一方面,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第三,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

13.世界命运握在各国人民手中,人类前途系于各国人民的抉择。进人新时代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也将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2017年11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夸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勾画了新时代中国与世界互动的美好前景,郑重宣告中国将开启“_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这是党的十九大之后,习近平主席在国际场合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的又一次庄严宣示,传递若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大党胸怀,体现了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大国担当。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征程上的中国主张,是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中国人民美好愿望的集中体现,也源于对人类前进命运的深刻洞察。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深知自身肩负的责任。顺应大势、勇于担当,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之锚;始终秉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始终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若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与世界各国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明天。

(1)结合材料,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分析中国开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的必要性。

(2)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国应怎样开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征程”。

【答案】(1)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开启“新征程”,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开启“新征程”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有利于建立国际新秩序。

③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开启“新征程”有利于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④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启“新征程”是奉行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目标和准则的体现,也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

(2)①事物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在国际事务中应顺应大势、勇于担当,分析和把握开启新征程的各种条件。②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我们既要立足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趋势,又要秉持正确义利观,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

③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我们既要立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又要积极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④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在开启新征程中,既要看到开启新征程的有利因素,又要考虑国际旧秩序的负面影响。

【解析】第一问以我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背景,考查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设问属于原因类试题,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体现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的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体现了有利于构建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符合当今时代的主题。

...............【点睛】国际关系中中国为什么做某事。1.必要性。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

(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符合时代潮流,符合多极化趋势。(4)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5)主权国家的权利、义务。

(6)主权作为国家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7)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8)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9)中国在联合国的作用。2.意义。

(1)对我国:为我国的现代化发展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14.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历史地位格井突出。

材料一: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夸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材料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N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提出了以下具体措施:完善“三权”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推动水刺、公路、水运、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N市措施对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3)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请你为号召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每条限16个宇以内。

【答案】(1)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②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运行基础。

③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2)①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创新增添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促进农民生活富裕。

②建立健全两个“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有效治理。

③加快农村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产业兴旺。

④注重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的推广,有利于提升农业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

(评分意见:此题如果从发挥财政作用,为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财力物力支持,同样作为一个得分点给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满分。)

(3)本题要求拟两条标语号召人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主题鲜明,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解析】本题以十九大为话题,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乡村振兴战略两个角度组织材料,设置三个设问,检测学生对经济生活相关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明确,第一问难度较大,第二问难度一般,第三问属于开放性问题,比较容易。

第一问要求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属于措施类试题,考查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说明要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等说明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好发展的运行基础。“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说明要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

第二问要求从经济生活角度,说明N市措施对于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回答的能力。“完善三权分置改革,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有利于有利于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促进农民生活富裕。“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有利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推动有效治理。“推动水刺、公路、水运、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基础支撑。”通过加快农村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促进产业兴旺。“加快构建农业科技源头创新体系、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服务体系和科技人才支撑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提升农业创新能力,不断强化农业农村科技支撑。

上一篇:招商大会演讲稿下一篇:单位综治工作履职报告201